中国的苦难观

中国的苦难观
中国的苦难观

狄马: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赞美苦难

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过去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告贷无门,最后忍辱负重,不惜腆颜事敌,终获成功。流风所及,甚至一篇普通的中学生作文也总是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该对这种苦难负责?做子女的在改善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继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但在这些作品里,现实的苦难远远没有浪漫的抒情重要,不但不重要,好像还应该感谢似的,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苦难,母亲就没有发挥“忍耐”功夫的舞台。

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中国人在讲到苦难时,喜欢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但几乎所有的引用者都忽略了前面的几句话:“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谁也不能说,文王不拘就演不出《周易》;仲尼不厄就写不出《春秋》;屈原留在宫中,就不赋《离骚》;左丘眼明,就不会写《国语》;孙子脚好,就不修兵法;不韦仍然是宰相,就不编《吕览》;韩非不囚,就没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圣贤高兴的时候就一定写不成?因而,这是把特殊的历史情境当成了普遍的创造规律。

实践当然是检验真理的一个标准,但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由于历史经验的不可重复性,有人获得了实践的检验权,别的实践就没有了检验的机会,谁能保证它不是真理?曹雪芹全家喝着稀饭,喝酒也要靠“按揭”,居然写出了《红楼梦》,但谁能保证他吃饱喝好就写不出《红楼梦》,或写得更好?

这牵扯到中国人如何对待苦难的问题。苦难在一定的意义上,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质,增强了人自我实现的能力,使得一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庸碌,甚至在有限的范围内,我也愿意承认这种苦难哲学对人的安慰作用。但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苦难转化为创造的动力是有条件的。这首要的条件就是苦难的承担者必须具有非凡的毅力,超人的心智,以及对自己牺牲较低价值换取更高价值的坚定不移。当然,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一些人为了取得更高的成就,总是得牺牲在他们看来价值较小的目标,但对处于历史关头的承当者来说,这种选择有时会变得异常残酷。因为它不仅要牺牲自己的健康、安逸和生命,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别人的健康、安逸和生命,而且更令人丧气的是,即便牺牲了自己和别人的健康、安逸和生命也不一定能换回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它需要牺牲者的才力、勤奋和机遇都处于一个比较协调的状态里。可以想见,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的创造精神被苦难和凄惨的生活窒息。在荣誉、金钱和地位的诱惑面前,在只有按照既定的方式生活才能获得

尊严的社会里,要让所有的人都顶住贫困、疾病以及各种世俗专断势力的压迫从事他所心仪的事业,未免是奢望;在离婚、抄家、监禁、杀戮、秘密处决、甚至灭门九族的威慑面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向撒旦宣战,而大多数人则选择了投降。在他们看来,自由虽然是好东西,但要牺牲世界上那么多的好东西来保全它,就未必值得。这就是历史上被处宫刑的人多矣,而司马迁只有一个的原因。

其次,对制造苦难的人来说,也要有最低限度的容忍。我们知道,身被诸苦成就非凡事业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牺牲他们认为价值较低的目标来成就他们认为价值更大的目标。但这种牺牲也得有一个限度,一般来说,不能剥夺他们的生命,因为生命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基础。仁人志士可以不顾及自己的生命,但如果牺牲了生命也无法换取更大的目标,这种牺牲就变得毫无意义。在生命保全的前提下,牺牲者必须要能得到最低限度的“自由”或者叫“牺牲的自由”。“文王拘而演《周易》”当然是历史佳话,但我想,商纣王的监狱里一定没有牢头狱霸,否则,保命尚且不暇,哪里顾得上推演八卦?进而说明大殷帝国,尤其是羑里监狱当局的管教干部具备起码的人文素质,否则,怎么能允许一个朝廷要犯在监狱里搞科学研究?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晚岁退而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但春秋诸国都没有惨无人道的户籍制度,否则,孔子就有可能被当作“三无人员”收容劳教——即使写出《春秋》,也可能因涉嫌“泄露国家机密”被秘密监禁;孟姜女不满秦帝暴政,千里寻夫,哭倒长城八百里,成为中国最早的抗暴英雄,但如果孟姜女还没有哭就被割断喉管,她怎么能成为万马齐喑时代的首席女高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挂冠归乡,写下一系列脍炙人口的隐逸诗篇,但本人自述尚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如果土地收归国有,房屋又面临强制拆迁,恐怕他老人家也难吟唱“归去来兮”;方孝孺恪守儒家经典教义,拒不草诏,被灭门十族,磔裂于市,但如果朱棣让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他就没有办法以死来完成他的节烈美名……

中国的传记作家喜欢描摹传主的不幸,以为传主越不幸,他们的人格就越伟大。最终给人一个印象:这些传主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不是靠他们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而是靠苦难本身的孕育。但这无法解释像歌德、泰戈尔这样命途顺遂的天才;反而,有可能推出一系列荒谬的结论:如果说苦难是对一个人有帮助的话,那么楚怀王就成了推动中国文学事业发展的功臣,因为如果没有他的迫害和放逐,就没有屈原的《离骚》和《九章》;汉武帝就成了支持史学研究的好领导,他虽然没有给司马迁拨经费,但如果不是他阉割了司马迁的话,司马可能就写不出《史记》;皇权专制就是好,要是没有政治的黑暗和腐败,李白、苏轼、关汉卿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牢骚满腹的诗篇;甚至奴隶制也不坏,要是没有秦始皇的皮鞭,奴隶们哪会心甘情愿地修长城、筑皇陵?……而且,为了让这些才子俊逸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最好让楚怀王、汉武帝、始皇爷爷做得更糟糕些——正如一部汽车,动力越大,牵引力就会越大——作为读者,我们自然就会收获的越多。然而,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牺牲他的利益甚至生命,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哪怕被要求者是古人或外国人。

在游览长城、兵马俑、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时,我们常常听到一句陈陈相因的话:“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解说员甚至是学者们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不是愿意发挥他们的智慧?这些“结晶”又是怎样形成的?是由血、汗、水还是葡萄糖析出来的?在我看来,任何一门艺术如果不能体现人类的尊严和价值,甚至完工之日就是创造者的生命终结之日,那么,这门艺术之所以留存下来,就是因为后人要研究祖先的耻辱。长城也许雄伟壮丽,兵马俑也许奇巧无比,故宫和颐和园也许幽深似海,但作为人类罪恶的象征,我们应该首先记住,这些用白骨奠基,充斥着脓血和眼泪的所谓“艺术”只是因为时间的久远,使我们拉开了距离“审美”。充其量是坏事里面衍生出的好事,不值得赞美。就像强奸使一个寡妇怀孕,使她晚年的生活有了依靠,但不能因此赞美强奸;流氓将一个少年的腿打断,使他没有资格报名服役,从而避免了“为国捐躯”,但不能因此颂扬“打断腿”;一恶棍无端将一男子阉割,使他没有机会犯生活作风问题,但不能因此炫耀说:“还是阉割好哩!”……

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你表扬一个太监守贞操,就像在我们的时代你表扬一个下岗工人勤俭节约,农民衣着朴素一样没有意义。只有当我们可以依照自己的良心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时,我们的“牺牲”才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善恶在个人不能负责的范围内是没有意义的。一件我们完全不能把握的事件,在道德上就既没有机会获得好评,也没有机会招致恶损。在皮鞭和棍棒下被动地从事一件他完全不得已的工作,和顶住舆论的压力,毁家纾难,成就一项他认为有价值的事业,这二者是有天壤之别的。如果不问选择和被迫的区分,一味赞叹受难者的勤劳勇敢,即使他们的工作真对后人有意义,也显得全无心肝。

由于和意识形态“捆绑销售”的时间太长,中国的文人学士喜欢把一切问题都“泛道德化”。一座诺大的城市十里不见厕所,市民忍耻到墙角排泄,论者归结为“素质低”,而全然不管市政当局的不作为;一个乡村教师三十年如一日,省吃节用,自费买砖,亲自手提肩背,将一座学校背上山,媒体高度赞扬“刘老汉”的“主人翁精神”,而只字不提教育部门的失职对一个老人的身心摧残;一个云南乡村的女邮电员工资不够坐车,步行穿山,独自往返数百公里,好多地方要靠溜索穿越,记者采访完毕,只是一个劲地称赞她的任劳任怨……这种冷血文化培养出的冷血道德鲁迅称之为“瞒和骗”。“瞒和骗”的要诀在于,闭上眼睛,绕开真实人生,把一切需要改良的现实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自律问题,然后用形而上的空洞抒情代替形而下的技术改进。苦难和苦难的制造者就这样一起消失。“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鲁迅《论睁了眼看》)看来这种“乾坤大转移”的法术自古有之,于今为烈。

那么,谁是这种牺牲道德的最后受益者?当一些人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受人哄骗地出售了他们的体能和智力时,谁是这种廉价产品的真正买方?从中国农民的身上我看到了这种道德加减的最后得数。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忍受着非人的苛待,兵来如篦,官来如剃,换来的

只是一句“吃苦耐劳”的道德美誉,而几千年来他们的善良、隐忍是不是提高了执政者的道德水平呢?是不是使得治人者有些许的良心发现而减轻压迫呢?或者干脆反过来说,是不是在更大程度上出现了相反的变化呢?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打死一只狗熊或猕猴都要判刑,但打死一个农民却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有时还会成为晋升的资本。牛马般地付出,绵羊般地忍耐,换来的却是虎狼般地侵害,那么,这忍耐究竟是助恶呢,还是扬善呢?而几乎所有脑满肠肥的“城市贵族”,甚至是专家教授,开车玩一回“农家乐”回来都盛赞农民的乐天知命,而他们哪里知道隐藏在这笑容背后的是永无止境的伤害积淀而成的无奈。无数次的哀哭使他们知道,哭没有用。没有人因为他们哭丧着脸而给予帮助。德蕾莎修女自述,她在印度贫民窟里帮助的人,从来不上教堂,因为衣衫褴褛;不会哭泣,因为没有眼泪;从来不祈祷,因为没有用;甚至不会请求,因为没有人会理他们。中国农民从来不上教堂,是因为没有教堂;从来不请求,是因为上帝听不见;经常笑逐颜开,是因为不用担心有人会罚他不当农民;不害怕死亡,是因为到地狱也不过就是在水深火热中种地(服苦役)。

诚然,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可供人们选择的自由总是有限的,但在自由竞争的社会里,人们知道,只要我肯牺牲一些在我看来不重要的价值,加上努力,就总是可以达到目的。再也没有比我十分清楚无论我怎样努力都不能改变命运更令人绝望的了。一个人的处境可以不理想,但他如果知道这只是因为我自己不愿放弃安逸,开辟新天地;只要我愿意,就没有那个人或组织可以阻止我追求幸福的进程,那么,这现状就变得可以忍受。在这儿,忍受不忍受苦难,何时动身追求新的生活,新生活的标准是什么,完全由我自己决定,不是任何领袖或巨型组织灌输的结果。

当然,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选择自由,但这不能成为某些人和组织剥夺别人自由的理由。社会也不能养活一批专门替别人选择幸福生活的人,新闻机构除了报道真相没有教人安分守己或冒险进取的义务。即便是这样,不幸和悲惨的事情仍然会随时发生,但它与有意识指导人们生活的社会不同的是,这种不幸不是官长和当局合谋的结果,非人为的力量是造成贫富、好坏等不平等现象的主要罪魁。因为它是非人为的,所以这种力量不管是来自市场,还是意外(上帝),它对人尊严和心灵的伤害程度要比有意识加诸的苦难小得多。区别之大正好比不小心摔倒和被人有意绊倒。

中国人,尤其是那些从皇帝身边讨来了纸笔的人,先是大言欺人,要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老老实实做顺民,做奴隶,不但要做奴隶,而且要从奴隶的命运中寻出美来。时间长了,就自己也糊涂了,只能自欺,骗己。灾难和苦痛一来便背诵亚圣语录:“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而问题是这“苦”、“劳”、“饿”、“空”、“乱”真是由天降的吗?如果真是由天降的,它使人掉价的程度当然要小得多,但我怀疑中国的圣贤鸿儒们多数时候是把人降的疾苦委之于天。因为灾难和痛苦如果是人为的,立即就存在一个如何改良的问题,于是眼睛一闭,嫁祸于天,万事大吉。

最普遍的人情是:如果疾病、灾难、困顿来源于一种不可知的力量,这种力量你把它称作“上帝”还是“天”都无所谓,要紧的是这种力量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而且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你的懊恼不是针对某人的懊恼,你的悔恨不是针对某种势力的悔恨,而且你相信,只要这种力量是来源于“天”的,那么,“天”就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赐给你不幸。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指天地是一个自然存在,无所偏爱。但你如果知道你的命运是被一些与你一样有缺点、会跌倒、能说谎、有罪性的人控制的,而且这种控制是很难摆脱的,除非你肯牺牲自己的尊严,出卖自己的色相和金钱使那些能决定你命运的人改变决定,你就没有办法使情况好起来。上教堂不行,因为教堂是针对上帝的呼求;去法院也不行,因为凡是能有意识陷害你的社会,所有的权力都是穿一条裤子的。这时,你就真成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世界上最孤苦无助的人了。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扩大选择的自由,尽量减少牺牲的程度和人数,但在个人选择个人负责的公民社会建立起来之前,我认为,最迫切的任务是政教分离,让上帝的归于上帝,恺撒的归于恺撒。具体地讲,就是将道德从社会实际事务中剥离出来,不要一味怂恿年轻人吃喝玩乐,做新时代的“稻草人”;也不要一味宣扬“苦难哲学”,让人们沉醉其中,无怨无悔,尤其是当号召别人“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人本身就是“万难”的制造者时,这种“苦难哲学”就尤其显得别有用心。

在苦难中走向辉煌

在苦难中走向辉煌 中国人民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苦难而走向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从奋斗、挫折、再奋斗的历程中闯出一条通往胜利之路的?坦率地说,对于这样一个极富历史感悟力的问题,长久以来我们相当一部分同志若明若暗。最近,我仔细阅读了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感慨良多,获益匪浅。该书钩沉稽古,发微抉隐,立论深邃辩证、朴实公允,史料小中见大、新中求实,文气深沉激越、豪迈雄强。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感情、精辟的分析,为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阅后掩卷长思,心绪不能自已。 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基石。通过反复研读该书,可以看到,书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正如作者介绍该书创作过程时所说的,中国革命太难投机了。正因为我党我军有一批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共产党人,就是这些真人,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实践真理,才使革命取得成功。所以,金一南把全书高度概括为四个字,即“真人、真理”。书中围绕中国仁人志士对救国图强、民族复兴的不同探索,围绕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日本昭和军阀、

联共(布)与共产国际等的错综复杂斗争,对我们党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艰辛探索历程作出了精彩深刻的解读,在历史对比中勾画了中国革命依靠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取得胜利的生动场景。 艰苦奋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支撑。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把精神力量来源归结为两大要素:苦难和胜利。我理解,苦难砥砺精神,让精神更加坚强;胜利饱满精神,让精神更加壮大。《苦难辉煌》描写的就是这样一部用苦难和胜利浇灌起来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壮丽史诗。读《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用流血牺牲铸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等,都化作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是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就像书中所说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人的不屈抗争和英勇献身。鲁迅先生用“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形容当时的中国社会,但1936年2月,当他看到红军到达陕北历程的消息后,他向中共中央发出贺电,特别写到:“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将来。”现在遥想起来,雪山草地之间,行走的是我们这样一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革命队伍,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艰险的自然环境,面对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他们不畏惧,不消沉,不退缩,写下了人类史上壮丽的史诗!正像书中所说:“你

思想汇报范文:苦难与辉煌

思想汇报范文:苦难与辉煌 敬爱的党组织: 近日,在学习之余,床头放了一本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厚厚的一本书,承载着中国革命厚重的历史,承载着我们对革命先烈无限的缅怀。我用了半年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看得很慢很慢,时时是捧着这本书,靠在床沿上沉思、感慨…… 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在这个激情与思潮跌宕起伏的年代,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金石掺瓦砾大浪淘沙。从辛亥革命开始,军阀混战、割据自保、争相卖国,谁能救中国是摆在当时国人急需去解决的问题。这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是,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是我们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独特的救国道路。 “打土豪、分田地。”既是红色政权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人的经济基础,是符合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要求的,也是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政策就是要废除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真正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迫切获得土地的愿望。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就曾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是没有得到实现。而***跑到台湾以后,也开始实行土地改革。这说明,土地是革命之根,写作参考然而,真正领会其真谛的,唯有中国***。如果不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就不能赢得全国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农民的支持与拥护,就不能吸引众多的农民子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空前惨烈的革命斗争,就不能使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到整个中国并最终取得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 覆卷案前,我感叹,中国***的诞生、壮大,经历了如此之多的艰辛。中国***人,中国***的军队,从白色恐怖到五次反围剿,再到长征。在这段苦难的岁月里,仅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37000***员,共青团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人士献身。到1932年前达100万人以上,其中还有大批的优秀领导者皆被杀害。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开始了最艰难、最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I卷:在苦难中书写辉煌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I卷:在苦难中 书写辉煌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I卷:在苦难中书写辉煌 一只蝴蝶幼虫将自己藏在了一片草丛中,一层一层地将自己编织到美丽的梦中,然后静静地等待着梦醒的那一刻,破茧而出。 可当它连最后一丝阳光也感受不到的那一刻,它后悔了。厚重的茧毫不留情地将阳光“拒之门外”,孤独和恐惧一点一点的袭来,黑暗瞬间占据了那小小的空间。它不敢乱动,因为它感觉只要它一动,空间就仿佛在缩小,把它压得透不过气.不知过了多久,雨开始倾泻而下,它看不见雨,只听见雷鸣。 雨停了,它知道太阳快出来了,可它却看不见也感受不到阳光会给它带来的温暖。它再也受不了了,它使出了全身力气,把它这些天所受的苦难全都转化成了力量爆发出来,它努力想要撑破这层它亲手编织的、厚重的茧。 仿佛有光了,终于,厚重的茧慢慢破裂了,它看到了它渴望已久的阳光。它想离太阳更近一点、再近一点,它飞起来了!它那五彩斑斓的翅膀扑闪在空中,格外美丽。它向远方飞去,用它那充满苦难的翅膀书写着属于它自己的辉煌,那个画面令人感动。

蝴蝶的破茧而出之所以令人感动,是因为它将永久的苦难酝酿成瞬间的惊艳。 蝴蝶是如此,人亦是如此。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司马迁是受了多少苦难才撰写出了《史记》。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旋律伴随故事响起,揭开你不平凡的传记……维也纳,推开窗风景却如此委婉,在破旧琴房,弹唱出贝多芬的悲伤”一首《贝多芬的悲伤》将贝多芬的坎坷的一生弹奏的催人泪下。在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留下了许多贝多芬的名曲,却同样留着伤痛,有忧伤的,是怀念亲人,是事业不成;但是他的一生,更多的是他直面苦难而创造的辉煌。 当他的耳朵渐渐失聪,当爱情纷纷远离,肉体的精神的,夹击着,刺激着,或许贝多芬有那么一时间的撕心裂肺,因为他面对的是再也

学习苦难辉煌思想汇报思想汇报.doc

8月学习苦难辉煌思想汇报-思想汇报 第一篇:8月下旬思想汇报:苦难与辉煌第二篇:思想汇报:经历苦难,成就辉煌第三篇:2014年6月思想汇报:苦难与辉煌第四篇:苦难辉煌学习体会第五篇:《苦难辉煌》学习心得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8月下旬思想汇报:苦难与辉煌敬爱的党组织: 近日,在学习之余,床头放了一本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厚厚的一本书,承载着中国革命厚重的历史,承载着我们对革命先烈无限的缅怀。我用了半年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看得很慢很慢,时时是捧着这本书,靠在床沿上沉思、感慨?? 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在这个激情与思潮跌宕起伏的年代,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金石掺瓦砾大浪淘沙。从辛亥革命开始,军阀混战、割据自保、争相卖国,谁能救中国是摆在当时国人急需去解决的问题。这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是,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是我们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独特的救国道路。 “打土豪、分田地。”既是红色政权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人的经济基础,是符合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要求的,也是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政策就是要废除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真正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迫切获得土地的愿望。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就曾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是没有得到实现。而***跑到台湾以后,也开始实行土地改革。这说明,土地是革命之根,然而,真正领会其真谛的,唯有中国***。如果不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就不能赢得全

高中语文智慧美文中国式苦难的寓言

高中语文智慧美文中国式苦难的寓言 震后的废墟,水泥板的一端压着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如果你是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当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地吐出“救弟弟”三字时,石板下的姐姐,也在黑暗中陷入了同样的无助和绝望。23秒钟的一场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道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无奈?这是冯小刚拍摄《唐山大地震》时,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地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流下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我是含着泪看完这部电影的,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体验了。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除了早年的《芙蓉镇》等很少的几部电影,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其实无论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成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防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 张静初扮演的那个姐姐,之所以宁可选择退学,也不选择堕胎,就是因为自己曾经有过的苦难记忆,使她对生命能作出这种积极的回应。这也是人类修复创伤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它们决不发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苦难的承受者,虽不会被我们视为英雄,但她对人性的这种自我修复,又何尝不是一种英雄行为?这也是社会要保存苦难记忆的价值所在,它既可成为社会道德力量的源泉,也能让民众达成对保护人性免受伤害的共识。 假如一个社会对于苦难或灾难的集体记忆是残缺的,只会导致民众对人性的麻木和精神的败坏。因为他们极少感受苦难对人性的扭曲和伤害,只要条件许可,人人都可能变成苦难的制造者。从这个角度说,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迈出了我们对于苦难记忆的第一步。 就像汶川和玉树地震一样,没有人能预料到,灾难会在何时发生。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有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对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在苦难重压下的人性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失去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

苦难中成长——讲述中国的成长日记-作文

苦难中成长——讲述中国的成长日记 神州大地,繁荣昌盛的土地。 沧海桑田,却永远掩盖不了历史的烙印,那段辛酸与愤怒交织在一起的苦难岁月…卢沟桥,静静屹立在河床上,饱经风霜的他,如今俨然一位老者,诉说着在他身上发生的事,中国成长的苦难,苦难中成长的中国…卢沟桥事件,这是中国苦难的开始,也是中国迈出成长的第一步。 在这之前,帝国主义长期的掠夺与蹂躏,抑郁在国民内心的悲愤,也在这时彻底爆发了!黑暗阴霾中,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用热血沸腾的身躯,筑成民族的屏障,誓死保卫着命悬一线的祖国!然而,血肉之躯怎能抵挡的了敌人恶魔般的扑食?想必所有人都还记得六十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烧杀强辱,无恶不作,敌人的疯狂与血腥令人发指。 国民的反抗,仅仅只能暂缓敌军侵略的脚步,结果也是收效甚微,还反而换来更加暴力的虐杀。 三十万中华儿女,被活埋,被刀刺,被火烧,更有甚者将活生生的人当作活靶子比赛杀人!他们的遗体有的草草掩埋,有的丢弃不管,还有的竟然丢到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旁边。 母亲,看到她的儿女被无情虐杀,死后也得不到安宁!该是何等悲愤,她吼叫着,哭泣着,翻波涌浪,似乎想洗刷掉敌军带来的污秽,摆脱背上外国兵舰的重压!中华大地震颤着,如沉睡的雄狮复苏,吼

起时代强音!党和国家领导人,调兵遣将,点指江山。 战士们顽强奋战,前赴后继,打的敌人没有片刻喘息之时。 人民化悲痛为力量,齐心协力,反抗敌军,成为抗日战争中一支最强有力的队伍!终于,在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神舟大地,虽已是千疮百孔,但暴风雨总算过去。 胜利的歌声响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国际上也影起了巨大轰动,在兵力与装备都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是中国人的智慧与英勇打赢了这场长达八年的持久战!中国的第一步走的稳稳当当,强健有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国共两党内部矛盾并没有因为战争的胜利而化解,国民党在美国的怂恿下再次与共产党交战。 正义的共产党怎会屈服,尽管同是中国人,但要反叛中国的,统统是我们的敌人!来不及欢乐,来不及休息,重握枪炮。 尽管仍是兵力悬殊,三年拼搏,换得新生红太阳,战火硝烟,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尘埃落定!年月日,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在这一天,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八千里山川河岳,象征着一个泱泱大国如巨人般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接着,中国的农业、工业、商业等各项恢复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根据中国现阶段特点,土地改革、五年计划等一系列方案的实施,各行各业喜获丰收。 中国的第二步走地正确且扎实!然而成长的道路并平坦,曲折蜿蜒,铺满荆棘。

坚定理想信念 苦难铸就辉煌

坚定理想信念苦难铸就辉煌 ——读《苦难辉煌》有感“……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相较,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幸福起来的人们于是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英雄。不知不觉中,自己那部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弃了、抽干了,弄成一部枯燥、干瘪的室内标本,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拜读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走进了那样一段历史,真切地目睹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而这一切正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我们更应该继承前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解放思想,以无坚不摧的坚定意志和广博开放的思想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

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穿越万水千山,既要摆脱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又要面对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正是通过万里长征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卖形成的地狱之火,使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而支持指引共产党人走过这样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并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辉煌的最关键因素,我想就是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坚信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 共产党人之所以胜利,是因为他们遵循并坚持了这一信仰。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胜利就是我们的。共产党也很多次陷入困境,所以当时共产党人的领导说建立一个党,巩固一个党,发展一个党,需要理想,需要主义。

民间中国的苦难叙事

民间中国的苦难叙事

————————————————————————————————作者:————————————————————————————————日期:

民间中国的苦难叙事 ——《许三观卖血记》批评之批评 读了《活着》,再读《许三观卖血记》,发现这是另一部《活着》。两部小说都是关于当代中国社会普通百姓在苦难和厄运中如何生存、如何活着的故事。两部小说都蕴含着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知天知命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智慧,其乡土民间叙事均通向深度的人道主义。所不同者,《活着》是命运交响曲,写倒霉透顶的农民福贵在极其悲惨的命运的打击下,面对家人一个个宿命般地先他而去,他却依然活着,而且越活越超脱;在生与死的命运冲突中,最终是生战胜了死,具有形而上的生命哲学的意味。《许三观卖血记》是苦难交响曲,写身份卑微的工人许三观以卖血抗争苦难而凄惨地活着,体现出世俗化的民间叙事的特点,具有形而下的生活哲学的韵味。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至爱,余华正是凭着这两部小说首先走向世界,继而走红国内的。1998年,《活着》获得了意大利最高文学奖——第17届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从此,《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好评如潮,并开始进入经典运作与建构的阶段,人们在民间化与现代性、民族化与世界性的想象中为它们建立了经典性。与此同时,由于它们呈现与蕴含的意义的不确定性,又引发出截然相反的两种批评:肯定性批评与否定性批评。这两种批评都以某种人生观、价值观及意识形态作为判断的标准,在自设的语境中,它们的言说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当自设语境与文本语境相合或相近时,其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切合作品的实际;当自设语境与文本语境不合或相异时,其批评不是对作品作了误读误解,就是强行将作品纳入自设语境之中,逼迫作品就范。说到底,自设语境是一种先定预设、先天为真并且具有排他性的话语系统,尤其是绝对排他性的自设语境,是极力排斥通约性的。而对作品的正确判断与评价,是不能以绝对排他性的自设语境作为唯一视界的。绝对排他性的自设语境内的批评尽管有时也能够在某些方面或某一点上有独到的看法,但它的“独到的看法”常常不仅不能将它的有效性覆盖到整个作品,反而将视界定于一端或一点,从有限的合理走向极端的偏执,影响了批评的正确性。如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所蕴含的意义也处于明晰又含混、确定又不确定、单纯又丰富的状态,这样就为各种批评提供了建构自设语境的可能性。我以为,正是这种意义表面处于确定性的“显在”,而实际处于不确定性的“含在”,在为《许三观卖血记》造就了经典性的同时,也为批评预设了不确定性。批评的不确定性不断撑大了《许三观卖血记》的意蕴和意义的边界,丰富了它的内涵,无论是肯定性批评,还是否定性批评,都对它的意蕴作了真正意义上的发掘。我作批评之批评,是想在拆除绝对排他性的自设语境的情况下,努力抵达《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叙述之中,去体会、去把握它真正的真实。 一

苦难过后便是辉煌 荒谬的苦难美学

苦难过后便是辉煌荒谬的苦难美学 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最后忍辱负重,终获成功。中学生也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该对这种苦难负责?做子女的在改善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继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是不容回避。 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在很多时候,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中国人在讲到苦难时,喜欢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但几乎所有的引用者都忽略了前面的几句话“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这是把特殊的历史情境当成了普遍的创造规律。

中国的文人学士喜欢把一切问题都“泛道德化”。一座偌大的城市十里不见厕所,市民忍耻到墙角排泄,论者归结为“素质低”,而全然不管市政当局的不作为;一个乡村教师三十年如一日,省吃节用,自费买砖,亲自手提肩背,将一座学校背上山,媒体高度赞扬“刘老汉”的“主人翁精神”,而只字不提教育部门的失职对一个老人的身心摧残;一个云南乡村的女邮电员工资不够坐车,步行穿山,独自往返数百公里,好多地方要靠溜索穿越,记者采访完毕,只是一个劲地称赞她的任劳任怨……闭上眼睛,绕开真实人生,把一切需要改良的现实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自律问题,然后用形而上的空洞抒情代替形而下的技术改进。苦难和苦难的制造者就这样一起消失。

《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坚定信仰的力量 拜读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受益匪浅。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走进了那样一段历史,真切地目睹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也如凤凰涅槃一般,获得重生,从苦难走向辉煌。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穿越万水千山,既要摆脱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又要面对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正是通过万里长征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卖形成的地狱之火,使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而支持指引共产党人走过这样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并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辉 煌的最关键因素,我想就是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坚信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 共产党人之所以胜利,是因为他们遵循并坚持了这一信仰。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胜利就是我们的。共产党也很多次陷入困境,所以当时共产党人的领导说建立一个党,巩固一个党,发展一个党,需要理想,需要主义。 当时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本,但是毛泽东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也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历史主动性。目标与风险总是成正比的,目标越大,风险越多。但是共产党人没有惧怕,没有退缩,反而总是绝处逢生。这就验证了强大信仰的巨大力量。100%的成功=100%的意志,中国共产党人做到了。 正如金一南将军所讲的那样:“……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 大江东去浪淘尽,风流人物看今朝,时光之轮正缓缓前进,沧海桑田、时代变更,我们虽不是伟人,但我们都可以做自己的英雄。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忘记历史才能继续前进,牢记我们国家、我们党是怎样从苦难走向辉煌。 回望历史,着眼现实,从这段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追寻品读中,可以举一反三地得到许多现实的启示。我们今天思考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这一重大课题,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对我们每一个人思想、精神、品格的教育提升,使崇

民间中国的苦难叙事

民间中国的苦难叙事 ——《许三观卖血记》批评之批评 读了《活着》,再读《许三观卖血记》,发现这是另一部《活着》。两部小说都是关于当代中国社会普通百姓在苦难和厄运中如何生存、如何活着的故事。两部小说都蕴含着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知天知命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智慧,其乡土民间叙事均通向深度的人道主义。所不同者,《活着》是命运交响曲,写倒霉透顶的农民福贵在极其悲惨的命运的打击下,面对家人一个个宿命般地先他而去,他却依然活着,而且越活越超脱;在生与死的命运冲突中,最终是生战胜了死,具有形而上的生命哲学的意味。《许三观卖血记》是苦难交响曲,写身份卑微的工人许三观以卖血抗争苦难而凄惨地活着,体现出世俗化的民间叙事的特点,具有形而下的生活哲学的韵味。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至爱,余华正是凭着这两部小说首先走向世界,继而走红国内的。1998年,《活着》获得了意大利最高文学奖——第17届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从此,《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好评如潮,并开始进入经典运作与建构的阶段,人们在民间化与现代性、民族化与世界性的想象中为它们建立了经典性。与此同时,由于它们呈现与蕴含的意义的不确定性,又引发出截然相反的两种批评:肯定性批评与否定性批评。这两种批评都以某种人生观、价值观及意识形态作为判断的标准,在自设的语境中,它们的言说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当自设语境与文本语境相合或相近时,其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切合作品的实际;当自设语境与文本语境不合或相异时,其批评不是对作品作了误读误解,就是强行将作品纳入自设语境之中,逼迫作品就范。说到底,自设语境是一种先定预设、先天为真并且具有排他性的话语系统,尤其是绝对排他性的自设语境,是极力排斥通约性的。而对作品的正确判断与评价,是不能以绝对排他性的自设语境作为唯一视界的。绝对排他性的自设语境内的批评尽管有时也能够在某些方面或某一点上有独到的看法,但它的“独到的看法”常常不仅不能将它的有效性覆盖到整个作品,反而将视界定于一端或一点,从有限的合理走向极端的偏执,影响了批评的正确性。如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所蕴含的意义也处于明晰又含混、确定又不确定、单纯又丰富的状态,这样就为各种批评提供了建构自设语境的可能性。我以为,正是这种意义表面处于确定性的“显在”,而实际处于不确定性的“含在”,在为《许三观卖血记》造就了经典性的同时,也为批评预设了不确定性。批评的不确定性不断撑大了《许三观卖血记》的意蕴和意义的边界,丰富了它的内涵,无论是肯定性批评,还是否定性批评,都对它的意蕴作了真正意义上的发掘。我作批评之批评,是想在拆除绝对排他性的自设语境的情况下,努力抵达《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叙述之中,去体会、去把握它真正的真实。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四方面困难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四方面困难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出口,导致出口受阻、出口下降,进出口下降导致工业生产下降,工业由于支撑整个经济的大块,所以整个经济增速就往下降。这些都降,导致财政收入等等指标也往下降。如果我们把从去年到现在中国经济的困难做一个梳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中国经济的困难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外部需求急剧下降。我刚才讲了去年,你看今年,我给各位汇报,今年进出口,三季度比二季度好,二季度比一季度好,环比我们是在逐月逐步回升,特别是7、8、9三个月,每个月出口都是超过1000亿美元,但是再来看同比,就同比来说,1到9月份,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还是-20.9%,你看这个数据有什么意义呢? 1、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对外贸易、出口和进口都在回升,趋势是向好的趋势。 2、就同比来说,我们应当看到,还是处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的局面,现在世界经济复苏当中,我们看美国经济、欧洲经济,在复苏当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高兴的迹象。但是总的来分析,世界经济的复苏还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这种状况,我的观点是,我们现在和明年,一定要把中国经济增长根本点放到扩内需上面,我们千万不能把中国经济增长,把希望寄托在世界经济更早、更快复苏上面,我现在和一些企业家接触,有的同志有这种想法,世界经济现在有见好的迹象。大家希望世界经济能够很快复苏,还能恢复到过去大出大进的状况,我觉得不现实,当然我们现在是希望、渴望、祝福世界经济赶快复苏,但实际上看,肯定是缓慢曲折过程,所以我们还是要把中国经济增长根本点放到扩内需上面,外部需求萎缩的局面还在持续,影响仍然还再继续。 106届广交会成交显示,不仅家用电器、五金工具、服装纺织等各类商品成交普遍回升,海外采购商的捧场力度也在大大回升,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比今年春交会增长13.7%,比去年秋交会增长7.8%。.第106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比今年春交会增加42.4亿美元,增幅为16.2%,但比去年秋交会减少10.8亿美元,降幅为3.4%。2008年秋交会是在当年的10月15日召开,其时金融海啸已经爆发,对外贸的影响已经显现。因此,本届广交会成交情况与2007年秋交会对比更具参考价值。相比2007年秋交会,本届广交会成交额下滑约20%,也就是说,本届广交会上订单增长的“小行情”仍属“恢复性回暖”。 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至70%。外需疲弱的压力一直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7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统计数字,上半年连月来的进口降幅有所收窄,而出口下降21.8%的跌幅却为多年来少见。 中国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显然不能持续,美国高消费和低储蓄的经济结构也被迫转向。金融危机撼动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构架,各大经济体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复苏路径,中美达成的共识无疑对这一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美国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例如新能源,或者是生物医药,关键取决于美国是否能主动启动结构性调整,是否会主动提高居民储蓄率,是否会改变经常项目赤字的格局。”张明说。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把新能源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通过开发新能源,带动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同样表示,新能源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路径之一,可以视作未来新的经济引擎,但他也坦言,“这取决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对于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王小广认为这会对我国造成压力。“危机就是调整的时机,无论采用何种

苦难辉煌全书txt下载 [2011年8月下旬思想汇报《苦难与辉煌》]

苦难辉煌全书txt下载[2011年8月下旬思想汇报《苦难 与辉煌》] 敬爱的党组织: 近日,在学习之余,床头放了一本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厚厚的一本书,承载着中国革命厚重的历史,承载着我们对革命先烈无限的缅怀。我用了半年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看得很慢很慢,时时是捧着这本书,靠在床沿上沉思、感慨 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在这个激情与思潮跌宕起伏的年代,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金石掺瓦砾大浪淘沙。从辛亥革命开始,军阀混战、割据自保、争相卖国,谁能救中国是摆在当时国人急需去解决的问题。这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是,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是我们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独特的救国道路。 打土豪、分田地。既是红色政权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人的经济基础,是符合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要求的,也是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政策就是要废除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真正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迫切获得土地的愿望。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就曾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是没有得到实现。而***跑到台湾以后,也开始实行土地改革。这说明,土地是革命之根,然而,真正

领会其真谛的,唯有中国***。如果不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就不能赢得全国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农民的支持与拥护,就不能吸引众多的农民子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空前惨烈的革命斗争,就不能使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到整个中国并最终取得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我常想,假如没有***五次反围剿,也许就没有长征;没有长征就没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也就没有国共两党的联合抗日。可是历史没有假如,历史终究是历史。中国***的历史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尽了近百年的历程。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未来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中国巨变给我们带来富足生活时,我们更应该翻开历史去看看,去充实一下心灵的空白,去缅怀一下无数先烈,告慰一下心灵那点空白。 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1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1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我国有13亿人口,按照温总理的说法:“再大的数除上13亿都是一个小数目”。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0年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29748元,比较低。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标准,还处于中低收入国家,就是在中等收入国家中还是偏低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差距。 1.2发展不平衡性还比较突出。 不仅我们的总体实力还比较低,而且不平衡性比较突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最高的上海比最低的贵州要高出10倍。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还是比较突出的。另外,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发展很快,农村虽然也在发展,但相比较城市而言,还是慢了一些。 1.3工业化水平还不够高。 从数量上来看,我们的工业量占整个经济总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都要高。但是,经济发展实际上还是有一个规律,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化水平真正的高低,还不能仅仅从数量上去看。工业化程度的高低仅仅从数量上看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看它提供的附加值的效益。美国制造业占整个经济总量才14.4%,谁能说美国工业基础薄弱?这就说明,工业技术含量反映工业化程度完成没完成,可能它是一个逆向的指标。也就是当这个比重在降低的时候,你的工业化进程有可能逐渐在完成,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需要工业的积累、工业效益的提高去支撑,因为只有工业效率提高,工人的工资才能够提高,整个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提高,消费才能上去,服务业需求才能增长,所以,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工业化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我们还比较落后。我们有很多核心技术都没有,比如汽车,包括我们的发动机,除了像奇瑞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大部分我们现在跑的汽车,知识产权全部是国外的。还有计算机,我们实际上是一个来料加工,看着我们计算机产量很高,

苦难中国

苦难中国 在世界东方,有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曾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就在60多年前,这个国家落后到了尽头,民族危机到了尽头,成千上万的国人在水深火热的黑暗泥潭里,煎熬着,挣扎着··那是一场血泪劫难,它铭记在活着的老一辈的记忆中,旧中国的景象永远镌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长城静静地盘踞在中华大地上,饱经沧桑的它,犹如一个老者,讲述着那段血与泪交织在一起的岁月·· “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让这个日子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那场劫难的开始,当日军走上卢沟桥的那一刻,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掠夺和蹂躏的国民抑郁在内心的痛苦与愤怒彻底爆发了,无数中华儿女用热血沸腾的身躯筑成一道道血肉长城,誓死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每一寸土地。 奈何日军的铁蹄仍在践踏,所到之处,烧杀强掳,无恶不作,其残暴与血腥,令人发指,尤其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使得三十万中华儿女被活埋,被凌辱,被刀刺,被火烧··那一刻,黄河在咆哮着,怒吼着,哭泣着,中华大地震颤着,沉睡的雄狮快要醒来了。

终于,千疮百孔的中华大地上,暴风雨过去了,胜利的欢呼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回响在长城内外。 然而来不及欢乐也来不及休息,国民党反动派再一次点起战火,硝烟再次弥漫在这片包含眼泪的土地上。 蒋介石等看不起哪些底层人民,选择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加之国民政府日益腐败,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而共产党则依靠人民风卷残云,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终于使战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尘埃落定。 崛起的道路蜿蜒曲折,荆棘丛生,十年文革让中国跌倒了,“四人帮”等反叛的嘴脸在人民面前暴露无遗,最终正义战胜邪恶,十年文革虽重创了中国,但当面对迅速崛起的世界各国时,中国觉悟了,巨人般的脚步再次赢得世界的瞩目。 2008年,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雪灾,5·12汶川地震及全球金融危机等,让中国走得异常艰辛。南方罕见的冰冻灾害,让大半个中国受尽了寒冷的考验。紧接着,5·12的大地震更是摧毁了无数人的生活家园。但它没有动摇人民坚强的意志。胡锦涛在地震过后余震频发的情况下,对站在废墟面前的人民说道: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 一份苦难,一份厚重,一份悲壮,一份精神。 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中国,如同一只浴火的凤凰,逐步实现着它的东方之梦。

中国人的最大痛苦之一:一生都在与平凡为敌(深度好文)

中国人的最大痛苦之一:一生都在与平凡为敌(深度好文) ?作者:拾遗原文标题:不要与自己的平凡为敌? ? 今天的中国,有个很可怕的现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1 元旦,我们都“新年快乐”着, 但北漂薇子却在这一天自杀了。 薇子读高中时就诞生了电影梦, “我想成为章子怡那样的演员。” 2001年,她考北影失败。 2002年,她嫁给了一个公务员。 2004年,她生了女儿双双。 2006年,她的电影梦又死灰复燃, 她丢下女儿,毅然去了北京: “我一定要实现我的电影梦。” 随后几年,丈夫和父母多次给她打电话: “混得不好,就赶紧回来吧。” 薇子回答:“不成功,我绝不回来。”

2010年,丈夫和她离了婚。 在接下来七年里,薇子虽然全力以赴, 但终究还是没能成为另一个幸运的“王宝强”。 她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 终于在2018年1月1日凌晨喝了药。 自杀前,她给父母发了一条信息: “爸爸妈妈,对不起, 请原谅我这个不孝女, 我不能给您们养老送终了……” 薇子,无法接受那个不成功的自己。 2 上个月,写《大多数人都只是ID,只有少数人活成了IP》时,我提到了另一则新闻: 有两口子为了儿子能上个好中学, 四处借钱买了套学区房, 儿子读完高中后, 也如愿考上了好大学。 两口子高兴得不得了, 可哪知道儿子刚念完大一就退学了,

“我要组建一个乐队。” 两口子怎么劝都没用。 妈妈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失望, “20年来,我省吃俭用, 在你身上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和钞票, 就是希望你将来有大出息, 没想到你竟然这么不争气, 我20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说完,她从23楼阳台跳了下去。 她,无法接受那个不成功的孩子。 3 作家闻敬讲过一段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 儿子突然对她说:“妈妈,你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闻敬问儿子:“怎么发展?” 儿子说:“去竞争副局长吧。” 闻敬不由得感叹了一句: “原来我们在望子成龙的同时,孩子也在望母成凤。”很多对生活不太满意的年轻人, 都常常抱怨自己有个不争气的爸妈,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最苦难也最辉煌,苦难过后,注定是辉煌! 20世纪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的碰撞。毛泽东,斯大林,蒋介石和昭和军阀集团同处于一个时代,他们身后所代表的三种主义在中国冲撞与较量绝非历史巧合。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经历如此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由此成为一只火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事事正确,难免也会犯下一些错误,难免也会打败仗,走弯路,他们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也会出尔反尔,也会拉帮结派,只是这一切被太多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所美化,剪切了,反倒是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纵观整本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绍,我不禁感慨:伟人又的的确确不平凡,无数历史场合的大浪淘沙留下的仅是具体钢铁意志和胆魄之人,我们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伟人的过人

之处,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对身处境域的清醒认识,耐心听取他人意见,并从中做出取舍做出最后的正确选择,这一次次的选择都将自己引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两万五千里长征,精炼出的是一种民族之魂,无论再艰苦,有再多的磨难我们都能从容面对,最终坚持下来的几千精锐,他们经历了苦难,改变了中国民族的命运,铸造了辉煌! 看到书中对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描述,仿佛将我带到了那个食不饱,穿不暖,日夜兼程的苦难岁月。长征的艰辛我们很难感同身受的去体会,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对当时境域描述的文字或影视作品中感受,如《一袋干粮》《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了长征的艰苦条件,这使我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生更应体会到现今优越物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无浴血奋战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每当看到我们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事迹,我心中总是无比的崇敬他们。他们中许许多多为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让人敬佩万分。走进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我们青年一代要继续的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永不褪色的延安精神,以此指引我们的

党员思想汇报2018:苦难与辉煌

党员思想汇报2018:苦难与辉煌 敬爱的党组织: 近日,在学习之余,床头放了一本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厚厚的一本书,承载着 中国革命厚重的历史,承载着我们对革命先烈无限的缅怀。我用了半年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看得很慢很慢,时时是捧着这本书,靠在床沿上沉思、感慨…… 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在这个激情与思潮 跌宕起伏的年代,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金石掺瓦砾大浪淘沙。从辛亥革命开始,军阀混战、割据自保、争相卖国,谁能救中国是摆在当时国人急需去解决的问题。这时,十月革 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是,没有送 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是我们中国***根 据自己的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独特的救国道路。 “打土豪、分田地。”既是红色政权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人的经济基础,是符合中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要求的,也是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这 一政策就是要废除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真正实现了千百年 来中国农民迫切获得土地的愿望。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就曾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是 没有得到实现。而***跑到台湾以后,也开始实行土地改革。这说明,土地是革命之根, 然而,真正领会其真谛的,唯有中国***。如果不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就不能赢 得全国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农民的支持与拥护,就不能吸引众多的农民子弟义无反顾地 投身于空前惨烈的革命斗争,就不能使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到整个中国并最终 取得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u3000覆卷案前,我感叹,中国***的诞生、壮大,经历了 如此之多的艰辛。中国***人,中国***的军队,从白色恐怖到五次反围剿,再到长征。在 这段苦难的岁月里,仅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37000***员,共青团员,工 农群众和其他革命人士献身。到1932年前达100万人以上,其中还有大批的优秀领导者 皆被杀害。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开始了最艰难、最需要热血的 长征。毛泽东同志对长征有这样一番评价:“讲到长征,请问有什意义呢?我们说,长征 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 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毛泽东同志的大无畏精神,伟人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由此 体现,他老人家虽已逝去,然回音壁上的轰隆声,仍然如雷贯耳。 我常想,假如没有***五次反围剿,也许就没有长征;没有长征就没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也就没有国共两党的联合抗日。可是历史没有假如,历史终究是历史。中国***的 历史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尽了近百年的历程。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