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生成整体论特征与实践路径

应用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生成整体论特征与实践路径
应用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生成整体论特征与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110309)。 [作者简介]陈丽兰(1979-),女,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陈丽兰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外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800) [摘要]在大学英语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培养既能够服务地方,又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地方应用型大学应 着力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密切联系实际,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改革;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4)10-0128-02[收稿日期]2014-05-28 为了改变“大学英语” 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做出了很大努力,开 展了一系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制定了改革纲要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施了众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 学研究。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1] 。但是,随着各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不断增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怎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与企业都需要的专业好、英语能力强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是所有大学英语教师都在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经过长期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就,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2013年8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刚刚对CET -4进行了改革,复旦大学等高校提议取 消或大幅度减少“大学英语”课程;最近江苏、北京、山东等地提出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上都是从英语入手, 减少了英语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针对这些改革,有人支持,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不少专家认为,现实的情况不是大学生的英语学得很好,而是学习的英语知识不够实用,正如不少大学生反映“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毕业后基本都忘了,在工作需要时好像都不会讲!”所以,现实的矛盾是一方面大家都觉得英语课枯燥乏味,书本内容未与现实需要相接轨,另一方面,大家在实际生活中又迫切需要实用的英语知识进 行交流。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 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面临的就业压力使得掌握实用的英语知识对学生尤为必要和紧迫!因此,需 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二、“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形式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都是全校统一设置,是一种通识教育,以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教学目 标。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实际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以学生将来在职场上的语言应用为目标,进行职业英语教育,为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做出新的改革和调整。 (一)根据不同院系的需求,开设不同的“大学英语”课程 在强调实用性、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开展英语通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大学的学生语言需求,学院应该根据不同院系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不同的“大学英语”课程,实行订单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同时,可以让英语老师深入各个院系,学习各个院系的专业知识,运用英语讲授专业课。 (二)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开设不同的“大学英语”课程 学院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不同的“大学英语”课程,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听、说、读、写的分别训练,尤其注重听力和阅读的输入,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输入才能进行有效的输出。在经过大学一年级大量的输入和输出练习后,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提高了,学院可以在大二年级以及此后的学习中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就业需求,开设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和职业英语课程;如果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学院可以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听、说、 第30卷第10期Vol.30No.10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4年10月Oct.2014

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与意义 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发展,我国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迫切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加快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更好地促进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奠定其长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习者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但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现了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要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实行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解决部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引导这些高校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记者: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高校改革发展实践、吸收借鉴了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转型发展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政策导向。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基本要义是已有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更名或升格。文件牢牢把握这一政策导向,引导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形成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重视制度建设。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关键是要着力解决转型发展过程中“束缚过多、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体制改革激发地方和高校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沟通衔接。文件既立足于在学校层面引导试点、形成示范,也立足于在制度层面通过试点推进整体性的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是加强省级统筹。转型的主体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责任在各省级政府。《指导意见》强调加强省级政府在转型发展改革中的统筹作用,引导各地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出发,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面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上,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转型发展改革,不搞一阵风,不搞一刀切。 四是坚持试点先行。充分发挥试点高校改革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对试点高校的指导和推动,形成示范效应。哪些高校需要转型,不是简单以本科院校的设置时间划线,主要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结合高校的条件和意愿来确定。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申报指南 一、建设目标 推动学校和专业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着力实施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工程,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要求和市场需求,切实推动高校把办学方向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转变,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变,向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转变,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要求 1.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全面体现创新应用型发展理念; 2.思路清晰,改革创新意识强; 3.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4.预期成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引领、推广价值; 5.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 三、建设基础 1.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契合度高。学校在顶层设计上体现创新应用型的办学思路,体现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办学追求。 2.专业结构优化度高。建立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形成辽宁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

专业集群。 3.教学资源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度高。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创新需要,建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实践教学条件、教师队伍满足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4.体制机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度高。将关于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规定作为大学章程的重要内容,以制度建设推动改革创新。组织体系健全,有完善的适应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运行良好。管理体系健全,有一整套适应创新应用型建设需要的管理办法,并在运行中取得显著效果。 四、申报材料及要求 1.学校申报公文; 2.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方案。 请于10月15日前,将以上材料纸质版(加盖学校公章)和电子版(pdf)报送至省教育厅工业高等教育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618311096.html, 深化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 作者:丁兆明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8年第10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高等教育领域“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一流建设备受关注。第二届全国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论坛聚焦“深化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开展深入探讨和交流,取得广泛共识。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 争创一流是应用型大学建设之大势 1.国家发展大势之要求 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其群体数量庞大、地位举足轻重。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是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教育部高教司综合处副处长江河认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本科高校都要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需要地方高校的一流发展,地方高校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多元、更有品质的高等教育需求的主力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缐联平认为,要从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高度和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相适应的角度,提升对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认识。 2.地方发展大势之需求 应用型大学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与其所在地方,特别是城市的关系非常紧密。应用型大学要主动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以真诚热情融入地方,以比较优势服务地方,以实干奉献赢得地方,以满足其所在地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缐联平认为,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更新办学理念,坚定办“地方性、应用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认为,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可以更好构建更加公平、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公平、多样、便捷的高等教育的需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北京转型发展需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支撑,服务北京和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北京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根本价值和历史使命。 3.大学发展大势之追求

2015年11月16日 17:52教育部网站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主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以下为权威图解和全文大放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探索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中国方案 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是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这 一战略的实施,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更需要基于本土情境和现实问题建构 制度框架与策略措施,探索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中国方案。 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中国情境 应用型大学的出现与发展始于近代欧美国家。19世纪中期之前,由于接受大学教育的人群主要是有闲阶级,大学的目的更多地集中于理智训练和道德养成,很少 关注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19世纪中后期,为回应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兴阶级的教 育需求,城市大学、专科大学、赠地学院等欧美应用型大学才得以出现。20世纪 六七十年代,为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并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型,欧洲国家出现了以专业技术教育为主的新型应用型大学,即“应用技术大学”。 中国建设应用型大学,有与欧美国家发展应用型大学相似的原因,即解决人才培 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实现了跨越 式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市场却显示,众 多企业找不到所需的人才。这一矛盾的根源便是大学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需求不适应,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失衡——学术型人才过剩而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 中国建设应用型大学,更有自身独特的情境: 情境之一,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是在政府强力推动和市场相对乏力的环境中 开展的。事实上,欧美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也多是由政府推动的,如美国联邦政府 积极推进赠地学院的建设,英国政府主导了多科技术学院的发展,德国、芬兰等 国家政府在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府积极推动的同时,市 场也发挥了调节作用,并助推了欧美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与欧美不同,由于行政 化的制约,中国绝大多数大学长期以来并没有积极获取市场需求的能力甚至意识,市场需求不能及时反映在其发展规划和行动上。 情境之二,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是通过转型而非新建大学来推进的。欧美应用 型大学的建设,大致有新建、合并升格中等专业或职业学校两条路径。而中国应 用型大学的建设,则是通过“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来推进的。之所以选 择“转型普通本科高校”而非新建大学或“升格高职院校”的路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中国大学的数量已能满足公民的高等教育需求,无需再新建大学;二是 高职院校条件不成熟且容易引发新一轮大规模的更名升格竞赛;三是政府希望通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册全部的课文汉语翻译,想做好充分预习的可爱又可敬的同学们,或者英语基础薄弱而课堂上没听懂的同学们都会喜欢来看这个*^_^* 上帝显灵 凯茜·弗里 1 罗布·博尔医生正渴望吃上一顿热乎乎的火鸡晚餐和苹果馅饼。这位52岁的内科医生在他的家庭诊所忙碌了整整一个星期,治疗那些患有咽喉疼痛或耳朵感染的病人,这时正准备在他所属教会的年度筹款晚宴上享受一些家常烹饪,并和教友相聚。 2 博尔和家人走进拥挤的圣约翰联合基督教会体育馆,发现很多人排着长队等座。对此他已司空见惯。伊利诺伊州莫克那镇的火鸡宴已成为深受欢迎的活动,成百上千的人从芝加哥周围的郊区赶来参加这项活动。许多人甚至不是这个教会的会员,他们只是听说这里有美食,愿意花上10美元饱餐一顿,同时为教会的新活动中心做点贡献。博尔和妻子达娜还有他们14岁的儿子凯尔每年都来。 3 博尔刚坐下,还没来得及把餐巾在膝盖上放好,就听到房间另一头传来了喧闹声。“快帮帮忙!”一个女人大叫着。“有人知道怎么做海姆利克急救吗?” 4 博尔医生一跃而起,看到一个银发老太太伏在椅子上。“我是医生,出什么事了?”博尔对围在76岁的帕特·罗勒身边的人群问道。 5 “我婆婆被一块火鸡卡住了。”焦急的科琳·罗勒答道,“我们已经试过海姆利克急救了,但没有效果。”博尔从后环抱住帕特,将手放在她的腹部,用拳头使劲往上推,但没有任何动静。他迅速把帕特扶起来,放到地上,让她的姿势更有利于急救。他又用海姆利克急救试了两次,但仍不见效。 6 这太不可思议了,博尔心想。他开始担心自己救不了她。抬起头,他认出了史蒂夫·霍布林,他办公室附近一家医院的护士。“史蒂夫,你把手指伸进她的喉咙,看看能否掏出什么,”他吩咐道。霍布林将手指伸进去,掏出了一小块火鸡。 7 但是帕特仍然没有呼吸。事实上,她的脸色正在迅速变青。显然她的喉咙里还卡着食物。博尔知道,要把空气送入她的肺部,必须采取极端的行动,而且要快。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进行紧急气管切开手术。 8 “打911!给我拿把锋利的刀过来!”他大声喊道。他的妻子赶紧跑向厨房,霍布林则把他的小折刀递了过来。 9 博尔以前从未做过这种手术。他回想起唯一一次看过别人做这种手术,还是20年前在医院实习的时候。那次手术是由外科专家在无菌并且可控的环境里进行的。而他自己只是一个家庭医生,怎么能在一个教会晚宴上用一把钝钝的小折刀完成这种手术呢? 10 当他看到妻子给他找到了一把干净的水果刀才放了心。博尔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在帕特的颈部切了个小口子。血一下子从伤口涌出来,他出了一身冷汗。但是博尔明白,现在已经不能停止了。两三分钟宝贵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没有氧气,她坚持不了多久。博尔推测自己大约只有45秒钟的时间来挽救她的生命。 11 周围的人群屏住呼吸看着他工作,但他丝毫没有感觉到。博尔稳住双手,继续手术。但是水果刀切得不够深。这时,不知哪位男士递给博尔一把弹簧刀。这把刀刀口尖细,锃亮锋利,三英寸的刀片稳固地锁在刀鞘里。博尔很快完成了切割。 12 然后,科琳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将一根气管套管递给了他。她儿子肖恩,即帕特的孙子,患有一种严重的肺病,需要一根管子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是个把小时不用管子问题也不大。 13 每过一秒,帕特的脸色就更青一点。科琳帮助博尔将管子轻轻地推进帕特的喉咙里。时

浅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建 设 摘要:本文重点是针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为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引言:近些年我国英语教育更多注重理论性教育,其应用能力相对较差,这不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就需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够不断提升我国英语人才的应用水平。在这个背景下,优化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就显得极为关键。 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 本科应用型人才具有自身相对特殊的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以及层次结构,这一点和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有着明显的区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多体现在目标、过程和途径以及质量监督等方面,要遵循和应用实践相关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核心就是将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来开展。因此针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

养,就需要为本科学生提供一套完善的基于应用的大学英语课程,从而符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其中英语课程设置合理,体现出英语的应用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二、构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 (一)注重基础知识课程的建设。英语基础知识无疑是提升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重要基础,作为一种语言知识,其本身也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掌握英语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面,或者为了应付考试提升考试成绩,而是将语言运用到各个行业中,从而实现对英语知识的实践应用。根据现代语言研究表明,语言输入是表达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厚实的语言输入,那么就很难有效表达自身的想法,从而造成语言运用的短板。另外缺乏语言知识必要的技能训练,那么语言学习就是空中楼阁,并不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所以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上,要注重增加音、形和义的基础课程,并且组织相关教育部门和专家学者,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知识教材的编写,同时在教学上要加大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时间,并且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深度。 (二)完善语言技能课程建设。在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方面,要强调语言基本功和应用基本功并重,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要树立能力本位思想,充分意识到能力培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 个基本问题 陈小虎杨祥 一、引言 从20 世纪末到21 世纪初,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生产目的和消费需求的多层多类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紧密跟进,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提供了土壤和历史机遇。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规模和质量需求、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自1999 年开始,高等教育较快速地展开了扩招,同时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应时而生。截止2012 年,我国新建(或新升格)本科院校已达325所、独立学院303 所,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含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生力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到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高等教育还要新增650 万以上的学生,新增规模的主体要由新建本科院校以及今后新建的本科院校来承担。由于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纲要》提出的毛入学率40%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多数省市都会超出这个比率。北京、上海、天津毛入学率2005 年已经超过50%,达到普及化标准了,有一批省份在2015 年毛入学率也会超过或达到50%。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序幕已经拉开了。普及化的到来迫切需要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承担,也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主力军。 新建本科院校分布范围广,从中心城市到少数县级城市,其中60%以上在地市级城市。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管理上以省市为主,有一部分为民办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些学校的办学使命是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或主体任务)。因此,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高校四大职能、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上应有很多不同特征或更加鲜明的目标特征指向。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数据看,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上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指标比老本科院校好,少数新建本科院校比较好。这整体上说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能办出特色,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应有的质量水平或特色指向。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还不成熟,类型不明显,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到实践还有较大距离。尽管个别学校比较成功,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整体上还未成为一个类型,尚不成型。 因而,《纲要》第22 条、第31 条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树立多样化人才观,系统化人才观,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等。这是方向性指引,为新建本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该文主要就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182-01 近年来,以传授理论知识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实践取向”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逐渐被社会所关注。那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英语技能人才,已成为我国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的一项首要课题。 1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方式是以重学会,轻会学,重教材知识,轻生活世界为教学设计方式。教学设计以知识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知识的传授为其突出特点,是知识本位的教学设计方式。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个性特点等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工具。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本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而知识本位的教学设计却将知识本身当作了教学目的,成了为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以及知识本位教学设计的弊端不断显现,传统英语教学设计应走出知识本位的误区,这已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该文主要从这三方面探讨。 1.1 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设计缺乏实际应用性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在课堂上过多注重语法、词汇、句型等教材内容的讲解,缺少对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培养。教师大都采用翻译教学法为学生授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得到真正地发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目标设计与测试相结合 当前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上更多地关注学生考试结果的好坏,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多与应试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上经常是讲授的内容与考试的内容密切相关。 1.2 教学过程设计现状 当今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在教学

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比较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发展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种教育要求既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征,又区别于一般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及高职高专。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实际性”,注重体现服务地方性经济;与高职高专相比,它不仅有技术的操作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积淀,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传统研究型、教学型高等院校相比较,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如下特征。 1、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功能 大学的三大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等院校在建设目标和投入上可以且应该有所区分和侧重。重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属于精英教育,通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进行知识创造,引领科学知识传播和前沿发展,服务社会高层次需求。重点高校具备这种发展模式的资金、人才方面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传统地方转型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特征,在师资和投入的条件限制下,不可能过多注重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应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新技术的创新并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应主要定位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在应用技术水平和新技术开发、推广和投产。 2、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使命

重点研究型高校因其自身功能定位和学生来源的差异在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更强的辐射性和较广的涵盖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技术教育模式下主要服务与区域或行业经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凸显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能再以学科理论为主要依据,而应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强化专业的服务和应用功能。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多方面特征,新建本科院校更具开放性,在学校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面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易于捕捉新的发展机遇。依据新建本科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办学定位和办学资源等客观条件将交叉学科与服务区域经济的相结合,探寻其应用型院校的建设之路不失为理性而现实的选择,更具现实意义。 3、培养过程的开放性。 强调办学过程的全面开放和多种办学模式的灵活性。目前各省市的应用型院校试点分布看,大部分为地方院校,其中还有一些民办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在管理体制和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一方面,与地方联系密切,在转型过程中的政策扶持等易与获得主管部门的通过,而且转型的成果便于直接应用到社会服务。另一面,可拓宽融资渠道。应用型的教学模式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条件和更高水平和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合作办学等开始式办学模式进行融资,甚至部分民办院校已经开始吸引国外银行的注资,在开放的体系下,高校越来越密切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和互动交流。 4、培养体系的系统性。应用性高等教育既包括纵向的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又包括横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不同的职能以及行业特性,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行业以及多专业构成的教育系统。 二、教学型本科院校发展特征

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适用性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19-05-21T10:00:10.5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作者:韩明玉张超 [导读] 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哈尔滨剑桥学院哈尔滨 150000 摘要: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明确应用型本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从办学定位、专业特色、企业需求及学生认知能力等多个角度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适用性”规范,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本科院校应用型适用性教材建设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并且受西方先进高等教育思潮的启发,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新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新型本科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新问题,其中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就很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应用型”的特色就难免流于形式,最终必将陷入发展困境。 2.我国大学“金字塔”式的分类模式 (1)研究型、学术型大学 研究型、学术型大学处于“金字塔”的塔尖。主要指一本院校(985、211),占我国高等院校的3%~5%。其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承担国家基础性、原创性和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培养理论型、学术型和创新型的研究型人才。 “研究”二字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高层次。研究性大学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研究性人才,拥有卓越的师资队伍,产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担负起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杰出人才。 (2)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金字塔”的塔身。主要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指二本和三本院校。 “应用”二字,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高职、高专院校 高职、高专院校处于金字塔的塔基。主要指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培养面向具体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教学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学术型人才培养,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的误区。地方型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大力学习和模仿985高校及211大学的“成熟”办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在教材选择上易与这些研究型和学术型大学的所选用的“经典”教材一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国内教材中存在部分教材的内容陈旧滞后于科技进步,缺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性和地方适用性,缺乏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评价标准。学校政策导向及教师晋升渠道的限制导致教材建设不受重视,教材数量急剧增长,教材内容千篇一律,质量普遍下降;学校教材管理不完善导致教材选择无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匹配。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这类“经典”权威教材吃力,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理论精髓,使学生的厌听、厌学情绪加重。同时,由于缺乏与应用型培养相一致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导致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学术性欠缺、技能性不强的局面,无法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4.专业教材适用性建设 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通过第三部分的剖析,专业课教材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的选用两个方面。因此,需从这两个方向入手,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材适用性评价规范。 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经典”教材大多由985或211高校的知名教授或学者编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模仿编写,且编写原则仍沿用这些研究性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层次,未能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培养方案编写教材,导致教材无法更好地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应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材编写团队建设,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特色编写应用型教材。 建立专业教材选用和监控制度。在教材选用过程中,教材管理部门应对教材的质量和选用严格把关。每门专业教材的选用,需二级学院教材使用团队或教师进行调研、申请,由二级学院审核把关监控,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信息反馈,不断跟踪和优化教材的适用性,使其切合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 市场导向,优化教材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课教材要适合区域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市场调节和优化教材建设,使其与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5.结语 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其“应用型”的特色就难免流于形式。应确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分类层次,明确应用型本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从办学定位、专业特色、企业需求及学生认知能力等多个角度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适用性”规范。 参考文献: [1]郑殷钰.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研究――教学管理的视角:以TZ学院材料物理专业为个案[D].2012:1-99.

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3-18T16:42:20.55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6期作者:李发娟[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正在飞速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各个高校也在努力给我国提供更多的人才。 李发娟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德阳 6185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正在飞速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各个高校也在努力给我国提供更多的人才。而在现代的高校的教学中,有很多方面也都改变了思维,成为备受大家关注的关键点,比如说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的新方法和新思维。思政和英语分别都是在读高校生都要学习的两个科目,毫不夸张的来说,它们对于大学生的成绩十分重要。思政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明白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进而提升自己。英语则是新时代到来下,每个人都应该可以灵活掌握的外来语种,其将会在学校学习和毕业工作方面上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思政和英语相结合就会是高校十分要注意的事情了。因为其对于学生和社会的重要性,在此本文将对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提出相关的讨论和思考,希望有助于我国高校思政和英语更好地结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 思政和英语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思政可以让现代大学生明白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可以了解我国传统美德,将其很好的继承并且继续发扬广大。而英语学得好,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优异更多的是到社会上使用,在工作中更好的工作。因为英语毕竟是通用语言,在很多职业的许多方面上都可以运用到,从这来说英语这就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有的高校根据两者的重要性便将两者进行了结合,也就是将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在这种情形下,有的高校刚开始必然是没有很多经验的,这就需要对思修和英语的结合进行深刻的研究,将两者之间的精华充分的汲取,并且教给孩子们,让他们有所作为。 一、思政和《大学英语》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思政科目的存在就为我们每个人弘扬了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也增强了我国社会上正能量的传播,将思政和英语科目相结合不仅仅能够让我国高校的当代大学生可以好好的学习英语,还可以为中国和西方架起一座沟通桥梁,让同学们可以将中西方文化好好的结合起来,充分的吸收东西两方的优秀文化,成为国家之栋梁,将来为东西两方的友好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影响思政和《大学英语》相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兴趣较低 在当下,高校的大学生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没有了高中学习的压力和老师家长的压迫,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可谓是十分多姿多彩。尤其是许多电子产品的出现,更是使得大学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现在新一代的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念也大多也都和以前截然不同。这就会造成部分同学们对思政和《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的漠视,对此不感兴趣,至此影响到了两者相结合的作用。 2.2高校老师们讲课的无趣 正确的讲,对于各个高校来说,思政和《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是一个机遇的同时,也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其实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由于老师们上课缺少一些积极性,讲课枯燥无聊,导致学生们觉得思政和大学英语就是两门较为枯燥、无趣的科目。而两者相结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是一门更为枯燥无聊的科目,不好好听课,丢失了两者结合的初衷,严重的缺乏了上课的兴趣。 三、促进思政和英语相结合的方法 3.1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会对于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工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学习进行的程度和质量。所以,各个高校可以对此开展相关的会议,对此现象进行一定的讨论,结合各个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做出相应的改善和调整。并且还可以定期的给同学们安排一些训练,不仅让更多的同学们可以在此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还可以让他们互相讨论有关思政和英语相结合的知识。让许多的同学们吸取一些经验教训,让同学的宝贵知识可以相互的增长,这将会对提高学习能力很有帮助。另外,学校也要注意各位同学们的相关知识和为人素质,让更多的同学们可以拥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自己变得更好,从而也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继承有所帮助。 3.2高校老师们自身的加强 思政不仅是要向各位同学们呈现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魅力,更是要凸显出行为规范的魅力。英语更是有着外来语种的魅力,两者结合应该可以给同学们传扬更多中西方优秀文化,因此,教师们应该勇敢的肩负起这个责任,有着这个义务去引导学生们从内心里想学习,而不是因为学习而要学习,而这就需要看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大力工作了。当思政和英语两者相结合后,教育工作者更要加强自身的涵养和能力,将里面深谙复杂的东西转换成更为通俗易懂的话语,将知识通透的教给同学们。学校可以给一些老师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出思政和英语相结合的重点知识,将里面最精华的部分教给高校的同学们。 3.3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 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中有很多关于思政结合英语更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他们有着更为熟练的方法和能力去将两者更好的联系到一起。我国高校有关的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去对此进行学习,积极的吸取其他国家的教育理念,更要确切的明白怎样将这些授予我国的同学们。将其他国家的经验选择性的转化成适合我国的方法,不要照抄硬搬,可能适合其他国家的不一定适合我们国家,要根据我国本国实情进行相应的学习和改进,创造出最适合我国的一套学习理念,让高校中思政和英语更好的相结合在一起。 四、总结 总之,在当下这个社会中,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高校的人才就是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思政和英语相结合就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人才,虽然两者新的相结合对于不少的高校来说刚开始必然是个挑战,因为以前并没有太多类似的经验。所以,这就更加的需要高校中的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努力,将两者结合一起的知识更好的参悟到,可以灵活的掌握其中知识,为将来同学们步入社会中给我国继续做出更多的贡献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柯璇;卢军坪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12-30

《应用型大学英语》综合教程6教学设计 的技巧 语言活动重点就相关能力和活动进行提问和回答;谈论青少年抑郁的成因与 应对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 学时任务设计 任务动机 分配 计划课时 教学内容 6学时 1谈论青少年抑郁与压力 2谈论青少年抑郁和压力的成因与治疗 3运用相关词汇短语表达抑郁的情绪 4运用相关词汇短语表达应对抑郁的办法 5写作:掌握图表作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表达青少年抑郁与压力词汇短语 2能力目标:谈论青少年抑郁与压力的话题;掌握话题写作; 图表写作技巧 3情感目标:了解青少年抑郁的成因与应对方法 授课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关于青少年抑郁与压力的词汇短语;话题写作;图表写作 Unit 9 Stress and Depression

学习目标 0.5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标题, 随机提问部分学生,如:“Have you ever felt depressed and how do you deal with it",引出本单元 学习目标 单元标题问题的简单问答能够使教师 初步了解学牛对本单元教学重点“谈 论青少年抑郁与压力”用语的基本掌 握情况 B.教师随机指定两到三名学生朗读 目标栏屮的单元学习目标,使 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重点 学生朗读单元目标比教师讲述更能够 加深学生对学习重点的印象 热身练习 A.教师通过视频或课件展示抑郁症 成因和治疗相关的知识,随机 提问部分学生以了解学牛对有 关青少年抑郁与压力话题的熟 悉情况通过视频或课件引入本单元对青少年抑郁和压力这一学习目标话题;看视频或课件提问和回答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交流 B.分组练习,学生两人一组,就课 前所做“研究性学习”进行讨 论,讨论所知的大学生压力和 抑郁的原因和应对方法;随机 抽取个别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分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交流自身经验,激活背景知识,为主题学习做好准备 课文A2 A.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完 成课后阅读理解练习;随机选 取部分学生检查及分析选项本部分以学生自主阅读为导入,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将要学习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B.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跟读;随 机选取部分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和朗读有助于学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提高朗读水平,培养语感 C.引入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长 难句及语言点;随机选取部分 学牛分析句子通过长难句分析,引导学生读懂长难句,提高深度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语言点的分析,加强学生对语言点的理解、积累与使用 D.实践练习:教师列出若干词汇短 语,请儿名学生改为:进行造 句并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参考 本课的课后练习Text Summary 完成本练习通过这种练习让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结,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