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摘要】“三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是市民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涌现了大量的商人形象,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潮,商人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当时社会风气下商人形象的典型的代表,但与此同时,又不可忽视冯梦龙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在作品中流露出的不足,本文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探究“三言”中出现的商人形象的特点。

【关键词】“三言”商人形象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绪论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墨憨斋一别号,系因其居题为“墨憨斋”而得,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冯梦龙自少有才气,但生活放荡不羁。崇祯三年,57岁时方考取贡生。61岁时,任福建寿宁知县,颇有政名。65岁时,离任返乡。明亡后,忧国而死,卒年73岁。

冯梦龙的一生颇不得志,但这却促成了他在文学上的更大的成就。他把一生的精力,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中所罕见。他曾改编长篇小说《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推动书商购印《金瓶梅词话》,刊行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山歌》,编印《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编辑有散曲集《太霞新奏》,也曾写作传奇剧本,并刻印了《墨憨斋传奇定本》十种。而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1](章培恒文学史)

“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是宋元明话本的选集。所谓的“话本”即是“说话人”使用的一种文学底本;而主“说话”本是一种口头艺术,“口说古今惊听之事”,在民间由来已久。至两宋,伴随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等大都市的繁荣,杂剧场中“说话”形成专门。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文人诗文,也不同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新的文体,鲁迅在《是中国小说史略》里提到“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话本小说也被称为“俗文学”,兴起于唐末五代,发达在两宋,繁荣则是在晚明,当时晚明有一股思想解放的思潮,对俗文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冯梦龙正是在这种新的思潮的影响下,从事俗文学的研究,编纂了三言,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三言”作为拟话本短篇小说集,题材十分地广泛,它能覆盖各个社会阶层,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晚明社会思潮的变化,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但在这些形象中描写量最大,最富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是关于商人的描写。

商人自古以来就是倍受争议的群体。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经历了一段过程。自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周时,商业由官府控制;而春秋战国时,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是商人阶级的成长阶段;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又大大地促进商业的发展,汉朝是商人的成长阶段,中外贸易发展起来,出现商业中心;隋唐时期、宋元以及明清时期商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明清尤以徽商与晋商闻名天下。战国时期商鞅、荀况首提“重农抑商”的思想,

孟子提出惠商论而韩非子反视“工商之民”为五蠹之一,文学作品对商人描写多侧重其惟利是图一面的描写,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塑造了“商人重利轻别离”的经典形象;而司马迁却为商贾立传,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肯定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列叙了范蠡、子贡、白圭、猗顿等人的事迹;但到了明代,商人地位有了突破性的提高,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提了“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尤其工与农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2](4)他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因此,在文学史上对商人的褒贬不一。

三言中刻画了众多的商人形象,冯梦龙对宋元明话本在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重新赋予了小说新的价值和意义,在文学史上有了突破性地进展,比起以往的文学作品关于商人的描写,更加旗帜鲜明。三言中出现关于主要的商人形象的描写,大致如以下的归纳。不能大致,要完整归纳出来,所有关于商人的形象必须罗列出来。

1、《喻世明言》

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

第四卷闲云庵阮三偿冤债阮员外阮大郞阮二郞

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刘员外孙员外

第二十一卷临安城里钱婆留发迹顾三郞

第十八卷杨八老越国奇逢杨八老

第二十六卷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沈昱李吉贺客朱客

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黄老实黄善聪李秀卿

第三十九卷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汪信之

2、《警世通言》

第五卷吕大郞还金完骨肉吕大郞

第六卷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吕玉陈朝奉

第十五卷金令史美婢酬年少矫公

第二十二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金

第二十三卷乐小舍拚生觅偶乐美善

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沈洪

第二十五卷桂员外穷途忏悔桂富五

第三十二卷杜十郞怒沉百宝箱孙富

第三十三卷乔彦杰一妾破家乔俊

3、《醒世恒言》

第三卷卖油郞独占花魁朱老十、秦重

第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

第十卷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德、刘奇、刘方

第十八卷施润泽滩阙遇友施复、朱恩

第二十卷张廷秀逃生救父张权

第三十五卷徐老仆义愤成家阿寄

第三十六卷蔡瑞虹忍辱报仇卞福

二、特点

本文就文中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描写为例来探讨“三言”中商人形象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其进步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外兼备,重点突出商人身上的优秀品质,重义轻利,乐善好施。

“三言”中描写的商人多是中小商人,他们多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作品中对商人的美好品质和道德进行赞颂和肯定,摆脱了以住作品中大数对商人的打压和偏见。“三言”中商人再也不是传统末业中的卑微角色,而是被当成一个重要的主体,同时作者也注入了更多的理性和情感。这些商人大都是真诚守信,为人正直善良,重义轻利,有着商人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在《喻世明言》中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即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商人形象蒋兴哥,外貌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行步端庄,言辞敏捷。聪明赛过读书家,伶俐不输长大汉。人人唤做粉孩儿,个个羡他无价宝”[3],与生俱来的优越条件让蒋兴哥打小就显得与众不同,故事中的蒋兴哥与王三巧结成连理,为了生计,前往广东做生意,不得不与妻子分开,在这段时间,王三巧出轨与陈商发生了关系,作为丈夫的他不是将所有责任推到妻子王三巧的身上,而是马上进行反省,想起“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在妻子改嫁了,将十六个箱笼,原封不动,送到三巧那里当陪嫁,顾全妻子的面子,蒋兴哥身上的忠厚,大度,重感情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终获得大团圆的美好结局。《醒世恒言》第十八卷《施润泽滩阙遇友》里的商人施复的拾金不昧,能以一个生意人的角度换位为他人着想,“倘然是个小经纪,只有这些本钱,或是与我一般样苦挣过日,或卖了绸,或胶了丝,这两锭银乃是养命之根,不争失了,就如绝了咽喉之气。一家良善,没甚过活,互相埋怨,必致鬻身卖子。倘是个执性的,气恼不过,肮脏送了性命,也未可知。我虽是拾得的,不十分罪过,但日常动念,使得也不安稳。就是有了这银子,未必真个便营运发积起来。一向没这东西时,依原将就过了日子。不如原往那所在,等失主来寻,还了他去,到得安乐。”[4]一连串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施复身上重利轻义,拾金不昧的道德情操和当时明朝社会里存在某些不良的风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了施复这个商人形象的特别。《醒世恒言》第十卷《刘小官雌雄兄弟》中也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乐

善好施的商人形象刘德。“刘德夫妇两口,年纪六十有余,并无弟兄子女。自己有几间房屋,数十亩田地,门首又开一个小酒店儿。刘公平昔好善,极肯周济人的缓急。凡来吃酒的,偶然身边缺钱缺少,他也不十分计较。或有人多把与他,他便勾自己价钱,余下的定然退还,分毫不肯苟取”, [5]正因为他做人公平讲信用,镇里的人都十分敬重佩服他,都叫他为“刘长者”,这是对以往商人出现过的尖酸刻薄,唯利是图的丑陋嘴脸的颠覆。

(二)、敢于向世俗挑战,追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体现在女性商人形象的塑造上。

“三言”里公正公平地评价商人的崛起,肯定商人在经商过程的智慧,冲击了当时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由于统治阶级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商人的地位一直不高,明代社会的商业气氛越来越浓厚,商人敢于正视自身的需求,大胆创新,突破原来的束缚,在社会上谋求自已的一席之地,男商人的处境已是十分艰难,更何况是作为女性的商人,“三言”中的女子不仅加入了商人的行列,更在经商的过程中尽量坚守商人作为人应有的人格平等。在《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的黄善聪“眉目生成清气,资性那更伶俐。若还伯道相逢,十个九个过继”,在父亲黄老实去世之后,以张胜的假名与李秀卿结为异姓兄弟,在庐州合伙做生理。而《醒世恒言》第十卷《刘小官雌雄兄弟》中的刘方,自父亲过世之后,认刘公为父,“自此帮家过活,奉侍刘公妇,极其尽礼孝敬。老夫妇也把他如亲生一般看待。”这两个故事里都是女扮男装的商人,她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商业社会里小有成就,做到节孝兼全。她们可以坚守自己的信念,洁身自好懂得如何在男权的社会中巧妙地保护自己,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女性商人特有细心与智慧,这是对商人形象的新的领域的开拓,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亮点,丰富了商人的形象。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商人阶层的壮大,大胆追求自身的发展,肯定自我价值,个人意识觉醒,追求人的权利自由。提高社会地位,肯定个人价值

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提到的“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也许是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了人的觉醒,“这一思潮使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使传统观念压制的商人的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最突出的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和对人道主义的张扬。他们由幻想而付诸行动,为改变自身处境,追求人的尊严,提高社会地位而奋斗,同时为了洗刷‘无商不奸’的恶谥,他们以新兴商人的姿态出现在商品交换中”[6]2经商无尊卑之分,无所谓的阶级门槛,只要有胆识有智慧就可以加入商人的大潮中,萌发与上层阶级相抗衡的竞争意识。《喻世明言》第十八卷《杨八老越国奇逢》中的杨八老,“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决定改行经商,其妻也不以读书科考为唯一出路,劝夫“不必迟疑”。后虽经千难万险,终也“安享荣华,寿登耆耋”。摒弃以前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将经商看作是一种正当的职业,隐隐也可以看出当时商人的地位在当时有了提高,人们不再以经商为不正当的职业。《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徐老仆义愤成家》里则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阿寄,在徐家兄弟争夺产业的斗争中,年迈的他被当成废物

一脚踢给了孤儿寡母的一家,为了不被人看不起,也为了尽主仆的情分,“那经商之道,虽不曾做,也都明白……三娘急急收拾些本钱,待老奴出去做些生意,一年几转,其利岂不胜似马牛数倍……营运数年,怕不挣起个事业,何消愁闷”。 [7]他毅然出外经商,勇挑大任,历尽千辛万苦,十年在外经商便使主人成为巨富,而自己“自经营以来,从不曾私吃一些好饮食,也不曾私做一件好衣服,寸丝尺帛,必禀命颜氏,方才敢用” [8],终于拯救寡妇一家于穷困潦倒之中。阿寄用他的忠诚与勇气获得众人的敬重,获得了人格独立与自尊,同时也抱答了当年主人的收留之恩,做到了仁至义尽。《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郞独占花魁》中讲究商之德的秦重被侍女诬陷偷银,又遭自己养父误解,离开朱家,自己挑起生活的重担,出去创业。“那油坊里认得朱小官是个老实好人。况且小小年纪,当初坐店,今朝挑担上街,都因邢伙计挑拨他出来,心中甚是不平。有心扶持他,只拣窨清的上好净油与他,签子上又明让他些,”,加上秦重自己省吃俭用,深知做生意的门路,挣点家业,偶遇花魁娘子,一年的真心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不上一年,把家业挣得花锦般相似,驱奴使婢,这在前代的商人几乎是想也不敢想。秦重在面对困境时,产生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气,同时也是对自我价值的发现与肯定。

“三言”在当时迎合了社会潮流的发展,投合广大市民阶层读者的阅读趣味的,从一个角度来看,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真实的写照,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一面,具有进步的意义,但冯梦龙作为当时封建社会的一名知识分子,思想上难免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封建思想使得他在作品中流于明显的道德说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冯梦龙在商人形象注入了过多的教化说理,在《醒世恒言》叙中冯梦龙明确提到他写“三言”的目的,“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作品里讲述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可以使凡夫俗子知道方向,更加理性,消除自己的愚昧,而且通俗的故事更有利于众人所接受,传播得更远,从而可以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流传于世间。因而从“三言”的书名就可以看出小说具有浓厚的道教训诫色彩,商人被塑造成宣扬道义的工具,作品中的商人描写,有一定的写实,但也有一种趋向于理想的建构,“三言”中商人群体大多带有一定的相同点,在大多数商人的身上都有着共同的优良品质,如重仁义,讲信用,善良等,体现情与欲,义与理的统一。阐述封建社会伦理纲常,为封建社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巩固封建社会秩序的一剂良药,因此,在“三言”中“一方面是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具有新的思想、新的社会气息;另一方面是浅薄迂腐的道德说教导前殿后。”[9]5其次,在“三言”强调因果轮回报应,提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渗透贞节观念等落后的封建思想。《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桂员外穷途忏悔》桂富五不知感恩,在恩人深陷危机时不但不施加援助之手,反而落井下石,结果他的老婆和儿子都变成犬,受到了应有的报应,劝人从善,警告世人因果循环终有报,有诗为证“桂迁悔过身无恙,施济行仁嗣果昌;奉劝世人行好事,皇天不佑负心郞”,在作品中有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的存在,是作品中无法摆脱的模式。《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徐老仆义愤成

家》里,老仆人阿寄知恩图报,对主人家忠心不二,是值得赞扬的,但在某些程度上还是有一定的落后的地方,在当时封建社会里,阿寄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但却无法改变奴仆的境遇,生活在不公平,不平等,不合理的社会秩序中,身受奴役与欺凌,但却不想却改变这种社会秩序,甚至于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维护这种不合理的封建社会秩序。同时在《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我们不得不承认黄善聪作为女子的坚强与智慧,但在面对自己喜欢的男生时,却“欲表人间清白操,故甘薄幸拒姻亲”,宁可失去一段美好的姻缘,也不肯轻易把自己看重的七年贞节付诸东流。封建社会贞节观是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成为压迫女性的残酷枷锁,而黄善聪的行为同样也是在变相地维护这个不合理的封建传统

最后,商人阶级仍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清醒明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在当时还是明显有商不敌仕的倾向,有多少的商人企图通过和仕阶级联姻,来证实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声望。在《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的粮商高赞是洞庭地区的富商,生有一个女儿标志聪慧,“高赞见女儿人物整齐,且又聪明,不肯将他配个平等人,定要拣个读书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礼厚薄到也不论。若对头好时,就赔些妆奁嫁去,也自情愿。有多少豪门富室,日来求亲的,高赞访得他子弟才不压众,貌不超群,所以不曾许允。”[10]高赞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一个市井之辈的人能够像当时的贵族一样为女儿选择佳偶,对当时的门当户对的观念有极大的冲击,但仍可以看出市井之辈对仕阶层的向往。

三、原因

明代商人身上会有这些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的影响,明代的社会经济在中后期时候达到一个高峰期,生产力水平大大地提高,商

品贸易往来频繁,商人的经济实力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雄厚起来,有的商人甚至富甲一方,成为一方的势力,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市民阶层的生活倍受关注。“三言”中商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学作品中对商业繁华景象的一个写照,同时商业的发展又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商人的财富神话。

二、当时明后期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以王阳明为代表的王学左派提出了将会儒学世俗化,让会儒学

更加贴近市民群众,发挥儒学本身的规范作用,并提出了“心即理”,把“天理”和“人欲”

两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摆脱了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性的肯定,符合市民阶层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因此在“三言”中的商人大多敢爱敢恨,性格鲜明,敢于打破常规,摆脱封建的外在束缚,追求属于自身的幸福和人格尊严。

三、商人形象趋于正面的描写,在某个方面上说是从文学的角度对商人兴起的肯定,同时流于说教

的目的,深受明代后期,强调“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的社会思潮的影响,明代后期,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皇帝长期怠政,和国家体系本身存在的腐败现象,宦官专权等现象,同时,一些有识之士,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们要求整饬风俗,铲除奸臣,

因此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思潮就大量地反映在小说中,冯梦龙也是深受时代思潮影响,在塑造商人形象的同时打上时代的思想烙印,商人在“三言”还是被寄予了作者主观上的一种倾向,即强调虚构的教化价值。

四、总结

总之,明朝商人的大量兴起,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冯梦龙编辑整理的“三言”,是话本小说的艺术宝库,作品中的商人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他笔下的商人个个血肉丰满,富有时代性。文学作品就好比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的反映,同时也有着新的自我创造,即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冯梦龙就是在整理中融入了自我的创作,虽说作品中仍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思想,描写商人形象的时候流于一定的形象模式,有过分强调说教的倾向,但其整体上还是进步性大于局限性。他顺应时代潮流,摆脱“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理念,强调人的自由和主观能动性,带有明显的反传统色彩,与当时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为主的时代思潮遥相呼应,在整体上反映出了市民阶层的壮大,代表了市民阶层的愿望和利益。在“三言”中呈现了当时经济的繁荣与昌盛,商业活动的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冲击着旧社会中士、农、工、商的原来的等级秩序。写出世俗人的呼声,渴望改变商人自身处境,追求人的尊严,提高社会地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命运和生命进行重新发现、思索、把握与追求。这正是作品所体现的时代新特点,是塑造商人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2]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941.

[3] 冯梦龙编刊陈曦钟校注.喻世明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

4.

[4] 冯梦龙编刊陈曦钟校注.喻世明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

374-375

[5] 冯梦龙编刊张明高校注.醒世恒言[M].北京:北就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

208.

[6]《新疆教育学院》2000年3月第16卷第一期,《个人意识的觉醒人道主义的

张扬——从〈三言〉看明代商人的思想观念》

[7] 冯梦龙编刊张明高校注.醒世恒言[M].北京:北就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

815.

[8] 冯梦龙编刊张明高校注.醒世恒言[M].北京:北就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

823.

[9] 学术交流 1997年第1期王桂清.冯梦龙的世界观与“三言”对于商人的描写。115页

[10] 冯梦龙编刊张明高校注.醒世恒言[M].北京:北就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134.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及其当代性意义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及其当代性意义 内容摘要:“三言”对商人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作了大量描写,同时塑造了一大批新型的商人形象,展示了宋明时期商人在经商意识、思想观念的崭新变化,并表明了作者对其社会地位、社会作用的肯定。本文通过对商人形象的解读和对商人在商业活动中所反映出的特质进行分析,凸显其当代性意义。 关键词:“三言” 商人形象当代性 经商理念 (一)义利兼顾 “三言”所表现的商人品质凸显出重义轻利,商人重利的价值观与传统道德的“义”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正反映了宋明资本主义萌芽的过程中,商人身上积淀的儒家“先义后利”“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念向功利主义价值观念的下移,导致了社会道德思想体系内的局部调整,“道德尺度不再具有唯一性,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因其足以改变人的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而被视为‘善业’,商人阶层特殊的活动方式与手段不再只是批判与谴责的对象,崇尚实用的功利原则已经成为小说家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肖琳,1999)。但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儒商们也在努力追求他们心目中的价值观念,他们注重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所以他们推崇这种观念。在“三言”中的商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试图追求一种新的义利观,他们既讲义,又重利,可谓是义利兼而得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警世通言》卷五)、《施润泽滩阙遇友》(《醒世恒言》卷十八)以及《陈御史巧堪金钗钿》(《喻世明言》卷二)等都较典型地刻画了重仁义,讲道德,坚守诚信的商人形象。 (二)善抓商机 “三言”中的商人都注意商业信息,善于抓住机遇。他们往往通过市场信息的调查,及时根据市场需要或调整经营方向、或提高销售价格,从而获取比往常更多的利润。要获取商业信息,不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有敏锐的洞察分析能力,还有交易过程中的随机应变,反应灵敏,这样才能在一瞬间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使自己赢得商机。《卖油郎独占花魁》(《醒世恒言》卷三)中的卖油郎秦重,本在朱十老油铺里当伙计,因另一伙计邢权与侍女兰花勾搭成奸,兰花在朱十老面前诬陷秦重调戏,致使朱十老把秦重责骂一番,逐出店门。无计生存,只得央及油坊购些油,他挑到市去卖。历来,卖油是为坐商,如今挑着叫卖,生意自是不佳,但有一次,他听路人说起“昭庆寺僧人要起个九昼夜的功德”,秦重第一反应是“用油必多”。于是揽下这笔生意。为九日功德提

从元杂剧与_三言_二拍_的情变故事中看商人形象的变化.

河北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 1期 1997年 1月 Journal of Hebei Tea ch 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 . 1, 1997 Jan . 1997 从元杂剧与《三言》、《二拍》的 情变故事中看商人形象的变化 霍现俊 一 元代杂剧中书生与妓女的爱情剧 , 矛盾常集中在青年男女 (书生、妓女与鸨儿、商人之间 , 郑振铎称之为“ 商人——士子——妓女三角型恋爱剧” , 他们在《云窗梦》、《玉壶春》、《对玉梳》等杂剧中出现过。这种恋爱剧的矛盾冲突已形成一种固定模式 , 即 :落魄书生与妓女 (多为上厅行首相爱 , 商人插入 , 买通鸨母抢夺妓女 , 妓女忠贞不贰 , 专心挚爱着书生 , 二者一起智斗“ 奸商” , 商人自然多是受到惩创 , 最后书生与妓女团圆。 这种恋情 , 首先从书生与妓女的相爱开始 , 或一见钟情 , 遂订终身 ; 或诚心相爱 , 誓结生死。他们之间是一种真挚、严肃的感情 , 而绝不同于打情骂俏 , 嘲弄风月。剧本对书生的介绍是这样的:“ 学成满腹文章 , 未曾得功名” , 而又“ 囊箧渐消” , 或者是“ 使得无了……” 。而妓女对书生仍然是爱心不变 , 甚而“ 恋得不可开交” 。妓女要情 , 而鸨母却要钱:“ 俺这门户人家 , 一日无钱也过不的” 。老鸨们为了那填不满的欲壑 , 常常不择手段地破坏他们的爱情 , 干出“ 弄冷她心上人 , 则是我家钱龙到” 的勾当 , 逼迫她们“ 夜夜留人夜夜新” , 无一例外地、毫不留情地赶走钱财告罄的“ 女儿” 的“ 心上人” 。而商人 , 则凭借着钱财趁机侵入。如《云窗梦》中的茶商和其它剧本中的盐商、棉商 , 都是先交金银于鸨母 , 要娶妓女或满足私欲。这实际上构成了以书生妓女为一方 , 而以商人鸨母为另一方的两个阵营的斗争。商人依仗着他们的经济实力 , 对书生与妓女的爱情构成了强大的威胁。这种情恋中的商人形象 , 总是作为反面人物出现的。他们鄙俗、粗野 , 只知道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 摘要:“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打破了传统塑造反面商人形象的模式,客观地塑造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真实可信的反面典型。这些反面商人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心理和性格、集多种道德品质于一身。作者通过这些反面商人形象劝诫世人,做人应该老实本分,多做好事;为人贪婪,用心险恶,必然自取灭亡。 关键词:“三言”;“二拍”;反面商人形象;劝诫 明中叶以后,商业思潮兴起,正面反映商品题材的一系列小说出现,“三言二拍”是其典型代表之一。这两部作品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明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其中对商业活动的直观再现和商人阶层的真实描绘尤其引人注目,在此之前,从没有一部作品能如此关注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和商人们的经商际遇、生活情态及其精神面貌。作者冯梦龙、凌濛初作为具有启蒙色彩的思想家,看到了商业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极大的热情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正面商人形象,赞扬了他们的高尚道德品质,同时也看到了商业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伤风败俗、道德沦丧的现象和行为。因此,作为商人形象的补充,他们在“三言”“二拍”中描写了数量不少的反面商人形象,这些正反两方面的商人形象是晚明商人世界的真实再现。这些商人形象作为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具有的鲜明特征。 一、“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 据不完全统计,仅“三言”“二拍”作品而言,其主要表现商人生活的、或偶尔涉及商人生活的,则全部有六十六篇之多。在这些篇章之中,涉及到反面商人形象的有二十六篇,占了整个“三言”“二拍”的三分之一左右,其比例是很高的。“三言”“二拍”中具有代表性的反面商人形象见表1。 1、反面商人形象的特点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具有以前文学作品中反面商人形象的共同特点,其丑陋的心态和扭曲的人性为世人所唾弃。 1.1好色 “三言”“二拍”中很多篇章对好色的商人作了生动地描述。《乔彦杰一妾破家》(警世通言卷三十三)的商人乔俊“长而魁伟雄壮,好色贪淫。”《许察院感梦擒僧王氏子因风获盗》(二拍卷二十一)里的王禄“手头饶裕,又见财物易得,使思量淫荡起来。”他们往往为了美色不惜花费钱财,如《韩侍郎婢作夫人顾提控椽居郎署》(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里徽州商人“偶然间瞥见爱娘颜色”便一定要娶去做妾,“只要事成,不惜重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警世通言卷三十二)里的徽州新安盐商孙富垂涎于花魁娘子杜十娘的美貌,与李甲用白银一千两作为交换。 金钱和美色都是商人最想得到的,为得到美色往往不择手段。《程朝奉单遇无头妇王通判双雪不明冤》(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好色的徽州商人程朝奉“拥着巨万家私,心里只喜欢的是女色。见人家妇女生得有些姿容的,就千方百计,必要弄他到手才住。”(《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里的江淮客商王八郎“与一个猖伎往来得密”,“每要取他回家,家中先已有妻子,甚是不得意。”于是就把结发妻子赶出家门。 1.2 不择手段,盘剥敛财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钱日益成为主宰社会的力量,并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砝码。为了更快地猎取更多的财富,一些商人往往不择手段。“三言”、“二拍”对此有极生动的反映。《卫朝奉狠心盘贵产陈秀才巧计赚原房》(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里的卫朝奉狡诈贪婪,“有百般的昧心取利之法”。以少充多,以次充好,以假当真,无所不为。《钱多处白丁横带,运退时刺史当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里的郭七郎虽然“家资巨万,产业广延,有鸦飞不过的田宅,贼扛不动的金银山”却仍然对借他本钱做生意的商人极尽盘剥之能事,“不平心是他本等:大等秤进,小等秤出。自家的,歹争做好;别人的,好争做歹”。《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警世通言卷十五)矫公“自开解库,为富不仁,轻兑出,重兑入,水丝出,足纹入,兼将解下 表1 “三言”“二拍”中具有代表性的反面商人形象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摘要: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手工业取得新发展,城市工商业开始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多种因素的促进下,商人形象逐步完善,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因此,活灵活现的商人形象就出现在作家笔下,例如“三言”“二拍”。本文将根据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论述商人地位在明朝兴起的原因,结合“三言”“二拍”中的具体篇章,比较分析商人形象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地位形象特点 前言: 自古以来,不论是民众还是统治阶级总是重士轻商,根据对社会的贡献,世人将现阶层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其中商始终处于最末位,直到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工商业开始繁荣,商人地位才不断提高,市民阶层也不断壮大。“三言”“二拍”中有的商人忠厚老实、情深义重;有的却薄情寡义,阴险狡诈。这些形象确切不移的概括了晚明商贾的特点,同时深刻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风气。在《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而且在《二刻拍案惊奇》中也有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些都体现了商人阶级地位的上升。

一、从历朝历代看商人地位的演变 《管子〃小匡》中记载:“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商为末,可见历朝历代重农轻商的等级观念,从先秦到宋朝,商人一直被束缚压抑,以至于商贾无不愁云惨淡,郁抑不申。历史上商人地位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期商人地位也迥乎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了夫差后,为了不落的“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范蠡功成名就却弃官从商,留得一世英名却难以载入史册。辞官经商才能独善其身,可见商人的卑不足道。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尤为严格,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黑一白,衣服只能穿麻衣不能穿丝绸棉袍。通过对商人着装的规定,对商人实行严格的管制,真切反映了商人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突出商贾处于社会下层的尴尬境地。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手工业不再受到限制,但是商人地位仍然不高,很多达官贵人兼做商贾,商人歧视相对缓解。统治者允许通商互市,政策较前朝宽松,经济利益显而易见。唐朝经济欣欣向荣,长安城外车水马龙,十里长街,人声鼎沸。唐传奇中曾经多次写到珠宝胡商,《宝珠》《水珠》中胡商大多偏爱珠宝,珠宝交易一度成为唐代交易的主要商品。唐代经济高度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与商品交易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扬州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外商均在此经商,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心地带的商业圈,武则天在重视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发展手工业,农业与手工的发展又

最新“三言二拍”中的商人(作者简雄)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 晚明以来,全球化贸易浪潮顽强地冲击着闭关锁国的中国市场,商业渐成势力,出现了许多商帮名贾,尤以晋、徽、齐鲁、江右、洞庭、宁波、龙游、闽、粤、陕等最为著名,史称“十大商帮”。江浙福地,商贸繁盛,人文荟萃,商人的生活自然进入了文学家的视野。以苏州人冯梦龙(1574—1646)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湖州人凌濛初(1580—1644)的“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代表,这一时期的市井小说对商人多有描写。据初略统计,“三言二拍”二百卷里大大小小的商人形象不下百人,其中徽商、洞庭商(苏商)最多,且议论精到,浙、闽、粤、陕等商也有涉及,足可窥见商业已然融入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 一应该说,“三言二拍”对商人的看法,仍然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商”的基本评价,但在社会出现重大转型的晚明时期,冯、凌两人刻画的商人形象,不过是“以商言世”,表明了文人士大夫对炎凉世态的看法。因此,“三言二拍”里的商人,善恶并存,忠奸掺杂,利来息往,有亏有盈,恰如世情一般呈现多样性。 商虽为“四民之末”,却经营不易。《喻世明言》卷十八“杨八老越国奇逢”抄录古风一篇,单道为商的苦处: 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 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 平生豪气顿消磨,歌不发声酒不饮。 少资利薄多资累,匹夫怀璧将为罪。 偶然小恙卧床帏,乡关万里书谁寄? 一年三载不回程,梦魂颠倒妻孥惊。 灯花忽报行人至,阖门相庆如更生。 男儿远游虽得意,不如骨肉长相聚。 请看江上信天游,拙守何曾阙生计? 踏破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商人在近世中国社会搅出多少风流故事来!如诚实经营的小商人秦重(《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在风月场中一掷千金的徽商孙富(《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都早已广为人知,《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可看作是晚明商人生活的典型。九岁便随父在粤地闯荡的蒋氏“生意行中,百般都会”。十七岁丧父,蒋兴哥只好离别新婚妻子,独自远出谋生。岂料在广东得了疟疾,误了新年归期,真个是“偶然小恙卧床帏,乡关万里书谁寄?”娘子思夫心切,听信算命先生胡言,“一日几遍,向外探望”,被也是远地经商的徽商陈大郎看中,从此生出一场千回百转的波澜。小说中出现的其他市井人物如薛婆、陈大郎妻平氏,以及知县吴杰等等,和早些时候的《水浒传》、《金瓶梅》相似,如鲁迅先生所言,这类“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基本体现了晚明的社会风貌。 “三言二拍”中直接以商人为第一主角的篇什并不多,多为“以商言世”,但一旦商人走到前台,此卷小说则必定充满传奇色彩。我认为,大抵是因为商人行走江湖,阅尽世间所有,本身的经历就为故事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喻世明言》卷十八“杨八老越国奇逢”说了一段陕商杨复的奇事。杨复在闽地经商被倭寇劫去19年,又被充做倭人到沿海劫掠,终于和家人团聚。小说虽反复强调说的是元朝故事,但黄仁宇先生在名篇《从<三言>看晚明商人》中断言:“将嘉靖间倭寇事迹,讳称元代,显系避免评议当日政府。”明朝倭寇实为因“海禁”而由中国商人组成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今人樊树志所著《晚明史》,已对这段公案作了令人信服的论证(《晚明史》第30—47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二 “三言二拍”描写商人时,往往对各地商人的特点都有十分精彩的议论,尤其对活跃在自己生活区域内的徽商、苏商、浙商等评价相当精到。如冯梦龙对家乡“洞庭商帮”的议论堪称经典:“话说两山(指苏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研究 《三言》是明代的拟话本短篇小说集,作者是著名文人冯梦龙。《三言》由《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三本组成,共120篇,其中保存宋元话本约40至50篇,明拟话本约70至80篇,其中还有冯梦龙自己的创作。《三言》中的作品,故事性很强,情节曲折离奇,结构严密,而且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景物的描写都很细致,语言通俗易懂。《三言》中的许多篇章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提倡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是一部思想先进的作品。《三言》因为是市民文学,所以它里面写到的人物很多,主要有妓女、文人、商人、官僚等几类。《三言》中塑造的商人形象有几十个,本文主要论述对于《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的研究情况,大致分成以下三类: 一、商人的婚恋观 冯天瑜、涂文学的《三言二拍所表现的明代历史的新变迁》中提到《三言》既有对真挚爱情的歌颂,又有对肉欲横流的反对,而这两者共同汇集成对理学禁欲主义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冲击。例如《警世通言》里的《乐小舍拼生觅偶》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商人子弟乐和对顺娘的爱慕之情,拼死跳入钱塘江中救落水的顺娘。 姜建设的《三言二拍中的徽商生活与徽商形象》主要是写徽商,写到徽商的两大主要特色便是贪财和好色,即乌纱帽和红绣鞋。因为他们有钱,所以他们好色。正所谓饱暖思淫欲。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徽商孙富,贪恋十娘的美色,不惜重金许了李甲。 刘海涛的《三言二拍中的商贾小说研究》提到商贾的爱情观是珍惜真情、渴望自由,商贾的婚姻观是漠视贞节、尊重人性。追求两性间纯真与和谐的爱情婚姻生活,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背叛。《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便是这样一篇佳作。 王伟康的《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群象以及其时代蠡测》认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婚恋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还不成熟。其明显标志是已经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桎梏,男女之间的真情挚爱是他们神圣的追求。 高昂的《中晚明通俗小说中的商人形象》提到商人对待爱情的真挚,注重情分,以及对失足妇女的宽容和寡妇再嫁的理解者两个显著的特点。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内文人对于《三言》中的商人形象是很关注的,而且对于商人形象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有探讨明代的社会状况以及主流思想和冯梦龙个人的观念对于塑造商人形象的影响,也有反过来通过对《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研究来探讨明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变迁等。这些都是对于《三言》中商人形象研究的不同角度和切入点,也是众多研究的主要方向。而且,经常性地将《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中的商人进行比较或合在一起来写。 国外对于《三言》也是有一点研究的,毕竟《三言》和《二拍》在国内本来是失传了的,好在邻国韩国和日本有保存,通过学者们的翻拍带回中国,才让它们重新在国内受到关注,所以国外对于《三言》的研究也主要是在日本。但鉴于《三言》虽然是白话小说,较为通俗易懂,但在国外也不会特别受到关注,所以还是国内的研究更加全面详实,而且是很多人乐于研究的作品。它不光有阅读的乐趣,而且思想内涵深刻,值得人深思和探讨。 目前,涉及到本课题的文章资料还是有很多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章有赵雪艳的《“三言”“二拍”中反面商人及其劝诫意义》、张志杰的《“三言”中商人形象的历史认识价值》、王培红的《“三言”“二拍”商人形象之比较》、孙义梅《“三言”中商人形象探析》等。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的短篇小说集,其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思想,是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杰出代表。随着明代工商业的发展以及财富的不断累积,商人的形象在冯梦龙的笔下有了新的内涵,不再是社会上最底层被人瞧不起的职业,商人的正当赚取利益在这里得到了肯定,同时也塑造了许多思想品德高尚的商人形象。所以,《三言》中的商人形象是很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一个十分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 而且我个人在阅读《三言》的过程中,对其中的写到的商人印象较为深刻,所以决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摘要: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是“重农轻商”、不言利的,商人的地位也比较低下,反映在文学中商人的形象也非常不堪,但是到了明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三言”、“二拍”等白话小说为代表,塑造了一系列鲜活、复杂的商人形象,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征。他们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以鲜活、复杂的面貌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正面形象反面形象 1 引言 在当代商人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不管是在文学中还是影视中商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可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却发现从秦代到元代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描述商人的画面是非常少的,虽然在当时商人的活动不一定逊色。这是由于传统文化中的重农抑商的思想浓厚,孔子少言利,孟子不言利。并且在司马迁的《史记》这一号称中国“正史”之祖中也有言“崇势利而羞贱贫”。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商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也越加频繁,形象也更加丰富。 随着历史的发展,商人的群体发生了分化,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大商人,他们经营布匹、茶叶等大宗买卖,因而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较高的政治地位。他们中有许多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象中时常带有书生气息。这些人进而为官,退而经商,在历史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是中等绅商,他们经营规模不大,但是都有自己的店面。他们一般较为精明,勤俭。比如在对晋商描述中“白金之家,夏无布帽;千金之家,冬无长衣;万金之家,食无兼味……”在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他们在积累一定财富,便买房置地,转为地主。 三是小商贩,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大部分是城市市民和农民组成。他们的普通文化素质不高,谈吐也比较粗俗,但也以勤俭和能吃苦著称。他们是中国商人重地位最低,生活最艰苦,实力也是最弱的群体。 由于在古时商人的出身复杂多样,也就造成了他们的形象差异万千。在古代文学中对商人刻画的增多是从明朝开始的,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很快发展壮大,商人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状况反映在文学中就是市民文学的兴起,“三言”“二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2中国古代传统中商人的地位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以农耕文化为主,自始至终都排斥商业文化和游牧文化。即使在“百家争鸣”这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商业及商人的评价也是极低的。《韩非子·五蠹》中提出“其商工之名,修治苦之器”,“据沸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将商人视为国家的蛀虫,《管子》中“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农、工之子常为工、商之子常为商”。这些思想理论的提出,为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和思想定下了基调,也深深地影响几千年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舆论环境。儒家思想作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的纲领,

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摘要】“三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是市民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涌现了大量的商人形象,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潮,商人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当时社会风气下商人形象的典型的代表,但与此同时,又不可忽视冯梦龙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在作品中流露出的不足,本文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探究“三言”中出现的商人形象的特点。 【关键词】“三言”商人形象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绪论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墨憨斋一别号,系因其居题为“墨憨斋”而得,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冯梦龙自少有才气,但生活放荡不羁。崇祯三年,57岁时方考取贡生。61岁时,任福建寿宁知县,颇有政名。65岁时,离任返乡。明亡后,忧国而死,卒年73岁。 冯梦龙的一生颇不得志,但这却促成了他在文学上的更大的成就。他把一生的精力,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中所罕见。他曾改编长篇小说《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推动书商购印《金瓶梅词话》,刊行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山歌》,编印《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编辑有散曲集《太霞新奏》,也曾写作传奇剧本,并刻印了《墨憨斋传奇定本》十种。而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1](章培恒文学史) “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是宋元明话本的选集。所谓的“话本”即是“说话人”使用的一种文学底本;而主“说话”本是一种口头艺术,“口说古今惊听之事”,在民间由来已久。至两宋,伴随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等大都市的繁荣,杂剧场中“说话”形成专门。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文人诗文,也不同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新的文体,鲁迅在《是中国小说史略》里提到“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话本小说也被称为“俗文学”,兴起于唐末五代,发达在两宋,繁荣则是在晚明,当时晚明有一股思想解放的思潮,对俗文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冯梦龙正是在这种新的思潮的影响下,从事俗文学的研究,编纂了三言,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三言”作为拟话本短篇小说集,题材十分地广泛,它能覆盖各个社会阶层,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晚明社会思潮的变化,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但在这些形象中描写量最大,最富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是关于商人的描写。 商人自古以来就是倍受争议的群体。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经历了一段过程。自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周时,商业由官府控制;而春秋战国时,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是商人阶级的成长阶段;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又大大地促进商业的发展,汉朝是商人的成长阶段,中外贸易发展起来,出现商业中心;隋唐时期、宋元以及明清时期商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明清尤以徽商与晋商闻名天下。战国时期商鞅、荀况首提“重农抑商”的思想,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一、“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 (3) (一)“三言”、“二拍”的新商人形象 (4) 1、守义求利型商人形象 (5) 2、重情重义型商人形象 (6) 3、诚实守信型商人形象 (7) 4、追求自身价值型商人形象 (9) (二)“三言”、“二拍”的传统商人形象 (9) 1、好色型商人 (10) 2、贪财型商人 (11) 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原因 (11) (一)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11) (二)明代社会思潮的影响 (12) 三、“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意义 (13) (一)提高了的商人社会地位 (13) (二)表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 (14) 结束语………………………………………………………………………………15参考

文献 (15) 总结与体会 (16) 致谢辞 (16) 摘要 “三言”、“二拍”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市民小说的代表作,有两百多篇短篇小说,

而其中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占了很大的比重,充满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如此之多的商人形象在文学史上较为罕见,而商人们的种种心态以及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具有深刻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对“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明代商业 Abstract " San Yan"," Er Pai" as Chinese native born citizen novels, there are more than two hundred short stories, of which the merchant as the hero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full of rich flavor of commercial. So many merchant imag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re relatively rare, and all sorts of people's mentality and images in the author 's pen look full and have a profoun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article will be on the " San Yan" and " Er Pai" business image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an Yan”;“Er Pai” ;Merchant image ;The Ming Dynasty C ommerce 引言 明朝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了商业的初步繁荣。同时,也使在传统等级“士农工商”中地位最低下的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不少通俗文学作品开始重视商人的生活,将商人这一形象纳入文学创作的范畴。据统计, “三言二拍”涉及到的商人形象不下百十人, 以商人为主人公的作品约占1/4;涉及商人、商业事件并情节较重要的作品约占1/8。而这些商人形象却又与以往的商人形象不同,冯梦龙、凌蒙初二位作家在新的时代气息下,赋予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王乃霞学号:08401137 指导老师:赵丽萍 摘要:明朝中后期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三言”“二拍”作为这一时期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打破传统的商人形象,他们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以鲜活、复杂的面貌展示在了世人面前。这些商人身上的性格特征有着独特的时代烙印,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三言”“二拍”正面形象反面形象形象特点 明代中后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很快发展壮大,商人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状况反映在文学中就是市民文学的兴起,“三言”“二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仅‘三言’‘二拍’作品而言,其主要表现商人生活的,或偶尔涉及商人生活的,则全部有66篇之多”。①这些商人或是豪门大贾,或是贩夫走卒,他们的故事虽不惊天动地,却也曲折离奇,下面在商人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商人的性格特征。 一、商人性格特征 (一)正面特征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大多是正面形象,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被赞美的对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三言”“二拍”中,他们身上有很多共同特征。 1.崇商敬业,执着为商 “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策,受这种政策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以经商为耻。“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受这种贱商观念影响很小,他们大都有执着为商、崇商敬业的精神。《乌将军一饭必酬》中的入话部分,杨氏劝王生出去经商,王生欣然道:“这个正是我们本等。”他的话语中洋溢着对自己经商的自信,对商业充满了赞美和肯定,他为了经商,三次外出,三次都遇到了强盗,历经磨难,但他并没有放弃商业,这才换来了最终的成功。《杨八老越国奇遇》中,主人公杨复对妻子说:“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益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妻子欣然道:“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乘此壮年,正堪跋涉,速整行李,不必迟疑也。”在这个故事里,本是读书人的杨复把商业当做一种治生的手段,并没有觉得经商可耻,为了

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综述

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综述 作者:迪更妮齐卫华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 迪更妮1,齐卫华2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摘要: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诞生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明代中后期,其中有关商人形象和商业活动的描写极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行,人们市场观念的增强,学者们 开始关注探讨“三言二拍”中的涉商类小说,尤其是21世纪以来,对其研究更加全面、深入、细致,并开阔了全新的视角。本文试从商人形象及其思想意识、士商关系或官商关系、比较研究、经商技巧和地域性研究五个方面,对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研究现状(仅 限论文)进行梳理。 关键词: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60-03 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中有关商人形象和商业活动的描写极多,自20世纪20年代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问世后,对于“三言二拍”的研究陆续展开。改革开放之后,商 业文学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对“三言二拍”中涉商类小说的研究也随之全面和深入起来。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全面、深入、细致地对涉商类小说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开阔了全新的视角。本文拟对21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研究现状(仅限论文)进行简要总结。 一、商人形象及其思想意识 (一)商人形象 在研究人物群像时,不免要将人物进行归类整理,“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也是如此,人物形象分类标准主要以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为主,例如洪娟的硕士学位论文《论“三言”中的商人、文人和妓女形象》和王瑞雪的硕士学位论文《“三言”商人形象的文化解读》就是 如此,文章认为正面形象的商人外貌文雅俊美、具有传统美德、摒弃封建思想糟粕和有进步的 经营管理方式;而反面形象的商人则都是贪婪好色、见利忘义之徒。后者除了论述正、反两面 形象的商人之外,还专门分析了“三言”中描述不多的女性商人,认为“女性商人在时代的衬 托下逐步摆脱封建的束缚,在女性思想解放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①作者应该是受到新世 纪以来西方文艺理论译介的影响,把女性主义文论作为分析小说的工具,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并 不多见,尚待深入研究。此外,赵雪艳《“三言”“二拍”中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专 门分析了“三言二拍”的反面商人形象,并认为小说作者塑造的反面形象商人具有对世人的劝 诫意义。 除以上分类外,赵蔚《“三言二拍”中的商人与商业意识》从经营方式上,把商人分为由“工”而“商”、“工”“商”结合的商人,赚取中间、地区差价的商人和中间商三种。孙琳《“三言二拍”中四类商人形象》则把商人分为:说教型商人、好色型商人、弃儒经商型商人 和期盼仕途型商人。这些分类,都是结合了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作者的创作观念进行分析的。

“三言”与“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之比较5页

“三言”与“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之比较在晚明社会中,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都市的繁荣,城市市民的急剧增长和重商思想的抬头,有更多的商人、小贩、作坊主、工匠等成为小说中的主角。特别是商人,作为当时商品经济中最活跃的分子和市民的主要代表,也成为“三言”、“二拍”中描写得主要群体。冯梦龙与凌蒙初对商人的感情与以往传统的观念不同。他们笔下的商人大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也是被歌颂和赞扬的对象。但是,两部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首先,“三言”与“二拍”在描写商人发迹变泰的过程方面就不尽相同。“三言”中活跃的商人,多数已不是贪得无厌之徒和为富不仁之辈,而往往是一些善良、正直、纯朴,而又能吃苦、讲义气、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并且大部分商人都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而发家致富。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的市商吕玉、《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小商人施复等,都拾金不昧,心地善良。《刘小官雌雄兄弟》中的小店主刘德“平昔好善”,赢得了“合镇的人”的“欣羡”。《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卖油郎秦重“做生意甚是忠厚”,因而顾客“单单作成他”的买卖。《徐老仆义愤成家》中的阿寄长途贩运,历尽艰辛,终于发财。正如作品中有诗赞道:“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有时候,作品也表现了他们凭经商的智慧,掌握行情,灵活应变而获得厚利(《徐老仆义愤成家》);有时候也透露出商业竞争的火药味和雇工剥削的血腥气,但这一切都被作者“好人致富”的思想冲淡了。新兴商人所获之“利”都被蒙上了传统道德之“义”而显得那么温情脉脉和天经地义。 比较起来,“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更注重描写商人的逐“利”而不是

求“义”,更直接地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并且其笔下的商人致富带有暴发式的传奇色彩。如其第一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描写了一个先是百事不顺,而后偶然出海经商,时来运转、最终暴发致富的幸运商人。反映了商海中瞬息万变,亏赢无常难以预料,而经商的人无不盼望牟利,盼望一帆风顺财源广进,更盼望福星高照暴发致富。凌蒙初则赞扬了商人们靠“转运”致富,靠冒险发财,反映了晚明海运开禁后,市民百姓对于海外贸易的兴趣,对商人们投机冒险、逐利生财的肯定。再如《叠居奇程客得助》中的程宰经海神指点经商之道后,以囤积居奇而暴富;《乌将军一饭必酬》中的杨氏,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励侄子“大胆天下去得”,为追求巨额利润而不怕挫折,不断冒险;这些人和事都得到了作者的赞美。这种不是从道义的角度而是直接从经商获利的角度去描写商人,去赞美他们的囤积居奇、投机冒险、积极进取的商业活动,确实更贴近经商活动的本质特点,更准确地反映了晚明商人势力迅速崛起的时代特征。 其次,在反映商人的经济活动和追求财富的人生观念方面,“二拍”与“三言”比较起来,也更为集中和具体。如《乌将军一饭必酬》的“头回”,写王生与婶母杨氏相依为命,王生经商屡遭风险,杨氏一再出资相助,鼓励他不可泄气。这个以经商为“正经”、颇为贪财的杨氏,与过去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商家妇女形象有根本的不同,作者称赞她是“大贤之人”,很明显是市民观念上的评价。另外,《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均以欢快的文笔描述商人的奇遇,突出了商业活动中的偶然因素和把握机会的重要,撇开其神奇的成分,实际是赞赏敢于冒险求财富的人生选择。是对那些敢于大胆积极追求财富的商人的极力赞扬。

“三言”“二拍”中商人经营之道探析(一)

“三言”“二拍”中商人经营之道探析(一) 摘要:突破以往文学作品的局限,生动展示众多商人的商业经营理念及其经营活动,是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一个重要而突出的内容。其通过对商人们思想和心理状态、商业经营原则与策略、社会意识和关怀等多方面内蕴的深刻揭示,反映出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商人们在经营观念上日趋成熟、理性,而这正是此历史时期的重要特征。时至今日,“三言”“二拍”塑造的各式鲜活、丰满的商人群像,及其凸显的商人经营之道的丰富内涵,仍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发展及商人活动的宝贵资料,有着深刻的历史认识价值。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经营之道 明代以前,在文学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古圣先贤、王侯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而市井细民、尤其是商人很少在文学舞台上露面,并且,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影响,商人即使在有关题材的作品中出现,也大都是重利轻义、刻薄贪婪的庸鄙龌龊形象,是遭人唾弃憎恶、被人讥笑蔑视的角色。然而,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发展,财富和商业活动对国家及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整个社会商品意识增强,传统贱商观念遭到了强烈质疑和冲击,“治生”“求富”的合理性、正当性逐渐得到认同。因此,商人的社会地位比前代大为提高,而作为社会现实的集中反映,明代通俗小说中大量出现了对商人经营活动不同角度的描写。以“三言”“二拍”为代表,可以明显看到,其所描写的商人,突破了以往唯利是图的脸谱化形象,

多以正面形象出现,不仅如此,作品深刻反映了商人们的思想与心理状态,通过对其致富过程的生动描述表现和揭示出其经营原则和策略,并赞扬了他们济困扶危的社会责任感,塑造了形象鲜活丰满、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商人形象。 一、坚定自信的从业态度 受明代社会重商思潮影响,“三言”“二拍”一改以往文学作品“以经商为贱业”的论调,而宣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书中描绘的各类商贾,普遍表现出对自身职业的坚定态度,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从事商业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初刻拍案惊奇·乌将军一饭必酬》故事写道,王生生于商贾之家,长大后婶母杨氏建议他:“你到江湖上做些买卖,也是正经!”王生随即“欣然道:这个正是我们本等。’”话语问流露出对经商的自信和自豪。《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中的徽商程宰,“世代儒门,少时多曾习读诗书”,但由于“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生业,科举反在次着”,他便毫不犹豫地弃儒经商。《喻世名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蒋兴哥,生于商贾世家,深知经商是“衣食道路”,所以当新婚妻子不舍得他外出行商,他说道:“夫妻两口也要成家立业,终不然抛了这行衣食道路?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毅然离别妻子外出经营。从上述言谈可以看到,商人们本着以贫为耻的想法,并不羞于谈商言利,甚至强烈表达了只有经商才能够使生活富足、才是立命之本的鲜明观点。 正是基于这种对职业的坚定信念,基于兴家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成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作者:黄雅茹 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7期 黄雅茹 内容摘要:“三言二拍”是冯梦龙和凌濛初整理创作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期的五本短 篇小说集的合称,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当时商人阶级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意识。本文将从“三言二拍”中商人的正面形象、反面形象和商人形象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三言” “二拍” 商人形象 因为自古以来的重农抑商观念,刻画商人形象的文学作品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多是贬义。但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人地位的提高,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小说塑造了众多形象生动的商人,其中不仅有反面的商人形象, 还有许多正面的商人形象。这些商人形象的生动塑造体现了明朝时期人们对商人这一职业的看 法和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这时期的商人形象的描写是对前朝 文学作品的继承,也给予后世创作以思考。 一.商人的正面形象 1.有情有义的商人形象 中国的传统观点是情与义很难两全,也因为商人的商业性,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经商求利,根本就不顾感情。但在“三言二拍”中,冯梦龙和凌濛初就整理创造了很多重情讲义的商人形象。 卖油郎秦重是《醒世恒言》中《卖油郎独占花魁》的主人公,他喜爱“花魁娘子”,努 力挑担卖油积攒了十两银子去见她一面,但因为地位低下受到轻视。但在后来“花魁娘子”受 到吴八公子凌辱时,秦重不计前嫌,在她需要帮助时及时救了她。因为他的深情善良使得花魁 娘子最后主动提出嫁给他。秦重身为一个沿街挑担叫卖的卖油郎用他的真诚情谊赢过了权贵富豪,最后也赢得了花魁娘子的心。文中的秦重用一个“至诚君子”的形象收获了“花魁娘子” 的真心,也打破了中国古代一直以来对商人逐利轻情形象的偏见。 除了秦重,“三言二拍”也出现了很多有情有义的商人代表,这些有情有义的商人给 “三言二拍”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也改变了人们对商人的片面认识。 2.勤劳坚毅的商人形象 “三言”中的徐老仆原本是徐氏的下人,在徐家家主死后便与徐三娘一起被赶出徐家, 但他没有自怨自艾,即使他已经年老,但他依旧选择努力经商,最后取得成功;《汪信之一死 救全家》中的汪信因与表哥争执而只身一人离开家乡,外出经商。而后的他便靠冶铁挖煤发家,又开始拓展产业,使得没有户籍的贫民百姓人人都有工作。看似成功的他在创业过程中必定很 艰辛,但也因为他的努力勤劳和独特眼光让他可以在商业取得成就。 这些故事表明商人的成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靠他们的坚持和吃苦耐劳,努力拼搏 而来的,商人与其他劳动者一样,都是靠自己得双手劳动创造财富的,所以他们应该得到与其 他劳动者同样的地位。

简述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简述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的一则文学名著,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民间商人的故事和人生经历。在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局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是一个富有、精明的形象。在三言二拍中,商人被描绘为精明能干、懂得商业规则和交易技巧的人。例如,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男主角李义山是一个油坊老板,他不仅富有,而且懂得商业规则,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最终赢得了花魁的芳心。在《白蛇传》中,白娘子是一个药店老板,她不仅懂得医学知识,而且深谙商业运作之道,能够利用各种资源,最终成功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是一个面临困境的形象。在三言二拍中,商人经常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如市场竞争、经济波动、法律约束等。例如,在《三言》中,冯道是一个商人,但他因为经营不善,陷入了经济危机,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产业。在《喻世明言》中,陈胜是一个商人,但他因为反对秦王朝的统治,最终被判处死刑。这些故事展现了商人在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是一个受到歧视和偏见的形象。在三言二拍中,商人常常受到社会歧视和偏见,被认为是贪婪、自私的人。例如,在《莺莺传》中,张生是一个商人,他因为妻子不忠,最终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产业,流浪街头。在《喻世明言》中,王实甫将商人描绘为“穷酸”、“狡猾”,这种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商人的偏见和不公正对待。 综上所述,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是一个富有、精明、面临困境和受到歧视的形象。这些形象展现了商人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尴尬地位和局限,也反映了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