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用直尺和圆规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用直尺和圆规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用直尺和圆规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目标 1.构建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思路,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归纳获得数学结论.探索并理解“边边边”判定方法,体验利用操作、? 2 的过程.明三角形全等.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会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证 3 知角,了解作图的依据.判定方法.构建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思路,教学重点: 理解并运用“边边边”.构建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思路。教学难点:1 .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 学案等、直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纸板、圆规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尝试解决生活问题,初识“全等判定”,构建探索思路

根据这个定义,你知道的 1.请你思考后回答: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你怎样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生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符号语言表示这一判定方法在△ABC和△A′B′C′中,??BAAB?????CBC?B????'CAAC?AA?∵??A?A?????B?B?????C??C?'C'BCB?△ABC≌△A′B′C′∴

其中 2.尝试应用:小明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装饰物,

并说?妈妈让小明到玻璃店配一块回来一块被打碎了,,请你说说小明该怎么办

说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展示结果请你继续思考: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能3. 否减少个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你想从几个条件开始研究?师生活动:学生畅说欲言,交换,确定先从“一个条件”开始,不行就两.

个“两个条件”,再不行就“三个条件”……的顺序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二、动手操作,感知由“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活动1.请你观察手中的一副三角尺,思考后回答:只给一个条件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一定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观察、比较后,再个人展示,有不同想法补充说明,发现:有一条边或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一起归纳得出: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活动二:那么我们现在给出两个条件分别相等,你可以观察手中的三角尺,也可以依据条件在学案上画图,思考后回答,有两个条件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条件举例:①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60°.

②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6cm.

③三角形一内角为30°,一条边为6cm.

师生活动:生先独立思考,按要求动手操作,有结果后在组内交流,然后后派代表在全班举例说明你们讨论的结果.最后共同归纳结果:

有两个条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三、类比探究,尺规作图,理解“SSS”判定方法

问题:现在给出三个条件分别相等,来探究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探究:

1.思考并回答:根据前面的探究,你能说出三个条件分别相等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

师生活动:学生先组内讨论、再组间相互补充得到有四种情况,即:三条边、三个内角、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我们先从最基本的同类元素开始探究,三个角或三条边分别相等的情况.

2.一起来观察:用你们手中的三角尺和老师手中的三角尺,你们很快发现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三条边分别相等的情况(其他几种情况以后再研究)

3. 动手跟我画: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一个三角形A′B′C′,

放到△ABC将画好的△A′B′C′剪下来,BC=B′C′.AC=A′C′、AB=A′B′、使

上,看看他们全等吗?师生活动:教师演示画图过程,学生跟老师一起用尺规作图,画完后剪下

.

其中一个,与另一个叠放比较,发现他们全等我善于归纳:作图的结果反映了怎样的结论?你能用文字语言和数学 4. 符号语言概括这个结论吗?. 师生活动:学生先尝试归纳,然后小组内交流,再全班展示,师板书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这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它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和△A′B′C′中,在△ABC??BAAB???'AA??C?BBC

????CA?AC?∴△ABC≌△A′B′C′'C'BCB我思故我用:这个基本

事实能帮 5. 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中小明家的玻璃问题,你有更简

单的方法了吗? (1)问题前面做过的实验,用三根木条能钉成一个固定的三角形木架, (2)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师生活动:问题比较简单,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

”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尝试演绎推理四、应用“SSS的支BC中点D,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 例如图,△ABC 架.求证:△ABD≌

△ACD.A数量关系,变式:判断∠BAD的∠CAD.

并证明之BDC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要证

△ABD≌△ACD,可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注意隐含条件的 .师给出规范的板书:挖掘和必要条件的证明,BD=DC,BCD 证明:∵是的中点∴和△ACD,在△ABD

AC?AB??CD?BD??ADAD??∴△ABD≌△ACD(SSS).我来想,我来画:您能用直尺和圆规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吗?师生活动:师生分别画出一个任意角,教师板书已知和求作的内容,学生

尝试自己画图,如果没有思路,教师进一步提示:将已知角放在一个三角形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求作的角画在与这个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中.学生进一步解答. 方法).学生明白作图的依据后,自己动手作图???AOB. 已知∠AOB,求作:∠=∠BAO B′D′B

D

A

O′A′O

C

C′

、以点作法:1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长为半径画弧,交,以点为圆心,OC 2、画一条射线OO A???;于点CO A?步中所画的弧交于、以点 3CD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C?点;D??????AOB 4画射线,则∠、过点∠=OO BBAD.

五.反思小结,理清知识,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分享、补充、完善

一个基本事实: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归纳等分类两个方法:探究事实的方法——画图猜想相两证—方题何决解几问的法—明角等的在所角证→化→转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温馨提醒: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步骤一定要规范

六.达标测评(在学案上独立完成,师展示答案,对手同学互相评价)

1练习:已知:如图1 ,AC=FE,AD=FB,BC=DE

求证:△ABC≌△FDE

2.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D=FB(如图),要用“边边边”证明△ABC ≌△ 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3.(昆明·中考)如图,点B,D,C,F在一条直线上,且BC=FD,AB=EF.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不再加辅助线),

使△ABC≌△EFD,你添加的条件是;

EFD.

≌△ABC)添加了条件后,证明△2(.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习题12.2第1、9 题;

ABC EFD AB EF,中,选做题:如图,△和△=AC EDBDCF 在一条直线上,,,=.

,点ABCEFD;≌△”可判定△(1)添加一个条件,由“SSS(2)在(1)

的基础上,

ABEF.求证:∥

角(基础)知识讲解

角(基础)知识讲解 撰稿:孙景艳审稿:赵炜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 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会利用角平分线的意义进行有关表示或计算; 4.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5. 掌握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余角、补角及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会用方位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角397364 角的概念】 要点一、角的概念 1.角的定义: (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所示,角的顶点是点O,边是射线OA、OB. (2 )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如图2所示,射线OA绕它的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OA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OB和OA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2.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 图1 图2

要点诠释: 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 3.角的画法 (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 (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角度制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 的1 60 为1分,记作“1′”,1′的 1 60 为1秒,记作“1″”.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 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数大于等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 2.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 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方法2: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 如比较∠AOB和∠A′O′B′的大小:如下图,由图(1)可得∠AOB<∠A′O′B′;由图(2)可得∠AOB=∠A′O′B′;由图(3)可得∠AOB>∠A′O′B′.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word完整版)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学期主要概念

初二上学期数学主要概念 11.1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11.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教的平分线上。 12.1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他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 对称轴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垂直于这条线段。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2.3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3.1 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a 的算数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0的算数平方根是0.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新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1)、(2) B.(1)、(3) C.(1)、(4) D.(2)、(3) 2.在3.14、、、、、0.2020020002这六个数中,无理数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已知点P在第四象限,且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2,则点P的坐标为( ) A.(-2,3) B.(2,-3) C.(3,-2) D.(-3,2) 4. 已知正比例函数y=kx (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 y=x+k的图象大致是下列选项中的 ( ) 5.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ABC的是( ) A.AB=5,BC=3,AC=8 B.AB=4,BC=3,∠A=30° C.∠A=60°,∠B=45°,AB=4 D.∠C=90°,AB=6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o,则该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余角是( ) A.25o B.40o或30o C.25o或40o D.50o 7.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00cm,则能反映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y(cm)与底边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是( ) A B C D 8.设0<k<2,关于x的一次函数,当1≤x≤2时,y的最小值是( ) A. B.C.k D. 9.下列命题①如果a、b、c为一组勾股数,那么3a、4b、5c仍是勾股数;②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是3∶4∶5;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那么此三角形 必是直角三角形;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a、b、c,(c > a = b),那么a2∶b2∶c2=1∶1∶2;⑤无限小数是无理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所示,函数y1=|x|和y2= x+ 的图象相交于(-1,1),(2,2) 两点,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 A.x<-1 B.-1<x<2 C.x>2 D.x<-1或x>2 二、填空题 (每空3分,共24分) 11.=_________ 。 12. =_________ 。 13.若△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2,若AB=3,EF=4,则AC= 。14.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 。 15.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8cm,过腰AB的中点D作AB的垂线, 交另一腰AC于E,连接BE,若△BCE的周长是14cm,则BC= 。 第15题第17题第18题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 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 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幕 . 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 ?因式分解的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2-b2= (a+ b ) (a- b ); ⑵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 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 6 ?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 )提负号; (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 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 x2+px+q ,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二 2 ” . 分式 A 1 ?分式:一般地,用 A 、B 表示两个整式,A - B 就可以表示为B 的形式,如 A 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叫做分式. 3. 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 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 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有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整式 分式

角的概念与运算

年级初一学科数学编稿老师郑如霞 课程标题角的概念与运算 一校林卉二校黄楠审核孙永涛 一、考点突破 本讲的内容是中考常考的内容,尤其是角的个数等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较少单独命题,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而角平分线、余角、补角、方位角这几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综合,出现在解答题中。主要考查以下内容:(1)角的概念及角的几种表示方法;(2)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3)角平分线的意义;(4)角的有关计算;(5)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并进行计算。 难点:在未知图形的基础上建立讨论的思想解题。 能力提升类 例1 如图,∠AOE=100°,∠DOF=80°,OE平分∠DOC,OF平分∠AOC, 求∠EOF的度数? 一点通:已知∠AOE和∠DOF的度数,又因为OE平分∠DOC,OF平分∠AOC,所以可以利用转化的思想把角∠EOF转化成∠COE+∠COF,再利用已知条件求解。

解:∵OE 平分∠DOC ,OF 平分∠AOC , ∴可设∠DOE =∠EOC =∠α,∠COF =∠FOA =∠β, 根据图形,∠EOF =∠COE +∠COF =∠α+∠β, 观察图形得,∠AOE =2∠β+∠α=100°①, ∠DOF =∠β+2∠α=80°②, ①+②得,3(∠α+∠β)=180°。 ∴∠α+∠β=60°。即∠EOF =60°。 点评:由角平分线可以找出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角与角之间的关 ∵∠AOB =90°, ∴∠MON =45°。 (2)若∠AOB =α,有∠MON = 2 1∠AOB =2 。 (3)由(1)、(2)的结论和(1)的解题过程,可以得出结论:∠MON 的大小与∠BOC 的大小无关,它总等于∠AOB 的一半。 点评:结合图形,把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用符号“△”加顶点字母表示,如“△ABC ”(读作“三角形ABC ”). 2.三角形(按边)分类 ?? ??????等边三角形三角形腰与底边不相等的等腰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 3.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三条高或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5.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之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7.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边长度固定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固定不变,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所有的多边形中,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8. 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也称为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

(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 三角形的外角:由三角形的一条边和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为360°. 三角形外角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 (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10.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n 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做n 边形. 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1.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为 .1802n ??-)( 12.多边形的外角:由多边形的一条边和它的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外角和定理:n 边形的n 个外角的和为360°. 13.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 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14..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也称为平面的密铺.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全等图形与全等三角形: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北师大版〈用尺规作角〉教案

课时课题:2.4 用尺规作角 授课教师: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及作已知角的和、差、倍. 2、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难点:角的和、差、倍的作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巩固训练、当堂达标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如图,要在长方形木板上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它的一组对边在长方形木板的边缘上,另一组对边中的一条边为AB,请过C点画出与AB平行的另一边,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生1:很简单,我们只要利用推动三角板的方法就可以画出过点C且与AB平行的线。 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生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生2:我认为过点C作∠DCE和∠BAC相等也可以画出与AB平行的线。 师:你是如何作∠DCE和∠BAC相等的? 生2:可以用量角器量取∠BAC的度数,再过点C画一个角∠DCE等于∠BAC。 师:这样画平行线的根据是什么? 生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可是如果你只有一个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的话,你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思考。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用尺规作角。(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及作已知角的和、差、倍. 2、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将平行线的识别与作角的问题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巩固平行线判定的条件的同时,通过新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进入思考与探究状态,培养学生前后知识的连续性、一致性,为学习尺规作角打下良好基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习题集

思考,是进步的灵魂! 初二数学(上) 主编:邓大艳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开一片天空

11.1.1全等三角形 【基础知识理解】 1.全等形的、相同. 2.一个图形经过、、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 . 4.“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是,通常把表示对应定点的字母写在的位置上. 【知识应用与提高】 1.下列图形中,和左图全等的图形是() A B C D 2.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3.若ΔDEF≌ΔABC, ∠A=70°,∠B=50°,点A的对应点是点D,AB=DE,那么∠F的度数等于() A.50° B.60° C.50° D.以上都不对 4.如右图所示,若ΔABC≌ΔAEF, AB=AE,∠B=∠E,则下列结论:①AC=AF, ②∠FAB=∠EAB, ③EF=BC,④∠FAC=∠EA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已知:△ABC≌△A′B′C′,∠A=∠A′,∠B=∠B′,∠C=70°,AB=15cm, 则有:∠C′=_________,A′B′=__________. 6.如图1,在△ABC中,AC>BC>AB,且△ABC≌△DEF,则在△DEF中,____<____<____(填边). 7.如图2,△ABD≌△BAC,若AD=BC,则∠BAD的对应角是________. (1)(2) 8.如上右图(1)所示,△ABD≌△EBC,AB=3cm,BC=5cm,则DE的长为: . 9.如上右图(2)所示,若ΔOAD≌ΔOBC, 且∠O=65°,∠C=20°,则∠OAD= . 10.如下左图所示,△ABC≌△CDA,AB与CD是对应边,则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其余对应边是:、;图中相等的角是: . 11.如上右图所示,△ABN≌△ACM,AB与AC是对应边,∠B和∠C是对应角,则图中其余相等的边及角分别是: .

角 知识点一:角的概念 定义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中角的顶点是点O,边是射线OA、OB. 定义2:角也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止位置所组成的图形。如图2中,射线起始位置OA称为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称为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不包括射线本身)称为角的内部,平面其余部分称为角的外部。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张开的幅度有关,角可以度量,可以比较大 小,可以参与运算。 (3)角的大小一旦确定,它的大小就不因图形的位置,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而改变。 知识点二:角的表示方法 角的表示方法共有四种。 方法1:角可以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4-(1)所示,可以表示为∠AOB或∠BOA。 注意:角的顶点对应的字母要写在三个字母的中间。 方法2:角可以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4-(2)所示,可以表示为∠O。 方法3:角可以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图4-(3)所示,可以表示为∠1。 方法4:角可以用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如图4-(4)所示,可以表示为∠α,常用的希腊字母有

α,β,γ等。 要点诠释: 对方法1,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角的边上的两个字母写在两边,位置可以颠倒。 对方法2,仅限于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或者说从某一点引出的只有两条射线时,可以用此法表 示。如图5所示,顶点处有三个角,以点O为端点的有三条射线,就不能用一个大写英文字 母来表示,这时一般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 对方法3,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角时,一定要在图中该角的位置上标出数字,并画上弧线后才可使用此种 表示方法。 对方法4,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时,表示的方法与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方法相同,也必须在图中该角 的位置上标上字母,并画出弧线,方可使用。 知识点三:角的画法 角的画法通常有三种: 1、用量角器画出任何给定度数的角。 2、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用三角板画30°,45°,60°,90°等特殊角。 这三种画法各有所长。 要点诠释: (1)若画的是某些特殊角,如画30°,45°,60°,90°角等,则直接用三角板即可;若画75°角,则 可将三角板30°和45°组合使用。类似地,特殊角还有120°,105°,135°,150°,15°, 165°等。 (2)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用直尺和圆规比较适合。 (3)若画一个给定度数的角,则用量角器比较适合。 (4)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属于尺规作图。五种基本的尺规作图是: ①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②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③画角的平分线; ④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如何画一个角等于给定的角

如何画一个角等于给定的角 本文介绍三种画一个角等于给定的角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用三角板画特殊角 我们知道,一副三角板含有30°、45°、60°、90°共四种特殊的角,因此这四种特殊的角可以直接用三角板来画,画其他特殊的角,关键在于把它写成上面这四种特殊角的和或差,如15°的角可以写成60°的角与45°的角的差或45°的角与30°的角的差。 例1用一副三角板画105°的角. 分析:因为105°=60°+45°,所以可以先画一 C B 个角等于60°,再在其外部画一个45°的角。如45° 图1中的∠AOC=105°. 60° 思考:你能利用一副三角板画出哪几种特殊角?试试看。O A 2.用量角器画给定的角图1 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的角,而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何给定度数的角。 例2画一个角等于72°. 画法:(1)画一条射线OA, B (2)用量角器画∠AOB=72°(如图2). 说明:使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是:对中、重合、读数。 如本例中使量角器的中心对准射线OA的端点O(即72° 对中),让量角器0°的边与射线OA重合(即重合),O A 然后找出所画角的度数72°(即读数),画点B,画出图2 射线OB. 用量角器不仅可以画出特殊角,而且可以画出非特殊的度数的角。此外,用量角器还可以画两个角的和、差或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对于一个没有给定度数的角,又如何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呢? 3.用尺规画角 在几何中,把限定用直尺(无刻度)和圆规来画图的作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运用此法可以画出任何一个已知角。 例3如图3,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画法:(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l,交O/A/于C/; (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交弧l于点D/; (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如图4)。 B / D O C A A/ 图3 图4 用圆规和直尺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掌握,但对其理论依据可暂时不必探究。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一全等形 1、全等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二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是指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变换。 三组变换方式: (1)平移(2)翻折(3)旋转 知识点三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1、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 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其中”∽”表示形状相同,”=”表示大小相等, 合起来就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知识点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点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一----------边边边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知识点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二----------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 S”) 知识点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三----------角边角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 SA”) 知识点四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四----------角角边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知识点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五----------斜边、直角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知识点一角平分线 1、定义:角平分线是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 2、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知识点二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作用:由于角平分线性质的结论是两条段相等,因此角平分线的性质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知识点三角平分线的判定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判定的作用:由于角平分线判定的结论是”某射线是角平分线”,所以利用此结论可以用来证明两个角相等. 知识点四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所在的直线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2-b2=(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 x2+px+q ,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 ? q 2p 2 =??? ??”.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为B A 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A 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 ?分式整式 有理式.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 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试题人教版]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试题人教版]人教版初二数学 上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选择题的答题栏内) 1.在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 A.0B.C.D.7 2.若x>y,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x﹣3y+5C.﹣2y 3.若等腰三角形底角为72°,则顶角为() A.108° B.72° C.54° D.36° 4.当x=2015时,分式的值是() A.B.C.D. 5.已知△ABC中,2(∠B+∠C)=3∠A,则∠A的度数是() A.54° B.72° C.108° D.144° 6.把某不等式组中两个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则这个不等式组可能是() A.B.C.D. 7.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是() A.0B.﹣1C.1D.2 8.如图所示,AB∥EF∥CD,∠ABC=90°,AB=DC,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9.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x=1,则a等于() A.0.5 B.2 C.﹣2 D.﹣0.5 10.若a=1+,b=1﹣,则代数式的值为() A.3 B.±3 C.5 D.9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请将答案填写在填空题 的答题栏内) 11.化简:﹣=__________. 12.计算:5÷×所得的结果是__________. 13.金园小区有一块长为18m,宽为8m的长方形草坪,计划在草 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把它改造成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__________m. 14.已知不等式2x+★>2的解集是x>﹣4,则“★”表示的数是 __________. 15.一个工程队计划用6天完成300土方的工程,实际上第一天 就完成了60方土,因进度需要,剩下的工程所用的时间不能超过3天,那么以后几天平均至少要完成的土方数是__________. 16.如图,在△ABC中,∠A=30°,∠B=50°,延长BC到D,则 ∠ACD=__________°. 17.如图,在△ADC中,AD=BD=BC,∠C=30°,则 ∠ADB=__________. 18.A、B两地相距60km,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出发1h后,乙骑摩托车从A地到B地,且乙比甲早到3h,已知甲、乙的速度之 比为1:3,则甲的速度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请写出主要的推导过程) 19.解不等式组并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已知x=+1,y=﹣1,求的值.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答案

第22题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0 11. ()()11a b b +-; ; 13. 4; 14. 答案不唯一;15. 10 a ; 16. 60°; 17. C D ∠=∠或ABC BAD ∠=∠或AC BD =或OBC OAD ∠=∠; 18. 9. 三、解答题(19题7分,20、21、22题各8分,共31 分) 19. 解:原式=()1x y ++????()1x y +-???? …………………3分 =()2 1x y +- …………………5分 =2 2 21x xy y ++- …………………7分 20.解:原式2 2 2 2 2()a ab b a b =---- …………………2分 2222 2a ab b a b =---+ …………………4分 2ab =- …………………6分 将112a b ==-,代入上式得,原式1 2(1)2 =-??-1= ……………8分 21.解:⑴由题意得405y x =- …………………3分 ∵0 4050x x ≥?? -≥?∴08 x x ≥??≤?, ∴08x ≤≤ ∴()40508y x x =-≤≤ …………………5分 ⑵当6x =时,代入函数解析式,可得405610y =-?=(升) ……7分 答:当汽车行驶了6个小时后,油箱中还有10升汽油. …… 8分 22. 证明:∵AB ED ∥ ∴B E ∠=∠ ………………2分 在△ABC 和△CED 中, AB CE B E BC ED =?? ∠=∠??=? ………………5分 ∴△ABC ≌△CED (SAS ) ………………7分 ∴CA DC = ………………8分 四、解答题(23、24题各8分,25题9分,26题10分,共35分) 23.解:⑴依题意得: 234k b b -=-+?? =? ……2分 解得24.k b =??=? , ……4分 所以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4y x =+,……5分 图象略; ……6分 ⑵三角形的面积为S=1 4|2|42 ??-=. ……8分 24.解:⑴如图 ……………………………5⑵A 1(1,5),B 1(1,0),C 1(4,3)……8分 25.⑴证明: ∵△ABC 与△AE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AC ,AE =AD ,∠BAC =∠EAD =90° ………………4分 BAC CAE EAD CA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