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线圈绕法口诀

电机线圈绕法口诀

一、旧电机线圈的数据

交流电机重绕时应将下列数据收集齐全,准确,并作好记录。

1. 电机总槽数。

2. 线圈导线直径(规格型号)。

3. 接线方式(三角型或星形)。

4. 并联支路。

5. 并绕根数。

6. 绕线方式(单层或双层)。

7 每只线圈匝数。

8. 节距(跨多少槽)。

9. 绘出绕组展开图。

10. 测量线圈端部和直线部分长度。

11. 线圈主绝缘和层间绝缘厚度(层数)及材料规格型号。

二、线圈重绕前的准备工作

1. 根据测量数据制作绕线模。注意线模不能太大,可不能太小。

2. 根据线圈匝数绕制线圈。

3. 绝缘材料、槽楔及嵌线工具准备。

4. 清理线槽。

三、按绕组展开图嵌入线圈,并注意:

1. 线圈嵌入前应先将绝缘垫好,绝缘伸出铁心长度根据电机容量大小来定,一般伸出铁芯15~25mm。

2. 线圈嵌入时注意槽口处导线、主绝缘不能损伤。

3. 应使两端长度均匀,排列整齐。

4. 双层绕组应先嵌入下层边。层间要垫入绝缘,打入槽楔时利用槽口绝缘将导复

盖好。端部相间要垫入绝缘。

5. 按展开图将线圈接好,用焊锡焊牢,无绝缘部分包扎绝缘,小电机即可用塑玻璃软管套上。用绑绳将端部绑扎好,并做到整齐不松散。线圈端部整形成喇叭口。

四、电机浸漆

1. 浸漆前将电机预烘105~110℃4—6小时。预烘一定要彻底,若潮气没排完,浸漆后就无法排出。

2. 有条件可采用浸入法,将电机倒置(线槽直立方向)全浸入漆内,需浸10~15min至没汽泡冒出为止。

3. 可采用多次浇法:将电机倒置(线槽直立方向),下面放一漆盘,用漆自顶端灌入直至下端全部浸透为止,翻置再用上述方法浇入。浸完漆放在空气中滴干,铁心内腔擦干净。

4.将电机逐渐加温干燥,干燥温度预烘相同。用同样方法经多次浸漆干燥,中间每次干燥至少6 h。最后一次干燥应在温度不变(105—

110℃)绝缘电阻稳定不变(大于或等于0.5MΩ)稳定3—5h为合格。

5. 绕线式电动机转子更换线圈后也用上述方法浸漆。

6. 常用电机浸漆牌号1032三聚氰胺醇酸漆。不得使用无牌号或气于绝缘漆。

五、电机试验

1. 测量电机绝缘电阻。

2. 测量线圈直流电阻。

3. 测极性。

4. 作线圈耐压试验。

5. 作空载试验。

6. 必要时作负荷试验。

(完整版)电动机绕组基础知识简介

第一章电动机绕组基础知识 绕组是电动机进行电磁能量转换与传递,从而实现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关键部件。绕组是电动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电动机最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所以在电动机的修理作业中大多属绕组修理。在本章中,主要介绍与电动机绕组有关的若干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动机绕组的类别 电动机绕组按其结构可有多种类别,今将数种较常用的分类简介于下: 一、集中式绕组与分布式绕组 1、集中式绕组 安装在凸形磁极铁心上的绕组,例如直流电动机定子上的主磁极绕组和换向极绕组,是集中式绕组。对于三相电动机而言,如果每相绕组在每个磁极下只占有一个槽,在这种情况下,则也是集中式绕组。 2、分布式绕组 分散布置于铁心槽内的绕组,例如直流电动机的转子绕组以及三相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都是分布式绕组。 二、短距绕组、整距绕组与长距绕组 1、短距绕组 绕组的节距小于极距的绕组,叫做短距绕组。短距绕组广泛应用于直流电动机的转子绕组以及三相交流单速电动机的定子绕组。 2、整距绕组 绕组的节距等于极距的绕组,叫做整距绕组,又称全距绕组或满距绕组。 3、长距绕组 绕组的节距大于极距的绕组,叫做长距绕组。除了在三相交流单绕组多速电动机中会有长距绕组以外,一般情况下,不用长距绕组。 三、单层绕组、双层绕组与单双层绕组 1、单层绕组 在铁心槽内仅嵌一层线圈边的绕组,叫单层绕组。单层绕组在10千瓦以下的小功率三相电动机中应用较多。 2、双层绕组 在铁心槽内嵌有上、下两层线圈边的绕组,叫双层绕组。双层绕组广泛应用于直流电动机以及功率在10千瓦以上的三相电动机。 3、单双层绕组 有少数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铁心的一部分槽中仅嵌入单层线圈边,而在另一部分槽中则嵌有双层线圈边,这种既有单层又有双层的绕组,即单双层绕组。这种绕组是由双层短距绕组演变而来的。 四、整数槽绕组与分数槽绕组 1、整数槽绕组 三相电动机绕组中,每极每相槽数为整数的叫整数槽绕组。 2、分数槽绕组 三相电动机绕组中,每极每相槽数为分数的叫分数槽绕组。分数槽仅用于双层绕组。 五、600 相带、300 相带、和1200 相带绕组 1、600相带绕组 相带为600的绕组称为600相带绕组。通常单速三相电动机都采用600相带绕组. 2、300相带绕组 在嵌有Y和Δ两套绕组,Y-Δ混合连接的三相电动机中,把600相带一分为二,即形成了300相带绕组。 3、1200相带绕组 在单绕组三相多速电动机中,有1200相带绕组

(整理)线圈绕法

下面是我工程实践的报告的部分内容摘摘录下来的。电感线圈参数比较难确定,很多公式都是近似的,所以只能当作参考。 1.2.高Q值电感的制作与性能分析 1.2.1理论分析 在网上找了很所资料,找到了以下几条近似公式和一个仿真软件。 ①近似公式一:L0=0.394r2N2 /(9r+10l)(2-1) 其中,r:线圈内径,l:线圈长度,N:线圈匝数,①③长度单位都取cm。 ②近似公式二:(2-2) 其中,R1、R2分别为线圈的内外径,l为2倍线圈长度,长度单位都取mm。 ③近似公式三:L0=0.01×(2RN)2/(l/2R+0.44)(2-3) ④近似公式四:L0=kμ0μsSN2/l (2-4) 其中,空心时μs=4π×10-7,S=πR2 (2-5) ⑤Air-Cored Calculator仿真(如下图1.2-1)

近似公式(2-1)、(2-2)、(2-3)计算按图2-1的具体计算分别得:L1=9.818μF,L2=10.47μF,L3=11μF;(2-4)中的由于没确定k,没有计算。通过以上公式和软件仿真可知:按图2参数所制作的电感值L ’大约为10μF左右,电感品质因数Q’=115.所以按以上参数制作所需线圈是可行的. 1.2.2电感制作与性能分析 制作实物见图1-2,用Q表测得L0=9.818μF,Q’=109,C=226.7pF,C1 =224.7p,C2=229pF线圈匝数比n0=0.24,则电感品质因数准确值Q0=2C/(C1+C2)=105。这和理论分析的值相差不大,电感制作比较成功。 1.2.3本次实验参考了很多资料,由于篇幅限制,且这些公式都是比较常见的,在这里不一一列出。 ps:上面的软件非常好用,大家下载它Air-Cored Calculator来做就差不多了。

电机绕线方法

绕线工艺守则定子线圈绕线工艺守则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单相、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及转子绕组的线圈的绕制。 2. 材料 2.1 电磁线:漆包铜圆线。 2.2 棉线绳。 3 设备及工具 3.1 附有计数器的绕线机并配置装置线盘用的搁线架和衬有毛毡的夹线板以及拉紧装置等设施。 3.2 绕线模。 3.3 绕线常用一般工具:克丝钳、剪刀、扳手、卡尺 3.4 检查工具和仪器:千分尺、匝数仪。 3.5 工位器具. 4. 工艺准备 4.1 准备线圈绕制所需的技术文件和材料及绕线所需工具 4.2 检查导线线径,并将导线线盘装置在搁线架上(常用漆包铜圆线参数见附表)。 4.3 检查线模尺寸,并将其装置在绕线机的主轴上。 4.4 试车运转:调整绕线机转速,校对计数器并调至零位 4.5 将漆包铜圆线端头缠绕固定在绕线机主轴上,然后拉紧漆包铜圆线到合适紧度(使漆包线拉直,且不致使漆包线拉细和破坏绝缘为宜)。 5. 工艺过程 5.1 将导线的始端按规定留出适当长度,固定在绕线模特制的柱销上。 5.2 开动绕线机,绕制第一只线圈,导线在槽中自左向右排列整齐、紧密,不得有交叉。待计数器到规定的匝数时,停机 5.3留出连接线,按同样的方法绕制其余线圈。 5.4 按规定的长度留出末端引线,并剪断导线。 5.5 拆下绕线模,逐个取出线圈,并在线圈上下两端进行帮扎。 5.6 按5.1~5.5条将整台电机绕组绕制完成,并经过匝数仪检验后帮扎好,整齐的放在存放线圈的工位器具内。

6. 质量检查 6.1 每批绕制好线圈的首件必须按有关技术文件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6.2 在正常生产中应检查下列项目 6.2.1 用匝数试验仪检查每只线圈的匝数应符合图样要求。 6.2.1 导线的接头数在每只线圈中不得超过一处,每相线圈中不得超过两处,每台电机不得超过四处,接头必须在端部斜边处,其包扎应符合 7.1条的规定。 6.2.3 工位器具内的线圈应排列整齐不得损伤绝缘。 7. 技术安全及注意事项 7.1 绕线中发现导线长度不够或断线现象时,允许焊接,但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7.1.1 接头位置只允许在线圈的端部斜边。 7.1.2 焊接应保证接触良好,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表面光洁。 7.1.3 接头处绝缘套管长度较导线绝缘重叠部分应大于15mm。 7.2 绕线时应仔细观察导线,如有绝缘损伤处,按7.1.1~7.1.3规定执行,但每只线圈不得超过一处,每相线圈不得超过两处。 7.3 绕好的线圈应整齐地放置在清洁的工位器具内,其堆放高度不得超过0.5m,不允许有压弯变形现象。 7.4 每换一盘导线时需检查线规,合格后才可使用。 7.5 绕线机应有可靠的接地保护装置。 7.6 女工操作时,必须带工作帽。

电机线圈绕法口诀

电机线圈绕法口诀 电动机绕线顺口溜 电动机绕线无所谓口诀之说,电机型号、功率、磁极对数、定子槽数、接法形式(Y或△)和电压等极不同,绕线的线径、匝数、线圈周长等是不相同的。 高压电机按电压等级需要选用双亚胺,单亚胺,单薄双丝等各种规格的丝包扁线,材料齐备后,可在绕线机上绕制制成梭型成圈,一般电机最短线圈直线部分25厘米,最大线圈直线部分1.2米,绕制可单平绕,单立绕,也可双平换位绕,也可双平换位立绕,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利用圆盘中的万能调节也可绕制圆漆包线线圈。 绕线机内置一台调速电机与一台涡轮涡杆减速机,带动绕线机实现0-120转/分的可顺逆可制动的旋转,并可正反计数,一般可绕制1600KW以内的各种电机线圈,另配有简易涨紧器一套,可控制绕制线圈的松紧度,一般的修理厂家选用如上产品即可,如遇到特殊大型规格时,可选择特异型绕制设备。 扩展资料 电动机组成部分: 这个部件由一个内齿圈和一个与之相配的齿轮或转子组成。内齿圈与壳体固定能接在一起,从油口进入的油推动转子绕一个中心点公转。这种缓慢旋转的转子通过花键轴驱动输出成为摆线液压电动机。这种最初的摆线电动机问世后,经过几十年演化,另一种概念的电动机也

开始形成。 这种电动机在内置的齿圈中安装了滚子,具有滚子的电动机能提供较高的启动与运行扭矩,滚子减少了摩擦,因而提高了效率,即使在很低的转速下输出轴也能产生稳定的输出。通过改变输入输出流量的方向使电动机迅速换向,并在两个方向产生等价值的扭矩。各系列的电动机都有各种排量的选者,以满足各种速度和扭矩的要求。 电动机使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这是不同于电流的磁效应的说法,现行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明确把二者分开),发现这一原理的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年8月14日生于兰格朗岛鲁德乔宾的一个药剂师家庭。 1794年考入哥本哈根大学,1799年获博士学位。1801~1803年去德、法等国访问,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及化学家。1806年起任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1815年起任丹麦皇家学会常务秘书。1820年因电流磁效应这一杰出发现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

电机线圈绕法口诀

电机线圈绕法口诀 电机的数据(相数,级数,匝数,线径,槽数,绕组形式,线圈跨度,定子铁心的长,内径,外径)绕:根据槽数,级数,来决定一组线圈的线圈个数,匝数决定每个线圈匝数,铁心长内径和外径制定线圈周长。 一、以定子绕组形成磁极来区分: 定子绕组根据电动机的磁极数与绕组分布形成实际磁极数的关系,可分为显极式与庶极式两种类型。 显极式绕组 在显极式绕组中,每个(组)线圈形成一个磁极, 绕组的线圈(组)数与磁极数相等。在显极式绕组中,为了要使磁极的极性N和S相互间隔,相邻两个线圈(组)里的电流方向必须相反,即相邻两个线圈(组)的注接方式必须尾端接尾端,首端接首端(电工术语为、尾接尾、头接头"),也即反接串联方式。 庶极式绕组 在庶极式绕组组中,每个(组)线圈形成两个磁极,绕组的线圈(组)数为

磁极数的一半,因为另半数磁极由线圈(组)产生磁极的磁力线共同形成。在庶极式绕组中,每个线圈(组)所形成的磁极的极性都相同,因而所有线圈(组)里的电流方向都相同,即相邻两个线圈(组)的注接方式应该是尾端接首端(电工术语为、尾接头"),即顺接串联方式。 二、以定子绕组的形状与嵌装布线方式区分 定子绕组根据线圈绕制的形状与嵌装布线方式不同,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类。 集中式绕组 集中式绕组一般仅有一个或几个矩形框线圈组成,绕制后用纱带包扎定型,再经浸漆烘干处理后嵌装在凸磁极的铁心上。直流电动机、通用电动机的激磁线圈,以及单向罩极电动机的主板绕组都采用这种绕组。 分布式绕组 采用分布式绕组的电动机定子没有凸性的极掌,每个磁板都是由一个或几个线圈按照一定的规律嵌装布线组成线圈组。根据嵌装布线排列的形式不同,分布式绕组又可分为同心式、迭式两类。

变压器绕线工作内容详解

变压器绕线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详解 一、试验目的:进一步加强我们对电机定子绕组的熟悉,让我们懂得和把握电机绕组重绕的工艺过程级基本技能。 二、实训内容: 重绕三相电动机定子绕组(18槽和24槽的电机) 三、试验步骤和方法: 1、绕制线圈: 绕制线圈在自制的绕线架上,绕制线圈时要张力合适,匝数正确,排列整齐紧密,不得有交叉,线圈首末端留出的导线长度以线圈周长1/4为宜。 2、槽绝缘尺寸的确定和裁剪方法及槽楔的制作: (1)槽绝缘尺寸的确定: 放入电机定子的机槽绝缘,要求铁芯两端的长度相等,槽绝缘伸出铁芯长度的数值依据不同的机座号而确定。 (2)槽绝缘的裁剪方法: 槽绝缘的宽度以嵌接便利和包住导线为原则。在裁剪绝缘时最好先剪个模样放在槽中试试,知道合适为止。在以这个为基准裁剪。 (3)槽楔的制作:

制作竹楔时,要求竹楔光滑无刺,其端外形为梯形。 3、预备工作: (1)常用工具:板手或梅花板手,一字螺丝批,平口钳,剪刀,电工刀,铁锤,橡胶锤,剥线钳,划线板。 (2)常用材料:竹楔,绝缘纸,草楔,绝缘管,白细绳等 (3) 检查铁芯质量:在嵌线前要先检查铁芯的质量,要求铁芯内无残留物质,铁芯两端硅钢片整齐,无毛刺。 4、嵌线工艺: (一)18槽的以三相18槽2极q=3、y1=1/~8、y2=2/1~9电机进行单层交叉式嵌线工艺放线圈。 (二)24槽的以三相24槽4极q=2、y1=1~6电机进行单层链式嵌线工艺放线圈 5、接线: 接线前弄清晰电机连线的接法和出线方向,确定出线位置,然后整理好线圈接头,留足所需长度,把多余的剪去,最终用绝缘管套好接口处,并用细绳捆好。 6、整形: 前完线后,将高出槽口的绝缘纸剪平,用划线板折合槽绝缘使其包住导线,从铁芯一端将已做好的竹楔打入槽内。 7、绕组检查: 检查内容有:检查绕组有无接地,短路、断路和接地错误以及三相间的电阻是否相等或接近。

电机线圈的绕制工艺

电机线圈的绕制工艺 电机线圈的绕制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材料:根据电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合适的导线、绝缘材料、涨紧器等材料,并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匝数仪、绕线机、成型机等。 2.绕制线圈:将导线按照电机的规格和要求进行绕制,根据不同的电机类型和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绕线方式和工艺,但一般都需要保证绕组的松紧度、均匀度和匝数等参数符合要求。将线圈材料绕制在电机铁芯上,根据电机的要求和设计的线圈匝数,绕制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3.成型:绕制完成后,将绕组进行成型处理,使其成为电机所需的形状和结构。 4.检查线圈:使用匝数仪等工具检查线圈的匝数和绕制质量,确保线圈符合要求。 5.包扎绝缘:对绕制好的线圈进行包扎和绝缘处理,使用绝缘材料如黄蜡绸带等,对线圈进行包扎和固定,提高线圈的绝缘性能。对成型后的绕组进行包扎,一般采用收缩带、黄蜡绸带等绝缘材料进行包扎,以增加绕组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 6.组装电机:将绕制好的线圈组装到电机铁芯上,按照电机的要求进行接线和固定,确保电机运行平稳。 7.检查验收:对组装好的电机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确认电机符合要求,可以正常运行。包扎完成后,使用匝数仪等工具进行检验,

测量绕组的匝数、电阻等参数,判断绕组是否符合要求。 8.存放:绕组帮扎完成后,将电机整齐的放在存放线圈的工位器上,以备后续的加工和装配。 以上是电机线圈绕制工艺的一般流程,不同的电机类型和规格可能会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需要保证绕组的松紧度、均匀度和匝数等参数符合要求,以提高电机的性能和寿命。实际的绕制工艺可能会根据电机的不同规格和要求而有所不同。需要在绕制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电机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电机线圈绕法口诀

电机线圈绕法口诀 自制绕线马达怎么绕线? 改装马达绕线,需要先了解马达基础原理。磁场中运动导线的感应电压方程式(无负载时)导线上的感应电压(e)=导线速度(v)×磁通密度向量(B)×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l)e = v×B×l 当马达运转到一个稳定速度时,(e)值上升到等于外电压(V),电流趋近于零,这时的速度方程式等于:导线速度(v)= 外电压(V)/(磁通密度向量(B)x 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l)。v = V /(B×l)所以,在外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线速度(v)是与导线长度(l)成反比。也就是:导线愈短,速度愈快。但也不能过短,否则起动电流过大,马达动不了。 自制绕线马达绕线原则: 导线愈长,扭力愈大,速度愈慢。反之,导线愈短,扭力愈小,速度愈快。至于有些利用跳线(绕线次序变动)方式,强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找不到理论的根据,且有种意见认为绕线的平顺重于一切。 自制绕线马达绕线方法: 1、单线单绕式 2、单线双绕式 3、双线单绕式 4、单线复绕式

自制绕线马达绕线注意事项: 1、漆包线的直径从0.4—0.7mm不等,根据漆包线的直径大小就有不同的绕法,如0.6mm直径以上的就只能用单线绕法,0.45mm到0.57mm的直径就可以用双线绕法,0.4mm到0.5mm直径的漆跑线可以使用三线绕法。 2、所要克服的跑道不同绕法也就不同,如需要较大耐力的跑道就可用直径小的漆包线单线绕多圈,如用0.45mm单线绕28圈左右,超级直线跑道可用0.7mm的漆包线绕9圈,对于大坡道型跑道如闪电飞龙环则可用0.62mm漆包线13圈,而综合型跑道如五轨巨龙可用0.51漆包线双线绕9圈。 3、一般情况下5MM单线要绕12圈以上。高转速的话,要把漆包线多根并为一根,也就是所谓的“多线单绕法”。高扭力绕单线就可以,可以用“金字塔式绕法”或者“单线复绕法”。转速扭力想要兼顾的话,可以选用高转速转子搭配高扭力磁钢,或者高扭力转子搭配薄磁钢。 4、绕线越多,马达转矩越大,转速也就越慢。提高马达性能要看你需要什么样的马达:需要转矩大的就得多绕线,一般是单线单绕或者单线复绕。需要速度型的就得用多根漆包线并饶。绕马达的要点在于饱和度要高,也就是线与线之间要排得紧密,不要留空隙。漆包线直径越粗电流越大,但要注意排列方式。

9槽6极电机定子绕法

9槽6极电机定子绕法 1. 介绍 9槽6极电机定子绕法是一种常用于电机制造的绕法之一。绕法的选择对电机的性 能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不同绕法的特点和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2. 电机绕组槽数和极对数的选择 在设计电机时,需要确定电机的绕组槽数和极对数。9槽6极电机定子绕法中,槽 数为9,极对数为6。这个选择是基于电机的设计要求和性能需求进行的。 3. 绕组方式 9槽6极电机定子绕法采用的是分布式绕组方式。分布式绕组是将绕组分布在定子 的多个槽中,每个槽中都有一部分线圈。这种绕组方式能够提高电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 绕组结构 9槽6极电机定子绕法的绕组结构是根据绕组槽数和极对数来确定的。在每个槽中,有一部分线圈,线圈的数量和长度根据电机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绕组的结构需要满足电机的性能需求和空间限制。 5. 绕组材料 绕组材料对电机的性能和效率也有重要影响。在9槽6极电机定子绕法中,常用的绕组材料包括铜线和绝缘材料。铜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提高电机的效率。绝缘材料可以保护绕组免受电机运行时的电磁干扰。 6. 绕组工艺 绕组工艺是指将绕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绕制到定子槽中的过程。在9槽6极电机定子绕法中,绕组工艺需要考虑绕组的密度、紧凑度和绝缘性能。绕组的密度和紧凑度会影响电机的功率和效率,而绝缘性能可以保护绕组免受电磁干扰。 7. 优势和应用 9槽6极电机定子绕法具有以下优势和应用: - 提高电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减 少振动和噪音; - 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 - 适用于中小型电机的制造。 8. 参考文献 1.Smith, J. (2010). Electric Motor Handbook. McGraw-Hill Education.

电机绕组的绕制与嵌线

放到电动机内部呢?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1.绕线专用工具介绍〔实物展示、PPT演示、视频〕 <1>绕线机.在工厂中绕制线圈都采用专用的大型绕线机.对于普通小型电机的绕组,可用小型手摇绕线机. <2>绕线模.绕制线圈必须在绕线模上进行,绕线模一般用质地较硬的木质材料或硬塑料制成,不易破裂和变形. <3>划线板.由竹子或硬质塑料等制成,如图3-6所示,划线端呈鸭嘴形或匕首形,划线板要光滑,厚薄适中,要求能划入槽内2/3处. <4>压线板.一般用黄铜或低碳钢制成,形状如图3—7所示,当嵌完每槽导线后,就利用压线板将蓬松的导线压实,使竹签能顺利打入槽内.

2.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绘制 现以4极24槽单层绕组的三相笼式异步电机为例来说明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绘制过程.什么是展开图呢?设想用纸做一个圆筒来表示定子的内圆,用画在圆筒内表面上的相互平行的直线表示定子槽内的线圈边,用数字标明槽的号数,如图3—8所示.然后,沿1号槽与最末一个槽之问的点划线剪开,如图3—8所示.展开后就得到如图3—8所示的平面图,把线圈和它们的连接方法画在这个平面图上,就是展开图. <1>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绘制步骤. ①画槽标号.在纸上等距离地把所修电动机的定子槽画成平行线.因电动机定子为24槽,故画24根平行线代表槽数,并标明每个槽的序号,如图3-9所示. ②定极距<分极性>.从第一槽的前半槽起,至最末一槽的后半槽画长线,线的长度代表电动机的总电角度.再按电动机的磁极数来等分,每一等份代表一个极距,相当于180.电角度,然后依次标出极性.极性的排列为N、S、N、S…,如图3-9所示. ③标电流方向.按照同一极性下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不同极性下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反的原则画出电流方向.在图3-9中设N极下各线圈边的电流方向都向上,则S极下各线圈边的电流方向都向下. ④分相带.将每一极划分为3等份,即60度相带,在图3-9中每一相占两槽;假如第l槽为u相的首端,则l、2、7、8、13、14、19、20槽均属于u相.V相首端应与u相首端相差120.电角度,即5、6、11、17、18、23、24槽均属V相,其他槽属于w 相.最后在每一个三等份<即60度相带>上依次重复地标出相序号u、V、w. ⑤分别连接各相绕组.按照采用的绕组类型与线圈节距,安置和连接每相线圈组.在上图中,先将u相的两个线圈顺着电流方向连接成线圈组,再依照电流方向将U相各线圈连起来组成u相绕组,如图3-9所示.根据三相间隔120电角度的原则,U相、V相和W相绕组的首端应依次各移过l20电角度,即移过一个极距的2/3;如u相首端是从第一槽开始,那么,v相的首端就从第5槽开始,w相的首端就从第9槽开始,再按上述方法将V相和w相的各线圈组串接起来,组成V相和W相绕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相定子绕组展开图,如图3-9所示.图中所示为24槽4极的定子绕组展开图,其极距ζP为: ζP=Q/2P=24/4=6<槽> 相应的电度角为180O;U、V相问间隔l20电角度;每极下相占60O相带. 用上述方法画出的各相绕组在定子槽中的位置和所占的槽数清晰明了,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相绕组的连接方式和端部接线的方法,因此展开图是嵌线的重要依据. 掌握上述的基本概述与绘制步骤后,就可以着手画展开图了.画展开图时,最好用3种不同颜色的笔来画,这样就能更清楚、更容易地区别各相绕组定子槽内的分布情况、安置位置以与连接方法. <2>绕组的连接方法.三相24槽4极电机的单链绕组有短节距和全节距之分.图3—10为单层链式短节距绕组展开图.画图时先将u相绕组画出,U相绕组的有效边分别安置在线槽l~6、7~12、13~18、19~24之中,然后再将各线圈连接起来,如图3—11所示.可以设定任意一个线槽为U相的首端.

线圈基础知识

双并引线出线方式规律

两端换位 22匝的:前5后6; 24匝的:前6后6; 前面跟后面一样多,或前面比后面少1个换位点。 线圈端部间隙: 1.端部越长,弯折角越大,线圈端部间隙越大; 2.线圈端部偏心(不居中),端部越长,对应的弯折角越小,端部间隙越小; 3.夹钳圆角半径越小,对应的弯折角度越大,端部间隙越大,但影响很小,所以一般采用R25的夹钳圆角半径; 4.偏鼻圆角半径越大,端部间隙越大,鼻部拐弯也更平滑,但也越容易造成端部错位,只要端部不错位,偏鼻圆角半径优先选择R52的; 5.鼻部偏转角度越小,端部间隙越大,但鼻部芯轴受力也最大最集中,鼻部内圆绝缘越容易损伤,但一般不会选择极限鼻部偏转角度0°,鼻部内圆绝缘损伤不说,也线圈长度也会失去调整余量(减少鼻部偏转角度可以减少线圈长度)。 线圈端部偏心(不居中),端部偏那边(线圈端部短的那边),那边线圈端部间隙较大; 1.调夹钳位置,反方向调整(朝线圈端部短的那一面调整); 2.微调鼻部插销平移螺丝,相同方向调整(朝线圈端部长的那一面调整); 涨型工序夹钳位置线圈匝间绝缘搓膜或破损的调整措施: 1.适当增加鼻部偏转角度,避免鼻部芯轴受力过大过集中; 2.检查夹钳调整尺寸是否合适,不允许出现夹线圈太松(易搓膜)或太紧(易破损); 3.减少预拉和实际涨型尺寸的差距,减少搓膜; 4.夹钳捆槽纸、做防护; 5.包白布带前线圈夹钳位置绕包粘带或热收缩带,减少破损; 6.包白布带后线圈夹钳位置绕包粘带或热收缩带,减少搓膜; 涨型工序鼻部芯轴线圈匝间绝缘搓膜或破损的调整措施:

1.检查鼻部芯轴夹钳调整尺寸是否合适,不允许出现夹线圈太松(易搓膜)或太紧(易破损)。 2.减少端部张力和到夹钳距离,减少搓膜; 3.芯轴捆槽纸、做防护; 4.包白布带前线圈鼻部位置绕包粘带或热收缩带,减少破损; 5.包白布带后线圈鼻部位置绕包粘带或热收缩带,减少搓膜; 梭形尺寸长或短后,调整线圈长度的方法: 1.梭形长度长了,为了减少线圈长度,可以减少鼻部偏转角度,甚至到0°;梭形长度短了,为了增加线圈长度,可以增加鼻部偏转角度; 2.梭形长度长了,为了减少线圈长度,可以适当增加线圈直线长度;梭形长度短了,为了增加线圈长度,可以适当减少线圈直线长度; 内嵌线圈嵌线规律: 1.嵌线线圈下层边端部R角起头40~50mm处一般顶一下弧,预防上下层边干涉; 2.嵌线线圈上层边端部一般长于下层边端部,更有利于上层边端部出间隙。 3.嵌线线圈下层边略微往里扣一点好嵌线(向心角α2略大一点); 4.嵌线线圈上层边端部尽量垂直于地面。 5.嵌线线圈上层边直线略微长于下层边直线好一些,更有利于嵌线; 外嵌线圈嵌线规律:嵌线线圈上层边略微往里扣一点好嵌线(向心角α2略大一点); 涨型换型流程: 1.更换端部芯轴(插销)、偏鼻圆角; 2.更换夹钳圆角,调整夹钳尺寸=包好白布带的线圈尺寸; 3.调整直线长度(大车); 4.调整左右前后夹钳距离鼻端的距离; 5.调整居中。 斜槽线圈生产流程:

220v电机线圈绕法口诀

嵌线规律 (一)三相单层绕组 三相单层绕组常见型式有等宽度式、 交叉式、同心式等,不同的型式有不同的嵌 线规律,但基本的嵌线规律是相同的。 1 .嵌线的基本规律 线圈嵌线后的分布为“一边倒”,呈多米诺骨牌推倒状; 每次连续嵌线梢数x q (每极相梢数); 吊边数y q (每极相梢数); “嵌梢-空梢”为一个操作周期,而每个操作周期所占梢数 相梢数)。 2 .单层等宽度式绕组 以3相4极24梢60°相带绕组为例,经计算q 2,即一组为两个线圈。由规律 二得知,每 次连续嵌线梢数x 2;由规律三反映出吊边数y 2;从规律四获得每个 作周期t 2 (a ) x 1 (b ) x 2 图1-5-4 3相4极24梢单层等宽式绕组嵌线顺序图 当x 1时,其嵌线规律为 规律一 规律二 规律三 规律四 t q (每极 U1 1 2 5 1 也 3 4 7 2 V1 5 g 6 出 11 q 叭 9 13 & V2 11 12 15 & U1 13 14 17 10 脚 V1 * 1V1 V2 相帚槽导嵌线顺序

嵌1梢,吊1边,空1梢; 嵌1梢,吊1边,空1梢; 嵌1梢,收1边,空1梢; 重复最后这个程序,直到嵌线结束。 当x 2时,其嵌线规律为: 嵌2梢,吊2边,空2梢; 嵌2梢,收2边,空2梢; 重复最后程序,直到嵌线结束。 通过图1-5-4所示,可直观地看出单层等宽度式绕组线圈, 足上述规律,当x q 、y q 、t q 时, 嵌x 梢,吊x 边,空x 梢; 嵌x 梢,吊y 边,空q 梢; 嵌x 梢,x 攵 边,空q 梢。 重复最后一个程序,直到嵌线结束。 3 .单层交叉式绕组 以3相4极36梢60°相带绕组为 得 知q 3,依照嵌线规律,x 3(规律 y 3 (规律三)、t 3 (规律四),其具 嵌线规律为: 嵌2梢,吊2边,空1梢; 嵌1梢,吊1边,空2梢; 嵌2梢,收2边,空1梢; 嵌1梢,收1边,空2梢。 重复后两个程序,直到嵌线结束,嵌线 见图1-5-5所示。 归纳任意q 值的交叉式绕组,当 的 整数时,其一般嵌线规律是: 梢单层交叉式 嵌x 梢,吊x 边,空(q x )梢; 嵌(q x )梢,吊(q x )边,空x 梢; 嵌x 梢,收x 边,空(q x )梢; 嵌(q x )梢,收(q x )边,空x 梢; 重复后两个程序直到收完所有边,嵌线结 束。 4 .单层同心式绕组 同心式绕组同样可采用前述的空梢吊边法嵌线,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方便,通常 采用整嵌法,即分层嵌线。当极对数 p 为偶数时,绕组线圈端部分成两层,构成“双 平面”。其中每层有每一相的一个线圈组;当极对数 p 为奇数时,绕组线圈端部形成 了 “三平面”,三相绕组各占一层。虽然这种整嵌法工艺简单,但为了整形需要,各 层端部长度不可能相等,因而三相参数不均衡,影响了电气性能。 在对电气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只能采用空梢吊边法,用交叉式绕组的嵌线规律, 使三相端部长度相等,保证了三相绕组参数均衡。其实也就成交叉式绕组了。 嵌线后的分布完全满 归纳单层等宽度式绕组嵌线规律: 例, 二)、 体 顺序 x 3 图1-5-5 3 相4极36 绕组嵌线顺序图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