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拖延症

完美主义&拖延症
完美主义&拖延症

一、完美主义者们的拖延哀歌

有个女友去年刚入夏时就想学游泳。她先在网上搜索和浏览“如何挑选合适的游泳装备”这样的帖子,看了很多帖子,觉得自己掌握挑选技能之后,她开始上淘宝购物,下班回家就在网上浏览游泳装备的商品信息,挑了好几个晚上,终于买好了泳衣、泳镜、救生圈等装备。接着她还看了网上游泳教学的视频,自己跟着视频练习游泳的姿势。然后她跑了自家附近几个游泳馆咨询成人学习游泳的一些情况,可以上的游泳课是怎样的,班级的规模如何,老师的水准以及游泳馆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如何……等到所有的信息她都觉得自己了解好了,各方面都准备充分了,认为自己真正可以开始学游泳时,夏天已经过去了,游泳池的水变得太冷不适合游了。而她做了漫长一夏的准备,却一次也没有下过水,买的那些装备一次也没有用,这些装备连同她学游泳的热情一并被放进了衣柜里。当然,她还是不会游泳。

这个故事用一句话总结:“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据说这是列宁的名言,很多人把它当成座右铭。为什么她如此想游泳,却一直无法下水,迟迟无法开始呢?因为完美主义在作祟。这位朋友学习游泳的故事是典型的由于完美主义而导致的拖延。

漫画家朱德庸说:“大家都有病”。而拖延症似乎是这个时代人人都会得的病。无论是与朋友交谈,还是在网上看各种文章帖子,或者微信朋友圈里发的信息,你会看到有无数人都在宣称自己有拖延症。拖延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无法按时完成销售报告的白领,与deadline做着斗争的编辑……严格来说,拖延症算不上一种“症”。无论从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还是中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中,都找不到拖延症的名字。其实大部分人的拖延行为都没严重到“病”的程度,但是拖延确实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扰。比如我的这位学习游泳的朋友。同时,我们要看到虽然是同样的拖延行为,但却有不同心理问题。其中,“完美主义”是造成很多人拖延的根源。

有个大学生给我写信:“一直以来我做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匆匆忙忙地开始,总是要准备很长时间,要求万事俱备。比如,老师让我交个报告,我会去图书馆找很多资料,花很多时间认真读这些资料,就是一直无法开始写报告。等我觉得差不多可以写报告时,可以留给我完成报告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就非常焦虑,压力很大,最后因为赶时间将报告草草写完,对自己很生气。再比如期末要考试了,同学们都开始复习,我也认真准备,跟自己说一天要复习多少小时,看多少页书,但是当我看上几页书就去打游戏,看电视时,我就觉得自己打破了之前定的计划,一整天都没心情学习了,然后我开始破罐子破摔,打一整天的游戏。每次打破计划时我都跟自己说,明天重新开始,可是重新开始时我又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我知道这样的行为会浪费我很多时间,也一直在和自己的拖延症做斗争,但是我总是控制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拖延,心里很痛苦。”

不知道这封信会引起多少人共鸣,我自己看完对他的这种状态很理解,深有体会。因为从小我就是一个受“完美主义”折磨的小孩。上小学时,我做作业常常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因为当我做错了或者写错字有涂改时,我就要求自己重新开始,把那一页撕掉,在崭新的没有错误没有涂改的纸张上再写一遍作业。所以,一份作业,别人做一遍,而我至少要做两遍以上。于是,不仅经常写作业到深夜,本子也越撕越薄,到期末总是要买新本子。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整个小学阶段,直到上了初中,作业多,课业压力大,我才因为降低标

准而改善了自己做作业拖延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学习上获得了从完美主义中解脱出来的轻松。

有不少读者写信来问我:如何开始写作呢?当我脑子里有个写作的念头,想深入思考,发现自己思路不清晰,觉得非要理清楚了才能开始写作。一方面我觉得自己书读得太少,知识累积不够,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太烂,很丢人,然后就一直没有动手写,拖延着,时间久了,到后来就忘记了写作这回事。

也有人会一口气问我关于跑步的一大串问题:要选怎样的鞋子和跑步短裤,要什么时候跑步比较好,在哪里跑步合适,有什么教跑步的书和视频可以推荐,跑步有哪些注意事项,受伤了怎么护理,要不要找个老师教我跑步……

无论是写作,还是跑步的问题,问这些问题的人多半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做一件事常常要进行充分地前期准备。如果他们等到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觉得自己万事俱备的时候才开始行动,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老了,写不动,也跑不动了。

二、认清你内在的核心信念

虽然很多人的拖延行为都是完美主义导致的,但完美主义者们内在的核心信念仍然是不同的,完美主义拖延症患者的核心信念是什么呢?

在《拖延心理学》中,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做了完美主义倾向的观察。在研究人怎样面对失败的时候,她识别出了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一种是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

书中说“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就是要证明你的能力,证明你是聪明的、有才干的。并且,在生活中面对每一个挑战的时候,你必须一再地证实这一点。如果你具有固定心态,就容不得任何情况的任何错误,因为错误是失败的证据,错误说明了你其实根本不聪明,也没有才干。假如你聪明又有才干,不管什么事情,你就没有必要为此而努力;需要努力是不够聪明和没有才干的证据。同时,每一次表现都被看成是对你能力的一次定论性衡量,失败令你感到危险;失败永远地决定了你这个人。”

“第二种心态——成长心态。这种心态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你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在成长心态看来,努力可以让你更聪明或者更擅长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发你的能力并成就自己。在这样的心态看来,你没有必要立刻擅长某件事情。事实上,做一些你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更为有趣,因为通过做这样的事情,你可以拓展你自己,并从中学习。有成长心态的人不仅追求挑战,他们还以此充实和提升自己。失败可能会让你伤心和失望,但是成败并不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实际上,失败是一个让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个让你退缩、放弃和拖延的理由。”

所以,当你认为成败决定你这个人本身的价值,你就容易因为完美主义而拖延,相反的,你认为失败并不代表你这个人本身的失败,而且失败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学习和成长,你就不容易因完美主义拖延,同时更有动力和激情去尝试之前没做过的事情。

对失败的不同看法是心理学上两种完美主义者——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者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的不同之处。

他们的第一个区别是关于对自己的看法。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除了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还相信自己有与这种要求相匹配的能力。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不相信自己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但是他们又不肯降低标准,于是高标准只会造成他们的挫败感,遭遇失败时提醒他们自己的不完美。

第二个区别是关于对失败的看法。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虽然同样讨厌失败,但他们会把失败看作成功路上必然的经历,并能在失败后很快调整自己,重新出发。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一旦失败,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各种“我就是没用”“我就是差劲”“我就是丢人”的谴责便开始对自己进攻了,这导致他们的情绪溃败,无法再继续做事。

这是两种对失败的不同心态,如果要我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讲,即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是以目标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或者说,你是只看重结果的“成败论者”,还是看重过程的“过程体验者”。

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的拖延行为其实真正害怕的是失败,因为一旦失败就证明自己的无能与无价值。可以说,拖延这个行为于他们而言,有降低他们工作效率,浪费时间等坏处,也有将他们从可能发生的失败中保护起来的好处:我不做,我就不是失败的,那我就不需要面对自己的无能与无价值感。

我有个心理咨询师朋友,她最大的困扰在于她在写作上总是拖延。她有很多的感受和想法想表达,但是她始终无法将脑中的想法变成文字,和她搞工作室的同事让她写个文章,她也一拖再拖。我们就这个事情深入交谈,她和我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上小学的时候,她的作文写得很好,常常被老师当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有一次她妈妈带她去北京旅行,参观了北京天安门。回来之后,她写有关北京天安门的作文。但是,这篇作文她写得有点虎头蛇尾。她们那时有一篇课文就叫《天安门广场》。她看了课文之后,觉得别人写得很好,而自己写得很差。老师也批评她写得作文虎头蛇尾。同学们看了她的作文,也嘲笑她写得不怎么样。这个事情对她的影响很大。从此之后,她内心的想法就是:“无论我写什么,都是别人写过的;无论我写什么,总有别人比我写得更好。”这样想,写作对她而言变成毫无意义的事情,只是在浪费时间罢了。于是她在写作一事上就变得非常拖延。

她和我分享完这个故事,我很感慨,对她说:“你是否有想过,就算别人写得再好,那是别人写的东西,而不是你写的。不管你写得如何,当你写作的时候,你就有了一个写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真真正正属于你的,而不属于其他任何人。对你来说,完成比完美

似乎更重要。”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写作的原因,我不需要跟别人去比较,要写出多好的文章,而是我就是喜欢写作这个过程,当我写作的时候,我感到快乐。

前段时间,这位朋友开心地告诉我,她终于克服了写作拖延症,开始写作了,从每次写200字开始,她开始享受写作过程带来的快乐,我替她高兴。

并不是所有的完美主义者都会有拖延问题,就算一个完美主义者有拖延问题,他也不是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拖延,他的拖延症往往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这个独特性往往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或者内心创伤有关。比如我这位咨询师朋友在写作上的拖延就与她小学时的那段经历有关。

我有个咨客是名销售,工作上得心应手,业绩做得很棒,只有在做销量表这一工作上有很严重的拖延问题,令他头疼不已。每个月初要交的销量表他会拖到月底才交。原因是他小时候做数学作业,他的父亲总会很认真的检查,如果发现错了就会大声呵斥他,罚他重新做,甚至会动手打他。因此,每次做数学作业他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检查,生怕出错挨打。这事情给他造成内心的阴影,长大后凡是与数字有关的工作他要么不想去做,要么做的时候反复检查,核对。

我们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完美主义者的拖延行为往往与他的童年创伤有关。

三、克服完美主义导致的拖延的一些方法

讲了这么多,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以下的方法,用来克服完美主义导致的拖延问题。

1、看看你的完美主义拖延行为是否与童年创伤有关。如果是因为童年创伤而导致的完美主义拖延行为,先看到那份创伤是如何影响自己的。通常这些创伤的背后与严厉、高标准的父母有关,父母经常采用批评式的教育,使得孩子害怕失败,他们对失败会有灾难化后果的想象,觉得若自己这次失败了,自己也会就此完蛋。后来,拖延行为往往就成了一种自我防御的机制,用来逃避风险。一个人是如何成为完美主义者的?先是父母对他们有很高的要求,后来他们会将父母的严厉和高要求内化,变成自己对自己的严厉和高要求,即便那时父母已经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他们也无法对自己降低要求,就像他们拿着一根绳子进行自我捆绑。你的完美主义拖延行为是否与童年创伤有关,如果有,先看到并且承认这份创伤,然后去治愈它。当创伤治愈后,拖延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新的习惯得到解决,甚至内心创伤治愈后,拖延问题会自然得到改善。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请允许自己慢慢来。

2、设定真实可及的目标。很多完美主义者的拖延行为是因为将自己的目标制定得太大了,那些难以企及的高标准压得人无法行动。你需要看看自己是否将目标制定得太高,太不切实际了。如果是,就要进行调整,降低自己的期待,参考以往的成功经验,设定真实可完成的目标。如果有一个大目标,可以再将大目标分成几个连续的小目标,每一次小目标的完成都会增加你的自信心。

3、享受做事情的过程,而不执著于最终的结果。做事情时,把你的关注点放到过程上,以过程为导向,积极关注自己在过程中取得成果,学习到的东西,获得的成长,并且去挖掘自己在过程中得到的乐趣。记得不要与别人比较,而是与自己比较,看看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今年的自己与去年的自己相比,是否进步了。重要的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你对什么感到兴奋,你提升了什么,而结果只是一个背景而已。而能力也不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是可以变化和发展的,没有什么需要证明。当你在过程中得到很多的乐趣和快乐时,你会觉得那个过程本身即是结果,过程即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4、重新定义和看待失败,不把事情的“成败”与“我”的价值对等起来。前面讲到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会把事情的失败和自我价值完全等同起来。因此,要克服拖延,完美主义者除了看重过程,还要把事情的成败与否与自己这个人本身的价值区分开来,“我做的事情失败了”并不等于“我这个人失败了”。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常常将“我做的事情” 和“我”等同起来。如果我们改变面对失败的心态,从“固定心态”更新为“成长心态”。能够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一次成长的契机,充实和提升自我的手段,可以丰富和扩展我们的人生,那么我们就不再如此害怕失败了。

5、不因自己不能高标准地完成某项任务而破罐破摔,彻底放弃。很多完美主义者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一旦打破自己的计划或者约定,他们就破罐破摔,彻底放弃,他们承受失败的能力几乎等于0。他们喜欢不断地重新开始,相信明天就会完美了,却不能做到更灵活地面对和处理那些不完美。他们只有两个极端,要么完美,要么放弃。保持一个灵活,充满弹性的心态可以帮助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克服拖延。当打破约定后,你可以有其他的选择,比如重新调整计划,比如允许自己不完美,再比如选择完成而非完美。

6、立即行动,先开始再说。这一点对所有的拖延症患者都合适,尤其合适那类做事情要万事俱备的完美主义拖延人士。什么事情,拖得你心烦又痛苦,立即行动,先开始再说。前面提到有人问我何时开始写作或者何时开始跑步,我往往回答:现在。现在就是最好的时间,开始吧。如果你想写作,不管脑子里想到些什么,也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你写的东西,先坐下来写上三分钟再说。如果你想跑步也是如此:找一双舒服的鞋子,跑上三分钟再说。你会发现,一旦你开始了,即便三分钟过去,你也无法停下来,会继续干下去。我们做很多事情只要有必要条件就可以行动了,不必等到充分必要条件都满足,一是很难有充分必要条件都满足的时候,二是即便等到了充分必要条件都满足的时候,往往会错过最好的时机。就像我的那个学游泳的朋友一样,准备了一整个夏天还没有游过一次泳。如果用她准备的那些时间来练习游泳,她早已学会游泳,并享受到炎热夏日四肢在水里舒张的愉悦感。你要想尽快学会游泳,那就要尽快下水。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要等到万事俱备再行动,那如果遇到一直都无法俱备的情况,怎么办?难道要一直等下去吗?西方有句谚语叫做:“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ie”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

7、学会激励自己而非谴责自己,为自己阶段性的胜利而庆祝。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谴责自己而做不到激励自己。在失败的时候谴责自己,在成功的时候又不奖励自己,这是很多人的做法,这样对自己真是相当不公平也不疼爱。很多人一边自责和辱骂自己,一边拖延着,以为这样自己的拖延行为就能够改善,殊

不知,自我厌弃换不来行动力,只会导致更严重的拖延。内疚和自责会让我们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的放纵”这一恶性循环。同时,谴责自己也会消耗我们大量的心理能量,带来更多的压力,让我们无力去自控,无法理性思考,也无法振作起来去克服拖延。相反的,对自己的爱,对自我的接纳,失败时候的自我激励,阶段性胜利时候的奖励和庆祝,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战胜拖延,增加意志力和自控力。所以,在拖延发作时,多对自己说“加油”“你好棒”等激励的话语,有利于你克服拖延,变成更好的自己。

完美主义的14个倾向

完美主义的14个倾向 1、你总是非常渴望让别人满意。 完美主义常常始于童年时期。在年幼的时候,我们被教导要有摘星之志——家长和老师鼓励他们的孩子去努力成为成功人士,并对他们的成就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惩罚他们未能达标)。完美主义者很早就学会以“我成就,故我在”的信念去生活,而且没有任何事情能像因自己出色的成就而让别人(或他们自己)印象深刻而让他们感到兴奋的了。不幸的是,在学校、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去追求“优秀”,会带来一生的挫败感和自我怀疑。“想要达到完美会是充满痛苦的,因为它通常是受到两方面需要的驱动:一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渴望,一方面是害怕做不好的恐惧”心理学家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说到:“这是完美主义的双刃剑”。 2、你知道你的完美情结正在伤害你,但是你却认为它是你为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 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是那种竭尽全力(通常是病态的)去避免碌碌无为或平庸的人,且奉行一种“不劳无获”的崇高信念。虽然完美主义者并不一定都是成功人士,但是完美主义常常与工作狂紧密相关。 “…完美主义者?坦承他们无情的标准的确是有压力且有点过分的,但他们坚信这能驱使他们实现其他方法从未达到过的卓越和高效的水平”伯恩斯写到。 3、你有拖延症。 对于完美主义来说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它的特点体现在一种强烈的成功欲,但同时也可能会成为妨碍成功的东西。完美主义与恐惧失败(通常不是最好的动力)和自我挫败的行为高度相关,比如:过分拖延。

来自约克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表明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一种出于渴望得到社会认可的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拖延工作的倾向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些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者中,拖延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他人反对意见的预感。适应性完美主义者从另一方面来讲,反而不易造成拖延。 4、你对其他人极其不满。 对他人进行批判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我们排斥其他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人。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有太多排斥的东西。完美主义者具有高度的鉴别能力,几乎没人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当不再那么强硬的对待他人时,一些完美主义者可能才会发现他们自己开始变得轻松起来。“别盯着别人的缺点,也别紧抓别人的疏忽和过失不放。”佛陀启示我们“而是要看自己的行为,你做了什么而又有什么是还没做的。” 5、你要么就做大,要么就回家。 许多完美主义者内心都挣扎在非黑即白的想法里——在某个时刻你是个成功者,在下一瞬间你又变成了失败者,这取决你的最新成就或是失败经历——而且他们总做一些极端的事情。如果你有完美主义倾向,当你知道有一个能让你成功的好机会摆在眼前,可能你就会将自己投身于这样一个新的项目或是工作——而当察觉到有失败的风险时,你可能又会去完全避开它。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者总在规避风险,这样会抑制创新性和创造力。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人生就是一场要么功成名就,要么一事无成的游戏。当一个完美主义者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她的强大动力和野心会让她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目标。这并不奇怪,因此完美主义者是罹患饮食失调症的高危人群。 6、你很难向别人敞开心扉。

大学生完美主义_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_陈陈

成人(A)与解决问题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显著负相关。顺从型儿童(AC)与解决问题、求助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显著正相关。自由型儿童(FC)与解决问题、求助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自我状态,人格,应对方式,大学生 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陈陈1(通讯作者)燕婷2 1南京师大心理学院,南京,210097,chen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e93749444.html, 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学业拖延是对要在预期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的一种自愿延迟,个体知道这种延迟会带来不良后果,并且经历到因未能早些着手该项任务所带来的情绪不适。学业拖延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其学习表现,而且降低其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陆续从认知、情绪、成就动机、人格和执行功能等角度来概括学业拖延的预测变量。虽然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索了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的关系,但是很少研究同时检验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同时,在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的研究中,虽然学者们关注了自尊这一变量,并分别研究了完美主义和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但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作为认知成分的自尊在完美主义对学业拖延的影响中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缺乏探讨。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与其学业拖延的关系:一方面检验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自尊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预测作用;另一方面检验自尊在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以深入了解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11名南京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完美主义和自尊的关系,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学业拖延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自尊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2)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积极完美主义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拖延。(3)自尊在积极、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研究结果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具有启发意义。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完美主义倾向,降低其消极完美主义倾向,来降低学生在面对学业任务时的延迟;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培养较高的自尊水平,从而远离甚至摆脱学业拖延的困扰,更加有效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关键词】学业拖延,完美主义,自尊,中介效应,大学生 大学生依恋、自我表露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庞雪1吕厚超2 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houchao928@https://www.360docs.net/doc/e93749444.html, 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houchao928@https://www.360docs.net/doc/e93749444.html,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及其类型、自我表露对孤独感的影响,并探究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对山东某高校306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119名、女生187名;一年级74名、二年级58名、三年级85名、四年级89名;城市134名、农村172名;有恋爱经历172名、无恋爱经历134名)进行施测,以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 ECR)、自我表露问卷(Self-Discolosur Questionnaire, JSDQ)、UCLA孤独量表(Loneliness Scale,UCLA)为测量工具,主要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结论如下: 1.大学生依恋类型中多虑型占31.70%,恐惧型占24.19%,超脱型占2 2.87%,安全型占21.24%。 2.大学生是否恋爱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差异显著,没有恋爱经历的个体其依恋回避水平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 396

完美主义研究

一、完美主义研究的发展 在心理学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这个词,从对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以来,很多学者对完美主义都下了定义,但是在咨询界或心理学上,“完美主义”却一直没有得到大家认可的、正式一致的定义。 国外对“完美主义”的研究,溯推其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Freud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提及的“超我”——驱动个体不顾一切地追求成就目标的满足,Freud认为,超我遵循的原则就是完美主义。在对神经症患者的研究中,Freud将完美主义视为强迫性神经症的常见症状1。 Horney(1950)也把完美主义视为神经症之一,将其与友爱、权利、赞许、成就和社会认可等并列为潜意识的驱动力量2。 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 Adler,他对“追求卓越”的诠释是积极意义的“完美主义”研究的开端3。Adler4人生的主导动机就是追求卓越,即人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去不断地、更好地适应其所在的生存环境,而促使人类不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就是追求完美(striving for perfection)。一方面它可能激励人追求更大的成就,促使人格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会使人专注于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自尊情节”,成为一个缺乏社会兴趣,妄自菲薄的人。根据追求完美的动机取向的不同,Adler将个体的生活方式分为四种:统治型、获得型、回避型和社会型,他认为,只有“社会型”是代表着个体追求完美的动机导向有益于社会的健康生活方式,而其他三种生活方式意味着个体心理的失调5。Adler认为在人类众多的动机中,追求完美是最纯净和最本质的动机,但是他也认为,个体追求完美必须以社会兴趣为目的,否则将导致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6。 自Adler以来,各种有关完美主义的理论观点不断涌现,但其后的心理学家 1弗洛伊德著,车文博主编.自我与本我[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2 Horney,K.Neurosis and Human Growth.The Struggle Toward Self - Realization.NewYork:W.W.Norton,1950. 3 A 阿德勒著,黄光国译.自卑与超越[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4Adler,A.Striving for superiority.In H.L.Ansbacher,& R.Ansbacher(Eds.),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ASystematic Presentation in Selections from His Writings [z].NewYork:Harper&Row,1956:101-125. 5 Adler,A.In Ansbacher,H.L.,& Ansbacher,R.(Eds.).Alfred Adler:Superiority and social interest-A collection of later writings[z].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64.

改变拖延克服拖延的方法

改变拖延克服拖延的方法 我们总是在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即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些永不休止的内心斗争会深深地打乱我们的情绪,最终影响我们的行为。对我们有利的是,你能够意识到这些内心对话,注意到它们出现的形式,可以将其转化为激励我们的语句,从而帮助你克服不良情绪。 让我们看看内心对话是如何帮助我们克服拖延习惯的。 先认识一下拖延者心中的这句“箴言”,它经常以不同的方式掠过我们的心头。“我不得不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它早该被完成了,我正需要要去做它。” 这个小小的,看似没有错误的想法,几乎包含了所有造成拖延的精神因素。我们会经常使用这句话,如果你是个习惯拖延的人,也许每天都会说类似的话。 但这句“拖延者的箴言”错在哪里?这句话用什么方法使你拖延?我们对此能做什么?让我们重新审视这句话的每个部分,把它们改成激励你的表达方式。如果你愿意,让我们把“拖延者的箴言”换成“行动者的箴言”。 首先,你没有“不得不做的事”。 “我不得不”是每个拖延者最爱的表达方法,它也最能让你失去信心。每次你对自己说“我不得不做某事”时,就在暗示自己别无选择,是被逼迫的,其实你很不情愿做这件事。这种感觉当然会对此事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解决方法是:不要说“我不得不”,换成“我选择”或“我愿意”,因为你做的每件事最终都是一种选择(甚至填报纳税申请表)。用“选择”这个词会提醒你,你的所作所为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这能帮助你恢复信心。 关注开始,而不是“完成”。 如果一心想着事情的完成,你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一个模糊的,高度理想化的将来。想象完成时的情景对许多人都有激励作用。但是,如果一个起步困难的人想像着一个难以掌控的将来,会使他感到压抑,甚至失去信心。对此的解决方法是:不要在意完成,只关心开始。专注于自己的起跑,暂时忘掉终点线。只在意现在能做到的而不是最终结果。有时侯,一件事被尝试足够的次数,我们最终会完成它。开始行动本身就能带来足够的动力,让你把事情继续做下去。 把长期任务分解成几个短期任务。 总想着一个逼近的任务的工作量和难度会打击你的信心,因此造成拖延。任何任务,开始时不管多么让人望而生畏,都可以分解成一个个更小的步骤。诀窍就是,每走完一步,只关注能够完成的下一步。暂时忽视你的最终任务,只要抓住下一个小任务,确保能清楚预见其完成结果。比如,别想着写一本书,从写完一页开始。如果还是没信心,就给自己定下写作时间。不要忘记你的最终目标,但也不能被它吓倒,把它当作你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不给自己过多的压力。

追寻幸福答案

广州大学网络通识课考试(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 (100.0分) 选择题(80分)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低的需求是? (2.00分) 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自我实现需求 D.社会需求 2、以下关于柏拉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2.00分) A.柏拉图将数学放到很高的位置 B.柏拉图不重视伦理学的研究 C.柏拉图推崇对话的方法 D.柏拉图的思想是西方文化的根基 3、追求某种幸福,首先意味着要? (2.00分) A.付出某种劳动 B.知晓某种幸福 C.承担相应的责任 D.选择承受相应的痛苦 4、老师用哪一个动画人物引入这门课的教学目的? (2.00分) A.老鼠jerry B.唐老鸭 C.功夫熊猫 D.倒霉熊 5、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什么的统一? (2.00分) A.主观和客观 B.身体和心灵 C.精神和肉体 D.历史和未来 6、我们要幸福首先要有欲望,而这种欲望首先表现为? (2.00分)

A.满足 B.贪婪 C.痛苦 D.希望 7、所谓“痛苦的幸福”是指? (2.00分) A.人性的幸福 B.神性的幸福 C.物质的幸福 D.精神的幸福 8、康德是什么的创始人? (2.00分) A.德国现代美学 B.德国现代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德国古典美学 9、在中国的道家里边,谁是可以做真人的? (2.00分) A.道德高尚的人 B.中层阶级 C.上层阶级 D.任何人 10、主要矛盾的确定依据是? (2.00分) A.基本矛盾 B.重要矛盾 C.实际生活 D.先在矛盾 11、以下哪个是原子唯物论的创始人之一? (2.00分) A.贝克莱 B.德谟克利特 C.黑格尔

大学生拖延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531-536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93749444.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e93749444.html,/10.12677/ap.2014.44072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and Perfectio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Peipei Zhang, Weihong Wang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wangwh@https://www.360docs.net/doc/e93749444.html, Received: May 19th, 2014; revised: May 23rd, 2014; accepted: May 30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9374944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and perfectionism,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ocrastination and perfectionism of 218 college students, using Aitken Procrastination Inventory (API) and The 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FM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irl’s scores of procrastination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boy’s, but there isn’t any difference among grades. Procrast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con-cern over mistakes and doubts about actions, 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and organization was negative. Organization and doubts about actions are predictors of procrastin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Perfectionism 大学生拖延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张培培,王卫红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Email: wangwh@https://www.360docs.net/doc/e93749444.html, 收稿日期:2014年5月19日;修回日期:2014年5月23日;录用日期:2014年5月30日

完美主义者苛刻的处事原则

完美主义者苛刻的处事原则 FBI在案件调查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对事情有着严重的苛责心理。不仅是被调查对象,在FBI探员当中,也有着喜多以追求完美为人生目标的人。他们总司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一点点的瑕疵在他们看来都是致命的。对此,FBI经常请心理专家对这种完美主义心理进行分析。 有着完美主义心里的人被称为完美主义者,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完美,而这种追求完美的欲望,本身就是建立在认为事事都有下次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完美主义者们总是很容易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完美主义者是在强迫自己做到更完美的过程中长大的,当他们成长、蜕变之时,完美主义者会很注意培养自己一些优秀的品质,比如:他们事业心比较强,元一位工作付出精力等。在评价事物时,他们的价值体系是较好的,因为他们强调公正,对别人和自己要求坦率、诚实。他们对别人大公无私,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但是在别人眼中就会显得有些苛责。 尽管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完美主义者却带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冲动——他们总是会耗费所有的精力去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甚至更好。他们不能对不完美的事物置之不理,所以往往会很轻率地定下计划,并且义无返顾的去执行。但是,隔不了多久,或者他们的计划就要完成时,他们又会疲倦和事不关己的感觉,因为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看到了太多完美,却没有办法去改变。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日积月累,是他们整天生活在挫折、失败、碌碌无为和愤慨的心情中而无法自拔。 不过,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性格也会使他们魅力四射,因为在决策时,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提供信息,研究所有的相关细节,以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还会认真的衡量投入产出比。基于对效率的考虑,他们还会把每一个人、每一件材料都用的恰到好处,绝不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做无用功。他们收集信息到了事物巨细的地步,有些耗时,但是磨刀不误砍材工,这种态度对于一个正确的决策来说,确实是必不可少的。 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完美主义者对配偶的要求很高,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也是让人惊叹的,他们的付出更是全心全意,让人感动。或许正是由于用情“过专”,

浅谈拖延的成因及应对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93749444.html, 浅谈拖延的成因及应对方法 作者:王太和徐冬青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6期 摘要:拖延不仅影响你的个人生活,影响你的学习事业,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拖延可能由于过分追求完美,也可能是恐惧。但只要你改变观念、克服恐惧、持之以恒,定能克服拖延。 关键词:拖延;成因;应对方法 你是否经常会在deadline之前的一点点时间才因紧迫感而开始着手工作?你是否每次开会总是踩着点才走进会议室?你是否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才着手完成?如果是,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拖延。如果还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强烈的负罪感,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那可能就是拖延症了。它不仅影响你的生活,而且影响你的学习或事业,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那么,拖延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怎样才能克服拖延现象呢? 一、拖延的成因 拖延现象自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都存在,无时不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为此,不少现代人做了大量的研究。那么,拖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想努力把任何事情做到最好,以至无懈可击,这是人的天性,但这会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可能要花好多时间和精力,殚精竭虑,这会导致很大的压力,于是就导致拖拉,产生抵触的意识,常见的现象就是推迟延期。 (2)恐惧。追求安全,避免受到伤害,维持稳定,害怕改变,这也是人的天性。害怕犯错,害怕失败,由于害怕,迟迟不敢着手做事,一拖再拖,由此而导致拖延。 (3)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焦虑和紧迫感往往会促发人的斗志,让人觉得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的状态,往往等到最后才不得不着手做事,最后的成绩可能还不错,这就强化了个体觉得自己最适合在deadline之前短期的高压状态下工作,也为自己拖延找到了借口,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错误的自我暗示,久而久之就形成拖延的习惯。 (4)避重就轻,总是做一些日常无关紧要的事情,譬如看邮件短信微信整理书籍或漫无目的的来回走动等等,磨磨蹭蹭貌似很忙,实际上正事一点都没做,如此恶性循环,这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化拖延。

九型人格量表及解释

计分方式:统计所选择的选项,按下列分组归类, 一号:2、14、55、57、60、63、73、81、87、91、97、102、104、106 二号:6、8、22、30、69、71、79、82、85、86、89、90 三号:20、33、38、59、65、67、70、72、74、77、80、93 四号:7、13、16、18、21、52、53、54、56、58、61、64、100、105 五号:3、19、23、32、42、43、47、48、51、83、88、99、101 六号:9、10、26、29、31、35、37、45、46、68、75、 七号:4、16、18、21、28、49、78、92、103 八号:5、11、24、27、40、44、50、66、76、78、84、92、 九号:1、12、15、25、34、36、39、41、62、94、98、107、108 九型人格评分及结果解释 注意人格分析中,括号内代表该型人格在(压力\安逸)状况下的延伸人格,即每一种人格都是三方面的联合体。 第一方面是主宰方面,在日常环境中发挥作用,也就是通常被认定的“你的类型”; 第二方面的性格是当你处于行动状态或受到压力时发挥作用的; 第三方面的性格是在安全状态下即毫无压力时发挥作用的。 因此,在评价自身性格时需要参考压力状态下和安全状态下的延伸性格。 九型人格1号性格———完美主义者、管家婆 领导特质-1号属“管家婆” 很有原则,关注细节、小地方和丑陋的东西。易挑毛病、看负面的东西;完美主义、教条、规矩! 1号性格才力属正将,公平、公正、规范!

一、困境 完美主义者们勤劳工作、有正义感、完全独立,并且坚信朴素的思想和善良必将战胜人性的阴暗面。他们相信生活是艰难的,安逸是用汗水换取的,德行是对自己的奖赏,而快乐只有在其他事情都完成后才能获得。 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注意力被完全集中在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上。他们的大脑中已经没有空间去关注他们自身的希望。因此,他们总是不满。 完美主义者的世界观来自于这样一个假想:世界上的每一个问题最终都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他们把这种惟一的正确性视作追求的目标,不管有没有其他更吸引人的方式。 对于有些完美主义者而言,为了平衡矛盾,让住在房间里的内心批评家和藏在地下室里不被察觉的情感能够和睦相处,他们会选择在地板上安装“活动门”。 二、主要性格特征 1号对于那些破坏规则的人可能非常愤怒。 1号性格者说,他人的批评是一种极大的痛苦,因为他们已经饱受自责的折磨。 一面是沉睡的欲望,另一面是对正确的要求,1号性格者的两个方面往往会让他们陷入两难境界。如果选择正确的,他们可能会因为没有等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而生气;如果选择自己想要的,他们又会担心因此而犯错误。 他们努力打造最优秀的爱情。他们会重新对自己的伴侣进行包装,忘记对方性格中的缺点,让自己忘记任何人都是一个优缺点的混合体。一旦他们发现了某人的优点,完美主义者就会坚信自己能够把对方身上不完美的地主去掉。 如果他们能够找到一个能干的领导者,他们很愿意把决策权交给对方。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天性追求正确,让他们对于领导者不公平或错误的表现非常敏感。 1号性格者的心中时刻竖立着完美的标杆,在与自己较劲儿的同时,还和他人进行比较。这种内心的比较,往往是1号性格者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做出的,却是他们感到痛苦的一个主要原因。 真正的完美,来自于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的时时平衡。事实上,完美的条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情况变化的。如果信奉“唯一正确性”的完美主义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进入了更高的思想境界。 如果他们能够让所有的冲动和欲望暴露出来,他们就能获得一种平静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中,他们每时每刻都处于平衡之中。所有正面和负面的感觉互相交织,在身体内自由流动,无需躲避理性的自我。 三、对1号有利的做法 1、不要强迫自己做事:不要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以至于没有时间思考真正重要的需求。 2、需要对内心的严格标准进行修改。需要对规则提出质疑。 3、不要把自己的洞察变成对自己的攻击。“我怎么会连自己的错误都发现不了?” 4、到现实中去找答案。如果觉得其他人在对自己品头论足,那就直接找他们问问清楚。如果感到自己的担忧在加剧,就去寻找事实信息来消除不必要的焦虑。 5、知道“惟一正确性”的思想会限制妥协的机会,或者与其他观点交流的机会。 6、关注其他人思想观念中的价值和一贯性。 7、学会寻找快乐和接受快乐。 8、学会区分“应该”完成和“想要”完成之间的差别。 9、关注你对他人的怒火,很可能他人的所做所为正是你内心渴望的。 10、注意未被察觉的生气现象:比如内心很生气,表面还故意摆出笑脸;言语很礼貌,但声音很尖刻;或者面带笑容,但动作僵硬。

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_訾非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27(4):943-945 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訾 非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 完美主义(perfectionis m)心理是《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 SM-III)的重要的诊断标准之一,被认为参与多种心理障碍的形成与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完美主义心理缺少精确的定义和量化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欧美的心理咨询和资质优异教育领域,这种心理愈来愈被看作是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息息相关的人格特质,并且已普遍承认这种特质是多维度、多侧面的。本文追溯了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渊源,介绍了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 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FMPS) 1 完美主义心理研究之渊源 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推源其始,可追溯到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 Adler[1]。他认为,人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断、更好地适应她所在的生存环境,而促使人类不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就是追求完美(striving for perfection)。在人类的众多动机中,Adler认为,追求完美是最为纯净和最为本质的动机。但是他也认为[2],个体追求完美必须是以社会兴趣为目的,否则将导致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Adler提出[2],追求完美的动机的不同取向,可以导致四种生活方式:统治型、获得型、回避型和社会型。除了社会型代表着一种将追求完美的动机妥善地导向益于社会的健康生活方式之外,其他三种生活方式则意味着个体心理的失调。 Adler是唯一一位将“追求完美”看作人类天生动机的主要心理学家。其后的心理学家大多用“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一词描述一类负面的心理现象。Horney用“完美主义”指陈神经症者的一个亚型[3]。在她看来,完美主义者是一类力求完成“应该”做的事,尽职尽责,礼貌客套,表面诚实的人。荷妮指出,完美主义者对他人有很强的优越感,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智力上和道德上的标准高于别人。这类个体相信,人类生活是按照绝对可靠的公正和正义的机制运行的。他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非现实的,固化了的自我形象,按照这个理想化了的自我形象生活。当生活中遇到不幸或发现自己并不是完美无缺时,完美主义者将面临心理上的巨大失衡,甚至导致心理崩溃。 Hollender[4]则描述了另一种完美主义者类型,这种完美主义者虽然缺乏创造力,却是一类辛苦工作,务求做事尽善尽美的人,他们的工作对人类的生存是重要的。他们与Horney 指出的那类以努力创造完美的自我形象以体验自恋式的满足的完美主义者是不同的,通常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心理问题,因而不应当被看作神经质类型的完美主义者。由此,Hollen-der[4]认为有两类完美主义者,一类是Horney提出的那些追求外在的评价,追求完美的“形象”的完美主义者,另一类是辛苦工作,务使自己的工作尽善尽美的人。Hollender还提出,个体早年在家庭中的生活经历,其中父母的批评和期望对完美主义心理的形成是至为关键的。 2 测试完美主义心理的量表 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以美国心理学家为主的研究者对完美主义心理现象开始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Burns[5]设计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完美主义量表》,并把完美主义定义为:“对自己的所做所为设立过高的标准或期望。”Burns的这个由十个问题组成的采用莱科标度(Likert Scale)的量表开创了对完美主义进行实验研究的先河。但是他把完美主义看成单一维度的心理机制,此假设后来受到广泛质疑。 Hewitt等人[6]经过研究发现,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完美主义心理可以看成一个三维度的结构,即:自我导向的(self -oriented)完美主义,指向他人(other-oriented)的完美主义,和社会决定的(socially prescribed)完美主义。Hewitt等人所设计的《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Multidi mensional Perfectionis m Scale;简称MPS)[6]即用来测量这三个维度。自我导向的完美主义是指个体努力将所有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指向他人的完美主义则是对他人有很高的期望,期望他人完美无缺,对他人的错误和不尽力完美之处感到不安;社会决定的完美主义指的是个体尽力去满足别人对他的期望,生怕别人对他失望[6]。Hewitt等人[7]的研究还发现,社会决定的完美主义和很多种类的神经症相关,而自我导向的完美主义仅与一些神经症有微弱的相关[7]。似乎比较明确的是,完美主义者的神经症主要是由个体能力与他们所认定的外在标准之间的冲突产生的。社会决定的完美主义者受外在强加的标准左右,把它们看成非此不可的“必须,”因而在标准不能达到时缺乏灵活性,难接受较底一点的标准,从而容易导致神经症。而自我导向的完美主义者虽然也给自己设立较高的标准和期望,但当标准和期望不够现实不能实现时,能够及时调整,因而较少发生神经症。 Frost[8]等人则从完美主义心理的产生原因方面归纳出了完美主义心理的六个特征,包括“对错误的在意度”(concern over mistakes)、“行为的迟疑度”(doubt about actions)、“个人标准”(personal standards)、“条理组织度”(organization)、“父母期望度”(parental expectations)、“父母责难度”(parental criticism),并设计出了反应这六个特征的《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Frost's Multidiment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简称FMPS)[8]。 “对错误的在意度”较高的人过于担心出错,甚至一点小错也会使其认为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这种心态使个体对失败的恐惧压倒了对成就的追求。“行为的迟疑度”反映的是个体在做一件事时,常感到不能满意,犹豫不决,不能真正结束已完成的工作。极高的和不现实的“个人标准”是神经质完美主义者的又一个特征。这种个体遇到不利的环境和条件时,不能根据现实需要调整自己的标准,始终期望完全胜任每一件工作并且超过别人。Frost等人在设计量表时曾认为,个体 943 作者简介:訾非,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博士。E-mail:zi fei@https://www.360docs.net/doc/e93749444.html, DOI:10.16719/https://www.360docs.net/doc/e93749444.html, ki.1671-6981.2004.04.046

越匮乏,越完美主义

越匮乏,越完美主义 我们对自己苛责,所以凡事追求完美。 刚开摄影工作室的他,想把每一单都做好。每一张图片,拍了不下数百次,依然对自己不满意。等到被客户催促,他才不得不草草拍完。不满的客户只能终止合作,如此以往,他的业务一直没有起色。 看到一起写作的朋友,都陆陆续续出书,在各大平台奔走相告,写了几年的她,依旧没有得到出版社的青睐,她没日没夜地写,却也越来越怀疑自己,反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写出能够出版的东西? 实际上,开工作室的他想要做得更好却由于能力配不上野心,被客户否定,自我怀疑。写作的她,一直没有放弃练习,甚至比一般人更加努力,却因身边人的成功感到深深的不安。我们总愿意相信,只要时间足够,只要金钱允许,只要自身并不那么懒惰,我们也能够获得成功。一旦花费了自以为更多精力,依旧没有获得成功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开始自责、不安、怀疑,最终破罐子破摔,陷入恶性循环中。 他们技术不精天赋不足,但他们却是完美主义者。摄影的他花费很多天拍不出一张照片,写作的她写了几年作品依旧不满意,你能够说他们没有努力吗?显然是不能的。 失败者喜欢追求完美。这样就可以把失败的原因,归咎到不

够准确的尺子,不够顺滑的颜料,不够安静的工作环境,却从来不会归咎成是自己的原因。 刚毕业的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翻了很多很多的书,学习了所有对自身有利的课程,每天在朋友圈打卡,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在努力,他也以为自己很努力了。似乎自己在不久后,就会成就一个完美的自我。 刚结婚的她,买菜时,节约每一分钱,以为精打细算,就一定可以多出一些余钱,让以后的生活富足一些。甚至开始做着一份看似薪水还不错的工作,想着存款也会越来越多。 实际上,尽管他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也依旧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她用尽一切办法,在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节衣缩食,也不可能节约出一座金山来。 那些追求完美的人,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时间放空自己,着眼于眼下,从来不去思考未来,更加谈不上规划未来。对他来说,用尽时间学习,是当下最紧急的事情。陷入魔怔的他,已经看不见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机遇,反而失去了更多。 节约并不能改变她的现状,看似薪水还不错的工作,只不过是单调的重复,对未来没有任何提升。可她眼下只是想要赚取更多的钱,来改变现状,着眼于眼下,开始陷入越加贫穷的漩涡中。 如此循环,忙碌的人更加忙碌,贫穷的人就更加贫穷了。为

《战胜拖延症》读后感

《战胜拖延症》如何告别拖拉机称号 拖延是个天性,“绝大多数人的目标是尽量不动脑子地生活。”那么,如何战胜拖延症? 一、不要把自己称为拖延症患者。 全世界有25%的人有拖延症。 有拖延行为不等于有拖延症。 简单的小拖延未必就是拖延症。 二、开始清单行动 克服失败的恐惧,奉行立即行动。 举个栗子: “你回家就拿出一张纸,写下第二天要做的六件事, 每天都写下第二天要做的六件事, 然后每天就保证把这六件事做完,就OK!” 如果每天真的能干六件对工作和生活有推进意义的事,你的人生真的很有效率。 其实来自于拖延症的最根本的动机, 是自己的完美主义, 是你太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真正的事实是: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人在乎你,只有你自己在乎自己。 抛掉完美主义,“先完成,再完美! 三、应对拖延的5步自我调节方法 1.觉察,和拖延症对话 运用认知方法看清拖延症, 运用觉察疗法,跟拖延症行为对话。 学会运用觉察,以第三方的视角来观察“此时此刻的我”。 ABCDE模型。 A:事件发生 B: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C:结果 D:重新看B改变看法 E:效果 2.开始行动 立刻、马上、NOW,现在就去做, 5分钟法则:任何想拖延的事情,给自己5分钟,只需要做个框架或者开头,思想立刻会不一样。 “太棒了!这次终于不会再临时抱佛脚了!”心里轻松很多! “行所当行”----做自己该做的事。 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反而行为拖延会有好转。

3.调节情绪 工作中,忽然想起来要去打个电话,回个微信,刚集中的注意力又被杂事来分散。那就和这个情绪对抗,控制自己不去打电话,不去回微信。 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和持久性,练习自己的忍耐力和定力, 就像禅修,会让自己做事情更加专注,从而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在专注的时间内,只做当下的事,不被其他事打扰。 4.接纳自己 看到自己的进步,奖励自己。经常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我比之前更进步。 5.自我实现 你真的去战胜了拖延的行为,真的去按照日程表上每天六件事的清单去做, 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跟过去完全不同。 你的人生就会重新上了一个高度。 总结五步法:【觉察,行动,调节情绪,接纳自己,自我实现】 面对一些特别困难的事情,还有一种方法叫“把背包扔过墙”。 就是对外界发表自己的承诺,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做完这件事情。 例如:月初列清单,月末复盘总结。 例如:立个FLAG,两周一本书。

教你如何战胜拖延症

教你如何战胜拖延症 拖延症对我们的危害很大,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拖延症形成的原因解读 拖延症形成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一种观点认为,拖延是由一种或数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造成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种观点认为,拖延多是由环境决定的不稳定因素造成。 1、环境因素 拖延者的拖延行为与完成任务所受的时间压力和来自外界的娱乐方面的诱惑有关。拖延者往往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

2、任务特征 任务难度任务的难易程度会影响个体拖延行为的发生,任务越复杂,人们越容易拖延,当个体认为某项任务超出自己的能力时,由于缺乏对成功的控制感,通常会采用拖延的方式推迟或逃避执行该项任务 奖惩时限任务的奖惩时限也影响任务的完成。如果任奖赏及时,会减少任务完成时间的拖延。 任务的厌恶程度对于可能带来令人乏味、产生挫败感和怨恨的任务,人们会首先选择回避,如果不能回避,就会尽可能地推迟面对。 3、个体差异 非理性的观念如果个体认为回避失败动机高于追求成功动机时,个体将倾向于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可能的失败。 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从心理层面分析,部分人对工作能力不自信是导致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作上曾遭遇过重大挫败,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人,容易产生逃避心理,不断地推迟完成任务。 自我设阻拖延者从事某任务时,经常会因为某些外界刺激因素推迟开始任务的时间;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中断该任务去进行其他活动的情况,并且不断地推迟任务的继续。 焦虑在远离期限时,拖延可以让个体焦虑减少,但随着任务期限的临近,拖延者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 冲动冲动有时可以激励人们追求一些东西,但是过分活跃可能导致做决定太快、注意范围缩小的情况,这些将导致个体拖延行为。

16句感悟人生的好句子,句句精辟

16句感悟人生的好句子,句句精辟 1.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就重新再来;没有机会重新来过的,就让它永远沉入时间的大海。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总是浸泡在注满过错的池子里,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虚弱。只有放过曾经的自己,才能享受今天的快乐。 2.人活得累,是因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天气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风景都会影响你的心情。而他们都是你无法左右的。看淡了天无非阴晴,人不过聚散,沧海桑田我心不惊,自然安稳。活在当下并安于自已的选择,为自已的每一个选择负完全的责任,便是晴天。 3.优柔寡断,是人生最大的负能量。人生没什么好优柔的。从生

命角度去看,你人生路径上的任何一种选择都是错误的,无论你怎么选,都有差错;因此,当选择来临,A和B,拿一个便走就是。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就是对的。 4.人生如戏,演技全靠你自己,无论杯具,洗具或餐具,都是你自己定的。也许,风雨过后没有期待已久的彩虹。也许,努力过后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可毕竟我们都曾努力过。或许,彩虹已不远,回报也在前方不远处等着你。请认真过好每一天,相信明天会更好。 5.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6.人生路上,可能春风得意,也可能坎坷不平。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所谓的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

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7.人可以真实地活着,但不要太认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完美主义者最大的悲哀,就是活得不真实。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苦有乐,有酸有甜。人活着最大的乐趣,就是从痛苦中把快乐找出来。什么都追求好,是一种积极的思想,却不是最好的活法。你随和,生活才随和。 8.人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心态。你若觉得快乐,幸福无处不在;你为自己悲鸣,世界必将灰暗。是非常有,不听当无;祸福相依,顺其自然。多行善,福必近;多为恶,祸难远。不奢求,心易安;不冒进,则身全。心小不容蝼蚁,胸阔能纳百川。 9.人生三处:发现长处、理解难处、不忘好处。人生三错:追求

“完美主义”作文1150字

“完美主义”作文1150字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这是个令世人难以形容的词。这个词,激励着人们:如果想让自己的某样成绩达到完美的境界,你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天天勤恳发奋读书,这或许可以让你有机会超越自己,打破自己的梦想!——题记 完美是什么?完美是一个没有基本含义的词语。许多事情都是永远追不到完美的——但我们却可以去改变,去创造,绞尽脑汁地去挑战更高的难度,去寻找完美。只要去努力“拼搏”,相信你应该快达到“完美主义”了!完美是没有极限的,完美是无止境的,但这个不需要概念的词却可以唤醒人们对完美的追求。完美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但却也是有可能的事情——有些时候人可以达到“完美主义”这种境界;但有的时候,这却是一个毫无价值的词——为什么?意义有不同,因为“完美主义”是个在不同的时候随着不同的变化而变化的东西,没有人想得明白,更别说追求了。而我们在每个“完美”的瞬间却都似陶醉在“完美主义”中…… 能遇见你是福气——“完美主义”;能和你交朋友——“完美主义”;能和你一同度过童年的时光——“完美主义”……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段“完美主义”,因为完美不仅仅出现在成功,有时也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中每个不可忘怀的时刻。多多

少少,就算有还是没有,“完美主义”是永远离不开浪漫主义的渲染。在这“完美主义”的瞬间,下定决心去完美自己的点点滴滴,或许这难以言行,但却是追求完美最重要的一点!“完美主义”也是快乐的一种,在自己的不断改变中感到自己的幸福,在幸福中又幸福……完美就这样在我们心中诞生了——在悲伤的时候想起时,会感到有一丝幸福;在孤独时想起时,又会有一丝甜蜜;在浪漫时,它又让你的心底充满了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情感,有说不出的感觉……这一切的一切,和完美是有关联的,这些东西尽管到了多少年后,也将会是你心底最难忘的一点,永远藏在你的心底那最美好的回忆里…… 对完美的追求,也是你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刻。在你的人生阴影中,完美避不开的是幸福,幸福离不开的是完美,这两种东西是相关联的量,谁也不能把它们分开!人生有太多的美丽断断续续,如果它们一分开,人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意味——就算有许许多多的美丽时刻摆在你眼前,你也完全看不清楚,只是在它们身边无奈地摇摇晃晃…… 接近“完美主义”的时刻,又是你最感到疲惫的时候——完美可以说是一个较为死板的量,对完美的努力追求只会让奋发图强的人们感到疲惫不已——因为他们为了完美不惜一切地去追求,绞尽脑汁地设方想法……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到无比疲惫,也让人感到有少些堕落,也让人渐渐地从中改变——因此小学作文,接近“完美主义”的时刻,也是我们心底最为难以言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