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注意:

1.公共经济学考查第一到第六章,其中第二章为非考查内容,第三、四章为重点考查内容。

2.正文中划横线部分为帮助大家理解的内容,不必背诵。

公共经济学题型

1.单选(15题,15分)

2.判断(10题,10分)

3.填空(3题,15分)

4.名词解释(4题,20分)

5.案列分析,考查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2题,20分)

6.论述,考查第四章内容(1题,20分)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

一、资源配置原则

(一)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

1.帕累托改进: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

人变得更好。

2.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

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3.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帕累托改进是

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二)公平原则

1.罗尔斯主张公平优先。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中,第一个原则,即最大的均等

自由原则,要优于第二个原则,即差异原则。

2.米尔顿·弗里德曼主张效率优先。他主张按产品分配,以有效利用资源,反对

利用国家手段达到结果的均等。他指出:“生活就是不公平的。”

3.阿瑟·奥肯主张公平与效率兼顾。奥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漏桶法则”,通过

“漏桶”这一收入调节制度,达到既要适当地平均,又要不能太多地损失效率。奥肯有一句名言:“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

1.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过程

⑴古典主义→守夜人→经济大危机

⑵凯恩斯主义→全面干预→滞胀,通货膨胀

⑶混合经济

2.政府扮演的角色:调控人、公益人、管制人、守夜人

3.经济职能

⑴优化资源配置

⑵调节收入分配

⑶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4.政府的经济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5.经济人假设:指人都是自利的,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市场失灵的具体体现

(一)公共产品失灵

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市场无法配置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也就是说,当增加一个消费时,其边际成本为零。第二,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即排斥人们享用公共产品的成本非常高昂,甚至难以做到。

(二)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或外部性,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三)垄断性失灵

(四)信息不对称

(五)公平分配失灵

(六)经济周期性波动

第三章公共产品

第一节公共产品的定义

1.公共产品的概念: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萨谬尔森定义)

2.非排他性: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这包含三层含义:

⑴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或者在

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者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却过高,因而是不值得的;

⑵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它加以拒绝;

⑶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3.非竞争性: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4.公共产品的特征:

⑴生产具有不可分性。即它要么向集体内所有的人提供,要么不向任何人提供。

⑵规模效益大。

⑶初始投资特别大,而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额却较小。

⑷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

⑸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者收费本身所需成本过高。

⑹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5.公共产品的分类

对于公共产品的分类来说,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关于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分类;另一种是关于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两种特殊类型的产品的讨论;第三种是关于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分类。

对于公共产品的分类,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96页━99页,要理解性记忆!第二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

1.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均衡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必考

的,这部分一共包含四个理论,庇古均衡分析,局部均衡

..

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林达尔均衡。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103页━108页,重点是理解!

第三节混合产品

1.混合产品的性质:混合产品在性质上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它可以

分为两类:

⑴一类是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内的非竞争性的产品,如桥梁、公园、博

物馆、图书馆等。这类产品都有一个饱和界限,在产品还未达到饱和状态时,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的利益,不会因此而增加产品的成本。但是,当产品趋于饱和状态时,再增加消费者就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因而,这类产品的非竞争性是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的。

⑵另一类是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的产品,如教育、卫生、科技等。

这类产品在消费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外部效益

2.混合产品的分类

⑴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

⑵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

⑶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

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112页━114页。

第四章公共选择与公共经济决策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1.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要素:

⑴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交易”性质。

公共选择理论最大的突破是,它认为,从交易的角度看,经济学和政治

学并没有什么不同,在政治活动领域里,重要的命题也不是社团、党派

和国家等基本行为主体,而是这些行为主体之间及主体内部各个成员之

间的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这是因为,在政治市场上,

投票人和政治家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在追逐利益的

过程中,行为的本质也只不过是一种交易。

⑵“经济人”的假定:与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理论也将“经济人”作为

其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即以人的“自利”为出发点来解释人类行为,特

别是政治家的行为。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在政治市场上,存在着三种“经济人”:作为投票者

的经济人、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作为部门与政府政治家的经济人。

①作为投票者的经济人

②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

③作为政治家的经济人

⑶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2.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

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即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如何分配。

私人选择:指的是个人在市场上按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通过理性决策和选择,来自由地决定各种经济行为的过程。

⑴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的区别

①选择的场所和方式不同

②选择所遵从的原则不同

③选择结果的不同指向性

④市场竞争性质的不同

⑵公共选择的必要性

从实际的社会经济运行来看,集体选择尤其是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的必要性,有着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共产品的存在;二是外部效应的存在。

⑶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投票机制

一、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机制

(一)全体一致规则

1.概念: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为一致同意投票规则,指的是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的一种表决方式。

2.缺点:

⑴这种制度十分复杂且相当费时。

⑵对于每一个投票者来说,最后一个投票者的否决权给予了他过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⑶该规则忽视了投票人的偏好显示难题。

3.优点:

⑴它可以保护每一个成员免遭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强制,他们的利益也不会

因集体的行动而遭到损失。

⑵它可以有效地平衡各成员间的博弈冲突,即使是某些成员受损,为了大

家的共同利益,那些受益较多的成员也会主动进行让步和弥补,最终使

总效益超过总成本的决策能够得以通过。

4.特点:

⑴这种方案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即对集体行动已达成的决策的任何变

化,都不能不在任何一方利益受损的前提下,使参与者中某些人受益。

⑵在一致同意规则下,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得到保障。

⑶一致同意规则可以有效地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⑷全体一致通过规则通常需要全体参与者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协商与讨价

还价才能最终达成。

(二)多数规则

多数规则要求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必须有参与者中超过半数或半数以上的认可才能通过。因此,多数规则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过半数规则,二是比例多数规则。

1.优点:多数规则具有节约集体决策成本的优点。

2.缺点:

⑴多数规则下一项集体行动方案会出现内在的强制性。

⑵助长不重视投票权的行为。

⑶由于集体选择都具有再分配社会资源的效应,在“多数人强制”的情况

下,必然会出现两种不公平的分配效应:或者是在支付相同的成本却享受到不同的效益;或者是支付的成本不同但享受到的效益是相同的。(三)循环投票现象

该部分包含投票悖论,中位选民定理和单峰偏好理论三个内容。详细内容大家可以查看课本第148页━151页。

(四)互投赞成票

互投赞成票,又称为投票交易,它是多数规则选举制度中的合作行为,即一投票者在投票赞成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的同时,也赞成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稍有损害而对另一投票者至关重要的议案,以换取该投票者对自己强烈偏好议案的支持。

二、代议制民主中的公共选择规则

(一)政党行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党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以普通选举来获得政权,支配政府的人的联合体。

(二)公共选择者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公共选择者,指能从政府实施的政策中获得利益的人,即拥有自己的效用期待并能最终实现的人。

(三)利益集团在选举中的作用

所谓利益集团对选举的影响,是指利益集团通过支持政府官员和议员的竞选活动而最终影响政府的政治决策的行为。

三、其他一些新的显示方法

(一)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是对一人一票的投票分配做了适当的修改,以满足各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差别而提出的一种投票规则。其基本特点是,根据利益差别将参与成员进行“重要性”程度的分类,然后按照这种分类分配选票,相对重要者拥有的票数较多,反之,则较少。

(二)否决投票规则

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人都提出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加以汇总;其次,每个成员再从汇总后的方案中否决掉对自己最不利的一个方案。(三)征税投票规则

征税投票规则,又称为收费投票制,指的是在选举时设定对每个投票人征收一定的税收或费用,促使他们在投票决定公共产品需求量时所显示的偏好为真实的,从而最终抉择出偏好强度最大的议案。

第三节官僚经济理论

一、政府失灵论

(一)官僚机构的缺陷

1.官僚机构效率的测量问题

2.官僚机构的双边垄断性质

政府机构具有双边垄断性质:一方面,政府处于卖方垄断地位,即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的唯一单位。另一方面,如果把代表全体投票人的国家或政府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与具体组成和执行政府事务的各行政机关分别开来,政府又处于买方垄断的地位。

3.激励机制的缺乏

缺乏激励机制也是官僚机构的弊端之一。其原因在于,一般行政机构中官员的劳动补偿与其劳动成果和效率联系不大,或者说联系不紧密。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⑴政府官员的劳动成果和效率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

⑵政府给予官员的报酬也并非根据其工作绩效,更大程度上依据的是职位

的高低和制度上的硬性规定,而且一旦做出规定往往很难改变。

(二)官僚的经济人特性

1.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官员

这是因为,预算最大化不仅可以提高他们金钱上报酬,更重要的是预算的扩大标志着这些官员有更大的行政权力和相应的所属机构规模上增大。

2.逃避错误的短视倾向

选民,他们在进行集体决策或选举哪个候选人时,往往考虑的是与自身关系至关密切的眼前的需要。

政治家,他们也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或者被利益集团收买,对远期的与社会有利的东西兴趣不大,此外,当选的压力所造成的短浅和近视的眼光,也会使他们为了避免风险和错误而不考虑选民的利益。

3.对信息敏感度的缺乏

在官僚机构中,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不是通过市场价格来表现的,决定了官僚往往缺乏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

(三)制度缺陷

1.选举制度的缺陷

2.信息部队称

3.垄断配置低效率

二、政府规模

(一)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行为的假定

政府作为一个抽象的实体,在现实中,是由政治家和公务人员组成的。由此,它的行为动机也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在主观上,他们也是理性经济人,也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客观上,他们与一般人一样,具有知识与能力的

有限性,在极端复杂的现实社会里,出现错误决策也是避免不了的。

(二)政府行为的自我扩张

1.一般分析:政治家由于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常常会采取扩张政府部门的形式

来扩张自己的权力,从而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是因为,伴随着政府机构的扩大,政治家的预算资金会越来越多,津贴也会提高,进而还可以从中获得晋升的机会。而选民也会错误地认为扩大政府机构于己有利,他们在从政府支出的增加中享受更多公共产品的同时,忽视了税收等各种负担的增加。

2.财政夸张分析:

⑴对于老百姓来说,财政扩张不仅使他们眼前的税收负担减轻了,而且也

增加了人们手中可支配的收入,以及公共产品的享受量。

⑵对于利益集团来讲,他们无疑也会从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攫取更多

的获利机会。

⑶政治家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有增加财政支出、扩大政府规模的要求。一

是因为政治家为了赢得最多的选票而最终当选,必然会迎合选民们的意愿,尽量做出少征税、多服务的姿态;二是因为政治家本人也可以从扩大的预算支出中得到好处,例如金钱和支配力方面。

3.官僚机构与政府扩张

(三)政府规模的合理标准与有效控制

一般来讲,考察政府规模可遵循两种标准,即数量指标和规范指标。

1.数量指标

⑴公务人员的数量。从公务人员的数量上看,政府规模是与之成正比的。

⑵政府机构的数量。政府内部所设的机构越多,政府相应的规模也就越大。

⑶财政支出的数量。政府总支出越多,政府规模就越大;政府总支出越小,

政府规模也就越小。

⑷公务指标。即政府日常活动所处理的公务数量。

2.规范指标:我们通常是从市场,社会的角度,即政府干预经济应遵循的原则这一角度来讲的。

3.如何控制政府的规模:

首先,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和机构数量,节约开支,尤其是行政费用开支。其次,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限,把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事权确定下来,发挥其有限的效能作用。

三、寻租

(一)什么是寻租

一般来说,寻租就是腐败,或者说是与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概念:寻租活动者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进行的游说、行贿等行为,其目

的乃是追求一种高额垄断利润,即租金,而该租金具体是指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2.寻租的行为主体:一是寻求政府特别优惠的市场经济主体;二是掌握分配政

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政府官员。

(二)寻租的社会成本

1.为获得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出。

2.“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

出所作反应的努力。

3.寻租结果所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一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三)寻租行为的几种类型

1.政府经济管制中的寻租

2.通过关税和配额的寻租

3.通过政府特许权的寻租

4.政府订货

5.“贿选”

(四)寻租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寻租行为对于政治权力而言,是对政治权力的一种异化和蜕变,从本质上讲,它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对于政府来说,它也是政府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毒瘤,如果任腐败发展,将会导致政府的灭亡。

第四节公共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这一节也很重要,但是老师没讲,大家自己复习!可以参考课本第167页━178页。

第五章公共支出

第一节公共支出的概念与原则

1.公共需求:指的是那些由个人和企业无法通过自身的市场活动得到满足,但

又是为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良好发展所必需的,这些需求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需求。

2.公共支出:指的是公共机构通过政府部门在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

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3.公共支出的特征:

⑴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收入;

⑵公共支出的主体是公共部门;

⑶公共支出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⑷非市场营利性;

⑸公共支出具有一定的生产性。

4.公共支出的原则:

⑴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

⑵社会利益原则;

⑶公平原则;

⑷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

⑸量入为出,保持平衡的原则;

⑹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⑺公开、透明的原则;

⑻法定原则。

5.公共支出的范围

⑴“纯公共产品”的供给;

⑵“混合公共产品”的供给;

⑶对于大中型项目,政府可采取一定的投、融资手段参与建设;而对某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效益较大的项目,政府还可以通过注入资本金参股的方式提供资助和支持;

⑷“纯市场产品”的供给。

6.公共支出的意义

⑴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

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⑶促进经济增长;

⑷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

⑸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节公共支出规模

反映公共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还可以用财政支出边际系数和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这两个指标来衡量。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额中用于财政支出部分所占份额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

财政支出边际系数=年度财政支出增加额/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是指由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引起的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的大小,即财政支出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敏感度。用公式表示为: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年度财政支出增长率/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一、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一)、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这部分一共包括瓦格纳法则、皮科克和魏茨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和有关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福利经济学的公共支出增长

的,主微观模型、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五部分内容。这部分是必考

..

要考名词解释。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193页━199页。

(二)、公共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2.人口因素

3.市场失灵因素

4.技术进步因素

5.都市化因素

6.体制型因素

第三节公共支出分类与公共支出结构

(一)、按公共支出的补偿性分类

根据公共支出和直接的补偿性关系,公共支出可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1.消耗性支出,又称为购买性支出,它是政府直接进入市场,以购买者的身份

对经常性的商品、劳务进行购买时所发生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又称无偿支出、补助支出,它是政府无偿的、单方面的资金支

出,即政府把通过税收从个人和企业取得的收入又以公共支出的形式转移给个人和企业的那部分支出。

第四节公共支出的效益

(一)公共支出效益的内涵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政治效益

4.生态环境效益

第六章公共收入

第一节公共收入的概念界定

一、公共收入的特征

1.公共性

2.强制性

3.规范性

4.稳定性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课本第246页━248页。

二、公共收入的原则

(一)税收原则

1.税收的公平原则:所谓横向公平,就是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负担相同的税;而纵向公平,就是纳税能力不同的人,负担的税负则不应相同。

2.税收的效率原则

(二)收费原则

(三)公债原则

第二节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

一、税收收入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其日常开支和社会公共福利的需要,遵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固定、无偿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分配形式。它体现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特定的分配关系,是公共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二)、税收的主要特征

1.强制性

2.固定性

3.非直接对称性(无偿性)

(三)、税收的构成要素

1.纳税人,也叫纳税义务人,即法律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课税对象,指对什么东西或者什么行为征税,即征税的目的物。

3.税率,即征税数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率。比例税率,即应征税额与征税对

象数量之间存在等比例的关系的税率,对同类征税对象的负担相等。累进税率,即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

4.计税依据,即所谓的“税基”,也就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

(四)、税收的负担和转嫁

税收负担的转嫁的主要形式有:

1.前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沿着商品运动方向,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

方法,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

2.后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按照商品运动的反方向,通过压低商品价格等

方式,将其向后转嫁给商品销售者负担的一种转嫁形式。

3.混转,即将前转和后转相结合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

4.税收的资本化,指生产要素购买者所购买生产要素将来应交纳的税款,从要

素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名义上虽由买主按期纳税,但税负全部由卖方承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

(五)、税收的经济作用

1.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

2.调节经济的作用;

3.收入分配作用;

4.监督和管理经济活动的作用。

(六)、税收的经济效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主要有“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金融效应”。具体内容大家可以

参考课本第257页━258页。

二、公债收入

(一)公债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1.公债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凭借国家信用,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通过向企业或者个人有偿借债而形成的一部分收入,它是公共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

2.与私人债相比,公债又有以下几个特征

⑴有严格的法律约束;

⑵依据国家信用;

⑶效益的稳定性。

3.公债的作用主要有:

⑴弥补财政赤字;

⑵调控经济;

⑶筹集提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资金;

⑷利用闲置资金,拉动投资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⑸提供新的信用流通工具。

(三)、公债的负担和效应

1.公债的“挤出效应”。由于公债是一种资源的使用和支配权由私人部门向政府

部门转移的公共收入形式,因此,当政府发行公债时,就有可能形成与私人部门的资金竞争,使市场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被挤出,即私人投资减少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公债的“挤出效应”。

2.公债对国民经济的投资扩张效应。

第三节公共收入合理规模的确定

自考教育经济学知识点

教育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2.集合生产函数分析:把生产的增长,看作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土地、人力、资本增长的集合表现。 3.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4.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作一个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工作的,从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挑选工人的过程,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 教育的社会需求: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6.教育的个人需求: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7.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8.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9.教育资源分配: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地分配。 10.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程度结构”: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一般分四级: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教育。 11.教育类别结构:“教育专业结构”:指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总人数的比例,以及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12客观经济结构:“部门经济结构” 13.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个种成份,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 14.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指科学变为物质生产技术的程度和物质生产部门科技人员的比例关系。 15.劳动力结构就业则是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从而不断出现新的产业,新的行业和新的经济活动领域。 16.教育投资:“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17.测推法:根据已经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去推测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从而测推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进而预测出教育投资总量和增长比例。 18.教育成本: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19.边际成本:单位产出增量所增加的成本及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所支出的成本。 20.教育个人成本:“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 21.教育个人直接成本: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S=R+D+H+B S: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R:为学杂费 D:生活差距费 H;交通费 B:书籍文具费 22.教育间接成本:社会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 23大小口经:指教育投资实际包括的范围大小不同。 24.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投资内部效益”、“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过程经济功能”、“教育投资利用效率”: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客观上)。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教育投资使用效率”、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微观上)。25.教育投资人力资源利用指标:指一定的教育人员在一定时间培养人才的多少。 26.机会成本:指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 27.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的国民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 28.教育纯效益:指由于投资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的总和。 29.教育收益率: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 30.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由美国F·丹尼森计算教育经济效益方法,被西方称这为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最细致、最深入的一种方法。 31.现值折算法;美国J·R·沃尔什教育收益计算法,其基本思路是用个人教育费用(成本)和预期收入相比计算教育收益。 32.师资优化组合:是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基础上的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 33.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指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 34.教师劳动的效率: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 二、知识点: 1.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围,因为它是介于教育学与经济学两门社会学科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从整体上看)选/判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把他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从具体上看)(实际情况和发展趋

政府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试题 1、单选题第11 题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 垄断竞争 B. 自由竞争 C. 寡头垄断 D. 完全垄断 正确答案:C 2、判断题第16 题 征收税费、实施财政补贴是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3、判断题第6 题 为满足社会公共物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公共定价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4、多选题第9 题 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A. 生产

B. 供给 C. 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A B 5、判断题第4 题 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原则指参加政府采购投标的人都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6、判断题第6 题 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7、判断题第6 题 公共事业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活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第7 题

()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 政府经济职能 B.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C. 政府救济职能 D. 政府分配职能 正确答案:B 9、多选题第6 题 政府组织收入的数量,在决定资源在()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非营利组织 D. 对外投资 正确答案:A B 10、多选题第10 题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 A. 生产 B. 再生产 C. 初次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C D 11、判断题第11 题 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公共经济学在线作业1

公共经济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1-28 10:23:30 一、单选题 1.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C. 非均衡增长模型 ? D.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2. (5分)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履行( )强。 ?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 B. 保证社会安定 ?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 D. 资源配置的职能 纠错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是()。 ? A. 比例税率 ? B. 累进税率 ? C. 定额税 ? D. 累退税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关税在性质上属于( )。 ? A. 所得税 ? B. 财产税 ? C. 行为税 ? D. 流转税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答案D 解析5. (5分)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确定公共收支计划指标,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 ? A. 单式预算 ? B. 复式预算 ? C. 零基预算 ? D. 增量预算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6.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D. 非均衡增长模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重点: 公共经济学的含义 公共部门的三大经济职能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1、public economic: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 (1)公共经济:是公共部门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在正规和非正规制度约束下从事的经济活动 (2)理论渊源:20C40S之前盎格鲁—萨克斯传统,20C40S之后,盎格鲁萨克斯传统与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相融合 ——选择题:公共经济学与(20C40S后兼容了盎格鲁斯萨克斯和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在实质上的区别并不明显。 2、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 ——选择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最初100—200年中,公共部门主要履行的经济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部门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是(A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B私人部门不愿矫正外部效应C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D私人部门的趋利本性导致仅依靠私人部门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公共部门作用于社会公平的主要措施有(政府征收一些税,荣个税、财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济贫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干预垄断行业;基建投资) ——判断(都是改对后的观点) 1、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 2、当基尼系数=0时,说明此时收入分配绝对公平。 3、对公平分配而言,经济学家公认的基尼系数合理区间是[0.3,0.4]。 (在资源配置这点上,还要掌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产品组合的帕累托最优。要有完整的假设分析和作图说明)(在协调收入分配这点上,还有理解社会福利的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和平均主义的观点,会进行选择判断。)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假设两个人AB,两种产品XY。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增加一个单位的X时所放弃的Y数量,就为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简称MRS,如果以△X和△Y分别表示XY的变动量,则边际替代率为 () 交换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是,A的边际替代率与B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用下图说明] 图中,横轴表示X产品的数量,纵轴代表Y产品的数量,盒形图空间为产品的总量。两个原点OA、OB

历年经济学00自考试题及答案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考试 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 00800) 第一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 (本部分包括第一、二、三题,每题20分) 一、本题包括1—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 下列哪一项是对配额的最好描述(C) A.在销售过程中征收的税额 B 在商品进入某一国家所征收的税额 C对进口商品数量的限额 D 对出口商品数量的限额 2. 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意味着该商品(D) A 只有付出很高价格才能得到 B 目前无法得到 C.一年中只有在某些特定时期才能得到 D. 相对于需求而言供给有限 3. 货币可以定义为(B) A.银行券 B 在交易中可以被普遍接受的资产 C.以黄金或外汇储备为基础的资产 D 具有很大价值的实物商品 4.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下面那一种情况将会发生?(D) A价格上升且销售量下降 B 价格下降且销售量提高 C价格和销售量都提高 D.价格和销售量都下降 5. 生产者之间存在串谋与下列哪种市场结构相联系?(A) A.寡头市场 B 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完全竞争市场 6. 如果政府就决定增加医疗支出,因此而导致交通运输支出减少,这是关于下列哪一项的例子?(C) A比较成本 B 规模不经济 C机会成本 D.过渡支出 7. 下列哪一项属于第三产业?(D)

A渔业 B 建筑业 C.采矿业 D.金融服务业 8. 下列哪一项是企业家获得的要素报酬?(D) A工资 B.租金 C利息 D.利润 9. 下列哪一种情形下存在负的要求交叉弹性?(B) A.该商品为低档品 B.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C.该商品为出口品 D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10. 下列哪一项是平均成本的最好描述?(C) A可变成品除以产量 B.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C总成本除以产量 D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原材料成本 11. 下列哪一种情况将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 A.农业 B.预算赤字 C.经济增长 D预算平衡 12. 下列哪一项是对萨伊定律的最好描述?(A) A.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B.需求创造其自身的供给 C.需求总是和共供给相等 D供给短缺将导致更大的需求 13. 下列哪一项为货币的职能?(B) A资产可分割 B价值储藏 C.资产可识别 D资产不易磨损 14.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最不可能见到的情况是(C) A.大企业做出关键性经济决策 B.消费者主权得以体现 C.国家决定资源配置 D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15. 摩擦性失业是指(C) A.由衰退导致的失业 B.由工会活动导致的失业 C.由变换工作导致的失业 D特定行业长期衰退导致的失业 16. 生产过程中引入劳动分工的缺点是(C)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 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公共经济学-重庆大学网络教育(2020第1次作业)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公共经济学 2020年秋季学期课程作业公共经济学第1次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 题、共40 分) 1. 拥挤的公共物品是具有()性的混合公共物品。A A、排他和非竞争 B、非排他和竞争 C、竞争和排他 D、非竞争和非排他 2. 下列哪一个不是公共部门协调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B A、颁布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B、对公共资源的经营颁发许可证 C、安排社会保险支出 D、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 3. 公共经济具有的特征()。D A、无实体形态 B、垄断性 C、具有地域限制 D、以上均对 4.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意味着每新增一个消费者的()等于零。B A、社会成本 B、边际成本 C、社会效益 D、边际收益 5. 关于社会边际效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指增加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务所能获得的效益增加数量 B、会随着物品或服务消费量增加而增加 C、会随着物品或服务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D、可以用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时人们愿意付出的最低货币量来表示6. 政府促进经济稳定的最重要的财政手段是()。D A、调节辖区间的财政净收益 B、货币政策 C、实行财政联邦制 D、财政政策 7.

政府预算一般由财政部门或()编制。C A、议会 B、私人部门 C、专设机构 D、行政院 8. 对于拥挤性公共物品收取使用费,主要目的是为了()。A A、提高使用效率 B、补偿建设成本 C、获得一定收益 D、增加财政收入 9. 按照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早期,政府应注重为经济发展提供()。B A、社会救济 B、社会基础设施 C、社会治安 D、社会福利 10. 某地区从2000年到2010年经济增长实现环比年增长率15%的水平,其基尼系数由0.3提高到了0.7,请你在以下答案中选择出你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D A、资源得到了较充分利用,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 B、资源利用不足,社会财富分配更不公平 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社会财富分配高度不平均 11. 下列的哪种税收会助长社会的高消费倾向()。C A、收入税 B、消费税 C、财产税 D、人头税 12. 在代议民主制度下,从规制机构的产生到该机构成员的组成和任命,各()几乎在每个环节都能施加影响。B A、社会团体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居民个人 13. 政府预算应该遵循的原则中,不包括()。C A、完整性 B、可靠性 C、保密性 D、年度性 14.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与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与及答案 1、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与寻租理论,剖析中央反腐败“四管齐下”的改革举措没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腐败在一些地方蔓延局面的根本原因,中国需要构建一种什么样的体制,才能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经济人”假定与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理论也将“经济人”作为其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即以人的“自利”为出发点来解释人类行为,特别是政治家的行为。对于“经济人”假定的具体分析,布坎南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的:一是“个人的行为天生要使效用最大化,一直到受他们遇到抑制为止”;二是“只要有适当的法律与制度构架,个人追逐他们自己利益的行动可以无意识地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结果” ?作为政治家的经济人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政府官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处于国家权力顶层的政治家。拥有很大的权力,甚至代表着一国的形象,但他们首要的目标仍然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处于权力中层和基层的官员。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同时受着上级和下级的制约和监督。 ?政治家的经济人,目标是获得选票最大化,选票最大化可以使他们执政或竞选连任,从而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 ?政府官员的经济人,他们追求的是高薪、特权、权力等,而这些都是与财政预算规模正相关的。所以,政府官员总会千方百计地扩大预算,从而造成公共物品的生产过剩。 ?具有经济人特征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员组成了政府,政府决策和政府行为都是由他们具体实施的,而他们的动机又支配着政府行为和政策目标 寻租的基本涵义是:第一,租金来源于供给不足而产生的差价收入。第二,寻租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有关,与政府规制及垄断有关。因为政府干预、规制和垄断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第三,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第四,寻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第五,寻租往往是钱一权一钱的增量。 寻租属于直接的非生产性寻利,是“看得见的手”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看得见的手”所提供的特殊垄断地位,租金便无从寻求。

2018成本《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A4)

单选题 01.(B)从非私人供给的俱乐部产品意义上定义公共产品,指出“任何集团和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都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A.范里安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2.(A)是从不可分割性的角度界定公共产品的,认为“公共产品是指对所有涉及的消费者都必需供应同样数里的物品”。 A.范里安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3.(A)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厂商之外的其他居民和厂商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A.边际外部成本B.边际私人成本 C.边际社会成本D.总成本 04.(A)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货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里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货。 A.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B.量化紧缩的货币政策C.量化宽松的财政政策D.量化紧缩的财政政策05.(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整个社会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 A.MPC B.MEC C.MSC D.MSR 06.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了利己主义利益观。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07.1789年,英国哲学家(B)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功利主义思想。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08.1848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C)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运用折衷主义方法分析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必要性和职责。 A.霍布斯B.大卫·休漠 C.约翰·斯图亚特·穆勒D.让一雅克·卢梭 09.1883年,奥地利学者(B)在《国家经济导论》一书中,阐述了税收作为公共产品价格的观点。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0.1883年,意大利财政学家(A)在《公共支出分配理论》中,基于最大效益原则阐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问题。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1.1890年,意大利学者(C)在《论财政科学》一书中,研究了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问题。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2.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有闲阶级论玲一书中,认为经济学就是对制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的研究。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3.1913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周期》一书中,以分析制度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为例,论证了经济统计对分析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4.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C)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福利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15.1924年、1934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制度经济学》等著作中,把制度看成是人类社会经济的推动力量。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6.1936年,意大利学者(D)在《公共财政学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对称性观点。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7.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主张国家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财政政策”。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19.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A)在《经济学》一书中指 出,政府规制解决的是市场配置资源失灵问题。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20.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经济学》一书中论 述了税收的两次再分配作用、乘数一一加速数模型等理 论。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21.1948年,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A)发表的《论 集体决策原理》一文,分析并提出了投票假设,阐述了 多数投票原理。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2.1956年,(A)在《地方支出理论》一文中建立了地 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型。 A.蒂布特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3.1958年,(B)在《委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正式 提出单峰偏好理论。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4.1959年,德裔美国经济学家和思想家(D)在《财政 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一书中首次使用“Public economics”即“公共经济学”一词来论述公共财政问 题。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25.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多数表决的问题玲 一文中,分析了互投赞成票的问题。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6.1961年,日本经济学家(B)在《经济法原理》一书 中,对政府规制进行了界定。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27.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D)和塔洛克在《同意的计 算》一书中,分析了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问题。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8.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 一文中提出了“俱乐部产品理论”。 A.蒂布特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9.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C)在《集体行 动的逻辑》一书中论述了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 A.蒂布特 B.布坎南C.奥尔森D.德姆赛茨 30.1970年,(D)在“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一文中, 主张竞争性市场可以生产公共产品。 A.蒂布特 B.布坎南 C.奥尔森D.德姆赛茨 31.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规制经济学:原理 与制度》一书中,把规制理解为一种基本的制度安排。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32.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规制论》一文 中,运用经济学基本范略和标准分析方法,提出了规制 的政府俘获理论。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33.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A)在《政治经济 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论述了生产力与社会政治制度 的关系。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34.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脸胀率、经济增长率之间负相关 关系的曲线,被称为(A)。 A.菲利普斯曲线B.二拉弗曲线 C.无差异曲线D.洛伦兹曲线 35.厂商生产经营中的私人收益与外部收益之和等于 (A)。 A.社会收益B.公共收益 C.厂商收益 D.边际收益 36.纯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A)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等于1 37.消费的(A)是指,无论消费者是否为某一产品付费, 都无法排斤任一消费者消费该产品。 A.非排他性B.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38.消费的(A)是指,一个产品不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 独立消费的部分,必须以整体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的 产品属性。 A.不可分割性B.非排他性 不会增加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也不会增加产品消费的 边际拥挤成本。 A.非排他性 B.排他性 C.竞争性D.非竞争性 40.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利用乘数效应,通过减少税收、 增加财政支出,拉动居民消费和厂商投资,可以使得国 民收入具有(A)效果。 A.倍增B.稳定C.平衡D.倍减 41.政府税收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税收,会弓}起 国民收入减少(B) A.1/(1-e) B.e/(1-e)C.e D.1 42.政府转移性支出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转移性支 出,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B)。 A.1/(1-e) B.e/(1-e)C.e D.1 多选题 01.《贝弗里奇报告》的主张包括()。 A.社会保险,即由国家强制实施,要求每个公民必须 参加,用于保障居民退休、医疗、失业等的基本生活需 要 B.社会救济,即由政府集资、社会捐献,对伤残、遗 属等提供保障,帮助公民克服个人难以解决的困难,满 足居民的特殊需要 C.自愿保险,即由收入较多的公民自愿投保,用于满 足公民个人诸如人寿、财产等有较高愿望的需要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以政府税收和政肩福利为主要 方式实现 E.社会保险费用标准应该人人平等 02.1934年,()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无法计里的,因为不可能找到 效用的计里单位。 A.约翰·希克斯B.罗伊·艾伦 C.亚当·斯密D.杰里米·边沁 E.莱昂内尔·罗宾斯 03.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尔在《福 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一书中,以庇古“外部不经济”和 “外部经济”概念为基础,考察了()。 A.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B.受害者行为与外部性 C.社会福利与外部性 D.知识外溢效应与报酬递增现象 E.竞争性动态均衡模型 04.1964年至1996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伊 顿·威廉姆森,相继在()等著作中,对市场失效和企 业组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A.《自由裁里行为的经济学》 B.《公司控制与企业行为》 C.《市场与等级制》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E.《治理机制》 05.1968年至1950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 思在()等论文与著作中,从制度变迁角度研究经济增 长的原因。 A.《1600一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 B.《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 C.《西方世界的增长的经济理论》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E.《治理机制》 06.1979年和1982年,印度经济学家马蒂亚·森在() 等著作中,提出了解决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假设前提,讨 论了价值判断在研究社会福利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A.《集体迭择与社会福利》 B.《选择、福利和里度》 C.《价值理论的再思考》 D.《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 E.《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 07.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直接干预措施包括()。 A.政府接管与直接注资入股 B.批准投资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 C.鼓励私募基金和私人投资者入股银行 D.暂停卖空交易E.全球监管协作 08.MEC曲线有()情况。 A.递增B.不变C.递减D.倒U E.正U F.倒V 09.庇古税原理的积极意义在于()。 A.通过对排放污染物的厂商征税,把厂商污染行为造 成的外部成本内在化,降低厂商的边际净收益,使生产 规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减少污染物排放里 B.引导生产者不断寻求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技术、工 艺、管理等创新 C.作为一种污染税,庇古税提供了主要用于环保事业 的税金收入 D.由于外部性效应具有多样性、流动性、间接性、滞 后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操作难度较大、成本高 E.可以避免诱发寻租行为 10.标准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结论包括()。

自考经济学试题

自考经济学试题 201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 A.需求增加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减少 D.需求量减少 2.经济学中所研究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 A.土地、劳动和资本 B.土地、自然资源和风力 C.土地、劳动和金钱 D.土地、机器和风力 3.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高档服装 B.粮食 C.苹果 D.电视机 4.作为市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是 A.完全竞争厂商 B.完全垄断厂商 C.垄断竞争厂商 D.寡头垄断厂商 5.政府为了扶持某个行业而对该行业产品制定的价格为 A.最高限价 B.最低限价 C.均衡价格 D.供求价格 6.一种所有决策都由政府来决策的经济,被称为 A.混合经济 B.市场经济 C.计划经济 D.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7.用支出法核算GDP时,下列哪项是支出之一? A.利息 B.利润 C.投资 D.工资 8.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于 A.总供给 B.总需求 C.总收入 D.总投资 9.根据萨伊定律,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最终能达到 A.充分就业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D.供求失衡 10.垄断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产品价格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预期的通货膨胀 D.结构性通货膨胀 11.等成本曲线向外平移,意味着 A.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了 B.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且两种要素的比价发生了变化

《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完整版)

2011MPA3综合班《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授课教师:苗庆红教授 北碚区旅游局张艳 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是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产品,是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所以公共产品消费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 2)垄断: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垄断的产生,垄断市场,这是形成垄断的一个原因,另一种原因是规模报酬递增。 3)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市场主体带来影响,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费用或没有获得应得的报酬,而受影响者也没有因为受到损失而得到补偿,或者因为得到利益而付款。 4)市场的不完全:市场除了无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具有外部效应特征的产品外,对另外一些产品也难以适度供应,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 5)信息不完全。完全竞争市场关于信息的假定是非常理想化的,另外,获取完全信息也要付出成本。因此,经济生活中会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现象。6)优值品、劣值品:优值品和劣值品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调节,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或者规制。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严重经济问题。 8)分配问题:以上分析的各种市场失灵说明,光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但即使在市场运行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时,也存在政府干预的其他原因。 2.什么是公共产品?其与私人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同属性? 答:公共产品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公共产品属性: 1)不可分割性。不可分割性指公共产品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的,它通常没有一定的计量单位,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一般不能自主选择消费的数量,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 1、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是稀缺性和效率。 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如何做出决策? 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应该用多少来生产公共产品,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显然,这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生产什么?)(2)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部门来生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效率性。(如何生产?) (3)对于同一种公共产品来说,有些社会群体可能从中受益匪浅,有些群体则可有可无,还有些群体却可能对之深恶痛绝。那么究竟应该为谁生产?(为谁生产?) (4)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均衡的产品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但是在公共部门,相关的决策却并非以此方式进行。事实上,公共部门里一般都是集体决策,即社会一起做出的选择。但这绝非易事,因为随着人数增多,达成一致会越来越困难。(如何做出决策?) 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蒂格利茨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通常有描述、分析、评估、解释四个阶段。 (1)描述政府做什么;; (2)分析政府行动的结果;

(3)评估可选的政策; (4)解释政治程序。 4、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问题有“描述性的实证方法”和“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有关的规范方法”(理解) 5、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前公共经济学阶段:公共经济学是从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将国家经费分为六个项目;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及国家的财政问题。 (2)公共经济学阶段 1959年,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财政学理论》一书,首次引入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在马斯格雷夫的带动下,斯蒂格利茨等人纷纷将自己的著作称为“公共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公共经济学开始重视政府规制问题; 20世纪80年代:政府规制理论发展,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长足进

7全国自考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3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经济学中,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资源的( ) A.选择性B.约束性 C.节约性D.稀缺性 2.当行政区域规划不变时,一个城市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 A.U型曲线B.倒U型曲线 C.水平的直线D.垂直的直线 3.当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零时,无差异曲线是一条( ) A.水平的直线B.垂直的直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D.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4.如果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零,则表明该商品是( ) A.正常商品B.低档品 C.劣质品D.吉芬商品 5.生产理论所说的长期是指( ) A.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 B.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 C.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可变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 D.生产者可以调整可变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 6.经济学假设厂商的基本目标是( ) A.追求满意的利润B.追求最大的利润 C.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获得最大的销售收入 7.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低于一倍,使得成本的增加低于一倍,则厂商的生产存在着( ) A.边际收益递增B.边际收益递减 C.规模经济D.规模不经济 8.垄断竞争市场有别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关键特征是( ) A.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数量众多,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数量有限 B.完全竞争市场上的消费者数量众多,垄断竞争市场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C.完全竞争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垄断竞争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异的D.从长期来看,完全竞争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垄断竞争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存在障碍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