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报文件)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报文件)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报文件)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行动。

一是加强医共体建设。按医疗集团+专科联盟方式,实行专家名医跨集团横向流动,与乡镇卫生院共建特色科室13个。二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采取“上挂、下帮、共建、外联”等措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8%。下转患者1779人次,较去年增长11.1%。三是按“四化标准”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利用“资金池”完成了雷河、南营2家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新建雷河、南营、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国医堂,为5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DR(数字X光机)、彩超等先进设备。四是按“五化”标准新建改建村级卫生室。在去年完成67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21个村卫生室改建,配备了必要的诊疗设备和中医药适宜技术设备。按每人每年1500元标准,为619名村医发放养老补助92.378万元,以解决村医后顾之忧,2016年以来免费培养大学生村医21名,缓解了村医短缺问题。五通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能力素质和人员配备,2011年以来,共对基层执业助医师及以上资质人员103人进行转岗培训,今年将再转岗培训25名全科医生,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存在问题:部分医疗机构由于业务需要及临床医疗人员短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不能完全脱产学习,严重影响培训质量。

下一步打算:

2019年起,凡是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人员必须按要求实行全脱产学习,学习期工资待遇不变。必要时可将全科医生培训对象放宽至村医,全面提升村医服务能力水平,以更好开展家庭签约服务,将家庭签约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doc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17-2019年) 自《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启动实施以来,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显著改善,优质医疗资源引入情况进展顺利,社会各界反响总体良好,然而医疗卫生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短板”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太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还不太高,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卫生计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和《关于促进北京市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改革促发展,紧紧围绕“健康顺义”战略的实施,持续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继续深化医药卫生领域综合性改革,切实抓好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稳步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推进区域卫生计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满足全区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和健康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健康导向。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坚持公平可及。强化卫生计生服务公益性,优化资源布局和使用效率,确保居民能够公平、可靠、便利地享有卫生计生服务。 坚持改革驱动。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探索卫生改革发展新路经,提升卫生计生治理能力。 坚持增强基层。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合理就诊格局。 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的重要作用,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 ——提高全民卫生健康水平,打造健康顺义。创建成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辖区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期望寿命达到80.50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维持在11/10万以下,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逐步将顺义打造成和谐宜居绿色生态健康区。 ——整合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完善分级诊疗。区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全区65%以上的普通门诊量,医联体建设实现辖区全覆盖,十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 - 2 -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XX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积极深化基层医改。XX年,XX县基层医改正式启动,试点阶段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改革: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三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开,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四是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取消“以药补医”,实行零差率销售;五是推进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正常运转。XX年,基层医改进入巩固完善阶段,主要开展五项工作:一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管理;四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回款程序;五是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XX年以来,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破解医改难题。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组建县域医共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进财政定项补助,取消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了政府投入责任。 回顾XX县基层医改历程,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但是,与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政策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

比较薄弱,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设备落后等问题突出,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录和培养力度。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实施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计划单列,可在乡镇卫生院编制内拿出一定比例的编制,通过公开招聘方式择优聘用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加强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探索县乡村医疗机构纵向合作新机制。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探索建立上下联动、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纵向合作机制,营造县级医疗机构的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优质资源向乡镇卫生院流动的良好氛围。县级医疗机构可选派一定比例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骨干可上挂县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 三、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提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

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区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777号)和《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卫发〔2011〕1098号)文件精神,充分整合和利用***区康复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康复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需求,按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要求。2012年3月,***区卫生局、***区残联联合召开了“***区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启动会”,

拟定“原***区疗养院”整体改制,组建“***区康复医院”。从 纳入大局、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体工作部署。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残联与卫生部门紧密合作,在康复服务体 系建设、康复机构功能定位、双向转诊制度、康复人才培养、社 区康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目标是要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分层级医疗 和分阶段康复。***区疗养院主要承担患者稳定期和恢复期的康复 医疗服务。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将对残联系统康复机 构建设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如何以此为契机,完善康复机构 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加强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对于残疾人 康复机构的发展尤为关键。 二、工作成效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区残联、卫生局积极与相关 部门协作,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开创了全面合作、全员行动的 良好局面。

(一)纳入大局,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卫生与残联等部门共 同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卫生事业和 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借助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等文件,制定有利于康复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由卫生局和残联就建立完 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联合下发了文件,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明确了政策措施和工作制度。 (二)资源共享,促进康复医疗机构发展。 按照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 系的工作目标,借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的契机,明确各级各类医 疗机构康复治疗的功能定位。目前,***区疗养院与辖区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已开展双向合作。

基层医疗社区卫生服务

基层社区医疗服务 随着我国医改政策的发行和实施,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等新政策正在稳步实施,其中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是重点,基层社区医疗能够顺利的践行,将是医改的关键。 近些年,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大医院供不应求,导致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现象,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基层社区医疗的建设尤为重要。 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我国老龄化加速,因老年病、慢性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所以老年人需要长期看护身体情况的变化,所以需充分发挥基层医疗的作用,新医改以来,一系列医改政策都着重加强基层医疗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建设将是分级诊疗的关键,医院门诊服务逐步将转向至基层医疗,成长空间近万亿,并将急速增长。 开设在小区周边的基层医疗更具成长性,在居民身边建立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以预防、保健、全科、康复、结合医保政策,给居民将带来极大的便利! 基层医疗社区连锁化 北京东方祥医基层医疗连锁化经营,已经开始逐步迅速的落地到每个小区,每一年的将飞速覆盖,民营化给连锁化提供了成长的条件,规模化加上精细的管理,基层社区医疗的服务能力与盈利将大幅度提升。并不断引进高素质高质量的医疗人才和医疗管理人才,完成社区医疗“六位一体”的服务,并打造基层医疗特色项目“祥医服务包”,家庭医生+家庭护士+营养师+运动师+康复师+居家医养师,专业化制度管理,以“视病犹亲,关爱体贴”的理念为基层老百姓提供优质、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前景展望 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数据,为居民提供多方位的健康服务和分级诊疗,结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终端技术手段以多种形式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不断让居民享受到现代化的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息息相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前深化医改中必须面对并切实予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医改成效、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好体现。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新医改政策的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和辖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发展之间的平衡。近日,笔者就如何有效提高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水平方面开展了工作调研和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的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的能力建设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执行和落实政策过程中原则性不强,没有充分体现出新农合和基药制度的政策意义。 (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是我区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流失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儿科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二是受制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为适应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医疗机构设置,逐步构建分工合理、竞争有序、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X〕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40号)、《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X—X年)》(国办发〔X〕14号)、《X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X-X年)》(X政办发〔X〕107号)和《X市区域卫生规划(X-X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我县为海岛边镜县,陆域面积14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324平方公里,县辖5个乡镇,23个行政村,7个社区,户籍人口7.2万余人,外来流动人口(已办暂住证)约1.8万人。 (二)居民健康状况 X年,我县人口出生率5.01‰,人口死亡率7.17‰,人口自然增长率-2.16‰,婴儿死亡率3.7‰,孕产妇死亡率为0,平均期望寿命80.3岁;全县居民的死因顺位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传染病发病率为X.89/10万。 (三)卫生资源状况

1.卫生机构 至X年,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所(不含部队医疗机构),其中二级综合医院1所、县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各1所、乡镇卫生院4所、个体诊所6所、村卫生室25所。 2.卫生机构床位 X年,我县县乡医院共设病床232张,其中县医院160张、X中心卫生院16张、X中心卫生院16张、X中心卫生院30张、X中心卫生院10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3张。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X年,全县共有在岗执业(助理)医师总数126人,每常住千人口拥有1.7人,其中X县人民医院50人、县妇幼保健所6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人、县卫生监督所7人、X中心卫生院11人、X 中心卫生院10人、X中心卫生院14人、X中心卫生院6人;护理人员总数143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1.9人,其中X县人民医院101人、县妇幼保健所3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人、X中心卫生院11人、X中心卫生院8人、X中心卫生院9人、X中心卫生院9人;专(兼)职医技人员总数40人,每千人口拥有0.5人。 4.卫生服务状况 X年,全县医疗机构总诊疗18.6万人次,其中县医院诊疗12.14万人次、卫生院诊疗6.21万人次、其他医疗机构诊疗2380人次。县医院门诊诊疗10.25万人次,卫生院门诊诊疗6.89万人次。全县住院患者为4984人次。县医院病床使用率为66.46%,卫生院床位使用

【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根据《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 (一)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各区县(市)(含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和西洞庭管理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下同)人民政府(管委会)应根据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要求,按照新的行政区划设置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要求,以区域内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整合的相关规定,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科学设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二)优化乡镇卫生院规划布局。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建制乡镇卫生院)。因乡镇合并后余下的卫生院可以与建制乡镇卫生院完全整合,或作为建制乡镇卫生院的分院,或转型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乡镇改为街道的,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制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两种类型。按照每所中心卫生院辐射3—4所一般卫生院的原则,重新调整中心卫生院布局,使其成为一定区域范围的医疗救治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县城所在地及交通方便、离县城不足10公里的乡镇,原则上不设置中心卫生院;相邻乡镇不重复设置中心卫生院。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坚持政府主导,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或3—10万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现有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的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改造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以多元化,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为主,实行一体化管理;或由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符合设置规划的国有企事业所属医疗机构举办;也可以由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力量举办。村委会改居委会的,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标准,将原行政村卫生室转型为社区居委会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应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二、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一)明确功能定位。乡镇卫生院以维护当地居民健康为中心,综合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并承担县级政府卫生计生部门委托的卫生管理职能(中心卫生院是辐射一定区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并承担对周边区域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二)加强业务用房建设。各级政府要严格对照国家发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和争取项目资金补助,用三年时间集中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建设问题,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完善服务功能。县级人民政府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统一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汇报材料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汇报材料 一、编制过程 在“十二五期间”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我区主要是以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等做法来巩固卫生发展成果。我们完善了以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但是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卫生资源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专科医院的建设还不成熟等问题。在编制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规划纲要是在深化医改中为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优化配置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更为合理的服务体系而提出的一项区级层面的规划,有利于推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此次编制工作是我局2015年年末卫生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是准备阶段,在编制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组织准备工作,局长对此次编制工作负总责,按照条线管理、各分管的同志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组织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指定联络员,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在组织准备的

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准备工作。在技术准备上,选定承办股室;制订编制方案;确定工作方法;进行培训,主要是对规划编制参与人员、各单位联络员统一进行培训,明确思路和要求。 其次是调查研究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进行资料收集、核实和整理,也是就是收集与规划密切相关的全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现状资料;各个医疗卫生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经过多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核实,拥有完善、详实的基础资料。为了使基础数据能更充分的反映我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情况,开展“四查清、四对照”工作,要求各单位对上报的资料在一次进行核查、补充上报工作,务必保证上报资料真实,做到“实实在在摸清家底、放放心心编制规划”,与此同时,我们开展座谈会,邀请服务对象、医务工作者、医院管理人员各10人进行座谈,征求他们对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并记录在册。 然后是规划大纲编制阶段,在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工作承办股室根据《四川省2008-2020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4年修订版)主要指标的要求,在反复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全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编制形成规划大纲征求意见稿。 最后规划大纲审查阶段,规划大纲征求意见稿形成后,组织召开区级有关部门和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逐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根据XXXX等文件精神,经XX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从2017年起,用3年时间集中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和基本医疗设备配备问题,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优化服务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和运行新机制。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分级诊疗有效运行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主要措施 (一)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布局 1. 明确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分级诊疗运行机制中,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疑难病转诊,以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延续服务(康复、护理服务)。 镇(中心)卫生院以维护当地农村居民健康为中心,综合

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并承担XX卫计局委托的卫生管理职能。其中中心卫生院是辐射一定XX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并承担对周边XX域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 卫生室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主要负责向当地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承担XX卫计局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XX 卫计局、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发展改革和财政局等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落实镇级医疗卫生机构规划设置。按照新的行政XX划设置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38号)、《XX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关于做好乡级医疗卫生机构调整设置工作的通知》(湘卫基层发〔2016〕2号),《XX市基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以XX域内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资源整合的相关规定,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科学设置了镇卫生院(中心)和社XX卫生服务机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益。(XX卫计局、XX 编办、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发展改革和财政局、XX 建设交通环保局等负责)

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赴上海学习考察家庭医生服务的感受 6月24日至7月12日,贵阳市卫生局组织20余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和全科医生骨干到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和相互交流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经验,受到了不少启示。 一、感受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长宁区共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是政府主办的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为重点,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为了让广大居民接受家庭医生这样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由政府主导,树立了“陈华医生工作室”作为家庭医生的品牌形象代言人,通过报纸、电视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推介社区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统一规划各中心的诊室布局,设置简便的健康自助小屋,各种文字说明的标牌、宣传板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全科医生团队及医护组合每周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要求,规范地开展着预约门诊、家庭病床巡防、社区站点的健康咨询,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2、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人数的快速上升,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管理既是基本医疗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基本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实习的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门诊服务病人90%是慢性病,住院部的住院病人80%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后遗症。慢性病管理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六位一体”中的“医疗、预防、康复、健康教育”四项工作有关,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社区卫生工作中高度重视慢性病管理。 二、建议 贵阳市作为国家确定的10个“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在学习和借鉴上海市长宁区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应该结合我们贵阳市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既然是试点,就应该创新,就需要创新。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规范设立慢性病门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门诊部规范设立慢性病门诊,承担高血压、糖尿病的日常诊疗服务,负责高危人群的筛查、慢性病的登记与报告,并按照慢性病相关诊疗规范和防治指南的要求,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担任务开展慢性病患

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因

医疗服务规制体系构建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与医疗服务供给诱导需求。 Arrow(1963)、Phelps(1997)、Stiglitz(1998)等都认为医疗市场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信息高度不对称是医疗服务市场的特征之一。Rexford E. Santerre和Stephen P.Neun(2006)指出,对许多医疗服务,消费者缺少有关价格和技术方面的完全信息,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弱可替代性,就医者作为委托人处于脆弱和依赖的特殊地位,且不能判断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提供者在交易中具有绝对优势,更加剧了医生的机会主义行为。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医生有机会诱导消费者需求。Shain和Roemer(1959)以及Roemer(1961)在研究中发现综合性医院每1 000人所拥有的床位数和每1 000人的住院天数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而且这一现象并不是个别地区的偶然现象,该现象被称为/罗默效应。 2.医疗服务产品的异质性与医院垄断。 医疗产品异质性所涵盖的层面相当广泛,包括医院所有权、地理位置、技术品质、病房质量及医护人员的配置比例等,患者的偏好亦具有异质性。此外,医疗服务通常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消费者除了关注医疗服务的价格以外,还会关注医院的地理位置、从自己居住地区前往各家医院所花费的时间成本。由于地理可及性的限制,消费者一般愿意就近就医,因此医疗机构很可能在一定区域具有垄断市场的能力。垄断使医疗机构可以制定高的垄断价格,把大患者的利益转移到自己手中,拿到远远高于竞争价格的利润,其结果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健康成本。 3.医疗服务缺乏价格弹性与医疗费用上涨。 国外的研究显示,大多数卫生服务都是缺乏弹性的。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 小于1,说明医疗服务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所消费的医疗费用仍然会增加。 4.第三方付费与道德风险。 医疗服务市场与其他市场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医疗保险的介入,也就是第三方付费。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由于存在第三方付费的问题,医疗保健总体上呈现过度消费的问题,也即道德风险问题拥有保险的消费者使用医疗服务所支付的边际价格为零或者很低,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价格不再那么敏感,缺乏搜寻市场上最低价格的激励,很可能产生过度使用医疗服务的倾向。而医生方面因为其服务得到了计额式的酬金而获得经济收益,或是因为其服务而获得了精神收益(在非计额酬金制度下),存在着过度供给的动机。这样,医疗保险制度从整上就面临着使用过度的现象。 5.医疗服务消费的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医疗服务中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具有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性质,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最常被引用的负外部性的实例是传染病的流行。而医疗服务中的个人医疗服务本质上属于私人物品,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外部性,比如一个患者的病得以治愈,不仅该患者从医疗服务中直接收益,其他人的健康也得到一定保护,从而许多人从中直接或间接受益。

株洲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

株洲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 为合理配置卫生计生资源,提高卫生计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 1.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株洲县属于湖南省株洲市,位于长株潭城市圈,北距株洲市区15公里,面积105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51万,辖8个镇。全县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镇(中心)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233家,个体诊所26家。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3.91张、执业(助理)医师1.85人、注册护士1.34人。 2.居民健康状况:全县人均期望寿命值为77.81岁,其中男性74.83岁,女性81.47岁。 3.卫生资源状况:2015年底,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0个。编制总床位1153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3.91张。执业(助理)医师547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85人。注册护士396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护士1.34人。全县疾病控制人员64人,每万常住人口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数为2.1人;全县妇幼保健人员数48人,每万常住人口妇幼保健人员数为1.6人;全县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监督人员数23人,每万常住

人口卫生计生综合执法人员数为0.7人;全县全科医师人数47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为1.6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卫生技术人员1-2人。 4.卫生服务状况:2015年重大传染病发生率为0。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服务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服务量的51%;县级医院门诊服务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服务量的49%;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服务量占医疗机构住院服务量的53%;县级医院住院服务量占医疗机构住院服务量的47%。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为10%。 (二)挑战与机遇 1.面临的挑战 (1)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有待提高。 (2)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仍不平衡。农村基层卫生院技术水平低、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仍然存在,未能充分发挥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的整体功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村级医疗机构条件仍较简陋。 (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联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

关于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的提案

关于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33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卫生部会同中央编办,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农村医疗,社区医疗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的基本策略。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阻力重重 医保、医药和医疗在医改前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随着医改的深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各方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 (二)国家财政投入不足,投入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财政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村医补助、公共卫生项目,以及即将全面铺开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投入不足,势必会影响医改纵深发展。对于经济不发达省,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卫生投入政策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比例过高。 (三)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积极性未能有效调动起来 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切断了医生和药品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容易引发“大锅饭”问题,甚至出现“倒买患者”和无奈改行的现象。 (四)农村医疗服务三级网络作用有所弱化,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县乡医疗机构纵向业务合作没有开展,县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指导不力,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流于形式,上下级医疗机构不能有效开展双向转诊,形成三个层面平行的利益竞争主体,导致纵向网络作用明显淡化。 (五)农村卫生人才匮乏,卫生队伍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专业人才匮乏,补偿机制、激励机制尚未建立,三级服务网络作用未能发挥,乡镇卫生院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已连续多年未进新人,甚至出现了人才断层。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政府对口投入制度化,完善三级医疗分工协作机制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医共体、建设医联体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医共体、建设医联体 一、单选 1.本讲提到,()是中国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的一个时间点。。(分) 年 年 年 年 我的答案: C √答对 2.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铁三角定理中不包括()。。(分) A.可及性 B.安全性 C.可支付 D.普及性 我的答案: D √答对 3.按OECD统计的排位,中国国民的平均健康水平排在世界上排第()位。。(分) 我的答案: D √答对 4.()的定义是:基于健康长寿的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和约束条件,组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活动及其供求关系的总称。。(分) A.医疗服务 B.银色经济 C.健康管理 D.健康经济 我的答案: B √答对 5.本讲提到,公立医院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分) A.医生数量 B.国内外合作 C.高端设备 D.坚持公益性 我的答案: D √答对 6.可及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价值是()。。(分)

A.解决因病返贫问题 B.医院营利 C.医生待遇 D.居民健康 我的答案: D √答对 7.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要以()为中心。。(分) A.基层建设 B.公立医院 C.私立医院 D.医院建设 我的答案: A √答对 8.实现医疗服务尤其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不在于衡量到底应该营利多少或者非营利,主要讲的还是()。。(分) A.医疗机构数量 B.运行机制 C.药品价格 D.诊疗费用高低 我的答案: B √答对 9.()可以紧密型组织整合基层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的资源,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的服务需求。。。(分) A.专科联盟 B.远程诊疗 C.医联体 D.医共体 我的答案: D √答对 10.()可以以松散型组织带动各级医疗机构配合提高诊治能力,制定合理的支付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分) A.医联体 B.医共体 C.专科联盟 D.远程诊疗 我的答案: A √答对 11.在各国的医保支付模式中,采取免费住院医疗的国家是()。。(分) A.英国 B.德国 C.新加坡

湖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20年)

湖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年) 为促进我省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指导各市州制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年)的通知》(国办发〔〕号)精神,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现状。 .医疗卫生资源状况。截止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含行政村卫生室)个,其中,医院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其中医院床位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万张;卫生技术人员万人(其中执业及执业助理医师万人、注册护士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张、执业(助理)医师人、注册护士人。全省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资源利用情况。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入院人数分别达到亿人次、万人。其中,医院分别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占、,其他医疗机构分别占、。每百居民就诊、入院人次数分别为、人次。全省医院病床使用率为,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天。 .居民健康状况。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万,婴儿和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主要问题。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特别是优质资源相对不足,服务效率有待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我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分别为、。效率不高,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较低。 .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我省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多数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不足、设备设施落后。中西医发展不协调,中医药特色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专科医院发展较慢,康复、老年护理、儿科、精神卫生等领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资源要素结构失衡,全省床护比为,医护比为。公立医疗机构床位占比达,没有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突出,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联通共享;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多达个,整合难度大;分级诊疗体系尚未建立,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无序竞争;在全省乡镇、行政村区划调整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整合问题突出,基层机构群众健康守门员作用亟待加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连续的健康服务模式没有建立,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 .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还不到位,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能力不强。公立医院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不够,以药补医机制尚未有效破除,科学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公立医院普遍存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粗放式发展问题,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升。规划的统筹作用和调控效力有待增强,区域卫生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权威性与约束性不足、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够等问题。(三)形势与挑战。 .时代新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一)项目背景 2011年9月,省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皖发改投资﹝2011﹞1180号),2011年总投资 1543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预算10550万元,地方配套4881万元),支持全省51个县(市、区)(以下简称项目地区)1023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二)项目目标 借助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通过县级综合卫生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县级平台)枢纽管理,建设涵盖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基本医疗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基本药物管理、医保业务管理、绩效考核和综合管理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线处理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业务,建成动态互联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开放的健康门户网站,并与卫生、医保、物价和医改监测等系统有效衔接,以信息化支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服务水平。 二、我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新农合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并平稳运行 2009年,全省新农合信息系统全面建成,系统建设采取省级统一标准设计、分级建设模式,借助VPN虚拟网络实现“纵-2-

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覆盖,连接全省各级各类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网络即时结报和就医“一卡通”。 (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HIS建设实现全覆盖 全省100%的乡镇卫生院和100%定点村卫生室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HIS)实现全覆盖,通过配置的读卡器和标准接口实现了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了基本医疗服务、新农合补偿、基本药物的信息化管理。 (三)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通过民生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支持,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促进了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四)全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并进展顺利 省卫生厅利用中央下拨《中西部地区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资金,先于本项目启动了全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以健康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县级平台,实现县域范围内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管理、医疗保障及绩效考核在内的综合管理,全省105个县(市、区)计划建设92个县级平台。 目前,一半以上的县级平台软件已经完成招标,所有县(市、区)均开展了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硬件采购工作。所有县级平台均部署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子系统(以下简称EHR),部分县(市、区)已完成乡镇卫生院电子病历系统(以下简称EMR)的招标采购和部署应用。此外,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正在进行中。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概述 (4) 1.1编制背景 (4) 1.2建设目标 (5) 1.3建设任务 (5) 1.4建设原则 (6) 1.4.1总体规划,统一实施 (6) 1.4.2合理布局、互联共享 (6) 1.4.3标准先行、安全规范 (7) 1.4.4以人为本、保护隐私 (7) 1.5建设范围 (7) 2需求分析 (8) 2.1现状分析 (8) 2.1.1总体情况 (8) 2.1.2信息化建设现状 (9) 2.1.3存在的问题 (9) 2.2用户分析 (12) 2.2.1.居民 (12) 2.2.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2) 2.2.3.业务相关机构 (13) 2.3业务需求分析 (14) 2.3.1业务服务需求 (14) 2.3.2业务管理需求 (15) 2.3.3监督管理需求 (16) 2.3.4信息交换需求 (18) 2.4信息安全建设需求 (18) 3项目建设方案 (19) 3.1系统总体架构 (19) 3.2技术架构 (20) 3.2.1C/S/S架构 (21) 3.3系统部署模式 (23) 3.3.1分级独立部署 (24) 3.3.2已建和在建系统的融合 (25) 3.4数据交换实现 (25) 3.4.1数据交换中心 (26) 3.4.2前臵交换系统 (27) 3.5主要建设内容与功能 (27) 3.5.1业务服务子系统 (27) 3.5.2业务管理子系统 (37) 3.5.3监督管理子系统 (40) 3.5.4信息交换与信息接口服务 (41)

3.6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41) 3.6.1基础设施 (42) 3.6.2数据备份 (42) 3.7安全体系建设 (43) 3.8系统性能规划 (46) 3.8.1数据库及数据 (46) 3.8.2主要功能规范与指导 (47) 3.8.3基本数据集 (47) 3.8.4安全及措施 (49) 3.8.5运行性能 (49) 3.9项目实施计划 (50) 3.9.1阶段目标 (50) 3.9.2进度计划表 (51) 4管理组织与劳动定员 (51) 4.1管理与实施组织 (51) 4.1.1项目领导小组主要成员 (51) 4.1.2项目实施小组主要成员 (52) 4.2劳动定员 (52) 5系统运维管理 (53) 5.1运维内容 (53) 5.2运维模式 (53) 5.3运维经费 (54) 5.4系统运行条件 (54) 6项目管理与招标方案 (55) 6.1项目管理 (55) 6.1.1建设期管理 (55) 6.1.2运行期管理 (56) 6.2招标方案 (56) 6.2.1发包方式 (56) 6.2.2招标组织形式 (56) 6.2.3招标方式 (56) 6.2.4项目验收 (57) 7系统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8) 7.1主要系统建设说明 (58) 7.2系统建设预算依据 (59) 7.3系统建设投资估算 (59) 7.4系统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59) 7.5系统建设经费来源 (60) 8社会效益分析 (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