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1.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它包括事物、法则和数字(具有区分

性、序列性或等级性、可加性、逻辑性的特点)。

2.测量的要素有参照点和单位。

3.参照点:是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的计算的起点。参照点分为绝对参照点(代表“无”)

和相对参照点(不代表“无”)

4.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确定的意义;(2)有相同的价值。心理测量的单位

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5.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即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

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6.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数字只用来做标记和分类,不能做数

量化分析,即不能说A>B>C,也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7.顺序量表。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这

里的数字包含数量关系,即可以说A>B>C。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心理测量一般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8.等距量表。不但有大小关系,还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即可以说A>B>C,也

可以做加、减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

9.等比量表。即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即可以说A>B>C,也能做加、减、乘、除的运

算。

1.心理测验: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

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2.心理测验的性质:①间接性;②相对性;③客观性(包括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反应的

量化是客观的和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3.按测验的功能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4.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为:文字测验和操作测验。

5.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为:客观测验和投射测验。

6.按测验的方式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7.按测验的要求分为: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

8.错误的测验观:①测验万能论;②测验无用论;③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9.正确的测验观:①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②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10.我国目前心理门诊中较多的运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以及心理评定量表。

1.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他的贡献主要有:

①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不同遗传的;

②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可以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

③为心理测量学奠定了统计学基础。

④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并由他的学生皮尔逊加以发展,创立了积差相关法。

2.卡特尔对促进心理测验发展得贡献有:

①1890年,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②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并要有常模以便比较。

3.比内—西蒙在1905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4.20世纪以后心理测验主要的发展方面:①操作测验的发展;②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③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④人格测验的发展。

5.近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家致力于测验的本土化,编制适合我们文化背景的智力测验、适应

行为量表等,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6.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7.常模总体的选择包括:①确定一般总体;②确定目标总体;③确定样本。

8.常模团体的条件:

①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

②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③标准化样本是一定时空的产物;

④样本大小要适当

(1)在实际工作中,应从经济、实用和减少误差等方面来考试样本的大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越大越好;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

(2)总体数目小,只有几十个人,需要100%样本。总体数目大,相应的样本也大,一般最低不少于30或100个。全国常模一般有2000~3000人。

1.取样: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方法有:简单随即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

样;分层抽样。

2.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排,可无等级结构存在。其关键是计算组距(K)

3.分组抽样用于总体数目较大,无法进行编号,而且群体又有多样性。

4.分层抽样时确定常模时最常用的方法。

5.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就是导出

分数,所以常模分数又叫导出分数。导出分数的特点是:①与原始分等值;②具有意义;

③等单位;④具有参照点。

6.常模分数所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说的常模,它是解释心理测量分数的基础。

7.发展常模:也叫年龄量表,是根据平均表现所制成的量表。在这个量表中,个人分数指

出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最直观的发展常模是发展顺序量表。

8.发展顺序量表最早的一个范例是葛塞尔发展程序表,其中按月份显示儿童在运动水平、

适应性、语言、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大致发展水平。婴儿的感觉运动发展是:

4周:能控制眼睛运动,去追随一个对象看。

16周:能使头保持平衡。

28周:能用手抓握东西并玩弄它。

40周:能控制躯干、坐立或爬行

52周:能控制腿脚运动、站立和行走。

1.皮亚杰的研究着重于从婴儿到十多岁儿童认知过程的发展,尤其注重某些特殊概念的形

成,其中最着名的工作就是对守恒的概念的研究。

2.守恒是指两种等量的物体只要无增无减,无论怎样改变组合,它们在质量、重量、长度、

数量及容量等方面仍然是相等的一种认知。

3.皮亚杰发现,儿童不同时期出现不同守恒概念,通常儿童到5岁时才会理解质量守恒;6岁才会掌握重量守恒;7岁才能有容量守恒的概念。

4. 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就是最能代表他的智力水平的年龄。这种分数叫做智力年龄,简称智龄。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

5. 智龄的算法:

①先算出基础年龄,即全部题目都通过的那组题目所代表的年龄。

②然后再所有个更高年龄水平上通过的题目,用月份计算,加在年龄上,儿童的智龄是基础年龄与较高年龄水平的题目上获得的附加月份之和。例如某个儿童6岁的题目全部通过,7岁组通过4题,8岁通过3题,9岁组通过2题,其智龄为:6(岁)+4×2(月)+3×2(月)+2×2(月)=6岁+18月=7岁6个月。

6. 年级当量实际就是年龄量表,例如常模中6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为35,某儿童在算术测验中也得35分,那么就有“该儿童的算术水平是6年级水平”的表述。

7. 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

8. 未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计算公式:10050100R N -??- ???

,其中R 是原始分数排列顺序数,N 是指总人数(样本总人数)。例如小东在30名同学中语文成绩是80分,排列第五名,则其百分等级为:1005501008530?-??-= ???

9. 在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就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

10.高考的最高分时695,其中百分等级为100,最低分为103,百分等级是1,要求录取20%的学生进入大学,百分等级为80的百分位数(PP )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10088801695103

PP PP --=--,得PP=≈575分 ★将103到695分成100份,其中第80分对应的分数。

1. 四分位数是将量表分成四等份,相当于百分等级25%、50%和75%对应的三个百分点分成的四段。十分位数也可以此类推。

2. 标准分数常模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因为他的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常见的标准分数有“z 分数、Z 分数、T 分数、标准九分数、离差智商(IQ )等。标准分数可以通过线性转换和非线性装换得到。

3. X X z SD

-=其中X 为任一原始分数,X 为样本平均数,SD 为样本标准差。由此可见, z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某一分数与平均数之差是标准差的基本。

4. Z A Bz =+式中Z 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 、B 为根据需要制定的常数。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负值,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

5. 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时,也可以使之常态化,这一转换过程就是非线性的。

6. 常态化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

1. 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分方法缺乏不同年龄儿童间的可比性,因此,目前一般都用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来表示智力的高低。

2. 比率智商(IQ )被定义为心理年龄(MA )与实足年龄(CA )之比。为避免小说,将商

数乘以100:公式是:100MA IQ CA

=

? 3. 由于个体智力增长是一个由快到慢再到停止的过程,即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发展不同步增长,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大的被试。

4. 离差智商的优点有:①离差智商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之上的。

②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所处的位置。

③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 5. 计算离差智商的公式是:'10015IQ z =+

6. 不同的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标准差同时或接近时才可以比较。

7. 转换表,也叫常模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且常用的呈现常模资料的方式。它构成的要素为原始分数、导出分数和对常模团体的有关具体描述。测验的使用者利用转换表可将原始分数转换为与其对应的导出分数,从而对测验的分数做出有意义的解释。

8. 剖面图是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从剖面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被试在各个分测验上的表现及其相对的位置。

9. 对某些特殊的群体来说,情况很具体而特殊,我们就需要制定特殊常模。

1. 信度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只受随即误差的影响。

2. 在测量理论中,信度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方差与总方差(实得分数的方差) 的比率:22T xx X S r S

= 3. 公式222

T

xx XT X S

r r S ==和公式T XT X S r S =表明信度指数的平方就是信度系数。

4. SE S =SE 为测量的标准误,S X 所得分数的标准差,r xx 为测验的信度系数。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测量的标准误与信度之间的关系是:信度越低,标准误越大;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

5. 信度的评估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评分者信度。

6. 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它的计算方法是采用重测法,即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同一组被试者前后施测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

7. 用重测法估计信度,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者的特点而异,一般是2~4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个月。

8.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它是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

体,然后求的被试者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复本信度的高低。

9.复本信度的优点是:能够避免重测信度的一些问题,如记忆效果、学习效应等。

10.复本信度的局限性:

①复本信度只能减少练习的影响,而不能消除。

②由于第二个测验只改变题目的内容,已经掌握的解题原则,很容易就迁移到同类问题。

③建立复本对很多测验来说十分困难。

11.如果复本信度考虑到两个复本实施的时间间隔,并且两个复本的施测相隔一段时间,则

称重测复本信度,或稳定与等值系数。

1.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的是题目之间的关系,表示测验能够测量相同内容或特质的程

度。主要包括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2.分办法通常是测验实施后将测验按奇、偶分为等值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被试在两半

测验上的得分,求出这两半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两半测验内容取样的一致程度。

3.分半法经常会低估信度,必须修正。一般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2

1hh xx

hh

r r r

=

+

其中r hh为一半分数的相关系数,r xx为测验在原长度的信度估计值。

4.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测验内部所有题目的一致性。

5.计算同质性信度的公式有:

①库德—理查逊公式。在测验是二级评分(是非题、0~1计分)的情况下,常用K—R20

公式,在难度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还可以用K—R21公式。

②和伦巴赫α系数。适合多重计分的测题。

6.为了衡量评分者之间信度高低,可随机抽取若干份测验卷,由两位评分者按评分标准分

分别给分,然后再根据每份测验卷的两个分数计算相关,既得评分者信度。一般要求在成对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到以上,才认为评分时客观的。

7.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

1.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总的方差中有多少比例是由真实分数的方差决定的,也就是测验的

总变异种真分数造成的变异占百分之几。

2.一般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的信度系数都在以上,有的可以达;而人格测验、兴趣、态度、

价值观等测验的信度一般在~或更高些。

3.要确定信度可接受水平的一般原则是:

①当r xx<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团体比较;

②当≤r xx<时,可用于团体比较;

③当r xx≥时,才能用来界别和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

4.新编的测验信度应高于原有的同类测验或相似测验。

5.信度系数在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时的作用:

①是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②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形。

6.某个被试的IQ为100,该智力测验的标准差为15,信度系数为,则其IQ的测量标准误和

可能范围分别为:

SE S=

6.0

SE==

IQ=100±×6=100±≈88~112

我们说这个被试的真实IQ有95%的可能落在88到112之间。

7.若两个测验差异显着,那么两个测验的差异分数要比差异标准误(SEd)乘以大。

SEd=

其中,SEd为差异的标准误,S代表两个测验使用的标准差,这两个标准差必须相同。

8.影响信度的因素:

①样本特征。

(1)异质性(一般而言,若获得信度的取样团体较为异质的话,往往会高估测验的信度,相反则会低估测验的信度);

(2)平均能力水平(不同那水平的团体,题目具有不同的难度,每个题目在难度上微小差异累计起来便会影响信度)

②测验长度。

(1)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

(2)测验越长,被试的猜测因素影响就越小。

增加测验长度的效果应遵循报酬递减率原则,测验过长是得不尝试的,有时反而会引起被试的疲劳和反感而降低可靠性。

③测验难度。

(1)理论上,只有平均难度为50%时,才能使测验分数分布范围最大,求得的信度也最高。事实上,难度为只适合于简答型题目。

(2)各类型选择题的理想平均难度为:五选一测题,;四选一测题,;三选一测题,;是非题,。

④时间间隔。

(1)时间间隔只对重测信度和重测复本信度有影响。

(2)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因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影响也越大,信度系数便会低。

9.增加题目的数量与测验的信度之间的关系公式:

()

()

1

1

kk xx

xx kk

K

r r

r r

=

-

-,其中K为改变后

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比,r xx为原测验的信度,r kk为测验长度是原来K倍时的信度估计。

1.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的符合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

的准确度。

2.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或称有效方

差)与总方差的比率,即:

2

2

V xy

X

S r

S

=

3.效度的性质:①效度具有相对性,在评鉴测验的效度时,必须考虑其目的与功能。

②效度具有连续性。

4.信度和效度的关系:①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有

效的测验必然可信。即信度高,效度未必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②一个测验的效度总是受它的信度制约的。

5.美国心理学会在1974年发行的《教育与心理测量之标准中》一书将效度分为:内容效度、

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6.内容效度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

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

1.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有:专家判断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推测法。

2.专家判断法:请有关专业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的符合性作出判断,看测验的题目是否

代表规定内容。如果专家认为测验题目恰当地代表了所测内容,则测验具有内容效度。

由于这种估计效度的方法,是一个逻辑分析的过程,所以内容效度有时又称“逻辑效度”。

3.为了使内容效度的确定过程更为客观,弥补不同专家对同一测验判断的可能不一致,可

采用的步骤是:①定义好测验内容的总体范围;②编制双向细目表;③制定评定量表来测量测验的整体效度。

4.统计分析法包括:①计算两个评分者一致性;②复本相关;③再测法。

5.最高行为测验要求有较高的表面效度;典型行为测验却要求较低的表面效度。

6.构想效度:又叫构思效度或结构效度。主要涉及的是心理学的理论概念问题,是指测验

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构是否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

7.构想效度的评估方法有:①对测验本身的分析;②测验间的相互比较;③较标效度的研

究证明;④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

8.对测验本身的分析主要有:

①测验的内容效度可以作为构思效度的证据;

②测验的内部不一致性可以推断测验是测量单一特质还是测量多种特质,从而为评估测验

构思效度提供证据;

③分析被试者对题目的反应特点也可以作为构思效度的证据。

9.测验间的相互比较:

①相容效度:是构思效度的一个证据,是指需判断内容效度的测验与某个和该测验测量

同一种心理特质,且已有测验效度的成熟测验的相关系数。

②区分效度:是构思效度的一个证据,是指需要判断内容效度的测验与某个和该测验测量

不同心理特质,且已有测验效度的成熟测验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高,区

分效度越低。若区分效度较低,则证明新测验的效度确实有问题。但若区分

效度较高,却不能说明新测验效度较高。

③因素分析法。

1.较标效度:又称实证效度,反应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

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标准的标准,简称较标。

2.在检验一个测验的较标效度时,难点在于确定合适的效标。因此较标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校标必须具备:

①效标必须能最有效地反映测验的目标,即效标测量本身必须有效。

②效标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稳定可靠,不随时间等因素而变化。

③效标可以客观地加以测量,可用数据或等级来表示。

④效标测量的方法简单,省时省力,经济适用。

3.效标效度的评估方法有:①相关法;②区分法;③命中率法。

4.相关法:是求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间的相关,这一相关系数成为效度系数。常用的方法

有:①积差相关法;②点二列相关公式;③二列相关公式;④贾思朋多系列相关公式。

5.区分法:是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

6.命中率法:是当测验用来做取舍的依据时,用其正确决定的比例作为效度指标的一种方

法。命中的情况是指:①预测成功而且实际也成功;②预测失败而且实际也失败

7.效度的功能有:①预测误差;②预测效度分数;③预测效度指数。

8.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性系数来表示,就是相关系数的平方,它表示测验正确

预测或解释的效标的方差的总方差比例。例如测验的效度是,则测验的总方差中有64%的方差是测验分数的方差,即测验分数正确预测的比例64%,其余36%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测。

1.估计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Sest S=2xy s代表效度系数的平方,即决

定系数,S y为效标成绩的标准差。

2.最常用的Y对X的回归方程:

^

yx

a b

Y X

=+,其中^Y是预测的效标分数;a是纵轴

的截距,用来纠正平均数的差异;b yx是斜率,亦即Y向X回归的系数;X为测验分数。

3.E值大小表明使用测验比盲目猜测能减少多少误差。例如一个测验的效度系数为,那么

0.60

K==,E=100(1-)=40,这表明预测误差仅为随机猜测所产生误差的60%。换句话说,由于该测验的使用,使得我们在估计被试的效标分数时减少了40%的误差。

4.影响效度的因素:①测验本身的因素;②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③样本团体的性质;

④效标的性质。

5.要保证测验具有较高的效度,测验本身要做到:

①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

②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如是非题);

③测题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④测验长度要恰当,既要有一定的测题量;

⑤测题的排列按先易后难排序。

6.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

①主试的影响因素:(1)主试本身是否严格的按照测验对主试的要求进行测验的

(2)对于效标效度,测验与效标实施时间间隔越长,测验与效标越

容易受到很多机遇因素的影响,因那次所求的相关必然很低。

(3)测验情景(场地的布置、材料准备等等)也会影响测验的效度。

②被试的影响因素:被试的兴趣、动机、情绪、态度和身心状况、健康状态以及是否充

分合作与尽力而为等都会影响测验结果的效度。反应定式也会降低测

验的效度。

7.样本团体的性质包括:

①样本团体的异质性,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样本团体越同质,测验效度就会越低;样本

团体越异质,测验效度越高。

②干涉变量:是使得测验对于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年龄、

性别、教育水平、智力、动机、兴趣、职业和任何有关的性质。

美国心理学家吉赛利提出了如何找出干涉变量的一套方法,他们是:

(1)获得差异分数D ,如果D 的绝对值很大,说明测验中可能存在干涉变量。

(2)找出对照组,分别计算效度,找出干涉变量。

(3)对于预测团体,根据某些易见的干涉因素分为预测性高和预测性低的两个亚团体。

预测性高的团体,获得的测验效度会有所提高。

8. 效标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效标本身的可靠性即效标测量的信度;

②效标与测验分 数之间的关系是否是线性的,皮尔逊积差

相关系数的前提就是两个变量的关系式现行的。

1. 测验的项目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定性分析包括考虑内容效度,题目编写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对题目难度和区分度等进行分析。

2. 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它一般用通过率来表示,即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百分比 来表示:100%R P N =

?,其中P 代表项目的难度,N 为全体被试者人数,R 为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

3. 通过人数越多(P 值越大),难度越低;P 值越小,难度越高。

4. 二分法积分的项目计算通过率,若人数较少可以直接采用上边的公式计算。若人数较多时。则可根据测验总成绩将被试分成三组:分数最高的27%被试为高分组,分数最低27%为低分组,中间46%的被试为中间组。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通过率,以两组通过率的平均值作为每一题的难度。其公式为:2H L

P P P =+,其中P 代表难度,P H 和P L

分别代表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率。

5. 由于选择题可以猜测,所以通过率可能因机遇作用变大。为了平衡机遇对难度的影响,吉尔福特提出了一个校正公式:11

P KP K C -=-,其中C P 为校正后的通过率,P 为实际得到的通过率,K 为备选答案的数目。

6. 非二分变量的项目计算通过率,一般用:max

100%X

P X =?,其中X 为全体被试在该题上

的平均分,X max 为该题的满分。

7. P 值越接近于0或接近1,越无法区分被试间能力的差异。相反P 值越接近,区别力越高。

8. 在实际选择题目时,最好使试题的平均难度接近,而各题难度在±之间。

9. 对于是非题而言,其难度值应该为最为合适;而对于四选一的题目,其难度值约为时最为合适。

10.分数的分布时正偏态分布时,题目较难;为负偏态分布时,题目较易。

1. 项目区分度,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队被试的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2.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是:①鉴别指数;②相关法。

3. 鉴别指数法的主要步骤是:

①按测验总分高低排列答卷;

②确定高分组与低分组,每一组取答卷总数的27%;

③分别计算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

④按下列公式计算鉴别指数:D=P H-P L,其中,D为鉴别指数,P H为高分组在该项目上的

通过率或得分率,P L为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

4.若D>0,D越大,说明该项目区分两种不同水平的程度越高。若D<0,则反映高水平组

在该项目上的得分率反而低于低水平组,说明项目有问题。

5.相关法:以某一项目分数与效标成绩或测验总分的相关作为该项目区分度的指标。相关

越高,表明项目越具有区分的功能。

6.相关法主要包括:

①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一类变量为二分称名变量,另一类变量为连续变量。

②二列相关: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但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分成两类。

③φ相关法:适用于两个变量均为二分称名变量时。

7.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一般来说,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高;较易的项目

队低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高,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高。

8.项目难度的分布一般以常态分布为好,这样不仅能保证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而

且可以保证整个测验对被试者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1.在编制测验前首先要明确测量的对象,也就是该测验编成后要用于那些团体。只有对受

测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水平、阅读水平等心中有数,编制测验时才能有的放矢。

2.测验用途不同,编制测验时的取材范围以及试题难度等也不尽相同,在测验前就应明确

所编出的测验是要对被试者做描述、诊断、选拔还是预测。

3.测验的用途,一般分为:显示和预测,由此测验可以分成:显示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

4.显示性测验:是测验题目和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相似的测验。古德纳夫曾经在显示测验

内部,又区分为样本测验和标记测验。

5.预测性测验:是预测一些没有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

6.显示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区分不是绝对的,有时是统一的。

7.心理测验的目标:是编制测验是测什么的,即用来测量什么样的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

8.目标分析以测验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

①工作分析;②对特定概念下定义;③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9.对于选拔和预测功用的预测性测验,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所预测的行为活动作具体分

析,我们称之为任务分析或工作分析。这种分析的步骤是:

①确定哪些心理特征和行为可以使要预测的活动达到成功。

②建立衡量被试是否成功的标准,这个标准我们称之为效标。

1.题目的来源有:①已出版的标准测验;②理论和专家的经验;③临床观察和记录。

2.心理测验命题的一般原则:

①内容方面:内容符合测验目的;避免贪多而乱出题目;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题目间

内容相互独立,互不牵连。

②文字方面:使用准确的当代语言;语句简明扼要;排除与答案无关的因素;最好是一

句话说明一个概念;尽量少使用双重否定句。

③理解方面:题目应有确切的答案,除创造力测验和人格测验外不应具有引起争议的可

能;题目的内容不要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题目的格式要

不被人误解。

④社会敏感性方面

菲利普列举的策略:(1)命题时假定被试具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该行

为时才否定,可避免否定答案过多的倾向;(2)命题时假定规范不

一致;(3)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3.编制选择题时,既要编好题干,也要编好选项,必须注意:

①题干所提的问题必须明确,尽量使用简单而且明晰的词语。

②选项切记沉长,要简明扼要

③每题只给一个正确答案,其他属诱答。

④各选项长度应相等,尽量不要有长有短。

⑤避免题干用词与选项用词一致,否则成了选择答案的线索。

⑥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

4.编制是非题时应注意:

①内容应以有意义的概念、事实或基本原则为基础。

②每到题只能包含一个概念

③若是表达意见的题目,最好说明意见的来源和根据。

④尽量避免否定叙述,尤其是要避免用双重否定的叙述。

⑤“是”、“非”题的数目应有适应比例,基本相等,且要随机排列。

5.编制简答题有三个原则:

①宜用问句形式

②如果是填充形式,空格不宜太多,所空出的应该是关键词句。

③每题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且答案要简短而具体。

6.编制操作题的四个原则:

①明确所要测验的目标,并将其操作化。

②尽量选择真实性程度较高的项目。

③指导语要简明扼要,主要让被试明白要他们做什么和在什么条件下做。

④制定评分标准,确定计分方法。

1.在选择题目形式时,需要考虑由以下几点:

①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

②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③各种实际因素

2.审定题目时要注意:

①题目的范围应与测验计划所列的内容技能双向细目表相一致。

②题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至少多一倍至几倍,以备筛选和编制复份。

③题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的需要。

④题目的说明必须清楚明白。

3.测题编排的一般原则是:

①测题的难度排列宜逐步上升。

②尽可能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

③注意根据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排列题目

4.常见的测题排列方式是:并列直进式和混合螺旋式。

5.预测时应注意:

①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

②预测的实施过程与情景应力求与将来正式测验时的情况相近似。

③预测的时间可稍宽一些,最好使每个被试都能将题目做完。

④在预测过程中,应对被试的反映情形随时加以记录。

6.测验指导手册的内容:

①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②测验编制的理论背景以及测验中的材料是根据什么原则、应用什么方法选择出来的,

许多手册还提供选择题目的统计指标。

③如何实施测验的说明。

④测验的标准答案和积分标准

⑤常模资料,包括常模表、常模适用的团体及对测验分数如何做解释。

⑥测验的基本特征,包括难度、鉴别力、信度、效度和因素分析的资料,以及这些资料

取得的条件和情景,包括调查的样本和时间。

1.主试资格主要包含技术和道德两方面的要求。技术方面主要是指一定的知识结构、心理

测验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道德方面要求主试恪守测验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2.主试者的知识结构:是开展心理测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3.主试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的说是:

①主试者对心理测验的特点和性质、它的作用和局限性有清楚的认识;

②了解测验的基本特征,如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

③熟悉保证心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4.主试必须具有实际操作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

练熟悉有关测验的内容、使用范围、测验程序和记分方法等。

5.主试者的职业道德包括: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

6.测验选择的要求是:(1)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2)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7.测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①预告测验;②准备测验材料;③熟悉测验指导语;④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

8.测验中主试的职责:

①应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实施测验

②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

③不应对被试者的反映做出暗示性反应,应时刻保持和蔼、微笑的态度。

④对特殊问题要有心理准备

9.协调关系是主试和被试之间一种友好的、合作的、能促使被试最大限度地做好测验的一

种关系。

1.指导语一般由以下内容组成:①如何选择反应形式;②如何记录这些反应;③时间限制;

④如果不能确定反应时该如何操作;⑤例题;⑥有时告知被试测验目的。

2.除了典型行为测验,大多数测验都有时间限制。

3.对测验环境条件的要求有:①必须完全遵从测验手册的要求;②记录下任何意外的测验

环境因素;③在解释测验结果时也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4.被试者对测验的经验或应试技巧会影响测验成绩,“测验油子“的表现有:①能觉察出正

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的细小差别;②懂得合理分配测验时间;③常常是各种题型都见过;

④熟悉测验的程序。

5.练习效应的具体表现为:

①教育背景较差、经验较少或智力较高者,受练习效应的影响较大;

②着重速度的测验,练习效应较为明显;

③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受练习效应影响程度大于复本的测验;

④两次测验之间的时距越大,练习效应越小,相距三个月以上练习效应可忽略不计;

⑤一般的平均练习效应,约在1/5个标准差以下,而且仅限于第一次及第二次重测,第三

次以后练习效应不明显。

6.投射测验受应试动机的影响不太大。

7.影响测验焦虑的因素有哪些

①能力高的人,测验焦虑一般较低,而对自己能力没把握的人,测验焦虑较高;

②抱负水平过高,求胜心切的人,测验焦虑较高;

③具有某种人格特点,如缺乏自信、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的人易产生测验焦虑;

④测验成绩与被试的关系重大,或被试受到的压力过大,容易使其产生测验焦虑;

⑤经常接受测验的人叫焦虑较低,而对测验程序不熟悉,尤其是测验中采取了新的题目形

式或实施程序会增加测验焦虑。

8.适度的焦虑会提高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成绩。

1.反应定势:又叫反应风格,是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即由于每个人回答问题的习

惯不同,而使能力相同的被试得到不同的测验分数。

2.除非“反应速度”本身即为重要的研究目标,否则应让被试有充分的时间反应,同时应

该注明每道题的答题时间,以减少求“快”与求“精确”定势的影响。

3.在编制是非题时,“是”“否”题大致相等或答“否”题略多,是控制喜好正面叙述的反

应定势(肯定定势)的有效方法。

4.在测验编制过程中,正确答案的位置在整个测验中出现在各位置的概率相等,就可以控

制喜好特殊位置定势。

5.在编制测验时,尽量使选项长度一致,就可以避免喜好较长选项的反应定势。

6.猜测的反应定势。敢于猜测的被试比谨慎的被试更容易得高分。

1.无论哪种测验,为使评分尽可能客观,有3点要求:

①及时而清晰地记录反应情况。

②要有一张标准或正确反映的表格,即记分键。

③将被试的反应和记分键比较,对反应进行分类。

2.解释分数的原则:

①永远把测验分数视为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点。如在韦氏测验中,通常用测得的IQ加

减5(85%~90%的可信限水平)的方法来判断IQ值的波动范围。

②不能把分数绝对化,更不能仅仅根据一次测验的结果轻易下结论。要做到考虑个人的

测验前的经历和测验情景。

③为了对测验分数做出确切的解释,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测验的信度和效

度资料。在解释分数时,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匹配的情景中获得的资料。

④对于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3.报告分数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不应把测验的分数直接告诉被试本人或家长、学校班主任等任何有关人员,应告诉的

是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建议。

②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③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

④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

⑤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

⑥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

⑦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情绪管理)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第1节: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教程第215-216页) 要点: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识记)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名言:"Every long-established race has necessarily its peculiar fitness for the conditio ns under which it has lived,owing to the sure operation of Darwin’s law of natural selecti on."(1869) 要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识记) 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心理测验”一词的提出者。 要点: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识记)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书:郑日昌等,《心聿饬垦А罚嗣窠逃霭嫔纾?999.9,P1-P5 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第四单元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教程第220-221页)要点: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必须做到:(领会) 1、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2、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3、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5、注意测验的保密 第五单元分数的解释与交流(教程第221-223页) 知识点:解释分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领会)

【2019年整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知识点

诊断学基础 1、血清病-**反应 2、弛张热39以上24小时波动超过2度败血症风湿热结核化脓 3、稽留热39度以上24小时不超过1度肺炎链球菌伤寒 4、呕血与黑边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 5、心梗发热为吸收热急性胆囊炎多发热并寒战 6、癫痫抽搐前有先兆 7、实质性器官被寒气组织覆盖-浊音 8、甲低-粘液水肿貌 9、皮肤色素沉着——阿迪森病 10、支气管呼吸音——胸骨上窝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角附近 11、主动脉第二听诊区舒张期杂音——动脉导管未闭 12、心前区隆起常见于先心病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13、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两个半月瓣关闭的震动 14、二尖瓣狭窄-心尖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舒张期震颤左侧卧位明显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流加速 15梨形心——左房增大肺动脉段膨出 16、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右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减轻 17、腹水大于1000ml出现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肝脏触诊——冲击触诊法 18、上腔静脉受阻向下下腔静脉向上(曲张) 门静脉高压脐上向上脐下向下 19、周围性面瘫——同侧面肌麻痹中枢性瘫痪——病理反射阳性 20、肌力:0瘫痪1内缩无动2水平3无抵抗4抵抗差5正常 21、肝昏迷——扑翼样震颤 22、共济失调——美尼尔 23、匙状甲——贫血风湿热甲癣 24、锥体外系——铅管样强直 25、吗啡中毒——呼吸过缓瞳孔缩小肺炎——呼吸过快 26、大量胸腔积液-呼吸音消失 27、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膜散在出血点

28、维生素A缺乏-角膜软化 39、上颌窦——颧部压痛 40、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 41、凯尔尼格征-病变累及脑膜 42、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寄生虫-嗜酸僧高 43、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或用铁剂治疗一周血小板升高 44、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降低 45、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会出现幼稚红细胞 47、2500ml多尿100ml无尿 48、心衰尿中可出现管型肾衰——蜡样管型 49、内生肌酐清除率反应肾小管的滤过功能 50二氧化碳结合律降低——代谢性酸中毒 51、AFP——肝癌支气管哮喘IgM明显升高急性炎症血清补体升高 52、棕褐色痰——阿米巴脓肿尿比重尿量升高——糖尿病 53、狂犬病——中性粒细胞升高 54、正常心电轴0-90度QRS心室肌除极 55、前间壁心梗V1V2 56、X线自然对比对明显的是胸部胸膜粘连最常见部位——肋膈角 57、大叶性肺炎实变期会出现典型X线表现 58、原发综合症——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及结核性淋巴管炎组成的哑铃状影 59、血播性肺结核——2型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 60、回盲部检查-全消化道造影 61、头颅外伤首选——CT纵膈肿物首选CT 62、肾功能不全——病理生理诊断 传染病 1、传染病原体免疫流行 2、潜伏性感染:病原——免疫低——发病相对状态无症状不排病原 3、熟悉潜伏期是为了确定检疫期 4、主动免疫:菌苗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5、构成感染的三大因素:人体病原体外环境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第1节: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教程第215-216页) 要点: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识记)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名言:"Every long-established race has necessarily its peculiar fitness for the conditio ns under which it has lived,owing to the sure operation of Darwin’s law of natural selecti on."(1869) 要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识记) 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心理测验”一词的提出者。 要点: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识记)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书:郑日昌等,《心聿饬垦А罚嗣窠逃霭嫔纾?999.9,P1-P5 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教程第217-219页)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结构动力学心得汇总

结构动力学学习总结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感受颇深。我谈一下自己对这门课的理解: 一.结构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界对结构系统进行动力分析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保证多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安全、经济适用,是我们结构工程专业人员的基本任务。结构动力学研究结构系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原理和计算方法。它是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是以改善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目的的。高老师讲课认真负责,结合实例,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便于我们学生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

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抗震计算及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既有线性系统的计算,又有非线性系统的计算;既有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计算,又有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随机振动问题;阻尼理论既有粘性阻尼计算,又有滞变阻尼、摩擦阻尼的计算,对结构工程最为突出的地震影响。 二.动力分析及荷载计算 1.动力计算的特点 动力荷载或动荷载是指荷载的大小、方向和作用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荷载。如果从荷载本身性质来看,绝大多数实际荷载都应属于动荷载。但是,如果荷载随时间变化得很慢,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与

静荷载相比相差甚微,这种荷载计算下的结构计算问题仍可以简化为静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问题。如果荷载不仅随时间变化,而且变化很快,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与静荷载相比相差较大,这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问题就属于动力计算问题。 荷载变化的快与慢是相对与结构的固有周期而言的,确定一种随时间变化的荷载是否为动荷载,须将其本身的特征和结构的动力特性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决定。 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由于荷载时时间的函数,结构的影响也应是时间的函数。另外,结构中的内力不仅要平衡动力荷载,而且要平衡由于结构的变形加速度所引起的惯性力。结构的动力方程中除了动力荷载和弹簧力之外,还要引入因其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和耗散能量的阻尼力。而

认知心理学重点

一、基本概念 1.问题解决: 2. Greeno区分出哪些重要的问题类型?()(多选) A 演绎推理问题 B 归纳结构问题 C 排列问题 D 操作问题 E 转换问题 3.下列学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是()。 A 原理学习 B问题解决学习 C言语联想学习 D概念学习 二、问题解决的特征 1.Anderson(1980)提出关于问题解决的3个基本特征:目的的指向性、()、认知操作。 三、问题解决的过程 1.从大的范围来说,问题解决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多选) A 问题表征 B 选择算子 C 应用算子 D 转换问题空间 E 评价当前状态 2.问题表征是() A问题的语言表述B问题在脑中呈现的方式C问题条件的呈现D问题目标的呈现3.当要求人用火柴、盒子和图钉将蜡烛附在墙上,如果将一个空盒子呈现给被试,其结果就会优于呈现盛着东西如图钉的盒子,因为两种情况下的()不同。 四、问题解决的策略 1.下列关于问题解决策略的表述,正确的是()(多选) A算法策略通常可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但比较费时费力。 B启发式策略不一定能保证问题解决 C算法策略通常优于启发式策略 D爬山法是一种算法策略。 2.人们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有利于最终达到目标,这是()。 A手段——目的分析B理想搜索C爬山法D算法式 3.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A算法B手段——目的分析C逆向搜索D爬山法 4.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采取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的策略,称作()。 A逆向搜索法B爬山法C手段——目的分析D算法式 5.在问题解决中,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是()。A算法B逆向搜索法C手段——目的分析D爬山法 五、综合题 1.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什么是问题与问题解决,并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长时记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长时记忆的类型。 2、能对相关的几种模型进行简要评述。 二、主要内容分解及试题(知识点、考察层次、考题) (一)、长时记忆的分类 1、(1)、分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识记和理解和综合)

(完整版)《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精华版)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P348-350) 一、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主要的元素: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二、测量要素:参照点、单位 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1绝对零点(全无)2相对零点(人为); 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好的单位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P350-352)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验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心理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 2、心理测验在测量个别差异的时候,往往只是对少数经过慎重选择的行为样本进行观察,来间接推知被试者的心理特征。 3、为了使不同的被试者所获得的分数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件对所有的被试者都必须是相同的。 4、个人在测验中所得到的原始分数并不具有什么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或常模相比较才有意义。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心理测量的间接性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通过测量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相对性(心理测量的相对性我们在比较不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客观性(1、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2、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3、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错误的测验观:万能论、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正确的测验观: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P355-356) 在我国的心理门诊中应用较多的三类心理测验:智力测验(可在求助者有特殊要求时及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应用);人格测验(有助于治疗者对求助者人格特征的了解,以便于对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可针对性地开展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心理评定量表(用于检查求助者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或其程度如何)。 第六单元心理测量的发展史(P356-359) 1、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量的实践:我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始于汉代、兴于隋唐); 2、★高尔登十年(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为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①倡导科学心理测验;②遗传决定论的代表;③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④奠定了统计学基础;⑤提出了相关的概念。皮尔逊创立了积差相关法。)★卡特尔十年(90年代):1890年,【美国】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并认为心理测验的结果应与常模进行比较; ★比内的智力测验十年(20世纪头10年):1905年,【法国】比内与其助手西蒙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3、此后心理测验的发展:操作测验、团体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的发展(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施测于精神病人)。

戴海琦版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1

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心理测量的特点 ①间接性——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别特质的性质。 ②相对性——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也就是只有顺序量表的特征。 ③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测验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都需要标准化。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按所测量的心理特征分类:①能力测验②成就测验③人格测验 按接受测量的人数分类:①个别测验②团体测验 按测验目的分类①描述性测验②诊断性测验③预示性测验 按测验要求分类①最高作为测验②典型作为测验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①常模参照测验②目标参照测验③潜力参照测验 3)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1)基本定义 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其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得到 观察分数:实测到的分数; 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和完善测量工具及方法的方式来使得观察分数尽量接近真分数。 CTT 数学模型: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一种线形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 X T E =+其中X 表示观察分数;T 表示真分数;E 表示随机误差(不包含系统误差) (2)CTT 模型的三个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即E(X)=T 或E(E)=0 ;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ρ(T,E)=0 ; ③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ρ(E1,E2)=0; 平行测验: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一致 (3)CTT 模型的方差关系 ①在一次测量中,被试观察分数的方差等于其真分数方差与误差分数方差之和 222X T E S S S =+ ②真分数变异还可以分成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 222T V I S S S =+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测量的信度 (1)信度的定义: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076)《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 一、解释 1.测量:按照一定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2.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3.量表: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用以测量某种事物以确定其数量的连续体。 二、填空 1.无论是物理特性的测量,还是精神特性的测量,都必须具有(参照点)和(单位)两个要素。 2.量表可以分为(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四级水平。 3.要求被试按平时的习惯作出反应而无正确答案的测验称为(典型行为测验)。 4.以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考查被试对于指定的教学目标中的内容或技能掌握程度的测验称为(目标参照测验)。 三、单项选择 1.心理测量的参照点是(①)。 ①人定零点②绝对零点③人定零点和绝对零点④不能确定 2. 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②)。 ①类别量表②等级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率量表 3.狭义的心理测量是指以(②)为工具的测量。 ①调查②测验③实验④口试 四、判断分析 1.心理测量主要用于对人的精神特性的直接测量。(×) 分析:人的心理行为变化无法直接测出,只能通过个人在活动中(具体讲就是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间接推断人的某种精神特性的状况。 2.由于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因而在应用中只能使用等级量表适用的统计方法。(×) 分析:虽然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但在应用时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①假设量表上的单位是相等或近似相等,其前提是常态分布的假设;②把测验分数转换到一个有相等单位的量表上,即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这样就可以使用等距量表的统计方法。 3,在对心理测验进行区分时,应主要看编制者的目的和测验的实际内容。(√)

诊断学基础重点

绪论 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主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 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 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 6)病历与诊断方法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 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5)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③原因不明发热 炎—转移性右下腹痛. 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4胸痛的病因及问诊要点: 胸痛原因: 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 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包.心肌病变等 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 4)其他原因,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

心理测量学重点知识整理

1、著名美国学者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2、比奈与其助手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3、心理测量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4、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能力测验 2.学绩测验 3.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2.诊断性测验 3.预示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1.速度测验2.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 2.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应用分类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5、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 6、对测验项目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7、误差的种类:一种是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另一种是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8、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做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即:X=T+E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测量误差) 9、估计信度的方法:①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同质性信度⑤评分者信度 10、信度系数有两个实际用处:一是用来评价测验,二是用来对分数作解释。 11、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12、测验间法:①相容效度②区分效度③因素效度 13、分数的合成类型:①项目的组合②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③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14、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形式的测量可分为:物理测量、胜利测量、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心理测量。 15、测量的参照点:a)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b)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16、St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a)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b)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c)等距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d)比率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 17、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是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1、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种科学手段 2、难度: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4、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5、真分数:就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6、信度: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之为信度。 7、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8、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 1、症状概念, 2、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 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 3、咯血定义, 4、咯血与呕血区别 5、呼吸困难定义, 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 7、心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8、胸痛的病因, 9、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原因,10、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 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13、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 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 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 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 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 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

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3、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 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 5、颈静脉怒张的定义 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 7、桶状胸 8、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义,9、深大呼吸,潮式及间停呼吸 10、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2、三种呼吸音的区别 1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别 15、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的综合体征。 17、心尖搏动点的位置,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 18 、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 19、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 20、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 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ECG表现。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24钟摆律,胎心律 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PDA,RBBB,

结构动力学课程总结

结构动力学课程学习总结 本学期我们开了《结构动力学》课程,作为结构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结构动力学》是我们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所以同学们都认真的学习相关知识。《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体系在各种形式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学行为的一门技术学科。它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数学建模、演绎、计算方法、测试技术和数值模拟等多个研究领域,同时具有鲜明的工程与应用背景。学习该门学科的根本目的是为改善工程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动力学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在今后工程建设中减少振动危害。 对一般的内容,老师通常是让学生个人讲述所学内容,课前布置他们预习,授课时采用讨论式,先由一名学生主讲,老师纠正补充,加深讲解,同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对较难或较重要的内容,由教师直接讲解,最后大家共同讨论教材后面的思考题,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结构的动力计算与静力计算有很大的区别。静力计算是研究静荷载作用下的平衡问题。这时结构的质量不随时间快速运动,因而无惯性力。动力计算研究的是动荷载作用下的运动问题,这时结构的质量随时间快速运动,惯性力的作用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根据达朗伯原理,动力计算问题可以转化为静力平衡问题来处理。但是,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平衡,是一种动平衡,是在引进惯性力的条件下的平衡。也就是说,在动力计算中,虽然形式上仍是是在列平衡方程,但是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所考虑的力系中要包括惯性力这个新的力、考虑的是瞬间的平衡,荷载、内力等都是时间的函数。 我们首先学习了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的概念,所以在学习多自由度系统和弹性体系的振动分析时,则重点学习后者的振动特点以及与前者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抓住了重点。由于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的公式推导是以矩阵形式表达为基础的,我们开始学习时感到有点不适应,但是随着课程的进展,加上学过矩阵理论这门课后,我们自觉地体会到用矩阵形式表达非常有利于数值计算时的编程,从中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现代技术的优越性,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我们学习的兴趣。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第 1 章概论 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 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 分心测验” 的思想。 ( 2 )在中国古代,“ 七巧板” 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 1 )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 西蒙智力量表。 ( 2 )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 3 ) 1922 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 4 ) 1924 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 5 ) 1931 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6 ) 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 ( 7 )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 20 种,教育测验 50 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 1 ) 1936 年,苏联在批判“ 儿童学” 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 2 )从 1978 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 3 )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 ) 1980 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198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

诊断学基础知识多选题附标准答案

1、咳嗽咳痰伴发热多见于呼吸道肺部疾病,临床上应予哪些重点检查: A、胸部透视 B、胸部摄片 C、肺部CT D、超声波 E、胃镜 答案:A、B、C 2、急性腹膜炎的腹痛体征特点为病变部位有: A、压痛 B、反跳痛 C、腹肌紧张 D、肠蠕动减弱 E、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答案:A、B、C、D、E 3、急性腹痛同时伴有休克表现的有 A、急性腹腔内出血 B、急性心肌梗死 C、中毒性菌痢 D、绞窄性肠梗阻 E、急性胃肠穿孔答案:A、B、C、D、E 4、下列引起呕吐的疾病中,属于中枢性呕吐的有 A、幽门梗阻 B、脑膜炎 C、急性心肌梗死 D、急性腹膜炎 E、洋地黄中毒 答案:B、E 1.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 A 红斑狼疮 B 脾功能亢进 C 阑尾炎 D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答案:C D E 知识点: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P225 2.DIC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有 A 血小板<100×10^9/L B 纤维蛋白原<1.5g/L C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 D FDP>20mg/L E 3P阳性 答案:A B C D E 3.下列那些由骨髓系干细胞分化而来 A T淋巴系祖细胞 B 原红细胞 C 巨核系祖细胞 D 嗜酸粒祖细胞 E 原粒细胞 答案:C D 4.3P试验假阳性可见于 A DIC早期 B 恶性肿瘤 C 败血症 D 原发性纤溶症 E 创伤 答案:B C E 1. 直接Coombs试验在临床中常应用于以下哪些疾病的检测 A.新生儿溶血症 B.缺铁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症 D.地中海贫血 E.营养不良性贫血 答案:AC 2. 凡遇下列哪些情况应行骨髓检查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docx

第一章单自由度系统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和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和能量守恒 定理法。 1、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 1)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 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m x F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 3)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 1)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动量距分析; ( 2)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 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写出系统对于坐标的动能T和势能U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L )L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dt (3)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 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和势能 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对时间求导得零,即d(T U ) 0 ,进一步得到系 dt 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和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和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 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和相邻波峰和波谷的幅值 A i、 A i 1。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ln( A i) ,进一步推导有 A i1 2 , 2 1

心理测量学知识

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1.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2.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则量要素 (一)参照点 1.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2.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3.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二)单位:具备两个条件 1.有确定的意义。 2.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 (一)命名量表 1.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用数字

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 2.这种量表分为两种: (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别事物。 (2)类别——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3.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二)顺序量表 1.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也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2.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如A>B>C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3.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 1.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2.等距量表的数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或者用一个常数去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等距关系。(四)等比量表 1.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2020版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归纳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绪论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第二单元望诊 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生命;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 假神(无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颧红如妆;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阳外越神乱 望面色 常色与病色1、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 (1)主色──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色泽 (2)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常色 病色——晦暗、暴露(1)善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病轻,脏腑精气未衰 (2)恶色: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 五色 青主寒瘀痛经风戴阳证—面色苍白,却时而面红如妆,嫩红带白,游走不定, 赤热虚实妆戴阳多为虚阳外越,此为真寒假热之危重证候 黄主脾虚湿黄疸黄疸: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湿热熏蒸 白寒阳虚气血脱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 黑寒肾虚饮痛瘀疳积—小儿面黄肿或青黄或乍黄乍白,腹大青筋 青色: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和惊风 淡青/青黑——寒盛、痛剧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心阳暴脱 面与口唇青紫——心气、心阳虚衰青黄(苍黄)——肝郁脾虚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惊风或惊风先兆 黑色: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黑暗淡——肾阳虚;黑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瘀血 意义:判断气血盛衰;识别病邪性质;确定疾病部位;预测疾病轻重与转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