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新零售市场研究报告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1月10日晚,求是金融汇举办第111期公开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王维安教授第五次做客求是金融汇,与大家展望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公开课要点 1.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 2. 十九大后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两个主线: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防范系统 性金融风险。 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依赖 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4.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基调下,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稳健中性,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金 融监管,2018年经济金融形势会更严峻。 5. 着眼未来,中短期内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并伴有系统性金融风险,要继续把 风险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长期角度,待经济完成转型后,股票股权投资或许迎来趋势性机会。 做事讲究顺势而为,经济金融行业同样要判断大趋势、大方向。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抓住主流因素。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2018年作为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分析经济形势首先需要把握十九大精神,同时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会议内容。 一、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工作重心调整 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同时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经济工作重心调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始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斗争”转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近40年发展,新时代社会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

2018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及销售额分析,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成趋势「图」

2018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及销售额分析,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成趋势「图」 一、便利店行业概述 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8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并将店铺命名为"7-Eleven";我国内地便利店起步较晚,1995年1月上海牛奶公司开设的可的食品便利店,为国内首家便利店,2004年7-Eleven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到了2017年便利店成了资本追逐的风口,新型无人便利店和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世界便利店的发展历程来看,通常被划分为两种类型:传统型(Traditional)和加油站型(Petroleum-Based)。传统型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区、学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不等,营业时间为15~24小时,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购物的便利性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如7-Eleven、Circle K)盛行于亚洲的日本,中国台湾。加油站型便利店通常指以加油站为主体开设的便利店(如BP、ESSO),在地域广阔且汽车普及的欧美地区发展较为迅猛。我国传统型便利店代表企业有美宜佳、天福、红旗等,加油站型便利店有易捷、昆仑好客等。 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二、便利店行业现状 2018年便利店行业火热,年初开始大量资本进入便利店行业,以及新兴技术加持,促使便利店行业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264亿元,同比增长18.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统计,2015-2018年,我国便利店门店数从9.1万家增加至12.2万家,2018年便利店门店数较2017年增长15%;便利店日均销售额从3576元增加至5299元,2018年便利店日均销售额较2017年增长7.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解读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解读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我们演播室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作客我们的演播厅。[15:43] 嘉宾张翼 各位网友好。我很高兴今天能够和主持人一起完成这次访谈的任务。[15:43] 主持人 我们今天访谈的主题是来解读社会蓝皮书,社会蓝皮书是去年年底12月22号发布的,一经发布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首先,我们有请张院长和我们来聊一聊或者总结、评价2017年中国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总体状况是什么?[15:46] 嘉宾张翼

主要有这么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扭转了经济一直向下的态势。虽然这个态势还不是很强劲,但是与2016年6.7%增长率相比,今年前三季度是6.9%的增长率,既是考虑到第四季度出现的蓝天保卫战的决心和调控房价的决心的展示,考虑到这个可能会影响到第四季度的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但是,全年的增长率,根据各方的预测,基本能够达到6.8%的增长状况。6.8%的增长状况与原来6.7%的增长状况的不同,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能出现了大的发力。这个动能里面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到,一个是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当中比较强劲,第二个是在消费当中,旅游、体育、保健服务业方面的扩张为新的动能,以高技术的投入为新的动能,以高技术当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里面的高端技术方面的拉动为新的增长点。这个方面的表现比较强劲。我们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初步显现。这是第一个亮点。[15:46] 嘉宾张翼 第二个亮点,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不如十八大之前能达到8%、9%、百分之十几的增长,但是我们国家解决就业这个方面的力度加大,也就是说,在十八大之前的五年,我们可以看到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城市新增的就业岗位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2018版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基本情况分析报告

2018版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基本情况分析报告

序言 本报告针对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基本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并对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基本情况主要指标即连锁总店数,门店数,年末从业人员,年末零售营业面积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借助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基本情况整体状况,从全面立体的角度了解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基本情况现状,把握行业前景。本报告借助权威多维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当前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基本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相信对了解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基本情况现状具有极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亦对商业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基本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零售和餐饮连锁企业统计年报。

目录 第一节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基本情况整体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连锁总店数指标分析 (2) 一、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连锁总店数现状统计 (2) 二、全国连锁零售企业连锁总店数总值现状统计 (2) 三、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连锁总店数占全国连锁零售企业连锁总店数总值比重统计 (2) 四、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连锁总店数(2015-2017)统计分析 (3) 五、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连锁总店数(2016-2017)变动分析 (3) 六、全国连锁零售企业连锁总店数总值(2015-2017)统计分析 (4) 七、全国连锁零售企业连锁总店数总值(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八、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连锁总店数同全国连锁零售企业连锁总店数总值(2016-2017)变 动对比分析 (5) 第三节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门店数指标分析 (6) 一、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门店数现状统计 (6) 二、全国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6) 三、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门店数占全国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6) 四、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门店数(2015-2017)统计分析 (7) 五、全国连锁零售便利店门店数(2016-2017)变动分析 (7)

2018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风险研判与政策动向研究分析

2018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风险研判与政策动向研究分析

目录 一、国内外市场现状与主要风险 (一)国际市场受预期差影响波动较大 (二)国内主要经济指标开始下行,金融风险加速暴露 1. 实体经济主要指标出现下行迹象 2. 货币金融数据反映出杠杆去化较快 3. 金融市场出现较多风险迹象 4. 资管格局重构,金融实体传导阻塞 5. 流动性不平衡性问题日益突出 二、金融风险传导路径 (一)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交替传染 (二)市场风险引致部分金融机构出现经营风险 (三)金融机构一致性谨慎引发资金抽离,导致经济增速下滑风险 (四)内外压力叠加导致宏观风险扩大 (五)金融与财政同步收缩可能带来较大风险 (六)地方债务处置不当可能引发政府信用风险 三、政策建议 (一)坚定去杠杆和调结构的正确方向,尽快明确当前阶段宏观去杠杆的总体目标与结构目标 (二)抓紧做好监管协调,避免监管过度、交叉传导出现大的宏观风险(三)精细做好压力测试和配套安排,避免出现融资悬崖 1. 货币政策 2. 金融监管政策 3. 财政政策

近期外部受美国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影响,国内由于严监管、去杠杆进入深水区,金融市场出现较多风险,我们组织监管与业内专家共同讨论,对国内外经济指标与金融市场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与其演化与传导路径,提出货币、金融、财政多个领域的建议与政策。 一、国内外市场现状与主要风险 (一)国际市场受预期差影响波动较大 近期海外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源于三方面预期差:其一,市场前期对美国发起贸易摩擦预期不足,未料想到潜在的贸易战成为了今年市场最大的边际变化;其二,对美日欧经济走势的判断有误差,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表现低于市场预期,而美国的经济表现相对最为稳定;其三,未预期到美元和美债利率同时快速上行,市场对美债上行压力前期反映不足,对美元看空情绪较浓,当两者同时打破预期时,新兴市场的汇率压力陡增。 总体上,2017年是全球经济同步增长的“蜜月期”,2018年行将过半,市场表现不如年初所预期。具体来说: 一是贸易摩擦是国际最大扰动,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变化。

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国家步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小组日前发布2018、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分析预测。预计2018年我国GDP增速为6.6%,2019年GDP增速为6.3%。 2、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2月29日发布报告预测称,基准情景下,2019年CPI 增长1.8%,PPI增长1.6%,实际感观今年所有物价上浮10-20%左右; 3、由于国际形势严峻,外贸遭受严寒,汽车工业发展滞后,销售受到强烈打压,全国大部分汽车制造厂商都有减员现象出现,今年的第二产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4、近几年,由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农业提倡规模化、成片化、地方优质经济作物并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有一定成效,但是未能有效支撑中国的庞大经济体,第一产业未来还有一定发展潜力可挖; 5、中国建设、中国重汽、中国制造的过度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技术含量较低,淘汰大量加工企业的同时,产生技术性、创造

性、科学性企业需要漫长的时间; 6、基建拉动内需的办法逐渐突显颓势,中国的大型基建项目逐渐外移的同时,收益周期较长,导致目前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贡献较小; 7、货币政策逐渐放宽,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但是货币的流向还是向房地产流入,导致银行的大量资金最终还是在房地产业,预计未来中国房地产还有5-10年红利,西部地区周期可能会长一点; 8、税收问题逐渐突显,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目前人力、社会福利、税收等成本,很对企业都被拖死;后续需要大量改善企业竞争力,加大核心成本的投入,提升利润空间;改变企业技术、科技、创新含量,减少人工、税收等成本; 9、就业问题,失业人口的增加影响社会稳定与治安,政府一直对目前就业问题比较重视,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人员年龄结构的变化,每年公布的新增就业人口保持在1300万左右,但是由于人工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人员的就业问题已经开始突显,后续农业可能会作为就业发展的突破口; 10、老年化问题开始呈现

2018年度就业形势分析与2019年度展望

2018年就业形势分析与2019年展望 一、我国就业形势的基本特征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减速换挡、结构优化调整、动力加快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显得更加重要。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稳就业”放在了“六稳”工作之首。在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延续稳定向好势头。但也应注意到,就业领域存在的一些区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仍比较突出,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1.就业整体形势延续稳定向好

2018年以来,尽管面临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外部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趋严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内部环境压力,我国就业形势整体仍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从就业人数看,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6万人,同比均增加3万人。从失业情况看,1-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5.1%以下的较低水平,低于5.5%的年度调控目标;6-9月,全国主要就业群体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维持在4.3%-4.4%的区间小幅波动;三季度末,全国登记失业率为3.82%,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降至多年来低位。 2.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占GDP的比重达到53.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保持就业稳定发挥了重要贡献。测算表明,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人数大约比第二产业多20%左右。2017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居前。随着网店、微商、网购快递等网络创业就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8-2024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8-2024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便利店行业相关概述 1.1便利店相关概述 1.1.1便利店的概念 1.1.2便利店的分类 1.1.3与超市的区别 1.2便利店业态特征 1.2.1距离的便利性 1.2.2即时的便利性 1.2.3时间的便利性 1.2.4服务的便利性 第二章零售及新零售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1零售和新零售行业概述 2.1.1零售业基本介绍 2.1.2新零售概念阐述 2.1.3新零售特征分析 2.1.4零售与新零售对比 2.2零售行业运行状况 2.2.1行业发展变革 2.2.2行业发展特点 2.2.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2.4百强企业零售规模 2.2.5行业发展业态 2.2.6存在问题分析 2.2.7发展方向及建议 2.3新零售行业发展状况 2.3.1新零售的特点

2.3.2技术基础分析 2.3.3发展规模分析 2.3.4发展效益及成本 2.3.5行业发展热点 2.3.6重点细分市场 第三章2016-2017年国际便利店行业发展综况3.1日本便利店行业发展状况 3.1.1便利店销售额 3.1.2便利店普及情况 3.1.3便利店客流量 3.1.4便利店求职倍率 3.1.5市场集中度分析 3.1.6品牌发展状况 3.2美国便利店行业发展状况 3.2.1市场发展现状 3.2.2市场业务分析 3.2.3企业并购案例 3.2.4便利店经营典例 3.3中国台湾便利店行业发展 3.3.1行业发展特点 3.3.2行业发展规模 3.3.3O2O运营模式 第四章2016-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环境4.1经济环境 4.1.1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4.1.2中国宏观经济概况 4.1.3服务业运行状况 4.1.4国内宏观经济展望 4.2社会环境 4.2.1人口结构分析 4.2.2居民收入水平 4.2.3居民消费水平 4.2.4消费市场特征 4.3政策环境 4.3.1零售业供给侧改革 4.3.2零售创新转型意见 4.3.3供应链发展指导意见 4.3.4促进消费升级相关政策 4.3.5内贸流通发展规划 4.3.6居民生活服务规划 4.3.7区域配套扶持政策 第五章2016-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分析5.12016-2018年便利店市场发展状况 5.1.1市场销售规模

影响2019年中国经济走向的三大关键词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管理者们的2019年应该关注什么? 摘要“中美贸易谈判”、“房地产调控”、“金融稳杠杆”是管理者们在2019年必须要重视的三大宏观政策走向,搞清楚这些关键的变动,才能够正确决定企业应该收缩还是扩张以及往什么地方扩张。 新年伊始,企业的管理者们都习惯于为企业在新一年发展制定完备的年度战略规划。而优秀的年度规划,必须建立在对新一年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以及商业趋势变化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 顺势而为,方可事半功倍。 关于2019年,各路大咖都已经有了预测,其中最知名的要算2016年离世的“周期天王”周金涛的说法:2019年是低价抄底资产的好时机。而美团的王兴则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这些预言是否能够实现,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目前来看,真正决定2019年经济与商业走向的,主要还是三大宏观面的政策走向:中美贸易问题的谈判进展、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金融“稳杠杆”的效果。 从企业角度来看,必须仔细观察这三大宏观关键词的走向,才能设法适应这个低增长时代,重新聚焦主业,抓住逆势增长的机会。 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走向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是影响2018年中国经济和商业发展最深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前商界和学界都未曾料到,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会如此激烈地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最终导致中美之间出现了剧烈的贸易摩擦。 在2018年7月到8月,美国分两次向中国对美出口的约1102种产品合计500亿商品

征收了25%的关税。而中国同样对500亿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加征25%关税。 2018年9月24日,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美国将对价值2000亿的中国商品征收10%关税,包括冰箱、空调、家具、电视机和玩具等,其中还涉及诸多塑料和石化产品。美国还计划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加征关税的税率提高到25%,并且将对剩余的价值267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 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在2018年对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贸易、金融格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资本市场上,2018年年初A股的涨势遭遇遏制,最终全年下跌超过20%。 在2018年的12月,中美两国元首在G20阿根廷峰会期间成功举行会晤,达成重要共识,决定暂停征收新的关税。美国白宫随后宣布,美方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1月1日后仍维持在10%,而不是此前宣布的25%;双方将加紧磋商,一旦谈判达成协议,2018年以来加征的所有关税,都可能取消掉。 但中美贸易摩擦最终得以缓解的前提条件是:美中双方需要争取在2019年最开始的90天内完成谈判,如果到期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将继续提升税率。所以2019年最初三个月中美贸易谈判的走向,事关其后一整年中国经济贸易的走势。 商界领袖们自然会期待中美能够达成协议,这样的话,中国的出口行业将加速复苏,也会带动整体消费的增长。不过,务实的管理者,也应该在谈判达成协议之前保持谨慎,控制好企业的现金流,做好继续过苦日子的准备。 把握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 房地产目前仍然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产业。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央围绕“房住不炒”坚持进行地产调控,意图达到“稳房价”的目的。

2018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前言 2016年,我国社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转型新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创新发展新成效,流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消费对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日益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 2016年,零售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零售法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商品零售额增速缓中趋稳,行业劳动效率小幅提升,网络零售发展更加成熟,质量水平全面提升。下半年以来,大型零售企业销售情况明显好转,实体零售出现结构性回暖迹象,全年便利店、购物中心、超市销售额增长较快。零售行业正在酝酿新一轮变革,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活跃,整合全渠道资源,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实体门店数字化程度提高,支付方式更加多元高效,品牌连锁经营快速发展,零售商品结构不断升级。同时,零售行业变革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商业网点发展不均衡、结构性过剩、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零售企业物流成本、租金成本、人工成本上涨压力较大,数据驱动经营决策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零售市场公平秩序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零售商业模式创新转型亟待加强。

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更加普遍,居民消费需求深刻变化,催生零售行业新供给新模式。伴随零售业发展的宏观、政策、技术、需求环境持续改善,尤其是《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的出台,为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环境。2017年,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全方位深入融合、社交化场景化多元消费场景、多业态协同提供一站式聚合服务、供应链体系智能高效等特征将日益明显。 综合来看,2017年零售行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和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 二○一七年六月

2018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展望报告

2018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内容提要】 2018年全球新兴产业有望继续获得科技巨头的青睐,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优势领域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部分领域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但同时也要认真对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产业发展环境尚不完善的问题,关键材料和部件受制于人、产业低端重复建设问题,以及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鉴于此,赛迪智库提出,2018年应有序推进产业政策体系建设,集中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应用,重点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形势 展望 2017年,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落实的大背景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和商业模式“走出去”取得实质进展。展望2018年,全球各主要国家仍将新兴产业作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选择,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有利发展环境影响,将保持稳定增长,逐渐由做大到做强转变,继续保持国内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地位。 一、对2018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新兴产业仍是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形势展望系列 新兴产业仍将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近年来,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拉动经济增长的潜能正在不断释放。如与中国BAT比较的美国三大科技巨头—苹果、亚马逊和谷歌对美国GDP的贡献率达到2.4%,苹果1家公司的利润超过位居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第一和第二的沃尔玛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和,成为《财富》美国500强利润最高的公司。同时,新兴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也展现出勃勃生机,正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我国红领集团的“互联网工业”新模式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近几年公司互联网定制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翻倍增长,“红领

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介绍

2018年中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增长6.5%,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7%。工业、消费及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也相对稳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增强。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也提醒,外部环境变数在增加,给经济的稳定运行增加不确定性,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的压舱石作用继续巩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3.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此外,工业内部在不断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继续增强。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也在改善,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民间投资增速保持在8%以上的较 3:贸易战的力度在趋强,但更应关注的是国内消费减速 中美互征关税,目前已经生效的有: 7月6日:34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 中国同一天反击:对340亿美元美国商品征收25%关税 8月23日:16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 中国同一天反击:对16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 9月24日: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的关税,并且将在2019年1月1日上升到25% 中国同一天反击: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实施加征5%—10%不等关税 可以看出中国在关税上反击美国的空间已经不大, 根据中国统计,2017年从美国进口为1539亿美元,而目前加征关税的500亿美元+600亿美元=1100亿美元,加上今年4月2日为了报复美国232条款钢铝产品关税,而对美国30亿美元产品征收关税,总共已经是1130亿美元。 因此我国再进行关税报复已经没有太多空间,除非在税率上做文章,然而税率太高会真的大大影响美国对我国出口,这并不是我国追求的目标。 而剩下未征税的产品很多是我国急需或者必须的产品,也没有必要继续加征关税。 除非开始打击美国在华企业,但是在华美资企业和中国企业是深度绑定,有大量就业,另外一个打击美资也会相应动摇其他外资的市场环境信心,这不太符合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期望。 互征关税这个过程,当然会对中美相关企业造成一定痛苦, 但是从最近的数据来看,9月中国对美出口增长16.6%,连续五个月保持11%以上的高增速, 虽然我们一直说,这是在抢出口,这是翘尾效应, 但是从7月6日开始,第一轮340亿美元的25%关税已经开征, 8月23日第二轮160亿美元已经开征。 已经占到了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11.6%(按照2017年计算),但即使这样9月份增速仍然高达16.6%,反而进一步加速。

中国当今的社会形势

中国当今的社会形势 从古到今,从历史到现在,经过风雨历程的中国;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不管是从现在还是从未来看中国,中国仍面临着极大社会形势;同20年前比,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剖析这些变化,对探讨今后的发展有其极为重要的意义。 按照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作如下区分:权力阶层、业主阶层、雇工阶层、农民阶层和知识阶层。只有认清、适应并合理引导这些阶层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才能提出切合国情的发展方略,才能求得中国的发展。对此,笔者已有另文专析(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格局及其价值取向),基本结论如下: (一)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讲,生存、稳定、发展是他们共同的现实愿望;腐败堕落的流氓官僚、冥顽不化的病态业主是他们共同的首要敌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他们关心的首要目标;廉洁、高效、温暖、坚固的政治体制是他们共同的未来憧憬。 (二)民主和自由,符合中国传统、具备中国气派的民主和自由,于目前之中国还不是一件十分现实的东西,对普通民众也不是十分迫切的东西。但是,她的基础已经萌生在中国社会的深层土壤里,它正在孕育、滋长。面对这样的现实,消极地等待只能让我们更加落后于人类发展的步调,而盲目急躁的激进行为更是欲速不达。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感到: 1、当前最应引起我们关注的现实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民族精神问题,一个是党群关系问题,或说得简明一些,就是人心问题和党风问题。回顾一下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不难发现,良好的民族精神和密切的党群关系,是其不断克敌制胜、克服困难的法宝,是其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能否成功、能否有效促进我们发展的根本基础。可是,当我们走到今天的历史关头,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前述种种问题的综合作用,使那种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和鱼水情深、患难与共的党群关系已然遭到严重破坏。这一破坏到底严重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是很值得深思的。可以说,如果不尽快采取得力措施,这两个问题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将给我们设下形形色色的障碍。 因此,提高民族素质以重构民族精神、整顿党的作风以密切党群关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2、尽管已经做了二十年的改革,但当前中国社会仍没有达到良性发展状态,甚至是到了社会变异的边沿;如果不尽快采取得力措施,我们就有可能面临社会运行失衡乃至更大的危险。目前,我们已经看到,由于社会形势已经演变到这样的程度:种种匪夷所思、不可思议、不可想象的社会病态现象、社会丑恶现象不但层出不穷,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尽快采取强硬有效的措施来遏制这种趋势、扭转社会运行的方向,不但十分迫切,且为形势要点之所在。若待到风气养成,则“虽有大力,不可扭转”。 我们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社会行为的控制和引导问题。若依此来分析建国以来社会运行的演进情况,可以看到: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组织社会良性行为、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的最主要手段是成功地建立起一整套成员行为的自我约束体系:通过崇高思想的感召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较好地保持了社会成员高的道德素质,在此基础上辅佐以政府对社会及其经济运行的有力控制,以及严密的党纪政纪对政府官员的有效监督。 改革开放以后,成员道德素质的非常回落、各种腐朽思想的冲击、对利益牵引的推崇等因素,破坏了那本已很脆弱的道德自我约束体系。经济运行自由度的提高、政治信仰的淡化和政治热情削弱、地方自主权的加强等因素,使中央权威相对下降,政府对社会行为的控制能力也相应降低,因此,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借助其他更有效的方式来保证社会良性行为的做出。这样,一方面是传统的社会秩序维护体系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社会新的运行方式需要建立起约束和维护社会行为之更加有效、更加严格的新体系。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我们既未能充分合理地继承好、维护好过去的体系,又未能根据形势的需要及时构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体系。

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

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

摘 要:一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数据面临两大悬疑: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是否反映了工业企业 的真实经营状况?在工业企业利润总体数据背后,国有企业 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分化到底有多大?分析表明,工业企业利 润在2018年的整体增速较为稳定三但是国企二民企的经营状 况确实出现较大分化,原因在于融资成本差异的进一步扩大三 同时,中小企业的相对景气指数步入近10年来的次底谷,而 且行业融资成本的分化还在加剧三这可能影响短期宏观经济 稳定,还可能影响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进而影响中长 期增长动能三面对这种结构分化,政策需要跳出短期宏观调 控的框架,回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通过构建有效的 市场机制,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从而培育微观主体的活 力二增强中国经济系统的韧性三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处于周期性顶部,之后温和放缓,

延续至今三在增速放缓过程中,出口增速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三截至2018年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仍高达14 5%,中美贸易顺差还在扩大当中,中美贸易冲突的负面冲击尚未显现,甚至提前抢单的行为还使得短期内的出口更为活跃三因此,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面临的周期性下行压力,其主要动力来自内部因素,尤其是投资增速的放缓三 在此过程中,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仍然维持在高位,引发了一些观察者的争论三不过,即使是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数据可信的背景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的分化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重要矛盾三如何看待这种分化,如何理解分化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下将就这些问题尝试进行分析三 一 GDP名义增速下行,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面临两大悬疑 一一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41 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速为6 8%三分季度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速为6 8%,第二季度为6 7%三实际GDP增速非常平稳,已经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 7% 6 9%的区间三最高二最低增速仅相差0 2个百分点三 但是,同一时期的名义GDP增速经历了较大波动:2015年第四季度,名义GDP增速为6 4%(上轮周期增速谷底),2017年第一季度为11 7%(末轮周期增速峰值),2018年第二季度则已经回落到9 8% 这也是最近6个季度以来,名义GDP首次回落到10%以下三在2018年第三季度,名义GDP增速进一步回落至9 6%三目前,名义增速的总体下行态势已经确立,并且仍在探底过程中三根据经济周期的过往表现,中国GDP名义增速或在2019年中后期见底三 为什么要关注名义GDP增速?其一,从观察经济周期角度来看,名义增速更有意义三从图1的数据来看,名义GDP具有更强的波动性二更为显著的周期性三如果对名义GDP增速进行分解,可以看到其由两部分构成,即:名义GDP增速=实际GDP增速+GDP平减指数通胀率三图1显示的实

我国便利店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4), 418-426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769742.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769742.html,/10.12677/ass.2020.94064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nvenience Stores in China Huyu Shao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Received: Mar. 23rd, 2020; accepted: Apr. 6th, 2020; published: Apr. 13th, 2020 Abstract At present, convenience stores in China, as a new business form, still maintain the momentum of rapid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opening of convenience stores abroad, many well-known international convenience store companies have entered our country. Our convenience stores have also ushered in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is has also brought many challenges to domestic convenience stores, but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convenience stores is still immature. In this context, how to achieve the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convenience stores, there are many development issues need to study and explor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rigin and back-ground of convenience stor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nvenience stores in China and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amous convenience stores abroad. Through case analysis and situation analysis,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data of China’s convenience store devel-opment report in 201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ni-ence stores in China, such as market positioning, commodity selection, location of store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Around these problem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improving service, differentiated marketing, using Internet to help and narrow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Keywords Convenience Store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我国便利店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邵呼雨 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0年3月23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6日;发布日期:2020年4月13日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2019年5月21日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矛盾,预示中国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

6.1% 6.2%6.3%6.4%6.5%6.6%6.7%6.8%6.9% 7.0%7.1%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季度GDP 增速(当季值)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1-2月 1-3月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现价)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1-2月 1-3月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现价)

47.5% 48.0% 48.5% 49.0% 49.5% 50.0% 50.5% 51.0% 51.5% 52.0% 52.5% 2022年4月 2022年5月 2022年6月 2022年7月 2022年8月 2022年9月 2022年10 月 20 22 年 11 月 2022 年 12 月 20 23 年 1月 20 23 年 2月 2023 年 3月 2023年 4月 PMI

经济蓝皮书: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经济蓝皮书:2019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天上午在京发布《经济蓝皮书:2019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预测,2018 年中国经济增长6.6%左右,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的健康发展态势。2019 年世界形势更具不确定性,初步预测中国GDP 增速比上年小幅下降0.3 个百分点,但6.3%的经济增速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贡献者。 2018 年中国经济增长6.6%左右 蓝皮书指出,2018 年,我国经济发展基本平稳,延续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通胀上升,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升级,国际经贸关系更加 复杂,国外有效需求放缓;中国紧紧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深入践行新发展 理念,锐意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等优势,着力培育壮大 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大力推进简政减税降费,极大激发了 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促进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鼓 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释放了社会创造力。经过努力,新动能成长取 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对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2018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8%,连续12 个季度稳定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贸易争端几起几落,但我们依然可以对数据有所期待,预计2018 年我国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比上年大幅回升4.5 个和4.3 个百分点。 2019 年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蓝皮书指出,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预测,2019 年我国GDP 增长率为6.3%,从定性分析上看,这种预测结果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的现实情况相一致。从供给侧角度看,由于我国劳动力供给自2012 年进入拐点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