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麻醉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麻醉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中华麻醉在线 http://www.csaol.cn 2007年9月

麻醉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阮祥才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近年来麻醉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而麻醉对于手术患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影响仍较受关注,本文拟综述相关文献,希望能够分析其影响、找出其原因和

采取针对措施,以进一步改善麻醉的安全性。

1 麻醉相关死亡率

1999年美国医学机构(Institute of Medicine,IOM)下属卫生保健质量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近年来麻醉安全得到了显著改善,已证实的麻醉死亡率由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的万分之二下降到二十世纪末的二十万至三十万分之一,而且这一数

据也不能反映为一定与麻醉相关,理由如下:①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经常是很难

确定的,很多情况下难以肯定是否一定与麻醉或术中管理有关;②真正手术室中

死亡的情况非常少见,而病情很差或很不稳定的病人一般都会转到ICU进行进一

步的监护、治疗,如果这类病人在CIU死亡,人们就不太会把死因归咎于麻醉医

生所负责的麻醉和术中管理了;③病情极差患者或接受复杂的大型手术者,手术

后发生并发症或死亡,可能多由其患者本身的生理或病理状况所致,而较少归咎

于术中麻醉医生的管理能力。所以说,很难准确判断麻醉对手术病人发病率和死

亡率的影响,但是这不影响近年来麻醉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的事实论断。

2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因素

心脏的不良事件如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充血性心衰和心律失常,均可导致麻醉时或麻醉后的早期患者死亡,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和轻度体温下降可增加

发病率。一些直接由麻醉引起的意外情况如低氧血症、气管导管误入食管或无法

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等的发生率都很低,而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至少在一定

程度上是由于设备的技术性故障或监测不足所致(见表1)。

Fasting等分析了1996年至2000年的5年期间83844例麻醉,发现死亡率低于二十万之一,这样低的死亡率,就很难分析麻醉严重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因素,

也就难以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是多

因素、进展性的,单一因素逐步加重亦会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些因素一般是

一些严重但又不至于致命的问题。为解决前述的分析难题,大家开始转而分析麻

醉期间相对多见的严重但非致命性问题(由高年资麻醉医生确认),这些问题可能会进展为不良事件,或者可直接引起严重不良事件,也可能根本不会对病人的预后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差一点就出问题(near misses)”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防治性策略的着眼点。在航空、核能源和其他一些高危工业领域,这种“差一点就出问题”分析方法已被证实可有助于分析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其在医学领域尤其是麻醉这类低死亡率领域的应用前景亦很被看好。

3术中发生严重问题的对策

5年期间83844例患者术中严重但非致命性问题的发生率为0.4%,其中由麻醉方面为主要原因者大约占1/3,包括气管插管问题、全麻苏醒问题、过敏反应、心律失常和血压过低等,而一些简单的措施就预防麻醉方面原因的三分之二。研究发现术中严重但非致命性问题可使三分之二的病人手术延期或被迫进入ICU。

3.1血压过低

最常见的术中严重问题是血压过低,但血压过低的定义在文献中并不统一,多倾向于以血压降幅大于基础值的30%且维持5分钟以上,或降低50%以上为标准。有报道患者在手术室出现低血压,即使只维持1分钟的时间,也会增加术后1年的死亡率,这一结果仍有待进一步的资料证实。术中低血压增加围术期危险的报道已有多年了,但是也有人发现硬膜外麻醉期间,故意将血压降低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45~55mmHg水平,并不会增加术后4 个月的发病率,该作者认为低血压增加围术期危险的结果,可能与低血压的诱因如血容量不足、心肌功能障碍、败血症或麻醉药物过量等的关系更为密切。

术中严重血压过低主要原因多为基础病情(75%)所致,其次为手术出血(14%),麻醉因素所占比例(11%)较小,因此术中严重血压过低有效预防措施是加强围术期评估、精确调节诱导药物用量。Fasting等发现麻醉因素所致的循环衰竭案例多见于椎管内阻滞,其中近半是由于阻滞前没能有效纠正患者的低血容量。

3.2气管插管问题

没有预料到的困难气道患者很可能会发生低氧血症,并会进展为严重不良事件,而被评估了的困难气道的危险性却很小。术前气道评估方法有很多,其中张

口度和头颈活动度就是简单有效的方法,而Mallampti评分最为公认。因此可以认为术前常规进行气道评估可降低术中风险。

气道问题发生率比较高且可引起死亡或严重并发症,Rose等报告0.4%的全麻病人需要喉镜暴露3次以上,0.3%的患者采用喉镜技术插管失败;Fasting等发现0.2%的患者会出现气道问题,但均未引起死亡或严重并发症,作者认为预后良好的原因是其1/3的患者在发现插管困难后就停止插管尝试,有2例患者选择气管切开,因此推荐及早停止困难插管的插管尝试。

3.3麻醉苏醒问题

关于麻醉苏醒问题的报道较少,因为麻醉苏醒期间多表现为气道或通气的问题,很多研究将只归于气道方面,主要为麻醉因素所致。气管导管拔管前错误评估残余药物的作用和患者呼吸功能是这些气道或通气问题的首要原因,常规进行肌松功能监测还有难度,很多病人由于麻醉后恢复室容量有限而只能在手术室拔管,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延迟拔管来应对麻醉苏醒问题。报道显示面罩或喉罩通气麻醉患者无严重的苏醒问题。

3.4心律失常

心动过缓和心搏停顿是术中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主要原因多为麻醉因素或患者本身病情,尤其多见于椎管内麻醉,但总体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低,可能是因为椎管内麻醉期间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多会得到及时处理。有报道局麻药误入血管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提示局麻时亦需要备用复苏设备。因此,根据病情选择麻醉方式和常规应用基本监测是心律失常的可能对策。

3.5过敏或类过敏反应

Fasting等的统计显示,近40000例使用肌肉松弛剂的全麻患者中有13例术中出现了严重过敏或类过敏反反应,其中3例使用琥珀胆碱,10例使用非去极化肌肉松弛剂。严重过敏或类过敏反反应的总体发生率介入1:4500到1:6400之间,大约1%的过敏或类过敏反应休克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死亡,这种休克往往只表现为低血压,而没有其他的过敏或类过敏的症状,麻醉医生应谨记给药后出现严重低血压时要及时排除过敏或类过敏反应。过敏类的问题是很难预防的,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4基本监测的应用

人为错误可以减少,但是难以避免,麻醉期间也是这样,资料显示术中不良事件常常与人的因素有关。麻醉医生是麻醉期间病人安全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麻醉医生必须了解病情和熟悉所有相关设备,很难想象,一个麻醉医生会将手边的很有价值的监测弃而不用;更不能想象,一个麻醉医生对监测或手术具体程序没有经验、或不了解患者的个体情况。因此说麻醉期间首要的安全因素是人,也就是麻醉医生本身。

术中常规的基本监测包括粘膜的色泽、胸廓的运动、瞳孔的大小和痛觉刺激的反应,失血量和尿量也应是常规监测项目,术中听诊器听诊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要随时可用,在由手术室转往ICU途中的监测标准应当与术中保持一致,且需要有经验的医生陪同。

监测技术和监测仪器的发展并不能防止麻醉病人不良事件的出现,但监测仪所提供的一些数据和报警信息可有助于麻醉医生予以早期处理,从而减少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促进了最低监测标准的出现,美国哈佛医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术中严重不良事件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归功于采用了最低监测推荐标准。一般的最低监测推荐标准都包括脉搏波氧饱和度(SpO2)和二氧化碳波形图,每例麻醉患者都应进行SpO2监测基于以下两个理由,首先,低氧血症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大脑损伤,引起严重后果;其次,多数通气不足所造成的低氧血症可以通过SpO2和二氧化碳波形图发现和早期干预。澳洲不良事件监测研究发现,52%与麻醉有关的不良事件是最先通过监测仪发现的,其中超过50%的病例先由SpO2和二氧化碳波形图表现出来。脉搏波氧饱和度仪使手术室内的监测发生了一次革命,该仪器在没有被证明能改善手术患者预后的时候,就很快在许多国家成为常规监测项目,后来Moller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报道20802例麻醉和麻醉后复苏患者中,SpO2可使低氧血症的诊断率大大提高,没有使用的对照组出现呼吸系统问题的患者比率明显增大,但最终的总体结果显示使用组的死亡率、心肌顿抑、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均与对照组相似,很明显这个最后的结果有问题,那么,问题出自何处呢?现在我们知道是该研究的样本量不足,因为麻醉的安全性很高,要证实脉搏波氧饱和度仪的进步性,就要求观察50万到100万数量的患者,如此庞大的研究会让谁也提不起兴趣,但是临床工作的常识告诉了我们脉搏波氧饱和度仪的进步性,现在

脉搏波氧饱和度仪已经作为提高安全性的常规监测应用于临床。

5麻醉深度监测的作用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一种数字化的脑电图技术,使麻醉深度监测成为可

),被证实能。虽然目前仍没有任何一种监测技术,包括脉搏波氧饱和度(SpO

2

可减少临床死亡率,但是BIS的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精确麻醉药物用量、降低药物过量所致的心血管副反应,或许能在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作用。

Monk等观察大型的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及其术后死亡率的关系,发现手术长短,在采用单变量分析时与术后风险呈正相关,但在采用多变量分析时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变量分析呈显著正相关的预测因子有两个,分别为累计深度镇静时间(脑电双频谱指数<45的时间)和低血压时间,这提示如果将术中深度镇静时间和低血压时间尽量减少,则手术时间延长不会增加病人的风险。一般术中一些特殊的操作,或出现某些异常生理指标,或其他的意外情况时,才会要求加深麻醉,这时深度镇静时间增加了,术后死亡率也表现了增加,但二者的联系可能只是表象,上述的本身异常情况才是真正的原因,这种情况在进行死亡率分析时很难排除,故而Monk等的结论尚需排除这种表象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一旦证实深度镇静时间过长会增加术后死亡率,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甚至需要重新审视并加强我们的术中管理策略:加深麻醉来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要有监测依据,通过加深麻醉来调节血压和进行控制性降压的方法可能也要屏弃。

6加强术中管理

近年来,麻醉管理和围手术期事件的长期影响较受关注。很多研究显示术前和术中管理策略可改善术后效果。譬如,在证实围术期应用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可改善术后效果后,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的围术期应用就逐步变得标准化、常规化;又如,某些手术中管理策略亦可影响术后效果,术中血糖控制可减少手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甚至能降低死亡率。麻醉、手术技术的进展和围术期监护的加强,有助于减少死亡率,已证实的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合并症的多少及其严重程度、手术类型和手术范围。大手术,尤其是急症大手术可明显增大死亡风险,老年病人行急症大手术的死亡率可高达10%。

麻醉管理是如何影响术后患者死亡率呢?炎症反应目前被称为“秘密杀手”,它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的病理起源均有关系,调查显示术

后1年患者死亡直接原因主要是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分别占52%和17%。术后患者的免疫反应非常复杂,其效果既有对机体有利的方面如促进创口愈合或组织修复,也有不利的方面如使血液高凝或免疫抑制。一些前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感染尤其是败血症中均扮有重要角色。麻醉管理可影响炎症反应,已证实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本身可显著影响很多细胞因子,从而改变高危患者的炎症反应而影响其预后。由于麻醉药物及其剂量、镇静深度、手术刺激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等都是一些高度相关、相互作用的,想要判断出具体是何者的影响意义更大,还需要设计完善的前瞻、对照研究。

总之,目前麻醉死亡率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而麻醉并发症和死亡的三分之二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就可以预防,这些措施和术中的基本监测常规应当日常工作中得到体现,麻醉深度等新型监测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而且在改变着我们的管理理念,术中管理对术后患者死亡率影响的研究仍有待深化。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建筑 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 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

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 三、土壤污染 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

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多因子评分法该方法对能源、资源、固废、废水、噪声等五个方面异常、紧急状况制定评分标准。制定评分标准应尽量使每一项环境影响的量化(如以下环境因素评分表),采用评价表各因子重要性参数(A,B,C,D,E值)来计算重要性总值(R),确定重要性指标(S),根据重要性指标可划分1级,2级,3级三个等级,得到环境因素控制分级,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1)多因子评分表 ①能源、资源耗用评分表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判定 A:回收性可循环利用1 R=A*B*C当R=20分或大于时,则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不可循环利用 2 B:贫乏性不贫乏1 未来可能贫乏 2 已贫乏 3 C:使用量小于10公斤/月1 10-100公斤/月2 101-500公斤/月3 501-1000公斤/月4 大于1000公斤/月 5 ②固体、液体废物评分表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判定 A:产生量(对固废、液体废弃物) 小于50公斤/月1 R=A*B*C*D*E当 24≤R<32,S=1级;当32≤R<48,S=2级;当48≤R,S=3级51-200公斤/月2 201-500公斤/月3 501-1000公斤/月4 大于1000公斤/月 5 A:产生量(对废水) 小于1吨/月1 1- 10吨/月2 11-100吨/月3 101-500吨/月4 大于500吨/月5 B:回收性可回收再利用1 不可回收再利用 2 C:降解性可生物降解1 不可生物降解 2 D: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1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造成伤害 2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并伤害较大 3 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 4 E:燃烧性(适用于固体液体废物) 适燃或燃烧时不会产生危害物质1 不适燃或燃烧时会产生危害物质 2 ③气体排放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指标(S) A;持续时间(累计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天1 R=A*B*C当16≤R<24,S=1;当24≤R<32,S=2;当32≤R,S=3; 1- 5小时/天2 5-10小时/天3 大于10小时/天 4 B:严重性(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1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致伤害 2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且有伤害 3 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 4 C:影响范围作业场所受影响1 厂区内受影响 2 对厂区外有害影响 3 ④噪声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指标(S) A:周界噪声值昼间≤65dB(A)夜间≤55dB(A) 1 R=2时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R=A*B当R=8,S=1;当9≤R<12, S=2;当12≤R,S=3; 昼间>65db(A)夜间>55db(A) 2 A:现场噪声值小于85dB(A) 1 85-90dB(A) 2 大于90dB(A) 3 B:员工暴露时间小于1小时/天1 1- 4小时/天2 4-8小时/天3 大于8小时/天 4 ⑤异常、紧急状况固体、液体废物排放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分)/重要性指标(S) A:发生概率发生几率小,几乎不发生1 R=A*B*C*D*E*F当24≤R<32,S=1;当32≤R<48,S=2;当48≤R,S=3; 每年发生一次 2 每季度发生一次 3 每月发生一次 4

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实证分析 指导教师:李南成教授 作者(以学号排序)及分工 2004级金融工程2班邓志强40421066 文献综述 2004级金融工程2班孙瑞琪40421080 论文撰写 2004级金融工程2班吴雍40421086 数据收集 2004级金融工程2班肖玲40421087 模型建立与求解

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样本数据,建立了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得出了: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继续增加的趋势明显,应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增长和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人口数量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城乡人口结构对人口数量也有较大影响,且农村人口比例的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增加具有正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数量 计划生育 增长趋势 一、选题背景及目的 截止2006年度,我国人口总量已由1982年末的10.3亿增加到130756万人[1] ,同时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口统计中,瞒报率可能高于1.81%[2],中国实际人口数量可能已达到13.5亿,人口膨胀问题严重。 有效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人口模型,作出精确的预报,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然而国内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限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 1982年9月1日,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经过二十几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我国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下降到5.89%, 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同时我国老龄化水平已由1983年末的4.441%上升到了9.050%,在这种情况下,应否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社会各届分歧日益增大。 本文采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20余年的样本数据,以求建立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决定机制,探讨现阶段我国是否应该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二、文献综述 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马尔萨斯(Malthus ,1766-1843)调查了英国一百多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得出了人口增长率不变的假设,并据此建立了著名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3];同时,马尔萨斯首次把经济因素对生育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视为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 提出了古典的动态人口经济增长模型,基于上述成果,马尔萨斯成为了人口理论的奠基人,在这一模型中, 马尔萨斯忽略了相对价格的作用, 假定父母对子女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常规”递增函数。马尔萨斯预见, 各国经 [1] 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 [2] 1.81%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事后抽样调查所得出的漏报率 [3] 记t 时刻的人口为()x t ,假设人口增长率为常数r ,将()x t 视为连续、可微函数, 记初始时刻(t =0)的人口为0x ,则0()rt x t x e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 处理规范与流程

镶黄旗蒙医医院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一、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 1、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凡医疗事故需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处。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并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将由科室领导出面协调。 2、成立麻醉科应急专家小组,并将其工作职责规定如下: 应急专家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各位教授和副教授组成。每次能到现场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病人的抢救和处理全权负责。专家组负责人由能到场参加抢救的上述顺序中排列在最前位的专家担任。承担麻醉工作的麻醉医师应始终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并服从专家小组的指挥,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事件后果由上级医师负主要责任,住院医师负次要责任。 3、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当日值班专家组成员寻求帮助,同时将事件及地点向科主任汇报,并通知当时在科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参加抢救。 4、接到抢救通知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在确认自己管理的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 5、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专家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应急小组的专家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循环、中枢神经及内环境等。 6、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处及主管领导,报告意外事件、病人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他(她)到现场指导工作。 7、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决定放弃抢救后,由专家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专家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责任医师与病人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和医务处及主管领导商量继续治疗方案指定负责对病人家属谈话的专家和病人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处理事宜。 8、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在当日填写“麻醉科不良事件报告表”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 ②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此表与麻醉前探视单和麻醉记录单复印件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及处理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 症及处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及处理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54-01 在我们日常手术工作中,全身麻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全身麻醉时,由于受到麻醉药物影响、手术直接创伤、神经反射亢进以及患者原有病理生理变化的特殊性等,均可能导致某些系统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充分了解全身麻醉常见的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减轻全麻手术病人的伤害,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全身麻醉的意外和并发症主要出现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其发生与病人情况,麻醉手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期及术后处理有密切联系。为此必须强调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 1 呼吸系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1.1 呕吐和窒息:呕吐发生在麻醉诱导期,术中或麻醉苏醒期。饱食后的急诊、肠梗阻、剖宫产术及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全麻过程中易发生。呕吐前常有恶心、唾液分泌增多、频繁吞咽及痉挛性呼吸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生极易发生误吸引起窒息。处理:一旦发生立即将病人上身放低,头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排

出,避免进入呼吸道。迅速清除与吸尽口鼻腔内呕吐物,如有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应诱发咳嗽或行气管内插管彻底吸出。胃液入气管除给予氨茶碱和抗生素外经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镜用5-10ml盐水反复冲洗支气管。另外完善术前胃肠道准备,成人择期手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保证胃排空,避免术中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或误吸。 1.2 呼吸道梗阻:以声门为界,呼吸道梗阻分为上呼吸道梗阻和下呼吸道梗阻 1.2.1 上呼吸道梗阻:最常见原因舌后坠和咽部分泌物积聚,吸气困难为主要病症,舌后坠时可听见鼾声,咽喉部有分泌物则呼吸时有水泡音。处理: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管,并及时吸除分泌物。梗阻即可解除。其它原因诱发的喉痉挛,病人呼吸困难,吸气时呈鸡鸣声,发绀。应立即去除诱因加压给氧,若不缓解,可用粗针头经环甲膜穿刺,开放气道。如痉挛仍不解除,静注肌松剂后做气管插管,用麻醉机控制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1.2.2 下呼吸道梗阻 常因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积聚或唾液、呕吐物误入下呼吸道引起,宜可因气管痉挛引起,多发生于

影响公众评价的因素

影响公众评价的因素 每一个组织都是环境的产物,而公众又是环境的主体,组织在与公众不断相互积极作用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这一过程中影响公众对组织评价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组织形象: 组织自身的形象是影响公众评价的决定性要素,而公众对组织自身形象的评价主要包括:①公众对组织机构及其效益的评价和看法。组织机构的设置、运转、办事效率等情况,会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是形成组织形象的重要因素;②公众对组织的管理水平的评价和看法。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高水准的管理是组织求得公众信任、建立良好组织形象的重要前提;③公众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和看法。组织人员的素质包括组织决策层及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知识结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主体条件,是形成组织形象的重要因素;④公众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评价主要源于其直接感受,服务质量是形成组织形象的最直接因素。组织要建立和维护良好形象,必须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组织的实际社会形象,之后采取公共关系措施,设计并实施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计划,调整、修改或重塑组织形象。 二、传播媒介及活动: 是否采取措施向公众宣传组织自身,以及采用何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宣传组织自身,组织应结合自身的情况,采用适合组织本身且快速有效的传播媒介和方式让公众了解组织情况,塑造高美誉度的组

织形象,不能闭门造车,但也不能虚假宣传,误导公众。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到文化、社会道德、法律、经济、科技、教育等等范畴,这里影响公众对组织的评价着重指的是文化、社会道德、法律、经济环境。首先,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区域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也有自己的种族文化,组织的发展必须适应组织发展区域不同文化所创造的环境,充分的尊重文化差异;其次,组织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又是影响公众对组织评价的关键因素,组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投身慈善,有利于公众提高对组织的评价和认可度;然后,法律是公众评价组织的基本准绳,如果组织违法犯罪,危害社会,必然会受到公众的谴责,此外还要受到法律地制裁;最后,整个经济环境指引了组织发展的方向,如果组织违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浪费社会资源,必然会遭到公众的抛弃,被社会淘汰。 四、公众自身: 这里所指的公众是广义上的一般的公众群体,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人群,来自不同类别的公众,因此影响公众对组织的评价还取决于公众本身,主要表现为公众的性别、年龄、科学文化素养、社会阅历以及公众对组织了解程度和组织活动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是影响公众对组织评价的主要因素,因此,组织必须这四个方面着手,赢得公众对组织的积极评价,实现组织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从地区死亡率差异看影响我区人口健康的因素

从地区死亡率差异看我区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们不懈的追求。健康不但是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资源,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反映人口的健康状况的方面很多,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人口的死亡水平和寿命是反映身体健康的极其重要内容。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区各盟市之间、城乡之间死亡水平和寿命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发现和探讨影响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各盟市死亡水平差异较大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的各盟市死亡率见表5-1,表中数据显示,内蒙古各盟市人口的死亡率以乌兰察布市最高 5.67‰,其次是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巴彦淖尔市,这6个盟市的粗死亡率都高于全内蒙的总死亡率。死亡率最低的是呼和浩特市,其次是阿拉善盟、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这6个盟市的死亡率低于全区总体水平。 表1 2010年各盟市人口死亡率和排次 单位:‰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 粗死亡率只能反映各地区现有人口总体死亡风险的大小或死亡人口的比例,以此为依据只能做粗略的比较,但不能反映出各地区死亡水平的差异。由于各地区人口结构不同,尤其是年龄结构不同,即使死亡水平或模式相同,但粗死亡率会不同,甚至死亡水平和粗死亡率会表现出相反的结果。比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的粗死亡率,乌兰察布市最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乌兰察布市年轻人口大量外出,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大,所以死亡人口的比重相对较大,但不一定该地区的死亡水平就一定比其他地区高。在比较死亡水平时一般要对其标准化。以内蒙古总人口的年龄结构为标准对各盟市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后的死亡率见下表(表2)。 表2 标准化后的各盟市死亡率和排次 单位:‰ 经标准化后求得各盟市人口的标准化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乌海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的标准化死亡率最低。从地理分布看,东部四盟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的死亡水平比较高,呼和浩特、包头市最低,中西部、中东部的死亡率居于中间水平。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计算的分盟市预期寿命显示,内蒙各盟市的平均预期寿命存在很大差异(见表3)。虽然死亡人口的普查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但经

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处理规范及流程

全麻诱导麻醉相关意外及并发症处置规范 一、一般并发症的处理: 全程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当血氧监测低于90%时应及时给予橡皮球囊持续正压通气,一般都能恢复正常。因为丙泊酚的半衰期较短只有2-4分钟。如果发生严重的呼吸和心脏抑制大多数是由于麻醉药物过量、病人的特殊体质引起的。要立即给予橡皮球囊持续正压通气,必要时给予可拉明0.375毫克、洛贝林0.3毫克静脉推注。心血管抑制时要把病人的头部放低,如果抑制严重,应该使用扩容药和升压药,肾上腺素1毫克静脉推注,706代血浆静滴。如病人病情急剧恶化,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并请相关科室及时会诊。 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1、气管插管操作有关的各种损伤 (1)有些损伤不需处理如口唇损伤、粘膜损伤出血,如出血不止则可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用含肾上腺素的棉球或小纱布压迫。 (2)如操作中牙齿脱落,应立即取出,应防止滑入气管或食道。 (3)如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 2.呼吸暂停 (1)立即经面罩人工呼吸,有上呼吸道梗阻者可置入中咽通气道。 (2)如无效,可插入喉罩,施行人工呼吸。 (3)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插入气管导管人工呼吸。

3.上呼吸道梗阻 (1)托起下颌,头偏向一侧,适用于舌下坠而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2)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3)如无效插入合适的喉罩,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4)如因喉痉挛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反流物引起,应立即用肌肉松弛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误吸综合征综合 (1)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引中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 (2)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 (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 (4)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5)呼吸支持。 5.气管导管插入食道或插入一侧支气管 (1)导管过深插入一侧支气管,将导管退至总气管,并听诊确定。 (2)导管插入胃,则应退出,面罩吸氧,人工呼吸后,再次插管并确定。 (3)吸出胃内气体。 6.过敏反应 (1)麻醉中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该药物的使用,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人工通气。 (2)给予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或氢化考的松5mg/kg经脉滴注。 (3)严重过敏者给予肾上腺素1ug/kg。 (4)若脉搏消失,应立即按心跳骤停处理。

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张建升

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 建 升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4000) 摘 要:利用1998—2007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贡献。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差异在不断扩大;物流网络密度、人力资本存量、市场开放度、区域物流政策等因素对区域物流发展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结果则进一步表明,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省际地域固有因素、人力资本存量、物流网络密度、市场开放度、区域物流政策。 关键词: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夏普里值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06(2011)03-0048-06 On the Disparity and Its Affective Factors on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ZHANG Jian-sheng (School of Econo mics and M anagement,Chongqing T hree G orges U niversity,Chongqing404000,China) A 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gional logistics disparity and its affective facto rs with the panel data of30different provinces in China from1998to2007,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parity in the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As is revealed in the study,the g aps betw een the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are expanding continuously,and such factors of hu-man capital storage,netwo rk density of logistics,m arket openness and regional logistics policies have remarkabl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In the light of the Shapley Value,the paper co ncludes that w ha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disparity of regional log istics development can be ranked decreasing ly as,firstly,the local provincial factors,then the human resources storage,the net-w ork density of logistics,the openness of market,and finally,the relevant local logistics policies. Key words:regional logistics;development disparity;the Shapley Value 一、引 言 区域物流是指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物资流动,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用突出,被喻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已被国内外大量学者所证实。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表示的人均物流业产值由1980年的25.77元上升为2007年的1283.48元,但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表1数据显示了我国三大区域人均物流业产值、东部与中部、东部与西部以及中部与西部的人均物流业产值差和产值比。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三大区域人均物流业产值都在不断增加,但是,区域间的差距却是在不断扩大:东部与中部地区的人均物流业产值差由1980年的9.39  第10卷第3期2011年7月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10 No.3  Jul.2011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的规定

关于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的规定为了提高手术麻醉质量,减少麻醉意外或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为了出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尽量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特制定本规定。 一、预防措施 (一)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 1、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 2、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 3、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在日常医疗工作 遵 循本院医师负责制。 4、建立科室奖罚制度。 (二)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1、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 2、制定新职工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操作技能的阶段性考核。 3、定期进行全科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 4、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 5、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国内外业务学习班、进修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

职业技能。 (三)各种麻醉操作的预防措施 1、加强术前随访,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按照每日的手术麻醉排班表,进行术前随访工作。 2、根据病人的病史、手术方式,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和病人的耐受情况,并结合自己对各种麻醉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必要时征询上级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 3、复苏室提供患者术后苏醒及拔管的理想环境,专人负责。可能发生的问题是苏醒延迟、自主呼吸恢复不良等。 二、发生麻醉意外或并发症时的处理和报告: (一)发生麻醉意外或并发症时的处理 1.局麻药毒性反应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以保证氧供。 (3)用苯二氮卓类等药物如安定、咪唑安定等,甚或硫喷妥钠及肌肉松弛药以控制惊厥。 (4)应用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支持循环功能。 (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2.高平面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

环境污染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一、海洋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 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我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我国沿海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主要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 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评估因素介绍

评估因素介绍

一、公司等级评估因素 1、员工数量 主要反映为组织工作的员工数量,其中包括非正式员工。 2、可控资产 主要反映组织可以实际控制和支配的资产。对组织可控资产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3部分:公司的固定资产、组织从银行等外部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通过股权控制其它子公司,则其子公司的资产也应该计算为该组织的可控资产。 3、可控资产 主要反映组织的业务所涉及的广义行业数量。根据对行业划分的标准,广义行业包括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高科技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医药行业等,而诸如证券、基金、保险等均算作金融行业的细分行业领域。 ?单个行业:指组织的业务范围控制在一个广义行业的范畴内; ?多个行业:指组织的业务范围包括2-4个广义行业范畴,且各行业范畴间有一定的业务往来; ?多行业集团(多于5个行业):指组织的业务范围拓展到5个以上的广义行业范畴,且各行业范畴间并没有明显的业务往来。 4、办公地点的地域分布 主要反映组织日常业务所能够覆盖到的地域范围。在此项因素的界定过程中,我们只考查组织的业务覆盖面,淡化组织在各地业务机构的发展规模,以及各地业务人员素质、职位等级与所属的职能序列。 ?本地:指组织的业务只覆盖公司所在的一个城市或地区; ?全国:指组织的业务范围超越所在城市、地区的概念,在全国其它城市、地区也设有业务机构; ?跨国:指组织的业务范围超越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在其它国家(七个国家以下)也同时设有业务机构; ?全球(七个国家、地区以上):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相关业务,且在各国设立的业务机构均达到一定规模。 二、评定岗位所隶属的层级的因素 用于评定岗位所隶属的层级的因素包括影响、沟通和创新。

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省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计算了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然后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开放程度和人力资本都会对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影响。 关键词:区域差异;泰尔指数;差异;实证分析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省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和水平已经跻身于经济大省的行列。但是,省经济发展与经济强省还有很大的差距,且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省各个城市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区域发展非均衡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或某一地区不具备全面增长的资本和其它资源,平衡增长是不可能的,应当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重点区域或重点部门,以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区域发展非均衡理论主要以缪尔达尔的累积循环因果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一外围论为代表。 在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是采用基尼系数、熵指数以及泰尔指数等测算方法对区域经济在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阶段的差异性进行描述(蔡玉倩,2008;培阳,2012;盖美,2013)[1][2][3]。 学者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

中,一部分是基于全国省级行政的数据,甚至是跨省市的地区数据。周玉翠等(2002)[4]采用人均国生产总值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指标,对全国31个省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际差异明显增大。夏明(2004)[5]对1980-2001 年我国人均GDP 基尼系数按三区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主要来自于沿海与陆地区之间差距。 对于省市部之间的差异问题,蔡安宁(2011)[6]计算了1978—2009年省县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扩大趋势。商晓梅等(2012)[7]以省11个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6项重要指标,将省11个市分为发达型市、较发达型市、中等型市和落后型市四种类型,并且这四种类型地区经济存在着较大差异。王少剑(2014)[8]以省88个县域为基本单元,分析了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变,总体差异指数测度表明,省区域经济差异在地区尺度、地级尺度、县级尺度和城乡尺度均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 另一类是关于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和变化原因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从生产要素、经济结构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秀秀(2013)[9]研究得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为人力资本、第一产业占比、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政府干预程度。曾淑婉等(2014)[10]通过对我国省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对省区经济差异的变动具有解释力,且不同组别的省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不同。王竞梅等(2014)[11]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均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但影响度不同。 既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省区间和经济地带间的差异,对于省市县之间的差异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健康能否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剂量、作用时间、环境条件、健康状况和易感性特征等。 (一)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 (二)剂量或强度 1.有害元素和非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因环境污染而进入人体的剂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异常反应,甚至进一步发展成疾病,对于这类元素主要是研究制订其最高容许量的问题,如环境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2.必需元素这种元素的剂量-反应关系较为更杂,一方面环境中这种必需元素的含量过少,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时,会使人体的某些功能发生障碍形成一系列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如果环境中这种元素的含量过多,也会引起程度不同的中毒性病变。 因此,对于这类元素不仅要研究和制订环境中最高容许浓度,而且要研究和制订最低供应量的问题。(三)作用时间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受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四)健康效应谱与敏感人群 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人群健康效应,由人体负荷增加到患病、死亡这样一个金字塔的人群健康效应谱所组成,如下图。 图: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金字塔形分布 从人群健康效应谱上可以看到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尽管多数人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呈现出轻度的生理负荷增加和代偿功能状态,但仍有少数人处于病理性变化,即疾病状态甚至出现死亡。通常把这类易受环境损伤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易感人群)。 机体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反应与人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状态、遗传因素等有关,有些还与性别、年龄有关。在多起急性环境污染事件中,老、幼、病人出现病理性改变,症状加重,甚至死亡的人数比普通人群多,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期间,年龄在45岁以上的居民死亡人数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婴儿死亡数比平时也增加了1倍,在4000名死亡者中,80%名以上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病患。

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 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分哪四个阶段?分别写出时期和阶段的名称。 3、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规模的表现。 4、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表现、原因和结果 5、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出生率和什么有关?死亡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6、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对策。 7、我国面临有哪些人口问题?(四点以上) 8、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人口最稠密的大洲? 9、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和最显著因素? 10、我国人口分布的总的特征:(四点以上) 11、我国人口最多的两个省份? 12、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 13、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14、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15、我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3点) 1、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 2、工业化以前(原始低增长阶段)、工业化初期(高增长阶段)、工业化中后期(增长减缓 阶段)、后工业化时期(低速增长阶段) 3、第二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第三阶段: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规模扩大 4、表现:人口增长很快原因:政治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结果:人口死亡率下降而自然增长率升高,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5、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适龄妇女生育率;老年人口比重。 6、表现: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甚至零增长、负增长,普遍面临人口严重老龄化 影响: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 对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和接纳外来移民等政策 7、①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②人口素质低,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③老龄化速度加快 ④农村人口多,流动人口多⑤男女性别比失衡 8、非洲、欧洲;亚洲 9、自然环境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 10、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区少;湿润地区多,干旱地区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交通发达地区多,交通闭塞地区少。 11、河南、山东 12、移民边疆省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3、自然资源与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 14、人口素质 15、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我国人口身体素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法规法律教育,提高我国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预案教案资料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预案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预案 一、预防 1. 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 (1)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 (2) 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 (3) 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 (4) 加强对医师护士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遵循主诊医师负责制。 (5) 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对于违反工作常规造成隐患者,给予公开批评及经济处罚;反之,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隐患者,给予表扬及奖励。 (6)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必须遵循当事人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向医务处汇报的逐级上报制度。 2. 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1) 制定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操作技能的阶段性考核。 (2) 定期进行全科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 (3) 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 (4) 医护人员参加业务学习班、进修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 各种麻醉操作的预防措施 (1) 加强术前随访,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按照每日的手术麻醉排班表,进行术前随访工作。随访时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史、手术方式,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和病人的耐受情况,并结合自己对各种麻醉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必要时征询上级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 ⑵要求:术前随访认真负责,详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报告,如有疑问,及时与病房手术医师联系,包括手术方式及其术中可能对病人生理造成的影响。访视病人时进一步口头复习病史,告之病人围麻醉期注意事项,解除病人对麻醉的顾虑,为麻醉方案的最终决定提供依据。随后,签

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河北省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计算了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然后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开放程度和人力资本都会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影响。 关键词:区域差异;泰尔指数;差异;实证分析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河北省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和水平已经跻身于经济大省的行列。但是,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经济强省还有很大的差距,且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省内各个城市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区域发展非均衡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或某一地区不具备全面增长的资本和其它资源,平衡增长是不可能的,应当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重点区域或重点部门,以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区域发展非均衡理论主要以缪尔达尔的累积循环因果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一外围论为代表。 在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是采用基尼系数、熵指数以及泰尔指数等测算方法对区域经济在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阶段的差异性进行描述(蔡玉倩,2008;陈培阳,2012;盖美,2013)[1][2][3]。 学者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一部分是基于全国省级行政的数据,甚至是跨省市的地区数据。周玉翠等(2002)[4]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指标,对全国31个省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际差异明显增大。刘夏明(2004)[5]对1980-2001 年我国人均GDP 基尼系数按三大地区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主要来自于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差距。 对于省市内部之间的差异问题,蔡安宁(2011)[6]计算了1978—2009年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