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地质编录(word)

钻探地质编录(word)
钻探地质编录(word)

钻探地质编录

钻探工程是地质普查、详查、勘探的主要手段,钻探地质编录容包括:1、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2、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3、岩矿心管理和处理工作。

一、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

(一)、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

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钻孔定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机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机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岩心的清洗整理及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二)、钻孔施工后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

1.岩心管理

(1)岩(矿)心排放入箱

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

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

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 ,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3)岩心牌

在每回次提取的最下一块岩(矿)心和下一回次第一块岩(矿)心之间,放置一块用铅笔填写的岩心牌,以隔开两次提取的岩(矿)心。没有取得岩(矿)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牌,并在岩心牌上注明,岩心牌用2H-4H铅笔填写,岩心牌见表3。

(4)岩心箱编号

岩心箱装满后,用油漆在每一箱的侧壁注明:矿区名称,钻孔编号,起止孔深,起止岩(矿)心编号及岩心箱顺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

(5)岩心长度丈量

编录前应先对岩(矿)心进行丈量:测量岩(矿)心的长度时,不论岩(矿)心磨损程度如何,都应将各段紧密连接,放平丈量。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则应重新测量,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采出的岩(矿)心,如果有沿纵柱劈裂为两块或数块的现象,就应先检查各块是否属于同一圆柱体,然后再连接丈量。

(6)、岩矿心拍照

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2.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1).回次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回次岩(矿)心采取率=本回次提取的岩心总长/本回次进尺数×100%,若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即岩心总长大于回次进尺时,一般皆为残留岩心所引起。其处理方法是:进尺数不变,修改岩心实长数字,将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的部分(即岩心实长比回次进尺多出的部分),依次往上一回次推。若上一回次的岩心实长由于加上推上来的岩心长比进尺数大,回次岩心采取率又超过100%时,继续往上推,一般只能往上推三个回次,如果回次岩心采取率仍大于100%时,则通知机长或当班班长查明原因。

(2).分层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分层岩(矿)心采取率=分层各回次取出的岩心总长/(分层下界孔深-分层上界孔深)×100%。岩心采取率全孔大于70%,矿层

及顶底板围岩5米采取率大于80%。

(3).换层孔深计算方法

一个回次换层有下列两种情况:

①.本回次换层位置小于岩心长度的50%时:a 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b 有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岩心采取率;

②.本回次换层位置大于岩心长度的50%时:a 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本回次终止孔深-本回次下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b 有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本回次孔深-本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下层岩心长/本回次岩心采取率。

两个回次间换层: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上回次岩心采取率。

空回次换层: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是否二分之一,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钻孔天顶角、方位角测量及要求

钻孔天顶角、方位角一般要求斜孔每钻进50米,直孔每钻进100米测量一次钻孔天顶角和方位角(当天顶角弯曲超过5度时,测斜间距应按斜孔对待)。钻孔换径或见主矿体时,均应加测天顶角和方位角。天顶角弯曲每百米要求:直孔不超过2度,斜孔不超过3度。

4.钻孔孔深测量及要求

孔深验证每钻进100米或见主矿层、重要标志层、下套管前和终

孔后均需用钢卷尺丈量钻具,验证孔深。孔深校正最大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超出允许误差时,查找原因并及时清除。

5.简易水文观测及要求

简易水文观测包括孔静止水位,冲洗液消耗量,涌水位置、涌水量及水头高度,漏失位置和漏失量等。视具体情况(涌水、漏水、坍塌、缩径、溶洞等)与分队技术负责协商向机台提出简易水文观测的具体容。

6.原始班报表记录及要求

机台原始班报表应由专人负责,必须按报表的容和要求逐项填写,准确计算孔深,详细填写简易水文观测及钻进技术参数。若发生事故时则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处理方法、处理步骤及效果等。记录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详细和整洁,并如实反映情况。原始班报表在终孔后汇定成册,归档存查。

7.技术负责、地质组长应及时到现场检查钻孔施工情况及孔见矿情况等。

8.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技术负责或施工单位反馈工程质量问题。

(三)、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

1.钻孔终孔

(1)依据钻孔施工目的和所获地质资料,编录技术员提出终孔意见,经技术负责研究,批准后才可终孔。重要钻孔要报大队总工审批后方可终孔。

(2)终孔要考虑到矿层底板标志是否存在,含矿层位是否穿过标志层。过矿孔深要大于夹石剔除厚度。

(3)下达测井通知书。

(4)终孔通知:钻孔终止施工前,如已达到设计目的,所获地质资料齐全,数据无误,编录技术员可填写终孔通知书,经分队技术负责批准,钻孔终止施工。

2、钻孔封孔

凡要封闭的钻孔,机台应按要求认真执行。封孔后要埋设孔口标志桩,一般采用标号不小于325#水泥封孔,孔口立水泥标志桩并注记矿区

名称、勘探线号、孔号、孔深、开孔日期、终孔日期、施工单位等,水泥标志桩要掩埋牢固,孔口1平方米围用水泥封孔,以防地表水流入孔。

3.钻探工程测量定位

待测区全部钻孔施工结束后,用仪器测量钻探工程坐标定位。

二、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

(一)、编录前的检查工作

1、钻孔编录必须随施工在现场进行,对钻孔质量进行监督,有关情况随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认真检查班报表及各种记录、岩心的清洗整理编号及存放情况等一整套工作,要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和向本台机长或组长提出修改。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

行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测量、钻孔弯曲度测量工作,超差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预见矿层时要及时向机台提供“见矿通知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

2、岩(矿)心丈量后,核对各种原始和计算数据,确认各数据值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岩(矿)心描述。对每一段岩(矿)心均应进行详细观察描述。为了避免重复,一般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二)、岩(矿)心描述容

(1)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围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并进行照象,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6)记录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三)、样品采集

随着工程进展,及时划样、采样。要求各种样品均具有代表性。采样小组应实地检查、现场核对岩(矿)心。采样前应布样、填写分样牌、计算样品孔深,切忌混样及样品串号。

样品采集后,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应及时对所采样品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采集样品有化学样、光谱样、物相分析样、岩矿鉴定样、小体重样等。

1、化学样

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查明矿石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并作为储量计算的主要依据。

化学样选取在矿化较好地段,矿体顶底板各采取一到两个化学样。根据不同的矿种选择不同的采样长度,一般为1-2米。

化学样用二分之一劈心法取样:沿矿心长轴劈成两半,一半送实验室,一半保留,保留的矿心用油漆写上原编号,按顺序保存于岩心箱中。劈心时应注意主要标志面的倾斜方向,并考虑到矿化强弱分布情况,以免两半矿心金属矿物的含量不均,引起品位误差。

2、光谱样

目的是了解岩心的元素组合、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矿化及异常段分布围,指导找矿工作。

未采化学样的岩心全孔采集光谱样。光谱样用连续拣块法采取,样品重量不小于150克,其代号为GP。

3、物相分析样

目的是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确定矿体中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和原生矿石的界线。

物相分析样要用化学分析样中的副样中选送,送样要及时,以免样品变质,影响分析质量。其代号为WX。

4、岩矿鉴定样

目的是研究岩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共生组合、交切关系及变质蚀变现象等,确定岩矿石名称,为研究成矿条件、矿石质量提供依据。

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和矿石,岩石一般作薄片鉴定,矿石作光、薄片鉴定。每件样品均采集正副样,正样送实验室鉴定,副样留分队对比研究。薄片样代号为b, 光片样代号为g。

5、小体重样

目的是测定矿石单位体积的重量,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样品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取,并照顾到品位和分布的代表性。要求主要类型小体重样20—30个。在岩矿心上采取小体重样,样品长一般为5厘米。其代号为XT。

(四)、勘探线剖面图、设计柱状图

根据钻孔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和钻孔弯曲度的资料随时制作勘探线剖面草图及设计钻孔柱状图,以指导找矿工作。

(五)、小结

钻孔完工后,应编写钻孔地质编录小结,其容如下:

1、目的任务及施工结果

2、钻孔质量评述

3、孔地质情况

4、存在的问题及认识

其中孔情况应着重描述,如:岩性分层情况,地质矿产特征、矿化蚀变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和矿床类型等。

(六)、综合记录

在获得钻孔样品分析、鉴定结果之后,结合野外原始记录综合分析研究岩矿石特征,以工业指标划分矿层,重新合理地划分岩层。以矿层岩层为单位进行综合地质记录。综合记录为编制钻孔柱状图和勘探线剖面图的依据。岩矿层定名要岩矿鉴定结果与野外原始观察记录相结合,不能全搬鉴定结果;岩性描述要野外宏观特征与镜下鉴定微观特征相结合;矿层划分及描述,不同程度及不同品级的矿层尽量单独划分及描述,含量低的矿种厚度薄的矿层可统一划为一层,在岩性描述中必须分品级描述清楚;对各类样品应全面的记录。

(七)、室整理

1.随着钻孔施工编录进展,及时整理野外编录资料,(含标本、样品)

2.绘制勘探线剖面图、柱状图

根据大队统一格式和图例编制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勘探线剖面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1:1000,柱状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1:500,为缩短长度,厚大无矿化岩层可用缩减法表示(缩减

层单层总长不得小于5厘米)。

要求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分层界线和各种数据准确,与文字记录有关容和数据相符。

3.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相应填入柱状图和注记、补充正文记录。

4.文、图和数据等要求整饰着墨,终孔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和有关的附属表格及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八)、地质资料的检查

钻孔完工后原始地质编录进行自检、互检,分队技术负责定期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1.自检

要求编录技术员对各项资料进行100%自检,检查容有当天的原始记录、所采集的样品及图件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应作阶段性检查,全面检查本阶段各项工作容。

2.互检

地质组长及时对编录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资料进行100%互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分队技术负责定期抽查

分队技术负责要分阶段对各组资料进行抽查,抽查率为30-50%,实地抽查率为20%,发现问题应督促编者及时修改。

(九)、提交资料

1.钻孔原始记录;

2.钻孔综合记录;

3.钻孔柱状图;

4.各种采样登记表;

5.各种分析鉴定报告;

6.岩矿心、标本等实物资料和照片;

7.钻探编录工作总结;

8.“三级”质量检查记录;

9. 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十)、编录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

为确保高效优质全面完成任务,在该细则中还要强调遇到下述问题的一些处理办法

1.任务变更

单孔施工中,因地质情况与预想不同或其他原因,需部分改变原设计时,编录人员应及时提出变更任务意见,经分队技术负责批准,发出变更任务通知书。

2.孔深校正超差

孔深如超出允许误差,必须重新测量,寻找原因,及时进行校正。孔深校正超差,可在最后五个回次配赋,若测量段有矿层(体)时,则应按分层厚度加权配赋。

3.补采岩矿心

钻探目的在于找矿,为防止“丢矿”,必须重视岩矿心采取率。

当矿体(层)或顶底板岩心采取率达不到设计规定时,编录人员

应及时填写补采岩矿心通知书,经分队技术负责批准下达由机台执行。

三、岩矿心管理和处理工作

岩矿心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实物资料,是研究地质情况和矿产的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对岩矿心重新进行研究利用,对岩矿心做好管理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施工阶段的岩矿心管理:岩矿心必须装入专制的岩心箱,回次间用岩心牌隔开;施工过程中从岩心管中取出岩矿心必须严守钻探操作规程,严防岩矿心次序混乱和丢失,造成资料上的错误;岩心要冲洗干净;对松散、破碎岩矿心不能随意拉长;岩矿心按要求进行编号;岩矿心长度计算要准确。地质编录人员对岩心要检查和验收。

2、岩矿心的保管工作:执行《岩矿心管理规定》,凡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普查区或物化探异常的岩矿心一律不缩减;勘探矿区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少数剖面或有重要意义的钻孔岩矿心长期保存;矿层及矿层顶底板、矿化蚀变带的岩矿心不缩减,应长期保存。其余岩心经过批准后可进行缩减,入岩心库、就地埋存,对入库岩心和埋存岩心要绘制岩心存放或埋存示意图。

地勘钻探技术要求

《地勘钻探技术要求》 1、严格按所定孔位施工。 2、钻进度、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误差不大于5cm。 3、单孔钻入中风化基岩的深度,岩土分层深度以本方案确定的孔深为准。 4、岩心票、斑报表,必须及时、准确、不允许作回忆录。 5、岩心摆放必须整齐、有序。 6、对部分特殊孔岩芯进行拍照并附于报告中除按以上要求进行之外,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土层中严禁送水钻进; ②土层钻进严禁超管进尺,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出一般不得超过1.5米; ③钻探操作员要随时注意钻进情况并作好记录,如软硬变化、钻具坠落、卡钻、埋钻返回颜色,样块等现象。 ④加强岩心管理,每回次岩心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原则,顺序放置,并按四次详细填写岩心票; ⑤及时填写钻探班报表,做到量出记录准确,内容完整,认真做好简易水文观测记录(初基水位,静止水位、涌水、漏水等)。每孔必须进行孔深验证,允许误差范围为±了0.05m,封孔后,班报表应由机长及记录员签证。

一、现场地质编纱要求: 1、粘土层应描述成因、颜色、状态深度等; 2、岩体的描述包括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结构面、岩层厚度和风化程度; 二、测量、测试技术要求 钻孔测放,高程测量,岩、土样的采取试验应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 三、取样测试 采取的岩、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室外剪切试验,测度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四、关键过程界定 本项目中地调、钻探、岩、土样采取现场数据收集,室内资料整理为关键过程。 五、工作流程 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室内资料整理。 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项目负责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控,在施工作业前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施工作业场地应搭设围墙,并写标志语“此地施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等字样” 七、提高交技术成果 按照国家规范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包含总平面位置,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岩、土试验成果报

工程地质勘察钻孔钻探技术要求

人民路五期安置房场二期工程场地 钻探技术要求 1.、终孔标志 取样孔及标准贯入实验钻孔均进入碎块状强风化碳质泥岩5.0~8.0m,一般性钻孔进入碎块状强风化碳质泥岩3.0~5.0m。 2、勘察方法 2.1钻探:所有钻孔(包括技术性控制孔、一般性钻孔)均进行全孔段取芯,所有岩芯均应按回次顺序排放,并加贴岩芯牌。钻探班报表应及时跟踪记录,严禁事后追记,对钻探过程中出现异常应及时与现场负责人进行汇报。 开孔冲击钻进,待测得初见水位后,回转钻进,套管及泥浆护壁,全孔取芯,岩芯采取率:填土为80%以上,粘性土为85~100%,砂土为60~80%,强风化岩大于60%。 2.1钻孔孔径的要求应满足供室内试验的要求,钻孔孔径应为91-110mm;对软质岩或风化岩钻孔孔径91mm。 2.3遇土层变层,立即停钻,丈量机上余尺,计算土层深度。地层的分层高程误差控制在0.05m~0.1m之内。 2.4取样时保证孔底残留的浮土厚度不大于取土器废土段的长度(10cm),击入深度不允许大于取土器的有效长度 在做标贯前应清理孔底沉渣,保证孔底干净。准确记录标贯试验位置及锤击数。 2.5所有钻孔开孔冲击钻进,测初见地下水位,在终孔24小时后,

测稳定地下水位。所取水样应注明取样地点、日期、取样深度。 若发现不符合规范、规程的取样或标贯试验,现场地质员有权利废孔。 3、现场测试 3.1、标贯:在标准贯入实验钻孔中测试,每2.0m一个,必需严格执行(需进行杆长修正)。 3.2、动力触探:选5~6个有代表性的钻孔进行动力触探(素填土和卵石层中)。 4.、现场取样 4.1、水样:计划总共采取3组水样,水样采取前钻孔应适当洗孔。 4.2、土样:在取样孔中采取,间距2m 一个,每层土样不能小于10组。 5、现场管理 5.1、施工人员必须规范作业,文明施工。 5.2、野外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场地整理干净交付甲方。交底人:接收人:

钻探工程编录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钻探工程技术要求一、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要求 (一)准备工作(二)钻孔地质编录二、采样(化学分析样的采取) (一)采样目的(二)采样准备(三)布样原则及要求(四)样品编号原则 (五)岩矿心取样方法三、钻孔资料整理 (一)文、图、实物资料整理(二)编制钻孔柱状图 (三)钻孔地质剖面图1 四、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主要资料 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五、 钻探工程技术要求 一、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要求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 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一)准备工作 1、施工准备 2、技术准备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写钻孔设计书A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2)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3)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4)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5)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2 正一次,误差±1‰)。 (6)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B、钻孔安装通知书 C、钻孔施工通知书、(二)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检查整理岩矿心 (1)检查钻孔施工记录 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检查岩矿心整理情况(2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长当班记录员更正班

钻探编录要求内容

前言 简要地介绍了岩土的成因类型,各类土的一般特性和肉眼观测特征,野外记录所要描述的容以及钻探、取土及孔原位测试的一般要求。学习结束,要求各记录员掌握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及软土的野外基本鉴定方法,选择合理钻具,正确进行原状样的采集和钻孔原位测试,并进行准确记录。了解三类岩石的基本特征掌握岩石采取率、RQD的计算方法、地下水位的观测和水样的采集,基本掌握特殊土的特征和描述容,了解其钻探、取样方法等。 第一章粘性土 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 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 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 注意事项 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 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察周围地形地貌,看是否有滑坡发育,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 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要求量测! 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对其深度、大小、特征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 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并详细描述。 一、土类描述 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 描述应包含内容: ××色,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夹层情况,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光泽反应等。 注:光泽反应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 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18.4m以下为坚硬,切面光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棱角状,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3~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层理及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等 示例: 粉土:黄褐色,6.2~6.7m为灰白色,密实,稍湿,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浑圆状,一般粒径为5~20mm,最大粒径为80mm。 1.3砂土(粉、细、中、粗、砾)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主要成份是××,级配良好(或差),有无黏粒 (或估计黏粒含量)等 示例: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粉砂:指的是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有轻微粘着感。 黄褐色,密实,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差,含有约10%的粉质黏土中砂:黄褐色,中密,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好。 砾砂:砾砂是砂土中砾粒(粒径大于2毫米)含量占总质量25%~50%的砂。 黄褐色,中密,饱和,级配差,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其中26.9-28.9m 含圆砾较多,粒径一般为2~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4碎石土类(砾石土、碎石土、卵石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碎石类土的主要成份是强风化××岩,碎石粒径一般××~××mm,最大粒径为××mm,磨圆度;充填物成份及比例; 示例: (1)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2)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

XX矿可行性论证工作方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为了满足方案编制需求,需要沿矿区周边共布置水文地质钻孔X 个,孔深约X米;工程地质钻孔约X个,孔深约X米;洛阳铲孔X 个,孔深X米。见《XXXXX探孔布置图》。 1、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成井做长观孔) (1)水文地质钻探技术要求 ①.水文地质勘探抽水孔(井)的钻探方法:采用清水钻进,滤水管部分采用钢花管缠丝包网,过滤管直径要求:松散层不小于127㎜,基岩不小于110㎜;抽水试验孔终孔直径要求:较过滤管直径大1~2级,填料时大150~200 mm;过滤管长度要求:含水层厚度≥30m,长度取20-30m;含水层厚度<30m,长度与厚度一致。基岩中,当孔壁稳定或溶洞充填物较少时,可不设置过滤器,钻孔直径不小于91㎜。施工完成后,采用空压机与水泵联合洗井。 ②.观测孔的钻探方法,采用清水跟管钻进,孔径90mm;滤水井管采用PVC管,管径75mm;滤水管采用PVC管穿孔钻眼包网,长度2~3米。 ③.抽水孔(井)钻探过程中按工程勘察的控制孔进行地层描述,同时进行取样,钻探中每2米取样一个,变层加取,重量1kg左右,必要时进行测试。 ④.洗井要求: a.对水文地质勘探抽水孔(井)采取空压机与水泵联合洗

井方式,达到水清砂净。 b.对观测孔采取反冲洗方式洗井,即向观测孔注水,并利用空压机吹洗,交替进行。 ⑤.滤水管制作: a.滤水管采用钢花管缠丝包网。 b.规格:管径Φ110mm。采用Φ110mm钢管制作,每5~10cm 钻一个3~5mm孔,笼外缠聚乙稀加强丝。底部封闭。过滤网,网眼直径:(2~2.5)d cp滤水管长度不超过5.0m。 ⑥.井管下入: a.下过滤器前用符合标准清孔。 b.用直接提吊法下过滤器,接头处可以焊接或套接。 c.下放过程中要慢、稳、不能刮靠孔壁。 d.井孔垂直度不超过1‰。 ⑦.填砾: a.填砾时必须保证滤水管平直、居中。 b.必须沿过滤器四周均匀连续填砾。 c.投砾量超过滤水管顶部2~3米。 ⑧.洗井: a.投砾后立即向孔内注入清水,将泥浆替出。 b.下入潜水泵抽水,采用抽灌洗井法,先进行抽水,再进行孔口灌水,交替进行。 c.洗井时要经常观察孔口排水的水质变化,不含泥浆或钻粉等污染物质即可。 d.洗井时应定时(半小时)观测一次出水量。 e.根据底层情况,适当调节洗井强度和时间,细颗粒地层

水文地质钻探编录

水文地质钻探编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水文地质钻探地质编录要求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一般包括:除描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外,应重点描述岩芯的块度、坚硬程度、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及发育深度。 1.岩心编录 1.岩心编录程序: 2.抄录班报表的回次进尺、施工方法(钻探方法、扩孔孔径、变径及其深度) 有关的水文地质现象记载。 3.校正回次位置及填写岩心标签。 4.整理岩心,检查上下顺序,校正岩心长度。 5.鉴定岩性,确定分层位置,填写分层标签,并分层取代表性鉴样及分析样 品(注明取样深度)。 6.终孔后,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岩心按顺序装箱保存。 2.岩心描述的顺序及内容 1.基岩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岩心破碎情况(岩 心形状)、岩心采取率、节理、裂隙和岩溶的发育程度、充填情况及充填物、断层擦痕、断层泥及其充填物、风化程度、化石、层与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性质、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并进行照象,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

等。 6.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7.岩心块度的划分: 大于20厘米为长柱状; 10-20厘米为短柱状; 小于10厘米为扁柱状; 大于5厘米为块状; 2-5厘米为碎块状; 小于2厘米为碎屑状、粉末状。 若为块状,需对块体形态做大致描述,如楔块状、菱块状、团块状等。 8.松散岩层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湿度、成分(粒度成分及百分含量)、磨圆度、分选性、结核、包裹体、结构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特征、胶结程度及胶结类型、化石等。 3.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1).回次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回次岩(矿)心采取率=本回次提取的岩心总长/本回次进尺数×100%,若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即岩心总长大于回次进尺时,一般皆为残留岩心所引起。其处理方法是:进尺数不变,修改岩心实长数字,将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的部分(即岩心实长比回次进尺多出的部分),依次往上一回次推。若上一回次的岩心实长由于加上推上来的岩心长比进尺数大,回次岩心采取率又超过100%时,继续往上推,一般只能往上推三个回次,如果回次岩心采取率仍大于100%时,则通知机长或当班班长查明原因(砂状、粉状及不同岩性的反循环岩石不能上推)。 (2).分层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钻探地质编录表模板

钻探地质编录表 回次编号孔深 (米) 岩芯 长 (米) 岩性 层 序 分层 深度 (米) 岩土描述备注粉质粘土 1 黄褐色,浅黄色,稍湿,可塑状,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 等,土不能搓成细条,刀切面较平整。 泥岩, 2 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局部见浅绿色砂泥质斑块,井深0~m处岩心较软,呈碎块状,属强风化带, ~10m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5~22cm,属中等风化。局部见构造裂隙。 砂岩, 3 灰白色,青灰色,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 石英,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井深0~m处岩心较软,呈碎块状,属强风化带,~10m 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5~22cm,属中等风化。局部见构造裂隙。 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 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11~37cm,属中等风化。 局部见构造裂隙。 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岩心较软,呈碎块状,饼状,属强风化带。 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局部见灰绿色绿泥石团块,岩心较硬,呈短柱状,柱状,属中等风化带。 素填土黄褐色、红褐色,由块石、粉质粘土组成,稍湿,较紧密,块石含量在40%~75%,为 人近期无序抛填。 1

勘察单位:重庆紫苑土地规划整治有限公司编录人:朱根深复核人:编录日期:2008 年月日 钻探地质编录表 工程名称:孔号:ZK 坐标:X: Y: Z: 回次编号孔深 (米) 岩芯 长 (米) 进尺 (米) 采取 率 (%) 层 序 分层 深度 (米) 岩性岩土描述备注 1 2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 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 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 > 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士5cn以内。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 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20m 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 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 . 1 . 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 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 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 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 ③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 达30cm 时,可记录50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

工程地质勘探野外编录培训教材 2004年7月

地区地质地貌基本知识 第四纪沉积 第四纪沉积是指第四纪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未经风化成岩作用,因而是松散的。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碎石、卵石、砾砂、粘土等松散沉积统统称为“土”和“碎石土”。在基础深度影响围,称为地基土。这些土和土层绝大部分形成在第四纪时期,或经风化残留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而成,因而它们有不同的特征,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 1、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 1.1以陆地沉积为主。由于第四纪沉积物时代较新,出露地表以陆相为主。一般都没有经过石化作用; 1.2具有松散性:第四纪沉积层一般都呈松散状态,未胶结成岩,常称为松散沉积; 1.3具有多变性:第四纪沉积物沉积环境复杂,因而沉积层性质、结构和厚度迅速变化,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变化迅速; 1.4具有移动性:沉积时间短,为胶结成岩,又受各种营力影响,随时有被搬运、堆积的可能,难以找出原始产状; 1.5第四纪沉积物常构成各种堆积地貌形态,并在各种地貌单元中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和分布。 2、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 第四纪沉积物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特征参见表11。

第四纪沉积的沉积类型、分布、产状、厚度与地貌紧密相连。如:山地、平坦山顶、平缓山坡多分布残积物;洪积物多以洪积扇形式分布在山麓、山沟沟口;坡积物分布在山坡和坡麓地段;冲积物分布在河谷段和山前冲积平原;沼泽沉积多分布在沼泽地和泉水溢出带。 地区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评价地基条件主要根据三个方面:即地(地形条件)、土(地层土质条件)和地下水三个条件。不论山区,还是平原区,或是山地与平原过度带,在工程建筑适宜性方面有很大差别,地质条件类型很多,但是我们以岩土成因和地貌为纲,抓住地、土、水三个因素仍有一定规律可循。根据多年来地区勘察资料整理分析,可以将地区划分为一些工程地质单元(地质地貌单元)加以叙述,概括说明地区工程地质条件。 (一)第四纪以前基岩山地 这一单元地基岩性均未几乎不可压缩的岩石,其强度远远超过一般建筑的要求。这个单元没有地下水问题,只要地形条件适宜,没有自然地质现象的危害,没有不利的断层条件下,作为天然地基是相当稳定的。但不同成因的岩石,工程地质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本单元,建筑主要考虑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地质构造,不良的物理地质现象,风化层厚度,风化程度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地面坡度陡,加大了整平土石方量。其次是上下水管道、交通工程量浩大,投资多。

野外岩芯地质编录工作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6月(中旬)第08卷第17期总 第178期
野外岩芯地质编录工作
张 希
(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9) 摘 要:岩芯地质编录是收集和观察研究岩芯中所赋存的各种地质信息和地质现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地质工作。本文 根据具体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岩芯地质编录工作的3个阶段以及贯穿于编录工作始终的取样工作。 关键词:岩芯;地质编录;取样 Core Recording of Geological Field Work ZHANG Xi (156 Prospecting Team of Bureau of Coalfield Geology,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Urumqi,830009) Abstract:Core recording of geological field work is a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geological work as it collects,observes and studies th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phenomena that included in cores.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s,three stages of core recording and the sampling throughout are introduced briefly. Key words:Core;Core recording;Sampling
对寻找埋藏于地下的煤炭资源来说,钻探是比较有效 的找煤手段,它开辟了采集各类岩石、煤等物性参数的直 接通道,并取出大量岩、煤芯,为确定煤层空间分布位置 和收集地质信息提供了保障。地质编录是把从钻孔中提取 出来的岩芯所赋存的各种地质信息和地质现象经过现场观 察和研究,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下来。地质编录工作 可分为编录前准备工作、现场地质编录工作、编录资料的 整理工作3个阶段,取样工作贯穿于编录工作的始终。 1 编录前准备工作 1.1 地质材料的准备 在进行地质编录前,要由地质部门准备好足够适合岩 芯钻探、地质的各种空白表格、编录纸、预想柱状图、钻 孔资料袋、送样清单、取样标签及样品袋等材料。并给编 录人员配备以下6类工具:①地质锤;②编录刀;③放大 镜;④钢卷尺;⑤带量角器的三角板、36色彩色铅笔、2H- 4H 的铅笔、橡皮等文具;⑥编录夹。 1.2 编录人员的准备 分队配备编录人员要以技术熟练、业务水平高为标 准。对一些新手要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由老技术人员带领 编录至少1~2个钻孔后,才可让其独自承担野外地质编录 任务。为了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必须在野外工作开展前 对分队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认真学习现行的有关 煤炭行业工作的规范、规程、编录指南、技术要求及有关 煤炭找矿理论等,并组织编录人员进行观摩、熟悉编录方 法,强化认识,使地质编录工作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1.3 工作方法及工作标准的准备 在全面执行有关规程、规范的基础上,分队要以大队 制定的全面系统的岩芯分地质层技术工作要求为标准,工 作中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统一:①大队编制一套统一工作 施工程序。②统一颜色命名方法。③结合标本统一认识岩
收稿日期:2009-05-13 修回日期:2009-06-10
性命名方法,单一组分的岩石按粒度划分,非单一组分应 按3级分类命名原则,以含量大于50%的粒级为主岩,含量 在25%~50%的粒级以“××质”放在主岩之前;若含量在5 %~25%的粒级则以“含××质”放在主岩前面命名。④统 一认识岩石胶结程度划分,有极松散、松散、中等、致 密、坚硬5级。 1.4 钻孔开孔前技术工作的准备 (1)由地质技术人员给出钻孔孔位,野外实地定位。 (2)编制钻孔地质设计书。钻孔开孔前,按照项目设 计和施工设计方案,参照设计剖面由地质专业人员编制出 施工钻孔的地质设计图。其内容包括:地层柱状图、简单 的文字说明,岩、煤芯采取率要求、水文地质要求,钻孔 的各项技术要求,初步确定的封孔段距和封孔材料、必须 明确提示的各种注意事项等。 (3)填发钻孔施工通知书。所有施工条件均具备后, 要给钻探部门填发施工钻孔的开钻通知书,通知书由项目 负责签字后,和钻孔设计指示书一同送交施工钻机。 (4)钻孔开工设计会。在上述工作完成后,由地质、 钻探、水文各专业的人员对将要施工的钻机其全体钻探施 工人员进行钻孔设计技术要求的宣读,加强技术、质量、 安全方面的条例细则说明。 (5)建立钻孔资料档案。在开展上述工作时,同时建 立钻孔资料档案。档案资料袋表面统一印制勘查区名称、 勘探线号、孔号、施工日期、钻孔深度、施工单位等项 目,也可把所需资料名称都印在上面。所有填发给钻探部 门的文件或表格至少一式一份,待钻探技术员、机长填写 完备并签字后存档。 2 现场地质编录工作 现场地质编录工作是直接采集原始地质数据和进行地 质现象描述的手段,这项工作进行得好坏直接影响钻孔资
作者简介:张希(1967-),男,汉族,河南沁阳籍,地质工程师,从事煤田地质勘查工作。
20

钻孔编录方法

1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11.1准备工作 11.1.1 技术准备 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人。 11.1.2 编写钻孔设计书 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b)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c)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d)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11.2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1.2.1 检查整理岩矿心 11.2.1.1 检查钻孔施工记录 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 附录B 误。 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5回次,有7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3。 7 11.2.1.5 岩矿心拍照 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11.2.2 观察记录 11.2.2.1 分层 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见附录B中表B.10)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 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见图35。 图35完整岩心分层示意图 11.2.2.2 记录回次数据

钻探技术要求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 技术要求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 目录 第一章依据 (1) 第二章项目管理 (1) 第三章钻探技术要求 (4) (一)岩芯采取率 (二)回次进尺 (三)钻探过程 (四)钻探记录 (五)取样和试验 第四章复杂与特殊条件钻进 (7) 第五章水文试验钻孔 (12) 第六章终孔 (14) 第七章封孔 (14) 第八章提交资料 (15) 第九章检查验收 (15) 第十章一般安全防护规定 (16) 附录1-钻探原始记录的标准作业 附录2-钻探检查与验收 附表A-钻孔工艺技术标准 附表B-钻孔记录技术标准

第一章依据 本钻探技术要求是根据《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铁路不良地质勘察规范》(TB10027-2001)、《铁路工程地质特殊岩土勘察规范》(TB10038-200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等规范,结合目前铁路勘察工作汇编的钻探技术要求。由于各勘探项目各有特点或侧重,故各项目勘探应以相关的各种现行规范和项目负责人的技术交底、勘探作业细则、钻孔任务书的要求为准。勘测期间各测段应根据本测段具体情况补充有关钻探技术要求。钻探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各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第二章项目管理 一、各勘探单位必须成立现场的勘探项目部(经理部);必须设有技术、质量、安全的专职领导,并不能擅离工地;根据机组和工点情况配足现场的专职技术人员;必须根据承担的项目特点,制定明确的安全、质量、技术、工艺等制度或要求,如岗位责任制(含经理部和机组各岗位)、作业流程和责任人、技术工艺要求、交接班制度(含交接班记录)、作业场地的环境、安全、质量控制和自检措施等,并严格执行。现场的各勘探项目部、机组、人员必须挂牌或有明确标识。如需撤换机组、机长、记录员,必须通过现场指挥部、地路处经计室考核同意备案,否则不予验收计价。 二、各单位的机组必须按照合同项目进度、质量要求和有关钻孔孔深、孔径、钻探工艺以及施钻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配置足够的各项钻探、测试、试验的设备、钻具和工具。终孔直径一般大于91mm。 三、在钻探准备阶段及钻探过程中应与甲方技术人员及孔内测试人员密切联系和配合,保证测试、试验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遇特殊情况通知应及时通知甲方技术人员。 四、钻孔质量检查:各单位的现场技术人员必须履行质量自检责任,并留下自检记录随时提供甲方或监理检查。甲方的检查一般为飞行检查、中间检查和验收检查。常在被抽检的钻孔附近0.5米范围内布置检查孔,由甲方地质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质量核定。检查孔完工后需及时整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原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由甲方地质技术人员提出质量检查报告,作为钻探质量评定的依据。 五、严格执行钻孔任务通知书。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628-89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维护和保障广大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地勘业的发展,持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一、地质测量安全规程 (一)野外调查的基本安全要求 1、工作前,要了解工作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治安状况。 2、全体人员要经体检、确认合格。在疫源地区工作要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地区要注射预防针剂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调查小组配备保健箱和急救包,作业人员应学会一定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技术,掌握保健箱的药品用途、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4、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进驻前需经培训,学习有关风土民情知识,遵守当地风俗、生活习惯。 5、认真检查生产工具、仪器及通讯联络设备,以确保性能良好,符合安全要求。 6、在社会治安差或野兽频繁出现的地区,必要时应配一定数量的防护器械,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和使用。 7、按规定发放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8、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安全技术及实际登山攀岩、涉水、定向、找水等有关安全技术知识与技巧。 9、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作业,禁止食用不能识别的动植物,禁止饮用未经检验合格的新水源和未经消毒处理的水。 (二)出发前的安全检查 1、出发前,检查干粮、饮用水、药物、生产工具、仪器、安全带、拉绳等必备物品,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明确工作路线。 2、工作服应穿着舒服便于步行和野外操作,以免引起擦伤。在丛林草莽地区作业时,应打绑腿。

钻探编录知识

一、实习目的 明确岩心钻孔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岩心地质编录方法,特别要掌握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 二、方法原理 钻孔开工后,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探现场的编录工作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根据钻探班报表检查孔深和进尺。 设钻具总长为L,机台高度为P,主动钻杆的机上余尺为c,则本回次孔深H2 H 2= L - P – c 本回次进尺L1为本回次孔深H1与上一回次孔深H2之差 L1 = H1 - H2 (二)检查岩心,主要包括: ⑴查岩心的放置是否按岩心自然顺序正确放在岩心箱内; ⑵岩心编号是否正确及岩心长度丈量是否准确; ⑶核对岩心隔板上的数据。 (三)岩(矿)心采取率计算 岩、矿心采取率是单位进尺的岩、矿心长度的百分数,即 (VI-1) 根据取心孔段的不同情况分为回次采取率和分层采取率。 1、回次岩心采取率计算 图VI-1是钻孔采取岩心示意图。上一回次的孔深为H1,残留进尺为S1。从孔深H1继续向下钻进,本回次的孔深达到H2,残留进尺为S2。 从钻孔中取出岩心,其长度为m, m=m1 + m2(图VI—1),与这一段岩心相应的进尺M为:

回次岩心采取率则k为: (VI—2) 2、分层岩心采取率计算 图6-1岩心采取率示意图 (VI—3) 分层岩心长度由统计各回次同一岩性的岩心长获得。分层进尺则是该分层底的孔深与顶的孔深之差。 (四)换层深度计算 图6—1中岩心有两种不同的岩性,上部的岩心长度为m1,其代表进尺M1为: (VI—4) 换层孔深H为: (VI—5) 或根据下部的岩心长度为m2,其代表进尺M2为: (VI—6) 换层孔深H为: (VI—7) (五)轴心夹角测量 轴心夹角是岩心轴与各种面(层面、断裂面、节理面、片理面等)的夹角。测量轴心夹角,是钻探编录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到的轴心夹角是局部产状,对研究矿体构造很有用。测量轴心夹角有如下方法。 1. 测量法

钻探地质编录(word)

钻探地质编录 钻探工程是地质普查、详查、勘探的主要手段,钻探地质编录容包括:1、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2、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3、岩矿心管理和处理工作。 一、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 (一)、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

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钻孔定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机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机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岩心的清洗整理及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二)、钻孔施工后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

1.岩心管理 (1)岩(矿)心排放入箱 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 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 ,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3)岩心牌 在每回次提取的最下一块岩(矿)心和下一回次第一块岩(矿)心之间,放置一块用铅笔填写的岩心牌,以隔开两次提取的岩(矿)心。没有取得岩(矿)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牌,并在岩心牌上注明,岩心牌用2H-4H铅笔填写,岩心牌见表3。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5cm以内。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 20m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1.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③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