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大全8镇痛药

药理学课件大全8镇痛药
药理学课件大全8镇痛药

药理学(PHARMACOLOGY )第八章镇痛药(Analgesics )临床案例1.某男性患者,30岁,极度消瘦。急诊时处于昏迷状态,检查:病人瞳孔极度缩小,两侧对称呈针尖样大小,呼吸深度抑制(5次/分)。根据病人症状和体征应考虑:(1)是何种药物中毒?(2)抢救应选择什么药物效果较好?(3)如何给药?应注意什么?镇痛药是一类作用于CNS缓解疼痛的药物。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最早使用的镇痛药是来自于罂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阿片。与解热镇痛药相比,长期使用后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易导致药物滥用及停药戒断症状。因此,这类药物又被称为麻醉性镇痛药。因目前临床应用的镇痛药主要涉及阿片类镇痛系统,故也称为阿片类镇痛药。第一节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阿片(opium)为罂粟科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含有20多种生物碱。按其化学结构不同分为两大类,以吗啡为代表的菲类和以罂粟碱为代表的异喹啉类,吗啡为阿片镇痛的主要成份,而罂粟碱具有扩张血管和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吗啡是阿片类镇痛药的经典代表药,镇痛作用强大,抑制呼吸、镇静和欣快等中枢作用明显,长期用药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当机体受到疼痛刺激后,可使感觉神经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P物质),该递质与接受神经元上的P物质受体结合,将痛觉冲动传入脑内,引起疼痛。含脑啡肽的神经元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内阿片肽(脑啡肽),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减少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阻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产生镇痛作用。【体内过程】吗啡口服易吸收,首关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常采用注射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游离型吗啡可迅速分布于肝、脾、肾、肺等组织器官。吗啡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仅有少量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但足以发挥中枢性镇痛作用。主要在肝代谢,经肾排泄,亦有少量经乳汁排出。t1/2为2.5-3小时。【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1)镇痛镇静:镇痛作用范围广,对各种疼痛均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持续性慢性钝痛的作用强于间断性锐痛,一次用药可维持4-6小时。吗啡还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改善疼痛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随着疼痛的缓解和情绪稳定,部分患者可产生欣快感,常会促使患者渴望再次用药以致成瘾。【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2)抑制呼吸: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治疗量即可抑制呼吸,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剂量增大,呼吸抑制作用增强。呼吸抑制是吗啡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3)镇咳: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4)其他: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产生缩瞳作用。针尖样瞳孔是吗啡中毒的特征。可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作用】2.平滑肌(1)胃肠道:吗啡能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张力,肠内容物停留时间延长;还能抑制消化腺分泌,加之中枢抑制作用使便意迟钝,易引起便秘。(2)胆道:治疗

量吗啡能使胆道括约肌收缩,胆道排空受阻,胆囊内压明显升高,甚至诱发胆绞痛。(3)其他:吗啡可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大剂量诱发或加重哮喘;可对抗缩宫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延长产程。【作用】 3.心血管系统:较大剂量的吗啡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该作用与其促进组胺释放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关。抑制呼吸使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临床应用】 1.镇痛:吗啡对各种疼痛均有效,但反复应用易致成瘾。临床主要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如严重创伤、烧伤、癌症及手术疼痛等。对心肌梗死引起的剧痛,若血压正常,可用吗啡镇痛。对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胆、肾绞痛),应与解痉药阿托品合用。【临床应用】 2.心源性哮喘:心源性哮喘除应用强心苷、氨茶碱和吸氧等措施外,静脉注射小剂量吗啡可获得良好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①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使呼吸变慢变深,缓解呼吸急促症状;②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利于消除肺水肿;③镇静作用可消除病人因窒息所致的恐惧不安情绪。3.止泻: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以减轻症状。常用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不良反应】1.副作用:治疗量吗啡可引起眩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直立性低血压、呼吸抑制等。2.耐受性和成瘾性:连续反复应用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成瘾者一旦停药可在6-10小时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疼痛、流涕、流泪、出汗、呕吐、腹痛、震颤、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阿片类镇痛药应按国家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理。【不良反应】3.急性中毒:吗啡应用过量可致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呼吸深度抑制(2-4次/分)、瞳孔缩小呈针尖样,也称吗啡中毒三联症状,还可出现血压下降、紫绀等。呼吸麻痹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中毒解救可静脉注射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并采用人工呼吸、吸氧及补液以维持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禁忌证】①因吗啡可通过胎盘和乳汁,抑制胎儿和新生儿呼吸,甚至成瘾,故禁用于分娩止痛、哺乳妇及新生儿等。②禁用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以免支气管收缩和呼吸抑制而加重缺氧。③因吗啡扩张脑血管,使颅内压升高,加剧脑出血的危险,禁用于脑外伤、颅内高压患者。④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药物相互作用】乙醇、镇静催眠药、麻醉药、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抗组胺药可加重吗啡的中枢抑制作用。可待因可待因(codeine)在阿片中含量约为0.5%。口服易吸收,大部分经肝代谢。作用与吗啡相似,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2,用于中等程度疼痛的止痛;镇咳作用为吗啡的1/5,主要用于剧烈干咳。呼吸抑制作用较轻,欣快感及成瘾性弱于吗啡,但长期应用仍可致成瘾。第二节人工合成镇痛药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易产生成瘾性和呼吸

抑制,故临床应用受限。人工合成镇痛药哌替啶、阿法罗定、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等,化学结构与吗啡不同,但仍含有吗啡镇痛的基本结构。因成瘾性较吗啡小,常作吗啡的代用品,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973年,在人工合成阿托品样类似物时发现哌替啶具有吗啡样作用。本药的药理作用与吗啡基本类似。主要激动阿片受体而发挥镇痛、镇静、欣快、抑制呼吸、扩张血管和抑制免疫作用,但其效价强度仅为吗啡的1/10。【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皮下或肌内注射吸收快,临床常用肌内注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60%,可通过胎盘。主要经肝转化为哌替啶酸及去甲哌替啶,后者有中枢兴奋作用,可能与哌替啶中毒发生的惊厥有关。代谢产物由肾排泄,t1/2约3小时。【作用】为阿片受体激动药,作用与吗啡相似而较弱。1.镇痛镇静: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作用持续时间2-4小时。可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反应,欣快作用较吗啡弱。2.抑制呼吸:抑制呼吸中枢,等效镇痛剂量抑制呼吸程度与吗啡相当,但作用持续时间短,一般2小时后逐渐恢复。【作用】3.兴奋平滑肌:哌替啶对平滑肌作用较吗啡弱而维持时间短。兴奋胆道括约肌,使胆道内压升高;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张力,但作用时间短,不引起便秘;大剂量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与吗啡不同,对妊娠末期子宫的节律收缩无明显影响,故可用于分娩止痛。4.扩张血管:治疗量能扩张血管,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因呼吸抑制使体内二氧化碳蓄积,脑血管扩张致颅内压增高。【临床应用】1.急性锐痛:常替代吗啡用于创伤、手术后疼痛、晚期癌症等各种锐痛;胆、肾绞痛需合用解痉药阿托品。用于分娩止痛时,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使用。2.麻醉前给药:哌替啶的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术前紧张、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3.人工冬眠:哌替啶与氯丙嗪、异丙嗪配伍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疗法。4 .心源性哮喘:可替代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不良反应】1.副作用:治疗量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心悸和直立性低血压等。2.成瘾性:较吗啡轻,但仍需按照《麻醉药品管理办法》控制使用。3.急性中毒:可出现昏迷、呼吸抑制,偶有震颤、肌肉痉挛,甚至惊厥。纳洛酮可对抗呼吸抑制,但不能对抗中枢兴奋症状,中毒解救时可配合抗惊厥药。【药物相互作用】1.纳洛酮、尼可刹米、烯丙吗啡可降低哌替啶的镇痛作用;而巴比妥类、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等可增强哌替啶的作用。2.哌替啶可增强双香豆素的抗凝作用,合用时后者应按凝血酶原时间调整用量。芬太尼(fentanyl)为强效镇痛药。镇痛作用比吗啡强100倍,约为哌替啶的650倍。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可用于各种剧痛;与氟哌利多配伍用于神经安定镇痛术;与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合用,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主要不良反应有眩晕、恶心、呕吐及胆道括约肌痉挛。大剂量可引起肌肉僵直,静脉注射过

快易致呼吸抑制。成瘾性较小。支气管哮喘、脑肿瘤、颅脑损伤及2岁以下小儿禁用。阿法罗定为短效镇痛药。镇痛作用不及哌替啶,但作用快,维持时间短,皮下注射5分钟后显效,可维持2小时。主要用于短时小手术的止痛及泌尿科器械检查等;也可用于胃肠道、泌尿道平滑肌痉挛性疼痛,需合用阿托品。不良反应可见眩晕、无力、多汗等,呼吸抑制作用和成瘾性较轻。美沙酮为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作用强度与吗啡相似,但作用维持时间比吗啡长。耐受性与成瘾性发生较慢,停药后戒断症状较轻。本药特点是口服与注射给药效果相似。主要用于创伤、手术及晚期癌症所致的剧痛;也用于吗啡和海洛因成瘾者的脱毒治疗。因作用持续时间长,禁用于分娩止痛。【作用和临床应用】喷他佐辛具有镇痛、镇静和呼吸抑制作用。既可激动k受体和σ受体,呈现镇痛、呼吸抑制等作用;又可拮抗μ受体,与吗啡合用时能减弱吗啡的镇痛作用。成瘾性小,故未列入麻醉药品管理范围。其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呼吸抑制作用为吗啡的1/2,适用于各种慢性钝痛。第三节其他镇痛药曲马朵(tramadol)曲马朵为阿片受体激动药。口服20至30分钟起效,作用维持4至8小时。镇痛效果好,作用强度约为吗啡的1/3。无呼吸抑制作用,成瘾性小。可用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及外科手术、癌症疼痛。不良反应可见眩晕、恶心、呕吐、多汗、疲劳等,长期应用也可产生成瘾性,宜慎用。罗通定为防己科植物华千金藤中提取的主要生物碱,化学上属于左旋四氢帕马丁,现可人工合成。有镇痛、镇静、催眠及安定作用。镇痛作用弱于哌替啶,强于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用于胃肠道及肝胆系统疾病所致的钝痛,也可用于痛经、分娩止痛及伴有失眠的头痛病人。本药无成瘾性,大剂量可抑制呼吸,偶有眩晕、恶心和锥体外系反应。纳洛酮(naloxone) 纳洛酮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与阿片受体亲和力强,能拮抗各型阿片受体。本身无明显药理活性,但对吗啡中毒者,能迅速翻转吗啡的作用。临床用于:①阿片类镇痛药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和改善中枢症状;②解救乙醇中毒;③吸毒成瘾者的鉴别诊断。 1.何谓镇痛药?滥用有何危害性?如何管理和使用? 2.吗啡对哪些疼痛有效?临床应用时有何限制?为什么?

3.某支气管哮喘患者,腹部剧烈疼痛,确诊为胆绞痛。能否用阿片类镇痛药止痛?为什么?

4.吗啡和哌替啶能否用于分娩止痛?说明用药依据?

5.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是否都能用吗啡治疗?为什么?答案(1)吗啡急性中毒表现特点是“三联症”(呼吸深度抑制、昏迷、针尖样瞳孔) (2)急救措施:使用吗啡拮抗药(纳洛酮)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迅速解除吗啡急性中毒(3)肌内或静脉注射,可根据情况反复给药哌替啶(Pethidine,度冷丁)哌替啶(Pethidine,度冷丁)哌替啶(P

药理学—— 镇痛药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镇痛药知识点归纳 镇痛药——是一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减轻或消除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等情绪反应,但不影响意识及其他感觉的药物。 因多数药物反复应用可成瘾,又称麻醉性镇痛药或成瘾性镇痛药。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如吗啡和可待因等; 二、人工合成镇痛药:如哌替啶、曲马多和芬太尼等; 三、其他镇痛药:如罗通定、奈福泮等。 一、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是罂粟果浆汁的干燥物,含20多种生物碱,分为: 菲类(吗啡、可待因等) 异喹啉类(罂粟碱等) (一)吗啡 【药动学】 1.吸收:口服易吸收,但首关效应显著,生物利用度低,故常注射给药。 2.分布:1/3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型吗啡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极少量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中枢发挥作用。 3.代谢:60%~70%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10%脱甲基生成去甲吗啡。 4.排泄:代谢物及原形主要经肾排泄,少量经胆汁排泄和乳汁排泄,t1/2约2.5~3h。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故临产前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吗啡。 【镇痛机制】 ◇吗啡 + 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的类型:μ(产生成瘾性) κ δ σ 【药理作用】 1.中枢作用 镇痛、镇静、致欣快 抑制呼吸 镇咳 缩瞳

催吐 2.外周作用 心血管:血管扩张 平滑肌:兴奋 镇痛、镇静、致欣快 特点: 作用强、选择性高、意识清楚。 慢性钝痛>急性锐痛; 镇静和致欣快作用可消除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抑制呼吸 机制: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并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特点: 治疗量——呼吸频率减慢; 急性中毒——呼吸频率3-4次/分,应给予中枢兴奋药解救。 ——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镇咳 机制: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消失。 特点:镇咳作用强,但易成瘾。 ——临床常用可待因代替。 缩瞳 机制:作用于中脑盖前核阿片受体,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引起瞳孔缩小。 特点:针尖样瞳孔常作为诊断吗啡过量中毒的重要依据之一。 ——有机磷中毒、吗啡中毒,都有针尖样瞳孔。 催吐 机制: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引起恶心和呕吐。 特点:连续用药可消失。 ——中枢性催吐药:阿扑吗啡(去水吗啡)用于急性中毒不能洗胃时。 平滑肌:兴奋 (1)消化系统(平滑肌张力升高) ①便秘: 胃窦张力增加——胃排空速度减慢; 小肠、结肠张力增加——推进性蠕动减慢或消失; 中枢抑制——便意迟钝; ②兴奋胆道Oddi括约肌: 胆道和胆囊内压增加——可诱发胆绞痛; ③抑制胆汁、胰液和肠液的分泌。 (2)其它 ①治疗量吗啡增强子宫平滑肌张力:延长产程,影响分娩。 ②增强膀胱括约肌张力:导致尿潴留 ③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量吗啡可诱发哮喘:禁用 心血管:血管扩张 ①全身血管扩张→直立性低血压 ②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 ——颅外伤和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者禁用。

药理学镇痛药

药理学镇痛药 一、A1 1、哌替啶禁用于 A、人工冬眠 B、产前止痛 C、手术止痛 D、麻醉前给药 E、心源性哮喘 2、吗啡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A、缩瞳作用 B、止吐作用 C、欣快作用 D、呼吸抑制作用 E、镇静作用 3、镇痛作用效价强度最高的药物是 A、吗啡 B、哌替啶 C、芬太尼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4、哌替啶不引起 A、恶心呕吐 B、便秘 C、镇静 D、体位性低血压 E、呼吸抑制 5、常用于吗啡或海洛因成瘾者脱毒治疗的药物是 A、哌替啶 B、可待因 C、罗通定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6、下列关于镇痛药吗啡的镇痛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镇痛作用强大,对各种疼痛均有效 B、对持续性钝痛强于间断性锐痛 C、镇痛同时伴有镇静,可消除紧张情绪 D、对间断性锐痛强于持续性钝痛 E、伴有欣快感

7、吗啡引起胆绞痛是由于 A、胃窦部、十二指肠张力提高 B、抑制消化液分泌 C、胆道平滑肌痉挛,括约肌收缩 D、食物消化延缓 E、胃排空延迟 8、因吗啡具有扩张血管、镇静和抑制呼吸等作用,故可用于治疗 A、心源性哮喘 B、支气管哮喘 C、肺源性心脏病 D、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升高 E、分娩镇痛 9、下列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吗啡不适用于 A、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 B、癌症引起的剧痛 C、大面积烧伤引起的剧痛 D、严重创伤引起的剧痛 E、颅脑外伤引起的剧痛 10、可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的药物是 A、阿片酊 B、美沙酮 C、阿法罗定 D、阿司匹林 E、哌替啶 11、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 A、镇痛、镇静、催眠、呼吸抑制、止吐 B、镇痛、镇静、镇咳、缩瞳、催吐 C、镇痛、镇静、镇咳、呼吸兴奋 D、镇痛、镇静、止吐、呼吸抑制 E、镇痛、镇静、扩瞳、呼吸抑制 12、吗啡中毒最主要的体征是 A、瞳孔缩小 B、循环衰竭 C、恶心、呕吐 D、中枢兴奋 E、血压降低 13、吗啡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心源性哮喘 B、瞳孔缩小 C、呼吸肌麻痹

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 第十九章 镇痛药

第十九章镇痛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典型的镇痛药其特点是: A 有镇痛、解热作用 B 有镇痛、抗炎作用 C 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 D 有强大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E 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反复应用容易成瘾 2、吗啡常用注射给药的原因是: A 口服不吸收 B 片剂不稳定 C 易被肠道破坏 D 首关消除明显 E 口服刺激性大 3、吗啡一次给药,镇痛作用可持续: A 导水管周围灰质 B 蓝斑核 C 延脑的孤束核 D 中脑盖前核 E 边缘系统 4、吗啡镇咳的部位是: A 迷走神经背核 B 延脑的孤束核 C 中脑盖前核 D 导水管周围灰 E 蓝斑核 5、吗啡抑制呼吸的主要原因是: A 作用于时水管周围灰质 B 作用于蓝斑核 C 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区 D 作用于脑干极后区 E 作用于迷走神经背核

6、吗啡缩瞳的原因是: A 作用于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B 作用于导水管周围灰质 C 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 D 作用于蓝斑核 E 作用于边缘系统 7、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 吗啡 B 喷他佐辛 C 芬太尼 D 美沙酮 E 可待因 8、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的原因是: A 无便秘作用 B 呼吸抑制作用轻 C 作用较慢,维持时间短 D 成瘾性较吗啡轻 E 对支气平滑肌无影响 9、胆绞痛病人最好选用: A 阿托品 B 哌替啶 C 氯丙嗪+阿托品 D 哌替啶+阿托品 E 阿司匹林+阿托品. 10、心源性哮喘可以选用: A 肾上腺素 B 沙丁胺醇 C 地塞米松 D 格列齐特E吗啡 11、吗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 蓝斑核的阿片受体 B 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C 黑质-纹状体通路 D 脑干网状结构 E 大脑边缘系统 12、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用于: A 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 B 神经痛 C 脑外伤疼痛 D 分娩止痛 E 诊断未明的急腹症疼痛 13、二氢埃托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 壳核 B 大脑边缘系统 C 延脑苍白球

药理学第十六节镇痛药A1

药理学第十六节镇痛药A1 哌替啶禁用于 A、人工冬眠 B、分娩止痛 C、颅脑外伤 D、麻醉前给药 E、心源性哮喘 答案:C 解析:哌替啶禁用于分娩止痛、哺乳期妇女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肝功能严重减退、新生儿和婴儿。 关于吗啡药理作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镇痛作用 B、有食欲抑制作用 C、有镇咳作用 D、有呼吸抑制作用 E、有止泻作用 答案:B 吗啡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A、缩瞳作用 B、止吐作用 C、欣快作用 D、呼吸抑制作用 E、镇静作用 答案:B 解析:吗啡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引起恶心、呕吐,连续用药可消失。 镇痛作用效价强度最高的药物是 A、吗啡 B、哌替啶 C、芬太尼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答案:C 解析:芬太尼:镇痛效力为吗啡的80-100倍,可用于各种剧痛、麻醉辅助用药、静脉复合麻醉、与氟哌利多 合用于神经安定镇痛术”。 哌替啶不引起

A、恶心呕吐 B、便秘 C、镇静 D、体位性低血压 E、呼吸抑制 答案:B 解析:哌替啶可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但作用弱、持续时间短,故一般不引起便秘,也不止泻。 常用于吗啡或海洛因成瘾者脱毒治疗的药物是 A、哌替啶 B、可待因 C、罗通定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答案:E 解析:美沙酮耐受性和依赖性发生较慢,戒断症状较轻且易于治疗,广泛用于吗啡或海洛因成瘾者的脱毒治疗。 镇痛药的作用是 A、作用于中枢,丧失意识和其他感觉 B、作用于外周,不丧失意识和其他感觉 C、作用于中枢,不丧失意识和其他感觉 D、作用于外周,丧失意识和其他感觉 E、作用于中枢,不影响意识而影响其他感觉 答案:C 下列关于镇痛药吗啡的镇痛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镇痛作用强大,对各种疼痛均有效 B、对持续性钝痛强于间断性锐痛 C、镇痛同时伴有镇静,可消除紧张情绪 D、对间断性锐痛强于持续性钝痛 E、伴有欣快感 答案:D 吗啡引起胆绞痛是由于 A、胃窦部、十二指肠张力提高 B、抑制消化液分泌 C、胆道平滑肌痉挛,括约肌收缩

药理学药物分类

药理学药物分类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药理学药物分类目录

1麻醉药 A全身: 吸入性乙醚;氟烷 静脉性:盐酸氯胺酮;丙泊酚;羟丁酸钠 B局部 1.对氨基苯甲酸脂类:盐酸普鲁卡因 2.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盐酸甲哌卡因 3.氨基酮醚类、盐酸达克罗宁 2.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s 苯巴比妥 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地西泮 其它类药物: 醛类:水合氯醛 酰胺类:甲乙哌酮、导眠能、安眠酮、美索巴莫、甲丙氨酯 咪唑并吡啶类:吡唑坦、扎来普隆;褪黑素Melatonin:内源性促睡眠物质3.抗癫痫药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 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 丁二酰亚胺类:乙琥胺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 苯并氮杂卓类:卡马西平 脂肪羧酸类:丙戊酸钠 4.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抗精神分裂症药Antischizophrenic drugs)吩噻嗪类:盐酸氯丙嗪;奋乃静Perphenazine 硫杂蒽类(噻吨类):氟哌噻吨 丁酰苯类:哌替啶 其它类: 二苯并氮杂卓类:丙咪嗪,氯米帕明 二苯并环庚二烯类:阿米替林、多虑平 苯酰胺类:舒必利、瑞莫必利;氯氮平、氯噻平、马普替林 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 drugs抗燥狂药Antimanic drugs 以苯并二氮杂卓类为首选:利眠宁;安定;奥沙西泮;阿普唑仑 三环类(TCAs):丙米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 四环类(HCA) :马普替林、米安色林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异丙烟肼、托洛沙酮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氯伏沙明 5.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A解热镇痛药: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吡唑酮类:安乃近 B非甾体抗炎药: 吡唑烷二酮类:保泰松 芬那酸(邻氨基苯甲酸)类: 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舒林酸 芳基烷酸类:布洛芬、酮洛芬、吡洛芬奈普生、双氯芬酸钠、芬布芬、 苯并噻嗪类:吡罗昔康 COX-2抑制剂 NO-释放型非甾体抗炎药 C抗痛风药: 镇痛消炎类药物:秋水仙碱、吲哚美辛、保太松类、布洛芬类、炎痛喜 康、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13、【药理学总结】镇痛药

镇痛药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吗啡、可待因和罂粟碱。 吗啡 药理作用: 1. CNS系统的抑制作用 ⑴镇痛镇静 吗啡选择性激活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吗啡也能激动边缘系统和蓝斑核的阿片受体,改善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并可伴有欣快感。对多种疼痛有效(对钝痛的作用>锐痛)。 ⑵镇咳 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 ⑶抑制呼吸 治疗量吗啡可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和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急性中毒时呼吸频率可减至3-4次/分,最后呼吸停止,这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⑷缩瞳 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针尖样。 (5)其它 兴奋延脑CTZ→恶心、呕吐。抑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2、平滑肌 ⑴胃肠道:通过局部及中枢抑制作用,减弱便意和排便反射,引起便秘,用于止泻。 ①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肌张力,减缓推进性蠕动, 使内容物通过延缓和水分吸收增加 ②提高回盲瓣及肛门括约肌张力,肠内容物通过受阻。

⑵胆道 收缩胆道奥狄括约肌,胆道排空受阻,导致上腹部不适甚至引起胆绞痛(阿托品可缓解)。 (3)大剂量时收缩支气管平滑肌,诱发和加重哮喘。 (4)提高膀胱括约肌的张力,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 (5)降低子宫张力,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收缩作用,延长产程,产妇禁用。 3、心血管系统 ⑴扩张血管及降低外周阻力,有时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这与吗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促组胺释放有关。 (2)间接扩张脑血管而使颅内压升高,主要由于呼吸抑制,CO2潴留使脑血管扩张的结果。颅脑损伤,颅内压升高者禁用。 4. 其它 抑制免疫系统和HIV诱导的免疫反应。 临床应用: 1. 镇痛 对多种疼痛均有效, ①可缓解或消除严重创伤、烧伤、手术等引起的剧痛; ②对胆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加用解痉药如阿托品可有效缓解; ③能有效缓解心机梗死引起的剧痛、因易成瘾,除癌症剧痛外,一般仅用于其它镇痛药无效时的短期应用。 2. 心源性哮喘辅助治疗

药理学之镇痛药

第八章镇痛药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吗啡的适应证为 A.分娩止痛 B.感染性腹泻 C.心源性哮喘 D.颅脑外伤止痛 E.支气管哮喘 2.吗啡的作用有 A.镇痛、镇静、止吐 B. 镇痛、镇静、抑制呼吸 C. 镇痛、镇静、兴奋呼吸 D. 镇痛、欣快、止吐 E. 镇痛、欣快、散瞳 3.慢性钝痛不宜用吗啡治疗的主要原因是 A.对钝痛疗效差 B.可引起呕吐 C.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D.治疗量即抑制呼吸 E.久用易成瘾 4.吗啡可用于下列哪种疼痛 A.诊断未明的急腹症 B.分娩止痛 C.颅脑外伤 D.癌症剧痛 E.胃肠绞痛 5.喷他佐辛的特点是 A.无呼吸抑制作用 B.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C.成瘾性很小,不属于麻醉药品 D.镇痛作用很强 E.无止泻作用 6.不属于哌替啶的适应证的是 A.术后疼痛 B.人工冬眠 C.心源性哮喘 D.麻醉前给药 E.支气管哮喘 7.胆绞痛应首选 A.哌替啶+阿托品 B.吗啡 C.哌替啶 D.罗通定 E.阿司匹林 8.心源性哮喘应选用 A.肾上腺素 B.麻黄碱 C.异丙肾上腺素 D.哌替啶 E.氢化可的松 9.吗啡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A.昏睡 B.震颤 C.呼吸麻痹 D.血压降低 E.心律失常 10.吗啡引起胆绞痛是因为 A.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张力提高 B.抑制消化液分泌 C.胆道括约肌收缩 D.食物消化延缓 E .胃排空延迟 11.下列哪个药物可用于人工冬眠 A.吗啡 B.美沙酮 C.哌替啶 D.芬太尼 E.阿法罗定 12.下列有关吗啡镇痛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各种疼痛都有效 B.对持续性慢性钝痛强于间断性锐痛

C.镇痛的同时可产生欣快感 D.对间断性锐痛强于持续性慢性钝痛 E.能消除因疼痛所致的焦虑、紧张、恐惧等 13.对哌替啶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用于创伤性剧痛 B.用于内脏绞痛 C.用于晚期癌症疼痛 D.用于手术后疼痛 E.用于关节痛 【A2型题】 14. 53岁男性患者,3个月前曾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后基本好转,已两周未用药。今晚突发剧咳而憋醒,不能平卧,且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病人烦躁、大汗淋漓。查体:心率120次/分、呼吸38次/分、血压21.3/12.6kPa,两肺野可闻及密集小水泡音。该患者宜选用下列哪组药物治疗? A.地高辛与氢氯噻嗪 B.毒毛花甙K与吗啡 C.硝普钠与氢氯噻嗪 D.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 E.氨茶碱与氢氯噻嗪 15.女性患者,45岁,因上腹剧烈绞痛并放射至右肩及腹部,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前来就诊。入院后诊断为胆石症,慢性胆囊炎。医生用数种药物进行治疗,病人疼痛缓解,呼吸变慢,腹泻得到控制,而呕吐却更剧烈。上述现象与应用哪种药物有关? A.吗啡 B阿托品 C.利福平 D.地西泮 E.氯化钾 【B1型题】 16~19题共用答案 A.罗通定 B.纳洛酮 C.曲马朵 D.喷他佐辛 E.哌替啶

药理学课件大全8镇痛药

药理学(PHARMACOLOGY )第八章镇痛药(Analgesics )临床案例1.某男性患者,30岁,极度消瘦。急诊时处于昏迷状态,检查:病人瞳孔极度缩小,两侧对称呈针尖样大小,呼吸深度抑制(5次/分)。根据病人症状和体征应考虑:(1)是何种药物中毒?(2)抢救应选择什么药物效果较好?(3)如何给药?应注意什么?镇痛药是一类作用于CNS缓解疼痛的药物。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最早使用的镇痛药是来自于罂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阿片。与解热镇痛药相比,长期使用后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易导致药物滥用及停药戒断症状。因此,这类药物又被称为麻醉性镇痛药。因目前临床应用的镇痛药主要涉及阿片类镇痛系统,故也称为阿片类镇痛药。第一节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阿片(opium)为罂粟科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含有20多种生物碱。按其化学结构不同分为两大类,以吗啡为代表的菲类和以罂粟碱为代表的异喹啉类,吗啡为阿片镇痛的主要成份,而罂粟碱具有扩张血管和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吗啡是阿片类镇痛药的经典代表药,镇痛作用强大,抑制呼吸、镇静和欣快等中枢作用明显,长期用药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当机体受到疼痛刺激后,可使感觉神经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P物质),该递质与接受神经元上的P物质受体结合,将痛觉冲动传入脑内,引起疼痛。含脑啡肽的神经元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内阿片肽(脑啡肽),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减少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阻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产生镇痛作用。【体内过程】吗啡口服易吸收,首关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常采用注射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游离型吗啡可迅速分布于肝、脾、肾、肺等组织器官。吗啡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仅有少量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但足以发挥中枢性镇痛作用。主要在肝代谢,经肾排泄,亦有少量经乳汁排出。t1/2为2.5-3小时。【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1)镇痛镇静:镇痛作用范围广,对各种疼痛均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持续性慢性钝痛的作用强于间断性锐痛,一次用药可维持4-6小时。吗啡还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改善疼痛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随着疼痛的缓解和情绪稳定,部分患者可产生欣快感,常会促使患者渴望再次用药以致成瘾。【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2)抑制呼吸: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治疗量即可抑制呼吸,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剂量增大,呼吸抑制作用增强。呼吸抑制是吗啡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3)镇咳: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4)其他: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产生缩瞳作用。针尖样瞳孔是吗啡中毒的特征。可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作用】2.平滑肌(1)胃肠道:吗啡能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张力,肠内容物停留时间延长;还能抑制消化腺分泌,加之中枢抑制作用使便意迟钝,易引起便秘。(2)胆道:治疗

药理学课件大全_9解热镇痛药

药理学(PHARMACOLOGY )第九章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 and Analgesic Drugs )临床案例患者,女,29岁。风湿性关节炎伴发支气管炎,脓痰难咳出。处方:阿司匹林片0.5g×30 1.0g/次100g/l氯化铵溶液100ml 10ml/次以上处方出现什么问题?【基本作用】 1.解热作用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而且发热类型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所以一般发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但高热或持久发热会消耗体力,引起并发症,适当选用解热药对症治疗是必要的。但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虚脱,特别对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应慎用。五、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复方制剂解热镇痛抗炎药常相互配伍或与巴比妥类、咖啡因、抗组胺药组成复方制剂,以期增强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案例答案【分析】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氯化铵为强酸弱碱性盐,属酸性药物,两药联用可增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溃疡等,甚可能引起胃出血及穿孔。【建议】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需用祛痰药时,可用粘痰溶解剂如溴己新。另外,脓痰患者还应加服有效的抗菌药。【禁忌证】溃疡病、帕金森病、精神失常、癫痫、支气管哮喘及孕妇、小儿禁用。吲哚美辛舒林酸(sulindac)又名天隆达。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其作用强度不及吲哚美辛的一半,但强于阿司匹林。本药特点为作用较持久,不良反应少见。适用于各种慢性关节炎,如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肩关节周围炎;也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疼痛及轻、中度癌症疼痛。舒林酸双氯芬酸(diclofenac)为邻氨基苯乙酸类的衍生物。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作用。抗炎作用强大,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主要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手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少,偶见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双氯芬酸布洛芬(ibuprofen)为苯丙酸的衍生物。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较强,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主要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等;也用于一般性解热镇痛。其特点是胃肠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但长期服用时仍应注意。偶见头痛、头晕和视力模糊,出现视力障碍时应立即停药。布洛芬吡罗昔康(piroxicam)又名炎痛喜康。属强效、长效抗炎镇痛药,对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萘普生相同。其特点是t1/2长(36-45小时),用药剂量小(每日20mg),作用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良好。主要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剂量过大或长期应用可致消化道出血、溃疡等,故不宜长期服用。吡罗昔康美洛昔康(meloxicam)又名莫比可,为吡罗昔康的同类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抗炎作用强而不良反应少。较少发生胃肠反应、胃溃疡及胃肠出血。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疼痛性骨关节炎。美洛昔康1.比较解热镇痛抗炎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十七章 镇静催眠药习题及答案

第十七章镇静催眠药 一、A 1、体内代谢后,可产生有生物活性代谢物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地西泮 C、甲丙氨酯 D、司可巴比妥 E、水合氯醛 2、指出下列正确的是 A、地西泮的作用部位为中枢网状结构 B、地西泮的作用部位为小脑脑干 C、三唑仑催眠作用是地西泮的10倍 D、三唑仑催眠作用是地西泮的45倍 E、三唑仑对焦虑性失眠效差 3、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A、地西泮 B、氯氮平 C、地尔硫(艹卓) D、苯巴比妥 E、水合氯醛 4、长期应用地西泮可产生耐受性,其特点是 A、催眠作用的耐受性产生较快,而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产生很慢 B、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产生较快,而催眠作用的耐受性产生很慢 C、催眠作用不产生耐受性,而抗焦虑作用产生耐受性 D、抗焦虑作用不产生耐受性,而催眠作用产生耐受性 E、催眠作用和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同时产生 5、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中,催眠、抗焦虑作用强于地西泮的药物是 A、奥沙西泮 B、三唑仑 C、硝西泮 D、氯氮革 E、艾司唑仑 6、地西泮无下列哪一特点 A、口服安全范围较大 B、其作用是间接通过GABA实现 C、长期应用可产生耐受性 D、大剂量对中枢有抑制作用 E、为典型的药酶抑制剂 7、焦虑引起的失眠症宜用 A、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水合氯醛 D、地西泮 E、氯丙嗪 8、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抗惊厥作用的机制是 A、增加Cl-通道开放的时间 B、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 C、激动GABAB受体 D、使骨骼肌松弛 E、增加Cl-通道开放频率 9、关于地西泮的体内过程,下列错误的是 A、肌注吸收慢而不规则 B、代谢产物去甲地西泮也有活性 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D、肝功能障碍时半衰期延长 E、可经乳汁排泄 10、有关地西泮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口服比肌注吸收迅速

药理学——镇痛药

药理学——镇痛药 镇痛药——是一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减轻或消除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等情绪反应,但不影响意识及其他感觉的药物。 因多数药物反复应用可成瘾,又称麻醉性镇痛药或成瘾性镇痛药。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如吗啡和可待因等; 二、人工合成镇痛药:如哌替啶、曲马多和芬太尼等; 三、其他镇痛药:如罗通定、奈福泮等。 一、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是罂粟果浆汁的干燥物,含20多种生物碱,分为: 菲类(吗啡、可待因等) 异喹啉类(罂粟碱等) (一)吗啡 【药动学】 1.吸收:口服易吸收,但首关效应显著,生物利用度低,故常注射给药。 2.分布:1/3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型吗啡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极少量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中枢发挥作用。 3.代谢:60%~70%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10%脱甲基生成去甲吗啡。 4.排泄:代谢物及原形主要经肾排泄,少量经胆汁排泄和乳汁排泄,t1/2约2.5~3h。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故临产前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吗啡。 【镇痛机制】 ◇吗啡 + 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的类型:μ(产生成瘾性) κ δ σ 【药理作用】 1.中枢作用 镇痛、镇静、致欣快 抑制呼吸 镇咳 缩瞳

催吐 2.外周作用 心血管:血管扩张 平滑肌:兴奋 镇痛、镇静、致欣快 特点: 作用强、选择性高、意识清楚。 慢性钝痛>急性锐痛; 镇静和致欣快作用可消除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抑制呼吸 机制: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并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特点: 治疗量——呼吸频率减慢; 急性中毒——呼吸频率3-4次/分,应给予中枢兴奋药解救。 ——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镇咳 机制: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消失。 特点:镇咳作用强,但易成瘾。 ——临床常用可待因代替。 缩瞳 机制:作用于中脑盖前核阿片受体,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引起瞳孔缩小。 特点:针尖样瞳孔常作为诊断吗啡过量中毒的重要依据之一。 ——有机磷中毒、吗啡中毒,都有针尖样瞳孔。 催吐 机制: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引起恶心和呕吐。 特点:连续用药可消失。 ——中枢性催吐药:阿扑吗啡(去水吗啡)用于急性中毒不能洗胃时。 平滑肌:兴奋 (1)消化系统(平滑肌张力升高) ①便秘: 胃窦张力增加——胃排空速度减慢; 小肠、结肠张力增加——推进性蠕动减慢或消失; 中枢抑制——便意迟钝; ②兴奋胆道Oddi括约肌: 胆道和胆囊内压增加——可诱发胆绞痛; ③抑制胆汁、胰液和肠液的分泌。 (2)其它 ①治疗量吗啡增强子宫平滑肌张力:延长产程,影响分娩。 ②增强膀胱括约肌张力:导致尿潴留 ③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量吗啡可诱发哮喘:禁用 心血管:血管扩张 ①全身血管扩张→直立性低血压 ②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 ——颅外伤和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者禁用。

药理学实验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药理学实验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实验目的】 学习镇痛实验化学刺激法,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并联系其临床用途。 【原理】 疼痛概念系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以及生理功能障碍,是许多疾病的症状,是机体受到不良刺激或损害的一种信号和反应。根据疼痛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目前应用的疼痛模型有:1.热刺激法 ⑴辐射热刺激法:用一定强度的温度来刺激动物躯体的某一部分使其产生疼痛反应。大白鼠以甩尾反应时间为痛反应指标。实验时,用秒表计时,从照射开始到甩尾的时间作为痛阈。 ⑵热板法:实验时,把小白鼠放在预先加热到55℃金属板上,以舔后足为常用痛反应指标。给药后痛反应时间延长一倍以上者作为有效镇痛药物。 注意事项: ①反复连续测定应注意防止局部烫伤而影响结果。 ②注意正常鼠体温应与室温相近,室温应在20℃左右。 ③给药前测试痛阈时,注意反应时间少于2s(10s,热板法)或大于10s(30s,热板法)表示该动物反应过敏或迟钝,则剔除不用。 ④热板法要求必须用雌性动物。 方法评价: ①仪器装置简单,反应灵敏,指标明确。 ②对组织损伤小,可反复利用动物。 ③痛反应潜伏期长,利于比较药物镇痛作用的强弱、快慢、持续时间。 ④可用于筛选麻醉性和非麻醉性镇痛药。 ⑤但由于辐射热刺激法甩尾反应纯粹是一种脊髓反射,因此骨骼肌松弛药也会出现阳性结果,应加以注意。 2.机械刺激法 大白鼠尾尖压痛法用钝刀口用力压大白鼠尾,以产生嘶叫作为痛阈值。此法与大白鼠的年龄关系很大,以100~150g体重为宜。压痛部位以大白鼠尾尖1/3处敏感性较高。 3.电刺激法 ⑴齿髓刺激法目前公认牙髓神经是对痛颇敏感的刺激部位,其痛反应近似临床病理性疼痛。因此齿髓刺激法是评价镇痛药的标准而可靠的方法。此法适用于狗、猫、家兔、大白鼠等,其中以家兔应用最多。动物在麻醉下用电钻在牙齿上钻孔后,将电极插入齿髓作慢性埋藏电极。电刺激时,动物因疼痛会出现咀嚼运动与摆头等反应,这些反应可视为痛阈的指标。 方法评价:反应灵敏、稳定,电刺激引起的舔舌/咀嚼反应比较一致。 ⑵鼠尾刺激法以串脉冲方波刺激大白鼠尾尖1/3处,以引起甩尾和嘶叫反应的电流强度作为痛反应指标。 4.化学刺激法许多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钾离子、缓激肽等,接触到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