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对我们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对自然的严重破坏,进而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粗放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和生态都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并且合理的利用了资源,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国际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总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我国国情来说建设资源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众多的国家。尽管我国资源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却也摆在我们面前,由此导致了我国人均占有量少的基本国情,又因为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开采难度大等特点,我国也是面临着严峻的资源问题的。许多的非可再生资源随着人们的开采而日益减少甚至是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虽然人类也在不断地发现新能源,但是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是最根本的措施。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鼓励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需的。

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也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需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了,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关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很多方面,在这里我只谈论一下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两型社会”的具体事例的感想,这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一些情况。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地不断开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活动和生态工程,不少的电视、报纸及其他媒体也都报道一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先进典范事例。各个地区的先进模范、党委班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在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

就像几年前,就在我的家乡承德,许多小乡村陆续开展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工程,不得不说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实惠和利益。它大大的改变的村镇的面貌,提高了居民的经济状况,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可以说,它对发展村镇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在生态文明村工程之中,给农村文明建设和老百姓带来利益最大的一个生态工程就是建设沼气池。在早期农村,牲口随处排泄,人们的生活垃圾也没有固定的销毁地点,随意堆弃,导致了农村给人们留下了卫生环境脏乱差的坏印象。随着生态工程的开展,建设了多功能的沼气池,这种沼气池建在厕所和猪圈的下面,猪圈上面蒙上一层保温塑料薄膜以利于沼气的形成。这种新式沼气池不仅将城市文明带到了农村,建成了新式的卫生整洁的厕所,更是将污染环境的牲口排泄物收集了起来。解决了农村卫生脏乱差的问题。除此沼气池建成之后利用收集的人畜粪便和一部分生活垃圾经过一定时期的发酵形成了可以燃烧的沼气,提供了人们煮饭做菜烧水用的能源。说到沼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可以称之为绿色气体,用沼气代替秸秆木柴,进而又减少了大气污染,缓解了农

村能源短缺问题,好处多多。形成了良性循环,百姓受益不浅。沼气池应用的各方面都体现了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能源。其次还有其他值得一提的工程。像建设新型生态文明村时,组织村民改造土炕,造吊炕。这种吊炕比古老的土炕更卫生更节约能源,而且更保温。还有就是绿色蔬菜基地的建设,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温室大棚。温室大棚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使得农民可以在冬季利用闲置的土地种植反季蔬菜增加收入。在蔬菜大棚中为了节约水资源还使用了滴灌技术,相信大家也有所了解,滴灌技术可以充分的利用每一滴水,大大的节约了地下水资源。确确实实的是给老百姓造福。这些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成功案例。除了这些之外,我的家乡改善了交通,还对村子进行规划,改善了卫生医疗教育机构。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真的使农村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农村的发展。这都是在党的领倒下才能取得的重大成就。

其实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仅需要党和国家的努力,具体到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为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做贡献,以更快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 这就是积少成多吧。从小我们就在学习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每个人也都耳熟能详,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就像看着水池子边上贴着节约水资源的提示牌,有些人还是会眼看着清水一滴一滴的从水管里流出;就像有些人总是不随手关灯,导致电在一点一点的浪费;就像我们经常说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但人民还是在一根根的销毁着森林资源。说着容易做着难。除了不浪费资源外,我们还应该多多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像我们熟悉的节能电灯,无氟电冰箱,无磷洗衣粉等等,虽然这些东西的造价比非节能环保产品贵一些,但是使用这些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利益还是更大更长久的。

还是那句话,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保护资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学院:工学院 专业:电气信息类 年级:2011级 姓名:**** 学号:**** ●调查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利……”在“人的依赖关系”的条件下,人类完全依赖于自然界。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 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 会的发展。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 而上和发展。 4、国内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对外依存度升高. 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同时还要坚持生态善美、整体和谐、合理消费、可持续发展和义利统一的环境道德原则。 ●调查目的 全面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采,体现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了解周围群众对构建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看法极其做法,关注现实生活中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以更好地建设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及原因 1、城市大街小巷都提倡垃圾分类处理,可大多数人只是见垃圾筒就扔, 根本不在乎垃圾的去向。火车站、汽车站、网吧等娱乐场所,放眼望去,垃圾随处可见,落实垃圾分类归放的又有多少?

绿色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 考试科目:________________考试得分:________________ 院别: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年月日

本文主要是通过逐步递进的形式,分别剖析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绿色生活方式各自的深层意义,并且讨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绿色生活方式的联系以及重要性,还结合本专业课题讨论水污染控制对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绿色生活方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水污染控制

摘要 (Ⅰ) 1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定义 (1) 2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及方法 (1) 2.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 (1) 2.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法 (1) 3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关系 (2) 3.1 绿色生活方式的定义 (2) 3.2 绿色生活方式的几个方面 (2) 3.3 通过绿色的生活方式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3) 4本专业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系 (3) 5结论 (4) 6参考文献 (5)

1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定义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百度百科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定义,为了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决定将其拆分为4个词汇:环境、友好、社会、建设。 环境友好是社会建设的定语,建设是目标,一切的形势政策都是为了最终能够促进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再细分,友好是环境的定语,即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高指标的GDP,我们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资源为代价来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高消费,我们要追求的是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因此是友好的环境; 社会是建设的定语,建设是社会的目标,社会是什么?社会是由许多个体汇集而成的有组织有规则或纪律的相互合作的生存关系的群体。因此建设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而是整个国家的人都在出工出力,建设是整个社会人做出努力的目标或者说是追求,人人做出贡献是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能够使自己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国家越来越富强,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富强就是建设的意义所在,因此是社会的建设。 2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及方法 2.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人类发展的绝大部分时段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极为缓慢的。然而在最近两个世纪里,人口由10亿增加到了60亿。2015年中国已达到了13.6亿。人口向自然界索取的速度超过了自然生物生长的速度,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和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自然界生物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正在超负荷运转,长此下去,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1]。 2.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法 2.2.1协调好人口与自然的关系 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必须认真协调好人口与自然的关系。人口寓于自然之中,是自然中的主体。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口是开发自然的重要力量和动力。人口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及其分布等都对自然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已经超负荷运载,因此除要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质量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对大自然的关爱意识,坚持预防为主,认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对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和减缓措施。当灾难来临时,能够在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定义: (1)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背景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是我国当前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但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却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持续多年的高增长率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水平相比,要高出2.4倍;单位GDP的金属消耗量是世界水平的2~4倍;2003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0%,但创造的GDP还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物要高出10倍以上。因而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已难以满足日益迅速膨胀的资源需求,仅2003年就从海外进口了1亿吨的石油和成品油、1.4亿多吨铁矿石。不仅如此,19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造成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式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致使我国出现高能耗、高物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调研报告材料-王鑫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报告 -外语学院1503班王鑫 ●调查背景 建国之后,吉林省为了振兴经济,根据国家发展的布局及需要,大力发展重工业。因此,可以说吉林省重工业发展历程是吉林省经济发展历程中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吉林省重工业从建国初期的薄弱直到后来成为吉林省工业乃至整个吉林省经济的支柱,其发展历程很值得研究。吉林省重工业发展的时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前后共计二十八年。在这二十八年中,吉林省重工业既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逐渐发现牺牲环境所带来的收益并不能用来弥补我们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我们吉林省来说的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展现吉林省大学生的精神风采,体现大学生在吉林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了解周围群众对现实生活中该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一次调查。本次调查在通化师范学

院进行,主要为了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贡献以及对相关国家政策的了解和看法。

在本次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以下几个是突出的:

用电方面:我们经过调查,发现教学楼在放学后,教室基本上没人了,但是灯还亮着,风扇也在转着。在宿舍中,很多同学的计算机24小时都不关机。 用水方面: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同学在洗衣服时,通常一大桶水进行洗涤,而且,废水也未能够充分利用。 粮食方面:在食堂每天吃完饭后,只要去看一下餐厅的剩饭桶,总会看到桶里倒满了白花花的米饭,还有肉片、蔬菜...这种现象真是让我们惊心啊!针对粮食浪费严重这个现象,我对一些有倒剩饭菜习惯的同学进行了采访。发现除少数是因为买到不可口味的饭菜,或身体不适胃口不好造成的,多数同学是态度问题。“吃不了”是我们得到的最多的回答。食堂没有定量售卖,同学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饭量,为什么要多买呢?“吃那么干净干嘛?”这样的回答显然已经是态度问题了。采访中,多数同学对我的关注表示不解,他们认为,倒剩饭菜只是一个个人习惯的问题,并且也是司空见惯,浪费那么一两粒米,或者一两斤蔬菜,是无所谓的,首先经济上不会造成需要估量的损失,其次,许多习惯是小时养成的,一时不好改也不认为有改的必要。一位收拾餐具的阿姨说,更让人痛心的是,学生们在丢弃饭菜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解决策略 ★从大范围方面进行预防与治理 (一)吉林省环保厅综合治理

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一幅多么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 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共和国走过的58年光辉历程,无不有力地证明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的巨大作用。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专家指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是渐进的动态的概念,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神,即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少越好,前者就是资源节约,后者就是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加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人类必须将其生产和生活强度规范在生态环境的承载

《环境友好型社会》教案

第五课着眼未来永续发展 第一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要求,及日常生活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课堂讨论、热点分析、画一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懂得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明确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将环保意识变为自身的内在要求。 二、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相关资料。 2.了解学生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情况 3.教师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今年年初,国务院下发了一个通知,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媒体出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热点分析】说一说:对于“限塑令”,你持什么态度?(同学回答略) 老师归纳:塑料袋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为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限塑”。“限塑令”就是为了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措施。 【媒体出示】环境友好型社会 【知识窗】P19《“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由来》 【媒体出示】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师:说到“生产”就必然和“资源”联系起来,那么我国的资源状况是怎样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之一。指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资源节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主体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型政府、资源节约型社会团体、资源节约型军队、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事业单位、资源节约型家庭等。其中,资源节约型企业是指既追求企业生产成本节约又兼顾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节约,既考虑企业自身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考虑当前利益又兼顾长远利益,能使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达到最大值,使企业生产成本和社会因企业生产而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的企业。 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制度是约束人们浪费资源,规范人们合理使用资源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有关道德规范等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体制是资源节约型制度的实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等。 资源节约型机制。它是资源节约型制度、体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协调运转的各种机能的总和。用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改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增长方式还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未来的十五到二十年,我们国家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兴工业化难以实现。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果不计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然而当前形势十分复杂。从国际层面看,一方面是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更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日趋紧密;另一方面是全球性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要求愈加强烈。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首先,要把环境问题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却变成了瘸子、拐子,不健康的人,这将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讽刺。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 其次,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的环境保护。世界瞩目的世界工业博览会已经在上海召开,是上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基本形成“四个中心”框架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提高环境科技工作水平,为成功举办世界最好的世博会为环境保护目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这既是环境科技工作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环境科技工作面临的更新的挑战。 再次,完善环保的投入机制和环境经济的政策,加大政府、社会、企业对环保的投资力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比如上海市环境保护投入占当年GDP 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近年来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最后,依靠科技进步,尽快建立环境科技的创新体系,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第四是加强社会监督,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加强监督,国务院决定要求要不断地扩大环境信息的覆盖范围,把环境质量的情况告诉老百姓,鼓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报告

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 年级: 小组人员: 时间: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4、国内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对外依存度升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调查目的 全面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采,体现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了解周围群众对构建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看法极其做法,关注现实生活中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以更好地建设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性、重要性及建设的途径和措施作一粗浅的论述。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性及其重大战略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确立了明确目标。 1、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日益严重凸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值,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6/10、1/10和1/22,人均资源量排在世界各国的第120位。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是2.8万亿立方米,受开发利用、洪水,再加上生态需要等种种制约,我们实际利用的水资源大约是8000—9000多亿立方米。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我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耕地面积仅占世界1/10却要养活占全球1/4的人口。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最近7年间,我国耕地总量已减少1亿亩。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公顷(0.75亩)的警戒线。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主要矿产资源还不足一半。2005年煤炭供应量依然偏紧,电煤消耗总量将比2004年增加1﹒2亿吨左右,全国煤炭供应缺口约在8000万吨左右。原油供应也持续紧张,2005年预计增量在2000万吨以上,进口将突破1.4亿吨。 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资源浪费严重,消耗大,利用率低,这又加剧了资源短缺。如我们国家用水的方式很粗放,用水浪费的现象很普遍。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中、美、日三国分别是103立方、8立方、6立方。每一立方米的水能生产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与发达国家分别是55%左右、75%—85%。在城市用水方面,有很多城市的输水管网和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详案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崇明县新海学校杜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明确环境友好型社会含义的基础上,认识并理解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和要求。了解环境保护的具体行为表现,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材料、小组讨论、表演小品、生活调查、发布倡议书等活动环节,学生培养了观察、分析问题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环境保护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难点: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明确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认识并理解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懂得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在明确环境友好型社会内涵的基础上,教材着重分析了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和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释: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严格防范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2、保护和及时修复自然生态;3、珍爱自然界的其他生命;4、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做起,主动增强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保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加强环保宣传。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对社会现象认识较深刻,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因而,教师在问题设计上不能简单构思,应当有针对性地安排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且能帮助他们提升思想意识的问题。尤其,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意在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观念,目前学生的思想情感大多还是集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认识,明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现如今,我国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然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考虑,分类实施,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只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发展经济,

又要保护环境;既能激发百姓热情,又能让百姓切实受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关键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是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生产设计,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四、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

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公共课专用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的调研 在学校学生公寓附近安放废品分类回收桶,每栋公寓放置三个回收桶,分别用以回收废纸类、容器类、废旧电池类,并走进寝室向同学们宣传“收旧利废”相关知识。据了解,此次“收旧利废”行动 内容摘要: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针对我校目前的资源浪费现实,对此进行分析,并且给出我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浪费态度从自己做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人认都应该积极响应这个号召。现在先来看看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此外,我国资源回收率比较低,许多可以利用或再利用的资源成了废弃物,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同学们还存在着非常巨大的浪费现象。 1、大学生中的浪费现象 1,1浪费实例 先来看一个事例,某高校新闻系学生日前针对校园浪费行为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的惊人浪费现象,不仅引发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也引起了校方的高度重视。 用电:一年浪费量一家用58年。据调查后的不完全统计,学校一年电的浪费量是133682度,这些电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负责调查的学生赵爽告诉记者,学生们为了完成此调查,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比如调查教学楼内白天开灯现象,按一盏日光灯白天开8小时,一个月30天,一年按8个月计算,教学楼内一盏36瓦的日光灯,一年就要浪费掉35.94元。用水:一年浪费水费32万元。学生们在调查中发现,水的浪费同样严重。“在教学楼和宿舍楼,我们都常常能看到‘细水常流’。经调查得出,一座教学楼年平均用水的浪费量是2945.2吨,依此推算,仅主校区13座教学楼就有38287.5吨水被浪费掉;宿舍楼年平均用水浪费量是571.7吨,主校区共有29座宿舍楼,总的浪费量是16578.7吨。如果按一吨水6元钱来算,学校一年浪费的水费高达32万元。” 粮食: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最令人惊心的是学校食堂粮食的浪费情况。负责调查的学生表示:“我们调查了不少学校的食堂,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有倒饭现象。一位食堂师傅告诉我们,每天在食堂就餐的学生超过3000人,如果每个人以浪费半两米饭计算,一个星期浪费的粮食就是一亩地的产量。” 而食堂师傅表示,比起饭菜的浪费,餐具的流失情况更为严重。仅学校一个学生食堂,开业时投入不锈钢餐勺700多只,一个月下来竟只剩200多只,之后补充了1000多只,而两个月下来,这批餐勺只剩下50余只! 1,2 浪费现场观察 有一天中午,我曾经亲自到自己学校饭堂观察过,饭桌上馒头仅吃了一小半就被扔在饭桌上或丢进了垃圾桶;打来的份饭还剩不少,就被倒掉……有两名男生买了3份菜、还有饮料、馒头和面条。可是没吃一会儿,两人就走了,桌上的饭菜剩下了一大半。其中一名男生吃馒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仔细回想,我们所住的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极其宝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其实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而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 2.完善产权制度。只有明晰了资源的产权,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既应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优化自然资源配置,节约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又应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人们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积极性。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目前应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节油代油、洁净煤和节电、节水技术。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此,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5.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重点编制节电、节水、节油、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工业节水、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墙体材料革新、散装水泥和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6..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用以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技术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 7.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考虑资源和生态可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 8..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提供法律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产权权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和市场交易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坑蒙拐骗以及制假售假行为,规范市场交易,减少资源损失。 首先,要把环境问题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却变成了瘸子、拐子,不健康的人,这将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讽刺。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

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对中国而言,资源节约早已迫在眉睫,是中国走科学发展道路中必不可少的的奠基石。 其一,资源的节约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是一个资源高消耗的大国,而资源的利用率低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极大影响。若能节约资源,以资源的高利用替代资源的高消耗,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能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其二,资源的节约能有效缓解现阶段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国情。现如今,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而资源的匮乏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但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因而科学并正确地利用资源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并正确地节约资源,能够从某种程度上缓解资源匮乏造成的压力。 其三,节约资源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有效的资源节约能控制并降低我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若过分依赖于国外资源,那一旦产生外部资源短缺的现象,将会给予本国经济沉重的一击。因此,资源节约是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安全、提高综合国力的有力保证。 其四,节约资源能保护我国环境。资源随意浪费不仅会加重资源短缺所造成了压力,同时也会由于资源的不充分利用,产生对环境有极大危害的污染物。就如我国对煤的使用。多少年过去了,我国对煤的使用仍主要停留在直接燃烧上,这样做不仅利用效率低,而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导致酸雨的形成,继而酸雨又会进一步对生态系统产生极大危害。因此,资源节约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力保证。 由此观之,资源节约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所以,承担起节约资源的重任,让我们从身边小事着手,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