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墩(塔)液压爬模施工工法 (23页)

高墩(塔)液压爬模施工工法 (23页)
高墩(塔)液压爬模施工工法 (23页)

《高墩(塔)液压爬模施工工法》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赣粤高速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2012年9月

目录

1、前言

2、工法特点

3、适用范围

4、工艺原理

5、施工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

6、设备与材料

7、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8、安全措施

9、应用实例

高墩(塔)液压爬模施工工法

第一完成单位: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第二完成单位:江西赣粤高速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1、前言

随着交通科技、材料科学的发展,桥梁跨径越来越大,墩(塔)越来越高。如何更快、更安全保证高耸构造物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爬模施工正是在此背景下研究改进的施工工艺,它是依附在建筑结构上,随着结构施工而逐层上升的一种模板体系,综合了滑模、翻模施工的优点,具备工作平台大,操作简单,施工安全等优点。

液压自动爬升模板系统是在爬模模板系统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模板体系,它能够不依靠塔吊等吊具,具备自动爬升的能力。

本工法通过高墩(塔)施工实践从液压自动爬模系统选择、安装、爬升原理、施工工艺、控制要点等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类似高耸建筑施工提供借鉴。

2、工法特点

液压爬升模板施工是一种技术先进的施工工艺,它综合了大模板和滑升模板的优点,其主要特点是:

1)吸收了支模工艺的诸多优点,按常规方法浇筑混凝土,劳动组织和施工操作简便,混凝土表面质量易于保证。当新浇筑的混凝土脱模后,以油缸或千斤顶为动力,以导轨或支承杆为爬升轨道,模板可自行向上爬升;

2)可以从基础节段或任意层开始组装和使用爬升模板;

3)无需塔吊反复装拆模板,能够自动爬升;

4)钢筋可以提前绑扎,也可随升随绑,操作方便安全;

5)施工操作平台大,并进行全封闭,安全可靠。

6)模板体系采用木模板,重量轻,安装改制方便,能够适应变截面墩(塔)施工。

7)液压爬模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施工进度、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斜拉桥、悬索桥等钢筋混凝土桥塔以及类似高耸结构浇筑施工。

4、工艺原理

液压自动爬模系统的动力来源是本身自带的液压顶升系统,液压顶升系统包括液压油缸和上、下换向盒,换向盒可控制提升导轨或提升架体,通过液压系统可使模板架体与导轨间形成互爬,从而使液压液压自动爬模系统稳步向上爬升,液压液压自动爬模系统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其它起重设备,操作方便,爬升速度快,安全系数高。

4.1爬升原理:

爬模系统的顶升运动通过液压油缸对导轨和爬架交替顶升来实现。砼达到一定强度(10MPa),以混凝土结构物做为爬模系统重力的承载体,利用自身的液压顶升系统和上下两个换向盒分别提升导轨和支架,实现架体与导轨的互爬。

4.2爬升工艺流程:

混凝土浇筑完后→拆模后移→安装附墙装置→提升导轨→爬升架体→绑扎钢筋→模板清理刷脱模剂→埋件固定模板上→合模→浇筑混凝土。

图4-1 液压爬模施工流程图

5、施工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

5.1液压爬模体系组成

液压爬模体系包括模板系统、埋件系统、支架系统、液压爬升系统。

图5-1 液压爬模总体构造图

5.1.1模板系统

由于是高空作业,一般采用轻质高强的模板体系,因此可首选木梁胶合板模板体系,该体系采用胶合板、木工字梁与双槽钢背楞相结合。其组装示意图如下:

5.1.2埋件系统

埋件系统主要由埋件板、高强螺杆、受力螺栓、垫圈和爬锥组成,其中受力螺栓、垫圈和爬锥可周转使用。

5.1.3支架系统

支架系统主要由三角架总成、后移部分、吊平台、埋件承重装置和导轨组成。

5.1.4液压爬升系统

液压爬模板体系的爬升系统主要包括:埋件支座系统、导轨部分、液压系统组成。

图5-2 液压爬模埋件支座图

液压爬升系统主要由动力单元、液压油缸、配电柜等组成。

上、下换向盒,是爬架和导轨之间进行力传递的重要部件,改变换向盒的方向, 可以实现提升爬架或导轨的功能转换(如下图)。

图5-3 液压爬模轨道及液压油缸

5.3 液压爬模体系安装

5.3.1模板拼装

模板在拼装平台上拼装,按照先背楞后面板的顺序依次进行安装。

5.3.2 架体安装

(1)架体组装

a.承重三脚架组装

组装承重三脚架,如下图:

图5-4 承重三脚架组装示意图

b.后移装置组装

后移装置组装见下图:

图5-5 后移装置组装示意图

c.后移桁架组装

图5-6 后移桁架组装示意图

(2)安装流程

a.安装承重三脚架

装组装好的承重三脚架挂到附墙挂座上,如下图所示:将承重插销插在埋件挂座上,吊承重三脚架就位,然后将安装插销插好。

调整承重三脚架的垂直度,之后用钢管与承重三脚架立杆连接,使其处于稳定状态。

图5-7 安装承重三脚架

b.安装主平台梁

主平台梁为槽钢,它与承重三脚架通过销子连接,如下图:

图5-8 安装主平台梁

c.安装后移装置及主平台板

安装后移装置时,需保证后移装置轴向与墙面垂直,后移装置与主平台梁通过专用连接件连接,后移装置安装完后,安装护拦钢管,如下图所示。

主平台板采用50mm厚木板。

图5-9 安装后移装置

d.安装后移桁架及围护钢管

先安装后移桁架,随后安装围护钢管,如图:

图5-10 安装后移桁架及维护钢管e.铺设后移桁架平台板

平台梁为槽钢,平台板采用50mm厚木板。

f.安装液压控制平台吊架

液压控制平台吊架安装如下图,吊杆与主平台梁连接。

图5-11 安装液压控制平台吊架

g.安装液压控制平台护拦及铺设液压控制平台板

h.安装液压油路

液压件安装见下图,液压油路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调试由专人指导进行。

图5-12 安装液压油路

i.安装导轨及首次爬升

导轨安装如下图所示,先将导轨插入与承重三脚架连接的挂座间,导轨下降到一定的高度后,安装上一层挂座,通过液压系统回顶导轨,使导轨挂在上层挂座上,安装完后,进行首次爬模爬升。

图5-13 安装导轨及首次爬升

j.安装吊平台吊架(与液压控制平台吊架相同)

k.安装平台护拦及铺设吊平台板(与安装液压控制平台护拦及铺设液压控制平台板相同,但下面需设防坠安全网。

5.3.3 埋件系统安装

1、埋件安装

图5-14 预埋件

预埋件埋设正确与否,对整个爬模安装至关重要。

在爬锥与高强螺杆连接处,应涂抹黄油;在爬锥表面处均匀涂抹黄油,便于埋件拆除。

预埋件固定在模板上,而不是固定在钢筋上,这有利于确保埋件的埋设位置,如下图所示:通过安装螺栓,将埋件固定在模板上,待墙体混凝土浇筑完后,取出安装螺栓,埋件仍留在墙体内。

图5-15 预埋件安装示意图一

预埋件埋设时,为避免与墙体钢筋发生冲突,在绑扎墙体钢筋时,就应考虑钢筋要避开预埋件位置,如果立筋与埋件位置有冲突,需在绑筋时,调整立筋位置,也可在预埋件位置断筋,并采取相应加固措施。

图5-16 预埋件安装示意图二

2、安装埋件挂座

混凝土浇筑完并达到10MPa后,安装埋件座及埋件挂座,如下图

图5-17 预埋件挂座安装示意图

5.3.4 内平台安装

内模架体与外模架体相同,架体及平台拼装顺序一致。

5.3.5混凝土浇筑

1、钢筋绑扎

根据结构施工进度,插入钢筋绑扎施工。

2、合模校正

a.合模前将模板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装好埋件系统。

b.测量模板拉杆孔的位置,是否与钢筋冲突。

c.将模板移位,贴近混凝土的表面。

d.先将模板边缘用仪器或线坠校正模板的垂直度,确保垂直度与角度达到设计要求。

e.插好后齿轮销,穿好套管、拉杆,拧紧每根对拉螺杆。

f.复查模板垂直,达到设计要求后紧固每根斜支撑。

3、浇筑混凝土

注意套管不宜过长,伸出模板背面20mm为宜。

5.3.6爬模流程

混凝土浇筑完后→拆模后移→安装附装置→提升导轨→爬升架体→绑扎钢筋→模板清理刷脱模剂→埋件固定模板上→合模→浇筑混凝土

a.预埋件安装,将爬锥用承载螺栓固定在模板上,爬锥孔内抹黄油后拧紧高强螺杆,保证混凝土不能流进爬锥螺纹内。埋件板拧在高强螺杆的另一端。锥面向模板,和爬锥成反方向。

b.埋件如和钢筋有冲突时,将钢筋适当移位处理后进行合模。

c.提升导轨,请将上下换向盒内的换向装置调整为同时向上。换向装置上端顶住导轨。

d.升架体时上下换向盒同时调整为向下,下端顶住导轨(爬升或提导轨液压控制台有专人操作,每榀架子设专人看管是否同步,发现不同步,可调液压阀门控制)。

e.导轨提升就位后拆除下层的附墙装置及爬锥,周转使用。注:附墙装置及爬锥共3套,2套压在导轨下,1套周转。爬升流程为示意图,架体结构不一定与设计相同。详细操作步骤施工图后附。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⑴安装模板完成⑴拆模、后移模板⑴爬升到位

⑵浇筑混凝土⑵插导轨⑵安装吊平台

⑶施工人员在平台绑扎钢筋⑶爬升

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

⑴合模完成⑴浇筑完成⑴进入标准爬升阶段

⑵浇筑混凝土⑵拆模⑵又一次浇筑混凝土

⑶提升导轨、爬升架体

5.3.7 测量控制及纠偏

根据投测的点位控制爬模上口的位置,模板下口紧贴下一步墙体混凝土侧

面。

上层爬模根据下层墙体混凝土垂直度偏差方向进行反方向调整,达到纠偏效果和目的,使墙体混凝土垂直度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5.3.8 爬模拆除

施工完最后一层爬升拆除模板拆除上支架拆除导轨拆除下支架

液压自爬模拆除流程示意图

图5-16 液压爬模拆除流程图

a、先将模板拆除并吊下。

b、拆除主平台以上的模板桁架系统,吊下。

c、抽出导轨吊下。

d、拆除液压装置及配电装置并吊出。

e、操作人员位于吊平台上将下层附墙装置及爬锥拆除。

f、用吊升设备吊下主梁三脚架和吊平台,卸下附墙装置及爬锥,并修补好爬锥洞。

5.4 控制要点

5.4.1 架体组装

1、架体运至现场后,组织专门组装班组,并由技术和安全部门进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2、按照图纸的设计顺序即设计要求进行爬架的组拼。

3、安装过程由专人负责,必须经工程、质检和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使用;

4、组装完成后,铺置底笼,外周边兜底封闭布设安全网。

5.4.2 导轨的爬升

1、爬模承载体受力处混凝土的强度大于10MPa;上部爬升悬挂件安装完成;清洁爬升导轨,导轨表面涂上润滑油;液压油缸上、下顶升装置方向一致向上;

2、经确认爬升条件具备后,打开液压油缸的进油阀门,启动液压控制柜,拆除导轨顶部插销,开始导轨的爬升;

3、当导轨顶升到位后,按从右到左插上爬升导轨顶部插销,以确保锁定装置到位。下降导轨顶部插销与悬挂件完全接触;

4、导轨爬升完成后,关闭油缸进油阀门,关闭控制柜,切断电源。

5.4.3 爬架架体及模板爬升

1、清理爬架上的荷载;改变液压油缸上下顶升弹簧装置状态,使其一致向下;解除塔柱与爬架的连接件;完成前节段混凝土螺栓孔的修补;

2、经确认爬架爬升条件具备后,打开液压油缸的进由阀门,启动液压控制柜,拔去安全插销,开始爬架爬升;

3、当爬架爬升两个行程后,拔除悬挂插销;

4、当爬架顶升到位后,应及时插上悬挂插销及安全插销。关闭油缸进油阀门控制柜,切断电源。

6、设备与材料

实际施工主要设备与材料情况见下表

表2 设备与材料情况表

7、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7.1 质量标准

《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范》JTJ195-2010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

《竹胶合板模板》JG/T156

《碳素结构钢》GB/T 700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

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其他有关技术、法规和规范。

7.2、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1、采用液压爬升模板进行施工必须编制爬模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爬模装置设计与工作荷载计算;并应对承载螺栓、支承杆、导轨主要受力部件按施工、

超高层液压爬模施工方案施工特点及节点图

超高层液压爬模施工方案施工特点及节点图 2.1工程技术节点 本工程特点主要包括:核心筒结构变化较多;连梁较多且梁高较低;与核心筒连接的钢梁位置变化频繁;局部楼层存在钢骨;电梯井内的梁需要滞后施工;第6、15层和28层存在局部电梯井封顶,30层存在一次较大的结构变化。具体变化情况见“结构变化节点图”: 其中,爬模位置的墙体变化如下: 外墙南、北墙:1—5层,800;6、7层,700;8、9层,600;10—14层,500;15—42层,450。 外墙西墙:1—9层,800;10—19层,700;20—29层,600;30层拆,30—42层,400。 外墙东墙:1—9层,800;10—19层,700;20—29层,600;30—34层,500;35—42层,450。 筒内1/3轴墙体:1—5层,700;6—9层,600;10—14层,500;

本工程标准层和非标准层的楼层标高如下表所示:

2.2液压爬模架布置情况 本工程在核芯筒外墙和电梯井内布置液压爬模机位,核芯筒水平结构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共布置115个爬模机位,26组架体;其中外墙爬模45个机位,电梯井及物料平台爬模70个机位。核心筒(外墙)爬模机位预埋位置在楼层结构标高下返800mm处,核心筒(内部)电梯井及物料平台爬模机位预埋位置在楼层结构标高下返400mm处。2-16层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爬模架平面布置图(2-16层) 施工至16层时,拆除15-18组架体,即62-77号机位;并将第3组架体拆分为3组架体,分别为第3-1组、第3-2组、第3-3组;将第7组架体拆分为3组架体,分别为第7-1组、第7-2组、第7-3组。18至43层,第3-2组和第7-2组架体的机位预埋位置由原来的下返800mm变为下返400mm,其余架体的机位预埋位置不变。工作平台之间存在400mm的落差,需要作好防护。17-29层平面布置图如下:

3、墩身爬模施工工艺工法

墩身爬模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QL-0403-2011) 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罗孝德静国锋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液压自爬模是现浇高耸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项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它包括预埋件系统、模板系统、爬架系统及动力爬升系统四部分。在施工中由于模板及爬架系统的提升动力不同引起施工操作的变化。常见的有:液压式、牛腿顶升式及模板和爬架互为依托交替爬升等多种形式。 1.2 工艺原理 把已浇筑的混凝土墩阶段为承力主体,以预埋爬锥为支撑点、液压顶升系统为动力,推动爬架及模板系统交替上升。随着模板内不断浇筑混凝土和绑扎钢筋,动力系统不断提升模板系统来完成墩身的混凝土施工。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 2.2 爬架刚度大,工作平台稳定、可靠,不易发生扭转,墩身线形易于控制。 2.3 液压提升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 2.4 与内爬式翻升钢模板系统相比,本工法无须在墩身内预埋支承杆件或套管,解决了套管或顶杆与混凝土粘连的施工难题,简化了施工工艺,省工、省料,提高了经济效益。 2.5 模板附有吊架及全封闭安全网,施工安全可靠。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不同形式、不同坡率及变坡高墩施工。也可用于水塔、烟囱等高耸构筑物的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JTJ027)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B80-1)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 102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 5 施工方法 将工作平台经爬架装置支承于墩身模板上,并用穿心式千斤顶将其提升至一定高度(一般为一节模板高度)。平台上悬挂吊架,在吊架上进行模板的拆卸、提升、安装及钢筋绑扎等作业。混凝土的灌注、捣固、吊架移动及中线控制等作业则在工作平台上进行。对空心高墩,模板采用的是大块钢模板或小块钢模板组拼成的大块模板,内模采用小块定型钢模和木模组拼,内外模加固,采用内撑外拉。通过在已浇节段混凝土的预留件(或预留孔)安装托架来锁定模板下端,利用模板爬架动力提升模板,实现墩身混凝土的逐节浇筑。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 施工工艺流程 空心高墩爬模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整体液压爬模技术

科学利用全液压整体爬模技术,创造一流施工速度 全液压整体爬升模板体系 在国贸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一座座现代化超高层智能化建筑物的掘起,使我们的都市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建筑业为人类进入21世纪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在这些超高层现代化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即必须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优质快速地完成每项一工程。国贸二期工程正是中建一局四公司在这方面的典范。 一、工程概况 国贸二期工程为一期工程的延续,位于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院内,共分西区中国式花园和高层办公楼两大部分。地下四层,地上39层,总建筑面积12.39万平方米。 高层办公楼主体结构形式为内筒外钢结构,核心筒部分为全现浇钢筋砼结构,外围为钢结构,建筑总高度156米。 由于国贸二期被列为北京市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六十七项工程之一,被列为市重点工程,按合同工期为98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力争十月底完成,99年8月31日竣工,工期十分紧张。为了实现公司对业主的承诺,在此基础上力争再提前完成主体结构工程。根据该工程的结构特点:钢梁焊接于核心筒外墙上,核心筒必须先行于外围钢结构五~六层方能满足钢结构施工的要求,于是项目部经过再三研究决定:核心筒施工采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全液压整体爬升模板体系。实际证明,该项技术在国贸二期工程中应用非常成功,从98年3月份开始至8月中旬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核心筒共39层爬模施工,进入标准层平均3天一层,高峰时每2.5天一层。这种施工速度从国内目前资料看是最快的,创造了国内施工速度的最高记录。结构偏差也较为理想,除个别拐角处有几点胀模外,其余95% 以上的点都在规范规定的误差之内,经市质检站几次结构验收均评定为优良。 二、施工方案 1、方案的确定 由于国贸二期主楼处在中国大饭店和信息中心之间,施工场地狭窄,又根据钢结构最大构件12T,回转半径21米这个条件的限制,只能在

液压爬升模板现场施工方法及报价

苏通大桥液压爬升模板系统设计方案及报价 山东博瑞路桥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〇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液压爬升模板施工简介 液压爬升模板系统在本工程中主要用于苏通长江大桥75m引桥桥墩施工。 一、特点 爬模系统架体与模板同步爬升,与翻模相比模板用量少近40%,施工周期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抗风能力强。显着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现场文明、整洁。 。 7、混凝土侧压力按60KN/m2计算。 三、施工过程简介 1、概述:苏通长江大桥引桥桥墩最高约为60米,墩柱施工采用自动液压爬模体系,本体系由液压爬升体系、模板体系和工作平台体系组成。如(图1)

所示。该体系每节混凝土浇筑高度为4m,并附加一节0.5m可拆卸模板,以适应不同的墩高,减少施工节段。 2、体系组成 2.1 液压爬升体系:包括: 预埋固定件、附墙悬挂件、 爬升导轨、自锁提升件、液 个下部工作平台。主工作平 台用于调节和支立外侧模, 2#、1#平台用于绑扎钢筋和 浇筑混凝土,-1#平台主要用

于爬升操作,-2#平台用于拆卸锚固件和混凝土修整。 3 操作步骤 3.1预埋件 预埋件的埋设位置参照《预埋件及模板调节图》,每套爬模工作时共用预埋件24件,共分3层,每层8件。预埋件的锥型套筒外接螺杆,用于锚固 悬 。 板中心点,就位时使模板中心线与墩柱中心线对齐,外侧模用导链平移,垂直度靠侧面的调节螺杆和悬挂模板的导链调节。 模板接缝处理:在外模两立面及全部外模下边缘处贴一层海绵条,加固外模时注意上紧对拉螺杆。拆模后对渗漏的水迹及水泥浆及时用砂纸打磨清除。内模板在接缝处为搭接形式,施工时只需压紧即可。

爬模施工方案

液 压 爬 模 施 工 方 案 于章鹏 建工11-5班 1140183532

液压爬模施工方案 一.核心筒工程概况 略 二.液压爬模施工简介 2.1 爬升模板的原理 爬升模板是依附在建筑结构上,随着结构施工而逐层上升的一种模板体系,当结构工程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而脱模后,模板不落地,依靠机械设备和支承物将模板和爬模装置向上爬升一层,定位紧固,反复循环施工。爬模是适用于高层建筑或高耸构造物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先进模板工艺。 2.2爬升模板的特点 液压爬升模板是滑模和支模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它吸收了支模工艺按常规方法浇注混凝土,劳动组织和施工管理简便,受外界条件的制约少,混凝土表面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又避免了滑模施工常见的缺陷,施工偏差可逐层消除。在爬升方法上它同滑模工艺一样,提升架、模板、操作平台及吊架等以液压千斤顶为动力自行向上爬升,无需塔吊反复装拆,也不要搭设脚手架,钢筋绑扎随升随绑,操作方法安全,一项工程完成后,模板、爬模装置及液压设备可继续在其它工程通用,周转使用次数多。 采用液压爬模工艺将立面结构施工简单化,节省了按常规施工所需的大量反复装拆所用的塔吊运输,使塔吊有更多的时间保证钢筋和其它材料的运输。液压爬模工艺在N层安装即可在N 层实现爬模。爬模可节省模板堆放场地,对于在城市中心施工场地狭窄的项目有明显的优越性。液压爬模的施工现场文明,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施工

进度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保证。液压爬模适用于全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核心筒、钢结构核心筒,高耸构造物、桥墩、巨形柱等。 2.3本工程核心筒模板施工拟采用如下方案 本工程采用的是一种新型液压爬模施工工艺,以100KN液压千斤顶为爬升动力,Φ102X7.5钢管为工具式支承杆,以达到一定强度的结构墙体(柱体)为支承体,带动模板及爬模装置一起向上爬升。爬升一层墙体,浇筑一层楼板,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这也是本工艺比其它爬模(楼板滞后若干层浇筑)具有显著优越性的地方。核心筒墙体模板及主要承重梁施工采用液压整体爬升模板系统。 2.4爬升模板体系的组成 ①,模板系统 由定型组合大钢模板、角模、钢背楞及穿墙螺栓、铸钢螺母、铸钢垫片等组成。全钢大模板面板全部铣边处理,保证模板拼缝不漏浆。 ②,液压提升系统 由提升架立柱、横梁、斜撑、围圈、千斤顶、支承杆、液压控制台、各种孔径的油管及阀门、接头等组成。液压千斤顶为江都揽月机械有限公司专利产品。 ③,操作平台系统 由操作平台、中间平台、上操作平台、外挑梁、外架立柱、斜撑、栏杆、安全网、铁丝网等组成。 2.5, 模板系统 1)模板形式 模板采用定型整体全钢大模板,标准模板宽度2100mm~600mm,模板高度依据标准层高确定,无楼板处模板(用于电梯井筒及楼梯段)底部长300mm,以下包楼板。模板模板厚度86mm,面板厚度6mm,允许承受混凝土侧压力60KN/m2。每块大模板上对称安装数个脱模

液压爬模方案

液压爬模方案 第一节模板施工方案 一、核心筒竖向模板工程方案总体设计原则 主楼结构类型为斜交钢管网格柱外筒+内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四个电梯间核心筒剪力墙分布在主楼四面,1层~7层层高均为12.6m,8层层高为10.50m,结构屋面标高98.90m,考虑爬模施工工艺和工期进度的要求,核心筒墙体施工中采用全钢大模板配合液压爬模架施工工艺。从结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结构施工要求,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并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模板最大限度通用,尽可能的减少模板数量和规格,充分发挥我公司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技术优势,与用户紧密配合,使模板设计制造更符合施工实际要求,达到适用、经济、合理、安全。 二、核心筒模板配置方案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核心筒外墙均布置了钢模板,跨度2m以下门窗洞口位置,连梁侧模配置定型钢模板,连梁底模及洞口堵板采用几种模数的钢模板定型板条组合墙厚宽度应用。 1.墙体模板 本工程对于12.6m标准层,可做到60mm的下压边和20mm的上留边。对于标准层对于其他非标层采用现场另行木模接高浇筑的方法施工。

阳角处墙厚过大,且截面变化频繁,设置大阳角模成本更高,不宜拆模,必须借助塔吊拆模,且不能随架体一同爬升;因此,将阳角处设置成柱模的加固方法,可大大节约成本,施工更为方便。

阳角处理方法 阴角编号为S 、角模采用搭接式角模,阴角模与模板之间留2mm 缝隙,便于拆模。拆模后墙体表面均较平滑,不需进行特别处理。 3.剪力墙门窗洞口及连梁处钢模板 出于施工方便考虑,对于跨度大于1.5m ,小于2m 洞口,门窗洞口位置,连梁侧模配置定型钢模板,连梁底模及洞口堵板采用几种模数的钢模板定型板条组合墙厚宽度应用,且需考虑板条尺寸方便人员周转。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501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正式版)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工程简介 某工程项目涵盖商业购物广场、高端商务酒店、 5A级写字楼、主题式儿童乐园的高层大型城市地标 建筑,整体建筑面积达到61万平方,其中最大单体 的建筑面积为近13.4万平方米,层数为48层,檐口 标高为187.9m, 结构体系为框-筒式体系,剪力墙的 主要厚度350至900, 混凝土的强度为C30 至C6, 该结构项目安全级别设置为一级,而建筑结构的使用 年限为一百年,建筑抗震要求一级,而框架与筒体借 助550×750mm、650×950mm框架梁进行有效连接。

施工过程的重要难点 施工人员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个别单体的楼层面积大、钢筋一次性使用量较大、浇注混凝土耗间长,根据常见施工技术其最快施工速度三层每月,然而无法达到甲方设置的工期要求,因此在确保施工工程安全的基础下怎样提升施工速率主要是施工人员主要考虑的难点。对此,项目部对几种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以及经济性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2.1.建筑工程的整体高度过高,同时塔吊材料运输的时间较长, 材料的垂直运输工作量较大。 2.2.钢模散装与拼装的加固周期较长,同时场地堆放的空间狭小。 2.3.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工序占用较为复杂,单层跨度大、工程量大,施工制约的条件复杂,施工人员

液压爬升模板施工组织设计及报价

. 苏通大桥液压爬升模板系统设计方案及报价 山东博瑞路桥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〇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液压爬升模板施工简介 液压爬升模板系统在本工程中主要用于苏通长江大桥75m引桥桥墩施工。 一、特点 爬模系统架体与模板同步爬升,与翻模相比模板用量少近40%,施工周期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抗风能力强。显著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现场文明、整洁。 本爬模系统根据需要在架体与模板上共设5层工作平台,满足钢筋、模板、混凝土等高空施工作业。 二、性能参数 1、每套液压爬模配置四面模板,单面模板面积最大尺寸6.5×4.55m。 2、每套液压爬模配置一套液压泵站(配一个双联齿轮泵)。能够使每侧模板同时爬升或单独爬升,液压泵站配有完善的电气控制系统。 3、每套液压爬模配置八个顶升油缸,液压缸的顶升可实现四组模板同步爬升,也可每组模板单独爬升。 4、每个施工阶段爬升高度为4m或4.5m。 5、模板内外模之间用对拉杆对拉。 6、施工荷载每组架体集中力按20KN计算。平台按1.5KN/m2计算,并同时计算2层平台。 7、混凝土侧压力按60KN/m2计算。 三、施工过程简介 1、概述:苏通长江大桥引桥桥墩最高约为60米,墩柱施工采用自动液压爬模体系,本体系由液压爬升体系、模板体系和工作平台体系组成。如(图1)所示。该体系每节混凝土浇筑高度为4m,并附加一节0.5m可拆卸模板,以适

应不同的墩高,减少施工节段。 2、体系组成 2.1 液压爬升体系:包括: 预埋固定件、附墙悬挂件、 爬升导轨、自锁提升件、液 压缸、液压泵站。 2.2模板体系:分外模和内模。 外模由6mm钢面板、100*63*6不等边角钢、[16 槽钢背带、对拉丝杆组成。 内模由4mm钢面板、100*63*6 不等边角钢、[10槽钢背带、 对拉丝杆组成。 2.3 工作平台体系:工作平 台共分5层,两个上部工作 平台、一个主工作平台、两 个下部工作平台。主工作平 台用于调节和支立外侧模, 2#、1#平台用于绑扎钢筋和 浇筑混凝土,-1#平台主要用 于爬升操作,-2#平台用于拆

液压爬升模板施工方案及报价

-- 苏通大桥液压爬升模板系统设计方案及报价 山东博瑞路桥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〇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液压爬升模板施工简介 液压爬升模板系统在本工程中主要用于苏通长江大桥75m引桥桥墩施工。 一、特点 爬模系统架体与模板同步爬升,与翻模相比模板用量少近40%,施工周期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抗风能力强。显著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现场文明、整洁。 本爬模系统根据需要在架体与模板上共设5层工作平台,满足钢筋、模板、混凝土等高空施工作业。 二、性能参数 1、每套液压爬模配置四面模板,单面模板面积最大尺寸6.5×4.55m。 2、每套液压爬模配置一套液压泵站(配一个双联齿轮泵)。能够使每侧模板同时爬升或单独爬升,液压泵站配有完善的电气控制系统。 3、每套液压爬模配置八个顶升油缸,液压缸的顶升可实现四组模板同步爬升,也可每组模板单独爬升。 4、每个施工阶段爬升高度为4m或4.5m。 5、模板内外模之间用对拉杆对拉。 6、施工荷载每组架体集中力按20KN计算。平台按1.5KN/m2计算,并同时计算2层平台。 7、混凝土侧压力按60KN/m2计算。 三、施工过程简介 1、概述:苏通长江大桥引桥桥墩最高约为60米,墩柱施工采用自动液压爬模体系,本体系由液压爬升体系、模板体系和工作平台体系组成。如(图1)所示。该体系每节混凝土浇筑高度为4m,并附加一节0.5m可拆卸模板,以适

应不同的墩高,减少施工节段。 2、体系组成 2.1 液压爬升体系:包括: 预埋固定件、附墙悬挂件、 爬升导轨、自锁提升件、液 压缸、液压泵站。 2.2模板体系:分外模和内模。 外模由6mm钢面板、100*63*6不等边角钢、[16 槽钢背带、对拉丝杆组成。 内模由4mm钢面板、100*63*6 不等边角钢、[10槽钢背带、 对拉丝杆组成。 2.3 工作平台体系:工作平 台共分5层,两个上部工作 平台、一个主工作平台、两 个下部工作平台。主工作平 台用于调节和支立外侧模, 2#、1#平台用于绑扎钢筋和 浇筑混凝土,-1#平台主要用 于爬升操作,-2#平台用于拆

墩身液压爬模施工工法

墩身液压爬模施工工法 前言: 采用液压自爬模系统进行墩身施工在我国桥梁建设中已经逐渐代替了以往墩身施工中的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的模式,2004年开工的苏通大桥B2标墩身施工即是采用了液压爬模系统,该工程具有墩身高,数量多,体积大等特点。通过苏通大桥B2标墩身液压爬模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此总结完成桥梁墩身液压爬模施工工法。 一、特点: 墩身的模板和平台都由液压系统自行提升,通过附墙锚固,周转时间快,在高空作业下具有良好的可操作平台。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足够的保证,是桥梁墩身施工的有效途径。 二、适用范围: 公路桥梁中高度超过40米的矩形空心墩。 三、工艺原理: 液压爬模的爬升通过液压油缸对导轨和爬架交替顶升来实现。导轨和爬模架二者之间可进行相对运动。当爬模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导轨和爬模架都支撑在埋件支座上,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退模后在退模留下的爬锥上安装连接螺杆,挂座体、及埋件支座,调整上下轭棘爪方向来顶升导轨,待导轨顶升到位就位于该埋件支座上后,操作人员转到下平台拆除导轨提升后露出的位于下平台处的埋件支座、锥形接头等。在解除爬模架上所有拉结之后就可以开始进入爬模架升降状态,顶升爬模架。这时候导轨保持不动,调整上下棘爪方向后启动油缸,爬模架就相对于导轨向上运动。通过导轨和爬模架这种交替附墙,互为提升对方,爬模架向上爬升。人员通过爬架上设置

的操作平台进行作业。 四、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墩身首节施工(1)施工准备 墩身首节为实心段,高度4m 。采用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浮吊吊装定型钢模合模浇注,完成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爬模爬架系统的安装。 在浇筑完承台混凝土2天之内应及时对墩身处进行全面凿毛处理,凿毛应凿出混凝土的表层浮浆2~3cm ,并直至粗骨料露出为止,渣子清理干净,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接触。 为便于首段墩身钢筋绑扎和模板支拆,用Ф48×3mm 脚手管沿墩身外围四周搭设二排支架,支架搭设立杆间距为1.2米,排距1米,步高1.5米,并搭设斜撑。支架高度为8m 。顶端用脚手管搭设钢筋定位架,其误差控制在1cm 范围内。 (2)钢筋绑扎 首段墩身钢筋测量应先在承台可选位置放出墩身轮廓线及墩身4米处标高,钢筋工根据点位和水平搭设钢筋控制架和钢筋网片的埋设。

液压自爬模施工方案交底

液压自爬模施工技术方案交底 一、爬模系统概况 塔柱模板采用木梁胶合板体系,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模板配置高度6.15米,最大浇筑高度6.1米;爬架采用ZPM-100液压自爬模,ZPM-100上支架采用桁架式后移支架;液压自爬模的动力来源是本身自带的液压顶升系统,通过液压系统可使模板架体与导轨间形成互爬,从而使液压自爬模连续向上爬升,液压自爬模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其它起重设备,操作方便,爬升速度快,安全系数高。 二、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熟悉设计图纸,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中控制要点;做好施工前和各个关键工序的专项技术交底。 2.2物资准备 爬模散件进场数量清点、试拼验收,合格后使用。拉杆的设计与制作,脱模剂,防水漆,以及其它爬模制作和操作的相关作业工具。 三、总体施工方案 3.1爬模施工步骤 总体施工步骤:承台施工(塔座与主塔钢筋预埋、塔吊、电梯底座预埋)→塔座施工→底节实心段段施工(爬模预埋件预埋)→安装塔吊→液压爬模安装调试→塔柱分节浇筑(劲性骨架、钢筋、爬锥、相关预埋、外观装饰)→托架法分两浇筑完成上横梁。 3.2爬模施工步骤 爬模地面散拼→试拼验收→底节实心段段施工(爬模预埋件预埋) →承重架 安装→墙体模板和模板桁架安装→液压爬升系统安装→液压系统调试验收→爬模平台及防护设施完善→爬模整体验收→塔柱第二节浇筑→爬模爬升→吊平台安装→塔柱分节浇筑→进入标准循环。 3.3总体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图3-1 塔柱标准节段施工工艺 四、施工方法及控制要点 4.1爬模拼装施工 4.1.1塔柱底节施工完成后,即可安装爬模系统,其余阶段均采用液压自爬模现浇施工,标准节段为6m。 4.1.2爬模组成 液压爬模由模板系统、爬升系统、施工平台和安全设施组成。爬架采用ZPM-100液压自爬模,ZPM-100上支架采用桁架式后移支架,参见下图。

电梯井筒结构爬模施工技术

电梯井筒结构爬模施工技术 第1章无架液压爬模工艺 第1节特点 无架液压爬模采用“模板爬模板”的设计思想,不设置爬升架,而使相邻的大模板互为依托, 以液压为动力, 通过千斤顶和爬杆交替爬升。第2节工艺原理 A型模板与B型模板交替布置(图2-9-1),每块模板靠近左右两端的竖向背楞上均装设三角爬架和千斤顶装置,以理模板的爬架和爬杆为依托,A型模板由其中部(对模板上下相对位置而言)的千斤顶带动而爬升;以A型模板的爬架和爬杆为依托,则B型模板由其上部的千斤顶带动而爬升。 模板安装就位、校正后,固定穿墙螺栓,浇筑混凝土(图2-9-1a)。混凝土养护达到拆模强度后松动穿墙螺栓与模板。拆除A型模板的穿墙螺栓及其外墙模板,利用B型模板将A型模板爬升一个楼层的高度,校正后再装入穿墙螺栓,固定模板下的背楞(图2-9-1b)。拆除B型模板的穿墙螺栓及其外墙模板,借助A型模板将B型模板爬升至A型模板上口齐平(图2-9-1C)。 松动卡座,从B型模板的三角爬架中取出爬杆,拆除限位卡,从千斤顶中取出爬杆。调整A型模板三角爬架的角度,装上爬杆,并用卡座卡紧,爬杆的下端穿入B型模板上口邻近的千斤顶内。拆除B型模板的穿墙螺栓及其他连接件,吊出外墙模板,装上限位卡,调整油路,启动液压泵, 即可爬升B型模板至预定标高。

爬升A B型模板时,应避免因模板两端千斤顶不同步及支承杆不平行而造成的模板不能平稳上升, 左右、高低、倾斜的现象。 第2章模板及机具设备 该系统主要由模板、爬升装置, 液压油路, 操作平台、支撑和用于 模板“生根"的临时支承等组成(图2-9-2)。 第1节模板 模板分A、B、C三种类型。电梯井筒的内模由4块大钢模和4块小角模组成(图2-9-3),层高2.9m,采用4排C 16穿墙螺栓与外墙模固定。 爬升装置由三角爬架、爬杆、卡座、千斤顶及千斤顶座组成。 三角爬架设置在模板上口两端, 插入套筒内, 水平方向可作360° 旋转,套筒与模板竖向背楞连接。爬杆为0 25圆钢,长3.6m(长度不足时 可采用螺纹丝扣接长, 上下交替使用), 上端由卡座固定。千斤顶为液压滚珠式单作用千斤顶(也可采用卡块式千斤顶), 工作行程为 20~30mm, 最大承载力为35kN,每块模板背部两侧对称布置2个。B型模板上的千斤顶布置在模板上口左右两端,A型模板上的千斤顶布置在模板中下部(对模板本身上下口而言)偏下的两端。 液压油泵为齿轮泵,额定工作油压为10MPa油管采用高压胶管,油路沿内模板的背部布置。 在A、B型模板之下,利用墙模板背楞竖向放置,直接紧贴墙面,由0 22穿墙螺栓固定在墙上, 通过连接板支托上部的模板, 同时其背楞通过穿墙螺栓产生导向作用, 使爬升过程中模板更平稳安全。 第2节爬升装置

液压爬模施工方案

XX公路大桥主桥基础工程XX 边主墩墩身 施工方案 XX集团XX工程局 年月日

XX 大桥XX 边主墩墩身施工方案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XX 大桥XX 边主墩包括远塔辅助墩1#、2#墩、近塔辅助墩3#墩 。各墩墩身外部尺寸均为8.5m ×5.0m 。1#墩墩身高56.778m ,2#墩墩身高58.517m ,3#墩墩身高59.952m ,均系薄壁空心柔性墩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40。 XX 边主墩墩身施工均采用全自动液压爬模施工。共拟投入两套爬模,即一1091112400 400

1.2气象条件 桥址位于XX下游,临近XX入海口,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主要灾害天气有暴雨、旱涝、连续阴雨、雷暴、台风、龙卷风、飙线、寒潮、霜冻、大雪和雾,因各墩间依次按顺序施工,总体施工时间较长,因此各种自然气象因素均有可能对墩身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其中尤其以风及雾的自然因素影响最大。 桥位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40C,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20C,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70C,最高月平均气温为30.10C,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20C. 桥位地区年平均下雨日为120天左右,最多150天;年平均下雾日和雷暴日均为30天左右,最多可达60天。 因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从5月下旬至11月下旬桥区位置均有可能遭受台风袭击,年均出现台风2.3~2.7次,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台风多发期,8月份是台风影响最多的月份,约占40%。对1#、2#墩身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受季风气候影响,桥位地区盛行西北风,下半年以东南风为主,全年以偏东风出现频率最高。 桥位处江面不同重现期基本风速见表1.2.1。 桥位处江面不同重现期基本风速(m/s)表1.2.1重现期10年30年50年100年120年150年200年 2.1 总体施工工艺及流程 2.1.1总体施工工艺 主1#、2#、3#墩身施工主要采用液压自爬模,按每4m高分节段进行施工。钢筋主筋采用墩粗直螺纹连接,每次接长为8m。钢筋及其它小型材料、工索具采用一台80t.m塔吊进行垂直方向运输。混凝土搅拌采用水上拌和船,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泵送。施工人员经过在墩身安装附壁电梯上下墩身。 2.1.2总体施工流程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墩身施工按1#→2#→3#墩依次进行施工。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摘要: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施工技术集模板、脚手架为一体,由于其施工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适用性广,施工质量佳,安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 术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日益 加重,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建设规模逐渐增加,各种高层建筑也呈现姿态各异 的形式。在超高层建筑筒体结构中,传统结构主要以电梯井为主,一般都设计为 规则的长方形。在施工现场越来越狭窄、高空作业越来越高、危险性逐步增加的 情况下,传统的模板由于“笨、重、粗”等缺点,已难以满足现代高速施工的需要。而液压自爬模施工技术是在传统模板工程基础上,结合现代高层或超高层建筑需 要而产生的新颖施工技术,液压自爬模施工技术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及经济性 上具有较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中。 一、工程概述 某工程工程总占地面积43332m2,总建筑面积140863m2,其中地下室建筑 面积60000m2,地上建筑面积71000m2。其中标志性塔楼建筑面积30848m2。标 志性塔楼的地上建筑面积28000m2,地下建筑面积3500m2。工程共设置了一个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核心筒为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南北长度约为20m,东西长 度约为20m。随着楼层的升高核心筒外墙逐渐向内缩。4C-A轴线墙从27层开始 变为斜墙,到硐层结束,其间内斜1000mm。核心筒到顶层变为一类似于三角形。高度方向布置为地上l层至地上45层及屋顶利屋顶构架。核心筒标准段层高为 4.6m其中部分层高为4m,模板高度为 4.65m。拟定采用SKE50自动爬升系统。 二、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2.1爬模装置的安装 (1)施工准备 爬模装置的安装之前需要进行准备,以使用在高层楼房建筑中的液压爬模施 工为例,安装爬模装置之前,应先用线绑扎一个楼层的墙体钢筋,安装门洞模板、预留洞盒子及水电预埋管线,将施工现场的模板和相应的零件进行检查,并仔细 在模板上涂上脱模剂。 (2)模板拼接 准备工作完毕后,进行拼装模板的工作。先按组装图将平模板、打孔钢模板 和钢背楞拼装成块,模板之间、模板与背楞之间均用相应的螺栓连接,凡对拉螺 栓部位都采用打孔钢模板。 (3)安装提升架 模板拼装完成之后再安装提升架。按照事先拟好的支撑架设计图,先在立柱 上安装槽钢夹板、活动支腿、伸缩调节丝杠、活动平台连接槽钢。进行活动支腿 调试,确保松紧度适中,调节灵活。安装提升架横梁及提升架斜撑,最后安装提 升架立柱上端的滑轮、柱顶连接角钢等,供清理模板时移动立柱用。提升架先在 地面组装,待模板支完后,用塔吊吊起提升架,插入己支设完毕的模板上。 (4)安装围圈等 接下来进行安装围圈的工作。围圈由上下弦(固定尺码的槽钢)、斜撑、立

液压爬模的结构

液压爬模的结构 液压爬模的结构并不复杂,使用功能分为模板系统、爬升系统和工作平台系统三大部分,其中: 模板系统模板系统设计为整体木模,高度为6m,面板采用22m m 进口维萨板,竖肋采用20c m×8c m 工字木架,横肋采用14d 槽钢以减轻自重,增大模板刚度,面板与竖肋采用自攻螺丝和地板钉连接,竖肋和横肋采用连接爪连接构成。每块模板采用2 根双16d 槽钢组合件作为斜撑主背楞,斜撑主背楞与面板采用连接爪和调节座连接,可通过调节座进行模板的竖向调节,然后在斜撑主背楞安装可调节螺旋斜撑与主操作平台的后移装置连接,做水平移动。模板系统用于混凝土浇筑。 爬升系统爬升系统由爬架、埋件系统、导轨部分、液压系统组成,液压爬模体系的预埋件包括:埋件板、高强螺杆、爬锥、受力螺栓和预埋件支座等组成。导轨由2 根20d 及一组梯挡组焊而成。爬升千斤顶最大行程30c m,最大顶升力为10t,每套爬模配置10 台千斤顶、一台油泵、一个操作控制箱,爬升系统用于爬架系统的转移爬升。 工作平台系统工作平台系统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操作平台,也用于小型施工机具的摆放场所。共设置六层,用于外模的安装、调整和安装后移装置,因模板的支撑及脱模需要的空间较大,所以宽度为2.5m,便于操作。有的为液压爬模系统操作平台,用于安放液压设备。有的为施工修饰及拆除爬锥和挂座的施工平台,平台与墩身混凝土表面距离为50cm,采用合页护栏,避免杂物从接口处掉落。 液压爬模的施工步骤 该施工步骤为:模板安装完毕并检查合格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5M P a 时,即可将模板拆除,安装挂座、三角架、后移装置、工作平台等,待浇筑完第二节墩身混凝土且脱模后,再安装挂座、导轨、液压系统。导轨爬升前应认真检查挂座是否按要求安装,同时检查上、下换向盒内的换向装置是否为同时向上级换向装置上端顶住导轨,如果发现装置有问题,应及时纠正,达到要求方可进行导轨爬升。当导轨爬升到位后,将上、下换向盒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参考文本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 应用研究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工程简介 某工程项目涵盖商业购物广场、高端商务酒店、5A级 写字楼、主题式儿童乐园的高层大型城市地标建筑,整体 建筑面积达到61万平方,其中最大单体的建筑面积为近 13.4万平方米,层数为48层,檐口标高为187.9m, 结构 体系为框-筒式体系,剪力墙的主要厚度350至900, 混凝 土的强度为C30 至C6,该结构项目安全级别设置为一 级,而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为一百年,建筑抗震要求一 级,而框架与筒体借助550×750mm、650×950mm框架 梁进行有效连接。 施工过程的重要难点

施工人员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个别单体的楼层面积大、钢筋一次性使用量较大、浇注混凝土耗间长,根据常见施工技术其最快施工速度三层每月,然而无法达到甲方设置的工期要求,因此在确保施工工程安全的基础下怎样提升施工速率主要是施工人员主要考虑的难点。对此,项目部对几种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以及经济性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2.1.建筑工程的整体高度过高,同时塔吊材料运输的时间较长, 材料的垂直运输工作量较大。 2.2.钢模散装与拼装的加固周期较长,同时场地堆放的空间狭小。 2.3.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工序占用较为复杂,单层跨度大、工程量大,施工制约的条件复杂,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大,施工节点错综复杂。 2.4.混凝土使用标准、工程量大以及泵送要求高,施工

液压爬模施工方案

液压爬模施工方案 南京道广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工业园区金鼎路1号 211806 Phone: 86-25-5827 3016, 5827 3029 Fax : 86-25-5827 3899 大连中心裕景(公建) 液压自爬模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南京道广模板有限公司 2009.03 南京道广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大连中心裕景(公建) 目录 一南京道广模板有限公司简 介 (2) 1.1 工程图片剪 集 ................................................................................................................................... 3 二编制依据 . (3) 三施工方案说 明 (3) 3.1核心筒模板施工工程概 况 (3) 3.2 平面模板的组 成 (4) 3.3工字木梁模板特 点 ........................................................................................................................... 5 四爬模主要性能指标 (5) 4.1液压自爬模板体系的优 点: ........................................................................................................... 5 五工艺原 理 ................................................................................................................................................. 5 六液压自爬模构 造 (6) 6.1 埋件总

95变截面高塔柱悬臂爬模施工工法(合)

变截面高塔柱悬臂爬模施工工法 GGG(中企)C3095-2008 罗建平王建军陈思刘萍陈大江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刘雄严泽洪邓迪文李德强张海艳 (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工程设计水平、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一大批诸如电视塔、悬索桥索塔、和斜拉桥、高桥墩等高耸结构物。在高耸结构物混凝土施工方面,国际国内开发了许多先进的模板技术,如爬模技术、滑模和悬臂爬模技术、液压升降台模技术、悬架式台模技术、立柱式台模技术、内升外挂高层整体模板提升施工技术等。 2005年1月到2007年3月由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沪蓉西高速公路双河口特大桥左左桥4、5、6和右桥5、6、7均为三面收坡的变截面高墩,其中5号墩高162.7米,墩高在同类桥型中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二。该桥高墩施工季节由采用了悬臂爬模施工方法,它结构简单,施工安全可靠,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节约资金约600万元,受到业主、设计、监理的好评。 云南元江~磨黑(简称元磨)高速公路其中第十三合同段有三跨连续刚构特大桥4座,该桥高墩均采用悬臂爬模施工方法。工艺简单,安全可靠,并缩短了工期,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湖北恩施施州大桥施工中,针对人字型变截面索塔施工问题,在吸收借鉴滑模和翻模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套适合变截面高塔的悬臂爬模技术,采用此施工工艺解决了一般模板无法处理的变截面的问题,并在施工过程中有操作简便、质量及安全稳定、易改装、可调节性强、省工省料等优点。结合工程开展研究的科技项目《变截面高塔柱悬臂爬模施工技术》于2007年7月由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鉴定,并总结形成本

液压爬模-施工工艺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液压爬模:施工工艺(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8206 液压爬模:施工工艺 Hydraulic climbing formwork: construction proces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五里坡特大桥是陕西宝鸡至甘肃平凉高速公路宝鸡至陕甘界段的控制性工程,位于宝鸡市凤翔县与千阳县交界处,桥梁全长1238m,主桥上部结构为85+4×160+85m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最大桩深70m,最大桥高172m,被誉为“西北第一高墩”。 因其超高空心墩、大直径超深群桩、大体积承台、大跨径连续刚构等高难度结构、安全风险高、工期紧、技术难点多,成为中国公路建设史上一个引人关注的亮点。 液压爬模的概况 五里坡特大桥主墩墩身高达153m,设计为变截面双肢薄壁空心墩。墩身底部48m,截面由10×4m变化至7×4m,变坡率为32:1,墩身垂直桥向壁厚70cm、顺桥向壁厚110cm。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进度计划的完成,对于高墩施

工难度大的实施方案,应尽量减轻模板和支架的重量,减少施工翻模的次数,并加快施工进度。该桥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液压爬模施工工艺,它集模板支架、操作平台为一体,利用自身液压系统和完成的主体结构为依托,随结构的升高而升高。该工艺具有受力科学、坚固耐用、拼装灵活、模板周转次数多、设计理念先进等诸多优点,液压爬模施工过程中无需其他起重设备,操作方便,工艺简单,经济合理,爬升速度快,全封闭施工,安全系数高。五里坡特大桥153m的高墩仅用142天完成了封顶施工,实现了零事故,工程质量达到了规范要求,并提前20天完成了计划任务,为上部施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液压爬模的结构 液压爬模的结构并不复杂,使用功能分为模板系统、爬升系统和工作平台系统三大部分,其中: 模板系统模板系统设计为整体木模,高度为6m,面板采用22mm进口维萨板,竖肋采用20cm×8cm工字木架,横肋采用14d槽钢以减轻自重,增大模板刚度,面板与竖肋采用自攻螺丝和地板钉连接,竖肋和横肋采用连接爪连接构成。

液压爬模施工安全控制要点教学提纲

液压爬模施工安全控 制要点

液压爬模施工安全管路要点 2.1 爬模特点 液压自动爬模工艺融合了滑升模板、大模板施工的已有优点,并具备了施工速度快、操作简洁、工程质量好、成本降低的特点,在我国不少大中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等。 液压爬模施工优点突出体现在:一是表面平整光洁,转角接缝平顺,内外观质量优良,二是操作平台和爬升系统为一体,整体机构紧凑,作业人员操作非常便利;三是爬升装置液压驱动,能实现整体均匀爬升,非常方便、安全。 2.2 爬模结构 液压爬模由大面积模板体系、爬升主体及钢结构工作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大面积模板通过钢梁结构与爬升主体相连,爬架设6个工作平台,平台之间采用固定扶梯连成一条贯穿的通道。平台上设置防火板装置,液压油缸还配备了防止油管破裂的安全装置。 2.3 工序流程 液压爬模的工序流程如图2所示。 3、液压爬模危险因素辨识

泰州大桥南塔工程塔顶标高为+180m,液压爬模结构复杂且体积庞大,施工中涉及到超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立体交叉作业等高危作业形式,施工难度极高,安全风险非常大。液压爬模施工危险因素众多,经辨识,主要包括: 3.1 模板坍塌 液压爬模属于典型的大型施工设备,使用过程涉及爬模的拼装、爬升、拆除等工序,如果使用、操作不当,均有可能造成坍塌事故。而且发生模板坍塌,将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液压爬模属于典型的大型施工设备,使用过程涉及爬模的拼装、爬升、拆除等工序,如果使用、操作不当,均有可能造成坍塌事故。而且发生模板坍塌,将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3.2 高处坠落 南塔工程属于超高处作业,且高处作业平台立足面狭小。如果作业人员危险行走,且未佩戴安全带或使用不正确,都有可能导致高处坠落,一旦坠落后果将不堪设想。 3.3 物体打击 南塔施工因作业场所有限,除塔身模板浇注施工外,还涉及到塔顶起重吊装、地面预制加工等,立体交叉作业形式全面呈现。作业工具及小型机具等物件容易发生掉落,从而对地面人员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4、液压爬模的安全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