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研究进展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研究进展

孙晓峰,金涛,周亦胄,胡壮麒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 110016)

摘要:单晶高温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优异的蠕变与疲劳抗力、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广泛应用于涡轮发动机等先进动力推进系统涡轮叶片等部件。由于采用定向凝固工艺消除了晶界,单晶高温合金明显减少了降低熔点的晶界强化元素,使合金的初熔温度提高,能够在较高温度范围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其高温强度比等轴晶和定向柱晶高温合金大幅度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单晶高温合金已经在合金设计方法、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纯净化冶炼工艺和定向凝固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单晶高温合金成分特点、合金元素作用、强化机理、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凝固过程及缺陷控制、单晶制备工艺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单晶高温合金的主要研究进展。

关键词:单晶高温合金;强化机理;定向凝固;各向异性

Research Progress of Nickel-base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Sun Xiaofeng, Jin Tao, Zhou Yizhou, Hu Zhuangqi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Abstract: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make turbine blades and guide vanes for aero-engines and industrial gas turbines because of improved strength, creep-rupture, fatigue, oxidation and hot corrosion properties as well as stable microstructure and reliability at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After removal of grain boundary by us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technique, grain boundary elements which decrease the incipient melting temperature were reduced remarkably i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Consequently, the solution and aging 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can be done at higher temperature due to the enhanced incipient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then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of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equiaxed and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superalloys. There were great progress on approach of alloy design,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process of pure smelting and processing of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in the last decades. The present work reviews these progress from compositions of alloys, role of elements, mechanism of strengthening, anisotrop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procedure of solidification, control of defects and processing of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Key words: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mechanism of strengthening;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anisotropy of properties

——————————————————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10CB631206)

通讯作者:孙晓峰,男,1964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引言

高温合金(Superalloy)是以铁、镍、钴为基体的一类高温结构材料,可以在600℃以上高温环境服役,并能承受苛刻的机械应力。高温合金具有高的室温和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优异的蠕变与疲劳抗力、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广泛应用于涡轮发动机等先进动力推进系统热端部件。高温合金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推动了航空/航天发动机等国防尖端技术的进步,而且促进了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石油化工、核工业等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

单晶高温合金消除了晶界,明显减少了降低熔点的晶界强化元素,使合金的初熔温度提高,能够在较高温度范围进行固溶处理,其强度比等轴晶和定向柱晶高温合金大幅度提高,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PWA1480、CMSX-2、CMSX-3、SRR99等第一代单晶高温合金出现以来,单晶高温合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合金设计理论水平的提高和铸造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Re元素的添加,相继出现了以PWA1484、CMSX-4、RenéN5等为代表,耐温能力比第一代单晶高温合金高约30℃的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1-3],和以CMSX-10、RenéN6等为代表,耐温能力比第一代高约60℃的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4-6]。近年来,通过添加Ru、Pt、Ir等元素,又发展出以MC-NG、TMS-138、TMS-162等为代表的第四代和第五代单晶高温合金[7-9]。

由于Re和Ru元素稀缺的储量和昂贵的价格,使得先进单晶合金的成本成倍地增加,制约了这些合金的推广应用。单晶高温合金当前的发展重点之一是研发低成本合金。通过优化合金成分,降低Re和Ru的含量,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合金成本。法国ONERA发展的无Re合金MC2已经达到了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的性能水平[10]。近来,美国的GE、C-M公司以及NASA在发展低成本合金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11,12]。2008年,GE公司在Rene N5合金的基础上研制了Rene N515(含1.5wt%Re)和Rene N500(无Re)合金,并对Rene N515合金在一些航空发动机上进行了测试,计划将其应用到GEnx 等发动机上[13]。我国发展了DD98系列无Re高性能合金,其高温力学性能基本达到了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性能水平[14]。

本文从单晶高温合金元素作用、强化机理、制备方法、缺陷控制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单晶高温合金的主要研究进展。

2 单晶高温合金的成分特点及强化元素作用

2.1单晶高温合金成分发展的主要特点

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的发展经历了等轴晶、定向柱晶、单晶等几个阶段(如图1所示[9]),其承温能力不断提高。单晶高温合金经历了从第一代的无Re合金到第二代的含3%Re合金,再发展至第三代含6%Re的合金,以及在高Re基础上加入Ru、Ir等元素的第四代和第五代合金。表1给出了国内外典型单晶高温合金的主要元素成分[7,15,16],可以看出单晶高温合金的成分发展有以下主要特点[15]:

图1高温合金承温能力的发展过程[9]

Fig. 1 History of improvement in temperature capability of Ni-base superalloys.

晶界强化元素从完全去除转为限量使用C、B、Hf等元素历来被看作是晶界强化元素,而且易于降低合金的初熔温度。而单晶合金没有晶界,在最初发展的PWA1480、CMSX-2等商用单晶合金中不含有这些元素,但近年来发展的单晶高温合金中又重新引入了这些元素。

难熔金属加入总量增加为了提高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持久强度,W、Mo、Ta和Re 等难熔元素的加入量不断增加。以CMSX系列单晶合金为例,第一代为14.6wt.%,第二代为16.4wt.%,而第三代达到20.7wt.%。

Cr含量降低在第三代单晶合金中,Cr含量降至5wt.%以下,尤其是CMSX-10合金的Cr含量只有3wt.%左右。在第四代单晶合金MC-NG中,Cr含量也降到4wt.%。

稀土元素的应用在一些第二代和第三代单晶合金中,加入了Y、La和Ce等稀土元素,以改善单晶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Ru元素的引入在发展第二代和第三代单晶合金时,已开始尝试加入元素Ru,美国的GE公司和法国的ONERA首先进行了该元素的合金化实验,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第四代单晶合金。

表1典型单晶高温合金的成分[7,15,16]

Table 1 Nominal compositions of representative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Generation Element

Cr Co Mo W Ta Re Hf Al Ti Ni other

1st PW A1480

René N4

SRR99

RR2000

AM1

AM3 10

9

8

10

8

8

5

8

5

15

6

6

2

3

2

2

4

6

10

6

5

12

4

3

9

4

5

3.7

5.5

5.5

5.2

6

1.5

4.2

2.2

4

1.2

2

Bal

Bal

Bal

Bal

Bal

Bal

0.5Nb

1 V

2.2 单晶高温合金主要强化元素的作用

镍基高温合金通常含有Cr、Co、W、Mo、Re、Al、Ti、Nb、Ta、Hf、C、B、Zr和Y等十余种合金元素。这些元素在合金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如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和晶界强化等。

Al、Ti、Ta和Nb这些元素是γ'相形成元素,决定着合金中强化相的数量。Al是最主要的γ'相形成元素,且在高温下能形成保护性的氧化膜,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Ti可以改善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但对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和铸造性能不利,而且Ti含量的增加使共晶难以溶解,增加固溶处理的难度。因此,第三代和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中都将Ti含量控制得很低。Ta偏聚于γ'相,能提高γ'相的固溶温度和强度,同时有效地改善合金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Nb提高γ'相的热稳定性,延缓γ΄相的聚集长大过程,但对合金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不利。

Cr镍基高温合金中Cr主要以固溶态存在于基体中,少量生成碳化物,其主要的作用是增加抗氧化和抗热腐蚀能力。由于单晶高温合金中加入了大量的W、Mo、Nb、Ti、Al和Ta等强化元素,Cr含量过高会降低合金的组织稳定性[17],造成有害相析出而严重损害合金的强度及塑性。目前,先进单晶高温合金中Cr含量通常控制在5wt.%以下。

Co镍基高温合金中通常含有8~20wt.%的Co元素,其主要作用包括固溶强化、增加γ'相数量、改善合金的塑性及热加工性能并提高组织稳定性。Co在合金中主要分布于γ基体内,产生固溶强化效果,尤其是降低基体的层错能[18],显著提高合金的持久强度和蠕变抗力。

Mo和W 加入Mo和W后可增强原子间结合力,提高扩散激活能,使扩散过程变慢,从而提高合金的热强性。Mo偏聚于基体能使晶格错配度变得更负,促使界面位错网密度增大,有利于提高蠕变性能[19]。在镍基铸造合金中,W优先分布在枝晶轴上,而Mo则集中于枝晶界,因此W和Mo同时加入能起到综合强化效果。

Re Re是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最重要的强化元素,能显著提高合金的承温能力。分别加入了3wt.%和6wt.%Re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其使用温度较不含Re的第一代单晶合金分别提高了30℃和60℃。Re在镍基高温合金中具有多种有益作用,如显著降低γ'强化相的长大速率[20,21];偏聚于γ基体,使γ/γ'错配度变得更负,有利于形成高密度的位错网;在基体中形成短程有序的原子团[22,23],阻碍位错运动,能获得比传统的固溶强化更明显的强化效果。但近期Mottura等人[24,25]通过三维原子探针、扩展X射线精细吸收结构和第一原理计算等方法并未检测到Re原子团的存在,且第一原理计算表明Re在Ni 中的扩散激活能是所有元素中最大的,因而认为“Re效应”的本质是Re极低的扩散系数抑制了合金中的扩散过程从而提高了合金的高温强度。

Ru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Ru的作用是降低TCP相的析出倾向和提高合金高温强度[26,27]。Ru通过反分配效应降低了Re等元素在基体中的偏聚程度,因而抑制了TCP相的析出。另有研究认为,Ru不具有反分配效应[28,29],但能提高合金组织稳定性。关于Ru 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C、B、Zr、Hf、Y、Ce和La等微量元素C、B和Zr是高温合金中最重要的晶界和枝晶间强化元素。偏聚于晶界和枝晶间的C和B除了作为间隙元素填充这些区域的间隙、减慢扩散从而降低晶界和枝晶间开裂倾向以外,还形成碳化物和硼化物,强化晶界和枝晶间。Hf在γ΄相中的溶解度比在γ相中要大些,因而更能强化γ΄相,同时又是很强的碳化物形成元素,能阻止M23C6或M6C沿晶界大量析出。加入Y、Ce和La等元素主要用于改善单晶高温合金的抗氧化性能。稀土元素及其氧化物能细化氧化膜的晶粒,提高氧化膜的塑性和粘附力,明显改善合金的抗循环氧化性能。

3 单晶高温合金的强化机理

单晶高温合金是由无序镍基固溶体γ和γ'-Ni3Al相组成的两相材料,其强化途径包括基体和γ'相自身的固溶强化以及两相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沉淀强化。固溶强化是由于合金元素的加入使γ相产生晶格畸变,原子间结合力得到提高,降低了固溶体中各元素的扩散能力,阻碍了扩散型形变的进行,从而对合金产生了强化效果。另外,由于固溶体中某种溶质原子(如Re)的不均匀分布,可形成较稳定的原子团,这种原子团的存在能阻碍γ基体

中位错的运动,具有比单独溶质更大的强化作用,使合金的固溶强化效果更加显著[22]。塑性变形通常借助于位错的滑移和交滑移进行,当位错进行交滑移时,通过束集转移到两个滑移面的交线后,形成扩展位错。由于溶质原子分布在滑移面上,提高了层错能,使位错不易扩展,进而提高了材料的屈服强度。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γ'相的强化作用取决于γ'相的数量、尺寸和本身固溶强化程度等。γ'相与γ基体保持共格关系,但二者晶格常数存在微小差异,其晶格错配度导致的应力场可对基体中的运动位错产生阻碍作用。合金变形时位错必须以某种方式越过γ'相,而γ'相沉淀强化的作用取决于位错越过γ'的具体方式,通常包括Orowan机制和位错切割机制两种方式。当γ'尺寸较小时,切割机制起作用;而当γ'尺寸较大时,则是Orowan机制起作用。基于γ'相的有序结构特征,不同柏氏矢量的位错切割γ'相,可产生四种层错类型,分别为反相畴界(APB),内禀层错(SISF),外稟层错(SESF)和复杂层错(CSF)。随各种层错类型能量的不同,位错可通过多种复杂的形式切割γ',这都会对γ'相的强化作用产生特定的影响。

单晶高温合金在蠕变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应力的共同作用,微观组织产生许多独特的变化,如界面位错网的形成[30],界面附近合金元素浓度的变化,形成筏状组织,即γ'相沿某个方向发生定向粗化。Tien和Copley[31]最早详细研究了[001]取向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的γ'形筏现象,后来相继在其它合金中也发现了这种现象[32-34]。Fredholm和Strudel[35]根据筏状γ'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N型——筏状γ'垂直于外加应力方向;另一种为P型——筏状γ'平行于外加应力方向。这两种筏状组织分别在不同类别的合金与应力状态下形成,具有负错配度的合金受拉应力或正错配度合金受压应力条件下形成N型筏,而负错配度合金受压应力或正错配度的合金受拉应力时形成P型筏。

4 单晶高温合金性能的各向异性

各向异性是单晶金属材料的本征特性。通常,单晶高温合金的拉伸、持久、蠕变、疲劳等力学行为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单晶高温合金在瞬时拉伸过程中具有非常复杂的屈服行为,主要包括:(1)屈服强度存在反常温度效应,即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屈服应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屈服应力基本保持不变,在峰值温度以上合金的屈服强度急剧下降。(2)在峰值温度以下,屈服强度对应变速率敏感性较低,屈服应力几乎不随应变速率的变化而改变;在峰值温度以上,应变速率敏感性则显著增加。(3)合金的屈服强度具有拉压不对称性,即在拉伸和压缩实验时屈服应力不同。并且,不同取向试样的屈服强度变化不遵守Schmid定律,而取决于晶体取向及具体的合金成分和组织[36-40]。

在不同的拉伸温度下,单晶高温合金屈服变形受不同的变形机制控制[41]。在室温至760℃温度范围内,屈服变形受到γ'剪切机制的控制;在高于760℃变形时,合金的塑性变形主要受位错绕过γ'机制控制,即在热激活作用下的位错攀移和交滑移过程成为影响塑性

流变的主要变形机制。根据变形后的微观组织特征,可将变形温度划分为三个区域。室温下,变形组织为沿{111}面滑移的a/2<110>位错切割γ'相;在高温变形时,变形机制为a/2<110>位错绕过γ'相;中温变形则为由剪切机制向绕过机制转变。

蠕变是温度、应力和取向的函数,温度和应力都会影响不同取向的蠕变性能。 Leverant 等人[42,43]研究了温度和晶体取向对Mar-M200单晶高温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认为在中温760℃和871℃时随着偏离[001]取向角度的增加,蠕变寿命显著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蠕变各向异性降低。MacKay 和Maier [44]对Mar-M247单晶蠕变各向异性进行的研究发现:

11]1[取向的蠕变性能最高,而[011]取向则最低;即使偏离[001]取向相同的角度,靠近反极图三角形[001]-[011]边界的单晶蠕变性能远远好于靠近[001]-11]1[边界的单晶。然而Sass 等[45-46]通过研究CMSX-4单晶高温合金在850℃时初始蠕变阶段的蠕变各向异性发现,

11]1[取向的蠕变强度最低;在980℃时,蠕变各向异性明显降低,但11]1[取向的蠕变强度依然最小。韩国明等[47,48]研究了DD499单晶高温合金持久各向异性,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760℃中低温条件下[001]取向DD499单晶合金具有最好的持久性能,而[011]和[111]取向的持久性能大幅度降低;当温度升高到1040℃,三个取向单晶合金持久性能的差异明显变小。DD499合金的持久断裂机制与取向和温度有关。在760℃,[001]取向单晶的断裂特征为解理和准解理混合型断裂,[011]取向为单系滑移引起的剪切断裂,而[111]取向为多系滑移引起的剪切断裂;1040℃时,三个取向都表现为微孔聚集型断裂。由此可见,关于三个主取向单晶蠕变性能的优劣存在矛盾的结论。但是,一致的看法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蠕变各向异性降低。

图2 不同取向DD499合金在极图三角形中的位置及其持久寿命[47]

Figure.2 Orientation dependence of the stress rupture life (in hours) of DD499 single crystals :(a )760℃/790MPa; (b) 1040℃/165MPa

事实上,γ'相颗粒尺寸的差异可能是上述蠕变各向异性矛盾结论产生的主要原因。Caron 等[49]通过对几种单晶高温合金在中温(760℃~850℃)蠕变性能的研究指出,γ'粒子的尺寸强烈影响蠕变强度和持久寿命。γ'粒子的尺寸为0.5μm 时,[001]取向的蠕变强度和持久寿命最佳,而11]1[取向的蠕变强度和持久寿命显著降低;随着γ'粒子的尺寸降低到0.2μm 时,11]1[取向的蠕变强度显著提高,而[001]取向则恰好相反。

20(B)

[111]

[011]

5(C)

456(A ) [001]

● ● ●

185(B)

[111]

[011]

66(C)

135(A ) [001]

(a) (b)

5 单晶高温合金的凝固

5.1 枝晶竞争生长

定向凝固技术是制备单晶高温合金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为了获得单晶,需要在金属熔体中形成单一生长的晶粒,或者将籽晶引入模壳形腔,而后这个单一晶粒不断长大,直到充满整个型壳。

对于面心立方结构的镍基高温合金来说,<001>取向是其择优生长方向,即生长速度最快的取向。同时,与其它取向相比,<001>取向综合性能最佳。因此,在定向凝固过程中<001>取向的镍基高温合金的生长过程及其与其它取向之间的竞争生长关系,成为研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定向凝固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Walton和Chalmers[50]在研究定向凝固过程中晶粒之间的生长关系时,率先提出了枝晶竞争生长模型,认为柱状区中存在的各向异性生长与凝固过程中热力学过冷和成分过冷有关。Rappaz[51]和Gandin[52]系统地总结了这个模型。

近年来,Zhou等[53, 54]通过一系列双晶凝固实验,系统研究了定向凝固过程中不同取向枝晶的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在枝晶汇聚生长过程中,非择优取向晶粒的枝晶可以超过并阻挡择优取向晶粒的枝晶生长(如图3[54]中晶粒A1和B的枝晶所示),进而可以导致非择优取向晶粒在竞争长大过程中淘汰择优取向的晶粒。而对于枝晶发散生长的情况,仍然是择优取向的晶粒在竞争长大过程中会淘汰非择优取向的晶粒。在汇聚情况下,非择优取向的枝晶能够超过择优取向的枝晶,这是由于枝晶之间存在溶质交互作用引起的。同时,Zhou等利用快淬技术,固定了固、液界面附近枝晶前端的形貌,发现在晶界附近生长的枝晶尖端落后于远离晶界的枝晶,以及非择优取向的枝晶前端可以超过择优取向的枝晶(如图4所示[53])。

图3 Zhou的枝晶竞争生长模型[54]

Fig. 3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Zhou’s model for competitive grain growth.

图4 枝晶尖端二次枝晶间距与定向凝固位置的关系及相应的枝晶形态[53]

Fig.4 Dependence of second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on the solidified length at the solidification front and 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the correlation of the determined dendrites in the position. Dendrite a1 is ahead of dendrite b1 in (a), while dendrite a1 is behind dendrite b1 in (b).

5.2螺旋选晶过程

对于面心立方结构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通常采用螺旋选晶器选取<001>取向的单晶组织。但是,采用螺旋选晶器制备单晶时,获得的单晶一般不会严格按照<001>方向生长,这样就会影响单晶高温合金性能的稳定性。因而,如何设计选晶器模型,是高效地制备更接近<001>取向单晶的关键因素。

螺旋选晶器由起始段和螺旋段两部分组成。起始段主要作用是为了优化晶粒取向,获得接近<001>取向的晶粒;而螺旋段主要作用是高效地选出单晶。Epishin和Nolze[55]研究了螺旋选晶器的选晶过程,发现起始段主要靠晶粒之间的竞争生长优化取向,而螺旋段则利用几何阻挡作用选取单晶。Dai等人[56]研究了在固定螺旋段外径和转数的情况下,改变起始角和螺矩对选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螺旋段起始角和螺矩,能提高螺旋段选晶效率。Meng等人[57]研究了单晶高温合金的螺旋选晶机理,分析了选晶器螺旋直径和起始角对选晶行为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随着选晶器螺旋段外径减小,起始角增加,选出单晶高度增加,选晶效率降低。当选晶器螺旋段外径为9mm,起始角为70o时无法选出单晶。但是,如果外径过大,起始角过低时,在选晶器螺旋段中又容易形成杂晶。因此,选晶器螺旋段的外径和起始角应在一定范围内选取,这样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单晶组织。

5.3定向凝固缺陷

单晶高温合金构件通常具有复杂的几何形状,在单晶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杂晶、亚晶界、取向偏离等缺陷,导致单晶部件性能恶化。因此,如何有效预测和控制凝固缺陷成为单晶高温合金研究的重点之一。

图5 不同选晶器的(a )选取单晶高度,(b )选出单晶取向,(c )晶粒组织[57]

Fig. 5 Required heights of single crystal selection (a), selected grain orientations (b) and grain structure (c) in 6 different selectors.

杂晶通常是指一些随机取向的晶粒,与原始晶粒形成大角或小角晶界,造成材料性能大幅度下降。而单晶叶片缘板具有特殊的几何结构,容易成为杂晶等凝固缺陷集中形成的区域。Pollock [58]和 Meyer [59]等人的研究表明,叶片中杂晶等缺陷的形成主要与过冷度和溶质分布有关。Napolitano and Schaefer [60]等研究了叶片缘板中枝晶生长导致小角晶界形成的过程。Newell [61] 和Souza 等[62]发现缘板中形成的小角晶界是由于枝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引起的,并且小角晶界的偏差会发生累积。Yang [63]等利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缘板中枝晶生长和杂晶形成过程,发现无论是增加抽拉速率,还是增加等温线的倾斜角度,都会提高缘板边缘杂晶形核的几率。Standford 等[64]和Yang 等[65]对籽晶回熔区的杂晶形核做了系统的研究,发现杂晶形核发生在定向凝固的初始阶段,形核区集中在回熔界面上方靠近型壳表面的3mm 范围内。 Gu 等[66]认为籽晶回熔区的熔体对流导致半固态区二次枝晶的断裂,而这些枝晶碎片移动到枝晶尖端前沿,然后在液体中形成杂晶。

对于叶片上的杂晶,多采用模拟的方法来分析。Napolitano 和Schaefer [60]认为平台附近等温线是凹状的,如图6所示,在凝固到平台区时,截面积增加,过冷增大,侧向的二次枝晶快速长大。靠近型壳处有较大的过冷度,使三次枝晶快速长大。此时型壳附近的三次枝晶到达顶部后若达到临界过冷度,就会产生分枝,从左往右生长,阻碍枝晶长大而形

6 (70o )

5 (60o )

4 (50o )

3 (40o )

2 (30o )

1 (20o )

成杂晶。

图6 铸件的等温线分布示意图(a)和铸件几何平台枝晶生长示意图(b)[60]

Figure 6 (a)The general shape of the isotherms as estimated from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asting, (b) A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growth into the platform region, illustrating the difference in the dendritic patterns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platform geometry and the through-thickness gradient

亚晶界是单晶高温合金中容易出现的凝固组织缺陷。亚晶界的产生和非平直的固液界面形状有关。由于界面热流方向不能保持与试样轴向一致,由界面温度梯度和固液界面各向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枝晶的生长形态发生改变,由此导致亚晶界的产生。单个亚晶界对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大量亚晶粒聚集将使单晶体宏观三维晶体取向发生明显的偏转。O. Lavigne等[67]发现MC632合金在高温下,取向偏差超过10°的亚晶界处会有胞状区域产生。在铸件凝固过程中,非平直固液界面导致的亚晶界在宏观上可形成发散的枝晶组织,这种发散组织影响单晶体取向的一致性,因此影响单晶高温合金性能。

6单晶高温合金的制备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是制备单晶高温合金最为有效的方法。高温合金熔体在定向凝固过程中,为达到单一方向生长单晶的目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未凝固的熔体有足够的过热度,保证在界面前沿有正的温度梯度,并在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保持平直;二是避免型壳壁面激冷形核或凝固界面前沿内生形核。基于以上两个原则,发展了多种定向凝固方法。

发热剂法(EP)和功率降低法(PD)是较早发展起来的定向凝固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散热方式受到局限,无法获得较大的、稳定的温度梯度,难以制备高质量的单晶体。

高速凝固法(HRS)是借鉴了Bridgman晶体生长技术特点而发展起来的。该方法采用一种传动装置,在凝固时铸型与加热器之间依靠这种装置发生相对移动,而且铸型加热器始终加热。在加热区底部使用隔热挡板和水冷套,可以在挡板附近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细化组织,控制晶粒尺寸。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铸型以一定速度从炉中移出,或者炉子移离铸型,并采用辐射换热方式冷却。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炉体对已凝固合金的影响,因而获得了较高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所制备的柱晶组织较细密而且均匀,提高了铸件

的性能,是目前高温合金定向凝固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液态金属冷却法(LMC)是另一种重要的定向凝固工艺,且能达到比HRS法更高的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该方法的工艺过程与HRS基本相同,如图7所示[68],但冷却介质不同。当合金熔体浇入铸型后,以一定的速度将铸型拉出炉体,浸入液态金属冷却剂中。液态金属冷却剂主要采用具有熔点低、沸点高、热容量大和导热性能好等特点的金属液,如Ga-In合金和Ga-In-Sn合金,以及Sn液和Al液等。由于液态金属与凝固界面之间换热系数很大,因此这种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凝固过程中铸件的冷却速度和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并使之保持稳定。因而,晶粒的生长能够在更加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可以获得较长的单向柱晶。目前,液态金属冷却法在制备大尺寸的定向和单晶叶片时应用较为广泛。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激光熔化沉积[69-71]。激光快速熔凝时,熔池和基材金属密切接触,可使熔池获得非常大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故能细化合金的枝晶组织,降低元素偏析,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单晶制备方法。今后,随着对定向凝固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出现更多更先进的定向凝固技术。

图7 高速凝固法和液态金属冷却法定向凝固示意图[68]

Fig.7 Comparison of the DS processes: (a) traditional HRS process, and (b) LMC process

7 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单晶高温合金已经在合金设计方法、定向凝固工艺、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是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首选材料。通过建立和完善更有效的合金设计方法以及采用更先进的单晶制备技术仍可以进一步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随着航空发动机设计的不断发展,单晶高温合金材料研制及其叶片制备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单晶高温合金的研究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

继续追求高强度。大量添加Al、Ti、Ta等元素,保证γ'强化相的数量,同时增加W、Mo、Re等难熔金属的含量,提高合金的固溶强化效果。通过研究合金元素偏析行为、分布特征、扩散规律及其对合金中第二相(γ'相、碳化物、TCP相等)析出行为和高温变形过程中组织演化的影响,确定合金元素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匹配关系,充分发挥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避免出现TCP相,提高合金在高温服役环境下的组织稳定性。(2)提高抗热腐蚀性能。通过加入适量的W、Ta等难熔金属和足够高的Cr含量,在保证必要的高温强度同时,提高单晶高温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使其能在海洋等腐蚀性环境中长期而稳定地工作。(3)发展低密度、低成本单晶高温合金。单晶高温合金经历了从第一代的无Re合金到第二代的含3%Re合金,再发展至第三代含6%Re的合金以及在高Re基础上加入Ru的第四代和第五代合金,虽然合金的承温能力不断提高,但合金的密度明显增加,同时其居高不下的昂贵价格严重限制了这些合金的工程化应用。需要系统研究单晶高温合金中Re、Ru的强化机制以及与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寻求减少和替代Re、Ru的技术途径,探索低成本、高性能单晶高温合金的设计思路。

致谢作者感谢本课题组李金国、于金江、刘金来、孟祥斌、韩国明、刘源、卢琦、张炫、孟杰、梁静静和储昭贶等同志对本文撰写所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uhl D N, Cetel A D.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Compositions. America,

4719080[P]. 1988.

[2]Cetel A D, Duhl D N. Second-generation Nickel-base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C]. Duhl D N, Maurer

G, Antolovich S, et al. Superalloys 1988. Warrendale, PA: TMS, 1988: 235-244.

[3]Harris K, Erickson G L. Single Crystal Alloy Technology. America, 4643782[P]. 1987.

[4]Erickson G L.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MSX-10 [C]. Kissinger R D, Bye D J, Anton D L,

et al. Superalloys 1996. Warrendale, PA: TMS, 1996: 35-44

[5]Erickson G L. The Development of CMSX-11B and CMSX-11C Alloys for Industrial Gas Turbine

Application [C]. Kissinger R D, Bye D J, Anton D L, Superalloys 1996. Warrendale, PA: TMS, 1996: 45-52..

[6]Walston W S, O’Hara K S, Rose E W. Rene N6: Third Generatio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C].

Kissinger R D, Bye D J, Anton D L, et al. Superalloys 1996. Warrendale, PA: TMS, 1996: 27-34.

[7]Zhang J X, Murakumo T, Koizumi Y, et al. Slip Geometry of Dislocations Related to Cutting of the γ'

Phase in a New Generatio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J]. Acta Materialia, 2003, 51: 5073-5081.

[8]Yutaka K, Toshiharu K, Tadaharu Y, et al. Development of Next-generation Ni-base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C].Green K A, Pollock T M, Harada H, et al. Superalloys 2004. Warrendale, PA: TMS, 2004: 35-43.

[9]Harada H.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for Gas Turbines:The Present and Future [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Gas Turbine Congress 2003. Tokyo, 2003: 1-9.

[10]Caron P. French developments of superalloys for gas turbine disks and blades [C]. Fuchs G, James A,

Gab. T, et al.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for Gas turbines. TMS, 2003 : 17-28

[11]Suzuki A. Gigliotti M.F.X., S.C.Huang, P.R.Subramanian. Nickel-based superalloys and articles.

America, 0076181 A1[P]. 2011

[12]Cetel A.D., Shah D.M. Lower cost high strength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with reduced Re and Ru

content. America,0135846 A1[P]. 2010

[13]Fink P.J, Miller J.L and Konizer D.G. Rhenium reduction-alloy design using an economically strategic

element [J]. Journal of Metals, 2010,62: 55-57.

[14]Tin Tao(金涛), Zhao Nairen(赵乃仁), Wang Zhihui(王志辉),et al. An second generation Ni-base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without Re (一种无铼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China, ZL 2006 1 0046891.X [P]. 2009

[15]Chen Rongzhang (陈荣章). 单晶高温合金发展现状[J]. Materials engineering (材料工程), 1995, 8:

3-12.

[16]Argence D, Vernalt C, Desvallees Y, et al. MC-NG: A 4th Generation Single-crystal Superalloy for

Future Aeronautical Turbine Blades and Wanes [C]. Pollock T M, Kissinger R D, Bowman R D, et al.

Superalloys 2000. Warrendale, PA: TMS, 2000: 829-837.

[17]Rae C M F, Karunaratne M S A, Small C J, et al. Topologically Close Packed Phases in an

Experimental Rhenium Containing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C]. Pollock T M, Kissinger R D, Bowman R D, et al. Superalloys 2000. Warrendale, PA: TMS, 2000: 767-776.

[18]Leverant G R, Kear B H, Oblak J M. The Influence of Matrix Stacking Fault Energy on Creep

Deformation Modes in Precipitation-hardened Nickel-base Alloys [J].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 1971, 2: 2305-2306.

[19]Zhang J X, Wang J C, Harada H, et al. The Effect of Lattice Misfit on the Dislocation Motion in

Superalloys During High-temperature Low-stress Creep [J]. Acta Materialia, 2005, 53: 4623-4633. [20]Erickson G L. The Development of CMSX-10-A Third Generation SX Casting Superalloy [C]. The

Second Pacific Ri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PRICM-2).

Kyongju, Korea, 1995: 18-22.

[21]Giamei A F, Anton D L. Rhenium Additions to a Ni base Superalloy: Effects on Microstructure [J].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 A, 1985, 16: 1997-2005.

[22]Blavette D, Caron P, Khan T. An Atom-probe Study of Some Fine-scal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in

Ni-base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C]. Duhl D N, Maurer G, Antolovich S, et al. Superalloys 1988.

Warrendale, PA: TMS, 1988: 305-314.

[23]Blavette D, Caron P, Khan T. An Atom Probe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Rhenium Additions in

Improving Creep Resistance of Ni-Base Superalloys [J]. Scripta Materialia, 1986, 20 :1395-1400. [24]Mottura A, Wu R T, Finnis M W, et al. A Critique of Rhenium Clustering in Ni-Re Alloys Using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J] . Acta Materialia, 2008, 56: 2669–2675.

[25]Mottura A, Finnis M W, Reed R C. On the Possibility of Rhenium Clustering in Nickel-base

Superalloys [J]. Acta Materialia, 2012, 60: 2866–2872.

[26]Ofori A P, Rossouw C J, Humphreys C J. Determining the Site Occupancy of Ru in the L12 Phase of a

Ni-base Superalloy Using ALCHEMI [J] . Acta Materialia, 2005, 53:.97–110.

[27]Carroll L J, Feng Q, Mansfield J F, et al. High Refractory, Low Misfit Ru-Containing Single-Crystal

Superalloys[J]. Metallurgical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2006, 37A: 2927-2938.

[28]Reed R C, Yeh A C, Tin S,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rtitioning Characteristics of Ruthenium i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Using Atom Probe Tomography [J]. Scripta Materialia, 2004, 51: 327–331.

[29]Van Sluytman J S, La Fontaine A, Cairney J M, et al. Elemental Partitioning of Platinum Group Metal

Containing Ni-base Superalloys Using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and Atom Probe Tomography [J].

Acta Materialia, 2010, 58: 1952–1962.

[30]Gabb T P, Draper S L, Hull D R,et al. The Role of Interfacial Dislocation Networks in High

Temperature Creep of Superalloys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1989, 118: 59-69.

[31]Tien J K, Copley S M. The Effect of Orientation and Sense of Applied Uniaxial Stress on the

Morphology of Coherent Gamma Prime Precipitates in Stress Annealed Nickel-Base Superalloy Crystals [J].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 1971, 2: 543-553.

[32]Khan T, Caron P, Duret C.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igh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C]. Gell M, Kortovich C S, Bricknell R H, et al. Superalloys 1984.

Warrendale, PA: TMS, 1984: 145-155.

[33]Feller-Kniepmeier M, Link T. Correla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Creep Stages in the <100> Oriented

Superalloy SRR99 at 1253 K [J].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 A, 1989, 20: 1233-1238.

[34]Copley J G, Fine M E, Weertman J R. Effect of Lattice Disregistry Variation on the Late Stage Phase

Transformation Behavior of Precipitates in Ni-Al-Mo Alloys [J]. Acta Materialia, 1989, 37: 1251-1263.

[35]Fredholm A, Strudel J L. On the Creep Resistance of Some Nickel base Single Crystals [C]. Gell M,

Kortovich C S, Bricknell R H, et al. Superalloys 1984. Warrendale, PA: TMS, 1984: 211-220.

[36]Eckhard N. The High Temperature Peak of Yield Strength of γ'-strengthened Superalloys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06, 429: 277-286.

[37]Patric V. Yield Stress Anomalies in Ordered Alloys: a Review of Microstructure Findings and Related

Hypotheses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1, 309-310: 44-48.

[38]Kobe M. The High Temperature Decrease of the Critical Resolved Shear Stress in Ni-base Superalloys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1, 319-321: 383-387.

[39]Mohles V.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of Single Crystal with Long-range Ordered Precipitates Calculated

by Dislocation Dynamics Simulations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4, 365: 144-150. [40]Feller-Kniepmeier M, Link T, Poschmann I,et al.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 a Single Crystal Ni-base Alloy with High Volume Fraction of γ'Phase [J]. Acta Materialia, 1996, 44: 2397-2407.

[41]Walter W M, Stephen D A. Yielding and Do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PW A1480 [J].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 A, 1987, 18A: 85-95.

[42]Leverant G R, Kear B H. The Mechanism of Creep in Gamma Prime Precipitation-hardened

Nickel-base Alloys at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 [J].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 1970, 1: 491-498. [43]Leverant G R, Kear B H, Oblak J M. Creep of Precipitation-hardened Nickel-base Alloy Single

Crystals at High Temperatures [J].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 1973, 4: 355-362.

[44]MacKay R A, Maier R D. The Influence of Orientation on the Stress Rupture Properties of Nickel-base

Superalloy Single Crystals [J].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 A, 1982, 13A: 1747-1754.

[45]Sass V, Glatzel U, Feller-Kniepmeier M. Anisotropic Creep Properties of the Nickel-base Superalloy

CMSX-4 [J]. Acta Materialia, 1996, 44: 1967-1977.

[46]Sass V, Glatzel U, Feller-Kniepmeier M. Creep Anisotropy in the Monocrystalline Nickel-base

Superalloy CMSX-4 [C]. Kissinger R D, Bye D J, Anton D L, et al. Superalloys 1996. Warrendale, PA: TMS, 1996: 283-290.

[47]Han Guoming (韩国明), Yang Yanhong (杨彦红),Yu Jinjiang (于金江), et al. 温度对镍基单晶高温

合金SRR99持久各向异性行为的影响[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1, 21: 1717-1721.

[48]Han Guoming (韩国明),Yu Jinjiang (于金江), Sun Xiaofeng (孙晓峰), et al. 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持久各向异性行为[J].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of Rare Metals(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1, 21: 673-676.

[49]Caron P, Ohta Y, Nakagawa Y G, et al. Creep Deformation Anisotropy i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C]. Duhl D N, Maurer G, Antolovich S, et al. Superalloys 1988. Warrendale, PA: TMS, 1988: 215-224.

[50]Walton D, Chalmers B. The Origin of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 in the Columnar Zone of Ingots [J].

Transactions of the metallurgical society of AIME, 1959, 215: 447-457.

[51]Rappaz M, Gandin C A. Probabilistic Modelling of Microstructure Formation in Solidification

Processes [J]. Acta Metallurgica et Materialia, 1993, 41: 345-360.

[52]Gandin C A, Rappaz M. A Coupled Finite Element-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Dendritic Grain Structures in Solidification Processes [J]. Acta Metallurgica et Materialia, 1994, 42: 2233-2246.

[53]Zhou Y Z, Volek A, Green N R. Mechanism of Competitive Grain Growth in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a Nickel-base Superalloy [J]. Acta Materialia, 2008, 56: 2631-2637.

[54]Zhou Y Z, Green N R. Competitive Grain Growth in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a Nickel-base

Superalloy [C]. Reed R C, Green K A, Caron P, et al. Superalloys 2008. Warrendale, PA: TMS, 2008: 317-324.

[55]Epishin A I, Nolze G.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petitive Grain Growth During Solidification of Single

Crystals of Nickel-based Superalloys [J]. Crystallography Reports, 2006, 51: 710-714.

[56]Dai H J, Gebelin J C, Newell M, et al. Grain Selection During Solidification in Spiral Grain Selector

[C]. Reed R C, Green K A, Caron P, et al. Superalloys 2008. Warrendale, PA: TMS, 2008: 367-374.

[57]Meng X B, Li J G, Jin T, et al. Evolution of Grain Selection in Spiral Selector Dur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Nickel-base Superalloy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27: 118-126.

[58]Pollock T M, Murphy W H, Goldman E H, et al. Grain Defect Formation Dur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Nickel Base Single Crystals [C]. Antolovich S D, Stusrud R W, MacKay R A, et al.

Superalloys 1992. Warrendale, PA: TMS, 1992: 125-134.

[59]Meyer ter Vehn M, Dedecke D, Paul U, et al. Undercooling Related Casting Defects in Single Crystal

Turbine Blades [C]. Kissinger R D, Bye D J, Anton D L, et al. Superalloys 1996. Warrendale, PA: TMS, 1996: 471-479.

[60]Napolitano R E, Schaefer R J. The Convergence-fault Mechanism for Low-angle Boundary Formation

in Single-crystal Casting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0, 35: 1641-1659.

[61]Newell M, Devendra K, Jennings P A, et al. Role of Dendrite Branching and Growth Kinetics in the

Formation of Low Angle Boundaries in Ni-base Superalloys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5, 412: 307-315.

[62]D’Souza N, Newell M, Devendra K, et al. Formation of Low Angle Boundaries in Ni-base Superalloys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5, 413-414: 567-570.

[63]Yang X L, Dong H B, Wang W, et al. Microscale Simulation of Stray Grain Formation in Investment

Cast Turbine Blades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4, 386: 129-139.

[64]Standford N, Djakovic A, Shollock B A, et al. Seeding of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Role of Seed

Melt-back on Casting Defects [J]. Scripta Materialia, 2004, 50: 159-163.

[65]Yang X L, Lee P D, D’Souza N. Stray Grain Formation in the Seed Region of Single-crystal Turbine

Blades [J]. Journal of the Minerals, Metals and Materials Society, 2005, 47: 40-44.

[66]Gu J P, Beckermann C, Giamei A F. Motion and Remelting of Dendrite Fragments Dur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a Nickel-base Superalloy [J].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1997, 28: 1533-1542.

[67]Lavigne O, Ramusat C, Drawin S,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structural Instabilities and

Mechanical Behaviour in New Generation Nickel-base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C].Green K A,

Pollock T M, Harada H, et al. Superalloys 2004. Warrendale, PA: TMS, 2004:667-675.

[68]Zhang J, Lou L H.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Assisted by Lliquid Metal Cooling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23: 289-300.

[69]Gaumann M, Bezencon C, Canalis P, et al. Single-crystal Laser Deposition of Superalloys: Processing–

microstructure Maps [J]. Acta Materialia, 2001, 49: 1051-1062.

[70]Felberbaum L, Voisey K, Gaumann M, et al. Thermal Fatigue of Single-crystalline Superalloy CMSX-4:

a Comparison of Epitaxial Laser-deposited Material with the Base Single Crystal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1, 299: 152-156.

[71]Zhang Yawei (张亚玮), Zhang Shuquan (张述泉), Wang Huaming (王华明). 激光熔化沉积定向快速

凝固高温合金组织及性能[J].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of Rare Metals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 37, 1: 169-172.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和耐蠕变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化工等领域。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单晶材料。与普通多晶材料不同,单晶材料是由统一的晶格结构组成,晶体中没有晶界和晶界的错位。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单晶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高温特性。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以镍为基础元素,加入适量的铬、钼、铝等合金元素,并通过精细的熔炼和铸造工艺制备而成。这种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能够在高温、高压和复杂的工作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温强度: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出色的高温强度,能够在高温下承受较大的载荷。这使得它成为航空发动机中关键部件的理想材料,如涡轮叶片、燃烧室等。 2. 抗氧化性能: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够在高温下形成致密的氧化层,起到防止高温氧化和腐蚀的作用。这使得它在高温气体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 3. 耐蠕变性: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蠕变性能,能够在高

温下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尺寸和形状。这种特性使得它在高温结构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燃气轮机、石化设备等。 4. 热疲劳性能: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较好的热疲劳性能,能够在高温循环加载下保持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这使得它在高温工况下的可靠性得到了保证,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 除了以上的优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还具有较好的可焊性、可加工性和可修复性,使得其在制造和维修过程中更加方便和经济。 然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制备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工艺较为复杂,需要严格的熔炼和铸造条件,以保证单晶结构的形成。其次,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成本较高,制造和加工难度较大,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广泛应用。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努力改进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制备工艺和性能。通过优化合金配方、改进熔炼和铸造工艺,以及引入新的合金元素和复合材料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性能和降低制造成本。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能和耐蠕变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化工等领域。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材料性能的不断优化,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近年来,镍基单晶高温合金(Unstabilized Ni-base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工业炉等高温领域。 在高温氧化环境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会影响其长期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因此,对其高温氧化行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一定的高温氧化环境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化膜,并伴随着一些质量损失。 氧化膜对合金的保护效果决定了其抗氧化性能,氧化膜的形成过程是由合金表面与氧化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因此,氧化膜的形态和结构是影响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重要因素。然而,氧化膜的形态、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合金成分、高温氧化环境、温度、气体流速、气氛等。 在不同高温氧化环境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氧化膜主要有铝氧化膜、铬氧化膜和二者混合氧化膜三种形态。这三种氧化膜的形态和结构对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具有不同的影响。 铝氧化膜是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一种常见的氧化膜和较为理想的氧化膜,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增强金属/氧化物结合强度的功效。在其它环境下,如空气、燃气环境等,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的铬氧化膜能够提供最好的抗氧化性能和防止高温腐蚀的效果。 不同高温氧化环境下,氧化膜形成的机制各异。在高温氧化环境下,合金表面的Al、Cr元素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化膜。而当高温氧化环境中的氧气不足时,氧化膜中Al元素成分会显著降低,因此,氧化膜中不同元素的组成和比例是影响其氧化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氧化膜的形态和厚度也是影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氧化行为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氧化膜越厚,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抗氧化性能越好,但厚度过大会对合金的机械性能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研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氧化行为,学术界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例如,研究合金中Al、Cr等元素成分对氧化膜形成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氧化膜形 成的机制和过程,以及研究氧化膜的形态和结构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优化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配方和制造工艺,提高其抗氧化性能和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在高温氧化环境下,其 氧化行为会影响其长期稳定性和机械性能。针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学术界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以期将其抗氧化性能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研究进展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研究进展 孙晓峰,金涛,周亦胄,胡壮麒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 110016) 摘要:单晶高温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优异的蠕变与疲劳抗力、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广泛应用于涡轮发动机等先进动力推进系统涡轮叶片等部件。由于采用定向凝固工艺消除了晶界,单晶高温合金明显减少了降低熔点的晶界强化元素,使合金的初熔温度提高,能够在较高温度范围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其高温强度比等轴晶和定向柱晶高温合金大幅度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单晶高温合金已经在合金设计方法、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纯净化冶炼工艺和定向凝固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单晶高温合金成分特点、合金元素作用、强化机理、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凝固过程及缺陷控制、单晶制备工艺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单晶高温合金的主要研究进展。 关键词:单晶高温合金;强化机理;定向凝固;各向异性 Research Progress of Nickel-base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Sun Xiaofeng, Jin Tao, Zhou Yizhou, Hu Zhuangqi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Abstract: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make turbine blades and guide vanes for aero-engines and industrial gas turbines because of improved strength, creep-rupture, fatigue, oxidation and hot corrosion properties as well as stable microstructure and reliability at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After removal of grain boundary by us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technique, grain boundary elements which decrease the incipient melting temperature were reduced remarkably i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Consequently, the solution and aging 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can be done at higher temperature due to the enhanced incipient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then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of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equiaxed and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superalloys. There were great progress on approach of alloy design,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process of pure smelting and processing of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in the last decades. The present work reviews these progress from compositions of alloys, role of elements, mechanism of strengthening, anisotrop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procedure of solidification, control of defects and processing of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Key words: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mechanism of strengthening;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anisotropy of properties ——————————————————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10CB631206) 通讯作者:孙晓峰,男,1964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热加工工艺 轮廓法测量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内部残余应力分布

热加工工艺轮廓法测量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内部残余应力分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热加工工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领域的工艺方法。它通过对材料进行加热和塑性变形,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在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的制造过程中,热加工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轮廓法测量在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研究中的应用。轮廓法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材料表面的轮廓变化,可以获得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 文章的正文将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进行介绍。首先,我们将对热加工工艺进行定义和背景介绍,包括其作用和分类。其次,我们将详细探讨轮廓法测量的原理、步骤和优势,并阐述轮廓法测量在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中的应用。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介绍测量方法和研究进展。最后,我们将阐述实验方法和结果,并总结主要发现、研究意义、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加工工艺在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制造中的作用,并且可以利用轮廓法测量技术来研究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这将有助于优化叶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本文也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方向和思路。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 1.2 文章结构 本文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引言、正文、实验方法和结果以及结论。 引言部分(Chapter 1)主要介绍了本文的背景和目的。首先,对热加工工艺在材料加工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了热加工工艺在提高材料性能和改善材料结构方面的作用。接着,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以便读者对整个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正文部分(Chapter 2)是本文的重点,包括热加工工艺、轮廓法测量、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等内容。在2.1节中,将介绍热加工工艺的定义和背景、热加工工艺的作用以及在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中的应用。2.2节将详细介绍轮廓法测量的原理、步骤和优势,以及其在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内部残余应力分布中的应用。2.3节将讨论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和研究进展。最后,2.4节将介绍实验方法和结果,包括实验设计、步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温低应力蠕变过程中典型变形机制研究进展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温低应力蠕变过程中典型变形机制研究进 展 杜云玲;牛建平 【摘要】以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温低应力蠕变变形为主,简要介绍了蠕变过程中 几个典型变形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合金蠕变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Giving priority to the deform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low-stress creep of Ni-based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several related typical deformation mechanisms were review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during creep were analyzed. 【期刊名称】《沈阳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28)006 【总页数】7页(P431-437) 【关键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温低应力蠕变;筏化;位错;TCP相 【作者】杜云玲;牛建平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沈阳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46

镍基高温合金(Ni-based Superalloys)由于具有优异的蠕变和疲劳抗力、良好的塑性和断裂韧性、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以及高温组织稳定性,广泛用于制作涡轮发动机等先进动力推进系统热端部件[1-4].高性能发动机的重要标志是具有高的推力和推重比,而要实现这些指标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涡轮前进气口的温度,最大程度地提高燃机的效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持续提高发动机相应高温合金部件的承温能力,尤其是高压涡轮叶片和低压涡轮叶片的承温能力[4].在实际服役过程中,涡轮叶片处于高温、高应力等复杂恶劣的环境中,尤其是高压涡轮叶片承受着更高的温度和由于高速旋转造成的高离心应力.在这些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即使合金所受的应力水平远低于其屈服强度,叶片也会发生蠕变塑性累积,最终导致叶片断裂失效,因此蠕变行为是评价合金可靠性最重要的方面.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在实际服役过程中各部位所受的温度和应力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5]. 从图1可以看出,尽管涡轮叶片已经拥有复杂高效的冷却通道以及热障涂层,涡轮叶片的大部分位置仍将面临较高的温度,而图2则显示,叶片经受高温的部分所受的应力相对较低(相对于低温部分).为此,各国研究者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低应力蠕变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以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低应力蠕变行为为主线,主要从蠕变过程中几个典型的现象出发,简要介绍单晶合金的蠕变行为研究进展. 蠕变是指试验材料在低于屈服极限的恒定应力(载荷)下发生持续塑性变形的累积,它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涡轮叶片在实际服役时,大部分时间处于巡航状态,因此合金的变形以蠕变塑性累积为主.合金的蠕变性能与合金晶体的取向息息相关.一般而言,具有〈111〉取向的合金蠕变性能最高,〈011〉最低,而具有〈001〉方向的合金蠕变寿命与〈111〉相当或稍低;然而,具有〈001〉方向合金的疲劳性能显著优于具有〈111〉和〈011〉方向的合金,所以涡轮叶片在设计和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尽可能使其受力沿[001] 方向,因而研究[001]取向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镍基高温合金的制备及其高温性能研究

镍基高温合金的制备及其高温性能研究 一、背景介绍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镍基高温合金作为一种高性能材料,已逐渐成为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的重要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高温强度、耐磨性和抗蠕变等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燃气轮机、船舶引擎、核反应堆等领域。 然而,与其他金属材料相比,镍基高温合金的制备工艺较为繁琐,性能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镍基高温合金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制备方法 目前,制备镍基高温合金的方法主要有粉末冶金法、熔化法和溶液热法等。 粉末冶金法是以合金粉末为原料,在定型、烧结等工艺步骤下完成制备过程。这种方法可实现复杂形状的零部件生产,且原料利用率高,但所得的合金组织非常致密,致使制造成本较高。 熔化法是将高纯金属和金属合金按配比投放电熔炉或其他加热装置中熔融混合,以制备出目标合金。这种方法制备出的合金均

性好,适用于生产大块或复杂形状零部件,但能耗较高,且加工 难度较大。 溶液热法是将金属盐等置于水相或有机相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形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经过煮沸、过滤、洗涤、干燥等工 艺得到金属氢氧化物前驱体,再通过煅烧还原法,制备出镍基高 温合金。这种方法制备成本较低,且制备出的合金组织致密度高、高温性能优异,但工艺参数控制难度较大。 三、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镍基高温合金的制备和高温性能方面取 得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1. 动力热处理 动力热处理是一种将镍基高温合金零部件在高温下进行加热、 压缩、拉伸等多种机械变形处理,增强其高温力学性能的方法。 研究表明,动力热处理可以促进高温合金晶粒细化,消除缺陷和 应力集中,并改善抗蠕变和抗氧化性能。 2.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进行复合,形成具 有新颖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新材料。研究表明,镍基高温合金与碳 纤维、硅颗粒、氧化物等材料的复合可以显著提高合金材料的高 温性能。

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初熔组织的形成

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初熔组织的形成 随着航空航天、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领域的发展,对于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因其优异的高温性能、抗氧化性能、抗蠕变性能、抗疲劳性能等特点,成为了高温结构材料的主要选材之一。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初熔组织对于其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究其形成机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组成和性能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镍、铬、钼、钨、铝、钛等元素。其中,镍是合金的主要成分,可以提高合金的延展性、韧性和耐蠕变性。铬和钼是抗氧化和抗腐蚀的元素,能够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钨和钛是增强元素,可以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和抗疲劳性能。铝是抗氧化元素,能够形成氧化物保护膜,提高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以下优异的性能: 1.高温强度: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承受高温下的大应力。 2.抗氧化性能: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下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有效地防止氧化和腐蚀。 3.抗蠕变性能: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下可以有效地抵抗蠕变,保持其形状和尺寸的稳定性。 4.抗疲劳性能: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可以有效地抵抗高温下的循环荷载,保持其强度和稳定性。

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初熔组织的形成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初熔组织是指在合金熔化过程中,最先形成的晶体组织结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初熔组织对于其高温性能和机械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初熔组织形成与合金成分、熔炼工艺、熔炼设备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初熔组织是由立方晶和菱形晶组成的。其中,立方晶是由镍、铬、钼等元素组成,菱形晶是由铝、钛等元素组成。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初熔组织中,菱形晶是抗氧化和抗蠕变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立方晶则是提高高温强度和抗疲劳性能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影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初熔组织形成的因素 1.合金成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成分对初熔组织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合金中的铝、钛等元素会促进菱形晶的形成,而镍、铬、钼等元素则会促进立方晶的形成。 2.熔炼工艺:熔炼工艺对于初熔组织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熔炼温度、冷却速率、保温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初熔组织的形成。 3.熔炼设备:熔炼设备对于初熔组织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熔炼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会影响合金的溶解度和均匀度,从而影响初熔组织的形成。 四、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初熔组织的优化 为了提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性能,需要优化其初熔组织。优化初熔组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三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热腐蚀行为研究

三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热腐蚀行为研究 (实用版) 目录 1.研究背景和目的 2.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种类和性能 3.热腐蚀行为的实验方法和过程 4.实验结果及分析 5.结论和展望 正文 1.研究背景和目的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一种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抗热腐蚀性、抗磨损性和高温强度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高温环境中。然而,在高温腐蚀环境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腐蚀行为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因此研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热腐蚀行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三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热腐蚀行为进行研究,为提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腐蚀环境下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2.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种类和性能 本研究选取了三种常见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分别为 K35、C276 和Incoloy825。这三种合金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高温抗氧化性、抗热腐蚀性、抗磨损性和高温强度等。 (1)K35 合金:K35 合金是一种以镍为主要元素,含铬、钼、钴等元素的镍基铸造高温合金。其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和抗热腐蚀性,适用于高温高压环境中的阀门、泵等设备。 (2)C276 合金:C276 合金是一种以镍为主要元素,含铬、钼、钨、钴等元素的镍基高温合金。其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抗热腐蚀性和高温强

度,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设备、原油、天然气生产设备及运输管道等腐蚀性较强的环境中。 (3)Incoloy825 合金:Incoloy825 合金是一种加入了 Cu、Mo、Ti 和 Cr 的铁镍基合金,具有良好的抗 Cl 腐蚀、抗氧化、抗点蚀及抗中性及还原性的酸和碱的能力。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设备、原油、天然气生产设备及运输管道等腐蚀性较强的环境中。 3.热腐蚀行为的实验方法和过程 本实验采用电化学腐蚀试验方法,对三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 800~900 的高温环境下的热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具体实验过程如下:(1)将三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分别加工成相同的试样; (2)将试样放入 800~900 的高温环境中,保持一段时间; (3)取出试样,用腐蚀重量法测定试样的腐蚀重量; (4)对试样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和分析,了解腐蚀形态; (5)对试样进行 X 射线能量色散光谱 (EDS) 分析,了解腐蚀成分。 4.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实验,得到了三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 800~900 的高温环境下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三种合金在高温环境下均发生了明显的热腐蚀,且腐蚀形态和腐蚀成分有所不同。 (1)K35 合金:K35 合金在 800 的高温环境下,腐蚀速度较快,腐蚀形态为表面形成黄色锈蚀。EDS 分析结果显示,腐蚀成分主要为氧化镍(NiO) 和三氧化二镍 (Ni2O3)。 (2)C276 合金:C276 合金在 800 的高温环境下,腐蚀速度较慢,腐蚀形态为表面形成黑色锈蚀。EDS 分析结果显示,腐蚀成分主要为氧化铬 (Cr2O3) 和三氧化二铬 (Cr2O3)。 (3)Incoloy825 合金:Incoloy825 合金在 800 的高温环境下,腐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共晶溶解动力学研究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共晶溶解动力学研究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高温合金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这种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耐热、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而其中,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更是备受关注,因为它不仅具有高温下的优异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和可加工性。然而,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材料,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的结构、性能和动力学特性。本文将从共晶溶解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结构和性能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一种由镍、铬、钴等元素组成的合金材料,其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这种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热性和高耐腐蚀性等优异性能,可以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它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站、化工反应器等领域。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优异性能主要源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和成分。它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具有高度的晶体定向性和单晶性。这种特殊的晶体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晶界和晶粒的形成,从而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和抗氧化性能。而其成分中的铬、钴等元素可以形成强大的氧化层,有效地防止材料的氧化和腐蚀。此外,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还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和可加工性,可以通过热加工、冷加工等方式进行加工和成型。

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共晶溶解动力学研究进展 共晶溶解动力学是研究相变、溶解和固相反应等过程的基本学科。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共晶溶解动力学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结构、性能和性能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共晶溶解动力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1. 共晶溶解过程的研究 共晶溶解过程是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重要的相变过程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合金中的共晶组分会逐渐溶解到母相中,从而改变合金的组成和结构。许多学者通过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共晶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共晶溶解过程的速率受到温度、成分和氧化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共晶溶解过程还会导致合金中的晶界和晶粒的形成,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 2. 共晶溶解动力学的模拟和预测 共晶溶解动力学的模拟和预测是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研究中的重 要内容之一。目前,许多学者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预测了共晶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共晶溶解过程的速率和机制与合金的成分、晶体结构和晶界能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共晶溶解过程的模拟和预测还可以为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3. 共晶溶解动力学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共晶溶解动力学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关系。研究发现,共晶溶解过程会导致晶界和晶粒的形成,从而影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研究进展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研究进展 独立为一个领域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Ni-Based Single-Crystal Superalloys)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目标是在高温、高压、 高速等极端环境下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如今,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 的进展,推动了航空航天、能源等关键工业的发展。 受制于晶体缺陷(如位错、晶界和第二相)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者最初承认了单晶材料在抗蠕变强度、抗腐蚀和抗氧化性方面的潜力,这让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随着应用需求和制造技术的 进步,研究者开始探索新的冶金设计原理,克服制约合金性能提升的关键 元素/组织的影响。 在材料选择方面,硬化元素(如铝、钛),刚性和解析强化元素(如钨、镍)以及一些其他元素(如镍、镍酮等)已经得到广泛采用。而在微 观组织设计上,利用多元素固溶强化,普遍采用的'γ/γ'二相组织设计 以及精细的嵌套共析组织设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力学性能提升。尤其是近 年来在第二相强化机制理解的深入,使得研究者在了解和控制合金中不同 的位错-第二相相互作用,以及在指导强化相布局优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 进展。 另一方面,制备工艺也是影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性能的重要因素。如今,过渡金属基单晶合金的制备工艺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其中辐射区熔技 术和定向凝固技术居于主导地位,使得合金中的第二相尺寸、形状和分布 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也保证了合金的组织均匀。 此外,结构设计也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性能提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材料科学家已经从多尺度、多视角对合金微观组织进行了深

入研究,提出了多个有效的结构优化方案。如对合金中强化相的尺寸、形状、分布以及取向等进行优化,引入双强化设计,实现第二相强化与固溶强化的协同增强等。 综上所述,随着理论研究、工艺技术和实际应用的深入,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设计和制备技术发展迅速,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不过,目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研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合金的使用温度,如何改善合金的持久性以及如何实现复合强化设计等。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和开发中不断寻找新的思路和突破口,以推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

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前景

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前景 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近年来航空发动机材料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目前,航空发动机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期以来使用的铸造镍基合金在高温、高压和高速等极端环境下表现出诸多局限性,限制了发动机的发展空间。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作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材料,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抗蠕变能力和粉末粘结强度,能够满足航空发动机对高温和高加载性能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越的高温性能。在航空发动机工作温度高达1000℃以上的极端条件下,普通铸造镍基合金 易发生晶粒细化与增大的现象,从而导致材料的疲劳性能下降。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通过单晶制备工艺,能够避免晶粒的形变与细化,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其次,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较好的抗蠕变能力。在航空发动机工作温度条件下,材料会因长时间的高温作用而发生蠕变现象,从而导致材料变形和失效。相比之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较低的蠕变速率和较高的持久强度,能够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粉末粘结强度。在航空发动机中,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是至关重要的。普通镍基合金在高温下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导致表面氧化层的生成,降低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通过合金元素的优化配比,能够形成致密、稳定且具有良好附着力的氧化层,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综上所述,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航空发动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们能够满足航空发动机对于高温、高压和高速等严苛条件下的材料性能要求,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实现更高的推力输出和更长的使用寿命。然而,虽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合金的制备工艺和生产成本较高,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与基体的匹配问题等。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势在必行,以进一步提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性能,并实现其在航空发动机中的更广泛应用。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和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对航空发动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作为新型的发动机材料,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极高的高温强度和抗疲劳性能。航空发动机在高温、高压和高速条件下工作,普通的材料很难保持较高的强度,并容易发生疲劳和断裂。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以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具有更好的高温强度和抗疲劳性能,能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次,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出色的抗蠕变能力。航空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下会导致材料发生蠕变现象,使材料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晶体结构能够有效地抵抗蠕变,减少材料的变形,从而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此外,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航空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腐蚀性的介质,如高温气流、

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研究

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研究镍基高温合金是一类在高温和极端环境下具有优异性能的金属材料。然而,它们在氢气环境中存在高温氢脆性问题,这对其应用造成了一 定的限制。了解和研究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对于解决这 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氢脆性是指在高温下,镍基高温合金在氢气环境中出现脆性破 坏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研究表明,高温氢脆性与氢原子在合金中的吸附、扩散和聚集有密切关系。 镍基高温合金中的高温氢脆性机制主要包括氢原子的吸附和扩散, 以及氢原子在晶界和位错周围的聚集。氢原子吸附和扩散是开始发生 高温氢脆性的先决条件。氢原子首先通过吸附到合金的表面,然后扩 散到合金内部。氢原子在扩散过程中,往往会与材料中的其他元素形 成氢化物或固溶体等化合物,从而导致合金的脆化。 除了氢原子的吸附和扩散,晶界和位错也与高温氢脆性密切相关。 晶界是合金中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而位错则是材料中的缺陷。这些 缺陷使得氢原子更容易聚集和扩散,从而加速了高温氢脆性的发生。 此外,晶界和位错也会导致合金内部应力集中,使得脆化更加明显。 为了进一步理解高温氢脆性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和模 拟计算。例如,他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氢原子在合金中的行为,通 过X射线衍射分析合金中的晶界和位错密度等。同时,通过分子动力 学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他们也得到了一些有关高温氢脆性机制 的重要信息。

除了研究高温氢脆性机制,解决高温氢脆性问题的方法也被广泛研究。例如,改变合金的化学组成、控制合金的晶粒尺寸和晶界结构、 表面涂覆以及应用表面处理等方法被提出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这些 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氢原子的吸附和扩散,从而提高镍基高温合金的 抗氢性能。 总之,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研究对于解决高温氢脆性问 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氢原子的吸附和扩散,以及晶界和位错对 高温氢脆性的影响,可以为合金设计和材料改进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尝试采用改变合金化学组成、控制晶粒尺寸和晶界结构等方法,也有 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问题。这些努力将进 一步推动镍基高温合金的应用领域扩展,并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有 力支持。

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模拟与优化

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模拟与优化镍基高温合金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高温下,镍基高温合金会出现氢脆性现象,从而降低了其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因此,模拟和优化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对于提高材料的抗氢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温下,氢脆是指材料在含氢环境中的破裂行为。氢脆性机制涉及到多种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氢的扩散、氢的聚集、氢与晶界的相互作用等。为了模拟和优化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可以采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简称MD)模拟方法。 分子动力学是一种基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计算模拟方法,可以模拟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在进行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模拟时,首先需要构建合适的材料模型,包括晶体结构和氢原子分布。然后,通过对材料模型施加温度和压力等外部条件,进行MD模拟得到材料在高温下的行为。 通过MD模拟可以得到镍基高温合金中氢原子的扩散行为和聚集状况。氢原子的扩散速率和聚集程度是影响材料氢脆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模拟得到这些信息后,可以进一步优化材料的结构和成分,以提高其抗氢脆性能。 在进行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优化时,可以采用遗传算法等优化方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和成分进行遗传操作,使得材料的抗氢脆性能得到改善。

通过反复进行模拟和优化,可以最终得到具有较好抗氢脆性能的镍基 高温合金。 除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遗传算法优化方法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实验 和理论方法进行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研究。例如,可以通 过氢扩散实验和晶体结构分析等方法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进一 步深入理解氢脆性机制的具体过程。此外,通过理论计算方法,如密 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简称DFT),可以对镍基高 温合金的电子结构和晶体缺陷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氢脆性机制的内 在原因。 综上所述,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模拟与优化是提高材料 抗氢脆性能的重要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遗传算法优化等方法,可以模拟和优化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氢脆性机制,从而为材料设计和 制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结合实验和理论方法,可以进一步验证模 拟结果的准确性,并深入理解氢脆性机制的本质。这对于推动镍基高 温合金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镍基高温合金的合成和特性分析

镍基高温合金的合成和特性分析 镍基高温合金(Ni-based high-temperature alloy)是一种被广泛 应用于高温环境下的高性能合金。它主要由镍、钼、铬等多种元 素组成,具有高强度、高温强度、耐腐蚀性、耐疲劳性、耐热性 等优异特性,在航空航天、船舶、化工、核能等众多领域中都得 到广泛应用。本文将针对镍基高温合金的合成过程和特性进行深 入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发表自己的见解。 1. 镍基高温合金的合成 在镍基高温合金的合成中,主要使用的是粉末冶金技术。通过 相应的工艺流程,将各种金属元素湿法浸渍、均质烘干、球磨混 合和粉末烧结等步骤后即可得到镍基高温合金。在此过程中,合 金的成分、尺寸、形貌等都需要得到精密地控制,才能保证制品 的品质稳定。 此外,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这些技术都可以形成均一的、高质量的、高温性能优异的镍基高 温合金,能够满足复杂应用条件下的多种需求。如今,微波反应、电化学沉积、激光熔化技术和离子束沉积等新技术也在逐步应用 于镍基高温合金的制备中。 2. 镍基高温合金的特性 (1)高强度

镍基高温合金在高温状态下仍能保持高强度的特性,这是由于 它的Ni-Cr-Mo基体和强化相组成的复合结构。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在加高温度时,合金的晶粒细化能够获得极大提升,从而提高高 温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2)耐腐蚀性 镍基高温合金对高温氧化和腐蚀有极好的抗性。这是因为熔融 的氧化物会形成类似于涂层的保护层,隔离合金与外界氧气的接触。镍基高温合金的耐腐蚀性主要受到合金中的钼、铬元素的影响。 (3)耐高温性 在高温下使用镍基高温合金,合金的熔点和屈服强度分别独立 于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使得其在高温环境下具有极佳的耐用性能。在1000℃以上的环境下,镍基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甚至可在长达1300℃的高温环境下进行使用。 (4)耐疲劳性 因为镍基高温合金的微弱水平应力、高韧性、低膨胀系数和优 异的高温强度,它能够承受较大的疲劳循环载荷,表现出出色的 耐疲劳性能。一般认为,合金的强度和韧性直接影响了其在高疲 劳环境下的表现。 3. 镍基高温合金的应用前景

高温合金的研究现状

航空航天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现状 1万艳松2鞠祖强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10032129 万艳松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10032121 鞠祖强 摘要 简单介绍了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近年来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镍基高温合金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字:镍基高温合金性能发展现状 1.引言 高温合金是一种能够在600℃以上及一定应力条件下长期工作的金属材料,而镍基高温合金是以镍为基体(含量一般大于50%) 在650~100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抗燃气腐蚀能力的高温合金。 2.镍基高温合金发展过程 镍基高温合金(以下简称镍基合金)是3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的。英国于1941年首先生产出镍基合金Nimonic 75(Ni-20Cr-0.4Ti);为了提高蠕变强度又添加铝,研制出Nimonic 80(Ni-20Cr-2.5Ti-1.3Al)。美国于40年代中期,苏联于40年代后期,中国于50年代中期也研制出镍基合金。镍基合金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合金成分的改进和生产工艺的革新。50年代初,真空熔炼技术的发展,为炼制含高铝和钛的镍基合金创造了条件。初期的镍基合金大都是变形合金。50年代后期,由于涡轮叶片工作温度的提高,要求合金有更高的高温强度,但是合金的强度高了,就难以变形,甚至不能变形,于是采用熔模精密铸造工艺,发展出一系列具有良好高温强度的铸造合金。60年代中期发展出性能更好的定向结晶和单晶高温合金以及粉末冶金高温合金。为了满足舰船和工业燃气轮机的需要,60年代以来还发展出一批抗热腐蚀性能较好、组织稳定的高铬镍基合金。在从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大约40年的时间内,镍基合金的工作温度从700℃提高到1100℃,平均每年提高10℃左右。 3.镍基高温合金成分和性能 镍基合金是高温合金中应用最广、高温强度最高的一类合金。其主要原因,一是镍基合金中可以溶解较多合金元素,且能保持较好的组织稳定性;二是可以形成共格有序的A3B型金属间化合物γ'[Ni3(Al,Ti)]相作为强化相,使合金得到有效的强化,获得比铁基高温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更高的高温强度;三是含铬的镍基合金具有比铁基高温合金更好的抗氧化和抗燃气腐蚀能力。镍基合金含有十多种元素,其中Cr 主要起抗氧化和抗腐蚀作用,其他元素主要起强化作用。根据它们的强化作用方式可分为:固溶强化元素,如钨、钼、钴、铬和钒等;沉淀强化元素,如铝、钛、铌和钽;晶界强化元素,如硼、锆、镁和稀土元素等。

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综述

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综述 镍基高温合金是一种具有优异高温性能和抗腐蚀能力的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等领域。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镍基高温合金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成为高温合金中最重要的系列之一。 镍基高温合金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原材料选择:高温合金的原材料主要是镍、钴、铬等金属元素,以及其他必要的微量元素和合金元素。这些原材料的纯度和质量对高温合金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熔炼工艺:高温合金的熔炼工艺一般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或电弧熔炼,以将原材料熔化并充分混合。在熔炼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合金的成分和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是高温合金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速度,以达到调整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目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等步骤。 镍基高温合金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抗高温:高温合金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温度环境下的结构件和发动机部件。 抗腐蚀:高温合金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能够在各种腐蚀环境中保持稳定。 抗氧化:高温合金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够在高温环境下防止氧化和烧蚀。 不易变形:高温合金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组织稳定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形状和尺寸的稳定性。 镍基高温合金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航天领域:高温合金在航天领域中主要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航天器结构件等关键部件。例如,NASA的太空梭所使用的发动机零部件就是由镍基高温合金制成的。 航空领域:高温合金在航空领域中主要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例如,波音777的发动机零部件就是由镍基高温合金制成的。 汽车领域:高温合金在汽车领域中主要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涡轮增

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综述

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综述 本文简要介绍了镍基高温合金的概况以及合金各元素成分设计的发展,其中难溶元素的比例逐渐增加,但促进了TCP相的生成,添加一定比例的Ru元素有抑制TCP相生成的作用。本文还探讨了未来镍基高温合金将向着更强、更轻、更便宜、更耐腐蚀的发展趋势。 标签: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Ru;Re;TCP相 1 引言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不断发展,高温合金的开发与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高温合金是指能够在600℃温度以上条件下可以工作,并可以承受加大应力,有一定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良好高温性能的合金[1]。高温合金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发动机中,其中涡轮叶片、导向叶片、涡轮盘、燃烧室等部件几乎由高温合金制成。按合金基体元素分类,高温合金主要分为铁基高温合金,钴基高温合金以及镍基高温合金[2]。其中镍基高温合金拥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及蠕变性能,是作为航空发动机的首选材料。 2 镍基高温合金概述 镍基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约有40%的高温合金为镍基高温合金。镍基高温合金主要成分为Ni、Co、Cr、W、Mo、Re、Ru、Al、Ta、Ti 等元素,基体为镍元素,含量在60%以上,主要工作温度段在950℃-1100℃,在此温度段内服役时,其有较高的强度,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抗腐蚀能力。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始于英国的80Ni-20Cr合金,人们在其中添加了少量的Ti和Al,发现了强化相,继而开启了发展镍基高温合金的篇章[3]。60年代初期,人们发现合金的中温性能较差,叶片在工作中有断裂情况发生,经研究发现,合金中境界出杂质较多,原子扩散速率较快,晶界成为在镍基高温合金服役中易发生裂纹的环节,基于这一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定向凝固技术。定向凝固技术就是使合金在生长过程中只沿应力轴方向生长,具有代表性的合金是美国研制的PWA 1422。从此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进入到新的时期[4]。但是随着航空航天也的发展,对合金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纵向晶界仍然是影响其高温性能的主要病因。为了消除合金中的纵向晶界,选晶法和籽晶法这两种制备合金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问世,从此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到今天为止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已经发展到第5代。 3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成分设计发展 随着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不断发展,合金的成分有了很大的变化,具体特点如下: (1)C、B、Hf等元素的添加。由于C、B、Hf等元素有晶界强化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