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讲解_直线的点斜式与两点式_提高

最新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讲解_直线的点斜式与两点式_提高
最新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讲解_直线的点斜式与两点式_提高

直线的点斜式与两点式方程

【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 (2)能根据直线满足的几何条件,选择恰当的方程形式,求直线方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方程)(00x x k y y -=-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决定,我们把)(00x x k y y -=-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

要点诠释:

1.点斜式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斜率确定的,点斜式的前提是直线的斜率存在.点斜式不能表示平行于y 轴的直线,即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2.当直线的倾斜角为0°时,直线方程为1y y =;

3.当直线倾斜角为90°时,直线没有斜率,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这时直线方程为:1x x =.

4.0

y y k x x -=

-表示直线去掉一个点),(000y x P ;)(00x x k y y -=-表示一条直线.

要点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如果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 ,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得)0(-=-x k b y ,即

b kx y +=.我们把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0(b 的纵坐标b 叫做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方程b kx y +=由

直线的斜率k 与它在y 轴上的截距b 确定,所以方程b kx y +=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

要点诠释:

1.b 为直线l 在y 轴上截距,截距可以取一切实数,即可以为正数、零、负数;距离必须大于或等于零;

2.斜截式方程可由过点(0,b)的点斜式方程得到;

3.当0≠k 时,斜截式方程就是一次函数的表示形式.

4.斜截式的前提是直线的斜率存在.斜截式不能表示平行于y 轴的直线,即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5.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殊情况,在方程b kx y +=中,k 是直线的斜率,b 是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要点三: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经过两点

)

,(),,(222111y x P y x P (其中

2

121,y y x x ≠≠)的直线方程为

11

12122121

(,)y y x x x x y y y y x x --=≠≠--,称这个方程为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简称两点式.

要点诠释:

1.这个方程由直线上两点确定;

2.当直线没有斜率(21x x =)或斜率为)(021y y =时,不能用两点式求出它的方程.

3.直线方程的表示与),(),,(222111y x P y x P 选择的顺序无关.

4.在应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时,往往把分式形式

11

12122121

(,)y y x x x x y y y y x x --=≠≠--通过交叉相乘转

化为整式形式121211()()()()y y x x y y x x --=--,从而得到的方程中,包含了x 1=x 2或y 1=y 2的情况,但此转化过程不是一个等价的转化过程,不能因此忽略由x 1、x 2和y 1、y 2是否相等引起的讨论.要避免讨论,可直接假设两点式的整式形式.

要点四: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a ,0),与y 轴的交点为B(0,b),其中0,0≠≠b a ,则过AB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

1=+b

y

a x ,这个方程称为直线的截距式方程.a 叫做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

b 叫做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要点诠释:

1.截距式的条件是0,0≠≠b a ,即截距式方程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以及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

2.求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的方法:令x=0得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令y= 0得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 要点五:中点坐标公式

若两点P 1(x 1,y 1)、P 2(x 2,y 2),且线段12P P 的中点坐标为(x ,y),则x=122x x +,y=12

2

y y +,则此公式为线段12P P 的中点坐标公式.

要点六:直线方程几种表达方式的选取

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斜截式比较方便,这是因为斜截式只需要两个独立变数,而点斜式需要三个独立变数.在求直线方程时,要根据给出的条件采用适当的形式.一般地,已知一点的坐标,求过这点的直线,通常采用点斜式,再由其他条件确定斜率;已知直线的斜率,常用斜截式,再由其他条件确定在y 轴上的截距;已知截距或两点选择截距式或两点式.从结论上看,若求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或周长,则选择截距式求解较方便,但不论选用哪一种形式,都要注意各自的限制条件,以免遗漏.

【典型例题】

类型一:点斜式直线方程

例1.已知直线l 过点(1,0),且与直线1)y x =-的夹角为30°,求直线l 的方程。

【答案】x=1或(1)3

y x =

-

【解析】 ∵直线1)y x =-60,且过点(1,0)。

又直线l 与直线1)y x =-的夹角为30°,且过点(1,0),由下图可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30°或90°。

故直线l 的方程为x=1或(1)3

y x =

-。

【总结升华】(1)由于直线l 过点(1,0),因此求直线l 的方程的关键在于求出它的斜率,由此可知,何时选择点斜式来求直线方程的依据是题目是否给出了(或者能够求出)直线上的一点的坐标和其斜率。

(2)利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的步骤是:①判断斜率k 是否存在,并求出存在时的斜率;②在直线上找一点,并求出其坐标。

(3)要注意点斜式直线方程的逆向运用,即由方程y ―y 0=k(x ―x 0)可知该直线过定点P (x 0,y 0)且斜率为k 。

举一反三: 【变式1】(1)直线y=x+1绕着其上一点P (3,4)逆时针旋转90°后得直线l ,求直线l 的点斜式方程;

(2)直线l 过点P (2,-3),且与过点M (-1,2),N (5,2)的直线垂直,求直线l 的方程. 【答案】(1)x+y -7=0(2)x=2 【解析】(1)直线y=x+1的斜率k=1,所以倾斜角为45°.由题意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135°,所以直线l 的斜率k '=tan135°=-1.

又点P (3,4)在直线l 上,由点斜式方程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4=-(x -3),即x+y -7=0. (2)直线MN 的斜率22

05(1)

k -=

=--,所以该直线平行于x 轴.

又直线l 垂直于直线MN ,因此直线l 的倾斜角为90°,又直线l 过点P (2,-3),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2=0,即x=2.

【总结升华】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首先要确定一个点的坐标,其次判断斜率是否存在,只有在斜率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用点斜式求直线的方程.

【变式2】 直线1l 过点P (-l ,2),斜率为3

-1l 绕点P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得直线2l ,求直线1l 和2l 的方程.

【答案】21)3

y x -=-

+ 2(1)

y x -=+ 【解析】 1l 的方程可以由点斜式直接写出,2l 经过点P ,因此,关键是求出k 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

法,找出2l 的倾斜角是关键

直线1l 的方程是21)3

y x -=-

+.

∵11tan 3

k α=-

,∴1150α=?. 如图,1l 绕点P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得到直线2l 的倾斜角为215030120α=?-?=?,∴

2tan120k =?=2l 的方程为21)y x -=+. 【总结升华】 本例中,通过画图分析,得到两条直线的倾斜角之间的关系,再利用1l 的斜率已知,

从而求出它的倾斜角,进而求出2l 的倾斜角、斜率.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类型二:斜截式直线方程 例2.(1)写出斜率为-1,在y 轴上截距为-2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 (2)求过点A (6,-4),斜率为4

3

-

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 (3)已知直线方程为2x+y -1=0,求直线的斜率、在y 轴上的截距以及与y 轴交点的坐标. 【答案】(1)y=-x -2(2)4

43

y x =-

+(3)k=-2,b=1,

(0,1) 【解析】 (1)易知k=-1,b=-2, 由直线方程的斜截式知, 所求直线方程为y=-x -2.

(2)由于直线的斜率4

3

k =-

,且过点A (6,-4), 根据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直线方程为4

4(6)3

y x +=--,

化为斜截式为4

43

y x =-+.

(3)直线方程2x+y -1=0,可化为y=-2x+1, 由直线方程的斜截式知,

直线的斜率k=-2,在y 轴上的截距b=1, 直线与y 轴交点的坐标为(0,1)。

【总结升华】 (1)选用斜截式表示直线方程的依据是知道(或可以求出)直线的斜率k 和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b 。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好处在于它比点斜式方程少一个参数,即斜截式方程只要两个参数k 、b 即可确定直线的方程,而点斜式方程则需要三个参数k 、x 0、y 0才能确定,而且它的形式简洁明了,这样当我们仅知道直线满足一个条件时,由参数选用斜截式方程具有化繁为简的作用。如仅知道直线的斜率为k=2,则我们可设直线方程为y=2x+b ,再根据其他条件来求b 的值。这种以“退”为进的思想方法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类似地,若知道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2,则可设直线方程为y=kx+2(直线斜率存在的情况下)。

(3)若直线过某一点,则这一点坐标一定满足直线方程,这一隐含条件应充分利用。 举一反三:

【变式1】(1)写出倾斜角是150,在y 轴上的截距是-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2)写出斜率为2,在y 轴上截距为m 的直线方程,当m 为何值时,直线过点(1,1)?

【答案】(1)23

y x =-

-(2)y=2x+m m=―1

【解析】 (1)

tan150233

k y x ==-

∴=-- (2)由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得直线方程为y=2x+m 。

∵直线过点(1,1),将x=1,y=1代入方程y=2x+m 得1=2×1+m ,∴m=―1即为所求。

类型三:两点式直线方程

例3.已知△ABC 三个顶点坐标A (2,-1),B (2,2),C (4,1),求三角形三条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答案】x=2,x ―y ―3=0,x+2y ―6=0 【解析】 ∵A (2,-1),B (2,2),A 、B 两点横坐标相同,直线AB 与x 轴垂直,故其方程为x=2。

∵A (2,-1),C (4,1),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可得AC 的方程为14

1124

y x --=

---,即x ―y ―3=0。 同理可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直线BC 的方程为

22

1242

y x --=

--,即x+2y -6=0。 ∴三边AB ,AC ,BC 所在的直线方程分别为 x=2,x ―y ―3=0,x+2y ―6=0。

【总结升华】当已知两点坐标,求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满足两点式方程的适用条件,若满足即可考虑用两点式求方程。在斜率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先应用斜率公式求出斜率,再用点斜式写出方程。

举一反三:

【变式1】 (1)求过A(-2,-3),B(-5,-6)两点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2)直线l 过(-1,-1)、(2,5)两点,点(1002,b )在l 上,则b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

(3)(2)

6(3)5(2)

y x ----=------ (2)2005

【解析】(1)由两点式的直线方程得:

(3)(2)

6(3)5(2)

y x ----=------

(2)直线l 的方程为

(1)(1)

5(1)2(1)

y x ----=----,

11

63

y x ++=

, 即y=2x+1.

令x=1002,得y=2005, ∴b=2005.

【总结升华】先求出l 的方程,然后代入点(1002,b )的坐标求出b .

类型四:截距式直线方程 例4.(2016春 随州期末)设直线l 的方程为(a +1)x +y +2―a =0(a ∈R ). (1)若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l 的方程; (2)若l 不经过第二象限,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1)先求出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再利用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建立方程,解方程求出a 的值,从而得到所求的直线l 方程.

(2)把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y =―(a +1)x +a ―2,由题意得(1)0

20a a -+≥??-≤?

,解不等式组求得a 的范围.

【答案】(1)3x +y =0或x +y +2=0;(2)(-∞,-1].

【解析】(1)令x =0,得y =a ―2.令y =0,得2

(1)1

a x a a -=≠-+. ∵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2

21

a a a --=

+,解之,得a =2或a =0. ∴所求的直线l 方程为3x +y =0或x +y +2=0.

(2)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y =―(a +1)x +a ―2,∵l 不过第二象限,

∴(1)020a a -+≥??-≤?

,∴a ≤-1,∴a 的取值范围为(-∞,-1].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的定义,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方程,以及确定直线位

置的几何要素.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直线l 经过点A (―5,2),且直线l 在x 轴的截距等于在y 轴上的截距的2倍,求直线l 的方程.

【思路点拨】当直线过原点时,易得直线方程,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的方程为12x y

a a

+=,待定系数可得.

【答案】2x +5y =0或x +2y +1=0

【解析】当直线过原点时,直线方程为2

5

y x =-,即2x +5y =0; 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的方程为12x y

a a

+=, 把点A (―5,2)代入可得

5212a a -+=,解得12

a =-,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2y =1,即x +2y +1=0,

∴直线l 的方程为:2x +5y =0或x +2y +1=0

【变式2】求过点(4,―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 【答案】x+y=1 x ―y=7 3x+4y=0

【解析】 解法一:设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 (1)当a ≠0,b ≠0时,设l 的方程为1x y

a b

+=。 ∵点(4,-3)在直线上, ∴

431a b

-+=。 若a=b ,则a=b=1,直线方程为x+y=1。

若a=―b ,则a=7,b=―7,此时直线方程为x ―y=7。 (2)当a=b=0时,直线过原点,且过点(4,―3), ∴直线的方程为3x+4y=0。

综上知,所求直线方程为x+y ―1=0或x ―y ―7=0或3x+4y=0。 解法二:设直线l 的方程为y+3=k(x ―4), 令x=0,得y=―4k ―3; 令y=0,得43

k x k

+=

。 又∵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

∴43

|43|k k k

+--=

, 解得k=1或k=-1或34

k =-

。 ∴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 ―y ―7=0或x+y ―1=0或3x+4y=0。 【总结升华】(1)一般来说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则有三种情况:截距相等,斜率为-1;截距互为相反数,斜率等于1;直线过原点。

(2)灵活地运用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可获得较简捷的解题途径,本题的两种方法各有优劣,请在学习中体会。

类型五:中点坐标公式

例5.△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0,4)、B (―2,6)、C (―8,0) (1)求边AC 和AB 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边AC 上的中线BD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思路点拨】(1)由于A 、C 两点分别在y 轴和x 轴,由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列式,化简可得AC 所在直线的方程;再由A 、B 的坐标,利用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列式,化简即可得出AB 所在直线的方程;

(2)利用线段中点坐标公式,算出AC 的中点D 坐标为(―4,2),利用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列式,化简即可得出AC 上的中线BD 所在直线的方程.

【答案】(1)边AC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2y +8=0,边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y ―4=0;(2)2x ―y +10=0 【解析】(1)∵A (0,4),C (-8,0),

∴直线AC 的截距式方程得:184

x y

+=-,化简得x -2y +8=0 ∵B (-2,6),A (0,4)

∴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AB 方程为

40

6420

y x --=

---,即x +y ―4=0 综上所述,边AC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2y +8=0,边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y ―4=0 (2)设点D (x ,y ),由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可得0842x -=

=-,40

22

y +== ∴AC 的中点D 坐标为(―4,2)

再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BD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62

2642

y x -+=

--+, 化简得2x ―y +10=0,即为所求边AC 上的中线BD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总结升华】本题给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求它的边AB 、AC 所在直线方程并求中线所在直线方程.着重考查了直线的基本量与基本形式的知识.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A (-5,0),B (3,-3),C (0,2),求AC 边上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答案】8x+11y+9=0

【解析】线段AC 的中点坐标为5,12??

-

???

,所以AC 边上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3351332

y x +-=

+--,整理得:8x+11y+9=0

类型六: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

高清: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与两点式 381492例1

例6.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 (-5,0),B (3,-3),C (0,2),分别求BC 边上的高和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

【答案】3x -5y+15=0 x+13y+5=0

【解析】 BC 边上的高与边BC 垂直,由此求得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由点斜式得方程;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BC 的中点坐标,由两点式得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 设BC 边上的高为AD ,则BC ⊥AD ,

∴1BC AD k k ?=-,∴23103AD k +?=--,解得3

5

AD k =, ∴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是3

0(5)5

y x -=+,即3x -5y+15=0.

设BC 的中点是M ,则31,22M ??-

???

, ∴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方程是

05

130522

y x -+=

--+,即x+13y+5=0. ∴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是3x -5y+15=0,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13y+5=0.

【总结升华】求直线的方程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的形式.本题根据已知求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时,依据相互垂直直线的斜率关系,选择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求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时,依据中点坐标公式,选择了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举一反三:

【高清: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与两点式 381492例2】

【变式1】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经过定点P 0(x 0,y 0)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 0=k(x-x 0)表示;

(B )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 1)(x 2-x 1)=(x-x 1)(y 2-y 1)表示; (C )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a x +b

y

=1表示; (D )经过定点A(0,b)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kx+b 表示. 【答案】(B )

【变式2】 已知倾斜角为45°的直线l 过点A (1,-2)和点B ,B

在第一象限,||AB =,求点B 的坐标.

【答案】(4,1)

【解析】设B 点坐标为(),(0,0)x y x y >>,直线l 的方程为:21y x +=-,因为B 在直线l 上,且

||AB =,

所以3

y x =-?=解之得:4x =或2x =-(舍去),所以B 点坐标为(4,

1)。

新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含答案)

A A ' B B ' C C ' 2 3 新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资料 2015版人教A 版必修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 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 伍海军 597917478@https://www.360docs.net/doc/f012261579.html, 1.原题(必修2第15页练习第4题)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想象它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说出它的名称. 改编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 (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 (Ⅲ)设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为θ,求cos θ.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3-2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是直三棱柱. 由于底面ABC ?的高为1,所以2 2 112AB =+=. 故所求全面积22ABC BB C C ABB A S S S S ''''?=++ 1 221322328622 =???+?+??=+2(cm ). 这个几何体的体积121332 ABC V S BB ?'=?=???=3 (cm ) (Ⅲ)因为//AA BB '',所以AA '与BC '所成的角是B BC ''∠. 俯视图 A 正视图 侧视图 A ' B B 'A B C A B C A ' B ' C ' 1 2 3 11 3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2 P P 正视图 侧视图 O O O ' O ' 2 2 22 2 2 2 俯视图 P O O ' 在Rt BB C ''?中,22223213BC BB B C ''''=+=+=,故33 cos 1313 13BB BC θ'= =='. 2.原题(必修2第28页例3)如图,已知几何 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 改编1 如图,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 (Ⅰ)画出它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1cm ,高为2cm ),它的上部 是一个圆锥(底面半径为1cm ,母线长为2cm ,高为 3cm ). 所以所求表面积2 1212127S ππππ=?+??+??=2 (cm ), 所求体积221 3 1213233 V ππππ=??+???=+ 3(cm ). 3.原题(必修2第30页习题1.3B 组第三题)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两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三个几何体,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并探讨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 改编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其三边分为c b a ,,,(c b a >>).分别以三角形的a 边,b 边,c 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三个几何体,其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21,,S S S 和 321,,V V V ,则它们的关系为 ( ) A .321S S S >>, 321V V V >> B .321S S S <<, 321V V V << C .321S S S >>, 321V V V == D .321S S S <<, 321V V V == 解:a a bc V c b a bc S 211)(31),)(( ππ=+=,22223 1 ,bc V c ac S πππ=+= , c b V b ab S 23233 1 ,πππ=+=, 选B. 4.原题(必修2第32页图像)改编 如图几何体是圆柱挖去一个同底等高的圆锥所得,现用一个竖直的平面截这个几何体,所得截面可能是: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 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r rl S ππ+=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 必修2知识点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 2 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 =)3 1 下下 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D C B A α L A · α 222r rl S ππ+=

人教版数学高中必修2知识点整理

数学必修2知识点 S 底·h ch ′ h (S 上底+S 下底 (c+c ′)h ′ 表中S 表示面积,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h 表示高,h ′表示斜高,l 表示侧棱长。 2. 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πr2h πh (r21+r1r2+r22) πR3 表中l 、h 分别表示母线、高,r 表示圆柱、圆锥与球冠的底半径,r1、r2分别表示圆台上、下底面半径,R 表示半 径。 3、平面的特征:平的,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 4、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若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l l l αααA∈B∈A∈B∈??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C C ααααA B ?A∈B∈∈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使 公理3、若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l l αβαβP∈?=P∈ 且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b b c a c ?

5、等角定理:空间中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推论:若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6、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a b a b a ααα???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a a b a b αβαβ?=? 7、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a b a b a b ββαααβ??=P ?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a a αβαβ⊥⊥? (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αγβγαβ?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若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均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a a αβαβ?? (2)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a b a b αβαγβγ==? 8、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数学符号表示:,,,,m n m n l m l n l ααα??=A ⊥⊥?⊥ (2)若两条平行直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a b a b αα⊥?⊥ (3)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一个,那么该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 a αβαβ⊥?⊥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 b a b αα⊥⊥? 9、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a a βααβ⊥??⊥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数学符号表示:,,,b a a b a αβαβαβ⊥=?⊥?⊥ 10、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 ) 0180α≤< ,斜率为k ,则tan 2k παα?? =≠ ?? ? .当2πα=时,斜率不存在. (2)当090α≤< 时,0k ≥;当90180α<< 时,0k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二数学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第 1 章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多面体:一般地,我们把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 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旋转体:我们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3、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ABCDE A' B ' C ' D ' 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 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 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P A' B ' C ' D ' E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 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 A'B'C'D'E'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 ,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 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投影:由于光的照射,在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屏幕上可以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我 们把光线叫做投影线,把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 2.中心投影:我们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3.平行投影:我们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又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4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二 ·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 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 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 五棱柱 ' ''''E D C B A ABCDE -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 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 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 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四棱台ABCD —A'B'C'D'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 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 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 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2.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 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 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2)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 90,0∈α 时,0≥k ; 当() 180,90∈α时,0

高一数学必修二的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二的知识点 一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整合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元素的三大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通常,集合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 N 整数集 N *或N +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集合的两种表示方式:列举法,描述法。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B 的子集。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含于B(或B 包含A)。 ②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Venn 图法表示集合。 空集的定义: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空集的性质: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子集的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若然任何属于A 的元素也属于B ,我们就说A 是B 的子集。 真子集的定义:如果A 是B 的子集,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1.3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并集、全集、补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 记作:A ∩B 。 读作:A 交B 。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 B x x A x B =∈∈且 用Venn 图表示如下: —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 B x x A x B =∈∈或 用Venn 图表示如下: 补集:一般地,设S 是一个集合,A 是S 的一个真子集,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 在S 中的补集记作?sA. 读作A 在S 中的补集。 A B A B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 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必修 4 第一章三角函数 一、任意角和弧度制 1.任意角 (1)角的概念: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叫做角,射线的起始位置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叫做角的终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如果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则形成零角.在坐标系内,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终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则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2)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 (3)坐标轴上的角: 2.弧度制 (1)定义:长度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2)计算:如果半径为r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那么角α弧度数的绝对值是其中,α的正负由角α的终边的旋转方向决定.

注意:弧长公式:=l r α. 扇形面积公式:211 22 = =S lr r α. (3)换算:360°=2π 180°=π 说明:①1800=π是所有换算的关键,如ππ====,18018030456644;②πm n 形式的角当n =2,3,4,6时都是特殊角.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定义:设P (x ,y )是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OP r 0,则有 (2)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口诀: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注:一二三四指象限,提到的函数为正值,未提到的为负值.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sin 2α+cos 2α=1 三、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诱导公式 口诀2: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四、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正、余弦函数的图象 2.正、余弦函数的性质 (2)最值 ①y =sin x :当22 =+ x k ππ时,取得最大值1,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οο90,0∈α时,0≥k ; 当()οο180,90∈α时,0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有那些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有那些? 今天给大家整理的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集合相关内容,暑假打算预习新知识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尝试每周做一次这样的小结,可作为后期考试的一个参考资料。来一起看下吧! 必修1: 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 ?B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 记为U C A 5.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考点及典型例题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知识点: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 l 3= 3、球的体积公式:33 4  R V π= ,球的表面积公式:24 R S π= 4、柱体h s V ?=,锥体h s V ?=31,锥体截面积比:22 2 1 21h h S S = 5、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 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 l r S ??=π侧面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棱锥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 C.棱柱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 D.棱锥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 ★★例2:若一个三角形,采用斜二测画法作出其直观图,其直观图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 ) A 21倍 B 42 倍 C 2倍 D 2倍 ★例3:已知一个几何体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一个组合体,其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组合体的上、下两部分分别是( ) A.上部是一个圆锥,下部是一个圆柱 B.上部是一个圆锥,下部是一个四棱柱 C.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一个四棱柱

★★例4:一个体积为38cm 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是 A .28cm π B 2 12cm π. C 216cm π. D .220cm π 二、填空题 ★例1:若圆锥的表面积为a 平方米,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底面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 ★例2:球的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_________ 倍.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 的公共直线。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7、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 8、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9、线面平行: ⑴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 称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⑵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 该直线平行(简称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0、面面平行: ⑴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 称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 ⑵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简称 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1、线面垂直: 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 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简称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⑶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12、面面垂直: 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⑵判定: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 则面面垂直)。 ⑶性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简称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

必修2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分为多面体和旋转体和简单组合体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简单组合体的构成形式: 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例如课本图1.1-11中(1)(2)物体表示的几何体; 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例如课本图1.1-11中(3)(4)物体表示的几何体。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 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 棱台。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的投影叫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 (1)定义: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2)三视图中反应的长、宽、高的特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表示空间图形的平面图). 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 出的图形. 3、斜二测画法的基本步骤: ①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xOy (尽可能使更多的点在坐标轴上) ②建立斜坐标系' '' x O y ∠,使''' xOy ∠=450(或1350 ),注意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③画对应图形,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X ‘ 轴,且长度保持不变;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Y ‘ 轴,且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一般地,原图的面积是其直观图面积的22倍,即22S S 原图 直观= 4、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⑶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ππ侧面 ⑷体积公式: h S V ?=柱体;h S V ?=3 1 锥体; ()1 3 V h S S S S =+?+下下 台体上上 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323 4 4R V R S ππ==球球,.一般地, 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体积比等于相似比的立方。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论证 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A l B l l A B ααα ∈∈???? ∈∈? 公理1的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若A ,B ,C 不共线,则A ,B ,C 确定平面α 推论1:过直线的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若A l ?,则点A 和l 确定平面α 推论2: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若m n A =,则,m n 确定平面α 推论3: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若m n ,则,m n 确定平面α 公理2及其推论的作用:确定平面;判定多边形是否为平面图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 的公共直线。 ,P P l P l αβαβ∈∈?=∈且 公理3作用:(1)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2)证明点共线、线共点等。 4、公理4:也叫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 b c b a c ? 公理4作用:证明两直线平行。 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212a a b b ''∠∠?∠∠且与方向相同= ,1212180a a b b ''∠∠?∠+∠?且与方向相反= 作用:该定理也叫等角定理,可以用来证明空间中的两个角相等。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a b a b A a b =异面 (1)没有任何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 (2)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相交 (3)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 7、线面位置关系: S 侧=2πr ?l AB=2πr r r l l A B A L θ?l (注:扇形的弧长等于圆心角乘以半径.提醒圆心角 为弧度角,例如60° π 3 弧度, 45° π4弧度,90° π2 弧度等等)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扇形面积S 扇形 1 2 弧长 半径 的长图中:扇形的半径长为l , 圆心角为θ,弧AB θl l l h r B V O 2 O 1h l r R d=R 2-r 2 R r d O 1 O 简单组合体 l B A α B A α C l α A l m α A m n α P · α L β a b b a b ' a ' 方向相反则∠1+∠2=180°方向相同则 ∠1=∠2 21 2 1 a ' b ' (2) α a (3) α a A b α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