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评估探析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评估探析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评估探析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评估探析

摘要:计算机安全系统评估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指导系统管理人员平衡在保证安全和提供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网络系统安全的脆弱性评估方法来说,发展阶段主要经历了由手动评估到自动评估,目前开始由局部评估向整体评估发展,文章主要论述了安全脆弱性的概念以及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评估方法等。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安全脆弱性评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因为网络所具有的特点,就会频繁发生网络系统的攻击事件,这就使得计算机系统安全成为网络建设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方面。

1 安全脆弱性的定义和成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但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就难免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怎样最大程度的减少系统的安全风险将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一些数据或者程序因为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因素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或者泄露,要禁止一些没有经过授权的使用,这样能保证系统服务的不间断,及时、可靠的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设备为主体,逐一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艺过程中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从而为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提供了具体和可靠的依据。但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完整的评价方法。 第一节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一、安全性评价的定义 安全性评价(SafetyAssessment)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的一种科学方法。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是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 (1)危险的辨识主要是查明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的种类,范围及其存在的条件。 (2)危险的测定与分析即通过一定的事故测定和危险分析(包括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对系统内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及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生成的危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3)危险的定量化把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定量化处理,对其危险程度及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进行客观的评定,用以划定安全与危险,可行与不可行的界限。 (4)危险的控制与处理为消防危险采取消除、避开、限止和转移等技术措施以及检查、教育、训练等管理措施。

计算机化系统风险评估报告1

计算机化系统风险评估1 风险评估小组成员 姓名职务部门

目录 1、目的 (3) 2、范围 (3) 3、风险评估工具 (3) 4、风险识别、评估、控制 (3) 5、分析的风险及评价的结果 (4) 6、风险评估结论 (13) 7、计算机化系统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目的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程度。 2、范围 本风险评估适用于计算机化系统的风险评估。 3、风险评估工具 应用FMEA,识别潜在失败模式,对风险的严重性、发生率和可检测性进行评分。 4、风险识别、评估、控制 识别:根据计算机化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识别风险点。 分析:根据算机化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确定通过风险控制,避免危害发生,应用FMEA方式,从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对风险的严重性、发生率和可检测性进行确认。 评价:从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可检测性,确定各步骤失败影响,打分方式确认风险严重性,将严重性高的风险确认为关键点、控制点。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得分,对风险等级高和中的风险需要追加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对风险等级为低的,视为可接受风险。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重新对风险点进行评估,评估其残余风险的风险等级,以确定最终的风险评估的结论。

5、分析的风险及评价的结果 序号失败描述失败原因 评价风险 接受 拟采取的措施 再评价风险 接受S P D RPN S P D RPN 1 计算机化系统供应 商不符合要求 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 务不能满足企业要求 5 4 3 60 否 1、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 或服务进行确认; 2、与供应商签订协议 5 2 1 10 是 2 人员不够专业操作人员不是专业人 员,不能正确完成对计 算机化系统的验证、使 用、维护、管理等方面 的工作 5 4 2 40 否 1、建立相应的SMP、 SOP; 2、对人员进行充分的培 训 5 2 1 10 是 3 计算机化系统操作 失误 企业未建立计算机化 系统操作规程 5 4 2 40 否 建立计算机化系统操作 规程 5 2 1 10 是

网络安全及网络安全评估的脆弱性分析

网络安全及网络安全评估的脆弱性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共享网络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存在着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网络技术研究的重点。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能够检测网络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和脆弱性,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状况,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脆弱性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110018-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在政治、经济、军事、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大大加强。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在建立之初大都忽视安全问题,而且多数都采用TCP/IP协议,TCP/IP协议在设计上具有缺陷,因为TCP/IP协议在设计上力求运行效率,其本身就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连接形式多样性、开放性、互联性等特点,使网络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所以当人们充分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一、网络安全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数据、程序等不会因为无意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篡改、泄露,防止非授权的使用或访问,系统能够保持服务的连续性,以及能够可靠的运行。网络安全的具体概念会随着感兴趣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自己的一些绝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防止一些非法个人通过窃听、篡改、冒充等手段对用户的绝密信息进行破坏。 从网络安全管理员来说,他们希望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拒绝服务、资源非法占用、非法控制等威胁,能够有效地防御黑客的攻击。对于国家的一些机密部门,他们希望能够过滤一些非法、有害的信息,同时防止机密信息外泄,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对社会和国家的危害。网络安全既涉及技术,又涉及管理方面。技术方面主要针对外部非法入侵者的攻击,而管理方面主要针对内部人员的管理,这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二)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 1.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它是指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或实体。即信息只能够被授权的用户所使用,它是保护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完整性(Integrity)它是指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未经授权保持不变的特性。即当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在传输过程不会被篡改、删除、伪造、重放等破坏。可用性(Availability)它是指当网络中的信息可以被授权用户或实体访问,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的特性。即网络信息服务在需要时,准许授权用户或实体使用,或者当网络部分受到破坏需要降级使用时,仍可以为授权用户或实体提供有效的服务。可靠性(Reliablity)它是指网络系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条件下完成特定功能的特性。可靠性是网络系统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可控性(Controllablity)它是指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和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它可以保证对网络信息进行安全监控。 6.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它是指在网络系统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确认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它可以保证发送方无法对他发送的信息进行否认,并且可以通过数字取证、证据保全,使公证方可以方便地介入,通过法律来管理网络。 二、网络安全评估中的脆弱性研究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为加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在发生安全灾害后,能够缩小事故范围、降低事故损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七十三条的规定,矿井必须根据险情或事故情况下矿工避险的实际需要,建立井下紧急撤离与避险设施,并与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结合,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为此矿对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编制了矿井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一、监测监控系统: (一)监测监控基本情况: 我矿为低瓦斯矿井,为加强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建立了瓦斯管理与瓦斯防治系统,配了专职瓦斯检查员,建立了瓦斯巡回检查、瓦斯超限处理、密闭管理、瓦斯日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瓦斯日报每天由矿长、总工程师、通风矿长审查并签字。 现采用江苏三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KJ70N型综合监测监控系统。地面调度监控中心站配备2套监控主机,1主1备,确保系统24小时正常运行,系统具有对甲烷、一氧化碳、风速、温度、水位、粉尘、二氧化碳等环境参数的采集、显示与报警功能;具有对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门开关、各种机电设备开停等生产参数的采集、显示、报警、控制等功能。形成了瓦斯个体巡回检测与安全监控监测双重瓦斯防治系统。 监控设备情况一览表

(二)井下设备情况: 根据我矿目前实际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井下各地点安装监控设备: 永久性避难硐室、中央变电室、10#联络巷变电所、中央水泵房,151采区水泵房、各采掘工作面、主井机房,共安装23台分站、低浓度甲烷传感器40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9台、温度传感器15台、风速传感器5台、二氧化碳传感器5台、水位传感器2个、负压传感器1个、氧气传感器5台、开停25个、风门传感器14个、烟雾传感器6台、风筒传感器4个。 (三)传感器监控布置地点: 1、矿井总回、综采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与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巷及工作面、回风流中机电设备上风侧、避难硐室

软件安全风险评估

1概述 1.1安全评估目的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的日益增强,信息安全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对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安全测评,综合分析系统测试过程中有关现场核查、技术测试以及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的结果,对其软件系统安全要求符合性和安全保障能力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并在系统整改后进行复测确认。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符合相应安全等级的基本安全要求。 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超过70%的安全漏洞出现在应用层而不是网络层。而且不只发生在操作系统或者web浏览器,而发生在各种应用程序中-特别是关键的业务系统中。因此,有必要针对xxx系统应用软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预先采取防范措施,预防或缓解各种可能出现的信息数据安全风险。 安全评估要求 XXXXXXXX 软件安全评估具体需求 安全评估指导原则 软件安全风险评估作为一项目标明确的项目,应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需要完成。 1、启动和范围确定:在安全相关软件的合同或任务书中应提出软件安全性分析的范围和要求。实施方明确责任,管理者检查必备的资源(包括人员、技术、基础设施和时间安排),确保软件安全性分析的开展; 2、策划:软件安全性分析管理者应制定安全性分析计划,该计划可作为所属软件过程或活动的计划的一部分。 3、执行和控制:管理者应监控由软件安全性分析计划规定的任务的执行。管理者应控制安全性分析进展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解决(解决方案有可能导致计划变更)。 4、评审和评价:管理者应对安全性分析及其输出的软件产品进行评价,以便使软件安全性分析达到目标,完成计划。 5、结束:管理者应根据合同或任务书中的准则,确定各项软件安全性分析任务是否完成,并核查软件安全性分析中产生的产品和记录是否完整。 安全评估主要任务 根据安全评估指导原则,为尽量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标准,在具体的软件安全评估过程中,应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七项任务: 软件需求安全性分析 需要对分配给软件的系统级安全性需求进行分析,规定软件的安全性需求,保证规定必要的软件安全功能和软件安全完整性。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在一个企业中,诱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很多,“安全风险评估”能为全面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评估出不同环境或不同时期的安全危险性的重点,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宣传教育、行政、技术及监督等措施和手段,推动各阶层员工做好每项安全工作。使企业每位员工都能真正重视安全工作,让其了解及掌握基本安全知识,这样,绝大多数安全事故均是可以避免的。这也是安全风险评估的价值所在。 当任何生产经营活动被鉴定为有安全事故危险性时,便应考虑怎样进行评估工作,以简化及减少风险评估的次数来提高效率。安全风险评估主要由以下3个步骤所组成:识别安全事故的危害、评估危害的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及管理。 第一个步骤:识别安全事故的危害 识别危害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部分。若不能完全找出安全事故危害的所在,就没法对每个危害的风险作出评估,并对安全事故危害作出有效的控制。这里简单介绍如何识别安全事故的危害。 (1)危险材料识别——识别哪些东西是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材料,如易燃或爆炸性材料等,找出它们的所在位置和数量,处理的方法是否适当。

(2)危险工序识别——找出所有涉及高空或高温作业、使用或产生易燃材料等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工序,了解企业是否已经制定有关安全施工程序以控制这些存在安全危险的工序,并评估其成效。 (3)用电安全检查——电气安全事故是当今企业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对电气的检查是每一个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用电安全检查包括检查电气设备安装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插座插头是否严重超负荷、电线是否老化腐蚀、易燃工作场所是否有防静电措施、电器设备有无定期维修保养以避免散热不良产生热源等。 (4)工作场地整理——检查工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是否堆积大量的可燃杂物(如纸张、布碎、垃圾等),材料有否摆放错误,脚手架是否牢固等等。 (5)工作场所环境安全隐患识别——工作场所由设施、工具和人三者组成一个特定的互相衔接的有机组合的环境,往往因为三者之间的联系而可能将安全事故的危害性无限扩展。识别环境中的安全危险性十分重要,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人员是否能立即撤离,电源是否能立即切断等等。 (6)安全事故警报——找出工作场所是否有安全事故警报装置或安排,并查究它们能否操作正常。 (7)其它——留意工作场所是否有其他机构的员工在施工,例如:当装修工程进行,装修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或材料

2018年度安全避险系统评估报告

乌海市乌化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安全避险系统评估报告 2018年度

煤矿安全避险系统评估报告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六百七十三规定,矿井避险系统应当随采掘工作面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每年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开展有效评估,现我矿安全避难系统评估如下: 一、成立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刘天龙(总工程师) 副组长:张瑨(生产副矿长)郝永丰(安全副矿长)张晓东(机电副矿长)李满林(通风副矿长) 成员:牛文广、张占元、北极星、贾伟、李博文及各科室、区队负责人。 二、评估时间:2018年1月9日 三、系统评估 (一)、监测监控系统评估: 现我矿用的KJ101—N型矿井监控系,主要由地面中心站、矿用监控仪、各种传感器和控制执行器等部分组成。地面中心站主机连续不断地轮流与各个分站进行通信,每个分站接收到主机的询问后,立即将该分站接收的各测点的信号传给主机,各分站又不停地对接收到的各传感器信号(开关量、模拟量)进行检测变换和处理,时刻等待主机的询问,以便把检测的参数送到地面。需要对井下设备进行控制时,主机将控制命令与分站巡检信号一起传给分站,由分站输出开关控制设备。监控主机将接收到的实时信号进行处理和存盘,并通过本机显示器、电视墙等外设显示出来。KJ101系统的中心

站设在工业场地办公楼,中心站配备两台三级以上品牌工控机作为监测主机(互为备用),两台主机均插有网卡,作为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工作站监测主机的信息可以进入全矿井计算机局域网。监测系统配置一台激光打印机。中心站计算机电源由电网经交流净化电源供给,同时配备在线式UPS电源,以保证在电网停电时系统的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两小时。监控分站为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型式为矿用本安型,符合爆炸环境电器设备的使用要求,频率50Hz。分站在接传感器时,不用区别开关量、模拟量。分站主要实现对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实时处理、存储、显示\控制和与地面监控中心的数据通信,具有红外遥控初始化设置功能。分站可单独使用于井上井下各种场合,实现瓦斯断电仪和瓦斯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分站使用带备用电池电源(独立供电>2h),当系统因井下发生事故而使系统瘫痪时,仍可从分站调出事故前后有关参数的变化情况供事故分析用。矿井设KJ101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1套,由地面中心站、监测监控分站、传感器及传输线路等组成,地面中心站安设监控主机2台,井下设KJ101N-F2型监测监控分站17台、地面备用测监控分站5台。矿井安装模拟量传感器54个,甲烷传感器17个、一氧化碳传感器15个、二氧化碳传感器2个、氧气传感器4个、风速传感器3个、温度传感器7个、负压传感器1个、水位传感器5个:安装开关量传感器13个,其中,设备开停传感器5个、风门传感器6个、馈电状态传感器2个。现在该套系统传输正常、稳定、可靠。

安全性评估报告

Xxxxxxxxx 有限公司安全防护检测评估报告(Xxxxxxxxx系统) 2018年3月

概要 Xxxxxxxxx有限公司2018年3月10日至2018年3月15日对Xxxxxxxxx限公司资产开展了安全防护检测工作。本次检测工作包括技术测试,主要采用工具扫描和实际检测等手段,检测范 围涉及网络架构、安全配置、网络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业务系统、 操作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等方面。 通过对Xxxxxxxxx有限公司资产进行的检测发现:Xxxxxxxxx公司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为安全保障工作投入了大量时间、人力和精力;制定有较为完善的安全策略、安全规范 及操作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系统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较高,具备专业 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手段;网络区域划分明确,网络部署有防火墙、漏 洞扫描等安全设备,并由运维人员定期对相关网络设备、安全设备进 行巡检。但是,通过进一步检测发现,系统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 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1目标 Xxxxxxxxx有限公司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自评估工作,发现本公司电子设备和应用系统当前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边检查边整改,确保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 2评估依据、范围和方法 2.1 评估依据 《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第11号令)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管理指南》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服务实施要求》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 《电信网和互联网灾难备份及恢复实施指南》 《电信网和互联网物理环境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电信网和互联网物理环境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2.2 评估范围 本次信息安全评估工作重点是重要的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等,信息系统中业务种类相对较多、网络和业务结构较为复杂,在检查工作中强调对基础信息系统和重点业务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具体包括:基础网络与服务器、关键系统、现有安全防护措施、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与策略、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和维护情况评估。 2.3 评估方法 采用自评估方法。 3重要资产识别 对本公司范围内的重要系统、重要网络设备、重要服务器及其安全属性受破坏后的影响进行识别,将一旦停止运行影响面大的系统、关键网络节点设备和安全设备、承载敏感数据和业务的服务器进行登记汇总,形成重要资产清单。其中包括:云服务器、服务器、网络设

计算机化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 目的 (2) 2 范围 (2) 3 职责 (2) 4内容 (2) 4.1 术语和定义 (2) 4.2风险管理流程图 (3) 4.3风险评估工具 (4) 4.4风险识别 (4) 4.5 风险评价 (5) 4.6 风险控制 (6) 4.7风险接受 (7) 4.8风险沟通 (9) 4.9风险评估结论 (9)

1 目的 根据2010版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内容,质量保障管理中心组织部分人员,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对计算机化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结合GMP的要求,前瞻将要发生的质量风险,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规避风险的发生,以保证计算机化系统所载的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2 范围 本风险评估适用于计算机化系统的风险评估。 3 职责 根据计算机化系统涉及的硬件、软件使用部门,质量保障管理中心组织了下述部门和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化系统的评估,风险评估小组见表1。 表1 风险评估小组成员 4内容 4.1 术语和定义 4.1.1严重性:危险可能后果的量度。 4.1.2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4.1.3可检测性:发现或测定危险存在、出现或事实的能力。 4.1.4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的程度,将每一项标准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分别赋值以数字1分、2分、3分,则每一项标准(严重性、可能性、可检测性)就会有一个对应的数字作为该项的风险得分。风险等级见表2。

4.1.5风险可接受水平:根据严重性、可能性、可测性每一项标准的得分,用公式(风险总分=严重性得分×可能性得分×可检测性得分)计算出风险总分,按照风险总分将风险分为高、中、低、微小四个水平,其中低、微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中和高风险水平是不能接受的,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可接受水平见表3. 表3 风险可接受水平 4.2风险管理流程图 根据风险管理规程拟定的风险管理流程图见图1。

信息系统脆弱性评估报告

信息系统脆弱性评估报告 密级: 内部 文档编号:2007002-010 :2007002 项目编号 XX市地税局信息系统 脆弱性评估报告 XX 市地税局信息系统脆弱性评估报告 目录 1 概述...................................................................... ..................................... 3 2 风险值分 布 ..................................................................... ........................... 4 2.1 主机资 产 ..................................................................... .......................................... 4 2.1.1 工具评估分析布情 况 ..................................................................... .................... 4 2.1.2 人工评 估 ..................................................................... .................................... 39 2.1.3 渗透测 试 ..................................................................... .................................... 64 2.1.4 管理评 估 ..................................................................... .................................... 65 2.1.5 主机资产最终风险

安全风险评估

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项目建设管理部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节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概述 (3) 第二节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7) 第三节建设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13) 第四节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工作流程 (19) 第五节建设工程项目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 (20) 第六节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22)

第一节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要具备的条件:1、存在性,即风险因素的存在性2、风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3、风险产生损失后果 风险因素是指能产生或增加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的条 件或因素。风险因素可分为以下三种:自然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 风险事件是指造成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建设工程风险事件是指任何影响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可能发生的事件。 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衡量。损失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 风险的分类:1、按风险类型分:纯风险、投机风险2、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自

然风险、技术风险。3、按风险影响分:环境风险、公司风险、市场/行业风险、项目/个体风险等。4、按风险后果分:可预测性风险、严重性风险、发生频率风险。 建设工程风险是指影响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也就是影响建设工程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实现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建设工程风险的特点:风险大、个别性、复杂性、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均有风险。 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目标:1、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2、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3、实际质量满足预期的质量的要求4、建设工程安全。 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决策、实施决策、检查五方面内容。其中,风险评价的结果包括: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确定各种风 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建设工程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等。风险对策有以下四种: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 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的核心工作是建设工程风险的分解,

软件系统安全性风险评价

软件系统安全性风险评价(上) 风险评价是软件系统安全性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安全性关键问题上,保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日后进行昂贵的风险补偿行为。风险评价工作涉及多种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技术与分析项目,数据量大,数据关系复杂,是一项庞杂的工作,需要理清其工作程序与数据关系,以便使风险评价工作走向规范。本文首先介绍了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三种定性风险评价方法:RAC、TREC、SCRAM和三种定量风险评价方法:PRA、FEI 、GO-FLOW。 概要篇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系统安全性(System Safety)是近30年来适应复杂装备安全性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也称为安全系统工程。它是以效能、进度和费用为约束条件,在装备寿命周期内的各阶段中,利用专业知识和系统工程方法,识别、评价、消除或控制系统或设备中的危险,从而使系统具有最佳的安全程度的工程技术。目前美国的国防、航空航天、核工业部门以及欧空局和俄罗斯(前苏联)的航空航天部门都制定了系统安全性工作的规范,并广泛开展了系统安全性工作。 早在六十年代,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就提出了用风险来评估安全性。ISO8402(1994年)对安全性的定义为:将伤害(对人)或损坏(对物)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在航天方面,ISO/TC20/SC14在1998年提出的术语与定义标准中对安全的定义为:预期为控制由载人或不载人空间飞行任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安全风险所进行的各种安排。目前国际上都用风险来定义安全性。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曾提出一个计算风险的公式: 我国在1990年制定的GJB900《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中对风险的定义为:危险事件的风险就是该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的函数。这个概念涵盖了上面的计算公式,更准确且更具普遍意义。风险概念的提出使人们不仅可以定性而且可定量地描述安全性,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价安全性。风险评价的目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保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日后进行昂贵的风险补偿行为。随着项目设计工作的展开,解决安全性问题所要付出的代价会成指数增加,因此对于大型复杂系统,在项目早期阶段就应该确定项目潜在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拟定消除风险的方法。此外风险评价能帮助选择好的任务/设计方案。由此可见风险评价在系统安全性工作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其重要作用,风险评价目前已受到国际上的重视,NASA、ESA等都已规范了风险评价方法,并制定了相应标准,如NASA的《风险管理》和ESA的PSS-01-40《风险评价要求与方法》。美国、欧洲、日本均有专门从事风险研究的国际组织,并已举行多次有关的国际会议。我国对风险评价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并在GJB900中规定了定性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但总的说来我国的风险评价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风险评价工作开展得不够广泛,在工程实践中很少进行完整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风险评估方法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作者:齐建伟齐润婷,PMU会员 评估这个词并不陌生,但项目风险评估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太广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的应用就更少了。实际上,几乎干什么事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对于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的项目,只不过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克服了风险而已,而那些没有进行到底而流产的项目,则是典型的风险发作。项目中途流产,一般要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时,我们往往把原因归咎于客观,而不从自身的管理、技术条件等方面查找原因。风险评估和天气预测相类似,是 预测项目风险的。 有了风险评估才能更的进行风险跟踪与控制,是现代化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经过风险评估,可以找到项目的中主要风险所在,如果风险过大,没有能力回避,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前放弃该项目,如果风险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我们就可以承接该项目,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评估不只 是简单的凭空想象,必须进行量化后才能方便操作。 对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来说,项目风险的类型可分为项目的大小与范围、数据处理能力、技术能力与经验、管理模式、项目运作环境几大类。风险评估的模型不是固定的,还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计算机公司可根据自身条件制定适合本公司的模式。下面是根据本人的经验并参考国外的经验制作的一套评估模型,供读者参考。 表中提及的“数据处理”是指系统模块开发与代码编写;“公司”是指项目组所属公司;“用户”是指项目完成后的系统用户;“供货商”是指向项目组提供软硬件设备的经销商。 每一项问答都有几个选择答案,答案的后面是风险要素因子,将此因子与该项的系数相乘即可得到该项的风险值。回答完所有问题之后,分别得到各项的风险总和,用分项的合计值所占总数的百分比来衡量项目风险的大小。风险有分项风险和总体风险,一般认为,百分比在40%以下为低风险,40-70%为中风险,70%以上为高风险,各公司可根据自己 的承受风险的能力,来确定具体控制指标。 1、项目大小与范围的风险

脆弱性评估文档

GAT_390-2002_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 5.2.7.1 隐蔽信道分析 应确定并标识出TCB 中非预期的信号通道的存在性,及其潜在的容量。通道容量的估计是基于非形式化的工程度量和实际的测量。隐蔽信道分析所基于的假设可以包括处理器速度、系统或网络配置、内存大小和缓存大小等。 隐蔽信道分析是建立在TCB 的实现、管理员指南、用户指南以及完整定义的外部接口等基础上的。隐蔽信道分析可以是一般性的,也可以是系统化的,或者是严格的,其要求如下:a)一般性的隐蔽信道分析,应通过对隐蔽信道的非形式化搜索,标识出可标识的隐蔽信道,为此要求: ——对每个信息流控制策略都应搜索隐蔽信道,并提供隐蔽信道分析的文档; ——分析文档应标识出隐蔽信道并估计它们的容量; ——分析文档应描述用于确定隐蔽信道存在的过程,以及进行隐蔽信道分析所需要的信息; ——分析文档应描述隐蔽信道分析期间所作的全部假设; ——分析文档应当描述最坏的情况下对通道容量进行估计的方法; ——分析文档应当为每个可标识的隐蔽信道描述其最坏的利用情形。 b)系统化的隐蔽信道分析,应通过对隐蔽信道的系统化搜索,标识出可标识的隐蔽信道。为此,要求开发者以结构化、可重复的方式标识出隐蔽信道。除上述一般性隐蔽信道分析要求外,还要求分析文档提供证据证明用于标志隐蔽信道的方法是系统化的。 c)彻底的隐蔽信道分析,应通过对隐蔽信道的穷举搜索,标识出可标识的隐蔽信道。为此,要求开发者提供额外的证据,证明对隐蔽信道的所有可能的搜索方法都已执行。其具体要求与系统化隐蔽信道分析要求相同。 5.2.7.2 防止误用 应防止对TCB 以不安全的方式进行使用或配置而不为人们所察觉。为此,应使对TCB 的无法检测的不安全配置和安装,操作中人为的或其它错误造成的安全功能解除、无效或者无法激活,以及导致进入无法检测的不安全状态的风险达到最小。要求提供指导性文档,以防止提供冲突、误导、不完备或不合理的指南。指导性文档应满足以下要求:a)指南检查,要求指导性文档应: ——包括安装、生成和启动过程、非形式化功能设计、管理员指南和用户指南等; ——明确说明对TCB 的所有可能的操作方式(包括失败和操作失误后的操作)、它们的

安全性风险评估-20080601

制药工厂安全风险评估分析公司名称:XX有限公司报告编号:参与人员签名

目录 目标 3 风险分析小组组成人员 3 风险分析的范围 3 处理程序 3 工序/使用的设备(步骤) 4 参考资料 4 风险矩阵 5 物质和能量 6 风险分析7

目的 这是一个针对新建(设计)工厂进行风险分析的报告,先识别潜在危险,再按照公司的风险矩阵进行查讫。对于那些按照风险矩阵推断不可接受的风险,将追加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风险分析小组 在指定日期和作业现场执行风险分析,小组成员列表如下: 风险分析的范围 用于现场风险分析的方法应当符合国家法律要求,这一点需要在现场与管理机构一道开会讨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考虑到: ·风险评估要以公司管理层的书面委托为补充,声明其所有权,保证由此引起的措施将会得到指导、应用、控制和修订。 ·由风险分析而得到的措施将标准制造过程包括在内,并完全的传达到全体职员(清晰简洁的书面指示)。确保措施落实(指导、应用和控制)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的定义。 ·风险评估必须进行周期性的复审。由于管理机构的建议、立法方面的变化、要是发生以下显著变化:物质或工艺、或万一发生事故、或侥幸脱险的局势,可能会改变对风险的认识。 ·由员工指定一名全体人员的安全代表,负责传达有关联的涉及安全主题的问题(例如:风险评估方面的变化)。 ·以下法定权利和要求特别有关联,公司应当履行: 例子列表: ·事故必须通报管理机构 ·电梯和升降机之规章 ·锅炉和压力设备之规章 处理程序 风险分析是按照如下步骤完成的: 1.描述处理方法

3. 界定所研究体系的极限值 4. 定义本方法的设置及其处理过程 5. 进行风险分析 ·工序/使用的设备(步骤) 在参考资料[1]中描述了以下已编号的工序,在图纸资料[2]中对工厂进行了描述,工厂房间的平面布置图在参考资料[3]中进行了描述。 1. 氧化和氢化 2. 精制 3. 成盐和母液处理 4. 包装 5. 清洗 6. 取样 7. 仓库储存、生产物料的进出 8. 机械设备间: 8.1 一般生产区和洁净区 8.2 公用设备间 8.3 纯化水间 9. 实验室 参考资料 1. 工厂的运行描述见文件: 2. 图纸: 3. 工厂房间平面布置图, 图纸: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评估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编制人: 审核: 矿长: 编制日期: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 为切实推进煤矿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高煤矿整体救灾、抗灾能力,更好的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七十三条(安全避险系统应当随采掘工作面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每年由总工程师组织开展有效性评估)要求,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开展了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 一、评估小组组长 XXXXXXXXXX 二、评估成员 XXXXXXXXXXXX 三、评估内容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七十三条(安全避险系统应当随采掘工作面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每年由总工程师组织开展有效性评估)、六百八十六条(人员入井必须随身携带额定时间不低于30min的隔绝式自救器,矿井应当根据需要在避灾路上设置自救器补给站。)规定,特对我矿安全避险系统进行有效性评估。 四、评估标准 在发生紧急事故时人员可以进入紧急避险设施中避险,或者使用自救器升井。 五、安全避险系统现状 1、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按要求建立有一套KJ90NA型安全监控系统,矿井共设18个分站,共设各类传感器139个,其中:甲烷传感器38个、氧气传感器10个、一氧化碳传感器12个、二氧化碳传感器6个、粉尘传感器4个、风速传感器4个、温度传感器14个、压力传感器2个、风筒传感器6个、

设备开停传感器22个、风门开关传感器12个、馈电断电控制器9个。矿井分站、各类传感器、断电仪等数量齐全,备用充足,各类传感器设置位置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 2、矿井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矿井装备一套KJ251A型煤矿井下人员安全定位双向呼叫管理考勤系统。主机2台,一用一备;分站型号:KJ251-F8,10台;读卡器型号:KJF210B 型,61台。该系统能对井下人员所在位置、出入井时间、行走路线等进行实时监控,具有报警、双向呼叫、考勤等功能。KJ251A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采用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2h在线式不间断UPS备用电源。系统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采用双机热备份,以保证24h不间断运行,满足矿井生产需要。 系统运行正常,监控中心能实时掌握井下人员位置,试运转期间对系统进行了测试,由地面调度中心发出呼叫命令后半分钟内下达到各个读卡器,人员携带识别卡经过读卡器﹤50m范围内能准确发出呼叫声响。地面监控中心能准确查询携带识别卡人员的入井、出井时间以及在井下进过的路径和停留时间,绘制出运动轨迹。 3、压风自救系统 矿井在主平硐和西副平硐地面各设置一个空气压缩站,主平硐空气压缩站负责一采区区域的压风自救系统的供风,西副平硐空气压缩站负责二采区区域的压风自救系统的供风。主平硐空气压缩站安装一台LG-110G-8型空气压缩机、一台LGFD-20/0.8型空气压缩机和一台UG-75LA型型空气压缩机;西副平硐空气压缩站安装一台LG110B-8型空气压缩机、一台BS-110G型空气压缩机和一台UG-75LA型空气压缩机。一采区主管为D133×4mm无缝钢管(由主平硐地面压风房至一采区运输大巷,线路长度约

软件安全风险评估

1概述 1.1安全评估目得 随着信息化得发展,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得日益增强,信息安全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对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安全测评,综合分析系统测试过程中有关现场核查、技术测试以及安全管理体系评估得结果,对其软件系统安全要求符合性与安全保障能力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并在系统整改后进行复测确认。以确保信息系统得安全保护措施符合相应安全等级得基本安全要求。 根据最新得统计结果,超过70%得安全漏洞出现在应用层而不就是网络层。而且不只发生在操作系统或者web浏览器,而发生在各种应用程序中-特别就是关键得业务系统中。因此,有必要针对xxx系统应用软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预先采取防范措施,预防或缓解各种可能出现得信息数据安全风险。 1.2安全评估要求 XXXXXXXX 2软件安全评估具体需求 2.1安全评估指导原则 软件安全风险评估作为一项目标明确得项目,应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每个阶 段有不同得任务需要完成。 1、启动与范围确定:在安全相关软件得合同或任务书中应提出软件安全性分析得范围与要求。实施方明确责任,管理者检查必备得资源(包括人员、技术、基础设施与时间安排),确保软件安全性分析得开展; 2、策划:软件安全性分析管理者应制定安全性分析计划,该计划可作为所属软件过程或活动得计划得一部分。

3、执行与控制:管理者应监控由软件安全性分析计划规定得任务得执行。管理者应控制安全性分析进展并对发现得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与解决(解决方案有可能导致计划变更)。 4、评审与评价:管理者应对安全性分析及其输出得软件产品进行评价,以便使软件安全性分析达到目标,完成计划。 5、结束:管理者应根据合同或任务书中得准则,确定各项软件安全性分析任务就是否完成,并核查软件安全性分析中产生得产品与记录就是否完整。 2.2安全评估主要任务 根据安全评估指导原则,为尽量发现系统得安全漏洞,提高系统得安全标准,在具体得软件安全评估过程中,应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七项任务: 2.2.1软件需求安全性分析 需要对分配给软件得系统级安全性需求进行分析,规定软件得安全性需求,保证规定必要得软件安全功能与软件安全完整性。 评测人员需要根据软件安全性分析准备得结果与系统得初步结构设计文档,包括系统分配得软件需求、接口需求,完成对系统安全性需求得映射,以安全相关性分析与对软件需求得安全性评价。通过需求安全性分析,才能够对软件在系统中得安全性需求作出一个综合性得评价,更好地提交对后续得软件设计与测试得建议。 2.2.2软件结构设计安全性分析 需要评价软件结构设计得安全性,以保证软件安全功能得完整性。从安全角度讲,软件结构设计就是制定软件基本安全性策略得阶段,因为这一阶段负责定义主要软件部件,以及它们如何交互,如何获得所要求得属性,特别就是安全完整性,就是软件安全性需求在结构定义中实现得阶段。 对结构设计进行安全性分析需要将全部软件安全性需求综合到软件得体系结构设计中,确定结构中与安全性相关得部分,并评价结构设计得安全性。

信息系统安全漏洞评估及管理制度V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虹微公司管理文件 信息系统安全漏洞评估及管理制度 ××××–××–××发布××××–××–××实施 四川长虹虹微公司发布

目录 1概况 (3) 1.1目的 (3) 1.2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2正文 . (3) 2.1. 术语定义 (3) 2.2. 职责分工 (4) 2.3. 安全漏洞生命周期 (4) 2.4.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 (4) 2.4.1原则 (4) 2.4.2风险等级 (5) 2.4.3评估范围 (6) 2.4.4整改时效性 (6) 2.4.5实施 (7) 3例外处理 (8) 4检查计划 (9) 5解释 (9) 6附录 (9)

1概况 1.1目的 1、规范集团内部信息系统安全漏洞(包括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评估及管理,降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2、明确信息系统安全漏洞评估和整改各方职责。 1.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虹微公司管理的所有信息系统,非虹微公司管理的信息系统可参照执行。2正文 2.1. 术语定义 2.1.1.信息安全 Information security 保护、维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也可包括真实性、可核查性、抗抵赖性、可靠性等性质。 2.1.2.信息安全漏洞 Information security vulnerability 信息系统在需求、设计、实现、配置、运行等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产生的缺陷,这些缺陷以不同形式存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之中,一旦被恶意主体利用,就会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损害,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1. 3.资产 Asset 安全策略中,需要保护的对象,包括信息、数据和资源等等。 2.1.4.风险 Risk 资产的脆弱性利用给定的威胁,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的潜在可能。风险的危害可通过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影响进行度量。 2.1.5.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本制度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网络设备以及应用系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