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兖州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43年,现有103个教学班,近6000名学生,460名教职工,学校占地101亩,校舍面积4.8万平方米,藏书8万余册,教学设施全部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拥有现代化的语音室两口,微机室两口和校园局域网。校园绿化率高达50%以上,是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电化教学先进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单位,济宁市文明单位,是济宁市争创国家级千所师范性高中的两所学校之一,是山东省享有较高声誉的高中学校。其口号是“经典名校,百年一中”。

2004年4月,学校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激烈的教育竞争形势,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突破老校传统桎梏,走现代教育之路,提出了“胸怀应然目标,办好实然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求真求善求美,实现人格升华”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学校“135”发展战略,制定了“严格规范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谁都能成功”的治校方略,围绕“天降大任,苦修成才”的成才观,制定了兖州一中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管理理念、培养途径等,形成了以“苦”字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文化体系,并最终浓缩和升华成了兖州一中十二大教育理念。通过严格规范管理,落实“一走进一中,教育便开始了”的育人思想,走“行为—习惯—性格—命运”的育人路线,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深化“三步六段”教学法:聚焦课堂,达标课堂,构建“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形成特色课堂,建设高效益课堂。

一、模式介绍

(一)教育理念

“三个解放”即“解放学生,解放老师,解放学校”的学校内涵发展观;“培养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的教育理念;“把教学相长拓展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的高校课堂理念。

(二)“三步六段”教学法

【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课前】1、教师工作: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

2、学生工作: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级、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A、识记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课中】按六段教学模式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课后】1、教师工作: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

2、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节教学内容。

【基本原则】: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强制规范】:教师精讲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代替。

(三)“35+10课堂模式”

1、35+10的解释:

35+10是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为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导学案》,按“六段”式处理,完成本课教学全部内容,包括小结作业。处理完,进入后10分钟,发下一课的《导学案》并让学生预习,确保预习效果和前后衔接。

2、35+10教学模式的特点:

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在了本课堂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其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一些课余时间可对于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对课堂内容来说,老模式是先以老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本模式是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由老师参与(点拨)。

3、实现35+10教学模式的意义:

本模式给学生规定了预习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能够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去探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备而学,有方向、有目的、有兴趣、有成就感,完全参与其中。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四)高效课堂循环教学模式流程:

准备工作:各教研组每周安排半天的时间集体备课,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准备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和集体备课记录单。

各科任课教师,要在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基础上,与班主任、班干部一起将全班学生均衡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为宜),每组定出一名组长,组长可定期轮换。

一课三步

【课前】

1、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格式必须统一。要按照“三步六段”的要求来编写,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考虑A、B、C、D四个层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作业要设置选做题。

2、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能使备课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制定最佳教学方案。集体备课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集体备课的安排

【时间】:每教研组每星期安排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教研组全体任课教师

【组织】:参加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备课室参加集体备课,带好参考资料,主备老师(上次集体备课定好的)带好已准备的导学案初稿,复印给老师,人手一份。集体备课由组长负责主持,并填写集体备课记录单,参加人员要在记录单上签到。集体备课结束后,组长将记录单交学案室,备查,存档。

(2)集体备课的内容:

【研讨内容】:研讨下一周(备课日的第二天至下一备课日)的教学内容,按上次备课时的计划分工,由主备人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内容、选编的导学案初稿做中心发言,要指出本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讲出导学案设计、题目选编的意图,要提出突破难点的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法和“六段”的实施办法。由其他老师做补充,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导学案定稿,交油印室印刷。

【制定计划】:制定再下一教学周的计划,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时数,将任务分配到老师。领到任务的老师在下一教学周里根据领到的课题编写导学案,为下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作准备。

【确定示范课】:商定下一教学周一节示范课的课型、执教人、时间、地点、内容。

(3)备课纪律:

严格遵守时间。上班后20分钟内到备课室开始备课,下班前20分钟内备课结束。到备课室后要在备课纪录上签到;集体备课有组长负责组织调控;级部负责检查监督,结果记入绩效考核。

3、个人备课

(1)备内容:

结合教材把已印制好的导学案再通备一遍,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备一题多法、一法多题、归纳知识、总结规律。

(2)备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预测课堂将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助、组组竞争的调控方案。

(3)备标准

按照“三步六段”教学法课堂评价标准准备。

4、学生预习

预习是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1)预习资料

预习要有两种材料,一是课本;二是导学案。

(2)预习形式

预习要先独立,后合作。独立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预习效果。

(3)预习方法

预习要先全面,后侧重。学生先独立阅读一遍课本,然后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解决A级内容,B、C级内容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形成问题,这些问题以及D 级内容带入学习小组,利用合作学习时间,按照老师的分工有侧重地进行研讨学习。

【课中】

一堂两段

“三步六段”教学法是将课堂45分钟分为35分钟和10分钟两段,前35分钟按“六段式”教学,后10分钟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课。

1、前段

(1)重申目标:

上课时,老师重申学习目标,学生对已预习过的导学案作简略快速的浏览。

(2)学情调查:

【调查学生】老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调查,用提问、竞答、查看、问卷等形式进行。

A级问题提问检查,要求学生独立回答。

B级内容可先让学生独立回答,解决不了的本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探讨,争取解决。

C级内容可采取查看、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解决情况。

【学生质疑】让学生把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提出来。

(3)问题汇总

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将问题归纳汇总,快速设计出解决方案。

(4)精讲点拨

A、老师根据问题汇总的情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到黑板上板演或用实物投影)。展示过程中组内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表现出团队精神,各组之间即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鼓励。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讲人”,这个主讲人一般是由学力较弱的同学担任,一旦出现错误,甚或表述不够严密,就会被别的小组揪住“尾巴”,而本组成员可以站出来帮助自己的“主讲人”加以纠正和补充。

B、老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课上要做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点”和“控”,教师开口不多,但一定要点拨到位。

(5)当堂检测

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般六分钟左右,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老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给出评价。

(6)小结作业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强调重点、归纳归律、总结方法。

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活动,结合自己预习的情况,把导学案落实、完成好(D级问题可选作),下课时老师将导学案收齐、批改。

2、后段

课堂的后10分钟时预习下一课内容的阶段,老师把下一课的导学案发下去,提出学习目标,简述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下一课的任务有初步了解,然后指示预习方法。要求学生全面预习,独立地、尽量多地解决问题。

【课后】

1、教师

(1)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

(2)教师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全面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

(3)形成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

2、学生

(1)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在课堂上参与多少,展示怎样,提出几个问题,主动解决多少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作了多少努力。

(2)对本课的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

(3)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纠错本是学生的“知识囊包”,是期末、高三的复习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等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五)课堂模式的灵魂:

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种方法,四个形态。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从一个传统的“讲者”变为“教者”,从一个“教者”变为“学者”即做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

【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学习是目的、问题是手段,这是课堂循环的关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个形态】一是展示交流(驱动师生的内驱力);二是纠错并落实(学生的考试就是要求精确再现)三是通过点拨实现提升;四是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老师要有开放的心态,不害怕犯错误。

二、课例(教案、说课稿)

(一)语文教案《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选自鲁教版《史记(选读)》,主要写了“毛遂自荐”和“力促合纵”两个小故事,文章短小简洁,人物语言生动传神。

【设计理念】

1.避免选修教学必修化

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要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华东师大赵志伟教授曾强调:“既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我们应将选文的教学价值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能力的提高。

《毛遂自荐》一文中毛遂之“荐”与本单元中其他辩士之“辩”、“讽”、“吓”、“劝”等风格迥异,语言肖其声口,能够生动传神和全面丰富地体现其个性特征。所以,与其串讲全文,然后苦口婆心地分析结构层次、人物形象、写作特点,不如选其核要,寻求突破。让学生从品读距离自己生活场景最近的部分——“自荐”的语言中来品读人物,品悟情境,品味人生,有利于激发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进行思考和感悟。这样,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就统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材成了例子而非教学任务的全部,学习目标成了方向而非终点。

2.避免语文教学班会化

语文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都应该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都应该姓“语”。语文教学的首要之义是阅读,在阅读中思考、体验和感悟。所以,语文教学应从抓语言入手。我以“分角色朗读”为此课的突破口,由学生揣摩人物口吻语气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进而展现当时情境,分析人物性格。这样,“评价人物”、“学习智慧”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类目标就牢固建立在“语言品读”的基石上,避免了语文课的班会化倾向。

【循环教学模式】

本课采用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步,前后衔接,循环推进,以确保信息在师生、生生之间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无障碍交流。循环的载体就是导学案,而循环的驱动力则来自学生张扬个性和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学习小组团队动力和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课前】:教师设计出本课导学案,学生则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做好课下的“自我加热”和与同伴“互助加热”的预习工作,形成知识困惑带入课堂。

【课中】:按“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归纳总结”六段式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民主交流。通过开放实现师生知识视野的拓展,通过展示实现交流和共享,通过纠错实现知识的落实,通过点拨实现对知识理解的升华和提高。

【课后】:学生通过“堂堂清”达标实现知识落实,进行反思与感悟。教师备好课后课,将课上未清问题列入下节课展示内容,以确保学生不吃夹生饭;梳理归纳课堂生成资源,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完成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品读文本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及性格特点。为此,可引导学生使用“添加”、“删减”、“调序”、“置换”、“勾连”等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文本。

难点:由品读文本而品读生活,将文本的品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跳出人物看人物,跳出故事看故事。如平原君曰:“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从本句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推想:1.平原君评判门客的依据是什么?2.这种评判客观公允吗?从哪里可以得到印证?3.先前用此标准选中的十九人该是何等样人呢……

【疑点】:“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一句的翻译,学生容易起疑。对此,在初通文意时不宜要求过高,能“直译”“对译”即可,等学生在品读文本,对毛遂自信而又谦和的性格特点有了感受和理解后再作更高要求,提升译句品质。

【本课学案】(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2.品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3.从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侧面挖掘做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

品读文本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及性格特点。

·方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尤以第一自然段为主。

·学习过程:

一、逐段诵读文本,读准字音、句读,并释意。

第一自然段:

1.合从于楚;

2.与二十人偕;

3.自赞与平原君;

4.其末立见;

5.先生不能;

6.使遂蚤得处囊中

【译句】: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3.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第二自然段:

1.毛遂比至楚;

2.日中不决;

3.按剑历而上(想像应是何状态、动作、表情);

4.不得恃楚国之众;5王之命县于遂手;6.天下弗能当7.而王弗知恶焉;8.谨奉社稷而以从。

【译句】:

1.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2.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3.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

4.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5.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第三自然段:

1.不敢复相士。

【译句】:

1.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

二、通读全文,看自己还有无疑问。

三、归纳与分析

1.全文共三段,

(1)毛遂在危难当头挺身而出,大胆自荐,想一想毛遂为什么能够勇于自荐?(试归纳至少三个方面的原因)

(2)试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把握好毛遂与平原君的性格、心态和语气。

四、拓展延伸

试从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侧面挖掘他们做人的智慧,结合你自身和你身边人的现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教学片段】

【片断一】: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一组朱明明先逐段朗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听准字音和句读。

陈钗手指黑板逐段翻译、讲解各段重要词语和句子

陈钗讲解完毕,面朝大家:“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一生问:“‘合从于楚’中的‘从’通‘纵’,是‘合纵’之意,你能给我们讲解一下‘连横合纵’的大意吗?”

陈钗有点意外,用目光向本组同学求助。本组其他同学小声商量,有人快速翻查资料,刘稳起身解围:“连横合纵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苏秦、张仪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六国联合,西向抗秦,秦在西,六国南北相连,故称合纵,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强国兼并。而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六国在东,东西相连,故称连横,其目的则在于找强国做靠山从而进攻其他弱国,最终兼并和扩展土地。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他语速不紧不慢,颇有外交家之风,很明显课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其他同学默默点头同意,对抗组张浩起身质疑:“‘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这一句中“处”字的翻译,贵组译作“待”,我们组认为译作‘寄附’更文雅,更书面化。”

其他同学都静静思考,师不失时机地启发:“为什么更文雅就更好呢?”

张浩:“因为平原君的身份,他是平原君嘛!”众生笑。

师紧追不舍:“是平原君,在轻松聊话时也得措辞文雅吗?”

全班静默,师继续:“本该口语交谈的话题却甩文雅,平原君究竟什么样的心态和性格呢?”

几个学生脱口而出:“居高临下!”

师笑而不答,环视同学们,朱明明略一沉吟:“本该口语交谈的话题却用书面语,这就反映出平原君当时看不起毛遂的心态,以及他自视甚高、盲目自大的性格弱点。”

同学们点头同意,师仍继续:“你能给我们模仿一下平原君说这句话时的样子吗?”

朱明明:“他差不多得是从鼻腔里发出声音的,那种傲慢的神态,打官腔的感觉。”他学得惟妙惟肖,全班同学皆报以热烈掌声。

【片断二】:分角色朗读课文,由品读文本而分析、把握人物性格

展示继续,第二组同学许启琪、王勇分角色朗读了平原君与毛遂对话,有了前面的铺垫,这组同学也很投入。

同学们鼓掌,但是五组同学表示不服,要求对抗。张跃、郭帅赢得了更热烈的掌声。

师笑言:“张跃,你觉得谁读得更好?”

张跃一脸严肃:“这个——,我还是相当自信地。”全班乐。

“具体说说你们究竟哪里处理得好。”

张跃端起课本:“我们读出了毛遂的义勇和自信。在国家危难关头,他勇于为国纾难,要读得郑重严肃。‘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备员’是‘充数’的意思,可

见毛遂自信但并不自负,还是很谦和的,所以不能为了只表现自信就处理得声调过高,还要兼顾谦和的特点。”

同学们热烈鼓掌,许启琪改变策略:“你读得是不错,我觉得我读得也不孬。”众笑。“但是你们组的平原君不如我们组的好……”

郭帅即刻起身反驳。师“挑”战火:“看我们平日思想深刻、相对沉默的郭帅也不好欺负。”

郭帅:“‘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这一句说明平原君对自己门客的了解竟然只单凭‘耳闻’,对于自己门下待了三年的门客既不“目见”,亲自去观察,更不设题面试笔答,简直自以为是到近乎愚蠢无能的程度了,你们组品读出了吗?”

全班掌声,许启琪也笑着坐下。

下一组要继续展示,师灵机一动:“同学们,刚才郭帅说平原识人只凭耳闻,那么他先前选中的那十九人也都是听说来的喽,那他们实际上怎么样呢?又为什么名气并不小呢?从下文我们可知,毛遂圆满地解决了楚赵合纵之事,可见确有真才实学。他平日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他们究竟有何不同呢?

同学们陷入了沉思,约两三分钟后有几人小声交流。我们班的谦谦君子郭帅起立:“我觉得,毛遂平日里得是个观察和思考者,很深刻,善于积累,而那十九名门客则是善于钻营,善于交际,并不把修炼内功当作根本!”

师紧接道:“毛遂跟我们的郭帅是一种类型的。同学们,同意不同意他的观点?”

“同意”!全班高声回答。

【自我评价】

把课堂还给学生,即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交流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把展示的舞台还给学生,把发现的快乐还给学生。本堂课,教师先是放手,从“台前”转到“幕后”,从“牵牛”式变为“放马”式。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则当仁不让充当“学长”,转变成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例如,郭帅同学提到平原君单凭耳闻来选拔人才时,教师适时启发“有真才实学的毛遂平日里应该是何精神面貌”,从而把书本还原到生活中去。

我们在关注人文性,强调人文精神滋养的同时,要立足语文本位,引导学生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读入手,努力作“编剧”,设身处地地从文字中去体验和感受人物的心理、故事的发展以及作者的情绪。

本堂课的最大魅力在于生成!学生预习充分,团队间的质疑对抗比较激烈。上完本节课,学生通过习作、手抄报、课本剧等形式展示了自己对故事和人物的深刻、独到的理解,我本人也长久地沉浸在生成和创造的幸福中!

(二)地理导学案——《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3、理解中国灾情重的国情,树立正确的减灾观。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难点: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原因

【知识链接】如何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

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各种指标可以有两种表示形式:一是绝对数量,即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积极损失的合计数;二是相对数量,即受灾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受灾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经济损失与国内生产总值或社会财产价值之比等。从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看,人口和城

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集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各项绝对指标高;以上指标相反的地区,则损害程度低。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虽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但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多,经济总量高,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轻,所以相对损失较低;相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人口较少,抗灾减灾能力弱,经济基础薄弱,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高,相对损失较大。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自主学习(A级)

1、原因:中国位于()灾害带与()灾害带交汇处。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多()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加上处于不稳定()控制,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

2、自然灾害()多样,发生的()高,()大。尤其以()、()、()、()、()的危害最为严重。

图标导读(B级)

读教材2.2“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完成下列连线。

灾害地域分布原因

1、旱灾A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a.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

2、洪涝B台湾、华北、西北、西南b.季节、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3、地震C西南地区c.为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滑坡、泥石流D东南沿海f.纬度高、气温低

5、低温冷害E东北地区d.地区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丰富

6、台风区F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e.濒临西北太平洋

合作探究(C级)

1、河南省主要自然灾害类型有哪些?试分析其成因?

2、近期我国自然灾害盘点:渤海湾大面积封冻、云南大旱持续发展影响15省、深圳1

月气温异常出现37度高温天气、风暴潮影响整个沿海地区、黑龙江遭遇爆雪天气、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你对我国近期自然灾害盘点有何感想?

巩固练习

1、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其严重,这主要是()

A.幅员广阔,纬度跨度广B。多山的地形,气候复杂

C.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D。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流

2、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A.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沿岸地区B。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及四川盆地D。四川盆地及珠江流域

3、我国自然灾害点位主要集中在()

A.东部B。西部C。西北部D。西南部

知识点二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自主学习(A级)

1、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形成了自然灾害()的特点。

2、我国人口分布自()向()递减,以()一线为人口分界线,东南部人口(),西北人口()。

图表导读(B级)

1、读教材图2.3指出人口密度较大的省份?成灾人口较多的省份有哪些?二者有何关系?

2、读教材图2.4指出我国耕地比重较大的省份?农作物成灾面积较大的省份有哪些?二者有何关系?

3、读教材图2.5指出我国因灾死亡牲畜比较多的省份有哪些?

4、分析概括中国人口分界线两侧区域灾情分异的特点和形成的自然背景。(提示:地形、气候、土地类型、农业部门、畜牧业经营方式、灾种、风险、灾情表现)

合作探究(C级)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已确认69227人遇难,累计受灾人数4550万人。

材料二: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在智利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发生里氏8.8级地震,地震共造成795人死亡,累计受灾人数达200万人。

以上材料反映怎样的灾情差异?试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巩固联系】

1、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1)国土面积广(2)人口众多(3)农业历史悠久(4)自然灾害种类多(5)灾害灾次频发

A、1234

B、2345

C、1345

D、1235

2、西部牧业灾害具有更大的风险和更重的灾情是因为西部地区()

A、12

B、23

C、34

D、24

知识点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1、试解释图中5、6两数字所在位置出现了灾害空白区的原因?

(提示:自然灾害必需具备的两个条件)

2、试解释新疆天山西北部、内蒙古大兴安岭西侧易造成暴雪灾害原因?雪灾过后

要注意防止哪些次生灾害的发生?

3、试述风暴潮分布规律?请问处于渤海湾的天津市会遭风暴潮吗?

合作探究(C级)

2010年4月13日至15日。受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东北、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先后出现晚霜冻、冷雨、冷害。冷空气导致牧区部分

牲畜发病甚至死亡、影响冬小麦生长、使大棚、地膜棉花受损、果树花期延迟、影响东北、江淮、江南春播进度。

请问,冷空气会带来哪些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巩固联系】

1、青藏高原灾害带的主要灾害类型有()

A 、地震、霜冻、干旱、滑坡

B 、旱灾、病虫害、沙尘暴、泥石流

C 、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

D 、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

2、海南岛和台湾岛属于我国的()

A 、海洋灾害带

B 、东南沿海灾害带

C 、东部灾害带

D 、中部灾害带

【自我评价】

1、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的特点是()

A 、灾害种类多但灾次较少

B 、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 、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D 、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2、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是()

(1)地震(2)干旱(3)洪涝(4)台风(5)风暴潮(6)火山(7)寒潮

(8)泥石流

A 、12347

B 、12345

C 、12348

D 、23478

3、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

A 、东北平原—旱灾多发

B 、台湾省——地震多发

C 、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 、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最严重

4、我国西部地区灾情主要表现为()

A 、受灾人口多

B 、牲畜掉膘或死亡

C 、农作物成灾面积大

D 、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5、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严重,主要是因为()

A 、气候类型多样

B 、地形复杂多样

C 、地域辽阔、幅员广大

D 、独特而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

6、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在西部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

A 、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B 、东部距离海洋近

C 、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D 、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

【小结归纳】

三、评论与报道

兖州一中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兖州一中的“课变”——“循环大课堂”的“35+10”和“三步六段”式教学设计使人们眼界顿开,不得不为兖州一中的教干教师们的创新精神所折服。

(一)兖州课变的主要特点

1、简单又不简单的“35+10”。

这是兖州一中的课堂时间分配,或者说是课堂模式。说其简单,只是简简单单的数字组合、时间分段;说不简单,那却是他们研究几年的心血,是“循环大课堂”的组织精华。

“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我们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兖州的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

2、复杂又不复杂的“三步六段”。

“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即“一课分二段”(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是指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这样,就构成了“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简称循环大课堂。

3、循环大课堂的灵魂。

循环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其基本理念是:把教学相长拓展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具体说是: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两个前置:学习的目的前置,学习手段前置。

——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个形态:展示、纠错、点拨、拓展。

4、循环大课堂的“新”:

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5、循环大课堂的效能

实现目的:高效益。实现手段:高效率。即实现课上课下的双高效,学生和老师的双效益。

6、循环大课堂独特的能力解读

课堂上,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即自我学习、敢作敢为、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十大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习的启示

1、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管理。

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是形成教育改革良好的氛围和形成教育改革典型的首要因素。兖州一中人再三强调:高效课堂是管理出来的。

在推行导学案上,学校提出“五个强制规范”:必须一课一案;杜绝学案的剪贴化、简单化、习题化;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双色笔,来明确已知和未知的问题;杜绝单人板书的现象。

在导学案的编制上,有严格的要求。对难度、内容、形式的要求分为“四级”:A级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与旧有知识融会;C级为“应用类”,学生能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最新成果挂钩。

学校还形成了高效课堂的“体验性学习”“激励性评价”“即时化管理”等机制,为课改的顺利进行作了制度上的保障。

2、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导学。

兖州一中在几次改进中,形成了深入浅出、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导学案。学案的“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整个学案共分为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批、归纳小结。

这与我们现行的学案结构基本相似,我们欠缺的是分层选择使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将落实融入到“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3、高效课堂离不开环境的滋养。

任何改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丧失了环境也就失去了活力与生命。兖州一中的改革不是空穴来风,山东省强有力的推进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使得高中的这种改革成为了现实。同时,全校的统一行动也使得改革有序进行。否则,单凭一个两个学科是万万不行的,其他学科课下繁重的作业将使预习成为泡影。

4、教学改革离不开兼容并蓄。

可以说,没有杜郎口经验就没有现在的兖州一中的“课变”。

“踩在杜郎口的肩膀上摘星星”,是兖州一中杜校长的感慨。杜郎口的课堂三环节“预习-展示-反馈”“10+35”是连贯的,是从改变课堂组织入手,来解决课堂上的高效问题。兖州一中的“展示+预习”“35+10”是截然不同的两段,是从课堂结构入手,解决“课上与课下的高效”问题。虽前后倒置,但两者本质相同,设计目的都是“自主学习”,都是“高效学习”。

我们有的学校也到杜郎口中学学习过,有的学校也在教室里面设置多面黑板,但观念的保守、行为的单一,使得学习仅仅是形式。没有理念的更新,没有思考的深度,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总之,兖州一中的课变,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改的启示,更应是从管理者到教师等对教育这一职业行为的全方位的警醒——

四、相关理论文章

兖州一中中学课堂模式成功要点评介

兖州一中的“35+10”的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进行了颠覆,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成功的内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念层面要点:相信学生、学生主体、关注学生。

1、相信学生

准确地说是教师相信学生,学生相信自己。我们传统课堂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包办和学生的依赖。于是学生往往找“老师没讲”之类的借口。兖州一中模式充分相信学习,让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小组互相研讨交流,让学生上台展示,让学生相互点评。相信学生并不是盲目相信、放任自流,或者简单地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一些困难的问题面前苦苦挣扎。首先是老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设计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习,自我发展。其次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建立自信的文化氛围,包括教室里的激励标语和教师的激励语言,另一方面是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增强学生内在的自信动力。总之,相信学生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的。

2、学生主体

兖州一中模式核心是什么?不是“35+10”,更不是多几块黑板和学生上去展示,这些都是表象,或者仅仅是手段,核心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课本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的提练、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

三个学习模块在设计上是以学生行为为主设计的,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回归了他们本来角色,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协调者、评价者。教师:启发、启动、启示、激发、激励、点拔、评价。学生:发疑、发问、发思、发悟、发感、发现、发明——发展。这彻底颠覆了教师的课堂霸权,捍卫的是学生的学习主权。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借鉴兖州一中经验,仅停留在学习他们表象层面,而不领会其实质,恐怕是难以成功的。

3、关注学生

这里的关注学生是指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状态。兖州一中关注学生状态也发挥到了极致。首先在时间上,最初以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作为一堂课好坏的标准。学校也曾规定在各班悬挂大幅字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吹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现在以学生活动的质量看课堂的质量,以学生参与程度、讲解、答问精彩和熟练程度、课堂生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作为课堂优劣的标准,这种极大程度的关注学生,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格局的形成。

(二)技术层面要点:学案小组学习展示

1、学生学习“路线图”——学案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兖州一中课堂模式成功的基础前提是高质量的学案。学案决定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最终决定学生学习水平。学案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路标,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编写一个优秀的学案,依赖于三个条件:一是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科目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扩张;二是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状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些铺垫;三是掌握必要的教育学知识、掌握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学案制的推行,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对教师素质有了新的要求。

2、合作学习的平台——小组学习

兖州一中把教室课桌按六人一组排成秧田式,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分成六人一组,每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督促小组学习。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在学案上、或上课时给每小组分配学习或展示任务。小组学习的优点在于弥补个体学习的不足,组内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一些多板块问题,可以分而论之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小组学习将平时我们学习结果中的班组之间的学习竞争转化为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学习竞争,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变班级中的行政小组为学习小组,有效地落实了合作学习方式。

3、撤讲台搭舞台——展示

没了讲台,课堂变成了舞台,展示环节是兖州一中课堂中最具活力的环节。展示就是各小组根据老师事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学习的成果、结论、感想答案,通过讲解、解说、表演、朗诵、歌唱、演示等方式呈现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过程往往夹杂着学生之间的争论、辩论、补充、修改、点评等,教师也不时地进行点拔和评价。整个过程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堂让学生展示的好处很多,首先是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学生要展示,就必须在此前的预习中深入研究要展示的内容,要取得最佳展示效果,就必须尽量使自己的展示是最佳结果。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其次是展示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学习内容,不能一知半解;三是让学生展示讲解,学生听起来也感兴趣,每天不同的学生讲解展示,消除了天天教师讲解带来的倦怠;四是因为学生随时准备对展示的结果进行反驳、评价、补充,所以倾听时必须认真思考;五是让学生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有的学生的讲解和点评,达到令我们吃惊的程度。展示环节成功的关键在于展示的内容、教师设计的展示内容,过难或过易或者没有拓展性的展示内容肯定失败。一般应该是学生都懂的不展示,过时的观点不展示,现成的结论不展示。怎样设计展示环节,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支撑层面要点:制度机制文化

1、制度

具有显著特色的是考评制度、反思制度和教师业务论坛等。管理充分地体现了一个“实”字。尤其是它的校本研究制度,包括反思工程、教师业务论坛以及集体备课制度,都是针对课堂改革设计的,为课堂改革的深入与成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机制

机制是比制度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具有自动实施和调节的功能。首先是竞聘上岗机制和组阁组这两项机制的推行,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3、文化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形式。考察与观摩兖州一中发现其教师和学生中,闪烁着可贵的文化内核,教师方面内核是: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改革精神。学生层面体现着一种自信和快乐的文化特质。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今天小编在整理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时,深有感触,印证了“教无定法”,觉得这些模式都体现出了课堂教学新理念,值得学习和模仿。 一、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四、夏镇一中“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基本结构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分为自学、释疑、达标三大板块;分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七个环节。自学包括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和纠错互评四个环节。释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和提炼总结五个环节。达标包括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两个环节。三大板块相互兼顾、相互关联。同时,该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体备课的抓手,便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学生自学的罗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五、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新知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模式即“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即“一课分二段”(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兖州一中的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循环大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循环大课堂的基本教学原理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发实现拓展。循环大课堂的核心是“变被动为主动”,循环大课堂关注课堂“两率”,即降低精力流失率,增加高效学习率。 循环大课堂的价值在于,真正实现了课上、课下的两个高效,因而有人说,兖州一中把杜郎口的课改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所构建起来的“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在兖州一中,谁的权利最大?答案是学生,因为这里的学生管老师,不仅管老师还管学校的各个处室领导甚至校长,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学管会——学生学校管理委员会。他们每周任命一个学生校长,每个学生校长再分别组阁,任命副校长、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德育主任……学管会还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媒体”,创意设计自己的活动等等。兖州一中真正做到了凡事由“学生自治”。 “循环大课堂” 1.描述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 具体解读如下:一课分两截,前半段占35分钟“展示”,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展示。每节课的后段占10分钟“预习”,即教师要围绕“导学案”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循环大课堂每节课的起点其实不是在课前,而是每一节课的后10分钟。形象地说,就是揪住每节课后十分钟的“小尾巴”,把课下时间绕进来,一直延伸到第二天的新课,然后与新课的前35分钟完成对接,这样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 循环大课堂的“课堂”和传统概念上的“课堂”有所不同,它其实是超越了课上45分钟的一个“大课堂”概念。既包括传统的45分钟这个“课上”(也称为课中),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即课前+课中+课后=循环大课堂。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结构 ●理论依据: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山东省兖州一中2012—2013上学期高三理科综合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答案

高三期中检测物理答案 14.BD 15.BC 16.BCD 17.ABC 18.ABD 19.C 20.ABC 21.实验1. (1)15.7 (2)1.22m 1.20m 大于 有空气阻力和摩擦 (3)1.23 m 小于 重锤实际下落加速度小于g ,而用重力加速度g 计算将重锤速度算大了 实验2. (1)B (2)2h1t2-h2t1t1t2t1-t2 [解析] 由题设条件,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H =v0t +12 gt2,其中v 为小球达到光电门1时的速度,由实验测得的数据h1、t1及h2、t2可得h1=v0t1+12gt21,h2=v0t2+12 gt22,解得g =2h1t2-h2t1t1t2t1-t2 .为保持v0不变,不能改变光电门1和吸球器的相对位置. 22.(16分)解析: 当A 、B 之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B 有Ma mg =μ 对A 有 00a m M F )(+= 解得N F s m a 3,/5.0020== 2分 (1)当N F 21=时,A 、B 相对静止,一起向右运动,有11a m M F )(+= 在s t 21=内的位移为211121t a s = 解得m s 67.01= 6分

(2)在上一过程中,运动末速度为111t a v = 当N F 42=时,A 运动的加速为a2,有22ma mg F =-μ B 的运动的加速度为2 0/5.0s m a = 设A 滑至木板右端时时间为t,则A 、B 的位移分别为: 2 21221t a t v s += 2 01321t a t v s += 由几何关系得L =s2-s3 解得t =1s ,故符合题意 此时,木板的速度为)2(012t a v v -+= 之后,木板匀速运动位移)2(24t v s -= 2s ~4s 时间内,B 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距离 435s s s += 解得m s 09.25= 8分 23.(17分)解: (1)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ma mg =μ 得2/3s m g a ==μ 加速到与传送带达到同速所需要的时间, s m a v t /2/0== 位移m at s 62/121== 之后滑块做匀速运动的位移m S L s 612=-= 所用的时间s v s t 1/022== 故s t t t 321=+=(5分) (2)滑块由B 到C 的过程中动能定理2022121mv mv mgH c -= -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K币(0)个发表日期:2014年11月27日出处:网络整理【编辑录入:wzhqa】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3、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山东省兖州一中2013届高三4月检测题数学文

侧视图 山东省兖州一中2013届高三4月检测题 高三数学(文科)2013.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参考公式:球的体积公式为:3 4 3 V R π =,其中R为球的半径.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U=R,集合M={x|x2+2x-3≤0),N={x|-1≤x≤4},则M N等于()A.{x| 1≤x≤4} B.{x |-1≤x≤3} C.{x |-3≤x≤4} D.{x |-1≤x≤1} 2.复数 1 i+ 表示复平面内的点位于()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 m n n?α则// mα;命题:q若, > a b则> ac bc,则 C.?p且q D.p且q a,b,c的大小关系是() C.b

2019年兖州一中自主招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兖州一中2019年自主招生考试 物理试题 (时间22.5分钟,满分30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达人秀”节目中,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 A.音调、响度 B.音色、响度 C.音色、音调 D.音色、音调、响度 2.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 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 3.(2分)(2014?青岛)由做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 .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 .把鸡蛋往灶台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用吸盘挂钩挂铲子,是利用大气压强 D .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 4.如图8甲所示,王大叔正吃力地把一重物送往高台,放学回家的小鹏看见后急忙前去帮忙。他找来一块木板,搭成图乙所示的斜面,结果非常轻松地把重物推到了高台上。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王大叔克服重力做功较多 B.两人做同样多的有用功 C.小鹏做功的功率要大些 D.甲、乙两种情况下的机械效率一样 5.如图13甲所示,小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问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以下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一ls 内木箱没有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给木箱的摩擦力 B.1s 一2s 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 C.2s 一3s 内人对木箱的推力做功为6J D.如果3s 后人停止用力,木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非选择题题 6.(2分)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 进入了水中。 7.(10分)图l8是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连接图,其中电源是三节新的干电池,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V ,其灯丝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 1A”的字样。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中未连接的部分连好,使它成为完整的实验电路。 班级 姓名 考 ………………………………………………密………………封………………线……………………………………………………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

小组合作的流程与管理

如何打造动车组课堂——小组合作的流程与管理■本期对话嘉宾邱洪超广东省东莞黄江康湖新乐学校教师吴俊华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教师赵刚山东省兖州一中教师王海亚高中贵朱洁江苏省灌南新知学校教师杨翊辽宁省沈阳立人学校教师余张林江西省武宁宁达中学教师我们常常把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的课堂称为动车组课堂。本期问道我们通过本报读者群、现代课堂版读者群等不同渠道广泛征集了相关问题,并邀请一线课改名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现身说法,就学生如何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开展活动、如何确定小组展示人、怎样分配小组学习内容等实际操作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读者能从中有所受益和启发。16让学生学会织网捕鱼一个人是一根绳,多几根绳才能织成网。小组学习就是几根绳织网,单绳形不成网也不可能捕到鱼。须知,差生手里可能没有强绳,但或许他们有织网的梭子。问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激发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让小组合作具备充足的动力?邱洪超高效课堂模式对小组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做了明确的要求,上一期谈到了如何分组,如何设置小组长。对于怎样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补充的是,小组内和小组间要充满竞争。组内对子之间既是竞争者,也是相互监督者,比如上课开小差的问题,就由对子来解决。为了鼓励对子间的竞争,小组长有时候要采用一点手段,比如要求对子间下战书挑战。小组间的竞争就考验教师的课堂艺术了。评价是武器,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敢于调动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拉力、

质疑,并做好即时性评价。在高效课堂上,老师其实只需要通过对6个组长的询问来掌握6个同伴。这样形成的两个层面的16,谓之高效学习方法。当然,在课堂上,老师对学习目标的分配分解也是通过16实现的。一个人是一根绳,多几根绳才能织成网。小组学习就是几根绳织网,单绳形不成网也不可能捕到鱼。传统课堂缺少的就是利用学生,当然也缺乏对学生差异的尊重。须知,差生手里可能没有强绳,但或许他们有织网的梭子。与其每个人都必须饱受学习之苦,不如大家绑在一起共同分担任务。这样既减少了学习分量,又降低了心理强度,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新课改合作学习的意义。杨翊在竞争的基础上,建立组内奖励机制和组间奖励机制也很必要。对帮教效果明显的个人和对子,小组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荣誉感。得到褒奖的学生往往更加努力,不会松懈;那些暂时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就会积极调整自己,力争取得成绩,为小组争光。教师要营造组组有事做人人想展示的课堂氛围课下常规活动建议给学生留白,让他们有自由的空间,不能什么事都按一定规矩做,那样会使学生很累。问在实施和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怎样开展活动?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活动中又应怎样开展学习活动?邱洪超在开展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做好学情调查并及时做好指导工作。学生分成小组交流后,老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听一听学生交流的内容,看看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足,把它记录在课堂记录活页上,到小结课堂问题时指出来,让学生去纠正不足。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一):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 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我校教研模式

横水镇初中教研模式 乘校本教研之风走内涵发展之路 横水镇初中 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若要使教育改革成为可持续的事业,实行校本教研是十分必要的。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不仅是一种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几年来,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认为构建反思型校本教研、帮扶型校本教研、问题型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型校本教研等多元化的校本教研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 效途径。 一.对校本教研制度的认识 (1)以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为对象。教研工作必须将重心下移到学校、课堂,自下而上地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设计新措施。 (2)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校本教研必须坚持“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进行”的基本准则。校本教研的主体应该是而且只能是教师。 (3)以行动和反思为主要研究形式。校本教研必须“为了行动研究、基于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这里的行动是教学行动与教研行动的统一体。反思是行动研究的最有效方式和最基本环节。

(4)以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为支撑。校本教研应加强专业教研人员的引领、参与和指导,避免同水平重复和低层次徘徊。 (5)以系列化的相应制度为保障,建立健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制度、教研部门指导制度和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的制度在内的体系,推进上下联动、系统运作的制度创新。 二.当今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与趋势 新课标指出,要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成为了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研究和探索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形式,说明教学研究的重心正在向学校回归,这是当今世界教学研究发展的共同趋势。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但是各地校本教研工作的现状却参差不齐。 (一)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表面化,不深入、不彻底。 当前,虽然我们大部分学校都说素质教育,但并没有彻底地摆脱“应试”教育的观念,多数学校都认为:不管怎样教,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再加上个别地方的教育部门仍然以“应试”教育的成绩排队,而且涉及教师的评优、年度考核,迫使许多教师仍墨守成规,受“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导致“素质教育”处于被动,而课改工作也成为有计划、无实效的研究性工作。学校的教研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听几节课后进行评议、记载、归类、入档,进行简单的课改,没有深层次地剖析和钻研。

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Ⅰ.基本理念 一、模式灵魂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三位一体,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相信学生是师德。 解放学生是使命。 发展学生是根本 二、模式目标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模式特征 高效课堂模式特征:主动、生动、生成三特征一体。 主动:指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状态。通过激发潜能,学生乐在其中,主动参与教学,获取最佳效益,促成生成能力。 生动:追求课堂情感价值。学生学乐、乐学,变“怕上学”为“怕下课”。 生成:变“。”为“?”。课堂“不可预设”,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碰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 Ⅱ.基本内涵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初中高效教学模式是一个立体教学结构。 一、学生方面: 学习流程三环:预习自学------高效课堂------训练拓展。课堂45分钟向课前、课后延伸,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三环一体的大课堂。 课前:预习自学。课前的自习课,学生预习教材,自己疏通一遍教材内容;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与生活经历挂钩,进一步理解教材,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并找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 课中:高效课堂。每个学习小组针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解疑;课堂结束,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验收、总结、评分。 课后:训练拓展。小组长自主确定时间,带领全体成员按训练案要求分层达标,限时完成,及时收交,向老师反馈交流。 学习方式三环:独学、对学、群学。 独学:学生对照导学案,自学,发现学习疑难。 对学:以小组为单位,同等学力的同学进行讨论。 群学:在组长的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 课堂学习三环:小组学习、展示点评、检测反馈。 小组学习: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围绕学习目标,以导学案为抓手,开展小组内独学、对学、群学,发现问题,解决疑惑,为展示做准备。 展示点评:展示不是对原有知识的重复,而是小组对学习疑惑的问题性展示,是小组学习成果的生成性展示,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性展示。展示内容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杜金山九问 杜金山,中学高级教师,兖州市第一中学校长,兖州市人大常委,山东省十佳创新校长,中国名校共同体理事会副理事长。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十佳中学校长”、“第四届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子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省百名优秀校长”、“山东十佳创新校长”、“省科研创新校长”、“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8年中国教育年度人物三十强”等荣誉称号。他先后兼任“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改革论坛》理事会副理事长”、“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时代文学》理事”。他先后承担了全国“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科普与研究性学习研究》、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学生日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重点子课题《高中学生日常评价系统研究》、全国“十五”规划课题《在课堂教学中,以个别化教学为手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山东省教育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十大研究课题《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高中自主选择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等课题。 杜金山老师在兖州一中推行的“循环大课堂(“三步六段”“35+10”)高效课堂循环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课堂的传统概念,引领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通过“课堂变革”,极大提升了“课上”、“课下”的学习效益。兖州一中对传统课堂教学“颠覆性”的做法,引发了全国教育界的强烈反响,除港澳台、西藏外的所有省市的参观者走进兖州一中的课堂交流学习。他们一致认为,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挑战和突破,它能够承载起今天的教育教学所赋予的课堂使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高中新课改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1、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好课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学的好。与之对应的是,老师讲得好未必是好课! 因为,老师讲的再好也绝不代表学生学的好。“教学有十八般兵艺”,讲只是其中一种而已,总是以一种“兵艺”教学,就算口吐莲花也不算好课。 2、我们怎样才算是学的好? 两个方面的量值,可以帮你准确判断学的好不好。第一,知识信息对大脑的刺激深度;第二,感受到的信息量广度。只有刺激的深度大,大脑形成的刻痕才足够坚固,抗遗忘能力和准确再现能力才会提高,不仅在最近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而且在高考复习时候也会很轻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量大指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能够提供的信息量要足够大;其次,要保证学生感受到的信息量大。显然,光靠老师和教材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光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一中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济宁市兖州一中高三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Cu64 Ag108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 离子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氧化还原 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4242CuSO +5H O=CuSO 5H O ?为化合反应,熬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Δ4242CuSO 5H O =CuSO +5H O ?为分解反应,44Fe+CuSO =Cu+FeSO 为置换反应,且Fe 、Cu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不涉及复分解反应,故答案选:C 。 2. 大胆、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 探究SO 2与Na 2O 2反应可能有Na 2SO 4生成 B. 探究Na 与水反应可能有O 2生成 C. 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中可能有CuS D. 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 溶液中通入Cl 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 的漂白性所致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所以可以探究SO 2和Na 2O 2反应可能有Na 2SO 4生成,故A 不选; B .由水生成O 2,是H 2O 中的O 被氧化,而金属钠只能作还原剂,该猜想违背科学道理,无意义,故B 选;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简介 基本理念 一、模式灵魂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三位一体,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相信学生是师德。 解放学生是使命. 发展学生是根本. 二、模式目标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模式特征 高效课堂模式特征:主动、生动、生成三特征一体。 主动:指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状态。通过激发潜能,学生乐在其中,主动参与教学,获取最佳效益,促成生成能力。 生动:追求课堂情感价值.学生学乐、乐学,变“怕上学”为“怕下课”。 生成:变“。”为“? ”。课堂“不可预设”,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碰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 高效课堂内涵: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现对学生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课堂呈现丰富性、多义性,琳琅满目、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 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 基本内涵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立体教学结构. 学生方面: 学习流程三环:预习自学-————-高效课堂------训练拓展。课堂45分钟向课前、课后延伸,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三环一体的大课堂. 课前:预习自学。课前的自习课,学生预习教材,自己疏通一遍教材内容; 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与生活经历挂钩,进一步理解教材,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并找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 题。 课中:高效课堂。每个学习小组针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解疑;课堂结束,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验收、总结、评分。 课后:训练拓展。小组长自主确定时间,带领全体成员按训练案要求分层达标,限时完成,及时收缴,向老师反馈交流。 学习方式三环:独学、对学、群学.

【让教育焕发生命的光彩】使生命焕发光彩

【让教育焕发生命的光彩】使生命焕发光彩 “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尊重人的价值的教育,就是能够焕发人性光彩的教育。在长期的摸索与实践中,山东省烟台市第三中学已然从根本上树立起“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在尊重生命的教育道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培养强健的体魄,让生命充满激情 1.按照省里的要求,学校硬性规定高一到高三开齐开足体育课,合理安排好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2.深化体育课堂改革,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实行体育课走班制,每5个班为1个教学单元,根据学生兴趣、特长重新组合教学班级,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这不但使每一位体育教师各尽其才,更激发了学生加强锻炼的热情。 3.利用丰富的课后特长活动激发学生潜能。学校每学期都安排各级部的篮球联赛,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每当看到操场上篮球队、排球队、田径和武术爱好者等组成的生龙活虎的场面,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才是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应有的状态,这才是学校所应该有的场景。有了这种景象,才有了课堂的活跃高效,才有了全市男子篮球的冠军,才有了全市女子排球的第一,也就必然产生了2009年高考体育特长生本科上线41人的好成绩。

二、培养健康的心灵,让生命挥洒光彩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成长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成熟,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但同时他们又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因而必然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学校由专业教师定期举行讲座和下发心理健康教育简报;每学年都给高一新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心理档案,在档案里详细记录他们的人格特点以及自我发展规划等内容,使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并意识到发展自我、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2.引入“成功教育”作为心理教育的特色课程。学校积极倡导实施“成功教育”或者说是“阳光教育”,为全校教师做“用阳光浇铸心灵”的专题讲座,引导教师将成功的阳光播撒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细枝末节中;召开家长会议,宣传成功教育理念,让他们和学校一起鼓励学生树立自信、感受成功;在多个班级开展“体验成功”主题班会;每年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都做“我们都有很多成功的经历”“给高一新同学的六个建议”等成功教育专题报告,教给学生如何自我定位、自我突破,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中找回自信,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感受点滴的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3.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高一学年的“花季约会”心理讲座,引导女生自尊、自爱、自重,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只重结果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管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生不断向上的愿望。学校定期召开表彰大会,除了表扬成绩优异(不专指文化课,各种特长突出都算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多的是表扬进步的学生、品质优异的学生。

全国九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全国九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全国九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的内容,具体内容:在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中,各地都纷纷推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杜朗口中学的"非常模式0+45、常态模式10+35"、充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即"三步六段... 在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中,各地都纷纷推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杜朗口中学的"非常模式0+45、常态模式10+35"、充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即"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等等。这些模式虽各有特色,但都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教学"为目标的。 □"课改"代名词 一所偏居乡间,曾经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却因为课改,每天前来考察、取经者络绎不绝。尤其是今年春节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暴增到2000人每天,校园热闹非凡。这所学校就叫杜郎口,炙手可热的杜郎口因"改"而名扬天下,引发热议、刮起"旋风"。 杜郎口旋风的重要推手是《中国教师报》。自2006年3月22日,《中国教师报》以"八版联动"这种特殊的报道形式予以报道之后,杜郎口就吸引了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目光,随后,《中国教师报》又连续以大篇幅二访、三访杜郎口中学,并开辟专版在读者中展开"杜郎口大讨论",从此杜郎口经验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中国教师报》关于杜郎口的报道达32个整版篇幅文字。

除此外,《中国教师报》还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服务包括三项:第一,开办"课堂驾校"研修班;第二,走出去,提供"课堂诊断"上门服务;第三,"以课为媒",组建中国名校共同体,旨在催生一批能够真正引领新课改驶向纵深的"新名校",以此破局素质教育实施中的课堂瓶颈和与之形成的发展制约。 "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目前,中国名校共同体已发展成横跨22个省市,由40家核心校、400家成员校组成的、较具影响力的一道亮丽的课改风景。他们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与其说作出了较大贡献,不如说提供了一种行动姿势、一个方法思路、一种教育人原本应有的良知和责任。现在,40所核心校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其所在区域被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定、被广大教育界同仁所认可的课改示范校,他们各自在发挥着课改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同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校"。一批如崔其升、赵丰平、杜金山、崔振喜这样的名校长伴随着所在学校的崛起,成为深受一线教育欢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经历,正是在践行着本报多年来的媒体价值观,展现着媒体与众不同的行走方式:为中国名校长的出现摇旗呐喊,为中国名师的成长鸣锣开道,为中国教育家的诞生斩荆披棘。这实在不是媒体姿态、格局高低的问题,而是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