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XXXX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校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也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应用领域,数的进位制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

3 .全面掌握WindoWS2007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等一系列操作,学会对磁盘的格式化等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回收站、剪贴板和控制面板,学会安装WindOWS2007操作系统

4 .全面掌握Word2007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掌握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操作,表格的制作和图文混排,样式和模板的使用以及邮件合并的操作。

5 .全面掌握EXCel2007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掌握数据的运算与输入,常用的工作表函数,公式的输入和公式中坐标的引用。学会制作图表,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建立数据透视表等操作,学会EXCeI在管理中的应用。

6 .了解PoWerPoint2007的各项功能,演示文稿的制作、超链接技术和放映;了解WindOWS对多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计划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计算机技术及其文化、对计算机基础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计算机基础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计算机基础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 .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本《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基础,完成学习任务。

4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基础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5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

计算机技术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计算机文化的现实体现Q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了解国内外计算机文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发达国家的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计算机基础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教师要善于通过活动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并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6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基础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7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

1.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8 .公共基础课可以采用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方法,通过集体讲解、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演讲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以及再教育奠定基础。

(三)教学评价

评价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采用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四)教材选编

1.教材应图文并茂,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的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本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五)教学设备

根据教学需要,场地配置50台学生机、1台教师机,并安装有网络控制系统,从而便于学生学习。

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三、参考学时72学时。 四、学分学分。 五、课程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与实际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的能力,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态度,为其终身学校和发展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Internet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等常用计算机基本知识。

六、设计思路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课程整体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江苏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有的专业,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应用、系统组成、常用输入法、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等基础知识;灵活的运用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所有的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进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应该首先明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这个目标不同于专业教育目标,但它是专业教育的基础,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它应该是一种计算机能力的教育,一种适应新技术环境、掌握新技术手段的教育,即技术与应用能力的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应该重基础(够用为原则),重技能,重应用,应该为专业服务,实施计算机素质教育。

本课程就是根据上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计思想而开设的。其强调实用性及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取材合理,深度适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技能训练;教材图文并茂,编排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操作系统Windows XP;第三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第四部分Office 2003应用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三、课程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 (二)、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的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掌握键盘和鼠标的使用; 4、熟练的使用常用的输入法如:五笔字型输入法; 5、掌握Windows XP的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和系统的维护; 6、了解Word 2003的窗口构成; 7、掌握建立和编辑文档、文档格式化的方法; 8、掌握文档版面设计、表格和图形处理方法; 9、认识EXCEL 2003的窗口; 10、掌握电子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基础。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具有进行日常事务处理的能力,了解Internet的一般知识,具有使用网上常用工具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现代办公应用为主线,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四部曲展开。在宏观教学设计上突破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模式,而是将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培养学生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应用办公软件能力。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做”为中心,教和学都围绕着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60,其中实践课时数为30。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WindowsXP和Office2003为工作平台,应用计算机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办公软件的水平。 职业能力目标: (1)能利用WindowsXP进行文件管理、系统环境设置、Internet信息查询。 (2)掌握Word2003排版的各种技术,并能对具有复杂结构的长文档进行排版。 (3)能利用Excel2003进行较复杂的数据分析处理。 (4)能利用PowerPoint2003制作艺术性较高的专业演示文稿。 (5)能利用FrontPage2003制作网页。 (6)能利用Access2003进行简单的数据库管理。 3、课程内容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XXXX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校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也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应用领域,数的进位制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 3 .全面掌握WindoWS2007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等一系列操作,学会对磁盘的格式化等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回收站、剪贴板和控制面板,学会安装WindOWS2007操作系统 4 .全面掌握Word2007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掌握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操作,表格的制作和图文混排,样式和模板的使用以及邮件合并的操作。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⅛E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通用素质课,是技能培养类课程; 2.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3.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后,他应该能做这样一些事情:他能够利用它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用它作为工具来学习其他的非计算机课程;用它来与其他的同学、老师或者朋友们交流信息;用它来进行网络信息传递;用它为将来的工作服务,还要用它为将来的生活方方面面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培养目标是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同时还要培养基本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素养。 二、课程设计基础理念 基于对这门课的培养目标的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有这样三点:一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以应用为出发点,就是要紧紧盯在应用上,把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做选择的标准,所以要调研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但是还要把这些东西很好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这就是所谓的落脚点。从这一点来体现它的职业性; 二是要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门课程是工具,但它不是为工具而工具,它有很好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恰好用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通过对专业负责人和职业岗位人的调研,来充分考虑它对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它的开放性。三是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着眼点。这门课程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老师和学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认真调研,怎样方便学生学、老师教,就采取怎样的方式,并且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间特别重视操作,以体现它的实践性。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养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各行各业从事现代化办公.计算机设计及应用等领域人材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其它课程及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通常开设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年,是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后续的计算机图形设计.网络技术等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先行课。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能满足现代企业办公对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要,同时达到劳动厅计算机技能考证或计算机操作员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一)能力目标 1.能识别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并进行简单组装.维护及配置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工作环境 2.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文件.资料进行有序管理.妥善地保存与备份 3.能使用W0RD2003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和打印 4.能使用EXCEL2003完成数据的管理.分析和统计 5.能使用POWERPOINT2003完成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和发布 6.能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检索.整理工作 (二)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的ndows XP系统下的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理解Windows XP系统中的回收 站.剪贴板.快捷方式的作用,熟练设置Windows操作环境,学习利用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 3.熟练掌握键盘.鼠标.麦克协1.音箱.摄像头.打印机等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1〜2种汉字输入法。 4.熟练掌握Word2003中的文宁编辑操作.宁符格式控制.段落格式控制.页面设置.项目符弓.分页和分节等技术,能熟练运用各种对象(自绘图形.图片.艺术宁・文本框等)进行图文混排,实现表格的插入.编辑.修饰及运算等各项功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研究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研究打下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研究、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

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应用素养,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标准。 1. 课程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 1.1 计算机硬件基础:了解常见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正确安装和连接硬件设备,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能解决硬件故障。 1.2 操作系统基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能够熟练操作常见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等,能够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软件安装和卸载等操作。 1.3 常用软件应用: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能够完成日常办公任务和简单的数据分析。 1.4 网络与互联网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知识,能够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熟悉常用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应用。

1.5 数据库基础: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1.6 编程基础: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至少一种常用编程语言。 2. 课程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2.1 计算机硬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常见硬件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操作系统:常见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如Windows、Mac OS 等。 2.3 办公软件应用: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2.4 网络与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知识、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社交媒体的使用等。 2.5 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简单的数据操作。 2.6 编程基础: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常见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 3.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教学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职校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开设的重点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各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入门课程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再考虑到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少讲、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布置实用性强、贴近生活、力求新颖的上机练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1,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知识;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自学、独立思考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也要明确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其在理论上满足“中职”生够用的原则;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2、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 7 的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知道因特网的应用; 4、掌握文本编辑软件Word 2010的使用方法; 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10基本使用方法; 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2010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7、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基础 8、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9、知道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进行文字编辑与排版;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本文档旨在规范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确保课程的质量和一致性。以下是本文档的详细内容: 1.课程目标 1.1 理解计算机基础概念和原理 1.2 掌握常见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能 1.3 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 1.4 培养计算机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 1.5 培养计算机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2.课程内容 2.1 计算机基础知识 2.1.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2.1.2 计算机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2.1.3 计算机的存储和输入输出设备 2.2 操作系统基础

2.2.1 常见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2.2.2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2.2.3 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和备份 2.3 办公软件应用 2.3.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3.2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3.3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3.4 信息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4 网络和互联网应用 2.4.1 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安全 2.4.2 常见网络服务和应用 2.4.3 互联网搜索和信息检索技巧 2.4.4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2.5 数据库管理与使用 2.5.1 数据库基础知识和数据模型 2.5.2 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2.5.3 数据库的查询与报表

2.5.4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2.6 编程基础 2.6.1 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6.2 算法和流程图的设计 2.6.3 常见编程语言的语法和语义 3.教学要求 3.1 确保安全。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防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3.2 实战操作。教师应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3 综合应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4 创新创业。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附件2、基础知识练习题集 附件3、实践操作指南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背景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原理和应用,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解和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了提高效率、促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二、课程目标 1.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 4.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应用。 6.发展计算机编程的基础技能和思维方式。 7.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1. 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的概念、种类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常用计算机术语。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主要硬件器件。 •CPU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 •存储器的种类、特点和分类。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设备的基本原理。 (3)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

2. 计算机应用 (1)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特点和开发过程。 •常用办公软件、图形图像软件、多媒体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通信原理。 •互联网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 (3)计算机编程 •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 •理解控制结构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熟悉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3. 实践环节 •计算机硬件的拆装和维修实践。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装和配置实践。 •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和使用实践。 •计算机编程的实践应用和项目实施。 四、考核方法 •平时学习和作业:占总成绩的50%。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5%。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25%。 •课程作业包括编程实验和书面报告。 •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实验考核。 五、教学建议 •在授课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和理解,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核心作用。 •在考试中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论文以及编程实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环节,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通用 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它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如航空、财会、数控、电子、建筑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杂、多;但中专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交流、等七个单元项目;涵盖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划分好后;教师要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单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己先将项目设计开发出来;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针对项目的难度不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项目的实施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针对网络技术、网络交流等稍大的项目成立项目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制定计划;并落实分工;参考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小组成员一般4-5人..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适用于各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有直接影响。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这门课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培养21世纪高素质 人才,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研究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研究活动。 为了适应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求,本课程将研究内容分为七个单元项目,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交流等。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能力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并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 针对不同难度的项目,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项目,而网络技术、

网络交流等稍大的项目则需要成立项目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同时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基础知识等方面。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等;操作系统主要包括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和系统设置等;办公软件主要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音频、视频和动画等的处理方法和应用;网络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应用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即在讲解基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我们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通过研究本课程,让学生具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根据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求所开设的计算机类基础课程。其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本,应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操作基础。其授课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 1、参考课时 总课时为72课时,理论教学课36时,实践教学36课时。 2、教材编写思路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结合社会行业对计算机技术操作型人才的需要,进一步突出专业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材编写应采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遵循的编写原则是:“突出实用、注重发展”。为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学习的需要,力求使教材更加突出以下主要特点:1)体现以学生为本,针对目前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突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体性。 2)强调教材的互动性,根据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过程特点,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的培养,把学与教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编写应采用以活动为主线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活动的学习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知识和操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能力及网络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运用Windows xp管理计算机系统,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熟悉因特网的基础应用与网络信息安全常识,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力培养目标 使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机有关知识和技能,养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应用、系统组成、常用输入法、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等基础知识;灵活的运用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所有的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进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应该首先明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这个目标不同于专业教育目标,但它是专业教育的基础,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它应该是一种计算机能力的教育,一种适应新技术环境、掌握新技术手段的教育,即技术与应用能力的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应该重基础(够用为原则),重技能,重应用,应该为专业服务,实施计算机素质教育。 本课程就是根据上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计思想而开设的。其强调实用性及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取材合理,深度适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技能训练;教材图文并茂,编排

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操作系统Windows XP;第三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第四部分Office 2003应用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三、课程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 (二)、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的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掌握键盘和鼠标的使用; 4、熟练的使用常用的输入法如:五笔字型输入法; 5、掌握Windows XP的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和系统的维护; 6、了解Word 2003的窗口构成; 7、掌握建立和编辑文档、文档格式化的方法; 8、掌握文档版面设计、表格和图形处理方法; 9、认识EXCEL 2003的窗口; 10、掌握电子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11、掌握数据清单处理和图表处理的基本方法; 12、掌握幻灯片的制作,动画的设置与放映; 13、掌握如何连接到INTERNET; 14、掌握Internet的有关概述及使用; 15、WINRAR软件的使用; 16、常用用播放软件和杀毒软件的使用; 17、了解病毒和黑客; 18、认识各类插件 19、掌握计算机基本的硬件知识并能进行日常维护。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能力,能够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应用、系统组成、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的前沿技术等基础知识;灵活的运用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机组网的基础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为了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根据教育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最新指导精神编写了本书。本书依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和计算机日常应用精心安排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在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 1、职业能力目标 ①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具有良好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 2、知识目标 ①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②熟练掌握操作系统( windows10)操作方法;

③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PS文字的应用)的使用; ④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WPS表格的应用)的使用; ⑤熟练掌握演示文稿软件(WPS演示的应用)的使用; ⑥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WPS Office App处理文件。 3、职业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三、课程要求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职校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开设的重点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各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入门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再考虑到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少讲、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布置实用性强、贴近生活、力求新颖的上机练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1,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知识。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自学、独立思考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也要明确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其在理论上满足“中职”生够用的原则。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2、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 7 的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知道因特网的应用。 4、掌握文本编辑软件Word 2010的使用方法。 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10基本使用方法。

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2010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7、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基础 8、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9、知道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进行文字编辑与排版。 3、学会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10进行电子表格的制作与编辑排版。 4、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进行简单的演示文稿创作。(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 4、培养学生信息化处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