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在自然环境5大圈层中,处于中心纽带的圈层是( D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土壤圈

2、土壤具有( A )是土壤最本质的特征

A、肥力

B、有机质

C、矿物质

D、水分

3、在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中,( B )因素起主导作用

A、母质

B、生物

C、地形

D、时间

4、土壤( B )含量是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标志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养分

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D )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A、5%

B、10%

C、15%

D、20%

6、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C )

A、木质素

B、含氮化合物

C、腐殖质

D、纤维素

7、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过程是( C )

A、水的淋溶作用

B、酶的水解

C、微生物转化

D、动物转化

8、碳水化合物在( B )条件下矿化分解易产生有机酸的累积

A、高温通气

B、低温嫌气

C、高温嫌气

D、低温通气

9、土壤腐殖质平均含碳量为( A )

A、58%

B、30%

C、80%

D、55%

10、从土壤中分离提取腐殖酸是根据腐殖酸的( C )差异

A、化学性质

B、带电性

C、溶解性

D、吸附性

11、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是( D )

A、氧化硅

B、氧化铁

C、粘粒

D、腐殖质

12、以下哪种作物秸秆还田时不需要配施肥速效性化学氮肥( B )

A、水稻

B、大豆

C、小麦

D、玉米

13、下列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中,能够真正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是( A )

A、客土调剂

B、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C、施用有机肥

D、植树种草

14、适宜于在沙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C )

A、水稻

B、小麦

C、花生

D、玉米

15、适宜于在粘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A )

A、水稻

B、花生

C、红薯

D、马铃薯

16、对作物生长发育最有利的结构体是( D )

A、块状结构

B、核状结构

C、柱状结构

D、团粒结构

17、影响土壤热容量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B )

A、土壤矿物质

B、土壤水分

C、土壤有机质

D、土壤空气

18、土壤圈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 A )

A、生物固氮

B、化学氮肥

C、大气沉降

D、有机质矿质化

19、最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胶结物是( C )

A、粘粒

B、铁铝氧化物

C、腐殖质

D、氧化硅

20、具有“小肥料库”之美称的结构体是( B )

A、块状结构体

B、团粒结构体

C、柱状结构体

D、核状结构体

21、对植物完全无效的水分类型是( A )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上升水

D、毛管悬着水

22、对植物有效性最高的水分类型是( C )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

23、按照卡庆斯基制质地分类方法,不属于土粒的一类是 ( A )

A、石块、石砾类

B、砂土类

C、壤土类

D、粘土类

24、土壤有机质矿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 D )

A、CO2

B、H2 O

C、矿质养分

D、CO2+ H2 O+矿质养分

25、在腐殖质组分中,既溶解于酸又溶解于碱的物质是( B )

A、胡敏酸

B、富里酸

C、胡酸素

D、胡敏酸+富里酸

26、土壤胶体微粒的构造包括 ( B )

A、胶核

B、胶核十双电层

C、决定电位层

D、补偿电位层

27、土壤溶液中,分散作用最强的一组阳离子是( D )

A、Fe3+

B、Ca2+和Mg2+

C、K+和NH4+

D、Na+

28、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分为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两类,致酸离子类包括( C )

A、Na+和Al3+

B、NH4+和Al3+

C、H+和Al3+

D、K+和Al3+

29、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 A )所表现出的酸度

A、H+

B、Al3+

C、H+和Al3+

D、Al(OH)3

30、对各种养分来说,有效度都较高的pH范围是 ( C )

A、<4

B、<5

C、5-7

D、>7

31、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排出土体的水分类型是( D )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

32、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含量为( D )

A、田间持水量

B、凋萎系数

C、饱和持水量

D、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33、土壤热量主要来源于( A )

A、太阳辐射

B、生物热

C、地球内热

D、乱流热

34、土壤温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变化的关系是前者较后者( B )

A、超前

B、滞后

C、一致

D、无关

35、一年中土壤地表面最高温出现在( D )

A、6月

B、7月

C、8月

D、7月或8月

36、在植物必需的营养中,主要来自于大气和水的是( B )

A、N、P、K

B、

C、H、O C、Ca、Mg、S

D、Fe、Cu、Zn

37、土壤中仅反映钾储量大小的钾形态是( B )

A、矿物钾

B、非交换钾

C、交换钾

D、水溶性钾

38、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是( D )

A、NH4+

B、NO3-

C、NO2-

D、NH4+和 NO3-

39、磷是遗传物质( B )的重要组成成分

A、白质蛋

B、核酸

C、植素

D、磷脂

40、我国土壤纬度地带性产生的动力是( B )因子的变化

A、降水量

B、热量

C、光

D、温度

41、原生矿物来自( C )

A、岩石破碎

B、次生矿物

C、岩浆在地壳中天然产生

D、海湖中沉积

42、土壤盐基饱和度是指( A )

A、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数

B、交换性阳离子占盐基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C、钙镁离子占交换性阳离了的百分数

D、盐基离子与交换性阳离子之比的百分数

43、土壤呈中性的pH大致范围( B )

A、6.0—8.0

B、6.5—7.5

C、4.5—9.5

D、7.0—8.5

44、土壤腐殖质主要由( D )组成

A、多元酚

B、纤维素、氨基酸

C、氨基酸

D、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

45、由于受根系生命活动的影响,通常根际土壤微生物( B )

A、无变化

B、数量大于非根际

C、数量少于非根际

D、分布无规律性

46、在坡顶位置的成土母质类型为( B )

A、坡积物

B、残积物

C、冲积物

D、洪积物

47、石灰土是发育在( B )上的一种岩成土壤

A、变质岩

B、石灰岩

C、火成岩

D、沉积岩

48、与近地面空气相比,土壤空气中( C )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

A、02

B、C02

C、N2

D、02和N2

49、紫色土是发育于紫色岩石上的一种( C )土壤

A、成年

B、人为

C、幼年

D、地带

50、土壤热容量愈大,则土温升高或降低( B )

A、平均

B、愈慢

C、愈快

D、不受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若干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有( ABCDE )

A、光能

B、热量

C、空气

D、水分

E、养分

2、人们通常把自然环境划分为几个圈层,分别是( ABCDE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土壤圈

E、岩石圈

3、土壤肥力因素包括( ABCD )

A、水

B、肥

C、气

D、热

E、有机质

4、从土壤肥力的演变过程来看,土壤肥力可分为( ABC )

A、自然肥力

B、经济肥力

C、人为肥力

D、潜在肥力

E、生产肥力

5、土壤学的分支学科包括( ABCDE )

A、土壤地理学

B、土壤物理学

C、土壤化学

D、土壤生物学

E、土壤矿物学

6、根据矿物颜色的成因,矿物颜色可分为( CDE )

A、白色

B、黑色

C、自色

D、假色

E、他色

7、岩浆岩的构造包括( ABCDE )

A、块状构成

B、均一构造

C、流纹状构成

D、气孔状构造

E、杏仁状构成

8、根据岩石的生成方式的不同,岩石可分为( ABC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单矿岩

E、复矿岩

9、自然成土因素包括( ABCDE )

A、母质

B、生物

C、地形

D、时间

E、气候

10、含氮化合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有( ABCD )

A、水解过程

B、氨化过程

C、硝化过程

D、反硝化过程

E、吸收过程

11、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键合的主要作用力有( BCDE )

A、水吸力

B、氢键

C、静电吸附

D、阳离子引力

E、范德华力

12、以下哪些作物秸秆还田时需要配施速效性化学氮肥( ACD )

A、水稻

B、大豆

C、小麦

D、玉米

E、蚕豆

13、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有( ABCDE )

A、客土调剂

B、引洪放淤

C、引洪漫沙

D、施用有机肥

E、植树种草

14、土壤结构体类型有( ABCDE )

A、块状结构

B、核状结构

C、柱状结构

D、片状结构

E、团粒结构

15、土壤结构体的胶结物主要有( ABCDE )

A、有机胶体

B、铝硅酸盐粘粒

C、铁铝氢氧化物

D、硅酸胶体

E、阳离子

16、土壤结构体成型的动力有( ABCD )

A、干湿交替

B、冻融交替

C、生物作用

D、土壤耕作

E、施用有机肥

17、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主要是指( CDE )

A、物理稳定性

B、化学稳定性

C、生物稳定性

D、机械稳定性

E、水稳定性

18、土壤良好结构体的培育措施有(ABCDE )

A、增施有机肥

B、合理轮作

C、改良土壤酸碱性

D、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E、合理耕作与灌溉

19、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有(ABCDE)

A、土壤质地

B、土壤结构

C、土壤松紧度

D、土壤有机质含量

E、土壤孔隙度

20、土壤水分类型有( ABCDE )

A、吸湿水

B、毛管上升水

C、毛管悬着水

D、膜状水

E、重力水

21、土壤水分常数主要有( ABCD )

A、吸湿系数

B、凋萎系数

C、田间持水量

D、饱和持水量

E、有效水贮量

22、土水势分势包括( ABCDE )

A、重力势

B、压力势

C、溶质势

D、基质势

E、渗透势

2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主要有( ABCD )

A、土壤质地

B、土壤腐殖质

C、土壤无机胶体种类

D、土壤酸碱度

E、土壤水分

24、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主要有(ABCE )

A、离子饱和度

B、互补离子种类

C、无机胶体种类

D、土壤酸碱度

E、离子半径大小与晶格孔穴大小的关系

25、影响土壤酸碱性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气候

B、植被

C、母质

D、氧化还原条件

E、施肥

26、土壤中常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ABCDE)

A、铁体系

B、锰体系

C、氧体系

D、硫体系

E、氮体系

27、土壤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土壤的( AC )

A、导热性

B、吸热性

C、热容量

D、有机质

E、矿物质

28、土壤中氮素的转化途径主要有( ABCDE )

A、氨化作用

B、硝化作用

C、反硝化作用

D、有机氮矿化

E、氨挥发

29、土壤中磷的形态有( ABCDE )

A、Ca-P

B、Fe-P

C、Al-P

D、O-P

E、植酸态磷

30、土壤中钾的形态有( ABCD )

A、矿物态钾

B、非交换性钾

C、水溶性钾

D、交换性钾

E、有效钾

三、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2、土壤容重:单位体积的原状土体的干重。

3、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所引起的热量变化量。

4、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5、土壤有机质腐殖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

6、BS:盐基饱和度,指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率。

7、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8、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9、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的交换性阳离子(一价)的总量。

1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1、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 依变电荷。

12、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或单位土重)的CO2数量。

13、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4、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5、同晶替代:指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其它离子所代替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6、激发效应:是指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降解加快或减缓的作用。

17、土壤质地:按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分类,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给予一定名称,称为土壤质地。

18、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映土壤水分数量指标和能量指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19、粘化过程: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累积的过程。

20、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与土壤胶体上的阳离子相互交换位置的作用。

21、活性酸:土壤溶液中的H+反映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22、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23、反硝化作用:在嫌气条件下,硝酸盐在反硝化微生物作用下,还原为N2、N2O或NO的过程。

24、朔性值:土壤上朔限和下朔的差值。

25、宜耕期:适合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

26、土壤背景值:指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27、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28、土壤退化: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29、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30、潜性酸: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

四、简答题

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孔径的筛子?答:(1)土壤中粗细不同的土粒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不同;

(2)粗细不同的土粒在自然中并非以单粒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团聚成大小不同的土团,只有反复研磨才能使>1mm和>0.25mm的土团分散开,使组成它们的土粒最后进入分析样品中,最后得到的土样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答:(1)土壤的营养库作用:土壤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2)土壤在养分转化和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3)土壤的雨水涵养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库;

(4)土壤对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

(5)土壤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答:(1)交换酸测定时用1M KCl浸提,用标准NaOH滴定,只测定出了活性酸和K+交换出的H+和Al3+;

(2)测定水解酸时,用CH3COO-浸提,故测定出了羟基化表面解离的H+,也测出了因Na+交换出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产生的交换酸度,还包括了土壤溶液中的活性酸。

4.今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

答:单位厚度土层达田间持水量需水量=(0.3-0.1)×1.2=0.24(g/cm3)

土层厚度h=10/0.24=41.67(mm)。

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土壤质地;

(2)有机质含量;

(3)无机胶体类型;

(4)土壤酸碱性。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

答:(1)磷的特性:磷在土壤中主要以矿物态存在,有机态磷所占比例很小,且有机态磷中速效性的水溶态和可水解态磷也很少。

①酸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Fe-P、Al-P和O-P而沉淀,从而使磷失去有效性;

②碱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Ca-P而沉淀,从而使磷失去有效性;

③中性条件下,磷主要以H2PO3-,因而磷在中性条件下有效性最高。

(2)磷肥特性:

可溶性化学磷肥—主要是Ca(H2PO4)2,施入土壤后,很快转变为不溶性磷而失去有效性。

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答:(1)土壤空气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2)土壤空气影响作物种子萌发;

(3)土壤空气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4)土壤空气影响作物的抗病性。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答:(1)生物在土壤结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生物在土壤养分积累、分解、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植被类型的演变会引起土壤类型的演变;

(4)微生物在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答: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答:(1)养分较完全;

(2)促进养分有效化;

(3)高土壤保肥性;

(4)提高土壤缓冲性;

(5)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答:(1)砂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②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

③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④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⑤耕性松散易耕。

(2)粘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

②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③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④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⑤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答:我国大陆土壤以北纬33°为界,形成“南酸北碱”的局面;

原因:(1)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矿物化学风化强烈,由于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大量盐基离子遭受淋失,从而使土壤逐渐酸化;

(2)北方由于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因而土壤下部盐基离子随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后便积聚于表土,土壤便逐渐盐碱化。

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答:(1)集中施肥(减少与土壤接触面),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施用于作物近根区(磷的移动性小);

(2)水旱轮作的磷肥施用,旱(作)重,水(稻)轻;

(3)酸性土壤施碱性磷肥(钙镁磷肥等),碱性土施酸性磷肥(过磷酸钙等);

(4)氮磷配合。豆科作物以磷增氮。

14.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有哪些?

答:(1)NO3-的淋失;

(2)反硝化脱氮;

(3)NH4+的挥发损失;

(4)双分解脱氮。

15.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有机质含量:氮素主要存在于有机质中,二者呈平行正相关关系;

(2)植被: 归还氮素、固定氮素;

(3)气候:主要是水、热条件引起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

(4)质地:质地愈粘重、有机质含量愈高;

(5)地势:主要是引起水热条件变化。

16.土壤污染有何特性?

答:(1)土壤污染的隐蔽性;

(2)土壤污染的持久性;

(3)土壤污染的间接有害性。

17.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1)通过农田的水分调控,调节水田土壤Eh值来控制土壤重金属的毒性。

(2)施用石灰、有机物质等改良剂。

(3)客土、换土法:对于严重污染土壤采用客土或换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此法的代价较高,对大面积治理难以推广。

(4)生物修复:对污染严重的土壤,尤其是那些矿山土壤的治理,在复垦前,采用超积累植物的生物修复技术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18.我国土壤退化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1)土壤沙化;

(2)土壤流失;

(3)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4)土壤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

(5)土壤肥力衰退;

(6)土壤污染。

19.为什么通常pH水>pH盐?

答:盐浸pH一般用1M的KCl浸提,K+会将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部分交换出来,因而,盐浸pH不仅代表了活性酸,还代表了部分交换酸。

20.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北方土壤盐基饱和度高于南方土壤?

答:(1)南方气候湿热,雨水充配,土壤矿物化学风化强烈,由于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盐基成分大量被雨水淋失,因而土壤盐基饱和度很低;

(2)北方气候干热,雨水较少,土壤矿物化学风化不如南方,由于降雨量小于蒸发量,盐基成分随

地下水而上升表聚,因而土壤盐基饱和度较高。

五、问答题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1)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状况大体为由北而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

(2)北方由于气候淡热、干燥,一年较多时间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分解受到阻碍,有机质保留于土壤中;而南方则刚好相反,气候湿热,一年中大多时间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被矿质化分解,保留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则较少;

(3)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①养分较完全:N 80 ~97%,平均95%;P 20 ~76%;S 38 ~94%为有机态,由有机质提供。

②促进养分有效化

OM矿质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腐殖化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一方面促进土壤矿质养分溶解释放养分;另一方面可以络合金属离子,减少金属离子对P的固定,提高P的有效性。

③提高土壤保肥性

土壤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吸附能力大于矿质胶体,从而大大提高土壤保肥性。

④提高土壤缓冲性

腐殖质含有多种功能团,遇OH-时,电离出H+与之作用生成水对碱緩冲;

遇H+时则由于带负电荷而吸附H+对酸緩冲;

同时,由于腐殖质胶体带负电荷,可吸附土壤溶液中盐基离子,对肥料起緩冲作用。

⑤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粘结力:砂<有机胶体<粘粒

因此,有机质能改变砂粒的分散无结构状态,又能改善粘粒的粘重大块结构,促进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从而改善土壤的通透性等物理性质。

(4)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①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

②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可溶解、吸收农药,如DDT易溶于HA;

③全球C平衡的重要C库(含C平均为58%)。

2.“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措施,为什么?

答案要点:水分在土壤四大肥力因素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水分来调节其它肥力因素:(1)以水调肥:

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影响土壤中某些养分的存在形态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状况,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进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2)以水调热:

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热容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灌排水分来协调土壤热容量,进而调节土壤温度。

(3)以水调气:

水气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水多则气少,水少则气多。

3.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团粒结构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构体。

(1)小水库

团粒结构透水性好,可接纳大量降水和灌溉水,而团粒内部保水性强,天旱时还可防止水分蒸发。

天旱表层蒸发失水后,土体收缩切断与下层毛管连通性,水分不会由大孔隙流向小孔隙而蒸发损失。

(2)小肥料库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表面为好气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释放养分。团粒内部则有利于腐殖化,保存养分。

(3)空气走廊

由于团粒之间的孔隙较大,利于空气流通。

4.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

答案要点:因为不同质地的土壤在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1)砂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②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

③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④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⑤耕性松散易耕。

(2)粘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

②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③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④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⑤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

(3)壤质土类

土壤性质兼具粘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耕性好,宜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是较理想的质地类型。

5.试述水分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案要点:水分在土壤四大肥力因素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水分来调节其它肥力因素:(1)以水调肥:

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影响土壤中某些养分的存在形态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状况,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进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2)以水调热:

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热容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灌排水分来协调土壤热容量,进而调节土壤温度。

(3)以水调气:

水气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水多则气少,水少则气多。

6.为什么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质地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答案要点:(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①养分较完全:N 80 ~97%,平均95%;P 20 ~76%;S 38 ~94%为有机态,由有机质提供。(1分)

②促进养分有效化

OM矿质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腐殖化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一方面促进土壤矿质养分溶解释放养分;另一方面可以络合金属离子,减少金属离子对P的固定,提高P的有效性。

③提高土壤保肥性

土壤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吸附能力大于矿质胶体,从而大大提高土壤保肥性。

④提高土壤缓冲性

腐殖质含有多种功能团,遇OH-时,电离出H+与之作用生成水对碱緩冲;

遇H+时则由于带负电荷而吸附H+对酸緩冲;

同时,由于腐殖质胶体带负电荷,可吸附土壤溶液中盐基离子,对肥料起緩冲作用。

⑤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粘结力:砂<有机胶体<粘粒

因此,有机质能改变砂粒的分散无结构状态,又能改善粘粒的粘重大块结构,促进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从而改善土壤的通透性等物理性质。

(2)不同质地土壤在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上存在较大差异:

①砂质土类

a、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b、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

c、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d、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e、耕性松散易耕。

②粘质土类

a、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

b、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c、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d、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e、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

③壤质土类

土壤性质兼具粘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耕性好,宜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是较理想的质地类型。

11/ 11

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在自然环境5大圈层中,处于中心纽带的圈层是(D)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土壤圈 2、土壤具有(A)是土壤最本质的特征 A、肥力 B、有机质 C、矿物质 D、水分 3、在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中,(B)因素起主导作用 A、母质 B、生物 C、地形 D、时间 4、土壤(B)含量是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标志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养分 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D)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A、5% B、10% C、15% D、20% 6、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态是(C) A、木质素 B、含氮化合物 C、腐殖质 D、纤维素 7、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过程是(C)

A、水的淋溶作用 B、酶的水解 C、微生物转化 D、动物转化 8、碳水化合物在(B)条件下矿化分解易产生有机酸的累积 A、高温通气 B、低温嫌气 C、高温嫌气 D、低温通气 9、土壤腐殖质平均含碳量为(A) A、58% B、30% C、80% D、55% 10、从土壤中分离提取腐殖酸是根据腐殖酸的(C)差异 A、化学性质 B、带电性 C、溶解性 D、吸附性 11、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是(D) A、氧化硅 B、氧化铁 C、粘粒 D、腐殖质 12、以下哪种作物秸秆还田时不需要配施肥速效性化学氮肥(B) A、水稻 B、大豆 C、小麦 D、玉米 13、下列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中,能够真正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是(A) A、客土调剂 B、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C、施用有机肥 D、植树种草14、适宜于在沙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C) A、水稻 B、小麦 C、花生 D、玉米 15、适宜于在粘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A)

(完整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p):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a) 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2.简述高岭组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亚热带土壤中多。华中、华南、西南。 1)1:1型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键,3-15cmol(+)/kg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塑性,粘结性,吸湿性弱。0.2-2μm 3.如何对土壤腐殖物质进行分组? 答:可分三组:(1)胡敏素: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2)胡敏酸: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3)富理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4.什么是土壤粘结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粘结性影响因素有: (1)质地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Ca2+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3)

土壤学试题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13.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4.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15.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或单位土重)的CO2数量; 16.有机质腐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17.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 18.土壤热容量: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卡/克.度); 19.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0.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 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因素有水、肥、气和热。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太阳辐射能、生物热和地热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土壤质地、交换性阳离子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

土壤学(环境土壤学)试题题库

土壤学(环境土壤学)试题题库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 结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土 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 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二、单项选择题 1、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这里是指土壤资源(A)。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2、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B)。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3、土壤肥力可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但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C)。 A相对不可再素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4、覆盖在地球外表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空中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D)。 A相对不可再素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5、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天然地理环境的五大体素。其中(D)是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联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接洽的中心环境。 A大气圈B生物圈C岩石圈D土壤圈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土壤是人类食品、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感化;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

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在自然环境5大圈层中,处于中心纽带的圈层是( D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土壤圈 2、土壤具有( A )是土壤最本质的特征 A、肥力 B、有机质 C、矿物质 D、水分 3、在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中,( B )因素起主导作用 A、母质 B、生物 C、地形 D、时间 4、土壤( B )含量是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标志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养分 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D )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A、5% B、10% C、15% D、20% 6、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C ) A、木质素 B、含氮化合物 C、腐殖质 D、纤维素 7、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过程是( C ) A、水的淋溶作用 B、酶的水解 C、微生物转化 D、动物转化 8、碳水化合物在( B )条件下矿化分解易产生有机酸的累积 A、高温通气 B、低温嫌气 C、高温嫌气 D、低温通气 9、土壤腐殖质平均含碳量为( A ) A、58% B、30% C、80% D、55% 10、从土壤中分离提取腐殖酸是根据腐殖酸的( C )差异 A、化学性质 B、带电性 C、溶解性 D、吸附性 11、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是( D ) A、氧化硅 B、氧化铁 C、粘粒 D、腐殖质 12、以下哪种作物秸秆还田时不需要配施肥速效性化学氮肥( B ) A、水稻 B、大豆 C、小麦 D、玉米 13、下列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中,能够真正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是( A ) A、客土调剂 B、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C、施用有机肥 D、植树种草 14、适宜于在沙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C ) A、水稻 B、小麦 C、花生 D、玉米 15、适宜于在粘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A ) A、水稻 B、花生 C、红薯 D、马铃薯 16、对作物生长发育最有利的结构体是( D ) A、块状结构 B、核状结构 C、柱状结构 D、团粒结构 17、影响土壤热容量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B ) A、土壤矿物质 B、土壤水分 C、土壤有机质 D、土壤空气 18、土壤圈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 A ) A、生物固氮 B、化学氮肥 C、大气沉降 D、有机质矿质化 19、最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胶结物是( C ) A、粘粒 B、铁铝氧化物 C、腐殖质 D、氧化硅 20、具有“小肥料库”之美称的结构体是( B ) A、块状结构体 B、团粒结构体 C、柱状结构体 D、核状结构体

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案教案资料

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 案

《土壤学》复习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在自然环境5大圈层中,处于中心纽带的圈层是( D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土壤圈 2、土壤具有( A )是土壤最本质的特征 A、肥力 B、有机质 C、矿物质 D、水分 3、在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中,( B )因素起主导作用 A、母质 B、生物 C、地形 D、时间 4、土壤( B )含量是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标志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养分 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D )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A、5% B、10% C、15% D、20% 6、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C ) A、木质素 B、含氮化合物 C、腐殖质 D、纤维素 7、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过程是( C ) A、水的淋溶作用 B、酶的水解 C、微生物转化 D、动物转化 8、碳水化合物在( B )条件下矿化分解易产生有机酸的累积 A、高温通气 B、低温嫌气 C、高温嫌气 D、低温通气 9、土壤腐殖质平均含碳量为( A ) A、58% B、30% C、80% D、55% 10、从土壤中分离提取腐殖酸是根据腐殖酸的( C )差异

A、化学性质 B、带电性 C、溶解性 D、吸附性 11、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是( D ) A、氧化硅 B、氧化铁 C、粘粒 D、腐殖质 12、以下哪种作物秸秆还田时不需要配施肥速效性化学氮肥( B ) A、水稻 B、大豆 C、小麦 D、玉米 13、下列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中,能够真正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是( A ) A、客土调剂 B、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C、施用有机肥 D、植树种草 14、适宜于在沙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C ) A、水稻 B、小麦 C、花生 D、玉米 15、适宜于在粘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A ) A、水稻 B、花生 C、红薯 D、马铃薯 16、对作物生长发育最有利的结构体是( D ) A、块状结构 B、核状结构 C、柱状结构 D、团粒结构 17、影响土壤热容量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B ) A、土壤矿物质 B、土壤水分 C、土壤有机质 D、土壤空气 18、土壤圈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 A ) A、生物固氮 B、化学氮肥 C、大气沉降 D、有机质矿质化 19、最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胶结物是( C ) A、粘粒 B、铁铝氧化物 C、腐殖质 D、氧化硅 20、具有“小肥料库”之美称的结构体是( B ) A、块状结构体 B、团粒结构体 C、柱状结构体 D、核状结构体 21、对植物完全无效的水分类型是( A )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上升水 D、毛管悬着水

(完整版)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ESP:即碱化度= Na+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2,NO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土壤能吸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系___、 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_2∶1____ 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是 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水率下 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况下是 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解有机 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壤___、 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质量作 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12.土壤氮素的无效化的过程有:_氮素淋失_、_反硝化作用__、_氨挥发 _和__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成土母质 同晶代换 土壤团聚体 土壤导热率 土壤盐基饱和度 田间持水量 当量孔隙 土壤有机质 二、简答题 1.简述土壤具有哪些特点? 2.成土母质的形成阶段及特点? 3.如何对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组? 4.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是什么? 5.跟红壤相比,黄壤的性质主要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题 1.生产中哪些措施可以改善和培养土壤结构体? 2.简述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3.简述土壤样品多点采样的方法及对提高分析结果可信度的意义

答案: 一、 1.成土母质:矿物、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土 壤。分为定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2.同晶代换: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 取代后,其结晶构造就不稳定而易破坏。这种阳离子的取代作用称为同晶代 换。 3.土壤团聚体: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4.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土层(1c m),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通过的热量焦数。 5.土壤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它反映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阳离子的百分率。 6.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7.当量孔隙: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叫做当量孔径。 8.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组成成分之一,是指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有机物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二、 1. (1)土壤肥力是土壤最基本的特征。 (2)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3)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4)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5)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2.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 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过4个阶段: (1)碎屑阶段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一致。(2)钙积阶段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的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 (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

土壤学基础试题(附答案)

土壤学基础试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土壤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 空气、热的能力。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土重。 4、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是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隙容积,可表示土壤孔隙状况。 5、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土粒大小及其数量的构成情况。 6、吸湿水 吸湿水指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 7、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指田间水饱和后,在防止蒸发条件下2~3天内自由水排 除至可忽略不计时的含水量。

8、土壤凋萎系数 植物因缺水凋萎并不能复原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土壤萎蔫含水量,或 土壤凋萎系数。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30分) 1、砂土、粘土和壤土有何不同的肥力特点? 答案要点:粘土的肥力特点有:水分的有效性低,不耐旱、不耐涝; 空气含量低,容易污浊;升温降温都慢;养分含量高,转化慢,肥劲慢而 持久;耕性差。砂土类的性质与粘土类恰好相反。壤质土集中了粘土与砂 土的优点,适合种植绝大多数植物。 2、土壤结构体有哪几种?如何识别? 答案要点: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 小的土块或土团。常见的土壤结构体有:块状和核状、棱柱状和柱状、片状、团粒状和微团粒状。根据自然状态下的外观判别。 3、什么是毛管水?有几种类型,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 水分?答案要点: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细管中的水分叫毛管水。分为悬 着毛管水和支持毛管水。毛管水的特点是:数量大,能溶解溶质,移动快,容易被植物吸收,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水分形态。 4、分析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答案要点:土壤有效水的有效程度不同,在凋萎系数以下的水分属无 效水,在凋萎系数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之间的水分,移动缓慢,量也小,难 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属于弱有效水(难效水);毛管断裂含水量至田间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注意:以下是根据您的题目要求所写的一篇《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文章,该文章仅用于展示格式和排版样例,并不包含真实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正文开始】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土壤的定义,错误的是: A.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的自然体系 B.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层的物质基础 C.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养分来源 D. 土壤是由天然气和石油经过深层压缩形成的 答案:D 2.土壤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是: A. 矿物质 B. 有机质 C. 水分 D. 生物

答案:A 3.下面哪种土壤类型属于高地土壤: A. 红壤 B. 黄壤 C. 黑土 D. 灰壤 答案:D 二、填空题 1.土壤中容积最大的固体物质是______。 答案:矿物质 2.____________是土壤中的活性组分,是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活空间。答案:毛细孔隙 3.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质地、结构和容重 三、简答题 1.请简要介绍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答案: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物质母质的风化、颗粒聚集、有机 质的积累和生物作用四个基本过程。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气候、岩 石成分、地形地貌、植被和时间等。 2.土壤的质地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答案:土壤的质地直接影响土壤的通透性、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 对于植物生长来说,土壤质地决定了土壤的透气性、排水性和根系伸 展的条件。同时,不同质地的土壤对于养分的吸附和释放能力也不同,从而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 四、论述题 请阐述土壤中的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答:土壤中的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肥力有 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有机质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同时有机质也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和质地,提高土壤的保水能 力和通气性。此外,有机质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 加土壤的生物活性。在有机质分解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 等物质,进一步促进养分的释放和转化。 综上所述,有机质在土壤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对土壤肥力的提高 和植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文结束】 以上是一份《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的样例文章,仅供参考。如 有需要,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土壤肥力 土壤剖面 粘化过程 运积母质 根际效应 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凋萎系数 土壤热容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土壤肥沃的标志? 2.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 3.简述黄壤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4.简述土壤养分来源和损失的主要途径 5.什么是毛管水?有几种类型,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 三.论述题(每题12分,共36分) 1.试述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 2.请试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3.从北到南土壤有机质、土壤pH 和土壤粘土矿物及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向下挖掘直至母质层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这段垂直切面的深度 一般在2m 以内。 粘化过程:指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可分为残积粘化和定积粘化。 运积母质:指在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迁移到其他地区的母质,如坡积物、洪积物、冲击物、湖积物、风积物等。 根际效应:由于植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此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这种现象为根际效应。 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酶的氧化作用下,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和植物可以利用的矿质养分的过程。分为化学转化过程,动物的转化过程和微生物的转化过程。 凋萎系数:指导致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土壤肥沃的标志? (1) 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度协调:团粒结构是经过多次复合,每一次复合或团聚,都产生相应直径的孔隙,初级复合的孔径小,多次复合的孔径大。因此,团粒结构土壤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具有3~5个直径级别的孔隙,即大小孔隙比例协调。团粒结构土壤的多孔性和多级孔性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物理耕作性质,以及对水、肥、气、热的良好协调性。 (2) 团粒结构土壤中的水汽协调:在团粒结构土壤中,团粒之间主要是非毛管孔隙,可以透水通气,团粒内部主要是毛管孔隙,可以蓄水,大小孔隙的共存使土壤水分和空气协调的兼蓄并存。 (3) 团粒结构土壤的供肥与保肥相协调:由于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协调兼备、水汽协调兼容,因而好气性空间和厌气性空间也协调存在,好气性微生物和厌气性微生物能共存,使土壤养分的分解与合成共存,即供肥与保肥相协调。 (4)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性:团粒体的比表面积小,团粒之间的接触面也小,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塑性等都小,因而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 (5) 团粒结构土壤具有上松下实的土层构造:团粒体主要存在于土壤的耕层,下层由其他结构体组成,土壤孔隙呈上层大、下层小的特点,这种上松下实的土层构造有利于接纳和保蓄水分,有利于早春土温升高、养分释放和根系发育、伸展,也易于耕作。 2.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 (1)土壤空气影响根系发育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植物根系长,色浅而新鲜发达;缺氧时,根系短粗,色暗,根毛稀少。一般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9%~10%,根系发育就受到影响;低于5%时,绝大部分根系停止发育。 (2)土壤空气影响种子萌发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热量和氧气。在缺氧条件下会影响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实验证明,如果土壤通气不良,CO2的浓度达到17%时,便会抑制种子萌发。 (3)土壤空气影响养分状况土壤通气良好时,好气性微生物有效地分解土壤有机质,

土壤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4.土壤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 5.有机质矿质化作用: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 的过程。 6.有机质腐殖化作用: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 7.同晶异质替代: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岁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8.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9.土水势:把单位数量纯水可逆地等温地以无穷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水池中移至土壤中某一点而成为土壤水所需做功的数量。 10.凋萎系数:是指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用它来表明植物可利用土壤水的下限。 11.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12.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厘摩数表示。 13.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 14.氧化还原电位:由于溶液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关系变化而产生的电位称为氧化还原电位。 15.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 16.土壤发生层: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17.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发生层)和母质层。 18.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19.激发效应:又称为起爆效应,是指外加有机物质或含氮物质而使土壤中原来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改变的现象。 20.腐殖化系数:土壤中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所形成的腐殖物质的数量,即单位重量有机物所形成的土壤腐殖质数量的百分数,称为该物质的腐殖。该值的大小与有机物质中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 21.碱化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 22.土壤退化:一种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农田、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 23. 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24. 土壤污染: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

《土壤学》试题集--整理版(附答案~)

土壤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 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a) 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 质营养 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v2.简述高岭组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亚热带土壤中多。华中、华南、西南。 1)1:1型 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 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键,3-15cmol(+)/kg 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塑性,粘结性,吸湿性弱。0.2-2µm v3.如何对土壤腐殖物质进行分组? 答:可分三组: (1)胡敏素: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 (2)胡敏酸: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 (3)富理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v4.什么是土壤粘结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粘结性影响因素有: (1)质地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 (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Ca2+Mg2+为主,土 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 (3)团粒结构粘结性降低。 (4)腐殖质数量;粘结力大于砂土,小于粘土。 (5)土壤含水量;由干—湿粘结力无——有——最大—小—流体由湿—干粘结力无——有——较大—小—更大 5.简述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 答: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即由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6.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土壤通气性;决定于水和孔隙状况,是主要因素。 (2)微生物活动;使土壤空气,土壤溶液中O2减少,从而使Eh下降. (3)易分解有机质含量;耗O2,Eh低。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旱田植物耗O2,根系分泌物刺激微生物活动,均使Eh。 水田水稻可将O2分泌土壤中,近根Eh升高。 (5)土壤pH;理论上pH升高1单位,Eh下降59mv。 (6)土壤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多少 7.简述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答:(1)H+,Al3+土壤:代换离子以H+,Al3+为主,相伴离子有Ca2+、Mg2+、K+,很少,酸性,矿质养分缺乏。 (2)Ca2+土壤:土壤代换性离子以Ca2+、Mg2+为主,相伴离子有K+、Na+。 矿质养分丰富,团粒结构好。 (3)Na+土壤:土壤代换性Na+较多,pH高,物理性质差,干时刀枪不入,湿时滴水不漏。 8.简述土壤产生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 答:(1)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缓冲系,例如碳酸盐体系,在通常CO2浓度下,CaCO3石灰性土壤PH在7.5-8.5 (2)土壤胶体作用 土壤胶体带有负电荷,吸附阳离子,包括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盐基离子对酸有缓冲作用,致酸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3)铝缓冲作用,在pH<5.0酸性土壤中,Al3+对碱具有缓冲能力。 (4)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中有腐殖酸(胡、富),其它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含有羧基、酚羟基、氨基等,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五、论述题:(15分) 详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 1、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 有机质矿化分解后,养分释放出来。使养分完全并促进养分有效化。

土壤学试卷及答案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土壤学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 20分) 1土壤肥力 2亚类 3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 4土壤质地 5 土水势 6 吸湿水 7 导热率 8 永久电荷9 土壤供肥性 10 生物小循环 二、填空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 1、五大成土因素有()、()、()、地形和时间。 2、蒙脱石的SiO2/R2O3为()。 3、黑钙土有深厚的()。 4、灰化过程是()条件下形成的。 5、影响山地垂直分布的因素是()、()。 6、草甸化过程包括()、()。 7、我国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从东到西的趋势是(),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 8、沙土的总孔隙度(),毛细管孔隙(),非毛细管孔隙()。 9.H/F表示()比值。 10、石灰性土是盐基()土。 11、活性酸是指()中的H+浓度。 12、岩石的风化过程可分为()、()、()。三选择题:(1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分值 得分

1.我国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南北差异主要是()。 A.气候 B.植被 C.粘土矿物 2.土壤经度地带性规律主要是由()差异造成的。 A温度B湿度C寒流 3.土壤土水势中产生渗透势的土壤是()。 A栗钙土B黑土C盐土 4.粘土矿物中阳离子交换量最大的是()。 A蒙脱石B高岭石C伊利石 5.含水量相同的粘土与砂土接触后()。 A水分不运动B砂土向粘土运动C粘土向砂土运动6.人们说的热性土是()。 A粘土B砂土C壤土 7.硬度为7的矿物是()。 A磷灰石B长石C石英 8.土种是土壤分类系统的() A.基层单元 B.续分单元 C.辅助单元 9.土壤表面能引起的吸收性是()。 A机械性吸收B物理性吸收C物理化学性吸收 10.土壤的新生体是()。 A成土过程中形成的B外界影响下进入土壤的C母质供给的四.判断题:(正确的划ˇ,错误的划×,共计10分) 1.岩石放入水中,呈酸性反应者称为酸性岩。()2.“蒙金土”是指上粘下沙的土壤。() 3.土壤有效粒径是指客观存在的土壤不同大小颗粒直径。()4.土壤交换量随PH增高而增加。() 5.碱性土中氮肥的挥发严重。() 6.质地越粘,毛管水上升高度越高。() 7.土壤可塑性是随着含水量增加而增强。() 8.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是由于沙土热容量小而不易传热。() 9.黑土是温带草原土壤之一。() 10.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是一个物质的两个名称。() 五.简答题:(30分) 1.盐土和碱土有什么不同? 2.草本植物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3.为什么团粒结构的保水保肥供水供肥能力强? 4.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概念及其优点是什么? 5.潜育化过程与白浆化过程有何异同? 6.某土壤容重为1.2g/cm3,现含水量为70‰,要灌溉到田间持水量(含水量为300‰),问每亩地灌多少m3水(耕层深度为20cm)?六.论述题:(10分) 温带草原土壤类型有哪些?成土过程、成土条件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亚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 20分)

农学:土壤学考试答案

农学:土壤学考试答案 1、名称(江南博哥)阳离子交换作用 解析: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与周围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得等当量交换过程叫阳离子交换作用。 2、填空矿物按成因可分为()、()二大类。 解析: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3、判断反硝化过程是土壤N素的无效化过程之一。 答案:对 4、问答试述不同质地的土壤的肥力特征? 解析:(1)砂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②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 ③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④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 ⑤耕性松散易耕。 (2)粘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 ②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③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④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⑤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 (3)壤质土类 土壤性质兼具粘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耕性好,宜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是较理想的质地类型。 5、名称 BS 解析: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名称土壤容重 解析: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7、填空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由土壤胶体所吸收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 解析:土壤活性酸度;土壤潜在酸度 8、填空 10.在中国温带东部湿润区,由北而南热量递增,土壤分布依次为:()、()、()、()、()和()。——从“棕壤褐土、暗棕壤、黄壤、黄棕壤砖红壤,红壤”中选择。 解析: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砖红壤 9、问答今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 解析:单位厚度土层达田间持水量需水量=(0.3-0.1)×1.2=0.24(g/cm3) 土层厚度h=30/0.24=125(mm)。 10、判断土壤中有含氮的矿物。 答案:错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重要基地 ②农业生产力与土地利用管理亲密相关(2)土壤是地球表层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圈与 大气圈。。。土壤空气 水圈。。。。土壤溶液 岩石圈。。。土壤矿物 生物圈。。。土壤生物 人类才智圈。土壤肥力 (3)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4)土壤是珍惜的自然资源 ①再生速度缓慢 ②数量有限,质量可变和空间固定 ③退化破坏严峻 2.土壤的概念 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次,是土地的一部分 3.土壤退化 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进展力量下降甚至完全丢失的过程。 4.土壤污染 由于人类行为造成土壤污染物超过其自身净化力量,导致肥力下降的现象。 5.三图一书 xx县土壤类型分布图 xx县土壤利用现状图

xx县土壤养分分布图 xx县土壤 6.土壤学概念 讨论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形成、发生,讨论其进展变化规律,肥力特点,理化性质和改良利用的一门学科 7.土壤学的学科任务 (1)提高土地肥力,以猎取高额农业产量 ①保持现有高产土壤的生产力,合理用地,用养结合,维持地力 ②改良中低产田 (2)防止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 (3)合理开垦新耕地 8.土壤学讨论方法 (1)调查法 ①讨论区域地形、水分、气候、地质特征对程土的影响 ②目前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胜利应用于土壤信息技术、土壤数据库、精准农业中 (2)试验法(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化学分析) 注意土壤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物质相界间的性质、结合方式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主要运用现代化仪器去讨论。 9.土壤学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1)土壤是进展植物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 (2)土壤是进展动物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 (3)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良 ①地形地貌构成比例不良 ②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比例失调 ③我国现有耕地中,坡地多,平坝地少,瘦地多,肥沃地少,望天地多,浇灌地少 (4)土地的非生产性损耗严峻

[精品]土壤学试题.docx

第四章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生物: 1.土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很少而分解者很多。() 2.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壤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 3.霉菌属于真核生物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4.真菌适宜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而放线菌适宜在酸性环境。() 5.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多。() 6.根瘤是一特殊的菌根。() 7.酸性土壤中的蚯蚓数量较中性钙质土壤中少。() &真菌和放线菌都产生抗生素。() 9.泡菜时发霉则不易变酸,反之亦然。() 10.外生菌根长在根表以外,它们是寄生生物。() 二、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是化学中已有的有机化合物。()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受微生物控制的一系列生化反应。() 3、C/N高会抑制有机质的分解。() 4、HA的酸性比FA强,分了量比FA高,稳定性比FA高。() 5、一般南方土壤有机质的HA/FAV1,而北方大与1。() 6、一般随着土壤熟化度的提高,HA/FA也提高。() 7、土壤施用的有机肥越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也越高。() 8、有机质的转化是先矿化后腐殖化,两个过程是矛盾对立的。() 9、土壤微生物主要分解碳水化合物,不分解腐殖质。() 10、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是完全独立存在的。() 三、本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 2.土壤腐殖质(soil humus):除未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3.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4.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5.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6.激发作用(priming effect): 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矿化作用称之激发作用。 7.C/N比: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对其分解速度影响很大。以25或30: 1较为合适。 V C/N降至大约25: 1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氮,相反由于有机质较完全的分解而释放矿质态氮。 & HA/FA值:表示胡敏酸与富里酸含量的比值。是表示土壤腐殖质成份变异的指标之一。 V—般我国北方的土壤,特别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HA/FA比大于1.0;而在温暖潮湿的南方的酸性土壤中,土壤中以富里酸为主,HA/FA比一般小于1;在同一地区,水稻土的腐殖质的HA/FA比大于旱地;在同一地区,熟化程度高的土壤的HA/FA比较高。 (二)问答题: 1.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 答:形态:①动、植炀戎体;②半分解的动、植物戎体;③爲殖物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