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

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
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

第一章概论

1、试述3种钢铁生产工艺的特点。

答:钢铁冶金的任务:把铁矿石炼成合格的钢。工艺流程:①还原熔化过程(炼铁):铁矿石→去脉石、杂质和氧→铁;②氧化精炼过程(炼钢):铁→精炼(脱C、Si、P等)→钢。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对原料要求高,面临能源和环保等挑战,但产量高,目前来说仍占有优势,在钢铁联合企业中发挥这重大作用。

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炼铁工艺流程:适应性大,但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而且很多技术问题还有待解决和完善。

2、简述高炉冶炼过程的特点及三大主要过程。

答:特点:①在逆流(炉料下降及煤气上升)过程中,完成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

②在投入(装料)及产出(铁、渣、煤气)之外,无法直接观察炉内反应过程,只能凭借仪器仪表简介观察;③维持高炉顺行(保证煤气流合理分布及炉料均匀下降)是冶炼过程的关键。

三大过程:①还原过程:实现矿石中金属元素(主要是铁)和氧元素的化学分离;②造渣过程:实现已还原的金属与脉石的熔融态机械分离;③传热及渣铁反应过程:实现成分与温度均合格的液态铁水。

3、画出高炉本体图,并在其图上标明四大系统。

答:煤气系统、上料系统、渣铁系统、送风系统。

4、归纳高炉炼铁对铁矿石的质量要求。

答:①高的含铁品位。矿石品位基本上决定了矿石的价格,即冶炼的经济性。②矿石中脉石的成分和分布合适。脉石中SiO2和Al2O3要少,CaO多,MgO含量合适。③有害元素的含量要少。S、P、As、Cu对钢铁产品性能有害,K、Na、Zn、Pb、F对炉衬和高炉顺行有害。④有益元素要适当。Mn、Cr、Ni、V、Ti 等和稀土元素对提高钢产品性能有利。上述元素多时,高炉冶炼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要考虑冶炼的特殊性。⑤矿石的还原性要好。矿石在炉内被煤气还原的难易程度称为还原性。褐铁矿大于赤铁矿大于磁铁矿,人造富矿大于天然铁矿,疏松结构、微气孔多的矿石还原性好。⑥冶金性能优良。冷态、热态强度好,软化熔融温度高、区间窄。⑦粒度分布合适。太大,对还原不利;太小,对顺行不利。

5、试述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三大作用及其质量要求。

答:焦炭在高炉内的作用:(1)热源:在风口前燃烧,提供冶炼所需的热量;(2)还原剂:固体碳及其氧化产物CO是氧化物的还原剂;(3)骨架作用:焦炭作为软融带以下唯一的以固态存在的物料,是支撑高达数十米料柱的骨架,同时又是煤气得以自下而上畅通流动的透气通路;(4)铁水渗碳。

质量的要求:粒度适中、足够的强度、灰分少、硫含量少、挥发成分含量合适、反应性弱(C+CO2=2CO)、固定C高等。

6、试述高炉喷吹用煤粉的质量要求。

答:1、灰分含量低、固定碳量高;2、含硫量少;3、可磨性好;4、粒度细;5、爆炸性弱,以确保在制备及输送过程中的人身及设备安全;6、燃烧性和反应性好。

7、熟练掌握高炉冶炼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表达方式。

η:每M3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生产的合格铁量答:1、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u

(T/M 3.d)。

2、焦比: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焦炭的千克数(kg/T)。

3、煤比: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煤粉的千克数(kg/T)。

4、燃料比(焦比+煤比+油比):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固体和液体燃料的总

和(kg/T)。 5、综合焦比(焦比+煤比×煤焦置换比)

)

()()()(t kg 产量折算合格生铁干焦耗用量入炉焦比折算= )()()()(t kg 产量折算合格生铁综合干焦耗用量综合焦比折算=

6、煤焦置换比:喷吹1kg 煤粉所能替代的焦炭的kg 数。一般为0.8~1.0(不

包括褐煤)。

7、焦炭冶炼强度:每M 3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燃烧的焦炭吨数(t/ M 3.d)。通常为0.8~1.0t/M 3.d 。

8、综合冶炼强度:每M 3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燃烧的综合焦炭的吨数

(t/M 3.d)。一般为0.9~1.15t/M 3.d 。

9、利用系数、焦比及冶炼强度三者关系:纯焦冶炼时,利用系数=焦炭冶

炼强度/焦比;喷吹燃料时:利用系数=综合冶炼强度/综合焦比。

10、燃烧强度:每M 3炉缸截面积每昼夜燃烧的焦炭的吨数(t/ M 3.d)

11、工序能耗Ci =(燃料消耗+动力消耗-回收二次能源)/产品产量(吨标准煤

/T),1kg 标准煤的发热量为29310 kJ(7000千卡)。

注:

1、把铁矿石炼成合格的钢:①还原熔化过程(炼铁):铁矿石→去脉石、杂质和氧→铁;②氧化精炼过程(炼钢):铁→精炼(脱C 、Si 、P 等)→钢。

2、高炉原料:①铁矿石(凡是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可经济地提取出金属铁的岩石,称为铁矿石。地壳中Fe 元素居第四位,占4.2 %;在鉄矿石中不存在纯金属的铁,而是以氧化物、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除含Fe 氧化物外,含有其他化合物,统称为脉石,常见的SiO 2、Al 2O

3、CaO 、MgO 。):天然富矿、人造富矿(烧结矿、球团矿);②熔剂:碱性熔剂(石灰、石灰石、白云石)、酸性熔剂(硅石)、特殊熔剂(萤石);③其他含铁代用品(要求含铁梁高、杂质少、有一定的块度):高炉和转炉炉尘、残铁、轧钢铁皮、硫酸渣。

3、铁矿石的分类:赤铁矿(Fe 2O 3),理论含Fe70%,红条痕,较软,易还原;铁矿(Fe 3O 4),理论含Fe72.4%,黑条痕,较硬,难还原;褐铁矿(xFe 2O 3.yH 2O),黄褐条痕,疏松多孔,易还原;菱铁矿(FeCO 3),理论含Fe48.2%,灰黄条

痕,焙烧后易还原。 由于地表的氧化作用,自然界中纯磁铁矿少见。磁铁矿变成:半假象赤铁矿(Fe/FeO 在3.5-7)或假象赤铁矿(Fe/FeO>7)。所谓假象:化学成分:Fe 3O 432e O F →,结晶构造不变,保持磁铁矿特征。

4、高炉燃料:气体燃料(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用于热风炉;固体燃料(焦炭、煤粉)用于高炉本体。

第二章铁矿粉造块

1、试述高炉冶炼对含铁原料的要求,如何达到这些要求?

答:贫矿经选矿后的精矿粉经造块(烧结或球团过程),可改善矿石的冶金性能,脱去某些杂质(S、P、K、Na等),并综合利用大量粉尘和烟尘。

2、简述固相反应的特点及对烧结反应的影响。

答:在一定温度下,某些离子克服晶格结合力,进行位置交换,并扩散到与之相邻的其它晶格内的过程,称为固相反应。

特点:反应温度远低于固相反应物的熔点或它们的低共熔点;温度高有利于固相反应的进行;固相反应受化学组成的影响,虽不能形成有效的固相连接,但为液相的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低熔点的固相反应产物)。

3、简述烧结矿的固结机理,何种液相利于烧结矿质量的提高?

答:固结机理:烧结物料中主要矿物是高熔点的,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各组分间有了固相反应,生成新的能与原组分形成具有低共熔点的化合物,使得它们在较低的温度下生成液相,开始熔融。熔融的液态物质冷却时成为那些尚未溶入液相的颗粒的坚固的连接桥,从而实现固结。

粘结相由铁酸钙组成。可使烧结矿的强度和还原性同时得到提高。这是因为:①铁酸钙(CF)自身的强度和还原性都很好;②铁酸钙是固相反应的最初产物,熔点低,生成速度快,超过正硅酸钙的生成速度,能使烧结矿中的游离CaO和正硅酸钙减少,提高烧结矿的强度;③由于铁酸钙能在较低温度下通过固相反应生成,减少Fe2O3和Fe3O4的分解和还原,从而抑制铁橄榄石的形成;改善烧结矿的还原性。

4、改善烧结料层透气性的对策如何?

5、试述烧结生产中“自动蓄热现象”扬长避短的技术对策。

答:扬长:厚料层烧结技术正是基于自动蓄热技术的,为降低固体燃料提供了可能,也为低温烧结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改善烧结矿质量亦有好处。

避短:自动蓄热现象导致烧结料层上下热量不均匀,上部热量不足,下部过剩。所以应该控制燃料在料层高度上的分布,以降低燃料消耗,节约能量。

6、试述低温烧结理论的要点。

答:高碱度下生成的钙的铁酸盐——铁酸钙,不仅还原性好,而且强度也高。

铁酸钙主要是由Fe2O3和CaO组成。烧结温度超过1300℃后,Fe2O3易发生热分解,形成Fe3O4和FeO,而Fe3O4是不能与CaO结合的。相反,FeO的出现会导致2FeO?SiO2,CaO?FeO?SiO2的生成,从而恶化还原性。

不同形态的铁酸钙组成的烧结矿,其质量是不同的;而烧结温度对铁酸钙的形态影响显著。

为了生成铁酸钙矿物,需要实现低温烧结工艺。

7、归纳影响烧结矿强度的因素。

8、简述影响烧结矿还原性的因素以及提高还原性的主攻方向。

9、简述铁精矿粉的成球机理,并讨论其影响因素。

答:铁精粉粒度小,表面能大,存在着以降低表面张力来降低表面能的倾向,易发生吸附现象。含铁粉料多为氧化矿物,易吸附水。其中部分水在微细空隙中产生凹液面,具有将细粒了挤向水滴而凝聚的作用。即毛细水对成球过程的主导作用。加水润湿的同时,机械滚动作用使靠水润湿产生的母球被挤压,毛细结构变化,挤出毛细水,过湿表面又吸附分矿使母球长大。

形成母球。母球是造球的核心,靠加水润湿产生

母球长大(机械力+润湿作用)。滚动中压紧→毛细结构变化→挤出毛细水→过湿表面又粘附粉矿→母球长大

生球压实(机械力作用)。使矿粉颗粒以最紧密方式排列,最大限度发挥水的分子引力、毛细管力以及物料的摩擦阻力,使生球强度大大提高。

10、简述氧化球团矿的焙烧固结机理。

答:1)Fe2O3的微晶键连接:磁铁矿生球在氧化气氛中焙烧时,当加热到200~300℃就开始氧化形成Fe2O3微晶。由于新生的Fe2O3微晶中原子迁移能力较强,在各个颗粒的接触面上长大成“连接桥”(又称Fe2O3微晶键),使颗粒互相连接起来。在900℃以下焙烧时,这种连接形式使球团矿具有一定的强度。但由于温度低,Fe2O3微晶长大有限,因此仅靠这种形式连接起来的球团矿强度是不够。2)Fe2O3的再结晶:当磁铁矿生球在氧化性气氛下继续加热到1000~1300℃时,磁铁矿可全部转变成赤铁矿,而由磁铁矿氧化形成的Fe2O3微晶开始再结晶,使一个个相互隔开的微晶长大成连成一片的赤铁矿晶体,使球团矿具有很高的氧化度和强度。

3)在缺乏氧气的地方温度达到一定水平时,磁铁矿颗粒也能够通过扩散产生Fe3O4晶键连接,然后再更高温度下,发生Fe3O4的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使磁铁矿颗粒结合成一个整体。

4)液相粘结:两颗矿粒被液相粘结起来,如果生产酸性球团矿,在氧化气氛中,可能产生的液相为低熔点的脉石矿物或添加剂藻土等。在中性或弱还原性气氛中焙烧,则磁铁矿与脉石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产生2FeO.SiO2液相。

注:

1、烧结矿—加入CaO,还原性;球团矿—加入MgO,软熔性能。

2、散粒物料聚结现象是颗粒间相互联结力与相互排斥力作用的结果,结合力=联结力-排斥力(重力)。

3、烧结过程矿层分布:烧结矿层—上冷下热,约40~50 mm为脆性层(T低、急冷),冷烧结矿层和热烧结矿层;燃烧层—即烧结层,厚度约为15~50mm,温度为1100~1400℃,主要反应为燃烧反应;预热层—厚度为20~40 mm,特点是热交换剧烈,温度快速下降,主要反应为水分蒸发、结晶水及石灰石分解、矿石氧化还原及固相反应;冷料层—即过湿层,上层带入的水分由于温度低而凝结,过多的重力水使混合料小球被破坏 影响料层透气性;垫底料层—为保护烧结机炉篦子不因燃烧带下移而烧坏。

4、a)磁铁矿、赤铁矿、铁酸一钙、铁橄榄石有较高强度,其次为钙铁橄榄石及铁酸二钙,最差的是玻璃相。b)赤铁矿、磁铁矿和铁酸一钙容易还原,铁酸二钙还原性较差,玻璃体、钙铁橄榄石、钙铁辉石,特别是铁橄榄石难以还原。c)烧结矿中以强度好的组分为主要粘结相,烧结矿的强度就好。以还原性好的组分为主要粘结相,且气孔率高、晶粒嵌布松弛、裂纹多的烧结矿易还原。

5、欲提高产量,需改善料层透气性;可提高抽风负压;透气性和负压不变时,增加料层高度会导致产量下降;透气性指数P与烧结料粒径d成正比,与料层孔隙率ε成正比。

6、“自蓄热作用”,即随烧结矿层的下移,料层温度最高值逐渐升高。自蓄热来源于被上层热烧结矿预热了的空气以及自上层带入的热废气加热冷料的作用。“自蓄热作用”是厚料层烧结技术的理论基础。厚料层烧结可降低能源以及提高成品率。烧结自动蓄热作用,为降低固体燃料提供了可能,也为低温烧结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7、HPS(小球烧结法):将烧结混合料用圆盘造球机预先制成一定粒度的

小球(粒度上限为6~8mm),然后使小球外裹部分燃料,最后铺在烧结台车上进行烧结的造块新工艺。

8、球团矿机械强度好,粒度均匀。按固结方式分类——氧化焙烧球团、冷固球团;按碱度分类——酸性球团、熔剂性球团。

9、生球干燥目的:避免焙烧过程的急速加热而使球团爆裂;促进添加剂的粘结桥形成,以获得生球的热强度。

10、①硫在钢凝固过程中以Fe-FeS共晶形式凝固在晶界上,在加热过程中先熔化,造成“热脆”现象。②磷化物聚集在晶界周围减弱晶粒间结合力,使钢冷却时发生很大的脆性,从而导致钢的“冷脆”现象。③当铜含量超过0.3%时,钢的焊接性能降低,并产生“热脆”现象。④铅的密度大于铁水,极易渗入砖缝,破坏炉底砌砖。另外,铅在高炉内有富集现象,造成高炉结瘤。⑤锌在高炉内有挥发现象,在炉内低温处可冷凝沉淀,使砖缝膨胀,严重时会引起高炉结瘤。⑥砷能使钢增加脆性,并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⑦氟过高会使炉内成渣过早,不利于矿石还原,且其渣会侵蚀高炉风口及炉衬。氟有循环富集现象,与碱金属结合是造成高炉结瘤的原因之一。⑧碱金属在炉内有“自动富集”倾向,会破坏炉衬,造成炉墙结厚和结瘤;破坏焦炭的高温强度,扩大直接还原,导致焦比上升;降低人造富矿的热强度,破坏高炉顺行。

11、广义的炉料结构优化概念:各种含铁原料的搭配模式、各种含铁原料质量的优化、基于成本合理的炉料构成。

内容:资源条件、原料特性、高炉需求。

第三章高炉冶炼过程的物理化学

1、结合铁矿石在高炉不同区域内形状变化(固态、软熔、成渣)阐述铁氧化物还原的全过程,及不同形态下还原的主要特征。

答:高炉还原过程是铁矿石下落、软熔、滴落、成渣伴随着与CO、H2和固体焦炭的还原反应的过程:①固态铁矿石阶段,温度比较低,炉料上升来的CO、H2间接还原固态铁矿石生成固态海绵铁,固态海绵铁·催化2CO=CO2+C的析碳反应,即渗碳。这使固态海绵铁的熔点降低,伴随着向下运动和温度升高而软熔、滴落,促进间接还原、和初渣的形成;②软熔并滴落的同时,初渣形成。初渣在滴落的同时,尚未还原的FeO、MnO等与煤气和焦炭接触反应,为间接还原

和直接还原并存的阶段;③成渣过程继续进行,熔融态的渣铁下降到炉子下部与焦炭发生直接还原。

2、何谓“间接”、“直接”还原? 在平衡状态、还原剂消耗量及反应的热效应等方面各有何特点?

答:间接还原:还原剂为气态的CO或H2,还原产物为CO2或H2O,不直接消耗固体碳,但还原剂需要过剩系数(n>1),还原反应既有吸热也有放热反应,其中还原剂消耗量可由高温区还原产生的CO提供。

直接还原:还原剂为碳素,还原产物为CO,直接消耗固体碳,伴随着强烈的吸热,但还原剂不需要过剩系数(n = 1)。需额外消耗碳来补充能量,还原剂由外提供固体碳素。

3、试比较两种气态还原剂CO、H2在高炉还原过程中的特点。

答:(1)用CO还原,除Fe3O4→FeO外,均为放热反应;用H2还原,全部曲线向下斜,均为吸热反应;(2)低于810℃,CO的还原能力> H2的还原能力,反之则反;(3)CO作为还原剂,FeO →Fe位置最高,最难还原;H2作为还原剂,Fe3O4→Fe位置最高,最难还原(4)H2分子量小,粘度低,易扩散,故其还原的动力学条件较好。

理论上,570℃以下也可还原出金属Fe,实际上动力学条件差,很难还原出金属Fe。Fe2O3极易还原,Kp很大,平衡还原剂浓度很低,曲线几乎与横轴重合。实际还原剂需要量是由FeO→Fe这一步决定的!高炉内除Fe2O3→Fe3O4外,还原反应均为可逆反应,还原剂CO、H2需要过量。即气相还原有一个过剩系数。

4、当前世界上大多数高炉在节约碳素消耗方面所共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答:适宜直接还原度和最低碳素消耗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绝对化观点,认为高炉的理想行程应该是:其一(法国的学者),认为100%的间接还原好,因为直接还原剧烈耗热;其二(荷兰的学者),认为100%的直接还原好,因为间接还原剂用量多。

分析可知,高温区直接还原的产物CO上升到高炉上部(中、低温区)仍可参与间接还原,这样既节约了还原剂又少消耗了热量。理想行程应该是:直接还原产生的CO和用于提供热量消耗产生的CO刚好满足间接还原和高炉对总的热量的需要。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方向→研究如何降低rd和Q。

5、从“未反应核模型”以及逆流式散料床的还原过程特点出发,如何改善气固相还原过程的条件、提高反应速率,以提高间接还原度?

答:1. 改善矿石性质(1)提高矿石的孔隙度(气孔率)特别是微气孔率,可以

改善气体内扩散条件,提高内扩散速度。(2)缩小矿石粒度(包含均匀性),可增加还原气体同矿石的接触面积,减小还原产物层厚度,缩短还原气体到达未反应核界面和气体产物自内向外逸出的途径。但矿石粒度不能过小,否则将恶化高炉内气体力学条件,影响煤气分布和高炉顺行,反过来阻碍还原。同时将增加炉尘吹出量。(3)改善矿石矿物组成,减少组织致密、结构复杂而易熔的铁橄榄石(Fe2SiO4)类型难还原矿物,可加速矿石的还原。

2. 控制气流条件(1)保证足够高的煤气温度是进行界面还原反应的必备条件。提高温度对改善扩散和加速还原反应,特别是在反应处于动力学范围时,效果十分显著。(2)控制煤气流速。在临界流速范围内,提高煤气流速,有利边界层外扩散的进行,可促进还原。(3)控制煤气的压力。在动力学范围,提高压力可加速还原。(4)提高煤气中还原性气体CO和H2的浓度,可以增大边界层与化学反应界面的浓度差,从而加速还原气体向反应界面的扩散,提高还原速度。

6、何谓耦合反应?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必须考虑其影响?

答:耦合反应:体系中若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a、b…,其中反应a单独存在时不能自动进行,若反应a至少有一个产物是反应b的反应物,反应b的存在使得反应a可以自动进行。这种现象叫做反应的耦合。这些反应统称为耦合反应。

基本原理:炉渣由离子组成,铁液由原子组成,渣铁间的质量交换必然涉及电子的传递,其本质是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考虑影响:当系统中有多种组元存在时,必须考虑耦合反应的影响,此时各组元之间的相互反应首先要满足耦合反应平衡常数的要求,而远离简单反应的平衡常数。

7、风口前焦炭循环区的物理结构如何?风口前碳的燃烧在高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燃烧带:风口前碳被氧化而气化的区域,又叫风口回旋(循环)区。它是高炉内唯一的氧化区域,故又称氧化带。

大小用风口回旋区长度表示。实际用CO2%下降到1%处为回旋区的界线。风口喷吹补充燃料(煤粉、重油和天然气等)先热解后燃烧。75%的焦炭达到风口处燃烧,其他参与还原汽化、渗碳。回旋区主要产物是CO、少量的H2及风中大量的N2。

风口燃烧带的作用:1)提供热源2)提供还原剂3)提供炉料下降的空间。

8、造渣在高炉冶炼过程中起何作用?

答:造渣的目的:(1)渣铁分离;(2)调节炉渣成分,完成某些物理化学反应,保证生铁质量要求。

炉渣的作用:(1)实现铁水与脉石分离;(2)完成渣铁间的脱硫[S]—〉[S2];(3)调整铁水成分:炼制钢铁造碱性渣铸造铁、造酸性渣;(4)促进高炉顺行:下部透气性良好;(5)保护高炉炉衬:炉腹部分砖衬开炉后1~2月即全部被侵蚀,仅靠炉渣来保护,形成“渣皮”自我保护;(6)护炉:含TiO2炉料,使(TiO2)=2~3%。[Ti]=0.05~0.20%;(7)洗炉:锰矿、萤石、高FeO均热炉渣等。

9.何谓“熔化”及“熔化性温度”?二者的异同及对冶炼过程的意义,是否熔化温度越低越好?为什么?

答:炉渣的熔化温度:是指炉渣在受热升温过程中固相完全消失的最低温度,即相图上液相线温度。

炉渣的熔化性温度:是理论上讲炉渣完全熔化的最低温度,指炉渣可以自由

流动的最低温度。在高炉冶炼中,熔化性温度,更具有实际意义。

炉渣温度必须高于液相线温度,才可能有流动性。但高于液相线温度的炉渣并非都具有足够的流动性。要有足够的过热度才能使炉渣流动。

熔化性温度的确定:碱性渣:(“短渣”):t转是熔化性温度。酸性渣:(“长渣”):η—t曲线上斜率为1(倾角135 o)的切线点的温度,即为t熔化性。

短渣:温度降低到一定值后,粘度急剧上升的炉渣,碱性渣多为短渣。

长渣:温度降低粘度上升缓慢的炉渣,酸性渣多为长渣。

高炉冶炼要求炉渣具有适当的熔化温度:T熔过高:炉料过分难熔、粘滞→“难行”;渣铁分离困难,铁水质量难保合格;T熔太低:软熔带位置过高,熔滴温度过低,煤气阻损增大→顺行困难。

10、炉渣“粘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以液态炉渣的微观结构理论,解释在粘度上的种种行为。

答:粘度η:流体单位速度梯度、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牛顿流体) 单位(Pa·s)(N·s/m2,kg·m-1·s-1),1 Pa·s = 10泊(Poise)。

一般以η<1Pa·s为好。炉渣粘度过大:炉料下降、煤气上升困难,易产生“液泛”,渣铁分离效果不好,反应速度降低。

液态炉渣的微观结构理论:η=Aexp(Eη/RT)。

影响炉渣粘度的因素:温度T、炉渣碱度R 、渣中其它成分。

酸性渣:(Si-O阴离子形成四面体网状结构)、酸性渣中加入CaO、MgO→破坏网状结构→ η下降。

碱性渣:碱性渣,高温下粘度小。随R↑ → η↑。(原因是R ↑ → CaO、MgO↑ →固体悬浮质点↑)此外:Al2O3、TiO3导致η升高,K2O、Na2O ↑ 导致η ↓。K2O、Na2O降低η的作用比较小,且危害大。

Al2O3 ↑ 导致η ↑ 原因:在碱性渣中Al2O3呈现酸性,其阴离子三长键结构(但影响小于Si-O四长键)

TiO2 ↑ 导致η ↑ 原因:还原的Ti与C、N生成碳氮化物,熔点高,易析出

固相质点,TiC的T

熔(3140℃),TiN的T

(2930℃)

CaF2 (萤石) ↑ 导致η ↓↓ 原因:F是电极电位正值最大的元素,得到电子的倾向最强,2个F-可以取代一个网状结构的-O-位置,造成断口生成的自由O2-又可以去破坏另一个-O-键。

11、何谓液态炉渣的“表面性质”?表面性能不良会给冶炼过程造成哪些危害?答:表面张力δ表,与界面张力δ界

液相/气相之间→表面张力:δ渣/气=0.2~0.6N/m

液相/液相之间→界面张力:δ渣/铁=0.9~1.2 N/m

表面张力δ表:生成单位面积的液相与气相的新交界面所消耗的能量。

界面张力δ界:在液态渣铁之间形成单位面积界面所消耗的能量。

危害:δ表↓:表面张力小,炉内易产生液泛现象和泡沫渣(炼铁)、炉外易起泡造成渣沟或渣罐外溢→ 危害。在炉外易形成泡沫渣、乳化渣(如炼钢)。δ界↓:界面张力小→ 渣中带铁,渣铁分离困难。

12.与炼钢过程比较,高炉冶炼的条件对炉渣去硫反应的利弊如何?

答:脱硫离子反应式:[S]+(O2-)→(S2-)+[O] ΔG o=124455-50.20T

(1)温度T:脱硫为吸热反应→ T↑ → LS ↑

(2)炉渣碱度:R↑→a(O2-) ↑→ LS ↑提供(O2-)能力:CaO > MnO > MgO,如炼Mn铁高炉,渣中(MnO)多,故脱硫好。

SiO2和Al2O3酸性氧化物消耗(O2-),脱硫不利。

(3)气氛氧势[%O] :[%O]↓ → LS↑

a. 还原性气氛,渣中(FeO)↓→[%O] ↓;

b. [C]、[Si]、[Mn]高,直接还原、耦合反应。高炉脱硫热力学优于转炉:依据热力学计算高炉LS = 50~100,转炉LS = 1~10。

13.K、Na循环富集对高炉炉冶炼的危害。

答:(1) 破坏炉料强度:①焦炭吸收K、Na后,会形成塞入式化合物KC6、KC8、KC12、KC24等,一方面使焦炭变得疏松;另一方面使焦炭反应性增大,导致碳熔损反应量增大。其结果是造成焦炭高温强度急剧下降;②K、Na及其低沸点化合物沉积于炉料表面和孔隙,特别是钻入Fe2O3晶格内,将使球团矿异常膨胀,高碱度烧结矿粉化。

(2) 使软熔带位置升高,厚度增加,初渣形成早,对造渣不利:①FeXO、SiO2、K2O可形成熔点为700℃左右的玻璃渣相;②低熔点渣相糊住海绵铁表面,使渗碳、滴落困难,使软熔带的下沿温度提高。

(3) K、Na促进碳素沉积反应2CO=CO2+C的进行(催化作用),并使得高炉上部的还原速度加快(K、Na催化还原FeO);

(4) 使炉衬破裂,炉墙结厚甚至结瘤:① K、Na蒸汽渗入砖缝,氧化沉积,伴随碳素沉积引起膨胀;②与砖衬形成低熔点物质FeXO、SiO2 K2O,引起渣化;③当炉况不顺、发生悬料时,煤气横向扩散,结果低熔点物质FeXO、SiO2、K2O粘附焦末、矿末后,生成瘤根,久之造成结厚甚至结瘤。

(5) 使整个料柱的透气性降低,高炉顺行急剧恶化:①使炉料强度变坏,上部透气性降低;②使初渣形成早,软熔带位置高且厚,煤气阻损大大增加;

③含K、Na炉渣的表面张力小,易泡沫化产生“液泛”,使中、下部透气性降低;

④焦炭高温强度下降后,高炉下部透气性变差。

降低K、Na循环危害的措施1) 限制炉料带入的碱量:碱负荷< 3~5 kg/thm;

2) 增大炉渣排出的碱量:①低碱度、酸性渣操作;②增加渣中(%MgO),使K2O、Na2O活度降低,炉渣固碱能量增强;③增大渣量。

注:

1、由于某种原因,当结晶水(20%~50%)析出过晚,在>800℃的高温区析出时,则会发生水煤气反应H2O+C=H2+CO –7285 kJ/kgH2O (5860 kJ/m3H2O)。危害:①强烈吸热,消耗大量高温区宝贵热量;②消耗固体碳素C,破坏焦炭强度;③产生的还原性煤气H

2、CO在上升过程中利用率不高。(高炉中下部冷却器漏水时,也会发生类似问题。)

2、炉料中碳酸盐来源:生熔剂(石灰石、白云石)、天然块矿。大约50%左右的CaCO3在1000℃以上的高温区发生分解,CaCO3高温分解产生的CO2在炉内与C会发生碳素熔损反应:CO2+C=2CO –165.7 kJ/mol。危害:①分解反应本身要消耗高炉内的热量;②分解反应放出的CO2冲淡了还原气体的浓度;③与碳反应强烈吸热,消耗大量高温区宝贵热量;④消耗固体碳素C,减少还原和热量作用的碳素;⑤破坏焦炭强度(使得焦炭料柱骨架作用减弱)。对策: ①高炉应尽量使用全熟料(高碱度烧结矿或自熔性烧结矿配加酸性氧化球团矿)入炉,以少加或不加石灰石;②以生石灰(CaO)代替石灰石;③适当减少石灰石的粒度。

3、高炉上部发生着一定程度的析碳反应:2CO=CO2+ C +165.7 kJ/mol T≤400~600℃。危害:①此反应消耗高炉上部的气体还原剂CO;②渗入砖衬缝隙的CO

在析出固体碳时,产生膨胀,破坏炉衬;③在炉料孔隙内发生的析碳,可能使炉料破碎、产生粉末,阻碍煤气流;④析碳反应生成的细微碳粉阻塞炉料间空隙,使炉料透气性降低。此反应在高炉内的热力学条件尚可,但动力学条件不

足。反应量较少对高炉冶炼进程影响不大!

4、少量低沸点物质在高炉中可发生气化(蒸发或升华)。危害: ①“循环富集”,下部气化、上部冷凝;②渗入砖衬缝隙,破坏炉衬;③阻塞炉料孔隙,降低炉料强度,增加煤气流阻力。导致高炉难行、悬料、炉墙结厚及结瘤等。对策:①限制入炉量;②增大随炉顶煤气逸出的量—T或V增大;③增加随炉渣排出的量—R 减小或渣量增加。

5、Fe2O3—六方晶系,含氧量30.06%;Fe3O4—立方晶系,含氧量27.64%;FexO(浮氏体)—立方晶系,x=0.87~0.95,(含氧量23.17%~24.77%) 为方便起见,常简写为FeO。Fe2O3在较低温度下极易还原: Fe2O3→Fe3O4,体积膨胀。低温下,FexO不能稳定存在,温度<570℃时,分解: Fe3O4+α–Fe。

还原顺序:<570℃,Fe2O3→Fe3O4→Fe;>570℃,Fe2O3→Fe3O4→FexO→Fe;<570℃,FexO→Fe3O4+α–Fe。

6、100%被还原的元素有:Cu、P、Ni (与Fe形成合金);Pb (比重大,沉积于炉底);Zn (挥发,循环)。部分被还原的元素有:Mn—50%~85%,Si—5%~20%,V—75%~85%,Ti——2%~15%。不能被还原的元素有:MgO、CaO、Al2O3。MnO与FeO相比,更难还原,在高炉内无法间接还原,而为直接还原。为使MnO充分还原:①提高炉温②提高炉渣碱度③适当提高渣中Al2O3含量④提高生铁含Si量。

7、在低温区域,还原出的Fe呈固态多孔,叫海绵铁;由于2CO=CO2+C反应在低温下易进行,析出碳黑;新生的Fe对上述析碳反应有催化左右;海绵铁与碳发生渗C反应:3Fe+C =Fe3C;反应平衡时,海绵铁中含C量最高可达1.5%;由于海绵铁渗C后,熔点不断降低,逐渐熔化成液态铁水;海绵铁在熔化过程中继续渗C,液态铁水含C可达4%左右。铁水渗C反应受温度及其它元素影响。

8、炉渣的性能要求:①流动性好:在冶炼温度下,熔化性温度适宜,粘度小②化学反应能力强:渣焦固/液反应,渣铁耦合反应,脱硫反应③表面性质优良:表面、界面张力小,渣铁、渣气易分离顺畅④稳定性好:能适应冶炼条件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炉渣形成过程:初渣→ 中间渣→ 终渣。①初渣:最初形成于软熔带上沿,至软熔带下沿开始滴落。特点:FeO高,一般10~30 %,熔融状态,流动性差。②中间渣:初渣到终渣,从软熔带下沿滴落开始直至炉缸。特点:成分与特性都是不断变化的。③终渣:炉缸积存的渣,从渣口或铁口放出的炉渣。特点:成分稳定,FeO最低,一般~0.5 %。日常化验的炉渣成分即指终渣。初渣中总是含有较高的FeO,矿石越难还原,初渣中FeO就越高。这是初渣与终渣在化学成分上的最大差别。

高炉内生成初渣的区域过去称为成渣带,现在叫做软熔带。

硫负荷:高炉冶炼每吨生铁由炉料带入的的硫的千克数。

碱负荷:入炉料中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的总量,kg/t铁。

9、影响燃烧带大小的因素①鼓风动能E :E ↑ → 燃烧带扩大;②燃烧反应速度υ:υ↑→燃烧带↓,T↑→υ↑;O2 (富氧)↑→υ↑;煤粉细磨和预热、重油雾化↑→ υ↑。热风组成为:O2 + N2 + H2O;炉缸煤气组成:CO +H2+N2。

10、t理→ 燃烧焦点的温度,俗称风口火焰温度。

热收入:碳素燃烧生成CO时产生的热量Q1 ;焦炭进入风口区带入的物理热量Q2 ;鼓风带入的物理热量Q3 。热支出:鼓风与喷吹燃料中水分的分解热Q4 ;喷吹燃料的分解热Q5 ;煤气带走热:t理V缸C煤气。

煤气上升过程中量及成分的变化

①炉缸煤气量>> 鼓风量,两者的差异程度受风中含氧和湿度的影响

②炉顶煤气量>> 炉缸煤气量,两者的差异程度受碳素熔损反应、水煤气反应、碳酸盐分解反应的影响。

降低燃料比的途径:(1)降低直接还原度,发展间接还原;(2)降低作为热量消耗的碳量,减小热损失。

降低高炉燃料比的具体对策:(1)高风温,降低作为热量消耗的碳量;(2)高压操作,风压不变条件下,高压操作后有利高炉顺行,煤气利用率升高;抑制碳的熔损反应,有利于发展间接还原;[Si]的还原减少,耗热减少;炉尘吹出量减少,碳损降低;煤气停留时间长有利于间接还原(3)综合鼓风,脱湿鼓风有利于减少水分的分解耗热,降低燃料比;富氧鼓风与喷煤相结合,提高风口前煤粉燃烧率;适当增加煤气中H2含量,有利于发展间接还原(4)精料:提高含铁品位,降低渣量,热量消耗减少;改善原料冶金性能,提高还原度,发展间接还原;加强原料整粒,提高强度,改善料柱透气性;改善焦炭质量(尤其是高温性能:反应性、反应后强度),强化焦炭骨架作用,降低焦炭灰分;合理炉料结构;控制软熔带厚度,减小煤气阻力损失;降低S负荷,减小脱S耗热。改善煤粉燃烧性(助燃剂等),降低灰分。

(完整版)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知识点复习

炼铁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概论 1、试述3 种钢铁生产工艺的特点。 答:钢铁冶金的任务:把铁矿石炼成合格的钢。工艺流程:①还原熔化过程(炼铁):铁矿石→去脉石、杂质和氧→铁;②氧化精炼过程(炼钢):铁 →精炼(脱C、Si、P 等)→钢。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对原料要求高,面临能源和环保等挑战,但产量高, 目前来说仍占有优势,在钢铁联合企业中发挥这重大作用。 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炼铁工艺流程:适应性大,但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而且 很 多技术问题还有待解决和完善。 2、简述高炉冶炼过程的特点及三大主要过程。 答:特点:①在逆流(炉料下降及煤气上升)过程中,完成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②在投入(装料)及产出(铁、渣、煤气)之外,无法直接观察炉内反应过程,只能凭借仪器仪表简介观察;③维持高炉顺行(保证煤气流合理分布及炉料均匀下降)是冶炼过程的关键。 三大过程:①还原过程:实现矿石中金属元素(主要是铁)和氧元素的化学分离;②造渣过程:实现已还原的金属与脉石的熔融态机械分离;③传热及渣铁反应过程:实现成分与温度均合格的液态铁水。 3、画出高炉本体图,并在其图上标明四大系统。 答:煤气系统、上料系统、渣铁系统、送风系统。 4、归纳高炉炼铁对铁矿石的质量要求。 答:①高的含铁品位。矿石品位基本上决定了矿石的价格,即冶炼的经济性。 ②矿石中脉石的成分和分布合适。脉石中SiO2 和Al2O3 要少,CaO 多,MgO 含量合适。③有害元素的含量要少。S、P、As、Cu 对钢铁产品性能有害, K、Na、Zn、Pb、F 对炉衬和高炉顺行有害。④有益元素要适当。 Mn、Cr、Ni、V、Ti 等和稀土元素对提高钢产品性能有利。上述元素多时,高炉冶炼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要考虑冶炼的特殊性。⑤矿石的还原性要好。矿石在炉内被煤气还原的难易程度称为还原性。褐铁矿大于赤铁矿大于磁铁矿,人 造富矿大于天然铁矿,疏松结构、微气孔多的矿石还原性好。⑥冶金性能优良。冷态、热态强度好,软化熔融温度高、区间窄。⑦粒度分布合适。太大,对还原不利;太小,对顺行不利。 5、试述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三大作用及其质量要求。 答:焦炭在高炉内的作用:(1)热源:在风口前燃烧,提供冶炼所需的热量;(2)还原剂:固体碳及其氧化产物CO 是氧化物的还原剂;(3)骨架作用: 焦炭作为软融带以下唯一的以固态存在的物料,是支撑高达数十米料柱的骨架,同时又是煤气得以自下而上畅通流动的透气通路;(4)铁水渗碳。 质量的要求:粒度适中、足够的强度、灰分少、硫含量少、挥发成分含量 合适、反应性弱(C+CO2=2CO)、固定C 高等。 6、试述高炉喷吹用煤粉的质量要求。 答:1、灰分含量低、固定碳量高;2、含硫量少;3、可磨性好;4、粒度细;5、爆炸性弱,以确保在制备及输送过程中的人身及设备安全;6、燃烧性和反 应性好。

钢铁冶金学 炼铁部分习题

1、冶金的方法及其特点是什么? 提取冶金工艺方法: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卤化冶金、羰基冶金等。 (1) 火法冶金:在高温下利用各种冶金炉从矿石或其它原料中进行金属提取的冶金工艺过程。操作单元包括:干燥、煅烧、焙烧(烧结)、熔炼、精炼。 (2) 湿法冶金:在水溶液中对矿石和精矿中的金属进行提取和回收的冶金过程。操作单元包括:浸取(出)、富 (3) 电冶金:利用电能提取金属的冶金过程,包括电热冶金和电化学冶金。 电热冶金: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进行金属冶炼,实质上属火法冶金。 电化学冶金:利用电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盐类的溶液或熔体中析出。如: ①水溶液电解:如Cu、Pb、Zn等。可列入湿法冶金。 ②熔盐电解:如Al、Mg、Ca、Na等。可列入火法冶金。 钢铁冶金:火法、电热冶金 有色冶金:火法、湿法、电化学冶金。通常为“火法+湿法”联合。集(净化和浓缩)、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等 2、钢与生铁有何区别? 都是以铁为基底元素,并含少量C、Si、Mn、P、S——铁碳合金。 (1) 生铁:硬而脆,不能锻造。 用途:①炼钢生铁; ②铸造生铁,占10%。用于铸造零、部件,如电机外壳、机架等。 (2) 钢: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如机械强度高、韧性好、可加工成钢材和制品;能铸造、锻造和焊接;还可加工成不同性能的特殊钢种。 3、钢铁冶炼的任务及基本冶炼工艺是什么? 把铁矿石冶炼成合格的钢: 铁矿石:铁氧化物,脉石杂质。 炼铁:去除铁矿石中的氧及大部分杂质,形成铁水和炉渣并使其分离。 炼钢:把铁水进一步去除杂质,进行氧化精炼。 铁矿石→去脉石、杂质和氧→铁铁→精炼(脱C、Si、P等)→钢 4、试述3种钢铁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传统流程:间接炼钢法:高炉炼铁+ 转炉炼钢。 优点:工艺成熟,生产率高,成本低 缺点:流程工序多,反复氧化还原,环保差 短流程:直接炼钢法:直接还原炉+ 电炉,将铁矿石一步炼成钢。 优点:避免反复氧化还原 缺点:铁回收率低,要求高品位矿,能耗高,技术尚存在一定问题。 新流程:熔融还原法:熔融还原炉+ 转炉(将铁矿石一步炼成钢)。 优点: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资源要求不高,环境友善。 缺点:能耗高,技术尚存在大量问题,仅Corex投入工业应用。 5、一个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有哪些主要工序和辅助工序?用框图画出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 目前,钢铁联合企业的主要生产流程还是传统流程: 采矿——选矿——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轧钢——成品钢材

炼钢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炼钢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在我们的仔细聆听中,我们期盼已久的培训学习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敲响了结尾 的钟声。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老师们 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 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但是我还是尽力 绞尽脑汁,以祈求能将培训完后心中所想所获能表达出来。 此次精彩的培训学习主要心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自己更加了解涟钢,了解炼钢的工艺过程,了解涟钢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想来自己真的应该感到惭愧,虽然在涟钢长大,却还真的不是很了解涟钢。对涟 钢的建厂历史,产量,规模,所经历的种种,以至于钢铁的铸造过程,我都是一知半解。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终于知道了涟钢老一辈工人既然是将1958年的年产5万 吨的小钢铁厂发展到现在的450万吨(不含集团其他公司)的大型钢铁厂,历经50年不衰,而且还在蓬勃发展,并多次获得了不少全国性奖项。而且还知道了炼钢的工艺过程,知道了炼钢最开始是从焦化、烧结开始,经历了不少中心环节,克服不少困难, 最后通过轧钢厂将我们需要的钢材制造出来。并知道了涟钢有着比较复杂的组织结构,让我们一时一下消化不了,不过我想这个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很快会清楚的,为了我 们能更好在涟钢发展,我想我们也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这些的。 二、了解了更多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知识。 这次培训学习,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去学习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知识,因为安全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东西,人们通常会把安全放在首位,也就是我们经常 说的安全第一。 虽然平时我们也学习过一些安全方面的东西,并参加过消防演习等活动,但并没 有这么系统的,并联系我们以后的工作岗位进行培训过。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了解了 涟钢的诸多会发生不安全事故的因素,甚至有的达到了恐怖的程度,这次我们学习了 该怎么去预防它,避免它,并杜绝它,让我们以后能好好的在工作岗位上保护自己。 对于交通和消防方面,了解了很多交通方面和消防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以后能更好的 远离危险。坚决将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贯彻到底。 三、学习了不少礼仪与修养

第2章 炼钢任务.

第二章炼钢的任务 生铁和废钢是炼钢的主要原料,而生铁中除了含有较多的碳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硅、锰、磷、硫等元素(它们统称为钢铁中五大元素);同时废钢中元素含量也很复杂,有些对钢的要求性能有害。除五大元素外,钢中还含有氮、氢、氧和非金属杂质物。它们在冶炼过程中随原材料、炉气、或反应产物的形式残留在钢液。这些物质对钢的性能有重大影响,必须调整或尽量降低有害物含量。 炼钢定义:用氧化的方法去除生铁中的这些杂质,再根据钢种的要求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使之成为具有高的强度、韧性或其他特殊性能的钢,这一工艺过程称为“炼钢”。 综上所述,可将炼钢基本任务归纳如下: 1.脱碳:含碳量是决定“铁与钢”定义的因素,同时也是控制材料性能的最主要元素。一般采用向钢中供氧,利用碳氧反应去除。 2.脱硫、脱磷:对绝大多数钢种来说,磷、硫为有害元素。硫则引起钢的热脆,而磷将引起钢的冷脆。因此要求在炼钢过程中尽量除之。 3.脱氧:在炼钢中,用氧去除钢中杂质后,必然残留大量氧,给钢的生产和性能带来危害,必须脱除。减少钢中含氧量的操作叫做脱氧。一般有合金脱氧和真空脱氧两种方法。4.去除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钢中气体主要指溶解在钢中的氢和氮。非金属夹杂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以及其它复杂化合物。一般采用CO气泡沸腾和真空处理手段。 5.升温:炼钢过程必须在一定高温液态下才能完成,同时为保证钢水能浇成合格钢锭,也要求钢水有一定的温度。铁水温度很低1300℃左右,Q215钢熔点1515℃。 6.合金化:为使钢具有必要的性能,必须根据钢中要求加入适量合金元素。 7.浇成良锭:液态钢水必须浇注成一定形状的固体铸坯,采用作为轧材的原料。同时要求其质量符合良好。一般有模注和连铸两种方式。 许多书中按上述方法来讨论“炼钢的基本任务”,但本教材中进行了另一种总结,以下按教材中的方式和顺序来讲解。也就是包括三大方面:去除杂质、调整成份、和浇注成良坯。

钢铁冶金炼铁部分课后作业题及答案

1—1高炉炼铁工艺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1):在高炉炼铁生产在中,高炉是工艺流程的主体,从其上部装入的铁矿石燃料和溶剂向下运动,下部鼓入空气燃烧燃料,产生大量的还原性气体向上运动。炉料经过加热、还原、熔化、造渣、渗碳、脱硫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最后生成液态炉渣和生铁。组成除高炉本体外,还有上料系统、装料系统、送风系统、冷却系统、液压系统、回收煤气与除尘系统、喷吹系统、动力系统 1—2 高炉炼铁有哪些技术经济指标? 答案:综合入炉品位(%) 炼铁金属收得率(%) 生铁合格率(%) 铁水含硅(%) 铁水含硫(%) 风温(℃) 顶压(KPa) 熟料比(%) 球矿比(%) 高炉利用系数(t/m3.d) 综合焦比(Kg/t) 入炉焦比(Kg/t) 焦丁比(Kg/t) 喷煤比(Kg/t) 1—3 高炉生产有哪些特点? 答案:一是长期连续生产。高炉从开炉到大修停炉一直不停地连续运转,仅在设备检修或发生事故时才暂停生产(休风)。高炉运行时,炉料不断地装入高炉,下部不断地鼓风,煤气不断地从炉顶排出并回收利用,生铁、炉渣不断地聚集在炉缸定时排出。 二是规模越来越大型化。现在已有5000m3以上容积的高炉,日产生铁万吨以上,日消耗矿石近2万t,焦炭等燃料5kt。 三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准确连续地完成每日成千上万吨原料及产品的装入和排放。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求有较高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四是生产的联合性。从高炉炼铁本身来说,从上料到排放渣铁,从送风到煤气回收,各系统必须有机地协调联合工作。从钢铁联合企业中炼铁的地位来说,炼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炉体风或减产会给整个联合企业的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高炉工作者要努力防止各种事故,保证联合生产的顺利进行。 1—5 高炉生产有哪些产品和副产品,各有何用途? 答案:高炉冶炼主要产品是生铁,炉渣和高炉煤气是副产品。 (1)生铁。按其成分和用途可分为三类:炼钢铁,铸造铁,铁合金。 (2)炉渣。炉渣是高炉生产的副产品,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泛。按其处理方法分为:

(工艺技术)材料与工艺书籍及培训教材

(工艺技术)材料与工艺书 籍及培训教材

材料与工艺二OOO年八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引子 第二章金属材料与工艺 第一节金属材料工艺 (一)切削工艺 1.锯削 2.车削 3.刨削 4.磨削 5.铣削 6.钻削 7.其它切削工艺 (二)焊接工艺 1.电焊 2.氩弧焊 3.气焊 4.点焊 (三)板金工艺 1.折板工艺 2.卷板工艺 3.拉伸工艺 (四)其它工艺 第三节金属材料的常规规格 1.板材 2.型材 3.管材 4.有色金属 第三章非金属材料与工艺 第一节木材与工艺 (一)木材的构造 (二)木材的工艺 1.锯 2.刨 3.铲、凿、砍 4.钻 5.粘合 6.弯木 第二节陶瓷与工艺 (一)轮转法 (二)注型法 (三)圈土法 (四)土片法 第三节塑料与工艺 (一)塑料的种类 (二)塑料的工艺 1.注射成型 2.挤出成型 3.压延成型 4.压制成型 5.差压成型

6.对模成型 第四章材料的结构 第一节机械固件连接1.螺丝固定连接 2.螺栓固定连接 3.铆钉固定连接 4.榫铆固定连接 第二节材料特性配合连接1.钩扣式连接 2.按扣连接 3.铰链连接 第三节粘合连接 第五章材料表面处理 第一节机加工表面处理第二节模具加工表面处理第三节化学加工表面处理第四节喷涂加工表面处理

材料与工艺 平国安王泓 绪论 一、材料与工艺发展简史 产品是由多种材料、多种结构,通过多种工艺手段加工而成的,人类的生产过程就是将原材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生产的目的不同,选择的原材料、加工方法和转变过程也不同。通常将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或简称为工艺。 图0-1 司母毋大方鼎(青铜器)图0-2 越王剑 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改进用以制造工具的材料。最早被使用的材料是天然的石头和木材,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发现和使用金属。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是青铜。我国使用金属材料的历史悠久,在河南安阳殷墟留存的司母毋大方鼎(青铜器)铸成于约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商朝(图0-1)。公元前五世纪,我国的制剑技术已经很高明。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出土的春秋越王勾践的宝剑,仍然银光闪闪、寒气逼人,这说明当时的钢铁冶练、锻造和热处理技术已达很高水平(图0-2)。同时,我国也有着世界上最早的使用金属的文字记载。在成书于春秋末期(距今两千多年)的《考工记》中,就有关于青铜合金成分配比规律的阐述。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了冶铁、炼钢、铸钟、锻铁(熟铁)、焊接(锡焊和银焊)、淬火等技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金属工艺的著作之一。但由于采矿和冶炼技术的限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很多器械仍采用木材或铁木混合结构。直到1856年英国人H.贝塞麦发明转炉炼钢法,1856年至1864年英国人K.W.西门子和法国人P.E.马丁发明平炉炼钢以后,钢铁才成为主要的工程材料。到20世纪30年代,铝、镁等轻金属逐步得到应用。二战以后,科技进步促进了新材料的发展,各种合金材料不断出现并形成系列。 与此同时,人们对非金属材料的开发和使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合成材料的兴起,工程塑料、合成橡胶和胶粘剂等合成材料不仅品种日益增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使用的比重逐步提高。此外,玻璃和特种陶瓷等硅酸盐材料的应用也逐步扩大。 必须看到,人们对各种材料的使用和相应的工艺是密不可分的,这些工艺包括对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成形技术(如铸造、锻造、焊接、冲压、注塑以及热处理技术)、切削加工技术(包

钢铁冶金学教案

钢铁冶金学2 课程教学大纲 Metallurgy of steel and Iron 2 课程编号: 12923102 适用专业: 冶金工程(本科) 学时数: 40 学分数: 2.5 执笔人: 芶淑云编写日期:2008年10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属于冶金工程专业(钢铁冶金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炼钢的基本原理和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确定工艺参数的方法,了解转炉、电炉炼钢的工艺设备及构造、炼钢用的原材料和耐火材料、炉外精炼法及其发展趋势,使学生熟悉炼钢工艺流程,为今后从事相关的生产、科研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课堂讲授: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讲授过程中,应充分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作业方面: 每章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或思考题,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并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环节: 本课程为考试课,建议期末以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结果作为课程成绩。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论(4学时) 教学内容: 炼钢的发展过程;炼钢的任务;炼钢生产流程;钢铁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炼钢原料。 教学要求: 1.了解炼钢铁生产的发展过程,炼钢的任务。 2.理解炼钢用原材料的主要种类、性能及评价指标,耐火材料的损毁原因。 3.掌握炼钢生产流程,钢铁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重点:炼钢生产流程和钢铁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难点:炼钢过程中耐火材料的损毁机理。

第二章氧气转炉炼钢(10学时) 教学内容: 转炉炼钢的特点;氧气转炉炼钢过程渣、钢成分的变化;氧气射流与熔池的相互作用;氧气转炉炼钢的冶金特征;氧气转炉吹炼钢过程的操作制度;少渣吹炼工艺;氧气转炉炼钢的自动化控制和新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转炉炼钢的特点,氧气转炉炼钢不同吹炼方式的冶金特点。 2.理解氧气转炉炼钢的自动化控制和新技术,氧气射流与熔池的相互作用。 3.掌握顶吹氧气转炉炼钢工艺及操作制度,氧气转炉炼钢过程渣、钢成分的变化。 重点:顶吹氧气转炉炼钢工艺。 难点:氧气转炉炼钢过程渣、钢成分的变化与控制;氧气转炉炼钢的自动化控制和新技术。 第三章电炉炼钢 (8学时) 教学内容: 电冶金概论;电弧炉基本过程;电弧炉炼钢工艺;典型钢种冶炼 电弧炉炼钢用原料,配料,补炉和装料,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出钢,电弧炉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1.了解电炉炼钢方法(扼要介绍感应炉冶炼,电渣重熔法,真空感应炉熔炼法,等离子电弧炉重熔等方法),电弧炉炼钢用原料,电弧炉发展趋势。 2. 熟悉典型钢种冶炼电弧炉炼钢工艺 3. 掌握电弧炉炼钢工艺,碱性电弧炉冶炼工艺及各期的任务与操作方法。重点:碱性电弧炉炼钢工艺。 难点:碱性电弧炉炼钢工程中不同时期的操作工艺。 第四章炉外精炼(8学时) 教学内容: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铁水预处理;钢水炉外精炼;中间包冶金。 教学要求: 1.了解中间包冶金过程。 2.理解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钢水炉外精炼方法分类。 3.掌握铁水预处理的目的和方法,钢水炉外精炼方法。 重点:铁水预处理;钢水炉外精炼。 难点:钢水炉外精炼。 第五章凝固理论与浇注工艺(10学时) 教学内容: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炼钢学复习题 第二章 一.思考题 1.炼钢的任务。 1)脱碳:含碳量是决定铁与钢定义的元素,同时也是控制性能最主要的元素,一般来用向钢中供养,利于碳氧反应去除。2)脱硫脱磷:对绝大多数钢种来说,硫磷为有害元素,硫则引起钢的热脆,而磷将引起钢的冷脆,因此要求炼钢过程尽量去除。3)脱氧:在炼钢中,用氧去除钢中的杂质后,必然残留大量氧,给钢的生产和性能带来危害,必须脱除,减少钢中含氧量叫做脱氧。(合金脱氧,真空脱氧)4)去除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钢中气体主要指溶解在钢中的氢和氮,非金属夹杂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以及其他化合物,一般采用CO气泡沸腾和真空处理手段。5)升温:炼钢过程必须在一定高温下才能进行,同时为保证钢水能浇成合格的钢锭,也要求钢水有一定的温度,铁水最温度很低,1300摄氏度左右 Q215钢熔点1515摄氏度6)合金化:为使钢有必要的性能,必须根据钢中要求加适量的合金元素。7)浇成良锭:液态钢水必须浇铸成一定形状的固体铸坯,采用作为轧材的原料,同时要求质量良好,一般有模铸和连铸两种方式。 2.S的危害原因和控制方式。 (1)产生热脆。(硫的最大危害)(2)形成夹杂:S在固体钢中基本上是以硫化物夹杂的形式存在。降低塑性,危害各向同性(采用Mn抑制S的热脆),影响深冲性能和疲劳性能,夹杂物的评级,强度(S对钢的影响不大)(3)改善切削性能(这是硫的唯一有用用途)(2)控制措施有两种方法:(1)提高Mn含量:Mn/S高则晶界处形成的MnS量多、FeS量生成量少,提高了钢的热塑性,减少了钢裂纹倾向。(2)降低S含量:过高的S会产生较多的MnS夹杂,影响钢的性能。 3.Mn控制S的危害的原理,要求值。Mn影响S的原理:钢中的Mn在凝固过程中同样产生选分结晶,在晶界处与S反应生产MnS。Mns的熔点高,在轧制和连铸过程中仍处于固态,因此消除了低熔点FeS引起的热脆现象。Mn\S:Mn对S的控制力,一般用Mn和S的质量百分数的比值表示,称为“锰硫比”。一般认为Mn\S>7即可消除热脆,但在连铸过程中Mn\S>20才能有效的控制鋳坯裂纹。 4.P含量与性能的关系。(1)产生冷脆(2)降低抗裂纹性能(3)影响强度和塑性(4)改善钢的特殊性能。 5.为什么脱氧。 (1)影响浇注过程:沸腾、侵蚀、水口堵塞(2)铸坯中产生气泡:C和O的凝固富集产生CO气体,气量小时在铸坯中产生气泡(3)影响热脆性:在凝固过程中在晶界富集形成FeO,与FeS形成共晶体(4)形成夹杂物:凝固过程中O偏析使脱氧反应重新进行,形成凝固夹杂。 6.(O)和T(O)的意义和区别。 溶解氧:液态钢水中以溶解状态存在的氧元素称为溶解氧,以【O】表示。 全氧:钢中(包括液态和固态)所有的氧元素称为全氧,以T【O】表示。包括溶解氧和夹杂物中的所有氧元素。 7.减少气体含量的措施。减少入炉原料带入的气体元素。2)控制温度、裸露时间和面积。3)改善脱气条件。4)真空脱气。5)保护浇注。 8.H和N的来源。 N的来源:铁水,氧气,空气(电炉空气电离增N,转炉倒炉时增N,浇注时从空气中增N),合金料, H的来源:氧气,石灰,耐火材料,铁水和废钢。

非高炉炼铁工艺发展现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非高炉炼铁工艺发展现状 作者:王振智 作者单位: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设备安装分公司,上海,201900 刊名: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英文刊名: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年,卷(期):2011(2) 参考文献(7条) 1.王保利发展直接还原铁是解决废钢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1998(02) 2.钱晖;周渝生HYL-III直接还原技术[期刊论文]-世界钢铁 2005(01) 3.Oehlberg R J;Arthur G.McKee FIOR process for direct reduction of iron ore 1974(04) 4.阴继翔煤基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期刊论文]-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0(03) 5.Borl é e J;Steyls D;Colin R COMET:a coal-base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DRI from iron ore fines 1999(03) 6.余琨原矿原煤冶炼-21世纪与高炉竞争的炼铁方式[期刊论文]-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4) 7.徐国群Corex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发展前景[期刊论文]-炼铁 2004(23)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宁振.郑志强.NING Zhen.ZHENG Zhiqiang浅谈非高炉冶炼技术的发展前景[期刊论文]-科技传播2011(11) 2.崔胜楠.杨吉春对非高炉炼铁技术发展现状的综述[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1(6) 3.唐恩.周强.翟兴华.阮建波适合我国发展的非高炉炼铁技术[期刊论文]-炼铁2007,26(4) 4.储满生.赵庆杰.CHU Man-sheng.ZHAO Qing-jie中国发展非高炉炼铁的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中国冶金2008,18(9) 5.庞建明.郭培民.赵沛.Pang Jianming.Guo Peimin.Zhao Pei煤基直接还原炼铁技术分析[期刊论文]-鞍钢技术2011(3) 6.花皑.崔于飞.吴培珍.李可卿.HUA Ai.CUI Yu-fei.WU Pei-zhen.LI Ke-qing直接还原铁的制造工艺及设备[期刊论文]-工业加热2011,40(1) 7.周渝生.钱晖.张友平.冯华堂非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期刊论文]-世界钢铁2009,9(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44365856.html,/Periodical_zggxjsqy201102025.aspx

钢铁冶金学试题

钢铁冶金学(炼铁学部分)试卷(A )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注:答题需在答题纸上进行,请不要在试卷上答题,否则将被扣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8分) 1. 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2. SFCA 3.煤气CO 利用率 4. 高炉的管道行程 5. 高炉的碱负荷 6. COREX 炼铁工艺 二、判断题 ( 每题 1.5分 ,共 30 分 ) (对:√,错:×。) 1. 磁铁矿的理论含铁量为70%,黑色条痕,疏松结构,较易还原。 2. 焦炭的主要质量要求是:含碳量高,反应性高,反应后强度高。 3. 高炉炼铁要求喷吹用煤粉的爆炸性弱,可磨性指数大,燃烧性高。 4. 高风温热风炉的炉顶耐火材料一般使用高铝砖或碳砖。 5. 为确保烧结矿固结强度,一般要求烧结最高温度为1350~1380℃。 6. 烧结过程的焦粉偏析布料有利于烧结上、下料层温度的均匀化。 7. 厚料层烧结工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烧结矿生产能力。 8. 酸性氧化焙烧球团矿的固结主要靠FeO 与SiO 2形成的低熔点化合物粘结。 9. 原燃料中的P 2O 5在高炉中不能被还原而全部进入生铁。 10. 耦合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与之相关的简单反应平衡常数的组合。 11. 阻止高炉内K 、Na 循环富集的对策之一是降低炉渣二元碱度。

12. 高炉风口燃烧带出来的煤气中既有CO 又有CO 2,但前者含量更高。 13. 增大高炉鼓风动能的措施之一,是扩大高炉风口直径。 14. 提高风口理论燃烧温度,有利于补偿喷吹煤粉热分解带来的温度变化。 15. 抑制“液泛现象”,有利于改善高炉下部的透气性、透液性。 16. 矿石的软熔性能影响高炉软熔带的位置,但不影响其厚度。 17. 加大矿石批重将有助于抑制高炉内的中心煤气流。 18. 与加湿鼓风不同,脱湿鼓风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高炉产量。 19. 富氧鼓风不仅可以给高炉带入热量,而且可以增加高炉产量。 20. 炉衬寿命的问题,是熔融还原炼铁法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烧结矿固结机理,何种粘结相(液相)有利于改善烧结矿质量? 2.提高高炉鼓风温度对其冶炼过程的影响如何,并说明其原因。 3.画出高炉理想操作线,并说明A 、B 、C 、D 、E 、P 、W 点的意义。 四、论述题 (每题14分,共28分) 1. 分析炉渣粘度对高炉冶炼过程的影响,并论述影响炉渣粘度的因素以及维持适宜的高炉炉渣粘度的技术措施。 2.论述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技术措施。 a . 画出高炉能量利用图解分析的rd —C 图, 分析指出我国高炉降低燃料比的两大途径; b . 根据所学的炼铁理论和工艺知识,阐述降低高炉燃料比的具体对策。

炼钢工艺

1 炼钢工艺发展概述 亨利·贝塞麦于1855年发明了酸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首次解决了用铁水冶炼液态钢的问题,使得炼钢生产的质量、产量实现了跨越性质的提高。相隔10年之后,法国人马丁利用蓄热池原理发明了平炉炼钢法。由于平炉炼钢法适应于各种原材料条件(铁水和废钢可用任何比例),平炉炼钢法长期占居炼钢工艺主导地位,平炉钢占全世界总产钢量的80%以上。湘钢在1999年以前一直处于这种局面:平炉—→模铸—→初轧开坯—→模列式轧机—→普通线材,采用多火成材工艺,成本消耗偏高,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冶金行业内排名一直靠后。 1940年代,大型空气分离机问世后,能够提供高纯度、大量廉价的氧气,随后诞生了氧气顶吹转炉。1952年在奥地利林茨城和1953年在多纳维茨城先后建成了30吨的转炉车间并投入工业生产。由于转炉生产率高,成本低,质量较高,投资低于平炉,便于实现自动化,因此在世界上发展迅速,并逐步取代了平炉。 回顾二炼钢厂自1996年8月1#转炉投产以来的发展进程及其对于湘钢的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也印证了这一规律。 自从20世纪开始发展电炉炼钢,该工艺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熔炼特殊钢和高合金钢的方法。由于质量要求很高和市场需求巨大,伴随电力工业技术进步和供电能力提高,采用超高功率电弧炉和炉外精炼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应用日益广泛的冶金生产方式。我国电力建设的大发展,电弧炉炼钢工艺也将逐步改变其目前状况。 氧气转炉炼钢工艺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主要的炼钢方法,即使到21世纪的前期,转炉钢的生产比例仍将保持在60~70%。回顾50年氧气转炉炼钢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转炉大型化时期(1950~1970年) 这一历史时期,以转炉大型化为技术核心,逐步完善转炉炼钢工艺与设备。先后开发出大型转炉设计制造技术、OG除尘与煤气回收技术、计算机自动与副枪动态控制技术、镁碳砖综合砌炉与喷补挂渣等护炉技术,转炉炉龄达到2000炉。 转炉技术完善化时期(1970~1990年) 这一时期,由于连铸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全连铸的炼钢车间。中国于1972年在重庆钢铁公司投产了第一台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板坯连铸机。随着对转炉炼钢的稳定和终点控制的准确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改善转炉吹炼后期钢渣反应远离平衡,实现平稳吹炼的目标,综合顶吹、底吹转炉的优点,研究开发出各种顶底复合吹炼工艺,在全世界迅速推广。这一时期,转炉炉龄达到5000炉。 转炉综合优化时期(1990~2010年) 这一时期,社会对洁净钢的生产需求日益增加,迫切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能大规模廉价生产洁净钢的质量保证体系。围绕洁净钢生产,研究开发出铁水“三脱”预处理(脱硫、脱磷、脱硅)高效转炉生产,全自动吹炼控制与长寿炉龄(主要技术核心为溅渣护炉)等重大新工艺技术。这一时期,转炉炉龄普遍超过10000炉(目前国内最好水平为武钢二炼钢炉龄突破30000炉)。湘钢转炉炉龄业已超过18000炉,居于国内同行业指标前列。 近终型连铸技术及铸坯热送装技术的深入开发,形成了更为紧凑、高效的炼钢—轧钢短流程生产线,使联合企业逐步走向一个炼钢厂的生产体制,降低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思考点 1、转炉炼钢工艺发展的主要历程。 2、铁水预处理的作用与效能。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

炼钢学复习题 第二章 一.思考题 1.炼钢的任务。 1)脱碳:含碳量是决定铁与钢定义的元素,同时也是控制性能最主要的元素,一般来用向钢中供养,利于碳氧反应去除。2)脱硫脱磷:对绝大多数钢种来说,硫磷为有害元素,硫则 引起钢的热脆,而磷将引起钢的冷脆,因此要求炼钢过程尽量去除。3)脱氧:在炼钢中, 用氧去除钢中的杂质后,必然残留大量氧,给钢的生产和性能带来危害,必须脱除,减少钢 中含氧量叫做脱氧。(合金脱氧,真空脱氧)4)去除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钢中气体主要指 溶解在钢中的氢和氮,非金属夹杂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以及其他化合物,一般采用CO气泡沸腾和真空处理手段。5)升温:炼钢过程必须在一定高温下才能进行,同时为保证钢水 能浇成合格的钢锭,也要求钢水有一定的温度,铁水最温度很低,1300摄氏度左右 Q215钢熔点1515摄氏度6)合金化:为使钢有必要的性能,必须根据钢中要求加适量的合金元 素。7)浇成良锭:液态钢水必须浇铸成一定形状的固体铸坯,采用作为轧材的原料,同时 要求质量良好,一般有模铸和连铸两种方式。 2.S的危害原因和控制方式。 (1)产生热脆。(硫的最大危害)(2)形成夹杂:S在固体钢中基本上是以硫化物夹杂的形式存在。降低塑性,危害各向同性(采用Mn抑制S的热脆),影响深冲性能和疲 劳性能,夹杂物的评级,强度(S对钢的影响不大)(3)改善切削性能(这是硫的 唯一有用用途) (2)控制措施有两种方法:(1)提高Mn含量:Mn/S高则晶界处形成的MnS量多、FeS 量生成量少,提高了钢的热塑性,减少了钢裂纹倾向。(2)降低S含量:过高的S 会产生较多的MnS夹杂,影响钢的性能。 3.Mn控制S的危害的原理,要求值。Mn影响S的原理:钢中的Mn在凝固过程中同样产生选 分结晶,在晶界处与S反应生产MnS。Mns的熔点高,在轧制和连铸过程中仍处于固态,因 此消除了低熔点FeS引起的热脆现象。Mn\S:Mn对S的控制力,一般用Mn和S的质量百分数的比值表示,称为“锰硫比”。一般认为Mn\S>7即可消除热脆,但在连铸过程中Mn\S>20才能有效的控制鋳坯裂纹。 4.P含量与性能的关系。(1)产生冷脆(2)降低抗裂纹性能(3)影响强度和塑性(4)改善钢的特殊性能。 5.为什么脱氧。 (1)影响浇注过程:沸腾、侵蚀、水口堵塞(2)铸坯中产生气泡:C和O的凝固富集产生CO气体,气量小时在铸坯中产生气泡(3)影响热脆性:在凝固过程中在晶界富集形成FeO,与FeS形成共晶体(4)形成夹杂物:凝固过程中O偏析使脱氧反应重新进行,形成凝固夹 杂。 6.(O)和T(O)的意义和区别。 溶解氧:液态钢水中以溶解状态存在的氧元素称为溶解氧,以【O】表示。 全氧:钢中(包括液态和固态)所有的氧元素称为全氧,以T【O】表示。包括溶解氧和夹 杂物中的所有氧元素。 7.减少气体含量的措施。减少入炉原料带入的气体元素。2)控制温度、裸露时间和面积。3)改善脱气条件。4)真空脱气。5)保护浇注。

转炉炼钢工培训大纲

转炉炼钢工培训教学大纲 单位:宣钢公司、炼钢组 编制:庄文广 审定:平丽英 一、教学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炼钢相关知识,掌握转炉炼钢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工艺操作、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主要的工艺设备和机械设备的相关知识。为提高实际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很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转炉炼钢所用原材料的种类、成分及质量要求,并具备一定的质量判断能力; 2、掌握转炉生产的五大操作制度;能够依据原材料条件和所炼钢种要求,合理地进行造渣、供氧、温度控制、脱氧合金化等方面的工艺计算,并进行正确的操作; 3、掌握兑铁水、加废钢、吹氧、控制喷溅、取样、测温、摇炉、合金加入等操作的要点;具备冶炼终点的判断能力; 4、熟悉炼钢工艺设备和机械设备的选用原则、使用要领、维护方法,并能分析和排除一般的故障; 5、熟悉精炼、连铸等相关工种的工艺要点; 6、理解掌握炼钢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 三、基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根据公司对转炉炼钢工的基本知识及技能要求,相应培训教学内容分为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及基础知识三部分。 1、专业理论教学部分

1)转炉炼钢的原材料 (1)教学内容 金属料(铁水、废钢、生铁块、铁合金等的用途、质量要求); 铁水预处理; 非金属料(造渣剂、冷却剂等)的用途及质量要求); 炼钢用气体(氧气、氮气、氩气等气体的用途及质量要求) (2)教学要求 了解转炉炼钢所用原材料的用途及工艺要求;熟练掌握转炉冶炼对铁水成分和温度、石灰成分和类型、萤石成分等的工艺要求以及它们对冶炼的影响;掌握喷吹法、KR搅拌法等铁水预处理工艺。 2)氧气转炉炼钢的一般原理 (1)教学内容 转炉炼钢的基本任务; 气体射流的形成和特征,氧射流与熔池间的相互作用; 转炉炉渣的作用、结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氧气转炉炼钢的基本反应。 铁的氧化及氧的传递和转移; 脱碳反应及对转炉炼钢的意义; 硅锰氧化反应及回锰; 脱磷反应及回磷现象; 脱硫反应; 钢液的脱氧方法及脱氧反应; 钢液的脱气;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分类、来源及减少措施。 (2)教学要求 掌握炼钢的基本任务、顶吹射流与熔池间的相互作用及氧气转炉内的基本反应,要特别注重氧压、枪位与熔池搅拌乃至渣中氧化铁含量的变化关系。 3)氧气顶吹转炉吹炼工艺 (1)教学内容

钢铁冶金学 炼铁部分习题

1、冶金的方法及其特点是什么 提取冶金工艺方法: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卤化冶金、羰基冶金等。 (1) 火法冶金:在高温下利用各种冶金炉从矿石或其它原料中进行金属提取的冶金工艺过程。操作单元包括:干燥、煅烧、焙烧(烧结)、熔炼、精炼。 (2) 湿法冶金:在水溶液中对矿石和精矿中的金属进行提取和回收的冶金过程。操作单元包括:浸取(出)、富 (3) 电冶金:利用电能提取金属的冶金过程,包括电热冶金和电化学冶金。 电热冶金: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进行金属冶炼,实质上属火法冶金。 电化学冶金:利用电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盐类的溶液或熔体中析出。如: ①水溶液电解:如Cu、Pb、Zn等。可列入湿法冶金。 ②熔盐电解:如Al、Mg、Ca、Na等。可列入火法冶金。 钢铁冶金:火法、电热冶金 有色冶金:火法、湿法、电化学冶金。通常为“火法+湿法”联合。集(净化和浓缩)、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等 2、钢与生铁有何区别 都是以铁为基底元素,并含少量C、Si、Mn、P、S——铁碳合金。 (1) 生铁:硬而脆,不能锻造。 用途:①炼钢生铁; ②铸造生铁,占10%。用于铸造零、部件,如电机外壳、机架等。 (2) 钢: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如机械强度高、韧性好、可加工成钢材和制品;能铸造、锻造和焊接;还可加工成不同性能的特殊钢种。 3、钢铁冶炼的任务及基本冶炼工艺是什么 把铁矿石冶炼成合格的钢:

铁矿石:铁氧化物,脉石杂质。 炼铁:去除铁矿石中的氧及大部分杂质,形成铁水和炉渣并使其分离。 炼钢:把铁水进一步去除杂质,进行氧化精炼。 铁矿石→去脉石、杂质和氧→铁铁→精炼(脱C、Si、P等)→钢 4、试述3种钢铁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传统流程:间接炼钢法:高炉炼铁+ 转炉炼钢。 优点:工艺成熟,生产率高,成本低 缺点:流程工序多,反复氧化还原,环保差 短流程:直接炼钢法:直接还原炉+ 电炉,将铁矿石一步炼成钢。 优点:避免反复氧化还原 缺点:铁回收率低,要求高品位矿,能耗高,技术尚存在一定问题。 新流程:熔融还原法:熔融还原炉+ 转炉(将铁矿石一步炼成钢)。 优点: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资源要求不高,环境友善。 缺点:能耗高,技术尚存在大量问题,仅Corex投入工业应用。 5、一个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有哪些主要工序和辅助工序用框图画出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 目前,钢铁联合企业的主要生产流程还是传统流程: 采矿——选矿——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轧钢——成品钢材 6、我国铁矿石资源有什么特点高炉炼铁常用铁矿石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我国铁矿石资源特点:分布“广”、品位“贫”、成分“杂”。 分布广;贫矿多;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多,难选难采的矿石多。 天富矿石:可直接冶炼的矿石,含铁量为其理论含铁量70%以上的矿石。如:

非高炉炼铁工艺发展现状_王振智

2011.01 57 摘要: 文章阐述了非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分类,并对主要工艺流程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工艺流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展望了非高炉炼铁技术在新世纪的发展前 景。 关键词: 非高炉炼铁;直接还原;熔融还原;二步法熔融还原;转底炉法中图分类号: TF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03-0057-02非高炉炼铁工艺发展现状 王振智 (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设备安装分公司,上海 201900) 高炉炼铁发展至今,因其必须使用储量有限的焦炭为主要燃料,需要以一定粒径的块状铁矿石入炉冶炼等原因,面临着能源、环境、投资等方面的困扰。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冶金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改进各种非高炉炼铁技术。 一、非高炉炼铁生产工艺技术 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是两种最主要的非高炉炼铁思路,他们较高炉炼铁具有更多的优势,因而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直接还原分为气基和煤基直接还原,其中气基直接还原主要是气基竖炉法、气基流化床法,是利用天然气经裂化产出的H 2和CO作为还原剂,在竖炉中将铁矿石在固态温度下还原而成海绵铁,目前主要方法有Midrex和HYL法两种。煤基直接还原是用煤作还原剂在回转窑或循环流化床中将铁矿石在固态温度下还原成海绵铁,其中回转窑工艺是最成熟、应用最广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SL/RN法。熔融还原法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用天然富矿、人造富矿(烧结矿或球团矿)取代高炉生产液态生铁的方法。 二、直接还原工艺 (一)气基直接还原工艺 Midrex技术和HYL-III技术占直接还原铁产量的85%以上,是直接还原铁的两大主流技术。两者均采用逆流移动床作为反应器,还原气为天然气,天然气经转化炉变成H 2+CO的混合气,进入还原竖炉与氧化球团矿反应,最终金属化率>90%。HYL-III技术的特点是其还原温度比Midrex技术高约50℃~100℃(Midrex技术还原温度为800℃~900℃),另外,HYL-III反应器内压力>0.55MPa,其高温、高压、高氢气浓度的条件保证其高的还原速率。 Midrex技术和HYL-III技术具有污染较小,能耗低的特点,但都只解决了不使用焦炭这一个问题,仍必须使用球团矿,另外我国天然气资源严重缺乏,这两 种工艺难以适应我国国情。 图1 Midrex 竖炉结构示意图 F i o r 法和C i r c o f e r 法均采用流化床技术。Circofer法工艺原理:粉矿经过两段预热后进入反应器,在高于900℃的温度下被还原。反应器由流化床反应炉、再循环旋风收尘器和气化器组成。还原反应器中的流态化介质为还原性气体。在气化器中,煤与氧发生氧化,气体和再循环物料将反应热带入还原反应器内,氧化铁被还原为金属铁。目前流化床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粉矿粘结及其对设备带来的损害。 (二)煤基直接还原工艺 煤基直接还原工艺主要包括回转窑法(如SL-RN 法)和转底炉法(如COMET法)。 SL-RN法工艺原理:铁矿石或球团矿与煤粉同时由窑尾加入窑内,借助于炉体的倾斜和转动,使炉料向窑头方向运动,经过预热带、还原带而得到产品。 COMET法是一种转底炉法,1997年由比利时的CRM 公司开发的一种用粉矿和煤生产优质海绵铁的工艺,工艺原理:采用转底炉,将煤层和铁矿粉交替铺在炉床上,通过煤气烧嘴加热。这样的混合物可使温度很快上升到1300℃以上。此工艺可以使用粉矿,但煤层和铁矿粉的交替铺层必然导致其生产率低的弱点。煤基直接还原有着自己的特点,我国煤资源丰富,此工 交流园地 E xchange Field DOI:10.13535/https://www.360docs.net/doc/f44365856.html,ki.11-4406/n.2011.03.015

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

第一章概论 1、试述3种钢铁生产工艺的特点。 答:钢铁冶金的任务:把铁矿石炼成合格的钢。工艺流程:①还原熔化过程(炼铁):铁矿石→去脉石、杂质和氧→铁;②氧化精炼过程(炼钢):铁→精炼(脱C、Si、P等)→钢。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对原料要求高,面临能源和环保等挑战,但产量高,目前来说仍占有优势,在钢铁联合企业中发挥这重大作用。 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炼铁工艺流程:适应性大,但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而且很多技术问题还有待解决和完善。 2、简述高炉冶炼过程的特点及三大主要过程。 答:特点:①在逆流(炉料下降及煤气上升)过程中,完成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 ②在投入(装料)及产出(铁、渣、煤气)之外,无法直接观察炉反应过程,只能凭借仪器仪表简介观察;③维持高炉顺行(保证煤气流合理分布及炉料均匀下降)是冶炼过程的关键。 三大过程:①还原过程:实现矿石中金属元素(主要是铁)和氧元素的化学分离;②造渣过程:实现已还原的金属与脉石的熔融态机械分离;③传热及渣铁反应过程:实现成分与温度均合格的液态铁水。 3、画出高炉本体图,并在其图上标明四大系统。 答:煤气系统、上料系统、渣铁系统、送风系统。 4、归纳高炉炼铁对铁矿石的质量要求。 答:①高的含铁品位。矿石品位基本上决定了矿石的价格,即冶炼的经济性。②矿石中脉石的成分和分布合适。脉石中SiO2和Al2O3要少,CaO多,MgO含量合适。③有害元素的含量要少。S、P、As、Cu对钢铁产品性能有害,K、Na、Zn、Pb、F对炉衬和高炉顺行有害。④有益元素要适当。Mn、Cr、Ni、V、Ti 等和稀土元素对提高钢产品性能有利。上述元素多时,高炉冶炼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要考虑冶炼的特殊性。⑤矿石的还原性要好。矿石在炉被煤气还原的难易程度称为还原性。褐铁矿大于赤铁矿大于磁铁矿,人造富矿大于天然铁矿,疏松结构、微气孔多的矿石还原性好。⑥冶金性能优良。冷态、热态强度好,软化熔融温度高、区间窄。⑦粒度分布合适。太大,对还原不利;太小,对顺行不利。5、试述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三大作用及其质量要求。 答:焦炭在高炉的作用:(1)热源:在风口前燃烧,提供冶炼所需的热量;(2)还原剂:固体碳及其氧化产物CO是氧化物的还原剂;(3)骨架作用:焦炭作为软融带以下唯一的以固态存在的物料,是支撑高达数十米料柱的骨架,同时又是煤气得以自下而上畅通流动的透气通路;(4)铁水渗碳。 质量的要求:粒度适中、足够的强度、灰分少、硫含量少、挥发成分含量合适、反应性弱(C+CO2=2CO)、固定C高等。 6、试述高炉喷吹用煤粉的质量要求。 答:1、灰分含量低、固定碳量高;2、含硫量少;3、可磨性好;4、粒度细;5、爆炸性弱,以确保在制备及输送过程中的人身及设备安全;6、燃烧性和反应性好。 7、熟练掌握高炉冶炼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表达方式。 η:每M3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生产的合格铁量答:1、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