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第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1概述

1、受弯构件(梁、板)的设计内容:图3-1

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破坏截面垂直于梁的轴线,承受弯矩作用而

破坏,叫做正截面受弯破坏。

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破坏截面与梁截面斜交,承受弯剪作用而破

坏,叫做斜截面受剪破坏。

③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对受弯构件进行设计与校核时,应满足规

范规定的要求。比如最小配筋率、纵向

2

①板

⑴板的形状与厚度:

a.形状:有空心板、凹形板、扁矩形板等形式;它与梁的直观

区别是高宽比不同,有时也将板叫成扁梁。其计算与

梁计算原理一样。

b.厚度:板的混凝土用量大,因此应注意其经济性;板的厚度

通常不小于板跨度的1/35(简支)~1/40(弹性约束)

或1/12(悬臂)左右;一般民用现浇板最小厚度60mm,

并以10mm为模数(讲一下模数制);工业建筑现浇板

最小厚度70mm。

⑵板的受力钢筋:单向板中一般仅有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双向

板中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一般情况下互相垂直的

两个方向钢筋应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网。当采用绑扎

钢筋配筋时,其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度h≤150mm

时,不应大于200mm,当板厚度h﹥150mm时,不应大

于1.5h,且不应大于250mm。板中受力筋间距一般不

小于70mm,由板中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其间距不应

大于400mm,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

面积的1/3,其锚固长度l as不应小于5d。板中弯起钢

筋的弯起角不宜小于30°。

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一般用6、8、10mm。

对于嵌固在砖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构造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包括弯起钢筋在内),

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l1/7(l1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

度)。

b. 对两边均嵌固在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伸出

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l1/4。

c. 沿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且单位长度内的

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⑶板的分布钢筋:其作用是:

a.分布钢筋的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

b.把荷载均匀分布到各受力钢筋上;

c.承担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宽度上

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应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

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经不宜小于6mm,对于集中荷载较大的情

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双向

板设计时,应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布置受力钢筋。

在温度和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尚应布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数量可按计算或工程经验确定,并宜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沿一个方向增加的附加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其直径不宜过大,间距宜取150~200mm,并应按受力钢筋确定该附加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⑷板中钢筋的保护层及有效高度:保护层厚度与环境条件及混凝

土等级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保护层取15mm,详见规范;

有效高度是指受力钢筋形心到混凝土受压区外边缘的距离,用

0h 表示,板通常取200-=h h mm 。

② 梁

⑴梁的截面尺寸与形状:

a.形状:有矩形、T 形、花篮形、工字型、L 形等多种,根据具

体情况确定。

b.尺寸:用b ×h 来表示,b 表示梁截面的宽度,h 表示梁截面的

高度,一般情况下b/h 在1/2~1/4之间,并且都应满足建筑模数要求;梁高h 根据工程经验,简支时不宜小于l /15,连续时不宜小于l /20;整体肋形楼盖的次梁及主梁截面最小高度不宜小于(l /15~l /20)和(l /8~l /12)。截面高宽比(h /b ),对于矩形截面为(2~2.5),对于T 形截面为(2.5~4.0)。为便于施工,截面尺寸可参照下列使用:

梁宽b =120、150、180、200、220、250、300mm……以50mm 为模数; 梁高h =250、300、350……750、800、900mm……以100mm 为模数。

⑵梁内钢筋布置及种类:

a.纵向受力钢筋:梁内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一般选用10—30mm ,

若配不同直径的钢筋,直径相差以2mm 为宜,对于h ≥300mm 的梁,钢筋直径d ≥10mm ,对于h <300mm 梁,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伸入梁的支座范围内纵向受力钢筋数量,当梁寛为100mm 及以上时,不应少于二根;当梁寛小于100mm 时,可为一根。

b.箍筋:其作用是保证斜截面抗剪强度,固定纵向钢筋的位置,

其具体做法及选择可按第4章。

c.弯起钢筋:为保证斜截面强度而设置的,一般可由纵向受力

钢筋弯起而成,也可专门设置弯起钢筋。具体做法详见第4章。

d.架立钢筋:用来固定箍筋位置,承受由于混凝土收缩及温差

变化所产生的内应力。

e.腰筋(侧向构造钢筋):用以增强钢筋骨架的刚性,增强梁的

抗扭能力,并承受侧面发生的内应力(温度变形等)。

f. 拉结筋:保证腰筋的稳定性,并能承受一定的侧向应力。

⑶梁内钢筋保护层(图):通常取25mm ,详见规范;梁内钢筋的位

置排布及间距应满足规范规定,如下图所示。

⑷梁截面的有效高度:所谓梁截面的有效高度是指受拉钢筋的重

心至混凝土受压区外边缘的垂直距离,它与受拉钢筋的直径及排放位置有关。35

250-≈--=h h h d (单排放置

s 。

§2 单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状态

1、单筋与双筋截面的区分:仅在梁的受拉区配置纵向受拉钢筋的梁称为单筋梁;

在受拉区和受压区都配置有纵向受力筋的梁称为双筋梁。 2、单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三阶段:(适筋梁)

① 第Ⅰ阶段—弹性工作阶段:从加载到即将开裂,弯矩从0到开裂弯矩,

应力应变的发展与弯矩的关系,

此时混凝土外边缘拉应变小于极限拉应变;

② 第Ⅱ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从开裂弯矩(混凝土出现第一条裂缝)

到钢筋屈服时的弯矩。开裂处混凝土不再受拉,此时应力应变关系变化呈非线性。

③ 第Ⅲ阶段—破坏阶段: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大,裂缝继续增长并向上延

伸,最后导致钢筋屈服、压区混凝土压碎而

坏。

综上所述,梁的最终破坏是由于钢筋的屈服,混凝土的压碎而破坏。因此,

梁的承载力主要决定于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等级、配筋率及截面尺寸。

3、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破坏形态

① 配筋率ρ(经济配筋率):钢筋截面面积与梁截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

为配筋率,用0

h b A s

⨯=ρ表示,其中s A 为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b

为梁宽;0h 为梁截面的有效高度。根据经验,梁的经济配筋率在0.6%~1.5%之间.

② 三类破坏形态

⑴少筋梁:当梁内配置钢筋很少时,一旦梁上受拉区混凝土出现开裂,裂缝处钢筋应力突然增大到钢筋的屈服强度f y ,裂缝很宽,使梁产生很大挠度。此时梁的承载能力略小于梁的开裂弯矩M cr ,其破坏是突然的,带有“脆性破坏”性质。这类梁称之为“少筋梁”,工程中应严禁使用。 当钢筋混凝土梁开裂时只考虑受拉钢筋作用,梁的抗弯能力达到素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M cr 时,其配筋率可称之为最小配筋率ρmin

,若梁内实际配筋率ρ大于最小

配筋率ρ

min

,可以防止“少筋梁破坏”。《规范》规定,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纵向受力

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 取0.2和45f t /f y 中较大者。

⑵超筋梁:当梁内配置钢筋较多时,即ρ>ρmax ,受拉区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受到钢筋的抑制作用,发展速度缓慢,而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变将随荷载的增加而发展较快,当受压区最外缘处混凝土压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时而破坏。破坏前,裂缝宽度小,梁的挠度小,梁内受拉钢筋应力小于屈服强度f y ,破坏无明显的预兆,属“脆性破坏”的性质。此梁称之为“超筋梁”,在工程实践中应严禁使用该类梁。因此,这类梁在破坏时,钢筋未达屈服,梁的破坏与其无关。我们将钢筋屈服与混凝土压碎

同时发生时的配筋率称为界限配筋率,以max ρ表示;此时的梁称为平衡配筋梁。

⑶适筋梁:当梁内配置适量钢筋时,即ρ

min

≤ρ≤ρ

max

,梁的整个

要能确定混凝土受压区合力大小及作用点位置不变即可。 ① 合力大小相等; ② 作用点位置不变;

③ 混凝土强度:在实际构件中,受压区混凝土应力是不均匀的;在进行

结构设计时,根据等效矩形应力图原理,取其受压区高度为x ,平均压应力为平均压应力为α1f c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α1取为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5、相对受压区高度ξ及其与配筋率ρ的关系

① 相对受压区高度ξ(及其计算公式):定义正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 与有效高度0h 的比值:0

h x

=

ξ ②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 ξ:处于界限破坏状态的梁正截面混凝土受

压区高度x b 与截面有效高度h 0的比值ξb 表示,称之为相对界限受

压区高度,《规范》按下式计算:cu

s y b E f εβξ+

=

11

,上式cu ε=0.0033;

1β 为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β1=0.8,当混凝土

强度等级等于C80时,取74.01=β,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③ 压区高度ξ与配筋率ρ的关系:由正截面上内力平衡条件可得:

c

y c s y f f bh f A f h x

1010αρ

αξ===

,当构件处于界限破坏时,其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ξ=,相应的配筋率称之为最大配筋率(或界限配筋率)max ρ,max

ρ与b ξ之间的关系为y

c b f f

1max αξρ=。

§3 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三个基本假定

① 平截面假定

② 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全部拉力由纵向受拉钢筋承担; ③ 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当εc ≤ε0时 ⎥⎥⎦

⎤⎢⎢⎣⎡⎪⎪⎭

⎫ ⎝

⎛--=n

c

c c f 0

11εε

σ 当ε0<εc ≤ε

cu

时 σc =f c

)50(60

1

2,--

=k cu f n 5,010)50(5.0002.0-⨯-+=k cu f ε )10)50(0033.05,-⨯--=k cu cu f ε

式中 c σ——对应于混凝土压应变为c ε时的混凝土压应力;

0ε——对应于混凝土压应力刚达到c f 时的混凝土压应变,当计算的0

ε值小于0.002时,应取为0.002;

cu ε——正截面处于非均匀受压时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当计算的cu ε值

大于0.0033时,应取0.0033;

n ——系数,当计算的n 值大于2.0时,应取2.0;

④ 钢筋应力取等于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其绝对值不应大于

其强度设计值。

2、基本公式(图)及适用条件

① 基本公式:由静力平衡条件得:

∑=0N s y c A f bx f =1α ∑=0M )2

( 01x h x b f M c -≤α 或 )2

(0x h A f M s y -≤ 式中 M

——弯矩设计值;

f 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 s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

② 适用条件:为保证构件是适筋梁,防止超筋、少筋破坏,要求满足

⑴满足最大配筋率要求max ρ:

b ξh x ξ≤=0或0h ξx b ≤

或 y

c

b s f f

ξρbh A ρ1max 0α=≤=

⑵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min ρ: min ρρ≥ 或 bh ρA s min ≥

3、表格计算法:

弄清截面内力臂系数γ、截面抵抗矩系数s α、与ξ之间的关系。以ξ表示γ、

s α见书本;以s α表示ξ、γ如下:

()

s s s αγαξ2115.0211-+=--=;

4、计算方法的应用

① 截面设计计算:已知M h b f f y c 、、、、求x A s 及。

⑴利用基本公式 ⑵利用表格计算

② 截面校核计算:已知s y c A h b f f 、、、、求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max M 。

⑴利用基本公式 ⑵利用表格计算

5、超筋、少筋如何处理:

① 超筋:截面设计中扩大截面尺寸或采用双筋截面进行设计;截面复核

中取0h x x b b ξ==进行承载力计算。

② 少筋:截面设计中不应会出现;截面复核中按2

0292.0bh f M M c cr u ==

§4 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采用双筋矩形截面的原因:在受压区配置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称为双筋梁。双筋梁的总用钢量较大,是不经济的。但是,在工程实践中,有时梁的截面尺寸受到限制,需在受压区配置钢筋以提高截面承载能力;有时梁上同一截面内作用正负弯矩,上下均需配置受力钢筋;有时是为了满足构造上的要求,在截面受压区配置构造钢筋也可以承担压力。另外,受压区配置钢筋还可以改善截面的变形能力,提高截面的延性,提高截面的刚度,减少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双筋梁的基本假定与单筋梁的基本假定基本相同。而且,普通受压钢筋A s ’ 的设计强度f y ’ 与抗拉设计强度f y 相等,但是,应注意充分发挥受压钢筋的作用。

2、基本计算公式(图结合)及适用条件

① 基本公式:

由平衡条件可得(见图3—11)

∑X=0 s y s

y c A f A f bx f =''+1α ∑M =0 )()2

(001s s y c a h A f x

h bx f M '-''+-≤α

为方便计式(3-22)也可以写成: )('0''12

0s y s c s a h f A f bh M -+≤αα 式中 f y ’——受压钢筋设计强度;

αs ’——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外边缘的距离; A s ’——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

② 适用条件:

为了防止超筋破坏,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满足:0h x b ξ≤。

为了保证受压钢筋能在截面破坏时达到其抗压设计强度f y ’,必须满足:s a x '≥2

当不符合此条件时,受弯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s s s y a a h A f M --≤ 3、计算方法

① 截面设计:

设计双筋梁时,常遇到如下两种情况:

(1)已知截面尺寸b ×h ,弯矩设计值M ,材料强度f c 、f y ,求受压钢筋和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 ’及A s 。

解法:为了节约钢筋,应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可令ξ=ξb ,则x =ξb h 0

这样利用公式(3—22)可得到: ()s

y c b b s a h f bh f M A '-'--='0201)5.01(αξξ

若 0'≤s A 说明不需赔置受压受力筋,可按单筋梁计算。 若 0'>s

A , 则 y

s y c b s f A f bh f A '

'01+=

αξ

(2) 已知截面尺寸b ×h ,弯矩设计值M ,材料强度c f 、y f ,及所配受压钢筋面积A s ’,求受拉钢筋截面积A s 。

解法:A s ’已知,可由(3—23)式求得:2

01'0'')

(bh f a h f A M c s y s s αα--=

若 0≤s α 则 '2s a x ≤ ()s

y s a h f M

A '-=

0 若0>s α 可查表得ξ或由下式计算:s αξ211--= 可计算出: 0

h x ξ=

此时,x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 若x ≤2a s ’,假定x =2a s ’,由(3-25)式求得受拉钢筋A s : ()s

y s a h f M

A '-=

0 (2) 若x >ξb h 0,说明受压钢筋A s ’太少,应按A s ’未知,重新计算A s ’及A s 。

(3) 若2a s ’

('0''1-+=

α ② 校核承载力问题

已知截面尺寸b ×h ,材料强度f c 、f y ,配置钢筋A s ’及A s ,求梁能承受的最大设计弯矩值。

解法:首先可由式(3-21)求出x : b

f A f A f x c s y s y 1'

'α-=

此时x 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况:

(1) 若s a x '≤2,则 ()s s y u a h A f M '-=0

(2)0h x b ξ>,则: ()()s s y b b c u a h A f bh f M '-''+-=02

015.01ξξα

(3) 若02h x a b s ξ≤≤',则: ()s s y c u a h A f x

h bx f M '-''+-=001)2

计算出的M u 即为截面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当M ≤M u 时,则截面是安全的。 4、举例说明

§5 T 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T 形截面的工作情况:如果把矩形截面梁受拉混凝土两侧挖去一部分(如图3—12(a)),这就形成了T 形截面。它与原矩形截面相比较,承载能力相同,但节省了混凝土,减轻了自重。T 形截面是由梁肋b ×h 及挑出翼缘(b f ’-b )×h f ’两部分组成。如果翼缘位于受拉区,当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翼缘就不起作用,可以考虑它为b ×h 的矩形梁。T 形截面梁受力后,翼缘受压时的压应力沿翼缘宽度方向的

分布是不均匀的,离梁肋越远,压应力越小。因此,受压翼缘的计算宽度应有一定限制,在此宽度范围内的应力分布可假设是均匀的,且能与梁肋很好的整体工作,经试验研究,《规范》规定翼缘计算宽度'f b 应按表3-2中有关规定的最小值取用。

表3-2 T 形及倒L 形截面受弯构件翼缘计算宽度

f 2. 如肋形梁在梁跨度内设有间距小于纵肋间距的横肋时,则可不遵守表列第三中情况的规定;

3. 对有加腋的T 形和倒L 形截面,当受压加腋的高度h h ≥h ’

f 且加腋的宽度b h ≤3h h 时,则其翼缘计算宽度可按表列第三种情况规定分别增加2b h (T 形截面)和b h (倒L 形截面);

4.独立梁受压区的翼缘板在荷载作用下经验算沿纵肋方向可能产生裂缝时,其计算宽度应取腹板宽度b 。

2、基本计算公式

① T 形截面的分类:根据中和轴位置不同,T 形截面的受力可分为两种类型;

(1)第一种类型,中和轴在翼缘内,x ≤h f ’;

(2)第二种类型,中和轴在肋部, x >h f ’

② 两类T 形截面的判断:

为判定T 形截面属于何种类型,可把x =h f ’作为界限情况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13(c)、(d)。

由平衡条件可得:

0=∑X y s f f c f A h b f =''1α

0=∑M )h (h h b f M f

f f c 201'-''=α

由此可见,设计时弯矩设计值M 已知,可用(3—27)式来判定:

若 )2

(01f

f f c h h h b f M '-''≤α 为第一类T 型

若 )2

(01f

f f c h h h b f M '-

''>α 为第二类T 型 进行承载力校核时,由于钢筋截面积s A 已知,可由(3—26)式来判定:

若 f f c s y h b f A f ''≤1α 属第一类T 型 若 f f c s y h b f A f ''>1α 属第二类T 型

③ 两类T 形截面的计算

⑴第一类T 形截面计算公式:

由平衡条件得:

∑=0N s y f c A f x b f ='1α

∑=0M )2(01x

h x b f M f c -'≤α

)2

(0x

h A f M s y -≤

公式适用条件: (1) b ξh x

ξ≤=0,或max ρρ≤,此条件一般均能满足,可不验算; (2) min 0

ρbh A

ρs ≥=或bh ρA s min ≥

以上可以看出第一类T 型可视为b f ’×h 矩形。

⑵第二类T 形截面计算公式:

由平衡条件得:

∑=0N [()]s y f f c A f bx h b b f =+'-'1α

∑=0M ())2()2(0101x

h bx f h h h b b f M c f f f c -+'-'-'≤αα

为设计方便(3-36)式可写为: )2/()('01''12

0f c f f c s h h f h b b f bh M --+≤ααα 公式适用条件:

(1) b ξh x

ξ≤=0

或 max ρρ≤ ,这和单筋矩形截面梁情况一样。 (2) bh ρA s min ≥,一般情况均能满足,可不必验算。 3、计算方法

① 截面设计:

⑴第一类:

已知截面尺寸b ,h ,b f ’,h f ’

,材料强度f c 、f y 及弯矩设计值M ,计算所需钢筋截面积A s 。

解法:

(1) 首先判定截面类型

由(3-28)式,若)2

(0

1f

f f c h h h b f M '-''≤α时,属第一类型,可按b f ’×h f ’

的矩形

截面计算。

由(3-29)式,若)2

(01f f f c h h h b f M '-

''>α时,则属第二类型。

(2) 第二类T 形截面计算

由(3-37)式求s α:2

01'01'')2()(bh f h h f h b b M c f

c f

f

s ααα-

--=

查表得ξ 或 求ξ: s αξ211--=

当b ξξ≤时, y

c

f f c s f f h b b h b f A 1''01)(αξα-+=

② 承载力校核:

⑴第一类:

已知截面尺寸b 、h 及b f ’、h f ’

,材料强度f c 、f y 及配置钢筋截面积A s ,计算截面的承载能力M u 。

解法:

(1) 判别类型

若f f c s y h b f A f ''≤1α时,

属第一类T 型,可按f f h b '⨯'的单筋矩形截面梁方法计算。

若f f c s y h b f A f ''>1α时,属第二类T 型。

⑵第二类:

由(3-35)可求出x : b

f h b b f A f x c f

f c s y 1''1)(αα--=, 及ξ:0/h x =ξ 当b ξξ≤或0h ξx x b b =≤时

)2()(2'

0''101f

f f c c u h h h b b f x h bx f M --+⎪⎭⎫ ⎝

⎛-=αα

当b ξξ>2或b x x >时,取b ξξ=2或b x x =计算:

())2

()(501'0''12

1f f

f

c c b b u h h h b b f bh f ξ.ξM -

-+-=αα

若M M u ≥(弯矩设计值),安全。 4、计算举例(略)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通常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其破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弯矩引起的,破坏截面与构件的纵轴线垂直,称为沿正截面破坏;另一种是由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引起的,破坏截面是倾斜的,称为沿斜截面破坏。所以,设计受弯构件时,需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单筋矩形截面 1.单筋截面受弯构件沿正截面的破坏特征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式与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以及纵向受拉钢 筋配筋率ρ有关。ρ用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与正截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来表示,即ρ=As/(bh0),其中A s为受拉钢筋截面面积;b为梁的截面宽度;h0为梁的截面有效高度。 根据梁纵向钢筋配筋率的不同,钢筋混凝土梁可分为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三种类型,不同类型梁的具有不同破坏特征。 ①适筋梁 配置适量纵向受力钢筋的梁称为适筋梁。 适筋梁从开始加载到完全破坏,其应力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3.2.1。 第I阶段(弹性工作阶段):荷载很小时,混凝土的压应力及拉应力都很小,应力和应变几乎成直线关系,如图3.2.1a。 当弯矩增大时,受拉区混凝土表现出明显的塑性特征,应力和应变不再呈直线关系,应力分布呈曲线。当受拉边缘纤维的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εtu时,截面处于将裂未裂的极限状态,即第Ⅰ阶段末,用Ⅰa表示,此时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称抗裂弯矩M cr,如图3.2.1b。Ⅰa阶段的应力状态是抗裂验算的依据。 第Ⅱ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当弯矩继续增加时,受拉区混凝土的拉应变超过其极限拉应变εtu,受拉区出现裂缝,截面即进入第Ⅱ阶段。裂缝出现后,在裂缝截面处,受拉区混凝土大部分退出工作,拉力几乎全部由受拉钢筋承担。随着弯矩的不断增加,裂缝逐渐向上扩展,中和轴逐渐上移,受压区混凝土呈现出一定的塑性特征,应力图形呈曲线形,如图3.2.1c。第Ⅱ阶段的应力状态是裂缝宽度和变形验算的依据。 当弯矩继续增加,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f y,这时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称为屈服

(整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第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1概述 1、受弯构件(梁、板)的设计内容:图3-1 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破坏截面垂直于梁的轴线,承受弯矩作用而 破坏,叫做正截面受弯破坏。 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破坏截面与梁截面斜交,承受弯剪作用而破 坏,叫做斜截面受剪破坏。 ③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对受弯构件进行设计与校核时,应满足规 范规定的要求。比如最小配筋率、纵向 2 ①板 ⑴板的形状与厚度: a.形状:有空心板、凹形板、扁矩形板等形式;它与梁的直观 区别是高宽比不同,有时也将板叫成扁梁。其计算与 梁计算原理一样。 b.厚度:板的混凝土用量大,因此应注意其经济性;板的厚度 通常不小于板跨度的1/35(简支)~1/40(弹性约束) 或1/12(悬臂)左右;一般民用现浇板最小厚度60mm, 并以10mm为模数(讲一下模数制);工业建筑现浇板 最小厚度70mm。 ⑵板的受力钢筋:单向板中一般仅有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双向

板中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一般情况下互相垂直的 两个方向钢筋应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网。当采用绑扎 钢筋配筋时,其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度h≤150mm 时,不应大于200mm,当板厚度h﹥150mm时,不应大 于1.5h,且不应大于250mm。板中受力筋间距一般不 小于70mm,由板中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其间距不应 大于400mm,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 面积的1/3,其锚固长度l as不应小于5d。板中弯起钢 筋的弯起角不宜小于30°。 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一般用6、8、10mm。 对于嵌固在砖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构造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包括弯起钢筋在内), 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l1/7(l1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 度)。 b. 对两边均嵌固在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伸出 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l1/4。 c. 沿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且单位长度内的 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⑶板的分布钢筋:其作用是: a.分布钢筋的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 b.把荷载均匀分布到各受力钢筋上; c.承担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宽度上 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应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 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经不宜小于6mm,对于集中荷载较大的情 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双向 板设计时,应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布置受力钢筋。 在温度和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尚应布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数量可按计算或工程经验确定,并宜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沿一个方向增加的附加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其直径不宜过大,间距宜取150~200mm,并应按受力钢筋确定该附加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⑷板中钢筋的保护层及有效高度:保护层厚度与环境条件及混凝 土等级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保护层取15mm,详见规范;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最小配筋率的确定原则:配筋率 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按Ⅲa 阶段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等于同截面素混凝土梁所能承受的弯矩M cr (M cr 为按Ⅰa 阶段计算的开裂弯矩)。 对于受弯构件, 按下式计算: (2)基本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1)基本公式 式中: M —弯矩设计值; f 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 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x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2)适用条件 l 为防止发生超筋破坏,需满足ξ≤ξb 或x ≤ξb h 0; l 防止发生少筋破坏,应满足ρ≥ρmin 或 A s ≥A s ,min=ρmin bh 。 在式(3.2.3)中,取x =ξb h 0,即得到单筋矩形截面所能 min t y max(0.45f /f ,0.2% ) ρ= (3.2.1) s y c 1A f bx f =α(3.2.2) ()20c 1x h bx f M -≤α(3.2.3) () 20y s x h f A M -≤(3.2.4) 或

承受的最大弯矩的表达式: (3)计算方法 1)截面设计 己知:弯矩设计值M ,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级别,构件截面尺寸b 、h 求:所需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 计算步骤: ①确定截面有效高度h 0 h 0=h -a s 式中h —梁的截面高度; a s —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承载力计算时, 室内正常环境下的梁、板,a s 可近似按表3.2.4取用。 表 3.2.4 室内正常环境下的梁、板a s 的近似值(㎜) ②计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 ,并判断是否属超筋梁 若x ≤ξb h 0,则不属超筋梁。否则为超筋梁,应加大截面尺寸,或 构件种类 纵向受力 钢筋层数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梁 一层 40 35 二层 65 60 板 一层 25 20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填空题: 1、简支梁中的钢筋主要有丛向受力筋 、 架立筋 、 箍筋 、 弯起 四种。 2、梁截面设计时,采用C20混凝土,其截面的有效高度0h :一排钢筋时ho=h-40 、两排钢筋时 ho=h-60 。 3、梁截面设计时,采用C25混凝土,其截面的有效高度0h :一排钢筋时 ho=h-35 、两排钢筋时 。 4、受弯构件min ρρ≥是为了防止 少梁筋 ,x a m .ρρ≤是为了防止 超梁筋 。 5、第一种T 型截面的适用条件及第二种T 型截面的适用条件中,不必验算的条件分别为 6、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有 少筋破坏 、 适筋破坏 、 超筋破坏 三种。 7、板中分布筋的作用是 固定受力筋 、 承受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力 、 承受分布板上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承受单向板沿长跨方向实际存在的某些弯矩 。 8、双筋矩形截面的适用条件是 b ξξ≤ 、 s a x '≥2 。 b ξξ≤ 和 m i n 0ρρ≥=bh A s 。 9、单筋矩形截面的适用条件是 b ξξ≤ 、 min 0 ρρ≥=bh A s 。 10、双筋梁截面设计时,当s A '和s A 均为未知,引进的第三个条件是 b ξξ= 。 二、判断题: 1、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无关。( X ) 2、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从受力纵筋外侧算起的。( √ ) 3、在适筋梁中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很大。( X ) 4、在适筋梁中增大梁的截面高度h 对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很大。( √ ) 5、在适筋梁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ρ越大,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越大。( √ ) 6、在钢筋混凝土梁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ρ越大,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越大。( X ) 7、只要受压区配置了钢筋,就一定是双筋截面梁。( X ) 8、受弯构件各截面必须同时作用有弯矩和剪力。( X ) 9、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箍筋的外皮至混凝土构件边缘的距离。( X )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讲解学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本章学习要点: 1、掌握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2、了解配筋率对受弯构件破坏特征的影响和适筋受弯构件在各阶段的受力特点; 3、熟悉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构造要求。 §4-1 概述 一、受弯构件的定义 同时受到弯矩M和剪力V共同作用,而轴力N可以忽略的构件(图4-1)。 梁和板是土木工程中数量最多,使用面最广的受弯构件。 梁和板的区别:梁的截面高度一般大于其宽度,而板的截面高度则远小于其宽度。受弯构件常用的截面形状如图4-2所示。 图4-1 二、受弯构件的破坏特性

正截面受弯破坏:沿弯矩最大的截面破坏,破坏截面与构件的轴线垂直。 斜截面破坏:沿剪力最大或弯矩和剪力都较大的截面破坏。破坏截面与构件轴线斜交。 进行受弯构件设计时,要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图4-3 受弯构件的破坏特性 §4-2 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受力特性 一、配筋率对正截面破坏性质的影响 配筋率:为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A s与截面有效面积的百分比。 s A bh r= 式中 s A——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b——截面宽度, h——截面的有效高度(从受压边缘至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重心的距 离)。 构件的破坏特征取决于配筋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截面形式等诸多因素,但配筋率的影响最大。受弯构件依配筋数量的多少通常发生如下三种破坏形式: 1、少筋破坏 当构件的配筋率低于某一定值时,构件不但承载力很低,而且只要其一开裂,裂缝就急速开展,裂缝处的拉力全部由钢筋承担,钢筋由于突然增大的应力而屈服,构件立即发生破坏。 图4-4 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 2、适筋破坏 当构件的配筋率不是太低也不是太高时,构件的破坏首先是受拉区纵向钢筋屈服,然后压区砼压碎。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得到充分利用。破坏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和裂缝预兆。 3、超筋破坏 当构件的配筋率超过一定值时,构件的破坏是由于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的。受拉区钢筋不屈服。破坏前有一定变形和裂缝预兆,但不明显,。当混凝

第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精)

第3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对梁、板的截面尺寸有何构造规定? 答:梁的高度h 常根据刚度要求取为跨度l 0的1/8~1/12;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 按高宽比h /b =2~3,T 形截面梁的肋宽b 按高宽比h /b =2.5~4选择。然后结合下列要求初步确定。 (1)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 形截面的肋宽b 常取120、150、180、200、220、……、250mm ,250mm 以上则以50mm 为模数递增。 (2)梁高h 常取250、300、350、400、……、800mm ,以50mm 递增;800mm 以上则以100mm 递增。 一般的受力板,其厚度h 可取为板跨度l 0的1/12~1/35。考虑施工方便和使用要求,板厚不宜小于50mm ;水工建筑物中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 。板厚在250mm 以下时,板厚以10mm 递增;板厚在250mm 以上时,以50mm 递增;板厚超过800mm 时,则以100mm 递增。板的宽度一般由使用要求和布置条件确定。 对预制构件,常要求构件轻薄,便于吊装和运输,因此在考虑截面尺寸时,级差尺寸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以调整,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2.梁内钢筋直径、根数、间距及布置有何构造规定? 答:钢筋直径:为了保证钢筋骨架的刚度,梁内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能太细。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过大和钢筋在混凝土中可能滑动,也不宜采用很粗的钢筋。梁内常用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10~28mm 。 在同一根构件中,受力钢筋直径最 好相同。为了选配钢筋方便和节约钢材 起见,有时也可选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钢 筋,此时应使两种钢筋直径相差2mm 以 上,以便施工时容易识别,但也不宜超 过4~6mm ,以使截面受力均匀。 钢筋根数:梁中受力钢筋的根数太多 时,会增加浇筑混凝土的难度,根数 太少时又不足以选择弯起钢筋来满足斜截 面抗剪要求。同时,如果钢筋根数少而直 径粗,受力不均匀,加工也不方便。在梁中,钢筋根数至少为两根,以形成钢筋骨架的需要,钢筋总数根据承载力计算确定。 钢筋间距及布置:为了使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并且为了避免钢筋太密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要求两根钢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规范规定梁内纵向钢筋净距不得小于钢筋直径d ,同时不得小于30mm ,并不得小于最大骨料粒径的1.25倍,上部钢筋的净距还不得小1.5d (题图2)。当受力钢筋一排放不下而需要排成上下两排时,应当先将钢筋布在下排,然后将剩余的钢筋放在上排,这样布置对截面受力比较有利(增大抗弯力臂),也可以采用并筋配置方式。注意使上下两排钢筋对齐,以免影响混凝土浇筑。两根钢筋的中距一般不要大于300~400mm 。 3.板内受力钢筋的直径、分布有何构造规定?板内分布钢筋有何作用,其直径、分布有何构造规定? 答:受力钢筋: 一般厚度的板中受力钢筋的直径通常采用6~12mm ,厚板的受力钢筋直径可用12 ~(a )单筋截面 (b )双筋截面 题图2 梁内纵向钢筋布置图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作者:————————————————————————————————日期:

3.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通常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其破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弯矩引起的,破坏截面与构件的纵轴线垂直,称为沿正截面破坏;另一种是由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引起的,破坏截面是倾斜的,称为沿斜截面破坏。所以,设计受弯构件时,需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单筋矩形截面 1.单筋截面受弯构件沿正截面的破坏特征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式与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以及纵向受拉钢 筋配筋率ρ有关。ρ用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与正截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来表示,即ρ=As/(bh0),其中A s为受拉钢筋截面面积;b为梁的截面宽度;h0为梁的截面有效高度。 根据梁纵向钢筋配筋率的不同,钢筋混凝土梁可分为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三种类型,不同类型梁的具有不同破坏特征。 ①适筋梁 配置适量纵向受力钢筋的梁称为适筋梁。 适筋梁从开始加载到完全破坏,其应力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3.2.1。 第I阶段(弹性工作阶段):荷载很小时,混凝土的压应力及拉应力都很小,应力和应变几乎成直线关系,如图3.2.1a。 当弯矩增大时,受拉区混凝土表现出明显的塑性特征,应力和应变不再呈直线关系,应力分布呈曲线。当受拉边缘纤维的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εtu时,截面处于将裂未裂的极限状态,即第Ⅰ阶段末,用Ⅰa表示,此时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称抗裂弯矩M cr,如图3.2.1b。Ⅰa阶段的应力状态是抗裂验算的依据。 第Ⅱ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当弯矩继续增加时,受拉区混凝土的拉应变超过其极限拉应变εtu,受拉区出现裂缝,截面即进入第Ⅱ阶段。裂缝出现后,在裂缝截面处,受拉区混凝土大部分退出工作,拉力几乎全部由受拉钢筋承担。随着弯矩的不断增加,裂缝逐渐向上扩展,中和轴逐渐上移,受压区混凝土呈现出一定的塑性特征,应力图形呈曲线形,如图3.2.1c。第Ⅱ阶段的应力状态是裂缝宽度和变形验算的依据。 当弯矩继续增加,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f y,这时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称为屈服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 2熟悉受弯构件的破坏特征; 3掌握受弯构件的正截面计算。 二、重点、难点 1破坏特征的理解; 2受弯构件的计算方法; 3受弯构件配筋计算 三、主要内容 4.1概述 1受弯构件的截面形式 梁: 矩形, T形 ,I 形,倒L形 板:矩形,槽形,空心板 2两种受弯构件 单筋受弯构件:仅在截面受拉区配置受力钢筋的受弯构件称为单筋受弯构件. 双钢筋受弯构件:既在受拉区配置受力钢筋,同时也在受压区配置受力钢筋的 受弯构件称为双钢筋受弯构件. 3受弯构件所需进行的计算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M 受力钢筋的配置问题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M,V 箍筋和弯起钢筋的配置问题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裂缝宽度验算 挠度验算 4.2实验研究分析 1梁的受力性能 (1)匀质弹性材料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 变形规律符合平截面假定(平截面在梁变形后保持平面); 材料性能符合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受压区和受拉区的应力分布图形均为三角形;梁的挠度与弯矩成正比. (2)非匀质、非弹性材料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 钢筋混泥土梁是有钢筋和混泥土两种材料所组成,且混泥土本身是非弹性,非匀 质材料,抗拉强度有远小于抗压强度,故其受力性能 有很大不同. 小于抗压强度,因而其受力性能有很大 不同。研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首先要进行 构件加载试验.为了着重研究粱正截面受力和变形的 变化规律,通常采用两点加荷,试验梁的布置一般如 图4.2所示。这样,在两个对称集中荷载间的区段,

形成纯弯段,可以基本上排除剪力的影响(忽略自重),同时也有利于在这一较长的区段上(L/3~L/2)布置仪表。 在“纯弯段”内,沿粱高两侧布置测点,用仪表量测粱的纵向变形;在梁跨中附近的钢筋表面处贴电阻片,用以量测钢筋的应变。不论使用哪种仪表量测变形,它都有一定的标距。因此,所测得的数值都表示标距范围内的干均应变值.另外,在跨中和支座上分别安装位移计以量测跨中的挠度,有时还要安装倾角仪以量测粱的转角。试验中还用目测观察粱上裂缝的分布和开展情况。 图4.3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做钢筋 混凝土试验粱的弯矩与挠度关系曲线实测结 果。图中纵坐标为相对于粱破坏时极限弯矩从 的弯矩的无量纲值(M/Mu);横坐标为梁跨中 挠度f的实测值。试验时采取逐段加荷,从试 验可知钢筋混疑土梁从载入到破坏经历三个 阶段. 第1阶段:弯矩较小时,挠度和弯矩关系 接近直线变化。工作特点是粱尚未出现裂缝。 第1阶段:弯矩超过开裂弯矩Mcr后,由 于已有裂缝发生,且此后一段时间内将不断出 现新的裂缝,随着裂缝的出现与不断开展,挠度的增长速度较开裂前为快,(M /Mu)~f关系曲线上出现了第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这时的工作特点是梁带有裂缝。 第1阶段:整个发展过程中,钢筋的应力将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当受拉钢筋刚到达屈服强度,(M/Mu)一f关系曲线上出现了第二个明显转折点,标志着粱受力进入第三阶段。阶段特点是梁的裂缝急剧开展,挠度急剧增加,而钢筋应变有较大的增长,但其应力基本上维持屈服强度不变.当继续加载,到达粱所承受的最大弯矩Mu,此时梁开始破坏。 2 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1)截面应力分布 梁截面应力分布在各个阶段的变化特点如图4.4所示。 第1阶段: 梁承受的弯矩很小,截面的应变也很小,混凝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故梁的截面应力分布为三角形,中和轴以上受压,另一侧受拉,钢筋与外围混凝土应变相同,共同受拉.随M的增大,截面应变随之增大.由于受拉区混龊土塑性变形的发展,应力增长缓慢,应变增长较快,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呈曲线形,当弯矩增加到使曼拉边的应变到达混靛土的极限拉应变时,就进入裂缝出现的临界状态。如再增加荷载,拉区混疑土将 开裂,这时的弯矩为 开裂弯矩。在此阶段, 压区混凝土仍处于弹 性阶段,因此压区应 力图形为三角形。 第二阶段: 弯矩达Mcr 后.在纯弯段内混凝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 出采用内力臂系数进行受弯承载力计算的简化公式。经过大量计算,分析了弯矩、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对内力臂系数的影响。最后,基于在我国混凝土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基本不大于 1.6%的情况,建议采用简化公式进行梁配筋设计时,内力臂系数可取0.80(C30混凝土,HRB400钢筋)或0.85(C35混凝土,HRB400钢筋)。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内力臂系数;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经济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梁作为受弯构件应用广泛,为避免其发生受弯破坏,须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且满足构造。计算梁配筋可借助相关软件,而实际设计工作往往要求设计人快速手算出结果。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公 式计算,参数多且无法快速得出结果。为此,本文对矩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一系列推导,得出采用内力臂系数计算受拉钢筋面积的公式,在对内力臂系数进行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内力臂系数的建 议值。 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2 经济配筋率对应的内力臂系数

混凝土梁中钢筋的多少既影响到结构安全,又影响工程造价,直接涉及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关注受拉钢筋配筋率显得尤为重要。 当弯矩设计值、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钢筋强度已知时,若选用不同的截面尺寸,就会求得不同的配筋率。受拉钢筋配筋率位于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之间,必然存在较合理的经济配筋率。 单筋矩形截面梁的经济配筋率为0.6%~1.5%。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时除了要保证截面的承载力外,还应保证截面具有一定的延性,一般单筋截面受弯构件配筋率0.75倍最大配筋率。换句话说,即弯矩设计值0.75 Mu,承载力要留有适当余地。因此s0.8,Mu为单筋矩形截面梁所能承担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经济配筋率对应的内力臂系数及弯矩设计值见表4和表5。 3 结语 本文由基本公式导出利用内力臂系数算混凝土梁配筋面积的公式,实用性强。 确定内力臂系数后,便可快速算出配筋面积。当混凝土梁配筋率1.6%时,基于目前我国梁纵向受拉钢筋大量采用HRB400强度等级钢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简便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简便计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概念和分类 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简便计算方法的提出和应用 4.结论和展望 正文 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概念和分类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是指在结构中承受弯矩作用的构件,其主要形式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板等。按照受力特点,可以分为受拉区、受压区和中性轴。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构件的截面形式和受力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公式。 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基本步骤: 1.确定受弯构件的材料性能参数,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和抗拉强度设计值等。 2.确定受弯构件的几何参数,包括截面尺寸、弯曲半径和截面形状等。 3.计算受弯构件的截面惯性矩和截面模量。 4.根据弯矩设计值和截面模量,计算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三、简便计算方法的提出和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可以采用一些简便方法来估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这些方法主要包括:

1.矩形截面法:对于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可以采用矩形截面法进行简便计算。该方法假设受弯构件的截面在弯曲过程中保持矩形形状,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 2.极限弯矩法:极限弯矩法是一种基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破坏特性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认为,当受弯构件的弯矩达到极限值时,构件产生破坏。通过查阅相关规范和图表,可以得到极限弯矩值,从而估算正截面承载力。 四、结论和展望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采用简便计算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设计效率。然而,这些简便方法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矩形截面法适用于矩形截面构件,极限弯矩法需要查阅相关规范和图表等。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注意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简便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简便计算 正文: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受弯构件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素,其正截面承载力是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之一。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是评估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安全性的基础,因此在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简便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可以通过极限状态计算方法来评估。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构件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和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计算出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在计算过程中,一般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分布假设来简化计算。 2. 等效矩形应力分布假设 等效矩形应力分布假设是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的基础。该假设认为在受弯构件的截面内,混凝土的应力分布可以近似为一个矩形。在矩形应力分布中,混凝土的应力是一个线性递减的函数,而钢筋的应力则保持不变。

3.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根据等效矩形应力分布假设,可以得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常见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弯矩-曲率法和应力-应变法。 - 弯矩-曲率法:根据截面的几何特性、材料特性和荷载情况,可以通过弯矩-曲率关系来计算截面的抗弯承载力。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M = σs * As * d + σc * Ac * (d - x) 其中,M为截面的弯矩,σs为钢筋应力,As为钢筋面积,d为截面的有效高度,σc为混凝土应力,Ac为混凝土面积,x为等效矩形应力分布中混凝土应力变为零的距离。 - 应力-应变法:根据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分别计算出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然后将二者叠加得到截面的总应力。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σ = σc + σs 其中,σ为截面的总应力,σc和σs分别为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 4. 工程实例分析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受弯构件(bendingmember)是指截面上通常有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而轴力可以忽视不计的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主要形式是板(Slab)和梁(beam),它们是组成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在桥梁工程中应用很广。 在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的截面将承受弯矩M和V的作用。因此设计受弯构件时,一般应满意下列两方面的要求: (1)由于弯矩M的作用,构件可能沿弯矩最大的截面发生破坏,当受弯构件沿弯矩最大的截面发生破坏时,破坏截面与构件轴线垂直,称为正截面破坏。故需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由于弯矩M和剪力V的共同作用,构件可能沿剪力最大或弯矩和努力都较大的截面破坏,破坏截面与构件的轴线斜交,称为沿斜截面破坏,故需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为了保证梁正截面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在设计时除了适当的选用材料和截面尺寸外,必需在梁的受拉区配置足够数量的纵向钢筋,以承受因弯矩作用而产生的拉力;为了防止梁的斜截面破坏,必需在梁中设置肯定数量的箍筋和弯起钢筋,以承受由于剪力作用而产生的拉力。 第一节受弯构件的截面形式与构造一、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板是在两个方向上(长、宽)尺度很大,而在另一方向上(厚度)尺寸相对较小的构件。 钢筋混凝土板可分为整体现浇板和预制板。在施工场地现场搭支架、立模板、配置钢筋,然后就地浇筑混凝土的板称为整体现浇板。通常这种板的截面宽度较大,在计算中常取单位宽度的矩形截面进行计算。预制板是在预制厂和施工场地现场预先制好的板,板宽度一般掌握在Inl左右,由于施工条件好,预制板不仅能采纳矩形实心板,还能采纳矩形空心板,以减轻板的自重。板的厚度h由截面上的最大弯矩和板的刚度要求打算,但是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及耐久性的要求,《大路桥规》规定了各种板的最小厚度;行车道板厚度不小于IOOmm人行道板厚度,就地浇注的混凝土板不宜小于80mm,预制不宜小于60mm。空心板桥的顶板和底板厚度,均不宜小于80mm。 (一)单向板(one-waysIabs) 单向板指的是板的长边与短变的比值22。板中钢筋由主钢筋(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组成。主钢筋布置在板的受拉区, 行车道板内的主钢筋直径一般不小于10mm;人行道板内的主钢筋不小于8mmo在简支板跨中和连续板支点处,板内主钢筋中心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各主钢筋间横向净距和层与层之间的竖向净距,当钢筋为3层及以下时,不应小于30mm,并不小于钢筋直径。3层以上时,不应小于40mm,并不小于1.25钢筋直径。 分布钢筋(distributionsteeIbars)其主要作用是将板面上荷载更匀称的传递给主钢筋,同时在施工中可通过绑扎或点焊来固定主钢筋。行车道板内分布钢筋应设在钢筋内侧,其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小于板面积的0.1%人行道板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o (二)双向板 双向板内主钢筋的分布,可在纵向和横向各划成3个板带。两个边带的宽度均为短边宽度的1/4,中间带的钢筋应按计算数量设置,在边带设置中间带所需钢筋的一半,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且不应大于板厚的两倍。 (三)斜板 斜板的钢筋可按下列规定布置, 1、当整体式斜板的斜交角(板的支座轴线的垂直线和桥纵轴线的夹角)不大于15°时,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本章学习要点: 1、掌握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2、了解配筋率对受弯构件破坏特征的影响和适筋受弯构件在各阶段的受力特点; 3、熟悉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构造要求。 §4-1 概述 一、受弯构件的定义 同时受到弯矩M和剪力V共同作用,而轴力N可以忽略的构件(图4-1)。 梁和板是土木工程中数量最多,使用面最广的受弯构件。 梁和板的区别:梁的截面高度一般大于其宽度,而板的截面高度则远小于其宽度。受弯构件常用的截面形状如图4-2所示。 图4-1 二、受弯构件的破坏特性 正截面受弯破坏:沿弯矩最大的截面破坏,破坏截面与构件的轴线垂直。 斜截面破坏:沿剪力最大或弯矩和剪力都较大的截面破坏。破坏截面与构件轴线斜交。 进行受弯构件设计时,要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图4-3 受弯构件的破坏特性 §4-2 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受力特性 一、配筋率对正截面破坏性质的影响 配筋率:为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A s 与截面有效面积的百分比。 s A bh r = 式中 s A ——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b ——截面宽度, 0h ——截面的有效高度 (从受压边缘至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重心的距离)。 构件的破坏特征取决于配筋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截面形式等诸多因素,但配筋率的影响最大。受弯构件依配筋数量的多少通常发生如下三种破坏形式: 1、 少筋破坏 当构件的配筋率低于某一定值时,构件不但承载力很低,而且只要其一开裂,裂缝就急速开展,裂缝处的拉力全部由钢筋承担,钢筋由于突然增大的应

力而屈服,构件立即发生破坏。 图4-4 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 2、适筋破坏 当构件的配筋率不是太低也不是太高时,构件的破坏首先是受拉区纵向钢筋屈服,然后压区砼压碎。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得到充分利用。破坏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和裂缝预兆。 3、超筋破坏 当构件的配筋率超过一定值时,构件的破坏是由于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的。受拉区钢筋不屈服。破坏前有一定变形和裂缝预兆,但不明显,。当混凝土被压碎时,破坏突然发生,钢筋的强度得不到充分发挥,破坏带有脆性性质。 由上所述,受弯构件的破坏形式取决于受拉钢筋和受压混凝土相互抗衡的结果。当受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于受拉钢筋的抗拉能力时,钢筋先屈服;反之,当受拉钢筋的抗拉能力大于受压区混凝土的抗压能力时,受压区混凝土先压碎。 ﹡少筋破坏和超筋破坏都具有脆性性质,破坏前无明显预兆,破坏时将造成严重后果,材料的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在设计时不能将受弯构件设计成少筋构件和超筋构件,只能设计成适筋构件。 二、适筋受弯构件截面受力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截面开裂前的阶段 当荷载很小时,截面上的内力很小,应力和应变成正比,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为直线。这种受力阶段为第Ⅰ阶段,如图4-5(a)所示。 当荷载不断增大时,截面上的内力也不断增大,受拉区混凝土出现塑性变形,受拉区的应力图形呈曲线。当荷载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受拉区边缘的混凝土可以得到其实际的抗拉极限应变值。截面处在开裂前的临界状态。此时为Ⅰa 阶段,如图4-5(b)。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包括受弯构件的受力情况、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受压区高度的确定、钢筋的计算以及计算公式的应用等方面。文章旨在让读者了解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理论基础,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理论基础 一、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弯构件是常见的一种构件形式,其受力状态相对复杂,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以便工程设计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结构设计。 二、受弯构件的受力情况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是指在承受外力作用下,梁的截面产生弯曲形变的构件。在受弯构件的截面上,由于外力的作用,截面上的混凝土产生了受压区和受拉区。在受压区,混凝土会发生压缩变形,而在受拉区,混凝土会发生拉伸变形。同时,在受拉区的底部,由于混凝土的拉伸变形导致纵向钢筋受拉,而在受压区的顶部,由于混凝土的压缩变形导致纵向钢筋受压。因此,受弯构件的受力情况相对复杂,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三、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抗弯承载力是指截面在弯曲破坏前能够承受的最大弯矩。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工作状态法和极限状态法。 工作状态法是指在结构使用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荷载组合来计算结构的承载能力。在计算抗弯承载力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强度以及受压区高度等因素。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计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2. 根据受压区高度的不同,将截面分为若干个受压区。 3. 计算每个受压区的受压混凝土面积和受拉钢筋面积。 4. 根据钢筋的强度等级,计算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5. 计算受压区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和受拉钢筋的抗弯承载力。 6. 将所有受压区的抗弯承载力和受拉钢筋的抗弯承载力进行叠加,得到截面的总抗弯承载力。 极限状态法是指在结构设计阶段,按照预先确定的荷载组合来计算结构的承载能力。在计算抗弯承载力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强度以及受压区高度等因素。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计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2. 根据受压区高度的不同,将截面分为若干个受压区。 3. 计算每个受压区的受压混凝土面积和受拉钢筋面积。 4. 根据钢筋的强度等级,计算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5. 计算受压区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和受拉钢筋的抗弯承载力。 6. 将所有受压区的抗弯承载力和受拉钢筋的抗弯承载力进行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1概述 1、受弯构件(梁、板)的设计容:图3-1 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破坏截面垂直于梁的轴线,承受弯矩作用而 破坏,叫做正截面受弯破坏。 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破坏截面与梁截面斜交,承受弯剪作用而破 坏,叫做斜截面受剪破坏。 ③满足规规定的构造要求:对受弯构件进行设计与校核时,应满足规 规定的要求。比如最小配筋率、纵向钢 2、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①板 ⑴板的形状与厚度: a.形状:有空心板、凹形板、扁矩形板等形式;它与梁的直观区 别是高宽比不同,有时也将板叫成扁梁。其计算与梁 计算原理一样。 b.厚度:板的混凝土用量大,因此应注意其经济性;板的厚度 通常不小于板跨度的1/35(简支)~1/40(弹性约束) 或1/12(悬臂)左右;一般民用现浇板最小厚度60mm, 并以10mm为模数(讲一下模数制);工业建筑现浇板 最小厚度70mm。 ⑵板的受力钢筋:单向板中一般仅有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双向 板中两个向均为受力钢筋。一般情况下互相垂直的两

个向钢筋应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网。当采用绑扎钢筋 配筋时,其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度h≤150mm时, 不应大于200mm,当板厚度h﹥150mm时,不应大 于1.5h,且不应大于250mm。板中受力筋间距一般 不小于70mm,由板中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其间距 不应大于400mm,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 筋截面面积的1/3,其锚固长度l as不应小于5d。板中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不宜小于30°。 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一般用6、8、10mm。 对于嵌固在砖墙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构造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包括弯起钢筋在), 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l1/7(l1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 度)。 b. 对两边均嵌固在墙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 的长度不应小于l1/4。 c. 沿受力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且单位长度的总 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⑶板的分布钢筋:其作用是: a.分布钢筋的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 b.把荷载均匀分布到各受力钢筋上; c.承担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垂直受力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 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应小于该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 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经不宜小于6mm,对于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 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双向板 设计时,应沿两个互相垂直的向布置受力钢筋。 在温度和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尚应布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数量可按计算或工程经验确定,并宜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沿一个向增加的附加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其直径不宜过大,间距宜取150~200mm,并应按受力钢筋确定该附加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⑷板中钢筋的保护层及有效高度:保护层厚度与环境条件及混凝 土等级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保护层取15mm,详见规; 有效高度是指受力钢筋形心到混凝土受压区外边缘的距离,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