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国际运营商互联网化转型实践

主流国际运营商互联网化转型实践
主流国际运营商互联网化转型实践

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转型与提升共6页文档

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转型与提升 虽然中国电信业目前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分业经营格局,但在各地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结合自身的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其他领域拓展,从而使目前中国电信业形成了一些从分业经营向全业务经营格局过渡的迹象。 2006年,面对目前数据业务大发展,而基础语音业务增长放缓的局面,中国电信企业需要对自身业务进行重新的定位和业务转型。 1、向全业务运营商方向转型 虽然中国电信业目前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分业经营格局,但在各地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结合自身的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其他领域拓展,从而使目前中国电信业形成了一些从分业经营向全业务经营格局过渡的迹象。 自2005年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观念被提出后,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行动起来。中国移动正从“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过渡。与中国移动加速版图扩张的转型任务相比,中国电信的转型则更为紧迫。固网运营商目前面临着“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已经过时,以高投入、价格战的方式难以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中国电信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策略也已实施近一年的时间。 可以说,目前中国的4大电信运营商均向全业务方向发展,随着3G 牌照的发放,在固网运营商拥有了移动牌照后,移动运营商也将拥有固网业务经营权。届时,发展综合业务已成为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而未来全业务运作情况下,各大电信运营商将会衍生出众多的融合业务。

表1 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战略转型方向 2、向产业链上下游方向延伸 由于固话业务已不再是固网运营商的主力增长业务,因而固网运营商目前更看好宽带业务,特别是宽带接入业务。随着互联网的重新崛起,宽带业务成为互联网接入的主流方式(2006年上半年拨号上网用户数下降485.8万户,而宽带接入用户数则上升755.8万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宽带接入业务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不论是传统的固话业务,还是宽带接入业务(也包括专线接入业务),固网运营商在其间都只是提供信息通道,而目前市场前景看好的则是各类宽带应用业务。 目前,宽带应用业务基本上都是由互联网增值服务商(ICP)提供的,主流的宽带应用业务包括网络游戏、即时通讯(IM)、电子商务、网络搜索等业务,固网运营商在这些宽带应用业务上几乎没有什么直接的收益(除了租用信息通道外,有时还需向这些大的增值服务商提供访问流量分成)。这样,除继续支持宽带增值服务商外,固网运营商也开始向自主的开发固网增值应用(包括固话语音增值应用和宽带增值应用)方向发展。同时,固网运营商还将宽带接入业务与固话业务、各类固网增值业务捆绑销售,以期获取更大的协同效益。例如,中国电信将互联星空打造成为互联网增值服务的统一平台,不仅需要技术平台,也需要建立合理的价值分配模式,加强对SP和CP的协调能力。

战略解读电信运营商转型与发展策略

新时代新战略新征程 战略解读电信运营商转型与发展策略 课程培训大纲 (曹峰光2019·01版) 被困扰的产业问题: 运营商为什么要转型?三家运营商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中国移动发展到今天的困扰和发展瓶颈在哪里?业务收入结构?网络布局上的IDC短板?渠道?三家在发展策略上都是如何布局的?……同时互联网公司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市值、利润、发展速度、颠覆性?这种发展带给运营商什么样的反思? 红旗打到哪里去?面对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未来运营商的出路何在?都有什么可选的路径?每条路径的问题和必须跨过的坎?转型的目的地在哪里?我们将需要经历怎样的转型旅程呢? 转型咋干呢?三家都有什么转型实践和创新?中国联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在扎实推进落实,2018年6月与阿里成立合资公司云粒智慧科技、与京东进行新零售的渠道变革、与百度在车联网的快速推进,互联网到底对行业带来什么变化?中国联通混改这一年都干了点啥?绝地反击还是瞎折腾? 联通接下来会怎么干?中国移动的“大连接战略”是无奈的选择和务实的

路径?大连接都有什么内容?如何理解大连接?中国移动从集团在推进落地上是怎么布局的?中国电信转型这些年都干了点啥?转型3.0和划小承包在做啥呢?…..与此同时国际电信运营商们都有哪些思考和实践经验呢? 转型的四场关键之战如何打呢?体制机制变革、营销渠道之变、网络经营之变、商业模式的探索等等…..中国联通的集团混改、云南承包、全生产场景划小承包如何思考的呢?为运营商国企变革和转型有什么富有价值的借鉴呢?新零售如火如荼,对中国移动的营销会带来什么冲击和变化?怎么理解新零售?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的新零售这盘棋都布局到什么程度了? 中国移动的危机在哪里?中国联通在这点上是如何理解的?在干啥?面对5G和物联网的挑战,网络运营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显得非常重要了,全球运营商在这方面又有什么思考呢? 课程目标: 盘点产业内外 面向未来、直面挑战 思考产业发展路径、梳理可做可为之所在 本课程就是希望通过分析运营商为什么要转型?转到哪里去?和转型该咋干?等多个角度带领学员从现实出发、跳开目前工作局限、展开视野,充分认识行业经营变化、行业转型发展路径、公司策略的选择及实施要点,然后再重回现实,思辨和借鉴优秀经验在实际中寻求工作突破和创新尝试; 最终以期使得学员能准确把握产业、思考企业未来发展面临问题和策略思

运营商2020-迈向数字化之路,运营商2020转型目标与愿景:强化用户关联,拓展创新服务,成就数字服务提供商

运营商2020:

运营商2020发展趋势:三大趋势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推手 产品与服务:为我互联 客户经营:共享客户 运营模式:平台革命 中国市场面对特有的挑战与机遇,数字化转型尤为紧迫性 运营商2020转型目标与愿景:强化用户关联,拓展创新服务,成就数字服务提供商 增长潜力地图 转型目标:业务创新,拓展数字化服务 运营商2020 转型之路:三箭齐发加速数字化 数字化生态2020:开放协同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 数字化平台2020:新一代基础设施成为数字化动力之源 数字化运营2020:赋能数字化服务提供+支持创新3 4 4 5 5 6 7 9 10 11 12 13 目录2

运营商2020发展趋势: 三大趋势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推手 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运营商的运营环境,并对 其业务战略与运营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对中国的电信运营 商而言,以下三大趋势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 3

产品与服务:为我互联 客户经营:共享客户 在数字化时代,新一代消费者更加强调自我,对于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与定制化的需求空前高涨。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数据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元化,经由用户数据分析获得用户洞察的能力也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将不断深化的用户洞察用于运营,优化用户体验的手段也逐渐增多。 与以往的基于用户分群不同,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价值诉求提供产品与服务是一种聚类价值创造模式。“为我互联”的目标,是要针对每个用户单体,为其提供贯穿整个客户生命周期的,定制化和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渠道、传播内容乃至客户关怀等。而实时的用户数据分析所产生的洞察,将帮助企业更加智能地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从而推进高效低成本地实现“为我互联”。 为我互联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渠道、不断优化的客户体验:首先是不同的数字化线上渠道的融合使用,将新一代用户更加看重的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与包括短信、呼叫中心和网站自助服务等在内的其他模式进行无缝整合,以提供便捷的、可随时获得的沟通与互动渠道;其次是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使线上的数字化渠道与营业厅等线下渠道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并实施线下渠道的数字化转型,将高成本的实体渠道在优化用户体验方面的价值最大化。数字化营业厅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度将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渠道运营成本,并推动交叉销售和ARPU 、提升运营商绩效。 在实现全渠道无缝用户体验的项目中,数字化技术既是赋能工具,更是增值手段。数字化技术在增强渠道的互动性、同步不同渠道的服务与内容,以及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能够增加用户数据的积累,以不断深化的用户洞察推动用户体验的提升,形成数据—洞察—体验—数据的正反馈循环,从而优化数字化运营。 数字经济时代,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将难以独享用户、成为唯一的用户入口。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数字服务提供商共享用户的趋势不断加强。根据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 的《互联网趋势报告2016》,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使用移动互联网近4小时,每部终端的平均应用下载量为33个,其中有12个每天都会使用。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对自主选择更加偏爱,用户对捆绑应用的抵触越来越强烈,他们更倾向于自行管理多个应用来实现不同功能。如此看来,数字服务提供商的成功,将取决于其能否为用户提供有吸引力的内容与服务,从而占据更多的用户时间份额。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用户数字化体验的实现,也越来越有赖于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协同合作。随着消费者数字化消费领域的拓宽,市场参与者的种类也变得更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不同参与者共同协作,为用户带来多样化的数字消费体验。以数字内容消费为例,Rovio 开发的游戏《愤怒的小鸟》,消费者只有通过安卓(谷歌)或iOS (苹果)应用商店,在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服务支持下,并通过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才能所获得。这需要包括运营商在内的相关各方转变由来已久的试图拥有并独占用户的心态,转而通过用户资源的共享,在共同创造用户价值的同时实现各自的商业目标。 4

中国电信实业公司转型战略分析

中国电信实业公司转型战略分析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博士认为,商务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属于商务生活中正常的起伏跌宕,任何一个能干的经理都能应付自如。结构性变化则是对挣钱基本方式的根本性的、长期的更改。中国电信实业所处行业变化的种种迹象表明,结构性调整已经到来,实业发展战略面临新的思考。 电信实业仅仅把自己定位于通信运营商的服务商,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结构性的调整”,等到变化显而易见时,中国电信实业可能会错失转型良机。 洞悉结构调整 中国电信实业所经营的通信设计、施工、监理、维护等业务,与通信

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联。通信运营商的战略转型、产业链的发展变化,无不对实业公司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资本市场预期不断提高、ARPU逐年下滑的双重作用下,通信运营商近几年的压力日益加剧,单靠投资拉动收入增长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 准早已是明日黄花被束之高阁,打折成为交易的潜规则,在设计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一折的项目。这种血淋淋的搏杀,对历史包袱沉重、人工成本较高、经营行为规范的实业公司来说,无疑是饮鸩止渴。 近些年,国内优秀设备制造商成功走向了海外,为国外通信运营商提

供从设备、安装、设计、施工、维护一缆子解决方案的Townkey工程经营模式在海外普遍运用。不少通信工程设计、施工、设备安装企业的工程师被设备制造商雇用参与海外通信市场建设。仅仅为其中一家优秀设备制造商提供工程施工、设备安装服务的企业就多达70多家。国内通信建设市场也随设备制造商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而逐步向外延伸。 充 是中国电信实业公司的应变之道。 重建市场边界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和信息产业大融合的趋势,重新审视通信行业价值链的变化,认真分析实业资源特点,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未来的

运营商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及转型举措研究

【摘要】为了帮助运营商借助“互联网+”发展之力尽快走出困境,首先剖析运营商在“互联网+”时代遭受的冲击及转型困境,其次站在运营商的角度,阐述对“互联网+”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运营商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及服务标准。通过以上分析,最后得出了“互联网+”时代下的运营商转型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 互联网化转型电信运营商 1 “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与运营商转型困境 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电信业务收入总共完成 11 251.4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扣除“营改增”对电信业务收入的影响)同比增长仅0.8%,创近10年新低。行业竞争加剧、资费下降、“流量当月不清零”等固然是导致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但“互联网+”时代的“分享、开放”理念更是迅速冲垮了运营商因信息不平等筑起的各种围墙优势,运营商需要解构和重塑生产经营体系,其面临的冲击及转型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模式方面。随着个性化需求激增及强化,传统的标准化大生产已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紧密连接生产与消费,帮助企业实现按需生产甚至按需定制。运营商如何应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造核心价值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是营销模式方面。“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及服务更多是以信息方式呈现,媒体合作及广播式诱导消费难以为继,用户是媒介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如何构建高效的互联网化营销体系和用户服务体系成为运营商转型发展的另外一道门槛。 同时,转型发展对电信运营商提出三个新要求: (1)大平台要求:一是跨地域、跨业务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平台;二是支付、社交、位置、通信等能力的云化和开放;三是高速智能网络,快速支撑产品部署。 (2)小团队要求:一是技术水平高,产品开发能力强;二是灵活多变,因需制宜,形成快速作战的虚拟团队;三是富有“创业激情”。 (3)一体化要求:一是集团公司、省公司和本地网的纵向一体化运营;二是营销、开发和运营三位一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2 研究评述 从2015年以来在“通信”、“互联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来看,在发展模式及策略、技术演进及方案、业务探索及实践等领域有部分代表性成果,具体如下: (1)发展模式及策略方面 高歆雅[1]剖析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服务商竞合的新生态,观点如下:一是互联网厂商通过打造低价平台进入传统产业;二是传统it企业利用新技术优化产品及服务模式重构传统企业流程;三是运营商应立足通信能力优势,通过大量合作整合产业链,实现业务创新。李蓉蓉、杨新章[2]对运营商业务现状及业界发展趋势剖析后,提出运营商通信业务在场景化、平台化和新型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建议。吕恒、任晓亮[3]认为“互联网+”即是“互联网+各行各业”,主流运营商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关键在于颠覆传统模式,形成高效灵活的销售、交付、服务模式。张锦顺等[4]认为“互联网+”等于通过“协同创新、跨界融合、数据流动”对产业资源和分工进行重组,以实现效率提升、多方受益和产业升级,提出如果要构建以运营商为中心的多赢生态环境,必须开放基础资源、开放渠道资源、开放大数据资源、开放产品能力和开放营销体系。 (2)技术演进及方案方面 邓煜熙等[9]对欧美日韩等标杆运营商互联网化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经验:一是利用互联网工具提升客户体验;二是跟随用户需求与产业形势来革新产品与应用;三是利用运营模式的多元化以应对互联网浪潮挑战。胡世良等[10]认为与传统洗衣行业相比,荣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能力开放及商业模式分析-重要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能力开放及商业模式分析 卓望杂志 | 高雁冰 | 2010-11-30 16:02:56 标签: [导读]本文站在运营商对价值链商业模式选择的角度,简单的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体系上的商业模式选择。整体上来看,运营商应该具备更加积极的心态,一方面加强价值链资源的整合力度,另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做法来对待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参与者。通过构建统一的能力开放体系,依托统一的能力开放平台支撑,把价值链相关方聚合起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通过营销、计费、终端、客户服务的有效整合,通过持续的运营使“用户”真正成为自己的用户,重拾价值链的掌控权。 前言 能力开放的概念经过各大媒体和行业的炒作,对于业内人士来讲,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东西了。这其实并非是一个高深的概念,运营商在汹涌的能力开放大潮面前,经历了一个从被灌输思想,到逐步接受尝试,再进而到积极推动其发展三个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面向纵深发展,运营商面临着产业价值链的更多更强大竞争对手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充分竞争。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重拾移动通信时代价值的链霸主地位,是摆在当前各家运营商面前的一个难题。能力开放体系这个时候无疑成了运营商牵动价值链,把控移动互联网制高点的关键。但是,我们看到,各家运营商对待能力开放的态度和策略是不同的。我认为,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体系中对自己的定位和商业模式的选择,必然直接影响到其能否顺利掌控移动互联网价值链。 运营商能力开放价值链分析 当前,在运营商能力开放价值链体系中,涉及到包含内容服务提供、能力提供、能力开放平台提供、能力开放平台运营、增值业务提供、业务营销、业务与能力计费及结算、客户服务及终端提供九大环节,每个环节均在价值链中承担关键,不可或缺的职责。

运营商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运营商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运营商作为数据管道工的思考 中国政府自2009年发放3G牌照给电信、移动、联通后,国内三家运营商各自经营了一条“移动数据高速公路”,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的服务,从而弥补了3G之前移动通信运营商数据因带宽原因而无法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数据业务的不足,同时也正式拉开了移动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与竞争的序幕。 在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与竞争过程中,运营商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一场新的竞争环境中,不被轮为简单互联网数据管道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如何通过实现智能数据管道来有效地控制用户的接入和内容的展现。但这个思路对于互联网业务的开放、用户自主服务、内容基本免费等的特点,我们将很难去实现对互联网业务的有效控制同时,还会导致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产生诸多的不满。 在参加香港PCCW交流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思路。在与PCCW交流时,对方就谈到他们在与移动互联网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他们考虑的问题不是如何在与互联网合作的过程中如何多收用户的钱,而是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去为用户尽可能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免费业务,把用户吸引过来,通过经营用户的点击率来去运营广告业务,从而实现了向广告企业收费的目标,套用他们一句话:“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向最有钱的人—企业收钱,收广告费,而不是向普通用户收钱”。 听了PCCW的经验之谈,我对我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我们应该采用的如下的运营策略:“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内容商+广告代理商”的模式,共同去经营好3G移动互联网数据高速公路的广告牌位,在这个运营策略中,运营商的角色是在3G移动互联网数据高速公路上,如何快速“建造”和挖掘出好的“广告位”(即相应的门户或者终端软件),吸引更多的高质量用户群的眼球(即用户的访问量和点击率),再通过好的广告代理商将这些“广告位”卖给需要做互联网广告的企业,从而弥补了现在广告无法到达的移动用户终端,让企业的广告无时无刻进入用户眼球,为运营商开辟一条新的创收渠道。

中国电信运营商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研究报告

中国电信运营商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研究报告 前言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践已经表明,电信行业是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基 础产业。电信行业发展水平本身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行业对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和政府效率的改进等都会产生倍增效应,能够更快地推动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因此,电信行业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从行业发展来看,全业务运营已成为电信运营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全世界有实力的电信运营商都在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其全业务市场战略。 早在2007 年,福布斯排行中全球排名前20 位的电信运营商中,全业务运营的就有16 家公司,占80%,可以看出,全业务运营商占绝大多数。与国外电信巨头相比,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全业务运营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2008 年的新一轮电信重组预示了未来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竞争的格局,同时也将电信 行业正式推到了“全业务运营时代”,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将同时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在获得全业务运营牌照后,如何运用现有资源实现内外兼顾,从市场运营和管理支撑两个层面进行改革,顺利开展全业务运营,成为各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对于中国电信运营商来说,一方面要借鉴国际运营商的成功实践,避免其曾经走过的弯 路;另一方面应结合中国国情和组织特点,抓住全业务运营和3G 这个契机,构建新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而如何通过组织和人力资源的转型,推动实现全业务运营战略,既是运营商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的着力点。 理解中国电信运营行业 一、行业格局调整,发展前景广阔光明 1.承接国家信息化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推进信息化的思想 贯穿全篇,并将信息化列入“五化”之一。报告首次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崭新命题。信息化的定位是“五化”的“活化剂”,为“四化”的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通

“数字化服务”会成为运营商下一个红利点

“数字化服务”会成为运营商下一个红利点 后4G时代已经成为了运营商竞争的焦点,互联网转型也是势在必行,运营商的下一个红利在哪,答案就是数字化服务。 在过去的几年里,互联网思维带来的颠覆已经真切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数字化消费者崛起,更是带来信息产业的无限空间。随着互联网移动化、移动宽带化、宽带数字化、数字融合泛在化发展,新一代数字化消费者越来越钟情于基于随时随地移动功能的各类应用和服务。 对运营商而言,为数字化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上网体验和基于用户细分的差异化服务,并致力于成为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者是运营商转型的关键机会。 2015年底,谁先抢到数字化服务的入口,谁就进入了风口。 未来三大领域值得运营商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但是能否成功,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运营商机制体制能否顺应变化,真正转型。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运营商数字化转型。 首先,用户平均营收向家庭平均营收和应用平均营收的转变,运营商必须重塑计费系统和计费模式,重构商业基本过程。 消费者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还应当包括个性化的计费与付费方式。这方面,不仅包括基于消费者使用实际状况的更加精确的计费,也包括诸如公用事业方式的按需付费,按照实际提供的服务水平付费等的灵活选择。未来,甚至可以提供付费模式的选择:追求用户体验的前端付费方式,或者接受一定的广告时间;放弃一定的选择权而得到服务;内容提供商后向付费的免费获取服务与内容的安排。

其次,内容不是运营商的强项,运营商应定为在内容与应用互动的中间平台,重塑“客户-运营商-内容"的商业环境,而不是全力介入内容运营或者平台运营。 当今的数字化消费者已不满足被动单向地接受来自供应商的内容和服务。他们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要求更高的互动性并更积极地参与其中:一方面是内容和服务自身的互动性特征。他们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倾听,对自己所购买和消费的服务与内容施加自己的影响,并把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和与自己具有类似背景和经历的人分享。 再次,强化数字化服务领域的战略布局,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形式获取未来收益。 中国消费者也显示出对互动性渠道的强烈偏好。给出了10种应用和服务,包括社交网络、电子书、影视节目、新闻、音频视频剪辑、个人视频、大型网络游戏、体育比赛、小型游戏和3D电视。当被问及在这10种应用和服务里每天都使用的有哪些时,53%的中国消费者选择了社交网络,位居第一;44%的人选择电子书,排第二;39%的人选择影视节目,排第三;38%的人选择新闻,排第四。像微博和微信这类互动平台,为数字化内容与服务提供商带来巨大价值。 最后,深耕企业互联网,做好“互联网+”能力平台提供者或者能力引荐的中介服务商。 企业对于互联网+具有非常迫切的需求,但是企业不放心任何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往往会通过自己的IT部门进行自主研发互联网+类服务,通过这种服务为传统产业注入活力。运营商必须注重企业的焦虑点,致力于将各种能力封装提供给企业使用。同时在计费模式上要做到能“按照能力”计费等融合性计费模式。

移动互联网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移动互联网运营商面临 的挑战和机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以下内容均摘自易观智库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易观智库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地为您提供数据、观点、深度分析、分析工具等企业决策人士常用的信息和服务支持。成为易观智库会 员,您就可以随时随地,以最及时便捷的方式,获取上述信息和服务。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易观智库或者查看更多内容,请咨询专属客户服务经理。 黄文良:各位专家,我是来自(600050,股吧)研究院的。刚才听了唐教授介绍对3G很悲观,我说的观点绝对是我个人观点,一不代表联通研究院,第二更不代表中国研究院。我今天演讲题目是移动互联网我所属的行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机遇。 应该说移动互联网概念通过我们一些移动设备能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获取一些咨询,进行一些商务娱乐活动。确实,我们移动互联网继承我们桌面互联网开放协作,同时又继承了移动网的准确性。简单来说,我们很清楚可以看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合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我们通信网从2G,到时代,到现在3G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有从桌面互联网时代往移动互联网方向发展。 但是移动互联网我今天非常遗憾,在业界一直对什么叫移动互联网没有一个界定或许从我个人感觉来说,本身说出这个移动互联网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大家可能仔细想一想移动不是本身的特点,是因为无线了之后必然可以移动。为什么大家界定不了什么叫移动互联网,有人最典型一个观点,通过Wap 上网到底算不算移动上网,我看大多数人不支持Wap上网是移动互联网,认为不是。这样我们有一天,像我们北京市市政府要建无线城市,整个北京市都覆盖了无线网络,Wap,那难道就不算移动互联网用户。 还有一个假如用3G上网卡,我带着笔记本在抽屉里用3G互联网上网,算不算移动互联网。所以,在座各位专家可以对着这个问题思考一下,完了之后

运营商互联网化运营探析

运营商互联网化运营探析 1月4日,中国联通集团公司2018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18年中国联通要深入推进混改,全面推进互联网化运营,加快新零售互联网化,加快产品互联网化。在同质化竞争的互联网时代,我国电信运营商紧紧抓住企业战略转型发展的关键机遇期,积极进入移动互联网等创新业务领域,借鉴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模式,摈弃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推进公司互联网化运营。 第一,具有互联网思维是运营商进行互联网化运营的前提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化的运营。因此,运营商是掌控互联网思维六大特征、五个关键词、三个层次。互联网思维的六大特征是大数椐、零距离、趋透明、慧分享、便操作、惠众生;五个关键词是便捷、表达、免费,、数据思维、用户体验;三个层级是数字化、互联网化;互联网模式。 第二,具备互联网企业的特征是运营商互联网化运营保障 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必须要具备互联网企业的一些特征,这是运营商互联网运营的重要保障,互联网企业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在企业文化上,互联网企业的企业文化,其核心的特征是平

等、开放、协作。在平等、开放、协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是无层级、去中心化的组织。互联网时代本身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比如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和电视台是一个传播中心,公众话语权被这些传播中心掌控,但是有了微博、微信之后,任何人都成为平等的自媒体,任何人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尤其是微信更是无中心的个人媒体。平等、开放、协作的互联网企业文化,互联网管控较少,更是要去管控化。其中,快乐;鼓励冒险、容错机制;开放的学习氛围;发挥员工的优势和长处;高效沟通等等,都是互联网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在运营方式上,根据互联网产品的不同盈利模式,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制定了不同的运营方式。主要四种运营方式:一是基于用户的。运营的核心指标是用户量和用户的活跃度,所以产品运营的重点要放在新增用户和存量用户保有上,以及提升用户的活跃度。二是基于内容的。通过丰富视频、音频、资讯、阅读、游戏等互联网产品,来吸引用户,提升产品使用频次,增强用户粘性。三是基于数据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相关产品策略,做到精准营销。四是基于活动的。通过事件、关键节点营销等来达到吸引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以达到激励用户使用的目的。 三是要有一个平台,还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接受并且管理用户提交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是服务的主体。更为重要的是让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并且提供给其他用户使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战略定位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定位 张勇

?移动互联网 ?电信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中国电信与移动互联网?合作模式

?移动互联网 –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发展空间巨大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丰富的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运营商产生了冲击 –移动互联网也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机遇?电信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中国电信与移动互联网 ?合作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终端向个人的延伸,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结果。互联网的免费特征难以改变,如果互联网能提供的,移动互联网在业务或功能上都应遵循免费模式。 但相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规则性更强,更容易建立起信用机制,因而更具商业价值。在通信属性的基础上,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最具价值的特性有两点,一是媒体化,一是商业化。 “统计显示拥有手机的中国人手机媒体化 相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有游戏规商业化 –“统计显示,拥有手机的中国人,手机在自己身边1米范围之内的时间每天大概是14小时,这说明移动互联网具有个人专属性。”这种专属性使移动互联网的媒体价值不可估量–相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有游戏规则和信用体制的保障,使得他更具有商业价值。比如互联网的盗版、黄色内容泛滥,并且还难以管理,移动互联网是有规则的市场很多制约广播电视、音乐游戏阅读博客/微网的媒体价值不可估量。–“媒体最核心的价值和考量因素是其能否为广告主精准定位,其定位功能越强,价值就越高。移动互联网能够做到精准 定位这就是它的媒体价值联网是有规则的市场,很多制约。–运营商强大的业务支撑系统可以更好的对客户行为偏好进行挖掘,针对客户需求尤其是基于客户位置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信息戏、阅读,博客/微博,SNS…定位,这就是它的媒体价值。 –手机作为媒介的五大价值特征:个人媒介,永远在线的个人媒介,随身携带,内置付费渠道,用户随时随地能创造内值的服务信息。 –虚拟货币、移动支付、个人信用体系,以及未来可能的线上线下物流系统的完善,移动商务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虚拟货币、支付结算 、信用体系、消费偏 好挖掘、移动广告…容 空间。

运营商互联网网间结算

运营商互联网网间结算 一、网间结算费用:《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信部电[2007]557号)》 结算费用(元/月)=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单向结算,中国移动用户访问中国电信、中国联通IDC网站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用户访问中国移动IDC机房站点,均由中国移动向其他两家电信运营商支付费用。 因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网通与电信之间是对等互联,暂不进行网间结算。 对等互联是指地位相当或规模相当的网络之间进行平等的互联。对等互联的双方只交换自己网络用户与对方网络用户之间的业务,而不转接其他骨干网运营者的用户之间的业务。 当互联双方从对等中获得的利益相当时,通常采用互不结算的方式,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相同等级的网络经营者之间。而当两个或多个不均衡的骨干网要建立互不结算的对等互联时,可以采用局部网络对等方式。 二、网间结算规模: 根据09年移动年中报 中移动半年内为网间互联支出费用是:10,751,000,000元 以此类推估算全年中国移动要支付 215亿的网间互联支出。 附:中国移动09年中报https://www.360docs.net/doc/f71355031.html,/view/c438d5360b4c2e3f57276322.html

参考资料: 1、运营商网间结算 流量方面: 旧资费为:设结算速率为X(Mbps),结算费用为Y(元/月),则 0

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转型与提升

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转型与提升 尽管中国电信业目前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分业经营格局,但在各地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结合自身的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其他领域拓展,从而使目前中国电信业形成了一些从分业经营向全业务经营格局过渡的迹象。 2006年,面对目前数据业务大进展,而基础语音业务增长放缓的局面,中国电信企业需要对自身业务进行重新的定位和业务转型。 1、向全业务运营商方向转型 尽管中国电信业目前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分业经营格局,但在各地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结合自身的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其他领域拓展,从而使目前中国电信业形成了一些从分业经营向全业务经营格局过渡的迹象。 自2005年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观念被提出后,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行动起来。中国移动正从“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过渡。与中国移动加速版图扩张的转型任务相比,中国电信的转型则更为紧迫。固网运营商目前面临着“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差不多过时,以高投入、价格战的方式难以保持长期可连续进展等诸多问题,中国电信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策略也已实施近一年的时刻。

能够说,目前中国的4大电信运营商均向全业务方向进展,随着3G牌照的发放,在固网运营商拥有了移动牌照后,移动运营商也将拥有固网业务经营权。届时,进展综合业务已成为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必定选择。而以后全业务运作情形下,各大电信运营商将会衍生出众多的融合业务。 表1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战略转型方向 2、向产业链上下游方向延伸 由于固话业务已不再是固网运营商的主力增长业务,因而固网运营商目前更看好宽带业务,专门是宽带接入业务。随着互联网的重新崛起,宽带业务成为互联网接入的主流方式(2006年上半年拨号上网用户数下降485.8万户,而宽带接入用户数则上升755.8万户)。随着运算机应用的普及,宽带接入业务存在着庞大的进展空间。但不论是传统的固话业务,依旧宽带接入业务(也包括专线接入业务),固网运营商在其间都只是提供信息通道,而目前市场前景看好的则是各类宽带应用业务。 目前,宽带应用业务差不多上差不多上由互联网增值服务商(ICP)提供的,主流的宽带应用业务包括网络游戏、即时通讯(IM)、电子商务、网络搜索等业务,固网运营商在这些宽带应用业务上几乎没有什么直截了当的收益(除了租用信息通道外,有时还需向这些大的增值

《电信运营商ICT业务运营的思路、策略与流程》

《电信运营商ICT业务运营的思路、策略与流程》 课时安排:一天(6个小时) 培训对象:电信运营商(OP)、系统集成公司(SI)、软件开发商、ICT外包服务提供商、ICT 业务拓展代理商、IT厂商、培训服务商 课程目录: Part1:运营商转型背景 Part2:国际运营商战略转型 Part3:国内运营商战略转型 Part4:ICT市场及竞争状况 1、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重要环节 2、中国IT服务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3、中国IT服务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4、IT服务市场的企业行为演进特点分析 5、IT应用服务分类 6、IT行业价值链分析 7、国内IT服务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8、IT服务业务生命周期分析 9、国内IT服务商的技术含量分析 10、中国IT服务市场从业者角色分析 11、IT服务市场竞争者优劣势分析 12、企业客户通信业务分类 13、企业客户IT服务分类 14、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IT企业向ICT服务商的演进路线 Part5:中国电信ICT业务规划 1、中国电信IT业务分类 2、中国电信ICT客户市场的细分 3、中国电信ICT客户市场的重点行业的确定 4、中国电信ICT业务市场的切入路线 5、案例:德国电信的ICT客户市场细分办法 6、中国电信控制ICT业务价值链的方法 7、从产品、服务、商业模式、运营机制四个方面进行ICT创新 Part6:中国电信ICT业务体系 1、中国电信ICT业务发展状况 2、各省ICT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3、中国电信系统集成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4、中国电信发展ICT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5、中国电信ICT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6、ICT业务研发体系的重要举措 7、ICT业务商务渠道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Part7:中国电信ICT业务案例分析及业务运作流程

华为提出面向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框架

华为提出面向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 顶层设计框架 在MWCS 2021媒体分析师预沟通会上,华为云与计算BG副总裁、Marketing部总裁石冀琳发表《构筑数字化转型新能力,使能千行百业智能升级》的主题演讲,提出助力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框架,依托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底座,推动运营商构筑四大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能力。 随着ICT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千行百业在其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大带宽、低时延、多连接的网络服务+泛计算需求+应用集成的端到端一体化方案产生了急迫的需求,运营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石冀琳表示:”从单纯的网络服务商升级为ICT综合服务商,运营商迎来了数字化转型、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时机,并作为数字化转型时代的核心角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变革的超强引擎。华为提出针对运营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框架,将与运营商优势资源互补,助力运营商在联接的基础上,构建云与智能的能力,协同生态,使能千行百业智能升级。” 华为云与计算BG副总裁、Marketing部总裁石冀琳数字化转型可帮助运营商统一数据、重构流程,实现敏捷上市、网络自治、精准营销,从而提升效率,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同时,可通过统一API

能力调用、线上线下生态拉通及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构筑云网边端协同能力,使能行业创新。 依据该架构,以数据中心和云为核心,搭建数字化智能底座是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运营商便可基于业务的价值和需求,分类分节奏地迁移上云,实现业务的平滑演进。 ·数据中心:为匹配5G网络快速开通上线的业务需求,运营商内部运营体系需随业务变化而敏捷地弹性伸缩。借助华为提供的资源池化解决方案、全栈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和智能计算中心,可帮助运营商实现算力的多样化和按需部署,达成TCO(总拥有成本)最优,把握使能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商业机会。 ·云:实现云演进的核心技术为多云统一管理和云原生。依托华为混合云解决方案,实现公有云能力在本地化部署,从资源混合走向能力融合,匹配运营商治理架构,实现用户视角一朵云。同时利用云原生技术加速运营商云化,从“ON Cloud”(简单地把业务部署在云上)走向“IN Cloud”(让业务能力内生于云,基于云的技术架构来构建业务),实现资源高效、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 在数字化智能底座的支撑下,运营商可构建四个数字化的核心能力,把握住使能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商业机会。 数字化作业:将传统的运营支撑系统逐步迁移上云,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内部作业效率提升。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能力开放及商业模式分析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能力开放及商业模式分析 来源:卓望杂志作者:高雁冰 2010-11-30 16:02:56 [ 185阅读0评论 ] 分享到139说客 内容摘要:本文站在运营商对价值链商业模式选择的角度,简单的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体系上的商业模式选择。整体上来看,运营商应该具备更加积极的心态,一方面加强价值链资源的整合力度,另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做法来对待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参与者。通过构建统一的能力开放体系,依托统一的能力开放平台支撑,把价值链相关方聚合起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通过营销、计费、终端、客户服务的有效整合,通过持续的运营使“用户”真正成为自己的用户,重拾价值链的掌控权。 前言 能力开放的概念经过各大媒体和行业的炒作,对于业内人士来讲,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东西了。这其实并非是一个高深的概念,运营商在汹涌的能力开放大潮面前,经历了一个从被灌输思想,到逐步接受尝试,再进而到积极推动其发展三个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面向纵深发展,运营商面临着产业价值链的更多更强大竞争对手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充分竞争。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重拾移动通信时代价值的链霸主地位,是摆在当前各家运营商面前的一个难题。能力开放体系这个时候无疑成了运营商牵动价值链,把控移动互联网制高点的关键。但是,我们看到,各家运营商对待能力开放的态度和策略是不同的。我认为,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体系中对自己的定位和商业模式的选择,必然直接影响到其能否顺利掌控移动互联网价值链。 运营商能力开放价值链分析 当前,在运营商能力开放价值链体系中,涉及到包含内容服务提供、能力提供、能力开放平台提供、能力开放平台运营、增值业务提供、业务营销、业务与能力计费及结算、客户服务及终端提供九大环节,每个环节均在价值链中承担关键,不可或缺的职责。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运营商的战略转型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运营商的战略转型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管理研究所靳亚男 移动互联网作为全球ICT行业不可逆转的潮流,对中国电信传统业务和商业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国内运营企业的发展轨迹,中国运营企业或被动或主动做出了战略调整,而身处全球最大亦是最为复杂的电信市场,也注定了这一转型过程的艰难与不易。 一、当前国内电信市场发展的整体状况 1、电信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性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从用户规模看,中国电信市场用户规模继续维持稳步增长态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达9.21亿户,普及率为68.8%,但与国际上其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内地移动电话普及率未来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用户增长对收入拉动的作用已经接近极限,用户增长已不能继续为行业注入增长动力,整体行业需要探索新的增长方式。 图1 2009-2011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 数据来源:三大运营商年报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也迅速增大,达到3.18亿人,近三年年度复合增长率达26.9%。手机上网用户占比快速提升,由09年6月的23.1%发展到11年6月的35%。

图2 2009-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 数据来源:《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运营收入来看,自2004年起中国电信业务收入就进入了慢速增长通道,实际增长率已经持续低于GDP增长率,语音等传统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乏力。与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趋缓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互联网经济规模自2004-201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53%,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从而带动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2005-2010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2010年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达1947亿元,同比增长8.6%。截至2011年6月,作为国内最大运营商,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收入已达32.2%,即将占据三分之一强的重要地位。 2011年,电信运营商3G网络建设仍在持续,4G/LTE部署已匆匆上马。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来看,在3G/4G网络上投资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从2009年到2010年的一年时间内,三大运营商3G网络建设总投资超过2800亿元,其中2009年的投资达到1350-1650亿。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内,3G网络覆盖了90%以上的大中城市。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实现了跨跃式增长。 2、用户移动互联需求日益旺盛,移动互联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当前,手机微博、手机视频等移动互联网新兴业务快速崛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和车载导航等融合类产品逐步普及,3G网络建设推进加快,这三方面的利好因素极大地推动了移动宽带接入务流量的快速攀升,移动互联网用户加速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监测,2011年上半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对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深度进一步提升,各项应用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基本都有一定提升。排名前三的业务分别是:手机即时通信、手机网络新闻和手机搜索,其中,手机即时通信仍然是使用率最高的应用,使用率达到71.8%;手机网络新闻排名第二,达62.6%;手机搜索排名第三,达到59.5%。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微博成为2011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虽然目前手机微博使用率还不是很高,但增长速度惊人,2011年上半年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34.0%,较2010年下半年的15.5%增加18.5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