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林木病害的概念。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了解林木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及诊断过程及方法。

3.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

2.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

3.菌丝的变态结构及其菌丝组织体的类型与功能。

4.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5.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7.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8.Ainsworth分类系统在传统的“三纲—类”分类基础上做了哪些主要调整?分为哪几个亚门?主要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9.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0.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

11.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12.病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3.病毒的一般性状及如何针对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

14.林木线虫、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林木病害特点,如何进行防治?

15.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

真菌、菌丝、菌丝体、假菌丝、菌落、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三生菌丝、结构菌丝、锁状联合、菌核、菌索、子座、吸器、假根、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假囊壳、子囊座、子囊腔、子囊盘、担子果、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

16.转主寄生的锈菌为害寄主植物有什么特点,在其所致病害控制上可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2.什么是毒素?毒素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5.试述植物保卫素、诱发抗病性、过敏性反应。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病程、潜育期、侵染循环、初侵染、再侵染、复合侵染、潜伏侵染

2.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3.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及影响因素。

4.简述影响病程的各个因素。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综合治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单年流行性病害、积年流行性病害、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流行病

2.林木病害具体防治技术有哪些?

3.生物防治机理有哪些?

4.如何针对林木病害进行林业技术防治?

5.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应注意哪些因素?

6.如何进行抗病育种?

7.林木主要的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病害有哪些,如何进行检疫?

8.当前在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方面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

1.种实霉烂的主要危害状及病原形态

2.苗木猝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有哪些?

3.杨黑斑病在什么条件发病严重,如何进行防治?

4.如何针对根结线虫病的危害机理进行防治?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来源有哪些?举例说明。

2.毛白杨锈病的防治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3.杨树黑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4.举例说明针叶树叶斑病的防治策略及在防治中的应用。

5.种实霉烂病的症状是什么,其病原主要有哪些?

6.论述三种主要的白粉病害的病原类型及防治要点。

7.论述苹-桧锈病病原的侵染循环。

8.论述三种细菌叶枯病的病原类型及防治措施。

9.试述梨黑星病的防治要点。

10.林木炭疽类病害的病原有哪些?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

1.落叶松枯梢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2.杨树腐烂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3.杨树溃疡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4.苹果腐烂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5.松疱锈病、松瘤锈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

6.松材线虫枯萎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7.板栗疫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

8.枣疯病、泡桐丛枝病等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

9.松材线虫有哪些潜在危险性?

10.由侵染性因素引起的枝干溃疡病类的诱因有哪些?分析诱因对这类病害的防治有何意义?

11.影响杨树水泡性溃疡病发病的因素是什么?了解这些因素在防治病害中有何意义?12.泡桐丛枝病的防治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13.试述红松疱锈病的侵染循环。

14.红松疱锈病的防治措施及病理学依据。

15.影响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16.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17.试述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

18.试述菌原体病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19.某树木枝干皮层出现局部坏死,其上产生小黑点, 能否认为此小黑点即是该枝干病害的病原?如何验证?

20.桉树青枯病的主要症状类型和病原各是什么?

第十章复习思考题

1.紫纹羽病、白纹羽病发病机理?

2.林木根朽病的发病规律。

3.与枝干、叶部病害相比,林木根病的病原物在传播上有何特点?

4.土壤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根病发生起到重要作用?举例说明。

5.根病防治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为什么?

6.与叶部病害病原物的传播相比,根部病害病原物的传播有何特点?

7.论述林木根部病害的侵染循环的特点。

林木育种学试题库

一、概念对比

1. 表型选择/遗传型选择

2. 双交/回交

3. 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4. 引种/驯化

5. 双交/回交

6. 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7.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8. 半同胞家系/全同胞家系

9. 种源选择/优树选择

10. 子代测定/无性系测定

11. 家系内选择/配合选择

12. 乡土树种/外来树种

13. 1.5代种子园/去劣疏伐种子园

14. 品种/类型

15. 选择保存/进化保存

16. 混合选择/单株选择

17. 家系/无性系

18. 品种/品系

19. 无性系种子园/实生种子园

20. 原境保存/异境保存

21. 选择保存/进化保存

22. 选择响应/选择差

23. 选择响应/遗传增益

24. 家系内选择/配合选择

25. 单交/双交

二、选择题(单选,在选中字母上打√)

1. 在种质资源离体保存中,哪一种方式保存的时间最长。

A 种子保存;

B 花粉保存;

C 营养体保存;

D 组织培养材料保存;

2. 用本地树种与一个国外引进的同一树种进行杂交,获得的杂种属于。

A 本地基因资源;

B 人工创造的基因资源;

C 外地基因资源;

D 野生基因资源;

3. 天然异龄林中进行优树选择,一般采用。

A小标准地法; B 优势木对比法; C 绝对值评选法; D 综合评分法;

4. 种源试验中,一树种南方产地和北方产地相比一般。

A 生长快,落叶晚;

B 生长慢,落叶早;

C 生长快,落叶早;

D 生长慢,落叶晚;

5. 在引进外来树种时,一般引进哪种繁殖材料最容易成功。

A 插穗;

B 接穗;

C 种子;

D 苗木

6. 无性繁殖可利用。

A 加性变量;

B 非加性变量;

C A和B;

D 显性与上位变量

7.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种子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A 优树收集区;

B 良种示范区;

C 子代测定区;

D 采穗圃区

8. 种子园无性系配置设计时,将各无性系按号码在一行中顺序排列,但在排列

另一行时要错开几位,以另一号码开头,这种配置方式称为

A 随机区组排列;

B 固定区组排列;

C 轮换区组排列;

D 顺序错位排列

9. 无性系测定是指用优树的,通过扦插或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所繁殖的无性系

进行田间试验。

A 子代苗木;

B 营养器官;

C 繁殖器官;

D 任何器官

10.一般来说,一般配合力是由基因的作用的结果。

A 显性效应;

B 上位效应;

C 加性效应;

D 加性效应+显性效应11.入选亲本子代平均值距被选择亲本群体平均值的离差称为。

A 选择差;

B 选择响应;

C 选择强度;

D 选择指数;

12.选择杂交亲本时,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

A 亲本双方优缺点互补;

B 母本的优点比父本更突出;

C 亲本双方花期一致;

D 亲本双方生态类型差距大

13.在种子园周围进行隔离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虫害;

B 防止外源花粉污染;

C 防止授粉不均;

D 防止自交14.杨树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在杨树育种过程中应采用哪种方法测定其遗传品质的优劣。

A 子代测定;

B 无性系测定;

C 家系测定;

D 表现型测定

15.改良遗传力低的性状时,易采用选择效果较好。

A 家系选择;

B 混合选择;

C 表型选择;

D 间接选择

16.在引进外来树种时,一般引进那种繁殖材料最容易成功。

A 插穗;

B 接穗;

C 种子;

D 苗木

17.油松属于雌雄同株,在成熟的油松林中,从一株树上采集种子,这些种子中的亲缘关系可能有。

A 自交;

B 半同胞;

C 全同胞;

D 上述三者

18.用10个亲本进行半双列杂交试验,则可能的交配组合有种。

A 45;

B 55;

C 90;

D 110

19.同一树种不同种源之间的交配属于。

A 自交;

B 回交;

C 近缘杂交;

D 远缘杂交

20.下列组合中亲合力最差

A毛白杨×银白杨;B白杨派×黑杨派;

C黑杨派×青杨派;D黑杨派×白杨派;

21.林木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选育优良品种、遗传测定和良种繁殖三大部分,请问下面哪一项不属于选育优良品种的范围。

A 引种;

B 种子园;

C 杂交育种;

D 嫁接

22.下述条件中的最不符合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的采种林分要求。

A 天然次生林;

B 天然异龄林;

C 地理起源不清的人工林;

D 郁闭度较低的天然林;

23.子代测定测交系交配设计中,通常以测交系为。

A 母本;

B 父本;

C 父本或母本;

D 父本和母本

24.下列交配设计中,即可以提供一般配合力,又可以提供特殊配合力的信息。

A 自由授粉;

B 多系混合授粉;

C 单交;

D 双列杂交

25.树木多性状选择有三种方法,请问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多性状选择。

A 单向排列选择;

B 指数选择法;

C 配合选择法;

D 独立标准选择法;26.在某个林分中,将生长快的和生长慢的树木都伐掉,只保留生长中等的树木,这种选择方式属于。

A 定向性选择;

B 多形性选择;

C 稳定性选择;

D 分裂性选择;27.下列树种花粉寿命最短。

A松树;B云杉;C落叶松;D杨树

三、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 同一树种地理种源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漂移引起的。()

2. 林木育种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应该优先采用的保存方式是原境保存。()

3. 由于树木是多年生植物,人工集约化管理程度低,在引进外来树种时,只有

当引种地和原产地生态条件大致相同时,引种才能成功。()

4. 741杨是一个无性系优良品种,在无性系群体内再进行单株选择,可使其改

良程度进一步提高。()

5. 优树选择属于遗传型选择,地理种源的选择属于表型选择。()

6. 无性系选择是遗传增益最大的一种选择方式。()

7. 影响选种效果的因素为性状遗传力、选择强度和选择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

三个因素数值越大对遗传改良的效果就越好。

8. 毛白杨×加杨与加杨×毛白杨的杂交亲合力相同。

9. 用经过子代测定的优树材料嫁接建立的种子园属于1.5代种子园,而用其子

代苗嫁接繁殖的种子园属第二代种子园。()

10. 在种源-优树联合选择试验中,种源因素一般为巢式设计因素。()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按照综合分类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个有何特点?

2. 树木引种的主要步骤有哪些?为保证引种成功应采取哪些措施?

3. 确定杂交组合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 芽变的特点有哪些?

5. 引进外来树种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列举我省从国外和国内引种成功的树种各

2个。

6. 与子代测定相比,无性系测定有何特点?在无性系选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 按照综合分类方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在基因资源收集时,应注意

哪些问题?

8. 种内变异分那几个层次?在育种中如何利用各层次的变异?

9.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种效果?

10. 遗传性选择的程序和特点是什么?在遗传性选择中为什么要进行子代测

定?

11. 芽变的特点有哪些?芽变的遗传学基础是什么?何时进行芽变选择最好,

为什么?

12. 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概念和意义上有何区别?在林木改良中应如何

利用这两种配合力?

13. 在种源试验中应如何确定采种林分和采种树?

14. 林木育种工作有哪些特点?

15. 基因资源保存一般有哪些方法?

16. 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概念和意义上有何区别?在林木改良中应如何

利用这两种配合力?

17. 为保证引种成功应采取哪些措施?

18. 克服无性系成熟效应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9. 为什么说通过杂交取得杂交种子,是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20. 子代测定与无性系测定有什么不同?

21. 无性系测定应注意什么问题?

22. 子代测定有哪几种主要的交配设计方式?

23. 建立种子园时,怎样进行无性系配置?

24. 种子园有哪些类型?

25. 建立种子园有什么意义?

26. 种子园园址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27. 种子园的组成系统中包括哪些经营区?

28. 种子园的规划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29. 室内切枝杂交各阶段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0. 如何克服远缘杂交不孕?

31. 怎样培育杂交苗?

32. 杂交的方式有哪几种?

33. 如何正确地选择杂交亲本?

34. 怎样进行树木引种工作?

35. 分析与引种成败有关的重要因子

36. 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37. 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38. 什么叫种源选择?

39. 怎样进行种源试验?

40.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41. 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42. 优树选择的林分条件是什么?

43. 选择优树应根据哪些指标?

44. 什么是无性系选择?无性系选择有何优点?无性系选择有何缺点?

45. 林木选择育种的方式有哪些??

46. 何谓混合选择?有什么特点?

47. 什么是单株选择?有什么特点?

48.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有哪几种?

49. 种质资源有哪些类别?

50.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有何区别?

五、论述题

1. 试述初级无性系种子园、初级实生苗种子园、去劣疏伐种子园、1.5代种

子园、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的概念,并用图表示各种子园的世代联系。

2. 树木常规育种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种方法的育种原理、优缺点和应用

途径。

3. 在杂交育种中亲本组合的选配原则是什么,试从遗传学角度讨论其原因。

4. 在引进外来植物品种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从南方和从北方引进树种时一般

会产生哪些反应,如何克服。

5. 林木种内存在那几个层次遗传变异,试用遗传学基本理论来分析各层次变异

产生的原因,并用实例分析各层次变异利用现状。

6. 试述种子园的种类和概念,用图式表示各类种子园之间的相互关系。

7. 试述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学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相关论点有实例佐证)

8. 如何辩证地看待林木和林木遗传育种的特点,在林木改良中如何扬长避短,

充分利用其特点开展育种工作。

9. 试述林木无性繁殖材料退化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10. 目前林木转基因研究取得哪些进展?转基因林木生态安全性主要关注哪些

问题?

11. 在林木抗逆性育种中,为提高改良效果应重视哪些问题?

六、计算题

1.某一杂交试验,共3个父本(A、B、C),4个母本(D、E、F、G),各杂交组合苗高平均值如下表所示:(20分)

D E F G

A851310

B119124

C5685

试问:这是什么交配设计?

1.当组建一个下一世代的种子生产群体时,能从该设计的子代中选择多少

个彼此没有亲缘关系的全同胞?

2.父本、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各为多少?

3.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各为多少?

4.选择那4个亲本建立1.5代种子园?

2.油松杂交试验中,共3个父本(A、B、C),4个母本(D、E、F、G),子代杂种苗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2次,各杂交组合子代苗高小区平均值如下表

所示:(20分)

━━━━━━━━━━━━━━━━━━━

重复

组合──────────

ⅠⅡ

───────────────────

D×A 10 14

E×A 16 16

F×A 17 19

G×A 11 9

D×B12 16

E×B 17 19

F×B 18 18

G×B 15 13

D×C 10 10

E×C 12 16

F×C 12 12

G×C 13 11

━━━━━━━━━━━━━━━━━━━试问:

1.这是什么交配设计?

2.当组建一个下一世代的种子生产群体时,能从该设计的子代中选择多少个彼此没有亲缘关系的全同胞?

3.父本、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各为多少?

4.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各为多少?

5.选择那4个亲本建立1.5代种子园?

林木病理学名词解释

1、林木病害:林木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致病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多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病态),甚至死亡,引起经济损失的现象。举列说明:松材线虫病苗木茎腐病 2、病害三角:在自然状况下,林木病害形成的过程涉及林木,病原和环境三方面,呈三角关系,称病害三角。 3、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病原物)引起的林木病害,可在植物个体间传染,故也称传染性病害。 4、致病因子=病原物:真菌;细菌;病毒;菌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林木病害无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林木个体间传染,故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6、致病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土壤,大气,肥料,农药等。 7、林木病害的症状:受致病因子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内部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外部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 8、坏死(necrosis):发病植物组织和细胞受破坏而死亡。 9、斑点(spot):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其形状,大小和颜色不一。包括角斑,轮斑,环斑,条斑等。如玉米大、小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等。 10、枯死:芽、叶、花局部或大部分发生变色、焦枯、死亡。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11、穿孔和落叶落花落果: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细菌性穿孔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发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12、疮痂(scab):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发病组织上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隆起,病部较浅。 13、溃疡(canker):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如柑桔溃疡病等。 14、软腐:若胞壁中间层光受到破坏,出现细胞离析,后发生细胞消解,则称为软腐(soft rot)。 15、幼苗根或茎腐烂后,直立死亡的称为立枯(wilt)。 16、猝倒:地上部分迅速倒伏的则称为猝倒(damping-off)。如棉菌立枯病,蔬菜苗期猝倒病等。 17、生理性萎蔫:常发生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由于植物蒸腾失水速率大于根系吸水的速率而引起。早晚可恢复的称暂时性萎蔫,出现后不能恢复的称永久性萎蔫。 18、病理性萎蔫;是由于病原物侵染繁殖后堵塞维管束或分泌毒素破坏维管束所致。如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瓜类枯萎病等。 19、畸形(malformation) 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造成的形态异常。 20、矮缩:矮缩的植株节间缩短、茎叶簇生,如水稻矮缩病等。 21、矮化:矮化的植株各个器官的长度成比例变矮或缩小,病株比健矮小得多。 22、徒长:如稻苗受恶苗病菌侵染后,叶部细胞延长,但细胞数并无增加,成为黄叶高脚苗。 23、丛枝(rosette)或发根(hairy roots):植物的不定芽或不定根大量萌发所致。

林木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2.非侵染性病原:包括除生物体以外的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 3.侵染性病原:指以植物为趋势对象的生物,多为寄生物,主要包括菌物,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藻类,螨类等。 4.病变:植物受病原物侵染以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5.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6.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病症的总称。 8.腐生:是指从无生命的有机体中获取养料的生活方式。 9.寄生:是指从有生命的有机体中获取养料。 10.共生:指植物与微生物形成共生体,二者均可从中得益的关系。 11.菌物:是具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型,能产生孢子的生物。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 12.营养体:菌物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部分。 13.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菌丝体指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团。 14.菌丝组织:有些菌物的菌丝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态,交织成各种形状的特殊结构,如菌核、菌索、菌膜和子座等,对菌物的繁殖,对于环境的抗性有重要作用。 15.菌物繁殖体:菌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菌物繁殖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种,孢子是菌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菌物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称为子实体。 16.无性繁殖: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7.有性繁殖:通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进行繁殖的一种方式。 18.菌物的生活史:是指菌物熊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也可叫做菌物的发育循环。 19.单主寄生:在一种寄主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20.转主寄生:必需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21.病毒:由核算、蛋白质或其复合体构成的,具有繁殖、传染和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能力的非细胞形态分子生物。 二、填空 1.林木病害分为两大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2.病原分为侵染性病原、非侵染性病原。 3.非侵染性病原:营养条件不适宜、土壤水分失调、温度不适宜、毒物。 4.寄主分感病寄主、抗病寄主、免疫寄主。 5.植物病害三要素:寄主、病源、环境条件。四面体学说增加了时间(人类活动)。 6.菌物的营养方式:寄生、腐生、共生。 7.菌物对人类有益的作用:分解者、菌根、有害生物的寄生菌、食品化工发酵、食品药用。 8.菌物对人类有害的作用:引起人畜病害、使食品纺织品皮革等发霉、毒蘑菇、植物病原菌。 9.常见的菌丝变态类型:吸器、附着胞、附着核、假根、菌环、菌网。 10.无性孢子常见的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 11.有性孢子常见的有:休眠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菌。 12.将主要的植物病原菌分为五个属:棒杆菌属、假单细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野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13.病毒病害症状:变色、坏死、畸形、内含体。

东林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我国的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萌生时期(1917 ~ 1953); 创建时期(1954 ~ 1978); 发展时期(1979 ~ 1997);调整时期(1997 ~现在) 第一章林木病害 1、定义: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了解病害如何发生、分类及引起病害的病原 注:1)病害的发生是林木产生一系列病变的结果,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病理程序。害虫和动物咬伤、机械损伤、风折、雪压和火灾等伤害没有引起林木发生病理过程,不能称为病害。2)病害的定义是从人类的经济利益出发的,对于那些不引起经济损失,反而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特异性变化,也不能称为病害。如林木菌根菌在侵染根部后形成的菌套,豆科植物的根瘤。 2、分类:侵染性病害:由侵染性生物引起的病害。具有侵染性。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如不适于植物正常生活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组成等)。不具传染性,又称之为生理病害。 两种病害的特征及区别 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菌物、病毒、细菌、植物病原体、寄生种子植物、线虫 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营养条件不适宜、土壤水分失调、温度不适宜、有毒物质 3、林木病害发生的3个要素:寄主;病原、诱因 4、病与病害的区别: 病害与损伤的区别:病害:有一系列的病理过程;由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损伤:无一系列的病理过程;由瞬间发生的机械作用所致 5、感病的3个学说:病害三角学说;病害椎体;植病四面体学说(人为干预) 6、1)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能够传染蔓延;在 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2)非侵染性病害特点:成片发生,比较均匀;同土壤、地形有关;不能够传染蔓延;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7、症状:林木发病后, 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第二章林木病害的病原 1、真菌:有真正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营养体通常是丝状且有分枝的结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均为有丝体 2、真菌有性孢子的类型:卵孢子(oospore):鞭毛菌。接合孢子(zygospore):接合菌。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 3、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包括 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5、真菌的分类系统是位于五界系统下的Ainsworth1973分类系统 5、真菌的5个亚门:依据:每种孢子产生的各种类型的孢子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林木病理学考试重点

1林木病害:由病原引起的经过一个病理,造成的一种结果(经济损失)的这种过程。 2.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寄主病原诱因生产活动。 3.病害的分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特点:1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2能够传染蔓延。3在病部可见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1成片发生,比较均匀。2不能传染蔓延。3在病部无病原物。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间的联系区别:A联系非侵染性病原的发生为侵染性病原物的侵染开辟了道路。非侵染性病原的发生降低了寄主对侵染性病原物的抵抗能力。侵染性病原的发生降低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区别:非侵染性病害无传染性,侵染病害有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分布有一定规律。侵染性病害检有病原生物。 4 病植物的病理变化:生理病变是基础。组织病变是过程,形态病变是结果。二1. 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2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3 病征: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症状类型:1变色 2坏死(斑点,腐烂,溃疡) 3萎焉或枯萎 4 畸形 5流脂或流腋 6 粉露 7 寄生性种子植物 8立木和木材腐朽 1-5是以病状明显的病害, 6-8是以病征明显的病害。 三 1,真菌:是一群具有真正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一般能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的生物。

2 真菌的特征:a营养体为单细胞或丝立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和维管束组织,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属原核生物。a营养方式属异养性,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光合作用的色素。a典型的繁殖方式为产生两种类型的孢子。 3.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特殊结构。 4.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分别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有性孢子的类型: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无性孢子的类型: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厚亘孢子。 有性繁殖特点:一年只发生一次,数量少,发生在植物生长的后期,细胞壁厚,寿命长,具休眠期,耐不良环境能力强,可越冬,有助于成为病害初侵染的来源。 无性繁殖特点:在一个生长季可繁殖多次,产生大量无性孢子,细胞壁薄,无休眠期,抗逆性差,传播快,蔓延,危害植物。 5 真菌生活史:真菌孢子开始萌发,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6 真菌分类: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无隔菌丝游动孢子卵孢子 接合菌亚门、无隔菌丝孢囊孢子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有隔菌丝分生孢子子囊孢子(8个) 担子菌亚门:有隔菌丝无担孢子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复习 林技0901班 1、林木病害:林木对外界的环境变动和其他生物刺激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环境变动或刺激超出其适应范围时林木的正常生理活动便受到干扰破坏使其细胞和组织机能失调,表现出组织和形态的有害变化,对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损失。 2、林木病害发病原因 (1)病原:生态系统中直接导致植物发病的因素。 分类:非生物病原:环境中不利于林木正常生长的物理化学因素引起非侵染性病害。 生物病原:以林木为取食对象的寄生生物。引起的病害具传染性,因此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2)寄主:受侵染的植物对寄生生物而言。 (3)环境因素:林木所接触到的温度、湿度、气候、大气等一 切外界因素。 (4)人为因素 3、症状类型:变色、坏死或腐烂、枯萎、畸形、具有典型病症(霉粉、蕈(xùn)菌、菌核、菌索) 4、林木病害发生的基本特征:有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病程)。 植物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植物的正常生理 机能失调,而后出现组织形态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 表现,从而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病害的基本特征与损伤概念的区别:损伤是外界对植物 突然间造成的伤害。如砍伤、啃伤、风折等。 5、症状:林木生病后外部形态所表现的不正常的特征。它有 两部分组成,即寄主植物的病变特征和病原物在寄主植 物的发病部位上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病状:林木生病后自身外部形态上产生的病变特征。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发病部位上产生的肉眼可见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 6、非侵染性病害 定义: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环境中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疾 病。 病原:(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温度不适、恶劣气候、大气 与土壤水分、土壤湿度的不适宜) (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 肥料元素供应不适;大气与土壤中的有毒物质的 污染与毒害;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 害;林业栽培技术措施不当。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1)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相互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无病症 诊断特点: (1)症状普遍黄化、花叶、畸形、落花、落果等不正常表现。 (2)没有病症(全株性易与病毒病害相混淆) (3)在林间分布成片,与一定特殊环境相联系。(低洼积水、易受冻、灼、干的地形、特殊的土壤、临近工矿 企业等地区)与侵染性病害区别开。 (4)扩展趋势不显著。 (5)在适宜的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 7、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两者关系密切,非侵 染性病害是许多侵染性病害的先驱。首先,非侵染性 病害的危害为病原开辟侵入途径。其次,非侵染性病 害可以降低林木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能力。 相反,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寄主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性,导致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如杨树叶斑病与冻害。 8、真菌菌丝的变态:吸器、假根、菌环、附着胞。 菌丝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紧密交织成特殊结构-菌 核、子座、根状菌索。(传播、繁殖、抵御不良环境)9、有性繁殖及有性孢子类型 质配-核配-减数分裂 合子或卵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10、有性孢子类型: (1)休眠孢子囊或合子:是某些低等鞭毛菌的有性孢子,又鞭 毛菌同型两性接合生育而成。 (2)卵孢子:是鞭毛菌中卵菌的有性孢子,由异型两性接合生育而成。 (3)接合孢子:是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菌丝长出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配子囊结合而成。 (4)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配子或生于子囊内的有性配子。 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是一种外生孢子。 11、真菌的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12、真菌的生活史:生活周期是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 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 的过程。引起林果病害的重要真菌(外囊 菌、白粉菌、核菌类、腔菌类、盘菌类)13、转主寄生:锈菌的生活史必须在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个寄主 上完成的现象。 同主寄生:整个生活史在一种寄主上完成。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落叶、头年被害枝条、被病菌污染的冬芽、昆虫等媒介、转主寄主。 2.叶果病害的流行条件:一般纯林比混交林发病重。郁闭度大的比小的重。多雨高湿度有利于病菌孢子的传播、萌发、侵入。林木生长衰弱也常诱发和加重病害的发生。防治:①营造混交林,避免大面积集中连片,结合营林措施,改善林地条件,促进林木生长②消除病落叶,减少侵染来源③药剂防治,在病菌孢子飞散侵染期间喷洒杀菌剂或释放杀菌烟剂④植物检疫⑤选育抗病品种。 3.松针褐斑病的判别:①针叶:症状在老叶上;感病针叶上有三段斑;针叶会在未成熟前脱落②单株松树树体:感病部位在基部,由树冠下部向上部发展,不危害嫩梢和枝干③主要在春夏季有典型症状,5-6月为发病盛期。 4.松针褐斑病与红斑病比较,相同点:①树冠下部开始感病②黑色的子实体突破表皮③分生孢子在形状和大小上类似。不同点:①红斑病发病初期,病斑中心渐成褐色,随病斑扩大而渐成为红至红褐色,病斑上常流脂。褐斑病病叶上最初产生退色的小斑点,草黄或淡褐色,后为褐色,并稍扩大,有时汇合成褐色的段斑②红斑病多发生于叶端,针叶基部呈绿色。褐斑病在病叶上常表现出三段斑③红斑病分生孢子为无色透明的。褐斑病的则为有色的④分生孢子最佳发育温度,红斑病<褐斑病⑤潜育期,红斑病>褐斑病。 5.桃缩叶病的防治:①在早春桃树萌芽前喷洒3-5°的石硫合剂或6%的多硫化钡,可有效地抑制其发生②在花瓣露红时,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万单位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喷施③落叶后,3%的硫酸铜喷雾一次,可减少流行与发生。 6.油茶叶肿病发病规律:①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②早春发病,发病时间段,1年1次,无再侵染,山区发病推迟至4月,季节性强③危害的程度与品种有关,一般大叶大果油茶发病重,小叶小果油茶发病轻④孢子萌发、侵入、发病的3个条件:a.水分,湿度,达80%以上;b.温度在12-18℃;c.叶龄,嫩叶易受侵染⑤通风不良、阳光不足处易发病⑥树冠中下部发病较严重。 7.油茶煤污病发病规律:①越冬方式:以子囊壳或菌丝直接在病叶中越冬②昆虫(蚧壳虫、蚜虫、木虱等)危害严重时发病重③湿度大则发病重。在平均温度13℃,有雾或露水时病害蔓延较快。高海拔阴坡密闭的林分发病重④两个发病高峰期:3-5月,9-11月(蚧虫发生高峰)。防治:①化学防治:用杀虫剂防治昆虫(在蚧壳虫孵化时防治)②营林措施:修枝,间伐透光等③生物防治:天敌昆虫与天敌真菌。 8.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在风口重:在自然条件下,杉树枝叶交错,针叶往往会相互刺伤。在林缘道口,特别是春夏季,处在迎风面或风口的林分更易形成伤口,而增加病原侵染的机会。防治:①营造混交林,在杉木林周围营造防风林带,降低发生。②5-6月,喷施1000单位的盐酸四环素或土霉素液来防治。 9.油茶炭疽病症状:①果实:病斑黑褐色或棕褐色,后期有轮生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再形成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果实从中间开裂②叶片:通常发生在叶尖、叶缘,形成轮纹③枝干:形成下陷的溃疡斑,病斑与枝干有明显的界限。发病规律:①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越冬②传播方式:雨水(雨水充沛则发病重),昆虫(如中华象甲,从工商口侵染)③发病时间:4月开始,先危害嫩叶嫩梢,5月中旬-6月,侵染果实,8-9月落果最多,10月危害花蕾,使病蕾脱落④当旬平均温度达20℃,相对湿度86%时,开始发病。平均温度达25-30℃,相对湿度88%时,出现发病高峰⑤紫色或红色果皮的品种较青色果皮的抗病性要强。 10.松材线虫罹病木的辨别:①检查松木产地是否来自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区②当年病死树木材比同期砍伐的健康松树木材轻,手感干燥③一般在松材线虫罹病木材上有不同程度的蓝变现象。轻者呈辐射状,重者整个截面完全变蓝④一般罹病木材树皮上有大量的松褐天

林木病理选择判断填空类-5页精选文档

林木病理选择类 1、下列属于植物病害范畴的是(ABGH) A、桃树的根癌病 B、花生的根结线虫病 C、豆科的根瘤 D、茭白的茎部肥大 E、蚜虫取食导致叶片卷曲 F、大量砍伐木材 G、木材腐朽 H、贮藏的果实腐烂 6、下列属于病征的是(AC) A、叶片表面的白色粉状物 B、松树的流出的树脂 C、多孔菌的大型子实体 D、立木腐朽的木质部蓝变 4、下列属于菌丝变态的是(BCD) A、菌索 B、附着胞 C、附着枝 D、假根 8、瓜果腐霉菌的拉丁学名正确的是(B) A、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 B、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 C、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 D、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 10、桃缩叶病病菌在(C)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A、子囊壳 B、子囊盘 C、裸生与寄主表面 D、闭囊壳 1、下列属于专性寄生物的是(ABCD) A、霜酶菌 B、白粉菌 C、锈菌 D线虫、病毒、植原体 填空判断类 2、病原的概念:引起林木生病的最直接因素 7、植物发病后在组织性病变过程中促进下病变导致细胞增生,抑制性病变导致细胞裂解,分解性组织病变导致细胞减少。(×) 2、卵菌(腐霉菌、霜酶菌、疫霉菌)、接合菌(根霉、毛酶)的营养体为无隔菌丝;子囊菌、担子菌的营养体为有隔菌丝 3、吸器的主要作用是寄生菌物穿过细胞壁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锈菌、霜酶菌和白粉菌这些专性寄生菌物都有吸器 5、菌核是有菌丝聚集而成的一种具有贮藏养分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9、根霉具有假根和匍匐枝,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无性繁殖产生胞囊孢子。

林木病理学整理

林木病理学整理 名词解释: 林木病害的定义:林木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受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外部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局部的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出现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病征: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征的总称。 菌物: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抱子的生物。 繁殖体:真菌产生抱子的结构(子实体)及其形成的抱子 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生理小种: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原核生物:是指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 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 细菌的生物学概念:是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即无核仁和核膜;属于原核生物。多数细菌是异养的。 懿:在人工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以接种点为中心的圆形或其它形状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全寄生:无叶绿素,无根,从寄主吸收全部营养物质。 半寄生:有叶绿素,但无真正的根,须从寄主吸取水分和矿物质。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机构及其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具有致病能力的非细胞生物 非侵染性病害:由环境中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称为生理性病害病程:从病原物接触寄主开始到植物表现症状的过程。。 侵染循环:是指越冬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经一定方式传播侵入后引起寄主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寄主再度发病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寄生性:病原物依附寄主生存的能力,即指病原物吸取寄主营养的能力。 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即病原物引起寄主发病和对寄主进行破坏的能力。也称致病力或毒力。 植物抗病性:即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 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担任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也不表现其症状。 复合侵染:某种植物病害的发生是由于两种以上的病原物同时或先后侵染而引起的。 病害的侵染循环:指病害在一年内连续发生的过程。 单循环病害:一年当中只由越冬的病原物来春后进行唯一的一次初侵染所致的病害。 复循环病害:初次侵染之后还有再侵染的病害。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林木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1、病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直接导致生病的因素。P4 2、病症——由病原物表现在病部的特征。(或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P5 3、病程——病原物到达植物体表后,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到组织内部,建立起寄主关系,并经过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和寄主植物一系列生理、解剖上的反应,最终表现出病状。这一整个过程如以植物受病后的活动为出发点,称之为发病过程,简称病程。P43 4、菌核——组织形态与子座相似,但其外层菌丝交织得更为紧密,并呈褐色或黑色,内部较疏松的特殊结构。(或:由菌丝交织而成的一个坚硬的营养结构,具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和休眠作用,休眠后经过萌发,再产生孢子的子实体。)P14 5、菌丝——真菌典型的营养体由纤细的丝状体构成,这种细丝称为菌丝。P12 6、子实体——在高等真菌中,无论是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都可能与其周围的菌丝聚生成一个组织体,称为子实体。P16 7、转主寄生现象——一种锈菌当发育到某一特定阶段时,必须转换寄主才能继续生存下去。P22 8、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有时用毒性一词表示。P37

9、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有机体上生活,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生物体或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生物。P36 10、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后,便扩展到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这称为系统侵染。P45 11、局部侵染——绝大多数真菌和细菌扩展的范围都只限于侵染点附近,这称为局部侵染。P45 12、担子果——有些担子菌的次生菌可以组织成复杂的特殊结构。P21 13、子座——一个致密的营养组织,很像一个垫子,上面或其内部形成子实体或直接产生孢子。(或:是一个垫状或壳状的营养体结构,常在其中或其上产生子实体。)P14 14、寄生性——指寄生物自活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P36 15、子囊果——子囊通常集生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P18 16、水平抗病性——不论何种作物品种对所有病原物小种都感病,只是程度上有差别;不论何种病原物小种对所有作物品种都是致病的,只是程度有差别。P39 17、垂直抗病性——有些作物品种与病原物小种具有高度的抗性,但对另一些小种则表现为高度感病。P39 18、活养生物——在自然界它们只从活组织种吸取养分,并在活组织上完成生活史。当组织死亡后,寄生物随之死亡或停止生长。P36 19、生理病害——凡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林木病害都是没有传染

林木病理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林木病害的概念。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了解林木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及诊断过程及方法。 3.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 2.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 3.菌丝的变态结构及其菌丝组织体的类型与功能。 4.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5.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7.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8.Ainsworth分类系统在传统的“三纲—类”分类基础上做了哪些主要调整?分为哪几个亚门?主要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9.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0.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 11.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12.病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3.病毒的一般性状及如何针对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 14.林木线虫、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林木病害特点,如何进行防治? 15.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 真菌、菌丝、菌丝体、假菌丝、菌落、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三生菌丝、结构菌丝、锁状联合、菌核、菌索、子座、吸器、假根、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假囊壳、子囊座、子囊腔、子囊盘、担子果、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 16.转主寄生的锈菌为害寄主植物有什么特点,在其所致病害控制上可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2.什么是毒素?毒素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5.试述植物保卫素、诱发抗病性、过敏性反应。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病程、潜育期、侵染循环、初侵染、再侵染、复合侵染、潜伏侵染 2.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3.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及影响因素。 4.简述影响病程的各个因素。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林木病理学_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林木病理学_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According to plant patholog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caused by viral diseases? 答案: Bacterial gall on the stem 2.Parasite is 答案: an organism that grows part or all of the time on or within another organism of a different species(known as its host),and from which it derives all or part of its food. 3. A pathogen is 答案: an organism that causes disease.

4.Biotic disease is 答案: Disease caused by living organisms. 5.Host is 答案: An organism upon which an organism of a different species grows and from which all or most of its food is derived. 6.which feature is not characteristic of mushroom structure? 答案: leaf

7.What is plant disease? 答案: sustained physiological and structural damage to plant tissues caused by biological and non-biological agents ending sometimes in plant death. 8.abiotic disease is 答案: Disease resulting from nonliving agents. 9.Saprophyte is

林木病理的概念

林木病理的概念 林木病理是指对林木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异常的原因及其产生的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它主要侧重于研究林木的病害和其他生理失调现象,以及与病害有关的环境因素和管理措施。 林木病理的研究对象是林木病害,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动物等致病体对林木造成的病害。这些病害会导致林木的生理功能障碍、生长停滞、表面症状出现以及整体树体健康状况下降,甚至引发大面积的死亡。林木病理研究的任务就是分析这些病害的病因和病程,探索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林木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林木病理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病原体的鉴定和分类、病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林木对病害的抗病机制、病害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技术等。首先,病原体的鉴定和分类是林木病理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对病原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遗传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出致病体属于哪一类别,为后续的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其次,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是林木病理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病害的发展过程进行观察和实验研究,可以揭示病害的发生原因、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等,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再次,林木对病害的抗病机制是林木病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林木的自身免疫机制和抗病基因,可以揭示林木对病原体的抗性来源和抗病机制,为选育抗病品种和改良病原体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最后,病害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技术是林木病理研究的应用方向。通过研究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可以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减少病害的传播风

险;同时,结合生物学、化学和物理等多种手段,研发出一些有效的病害防治技术,为林木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林木病理研究对于林木保护和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林木病害是林业生产中的一大隐患,如果不及时有效地防治,将对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林木病变会导致林木生长受限、木材质量下降和森林健康退化,降低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通过开展林木病理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和防治林木病害,保护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业生产效益。此外,林木病理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病原体可能通过林木病害传播到野外,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影响。因此,只有深入研究林木的病害特点和传播规律,才能准确识别和判断病害,在针对性防治措施上取得成功。 总之,林木病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研究林木病害为主要内容,旨在揭示病害的病因和病程,探索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林木病理研究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病原体的鉴定和分类、病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林木对病害的抗病机制、病害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技术等。林木病理研究对于林木保护和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护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对于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林木病理学实习是我本科生涯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林木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原菌的类型和传播途径,以及病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本报告旨在总结实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实习内容 1. 病害调查与诊断:我们在实习期间参与了多次林木病害的 调查和诊断工作。通过观察病木的病状和病征,我们学会了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和程度,并进一步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最终确诊病害类型。 2. 病原菌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常见的重要 病原菌的鉴定方法。例如,通过分离纯菌、培养观察菌丝的形态和孢子的类型,我们能够确定导致某种林木病害的具体病原菌,并给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3. 病害预防与治理:在实习期间,我们参与了多次病害 的防治工作。我们了解了不同病害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并学会了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修剪病树、病害防治剂的施用等,来减少病害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4. 实验室技能培训:我们还接受了一系列实验室技能培训,包括菌种分离与培养、病原菌的毒力测定、石蜡切片制备等。通过这些培训,我们提升了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收获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收获:

1. 知识掌握:我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的林木病害,学会 了观察病害的症状和征兆,了解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 2. 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我培养了 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学会了病害的调查、诊断和防治方法,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3. 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中,我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团队 合作,互相配合完成各项任务。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心得体会 在实习期间,我进一步认识到林木病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也更加明白了预防和控制病害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林业专业的学生,我将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森林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建议与展望 在未来的林木病理学实习中,我建议可以加强实际操作的培训。通过更多的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病害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另外,加强对病害防治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宣传,可以提高人们对林木病害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总之,林木病理学实习是一次富有挑战性和收获的经历。通过参与实地观察、实验操作和团队合作,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林木病害的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这段实习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更加热爱和关注森林健康问题 通过林木病理学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林木病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并学会了病害的调查、诊断和防治方法。同时,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最新版)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姓名:袁宜成年级专业:11林学二班学号:11102872 实习日期:2014年8月8日至8月10日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 一、林木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实习目的:掌握优良标本的识别和采集,以及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2.实习方法与内容: A.标本的采集 a.必须详细填写野外采集记录,随时采集随时填写,并同在标本上挂标签,注明采集号,采集时间,采集人等。 b.采集病害标本时必须收集足够数量的标本。应力求具有明显的子实体,以利鉴定及保存。 c.力求寄主植物各部位器官要完整,应采集到花,果实等 d.病害种类应力求单纯而不混杂 e.应再采集筒彼此易污染混杂的标本,应先用草纸包裹,然后放到塑料袋中,凡压过黑粉菌,锈菌的草纸不能再用。 B.标本的制作 蜡叶标本:将所采的植物叶片,嫩枝,果实等病害标本带回实验室中加以选择,除去其不合需要的部分,然后平铺在草纸上加以整形,力求保持植物体的原来形状,再加草纸数层(每一层标本放三到四张草纸),然后用标本夹压紧(以三寸左右厚为宜),置于室内通风干燥

处。压制过程中需经常换纸,以防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在夏季通常前三到四天每天换一到两次,以后每隔两到三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完全干燥为止。待干燥后换装纸袋保存,即成蜡叶标本。标本干燥愈快,愈能较好保持原有色泽。 3.实习结果 完成了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具体实习结果见病理学标本。 4.结果与讨论 通过林木病害的采集与制作已基本掌握蜡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完整,病害种类的单一。在标本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勤换纸,防止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 二、林木病害的诊断 1.实习目的 掌握林木病害快速诊断的方法,正确判断引起病害的原因。 2.实习内容与方法 A.野外病因分析 通过对林间树木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点以及林间周围环境,气象因素等,仔细观察和判断,初步确定发病原因。 症状观察:林木感染病害后常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病树林间分布判断: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等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树种上表现的病状相同,病状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

森林病理学林木病理学试题

森林病理学林木病理学 [填空题]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病落叶、先年被害枝条、被侵害的冬芽、转主寄主、传毒昆虫。 [填空题] 2白粉病类症状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最明显的特征是由表生的菌丝体和粉孢子形成白色粉末状物。后期在白色粉末中产生初为淡黄色、后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呈黑色的小颗粒,即为白粉菌的有性世代—闭囊壳。 [填空题] 3白粉病病原是什么。 参考答案: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中的真菌引起。全部都是专性寄生菌,耐旱,转化性较强。白粉菌的寄主范围较窄,仅限于同科内几个属的植物。 [填空题] 4锈病类病原 参考答案:转主寄生的长循型锈菌。 [填空题] 5锈病类病原产生5种孢子是()。 参考答案:性孢子,锈孢子,担孢子,夏孢子,冬孢子 [填空题] 6种实带菌方式()。 参考答案:机械混杂型,表面附带型,种内潜伏型 [填空题] 7白粉病的典型症状是受害嫩叶、新枝梢、花蕾等部分出现白色粉状物,它是病菌的(),后期白色粉层中出现的黄褐色至黑褐色的小颗粒是()。 参考答案:菌丝;子囊壳

[填空题] 8松枯梢病从幼苗到幼树以至大树都能发病。可发生在芽、松针、枝梢、根茎等各部位,但主要发生于(),引起()。 参考答案:枝梢;枯梢病 [填空题] 9引起苹果腐烂病的病原为(),属于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 参考答案:苹果黑腐皮壳菌 [填空题] 10林业上重要的梢部病害有竹,丛枝病、落叶松枯梢病、()和()。 参考答案:油橄榄青枯病;杨树溃疡病 [填空题] 11林业上由植原体引起的病害有()和()。 参考答案:柑橘黄脓病;泡桐丛枝病 [填空题] 12为防止梨锈病的严重发生梨园与桧柏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 参考答案:5km [填空题] 13板栗疫病的发病程度通常与气象因子中的()和()关系密切。 参考答案:风;雨 [填空题] 14苹果上重要的真菌性病害有()、()、()和()。 参考答案:苹果白粉病;苹果炭疽病;苹果锈病;苹果腐烂病 [填空题] 15梨树上重要的真菌病害有()、()和()。 参考答案:梨锈病;梨黑星病;梨赤星病 [填空题] 16引起苹果腐烂病的病菌的分生孢子主要靠()和()传播,从死组织()、

林木病理

名词解释 1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2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的现象成为林木病害 3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 4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5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6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他们一般都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他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支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8营养体:真菌在营养生殖阶段的结构 菌丝: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有分支或五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 菌丝体: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 菌落: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丝群体 9吸器:真菌菌丝在植物细胞内形成的膨大或分枝状的结构,其功能是增加真菌对营养的吸收面积 附着胞:真菌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功能是牢固的附着在及寄住体表,其下方产生侵入针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 假根:有些真菌的菌丝体长出的根状菌丝,可以深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如根霉 菌核:很多真菌在生活是的某个阶段菌丝体能形成一定的组织,其中菌丝相互交织的程度不同,有的较紧,有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 10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 作用:1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2渡过不良环境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称“假子座” 11菌索: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状结构,是强大的侵入机构、营养运输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也称根状菌索。 12菌膜:由真菌的菌丝体在病部表面形成的膜状物 13菌环—菌网:某些捕食线虫的真菌常常在菌丝体上形成膜状环状菌丝借以捕捉线虫 14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形成的颗粒状物萌发后直接产生菌丝体或长出产生孢子的结构是真菌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15繁殖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及其形成的孢子 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特殊结构 16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17粘菌门:粘菌门的真菌一般称作粘菌营养体是原质团或变形体营养方式是吞噬反之产生游动孢子都是腐生,一般不危害植物 18真菌门:营养体是菌丝体,营养方式是吸收,繁殖产生各种类型孢子,生活方式是腐生和寄生,有很多植物病菌 19种:真菌种的建立,主要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种与种之间在主要形态上,应该具有显著而稳定的差异,具有生物学意义 20生理小种: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21生物型:在遗传上完全一致的个体 22子囊果:子囊通过集生而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 特征: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常形成各种变态,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多数棍棒形或圆筒形,内含八个子囊孢子,23分生孢子梗束,有书多聚集成垫状的很短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25分生孢子盘:有菌丝构成的垫状或浅盘状,上面着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产卵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