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现实意义(讲稿)

2012年5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这门大学科的一个门类,与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哲学门类是并列的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说多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点了解,我们必须要从回答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对“philosophy”这个英文单词的翻译,而这个英文单词又源自于希腊语,其本意是“热爱智慧”,故而哲学又叫智慧之学。中国有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但是却没有哲学这门学科。近代以前,中国只有“哲”这个词,与之意思相近的便是《周易.系词》里面所讲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对研究一般、普遍的规律的学问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知识进行了区分,哲学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只讨论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哲学所确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却对具体科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哲学下一个定义也是非常难的,有人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就是哲学家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曾在其著作中批评过“言必称希腊”这种教条主义、崇洋媚外的思想,所以“言必称希腊”在过去一直带有贬义。现在我们以开放、虚心的态度来研究哲学,不得不从古希腊哲学说起。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对希腊文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实事也的确如此,古希腊人在哲学、数学、文学、艺术等

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世界上第一位哲学家就是古希腊的泰勒斯。他第一次对世界的本源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水是万物本源的推论。这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事情。泰勒斯之后,古希腊又诞生了一大批哲学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具有一脉相承的师生关系,被称为“古希腊三杰”。人类历史在三杰之后已愈两千多年,但至今人们所探讨的哲学问题均未超越他们所讨论的范围。

苏格拉底指出,我们之所以不知道世界是什么,原因就在于我们不知道“人”是什么。所以他主张“认识你自己”,也就是说,人必须首先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才有可能探讨人自身以外的自然界是什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后世认为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苏格拉底的一生都是在和别人,特别是智者学派的辩论中度过的,他没有留下什么著作。难能可贵的是他发明了所谓的“精神助产术”,即通过不断地引导、发问使人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终得到确定的知识。哲学家在这个过程中并不直接给予确定的答案,只是起到接生婆一样的引导作用。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直到目前为止依然被公认的人类有史以来所有伟大的哲学家之中最伟大的一位。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了最完备的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将其老师苏格拉底所主张的“善”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同时把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神秘主义、巴门尼德的运动不可能理论、赫拉克利特的静止不可能理论有机的粘合在一起,创立了一个以“理念论”为基础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他的哲学体

系囊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等所有的哲学门类。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主张在政治上男女应当平等的哲学家;他是第一个提出优生学的哲学家;他是第一个研究过人口学的哲学家;他是第一个详细论证了共产主义理想和制度的哲学家;他的“洞穴理论”中所包含的智慧是任何一个后人都无法企及的;他终身未婚,因为他认为“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互吸引,而灵魂是由折了翅膀的“天使”变成的,也就是说灵魂虽然高贵,但还是有缺点的,所以肉体的结合必将导致灵魂的堕落,后世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就是这样来的。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被马克思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罗素认为: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的论著是有系统的,他的讨论也分门别类,他是一个职业的教师而不是一个凭灵感所鼓舞的先知。”他创立的主谓逻辑(即我们今天所谓的“形式逻辑”,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三段论推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至今仍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当柏拉图在形而上学方面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时,他是逻辑学方面公认的权威;我们今天使用的科学的名称以及学科的分类主要是他创立的;他的《形而上学》对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的“范畴理论”直到康德才有所发展;他的《物理学》统治自然科学的发展长达1500年之久,直到伽利略为止(证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尽管其中的观点从今天看来几乎没有正确的成分;他所建立的“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至今仍困扰着绝大多数哲学家和科学家;后世关于“机械论”

与“目的论”的争论,其根源就是来自他的“目的因”,直到文艺复兴时代为止,人们对目的论的问题更感兴趣;他的《诗学》是西方美学史的开山之作;他认为适当的“骄傲”是值得尊敬的德行之一;他提出的“中庸之道”学说比孔子同样的学说更加精致;他凭着对美的爱好和直觉而认为地球是圆的;并认为月亮以上的东西都是永恒的,而月亮以下的东西都是要灭亡的;莱布尼茨生前已经基本完成了数理逻辑的理论,但感到与亚里士多德的主谓逻辑有矛盾,便认为肯定是自己错了而不敢发表,直到200多年以后才被罗素所认识和发掘并在20世纪广为传播。中世纪后期(公元13---16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就是以他的哲学为基础,最主要的代表是托马斯-阿奎那。这派哲学的主要观点是认为上帝的存在可以通过逻辑的方法给予证明。

最初的哲学与科学是不分家的,哲学是各类知识的汇总,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就曾经成功地预测了一次日食的发生。中世纪以后许多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领域和问题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哲学被叫做科学的科学。所以哲学的地位和科学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甚至很多时候具体科学的发展要以哲学理论为前提和基础。

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就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如果一个人没有反思精神或者说没有自由的思想,那么人活在世上与行尸走肉无异,哲学就是为我们提供一种通向自由的途径和方式。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门类,首先它是哲学,具备前面所讲的哲学的基本特征;其次它是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它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所以马哲又叫实践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大理论来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

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在1845年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称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同时他也指出了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那就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接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如果说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那么马克思的这一段论述则代表新世界观的形成,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点,还把实践的观点引进人认识活动,正确地解决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给予了很

高的评价,称自己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但他同时也指出“黑格尔是辩证法大师,但他把辩证法神秘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深入阐发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现在我们通常所讲的辩证地看问题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而不是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这两大理论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为标志。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包括三大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其中,哲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有的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要么就过分强调了实用性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部分,忽视了哲学的重要作用,要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视为永恒不变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开放性和发展性,一切基本原理都要以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转移,都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和反思精神

批判和反思精神是哲学的灵魂,新的哲学就是建立在对旧哲学的扬弃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同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各种脱离实际的抽象空谈哲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由此它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全部功能就是把其中的阶级革命学说应用于社会实践---进行阶级社会革命获得胜利,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到共产主义社会。所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核心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烈的批判和反思精神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需要指出的事,哲学意义上的批判不是常识意义上的批判,而是辩证地、理性地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作出合理与不合理的判断。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强烈的批判和反思精神理解为简单地否定一切、打倒一切,比如扫“四旧”。也就是说不能把学术过分地泛政治化,重演文革的悲剧。同时,批判也并非总是枪口朝外,还应当包括自我的批判。例如党的历史上对“两个凡是”的批判就是对我们党自身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做出的深刻凡是和自我批判,通过在思想路线上拨乱反

正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十九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2.否定之否定原理; 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 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 1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9.人的价值原理)。这十九个基本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的理论武器。

1、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围绕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截然相反的回答,世界观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的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旧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

第二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同时又认为人的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人不是被动地服从于客观现实,而是能够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区别于传统哲学世界观的科学的世界观。

我们可以把它和宗教的世界观作一个比较。以佛教为例,佛教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四大,即地、水、火、风四种元素,这一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地、水、火、风这四种元素都是变幻的、无具体形态的,那么由这些具体元素所构成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本身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佛教讲一切随缘、无物常驻,人与人之间发生各种关系无非是因缘和合。由此出发,佛教的基本观点是一切皆空,正如《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生有八苦,前有生、老、病、死苦;后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情感与追求)苦。这就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既然一切皆空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当下存在的意义,佛经里面就有佛陀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的故事。

这也证明什么样的世界观决定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佛教重要给人一种安慰吧,所以就将佛、讲极乐世界,这些都是你现在不可能得到的,只有修持、修炼,达到最终的涅槃才可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消极的,它遇到问题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避开这个问题,寻找另外的自我的精神解脱。宗教的作用得到凸显往往是历史上的战乱、朝代更替的年代,它给人们在苦难的

世界里的最起码的安慰,让人有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马克思评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以我的理解,鸦片是毒品也是麻醉药,在没有其他替代品的时候,有它总比没有好。

与宗教唯心主义的世界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19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认识与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截然不同,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般的、普遍的规律,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一彻底的科学世界观。

2、科学的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也就是说世界观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方法论无对错之分,不同自然、社会条件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相当丰富,关于求知、做学问的方法有很多有重要意义的论述。中国儒家到宋朝的时候因为做学问的方法不同而分为理学和心学两派,程朱理学主张“道问学”,通过多见多识来明理;陆王心学主张“尊德性”,通过向内用工、发明本心来获取真知,两派各有千秋。禅宗里面悟道的方法也有南顿北渐之分。所谓“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便是渐

悟的过程;而“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则是明心见性、当下领会的顿悟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改造黑格尔唯

心主义辩证法所创立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理论认识的工具,而且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伟大革命实践的工具。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成功的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当中处于理论基

础的地位,不研究哲学,就不可能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就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曾经兴起过两次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动,一次是延安整风运动,另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41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就是为了彻底消除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的影响,在全党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要改造人的思想,首先就是要改造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次整风运动中,全党的高级干部和广大党员,联系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积极开

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抛弃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使那种脱离国情、只知道生吞活剥地照搬马列主义词句的思想发放得到了克服,全党的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没有延安整风,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深刻领会,就不可能有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1978年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其实是一次在全党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认识。所谓真理,不是指客观事物本身,而是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主体(人)头脑中的反映。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正确反映了客观规律真理是绝对正确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真理;超出了一定的社会历史范围,真理就变成了有条件的真理甚至成了谬误。所以即便是真理,也不能持僵化保守的态度,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极大地促进了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没有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真学习,就不会有拨乱反正的胜利,更不会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人们可能还在“两个凡是”的死胡同里徘徊。

要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充满生机,就要求作为理论基础的哲学思想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决定了它不是教条,具有随着实践、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德国版序言中指出他们的理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恩格斯也多次讲到马克思主

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正是因为如此,尽管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真理,但它的基本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在遇到矛盾、困难、挫折的时候,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就能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发展着的理论,在具体时间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著有《矛盾论》、《实践论》等专门的哲学著作,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应用型的哲学著作。尽管我们现在学习、研究哲学的机会不多,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都不知不觉地在运用哲学的原理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成功的保证。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构建精神家园。

哲学作为一门最古老的学问,它的地位从古至今都没有也不应该被削弱,因为哲学讨论的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大问题,最终是要给人找到安身立命的理由,所以讲哲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它体现了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让人的精神有所寄托,找到哲学意义上的、内心的家园。

精神家园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当今社会,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似乎应该感到幸福和快乐,但事实却恰恰相反,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贫富差距、生态危机等问题压得现代人喘不过气来,人们日为三餐所累,

一山还望一山高,哪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人生问题,面对纷繁嘈杂的现实世界,人就如同一个漂泊在途中的旅行者,走累了的时候其实真的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家园”来安顿、排遣。

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对精神修养方面的论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孔子、颜回的乐从何来?孔子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最得意的地址颜回同样也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物质条件这么差,孔子、颜回依然能够开心得起来?这不是简单的苦中作乐,而是精神修养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才能够拥有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与天地万物合一的无所不了的精神境界。用孟子的话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就是说万事万物包括一切磨难都是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进行人生体验所准备的,欣然地接受它,就能体会到最大的快乐。所以说精神修养达到这个境界以后,我们不需要再问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你还能快乐得起来;而是应该反问自己,万事万物无所不乐,我为什么还要愁眉苦脸呢?宋儒张载的“四为”说同样也是对哲学终极关怀的精辟论述。“四为”是哪“四为”?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便为人生指明了方向。这既是学者、政治家所应当具有的胸襟和抱负,也应当是普通人的人生理想,因为受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能不能实现且另当别论。一旦精神上以此为出发和归宿,在喧嚣的现实中就不会迷路,生活、工作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

精神家园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信仰问题。只有哲学和宗教能使人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所谓无知者无畏,无所畏惧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在科学日益昌明的时代,宗教的信仰逐渐淡出普通人的视线,哲学信仰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唯一的信仰,要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差距,客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化、理想化和绝对化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帮助我们构建精神家园,首先是哲学本身具有终极关怀的功能;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定义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人生追求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不是个体的人,而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把整个世界比作一张网,人就是这个网上经纬交叉的一个个节点,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所以我们的党章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入党誓词中写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这是每一位党员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更进一步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图景,就是社会物质极大丰富,按需分配,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种社会的实现是建立在每个人都对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基础之上的。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能够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堕落的人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从终极关怀的层面,以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真善美统一的前提下,为人类指出了

走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性通道,这就是它在构想精神家园方面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马克思逝世100多年后,在“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评选中,马克思居第一位,爱因斯坦居第二位;在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评选中,马克思居第一位,休谟居第二位。可见其地位之高、成就之大超越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得到了全世界人民公认。哲学问题本身是开放的,所谓哲学无定论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把一切都固定下来,哲学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能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交流感到很荣幸,如有不当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一.哲学是什么?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论文格式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赋予人生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心灵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论文格式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 参考文献: 《哲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我国金融危机出现的现象与应对措施 【摘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系统和社会历史演讲的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自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所面对的问题,结合国家面对金融危机所作出的应对措施加以论证和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金融危机;国家应对措施 面对金融危机这个在经济的全球性的大灾难,它极大限度的影响着一个国家在未来几十年或上更多时间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崛起和发展。所以,在面对困难时一个国家及其领导人在这一个大灾难面前作出的决策和指导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关键。 一、我国在金融危机所面对的困难 2008年11月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的杠杆造成次债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这场金融危机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它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面对着这个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身为世界进出口大国之一,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小。在国外方面,由于在美国有大量资金的投资,导致有一定数额的损失;面对着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消费力的下降,导致我国的出口订单也大幅度的减少等等。在国内,由于受国外的许多国家都纷纷受到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导致我国各地的出口的国外订单都大大的减少了!导致一部分的公司面临减产或破产的危险,这使许多公司出现裁员致使失业率不断的攀升;除此之外受打击最大的莫过是国内的股民了,2008年上半年的“牛市”可以说是我

国股票史上的又一个巅峰时期,但是在国际股票纷纷下跌的冲击导致国内股票大跌的形势下许多的股民都要崩毁了!此外,受打击的还有钢铁行业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 根据马克思哲学原理,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在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它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波折,甚至可能会出现停滞或倒退等现象,但这只是暂时的,它终究改变不了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和总方向。 正如这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它的影响范围、影响力都比历史上所爆发的金融危机都大,它致使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打击,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出现了前所未有财政赤字。当然我国也不例外,在这次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在2008年和2009年的GDP增长率都相对之下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但是在总体上看发展的方向都是不变的,都是朝着更高层次去发展。同时这也是社会系统及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时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都会产生矛盾,而且这些都是有规律地发展的,这可以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爆发的“金融危机”或“金融海啸”中体现出来。这些种种的危机终会过去,但是关键是人们是否能在这些危机中的到启示和吸取到经验,能在下一次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能做出有效地反映,尽量地减少其带来的损失。 二、我国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 面对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对于国家领导来能否在第一时间里出台一个正确领导人民群众在最短的时间里走出危机是一切的关键。在这次的金融中中央作出了发放4万亿的投资计划,用来拉动内需。从电网、机场、交通、铁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1、宏观角度 (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2、中观角度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微观角度 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 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微观角度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三、唯物辩证法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中观角度 “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 3、微观角度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 1、宏观角度 (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中观角度 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3、微观角度 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摘要】:(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签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能力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基础过学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理论素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认真学习 【正文快照】: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心得体会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一是培养精神境界,“化理论为德性”,二是训练理论思维能力,即“化理论为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改造世界和实现自我,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话说就是“成物”和“成己”。(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能从实践的沃土中不断吸取营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开放的体系,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不断战胜对方、完善自己。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xx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面向新世纪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在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离不开正确的思想路线。我们只有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才能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小结 唯物论包括三个要点: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三、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一、第一个要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世界观和哲学的概念 a、世界观的定义 b、哲学的定义 c、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a 、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c、讨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 a、唯物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产生的根源:从历史、阶级、认识几个方面去理解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3)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b、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和主要形态 (1)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从历史、阶级、认识几个方面去理解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3)唯心主义的主要形态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特点: (1)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特点: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二、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两个要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a、科学物质范畴的形成是个历史过程 b、物质范畴和物质结构理论即有区别,有又联系 c、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意义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a、一元论、二元论: (1)、一元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世界统一于精神) (2)、二元论:特点、实质 b、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基本原理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三、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有四个方面 (一)意识的起源:a、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当代青少年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青年与以往的青年不同的是:以往青年的信仰往往是一元化的。而当代青年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信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哲学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等积极的信仰,还对金钱的信仰,权力的信仰等负面的信仰。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青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如何树立、改正这些青年的信仰?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一、造成青少年对于信仰缺失和错误的原因 (一)当代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不重视,对于哲学的概念的不了解。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当代青年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对于这些困难,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代青年摆脱这些思想的困惑,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可是当代青年不懂得怎么去运用。比如: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哲学中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而往往去自我逃避和自我放逐,断章取义于一些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言论,对于这些言论的信奉,是因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不了解,不能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家当时语境,只从中选取让自己心里受到安慰的语句,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三)是当代青年对于信仰的不坚定,当信仰和当前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利益。信仰的作用日趋弱化,这种信仰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的发展,让当代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当年青年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又不能自己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信仰和价值体系选择了默认的接受,这样就造成了正确信仰作用力的弱化。可见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比 对于青少年应该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通过认真学习,了解两个哲学体系的正确思想,从而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找到两个哲学体系中的冲突域融合,从而树立起自身的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 (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1.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哲学也在五千年间得到了发展,其发展历程是[1]: (1)先秦哲学:孔子的仁爱哲学、墨子的兼爱哲学、老子的道生万物哲学思想、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孟子尽性知天的哲学思想、周易哲学、荀子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 (2)两汉哲学:淮南子的哲学思想、董仲舒神学目的论哲学思想、王充元气自然论哲学思想。 (3)魏晋玄学:王弼贵无论、裴頠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僧肇的不真空论。 (4)隋唐佛学:天台宗三地圆融、法相宗万法为识、华严宗四法界、禅宗自性顿悟。 (5)宋明时期:张载太虚即气、二程天即理、朱熹大成的理学思想、陆九渊心学思想、王守仁致良知。 (6)明清时期:王夫之理依于气、颜元的哲学思想、戴震的哲学思想。 (7)近代哲学: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洪秀全的哲学思想、康有为的哲学思想、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2.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主要产生了一下几个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当代青年有很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哲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成熟的无产阶级,欧洲无产阶级正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为马哲的创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直接理论来源: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他们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叶里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论述;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三专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对象:二年级各专业学生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探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认识的来源、本质。 2、探讨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通过实践观的引入,理解认识的本质以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4、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 教学难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授课时间:9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论以认识为研究对象,是对认识的认识,思想的思想。认识论要研究认识的来源、对象、性质、本质,认识过程,认识活动的规律,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等问题。本专题主要分三讲,主讲前两讲,第三讲自学。 第一讲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认识论,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规律的哲学学说。它将认识本身当作对象,反思自身。 一、认识的过程:从经验到理性

1、认识从哪里开始?---从实践到认识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人的想法、意见、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等属于思想、认识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进入现场,调查研究,用五官去感知,接受各种信息,搜集感性材料。基本方式:观察,试验,走访等,由此获得感性认识。 什么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人有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这些器官是人与对象之间的桥梁和通道。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这些感觉器官时,产生的刺激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就产生了各种感觉。感觉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每一感觉反映事物某一个方面的表面特性,而知觉是对事物各种感觉的综合,形成对事物的整体的形象。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表象与感觉和知觉不同,感觉和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是由当前的事物引起的;而表象则是对曾经感知过的而此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已经显示了认识的发展。这一发展,是从对事物表面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到各种特性的综合反映,从对事物的当下反映到事后的回忆再现。在表象中,认识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选择性,即表象总是有选择地反映事物,它舍去了过去感觉和知觉事物的一些次要特性,留下对自己比较重要、比较有意义的特性。这说明表象已经开始有概括、抽象的萌芽。但是,表象并没有超出感性认识的范围。 感性认识是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它的特点:一是直接性,就是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二是具体性,就是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不断的实践活动,使人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越来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认识是什么”这一问题,认识论中历来都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价值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价值与意义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说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通过课上老师的细心指引和大量课外刊物的浏览,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只有认真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内容和价值,才能更好的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他的就都是空谈了,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的重要性直达,那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又是什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而在亚洲,则是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哲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空来的纸上谈兵,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辩证法,唯物法,唯物史观,实践认识论等等,而这些体系也并不是自成一脉,是有着多年的理论基础而成就的,

唯物史观是鉴于人类千百年来瞬息变化的发展规律总结而成,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一种更加科学的方式,是文明创造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垫脚石,如果没有唯物史观历史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永远找不到前进的路线,再比如剩余价值的理论体系,它帮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彻底弄清楚了资本和劳动只见的关系,实现了经济学说史的伟大变革,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认识也更加科学化,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与剩余价值论相联系的资本主义积累规律、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等,如果撇开制度因素,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此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传统的哲学又有什么区别呢,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事变革的先导,因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事物,所以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会继续发展,或者被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哲学所代替.但是传统哲学并不是,哲学有优劣,哲学并不包括科学,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意识的抽象升华,简单点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的一种。 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核心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精神层次,整整将它提升到实践价值的,还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主观能动性 (一)是什么: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精神状态 (二)为什么: (三)怎么办: ·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含义及表现 2、尊重、认识、利用客观规律 3、尊重客观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 4、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解放思想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限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承认、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3、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积极、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让规律为人类服务。反之…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能被创造或消灭;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 2、承认规律,尊重规律 3、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规律 4、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条件出发,利用规律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认识 Ⅰ.认识的根本任务 (一)是什么: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为什么: 1、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2、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的指导实践(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其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怎么办: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前提)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关键) Ⅱ.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一)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1、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 2、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第二次飞跃 (二)认识需要不断的深化、拓展、发展 Ⅲ.科学思维方法 (一)分析与综合 (二)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创新 三、实践(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 Ⅰ.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Ⅱ.基本形式 (一)生产实践 1、含义: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的活动 2、作用: ①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②生产实践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③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3、现实意义: ①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②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1、内容: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各阶层、各阶级之间 的关系,对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革 2、作用: ①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一、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种不同的哲学形态,根据其产生和存在的地域不同,可以分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根据其学派的不同,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这三种哲学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以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与中国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来的文化。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长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多方面的高度契合。因此,合理地阐释中国哲学及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环节。 二、中国哲学的深刻性思想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给予了中国传统哲学深刻的改造,使得传统的文化因素、哲学因素都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有机内容。 首先,在中国哲学中,我们所运用的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对于解决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何以是可能的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中国哲学在建立哲学本体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是一个直觉与逻辑相统一、知识与境界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掌握了其方法论原则可以适当地防止不可知论、相对主义等的发生。因此,正确地认识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和掌握其相应的方法论原则是中国哲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次,中国哲学中所阐述的人性论思想对当今我们正确认识与把握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指向意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东西方人,在对人性论思想上的理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基于人性论预设的差异。 最后,表现为中国哲学对本体论观念的理解,对了解古代的本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本体论思想大致有三大传统占主流地位,分别为:理本论,以理作为本体;气本论,以气作为本体;心本论, 以心作为本体。由此可见,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气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它突显出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这一特征。这一特质在中国哲学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哲学中常常把本体概念视为虚位概念;二是将本体理解为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的不同方面的整体实在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是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循序渐进地融入中国哲学的体系中,成为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武器,拥有了能够指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真理。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着相互整合的整合点,有着相融和相通之处。具体表现为: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国传统朴素唯物论有相通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一元论指出,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进一步表明物质的多样性,当然气一元论并不完善,但也为朴素唯物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契合之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等的认识。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也同样不间断地传递着以行验知,以行证知的理论传统。可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朴素辩证法的相融之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整体性、普遍性、客观性,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一直延续至今为我们所用。中国古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