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土质量控制要点

石灰土质量控制要点
石灰土质量控制要点

石灰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1. 引言

石灰土具有造价低廉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强的板体性等性能,因此在我国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于路面的垫层、底基层及基层(非高等级公路)中。但石灰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比较复杂,影响其质量因素也较多,若不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那么往往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并产生病害。现结合多条路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如何做好石灰土施工的质量控制,以期与公路界的同行交流。

2. 石灰土压实质量控制

压实度是石灰土质量控制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影响石灰土压实效果的因素较多,主要是标准密度,压实机具,压实工艺,灰土拌和的均匀性,碾前含水量及压实层厚度等。

2.1 确定准确的标准密度

标准击实试验是控制石灰土压实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试验项目,压实度可靠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求最大干密度准确与测点实际干密度相对应。标准密度是用来衡量现场压实度的尺度,通过它衡量出路基的优劣等级,所以我们在做确定标准密度的击实试验时,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和相关要求去做,确保标准密度有足够的精度,以达到指导和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此外,平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填筑土的土质有无大的变化,一旦发现变化,就要及时重做击实试验,做到既要客观、公正,又要保证工程质量。

2.2 重视石灰土试验段施工

在石灰土正式施工前必须先进行试验段施工,这是灰土施工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通过试验段的修筑,我们能够确定压实机械的选择和最佳组合,碾压的基本原则,灰土均匀性所需的拌和遍数,松铺系数及压实层厚度,碾前含水量偏差最佳含水量所允许的范围等。这些参数的确定为以后石灰土规模化施工提供第一手十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为今后优质高效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2.3 碾前含水量的控制

含水量对石灰土的碾压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指标,对压实效果影响比较显著,所以含水量控制得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压实的成功与失败。同时对施工单位,从经济角度来说,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不失为一种最好办法。规范要求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1%变化范围内碾压时效果最佳,超出这个范围,就有可能出现“弹簧”,影响压实质量。但这个范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气温、季节等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在碾压前能够及时准确地测定石灰土含水量,使之被控制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这对控制碾压质量十分重要,这道工序不能省去。

2.4 布灰要均匀

采用路拌法进行石灰土施工时,不少施工单位对布灰的均匀性重视不够,工人在进

行布灰时随意性很大,造成灰剂量有很大偏差,一部分布灰较少,另一部分布灰又较多。而灰剂量对压实度的影响比较明显,这将导致布灰少的地方压实度过高甚至超百,而布灰多的地方又将会出现压实度不够的“假象”。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忽视,要引起足够重视。

2.5 对于“二次布灰”,要考虑是否需要重新进行标准击实

出现“二次布灰”情况主要是已经布好灰或者灰土拌好后还没有来得及整平、碾压就突然降雨,连续好多天都无法组织施工,造成石灰有效钙流失较多,石灰质量等级下降,技术标准降低。为了保证石灰土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不得不再次加灰,但随着灰剂量的增加,施工层实际干密度相对变小,这时候如果再用原来的标准密度,就可能造成压实度不够的“假象”。试验证明含灰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压实度相应降低0.5~0.8个百分点,这一点是我们在施工时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如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北段(以下简称合徐北)04标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我们会同现场办中心实验室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诊断”,并找出了“病因”,最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3. 石灰土的强度控制

强度是石灰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另一个主要技术指标。影响石灰土强度的因素较多,但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种:土质,石灰品质及剂量,含水量,施工季节性,碾压密实度及成品的养护等。

3.1 合理选择土质

在做灰土时有条件应尽可能优先选用塑性指数在12~20之间的粉质粘土或粘质粉土,强度能够得到保证。如土源紧缺,也可选择砂性土或重粘土,但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起见,要经过必要的处理:对于砂性土除了加大石灰剂量来提高强度外,有时还需要加上一定剂量的水泥才能得到稳定的强度。如合徐北01标段,碾压前灰剂量经检测能够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但强度就是达不到设计要求。最后不得不掺了一定量的水泥后,才能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对于重粘土,必须要对土块进行晾晒与充分破碎,否则与灰很难拌和均匀,进而影响到强度。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重粘土分两次加灰效果很好,第一次可以加一半灰(可以在土场进行),闷料约2~3天,这样不仅降低重粘土的含水量,同时还能对重粘土进行有效改善,起到“砂化”作用,可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第二次再补足剩余灰进行拌和。这种二次加灰的施工工艺在淮南洞山大道石灰土施工时,我们进行了尝试,效果非常明显。

3.2 石灰品质,灰土拌和均匀性及灰剂量控制

进场石灰要能满足技术规范所要求的技术标准并与标准试验时用灰级别一致,且应采取设棚存放等防风避雨措施,防止石灰失效。石灰应在用于工程之前至少7天充分消解成能通过10mm筛孔的粉状,并尽快使用。在正式用于工程前必须进行试验,只有符合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否则拒绝使用,以免影响成品灰土强度。

灰土拌和要均匀,其前提条件是布灰要均匀,否则无从谈起。布灰不均匀或者是拌和不均匀有可能造成试件强度在评定时因变异系数过大而评定不合格。采用集中厂拌法比较理想,可减少石灰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并能保证拌和的质量,但是现在各施工单位基本上都是采用路拌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应将素土充分破碎(特别是重粘土)至符合规定要求的粒径范围(一般小于等于15mm),经摊铺、整平后采用轻型压路机先稳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然后打上方格网(方格网一般以20 m *20m为好),根据设计的灰剂量(灰剂量=干灰质量/干素土质量)及确定的方格网内素土干质量(路拌法灰剂量一般应增加1~2%),准确计算出每个方格网内所需消石灰质量来进行均匀布灰(风大时不应布灰)。灰布完成即可拌和,一般拌和2~3遍即可(具体遍数由试验确定),但不得留有“素土”夹层,同时要拌入到下一结构层约10 mm深处。在拌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含水量,使其略大于最佳值。

拌好后及时进行灰剂量试验,石灰剂量必须符合设计与技术规范要求,否则必须进行二次布灰,二次拌和,二次检验,直到灰剂量满足要求为止,防止因灰剂量不足造成强度满足不了设计要求。

对于高等级公路,现在提倡使用袋装的磨细的生石灰粉(磨细的生石灰粉相对消石灰而言价格要贵些,但总体算下来价格相当),如合徐北10标段在石灰土施工时使用的就是磨细的生石灰粉。之后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总结,概括起来至少有如下几点好处:3.2.1 对于重粘土,由于生石灰的化学活性更强于消石灰,所以生石灰能与土中胶状颗粒更好地结合,能够提高石灰土的强度。

3.2.2 对于过湿粘土,加入生石灰还有显著的降水作用,试验表明一般能降低5个百分点左右。

3.2.3 由于袋装石灰重量比较标准,运用方格网进行布灰且布灰面积又不大,便于布灰均匀。

3.2.4 省去中间消解、倒运等一些环节,可以说省时又省工。

3.3 含水量控制

碾压时控制好含水量,能够较好地改善或防止灰土干缩缝的出现,否则不但会降低石灰土自身的强度,破坏板体结构,而且还会反射到上面层,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另外含水量控制好,容易碾压密实,其强度也会相应提高。

3.4 根据天气及季节性,合理安排施工

石灰土应尽量避免在不利季节施工,不宜安排在雨季施工,降雨时应停止施工;施工气温应不低于5℃,并最好在第一次冰冻来临之前一个月完成或结束施工。否则成型的灰土表层会被冻坏,其强度会大打折扣。

在不利季节,对于未施工完的灰土,特别是最后一层灰土,不应强行施工,而应把素土给备上,整平稳压,这样可以保护下层已施工好的灰土“安全过冬”,同时也为以后施工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合徐北06标段就有过这样的教训:施工单位没有过多

考虑季节性的影响,强行施工的一段约1Km灰土,也没有对成品采取防护措施,结果灰土表层有5~6cm厚度被冻坏,只好自认倒霉,可以说费工费时又费钱。

3.5 成品灰土养生要及时到位

石灰土成型后应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就开始进行养生,养生方法很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行选择且不受其中的一种限制,但结果是一样的,即必须保湿养生,杜绝灰土层表面干湿交替现象发生。

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d且应封闭交通(洒水车除外)。养生不好会产生干缩裂缝,破坏板体结构,形成病害,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养生工作。

4. 石灰土成型后常见病害与防治

4.1 石灰土成型时出现弹簧、松散、起皮、拥包现象及其防治

石灰土碾压成型时常会出现局部弹簧、松散并有大面积起皮及拥包现象。局部含水量过大易产生弹簧现象;拌和不均或局部粗细颗粒离析易导致松散现象;石灰土表面过于干燥或薄层贴补易产生大面积起皮现象;压路机碾压方式不当易产生拥包现象。为防止上述这些病害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1.1 土块要充分粉碎,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15mm,特别是重粘土。

4.1.2 控制好原材料(土、石灰)及混合料含水量,拌和好的混合料含水量易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1%范围之内,且要拌和均匀。

4.1.3 碾压过程中,石灰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但不得粘轮。

4.1.4 严禁薄层贴补,特别是50mm以下的灰土贴补不牢。这种薄层贴补现象在灰土验收时比较多见,主要是施工单位对标高控制不严所致。为此要做到摊铺时“宁高勿低”,平地机最后进行整平时“下刀不宜过深”,测量人员始终跟踪监控,平地机手必须服从测量人员的指挥。

4.1.5在进行灰土整平时,要有人工配合,对灰土表层镶嵌的土块或石块进行清除,避免平地机最后精平是时因此而带出沟槽坑洼。

4.1.6 碾压时,压路机手应遵循“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则,连续不断地且在最短时间内碾压至规定密实度。另外根据投入的压路机台数及气候条件,合理选择作业面长度。若作业段过长,不能在有效时间内碾压成型,一方面会因气温高时造成灰土表层失水过多,出现松散现象,压不密实;另一方面遇到天气不好,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成型就突然降雨,造成施工中断,部分勉强成型的灰土可能会出现一些诸如“结壳”、“龟裂”等质量病害,而未成型的灰土也将为以后再次施工带来一定的麻烦。

4.2石灰土成型初期出现鼓包、开裂现象及防治

4.2.1 石灰中常含有过火石灰,在石灰稳定土成型后,过火石灰颗粒才逐渐消解,体积膨胀,引起成型后的石灰土层隆起,形似“蘑菇”。为消除这种病害,通常将生石灰提前10~12天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充分消解,且消解后的石灰要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然而施工单位一般都省去了过筛这道工序,因此在进行布灰和拌和时,施工单位必须派

专人剔除那些还没有完全消解的过火石灰。

4.2.2 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石灰土成型1~2天出现大量裂缝现象,高温季节尤为明显。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种是石灰土自身含水量过大,保湿养生不及时,水化反应后,石灰土含水量减少,产生干缩裂缝;另一种是降温过程中石灰土材料产生体积收缩,形成温缩裂缝。为了减轻或消除这种病害,石灰土宜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成型,成型后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湿养生,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天,养生期应封闭交通;成型的石灰土冬季要覆盖保护好。

4.2.3 要控制好素土的塑性指数,使其在12~20范围之内。塑性指数高于20的石灰土容易开裂,如重粘土,这种土对含水量也比较敏感,含水量越大越容易开裂,所以在碾压时要按含水量的下限来进行控制,对减少石灰土开裂大有好处;当然塑性指数小于12也不好,虽然容易拌和与碾压成型且不开裂,但往往造成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要兼顾考虑。

4.2.4为了减少或避免成型的石灰土裂缝的产生,也可以在石灰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粗粒料,如石屑、小规格碎石等。当然这种办法肯定会提高工程造价,同时也将会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今后能否付诸实施,这里只能拭目以待了。

5. 结束语

虽然石灰土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受外部因素影响很大,但只要我们能够清楚了解其施工机理,做到先知先觉,施工过程中严加控制,同时对石灰土的常见问题进行有效防治,施工出质量满意的优质工程也是不难的。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司.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01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检验》编委会.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检验.中国标

准出版社.2003

[3] 覃先锋.公路工程技术手册.北京: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3.115-1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1

实验室质量管理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六)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行选择和评价。 (七)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八)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及对质控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控物,与常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样本。 (九)室内质控结果失控后由具体操作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内质控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一)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三)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五)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选择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六)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样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科主任签字后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七)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八)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整改等过程。 十、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对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未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应该积极开展实验室室间的比对。建立和实施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应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或以上各项均不相同时同一项目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内部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试验室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一)试验室检测质量保证制度1、检测人员 (1)检测人员必须具备检测人员的各项要求,凭检测合格证在指定岗位上进行检测工作。 (2)检测人员要按照料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工作,工作要精益求精,对检测数据负责。 (3)在测试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因外界干扰测试中途停止时,测试人员将详细情况记录专用本上,并口头告知技术负责人,采取必要措施或重做。 2、检定设备 (1)检定设备可按照设备仪器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2)检定设备要有设备使用卡片,对设备运转及技术参数做详细记载,并规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3)检定设备有故障或过期未校定校准,不得投入检测工作。(4)对进口设备经培训确实掌握技术,方可操作使用。(5)保持设备运行完好率,试验室环境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3、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 (1)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与步骤进行。(2)记录数据应如实准确地填写在检测记录中。 (3 )对检测所得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确认检测结果有问题,专业资料

应立即报告有关人员,并及时分析其原因,必要时重检。 4、试验室管理 (1)试验室内设备、安全、卫生等应由各试验室内专人管理。(2)凡有机器运转和通电设备,人员不得离开(对有自控保险装置除外)。(3)凡对试验室养护箱(室)等有温度、湿度规定要求的均要严格控制,并有专人负责每天记录。 (4)检测报告是判定原材料、关成品、成品质量的主要技术依据,要严格履行审核手续。 (5)各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必须本人签字并及时出具检测报告。(6)检测报告应进行认真审核,无误后签字存档。 (二)力学室工作制度 (1)每日上班应对本室的仪器设备、工具箱、水、电等检查一遍,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2)试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完全了解,包括配套的仪器及配件如何正确使用,试验机、万能机应尽可能在基量程的20~80%范围内操作。 (3)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熟悉每项试验的操作程序,避免在试验过程中查阅操作规程。 (4 )在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如发现仪器异常,应立即关专业资料 机,切断电源,并查明原因。

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

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 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胡会涛刘震 概要 本文以武汉某超高层住宅为例,首先介绍了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涉及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重点阐述了施工过程中地连墙槽壁稳定性、成槽卡斗埋斗、钢筋笼下放就位、砼浇筑异常、墙体漏筋、渗漏水等关键点质量控制和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后列举了一些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应急预案。 关键词: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主体为框剪结构,分塔楼和商业裙楼两部分,总高173.58米,地下三层。基础采用桩筏基础。基坑面积约为28870m2,周长约为680m,基坑支护形式为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支撑形式。 二基坑设计要求 该工程周边采用"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体,地下连续墙既作为基坑开挖阶段的挡土止水围护体,同时作为地下室结构外墙。基坑西侧邻近轻轨区域地墙厚度为1000mm,普遍区域地墙厚度为800mm。墙深44-49m,混凝土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8。标准槽宽6m,接头采用工字钢接头,地连墙外侧采用三轴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止水。 为确保将基坑开挖期间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该方案考虑采用地墙切断承压含水层。

导墙挖深2.5-4.1m,并保证落入老土及底标高低于地连墙顶标高以下20cm。 墙底进入强风化砾岩深度不小于0.5m。 声波检测量为总槽段的20%,声波管采用直径50mm,壁厚3mm的钢管,每幅槽段设4根声测管。 墙底注浆采用直径30mm,壁厚3.5mm的钢管,每幅槽段设置两根,单幅槽段压水泥浆4t,水泥采用P042.5。 三关键工序及质量控制措施 1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 导墙修筑、泥浆制备与处理、掘进成槽、钢筋笼制安、混凝土浇筑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如下图所示。 2、导墙修筑 1)在开挖前根据控制点进行测量放样,放出轴线高程及坐标,经监理复测合格后进行导墙开挖。 2)导墙必须筑于坚实的原状土层,或加固后的地层上(具体深度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导墙沟槽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底,侧面为人工修整,严禁超挖,塌方或开挖超限的地方用红砖砂浆砌筑;导墙必须在杂填土以下200mm以下且嵌入地连墙墙顶标高200mm。遇见拐角处需要外伸500mm。 3)开挖完成后,要经过现场技术人员准确量测尺寸,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一)

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一) 摘要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控制是农产品监测工作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从多年农产品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人员、试剂、设备、样品制备、标准溶液配制、加标回收率及数据分析等方面作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控制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了确保每个监测数据的准确与可信而采取的根本措施1]。 1人员管理 由于实验室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判定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监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实验室必须对实验室人员实行培训、管理的有效控制。全面落实质量管理,关键在于对岗位员工进行全方面的职业技术和质量意识的培训,使其人员在具备本职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真正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质量控制活动中来2]。 2试剂管理 检测溶剂、试剂和吸附剂的纯度及适用性,不仅直接影响测定结果,而且对气相色谱仪中的色谱柱、检测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试剂选择上不仅要选择合格供应商,同时还要建立检测试剂的质量标准和确认程序,对试剂厂家、方法、批号、有效期、储存温度在领取、使用中要进行核对,防止由于试剂的不合格导致检验结果错误。因此,在试验前必须测试每批次空白试剂、吸附剂和试剂的可用性。对溶剂而言一般每批溶剂

取100~200mL浓缩,定容1mL,进样1μL无干扰峰即可。而且在分析测定时,为避免交叉污染,要做全程序空白试验,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重现性。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溶剂,由于各溶剂的沸点不同,放置时的挥发程度不同,比例易改变,因此混合溶剂宜现用现配。 3检验设备的管理 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使试验结果对设备状况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设备状况在试验中至关重要。首先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要制订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标准操作规程,做好培训和使用权限的管理,对色谱、气质联用等大型关键设备要专人管理,日、周、月维护要严格,及时让厂家校准、确认;软件系统的参数设置、试验的判定规则及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必须经质量主管确认,数据由专人定期备份。 4样品制备管理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必须坚持包括样品采集在内的全过程质控,样本的质控分为样本交接、检测与保存3]。取样必须具有代表性,而且在每次切碎、打浆前都必须洗净所用的工具,避免样品之间的污染。样品前处理的基本要求就是尽量减少待测农药的损失、提高回收率、排除杂质的干扰、保持各操作的一致性。样本检验状态分合格、未检测、可疑样本,检测时要明确标识,不能混淆。样品的保存要按日期、目的分别保存,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包括采用标准物质监控、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设备比对、留样复测,空白测试、重复测试、回收率试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 1标准物质监控 1.1、质控过程 通常的做法是实验室直接用合适的有证标准物质或内部标准样品作为监控样品,定期或不定期将监控样品以比对样或密码样的形式,与样品检测以相同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室完成后上报检测结果给相关质量控制人员,也可由检测人员自行安排在样品检测时同时插人标准物质,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适用范围 一般可用于:仪器状态的控制、样品检测过程的控制、实验室内部的仪器比对、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以及实验室间比对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靠性高,但成本高。 2人员比对 2.1、质控过程 由实验室内部的检测人员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对同一样品,使用同一方法,在相同的检测仪器上完成检测任务,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检测人员操作能力的可比性和稳定性。实验室进行人员比对,比对项目尽可能检测环节复杂一些,尤其是手动操作步骤多一些。检测人员之间的操作要相互独立,避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在监督频次上对新上岗人员的监督高于正常在岗人员,且在组织人员比对时最好始终以本实验室经验丰富和能力稳定的检测人员所报结果为参考值。

2.2、适用范围 实验室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主要目的是评价检测人员是否具备上岗或换岗的能力和资格,因此,主要用于考核新进人员、新培训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和监督在岗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两个方面。 3方法比对 3.1质控过程 方法比对是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指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同一项目,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其可比性,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方法比对的考核对象为检测方法,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比对时,通常以标准方法所得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值,用其他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之进行对比,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应该符合评价要求,否则,即证明非标方法是不适用的,或者需要进一步修改、优化。 3.2、适用范围 方法比对主要用于考察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的系统误差,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其次也用于对实验室涉及的非标方法的确认。 整体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方法,只要前处理方法不同,不管仪器方法是否相同,都归类为方法比对。但是,如果不同的检测方法中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相同,仅是检测仪器设备不同,一般将其归类为仪器比对。 4仪器比对 4.1、质控过程

实验室质量常见的种控制方法

实验室质量常见的5种控制方法 一、空白样质量控制 空白样主要包括容器、现场、仪器、方法空白样等,通过测定空白样以判断实验用水、试剂纯度、器皿洁净程度、仪器性能及环境条件等的质量状况或是否受控。 空白实验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除分析方法另有规定之外,每一批样品小于10个时,检验人员制备方法空白样或仪器空白样不得少于1个;每一批样品不小于10个时,每10~20个样品制备1个方法空白样或仪器空白样。 2.空白试验分析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或低于方法规定值;空白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应 不大于 50%。 3.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 4.若空白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分析。 二、平行样质量控制 平行样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现场平行样、实验室平行样和密码平行样,通过平行样测定判断检测精密度状况或是否受控。 平行样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一批样品小于10个时,检验人员制备的平行样不得少于 1 个;每一批样品不小于10 个,每10~20个样品制备1个平行样。 2.平行测定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的,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测定。 3.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 三、加标回收质量控制 加标回收试验主要包括空白加标、基体加标、实际样品加标和密码加标回收试验,通 过加标回收试验判断检测准确度状况或是否受控。 加标回收试验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一批样品小于10个时,检验人员制备加标样品不得少于1个;每一批样品不小于10个时,每10~20个样品制备1个加标样。 2.加标样品测定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的,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分析。

地连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222

地连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地连墙成槽 1、质量隐患 成槽的关键是控制垂直度,垂直度控制不好,易造成墙体开叉、夹泥、孔洞等质量缺陷,异型槽段更易出现以上问题,施工中应尤其引起注意。 2、控制措施 (1)使用带有自动测斜仪的先进成槽机。 (2)由技术熟练、操作经验丰富的成槽机操作手抓槽。 (3)地连墙成槽施工中,要随时进行垂直度检测。对于异型槽段易塌的阳角部位,可视情况预先采取注浆等措施进行处理。 (二)泥浆护壁 1、质量隐患 软土地基,地下水位高,普遍存在微承压水层,如成槽泥浆质量控制不到位,易在施工中出现沉淤过厚、塌槽等问题,直接影响成墙质量。 2、控制措施 (1)采用优质膨润土制备泥浆,并配以增粘剂形成致密而有韧性的泥浆止水护壁。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泥浆检测。

(3)保持好槽内泥浆水头高度,宜高于地下水位1米以上。 (三)钢筋笼吊装 1、质量隐患 地连墙钢筋笼自重较大,吊点设置复杂,尤其是异性钢筋笼吊装,如吊点设置不合理,在起吊期间易出现笼体变形,破坏,造成较大安全隐患。 2、控制措施 (1)加强钢筋笼施工质量,根据吊装方案设置起吊加强筋,所有钢筋节点必须焊接,不得绑扎或跳焊。 (2)编制钢筋笼吊装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会论证。 (3)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吊具、吊装设备,严格按吊装方案操作执行。 (四)地连墙接头 1、质量隐患 地下连续墙接头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如接头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易出现接头夹泥、孔洞等质量缺陷,为后续开挖施工留下较大安全隐患。 2、控制措施 (1)每幅地下连续墙均需认真刷壁,刷壁次数不得少于8次。 (2)接头刷壁工序,由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责任人共同旁站验收,并填写专用表格(附表)。 (3)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验收人,对经过验收的地下连续墙接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培训试题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培训试题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培训试题姓名: 得分: ,判断题,1、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仅仅是对检测过程的控制。, , ,多选题,2、重复性是指相同的测量条件~对同一样品进行同一项目的连续多次的测量~其中可重复的条件包括:( ) A.相同的测量程序, B.相同的观测者, C.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 D.相同的地点, E.在短时期内重复测量。 (判断题)3、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试验~就是不同的检测人员对相同样品的检测。, , ,判断题,4、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试验~对于新开展检测项目和新上岗人员很必要~对于日常开展的常规项目~并且多年经验的检测人员~则不必做比对试验了。, , ,判断题,5、实验室只要是认证项目~任何样品均可留样再测。, , ,判断题,6、设备比对就是实验室若干检测人员~使用同一方法~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使用不同仪器设备~进行同一项目检测。, , ,判断题,7、通过方法比对~可以判断在实验室内部~标准是否受控、有效~并被正确理解和严格熟练地执行。, , ,多选题,8、下列哪些是有证标准物质所具有的属性, , A.均匀性、稳定性 B.有效期 C.溯源性

D.赋值与测量不确定度 E.重复性、复现性 ,多选题,9、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原则有哪些,, , A.一致原则 B.可比原则 C.相近原则 D.不变原则 E.适用原则 (多选题)10、某实验室准备开展留样再测试验~对样品和检测项目进行了选取~下列选项中适于开展留样再测的有, , A. 生活饮用水~硫酸盐~126mg/L~水样4?冷藏保存1周。 B. 生活饮用水~pH值~7.65~水样4?冷藏保存1周。 C. 烤肠~亚硝酸盐含量~45mg/kg~样品4?冷藏保存2周。 D. 冰激凌奶冰~总固体~26.8,~样品4?冷藏保存1周。

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要点

地下连续墙施工控制要点 1.1导墙施工监控要点 (1)槽段开挖前,由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沿地下墙墙面边线两侧构筑导墙。导墙深度一般为 1.5m,以设计要求为准。导墙顶面应高于施工地面 200~300mm(防止地面泥水倒灌),导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监理单位测量工程师按设计图纸复核地下连续墙轴线的平面定位,以及按施工要求确定导墙的顶标高、深度和内外侧墙体位置。 (3)导墙应浇筑在密实的地基上,导墙拆模后,立即进行回填。在导墙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准起重设备车辆在导墙附近停留或作业,以防导墙开裂和位移。 (4)导墙施工质量允许偏差见下表1 :

1.2泥浆拌制及其性能检验 (1)选用膨润土泥浆护壁,使用前应进行泥浆配合比试验,泥浆的性能指标要求控制,见下表2 : 水化后,方可使用。

(3)在施工期间,槽内泥浆面必须高于地下水位 1.0m以上,并不低于导墙顶面下 0.3m;液位下落应及时补浆,以防塌方。现场应防止地水流入槽内影响泥浆性能。 (4)泥浆拌制和施工过程中不定期抽验,发现不合格及时处理。 (5)要求监理单位检查施工中回收利用的泥浆是否经过分离、净化处理。经分离处理后,再生泥浆符合表 2要求后可重复使用,废弃泥浆及时运离工地,防止污染环境。 1.3槽段开挖监控要点 (1)开挖前,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进行分幅,并要求在导墙上精确定出地下墙标记线(每单元槽段的水平长度),每幅宽度位置,钢筋笼搁置位置及外放的位置。 (2)成槽机垂直度的控制,为达到地下墙的垂直度要求,在成槽前要求施工单位调整好成槽机的水平度和垂直度。成槽过程中一般可利成槽机上的垂直度仪表及自动纠偏装置来保证成槽垂直度。 (3)成槽挖土顺序,单元槽段采取“三序”成槽,即先挖两边后挖中间土方的顺序,转角槽段可采取先挖短边后挖长边的抓土方法。 (4)初始挖槽精度对整个槽壁精度影响很大,要求施工单位在成槽过程中遵守:抓斗入槽,出槽应慢速均匀进行,严格控制垂直度,确保槽壁及槽壁接头的垂直度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5)成槽时,避免在开挖槽段附近增加较大地面附加及振动荷载,以防止引起槽段坍塌。成槽过程中应加强观测,如发生较严重局部坍塌环境造成影响时,应将槽段及时回填后经处理重新开挖成槽。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分为: ?数据处理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外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作用: ?了解分析工作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异常,查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偶然(随机)误差 ?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特点: ?系统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原因,至少在原则上是可知的,它们的值在相同的测定过程中是稳定的,或 者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变化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够完善而引起的误差; ?仪器误差----由于仪器读数不够准确所引起的误差; ?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引起的误差; ?操作误差----由于个人操作不够准确引起的误差。 避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选择比较完善的分析方法,用标准方法或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对照试验; ?利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干扰; ?所用仪器经过校正; ?采用空白实验减少误差; ?制定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偶然(随机)误差的特点: ?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 ?偶然误差出现的机率与大小有关;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率少。 避免或消除偶然(随机)误差的方法: ?增加分析测定的次数。 过失误差: ?空气的沾污 ?容器的沾污和吸附 ?试剂和蒸馏水的不纯的影响 ?试样存储中的损失

避免和消除过失误差的方法: ?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检验和分析; ?容器的预处理按照要求进行; ?加入适当的试剂克服吸附; ?选用高级别的试剂和纯净的蒸馏水; ?按照要求保存样品。 一、职业卫生检测数据处理: ?数理统计方法; ?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检验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一)检测有关的数理统计方法: ?平均数 ?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 ?有效数字 ?数据的取舍 1.平均数 ?算术均数----直接计算法和加权法 ?几何均数 1.1算术均数 (1)直接计算法:当观察值的个数不多时,例如,空气检测及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资料,可以直接将各 观察值相加,除以观察值的个数,算出均数。 c1+c2+c3+……+c n∑c C =――――――――――=――― n n 式中:C为均数, c为观察值, n为观察值的个数, ∑c为各观察值的总和。 (2)加权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常随职业活动的不同时间而不同。在评价劳动者在一个工作班中接触的浓度时,常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在这里时间起了“权数”的作用,它权衡了各浓度值由于接触时间不同对均数的影响。 ?例:在某采样点,测定记录为8~9点,测得苯浓度为10 mg/m3,9~12点为50 mg/m3,12~14点为 30 mg/m3,14~16点为20 mg/m3。 10×1+50×3 +30×2 +20×2 260 C =—————————————————=——=32.5 1 + 3 + 2 + 2 8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检测实验室对检测结果的检查方法及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质量控制;结果评价;F检验;t检验 检测实验室的“产品”是检测结果,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准确、可靠是检测实验室的最终质量目标,也是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计量认证评审的必要条件。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是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以消除误差、防止变化、维持标准化作业的一个管理过程;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中规定,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督检测的有效性。为控制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必须进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本文作者一直从事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当得到一系列的检测结果,结果是否有效可靠的?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以及方法确认时,得到的结果怎么评价?评价方法有哪些?本文将重点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1 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结果的检查方法 1.1 两个初始测试结果 1.1.2 测试费用高的情形 1.2 两个以上初始测试结果 当初始结果数大于2的情形,在重复性条件下n>2时,确定最终测量结果的方法与n=2的方法类似,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 2 在再现性条件下所得结果可接受的检查方法 再现性条件是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操作者以及环境设施等因素中有一项或几项不同的测量条件。 2.1 两个实验室测量结果一致性统计检验 2.1.1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测量结果的检验 当两个实验室各取一个测量结果,用再现性限R检验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如果差的绝对值不大于R,两个结果即为一致,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如果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大于R,必须查明原因是否由于测量方法的精密度低和试样的差异所致。 2.1.2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以上测量结果的检验

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室是专门从事检验测试工作的实体,其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检测报告。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所以必须有一个质量控制过程,必须明确质量控制各阶段可能影响检测报告的各项因素。从而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以使其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可以选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a)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实验或能力验证计划; C)使用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进行复现性检测; d)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 e)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f)其他有效的技术核查方法。 质量控制的目的:监控检测、校准的有效性,保证检测结果可靠。 为了做好检测报告的质量控制我们该从几方面进行保证: 1.实验室硬件设施、包括场地、使用材料、建筑要求等要按相关实验室标准执行。 2.实验室内部技术质量控制:也就是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控制,具体方法有: (1)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由检测人员对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比较,以验证检测测量能力。 (2)样品复测:某一样品的检测完成后,再用相同的方法对该样品的相同 参数进行复测,将两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人员比对: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对某一样品进行相同方法的检测,将两 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4)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检验:同一样品的某些参数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亦可作为判断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方式之一,若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相互矛盾,应查找原因,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复测,使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趋于合理。 3.第二步在实验室硬件软件的质控下,要做好实验室检测环节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做好实验室标准物质以及试剂的管理 (1)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标准溶液、对照品)对检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摘要:介绍了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特点、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等多个方面,针对施工技术人员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要点进行了阐述,可供地下连续墙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连续墙;导墙施工;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佛山市汾江路南延线工程(澜石路至裕和路段)干坞及南岸护岸工程施工,护岸地下连续墙工程量大,按地质资料显示,槽孔深度10米即进入强分化以上岩层。即入岩深度约0~32米。T型墙槽段槽孔深度为24.5~42米;入岩深度约14.5~32米。连续墙厚度Φ1000(T型墙、基坑主体围护墙);Φ800(护岸直墙段)。 2 地下连续墙的特点 地下连续墙是在基坑四周筑具有相当厚度(如800mm 或1000mm)的钢筋混凝土封闭的墙,它可以是建筑物基础外围结构,也可以是基础基坑的临时围护墙。地下连续墙止水性好,能承受垂直荷载,刚度大,能承受土压力、水压力的水平荷载,由于它的这些特性,因此地下连续墙有挡土、抗渗和承重的性能,是深基坑支护的多功能结构;对相邻建筑物影响甚小。已有测定记录在离已有建筑物20cm处可以深

基坑施工,并无影响;可以施工成任意形状,墙体深度易于控制,可建造刚度很大的墙体;使用机械设备较多,造价较贵;泥浆配置要求高,需建泥浆回收重复使用的系统;如将地下连续墙作为建筑基础结构墙体,则造价相对较低;可以与锚杆结合支护,也可以在基坑内作内支撑。对土质的适用性强,各种土质都能应用,特别是软土地质更有利于施工;施工时噪声及振动较低,适应于环境要求严格的地区施工,特别适宜于相邻建筑物较近的工程。 3 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 2.1导墙施工时,遇层厚很厚的杂填土或浜填土、暗浜及地下障碍物。 2.2钢筋笼做平台不平整,钢筋焊接存在漏焊、咬肉,焊缝厚度不达标、接驳器接头精度差等问题。 2.3地下连续墙开挖面露筋、夹泥、夹砂、槽段接缝渗水。 2.4不重视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控制,超声波测点少,超声波曲线无法反映地下槽壁综合质量情况,直至砼浇筑时砼浇筑量超出设计量时,才发现槽壁坍塌。 2.5钢筋网下放过程中,遇到槽壁坍塌,钢筋笼无法顺利下放。 4 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导墙施工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评审资料 (1)能力附表; (2)标准汇总(所有参数中包含的参数全覆盖); (3)标准查新; (4)原始记录模版的编制及清单汇总; (5)练兵报告(每个参数的练兵至少5 次); (6)新项目开发表; (7)方法验证(所有扩项参数全覆盖); (8)实验室之间比对及分析表(每月至少2次,并且全员覆盖); (9)内部的比对及分析表(每月至少2次,并且全员覆盖); (10)内部的质量监督记录(每月至少2次,并且全员覆盖); (11)培训记录(所有扩项参数全覆盖); (12)仪器的检定证书及检定确认表(包括玻璃仪器的自校记录); (13)仪器的期间核查记录; (14)仪器的作业指导书; (15)仪器的检测台账; (16)样品的检测记录(每周一次); (17)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记录; (18)试剂标准品的采购验收记录; (19)留样登记记录; (20)留样处理记录; (21)温室度的登记记录; (22)溶液配制记录等。 内部控制 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用于评价实验室检测质量的精密度,同时反映了实验室分析质量的稳定性。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留样再测、有证标准物质检测、加标回收等。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特点:(1)比较方便简单灵活。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都是有实验室内部自行组织实施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均为实验室内部的人员。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整,是比较灵活自由的;如果实验室数据出现异常时,就可以进行人员比对或方法比对及仪器比对等方式自行排查。(2)多样性。在日常试验中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可以通过人、机、料、法、环等方面针对不用的因素进行原因分析。 人员比对 是指不同检验员对同一样品,使用同一方法,同一仪器,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性,来评价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人员比对的考核对象是试验员,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试验员的检测差异、理解差异及操作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应根据情况需要定期的开展人员比对试验,通常人员比对主要用于以下目的是对新进人员、新培训人员的检测能力及在岗人员的检测能力监督。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质量的稳定有效,因此应对所有在岗的人员的技术能力的稳定性进行定期的监督考核。 方法比对 是同一人用不同方法对同一试验进行检测,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比对的验证对象是检测方法,主要是为了评价不同方法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实验室应该定期对我们实验室能力认可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比对,这样可以避免检验方法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可以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符合性。 仪器比对 是同一人对同一样品的同一个检测项目使用同一检测方法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检测,验证结果的精密度及可靠性,同时也验证了仪器的可比性。仪器比对的验证对象是检测设备,主要是为了评价不用的检测设备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性(如: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抗干扰能力等),检测结果的符合性及其他性能的可比性。实验室应定期开展仪器比对试验,通常仪器比对试验主要两种情况。一种是实验室新增仪器或仪器经过维修,另一种更是检测设备经过检定校准后时,实验室要在使用之前要进行仪器比对,来验证仪器的测试性能是否满足检测方法需求,以原来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务必要确保仪器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检测结果。目前根据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实验室的检测设备不断在的更新换代,不但种类繁多,规格型号也繁多。一般情况下,从仪器比对定义来看,只要能检测同一检测项目的仪器均可以进行仪器比对,但是比对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 1.定义 1.1质量保证是试验检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1.2质量控制指以满足试验检测质量需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2.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按照内控(含分析人员自控、他控)、外控进行控制,从检测人员、仪器设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记录、报告等方面严把质控关。 2.1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经培训,并按照《见证取样工程检测》要求持证上岗。 2.2监测仪器设备 2.2.1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每年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年度仪器设备送检校准计划,对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依法送检,并在合格期内使用;非强制检定仪器设备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自校或核查。每年对仪器与设备检定及校准情况进行核查,未按规定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不得使用。 2.2.2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每年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仪器与设备年度核查计划,并按计划执行,保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3.质量监督检查

质控室制订质保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开展质量监督检查:一是利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二是使用相同方法或不同方法重复检测或校准测量;三是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测量。通过以上方式积极开展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控制手段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4.有机分析质控要求 4.1分析仪器性能校准 对分析仪器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校准,仪器校准应在分析当天或按仪器要求执行。 4.2标准曲线核查 样品分析当天或仪器每运行12小时,应用标准溶液对标准曲线进行核查。通常情况下,若标准溶液的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对误差不超过20%,原标准曲线可继续使用;若分析方法中对标准曲线核查有明确要求,则按方法要求执行。发现标准曲线失控,应立即重新绘制曲线。 5.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积极参加国家、河北省组织的实验室间参加能力验证、设施比对等活动,每年应至少参加一次。

外墙涂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外墙涂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材料准备 1、柔性腻子、涂料:涂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及使用说明书。 2.底材要求:基层抹灰已完成并保养了20天左右,基层的碱度PH值在9以下,同时基层已干燥(至少已干燥15天),湿度低于8%;基层表面平整,阴阳角及角线密实,轮廓分明;墙面无渗水、无裂缝、空鼓、起泡孔洞等结构问题。没有粉化松脱物,没有油、脂和其他粘附物。 3.外墙预留的缝已进行防水密闭处理。 4.施工条件:施工保养要求温度高于5℃,环境湿度低于85%,以保证成膜良好。外墙施工必须考虑天气因素,在涂刷涂料前,12小时未下雨,以保证基层干燥,涂刷后,24小时不能下雨,避免漆膜被雨水冲坏。 二、作业条件 1、基层抹灰完成后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基层涂刷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在施工时若没有测含水率的手段,可以在基层表面放一块1m2卷材,静置3~4小时以后掀开检查,基层覆盖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铺设。 3、门窗安装已完成,经检查合格,门窗框四周与墙之间的缝隙堵抹应符合规范要求。 4、墙面的设备管洞已处理完毕,为确保墙干燥,各种穿墙孔洞应提前抹灰补齐,墙面基层及女儿墙处出水口防水节点应处理完毕,雨落水管卡、设备穿墙管道等水泥砂浆堵实、抹平、晾干。 5、正式施工前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先做样板墙,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确认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的施工。 6、施工现场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也不能在阴雨霏霏的天气情况下进行施工。 三、操作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基层修补、清扫处理→填补缝隙→腻子打底找平→打磨→封底漆→第一遍面涂→细部处理→第二遍面涂→检查验收→涂料清理 3.2施工操作 3.2.1基层修补、清扫处理 (1)修补 施涂前对于基体的缺棱掉角处、孔洞等缺陷采用1:3抗裂砂浆修补。下面为具体做法: 缝隙——细小裂缝采用腻子进行修补(修补时要求薄批而不宜厚刷),干后用砂纸打平;对于大的裂缝,可将裂缝部位凿成“V”字形缝隙,清扫干净后做一层防水层,再嵌填1:3抗裂砂浆,干后用水泥砂纸打磨平整。 孔洞——基层表面以下3mm以下的孔洞,采用聚合物水泥腻子进行找平,大于3mm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待干后磨平。 此外对于新的水泥砂浆表面,如急需进行涂刷时,可采用15%-20%浓度的硫酸锌或氧化锌溶液涂刷于水泥砂浆基层表面数次,待干燥后除去表面析出的粉末和浮砂即可进行涂刷。 (2)清扫 尘土、粉末→可使用扫帚、毛刷清扫;灰浆→用铲刀、除去; 3.2.2、腻子打底找平 (1)本工程选用外墙专用柔性腻子,刮腻子时的施工技术如下: ①掌握好刮涂时工具的倾斜度,用力均匀,以保证腻子饱满。 ②为避免腻子收缩过大,出现开裂和脱落,一次刮涂不要过厚,根据不同腻子的特点,厚度以 0.5mm为宜。不要过多地往返刮涂,以免出现卷皮脱落或将腻子中的胶料挤出封住表面不易干燥。 ③用刮板刮涂要用力均匀,将四周的腻子收刮干净,使腻子的痕迹尽量减少。 ○4腻子施工应自上而下,先阴阳角部后大面墙部位施工,墙面阴阳角、装饰线条、造型梁等部位应找垂直。 (2)、打磨 用砂布磨平做到表面平整、粗糙程度一致,纹理质感均匀。 ①不能湿磨,打磨必须在基层或腻子干燥后进行,以免粘附砂纸影响操作。 ②手工打磨应将砂纸包在打磨垫块上,往复用力推动,不能只用一两个手指压着砂纸打磨,以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包括采用标准物质监控、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设备比对、留样复测,空白测试、重复测试、回收率试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 1 标准物质监控 1.1质控过程 通常的做法是实验室直接用合适的有证标准物质或内部标准样品作为监控样品,定期或不定期将监控样品以比对样或密码样的形式,与样品检测以相同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室完成后上报检测结果给相关质量控制人员,也可由检测人员自行安排在样品检测时同时插人标准物质,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适用范围 一般可用于:仪器状态的控制、样品检测过程的控制、实验室内部的仪器比对、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以及实验室间比对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靠性高,但成本高。 2人员比对 2.1质控过程 由实验室内部的检测人员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对同一样品,使用同一方法,在相同的检测仪器上完成检测任务,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检测人员操作能力的可比性和稳定性。实验室进行人员比对,比对项目尽可能检测环节复杂一些,尤其是手动操作步骤多一些。检测人员之间的操作要相互独立,避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在监督频次上对新上岗人员的监督高于正常在岗人员,且在组织人员比对时最好始终以本实验室经验丰富和能力稳定的检测人员所报结果为参考值。 2.2适用范围 实验室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主要目的是评价检测人员是否具备上岗或换岗的能力和资格,因此,主要用于考核新进人员、新培训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和监督在岗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两个方面。 3方法比对 3.1质控过程 方法比对是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指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同一项目,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其可比性,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方法比对的考核对象为检测方法,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比对时,通常以标准方法所得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值,用其他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之进行对比,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应该符合评价要求,否则,即证明非标方法是不适用的,或者需要进一步修改、优化。 3.2适用范围 方法比对主要用于考察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的系统误差,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其次也用于对实验室涉及的非标方法的确认。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新修改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邓莲芬 (一)质量控制基础实验 1、空白试验与检测限的确定 在痕量分析中,由于样品测定值很小,常与空白试验值处于同一数量级,空白试验值的大小及其分散程度,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分析方法的检测限都有很大影响。而且空白试验值的大小及其重复性如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较全面地反应了一个分析测试实验室及其人员的水平。如实验室用水和化学试剂的纯度、玻璃容器的洁净度、分析仪器的精度和使用情况、实验室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分析人员水平和经验等等,都会影响空白试验值。 (1)空白值测定方法 在常规分析中,每次测定两份全程序试验平行样(其相对偏差一般不大于50%),取其平均值作为同批试样测量结果的空白校正值。共测五天可计算检测(出)限,绘制控制图需20次(或20对)以上。用于标准系列的空白试验,应按照标准系列分析程序相同操作,以获得标准系列的空白试验。 (2)合格要求 根据空白试验值的测定结果,按常规方法计算检测(出)限,该值如高于标准分析方法的规定值,则应找出原因予以纠正,然后重新测定,直至合格为止。 (3)检测(出)限的确定 检测(出)限是指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置信度95%)内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检出限受仪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全程序空白试验值及其波动性的影响。检测(出)限亦称检测(出)下限。

○1根据全程序空白值测试结果来估算检测(出)限 a、当空白测定次数n≥20时 批内空白测定值的标准差为σWb,则检测(出)限的计算公式为:DL=4.6σWb。 b、当空白测定次数n<20时 在实际工作有限测定次数中,设每天测定n个空白测试值,共测了m天,先按下列公式计算出空白测试值的批内标准差: S Wb = ) (1 2 2 - - ∑∑ n m n b x i 则检测(出)限公式为: DL=22·t0.05 (f)S Wb 式中:x为各空白测试值;b为每天n个空白测试值之和;t0.05(f)为t值表中单侧概率为0.05,自由度为f的t值。 批内自由度:f=m(n-1) ○2不同分析方法的具体规定 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GB/T 5750.3-2006中的规定如下: a、某些分光光度法是以吸光度(扣除空白)为0.010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检出限。 b、色普法:检测器恰能产生与基线噪声相区别的响应信号时所需进入色谱柱的物质 最小量为检出限,一般为基线噪声的两倍。 c、离子选择电极法:当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外延的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行于 浓度轴的直线相交时,其交点所对应的浓度值即为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检出限。 2、检测上限 检测上限即测定信号值随被测物质浓度的增高而成一定比例改变的上限。例如在测定试 样前所绘制的校准曲线,当其斜率开始发生改变,亦即曲线延伸至开始转弯处,即为检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