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神文化解读 (1)

学校精神文化解读 (1)

特教学校学校文化理念解读

值观和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支柱,接下来我就这两点说一说我的解读: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炼,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学校把“以爱育爱”作为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基本的育人方针和办学思想。

以爱育爱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教师给孩子理解和尊重的真爱,其次是培

养孩子的爱心与责任感。

这种爱,包容着每一个不完美的学生,滋润这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教师传递着爱,撒播着爱,才能让学生去爱我们生存的世界,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学校的精神是“责任、奉献、创新”

一、对自己负责: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岗位,就要热爱自己的这份事业。我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正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二、对学生负责: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心灵是一片洁净的土地,他需要老师用心的呵护。作为老师,对孩子要坦诚、友善、包容、公正,以激情燃烧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责任心滋养责任心;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能以智慧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能以责任心感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完善。这些,都是本着对孩子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做到的。三、对学校负责:对学校负责,体现在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做好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家长。

“奉献精神”是教师不可缺失的最本质的东西。一个教师能不能成为好教师、名教师,关键是有没有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具备无私奉献精神的老师,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才能体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我们的社会需要无私奉献的老师,我们的学生需要有情感的老师“创新”即敢于突破现状、挑战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机制,不断探究课堂教学、道德教育、班级管理的新方法,发展学校特色,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

我的解读完了,谢谢大家!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 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设计提纲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VI篇:标识设计等.....文化排版:名人名言,名校简介等...)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解读 ◎文/戴银法 一、校园文化: 以兰山文化为基础的兰文化。 二、文化渊源: 我国江浙一带,地理环境独特,适宜兰花生长。江浙兰蕙,是我国兰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宜兴兰,是江浙兰蕙的组成部分。 清陈贞慧《秋园杂佩·兰》:“兰,龙池铜官间,芊眠峭蒨,离离如积,山人采摘,入衣香欲满园,杖挑藤束,筐筥登。每岁正二月之交,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一干数花,生于夏月者则名蕙。” “宜兴,府南。元宜兴州。太祖戊戌年十月曰建宁州,寻复曰宜兴州。洪武二年降为县。西南有荆南山,又有国山,又有龙池山。又东南有香兰山,临太湖。又有唐贡山,产茶。”(《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 荆溪,府南百二十一里。雍正二年置。南:荆溪,县以此名。白云、茗岭、君山、啄木岭。西:芙蓉山、国山。三国吴天玺元年封禅为中岳,有摩崖,右群峰相缪不一名。东:铜官山。西南:章山。东南:茶山、兰山,濒太湖。东西二氿,与宜兴错。杨巷河、文定港水分流入之。其南沙河自溧阳戴埠流并诸焉。东南:蜀山河,合川埠水,东歧为施荡,并注之。又东至大浦口,其南莲花荡,自湖滏汇诸山水,至乌溪口,并入太湖。(《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地理五) 兰山又名兰右山,石兰山,是太湖西畔的一座小山,在宜兴东南五十里的今洑东境内,属楚山山脉的余脉伸入太湖的部分,因入湖的部分多为石,称其为石渚,麓周一十五里。多称其石兰渚。《舆地志》:“石兰山斗入太湖五里,南曰大兰山,北曰小兰山,旧多产兰,故名”。 唐代施肩吾《兰渚泊》:“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代王徽《石兰渚》:“风暖烟消野岸边,石兰花发满晴川。花开流水潺 潺去,飘得残春上钓船。”(《荆溪外纪》卷六)

(完整版)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同时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1)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例如,中小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精品

【关键字】活动、地理、自觉、稳健、和谐、文明、健康、保持、发展、发现、网络、正气、思想、精神、基础、环境、特色、主体、进取、汲取、引导、教育、好心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解读 ◎文/戴银法 一、校园文化: 以兰山文化为基础的兰文化。 二、文化渊源: 我国江浙一带,地理环境独特,适宜兰花生长。江浙兰蕙,是我国兰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宜兴兰,是江浙兰蕙的组成部分。 清陈贞慧《秋园杂佩·兰》:“兰,龙池铜官间,芊眠峭蒨,离离如积,山人采摘,入衣香欲满园,杖挑藤束,筐筥登。每岁正二月之交,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一干数花,生于夏月者则名蕙。” “宜兴,府南。元宜兴州。太祖戊戌年十月曰建宁州,寻复曰宜兴州。洪武二年降为县。西南有荆南山,又有国山,又有龙池山。又东南有香兰山,临太湖。又有唐贡山,产茶。”(《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 荆溪,府南百二十一里。雍正二年置。南:荆溪,县以此名。白云、茗岭、君山、啄木岭。西:芙蓉山、国山。三国吴天玺元年封禅为中岳,有摩崖,右群峰相缪不一名。东:铜官山。西南:章山。东南:茶山、兰山,濒太湖。东西二氿,与宜兴错。杨巷河、文定港水分流入之。其南沙河自溧阳戴埠流并诸焉。东南:蜀山河,合川埠水,东歧为施荡,并注之。又东至大浦口,其南莲花荡,自湖滏汇诸山水,至乌溪口,并入太湖。(《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地理五) 兰山又名兰右山,石兰山,是太湖西畔的一座小山,在宜兴东南五十里的今洑东境内,属楚山山脉的余脉伸入太湖的部分,因入湖的部分多为石,称其为石渚,麓周一十五里。多称其石兰渚。《舆地志》:“石兰山斗入太湖五里,南曰大兰山,北曰小兰山,旧多产兰,故名”。 唐代施肩吾《兰渚泊》:“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长铺镇中心小学 陈文丰 校长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内驱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而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着力发展学校内涵,优化育人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彰显和久深邃的传统公园 校园历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一所学校没有历史文化,犹如鲜花缺少水份的滋养,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校园历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学校特征和时代特征,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文化成果。如何总结和创新学校的历史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传统和鲜明特色, 是舒活学校发展脉

络的重大工程。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校历史文化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社会与生活的内容,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继承性,更彰显了学校发展中源远流长的历史精髓和独具特色的博大情怀。 二、加强人文文化建设,构筑和融温馨的幸福家园 学校人文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是人文文化的灵魂——在分析学校办学传统、办学优势、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现代办学的总体趋势和要求,逐步提炼、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是人文文化的中心内容,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基本着眼点;校训是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全校师生进行训导、激励的信条和法典,具有至高的权威性。 学校的人文文化还体现在舆论宣传阵地。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和陈列,呈现学校的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积极挖掘学校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大师生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风貌精神,使全校师生员工自然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进而形成学校人文景观。 三、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花园 环境文化通过校园物质“环境”而存在。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氛围,弥散在师生之中,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灌输着某种观念、思想和价值倾向,更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内在

解读校园文化

解读校园文化 ---xxx小学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师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一、我们的解读是: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 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 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 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 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 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 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 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 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 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 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 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 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 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二、怎样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呢?

浅谈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浅谈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一致认同的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学校随着办学硬件投入驶入快车道的同时,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也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学校文化、提炼学校精神,应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学校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点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体现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优良传统、校训校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等。它是师生员工精神的避风港和养分的补给所。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一旦形成,就建立起自身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它可以通过各种文化形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 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理念 1、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道德生成和道德人格的提升。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学生管理中都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实践的呼声,充分理解、信任学生,真心依靠学生,放手发动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工作对

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他们道德自觉自律意识的养成,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当然,在强调教师弘扬人格力量、自律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同时,学生也需要尊重教师自身的需求、发展和提高。彼此相互理解、关爱应该成为师生双向情感互动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因为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不能忽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融合;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代替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 2、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它着眼于受教育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在第一课堂中获得知识、获取信息,增进文化涵养;在第二课堂中参与实践,提高素质和能力。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这个重要阵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促使他们全面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品质、道德人格的塑造远比知识的获取、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因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 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 一是寓品德教育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从各学科特点出发,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用高尚的道德鼓舞人。在课堂讲授中将知识性、

论文《浅谈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

浅谈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已由传统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中职教育相应也要冲出旧传统,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和中职教育发展的工作体制。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着推动、促进作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在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去了,学校的教育工作也更易取得成效。我认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学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认识清楚,思想坚定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认识清楚,思想立场坚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全社会各行各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由于在实施过程中与教育工作存有矛盾,在时间、财力、人力方面也常受制约。细说开来,就是要求学校党政领导要切实认识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学校开展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认识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互存有关系,思想上牢记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和主旨所在,就是要在思想上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努力造就四有公民为主旨。学校党政领导在

思想上做到了认识不模糊,在行动上做到坚决贯彻落实,态度上明确,起到了精神文明建设带头人的作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持久化、群众化就有了保证。 二、切实做好精神文明的宣传工作,健全组织机构,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具有其本身特性,一是长期性,二是软件多,不易操作。为此,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思想前提保证。(一)在学校大力开展有关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研讨会、演讲、智力竞赛、有奖征文。(二)以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座谈会、写学习体会及进行测试等形式,展开直观的和灌输型学习。(三)对学校、班级及身边发生的、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应及时表彰奖励,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精神文明建设中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学校在坚持总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按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制定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规划、目标、计划,在目标规划、计划中要尽可能做到切实可行,目标清楚,计划周详,规划有序。 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指导思想 要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就要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学校学生工作必须彻底摒弃“以工作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韩立夏王会方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外在精神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所不重视教育文化建设的学校,注定是一所没有高度的学校。马鹿沟镇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的中学,无论在地理位置,办学资源还是在学生生源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学校离县城仅两公里,师资力量不如县城学校,学区学生围绕县城分布。那么学校怎么发展和生存下去,靠什么生存下去,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课题,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调研,发动全校员工集思广益达成共识---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打造良好学校教育文化。通过教育文化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实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才能使我校在长白县教育界中占领一 席之地。 一、从育人入手,强化学校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文化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平台,起着引领作用。马中的育人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特长。我校以实验中学输送更合格的人才为己任,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为教风,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观来管理自己的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马中以“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为宗旨,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学校文化在人才培养上决定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一切问题。基础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现实是由于偏面追求升学率的影

响,整个基础教育坠入一种选拔和淘汰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方式指导下,学校一切围绕中考的轮子转。在这种选拔、淘汰式教育中,不断地产生着新的选拔和淘汰,看一看各学校真实的辍学率,可能会让人触目惊心,再看一看那一些无人问津所谓的“差生”。这一切皆源于学校教育观的失误。既然是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更应该重视合格的教育,并把合格教育做为衡量学校教育的基本尺度。以合格教育为核心价值取向,淡化选拔和淘汰,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做教育。开齐课程,培育特长,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在合格教育中,优秀的产生是自然的事情,甚至由于科学地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会有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秀。这样,优秀的成长不是建立在淘汰学生的基础上,而是促进学生共同成长中的特长而已。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出重视合格,鼓励特长,追求卓越,把合格放在第一位,追求优秀在其次。有明确的学校文化做主导,我们才始终保持正确的育人观,避免偏面追求升学率。 学校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精神。当学校文化充溢于整个校园时,就形成一种氛围。尽管它不可触摸,却是客观存在,时刻影响学校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大家都在学习,个别不想学习的学生倍感无聊,也跟着学习;大家都在玩,个别想学习的学生也就懈怠下来。例如,马中在中午时间推出午休模式,中午到校可以在班级睡觉,如果不睡觉,就可以看书学习,不能影响其他人休息。时间久了学生都养成了习惯,没有一人在班级说话和随意走动。作为农村中学,在地理位置位上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县城学校排挤。

学校精神校训等解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解读校训——励志、厚德、攻术、笃行: “励志、厚德、攻术、笃行”八字校训,汲取先贤雅言,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向、人文追求的高度概况,是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群体自我教育和共同奋斗的旗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 “励志”语出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是指奋发志气,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或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励志”强调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志气,要奋斗、要磨砺、要拼搏,励志又远志,可成大器,行大义,举大事,创大业。 “厚德”语出《易经》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厚德”强调育人之本,德育为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立行。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寓意学校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注重引导师生完善人格,修己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攻术”语出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其中“术业有专攻”改变为专攻术业而成。 “攻术”要求志学、专学、厚学,尚能、强技、精业。强调学校师生员工力戒浮躁虚荣,专心致志、深入研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笃行”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另有《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当然更离不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内在统一和相联互动。 “笃行”要求学以致用,当重于行,实于行,立于行,知行合一。“笃行”强调实践,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通过踏踏实实的行动,汲取新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知行统一。 学校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胸怀世界的开放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精诚合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胸怀世界”:(十个“是”)是我校建立在对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是我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是我校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育人环境等具体载体的外化体现;是我校的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因;是我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我校师生的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和道德水平的标志;是以我校为主体的思想、情感和作风相统一;是我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精神境界;是我校历史上一代代校长承传下

论学校精神文化的表现

论学校精神文化的表现 姓名:巨妍学号:20101797 专业:对外汉语学院:文学院摘要:学校文化指的是学校里所有人员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总体文明样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校徽、校训、校歌、校服以及学校的碑铭雕塑上。 关键词:学校文化;精神层面 一、校徽——文字和意向 校徽是设计者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在办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人文精神设计出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文字、色彩的图形。我国的校徽多是圆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圆象征着团结,圆满之意。校徽中一般具有两种因素,文字和图形。文字向人们说明学校的名称,建校时间等等,图形向人们展示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以黑龙江大学校徽为例: 黑龙江大学的标志为昂起的龙头与草书龙字相融合,构成主要视觉形象,标志左侧龙头与下部流畅的曲线构成的图形又与“学”、“子”二字相呼应,龙身与龙尾巧妙构成英文“UNIVERSITY”字头“U”字母,暗示着中西文化的融合,象征黑龙江大学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模式。整个“龙”字在色彩的选择上也颇为讲究,采用了具有中国典型文化特征的红色,既弘扬了传统又与国际接轨。黑龙江大学校徽由学校标志和校名的中英文形式组成。整个标志每一方寸都深深蕴含着黑龙江大学如昂首腾飞的巨龙,是龙江莘莘学子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是黑土地上年轻一代的精神家园这一理念。标志整体风格洒脱飘逸,极具现代气息,同时又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充分体现了高等学府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的融合,学术自由与民主精神的结合。 二、校训——学校精神文化的提炼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当代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就是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两者就是息息相关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学生的文明素质就是指以思想修养为灵魂,以文化修养为基础的一种高尚品格,就是综合素质的核心。文明素质教育与任何其她素质教育相比都应该处于优先地位,正如俄国哲学家赫尔岑所说:“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素质特别就是文明素质,造就大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奉献的有用之才。 校园精神文明1、素质教育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前提,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在加强学生管理过程中,强化道德教育,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知识教育过程中重视并加强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如讲座、演讲、参观、展览、广播、网络……并充分发挥评优评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思想教育,不断实现精神情操的升华,使学生思想从追求物质享受向建功立业方面转化。 校园精神文明2、礼仪教育 进行精神文明教育既要靠真理的力量来启迪,又要靠人格的力量来感召,因此,老师要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去影响与教育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不就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做出常年规划,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作用。 要强化礼仪课程,寓德育教育于礼仪教育之中,从塑造个人形象着手,与学生前途命运、切身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当学生切身意识到个人形象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时,她们将主动地学习并接受礼仪教育,从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内心境界的追求,自觉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怀着美好的理想走向人生的路。几年来,我校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内部管理的优化和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和对照创建要求,汇报如下: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根据我校特点和时代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环境文化风格,即:让校园每一处都说话。 1、校园美化: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美的闪现,这是我校多年来对校园文化建设不懈的追求。走进校门,右侧的墙上贴着《中小学生守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这些内容掩映在绿草丛中,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浓烈的人文气息;办公楼外墙上张贴着“博学、笃志、求实、创新”的校训,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学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学校每一处都是宣传的阵地,从校园的橱窗、提示牌,到走廊的名人画像,到班级的黑板报、国旗、班训,到图书阅览室的书刊、报纸,无处不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可以说,文化教育的图、文、声、像已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 2、校园绿化:让每一块绿地都会抒情。从2015年春季开始,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校园进行绿化。三分栽种,七分管理,学校将所有绿化区切块定位,指定管理人员,确保花草树木自然成长,为使校园绿化既美化环境,又起到育人作用,我们在绿化区内竖起多块温馨提示语牌,如:“让花更红,草更绿,心灵更美”、“珍惜生命从保护环境开始”、“爱护脚下的绿色,珍惜头顶的蓝天”。同时也给各种花草树木挂上了品名牌,这样既让学生在花草树木中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有关花草树木的知识。整个校园桂花飘香,翠竹青青,绿草茵茵,鲜花竞放,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接着,我校又建立了绿化档案,将校园绿化工作进一步规范。因此,我校于2011年被评为孝感市市级“绿化生态校园”。 二、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通过各类有效的校园活动的开展,培育行为文明、健康高尚、严格自律的师生行为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鲜活校园文化生活,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即:让每一次活动皆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 我校善于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生动、活泼、健康、和谐”的环境大课堂,使学生思想不断得到升华,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 1、道德教育净化灵魂。学校开展了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开学毕业典礼、入队离队、观看爱国影片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主题班会、评选“校园孝星”、书写感恩书信等方式,开展“知孝、行孝、扬孝”活动,弘扬孝文化传统;以“爱国爱校爱家乡,健康快乐成长”主题阅读活动、演讲比赛和“爱心救助”、“清洁家园”、“学雷锋讲奉献”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净化了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节日活动异彩纷呈。在元旦、植树节、“六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汇演、游园猜谜、植树造林等活动,学雷锋日到学校门前主干道或村组主路打扫卫生。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3、留守学生教育。“留守学生”的成长问题成为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的安定严重问题,也是一个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校在深入调查留守学生的情况后,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关系到千百万家庭的民心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务实工程,是建设美好社会的希望工程。因而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加强关心留守学生成长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各处室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 现代课程理论把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称为隐性课程,不管我们是否关注和利用,这种育人的影响时时都在发生。 学校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以彰显办学理念为出发点,以创建重庆市首批示范高中为契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强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所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学校借创示之机,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硬件建设的力度,共投入近80万元资金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实现了“四化四有”,即绿化、美化、净化、香化”和“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校园有大量如花坛、假山、雕塑、文化墙、草坪、桃园、李园、桂花园、珍稀植物园、健身园等景点,校园内四季鲜花烂漫,绿树成荫,亭台雕塑,集人文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 学校还在校园中新建了一个长约40米的宣传长廊,集校板报、画廊和校务公开公告栏于一体,简洁、美观、大方。学校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所有教学区域的走廊、教室、电教楼、办公楼和专用教室,张挂了名言警句、教育家头像及格言等,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身心受到陶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四性"的完美统一。 1.科学性。我校在移校建设过程中,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目前校园布局气势磅礴、大气美观、合理科学、层次分明,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和行政办公区,动静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联系方便。 2.教育性。学校在进行校园改造、环境布置过程中,十分注意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做到让“砖石说话,草木传情”以体现育人功能。

学校办学精神解读

学校办学精神解读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担负着培育人才、传承文明的特殊使命。一所学校要想培养出优秀学生,其关键在于学校精神。一所学校要发展成为一所真正的名牌学校,最终靠的还是学校逐年形成的一种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会形成长久的持续释放的强大发展动力。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的学校精神早已写在其众多教师和学子的灵魂上,成为这些学校发展的力量。我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实践、完善这个重要的办学思想——办学就是要培育一种精神力量。 在名校林立、万帆竞发的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我充分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时时保持清醒头脑,拓视野,闯路子,办特色,创名牌,总希望有一种精神力量能不断净化教师的心灵,养育教师的精神追求,升华教师的精神境界,使每个教师的整个生活都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 培育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首先要从培育教师的精神素养和专业素养开始。只有教师的精神和专业素质发展了,学校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我始终坚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高尚的师德、顽强的作风,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又是队伍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开拓创新,凭着自己的“锐气、正气、大气”,靠着自己的“理想、智慧、汗水”,去铸就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 一所名校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名称,它代表一种丰厚的文化积淀,代表一种崇高的精神作风,它是“奉献、敬业、负责、自律、创新”的精神的化身。 一所名校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靠的是优异而持久的教育教学成绩。优异而持久的教育教学成绩从严明的纪律中来,从严格的管理中来,从勤奋刻苦的精神中来。 2010年12月,我在上海学习了十多天,与一大批校友相见,他们都谈到当年在枝江一中学习时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勤奋、刻苦。几十年来,我们一中人一直保持着勤奋刻苦、严谨务实的精神作风,并为社会各界公认和称道。这种精神作风是枝江一中虽历经风雨,仍屡创辉煌的精神基石和力量根本。

校园文化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校园文化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学校重视创建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不断挖掘其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全方位的,其中校园文化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1校园文化的涵义 广义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环境、文化活动和规章制度,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狭义上说:“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我以狭义的角度谈一谈校园文化及其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校园文化的范围和内容 2.1业余党校、团校及其他社团组织。这是学生深化理论学习的有效方式,它们吸收了大批积极要求进步、重理论、能专研、肯实践的优秀学生。这些组织的活动,奠定了校园文化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强的基本格调。 2.2第二课堂活动。为了适应各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学生能够一专多能。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美术、书法、音乐活动等。广泛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日常基础文明、基本技能训练活动。重视学生文明礼貌、文明行为的养成。结合学校特点,重视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寝室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过硬的技能。 2.4系列文化活动。抓住契机,选准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寓教于乐。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设计安排活动,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2.5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使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大课堂,也是进行德育的训练场。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辨别分析能力、提高自觉学习意识、明确努力方向,都起到积极地作用。 2.6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校园内各种宣传的阵地,营造良好的文化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导语:学校是学生读书、成长的地方,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道法自然、水到渠成……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学校的文化形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制度文化。不仅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原则,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等。 二是精神文化。指学习的品牌价值、文化精神、办学思想、教育理想、团队精神及共同价值观等。 三是行为文化。指学校组织的运作方式、发展战略、工作行为,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交际方式等。 四是物质文化。学校的硬件建设形式、学校环境建设理念、学校物质资源配置方式等。 常言道:一流学校文化管 二流学校制度管 三流学校校长管 一流学校用环境教育学生 二流学校用制度约束学生 三流学校用武力压制学生 可见,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文化管理是办学的至高境界,是办学者的永恒追求。

得课堂者得质量,得教师者得发展。 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力。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能走得更远。 教育是慢的艺术、等待的艺术,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 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相似的,而每一个“差生”背后,却有着各不相同的“问题”。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阅读是教师的生命方式。 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四大特征:一是买不了,二是偷不走,三是拆不开,四是带不走。 心中有朝阳,脚下有力量。 校长领导力须修炼“五气”: 勤奋好学厚底气、内外开放铸大气、理性思辨凝精气、实践研究炼真气、品格高尚重正气。 高效课堂十六字箴言: 相信学生解放思想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高效课堂理念: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