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1)物质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的温度下降(填“下降”或“升高”),溶解吸热(填“吸热”或“放热”)。

(2)物质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的温度升高(填“下降”或“升高”),溶解放热(填“吸热”或“放热”)。

注意:任何物质溶于水均有热效应,不存在物质溶于水,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的情况。

3.中学中常见的溶解时放热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等。溶解时吸热的物质有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铵等。溶解时热量变化不明显的物质有:氯化钠等。

4.溶液结晶:已溶解的溶质分子或离子重新变为固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5.溶解和结晶的关系:溶解和结晶这两个过程则是同时进行的相反的过程,即在溶液里溶质进行溶解的同时,也进行着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一个动态平衡体系。

6.

溶液。

7.结晶水:溶质从其水溶液里析出而形成晶体时,晶体里常常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分子叫做结晶水。

8.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叫做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如CuSO4·5H2O、CaSO4·2H2O、ZnSO4·7H2O等。

9.结晶水合物受热分解的过程:结晶水合物所含的结晶水一般都不稳定,受热后容易失去结晶水,如:CuSO4·5H2O→ CuSO4。注:白色硫酸铜粉末常用于有无水的检验。

10.风化: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不太稳定,在室温下或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11.潮解:晶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的现象叫潮解。

12.常见的易风化的物质有:Na2CO3·10H2O、Na3PO4·12H2O、Na2SO4·10H2O等。

13.常见的易潮解的物质有:NaOH、CuSO4、MgCl2-6H2O、红磷、CaCl2、P2O5等。

例1.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是由于(),氯化钾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显著是由于()

A.溶解于水时,只发生扩散过程或溶解于水时只发生水合过程

B.溶解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约等于水合过程的热量

C.溶解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D.溶解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吸收的热量

例2.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含示踪原子18O的白色硫酸铜固体a g,维持温度不变,一段时间以后,再检验该溶液及溶液内取出的固体,以下的结果正确的是()

A.溶液内能找到含18O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其质量仍然是a g

B.溶液内不含有18O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显蓝色,其质量为25a/16 g

C.溶液内能找到含18O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显蓝色,其质量为25a/16 g

D.溶液内能找到含18O的硫酸根离子,取出的固体显蓝色,其质量大于25a/16 g

变式训练:

1.下列能量中,不来自太阳能的是(C)

A.煤炭

B.水能

C.地热能

D.沼气

2.下列关于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在物质溶解的同时又有物质的结晶

B.溶解平衡的本质是溶质的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

C.当达到溶解平衡时,溶液中各种微粒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固体的质量也不再变化,但固体的形状可以变化

D.达到溶解平衡时,此溶液不一定为饱和溶液

3.浓硫酸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是由于(D)

A.浓硫酸溶于水,只发生扩散过程

B.浓硫酸溶于水,只发生水合过程

C.浓硫酸溶于水,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D.浓硫酸溶于水,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4.将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铜,充分搅拌后,则(C)

A.硫酸铜晶体溶解过程停止

B.硫酸铜晶体结晶过程停止

C.硫酸铜晶体结晶速率等于溶解速率

D.硫酸铜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5.天然气、石油、煤等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可砍伐树木、野草作能源②可用酒精作能源③可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氢气作能源

④应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⑤大量应用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A.①

B.①⑤

C.②③

D.④⑤

6.把下列物质溶于适量水中,溶液的温度明显下降的是(A )

A.硝酸铵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食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明矾晶体加热时会失去结晶水,该过程叫做风化

B.将饱和碳酸钠溶液冷却时析出晶体,留下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降温处理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都带有结晶水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如果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为放热反应

D.离子键一般是活泼金属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

9.w g某结晶水合物A·nH2O,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变为b g,则该结晶水合物的相对

分子质量()

A.18wn

b

B.

18wn

w b

-

C.

18bn

w

D.

18wn

w b

+

10.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报过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加热,这两种化学物质可选用()

A.浓硫酸和水

B.生石灰和水

C.铝和氧化铁

D.过氧化钠和水

11.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O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管内水面呈形如下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温度一定时,将a克无水硫酸铜放入饱和硫酸铜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得到蓝色晶体,且质量大于a克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C溶液的浓度将有所减小,但仍为饱和溶液D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13.下列物质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A.水分蒸发

B.水凝结成冰

C.氟利昂液化

D.碘蒸气凝华

14.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水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笼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水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可表示为()

A.CH4·14H2O

B.CH4·8H2O

C.CH4·7H2O

D.CH4·6H2O

15.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这一现象称为(A)

A.风化

B.潮解

C.蒸发

D.结晶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氯化钠易潮解,所以食盐应密封保存

B.加热胆矾后颜色由蓝逐渐变白是因为胆矾风化

C.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某酒精中是否含有微量的水

D.纯碱是一种常用的强碱

17.使1.25g胆矾加热失水0.36g,所得晶体的化学式为(C)

A.CuSO4·3H2O

B.CuSO4·2H2O

C.CuSO4·H2O

D.CuSO4

18.市面上,有一种饮料叫“摇摇冰”,只要饮用前摇晃几下,立即可以喝上冰凉的液体。使饮料迅速降温的方法是:饮料罐分内外两层,在它的外夹层中,装有一种固体和水,在摇晃之前,拉破盛放水的塑料袋,使水溶解固体。原理是: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热要大于水合过程放

19.某温度下有500g饱和FeSO4溶液,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3。加入40.0gFeSO4,析出FeSO4·x H2O晶体163.5g,则x=_________。

20.氯化钠溶液中存在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Cl- 、水合Na+ 、水合Cl- 、水合H+ 、水合OH- 、水分子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要点 一、.能量的守恒和转化 1.能源 (1)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物质的三态变化中伴随能量变化: 二、.溶解的过程和溶解热现象 1.溶液:溶质分散到溶剂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物质的溶解过程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从晶体表面向水中扩散,在这一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要克服分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 水合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向外界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3.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水溶液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热量的相对大小。 扩散 溶解过程 水合 物理过程 化学过程 吸热 放热 能源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新能源 常规能源 可再生能源,如水能 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能源,如核聚变燃料、油页岩、油砂 煤制品,如洗煤、焦炭、煤气 石油制品,如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 电能、氢能、余热、沼气、蒸汽等 吸收能量 固态 液态 气态 吸收能量 放出能量 放出能量

三、溶解和结晶 1.溶解:溶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 2.结晶:晶态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3.溶解和结晶的宏观现象和微观过程 溶解和结晶作为宏观现象是不能同时观察到的。但是,就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而言,溶解和结晶这两个过程则是同时进行的相反(互逆)的过程,即在溶液里溶质进行溶解的同时,也进行着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一个动态平衡体系——溶解平衡。 4.溶解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当物质溶解速率和物质晶体析出速率相等,这个溶液体系就达到了溶解平衡状态。 若改变外界的条件(包括改变溶剂量或温度),则可不同程度地改变微观粒子的溶解速率和结晶速率,原来的溶解平衡被破坏,并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5.结晶水合物 有些盐溶于水中会形成稳定的水合离子,当这些盐从水溶液里结晶出来时,就带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所带水分子的多少,主要由这些盐电离产生的离子的大小和所带电荷的多少决定,如胆矾CuSO4·5H2O、石膏CaSO4·2H2O、皓矾ZnSO4·7H2O等。 但像NaCl、KBr、KNO3等盐,由于它们在溶液里形成的水合离子很不稳定,所以,当从溶液中结晶时,晶体不带结晶水。 由于结晶水存在于晶体结构中,所以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 6.晶体的风化和潮解 1).风化:指在室温下和干燥的空气中,某些结晶水合物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使晶体变形和破坏的现象。风化属于化学变化。 2).潮解:指某些易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吸收水分而自身溶解其中,在其表面形成饱和溶液的一种现象。潮解的主要过程是物理变化。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 第1课时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世界中能量守恒和转化的规律。 (2)从分子或离子运动的角度理解物质溶解时经历的两过程、以及两个过程的热量变化,理解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溶解过程的热现象,探索放热、吸热的原因,提高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奇妙的自然规律和能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溶解的两个过程及其热现象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对于每个学生都不陌生,初中学生学习过浓硫酸溶于水的热效应,利用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流程图 3.流程图说明 (1)激趣引题,通过现代生活中需要的各种形式的能量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学习任务和目标。 (2)利用已学习的物理知识讨论能量种类及能量守恒和转化。 (3)引导交流物质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来说明物质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并探讨物质三态变化中能量变化有哪些应用。 (4)演示实验(高锰酸钾溶解过程),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微观粒子的运动。 (5)学生得出物质溶解过程中存在溶质分子的扩散过程,教师讲解水合过程。 (6)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本节重点,通过实验(测定氢氧化钠、氯化铵、浓硫酸、氯化钠溶于水的热现象),学生讨论,教师适当讲解共同完成溶解过程中的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中的热效应的学习。 (7)学生讨论物质溶解过程中的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理解与吸热与放热的 关系。 (8)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 7 8 2 引 言 现代人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作 业 9 10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教学设计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杜青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热效应的内在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解过程中吸热,放热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2.在研究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思维与方法. 3.通过物质运动与能量转化的学习,让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探索、进取创新的精神 3.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相互协作,感受团队精神及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 物质溶解的热效应和扩散、水合两过程.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应用物质溶解过程的热效应知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寻找知识增长点,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首先从生活中的蓄热型取暖器引入,激发学生学习能源的兴趣;再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溶解中的热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溶解的二过程及能量变化。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体验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应用”的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对溶解中能量变化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自主形成相关概念,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升华,初步形成了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及用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体验。 教学准备:1。录象《能源》。 2.投影仪和投影片。 3.教材84页:《高锰酸钾晶体的溶解》:培养皿,高锰酸钾晶体,无水硫酸铜粉末,蒸馏水,镊子,小烧杯。 (学生实验25组)《硝酸铵、氯化铵晶体的溶解》:数字测温仪,试管和试管架(四个试管中各放5ml蒸馏水),硝酸铵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各2克,滤纸。 (学生实验25组)《氢氧化钠、氯化钠固体的溶解》: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钠晶体各2克、二个试管中各放5mL蒸馏水。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根据物质溶于水时出现的这种变化,可将相关物质加以鉴别,或将这些变化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材习题在密闭、隔热的条件下,向装有水的保温瓶中加入某种物质,溶液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生石灰溶于水时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过程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热,使得溶液温度下降;氯化钠溶于水时使溶液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溶液温度上升。根据题意,这种物质应该是硝酸铵。答案选B。 变式题(2013年山东滨州)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 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 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 浓硫酸 D. 硝酸铵 解析本题是由图形呈现的,考查同学们对图形的判断与分析能力。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变小,压强变小主要是由于物质溶于水时产生的能量变化引起的。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不同物质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情况。答案选D。 拓展题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 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 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D.水和硝酸铵 解析本题在前两题的基础上难度有所提升,要求对信息进行 分析整合。导管口有较多的气泡产生,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右边试管中反应产生气体,二是右边试管中固体溶于水后温度上升,压强增大,使气体排出。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可知,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会产生氧气;水和生石灰反应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也放热,使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下降。答案选D。

一、探究生石灰与水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一、探究生石灰与水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试题要求: 1.用量筒准确量取20mL水;用药匙正确取用生石灰;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使用玻璃棒搅拌。 2.利用所给器材,正确使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冷水、生石灰和水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并体验体感温度和测量温度的差别;完成实验记录单。 实验器材: 带铁夹的铁架台(安装好)、红液温度计(用细绳悬挂于铁架台铁夹上)、量筒(50mL)、烧杯(100mL,内装冷水,贴标签)、胶头滴管(放于烧杯内)、小烧杯(50mL干燥)、塑料板(或硬纸板)、生石灰固体(用广口瓶盛装,贴标签)、药匙、玻璃棒、废物罐、废液缸、小毛巾、擦拭用白 操作步骤及分值:给分点及分值: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观察记录温度计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判断是否适合测量水温。(2分) 2.准确量取20mL的水:将量筒(50mL)平稳放置在桌面上,一手扶稳量筒,一手拿盛水的烧杯(标签向手心),紧贴量筒上沿,慢慢向量筒中倒入水,至接近20mL处(只能略低,不能高出刻度),放下烧杯。(3分) 3.定容:取胶头滴管,用手指捏紧胶头滴管的橡胶头赶出里面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到盛有冷水的烧杯中,轻轻松开捏紧橡胶头的手指使滴管吸入水(水不能进入胶头内),取出滴管,竖直悬空在量筒口上方,将水逐滴加入到量筒中,边滴加边观察,直至量筒中水的凹液面最低处到达20mL刻度处。滴管放回原烧杯内,把量筒内的水倒入50mL的小烧杯中,量筒放回原处。(3分) 4.组装、调整测温装置:取铁架台,底座上放置硬纸板,在硬纸板上放置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调节温度计的位置和高度,使温度计液泡浸没在小烧杯内的水中,控制温度计不要晃动。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待温度计示数基本稳定后记录此时水的温度(观察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并与温度计液面相切),填写实验记录单。(3分) 5.生石灰与水反应:取下烧杯,向烧杯中加入2药匙生石灰固体,用玻璃棒搅拌,边搅拌边观察固体与水的反应情况。 取药品的方法:打开盛有生石灰的广口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略倾斜,用药匙(大匙一端)依次取2匙生石灰粉末,放入烧杯中(药匙不能接触到液面),盖好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3分) 6.体感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等反应停止(大约2min)后,用手小心触摸烧杯外壁,体感温度变化,再将烧杯放置在铁架台底座的硬纸板上,将温度计液泡放入烧杯内的混合液中,控制温度计不要晃动。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等温度计示数不再变化后,记录此时混合液的温度(观察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并与温度计液面相切),填写实验记录单。(4分) 7.整理器材:温度计、玻璃棒擦拭干净,小烧杯洗刷干净,将仪器基本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2分) 检查器材,量程、最小刻度记录正确各1分,扣完为止。 正确倾倒适量水、水不外淋、液面不高于20mL刻度各1分,扣完为止。 正确使用胶头滴管1分,向量筒中逐滴加入液体1分,正确量取20mL液体1分。 温度计等各仪器位置调节合适1分,温度计示数读取正确1分。记录单该空1分,扣完为止。 固体药品取用方法和用量、药匙取用药品前后用纸擦拭干净、玻璃棒搅拌、观察仔细各1分,扣完为止。 小心触摸烧杯外壁、温度计放置、温度计示数读取正确各1分。记录单每空1分(必须填写单位),扣完为止。 仪器擦拭或洗刷干净、仪器药品归位各1分。

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1)物质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的温度下降(填“下降”或“升高”),溶解吸热(填“吸热”或“放热”)。 (2)物质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的温度升高(填“下降”或“升高”),溶解放热(填“吸热”或“放热”)。 注意:任何物质溶于水均有热效应,不存在物质溶于水,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的情况。 3.中学中常见的溶解时放热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等。溶解时吸热的物质有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铵等。溶解时热量变化不明显的物质有:氯化钠等。 4.溶液结晶:已溶解的溶质分子或离子重新变为固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5.溶解和结晶的关系:溶解和结晶这两个过程则是同时进行的相反的过程,即在溶液里溶质进行溶解的同时,也进行着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一个动态平衡体系。 6. 溶液。 7.结晶水:溶质从其水溶液里析出而形成晶体时,晶体里常常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分子叫做结晶水。 8.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叫做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如CuSO4·5H2O、CaSO4·2H2O、ZnSO4·7H2O等。 9.结晶水合物受热分解的过程:结晶水合物所含的结晶水一般都不稳定,受热后容易失去结晶水,如:CuSO4·5H2O→ CuSO4。注:白色硫酸铜粉末常用于有无水的检验。 10.风化: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不太稳定,在室温下或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11.潮解:晶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的现象叫潮解。 12.常见的易风化的物质有:Na2CO3·10H2O、Na3PO4·12H2O、Na2SO4·10H2O等。 13.常见的易潮解的物质有:NaOH、CuSO4、MgCl2-6H2O、红磷、CaCl2、P2O5等。 例1.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是由于(),氯化钾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显著是由于() A.溶解于水时,只发生扩散过程或溶解于水时只发生水合过程 B.溶解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约等于水合过程的热量 C.溶解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D.溶解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吸收的热量

17 第四章 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教师版)

第四章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梳理与典型例题 (一)能量守恒和转化。 1.能量间的转化关系。 2.能量从高转化到低时,总有能量放出,从低转化到高时总要吸收能量。物质的三态能量转化如下: 气态垐垐垎 噲垐垐 放出能量 吸收能量 液态 垐垐垎 噲垐垐 放出能量 吸收能量 固态 【例1】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能资源的能量形成、转换和利用过程中基本上是() (A)太阳辐射能→化学能→热能(B)太阳辐射能→机械能→电能 (C)生物能→电能→化学能→热能(D)太阳辐射能→机械能→化学能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能资源都是由动植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太阳辐射能经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动物获取植物的化学能后转化为热能等。 【答案】A 【例2】下列能量中,不来自太阳能的是( ) (A)煤炭(B)水能(C)地热能(D)沼气 【解析】煤炭、水、沼气等形成与动植物有关,动植物获取的能源与太阳能有关。地热能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 【答案】C 【归纳】人类常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和食物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并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下来。从能源的形成和来源角度来看,可把能源分为来自太阳能(如生物能、风能、煤、石油、天然气等)、来自地球内部(如地热能等)、来自核反应(如裂变能和聚变能等)和来自天体闻引力(如潮汐能等)等四种。(二)溶解的过程和溶解热现象 1.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均匀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分散程度达到分子(或离子)水平。 2.溶液的组成: 溶液里同时存在着溶质分子(或离子)、溶剂(水)分子和溶质的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等。 3.溶解的过程: 物质的溶解通常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在这一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耍克服分子或离子之间的引力,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另一个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4.中学中常见的溶解时放热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等,溶解时吸热的物质有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铵等;溶解时热量变化不明显的物质有:氯化钠等。 5.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时,溶液的温度就下降。当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时,溶液的温度就上升。当吸收热量等于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将基本不变。 【例3】浓硫酸溶解于水时( ) (A)只有物理过程(B)只有化学过程 (C)既有物理过程,又有化学过程(D)没有任何过程 【答案】C 【例4】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是由于________,氯化钾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变变化不显著是由于________。 (A)溶解于水时,只发生扩散过程或溶解于水时只发生水合过程 (B)溶解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约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C)溶解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D)溶解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答案】C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