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中国文学接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在

重冲突、重个性、重悲剧等方面转向了西方,形成了那个时代文学的

中心冲突。而这种中心冲突,在很大水准上体现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

说中,这种冲突就是个人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之前中国封建社会

的文学不可能形成个人与整个社会的直接对抗,因为那时不主张个性

的张扬,不主张欲望的宣泄。那时讲“存天理,灭人欲”,讲情以制欲,理以制情,不具备个人与社会对抗的外在条件。只有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个人的发现”、个性意识的觉醒以后,才有了个人与

社会的冲突。

在知识分子题材以外的小说中是否也存有这种中心冲突呢?比如农村

题材、市民题材,这是除了知识分子题材以外,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最

有成绩的题材领域。我们看到,在农民题材、乡土题材小说中的农民,多是辛苦麻木、愚昧无知的弱者形象,他们往往是被旧的社会制度压

扁的、摧毁的形象,是不知道也是无力向整个社会抗争的,他们在传

统的、因袭的生活道路上世世代代生活着、繁衍着,安于现状,相信

命运。偶有一些觉醒与抗争,也多属一种本能的或自发的反抗,是属

于初步的觉醒。即使是到了现代文学的后期出现的翻身的新农民形象,作者也仅仅从阶级的对立、阶级的仇恨来塑造农民,展现他们的阶级

觉悟的,因此,他们也不可能和整个社会、整个现实世界相抗衡,个

人与社会的直接冲突始终没有形成。市民题材与市民形象的塑造在现

代小说史中也是较有成绩的,但市民形象的总体特点是保守、软弱、

妥协、因循守旧、维护传统、狡黠圆滑。因此,除少数作品如《骆驼

祥子》、《月牙儿》等构成了个人反抗社会、反抗命运的中心冲突外,多数作品并没有表现出个人与社会的直接冲突。

实际上,个人与社会(现实)的对立、冲突只有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

说中才得以整体显现,尤其在“五四”以后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更得到

了普遍表现,进入大革命及1930年代虽有所弱化,但仍然存有,到了

1940年代再度构成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中心冲突,尽管冲突的内涵与“五四”有所不同,但仍然是耐人寻味的。

一、表现形态:个人与社会的诸种关系

知识分子怎样面对社会,面对现实世界?面对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应

该采取什么态度?这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一种考验。我们从知识分子个

人与社会的诸种关系中,从知识分子与社会现实冲突的具体表现形态中,能够看清知识分子的行为表现和人格特征,在这里也就形成了知

识者的诸种性格、多种形象:孤独者、软弱者、漂泊者、零余者、妥

协者、罗曼谛克者……

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冲突在鲁迅的小说中体现得最为强烈,也最有价值。鲁迅在他的小说中率先写出了觉悟的知识者个体,《狂人日记》中的

狂人、《药》中的夏瑜、《长明灯》中的“疯子”、《孤独者》中的

魏连殳、《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头

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都属于觉醒的个人之列。惟其最先觉醒,而

众人皆醉,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受到的迫害也最深,以至于成为“狂人”、“疯子”和“受伤的狼”,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鲁迅以其最

清醒的现实主义姿态,充分地写出了觉醒的、孤独的知识者个人与整

个现实社会的对峙,最终又都以个人的失败、悲剧的结局而告终,这

更折射出社会黑暗的深重,觉悟者战斗的艰难,以及前途的渺茫,同

时也体现了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深刻的批判意识和自省意识。鲁迅对知

识分子的认识是深刻的,解剖是无情的。他看透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也看破了知识分子的劣根本性,他完成了对社会现实和知识者本性的

双重揭示,这使鲁迅和他的作品具有着无边的、深重的孤独感和悲怆感。

在个人反抗社会的中心冲突中,除了鲁迅展现了个人与社会(现实)

的对抗以外,其他多数作家则多写社会对个人的制约。包括家庭对个

人的制约,从而展现了知识分子与家庭的冲突。冰心与巴金的小说较

集中地写出了这一点。冰心的《两个家庭》里的陈华民由一个满怀壮

志的青年、留学生,因社会、家庭的困扰,而趋于消极、颓唐,最后

郁郁而死。《去国》是冰心早期忧愤较深的作品,英士留美七载,学习名列前茅,心中充满希望,他满怀憧憬地回国。不过,他所看到的却是现实的腐败,社会的动荡和风气的污浊,他无力改变社会现实,最后只能含愤去国。面对个人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主人公选择了逃避。知识分子总是不满现实,追求理想而又善于幻想的。在一些知识分子题材的短篇中,也写出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像许钦文的《理想的伴侣》、鲁迅的《幸福的家庭》、王统照的《沉思》以及叶绍钧早期的一些短篇都写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他们笔下的知识者往往把与社会现实对立的理想看得更重要,希望用理想化的东西来解决自己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可是,他们追求的生活反而成为自身的“十字架”。叶绍钧小说常见的冲突,由理想与现实的对照,转向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个人不能不受社会的制约。社会、现实、环境对于知识者个体及其事业、理想构成了强大的外在压力,这使很多知识分子败下阵来,成为妥协者。《城中》中知识者要创办一所新型的学校,不料却成为整个社会守旧势力攻击的对象,从而使知识者成为了强弩之末的孤独者、软弱者了。《倪焕之》中的蒋冰如、倪焕之的教育改革因受到整个社会的制约而归于失败。倪焕之不无感慨地说:“没有法子,社会是那样的一种社会!任你抱定宗旨,不肯放松,社会好像一个无赖的流氓,总要出来兜拦,不让你舒舒服服走直径,一定要你去找那弯曲迂远的小路。”《二月》的主人公萧涧秋也以个人的方式对抗社会,但同样受到社会的严酷制约,最后只能一走了之。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中的文士,在现实社会中持续碰壁以后,也采取了逃避的办法——隐居。

在个人与社会的中心冲突中,我们看到很多作品的知识分子主人公,在社会、家庭、舆论、旧势力等等的巨大压力下,总是十分软弱的,他们不敢反抗,或不能反抗,他们得了一种“软骨病”,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我们从冰心、庐隐、王统照、郁达夫的作品里不难找到这样的人物。而巴金笔下的周如水(《雾》)更具有代表性,他徒有“新人”其表,却始终为封建道德所钳制,虽醉心于张若兰的东方女性的温淑风韵,但又不能离弃父母为他聘定的旧式发妻,性格优柔寡

断,始终龟缩到礼教、良心的盾牌后面,在这里,知识分子的社会悲剧是和性格悲剧联系在一起的。

孤独的个人与世俗社会的对抗,造成年轻的、软弱的知识者的巨大的精神压力,以致出现性格的扭曲与变态。郁达夫通过笔下人物的寻求爱与被爱,通过主人公的性的苦闷和寻求两性关系的满足,将人物精神的孤独推向了极致。黑暗的社会、冷漠的人群、民族的歧视、性的压抑,使脆弱的知识者难以承受,而排斥个人、压迫个人的又不是“他”或“她”等具体的人,而是整个的世俗社会,这使得知识分子难以找到反抗的对象、复仇的对手,仿佛是处在鲁迅所说的“无物之阵”,这是更具有悲剧性质的。“社会是改造不好的,与其幻想着将它改造,不如努力着将它破毁!”这是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中的主人公曼英所确定了的思想。她觉得,“与其要改造这世界,不如破坏这世界,与其振兴这人类,不如消灭这人类”。于是,她开始向社会报复,“利用着自己的肉体所给予的权威,向敌人发泄自己的仇恨”。这同样是一种变态的反抗。

1940年代,因为现实生存的状况,知识者个体与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中心问题。于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再次成为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中心冲突并与1920年代遥遥相对。不过,仔细辨析,我们会发现,1940年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与1920年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中心冲突虽然都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但在内涵上又稍有不同,1920年代的“社会”往往更具有抽象性,它不一定指某一具体的制度,或某一具体的政权的核心人物,而是多指更为广阔的宇宙、世界、现实,它往往是黑暗、反动、世俗,残忍、险恶的代名词。1940年代的社会更有具体性,它往往和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等的特定现象相联系,往往是指某一具体的制度、政权、统治或由此所造成的普遍的社会现象。巴金的《寒夜》意在揭示知识分子小人物、小家庭在旧时代、旧社会的命运,如果他们不是生活在使善良人受苦的黑暗的、腐败的、反动的社会,他们或许能生活得很好,是残酷的社会,把小人物挤扁了,压碎了。师陀的《结婚》、李劼人的《天魔舞》也是写个人反抗那个恶魔般的社会,暴露了罪恶的社会对

知识分子的残害,胡去恶是个人反抗社会的“于连”式的人物,为了

实现个人的发展,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地向不平等的社会抗争,但因为力量的悬殊,这种反抗终以悲剧而告终。

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在1940年代的一些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还体现为

个人与都市社会的冲突,个人对都市生活现实的厌倦。王西彦的《乡

下朋友》、《病人》、《寻梦者》等作品都强烈地表现了这一点。在

这些知识者眼中,都市就是罪恶,都市里的人简直就是寄生虫,而田

园生活则是至高无上的生活,农民是最可尊敬的劳动者。他们在都市

里生活,感受到自己分明是生活在一个痛苦的海,所以,明智之举就

是逃离,把乡下当作自己的避难所,这实际上是知识者对冲突的一种

回避,一种精神的妥协。《财主底儿女们》中的蒋纯祖也深切地感受

到在自己所生存的这个社会上,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得不到安慰。蒋

纯祖是在动乱中成长,在孤独中生存的,他憎恶自己所处的苦闷的现

实生活,于是,他逃走、他漂泊、他流浪,他在内心强烈地做着工作,他的结论是:在人间,只有死才是真实的。他曾想到自杀,似乎不怕死,也就什么都不惧怕了。但他终究还是个软弱者,在这个冷酷、可

怕的世界面前,他还是倒下去了,从此不再起来了,社会的悲剧也同

时表现为性格的悲剧。

二、演变历程:从发现“个人”到否定“个人”

在西方文学中,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民小说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

小说和浪漫小说,以至到后来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是不乏对反抗社会

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肯定的,也曾昭示过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理想的胜利。而在中国,因为特殊的历史和社会制度、社会现实的原因,使得

中国现代作家们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对个性主义立场持

一定的保留态度,这使中国现代文学难以产生“拜伦式”的英雄,而

对于“于连”式的个人反抗社会的人物也多持否定的态度。从1920年

代到1940年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走

过的是从发现“个人”到否定“个人”的发展历程。

诚如郁达夫所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有,为道而存有,为父母而存有的,现在的人

才晓得为自我而存有了”(P5)。这种对“个人”的发现,对自我的尊重,对个性主义的张扬,在思想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是难以估价的。按照西方现代哲学的观点,每一个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只有每一个个体的欲望得以满足,目标得以实现,个性得以尊重,能

力得以发挥,才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尺。而只有孤独的个体才

是真正的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它的发轫阶段就写出了这

种孤独的个体,这些个体常常被整个社会视为“极端”,视为“疯子”,视为脱离实际者。他们要受到整个社会的制约,甚至面临“四

面楚歌”的境地。因此,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就是不可避免的。鲁迅发

现了个体的孤独,郁达夫发现了个体的被压抑,郭沫若发现了个体的

漂泊,叶绍钧则发现了个体的卑琐和不幸。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题材

小说都写到了主人公和外部世界的冲突。

但是,即使在这时,作家对个性的张扬也是有所保留的,在个人与社会、感性与理性、纵欲与禁欲、利己与利他等等的二律背反中,往往

肯定后者,以后者为本位,批评前者,指出前者的局限性。鲁迅曾一

再讲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郁达夫则着重表现知识者的孱弱

和精神畸变。他的创作原本最具有“自我主义”、“个性主义”色彩,但如果我们把他的小说连贯起来加以考察,就可以看出人物形象变化

的趋向:在“个人”与“社会”这一对矛盾中,他是由“向个人”转

向了“向社会”的。这也就是说“五四”以后的新文学虽然发现了

“个人”,但还没有形成像西方那样的“个人本位论”。在中国,崇

尚个性的价值观念,始终没有形成。“五四”以后发现了个人,但很

快又被否定个人所代替。

随着思想革命的潮落和政治革命的潮起,随着启蒙的消隐和救亡的高涨,知识分子很快由个人本位转向了社会本位,政治革命成为第一要务,解放社会成为直接体现,而思想的革命,文化的冲突则退居其次。走出象牙之塔,走出亭子间,置身于十字街头,成为革命的、激进的

知识分子的最强音,“革命”成为知识分子作品的关键词。这时期的

作品多写知识分子如何寻找准确的人生道路,或者干脆写知识分子走

向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又是如何克服个人主义,克服知识分子的软弱、动摇的。茅盾的《虹》、洪灵菲的《转变》、华汉的《转换》、胡也

频的《到莫斯科去》无不昭示着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历程,知识分子

只有选择革命才不至于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抗战以及其后的1940年代

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很大水准上又重返了个人反抗社会的问题上去,在此基础上,也注意展现个人与人民的关系。因为战争使“人”与

“社会”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知识分子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捆绑在了一块儿,个体与群体、知识者与民众的关联突出

起来。如何克服个体而适应集体、如何融入人民大众之中,成为摆在

知识者面前的严峻课题。这种融入常常是以牺牲个人、牺牲个人的情

感和意志作为代价的。个体越发渺小、无能为力和无足轻重。《在医

院中》里的陆萍要实现与世俗民众的融合,就必须削平个性棱角;

《丽萍的烦恼》中的丽萍要与工农兵结合,就必须放弃个性情感;

《一个人的烦恼》、《困兽记》、《故乡》、《财主底儿女们》等知

识分子题材的长篇也都暗含着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关系问题、知识分子

与民众怎样结合的问题。

总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冲突时,在整

体上经历了一个演变历程:从发现“个人”到否定“个人”,从对个

性主义的肯定,到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否定,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尽管中国现代文学是由西方文学的巨大影响而催生的,但因为传统的

惯性以及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心态上的原因,中国现代

文学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上与西方文学有所不同。从总体上看,中国是社会本位论。而西方是个人本位论,从希腊神话和荷马史

诗开始就极力赞美个人英雄主义,中世纪有英雄史诗,到了文艺复兴,伴随着人的发现、人文主义思潮而诞生了人的文学时代。用人性反对

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人的价值、

人的尊严、人的高贵、人的理性的力量得到了高度重视。到了浪漫主

义文学则将人的自由看成其精髓,注重发挥创作主体和对象主体的

“内宇宙”的潜力与作用,个性自由获得极度扩张。后来的现实主义

文学,在全方位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同时,把人的自我解放

发展为平民的解放,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在左拉、莫泊桑、

福楼拜、托尔斯泰、易卜生、司汤达、契诃夫等著名作家的笔下都得

到了深度描写。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个人与社会的关

系上,则全面展示了人与客观世界的极不协调,揭示了人在现实处境

下的荒谬感和虚无感。他们的作品从人与社会游离的角度全面地反抗

社会,向传统的价值观念挑战,个人反抗社会比以往任何时代的文学

都来得广泛而强烈。

而在中国,因为儒家学说的社会本位论,使个人总是受到社会和理性

道德的制约。“克己复礼”、“天道为贵”、“存天理、灭人欲”是

中国的传统,个体的人是为君、为道、为孝而存有、而效力的,而不

是为了自我。因此,在中国难以产生拜伦式的英雄,尼采式的超人,

于连式的个人奋斗。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如果说,西方文学多写

个人改造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对抗乃至疏离,那么,中国文学则多写

社会如何制约个人,个人如何适应社会。作家所描写的知识者有一种

近乎天生的渺小感、无力感、软弱感。在“五四”时期,知识者和工

农无产者之间的差别在人们的眼中还不算很大,那时的“劳工神圣”,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涵盖工、农、商、教诸界。但是,从中国的

政治革命高涨以来,知识分子就被边缘化了,即使你参加了革命,也

不一定获得“革命者”的身份,激进的人们甚至喊出了“打倒知识阶级”的口号。知识者从道德人格、阶级意识和情感方式等诸多层面认

同工农民众,知识者与工农大众的对比描写也多了,现代作家对知识

分子个体的描写走完了它从发现“个人”到否定“个人”的历程。

三、冲突的结果:个人的失败和悲剧的性质

在西方文学所表现的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中,是不乏人文主义、人道主

义理想的胜利的,从薄伽丘到伏尔泰再到乔治·桑,都是如此。而在

中国,在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中,总是以个人的失败而告终。

如前所述,人与社会的冲突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对待这冲突,如何解决这冲突,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冰心想用

“爱的哲学”来解决人世间的矛盾与纷争,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

牵连而不是互相遗弃”。早期的叶绍钧和王统照都曾将美与爱作为解

决世间烦恼的药方,并看作是人生的最大意义,也是灰色人生转化为

光明人生的必要条件。许地山以“听其自然”来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废名则以归隐来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冲突。郁达夫的隐逸思想也在他后

期的作品中渐渐抬头。王西彦的小说在写知识分子与社会的冲突中,

主人公采取的是逃离和逃避的办法,从都市逃往乡村,希图寻找世外

桃源。路翎笔下的知识者则选择了漂泊、流浪来解决其中心冲突。

只有鲁迅,面对无边的社会黑暗,敢于作绝望的抗争,鲁迅敢于正视

世界的不完满,敢于正视在人与社会的冲突中人类所面临的尴尬和无奈,敢于以先觉者的姿态,向整个社会作韧性的战斗,掮住黑暗的闸门。鲁迅并不希望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将如何解决,他无所希冀,但仍

奋力前行,这是鲁迅的可贵之处和独特之处。鲁迅从不回避个人与社

会的冲突与对立,他在作品中最充分、最深刻地写出了社会对个人的

制约和个人与社会的对抗。在他的写知识分子的小说中,觉醒的、孤

独的知识者个人与整个社会现实的对峙,构成了小说的最基本的、最

重要的书写模式,最终多是以个人的失败而告终。这种失败,既是因

为外在的挤压,也是因为内在的软弱,这使知识者退回内心,或精神

妥协,咀嚼着失败的悲哀,也体现了鲁迅文学批判之特色。

寻求爱与美的理想也好,顺乎自然也好,逃避与归隐也好,都不是解

决人世间冲突的办法,只能得到一时的安慰,获得暂时的安宁。与西

方的一些作品不同,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知识者在对待与社会现实的

矛盾冲突时表现出先天的脆弱性,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冲突中,在战

胜与超越自我的历程中,尽管经历了一番努力与抗争,也有过大胆与

无畏,但最终无不以失败、妥协、颓唐乃至自我毁灭而结束。中国现

代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大体经历了两种心路历程:一种是觉醒——抗争——妥协与复旧;另一种是追求——动摇——幻灭。前者以鲁迅、

路翎的小说为代表,后者以茅盾、叶绍钧、柔石的小说为代表。而无

论哪一种心路历程,最终都是失败,在这一点上是殊途同归。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既是疯人,又是一个先觉者,然最后“赴某

地候补矣”。孔乙己在世人的取笑中死去。《药》中的夏瑜被杀头。《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早年以前觉醒,后来却消沉了。《在酒楼上》

中的吕纬甫以前“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连日议论些改

革中国的办法以至于打起来”,但后来却“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麻木得多了”。《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更是一个败下阵来的人,

“像一匹受伤的狼”,“在旷野中嗥叫”,他用物质的丰裕掩饰精神

的痛苦,用自我安慰来掩饰内心的孤寂,实际上,他的心在流血,是

一个堕落者、失败者,最后孤独地死去。《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

曾勇敢地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但最

后也凄凉地死去,留给男主人公涓生的也只有无限的悔恨和悲哀。

郁达夫早期小说中的知识者多以自杀、死去、离开为结局。郭沫若笔

下的知识分子主人公更是颠沛流离、穷困潦倒。茅盾的《蚀》、叶绍

钧的《倪焕之》、柔石的《二月》、陈白尘的《归来》、沙汀的《困

兽记》、艾芜的《故乡》等均写知识分子的追求与幻灭、苦闷与无奈,最后都归于失败。路翎《财主底儿女们》中的蒋少祖走的是典型的吕

纬甫、魏连殳式的妥协与复旧的道路。蒋纯祖在反抗社会,实现自我

价值的道路上走得最远,持续的时间也最长,但最后还是一个失败者。王西彦笔下的那些“乡村知识者”,如马立刚(《神的失落》)、成

康农(《寻梦者》)等,都是现代都会生活的失败者,于是逃离都市,来到乡村,他们极力诅咒都市文明,赞赏乡村文化,把都市看成是

“一个铁笼子”,“乡下才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不过,一旦离

开都市来到乡野,他们还是失望,于是不得不重新回到那繁华的大都

市去,《病人》中的欧洲史专家郝立明就是这样。

在个人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中,造成知识者失败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约略来说,主要有历史文化的原因、现实社会的原因和知识者

本身的原因。因为长期的封建专制的统治与压迫,使中国传统的知识

分子不可能敢于与现实社会制度相对立,更不可能与皇权相抗衡。传

统文化观念中的中和、中庸也影响着、制约着知识分子的行为方式。

而儒家思想使古代的知识分子一开始就纳入到“以道自任”的轨道,

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这几乎造成了传统知识

分子的近乎先天的缺点:“无力感”,尽管他们也曾以“道”对抗专

制统治的“势”。余英时先生分析得好:“中国知识分子在性格上所

表现的一个最大的缺点是由传统的政治权威造成的,特别是明清以来

的专制政治。传统的知识分子虽然持‘道’与‘势’相抗,但是中国

的‘道’是无形式、无组织的,不像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那样可以通过

有组织的教会和政治权威公然抗衡。除了极少数以外,大多数的中国

知识分子都经不起政治权威的巨大压力。……多数知识分子不但逐渐

丧失了自信和自尊,而且同时还滋长了一种自疑和自罪的潜意

识。”(P129)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形成一种“合力”,极大地钳制着

知识分子的行为方式和反抗的力量。从现实社会来看,因为现实的污浊,社会的黑暗,政治的反动,环境的险恶,大众的愚昧,使知识分

子“四面楚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者个人

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及其失败带有悲剧性质,是社会的悲剧,它折

射出黑暗社会的强大压力。是金钱的社会将教员胡去恶(师陀的《结婚》)变得无情无义,抛弃了善良的未婚妻,终于扑向了万丈深渊。

是险恶的现实使汪文宣(巴金的《寒夜》),竟至于到了“有话不敢讲,有思想不敢想”的地步,这是怎样的令人悲哀的惨剧啊!

从知识分子自身来说,“现代知识分子的最初类型是传统型的:他们

通常是自由职业者,不依附于任何体制,不管是商业体制、知识体制、还是国家体制。他们在身份上是自由漂浮的,具有波希米亚人的气

质”(P50)。知识分子的出身、职业和历史传统都决定了这一阶层是软

弱无力的。在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常常显现出渺小和悲剧感来,他们中有的经过一番战斗,但终于败下阵来,有的未经战斗就先认输,很快就屈服于自己的命运,这是不可逃避的宿命。“中国知识分子的

命运诚然是值得同情的,但这种命运又在很大的水准上是他们的‘无

力之力’所造成的。这是绝大的历史讽刺。”(P147)中国现代作家在

表现社会对知识者的压抑、制约乃至迫害的同时,没有忘记对知识者

自身问题的审视和批判,对他们的“无力之力”予以无情的鞭挞,这

体现了作家深刻的自省意识。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洞察无疑是深邃的,

其自我的生命体验、人生体验是深刻的。他在作品中从来不回避自我

和自我反省,他总是将自我反思放置于作品中,他所操持的是讽刺、

批判的双刃剑,既指向“他者”,也指向“自身”,这种讽刺、批判

才是最深刻的,也是最刻骨铭心的。根据胡风先生的回忆,鲁迅当年

在谈到《孤独者》时,曾直言不讳地对他说:“那是写我自己

的。”(P66)其实,何止《孤独者》,其他小说像《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长明灯》中的“疯子”,《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一件

小事》中的“我”,《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涓生等,细心的读者都会在人物形象的背后,分明感受到鲁迅的自省意识。何

止小说,在散文诗《野草》,在杂文《关于知识阶级》等篇什中,鲁

迅都毫不留情地对自我进行了深刻的解剖,或直接或隐含,都不回避

自我。所以,鲁迅的文本才是最有力量的。除鲁迅外,郁达夫那种大

胆的“自我暴露”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直接

写“我”,或者干脆称为“郁先生”,将自己的生活和艺术紧抱在了

一块儿。“革命作家”中的蒋光慈、洪灵菲的自省意识自不待言。左

翼作家中的茅盾、丁玲、柔石、胡也频等的自我反省意识也较强烈,

写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精神诉求。到了1940年代,更多的作家

在战争年代,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下,省察知识分子自我的价值、作用

与无用,他们不约而同地感到了自我的渺小、自我的漂泊和精神流浪,通过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灵魂状态。艾芜、王西彦、严文

井的小说,为知识者自我造起了一面面镜子,作品在当时极具现实教

育意义,“因为这是一面镜子——可以促起反省的一面镜子”(P1009)。严文井在1980年为《一个人的烦恼》所写的再版序言中还深情地说:“我要为一群软弱的,虚浮的,还没有定向的小知识分子立传,描绘

他们那些形形色色的,实际是大同小异的肖像,窥见他们在不同的道

路上可能面临的不同命运。”“这一切都跳不出知识分子的圈

子。”“我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向过去诀别的‘个人宣

言书’。”(P2-3)当时的很多作家都有一种身份焦虑和角色焦虑,思

考着、探索着怎样使知识分子自我融入时代,融入民众,从而完成角色、身份的转换,甚至还有一种原罪意识、自卑情结、自我贬抑的描

写与表现。我们从丁玲的《入伍》,沙汀的《闯关》,艾芜的《江上

行》,王西彦的《寻梦者》,许杰的《一个人的铸炼》,思基的《我

的师傅》,韦君宜的《三个朋友》等等作品中都可以窥见一斑。《寒夜》中的汪文宣有着善良和美好品质的一面,但却被社会现实挤压得

谨小慎微,其命运、不幸极其令人同情,但巴金也没有忘记对他过分

懦弱一面的批判与鞭挞。他胆小怕事,软弱无力,心理极其卑微,这

也是一种人格的扭曲、人性的扭曲。鲁迅曾深刻地指出:“知识和强

有力是冲突的,不能并立的。”(P225)尤其在革命与战争的年代,

“实行的”、“行动的”在其首位,而思想的、个性的则在其次。在

这样的外部世界、外部环境下,知识分子依靠个人主义的单枪匹马的

努力、挣扎,对抗世俗社会,也就不可能是强有力的。从知识分子的

主观来说,他们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性格的悲剧。

知识分子与社会的冲突以及在冲突中所显现的渺小感、无力感,也在

促使知识者寻找新路、寻找新的力量。鲁迅以前在知识分子以外寻求

反封建思想的新力量。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在寻找新的力量

的过程中,大体沿着两条路径进行:一是走向革命,最早的作品要算

是张闻天的《旅途》,接着是茅盾的《虹》,蒋光慈的《冲出云围的

月亮》,胡也频的《光明在我们前面》、《到莫斯科去》,丁玲的

《韦护》等。《韦护》中的韦护,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离开了整

日和他厮守在一块儿的丽嘉,由上海到了广州,一心一意献身革命事

业中去了,摆脱了个人情感乃至爱情的羁绊,这表明了当时知识分子

的一种选择。另一条路径是走向民间,走向人民。王统照《技艺》中

的主人公,从下层人民顽强的求生欲望中受到启示。叶绍钧《抗争》

中的郭先生在彷徨失望中把目光投向打铁人,认为“他们是神圣的”,“怎么能跟得上他们呢?”倪焕之也曾向工人赞叹:“你伟大,你刚强!”李广田的《引力》、夏衍的《春寒》也都描写了知识青年如何

奔向人民的历程,人民的新天地对知识者具有极大的“引力”。即使“像蒋纯祖这样的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绝对的孤独者,都感到了

‘人民’的吸引,意识到他所寻求的力量在那些朴素而粗野的人们中间,那么这引力本身,该是何等强大!”(P333)

需要说明的是:知识分子个人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作为现代知识

分子题材小说的中心冲突,并不是也不可能体现在所有现代知识分子

题材小说之中,它仅仅从总体上体现在现代多数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之中,特别是体现在描写知识分子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小说之中。除此

之外,还有一类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它们并不注重描写知识分子与

外部世界的联系,也不注重借助知识分子题材展现社会的面貌、阶级

的关系、时代的特征等等。它们的着力点在于开掘知识分子的“内宇宙”和灵魂世界,着重展现知识分子自我性格的矛盾、尴尬乃至分裂。鲁迅的《肥皂》、《高老夫子》,沈从文的《八骏图》,茅盾的《文

人三部曲》,老舍的《文博士》,许地山的《三博士》,钱钟书的《人·兽·鬼》、《围城》,萧红的《马伯乐》等等,这些作品中的

知识分子并不与现实社会发生根本的冲突,作家也没有写社会如何制

约个人乃至酿成悲剧,而是着重清理知识分子自身的丑恶,这些人物

与社会悲剧无缘,他们只能充当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角色。如果说在

中心冲突中的知识分子,最终体现为社会悲剧与性格悲剧的交织,那么,这类知识分子则体现为讽刺喜剧,他们构成的是讽刺与批判的世界。

我们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中心冲突,研究知识者个体与

社会现实的诸种关系和演变历程,以及知识者个人失败的结局和悲剧

的性质,会感受到现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特别是其中的知识分子形

象往往是一面面镜子,既反映时代,照见社会,也反映了知识分子这

个独特的阶层,折射出了“自我”。首先它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一

般说来,知识分子是最敏感的一群,和其他阶级、阶层的人们相比,

知识分子能更敏锐地感应着时代的神经,映照出时代的特征。时代的

变迁、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文化的冲突与碰撞都可以在知识分

子形象及其形象史中烙下印痕。因此,我们由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可以辐射到时代、社会、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把握到时代的脉搏

及其演进的趋势。纵观现代小说三十年的知识分子形象史,可以看到

知识分子形象体系以及与时代生活的内在联系。其次它体现了历史的

真实感。这是和强烈的时代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史

不仅和时代、政治密切相关,而且与历史的演变密切相关,作家总是

把人物放在历史的语境中来刻画,而且没有夸饰,没有浮华与虚假,

也没有理想化的色彩。一切都追求生活的逼真性和历史的真实感,追

求那种本色化的描写,因此,从总体上鲜明地体现出写实主义的风格。再次它体现了人生的苍凉感。这在悲剧性的知识分子形象中鲜明地体

现出来,它与知识分子的漂泊感、流浪感、无家可归感,与作家善于

从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精神困境、存有困境来思考人生,探寻知识

分子的困境与出路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在现代知识分子小说和知

识分子形象中是最能体现作家的人生思考和生命体验的,也最能洞悉

人生的本质和真谛。小说从来就不应该回避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伟

大的小说常常是一本形象的人生哲学。中国现代文学,因为是处在动

荡不安的环境之中,知识分子被现实的、形而下的问题牵着鼻子走,

打着屁股走,因此,无暇思索形而上的人生意义、终极追问等问题,

再加上我们和西方文学相比,缺少哲学背景,所以,整个中国现代文

学的文化哲学、人生哲学的意味是不突出的,这样,在知识分子形象

中所蕴含的人生的苍凉感就特别值得珍视。通过分析,我们还发现,

现代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多的是自我反省,少的是自我塑造,“洗”的多,“铸”的少,这使作品具有了心灵的深度,但却缺少了

理想的高度。知识分子完善人格的重建问题和人文精神的重铸问题并

没有得到解决。于是,我们看到的知识分子形象没有伟大,只有平凡。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性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可悲的知识分子——鲁迅小说人物简析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学习中心永嘉学习中心 姓名朱宁斌学号D20708809015 指导教师黄健 2011 年10 月23 日

通过剖析鲁迅小说中的三代知识分子的悲剧人格,即封建社会末期旧知识分子泯灭本我的悲剧人格;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分裂自我的悲剧人格;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理想的幻灭。以此洞见鲁迅小说深刻的历史感悟和社会思索。来了解当时的知识分子内心的活动,来分析他们的遭遇不仅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也是当时的社会所逼迫。同时联系当时鲁迅当时的心理,试图分析鲁迅的心里路程。 关键词:知识分子,鲁迅,封建思想,五四时期,悲剧

一、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类型 (4) (一)受封建思想毒害、却偏偏维护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 (4) (二)具有革命精神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5) (三)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5) 二、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5) (一)《肥皂》中的四铭 (5) (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 (6) (三)《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6) (四)《孤独者》中的魏连殳 (7) (五)《药》中的夏瑜 (7) (六)《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 (7) (七)《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8) 三、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表现特征 (8) (一)孤独感 (8) (二)牺牲精神 (9) (三)悲剧性 (10)

鲁迅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之下,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事实上“鲁迅写知识分子的小说是一篇一境界的,没有当时同类题材作品常见的雷同现象——他已经更为系统和深刻地展开了我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时期的社会意识结构及其发展历程,遂使小说的现实主义富有深邃的历史感。”(1)正是基于对知识分子悲剧人格的塑造,鲁迅把他们内心的扭曲和裂变,把他们与时代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冲突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出来。 读鲁迅的小说,我们常常会苦涩地感到,理想和现实如同两条互不相干的平行线,永远无法交汇。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一方面,是一个历史如此悠久的文化传统面临着最艰难的蜕旧变新,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尚未诞生就暴露出前所未有的激烈冲突;一方面‘历史的必然要求’已急剧地敲打着古老中国的大门,另一方面,产生这一要求的历史条件与实现这一要求的历史条件却严重脱节。同时,意识到这一要求的先觉者则总在痛苦地孤寂地寻找实现这一要求的物质力量;一方面,历史目标的明确和迫切常常激起最巨大的热情和不顾一切的投入,另一方面历史障碍的模糊(‘无物之阵’) 和顽强又常常使得这一热情和投入毫无效果……”(2)。故此,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更应该了解鲁迅笔下的三种知识分子。 一、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类型 鲁迅在30 年代谈及自己的著作时,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3)正是基于这种“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和理性精神,鲁迅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题材之一:知识分子题材。 在他的小说中,主要出现了以下三种知识分子形像,他们各自不同,却有着同样的悲剧色彩。 (一)受封建思想毒害、却偏偏维护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这类知识分子主要是封建社会末期的旧知识分子,他们深受封建文化的毒害,以统治集团的意志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既践踏了自我人格,也丧失了生存价值,却仍不自知。“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封建社会钳制知识分子的最有力的工具便是科举制,所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统治者以科举考试为手段巩固中央集权,而知识分子们便在这独木桥上年复一年地葬送着自己的生命与灵魂,除了科举,他们的心灵已容不下其他。在这种科举意识的强烈浸淫与毒害下,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知识分子便在无形中消解了本我的存在,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的人格依附形象,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严重损伤却不自知,的确可悲可叹。 (1)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172页 (2)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15页 (3)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80页

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

鲁迅的小说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主要分为: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以及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的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与鲁迅先生的某些思想和心路历程。 我要讲的,主要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因为在这些人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世界的某种认识。鲁迅先生一生善于骂人,却极少称赞人。而这些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正是为先生所称赞的为数不多的人。 首先,还是略微谈一下其他的两种知识分子形象: 1.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由于从秦初到清末,封建阶级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封建思想又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鲁迅的小说里有一大部分是描写和封建思想有关的知识分子。在他们当中,我们可分为两小类:1.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孔乙己《孔乙己》、陈士成《白光》等)。2.封建思想的维护者(四铭《肥皂》,高尔础《高老夫子》等)。对于受害者,作者对他们的描写除了批判与同情之外,主要是为了向世人揭示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用以惊醒那些仍然麻木的具有封建思想的下层文人。而对于维护者,作者对他们只有批判没有同情。而对于他们的刻画,鲁迅始终是抱着“启蒙教育”的思想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因此其小说的题材“多采至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而反讽则是鲁迅小说的重中之重,只有多揭露一些与封建有关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可叹之处时,才能够真正的惊醒世人,达到疗救世人的目的。 2.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从清末到民国中后期,大资产者和封建买办及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着中国,而鲁迅本人就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因此在鲁迅的小说里所反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有很多的一部分是描写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而在这些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又无非是写了大致的三种类型:即革命者(夏瑜《药》)、投机者(假洋鬼子《阿Q正传》)、消沉者(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N先生《头发的故事》、方玄绰《端午节》、文学青年《幸福的家庭》、涓生和子君《伤逝》)。其中我最推荐的是《孤独者》,这本书中描写的沦落过程和沦落前后社会对于魏连殳的态度的改变颇有深意。而对于喜欢言情小说的同学们,我建议阅读《伤逝》一书,这书要是放到现在,起码是女频霸票俩月的内涵暧昧流神作。 接下来切入正题,即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在表现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时,主要写出了几种类型,即已经觉醒的狂人(《狂人日记》)、疯子(《长明灯》)和正在觉醒“我”(《一件小事》)。而在这几种类型,不论是哪一种,作者都赋予了极其深刻的意蕴。鲁迅先生在描写这一类知识分子形象的时候,多是注重了心理描写以及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鲁迅先生自己也在经历着一次心灵上的觉醒的过程。同样的,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读到这些描写的时候,也不免会和主人公一起觉醒。而在这个觉醒的过程中,我们会再次感受到那个年代和那个社会制度之下的人群的生活。在感受了那个时代之后,我们便可以理解那个时代的很多思想,而那时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1.已经觉醒的“狂人”。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鲁迅先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和看过的外国作品构思而成的。这是个非常怪的人,在他身上同时具有“疯”与“不疯”这两面。如果说他是个疯子,可是他却能够从嘴里喊出“救救孩子”的伟大呼声,并且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如果说他“不疯”可是他又确实是一个非正常人,一个患了“迫害狂”的精神病人。不过我并

推荐100本经典网络小说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完结烽火戏诸侯都市生活修真世界连载中方想仙侠 师士传说完结方想机甲科幻卡徒完结方想科幻 天神下凡更新中烽火戏诸侯西方奇幻穿入聊斋连载中南朝陈古典仙侠老子是癞蛤蟆完结烽火戏诸侯都市生活雪中悍刀行更新中烽火戏诸侯玄幻 庆余年完结猫腻东方玄幻间客完结猫腻东方玄幻机甲将夜更新中猫腻东方玄幻剑道真解完结滚开异术超能我的老婆是军阀更新中录事参军清史民国穿越股神来了更新中丰言都市 极品明君更新中晴了历史两宋材料为王更新中急冻人都市重生殖装更新中铅笔刀古武机甲垄断异界更新中大巫师异界穿越绑架全人类更新中小雨清新时空穿梭地球游戏场更新中吉风冰末世科幻地球上最后一个修道者更新中珺子现代修真变异杀机更新中赤虎科幻进化变异召唤万岁更新中霞飞双颊异界召唤宠物盗梦宗师更新中国王陛下奇幻国士无双更新中骁骑校历史穿越长生不死完本观棋奇幻修真美女凶猛完结蓝之颜都市职场舵爷更新中端午正阳都市生活旱魃日记更新中月下美人灵异东方玄幻贩罪更新中三天两觉异术超能天才相师更新中打眼都市生活通天大圣更新中蛇吞鲸奇幻修真独闯天涯完结蝴蝶蓝虚拟网游网游之书生传奇太监期待虚拟网游高手寂寞完结兰帝魅晨虚拟网游读心高手在都市更新中兰帝魅晨异术超能惊仙完结兰帝魅晨异界大陆情与血完结兰帝魅晨都市异能兰帝魅晨系列之饮完结兰帝魅晨游戏生涯重生之官道完结录事参军重生官场奋斗在新明朝更新中随轻风去历史 悟空传第二部更新中长川古典仙侠诛仙二停更萧鼎古典仙侠

莫问天完结蘑菇东方玄幻佛本是道完结梦入神机仙侠 亵渎完结烟雨江南西幻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称职的小说推荐者,本站仅提供小说推荐目录,不提供小说内容的阅读。每天定时为您推荐可读可品的经典好小说。 更多小说推荐请关注https://www.360docs.net/doc/fb4154144.html, 2012/8/4

第四章十七年小说概述

第五章十七年小说概述 本章概述: 十七年小说的创作虽然受到错误政治指导思想的干扰,但是整体上还是发展良好,并且新中国一大批影响广泛的小说名著都出现在这一时期,比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里湾》、《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旗谱》、《红日》、《红岩》、《保卫延安》等等。了解这段时期小说创作的得失以及其在思想、创作上的艺术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内容: 十七年小说的基本情况、主要特征、主要创作发展过程、当代评价,以及十七年小说要注意的主要问题;重点难点是十七年小说的主要特征。 一、十七年小说的基本情况;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文学开始进入当代文学的新阶段。会议明确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通过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这个背景下,十七年的小说创作,长、短篇均有可观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长篇小说尤以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佳作较多,如《红旗谱》、《红日》、《红岩》、《保卫延安》等。 短篇小说创作的题材和风格日趋多样化,其中,茹志鹃、峻青、王愿坚、马烽、王蒙等人的创作成就更为突出。 二、十七年小说的主要特征; 十七年小说总体上来说,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追求史诗性的价值与效果为目的,这是其基本特征,在创作题材上,反映历次中国革命与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创作占据首位。就具体艺术特征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点:1、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与时代同步,人物贴近生活;2、对民族化大众化的执着追求;3、语言通俗、平易、简洁流畅,运用方言而不生僻;4、作品的格调质朴、明朗、富有幽默感,充满喜剧色彩。 三、十七年小说的主要创作发展过程; 1、建国初期(1950—1953年)的现实主义小说; a.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创作的高涨,代表作有《铜墙铁壁》、《风云初记》等等; b.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也层出不穷,主要有赵树理及山西诸作家(马烽、西戎、孙谦、 朱为、胡正、韩文洲)的早期作品;c.此外出现《我们夫妇之间》、《洼地上的“战役”》等另一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提出后(1953.9—1957年)的小说创作; a.反映农村合作化的小说,如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康濯的《春种秋收》,赵 树理的《三里湾》及其他小说,孙犁的《铁木前传》及“荷花淀派”;b.军事题材小说的新收获,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峻青、王愿坚的短篇小说;c.《在和平的日子里》、《百炼成钢》等工业题材的小说;d.五十年代中期“干预生活”、触及灵魂的现实主义小说,如王蒙等人“干预生活”的小说,宗璞、邓友梅、陆文夫等描写爱情、婚姻的小说; 3、“两结合”创作口号的提出与确立后(1957—1966年)的小说创作; a.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一次长篇小说创作浪潮,长篇 佳作涌现,如《红旗谱》、《红岩》、《红日》、《青春之歌》、《山乡巨变》、《创

有关知识分子小说的文章

工商管理学院10级财务管理贺亚丽101604029 关于古代小说和知识分子的关系 孔融是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说他典型,是因为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千百万知识分子的共性。他的性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他的悲剧命运,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因此,他个人的性格和命运悲剧不仅属于那个时代,也属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群体。本文试就孔融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和有关孔融的散见史料对孔融的一生作一浅析,以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一、刚直不阿,不畏权贵 孔融是儒学开创者孔子的二十世孙,享有家世的威望,这在注重门第,注重正统的封建社会里,是相当了不起的资本,孔融自己对此也引以为豪,这种“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感和中国知识分子最足以自命不凡的卓越才华结合起来,构成了他性格中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的一面。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在黄祖劝“融有所结构”时,“融知绍、操终图汉室,不欲与同,故怒而杀之。”以此推知,孔融决非趋炎附势的利禄之徒,他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只要别人与自己的政见不合,即使权势再大,他也不肯屈膝卑顺。但需要指出的是,孔融后来又依附了曹操,确切些说是依附了汉献帝,这与孔融的初衷并不违背,而且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须知,孔融一生要立志匡复汉室,在当献帝征他为“大匠”时,他不可能辞而不就,况且在审时度势之后,他认为“安刘氏天下

者”非操莫属,所以在《论盛孝章书》中就说:“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显然,匡复汉室是他们合们的政治基础,一旦这个基础发生动摇,孔融对曹操的态度也就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同曹操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为了达到最终使曹操更弦改辙的目的,他不惜处处为曹操设置障碍。在曹操颁布禁酒令后,他立即炮制了一篇《难曹公表制酒禁书》:“故天垂酒星之象,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彘卮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非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属原不哺糟啜醴,取困于楚。”在这一段里,孔融将偶然说成必然,将表象说成实质,甚至将毫不相干的两件事扯在一起,无情地嘲讽曹操。曹操看后,曾就此书作过专门训答,孔融又再次作书申辩:“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令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为戒也。”看起来,孔融有“故意捣乱”的嫌疑,他对曹操禁酒的用意,再清楚不过,可偏要故意发难。实际上,这是他在特殊环境下采取的特殊的斗争方式,是将“肚子里的半口闷气,借着笑的幌子,哈哈地吐他出来。” 我们且不论他的主张正确与否,但就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斗争精神看,其不畏权贵的禀性是明显的。可以说,这种禀性一直贯穿于

关于青春励志的经典小说排名

关于青春励志的经典小说排名 1.花开不败 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香艳得惊世骇俗,也并非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初有分量的人生。 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罢,只要花开,就会不败。 有些故事还没有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还在开吧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2.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这部小说反映现代我军军旅生活的作品.在任何困难和灾难前,像士兵一样突击,像许三多一样,不抛弃不放弃. 这真的不是一部小说,它是哲学、是人生,是我们成长的历史。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许三多身上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许三多像是两个人,可根子里的他还是让你佩服、让你回味,甚至是他的“傻”,也足以让你去喜欢。你会觉得:“一本好书,能教会你怎样做人!”金戈铁马,斗志男儿,士兵的精神世界丰富和冷峻;一个有着性格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他单纯而执着,在军人的世界里跌打滚爬。 因为他的笨,让全连人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着,让全团战士为之骄傲。虽然他的家乡祖屋在爆炸声中变成一堆瓦砾,却无法阻止他坚毅的军人步

经典网络小说推荐

高考临近,我的小说生涯也将告一段落。体谅书友们的书荒,在此推荐一些好书,我发誓,本本必读,申精! 鄙人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发贴,真的不希望它沉了。敲了一星期的键盘才打出来,没有半个字是从网上拷贝的,希望大家赏脸! 欢迎资深读者,这里既是推书,也是重温曾经给予我们欢笑和泪水的经典 声明:我并不反对白和虐,下面很多我热爱的神作里都有这两个元素,只要能给我们感动的书,都是好书。 我唯一抵制的是烂尾、太监,我宁可让他请假一年构思,也不想看到一本出色的书却有一个残疾、病态的结局。这种行为是对读者的极不负责,这种作品没资格封神。 这里的每本书,都是真正的大神网文! 玄幻 《佣兵天下》(必读) 玄幻小说的巅峰之作,是鄙人第一本从头读到尾的书。十年了,依旧忘不了艾米的黄金脑和痴情,可以用智慧偏空一国国库,也可以为挚爱孤身一人杀入精灵禁区;也忘不了池傲天的孤傲和果决,率领黑龙骑士血屠花语三千里,令诸神都为之动容;更忘不了那用生命诠释骑士精神的真男人——大青山,为了兄弟,主动承受那亘古以来最可怕的惩罚,被那连龙神都不敢想象的诅咒焚为灰烬;更更更忘不了那个一直玩世不恭、毁人不倦的池寒风,在帝都血夜确能为了忠义挺身而出并且笑对死亡,或许也只有他,才能教出铁血的人龙神组合…… 《亵渎》(必读) 玄幻小说的巅峰之作,要想看明白,至少看两遍。如果读者至今没看懂,我献丑分析一下。主角胖子罗格是在劈木头那夜明白了领域的才是真正的力量,但却长期苦于太过弱小形不成自己的域;在看到人类生长越来越快以及天使不断降临后,明白了神汲取信仰、吞噬位面的意图;经历矿村红衣主教、女精灵、艾米的事情后,懂得了于人于己留得后路的道理,才选择了最后的计划;得到一位看似不起眼的天使的传承后,终于有了足够的力量来破局!这才得以有机会在自己的绝对领域里和风月,幸福又性福地生活下去 《风姿物语》(必读) 玄幻小说的巅峰之作,十分个性的书,我第一次见到一本书配角的光彩,完全遮蔽了主角的光辉;第一次见到头脑简单如日本热血漫画的主人公,居然能在中国网络小说里过得生龙活虎。此书读起来真是特别有味道,而且有特别的味道。快来吧,一起来领略后主李煜的绝世剑法,一起和公瑾、小乔守护埃菲尔铁塔,一起与成吉思汗横扫天下吧! 《神墓》(必读) 玄幻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辰东的巅峰之作,原来吧里曾开玩笑说:东哥的是读这一本也就够了。死去万载的平凡青年一朝觉醒,只为寻找前生挚爱的红颜,却卷入天人之争,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辰南,南,真男,真难,他除雨馨外从来别无所求,但奈何身负完美世界种子,又留着太古神族的血;七君王一战后,修为尽失,身躯老去,曾经天下无敌又有何用,

十七年文学时期

十七年文学时期 (一)、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 1、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1在十七年时期,左倾思潮还没有发展演变到极致,它还没有像文革那样给文艺造成全面的破坏性伤害,这样就使得五四新文学的一些传统和精神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2从现实的原因来看,小说和其他体裁比较,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创作需要长期的体验、构思和思考,因此受政治的干扰要比其他体裁少。 2、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两个繁荣时期 在体裁上,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最兴盛的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相对而言发展得比较薄弱。○150年代初期,以短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2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以长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3、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 (1)从题材上看,选取革命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革命道路和建设历程。○1历史题材:a解放战争: 长篇代表作: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短篇代表作: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 b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斗争:长篇代表作:孙犁《风云初记》、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短篇代表作: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孙犁《山地回忆》c抗美援朝战争:长篇代表作: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短篇代表作: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2现实题材:a.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长篇代表作: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短篇代表作: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西戎《赖大嫂》b.反映工业建设的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铁水奔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中篇小说: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c.干预现实,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触及人的灵魂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帆蓬》d敢于突破禁区的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2)从人物塑造上看,为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批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3)大胆地试验和开拓,从多方面探索文学表现的新领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 4、十七年时期小说发展的教训 ○1十七年时期,文学受政治的干扰比较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批判了一批不该批判的作家、作品。文学在主题、人物塑造、艺术手段等方面制定了一些不应有的公式。○2十七年时期,文学界中篇小说的文体意识上还不强,作家和理论界对于中篇小说艺术技巧、文体形式上的研究和探索都不够充分。这些都影响了中篇小说艺术上的发展,也限制了本时期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3就题材而言,范围狭窄,呈现出畸形的发展态势。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现实题材得到特别的发展,其他题材则极度萧条。○4在表现方法上,本时期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单一狭隘的特点。这自然严重影响了本时期小说创作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也限制了作家们对于生活的深层思考。○5普遍充斥着廉价的乐观主义气息。 5、建国初期军事题材小说的特点 ○1作家不再以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立场和视角去描写战争,而是全心全意地赞美

经典青春励志小说排行榜

经典青春励志小说排行榜 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坚韧的意志,那么关于青春励志的小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经典青春励志小说排行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典青春励志小说排行榜Top1、谁的青春不迷茫 类别:青少年励志 《谁的青春不迷茫》是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作家刘同的小说,讲述奋斗小青年刘同十年逆袭人生故事。写给那些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的一部作品,一个人,十年光阴;一座城,瞬息万变。如果做不到让你深省思考,那些努力让你会心一笑。 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文化盛典上,《谁的青春不迷茫》获封年度“最佳励志书”。 经典青春励志小说排行榜Top2、重生之名流巨星 《重生之名流巨星》名流巨星系列作品之一 作者:青罗扇子 编辑推荐 (1)、青罗扇子是两岸三地大红的畅销作家 (2)、《名流巨星》是她的代表作,本书额外增添了2万字未曝光的内容,对读者有很大吸引力。 (3)、本书情节紧凑好看,励志动人,开创了明星励志文这一类

型,被奉为经典之中的经典。 (4)、明星文是青春小说中的畅销门类,小说内容积极向上,有很大的励志性,鼓励人们去追逐梦想,实现梦想,有极大的可读性。 经典青春励志小说排行榜Top3、《爱在哈佛》 作者:全宇 简介:韩国最时尚最浪漫最感人的青春励志小说; 韩国在中国大陆授权的惟一中文版本; 同名电视剧创韩国SBS电视台收视率新高; 小天王金来沅与标本美女金泰熙真情演绎; 经典青春励志小说排行榜Top4、《我不是马加爵》 简介:中国式成长(原名我不是马加爵) 主要内容:诅咒的出生,不安的生长,误入歧途的青春不归路,人生理想的破灭与重生。 经典青春励志小说排行榜Top5、《夏华秋叶》 作者:芷麟 简介:当代都市小说,也有人将之定位为青春励志小说。这是一本写给所有服装从业者的书,也是一本写给所有年轻奋斗者的书。以服装经济为题材,以一群有志青年的创业奋斗为主线索,展开了在服装行业里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一系列亦实亦虚的故事,这是一个由一系列平凡细节有机组合起来却显得不再平凡的故事,让人们看到的是动人心魄的产业巨变,沧桑悲壮的人生缩影。 经典青春励志小说排行榜Top6、《青春留痕》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现当代小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首创是鲁迅,在鲁迅刻画的知识分子群像中,现代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群体,他们无论是悲剧命运的主人公,还是悲剧命运的反思者,都在中国社会那个风云变幻变革期的文化夹缝中演绎着“过度人”的角色,虽然性格并不是完美,但他们毕竟显示出了中国文化变换的特殊的特征,这对现在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定位和价值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反封建的知识分子形象。五四时期,在西方近代思潮的冲击下,知识分子的个性逐渐觉醒,外来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与他们的内在要求相吻合,理性的反叛意识就成了他们反抗封建吃人礼教的精神动力,主要代表就是鲁迅,比如他的《狂人日记》里的狂人,狂人下鞥在新式的学堂受过教育,在研习中发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社会现实的秘密:“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于是,狂人激励反抗着着吃人的礼教,并以狂言,诳语,狂态来打破人的认知,但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不可理喻的疯子,还尽力救治他。他还是一个觉醒的敢于向封建传统挑战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作者对一个启蒙者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的处境下象征性的表达,小说里的狂人岁披着狂人的外衣,但是却有着反封建的性格,以他来揭示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历史呼喊。 “多余人”知识分子形象。在30年代,有一些知识分子人生道路,人生选择以及在这种选择中的幻灭,动摇,软弱,妥协乃至悲哀失败题材的小说大量涌现。比如善写软弱,忧郁,感伤的知识分子,主要作家就是郁达夫,他的知识分子都是一些零余者的形象比如:《过去》中的李白时,《微雨的早晨》中的朱雅儒,《唯命论者》中的李德君等等,这些知识者仍然是一些游离于主潮的边缘人,零余者,他们中有的过着似“隐士”的生活,有的是宿命论者,有的虽有一些反抗,不满的情绪,但终究无能为力者。 而在《沉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 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联,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 大多数作品选和文学史对这部小说都做以上的解读,即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强调小说中主人公爱国的社会意义。事实上,我在读过小说之后,觉得小说中“我”几次写到“祖国”,都和传统意义上的爱国并无太大关系,只是“我”自怨自艾时的一种借口。 小说中“我”的感伤,大多是由于所谓的“忧郁症”导致的敏感、多疑、偏见造成的,由于“我”本人的性格弱点使自己产生痛苦,是一种病态的痛苦,作者只是以自然主义的手法将这种痛苦表现出来而已,将小说的主题与“爱国主义”融合,更加体现出“我”的忧郁之感。而从叙述者的语气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对这一点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因此在描写到主人公的某些内心情绪时,会有一些近似调侃的句子出现。 如描写到他与兄长之间发生了龃龉,并写信与兄]“绝交”,描写他心中“恨他的兄长竟如同蛇蝎一样”,然后写道:他“把他兄长判决是一个恶人,他自家是一个善人。他又把自家的好处列举出来,把他所受的苦处,夸大的细数起来。他证明得自家是一个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时候,他的眼泪就同瀑布似的流下来。” 在这一番描述中,作者虽然没有出面分析主人公的极度“自我中心”的错误,但语气显然是不赞同的。 总之,我以为: 与其说《沉沦》中的知识分子“我”的形象既是一部社会悲剧,又是一部性格悲剧。 “我”在那样黑暗的中国社会环境中,社会很难使他有改造的动力,因而不可能感到快活。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毫不掩饰地揭示了一个恋慕少女的少年内心的情绪躁动。小说的作者是一位现代文学史上无法回避的进步作家,《沉沦》也是一部无法回避的代表作。加上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上的教育,使得“我”更加在性格上,更加封闭,造成性格上的悲剧。由于没有受到西方当时进步思想的影响而是自己陷入到性

好看的网络小说排行榜单

好看的网络小说排行榜单 Top1《琅琊榜》 作者:海宴 类型:架空历史状态:已完结 ——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 评价:这是我看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本书是位女作者写的。人们都说女人心细,果真没错,作者的描写竟然能这样深入!和一代军师 的作者相比,同样是女作者,本书没有多少战争场面的描写。可是 通过宫里宫外的明争暗斗,使人物的形象更加深刻!本书对于人物的 塑造也是极其完美,本书的前半部分多次提到蔺晨这个人物,而作 者却一直到快结尾时才让他出场,实在让人很意外。主角一个人竟 有林殊、梅长苏、苏哲三个名字,也预示着本书背后的故事。本书 的结局好像有很多版本,但是我觉得这是目前我看过结尾收的最好 的! Top2《庆余年》 作者:猫腻 类型:穿越架空状态:已完结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评价:猫腻的这个书名起得不错,至少让人感觉到很优雅,当然这个书名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是什么意思。而本书无疑是一部佳作,这是一部混合了武侠、军阵、谋略的“巨作”,虽然谈不上什么思 想性,但是猫腻同学的意淫程度在一流作品中都值得让我们敬佩。 感觉作者也是个很有理想的人,在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封建皇权制 度的抵制,本书中的叶轻眉虽没出过场,但是她留下的事物可以尽

情发挥读者的想象,或许作者心中的叶轻眉更像作者自己。综合来说很轻松就在我脑海中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Top3《诛仙》 作者:萧鼎 类型:古典仙侠状态:已完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评价:这本小说,影响之大,令人惊讶,我的很多同学就对其极其推崇。盛名之下果然有三把板斧,怎么说呢?我当初读这本小说的时候确实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我想不出是什么样的人能写出这样的故事。我也是看了本书之后开始喜欢上网络小说的!但是个人觉得书的前后两部分,人物性格反差太大,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不过除了本书的感情方面,本书对于仙侠世界的描写也十分到位,令人赞叹!而赞叹之后却是止不住的沉重,为鬼厉,为陆雪琪,为沉睡中的碧瑶,最后是为了那个大竹峰上的张小凡。 Top4《全职高手》 网游《荣耀》中被誉为斗神的顶尖高手叶修,因为种种原因遭到俱乐部的驱逐,离开职业圈的他寄身于一家网吧成了一个小小的网管,但是,拥有十年游戏经验的他,在《荣耀》新开的第十区重新投入了游戏,带着对往昔的回忆,和一把未完成的自制武器,开始了重返巅峰之路…… Top5《朱雀记》 作者:猫腻 类型:东方玄幻状态:已完结 ——一个酸果儿引起的善财童子成佛记 评价:不知道这么好的书为何籍籍无名,或许是因为这个书名起得太差吧,真不知道才华横溢的猫腻同学怎么会起出这么庸俗无味的书名来。看这本书时,感觉作者写的很轻松,作者描写的爱情一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一)概述 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 1、建国前夕在北平召开 2、内容:成立了“文联”(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确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工作的总方针,为 工农兵服务为总任务 3、意义: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文艺队伍胜利会师的盛会。标志着在经历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当代文学由此开端。 4、不足:对新形势和环境估计不足,简单照搬解放区的经验和做法,产生了简 单化的趋向;对毛泽东《讲话》作了教条式的理解;对国统区的文艺成就评价欠公正,造成两种文艺的裂痕。 二、50年代前中期,文艺领域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始了政治过多干预文学的局面) 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 三、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956年毛泽东提出 2、内容:不同的形式风格可以自由发展,不同的流派可以自由讨论 3、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 作和科研部门工作领域的表现 4、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其影响下,一批敢 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或真实描写人性、人情的作品冲破“禁区”应运而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也摆脱教条,产生了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钟惦棐《电影的锣鼓》等有一定独立见解的文章。 四、第二次文代会 1、1953年在北京召开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定为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最高准则

五、1958年,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六、小说创作流派 1、“山药蛋派” 以赵树理为代表,由马锋、西戎、孙谦、胡正、李束为等作家组成的山西作家创作群落。他们长期为农民文化所浸润,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品质朴无华、幽默活泼,极富山西农村的乡土气息。 2、“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包括刘绍棠、从维熙、林斤澜等作家。他们的小说善于以轻盈的散文笔调描摹时代风云,以简驭繁,白描传神,笔下常出现冀中平原和北方水乡的风景画、风情画。 七、十七年文学特点 1、题材:普遍重视重大题材。文学服务于政治,产生了一批图解政治概念的作品; 2、人物:塑造英雄人物,理想化、类型化; 3、风格:出现了一些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但由于创作观念和方法的统一和一律,影响了作家个性的发挥和探索的可能性。 (二)十七年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 一、历史题材(以反映民主革命斗争的小说数量最多、成就最大) “三红一创”:《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 “保林青山”:《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山乡巨变》 1、解放战争 (1)长篇: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2)短篇: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 2、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1)长篇: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高云览《小城春秋》,杨沫《青春之歌》,欧阳山《三家巷》,梁斌《红旗谱》(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 (2)短篇:孙犁《铁木前传》和《山地回忆》,王愿坚《七根火柴》和《党费》

浅谈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现代性(1)(精)

浅谈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现代性(1) 论文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题材现代性论文摘要:知识分子题材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鲁迅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体现着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现代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鲁迅在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按一般的说法,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他们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结局十分悲惨。作者对他们既有批判,也有同情。第二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他们的灵魂已经完全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满肚子男盗女娼,或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假道学,或是不学无术的文人垃圾、文人败类。作者对他们只有批判和嘲讽。第三类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狂人Et记》中的狂人、《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以及《药》中的夏瑜、《长明灯》中的疯子等。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现代性的描写,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表现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在思想内容上:其一,知识分子题材的选择体现出了现代性。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角是勇将策士,侠盗赃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像《儒林外史》那样以古代知识分子被科举制度扭曲的人生和人性为题材的小说可谓凤毛麟角。 “‘五四’以后的短篇里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呐喊》和《彷徨》两部小说集共有25篇小说,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占到了15篇,可见鲁迅身为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程度。鲁迅对于知识分子的关注,不再停留在《儒林外史》中对知识分子被古代科举制度扭曲的人生和人性的表层描写,而是力图去探讨知识分子在现代生活中生存的状态和深究其原因。从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成为其牺牲品的孔乙己、陈士成,到曾有满腔大志最终却成为失败者的吕纬甫、魏连殳,再到为革命和理想献身却不被世人所了解的夏瑜,鲁迅在选择他们作为自己小说的主角,描写他们的命运、刻画他们的性格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和人生的走向,以及挖掘造成他们命运的根本原因。这恰好印证了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对现代文学的定义:“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其二,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启蒙思想的贯穿、反封建主题的高扬体现了现代性。鲁迅小说的创作是抱着启蒙的目的的。他曾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 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在世界特别是在西方面前,古老的中国和她的子民显现出了贫穷、落后和愚昧。有着满腔爱国热忱的知识分子都在寻求着让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康梁的变法,洋务的实业,孙文的“三民主义”,却都只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没有民众的觉醒和参与,中国人依然不会改变他愚弱子民的地位。留日学医的鲁迅在“幻灯片事件”后深深地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

宗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宗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摘要:作家宗璞以深厚的文学素养、严谨沉潜的创作风度和优美的无懈可击的文学语言在当代文坛享有盛誉。在其中短篇小说里,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宗璞也正是用其独特的明朗而含蓄,流畅而又余韵的文字成功塑造了一组当代知识分子群像。在对他们的离合沉浮的描绘和精神世界的展现中,寄予了深刻而独到的对于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甚至是自己的经验和体认。 关键词:知识分子命运精神世界创作年表 一、知识分子 在知识分子一词已经被广泛使用的今天,要为它下一个定义仍然绝非易事。这里,我们不妨借用黄平先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总第二期(1999年)的《知识分子:在飘泊中寻求归宿》提出的概念:“把知识分子视为这样一种人,他们在现代社会中通过频繁使用抽象符号来创造关于人及其环境的思想,或表述他们对于人及其环境的理解,并以此为基本生活内容。”并补充道:“这些人可能批判现实也可能认可现状,可以被社会容纳也可以被公众嘲讽,也许来自上层社会,也许出自平民家庭,或者有大学文凭或者没有……”这一补充实际上就指出了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处境,而在宗璞的小说中,它们均得到了全面充分的表现。在后来的《有目的之行动与未预期之后果》(同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一文中,黄平又对知识分子做了区分:体制知识分子,非体制知识分子和反体制知识分子,并具体地指出,将“以学术或艺术为本的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划分为非体制知识分子”。宗璞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大抵属于此类,不同的是他们都具有高学历,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职业不外乎教师、医生等,这样的角色选取在置于一个特定环境和时代中去的时候,就更具有典型性,从而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当然,也更符合读者心中对知识分子形象的预设。 二、精彩的知识分子群像 正如黄平先生所说:“作为观念的创造者鱼阐释者,知识分子的品质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只是受制于自己所处的体制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制度和规则。他们的确更有可能通过自己所创造所阐述的思想去表现并规定自己,从而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超越能力。”但是,“这种超越决不能离开制度与话语环境而实现。”在现代这样一个无中心的“断裂社会”里,“知识分子疏离国家与社会成为无所依附的自由漂泊者”。而上述矛盾也将陪伴他们终身,正是在这种矛盾中,宗璞让我们看见了一组感人至深的、发人深思的知识分子形象。我们不妨将一组形象分类,依据是其精神、思想状况,而这也恰恰和时间先后顺序相合。 (一)接受改造的知识分子(文革前) 早在建国前的革命浪潮中,就有大量的知识分子接受了来自党与无产阶级的思想与价值观念,这些有的影响了他们一生,但当国家建立,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或自愿或不自愿地再次“学习”,通过对政策性文件的逐章逐句逐字的学习,接受一种于他们而言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与思维用语,进而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彻底改变自己。 在《红豆》、《知音》中作家就塑造了一组主动接受改造完成转变的知识分子形象。 《红豆》的女主人公江玫经历“生活-恋爱-接受启蒙与教育-觉醒、决裂-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类型分析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类型分析 摘要:鲁迅笔下主要有知识分子和农民两大题材。其中,在《呐喊》和《彷徨》中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主要有14篇,真实地描写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清末、辛亥革命和“五四”以后三个重要时期三种不同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况。 关键词:鲁迅;封建制度;知识分子;孔乙己;陈士成;四铭;高尔础;子君;狂人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给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土成、《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涓生,以及《药》中的夏瑜、《长明灯》中的疯子等。在这些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当中,鲁迅为我们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陈士成;第二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四铭、高尔础;第三类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子君、狂人。鲁迅以简洁凝练的线条,从容不迫的文字,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而成为现代文学宝库里的珍品。 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 在这一类型的知识分子中,以《孔乙己》中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为代表。让我们走进小说所描绘的艺术世界,去领略它醉人的风光。 1、孔乙己的艺术形象 本文写于1918年,即“五四”运动前夕。这篇小说通过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一个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去反映科举制度的遗毒和旧社会的陋弊。 作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读书人,孔乙己对于统治者们所宣扬的那套“唯有读书高”的理论深信不疑,于是他的整个灵魂浸透了这类思想理论的影响,并时时从自己的言语行动中表现出来。由于他相信“读书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