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箴言

曾国藩箴言
曾国藩箴言

曾国藩箴言

谨慎守住每一天。曾国藩是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重要的一点,与他的理论水平是分不开的。我们在读他留下来的一些数字表述,将深奥的理论寓于浅显的告白中,富含哲理,提炼归纳非常经典,即使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参考借鉴价值。随便举一例,他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我们评析一下,这段话粗看文采飞扬,再看哲味悠然,细思让人莞尔。不是吗?人生的乐事或许我们从来没弄清过,他老夫子弄清了,乃此三乐也。曾国藩使用数字将这样的箴言表达出来,内容非常之多。他在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二日的日记中说道:日来,每思吾身,能于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年进境。十“三”字者,

谓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寡也。他于同治四年正月初二日的日记后留了一个附记也写了一段这样的话:

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不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

八本八常八德八败八国八源八理八文八考八书

修身

四课: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慎独”就是指一个人独处,也就是在没有人管束的情况尚能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曾国藩说:“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

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主敬”一条讲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好还是坏,直接决定了他事业的成败与否。所以他十分看重这个问题,为此,他作了专题阐述:“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他最后还说:“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他明白地告诉世人,“主敬”不但能使身体强健,而且能使天下太平,或许,这一条,就是“以身作则”最恰当的解释。

“求仁”一词在儒家极为重要,曾国藩说:“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人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实际上,求仁就是要对人有爱心,你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关心你,帮助你,这就是曾国藩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一语的意思。你打算关心自己,那么,先去关心别人吧,你打算使自己有一番成就,建一番事业,那么,先让别人也有一番成就,建一番事业吧。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很崇高的思想。

“习劳”一语与上面提到过的勤劳而后憩息有着同样的内涵,都是说人应该以劳动来换取社会的认同,抨击不劳而获,他说:“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

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我们小时候就读过宋时张俞那首绝句: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诗人用血泪控诉了不平等的社会。曾国藩的这段话和这首诗有着相同的意义,他的“习劳”思想不仅仅是抨击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和社会渣滓,而且将劳动作为一个必修的课程永遗子孙,告诫他们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不管富裕到何种程度,都必需身体力行的去参加劳动,更不得鄙视劳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种思想值得我们永远弘扬。生活无高低。

天道三恶: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曾国藩认为,天道有以上三恶。其实这三恶,讲的是为人处世的三个道理,借老天爷之名公布出来。巧,是指投机取巧,一个人应该塌塌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去奢望有任何投机的行为;盈,是满的意思,曾国藩多次提及“花未全开月未圆”,人不能自满,也不能追求完美,到那种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即行,因为,完美这一点很难达到,再说,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让人为一个没有的标准而去拼命,毫无意义;贰,是猜忌,不忠诚,无恒心的意思。我们和人相处,如果不能心心相印,而去猜忌,背叛别人,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做一件事,如果不能尽心尽力,坚持到底,结果自然会半途而废,不能成功。

为人之道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

知命,就是懂得命运,这是告诉人要识时务,面对现实,要了解与顺应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而不应与之违背,明确人生的道义与职责;知礼,就是懂得礼法,维护社会秩序,然后才能立足于社会;知言,就是如果不懂得分析辨别别人的言论,就无法认识了解他人;知仁,曾国藩自己解释了: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道也。立者足以自立也,达者四达不悖,远近信之,人心归之。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诸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故吾于三知之外,更加“知仁”。

闻人有恶德败行,听之娓娓不倦,妒功而忌名,幸灾而乐祸,此凉德之一端也;人受命于天,臣

受命于君,子受命于父,而或不能受命,居卑思尊,日夜自谋置其身于高明之地,譬诸金跃冶而以镆邪干将自命,此凉德之二端也;胸苞清浊,口不藏否者,圣哲之用心也,强分黑白、遇事激扬者,文士轻薄之习、优伶风切之态也,而吾辈不察而效之,动辄区别善恶,品第高下,使优者未必加劝,而劣者几无以自处,此凉德之三端也。

他告诫自己,这三件事不要去做;一是知道了别人的坏事,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幸灾乐祸,而人家有好事,就去妒忌人家。二是不能安分守己,不懂尊卑长幼,时时妄自尊大,自命不凡。三是口无遮拦,轻薄浮躁,遇到

事情就冲动不已,乱加指点,使人无法下台。

课心课身六法:敬、恕、诚、静、勤、润

以上六法,在曾国藩的日记中无数次提到,这是他修身养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他讲:德成,以谨言慎行为要,而敬、恕、诚、静、勤、润六者,缺一不可。敬,是庄敬,恕,是宽恕、仁厚之意,诚,是诚信,静,是心静,无私心杂念之意,勤,是勤劳,润,无确切解释,似为圆通之意。在讲了德成之后,阐述以上六法,另外还有学成和艺成,学成以三经、三史、三子、三集烂熟为要,这里所列的“三”,也就是四书五

经中那些经史子集,古代读书人的必修之课。艺成,以多作多写为要,而亦须能树人、能立法,这里说的是技艺方面,要有所成就,要多作多写,而且还要能培养人,能定出法度标准。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以上八德,也是曾国藩无数次提及的。并且这“八德”还经历了他无数次的修改,才最后定型。他在同治元年十二月卅日的日记中说:此后,当于“勤、俭、谨、信”四字之外,加以“忍”字、“浑”字,痛自箴砭,以求益炳烛之明,作补牢……,到了同治二年四月廿九日,他又写道:写沅弟密信,畅论“勤、俭、志、谦、明、强”六字。在同治三年四月廿一日,开始以“八德”自勉了:前以八德自勉,曰:勤、俭、刚、明、孝、信、谦、浑。近日,于勤字不能实践,于“谦、浑”二字尤觉相

违,悚愧无已。“勤、俭、刚、明”四字皆求诸己之事;“孝、信、谦、浑”四字皆施诸人之事。孝以施于上,信以施于同列,谦以施于下,浑则无往不宜。大约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之最切于实用者耳。从此之后,他多次以此“八德”谕示纪泽纪鸿。

此外,在修身方面,这类型的数字箴言,还有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他在日记中记到:欲求养气,

不外“自反而缩,行慊于心”两句;欲求行慊于心,不外“清、慎、勤”三字。因将此三字多缀数语,为之疏解。“清”字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勤”字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此十二语者,吾当守之终身,遇大忧患、大拂逆之时,庶几免于尤悔耳。

以上内容,也是曾国藩修身之要语,辑录于此,供参考。

治家

当前,出现了一股曾国藩热,曾国藩的相关书籍摆满了各个书架,但是,最热的还是曾国藩的家书家训,他的治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绝非靠炒作得来的结果,我们读一下他这些治

家箴言就明白了。

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宴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提到曾国藩治家的格言,到过曾国藩故居谁都知道,最有名的当为“八本堂”上之八本了。曾国藩说:思凡事皆有至浅至要之道,不可须臾离者,因欲名其堂曰“八本堂”。这立身处世的“八本”现在尚悬挂在富厚堂的厅上,警示着后来的人们。

读书以训诂为本,训诂,是一种专门学问,研究字词的来源、演变,考据它的本义与延伸意义,在这里,我想,不能简单地认为读书就是要去从事训诂学,而是指读书一定要认真,弄清来龙去脉,不要不懂装懂。这才是读书之“本”。

诗文以声调为本,声调是指声调铿锵,我们写诗作文,先不论它的思想价值如何,第一个要求必需语句通顺,读来朗朗上口,音韵气势上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让人容易接受,便于背诵记忆。这是诗文最基本的要求。当然,这更是曾国藩的文学价值观。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讲的是孝顺父母亲人的事,就凭这句话,说曾国藩是儒学大师一点也不为过。“孝”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思想,它是仁爱体现在个人身上最直观的东西,一个人连自家的亲人都不能孝,还怎能去爱天下其他人?但“孝”绝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做给谁看的,要有实质东西,曾国藩很生动地讲解了,要以得欢心为本,最关键的是要顾及父母的感觉,让父母开心啊!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制怒,从养生的角度讲,当然谁都明白,越少发脾气对身体越有好处。但在这里,主要还是讲修心养性的问题,曾国藩主张“打落牙齿和血吞”,一个人不发怒不是等于没有作为,而是告诫自己不要自暴自弃。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不妄语,就是不随便说话,收发有度。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这类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妄语”,说空话,说探头话,说不着不边际的话,或者干脆撒谎吹牛,曾老夫子最忌恨的就是这种人。他也时时以身作则,鞭策身边的人按照他的信条去做。

居家以不宴起为本,不宴起,这是句湖南方言,说的是早上要早点起床,不要贪睡,很多人一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怎么一天一下就那么过去了?其实,一年之计在于

春,一日一计在于晨,曾国藩告诉你了,要早点起来,早上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人的精神也正处于最佳状态,正是读书做事的大好时光,浪费了,等于浪费自己的生命。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曾国藩在那个时候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为官之道以不要钱为本,杜绝贪污腐化,把做官视为居家一样,公家的事,即是自家的事,应该尽心尽责。他有一副题州县官厅对联很能说明问题:“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行军之不扰民为本,这句话也是曾国藩治军思想的核心提炼,他的这种理论是组建军队的基础,曾国藩能在短短数年中组建起湘军,并且灭亡了太平天国,与他的这种用理论武装军队的思想是

分不开的。他在这种不扰民的思想基础上还编出了《爱民歌》,这种思想甚至影响了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是脱胎于此。

八字家训: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这八个字的著名家训也是曾国藩经过很长时间归纳出来的,考,是指诚心祭祀祖先的意思;宝,是指善待亲族邻里,曾国藩是以和为宝;早,就是起早,也就是上面说的不宴起;扫,是打扫卫生,洁静环境;书,是读书;蔬,是指种蔬菜;鱼,是养鱼;猪,是养猪。曾国藩把这些家庭琐事**到了一起,也是他治家的经验之谈,这是一种非常朴实的思想。

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医药,不信地仙

这三不信是指曾国藩不喜欢的三样事物:坑蒙拐

骗的僧侣巫师;补养的药物,看地的地仙。曾国藩并不是不和和尚打交道,也不是不吃药,他对风水并且还深有研究,为什么他会有此三不信呢?这里,他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学无术、而借助某些幌子坑蒙拐骗的人。他本身是个学问非常渊博的人,深谙此理,为防止家人上当受骗,所以制定此家训。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曾国藩对家庭充满着责任心,他时时思考着如何能让家庭兴旺发达,能够让每一个家庭成员清吉平安,这个三致祥也是他思索的结果,他告诉家人,孝、勤、恕可以给家庭带来吉祥。和这个三致祥对应的还有一篇“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曾国藩不厌其烦的讲解着这些大道理,也讲解着怎样进行操作。当然,作用很明显,他的家族几

代人才兴盛,便是明证。

为政、治事

曾国藩是书生带兵,文人从政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代表人物,在那个举世昏然的时候,他白手起家,在体制外建立起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就是赫赫有名的湘军,湘军的声望与勋业自不待言,但曾国藩靠的是什么?这其中有诀窍吗?我们读完他为政治事的箴言或许就明白了。

得人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治事四端: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曾国藩认为,为政之道,必需得人与治事二者并重。而得人不外乎四事,即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不外乎四端,即经分、纶合、详思、约守。这是他在为政治事方面的一些具体操作理论。

曾国藩励志修身名言

曾国藩励志修身名言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禁大言以务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无好小利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曾国藩做人36字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 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 国贼”的恶名。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满清朝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 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 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 “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然诵参悟。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一直到道光29年(1849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等侍郎等职。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中国哀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精专学问,学作圣贤,着实取得不少成绩,后从戎理政,也不失终有所成。然而他率军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割地等所作所为,却是罪名昭著。特别是“天津教案”使曾国藩遭到沉重的精神打击,于1872年3月12日,死于两江总督任上,终年61岁,正如古人所云:“千夫所指,无病自亡。” 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它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

曾国藩之数字箴言

曾国藩之数字箴言 曾国藩是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重要的一点,与他的理论水平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读他留下来的文字时,发觉了很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他使用一些数字表述,将深奥的理论寓于浅显的告白中,富含哲理,提炼归纳非常经典,即使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参考借鉴价值。随便举一例,他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我们评析一下,这段话粗看文采飞扬,再看哲味悠然,细思让人莞尔。不是吗?人生的乐事或许我们从来没弄清过,他老夫子弄清了,乃此三乐也。曾国藩使用数字将这样的箴言表达出来,内容非常之多。他在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二日的日记中说道:日来,每思吾身,能于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年进境。十“三”字者,谓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寡也。他于同治四年正月初二日的日记后留了一个附记也写了一段这样的话: 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不三经三史 三子三集三实八本八常八德八败 八国八源八理八文八考八书 以上这些“三”和“八”条目其实

就是他自己对这些格言警句的归总,他时时以这些文字来反省和约束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完善自我教育和人格修养,这些,不但,让他成就了不朽的事业,也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研究曾国藩,不能脱离“古为今用”的思想,要吸收他优秀的东西,有选择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每个人去把洋洋数千万字的《曾国藩全集》读完,可能不大可能,但要记住他这些极具经典性的数字箴言,却是很容易的。读着这些箴言,弄懂了他的内涵,我们对曾氏也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一点,他这些数字箴言,一直到现在,我们尚可资利用。他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现在,我们就从修身、治家、为政治事、相人、艺文、求学、养生等方面来分析学习一下他的数字箴言。 修身 曾国藩的修身类箴言是很多的,人们称他为“理学大 师”,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位集大成者, 他的修身哲学具有中国儒家的典型特点,从下面这些修身的数字箴言中就可以看出来,读透他。 四课: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曾国藩所列的以上四课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核心思想,也可以

曾国藩《三十六字诀》

曾国藩《三十六字诀》 01、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02、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03、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04、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05、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06、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07、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08、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09、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10、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11、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12、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13、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14、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15、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16、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17、慎: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18、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19、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20、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21、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22、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23、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24、谦:谦 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25、挺:艰难 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26、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27、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28、悔:遇有不测,自 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29、耐:人生六耐,缺一 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30、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31、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32、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33、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34、忍:修 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35、退:节制 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36、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曾国藩家族多代找不出一个坏人给高官的启示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的汉 人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和别的官员大相径庭。曾国藩纵观历史,深知“富不过三代”的道理,不许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 长沙这些繁华的地方,而要他们住在县城老家,并告诫子女,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地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1 / 17 xx的做人36字诀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毛泽东“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封建xx的最高追求: xx、xx、立言 xx体会: 屡败屡战、精神恒久;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用人;每逢大事,焚香静坐、默默冥想 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打造团队方略: 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用合理的机制规范人;用人格的魅力感化人;要心胸开阔,维护团结。 共同信仰: 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贼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吾官兵亦有誓不相弃之死党。 ——xx 齐心相顾,不曾轻弃伴侣。有争愤于公庭,而言欢于私室;有交哄于平昔,而救助于疆场。 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照顾;虽上午口角相伤,下午仍彼

此救援。 ——xx 人格魅力: 2 / 17 (曾国藩)每遇一事,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而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者亦在此。——xx 用人: 1、诚心、xx、度量: 用人者应该具备的三大素养 2、情感、利益、约束: 用人者应该把握好的三大手段 3、成功用人的关键环节: 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 合众人之私,而成一人之公;合理分配利益、分享名声 用人之道要宽严结合: 多一点约束,少一点放纵,人数虽然少,但也能成功。 在名和利的问题上要宽,在是非问题上要严。 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将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夫用人之道,在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铻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

曾国藩家训摘录

个人学习资料 曾国藩家训 像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平生最佩服也是曾国藩,据说蒋介石床头只放《圣经》和《曾国藩家书》两本书。 市民放火烧了教堂。天津领事馆许多人死亡。慈禧下令让曾国藩去处理。当时他在领导洋务运动,特别不想开战。他处理时软,没想到百姓情绪办。天下人都骂他是卖国贼。后来一再声明,但是临死前也后悔最大遗憾是天津教案。 梁启超说:?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别人说的都是空话,他写的都不是空的,比唐宋来许多人说的话,对我来说,对后代人来说都让人终身受益。不仅是清中兴名臣,也是教育家。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重新审视这个家书的内容。他和他的家书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是标准的家训。影响大而深远。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

我们说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曾国藩,是和他以儒学作为毕生的信仰和信念分不开的。所以一个人只有精神世界强大,才能在现实世界强大。 但是有一个人比范进中举还不容易呢,谁呢?就是曾国藩他爹,叫曾麟书。别看这名字起得很雅,麟书,看上去很有学问,但是这个科举考试可要了他的命。不说乡试,考秀才这一级他整整考了16次都没考上,好不容易考到17次,大概17是他的幸运数字,总算考上了。这时候他已经40多岁了,曾国藩都20多岁了。所以实在是考不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不考了,然后把希望都寄托在他儿子身上,就回家了。 教育: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两次没考上,这种挫折在曾国藩心中是痛,他只字不提,这是四两拨千斤。二是这不是小数目,要还一百两不容易,不骂也会埋怨,但是他没。称道这事,埋怨都没有。这是出乎意料,给人心灵造成震撼,曾国藩常回忆这事,这是他读史书的起点。三是教育上说了最关键的话,买书的初衷是为了读,细心读,这话最重要。 曾国藩后来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一是进德,可以帮助人树立人生信仰,他处逆境不惊就因为有强大的儒学信仰,培养就得靠读书,人生观

曾国藩之数字箴言精华版

曾国藩之数字箴言精华版 曾国藩是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修身 四课: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慎独”指一人独处,无人管束时尚能严格要求自己。曾曰:“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主敬”讲人的精神状态,状态好坏,直接决定事业的成败。“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求仁”在儒家极为重要,曾曰:“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习劳”与勤劳而后憩息同样内涵,即以劳动来换取社会的认同,抨击不劳而获。“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天道三恶: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 为人之道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 知命,就是懂得命运,告诉人要识时务,面对现实,要了解与顺应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而不应与之违背,明确人生的道义与职责;知礼,就是懂得礼法,维护社会秩序,然后才能立足于社会;知言,就是如果不懂得分析辨别别人的言论,就无法认识了解他人;知仁,曾国藩自己解释: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道也。立者足以自立也,达者四达不悖,远近信之,人心归之。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诸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故吾于三知之外,更加“知仁”。 凉德三端:闻人有恶德败行,听之娓娓不倦,妒功而忌名,幸灾而乐祸,此凉德之一端也;人受命于天,臣受命于君,子受命于父,而或不能受命,居卑思尊,日夜自谋置其身于高明之地,譬诸金跃冶而以镆邪干将自命,此凉德之二端也;胸苞清浊,口不臧否者,圣哲之用心也,强分黑白、遇事激扬者,文士轻薄之习、优伶风切之态也,而吾辈不察而效之,动辄区别善恶,品第高下,使优者未必加劝,而劣者几无以自处,此凉德之三端也。 课心课身六法:敬、恕、诚、静、勤、润。 曾讲:德成,以谨言慎行为要,而敬、恕、诚、静、勤、润六者,缺一不可。敬,是庄敬,恕,是宽恕、仁厚之意,诚,是诚信,静,是心静,无私心杂念之意,勤,是勤劳,润,无

曾国藩励志名言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3]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6、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一、局面做大之法: 曾国藩怎么由一介书生而成为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如何把局面越做越大,最后连朝廷都怕他三分? 1、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2、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3、避人耳目,走为上计; 4、患难与共,才可以赢得人心; 5、局面狭小时,以属下自立门户为大忌; 6、事关成败时,敢于抗上; 7、功不可以一人独享; 8、鼓励下属独立发展; 9、自己立功业与别人立功业; 10、待价而沽,为集团争待遇; 11、荣誉相关,相得益彰; 12、投桃报李,互为所用;

13、集纵人之长,补一己之短; 14、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15、薪火相传,不找掘墓人; 16、多山头时的应对之策 二、广结关系网: 曾国藩说:“结网天下,雀无所逃”,他把结交关系视为“一生成败之所系”,他说提炼的“未发迹时善交人”和“识人于未发迹之时”等,足为后世所效法。 1、见多才能识广; 2、未发迹时善交人; 3、联姻自固,多得贤人帮助; 4、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 5、药食之有,催人向上; 6、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 7、深交之人,宁缺勿滥;

8、择友如同择师; 9、相交不成,勿使为仇; 10、“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11、用“六不”主义,对待以怨报德的人; 12、宽能得众, 三、居官不败之道 曾国藩的仕途虽然屡经坎坷,可为什么官越做越大? 1、做官宜公而忘私; 2、息事宁人,委屈做官; 3、人言可畏,省察舆论; 4、居官四败:昏、傲、贪、诈; 5、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 6、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不参与、没有结局、不胜任; 7、不让快乐的性情妨碍做大事;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曾国藩年幼时修身自立,成年后封侯拜相,终成一代封疆大吏。当我们仰视这位一代豪杰的时候,却从他那一字一句质朴而真切告诫子孙自勉的家书中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儒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豪迈和智慧。拜网友所赐,将曾先生的家书中的部分语录整理出30条,以供来驿站小憩的朋友品读、回味、思考。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8、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9、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

曾国藩修身12句箴言

曾国藩修身12句箴言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陽一样。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婬邪的念头。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曾国藩看人十六字

一、坚忍 “坚”是坚忍的意思。 曾国藩说:“好汉打掉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诀。” 坚忍的人从不叫苦,不是没有苦,而是有苦不言语,只往肚里吞。 每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当中,都将遭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面对小人的无端攻击,面对事业或感情上的挫折,我们可以选择愤懑、恼怒,甚至绝望,也可以选择坚忍、迎难而上。不同的选择体现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是年轻气盛,面对别人的质疑和排挤,往往反唇相讥,显得很不成熟。1857年初至1858年夏,曾国藩利用在家守丧的机会,全面总结过往人生,最终得出了“柔弱胜刚强”的结论。 自此以后,曾国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面对清廷的猜忌,同僚的排挤,属下的背叛,他不再愤世嫉俗,而是默默地选择“打掉牙,和血吞”,凭借着超乎常人的韧劲渡过难关,最终取得胜利。 二、高深 “高”指有高深的见识。 曾国藩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做事情,见识是首位的,才能还是次要的。曾国藩自己承认“乏才”,别人也评价他只是“中人之资”,但是这中人之资,却成就非凡之功,靠的是他高明的见识。 见识从哪里来?通过学习,不学习肯定无见识,所谓“人不学,不知‘道’”。 学习不外乎“读书”与“做事”,曾国藩认为“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又要求子弟学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三、厚道 “厚”指厚道,有高深的见识必须以厚道为基础,否则极易走偏。

曾国藩说:“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不少同乡会去找他,一旦找他,难免会是一些危急的事情,事情一旦危急,自然会有几分棘手。曾国藩遵守他祖父的教导来应对,“银钱则量力相助,办事则竭力经营”,钱财方面量力帮助,办事则尽全力。 曾国藩掌握大权时,难免身边有沽名钓誉的人,比如宣称对美女、对官位不动心的假道学,曾国藩也能容纳,给予礼遇。 四、卓然 “卓”指卓然自立,有所为,有所不为。 曾国藩在给李元度的书信中说:“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 意思是我们这些人办事,成败只好听天由命,毁誉也随别人的便,只有自己处事的方法,靠自己来决定,也就是说,不随众人的喜惧而发生变化。 卓然自立,也就是本色做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拥有坚强的信念与操守,并且坚持这样的原则,方能走得更远。 不为防范他人而丧失做人的乐趣,不为取悦他人而丢掉做人的风骨,不为名缰利锁而矫揉做作,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五、务实 “实”指诚实务实。 曾国藩说:“守笃实,戒机巧。”他认为“一味浑厚,绝不发露”,乃是载福之道;坚决反对投机取巧,算计别人。 曾国藩最不喜欢经常空谈、发牢骚、怨天尤人的做法,提出“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亲身入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的原则。 曾国藩教导后人也是要学习实用的技能,而不是热衷于做官。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志: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 有横断无不成之事 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专: 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熟: 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裕: 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广大” 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

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 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暇: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松: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第三篇:塑造形象之诀: 明:

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由谦,勤而生明。 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四多者:多看,多做,多问,多想。 实: 靠岸“认真” 二字大天下。 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以朴实为根本,培植根基,而后再讲权变,方能无虞。 用人当用朴实可靠之人,对于成大事者而言,用人不慎,必败无疑。 天下事当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凡事都非一触可就,都要经过不断累积,由小而大的过程。 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硬: 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 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吾惟尽一分心做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复计较。

曾国藩格言十二首

曾国藩格言十二首 古法二祖六宗。 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 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间收获,但问耕耘。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不怨不允,但反身争个一壁静; 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息,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莫苦海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 时贤一石雨水; 古法二祖六宗。 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 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间收获,但问耕耘。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不怨不允,但反身争个一壁静; 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息,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莫苦海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 体预怕 时贤一石雨水; 古法二祖六宗。 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 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间收获,但问耕耘。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不怨不允,但反身争个一壁静;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指出,眼神是我们判断人心地的重要依据。古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

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按照曾国藩的经验,一个愚笨的人,在不断的训练中,如果大脑升华了,人也聪明起来了,眼神也会由浊而清。也许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由浊到清的人。 曾国藩7岁时,他父亲因多次童试未果。愤而设立私塾,起名叫“利见斋”,曾国藩就开始随他读书,前后共八年。他父亲自信心连遭重创,因此自卑,自认天分有限,教书的秘诀就是不厌其烦,重复是记忆之母。父子俩同睡一床,同行一路,时时不忘考曾国藩功课。他常自我解嘲地说,“因为我自己笨,所以教起你们这些笨弟子来,一点也不感到厌烦。” 曾国藩并不聪明(至少在童年时没有表现出聪明),才思也欠敏捷。一天,他与妹妹随父亲外出,一路上学习作对联。父亲随景出上联“狗尾草”,妹妹立刻接口说出“凤冠花”,父亲点头说:“也还工整。”曾国藩却答不上来。过一座桥时,父亲又命上联:“观风桥。”兄妹俩都未对出佳联。一天,曾国藩跑去对父亲说:“对‘听月楼’。”父亲一时间竟没想过来,继而点头赞许他的倔强。并说他的这种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他自己也讲道:“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9岁时,他与弟弟曾国潢去衡阳,师从汪觉庵。弟弟聪明伶俐,深得汪觉庵的欢心,常受夸奖,而曾国藩却默不好言,

曾国藩三字箴言有志.有识.有恒

曾国藩三字箴言:有志.有识.有恒 曾国藩认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 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的“三有”是读书的要诀,也是我们立 身处世的指导。 有志 有志则不甘下流,有志气者,不会让自己长久处于碌碌无为,琐碎度日中。心中有理想,有追求,不甘于平庸。古人有三不朽之说,分别是立功,立言,立德。孔子也曾说过,君子担心自己到死都没有建功立业,垂名宇宙。被世人所遗忘。 有了这份追求不朽的志气,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孔子陈蔡绝粮,依旧弦歌不辍。有理想,有抱负,必然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奋发昂扬的斗志不消。有志之士,绝不会 仰人鼻息,尾随人后,就像孟子说的,等待周文王才兴起奋发图强的人那时凡庸之辈,若 是那些豪杰之士,没有周文王在世,一样可以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有识 有识也就是说要有见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这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点, 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最紧要的就是要有识。如此你才可以看的长远,不被眼前小利 所蒙蔽,误了大事。也只有有见识,能自己主动思考判断,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不是被人家卖了尚不知晓。人生很多时候面临着各种抉择,或大或小,但都直接影响关 系到你的人生。只有见识高远,审视清明,才不会将自己毁于一旦。 有了见识,看的多了,了解的多了,就不会对什么都大惊小怪,不会总以为自己看到 的就是整个世界的真相,真理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的观点就是真理,别人的观点再 深刻那也是片面的深刻。见识广了,就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不会 仅仅满足自己的一孔之见,坐井观天。学会容纳更多不同的观点,理解不同的境遇。 有恒 有恒心则世上无不可成之事。想这世界之上,多少半途而废之事。大多为恒心不足, 毅力不够。古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告诫我们在一路上都不可懈怠,就算行百里路, 已经走到九十里了,眼看就要成功了,这个时候更加应该小心谨慎,持之以恒。所谓靡不 有初,鲜克有终。开头一般人都能鼓足干劲,昂扬向上。但是少有善始善终者,唯有有恒 心者可。 要有恒心也是在提醒我们,不可急于求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工出 细活。这么多老话,哪一句不是这个理儿!

曾国藩的励志名言

曾国藩的励志名言 一、治学篇1、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二、读书篇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

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三、处世篇 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四、修身篇 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2、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语录 一、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二、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三、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四、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五、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为师当严而有恒。 六、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七、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家中养鱼、养狗、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以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 八、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之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舟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见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九、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 识己?修身齐家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日日用得着的,不过一二句,所谓守约也。 人世艰苦之境,宜以宽字自养。 棘手事,需耐烦。千万忍耐,忍耐千万。 心至苦,事至盛。 精神愈用则愈出,智慧愈苦则愈

明。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难。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得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私心自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渐弱。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凡世家弟子,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

头。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

有衰象。 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思与学不可偏废。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为人须先立坚卓之志。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