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三高考)文言文必背实词虚词大全

高中语文(高三高考)文言文必背实词虚词大全
高中语文(高三高考)文言文必背实词虚词大全

高考文言文虚实词大全

一、考纲解读

1.理解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整体复习设想

1.熟读课文,夯实基础

(1)积累实词。

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可分类复习,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给实词归类,以此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多而不乱。

(2)突破虚词。

复习虚词,可根据今年必考的18个虚词的义项和用法,在课文中去找相应的例子。常见的用法无需多讲,复习重点应放在不常用难以掌握的用法上。2.归纳总结、建立知识网络

实词,应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类活用等方面梳理;

虚词,应将重要虚词的各种不同用法及典型例句加以梳理;

句式,应将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方面对典型例句加以梳理。

3.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

近三年高考试题汇编

第一部分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化整为零突破《大纲》规定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

(按照学号前40位同学每人负责3个——通过工具书查出常见用法、意义并配上课文中的例子。3天时间完成)每节课4人×2。8人×3。共5课时(1周)

1.爱

义项:

①喜爱,宠爱、关爱、亲

爱的、心爱的、

②惠爱、仁爱(爱护,怜悯、同情);

③爱惜(吝惜、吝啬)。

④通“有草字头的爱”隐蔽、隐藏

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

②吴广素爱人《陈涉世

家》

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

国论》

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

桓晋文之事》

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

⑥窃爱怜之《触龙》

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

地。《过秦》

⑧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

人。

⑨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⑩秦爱纷奢,人亦念其3.被bai

①被子(表面、覆盖);

②介词,表示被动;

音“Pī”

⑤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⑥披散、散开

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覆盖

②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加在……之上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遭受

④翡翠珠被《招魂》被子

⑤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表被动

⑥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

⑦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报任安书》

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同上)

pī通"披"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

之帽《送东阳马生序》穿 ,披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分散,散开

4.倍

家。《阿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

?爱是溪《愚溪诗序》

?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

2.安

义项:

①安稳,稳定、安定;

②安于,习惯于(安心)

③安逸,安适

④安放,设置;

⑤疑问词。什么,怎么、哪里、谁

①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勾践》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

贫而患不安。

③既来之,则安之。(同

上)

④沛公曰:“君安与项伯

有故?”《鸿门》

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辞!(同上)

⑥项王曰:“沛公安

在?”(同上)

⑦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

之易安。《归去》

⑧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谏太宗》

⑨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同上)

⑩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同上)

?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

义项:①几倍,(加倍、倍加、更加、增加);

②通“背”

ⅰ背向着,背对着(背弃、背离、离开);

ⅱ违背、违反;ⅲ背叛,反叛;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背弃

②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加

③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

④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

⑤下无倍畔之心《治安策》反背背叛

5.本

义项:义项:①草木的根或茎干;树根;根源,来源;根本、主要的。

②本着、按照、根据,推原、探究;

③本来的,原来的,固有的(本来、原来、原本);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树根

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树木的干

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根本基本

⑤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

也《论积贮疏》农业

⑥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推原考察

⑦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本来的原来的

⑧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本来原来

⑨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

墓道《五人》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

?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柳毅》

?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

《柳毅》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

?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同上)

⑩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齐桓》

人穷则反本,……《屈原》

6.鄙

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郊野);

②鄙陋、鄙

俗、庸俗,浅陋;

③鄙薄轻

视、看不起;

④谦词,谦称

自己。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远的村邑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鄙陋鄙俗

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轻贱

④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鄙薄轻视

⑤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自谦之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8.兵

义项:①兵器,武器(用兵器伤害人、伤害、杀伤);

②军队、兵士;

③军事,战争、战乱;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非我也,兵也?(同上)

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同上)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同上)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同上)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同上)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

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

7.病

义项:①重病(轻的为疾)泛指疾病;

②有病、患病、生病

③毛病,缺点、弊病;

④担心,忧虑。

⑤疲倦、劳累、筋疲力尽;

⑥饥饿、因饿而病

⑦苦、困乏、败、失败、害、损害、难、为难、辱、耻辱、怨恨①君之病在肌肤,《扁鹊见蔡桓公》泛指疾病

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蔺列传》生病有病

③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疲劳困苦

④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弊病毛病

⑤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论语》担忧忧虑

⑥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重病病重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勾践》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五人》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

而江浙之梅皆病。(同上)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同上)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同上)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廉》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同上)

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同上)

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同上)

勒兵,下令军中(同上)

得选兵八万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战争军事

9.察

义项:

观察,仔细看、(清楚、明晰、看清楚、看得清);

知晓、明了(辨别、区分);

考察后予以推荐,推举。

详审、细究(考察、审查)

明智、精明(人至察则无徒)

政治上清明

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观察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明察

③向察众人之言, 《赤壁之战》考察详审

④又恐汝不察吾衷《与妻书》了

情》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同上)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呜呼!汝病吾不知时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齐桓》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解明白

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

⑥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屈原列传》洁白的样子

⑧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

⑨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

⑩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

10.朝cháo

义项:

①朝见(君主使臣子朝见);接受群臣的朝见;

②朝廷;官府的大堂;

③拜见、拜访

④王朝、朝代;一代君主统治的时间。

⑤音“zhāo”,早晨;一日,一天;初。

①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拜见拜访

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朝见

③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使……朝拜

④使天下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齐桓晋文》朝廷

⑤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

⑥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邹忌》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12.乘ch?ng

义项:①驾御(乘坐(车船);治理)

②登,升(防守);③顶着,冒着。④趁着、顺应;

⑤辗压、践踏(欺凌、压服、欺压,战胜);

⑥掩袭、追逐;⑦继承、秉承

⑧计量,计算;计算的一种方法,即算术中的乘法;

⑨shang(剩)。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10乘车驾四马,所以“乘”有时作为“四”的代称。

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登升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坐

③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驾

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凭着趁着

⑥三保见敌势可乘,《冯婉贞》利用

⑦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顺应顺着

⑧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冒

秦》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同上)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逍遥》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廉颇》

11.曾cēng

义项:

①曾经、竟然却(出乎意料)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

②通“层”。重叠。

③音同“增”,

ⅰ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ⅱ增加

①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曾经

②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竟然

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连……都

④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词《信陵君》竟然

zēng ①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与自已隔两代的亲属

②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增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着顶着

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勾践》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

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

13.诚

义项:①真心、真意、真诚(真实情况);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如果、果真”。

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真诚诚实

②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实在确实

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同上)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陈情》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祭十二郎》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柳毅传》悲泗淋漓,诚怛人心。(同上)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

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同上)

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同上)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报任安书》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

14.除

义项:①台阶(门与屏风之间的通道);

②清除,去掉(医病使愈;减免――惩处、租税、劳役);

③修治,修整(除地为坛);

④任命,授职;

⑤扣除;

⑥流逝,过去;

⑦除了,除非。⑧读“zhù”给予、赐予

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

引公子就西阶《信陵君列传》台阶

②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清除去掉

③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拜官任职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逝去过去旧读“zhù”

⑤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清理修治

⑥除吾死之外,当无见期《祭妹文》除了除非

15.辞

义项:①讼词、口供;16从c?ng

义项:①跟随(使跟从;使随从;依傍挨着,随着、接着;);

②追赶;追随③从死、殉葬④顺从,听从;

⑤任凭,听凭;⑥从事、参与;

⑦由,自(起点);向(表对象);因、由(原因、途径)

⑧堂房亲属;旧读z?ng

⑨副职,与“正”相对;

10z?ng,同“纵”

南北为纵(特指合纵)

放纵,纵容;

纵然、尽管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蔺列传》跟随跟从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六则》向学习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④公子从其计,《信陵君窃符救赵》听从

⑤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追赶追随

⑥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参加

⑦樊哙从良坐《鸿门宴》依傍挨着

②言辞,文辞(托辞,借口、理由);

③告诉,讲话、解说(责备);

④推辞,不接受(遣去);

⑤辞别,告别;

⑥古文体的一种

①吾且死,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言词话

②皆好辞以赋见称《屈原列传》文辞

③"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托词借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推辞

⑤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辞别告别离开

⑥《楚辞》《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⑦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苏武传》审讯审问

⑧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讼词口供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愚溪》

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柳毅》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报任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⑧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远房亲戚

⑨旦日,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自由

⑩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向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合纵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烛之武》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接着)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7.殆

义项:①危险(危害、怕);②近、近于;③疑惑④大概,恐怕;⑤通“怠”,懒惰。⑥必定、一定①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谋攻》危险危困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近于几乎

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

言之不详《石钟山记》大概恐怕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辞令。《屈原》

18.当dāng

义项:①对着,面对、向;处在,在;

②抵挡、阻挡、挡住;

③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④相抵、相当;;

⑤掌管、担任、担当、主持(承担)(当政、当室);

⑥适应、与之相称(顺应),

⑦判罪;(当其罪)

⑧应当、应该;将要,将;将会,一定。

⑨dàng,当做;适合、得当、恰当;抵押

⑩tǎng 通“倘”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对着面对

②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在处在

③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赵》在……时候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逢遇到

⑤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担当担任

⑥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窦娥冤》承担承受

⑦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执掌主持

⑧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原列传》相抵顶

⑨当死,赎为庶人《李广列传》判决判罪

⑩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抵挡抵敌

1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遮挡遮蔽19.道

义项:①路、道路;②途径,方法,措施;③规律,道理;④指道家,道教;⑤主张,思想,学说;⑥道义、正道;⑦说,谈论、讲;⑧取道、行⑨从、由10、dǎo通“导”疏通、引导;

①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道路

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取道道经

③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廉颇蔺相如列传》行路

④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有一妻一妾》方法

⑤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规律

⑥闻道有先后,术业人专攻《师说》道理事理

⑦于是废先王之道, 《过秦论》学说主张

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治国之道好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措施

⑨其次利道之《货殖列传序》通"导"疏通引导

⑩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晋之事》说谈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应当应该

1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将会

14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如果

15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16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登泰山记》

dàng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适合

④你端的不把人当人《智取生辰纲》当作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郁结〕抑郁不舒畅。,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报》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20.得

义项:

①得到,获得(找到,捉到、收获、俘获、贪得),

②成、成功、实现,达到。

③能、可能、能够;

④对,正确;

⑤应该,应当;

⑥通“德”,德行,(感激);

⑦得当、合适,(契合、投合、融洽);

⑧得意,满足;

⑨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

②当其欣于所得,暂得于已,快然自足《兰亭集序》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领会理解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心得收获

⑤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21.度

义项:①量长短的标准;标准、限度,尺度;

②度量,气度、胸襟;③制度,法度;

④常态、⑤渡过,越过;

⑥量词,表示次数;

⑦du?,量长短;衡量

⑧du?,揣度,推测,估量;思考,考虑。

①吾忘持度《郑人买履》计量长短的标准尺度

②乐盘游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限度

③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次回

④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

度《荆轲》气度常态

⑤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⑥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过

⑦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越过

宗》实现达到

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六国论》对合适恰当

⑦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该不会……吧

⑧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德"感激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⑧感慨今惜,因自度其曲《扬州慢》制作词曲

⑨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⑩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虎丘记》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衡量)

22.非

义项:1违背(非礼勿言)2错误、邪恶(不对的,不合理的);3不真实、伪4认为……不对、反对、非难,责怪;5诋毁、讥议6无,没有;不、不是7通“诽”诽谤8除非,除了;9表示疑问语气,同“否”。

①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不对不正确

②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无没有

③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之君《过秦论》不

④世之伟瑰怪非常之观《游褒禅山记》不同寻常

⑤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意外的变故

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屈原列传》除非除了

⑦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勾》

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色。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3.复

义项:①返回、还(未出山而复);

②恢复(复尧之政)(恢复元气、复原);

③报复(复私怨);④报答、回报(以复天子之恩);⑤告诉、上报;⑥答复(王辞而不复);

⑦免除(赋税徭役);(诏复济阳徭役);

⑧再(复夺之);

⑨重复(千言而无一复字。)重叠、复杂(山重水复)

⑩助词,表反问语气11、双层、夹衣

①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返回回还

②有复于王者曰《齐桓晋文之事》回复回答

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恢复还原

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再⑤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繁复重复

⑥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通"覆" 覆盖盖住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25.盖

义项:①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②遮盖、覆盖;③车盖(指伞);

④器物的盖子;⑤遮蔽,掩盖;

⑥胜过,超过;⑦副词,大概,大约,表推测,推断;⑧连词,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⑨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⑩通“盍”,何不;何。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名词,特指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遮盖,掩盖《孔雀东南飞》

③英才盖世,众士仰慕动词,胜过,超过《赤壁之战》

④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表推测大概,大约《谏太宗十思疏》

⑤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谬也连词,表原因《游褒禅山记》

⑥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六国论》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离骚》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促织》

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促织》

有复于王者: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

24.负

义项:①背,用背载物(覆盖);

②承担,负担、使承担、所承担的。

③依、依靠、依仗,凭借

④背对着,与“向”相对;

⑤加、加上(蒙受,遭受)

⑥违背,背弃;辜负,愧对;

⑦败、战败、失败,与“胜”相对;

⑧亏、欠;赔偿;忧虑;罪;孵育;通“妇”。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背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蔺列传》担负承担

③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秦山记》覆盖

④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蔺列传》依靠凭借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蔺》辜负对不起

⑥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孔雀》违背背弃

⑦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失败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

陋也。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6故

义项:①原因,缘故;②事(事故、变故);③旧,与“新”相对;(旧有的,原来的;故旧,老朋友、衰退,衰老);④死亡⑤故意、特意⑥通“固”,本来;

⑦仍然,仍旧;⑧所以,因此;

⑨必定。

①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原因,缘故《信陵君》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朋友,老交情《鸿门宴》

③暮去朝来颜色故动词,衰老《琵琶行》

④温故而知新/故垒西边、南昌故郡旧的,原来的

⑤故久立与其客语副词,故意,

特意《信陵君》

⑥此物故非西产副词,原来,本

来《促织》

⑦大人故嫌迟副词,仍然《孔雀东南飞》

⑧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所以,因此《师说》

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

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复合词,旧事,先例《六国论》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

夫《阿》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柳》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愿望见太后。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7.顾

义项:①看(回头看、探望,拜访);

②考虑,顾念(关心,照顾、顾虑、思念);③副词,反而,却;

④相当于“而”、“不过”;⑤岂,难道。

①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回头,回

头看《五人墓碑记》

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动词,看《促织》

③三顾臣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出师表》

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念,顾惜《赤壁之战》

⑤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考虑《鸿门宴》

⑥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

搏一笑《促织》副词,但,只是,不过

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副词,反而,却《为学》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报》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29.归

义项:①女子出嫁(使出嫁、娶);

②返回(使归、送回);③归还;

④归附,归向;⑤归属,属于;

⑥通“馈”,赠送、给予;⑦结局,归宿;⑧死。⑨投案自首⑩通“愧”惭愧

①后五年,吾妻来归. 动词,女

子出嫁《项脊轩志》

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动词,妇女被遣回娘家《孔雀东南飞》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动词,返回,使……归《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臣请完璧归赵动词,归还,送

回《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动词,归附,归依

⑥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柳》

⑦而皆背晋以归梁。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

⑧吾妻归宁.复合词,出嫁的女子回娘家. 《项脊轩志》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屈》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信》

28.固

义项:①坚固、牢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②固定,稳固、使之固、巩固③;④坚持、坚定、坚决;固执,顽固;⑤岂,难道。

⑥原本、本来;⑦通“故”,所以,因此;⑧通“姑”姑且;⑨确实,实在⑩当然,固然;○11必定,一定;○12究竟,到底;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

地坚固《过秦论》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形容词,

顽固,固执《阿房宫赋》

③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动词,巩固,使……牢固《谏太宗十思疏》

④蔺相如固止之副词,坚决,坚

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副词,本来,原来《六国论》

⑥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确实,

实在《五人墓碑记》

⑦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副词,究竟,到底《五人墓碑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季氏》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愚》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动词,赠送,同"馈"《论语》

30.国

义项:①国家;②周代诸侯国以汉以后侯王的封地;③国都,京城;④地域,乡土;⑤国人。

①共商国是。复合词,国事,国家大计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名词,周

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六国论》

③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④去国怀乡.名词,国都,京城.《岳阳楼记》

⑤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31.过

义项:①走过,经过;②过,过去;③胜过,超过;④过分,太甚;⑤错误(犯错误),过失(指出过失);⑥访,探望;⑦经历,过程;⑧次,遍。⑨加罪;①行过夷门,见侯生.动词,走过,经过.《信陵君》

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动词,超过,胜过.《促织》

③日过午已昏。一日,大母过余曰:《项》

④人恒过,然后能改.动词,犯过错.《生于忧患》

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动词,指

出过失,责备《鸿门宴》

⑥愿枉车骑过之.动词,探访,探望《信陵君窃符救赵》

且为之奈何?”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

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形容词,过分.《小石潭记》

⑧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名词,过失,过错.《邹忌》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

是寡人之过也。《烛》过秦论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逍遥游》

32. 何

义项:①问(陈利兵而谁何)

②疑问代词,什么(谁、哪一个,多少)

③怎么,怎么样

④何故、为什么;

⑤何处、哪里。

⑥副词,多么,何等;

⑦通“呵”喝斥、谴责

⑧ha通“荷”背,扛(承受)

①夫晋,何厌之有?何故疑问代词,什么,《烛》

②豫州今欲何至疑问代词哪

里《赤壁之战》

③吾又何怨乎今之人疑问代词

为什么《屈原列传》

④隐隐何甸甸副词多么《孔雀东南飞》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34.胡

义项:①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②疑问代词,什么;何故、怎么,为什么;

③长寿(胡考——年老的人);

④任意乱来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故,为什么;

②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怎么《归》

③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少数民族的泛称

④虽及胡考,获则取之年老的人《左传》

35.患

义项:①担忧,忧虑;②祸害,灾祸(难);③生病、疾病;得……病;毛病,弊病。

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蔺列传》担心忧虑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祸害灾祸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

33.恨

义项:①遗憾,后悔;

②不满(怨恨,怀恨、仇恨。)①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形容词不满意《陈涉世家》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形

容词遗憾《出师表》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动词怪怨《信陵》

④然而恨贯肌肤名词怨恨《柳毅传》

⑤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不患寡而患不均《寡》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谋攻》使有祸患,危害

36.或

义项:①有、有时,有的人;②也许,或许、假如、如果;③又;

④语气词,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⑤通“惑”,迷惑;

①人或益之,人或损之有的人《察今》

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有时候《岳阳楼记》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④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师焉,或不焉

⑤或以尺书寄托侍者连词假如,如果《柳毅传》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

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

37、疾

义项:①病,疾病(病人、生病,患病,疾苦、痛苦、缺点,毛病、坏人);②损害;③;④厌恶,憎恨、怨恨、痛心、痛恨(愤怒地);⑤妒忌;⑥快,急速、敏捷、敏锐;⑦奋力、用力;⑧;

⑨痛心;⑩大、高,强;

①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疾病

②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疾苦,痛苦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40.既

义项:①尽,完了,终了;②已经;③尽、完全;④“既而”连用——后来,不久⑤既然,既然是;⑥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

②既克,公问其故副词已经,……以后《曹刿论战》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副词不久《柳毅传》

④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

传》痛心,痛恨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厌恶憎恨

⑤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子列传》通"嫉" 妒忌

⑥举疾首而相告曰《庄暴见孟子》疾首:头痛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速,快

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猛烈

⑨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敏锐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

38及

义项:①赶上,追上;②到,至;③推及,涉及,牵扯;④趁着;⑤如,比得上;⑥和,与;

⑦来得及;⑧遭遇,遇到;⑨等到,到了。

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追赶上

②疾在腠理《扁鹊》动词到,达到某个地方

③及捕入手,已股落腹裂.《促织》介词等到

④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勾践灭吴》和,与

⑤一人飞生,仙及鸡犬.《促织》涉及,延及

⑥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比得上

⑦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勾》而不返也副词全都《屈原列传》⑤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连词

既然《六国论》

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连词与且又等呼应,表示

并列《祭十二郎文》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孟子》

既来之,则安之。《寡》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归》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滕》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病》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促织》

41假

义项:①借(凭借,借助、借给、贷给、租赁);②授、给予;③假的(假装,装作)④如果,假如;⑤jià,假期;⑥通“暇”,闲暇,从容;⑦通“遐”,远,高。

吸收、采取;宽容;大;暂时;但、只;

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动词,借.《黄生借书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凭借,借助《劝学》

③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形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邹》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

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触》

延及孝文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归》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

39.即

义项:①走近,靠近;

②就在(某时、某地),就(某物);

③副词,立即,马上;

④副词,就是;

⑤连词,如果,假如;

⑥连词,则,就;

⑦到达;

⑧根据,依据;⑨追逐;

⑩登上;

○11就,便;○12即使,纵使。

①以缚即火炉烧之动词走近

靠近《童区寄传》

②昭王薨,安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介词就在,当《鸿门宴》

④项伯即入见沛公副词就,便《鸿门宴》

⑤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容词,虚假,假装.《狼》

⑤因求假暂归.名词,假期.《孔雀东南飞》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

乘酒假气,将迫于人,岂近直哉!《柳》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42.间

义项:jiān①中间②一会儿③最近、近来

jiàn①缝隙、间隔(隔阂、间或、有时)②更迭、交替③参与④离间、间谍、侦察、刺探、偷偷地①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间隙,空隙.《庖丁》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中间,其间《石钟山记》

③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

儿《扁鹊》

④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定的时间内,期间.《出师表》

⑤遂于外人间绝.动词,间隔,间断《桃花源记》

⑥中间夹杂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口技》

⑦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动词,离

间《屈原列传》

⑧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动词,

参与.《曹刿论战》

⑨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走小路.《鸿门宴》

⑩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副词,秘密地,悄悄地.《信陵》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邹忌》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

高中文言文【重要实词、虚词】

重要实词&虚词 贰:从属二主(且贰于楚也) 军:驻军(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辞:推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尚且(犹不如人) 许:答应(许之) 缒(zhuǐ):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夜缒而出) 济:渡河(朝济而夕设版焉) 肆:延伸、扩张(肆其西封) 微:如果没有(微夫人之力) 因:依靠(因人之力而蔽之) 与:结交,亲附(失其所与,不知) 易:替代(以乱易武)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唯君图之) 其: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吾其还也) ~\(≧▽≦)/~~\(≧▽≦)/~~\(≧▽≦)/~~\(≧▽≦)/~~\(≧▽≦)/~~\(≧▽≦)/~ 略:夺取(进兵北略地) 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秦兵旦暮渡易水) 谒:请(臣愿得谒之) 购:重金征求(秦王购之金千斤) 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收为奴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转折(顾计不知所出耳) 揕(zhan):刺(右手揕其胸) 拊(fǚ):槌胸,形容非常痛心(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濡:沾湿,浸湿(血濡缕) 忤视(wǚ):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人不敢与忤视) 竖子:对人的蔑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瞋目:形容发怒时候瞪大眼睛的样子(士皆瞋目) 比:并,列(比诸侯之列) 谨:特别(谨斩樊於期头) 陛:殿前的台阶(至陛下) 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发: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引:身子向上起(自引而起) 举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废:倒下(荆轲废) 创: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尺兵:尺寸之兵,指代各种兵器(不得持尺兵) ~~o(>_<)o ~~~~o(>_<)o ~~~~o(>_<)o ~~~~o(>_<)o ~~~~o(>_<)o ~~~~o(>_<)o ~~~~o(>_<)o

高考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高考复习)

【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 实词 1.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 例: 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 A. 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D.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 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 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如: 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的:箭靶)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假:借助) ③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 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 3.结构求义法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 例: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之义。)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还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坚固的地方”。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硬的”、“强有力的”。 ③变姓名,诡踪迹。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 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

文言虚词大全

文言虚词大全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十八个虚词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18个虚词的用法 1、“而”字主要的用法如下: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常考文言实词虚词

常考的文言实词 1、爱:①爱、爱护: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爱好、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吝惜、舍不得:其爱必大费。(《老子》) 2、本:①草木的根或基干、根源、来源:伐木不自其本。(《晋语》) ②根本、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论学?学而》) ③本来的、原来的、本来:变其本而加厉。(萧统《文选序》) ④根据、掌握: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卦》) ⑤自己一边的、现今的:观左右本朝之臣。(《管子?八观》) ⑥底本、版本:一人持本,一人读书。(刘向《别录》) ⑦本钱:子本均,则没为奴婢。(《柳宗元传》) ⑧奏章或书信,如:“奏本”、“修本”。 ⑨量词:若止印三二本。(《活版》) 3、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③看不起、轻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年》) ④谦词、谦称自己:鄙臣不敢以死为戏。(《战国策?齐策》) 4、病:①生病:病万变药亦万变。(《察今》) ②毛病、弊病: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伦语?卫灵公》) ④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朝:①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朝见: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拜见: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⑤官府的大堂:未尝识郡朝。(《后汉书?刘宠传》) ⑥朝代:两朝侍从当时贵。(张籍《赠道士宜师》) 6、乘:①驾车:良马难乘。(《墨子?亲士》)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总结

专转本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1.爱,ài (1)名词,恩惠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②喜爱 ③怜惜,同情 ④吝惜,舍不得 ⑤通“薆”,隐蔽,躲藏 (3)形容词,吝啬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②安稳 ③安定,舒适 (2)动词 ①安身 ②安置 ③抚慰,安抚 ④使……安定 ⑤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 (3)介词,表示被动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 ②披散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②违背,背叛 ③加倍 (2)数词,一倍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4)副词,更加,倍加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根本,基础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④书本,稿本,版本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 的奏章或书信 (2)量词 (3)动词,推究本源, 考查 (4)副词,本来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 远的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轻视,瞧不起 (3)形容词,鄙陋, 见识浅,庸俗 7.兵,bīng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 ③军队 ④战争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 略 8.病,bìng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察,chá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②看清楚 ③详审,考察 ④了解,弄清楚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2)形容词,精明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 拜 (2)名词 ①朝廷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 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 曾经,已经,才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 隔着两代的亲属 (2)动词,通“增”, 增加 (3)副词,表意外, 竟然,居然,简直 12.乘,读音一:ché ng (1)动词 ①驾,坐 ②升,登 ③冒着 ④连接,一个接一个 (2)介词,趁着,凭 借 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 的总称 (2)量词,辆 (3)数词,四 13.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 (2)副词,表肯定, 确实,的确 (3)连词,表假设推 论,果真,如果 14.除,chú (1)名词,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②修治,清理 ③拜官授职 15.辞,cí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②言辞,文辞 ③托辞,借口 ④命令 ⑤一种文体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②推辞,不接受 ③计较 16.从,读音一:cóng (1)动词 ①跟随 ②依顺,听从 ③参与,参加 ④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2)介词,由,自 读音二:zò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②通“纵”,南北方向, 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17.殆,dài (1)形容词 ①危险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 大概,恐怕 ②表约略,几乎,接 近,差不多 18.当,读音一:dā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②抵御,抵挡 ③占据,把守 ④主持,执掌 ⑤判决,判罪 ⑥应当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 对 ②表时间,值,在, 正在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 定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 将要 读音二:dàng (1)动词 ①符合 ②当作 (2)形容词,适宜,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新课标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词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 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word完整版)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一词多意 提问者:沉入湖心的眼泪- 四级 最佳答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集

文言文实词练习 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单选题) 11、①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②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曾经) ③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④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⑤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12、①乘犊车,从吏卒(坐车,骑马)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③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④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⑤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一马一车叫一乘) ⑥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è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13、①帝感其诚(真心真意)②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真诚)④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4、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除去尘杂)②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④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15、①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③动以朝廷为辞(借口)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⑤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⑥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⑦大礼不辞小让(推辞) ⑧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⑨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⑧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 16、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④樊哙从良坐(依傍) ⑤从此道至吾军(由,自)⑥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参加) ⑦其从如云(随从的人)⑧欲不可从(放纵) ⑨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众) ⑩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策略) 17、①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全、都) 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18、①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②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③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④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⑤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⑥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适合,合宜) ⑦犯法当死(应当)⑧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⑨当是时也,商佐之(值,在、正此)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定、一定) 19、①怀其璧,从径道之(路,道路)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④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⑦道不同,不相为谋(主张,思想,学说)⑧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⑨故园谁道有书来(说)⑩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20、①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③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④吾得兄事之(应该) ⑤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感激)⑥得无教我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长寿)。(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cha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hēng 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版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3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倍,加倍)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 1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2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7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8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9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鄙 1蜀之鄙有二僧(边界地方) 2鄙人。自称的谦词 3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3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病 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5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3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 1朝服衣冠(zha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cháo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向北(对、向)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chéng 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5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6不徐不疾(迟缓)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4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 7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8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 9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10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办事)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当道)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佐之(值,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道 1怀其璧,从径道之(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此言得之(对、合适) 6得无教我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6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7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8一夜飞度镜湖夜(通“渡”渡过,越过) 9常有大度。(度量) 10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1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12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3指度人离俗出生死。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

文言文高考常考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高考常考实词和虚词 实词: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④书籍 请:①请求②邀请:乃请宾客(信)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④表敬副词 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 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③宠爱、宠幸:如姬最幸(信)④侥幸:幸复得此妇(孔)⑤表敬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廉) 许:①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廉)②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高可二黍许(核) 负:①倚仗:秦贪,负其强(廉)②承担: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⑥败 立:①站立②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③即刻、马上:赵立奉璧来(廉) 交:①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②交互:叶叶相交通(孔)③接触:交头接耳(成语) 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 引:①导引: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引退:引次江北(赤) 恐:①担心:秦王恐其破璧(廉)②害怕:舟人大恐(石) 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②都,全:靡不毕现(屈) 卒:①步兵②死③终于:卒相与欢(廉)④通“猝”:卒然边境有急(论) 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 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③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 将:①将领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 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以大中丞抚吴者(五)

走:①快跑: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 事:①事情②侍奉:以地事秦(六) 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秦则无礼 计:计策、谋划:莫知计所出(指) 难:(nán)困难(nàn)①灾难:奉命于危难之时(出)②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 愿:①乐意:臣愿奉璧往使(廉)②希望:愿结友(廉) 案:①几案②察看:召有司案图(廉) 方:①方圆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④方位、方向 语:(yǔ)谈论:越人语天姥(梦游)(yù)告诉:不可不语。(鸿) 名:①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②取名、命名:而此独以钟名。(石) 曰:①说②叫作,称作:曰师曰弟子云者(师) 文:①文字:其文漫灭(游)②文章:其文约(屈) 进:①前进:其进愈难(游)②进献:相如前进缶(廉)③出来做官:进亦忧,退亦忧(岳) 奇:(qí)奇异、罕见:其见愈奇(游)(jī)单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好:(hǎo)美好(hào)喜好: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 出:①与“入”相对:以筒水灌之,始出(促)②出产:殚其地之出(捕)③超出:其出人也远矣(师)④出现、显露:水落石出(成语) 极:尽: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 观:(guān)①看、观赏: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②观察:古人之观于天地(游)③景象:非常之观(游)(guàn)宫廷建筑:大王见臣列观(廉) 求:①寻求:求人可使报秦者(廉)②请求:求而不得者也(送)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

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

高中文言文虚词实词系统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虚词实词系统归纳整理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w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w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