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推算时间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推算时间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推算时间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第二课推算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体验民主、公正的教育。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合情推理,推算出时间可能是多少。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让学生在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结论,发现数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检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

2.唤醒已有经验

(1)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复习旧知入手,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2)学生汇报。

(3)共同分析关键词“可能”。

(4)启发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5)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前提,学生需要从主题图中获取有关的信息才能展开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明确问题的方向,找到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方法。

2.归纳推理思路

(1)师生一起整理思考过程,根据思考,将连续时间和已确定时间的事件填入表格。。

时间7:45 9:00 9:15 10:30 10:50

活动做完作业看木偶剧

(2)小组讨论:推测“踢球可能在什么时间”的关键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直接推理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由主题图中的信息,确定踢球的范围,踢球在做作业之后,在看木偶戏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在9:00后,在10:30前。所以,从表格列举的连续时间来看只有9:15符合要求。

②排除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因为9:00明明才做完作业,做完作业才去踢球,表格中的7:45在做完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所以这个时间可以排除。因为明明10:30要去看木偶戏,踢球是在看木偶戏之前进行的活动,10:50在10:30之后,所以10:50这个时间也可以排除。因此,踢球的时间只能是9:15。

③学生可能会出现其他方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4)发散思维。

根据上面的表格,你觉得明明踢球还有可能是哪些时间?

(5)检验结论。

①你的结论正确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②教师适时教育孩子要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表征方式,充分交流、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的想法,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读一读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4题。

(1)独立思考:哪个时间比较合适?

(2)全班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2.连一连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价。

3.填一填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6题。

(1)学生独立填写作息时间表。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讨论交流时应启发学生按问题解决的步骤逐步分析、推理,注意其合理性。)【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数学经验的积累与数学思考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这节课我们通过推算时间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推算时间?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优秀教案_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优秀教案_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合情推理,推算出时间可能是多少。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让学生在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结论,发现数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检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2.唤醒已有经验 (1)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复习旧知入手,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2)学生汇报。 (3)共同分析关键词“可能”。 (4)启发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5)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前提,学生需要从主题图中获取有关的信息才能展开思考,教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钟表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爱护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分外到大凡、从简单到繁复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确凿读出某一时间。 2.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介绍自己,了解学生,提出期望。 (一)、谈话导入

今天小明可高兴啦!因为呀,他要坐火车去奶奶家玩呢。(瞧边动画课件播例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也就是说上午9时是开始时间,下午6时是结束时间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嘛?(课件) 师:真是个爱提问的孩子。求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其实就是求经过了几小时?怎样求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贴课题) (二)、新授讲评 师:要经过多长时间呢?这里呀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导学案(课件语音读),仔细听哦,(提醒):孩子们,这两种方法我们只选一种来解答。 明白要求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并完成导学案,有不懂的可以看书84页。 开始吧! 1.生做导学案,师找3位同学(生1:你怎样数的?生2:3小时表示什么?6小时表示什么?生3:18时求的是什么?18-9=9表示什么?)2.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下面请同学们和你的成员交流交流你的导学案吧。 3.汇报。 师:OK!这个小组的成员用端正的坐姿示意老师他们已经完成了,你们呢? 师:嗯,谁来说说你的导学案。 师:真是个大胆的孩子,来请你来。哇!你的坐姿可端正了,肯定做好了倾听的准备,老师可喜欢了,嗯,你也很棒,都可以。(引导孩子听看)在开始汇报。 生1:一、阅读与理解(贴)我知道了……(贴)?

二年级数学上册7 认识时间导学案第2课时 解决问题

第2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1.新授课设计精巧、联系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认识整时入手,引出几时几分,很自然地解决了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紧接着通过4时5分和4时45分两个时间的引出,引导学生在认读中感受对比,从而突破认读几时几分的难点。 2.练习形式多种多样。 从写时间到拨钟面再到画分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高。 学习目标1.能熟练地认读时间,会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正确地推断时间。 2.经历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推断答案。 3.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 学习 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准确推断时间。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相应的课件钟表学具准备:钟表答题卡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1.这个周末你是怎样安排的, 把你的计划说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明明 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吧。(板 书课题:解决问题) 1.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 务。 1.看时间画出下面钟面上的分针。 2.圈出刘阿姨下班的时间。 二、自主探索,体验认读时间。 课件展示例3。 (1)提问:从图中你获取了 什么信息? (1)学生自由观察,获取信 息,回答老师的提问。 (2)指导学生回答。 7:459:1510:50 (3)学生小组内交流,点名

新知。(2)图中钟表上的时间是多 少?你能读出来吗? (3)质疑:明明可能在哪个 时间去踢球? (4)你能把明明这天踢足球, 做作业,看木偶剧按时间的先 后顺序排列一下吗? 汇报,全班讲解,给出明明 9:00做完作业,做完作业后 才去踢球,踢球的时间不会是 7:45,而10:30明明要去看木 偶剧,所以明明踢球的时间也 不会是10:50,所以他应该是 9:15去踢球。 (4)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 流。 9:00-----------9:15-----10:30 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3.停电通知 8:20~9:00锦川小区停电 9:05~9:45西山小区停电 10:05~11:00华庭小区停电 李明9:25回家,家里没电。他住 在(西山)小区。 4.圈出他们去踢球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1.小牛今天到谁家里做客? 请把它的房子涂成喜欢的颜 色。 2.按要求画出钟面上的时间。 3.找规律接着画。 4.看图讲故事。(课件展示教 1.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 点名汇报,集体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答题卡)。 展示后点评。 3.先引导学生找钟表的排列 规律,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4.小组内看图讲故事,故事中 的时间要准备。

认识吨 教学反思

认识吨教学反思 “吨”这个概念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它又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响应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产生真实的、深刻的感受呢?怎样才能有效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针对这些问题,课前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的预第一部分,我帮助学生复习了三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两个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通过两个小练习,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当出示:“一辆大卡车苹果重3()”时,学生发现原来学习过的两个重量单位都不合适,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更大的重量单位“吨”来表示。接下来通过课本上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充分体会“1吨”到底有多重?我先让学生感受我们自己学校一袋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能不能搬的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25千克已经是很重,搬不动。当学生知道40袋这样的大米才是“1吨”的时候,初步能体会到“1吨”是很重的。紧接着又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物体进一步感受哪些物体重“1吨”——1000棵大白菜、全班同学的体重……通过图说说不同物体的重量与1吨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印象,可以说一说多少头奶牛、多少桶石油、多少袋水泥、多少头猪的重量是1吨。

巩固练习部分,主要利用课本上的联系复习巩固,最后通过一则数学日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用错单位,会引起笑话。 整节课,学生兴趣比较浓厚。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学生的计算能力有限,不会推算多少个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吨。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10岁的孩子,“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合情推理,推算出时间可能是多少。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让学生在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结论,发现数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检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 2.唤醒已有经验 (1)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复习旧知入手,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2)学生汇报。 (3)共同分析关键词“可能”。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用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用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例3及练习二十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3、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教学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分,也就是()分=1小时。 3、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二、引出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让我们运用这些时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2、出示例3主题图 师:明明和红红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约好一起玩,现在是什么时间,他们在说什么? 再看情境图:明明说:做完作业啦! 问:明明做完作业是什么时间?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一说事情的过程吗? 3、提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钟面上的时间(7:45 9:15 10:50)根据画面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推算出明明踢球的时间是

上面三个时间中的哪一个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交流 引导:要求明明哪个时间去踢球,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板书:做完作业、看木偶剧) 踢球的时间在这两个时间中间,你能找出这两个时间吗?(板书:踢球) 指名回答,师板书如下: 9:00 ---- ? ---- 10:30 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你是怎样解答的?(指名回答,师小结并红笔板书:9:15 )5、检验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把所选的答案9:15代到题目中看看是否合理。 学生自己尝试检验,然后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二十三第4题。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推算时间的情况,瞧,小红和妈妈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出示题目,指名说题意。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推算出小红去摘西红柿的时间吗? 8:30 ——?—— 12:30 大扫除摘西红柿去小文 家玩 钟面上有4个时间可供选择,你能都读出来吗? 哪个时间较合适,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推算时间,是用什么方法推算的?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二十三第5、6题。 第5题: 亮亮的活动时间表 时间 3:00—3:20 3:30—4:00 4:10—4:35 4:45—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2吨=2000千克 方法分析: 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00千克,即2吨=2000千克。 方法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 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 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 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 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 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 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平均重3—4吨,非洲象平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学情与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 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 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 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较大物品有多重,通常 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 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三年级上册有关时间的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2.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3. 情感目标: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 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具、学具: 投影仪、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 1)同学们外出旅游时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2)投影出示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下午14时40分从北 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 4)根据你所了解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做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板书)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

的时间计算 (板书:时间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2:20和2时20分 A:2:20是指晚上2:20或下午2:20那一刻。即这2:20表示时刻 B:2时20分是指某一活动经过的时长有2小时20分。即这2时20分表示时间。 这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慢慢自己总结。 2. 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例题。 一列火车本应 11 : 40 到达,现在要晚点 25 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 (2)读题,理解题意 (3)重点词语:“晚点”是什么意思? (4)思考如何列式,注意什么? 11:40+25分=12:05 答: (5)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明从家到学校至少要25分钟,学校8:10上早自习,小明要在什么时候前出发才不会迟到? 8:10-25分=7:45 答: 2:一场电影从14:30开始放映,放到16:10结束,这场电影放了多长时间? 16:10-14:30=1时40分 答: 对比以上两题,你有什么发现?在今后作业中我们该注意哪些地方和细节?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最新整理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设计者:单位: 学情和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 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 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3.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课前活动: 1.交流学生体重。 2.猜老师体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小白鼠和兔子加质量单位。 师:上周六,小明和妈妈一起去逛动物园时,把部分动物的体重给记录了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一只小白鼠大约重200

一只兔子大约重 2 师:他记录得怎么样啊?哎呀,真是个小马虎!咱们帮他补上吧。 师追问:为什么用克作单位?是啊,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板书:克)克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板书:g)那一只小白兔大约重多少呢?这次你们为什 么用千克做单位呢?对,记录像小白兔这样的一般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千克作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板书:kg)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为小白鼠和小兔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引出了克、千克,并进 行适当的归整: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2、回忆大象的质量单位,引出“吨”。 (出示大象图片)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课外阅读中看到有关大象的资料时是用什么来做 它的质量单位的?为什么不用千克或者克呢?像大象这样比较重的物品,我们通常用“吨”来作它的质量单位。(板书:吨) 师:除了大象,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很大很重,比较适合用吨作单位呢? 生活中通常用“吨”作质量单位的物品可多了!(点击课件出示鲨鱼、恐龙、孔子雕像、儿童 号飞机的雕塑、大飞机、码头的货物、货物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箱) 小结:通常我们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就用“吨”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 同学们,关于吨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大象质量单位的回忆,引出今天要认识质量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吨,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图片展示等途径,向学生提供丰 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新知,亲身体验。 (一)、体验不同重量,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10千克大米的重量。 师:老师这里有一袋大米,重10千克,谁愿意到前面来搬一搬?请2~3名同学搬一搬并 谈谈感受。 2、体验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师:同学们,这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这样的大米合起来是多少千克?老师这里就准备 了一袋100千克的大米,谁愿意来试试?

二年级上册数学7 认识时间第2课时 解决问题

编号:79542258933684215856544447 学校:课程胜市会五声镇田进小学* 教师:诏证第* 班级:滑行参班* 第2课时解决问题

新课。2.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明明 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吧。(板 书课题:解决问题) 务。 2.圈出刘阿姨下班的时间。 3.停电通知 8:20~9:00锦川小区停电 9:05~9:45西山小区停电 10:05~11:00华庭小区停电 李明9:25回家,家里没电。他住 在(西山)小区。 4.圈出他们去踢球的时间。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认读时间。 课件展示例3。 (1)提问:从图中你获取了 什么信息? (2)图中钟表上的时间是多 少?你能读出来吗? (3)质疑:明明可能在哪个 时间去踢球? (4)你能把明明这天踢足球, 做作业,看木偶剧按时间的先 后顺序排列一下吗? (1)学生自由观察,获取信 息,回答老师的提问。 (2)指导学生回答。 7:459:1510:50 (3)学生小组内交流,点名 汇报,全班讲解,给出明明 9:00做完作业,做完作业后 才去踢球,踢球的时间不会是 7:45,而10:30明明要去看木 偶剧,所以明明踢球的时间也 不会是10:50,所以他应该是 9:15去踢球。 (4)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 流。 9:00-----------9:15-----10:30 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三、巩固练习。1.小牛今天到谁家里做客? 请把它的房子涂成喜欢的颜 色。 2.按要求画出钟面上的时间。 1.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 点名汇报,集体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答题卡)。 展示后点评。 3.先引导学生找钟表的排列 规律,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4.小组内看图讲故事,故事中 的时间要准备。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准确定位活学活用《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与反思 硚口区星火小学 刘艳红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的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第三课时,关于时间的解决问题,是在5分5分的认识时间之后学习的有关时间的解决问题,又与

以往的解决问题有所不同,这是让学生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事情发生的大致范围进行了一个推理,考查学生对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相应时间的判断。对于图中所提供了小朋友的对话,就不仅仅是只让学生知道,而是要在知道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理清楚事情发生顺序,相对应的时间,从而确定事情发生的大致时间范围。这里不难看出,对信息的加工综合运用非常的重要了。所以在“你知道了什么”这一环节,我分成了两个步骤进行,力求达到学生对信息的综合理解与运用,也为这一类型题目的解决提供正确的解题方式。 【教学预设】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1、在解决问题中加强对“几时几分”的认识,建立时间概念。 2、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3、使学生感受时间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珍惜时间、合 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难点: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经验。 1、复习认钟。 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时间,你都有哪些收获呀!哎呀,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呀! 2、那你们一定能帮帮她! 课件出示:9:30 5:25 10:05 原来她是要我们帮她一下时间,你们会认吗? 学生认时间,说一个方法。 那我们来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她都在干什么? 9:30在看书5:25在看电视10:05在睡觉 3、你们对休息日的时间也一定有你们的安排,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也要带上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学生的有效数学学习应具有强烈的生活性,让数学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让理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碰撞、交融。 “吨”的概念本身十分抽象,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感知“吨”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参加一些体验物体重量的实践活动。通过猜一猜,搬一搬,背一背等活动,使学生能联系实际物体重量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吨的表象,感悟“1吨”的重量,并逐步抽象到具体,可以使学生形象地建立“吨”的重量观念,认识到吨与千克的进率关系。 猜一猜 一上课,我让孩子们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不合理,勇于大胆猜测的,老师予以表扬。正在猜测的热烈氛围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0个这样的老师的体重合在一起有1吨重,引起孩子们对“吨”的悬念。 二、搬一搬 在搬桌子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经探究得知,一张桌子20千克,搬50次,正好是1吨。50个20千克的桌子是1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三、背一背 在“背一背你的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老师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同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心,从而实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部分教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出关于吨的话题,抓住学生“童心”激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合情推理,推算出时间可能是多少。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让学生在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结论,发现数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检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 2.唤醒已有经验 (1)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复习旧知入手,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2)学生汇报。 (3)共同分析“可能”。 (4)启发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5)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经过时间

解决问题——经过时间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让学生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解题过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2.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学会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并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播放滴答声)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流失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呀! 2.师:老师考考大家对于时间的知识掌握的如何?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三个钟面, 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个时刻今天过去了还有吗?所以我们说这一时刻过去 了就没有了。理解时刻的概念 看来大家对于时间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3.师:老师之前去出差,买票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时间信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车票,你从这张车票上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6:05是出发时间,6:40是到达时间,隐藏的数字35分钟是什么?是从天津到北京一共需要经过的时间。原来这就是经过的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是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呢? 我们来看看四年级的大哥哥他是几点来到学校的呢? 出示主题图,学生寻找数学信息,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指名同学回答。(离家时间是7:30,到校时间是7:45)(从家到学校经过了多长时间) 2.请你自己尝试解决,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写出你的思考过程,可以用多种方法。你们一会借助老师的学具拨一拨,想一想然后把答案写在学习单一上;也可以算一算,写一写,把你的想法也写在学习单一上,你们任选一种方法开始! 3.展示学生的方法。 哪位同学用的第一种方法,谁来说一说。 (1)数格子的方法,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3个大格是15分钟。请同学上来数一数。 (2)计算的方法,45-30=15分钟,给出钟面,请同学指一指45分钟在哪,30分钟又在哪。 (3)7时45分-7时30分=15分钟 4.回顾与反思 我们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那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用开始时刻加上经过时间看是否等于结束时刻。 5.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先做了什么? 总结解题方法: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6.这位大哥哥经过早读开始上课了。他这一节课到底上了多长时间呢?(上课时间8:15,下课时间8:55) 学生独立解答,完整的过程。 7.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合情推理,推算出时间可能是多少。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让学生在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结论,发现数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检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 2.唤醒已有经验 (1)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复习旧知入手,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再结合学生感兴趣

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2)学生汇报。 (3)共同分析关键词“可能”。 (4)启发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5)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前提,学生需要从主题图中获取有关的信息才能展开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明确问题的方向,找到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方法。 2.归纳推理思路 (1)师生一起整理思考过程,根据思考,将连续时间和已确定时间的事件填入表格。。 时间7:459:009:1510:3010:50 活动做完作业看木偶剧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6-10-25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团结小学王芬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后需要学习的另一个表示质量的单位。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拉近1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 新课标下的数学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除法,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围绕能否同时过桥顺利引出课题―吨的认识。在学生掌握了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去解决如何过桥的问题,鼓励同学们尽量把方法都想出来,渗透一题多解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同学们背一背25千克重的同学,这一实际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为下面建立1吨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同学们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多少个25千克重的同学的重量才是1吨?在这学生对于40个25千克是1吨的推导困难比较大,因此在讲解中要放慢速度,也不能一带而过,尽量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没有预想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障碍,在讲解过程中跳步了,导致有部分同学似懂非懂,这是教学中的一个不足,以后要加强,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用学生的思维去想问题,也就是要备学生。 为了加强学生对1吨的概念的认识,接下来设计了两个练习题。紧接着就是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先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用到吨作质量单位的,然后在出示一些生活上用到吨的事物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让学生形象观察了图片之后,让学生总结一下以吨为单位的物体的特点,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我在运用新知的环节中加入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小明的数学改错,让学生在快乐中运用新知,也渗透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布置同学们回去调查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庭用水,并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

小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案例

小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案例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1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部分教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出关于吨的话题, 抓住学生“童心”激发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学 习的过程中。围绕“能同时过桥吗” 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学生说钢铁的重量,汽车的载重量都以吨为单位等等。也学生想想1吨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学生在认识了吨之后,利用新知帮助小动物过桥,学生显得尤其兴奋,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2 “吨”是一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生活遥远,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吨与学生的距离,本课以“感知—活动—体验—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验,在丰富的活动中闪光 “吨”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为基础。本课通过创造大量的体验活动,从“量”和“形”中认识“吨”的质量单位。 1、从“量”上体验1吨之重。从30个学生的体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头犀牛的重量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丰富的想象,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中,深刻感受1吨之重、1吨之大。 2、从“形”上体验1吨之多。从30名学生的体重,堆积如山的1吨矿泉水,一个个展示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1吨之多。 二、知识,在不断的在内化中升华 如何沟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中不断认知、不断升华。本课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不同层次认知中内化新知。 1、调查汇报为感知。课前的调查收集信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吨”的影子。 2、实践活动为探究。通过个人提水活动,小组合作计算、估算等过程,在身体、视觉、想象中内化1吨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应用为升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拓展思维,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整堂课,学生心情激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编写意图 (1)例1呈现了学生熟悉的上课起立图,由 8:05的钟面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同时使学生认识 到时间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引入教学后,教材设计了“数一数,填 一填”和“拔一拔”两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多 样的活动过程中直观认识时间单位“分”,以及 “时”和“分”这两个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3)“数一数,填一填”引导学生观察钟面 上的刻度,分为两个层次。左图为第一个层次, 使学生知道钟面上1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分针 走1小格是1分钟。右图为第二层次,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5分5分地数并填数,认识钟面上每个大格对应的是几分。 (4)“拔一拔”3幅连续的钟面图中,由分针和时针都指向12的钟面开始,动态地呈现了分针的运动与时针运动间的关系,同时以电子表为对照,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发现钟面上分针和时针位置的变化,以及二者反映出的时间上的变化,直观地认识“1时=60分”。 教学建议 (1)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 如,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钟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根据时针的位置在8和9之间粗略地说出是8时多。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哪些情况下要用到时间,如什么时间到校、放学等。 (2)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理解重点。 如,可通过操作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并交流钟面的刻度、结构,在了解“分针走一格是1分”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分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一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刻度1可以表示几分”,“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钟?”前者是理解其他刻度表示多少分的基础,后者是理解时与分的关系的基础。同时,让学生结合操作明确刻度1~12的两种含义:当时针指向钟面上某个大格的刻度时表示几时,分针指向某个大

吨的认识解决问题反思

《吨的认识?解决问题》例题9的教学反思 本人通过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吨的认识?解决问题》例题9的教学,认为原编排设计中的“分析与解答”脱离了现实生活实际的特点,现将原编排设计分析如下; 原实际问题的编排设计为: 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小货车的载质量为2吨,大货车的载质量为3吨。 阅读与理解:“怎样派车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 分析与解答: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如果只用2吨的车,正好运4次”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 4次0次8吨 2 3次1次9吨 3 2次2次10吨 4 1次2次8吨 5 0次3次9吨 回顾与反思:“检验一下,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答:派车方案1和4都可以恰好把煤运完。 《教师教学用书》在第74页对本实际问题进行了说明:编写意图(3)呈现完整的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用列表法一一列举时,需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商榷一: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本题在“分析与解答”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帮助学生分析并理解题意。

如:现实生活中大载质量的车,大面额的钞票,多座位的轮船(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特殊情况除外)。所以不应单单考虑“如果只用2吨的车,正好4次”,作为此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始,这样设计有点“顾此失彼”,脱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考虑用3吨的大货车来运煤,才符合现实生活实际。就像在生活中,需要付比较大的一笔钱,应先想到要用大面额钞票;有多个人坐船(车),首先选用多座位的轮船(车)一样,等等。 商榷二;反观方案3与方案4,大货车载质量为3吨的车都是运2次,小货车载质量为2吨的车;在方案3中运2次,在方案4中运1次。既然小货车在方案4中运1次可行,何必还要在方案3中运2次呢?其实方案3为多余方案。分析其原因为;原题中的方案解析只注重8除以2能够完全整除以及列表的有序性,而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大载质量的车,大面额的钞票,多座位的轮船(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建议一,根据原实际问题解答如下;“如果全部用3吨的大货车,最多需要运3次。” 派车方案载质量3吨载质量2吨运煤吨数 1 3次0次9吨 2 2次 1次8吨 3 1次3次9吨 4 0次4次 8吨 回顾与反思:“检验一下,看方案2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答:派车方案2和4都可以恰好把煤运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