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例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例文1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陷入泥潭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教育学生学习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按事情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会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概括各段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抓住“行”的线索,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我艰难行————à我俩并肩行——à他帮助我行——à他背我行、掉进泥潭———à我向前行)

按事情发展顺序,以及以上提示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1——2)讲“我”掉了队,一个人在茫茫草海艰难地向前走。

第二段(3——5)讲迎面走来一位同志,和“我”并肩朝前走。

第三段(6—11)讲“我”了解到这位同志曾鼓动过金寨_,产生

敬佩之清,便紧紧地跟着他走。

第四段(12—17)讲黑夜天下起大雨,老红军战士背着“我”走,不幸陷入泥潭,被草地夺去了生命。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灰椋鸟,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

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倾诉:完全说出。栖息:停留,休息。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早》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早》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谈礼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谈礼貌》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礼貌

齐读。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

(1)读新词语:

礼貌矛盾咳嗽思想情操粗暴纠纷安慰文化修养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江保卫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

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望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

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两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用网络搭建已知与未知沟通、衍化的桥梁,学会合理而有效地处理丰富的网络资料。

3、带领学生抓诗眼,紧扣关键词,咀嚼重点诗句,在想象中走进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在学习中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准备】

准备网络课件,与学生进行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

一、简言引入:

1、导语: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美美在园林,而杭州的美则美在西湖。今天我们将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品读《古诗两首》,欣赏西湖风光,走进美丽的杭州西湖。

2、《古诗两首》中收录了两位诗人写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杨万里,一位是苏轼。同学们还记得吗,这学期我们就学过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一起来背一背。

二、师生共品:

1、导语:杨万里眼中的春天很美,他眼中的西湖怎样?让我们进入专题学习网站,打开古诗,去读一读杨万里笔下的西湖。

2、学生试读古诗,指名学生读,从字音、停顿、节奏方面评,让学生读出诗歌特有的韵律来。(齐读)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灰椋鸟》,供大

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早》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考虑,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准备

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2

、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

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身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身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身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目录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海伦凯勒 苏教版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极感人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课文写了海伦在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情况下,由于沙利文、萨勒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渴求知识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让学生凭借这些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也是书后提示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凭借具体的语言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难点: 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理念: 《海伦凯勒》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对于这一类文章,应努力使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地印刻于学生心中。学习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紧扣中心句,品词析句,在课文的重点句、疑难处、看似矛盾点,慢慢咀嚼品味,展开丰富的

想象,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热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设计思路: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凯勒的精神,我这样设计:让学生多形式阅读课文,与文本充分对话,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抓住“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这一中心句,指导学生弄懂“不屈不挠”的意思,让学生抓细节,体会人物内心;细品味,感悟人物精神;补空白,培养想象能力;巧拓展,享受成功喜悦。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通过内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一进一出,便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想象练说、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简言之,一、用体验明白暴躁;二、用读悟感受刻苦;三、用对比体会勇气; 四、用写话升华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突出中心

(整理)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精品教案 一、情境导入走近爱 1.师: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浸润在优美的音乐中,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你听出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学生回答)“茉莉”这两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让我们一起来写一遍。(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方式) 2.欣赏一组茉莉的图片。 3.在一个漂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问妈妈:“真爱是什么?”妈妈竟指着这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如茉莉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生字,你能读准他们吗?谁来试一试?(出示生字) (强调:怔:扁口。) 2.生字解决了,通过预习,你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你看,知道了课文讲了几个人物,干了什么事,再把它们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花?谁能用文中的词语说一说。(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清香无比)师:这三个词概括出了茉莉的特征。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 过渡:茉莉是一种平淡无奇的花,妈妈为什么说爱像茉莉呢? 三、自主品读感悟爱。

请你们捧起课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个段落,句子、词语或者是哪个字最能打动你,让你的心怦然一动。用重点符号标出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师:有的同学读书习惯很好,能边读边划并且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与学生小声交流。) 讨论交流:师: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四、精读细节品味爱。 师:通过刚才的默读讨论,相信同学们已经从课文中找到了许多爱的细节,谁先把找到的最受感动的场景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谈自己的感受,同一片段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补充。)谁愿意先来谈。 【预设1】我最感动的是第九自然段第二句。我从这句话中读懂了爸爸非常关心妈妈,为了能让妈妈睡好,他坐着伏在床沿边睡了一夜。(课件出示:细节3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还有谁对这个句子有感受的? .【预设2】“紧握着”这个词可以感受到爸爸非常爱妈妈。因为他知道妈妈有事肯定不会叫他,唯有紧握住妈妈的双手。(师:多体贴的紧握呀!读起这句话。爸爸握住的只是妈妈的手吗?)2.而爸爸握住的,不只是妈妈的手,更是妈妈的心,是平安,是一辈子的幸福, 师:多深情的紧握呀,这分明就是明握着手,实在表达爱啊!你看,你们找到的是一个紧握的动作,一个普通的词语,拾起的却是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3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3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最新文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 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_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_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_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例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例文1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陷入泥潭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教育学生学习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按事情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会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概括各段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抓住“行”的线索,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我艰难行————à我俩并肩行——à他帮助我行——à他背我行、掉进泥潭———à我向前行) 按事情发展顺序,以及以上提示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1——2)讲“我”掉了队,一个人在茫茫草海艰难地向前走。 第二段(3——5)讲迎面走来一位同志,和“我”并肩朝前走。 第三段(6—11)讲“我”了解到这位同志曾鼓动过金寨_,产生

敬佩之清,便紧紧地跟着他走。 第四段(12—17)讲黑夜天下起大雨,老红军战士背着“我”走,不幸陷入泥潭,被草地夺去了生命。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灰椋鸟,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公开课 教案 《水》教案 教材分析 《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文章有概括,有详写,有细节,有动作,有语言,从各个方面多层次地揭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给人以深刻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2.理解课文的反衬写法,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详细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康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困难, 1 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宝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处处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句来写。可以说,抓住这句话,就抓住了课文的根本。为此,在设计研究过程时,从中心句入手,围绕中心句,表现中心句,深化中心句。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引读体会,逐步感受水的珍贵。在品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研究的自主权,把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从本文的特点出发,努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范文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范文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歌谣的韵味,月夜的美妙。 2. 学生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 3. 理解文章第五自然段与最后一小节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歌谣童谣的语言风格,体会这些童谣对作者幼年的启蒙作用。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 导出课题 唐代诗人孟郊,忘不了临行前母亲为他缝制衣服的一幕,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游子吟》;(幻灯映出该诗,示意学生吟诵) 现代作家孙友田,忘不了儿时母亲给她的文学启蒙,于是写下了感人的回忆录(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2. 初步审题 ⑴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什么叫“启蒙”? (学生根据预习回答,教者随机归纳: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

的入门的知识。启,开导;蒙,蒙昧无知。) ⑵那么,“月光启蒙”该怎么理解? (学生尝试讲述见解,教者随机归纳: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段具体解释了“月光启蒙”,点明了课题。 (学生速读,找出课文末节,幻灯出示末节) 对,这就是作者对“月光启蒙”的解释。我们来读一读——(逐句引读)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二、整体感知 1. 提示自读要求 多么不可思议: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都用了哪些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让我们认真通读课文,根据有关内容归纳:(学生自由读书,尝试概括) 2. 交流主要内容 ⑴学生发言,随机评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23《大江保卫战》苏教版

23.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第一、二自然段。 2.学习三个典型事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保 卫国家和人民在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反映人民子弟兵英雄本色的三个典型事例。 2.体会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 神。 3.懂得人民子弟兵的英雄壮举和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整体 1.师: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时光遂道,和时光老人一起回 到那难忘的1998年的夏天,和人民子弟兵一起深入抗洪第一线,打响这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请同学们用朗读来表达你们的参与热情,好吗?”(学生齐读课题) (评:同学们真的非常热情,老师已经真切感受到了.) 2.课件出示词语:告急万分危机日夜兼程气壮山河 师: “那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谁能根据这四个

词语简单的给我们回顾一下课文第一部分?” 板书:告急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过渡: “这是一场不动枪炮,不见硝烟的战斗,那么,在这场不动枪炮,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几百万群众与大自然展开了生死搏斗。(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对联: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 相融 师: “看到这幅对联,你想说点什么?请你把你想说的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生说完自由练读)读出气势.(从感性到理性) 师小结: “从对联中,老师真切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那惊心动魄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 过渡:是的,的确,98年那年夏天接连不断的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2.师:请同学打开书默读课文第二部分(2~5自然段)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也就是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讲了哪几件 典型事例?(边出示大屏幕边出示问题) 3.生交流,师小结板书:保大堤 三个典型事例战洪水 救灾民 4.(四人小组合作形式)

【知识学习】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 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8神奇的克隆 教学反思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 2 课时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习作2 修改《拔河》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拔河》这篇作文主,再根据自己的拔河体验,了解其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认真阅读老师的批语,了解“眉批”和“总批”的内容及位置,读懂教师的修改意见,明确写好作文的具体要求。 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积极讨论交流后,认真修改作文,并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批改作文的方法。 逐步培养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 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2, 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把握习作重点。 3, 教师导入: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4, 教师板书课题,提示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 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

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汇报。 3, 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 1、学生同桌、前后互相自由交流。 2、学生上讲台交流。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同的不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4,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 ,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作文如何修改,可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的批注。 2, 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揉已见,小组内交流。 3,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走进《童年河》研讨课教案_6

走进《童年河》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 一、欣赏名句,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 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1.自由读读这段文字,说说读后的感受。 (预设:以河为隐喻,童年是河,人生亦是河,水流或急或缓,犹如时间之箭,无法挽留,但它激起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拍击你的心。作者说他“总是没有长大”,儿童文学作家恰恰是那类从没有让心中的孩子离开过自己的人。) 课件出示: 童年就像一条小河, 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 它流得那么缓慢, 又流得那么湍急, 你无法把它留住, 它的涟漪和浪花 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 让你感觉 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2.再读读,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句子简短,就像一首诗一样。简单、准确、质朴而凝练、传神的。这如诗般的语言记得出自哪本书嘛?——《童年河》。(板书:童年河)如果童年的岁月真有一条河陪伴,哪怕仅仅一条小小的河,那必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河畔会发生多少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童年河》(板书:走进) 二、感知读物,渗透读法。 (一)当我们要读一本新书时,你会先看这本书的哪些部分呢? 预设:看封面(板书:欣赏封面)、读内容提要(板书:阅读提要)、看目录(浏览目录)。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初读新书的方法。封面是书的眼睛。我们一起来欣赏《童年河》的封面。 (二)课件出示《童年河》的封面,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1.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赵丽宏的图片及作者简介: 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诗人、散文家,出版著作70余部,多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部分作品被选入大学、中学、小学教材。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首届冰心散文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上海文学艺术奖、2013年国际诗歌大奖——斯梅德雷沃城堡金钥匙奖等30多种国内外奖项。

2023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2023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2023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 一、研究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而这篇课文又是写“水”的什么? 2、浏览课文,交流:__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贵的? 2、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或者是说水缺乏)的句子。 (2)交流、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感受水的缺乏,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该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哪些句子描写出那里因缺水而过得很苦。 (2)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着重理解: ①“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②“只有在下雨日子里……洗上一回澡。” ③“在雨中奔跑踊跃……吃来自天空的水。”(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为什么会这样呢?) (4)学习“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 (5)朗读体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你从哪里地方感受到这儿的“苦”? 2、交流。重点研究:“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①齐读这句子。②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2、用“▲”标出第四自然段中妈妈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二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2)

24 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七单元的第一篇.本文是一首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诗,作者苏轼以精炼的文字展现了一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文章既有写景的语句,又隐藏人物内心活动,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很好的范例.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词析句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感受疾风骤雨之美和诗人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教学难点】 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感受诗的美,爱上古诗词.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古诗,初步理解古诗意思。 一、导入新课: 1、这首歌的歌名是-—《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是由王菲演唱的,歌声十分优美动听,可惜—-。我们知道古诗古词原本就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古诗词的韵律十分优美,而现代音乐与它完美的结合起来就更能把古诗词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曲调比较————-—你知道为什么吗? 2、除此以外你对苏轼还了解多少?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苏洵之子。嘉佑进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3、今天我们就穿过时光隧道,跨越900年的历史与宋朝这位大文豪苏老先生相会,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这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初学古诗,自己理解: 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 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醉\’该如何解释(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学完这首诗后我们就能知道了,谁来把这首诗读一下。 3、学生自己理解古诗意思。 三、师生交流,理解诗意: 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四、咬文嚼字,感悟诗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2、师: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五、激发兴趣,吟读成诵: 1、师: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好了呢?自己练读。 2、品读。 六、师生总结,扩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读苏轼写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睛后雨》,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点.有什么学生自读。教师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并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描绘的意境写下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18-2019)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电子备课设计 年级:五学科:语文 教学器材投影 作业设计写一篇日记,尝试修改。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二次修订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图 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 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 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 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 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 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 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 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 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 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答: 更应该)为什么呢?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 好后,他在上面作 了修改。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 的。 3.请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 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明确: 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 第二处:标点错误。 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 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 第五处:错别字。 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明确以下修改符号: 删除插入 更换调序 课后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教 版(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 3.感受诗人苏轼豁达开朗的胸怀与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出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趣揭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声音真好听,我再请几个人读一下题目,读的时候,其他人思考,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六月二十七日是事情发生的时间)哦,你知道了时间。 (望湖楼是地点)哦,你了解了地点。你知道望湖楼在哪里吗(杭州西湖)那你知道是什么事情吗对于醉书你有什么了解 (醉:似醉非醉的情况下)是的,为什么会醉(喝了酒)也许(沉醉)到底怎么理解呢相信大家学完课文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书:写诗)是的,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代的书是写字。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望湖楼在哪里吗(杭州市西湖边) 过渡:那六月二十七日那天,诗人究竟写了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坐时光机来到那一天。 二、初读诗句,扫清字词

1.那现在就拿起你手中的书本,大声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点名读2~3人 2.古诗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音律美。现在老师来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谁想试一试?2人 3.刚才,我们已经把诗读的正确,有节奏,古诗我们还要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默读古诗。结合预习,和同桌交流读懂的字词,不懂的字词互相交流,尝试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句,谁读懂了? ①(翻墨:打翻的墨水未遮山:还没来得及遮住山)所以黑云其实就是(乌云)谁能来看着图片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板书“云”】 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有来得及遮住山峰。2人说 模拟二:你从哪里知道了它还没有遮住山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的意思 也就是说当你抬头看天空,天空出现了什么颜色仅仅是黑色吗还有白色。哦,有可能天空一边还是太阳,一边就已经开始下雨了。这正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板书“雨”】 ②(白雨:白色的雨跳珠:跳动的珍珠乱:杂乱的) 用自己的话说:白色的雨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的蹦进了船里。 ③这样的一场雨是如何收尾的呢第三句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卷地风:从地面刮起的大风忽吹散:突然吹散了) 从地面刮起的大风一下子把云和雨都吹散了。此时再看天空,正印证了一个成语“雨过天晴”【板书“风”】 ④最后望湖楼又是怎样的呢最后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水如天:水天一色的美景)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水天一色的图片,仔细观察,什么叫水天一色(水天相连的美丽)【板书“水”】 ⑤现在对照着这四幅图片和诗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谁来试一试?2~3人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4古诗两首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课 文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教 案 第一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hēi yún fān mò wèi zhē shān 黑云翻墨未遮山, 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白雨跳珠乱入船。 juǎ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 卷地风来忽吹散, nwàg hú lóu xià shuǐ rú tiān 望湖楼下水如天。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自由阅读,注词释义,理解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遮:遮蔽,遮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设计 苏教版

15 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材分析: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萌生出对这座充满特殊魅力的城市的赞美与向往,以及激发对充满无穷魅力的音乐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通过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朗读、交流、体会,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和维也纳歌剧院、“金色大厅”在全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体会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和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感悟异国情调和异域城市,构建“音乐之都”,体验音乐真谛,陶冶美的情操,进一步激发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词语: 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镂花斯特劳斯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华尔兹 掺和和气一屡屡楼房镂花 2、理解下列词语:镂花北麓掺和

3、读熟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 4、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曲,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一起读课题。 2、那么维也纳究竟在哪?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出示画面,出示第一小节内容,指名读。 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地方? 我们要把这么优美的景色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说明:充满激情的导入,让人未见其行,先问其声。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1、维也纳为什么能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呢?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 2、交流:(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说明:学习文章首先对课文有整体的认识,理清文章的线索。 3、课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大致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4、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 5、学生自由选择浏览,朗读,交流感受。 说明:提问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罗列出关键问题,这样既教会了学生怎样提问又指导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 第二课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教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淮安市老坝口小学王慧明 一、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高年级段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想象、思考、交流,锻炼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感悟诗词的意境,体会情感。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品读诗,读出韵味、读出理解。 2.以“情”为线索,以景为辅佐点,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地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在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交流、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4.理解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通过品悟、想象、交流感受古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在此基础上感受诗人的豁达胸臆,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及诗人之心在朗读、交流、写话上体现出来。 四、设计意图: 我校的语文教学要求有导学案,因为现在课程安排,课堂的时间较少,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能进行拓展,并且掌握学习的方式能自主预习、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交流、汇报生成新的拓展点,进行研究。因此,课堂是在学生完成初步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完善的。我校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自主式”,课上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悟起来,说起来。使得学生既会自主学习又能合作交流。本课,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已经做到了将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我们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

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