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适应性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适应性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适应性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适应性研究

教科院初教所杨世碧

本研究于2001年5月教育部西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立项,历时三年进行研究,2004年5月结题,实验结果报送教育部课标研制组。其经验成果在全市小语课程领域推广。

随着课改的稳步推进,在前三年课题实验基础上,研究由点到面,继续深入进行。2007年5月,在广泛深入的调研基础上,经过认真统计分析,梳理总结,形成了本研究成果,再次报送国家教育部,为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供依据,并发表在国际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07年11期。

6年来我们对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适应性验证经历了“学习课标—内化课标—实施课标—反思课标—修改课标”的研究过程。

提出了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等内容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促使语文课程教学发生了根本变化,取得了可喜成绩,还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

一、研究的做法

6年的实验研究,经历了“学习课标——内化课标——实施课标——反思课标——修改课标”的研究进程。(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学习理解,转变观念

——(感知课标)

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以“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实验的学习培训。2001年10月在重庆巴蜀小学举行了课题开题仪式暨首次实验研讨活动,经过学习培训,明确了任务,深感到实验任务重、难度大;有压力、很紧迫。必须经过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实实在在的实验工作,才能完成实验任务。并对进行课题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进行了培训。

第二阶段内化实施,行为验证

——(走进课标)

2002年3月至2004年10月,课题实验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准确把握“课标”的实质,重点进行“课标”适应性研究。凭借人教版、西师版、江苏版“课标”实验教材,对课标进行实验验证。

?每学期组织两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对教师如何将“课标”的基本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落实在课堂教学

中以启发和借鉴。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对教师学习把握“课标”,进行理论指导。促进教师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课题研究,收

到了很好效果。

?进行师生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实施“课标”后教与学的现状,并给以教学行为导向。

第三阶段理性反思修改完善

——(走出课标)

2004年11月至2007年6月,重点对“课标”进行反思,提出修改和完善“课标”的意见和建议。经过

前一阶段的实施验证,我们对“课标”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走进了“课标”,适应了“课标”,但要客观的验证“课标”的适应性,还必须走出“课标”,进行理性的反思,经过教学实践验证“课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和完善“课标”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组织实验区的教研员、教师分片区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和搜集一线教师对“课标”的实施意见,进行总结归纳,集中梳理,形成了修改“课标”的意见和建议。二、研究成果

(一)提出了若干条对“课标”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1、对《课标》“基本理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标准》提出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将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以往的大纲相比,理论上有重大突破。纠正了多年来“文道之争”的偏颇认识,平衡了二者的关系,有利于在课程实践中使两方面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这一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课程性质定位准确,表述准确、精辟,它充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双重作用,关注到语文课程作为一种基础工具学科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督促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是适宜的。

但在实践中,由于教师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认识的狭隘与窄浅,使得二者处理得不如人意。1)《标准》对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表述,只是宏观地谈到“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对语文内在本质特征,即课标所提到的“语文素养”作全面具体的阐释,可能仍难使广大教师对语文的文化内涵特性有正确全面、清晰具体的认识。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统一的度在实际教学中应怎样把握,显得模糊不清,一线教师不好操作。

建议: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作较深入的阐释和界定。在“统一”前面加上“和谐”或“有机”二字。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做到和谐有机的统一,语文教学才会抑制人文因素的膨胀,才更具语文性。语文的工具性应该充分强调,可以将工具性定位为基本属性,以工具性为基础,可表述为“以工具性为基础,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应明确提出“重视语言文字训练”。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标准》中仅有一处提到“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认为这一点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慎重地处理好,以免再造成语文课失去语文性,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

3)“基本理念”第三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改为“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有机结合。”因为《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导致一段时期内对“接受性学习”的抵触和排斥,使课堂教学走了一些弯路。课标对优秀的传统教法予以应有的关注。

2、对《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标准》从三个维度来设置课程目标,容易造成教师在具体操作时把它们割裂开来,建议在“标准”中就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落实作一些可操作性的说明。从三维目标的结构看,部分教师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太飘,不好把握。

?“知识与技能”适当突出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序列和训练重点,(“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也不是不要语文知识训练)以利一线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好操作;“过程与方法”小学阶段要掌握那些学习方法要有个序列。

3、对《课标》“课程内容”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界定不明确,学习方式乎?课程内容乎?在《标准》中的“基本理念”的表述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而在课程目标内容中又将其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组成课程内容。认识模糊不清,实践难以操作。

(2)根据《课标》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课程内容的安排,教材对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可谓花样百出:形式上有课后综合、单元综合、大单元综合等;内容上有的是语文综合,有的是非语文综合等。使一线教师难以把握,难以实施。

(3)“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难,评价更难。6年的实践过程中,据统计,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认真到位,达成教学目标的不足30%,而在6年小学毕业考试评价中,没有对“综合性学习”进行客观科学的考试评价,这是一大难题。

4、对《标准》整体的难易程度和容量适宜的修改进意见和建议:

实验证明,从《标准》整体上看,难度偏大,容量偏多。达成目标比较困难。一线教师普遍反映适应性不够。(1)第一学段教学内容太多,衔接不够紧密。

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由此可见,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成倍地多于中高年级,写字任务也不轻,这样安排是不合理,不科学的。编者的意图是明显的——尽量在低年级扫清阅读障碍。诚然,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其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远不及中高年级的学生,而且低年级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识字写字。

由于《标准》的目标要求高,任务重,相应教材内容就多,难度就大了。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就有34篇课文,8个集中识字,8个语文园地,5篇选读课文;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更是多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万州区教师反映:按每篇课文两课时完成计算时间,每个单元至少两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全册教学要用16-17周时间,教学时间非常紧张。一学期下来,教师教得精疲力尽,学生学得苦不堪言。建议识字量作适当的降低,教材内容作相应的减少。

?《标准》整体上对“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也过高了。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适应性不够广泛。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是根本不能完成的。建议:课外阅读作弹性要求,有条件的(城镇学校)学校作量的要求,农村学校作质的要求。

?建议:《标准》适当减少识字量,减少教学内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以适应广大农村学校的学生。

5、对《课标》“教学建议”的改进意见或建议:

?“教学建议”的表述应更具有刚性、更具体化。应提供可供借鉴的经典案例,以便阐释如何在教学中实

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等问题,使教师对相关的概念如何操作有更具体化和细化的理解。

?“教学建议”的内容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学习

上主动探究与实践。但从实验情况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

?“教学建议”留给教师的空间挺大,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

性,但对传统精华的继承有所忽视,容易导致教学实践中教师为追求创新而只注重形式的翻新,削弱教学的实效性。

?“评价建议”中虽然列举了一些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和内容虽然很全面,但过于理想化,在操作层面

上无法真正实现目标。操作繁琐,不简洁,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难以操作。

建议提出更详细、更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使各知识点的评价能细化,得到落实,使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评价建议”中提出的评价策略,具有灵活性,有助于引导教师真正关注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有助于教

师较好地评价学生。但缺少可操作性,比较模糊,不好实施,尤其是在大班额中实施如“成长袋”“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难度很大。

?建议:

(1)评价面面俱到实属困难,目标是相同的,但要允许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有自己的选择和路径。在评价学习结果上,要求不能降低,但评价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上,允许百花齐放。因此操作性上,在课标上是难以反应的。

(2)提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强调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学生日记”、“情景测试”等评价方式。

(3)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学校、教师对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建议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全社会都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首先转变他们的评价观念,更有利于推动教学评价改进。

(4)阅读教学的操作性评价(尤其是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指定性、可行性操作要求模糊,教师觉得无从下手。如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应当有一个评价操作的序列。

(5)为了进一步提高评价建议的可操作性,建议在“评价建议中”可以增加关于语文学科评价的原则,并分各学段列出。

(6)提出更详细、更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应有分学段具体的“评价建议”,如:“评价内容及方式、方法等;对“成长记录袋”应强调阶段性、可操作性。

6、对《标准》“教材编写建议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修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部分过于笼统,对教材的选文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建议对每个学段教材的选文题材、

选文内容、选文范围、选文数量篇幅有一定的要求,这样避免一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充斥教材,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材编写时要有必要的语文知识的介绍。

?《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的编写以“单元主题”为纲,凸显了选文的人文内涵,却淡化了知识

与技能的循序渐进,使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了抓手和依托;而教材各年级的“单元主题”又大同小异,虽然有要求的高低,希望螺旋式推进,但编者的意图不明显,需要一线教师进行揣摩,造成教师教学时不明白编者的意图,出现拔高和降低教学要求的倾向。

?《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部分的叙述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但一般教师都做不到,他们习惯

于执行的多,能主动开发的少。这部分内容的制定和叙述,比较适合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沿海和大城市学校的教师,对相对边远贫穷地区的城镇和广大农村学校教师而言,基本上没有可行性。

7、对《课标》的文字、概念、术语等表述上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标准》标准在文字的表述上比较通俗、流畅、明了、简洁。概念、术语表述准确,但没有对一些概念、术语进行必要的解释和界定,如:语文素养,语文因素,语文实践等,还有学术化的概念较多,理性成分较大。就是看起来似乎全懂,做起来就比较糊涂。感觉课标和教材(教法)之间差个什么东西。也许是课标中理想的成分多了,现实却还有一段距离。

建议:

(1)定量的准确的描述要多一些,定性的模糊的语言应少一些。

如“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中要求活动的范围不应作限制,农村学校的学生和相当部分城市地区无社区活动,这一目标怎样达成?如果要作限制,就应改成“热心参加校园、社区和村委会活动。”这样范围就更宽些。

(2)对内涵丰富的概念应加以阐释。

在“课程目标”中有大量的感悟、体验、领悟、揣摩、体味、推敲、想象等心智活动的行为动词,作为目标来要求,难以掌握,教学中怎样实施,评价时怎样检测达成度,都成困难。

如第2学段“习作”目标的第1条“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和第3学段习作目标第1条“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求的表述难以掌握,不便操作。

(二)学生的发展

6年的实验,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养的学生突出表现为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学生思维活跃,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基础。

(三)教师的发展

6年的实验,教师经历了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骨干教师。我市小语教师的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1000多篇,录制教育部远程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光盘20多盘,在全国各省市作新课程语文示范课50多节,参加2000年以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举行的赛课,获一等奖5人,二等奖4人。在全国小学语文课改中属于领先地位。

(四)物化成果

编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由重庆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药物临床试验适应性设计指导原则(试行)

2021年1月

一、概述 (1) 二、适应性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2) (一)适用性 (3) (二)合理性 (4) (三)完整性 (5) (四)可行性 (6) 三、常用的适应性设计 (7) (一)成组序贯设计 (7) (二)样本量重新估计 (8) (三)适应性无缝剂量选择的设计 (10) (四)适应性富集设计 (12) (五)两阶段适应性设计 (13) (六)适应性主方案试验设计 (14) (七)多重适应性设计 (16) 四、其他考虑 (16) (一)仅基于外部数据的修改 (16) (二)监管的其他考虑 (17) 五、参考文献 (19) 附录:词汇表 (25)

一、概述 确证性临床试验的设计一般基于前期探索性研究结果,很多时候仅依赖于非常有限的数据,由此可能造成设计元素存在较大的偏差,从而直接影响试验的成败。随着药物研发的推动,临床研究的技术方法得到不断的发展,适应性设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应用。适应性设计允许根据试验期间累积的数据对试验设计进行修改,以修正初始设计的偏差,从而增加试验的成功率,提高试验的效率。 成组序贯设计是最早应用于临床试验的适应性设计,其后,适应性设计较广泛地用于样本量的重新估计,现今逐步推广和发展到了多种类型的试验设计,例如两阶段设计、平台试验设计等更为复杂的设计。随着理论方法的不断成熟完善、模拟计算能力的进步,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适应性设计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指导原则对适应性设计的定义为: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划,在期中分析时使用试验期间累积的数据对试验做出相应修改的临床试验设计。一方面,适应性修改是“按预先设定的计划”进行的,而不是临时提出的修改方案;另一方面,适应性修改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即通过对累积数据的不断学习,相应地修改试验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研究环境。

时间结构:消息写作中的文章结构技巧(附案例分析)

在新闻消息的实际写作中,文章结构其实有很多种,常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今天,我们来看一篇曾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作品,学习另一种较为常用的消息结构——时间结构。用好这个结构,也可以使得消息的叙述变得更加流畅。 (注:下面的文字,黑色为原文,蓝色为点评文字) 农民卞康全一家三代守护五条岭烈士墓70余载 收集836名烈士资料替98名烈士找到亲人 (标题中事实明确,三代守护烈士墓;标题出现多处数字,体现细节的张力) 本报讯(记者孙凤志王谷雨)“你家先人严纯连烈士,经资料查得安葬在盐城五条岭烈士陵园中,今写信告知……”6月28日上午,农民卞康全寄出了今年写给淮安涟水籍烈士后人的第79封寻亲信。用这样的方式,卞康全已为五条岭98名烈士找到亲人。500多名原华东野战军老战士、烈士亲属,因为他的牵线搭桥建立联系。(先用了直接引语开头,然后引出人物典型事件——写寻亲信,最后介绍人物的主要贡献——为老战士、烈士亲属寻亲) 卞康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庆元村人,今年53岁。他家东边不远处就是盐南阻击战牺牲烈士安葬地——五条岭。1947年12月,2000多名指战员在那场战斗中壮烈牺牲,由于战事频仍,条件所限,先烈们连姓名都未能留下便被匆匆下葬,堆成五条长岭。从爷爷卞德容开始,卞家祖孙三代人守护五条岭烈士墓,70多年不曾离开。(第二段开始介绍主要人物以及标题中的“卞康全一家三代”,回顾历史,1947年开始,“祖孙三代人守护五条岭烈士墓,70多年不曾离开”。) “那年我8岁,父亲参与了掩埋烈士遗体。母亲搀着我就在旁边,告诉我,这些烈士都是为老百姓牺牲的,是我们最亲的人!”在卞康全父亲卞华心里,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小

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适应性设计现状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在此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方法与技术成果,结合我国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特点及适用人群的特征,分别从空间尺寸的精细化设计、水平空间功能的可变性、垂直空间的利用以及收纳空间设计四个方面总结出可行的设计策略。 引言 本文提出的中小户型住宅是指居住面积在90m?以下的户型。这种户型的使用者多为单身的年轻人或新婚家庭,将来会面临家庭结构及空间使用人数的变化。中小户型住宅不能是大户型住宅的缩小版,不能因面积小而失去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宜居性。一方面,从一个家庭的建立开始,渐渐会从两口之家过渡到三口,将来还会面临父母养老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生活中出现了多元化,单身、丁克、海归、老年人等等。不同的家庭结构、职业、爱好、年龄和生活习惯的居住者对居住空间功能的要求也出现多样化需求。有限的居住面积与人们对住宅空间宜

居性与舒适性以及使用者多样化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怎样解决在有限的居住空间内满足不同的家庭结构的生活需求,成为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适应性的研究即是解决使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使空间使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商品房面积以70m?左右的最多,而且许多富人也青睐这样的小户型。日本在住宅建设方面长期坚持小面积、适用、舒适的理念,对居住行为和家庭人口结构有着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住宅空间设计还是居住产品都做得很精细,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我国香港,绝大部分人都居住在90m?以下的中小户型中,并且常常祖孙三代生活在一起。在户型设计上,他们采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设计理念,以“按需分配”、“一寸空间也不浪费”为原则。多以屏风代替隔墙,在有限的空间内强调布局的精巧性。 我国现阶段,面对紧张的住房问题,多数房地产企业缺乏大面积开发中小精品户型的经验。在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急度紧缺的现状下,城市住宅需求和户型设计都发生着变化。如果人们根据家庭结构变化的

表时间概念俄汉成语语义结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081741.html, 表时间概念俄汉成语语义结构研究 作者:胡春卉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2期 摘要:基于成语在语言文化学中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研究“时间”概念语义结构和俄汉成语语言处理方式。本文重点围绕什么是时间成语,表积极意义的俄汉时间成语有哪些,表消极意义的俄汉时间成语有哪些,表中立的俄汉时间成语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本研究有机地联系语言、文化和民族心智,有利于语言翻译和文化价值观的研究。 关键词:时间范畴;成语;语义反映;形式反映 成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语言特征,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人民对生活、文化、工作的看法。成语的学习是学习语言、提高语言水平的必要环节。成语具有鲜明的语义、句法修辞等方面的独特性,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它与周围的世界和事物息息相关。但也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的宗教、历史、政治、思想、文化、气候的不同,所以汉语成语与俄语成语存在差异。正确和恰当地使用成语,使它具有独特性、精确性,对于了解和掌握地道地俄语具有重要意义。 一、表时间的俄汉成语概述 时间作为一个基本的哲学类别,许多学者对它感兴趣,因为时间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形式,人们通过它来理解世界。在不同时代,在哲学中描述和解释时间类别有不同的方法。第一个系统地研究时间类别的哲学家,传统上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时间被赋予了概念和并与运动概念联系。时间被定义为:“相对与之前和之后的运动数”。分析表明,不同时期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概念来分类时间及其性质。但是,尽管时间的质量特性被普遍接受,但不同文化的态度却不同。 从18世纪开始有很多俄国语言学家在研究成语是什么,在俄语中成语有非常多的意义:1)成语是一种语言单位的总和。2)某时代的语言风格。3)成语固定组合、固定短语。而在汉语中成语是中国语言的一部分,它是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包括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汉语成语大部分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生动的作用。我们主要对俄汉表示时间含义的成语进行比较。 二、表时间成语在语义上的反映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是最抽象的概念之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时间代码,这个代码反映在语言之中。 (一)表具体时间概念的中俄成语语义对比

我国当代高校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

– 52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1期 高校体育建筑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是高校体育教育硬实力的重要体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体育建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由于内在机制不健全和非系统化等问题,目前高校体育馆的设计、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因此,现阶段探讨一种系统化的研究设计方法是高校体育建筑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进行高校游泳馆、体育馆等体育建筑设计时,需要分析新世纪体育建筑的潮流,并综合中国建筑的设计要求。体育建筑的建设要兼顾体育教育、比赛、集会和演出等大型活动对场馆的要求,增加其利用率。总体来说,体育建筑的建设应该向高效、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体育建筑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高校建筑水平非常低。1919年,美国当代著名建筑大师墨菲(H.K.Merphy)在当时还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学堂设计修建了一个小厅馆,叫清华学校罗斯福纪念体育馆(见图1),这是中国的第一个高校室内篮球场。在结构上采用了下拱的钢架,侧面有高窗,顶上设有天窗。体育馆的二楼有一个简易的练习跑道。篮球场的西侧有一个25米的游泳池,南北两侧都有更衣、办公等辅助用房。这个体育馆虽说有点简陋,但它是我国第一座体育馆。1920年墨菲又为北京大学设计了体育馆,结构同样比较简陋。可以说在解放前,我国高校体育建筑寥寥无几,设计水平远低于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解放后,我国的高校体育建筑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也逐年增加,上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在教育事业上的大力投入,高校体育建筑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但是由于沿用的是普通体育馆的设计模式,导致很多高校的体育建筑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利用率也不是很高。于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利用高校体育建筑,以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高校体育建筑的选址和设计规划 我国高校选址一般有三种形式:老校区、新校区、校园和城市结合部。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尽量建设独立的运动区。因为体育建筑群容易产生噪声,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一般与教学区通过花园、树林、道路进行隔离。在老校区建设的建筑,一般建筑用地较小,同时建筑物要尽量考虑建筑平面与相邻的建筑物形成和谐的空间状态和景观。例如东北大学体育馆,处于校园东西向主轴的末端,北临体育场,南邻实验楼,布局沿原有的轴线取椭圆形和对面的汉卿会馆呼应。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并且做到了与校区原有建筑的完美结合。 选址在新校园的高校在建设体育建筑时,可发挥的余地更大,主要考虑的是体育场馆是否与新校园建设布局相协调,并且注意留有一定的隔离地段。很多情况下可以在体育建筑的造型和功能上提供更大的设计空间。运动区的规划需要考虑学生住宅区的位置。体育运动区兼顾教学与提供学生和教职工锻炼身体使用,其中学生的使用为主要功能,所以位置选取若不能兼得教学和学生使用时应该偏向学生生活区。选址在城市和校园结合处的体育建筑,一般都是以其为中心,形成当地的主要建筑标志。例如青岛大学体育馆,位于城市和海滨高 我国当代高校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研究 梁云峰 [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11] 摘 要:现代体育包含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其中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相应的体育设施建设也被提上日程。当代高校的教育工作在专业知识教授之余也需要适时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工作。高校体育建筑为全天体育教学和团队训练提供良好的场所,与此同时,作为城市体育建筑的一部分也需要其能够更好地符合全民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TU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1-0052-02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 图1 清华大学罗斯福体育馆

“时间词Tn+前/后”结构研究

“时间词Tn+前/后”结构研究 “前/后”对可以进入“X+前/后”结构的时间词有具体的语义要求。时点时间词要具有[+定位性]的语义特征,同时,顺序义和当前义会严重影响与“前/后”的组合能力,并给整个结构带来界限性的语义特征。时段时间词要具有[+指量性,-划界性]语义特征。这一分析也许能对“X前/后”结构中“前/后”与X的组合要求有所启示。 标签:时间词前/后语义特征 一、引言 “X“前/后””表示早于/晚于某时间参照点的时间,X可以是名词(包括表示时间的数量词)、动词或小句[1]。对这一结构的整体功能、定位方式等,很多学者都做过详细的研究,对X是动词和小句的情况论述也很多。 时间词本身就指示时间,但受各种伴随语义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时间词都能进入这一结构,“前/后”与不同时间词组合时也呈现出不同的语义倾向。本文试图对时间词(主要是名词及词组,不包括表示时间的副词)进入“Tn+前/后”这一结构的情况进行考察,找出能和“前/后”组合的时间词的语义特征,探讨“前/后”对与之组合的时间词的语义要求。 在作为后附成分表示早于/迟于某时间参照点这一语法功能上,“前/后、以前/以后、之前/之后”是相同的,因此后两种情况也包含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而统一记作“前”,只在例子中加以区分。至于这三种结构在语义及搭配上的不同之处,暂不考虑。 本文所说的时间词,并不是一个词类,或有的学者说的名词中的一部分,而是包括下面这几类表示时间的词语: A.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月十五号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三点十点半十二点十五分初一初二初三…… 初十 唐朝北宋中秋除夕冬至黎明早上下午深夜 十七世纪初北宋末年七九年初三月底十月中 B.第一年第二年第三个月第五分钟 C.昨天今天明天去年今年明年 D.有一天有一年有时候有一阵子一天一年春天

时间管理和管理效率研究

时间管理和管理效率研究 时间管理和管理效率研究本文以时间管理为主线,阐述有关时间管理的一些先进理念、管理方法以及与管理效率的关联性,从研究时间管理要解决的三大核心问题入手,着重探讨日常管理活动中有效促进管理效率提升的时间管理原则和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总结时间管理技能,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使管理者成为更好的时间经理。 时间是我们拥有的最珍贵也是最有限的一种资源。能否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管理效能,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时间管理技能。高效的职业人士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管理时间的高手,而低效率的工作人员则无一例外地都不擅于管理时间。拥有高超时间管理技能的企业管理人士其效率都相当惊人,万科物业公司总经理王石介绍说,他的时间分为三大块,一块用于工作,一块用于社交,一块用于运动,像王石总经理这样的成功企业家,他们一天完成的工作通常比普通经理们一周完成的工作量还要多,但他们还能做到准时下班,不需留在办公室加班,处理积压的工作,周末能和家人朋友一起欢聚,享受快乐的社交生活。你不难发现,一个已经攀登到事业顶峰的企业领导者,必定谙熟时间管理技巧并能有效地掌握他们自己的时间,具备高超时间管理技能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必须关注时间管理领域的发展动态,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这方面的技巧。 1、认识时间 时间包含在人与事务中。就钟表时间而言,时间有其独特性:(1)供给毫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它的供给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增加,但也不会减少。因此,我们无法针对时间进行开源。(2)无法蓄积。时间不象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被积蓄储藏。不论管理者愿意或不愿意,管理者都被迫按一定的速率消费时间。因此,我们无法针对时间进行节流。(3)无法取代。任何一种活动都有赖时间的堆砌。这就是说,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4)无法失而复得:时间不能像遗失物那样失而复得。它一旦丧失,则会永远丧失。而以数学的论点看,生存时间则是一种函数关系。活用时间,即为左右生活充实度的密度函数。因此,活用时间具有伸缩性、生命性和密度性。以一日工作八小时为例,如果以钟表时间计算,即为八小时。以生存时间计算,则要考虑时间的伸缩性、厚度及密度等因素。比较的结果,八个小时工作时间会产生膨胀收缩的效果。因此,持钟表时间观点的时间论,缺乏以人为中心,并且干涩无味。时间的本质,以“流程”而言,是属于意识流程、生命流程和时代流程,每一流程都能以时间的运动加以捕捉。由此看出,时间概念非常抽象,

《新辑搜神记》时间方位结构研究

《新辑搜神记》时间方位结构研究 时间方位结构指示时间的方向和相对位置关系,分为方向型时间方位结构和点、段型时间方位结构。本文对《新辑搜神记》的时间方位结构进行调查统计,用分类举例的方式呈现出了其中的时间方位词使用状况,进而揭示出中古时期时间方位词的特点。 标签:时间方位结构《新辑搜神记》时点时间词时段时间词 《搜神记》是我国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在宋元年间已经散佚,今流传的多为明代以后的辑撰和刊刻版本。李剑国认为今本《搜神记》存在许多问题:大量辑入他书内容,失于考辨,许多条目实出于《幽明录》《法苑珠林》;因书名相似,而将他书误作本书;没有辨析考查据辑书目,而是将几种书的引文合缀而成。因而《新辑搜神记》当更贴近干宝生活的年代,其语言事实能够反映中古时代的语言特点。 一、时间方位结构的界定 方位词标示词的方向和位置关系,学界对方位词的词类归属和句法位置关系,大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方位词能够附在名词性短语后构成短语,且独立存在的介词,即刘丹青所说的后置介词和框式介词的后一部分;第二种观点认为方位词能够普遍附在某个词或比词大的结构后边,表示词的方向和位置关系,是独立的一个词类(何亮,2007)。时间方位结构即由时间方位词构成,根据表义特点,时间方位结构分为方向型时间方位结构和点、段型时间方位结构。《新辑搜神记》中具有后附性,能够指示时间的位置和方向的时间方位词有17个:之前、后、之后、以后(已后)、来、以来、间、之间、中、之中、内、之际、初、之初、末、之末。 二、《新辑搜神记》中的方向型时间方位结构 (一)早于某个时间或事件,表达形式“X之前”。“X”可以是时点时间词、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文中仅有1例为“动词性短语+之前”。 (1)每至晓,诸栖禽未散之前,各占一树,口中有涎如胶,绕树飞,涎如雨,沾洒众枝叶。 (二)晚于某个时间或事件 1.“X后/之后/已后/以后”中“X”可以是动词性成分、代词、一般名词、时点时间词、时段时间词。 “动词性成分+后/之后”表示发生在事件以后的时间。“动词性成分+后”有16例;“动词性成分+之后”,有4例。

大学生时间管理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时间管理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 [摘要]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本文结合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问题对策 时间是一种无形资源,但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使用与管理。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时间管理策略作为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运用是个人赢得胜利的关键。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将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及大学生活质量,也是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掌握的能力。 一、理论概念 1.时间管理的概念 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在相同时间消耗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控制工作。 2.时间管理的特征及原则 (1)时间管理的特征 ①不可逆转性。时间是一维矢量,在宏观上具有无限性。 ②不可贮存性。时间是客观存在且无法贮存,在微观上具有有限性。 ③公正平等性。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平等。 (2)时间管理的原则 ①积极能动原则。即主动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计划控制原则。即根据个人或组织的目标和使命,合理分配时间。 ③实践发展原则。即人们不断学习新的时间管理方法和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创造和完善。 3.时间管理的发展历程 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把时间管理理论分为四代:第一代着重利用便条和备忘录;第二代强调行事历和日程表;第三代强调做最重要的事。这三代时间管理理论讲求优先顺序,以效率为主旨,但不能满足事业、家庭与社会平衡的需要。于是,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主张关键在个人管理,强调切实改变生活品质以及以人为本,效果高于效率等观点。国内有学者提出第五代时间管理的概念,强调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们在温州七大高校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6份,其中有效问卷485份,经过统计分析,总结了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1)时间意识缺乏。经历了紧张奋斗的中学学习生活,进入相对自由的大学,84%的大学生表示对如何管理时间很茫然。48%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倾向,21%时间管理倾向比较弱,28%管理倾向一般。 (2)计划效率偏低。很多大学生仅仅把计划停留在纸面甚至头脑中,在执行上比较僵化,这就导致36.5%的大学生表示计划不会去执行,56%的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不能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3)管理满意度不高。这主要体现在时间利用效率、零碎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利用上。在零碎时间的利用方面,仅有26.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善于利用零碎时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调查研究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调查研究 1 摘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具有不变性、无存贮性和无替代性,但却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为了了解大学生对时间的管理水平,编制了大学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调查量表。以了解学生对自己时间的掌握以及利用。 Abstract: the science reasonable use time modern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ocial character. Time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it has no denaturation, no storage sex and no alternative, but can carry o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us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llege student on time management level, compiled the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urvey scal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ir time and use. 2 关键词: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倾向 3 引言: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黄希庭,张志杰)本问卷分为时间价值感(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时间时间监控感(设置目标、时间分配)和时间效能感(时间管理行为效能)。根据结果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 4 前言 虽然心理学家对于诸如时间态度、时间经验和时间结构的研究也反映了个体利用和支配时间的一种行为倾向,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时间管理的概念及其结构。例如,Wessman把个体时间经验划分为三个维度:近期的时间压力、长期的个人方向和时间利用。Bond和Feather认为时间结构反映了个体对时间有组织、有目的的使用程度的知觉,并把个体的时间结构划分为目的感、有结构的常规行为、当前定向、有效组织和坚持性五个维度。 我国对于时间管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我国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人格倾向,可称之为时间管理倾向。 4.1 研究目的 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具有不变性、无存贮性和无替代性,但却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本研究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参考国内的一些文献,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4.1.1 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历史背景和概念 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深入、竞争的日益激烈,时间管理作为一种有效应对工作中时间问题的方法被介绍。这种方法包含了许多时间管理技巧,如:决定短期内追寻那个目标,怎样将这些目标转换成任务和活动以立即被完成,怎样计划和确定它们在日常事物中的优先顺序,怎样避免不必要的工作中断等。自此,在学术研究和公众生活中,时间管理变得非常流行。 2001年我国学者黄希庭和张志杰最先提出并界定了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管理倾向是指个体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上的稳定特征,是一种人格特质。时间管理倾向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价值管念,具有一定的动力

课堂结构与时间分配

“课堂结构与时间分配”观课报告 发布者:成玉丽发布时间:2013-05-11 10:41修改时间:2013-05-11 10:41 “课堂结构与时间分配”观课报告 我们小组确立的观课点是:课堂结构与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我们从每个环节所用时间、所占比例、主要内容、课堂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观测。

引入新知这一环节,王老师借助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导入,用了(2)分钟。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很快完成了从实物到立体图形的转换,进入到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中。我们觉得这一环节的时间安排是科学、合理的。 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环节:学生的探究时间大约用了(10)分,汇报交流(20)分钟。可以看出,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师生互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上。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引领,教师讲解的时间很少,而学生思考、操作、交流的时间很长,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师生间的交流来进行。我们认为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认识,真正实现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反馈交流的时间充足,能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在生生对话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始终保持了浓厚的探究兴趣,积极投入、积极思考、不断碰撞交流,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所以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分配是比较到位的。不过在这一环节,我觉得长宽高的认识有点仓促,所以我的建议是教师调控好学生汇报的时间,匀出时间用到长宽高的教学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拓展练习用了(5)分,课堂总结用了(3)分。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让学生经历想象、比较等思维活动过程,再借助歌谣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提升。学生感兴趣,效果好。 总观整节课,王老师的教学时间分配突出了研究重点,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大学生时间管理探讨及对策研究综述

大学生时间管理探讨及对策研究综述 Sartre [摘要]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对在校的大学生尤为如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本文结合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问题对策 Time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research about university students [Abstract] Time is the most valuable resource,especially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t school. As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areer planning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foster effective time management skills.This article combines survey research ,providing an analysis of students’tim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to improve time management status of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problems strategies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时间已成为竞争的焦点。这 不仅要求人们要有足够的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时间是时间是一种无形资源,但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使用与管理。时间管理策略作为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运用是个人赢得胜利的关键。没有时间管理,计划再好,目标再高,能力再强,也是空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利用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充分合 理地安排时间,从而提高自身价值。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将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及大学生活质量,也是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

集装箱建筑适应性设计与建造研究2

集装箱建筑适应性设计与建造研究 插图索引 图 1.1 20 英尺标准集装箱结构图 图 2.1 荷兰霍恩集装箱拱桥 图 2.2 英国 Travelodge 集团 uxbridge 酒店施工及完成照片 图 2.3 马士基集装箱博爱学校 图 2.4 2003-2009 年集装箱房制造企业数量 图 2.5 集装箱房屋制造行业企业分布 图 2.6 2005-2008 年中集集团集装箱房统计 图 3.1 集装箱建筑模块化装配式建造 图 3.2 传统建筑施工过程碳排放分项比例 图 3.3 集装箱建筑、混凝土建筑、木材建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二氧化碳图 3.4 “种子计划”海地紧急住房建筑 图 3.5 “种子计划”应急集装箱建筑平面图及剖面图 图 3.6 “种子计划”集装箱箱体改造过程 图 3.7 EX-Container 集装箱临时住宅建造案例 图 3.8 成都“心灵之花”集装箱社区设计方案 图 3.9 集装箱临时性住宅 图 3.10 美国休斯顿集装箱联排住宅 图 3.11 集装箱度假屋 图 3.12 集装箱改造住宅 图 3.13 多层集装箱宿舍 图 3.14 DA STARK Interiors 室内设计公司办公楼 图 3.15 集装箱商业服务设施 图 3.16 长沙岳麓区集装箱公交车调度站 图 3.17 丹麦哥本哈根集装箱展览厅 图 3.18 广州 53 美术馆 图 3.19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集装箱学校 图 3.20 集装箱艺术展构筑物

图 3.21 韩国仁川集装箱观海台 图 3.22 集装箱用于狭窄空间 图 3.23 “框架——抽屉”式集装箱建筑 图 3.24 集装箱消防训练塔 图 4.1 人体活动与室内空间尺度 图 4.2 人体基本尺寸 图 4.3 集装箱室内视场分析 图 4.4 20 英尺集装箱与中银仓体楼平面比较图 4.5 中银仓体楼居住单元 图 4.6 40 英尺集装箱和马赛公寓平面比较图 4.7 40 英尺单箱体改造建筑室内空间分析图 4.8 20 英尺集装箱室内断面布置 图 4.9 集装箱建筑内部模块示意 图 4.10 节约空间的整体式家具 图 4.11 20 英尺集装箱室内空间设计 图 4.12 加州理工大学伸缩式集装箱实验建筑图 4.13 箱体伸缩式扩展示意图 图 4.14 移动居住单元示意图及照片 图 4.15 移动居住单元伸缩式扩展示意图 图 4.16 ―按钮住宅‖平面图及照片 图 4.17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集装箱学生宿舍图 4.18 集装箱学生宿舍方案(端入式) 图 4.19 集装箱学生宿舍方案(侧入式) 图 4.20 端入式单侧外走廊宿舍布置方式 图 4.21 端入式内走廊宿舍布置方式 图 4.22 双侧外走廊双人间室内布局 图 5.1 非重复性箱体单元组合构成示意 图 5.2 韩国 APAP 集装箱艺术学校 图 5.3 哥斯达黎加“竹屋”集装箱住宅

时间管理倾向综述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综述研 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时间管理倾向综述研究 摘要:时间管理倾向研究是当前青少年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来 国内外有关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溯,介绍了时间管理倾向的概 念、结构等理论问题以及经验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中所存在 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未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初步展望。 关键词: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成长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时间管理”已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等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时间 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的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 管理过程。它将直接影响一个成熟个体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也是个体人格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何伟强等,2004)。当今社会和经济急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生活的节奏逐渐加快。人们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青少年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 方面青少年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也需要不断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何培养高素质的 青年人才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心理学家指出。应该加强对青少年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这是因为时间管理能力在个体成才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青少年只有具备了较 强的时间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是生命历程的组成形式,人生就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所组成。“时间就是生命”虽然日渐植人人心。但是由于个体对时间管理存在的差异,其人生结果也可 能大相径庭。时间可以使一个人在青春年华里成就事业,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可以使年轻人 转眼间走向老年,终生一无所成。因此,青少年要想成才和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关青少年问题研究遵循的都是一种回溯式的研究范式(Werner。1992)。即在问题发生后,从青少年过去的成长经历中寻找可能导致其行为或心理 偏差的因素.如家庭遗弃、父母离异、交友不慎、辍学失业等。本文也将循此研究范式,以“时间管理倾向”为学术论文篇名的检索词,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及其印刷版2001-2006年间 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完成2001-2006年间论文题录电子数据库。该库包括论文题目、 发表时间、期刊名称。继而设计分类代码,在浏览论文的基础上,设计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分类代码。然后按照分类代码,参照每一篇论文的全文和内容提要,对题录数据库中的 论文进行逐篇分类,筛选其中与青少年研究关系较为密切的学术论文。最终根据筛选结果进 行分析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问题与相关理论 时间无处不在,它倾向于所有的人,给每个人以相同的机会。但人们对时间的认知、态度 和行为是不同的。Briton、Macan等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探讨开创了心理学家对时 间管理的研究。Briton和Glynn(1989)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时间管理看作是心理管理的一个 方面,把人的时间管理过程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类比,提出了使知识产出最大化的时间管理理 论模型。Briton和Tesser(1991)编制了时间管理量表(Time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简称了TMQ),由长期计划、时间态度和短期计划等三因素构成。Macan(1990)认为时间管理包 括:设立目标与优先级、学会拒绝、列任务清单、组织、计划、委派及拖延等方面,并据此编制了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me 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简称TMB)。 在国内,黄希庭等人在总结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时间管理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和

注意的时间结构:选择性时间注意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0, 10(4), 448-454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081741.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71081741.html,/10.12677/ap.2020.104056 Temporal Structure in Attention: Selective Temporal Attention Hongbo Peng Faculty of Psycholog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Received: Mar. 9th, 2020; accepted: Apr. 15th, 2020; published: Apr. 22nd, 2020 Abstract Selective temporal attention is a neglected area of research in the past. It is the process of opti-mizing behavior by focusing attention on a certain point or period of time based on task-related inform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classification of selective time attention stud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methods,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neural mechanisms behind them. Keywords Attention, Temporal Attention, Temporal Orienting of Attention, Time Expectation, Selective Attention 注意的时间结构:选择性时间注意 彭鸿博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天津 收稿日期:2020年3月9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15日;发布日期:2020年4月22日 摘要 选择性时间注意是一个过去被忽略的研究领域,它是根据任务相关的信息将注意集中于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从而优化行为的过程。本文简要地回顾了选择性时间注意研究的分类和相应的研究方法,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神经机制。 关键词 注意,时间注意,注意的时间定向,时间期望,选择性注意

小户型居住空间的适应性设计研究

小户型居住空间的适应性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02-27T16:38:48.9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1期作者:刘合军万鹏云[导读] 小户住宅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大部分人群优先选择的主要住宅户型,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年轻人越来越追求独立的生活所导致的,而小户型的住宅在面积上,往往相对较小,也导致了内部空间设计上存在有一定问题,为了提升小型住宅的舒适性与便利性,需要从空间以及视觉两个方面来对设计进行优化。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 250104摘要:小户住宅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大部分人群优先选择的主要住宅户型,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年轻人越来越追求独立的生活所导致的,而小户型的住宅在面积上,往往相对较小,也导致了内部空间设计上存在有一定问题,为了提升小型住宅的舒适性与便利性,需要从空间以及视觉两个方面来对设计进行优化。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户型;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 一、小户型住宅优点 1.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在国家生产力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建设推动着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群涌入城市,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的住宅问题,开发新居民楼是基本解决方法,但对于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市来讲,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使人均利用率达到了最大化,成为所有人最关注的事情。建筑户型改革,小型户型的出现,无疑是对大需求人群的最好的解决方式。 2.以最低的代价让大众获得住所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房地产的发展与民众的需求呈同比增长,带来的住房压力无法小觑。小户型住宅建筑的出现,可以降低购房者购房经济压力门槛,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早期国家及有关部门就针对住房难这一现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积极解决购房者的经济压力,但购房的负担仍是存在的。小户型住宅建筑的出现,在购房总价上降低购房者购房经济压力,使居民居住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3.受众广,需求量大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人群的存在使小户型的开发建设更具意义,他们主要以丁克族、空巢老人、未婚上班族为代表,相比较大面积房屋带来的经济压力,他们更喜欢小户型的住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减少了因家务带来的压力与困扰,小户型可以带给他们舒适的体验以及安全感。 二、小户型住宅空间优化设计的原则 1.面布局的紧凑性原则 小户型住宅的室内面积相对较小,因此为了确保各项功能空间的完整性,应当使整体平面布局能够更加紧凑。比如采取减少室内交通面积、合并功能空间、灵活的使用非实墙隔断物等措施来使小户型住宅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升。 2.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原则 小户型住宅的需求范围十分广泛,核心家庭、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都是中户型住宅的主要使用者,而不同的家庭结构与住宅使用者对不同住宅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比如,家中有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年轻人时,便需要住宅内部能够有提供其学习读书的功能空间,而老年人则更注重于采光,幼年孩童则需要较为广阔的玩耍空间。通常,小住宅的使用寿命为 70 年,因此,不论何种情况,使用者对其需求必然会发生改变。为此,小户型住宅必须能够拥有较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居住品质的舒适宜居原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小户型住宅的面积具有一定的限制,但其居住品质与应当具备的功能性不可以降低。在保障室内良好的通风与采光性能时,也要兼顾避免室内出现压抑感,并确保空间的层次性与视觉效果的舒适性,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做到对以上需求的全面考虑,确保小住宅空间的舒适宜居设计。 4.空间的高效利用原则 因为小户型住宅的面积限制,使得其内部的活动空间往往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为了确保内部空间的高效性与各项功能的完善性,要使住宅的内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这就需要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对空间布局进行安排配置,注意对家具的摆放,降低死角空间的出现。 三、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存在的弊端 1.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将需求放在小户型。需求量的增多使得相关企业在对小建筑户型的建设与设计中,一味地追求住宅的数量,而忽视了整体的设计的质量以及建筑的实用性,出现了大批量的“小黑屋”。设计者没有与时俱进的超前设计理念,设计出的住所缺少住宅所需的基本条件,使得居住者在被迫接受的同时,失去了对更好生活的选择,并间接导致其蒙受经济损失。 2.可选择性单一 在当下不同生活背景下,使住户对住宅的空间格式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但在小户型住宅构建设计过程中,多以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无形中降低了居民在小户型使用上的满足感。在有限空间再进行分格的设计手法,导致小户型居民对居所的实用性和满足度不尽如人意,对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与品质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 3.缺乏用户的参与 了解客户的诉求,了解其生活方式的多样性,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是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很多小户型建筑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往往没有考虑到这一环节,在缺少与用户沟通的情况下,若盲目进行施工,很容易导致设计的成品与客户的需求大相径庭,成为后面一系列问题的导火线。

时间与空间互动研究

时间与空间互动研究 时间与空间的互动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时间的空间隐喻。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是语言结构体现一般认知能力。 既然时间的空间隐喻是一般认知过程,那么时空隐喻也应该体现在所有的语言中。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确实存在特定的语言在表达时间时并不求助于空间,不仅如此,从空间面向到时间关系的投射也存在跨语言的差异,有的语言倾向于过去在前,而有的则倾向于过去在后,而汉语中时间的空间面向则仍存争议。 进一步的跨学科研究显示,在认知层面上,时间与空间不仅表现出如时空隐喻所预测的非对称性,而且也存在对称性。事实上,关于时空互动已经形成对称与非对称两种主张的竞争态势。 跨学科的汇流证据还显示,时空互动在语言和认知上存在差别性的表征,并且时间的表达也并非不能独立于空间。这均提示,有必要对时间与空间在语言中的规约性互动作更为深入的考察。 本研究关注汉语复现结构中时间与空间的互动。结合复现结构,通过回顾以往关于空间与时间的研究,本文将空间和时间界定为广义的空间认知域和时间认知域。 空间域主要涉及物体、物体关系和物体运动;时间域主要涉及事件、事件关系和抽象时间。原则上,运动由时间域和空间域共享。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时间与空间的互动总结为时空相关、时空类比、时空依存、时空转喻、时空隐喻和时空整合。时空相关是时间与空间在认知上形成相互协同的相关关系;时空类比是时间与空间共享特定的特征和结构;时空依存是事件在概念上必然预设空间性实体的参与;时空转喻是时间与空间之间的相互通

达;时空隐喻是通过空间组构或推理时间;时空整合是两个或多个现实的时空事 件整合成一个想象性或虚拟性的时空事件。 多种时空互动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时间与空间在不同抽象度上的纠缠以及时间的非团块性。实际上,通过空间所描述的时间是从运动或变化事件中抽象的时间,除此之外,时空隐喻本身还需要一个处理时间作为支持。 这样,时空隐喻对时间的描述范围就限制在抽象时间而非处理时间上。关于时空互动的不同发现并非通过一种研究方法就能获得,而是汇流证据的结果。 汇流证据的方法是认知语言学的主流导向,此导向涉及从内省到量化实证的转向。本研究通过总结认知语言学的方法转向,发现时空互动的研究体现不同方法在揭示时空互动不同侧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时空互动研究中内省方法用作提出时空隐喻假设,而实证方法则用来验证时空隐喻的有效性,并且也对时空隐喻提出了挑战。综合考虑国内外在时空互动研究中所采取的各种研究方法,兼顾研究者自身的专长,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内省 和语料两种方法相结合来考察汉语复现结构中的时空互动,其具体做法是通过内省与语料之间的相互印证与否揭示时空互动在复现结构中的使用规约。 通过初步的内省,本研究发现,时空互动集中体现在具有对称性的复现结构中,其在本文的形式化表达式为“CACB”,其中“C-C”和“A-B”均可规约共现,也均可规约为框架或内容。“C-C”与“A-B”形成内容-框架或框架-内容的组配。 在此,框架为具有一定抽象度、不指称实质信息、充当结构的常量规约共现组配,而相对应地,内容为抽象度相对较低的、指称实质信息的变量共现规约组配。当框架表达空间,而内容表达时间时,则形成空间组构时间的复现结构,例如,“边走边吃”中空间框架“边-边”组构同时事件“走-吃”;当框架表达时间,而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