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探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优势

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探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优势
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探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优势

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探讨中医药

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优势

刘涛李际强罗翌杨荣源

中图分类号:64%"+77,648!+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4=3"##$5#%;###!;#"

【摘要】本文结合中医药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独特疗效阐述了中医药在抗病毒、调节免疫、减轻激素副作用、减轻临床症状等方面的作用,表明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方面存在优势,提出应结合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性疾病中医药抗病毒调节免疫减轻激素副作用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目前认为,本病是由变异的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本病西医疗效不确切,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至今未弄清病毒致病的机理,而致病病毒又在不断地变异,且许多治疗方法和检测手段不能在所有医院普及。在这种情况下,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显示出较大优势,并被临床证实。中医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机理表现在抗病毒作用、调整机体免疫状态、减轻炎症反应、减轻免疫病理损害、保护组织细胞功能;其首先是减轻发热、头痛等中毒症状,其次是改善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差等消化道症状,再者是增强体力,明显减轻乏力等症状,还可以明显减轻激素副作用。因此,本文结合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现状及其在抗病毒、调节免疫、减轻激素副作用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现状

历史上中医药在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现代我国几次大的疫情的防治工作中,中医药也体现出极大的优势,如%748年石家庄地区流行乙型脑炎,师仲景法用白虎汤治疗取得奇效;%74<年北京乙型脑炎流行,白虎汤效果不明显,蒲辅周用温病方治疗,疗效高达7#>;<#年代一些地区甲型肝炎流行,采用中医药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发展;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通过对上千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治疗、摸索,率先提出该病“病理中心在心营”的全新论点,并创造性地提出“三毒”学说,同时针对该病的不同病期及主症特点,制订出相应的治法与系列专方,使野鼠型出血热患者病死率从当时的<+88>降至%+%%>,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西医,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急重症及病毒性疾病的优势。目前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实践再次表明,中医药确有独特疗效。

"中医药抗病毒作用

中医学对伤寒、温病的治疗有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疗效,其中不乏对病毒性疾病的有效中药及方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贯众、连翘、黄芪、黄芩及桑菊饮、银翘散、玉屏风散、升降散等对流行性感冒均有防治作用;许多中药及复方如叶下珠、溪黄草、小柴胡汤等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实验研究证明,大青叶、板蓝根、满山香、金银花、柴胡、紫草、藿香等对流行性感冒、麻疹、脊髓灰质炎、腮腺炎、疱疹、乙型脑炎等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中医药理论,对中药抗病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药调节免疫作用

目前研究表明,过度的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死亡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卫生组织?:6?疫情首席科学家@1,AB?C0DE在"##!年$月发表的%份简报中说,?:6?患者在病程的第%个星期时,病毒在上呼吸道大量复制,进而造成患者高热、干咳;进入第"个星期,可出现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大约有"#>的患者因此出现非常严重的病情。因此可以认为,对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而言,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是造成其病情加重或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也正好解释本次疫情在全球发生以来,患者绝大多数均为"#F8#岁、免疫力较佳的青壮年。因此,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并非机体免疫力越强越好,不宜片面强调增强免疫力,调控免疫力比增强免疫力更重要;正是由于过度的

?非典论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广州4%#%"#5

免疫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免疫病理损伤。激素是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药物,所以早期可适量应用。严重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可能部分症状来自病毒感染或混合感染,另一部分来自机体对病原的“过度”反应,对后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有效的。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及合适的剂量,过度、过量使用可能会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

针对病毒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的特点,中医学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动态平衡,促进机体康复。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及复方具有促进、调节免疫的作用。现已发现,大凡虚证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而大多数补益药则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如人参、党参、白术、地黄、当归、菌灵芝、黄芪、枸杞、冬虫夏草等能促进单核3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活化,提高24细胞活性以及特异抗体生成,或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四君子汤等也能明显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诸多清热解毒中药除了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毒等病原体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抑制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的作用,如黄连、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穿心莲等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黄芩、金银花、青蒿、天花粉等可明显抑制超敏反应;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等还有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及特异性抗体生成的作用。

!中医药减轻激素副作用

对于某些病毒性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由于病毒作用而导致机体免疫反应过度,需使用激素抑制。中医学认为,激素为阳刚之品,服用时间过长,易出现兴奋、失眠、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治疗应以清热滋阴为法,药用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生地、地骨皮、知母、龟板、玄参等。其中知母、生地等与激素同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激素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使皮质萎缩程度明显减轻,防止激素单独使用时导致的下丘脑3垂体3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使其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可使地塞米松所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525’阳性细胞比率恢复到正常水平。

部分患者大剂量应用激素,可因激素的撤减而由阴虚向阳虚转化,形成阴阳两虚。此时血皮质醇开始回升,但仍有部分患者血皮质醇回升困难,阳虚证候明显,这与外源性激素导致下丘脑3垂体3肾上腺皮质轴的反馈抑制有关。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身疲乏力等阴阳两虚证候,治宜滋阴补肾、益气温阳。研究表明,温肾阳药可减少机体对激素的依赖,防止症状复现,拮抗外源性激素的反馈抑制作用,预防激素撤减综合征,增强细胞免疫,增强抗体形成。如冬虫夏草制剂可改善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及脾细胞免疫溶血活性;虫草多糖可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血浆皮质酮降低。本院对部分应用激素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加用虫草制剂6百令胶囊7可明显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免疫功能紊乱的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较低,长期或大量使用激素会导致继发性感染和其它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也是重要的致死原因。治疗过程中辨证用药,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结语

总之,中医学理论的特点在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因此治疗病毒性疾病时应根据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分清标本缓急,或扶正,或祛邪,或二者兼顾,而并非单纯将着眼点放在对病原体的作用上,通过整体治疗,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病毒则可被抑杀。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不强调单纯对抗病毒,而是既注意祛邪,也注重扶正,并使邪有出路。所谓祛邪,叶天士认为可以从汗解,也可以从小便去;仲景亦有三承气汤之法以祛邪,吴鞠通又将三承气汤推而广之;以及杨粟山升降散之法,可谓丰富多彩,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的优势所在。同时我们也应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如心肺脑复苏术、基因疫苗技术等,将会大大提高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6收稿日期"##%3#83$97

合处理:6$7各类危重急症;6"7心脏骤停;6%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明显者;6!7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在"级以上;697出血量大的出血性中风及大面积脑梗死、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多脏器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6:7各种休克、各种大出血、危险性心律失常。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与中西结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决不为中而中,为西而西。先西对病有利,就先用西医疗法;先中于病有益,则先用中医疗法。

急危重症多数不是中医治疗之所长是事实,在某些疾病的一定阶段加用中药可望能弥补单一西医治疗之不足,也是事实。中西医结合处理病情后发生变化,应及时总结中西医各自之经验与教训。

6收稿日期"##%3#!3""7

6上接第"页7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常规

●病毒性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 ●麻疹 ●水痘、带状疱疹 ●猩红热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霍乱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传染病常用防治及抢救技术 医院内感染的防治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肾腺皮质激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 ●隔离与消毒 ●传染病预防接种

传染病常用诊疗技术 ●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肝脏穿刺抽脓术 ●胸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病毒性肝炎 [诊断] (一)基本要点: 1.近期内出现的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恶心,或伴有茶色尿等,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2.肝肿大,肝区叩痛,可伴有巩膜、皮肤黄染。 3.肝功能异常,血清ALT升高,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诊断要点: 1,甲型肝炎: (1)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甲肝病人,或到过甲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AVlgM阳性,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AVlgG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 nm甲肝病毒颗粒。

2,乙型肝炎: (l)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不洁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婴幼儿患者其母常为HBsAg阳性者。 (2)具备基本要点l、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BsAg、HI3eAg、抗HBc – IgM.1-IBV DNA任何一项阳性者。 3.丙型肝炎: (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CV或HCV RNA阳性。‘ 4.丁型肝炎: (1)必须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DVAg、抗- HDVlgM或HDV RNA阳性。 5.戊型肝炎: (1) 2个月前曾接触戊肝病人或到过戊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EV或HEV RNA阳性,或 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34 nm颗粒。 注:①乙、丙、丁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HI3sAg携带史本次出现肝炎症状,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症状、体征(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等)、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的慢性肝病改变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②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持续3周以上的梗阻性黄疸,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三)重型肝炎诊断要点:

甲状腺疾病主要分为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和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两大类

甲状腺疾病主要分为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和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两大类。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和甲状腺炎症(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甲状腺炎症)。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肿瘤。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异常,而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检查都正常。但两者并不是绝对孤立的,两者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变,特别是内科性的甲状腺疾病也可能需要外科治疗。本文主要对四类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炎症、甲状腺肿瘤进行介绍。 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又分为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类。 单纯性甲状腺肿 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与饮食中缺碘(如山区)和在某些情况下(如妊娠期,生长发育期)对碘的需求量增加有关。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一般颈部可以发现肿大的甲状腺,B超也可以证实甲状腺肿大,但甲状腺内没有结节。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甲状腺功能是正常的,这和甲亢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所引起的甲状腺肿可以区别。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不需手术治疗,只需补充甲状腺素制剂治疗即可。一般服药一段时间后肿大的甲状腺会自行消退。目前,国内使用的甲状腺素制剂主要为两种,一种是甲状腺素片,40mg/粒;一种是左甲状腺素纳片(如优甲乐和雷替斯),50ug/粒或100ug/粒。甲状腺素片是从猪的甲状腺内提取的动物制剂,比较粗糙,纯度不是很高;左甲状腺素片是人工合成的制剂,纯度比较高。 结节性甲状腺肿 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其病因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与内分泌紊乱、高碘饮食、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放射线接触史等有关。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一般都是通过体检发现或自己发现颈部肿块就诊。查体可摸到1cm以上结节,多质软或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甲状腺功能检查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B 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形态正常或肿大,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可有单个或多个结节。这些结节可为囊性、混合性或实质性;呈椭圆形。结节的周边可有声晕。形态或可不规则;边界或可不清楚;血供或可丰富;实质性结节可出现后方伴声影的粗大钙化,但一般不伴有微小钙化。结节性甲状腺肿如果要治愈,只有手术治疗,但并不是所有的结节性甲状腺肿都需要手术治疗。一般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结节至少超过20mm或怀疑恶性或出现压迫情况或位于胸骨后或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影响美观、工作和生活者才考虑手术。如果未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每隔半年B超随访即可。药物对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不好。[1-3] 甲状腺功能亢进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由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其症状为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

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最新版】

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1 目的: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发传染病大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新发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新发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是指以前没有发现、近30年来新确定的病原体引起的,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传染病。也称其为新出现的传染病或新出现的感染病。 2 各组工作职责 名称 职务 负责人

职责 指挥 中心 指挥官 院长 领导、组织、协调、部署和指挥传染病救治及防控工作。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新闻发言人 应急办公室主任 负责对院内和院外的信息发布 联络员

分管副院长 负责指挥中心与外部部门的联系沟通 统筹 协调 通讯联络组 应急办公室 负责及时传达指挥部的各种指令,呼叫有关人员到岗,保障应急人员的通讯联络通畅 车辆调度组 综合办公室 合理调度车辆,保障专家、救援人员、病人转运,以及特殊用途的用车

媒体应对组 综合办公室 负责媒体应对等工作应急物资管理组 应急办公室 管理及配送应急物资应急药品管理组 药剂科 管理及配送应急药品资源监控组 应急办公室

1.监控参与员工、设施、物资、药品及主要设备的供应情况及位置,建立资源使用清单 2.收集和分析灾害情况,预测情况发展趋势 文件保存组 应急办公室 1.保存灾害应急工作接收外部文件 2.保存灾害应急工作产生内部文件 3.督导并保存相关部门灾害分析文件 医疗 救援 预检分诊组 门诊办主任

负责对患者的预检、检伤分级、分诊工作 医疗组 医务科科长 负责对全院疑似病例和重症病例的会诊和抢救,对传染病的临床医疗救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 护理组 护理部主任 负责病人的护理工作 医学检验组 医学检验科主任 负责管理医学检验工作,协助提供高效率医疗救治

真菌性皮肤问题和中医药方治疗

真菌性皮肤问题详解和药方 真菌:进化比较高的生物,动物的细胞核、核仁、细胞膜、细胞器,还有人类细胞没有的细胞壁。 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把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癣是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 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等;少数是按皮损形态命名,如花斑癣;

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易侵犯免疫力低下者。 中医病因病机 总由生活、起居不慎,感染真菌,复因风、湿、热邪外袭,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 若风热盛,则表现为发落起疹,瘙痒脱屑;若湿热盛,则见渗流滋水,瘙痒结痂;若郁热化燥,气血不和,肤失营养所致,则见皮肤肥厚、燥裂、瘙痒。 风盛则痒剧,湿盛则滋水明显, ,热盛则红斑明显。病久营血不濡,则皮肤肥厚、干燥,毛发干枯失润,缠绵难愈。

临床表现 头癣、手足癣、体癣、花斑癣、鹅口疮。 一、头癣 由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和头发感染。 由于致病菌种的不同和病情表现的差异,一般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 儿童为易感人群,发病与接触患癣的动物有关,患儿的病发、头屑、痂皮中带有大量真菌,易污染床单、枕巾、衣帽,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及家庭中相互传播。理发工具如剃刀、梳子等可作为传播媒介。 黄癣俗称“瘌痢头”。 头皮:黄癣痂,鼠臭味。严重的可累及面、颈及躯干等处。 毛发:早期,病发无光泽,但不折断,干枯。后期,毛囊萎

缩,毛发脱落,遗留广泛的萎缩而光滑的瘢痕。 自觉症状:瘙痒。 预后:常自幼患病,直至成年始逐渐愈合,在头皮上遗留广泛的萎缩而光滑的瘢痕,其上只见少数残留稀疏的头发和黄痂。目前新发病例罕见。 白癣:头癣中最常见, 中医称白秃疮。 头皮: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境界清楚。 毛发:斑内头发略稀疏、无光泽,“高位断发”灰白色菌鞘。 自觉症状:自觉痒感。 预后:损害一般发展至半年后不再扩大增多,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至青春期趋向自愈。青春期后皮脂分泌中的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真菌繁殖。若无继发感染,不留瘢痕,愈后头发可完全生长。 黑点癣:儿童和成人均可感染

常见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

常见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 甲状腺疾病,是一类遗传与免疫性疾病,他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压力过大,情绪不稳,环境污染、外伤、感染等,都是引发此类疾病的诱因。临床上常见甲状腺疾病主要有:甲状腺结节及囊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单纯性甲状腺肿(甲肿);甲状腺腺瘤(甲瘤);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症等。其诊断治疗方法如下: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 病史:家族史,精神创伤(过度紧张、忧虑),感染(感冒、肺炎、扁桃体炎),外伤,手术,过度劳累等诱因。 临床表现:怕热、多汗、心慌、失眠、多食易饥、大便次数增多切不成型、神经过敏、易怒、手舌细颤,少数可出现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典型病例可出现颈部粗大,眼球突出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清FT3 FT4 T3 T4 升高TSH下降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丙硫氧嘧啶(MTU)、甲巯咪唑(他巴唑MM)及β受体阻滞剂,疗程为1-2年,最好不少于2年。 131碘治疗:是一种放射性靶向治疗的首选方法,其疗程短、付作用少、治愈率高,85%患者只需用药一次,即可达到治愈目的。 手术治疗:对服药无效或反复复发;甲状腺显著增大,压迫邻近器官;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等,可实施手术疗法。 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 临床表现:怕冷,嗜睡,颜面浮肿,易疲劳,反应迟钝,记忆力差,便秘,抑郁,月经不调,体重增加。严重可出现表情淡漠,皮肤干、粗、发黄、脱屑,声音斯哑,脱发,眉毛外1/3脱落,下肢黏液性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血清FT4 T4 下降,严重的T3 、FT3均下降,TSH升高。 治疗:左甲状腺素(优甲乐)替代治疗。其剂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和个体差异而不同。 三、甲状腺结节及囊肿 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正常人群通过触诊可发现6%左右,运用超声检查可发现20-30%左右。甲状腺结节的恶变率在6%。 临床表现: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无任何症状。只有通过体格检查时得以发现。 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x线摄片;核素扫描;细胞学穿刺。 治疗:一般运用手术治疗,恶性结节可用同位素治疗。 四、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又名为“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常在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 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触之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耳部、咽喉、胸背部。前期症状可出现怕热,心动过速,T3、T4增高,TSH降低;中期出现怕冷,水肿,T3、T4降低,TSH增高;灰复期症状消失,T3、T4、TSH水平正常。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T3、T4、TSH检查;甲状腺吸碘率。 治疗:轻症,以口服抗炎镇痛药(水杨酸,吲哚美辛,塞莱西布)为主;重症,以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为主,总疗程不少于6-8周。 五、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是由碘缺乏引起的单纯甲状腺肿大。治疗以补碘为主。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年版).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者加强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在感染性疾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 二、基本条件 第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独立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保障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各区域布局合理,

甲状腺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甲状腺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甲状腺的常见疾病?专家翟章锁为您介绍甲状腺的常见疾病?正常情况下,人体看不见,却最容易摸得着的器官是什么?答案恐怕非甲状腺莫属。然而,这个小小的器官,却非常容易“受伤”。发生在甲状腺的疾病很多,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症、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凄美的诗句,用来形容甲亢的典型症状再恰当不过。多食消瘦、怕热多汗、紧张焦虑、烦躁易怒、手震眼突、脖粗颈大、休息时心率大于100次/分等这些经典的表现,几乎成了甲亢的代名词。 各种原因造成甲状腺激素“减产”,或因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敏感性降低,继而导致一系列代谢机能减退,这就是甲减。甲减这种病,重女轻男倾向极重,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男女病人之比为1∶4。病人表现为黏液性水肿面容,即面颊及眼睑虚肿,面色苍白;眼睑下垂导致眼裂狭窄如缝;鼻子、嘴唇增厚;舌头大、发音不清,说话缓慢,音调低弱;头发干燥、稀疏,眉毛与睫毛脱落。看上去淡漠、愚蠢、呆板,如同戴了面具。此外,有些女性还可出现下列症状:怕冷,体温偏低;皮肤干燥;疲倦嗜睡,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智力降低;脉搏缓慢,心音弱,血压低;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性欲减退。 甲状腺发生的肿块,即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5%~10%。甲状腺结节并不都是甲状腺癌,而且,在甲状腺结节中,甲状腺癌所占的比例很小,不足10%。甲状腺结节可以是多种甲状腺疾病的表现,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瘤、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当然,这些甲状腺疾病也可能同时存在,例如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等。 甲状腺疾病,因其不典型,相对较为隐匿,但并非不可发现。当您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美丽颈部时,却冷不丁看到了突出的甲状腺,或被上文提到的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这些都可能是甲状腺在向您“呼救”。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感染性心内膜(infective endocantitis,IE)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包括受损的心瓣膜内膜上可形成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瓣膜内皮损伤处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赘生物;菌血症时血液中的细菌黏附于赘生物并在其中繁殖;病原菌与瓣膜基质分子蛋白及血小板相互作用等。 近十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增加,人工心瓣膜置换术、植入器械术以及各种血管内检查操作的增加,IE呈显著增长趋势。静脉用药等又导致右心IE患病率增加。IE患病率我国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各国资料存在差异,欧洲为每年3/10万~10/10万,随年龄升高,70~80岁老年人为每年14.5/10万,男女之比≥2:1,主要病因由以年轻人风湿性瓣膜病转为多种原因,最常见细菌类型由链球菌转变为葡萄球菌。美国则以葡萄球菌感染增长率最高。我国从病例报告来看,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居最前列。本病死亡率高、预后差。 本共识系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编写,由心力衰竭学组负责实施。这是我国首部成人IE共识。学组确定的编写目标是具有科学性和先进行,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临床医师应用。心力衰竭学组认真学习近几年国内外主要的IE指南,如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指南、英国抗生素学会指南以及我国儿科学的IE诊断标准等,认真复习和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评估了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证据与推荐等级,经讨论和争论逐渐形成共识。学组建立了包括感染病学、心血管病内外科、影像学、临床检验以及病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撰写组,初稿形成后又在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并反复进行近2年的完善修改。该共识的推出必定有助于提高我国对成人IE的诊治水平。 本共识按照国际通用方式,标示了应用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分级。推荐类别:Ⅰ类为已证实和(或)一致认为有益和有效;Ⅱ类为疗效的证据尚不一致或有争议,其中相关证据倾向于有效的为Ⅱa类,尚不充分的为Ⅱb类;Ⅲ类为已证实或一致认为无用和无效,甚至可能有害。证据水平分级:证据来自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多项荟萃分析为A级;证据来自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非随机研究为B级;证据来自小型研究或专家共识为C级。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预防措施主要针对菌血症和基础心脏病两个环节。菌血症是IE发生的必要条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IE高危易感人群。 预防和减少菌血症发生:一般措施是强调口腔、牙齿和皮肤的卫生,防治皮肤黏膜损伤后的继发性感染。尽可能避免有创医疗检查和操作,如必须进行,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高危人群如各种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而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以及注射毒品的吸毒者,在做有创医疗检查和操作时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适用的人群和手术:(1)有人工瓣膜或人工材料进行瓣膜修复的患者;(2)曾患过IE的患者;(3)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未经手术修补或虽经手术修补但仍有残余缺损、分流或瘘管、先天性心脏病经人工修补或人工材料修补6个月以内者,以及经外科手术和介入方法植入材料或器械后仍有残余缺损者。 适用的检查和操作:口腔科操作菌血症的发生率为10%~100%,故操作前30min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表1)。其他操作时的抗生素应用参考卫生部相关规定。呼吸道的气管镜、喉镜、经鼻内窥镜;消化系统的胃镜、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结肠镜;泌尿生殖系统的膀胱镜、阴道镜等检查,目前没有相关证据表明可引起IE,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案

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案 甲状腺疾病主要分为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和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两大类。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和甲状腺炎症(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甲状腺炎症)。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肿瘤。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异常,而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检查都正常。但两者并不是绝对孤立的,两者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变,特别是内科性的甲状腺疾病也可能需要外科治疗。本文主要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进行介绍。 甲状腺功能亢进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由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其症状为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体检大多数病人有程度不等的甲状腺肿大,为弥漫性,质地中等,无压痛。部分病人有突眼症。 甲状腺功能检查血T3、T4、FT3、FT4增高,TSH降低(一般<0.1mIU/L)。甲状腺摄功能试验 131I 摄取率增高,摄取高峰前移。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血供增多;部分病人甲状腺内可发现结节。 甲亢的一般治疗包括注意休息,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等。 针对甲亢的治疗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抗甲状腺药物(ATD)。主要药物有甲巯咪唑(MMI)、丙基硫氧嘧啶(PTU)。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是皮疹、皮肤瘙痒、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中毒性肝病等。 2.131碘治疗。适应证包括:成人Graves甲亢伴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上;ATD治疗失败或过敏;甲亢手术后复发;甲亢性心脏病或甲亢伴其它病因的心脏病;甲亢合并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老年甲亢;甲亢并糖尿病;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合并甲亢。禁忌证为妊娠和哺乳期妇女。131I治疗甲亢后的主要并发症是甲减。发生甲减后,可以用甲状腺素制剂替代治疗,使甲状腺功能维持正常。 3.手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中、重度甲亢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停药后复发,甲状腺较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对周围脏器有压迫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疑似与甲状腺癌并存者;儿童甲亢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妊娠期甲亢药物控制不佳者,可以在妊娠中期(第13-24周)进行手术治疗。 4.中西医结合治疗。医学认为甲亢是机体脏腑功能失衡,循环系统传导偏离,分泌过量甲状腺素而出现的身体代谢紊乱所致。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在治标的同时逐其根源,调理脏腑的功能,达到自身脏腑功能的完善,促进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修复。并靶向传击器腺体分泌偏离,不断对进入血循环系统的甲状腺素进行转换及稀释,从而彻底治疗甲亢。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规范

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节轮状病毒感染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北方以寒冷季节1~3月份为主,南方以春夏季为主,可以通过水污染暴发流行,亦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2.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至一周。 (1)起病急,腹泻为主,黄色水样便,无粘液及脓血便,腹泻每天5~10次不等,伴恶心,呕吐,腹痛及乏力。 (2)腹部压痛,肠鸣音增强,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3)体温正常或低热,病程数日或稍长,预后良好。 3.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大致正常或稍偏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大便外观稀水样便,镜检多无异常,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 (2)粪便中病毒抗原检测。 1)电镜检查:粪便作免疫电镜检查可检出轮状病毒颗粒。 2)单克隆ELISA法或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后者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强。

3)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恢复期有4倍以上的增高则有诊断价值。 4)病毒核酸电泳图分析:提取病人粪便中的病毒核酸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其他腹泻性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 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 隔离病人,防止食物和水的污染,加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第二节手足口病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多发于4—9 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可有密切接触史。 2. 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手足口臀部红色斑丘疹,疱疹,部分重症患儿可有易惊,肢体抖动,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等。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大多数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部分患儿可有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AST,ALT,CK,CK—MB升高等 【治疗原则】 1. 行消化道,呼吸道隔离1—2 周,卧床休息。流质,半流质饮食。皮肤粘膜皮疹护理。 2. 可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5—7 天,根据病情酌情应用痰热清,喜炎平,甘利欣等。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加强龙,丙种球蛋白等。 3. 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不能进食者给予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输液对症治疗。 4. 根据病情作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CRP,血生化,肝功,心肌酶,胸片,心电图等。

外科学考题(甲状腺、乳腺疾病)

外科学考题(甲状腺、乳腺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甲状腺癌中,预后最好的是下列哪一型? A.未分化癌 B.滤泡状腺癌 C.乳头状腺癌 D.髓样癌 E.鳞癌 2.下列除哪一条外,都是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的特点? A.基础代谢率略增高 B.甲状腺疼痛,并可波及耳、顳部 C.先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D.腺体坚硬如石 E.甲状腺增大,并有压痛 3.甲状腺癌根治术不会产生: A.手足抽搐 B.血钙过多 C.磷的排泄减少 D.血钙过少 E.任何这些症状 4.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伴有: A.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B.血钙、血磷都升高 C.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D.血钙、血磷都升高 E.血钙、血磷均无异常 5.功能性甲状旁腺腺瘤通常是: A.良性和单发的 B.恶性和单发的 C.良性和多发的 D.恶性和多发的 E.混合的 6.乳腺癌最常见的部位是: A.内上象限 B.外上象限 C.内下象限 D.外下象限 E.乳晕区 7.年轻女性病人有分界不清的乳房肿块,月经来潮时有明显疼痛,提示:A.乳腺癌 B.乳腺炎 C.乳腺病 D.乳管内乳头状瘤

E.乳腺纤维腺瘤 8.关于乳房检查,除了哪条外,下列各条都是正确的? A.触痛提示炎症或囊性乳腺病 B.一个硬的无痛性不规则结节时癌症的特征 C.检查时以手指掌面而不是指尖作扪诊 D.乳头内陷表示有病变 E.多发性结节提示囊性乳腺病 9.关于乳腺癌,除了哪条外,下列各条都是正确的? A.乳腺癌多无疼痛 B.单发的乳房包块为其主要症状 C.累及Cooper韧带,使乳头回缩、凹陷 D.皮下淋巴管堵塞,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E.乳腺癌淋巴转移多见于腋窝 10.乳腺病的突出表现是: A.乳房胀痛和乳头溢液 B.乳房胀痛和肿块 C.乳房胀痛 D.乳房肿块 E.乳头溢液 11.除哪条外,下列都是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A.出现寒战、发热 B.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C.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D.乳房皮肤红肿、增厚、粗糙 E.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 12.乳腺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是: A.经血运转移至肺 B.经内侧淋巴管达锁骨上淋巴结 C.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D.经皮下淋巴管转移至对侧乳房 E.经血运转移至骨 13.下列除哪个外,都属于乳房肉瘤: A.乳房间质肉瘤 B.乳房淋巴肉瘤 C.乳房纤维肉瘤 D.乳房分叶状纤维腺瘤 E.乳房纤维腺瘤 14.关于乳管内乳头状瘤,下列哪一条不正确:A.肿瘤小,常不能触及 B.多见于经产妇 C.可从乳头溢出血性液 D.除乳头溢液外,一般无自觉症状 E.属于良性病变,不会恶变 15.关于乳腺癌病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我国中医医院相关科室的建设与管理经验,按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第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第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二、基本条件第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独立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各区域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保护患者隐私,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开设独立的专业门诊,开设独立的发热门诊、设置2-6张肠道留观病床,2-10张呼吸道隔离病床,肠道门诊、传染病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第九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当设置挂号收费室、发热门诊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独立候诊区和诊室、检查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B超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三级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感染科还应设置独立的处置室和抢救室等。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及有条件的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针灸、火罐、足疗、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版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TI)临床上常见而复杂,涉及众多学科,治疗策略和方法尚待规范。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于2008年6月8日在北京针对SSTI诊断及治疗进行专题研讨,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 1.定义和范畴 SSTI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SSTI临床十分常见,涉及范围广泛,从浅表的局限性感染,到深部组织坏死性感染,甚至肢残、危及生命。除化脓性细菌外。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真菌等也可引起SSTI,但不属于本共识讨论的范畴。 2 发病诱因及病原菌 2.I发病诱因 2.1.1 生理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儿皮肤薄嫩。防御功能尚不健全,致病菌可直接侵入外观正常皮肤引起感染。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局部皮肤干燥,加之皮肤合成抗菌物质能力下降,也是易发生SSTI的原因。 2.1.2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大疱性皮肤病、足癣等,均因皮肤炎症或疾病本身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继发细菌感染。 2.1.3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擦伤、刀割伤、手术切口、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部位细微的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某些物理疗法如冷冻、激光、电离子治疗、放射治疗等,或外科疗法包括化学剥脱术、封包疗法、皮肤磨削术、刮除术、切割术、皮肤移植、毛发移植等均可诱发SSTI。动物或人咬伤也可以发生SSTI。 2.1.4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SSTI。 2.2常见感染源及与病原菌的关系 常见引起SSTI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按照院内外感染来源,可以分为社区获得性SSTI(community acquired—SSTI.CA —SSTI)和院内SSTI(hospital acquired-SSTI,HA—SSTll两大类.在HA—SSTI中,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且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比例较高。常见浅表局限性SSTl.其病原菌相对简单且明确,主要是金葡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在特殊来源感染或条件致病的情况下,如糖尿病、中性粒细胞减少、药瘾者、手术后伤口感染、艾滋病患者以及动物和人咬伤的情况下.其SSTI相关的致病菌就十分复杂,条件性或少见的致病菌常常成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甚至存在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可能刚。 3 诊断 3.1一般诊断 询问病史,尤其是发病诱因和危险因素对SSTI的诊断和分析可能的病原菌十分重要。体格检杳除注意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外.应注意皮损性质、溃疡形成状况以及坏死程度,及早判断是无并发症SSTI,还是复杂SSTI,是否需要外科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全身状况,如发热、乏力、精神萎靡等,有无感染性休克等征象。 3.2分级、分类诊断 分类诊断是帮助制定SSTI处理程序的基础。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SSTl分为4级,l级: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但须除外蜂窝织炎;2级:有发热,一般情况稍差,但无不稳定并发症;3级:中毒症状重,或至少有1个并发症,或有肢残危险;4级:脓毒症或感染危及生命。按SSTI复杂程度分为单纯SSTI和复杂SSTI(cSSTI),后者指存在明显的基础疾病,或有

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优势 作者:董文平 摘要:病毒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极易变异,且多数病毒有多个血清型,所以当今西医仍无安全有效的理想治疗药物,也无理想的疫苗来预防,可谓难 防难治。笔者就自己对中医药学的学习认知及对病毒的认知,谈一谈中 医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的优势、诊疗思路、中医药在治疗病毒 感染性疾病的展望方面的一些想法,目的在于能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 疗提出一些探索和启示。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优势 无论是在人类认识到病毒感染能引起严重传染病的现今,还是在还没有病毒这个概念的远古,病毒感染性疾病都无时无刻不在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现今的AIDS病毒、禽流感病毒、各型肝炎病毒等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危害是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然而西医在病毒感染性疾病面前却是难防难治。祖国传统中医药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无论是在诊断思路方面,还是在治疗用药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一、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现状 目前西医在病毒感染性疾病面前是难防难治,好多病毒更本就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来进行预防,几乎所有病毒都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一)病毒感染性疾病为何难防 我们能否在短期内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流感、非典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呢? 天花的灭绝,至少需要两个前提:其一是人类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其二是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自始至终在免疫学上保持稳定。遗憾的是,由于存在广泛的基因突变,绝大多数致病性病毒有多种血清型,有多种宿主。因此,尽管20世纪40年代就开发出了流感疫苗,尽管目前已开发出异源疫苗、重组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等多种疫苗,但实践证明,对新一轮流感流行,这些疫苗的预防作用甚微。同理,由于艾滋病存在多种毒株又极易突变,所以这方面工作目前尚无重大突破。 DNA疫苗的思路通过载体把病毒DNA转移到宿主细胞内,使病毒DNA在宿主细胞内表达的蛋白质而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动物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法所需的抗原量较小,所激发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强。然而,初步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艾滋病DNA疫苗对人的保护作用甚微。 显然,寻找能覆盖多种血清型,能在免疫学上保持相对稳定、能刺激机体产生长久免疫力的病毒抗原,是当今抗病毒免疫领域内的重大课题和难题。[1] (二)病毒感染性疾病为何难治

新发传染病的处理与控制

新发传染病的处理与控制 一、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是今后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1、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朊毒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感染性疾病其中有传染性的才称为传染病新发现感染性疾病是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新发现的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在一国家或地区新出现并识别的或不明原因的传染性疾病. 2、近十余年全球新发传染病威胁 最近十余年来,全球范围内几乎年年都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冲击了发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美国汉滩病毒肺综合征(1993)、印度鼠疫(1994)、扎伊尔埃博拉出血热(1995)、英国人类疯牛病(1996)、中国香港禽流感(1997)、马来西亚、新加坡尼巴病毒性脑炎(1998)、俄罗斯、美国西尼罗病毒性脑炎(1999)、肯尼亚、沙特、也门烈谷热(2000)、乌干达埃博拉出血热(2000)、美国炭疽病(2001)英国口蹄疫(2001)、中国等非典(2003)、中国、越南等禽流感(2004)。 3如欧洲疯牛病暴发持续7个月,杀死了1000万头动物,直接经济损失40亿美元,旅游损失达75亿美元。美国每年的食源性疾病约有7600万病例发生,5000多人死亡。我国的SARWS流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中国新发传染病的现状陆续报道了一些新发传染病 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新发传染病,但没有病原学的证据. 一部分新发传染病在中国还没有开展检测.。 4、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不确定性,道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新发传染病,无法准备。在疫情发生初期,不能充分认识,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 恐慌心理严重, 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医务人员容易造成直接伤害。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所有的新发传染病中,75%为动物源性的新的病原性微生物带来的传染是世界性的,而非局部的独立的事件。 5、新传染病不断涌现的生物学因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与微生物的可受性与选择性有关 由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物种,为了自己种族的延续,也将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1.5种新的微生物出现。对人类来说,有的微生物已经引发了人类新的疾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禽流感等。 6、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新开农田. 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传染病播散. 世界的都市化. 气候的变暖. 再造森林. 人类的变化人类本身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如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居住环境,饮食,意识等. 自然状况改变:环境,流动,密度增高,暴露机会增多等. 新的危害增强城市拥挤环境污染难以控制的城区扩大-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环境不良。 二、新发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处理与控制 (一)传染病爆发疫情调查处理原则

普外科甲状腺疾病考试重点

普外科(一)甲状腺疾病 一、Anatomy & Physiology 位置: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侧。峡部平2-4气管软骨前方,下极平5-6气管软骨前方。 被膜:甲状腺固有被膜、甲状腺外科被膜。吞咽运动时甲状腺能随气管上下移动。 血供:动脉系统:甲状腺上、下动脉。甲状腺上、中、下静脉。 淋巴:颈深淋巴结(沿颈内静脉排列) 神经:声带运动:喉返神经,位于气管食管沟。喉粘膜感觉:喉上神经内支。环甲肌运动:喉上神经外支 甲状腺主要功能:合成、存储、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调节:TRH、TSH、T3、T4 二、Examination 1、Physical Examination Inspection:颈部是否对称、有无肿大、变形 Palpation: 甲状腺有无肿大,若肿大则应该描述弥漫或结节 弥漫肿大:左右是否对称?压痛?结节?边缘和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能否上下移动? 结节:结节位置、大小、数量、表面和边缘、质地、压痛、能否随吞咽上下移动 Auscultation:颈部血管杂音 2、Laboratory Findings: 血清T3、T4含量测定 血清TSH测定,TSH激发试验 血清TSI测定

3、Imageolgy: 胸片:确定气管位置是否正中、是否狭窄 USG: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4、Radiology: 131I吸碘试验,SPECT核素扫描,PET 5、Biopsy: FNAC(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病理类型。 四、Simple Goiter (一)Etilogy 1、原料缺乏 2、甲状腺激素需要量增加 3、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二)Clinical Features 1、Sympton 主要是压迫症状 压迫气管:呼吸困难,三凹征 压迫食管:吞咽困难 压迫深部静脉:面部紫绀、肿胀、颈胸部表浅静脉扩张 压迫喉返神经:声嘶、吞咽困难 结节性甲状腺肿有甲亢症状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感染性心内膜(infective endocantitis,IE)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包括受损的心瓣膜内膜上可形成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瓣膜内皮损伤处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赘生物;菌血症时血液中的细菌黏附于赘生物并在其中繁殖[1,2];病原菌与瓣膜基质分子蛋白及血小板相互作用等。 近十多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增加,人工心瓣膜置换术、植入器械术以及各种血管内检查操作的增加,IE呈显著增长趋势。静脉用药等又导致右心IE患病率增加。IE患病率我国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各国资料存在差异,欧洲为每年3/10万~10/10万,随年龄升高,70~80岁老年人为每年14.5/10万,男女之比≥2∶1,主要病因由以年轻人风湿性瓣膜病转为多种原因,最常见细菌类型由链球菌转变为葡萄球菌。美国则以葡萄球菌感染增长率最高。我国从病例报告来看,链球菌和葡糖球菌感染居最前列[3,4,5,6]。本病死亡率高、预后差。 本共识系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编写,由心力衰竭学组负责实施。这是我国首部成人IE共识。学组确定的编写目标是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临床医师应用。心力衰竭学组认真学习近几年国内外主要的IE指南,如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指南、英国抗生素学会指南以及我国儿科学的IE诊断标准等,认真复习和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评估了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证据与推荐等级,经讨论和争论逐渐形成共识。学组建立了包括感染病学、心血管病内外科、影像学、临床检验以及病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撰写组,初稿形成后又在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并反复进行近2年的完善修改。该共识的推出必定有助于提高我国对成人IE的诊治水平。 本共识按照国际通用方式,标示了应用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分级。推荐类别:Ⅰ类为已证实和(或)一致认为有益和有效;Ⅱ类为疗效的证据尚不一致或有争议,其中相关证据倾向于有效的为Ⅱa类,尚不充分的为Ⅱb类;Ⅲ类为已证实或一致认为无用和无效,甚至可能有害。证据水平分级:证据来自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多项荟萃分析为A级;证据来自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非随机研究为B级;证据来自小型研究或专家共识为C级。 预防措施主要针对菌血症和基础心脏病两个环节。菌血症是IE发生的必要条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IE高危易感人群。 预防和减少菌血症发生:一般措施是强调口腔、牙齿和皮肤的卫生,防止皮肤黏膜损伤后的继发性感染。尽可能避免有创医疗检查和操作,如必须进行,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高危人群如各种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而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1,2,7,8,9,10],以及注射毒品的吸毒者[1],在做有创医疗检查和操作时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