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质点和位移

2.2质点和位移
2.2质点和位移

质点和位移说课稿

1说教材

我的讲课内容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质点与位移”。本节内容是本章基础,而本章则是高中物理学的基础,所以本次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学习的质量。大纲要求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理解质点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通过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的作用;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初步认识位移-时间图像,并根据位移与时间关系作S-T图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质点是运动学也是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位移则是了解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对于以后的物理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学好本节课内容可以使学生加深学习物理的兴趣。

2说学生

而对于学生的情况,我的分析如下:

(1)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

(2)学生在初中已有关于运动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

(3)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对于质点的概念存在认识误区,对于路程与位移的概念存在误区,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我们学生的实

际情况注意纠正误区,注重基础教学。

3说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位移的概念,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

和路程的区别;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

(3)通过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通过对位移和位移——时间图象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质点的概念、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位移的概念和表述

教学难点: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4说教法、学法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设计的学法、教法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探究的方法:通过“天宫一号”等生活热点引入,指导学生如何研究一个有大小、有形状、有质量的实际物体来理解质点的概念,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体验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然后以初中路程的知识为基础,

引导学生简要复习位置的概念后,为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引入新的物理量(位移),再理解位移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提问诱导和讲授。本课将通过教师的提问诱导,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讲授就是通过插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加上例题的巩固,再回到物理概念的理解。

5说教学过程

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以下几部分: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5分钟)

对于质点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是刚升上高中的学生的理解难点,在此我用生活热点问题来启发学生:天宫一号的例子——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用长58米,重达480吨的“长征”2号火箭发射。升空后,显示在荧光屏上的仅是一个小小的光点。科学家研究它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迹等问题时,都不需要考虑它本身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二)、新课教学:(35分钟)

1质点的教学

首先,向学生讲述质点这个概念的抽象过程:

1、质点概念的抽象过程:

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一个没有大小、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提问引导学生

有人说:只有物体足够小,才可以把该物体看作质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发表你的观点,以此检验学生对质点概念的理解程度。

提醒学生注意:

质点不是个真实的物体,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有质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2、对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研究

在这个部分,我将通过两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了解质点的优越性,同时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理想物理模型,及其作用,(质点)实际并不存在,只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简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点的概念。

【问题1】一列火车从北京往上海,在计算运行时间时,可以忽略列车的长短,把它视为质点吗?同样这列火车,要算它通过黄河铁路大桥所需时间时,能否把列车视为质点?

【问题2】地球虽然很大,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却可视为质点;乒乓球虽然小,在研究它的旋转对运动的影响时,却不能看成质点。请说明为什么?

2位移的教学(接下来,我将进入第二大块内容的讲述)

1、位移概念的引入

复习位置的概念之后指出,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了简单起见,先研究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再复习初中的路程概念后,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讨论说明路程不能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了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位移。

这个实例就是两地之间,如从厦门到福州,有几种走法?

三条轨迹:

异:物体(质点)的轨迹及其长度

同:物体(质点)位置的变化。(起始、终了位置及二者的直线距离)。

2怎么表示位移?

在此引导学生从位移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和位置可以用坐标表示出发,启发学生写出当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时,它的位移s的表达式s= x2-x1,并用上述所讨论的例子来验证该式的正确性,强调s的计算结果中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加深对位移的理解。

3标量和矢量

矢量的教学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今后学习力、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基础,也是区别于初中物理的重要方面,在教学时,同样采用生活中的事实为例,集合多媒体展示的教学策略,从矢量概念出发,让学生学会区别标量与矢量,并通过比较使学生对何为矢量、何为标量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举例和列表形式说明位移和路程的区别,通过表格这种清晰明了的形式,便于学生区别与记忆。

4位移——时间图象

在此我将向学生指出:我们可以有多种方法来表述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如我们用列表的方法表述了点P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果我们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位置s为纵坐标,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作图(教师用PPT打出S—t图),我们可以得到表述点P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另一种方法——图象法,我们把这个图象称为位移——时间图象,显然这里的位移——即纵坐标s是指点P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移,从图中可以形象的看出,在点P各时间段内的位移;用图象法描述物理现象及其规律,形象直观,让学生体会图像法的简洁明了,认识到它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将会接触到更多的图象知识。

(三)课堂小结:(大约4分钟)

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大约1分钟)

4.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

一、质点:物理学中把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理想化模型

二、位移:在物理学中采用位移来描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矢量

(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路程是标量,总是正值.

(2)位移和路程的联系

(3)表述方法:S—t图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doc

物理公式及图像总结高一物理必修 1 知识点总结 章节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 ①参考系 1、运动、空间②建立一维、二维坐标系描述空 二运动和时间间位置 ③时间和时刻 ①质点 的描述2、质点和位移 3、速度和加速 ②位移和路程 ③矢量和标量 ①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②加速度 ▲平均速度 v s t 三匀度 ③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 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加速度a v t v o t ▲ v t v o at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变 1、匀变速直线速运动的规律 直 线 运 动 2、匀变速直线的 运动的实验研研究 究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①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方法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利用纸带会计算某点的瞬时速 度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③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 究过程 v v t v o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s vt v o v t t v t 1 at2 o 2 2 ▲v t2 v o2 2as ▲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差 s aT 2 ▲ v v t v0 v o a t 2 2 ▲各个点的瞬时速度 v n s n s n 1 2T

3、自由落体运 动 1、重力与重心四 相 互 2、形变与弹力作 用 3、摩擦力 1、力的合成五 力 2、力的分解与 平 3、力的平衡衡 4、平衡条件的 应用 1、牛顿第一定六 律 力 2、牛顿第二定与 律 运 3、牛顿第三定动 律①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②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③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规律 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①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②重力及其测量,弹簧测力计 ③重心和稳定 ①形变、弹性 ②胡克定律 ③弹力的应用 ①滑动摩擦、动摩擦因数 ②静摩擦 ③摩擦力的调控 ①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②合力的计算①力的作 用效果及分解 ②力的正交分解 ③力的分解的应用 ①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②平衡的种类和稳度 ①平衡条件的应用 ①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②牛顿第一定律 ③物体的惯性 ①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②力学单位制 ①牛顿第三定律 ▲ v t gt ▲s 1 gt2 2 ▲ v t2 2 gs ▲ G mg ▲弹力 F kx (胡克定律) ▲滑动摩擦力f N ▲力的正交分解 F x F cos F y F sin ▲共点力下物体平衡条件: F合0 ▲牛顿第二定律 F m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F F

高一物理课件

高一物理课件 CTRL+鼠标左键点击即可! 2.1运动、空间和时间课件1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2836 2.1运动、空间和时间课件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756 2.2质点和位移课件1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1072 2.2质点和位移课件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649 2.2质点与位移课件2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400 2.3速度和加速度课件1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628 2.3速度和加速度课件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518 3.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swf课件1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642 3.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swf课件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421 3.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课件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395 4.1重力与重心课件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596 4.2形变与弹力swf课件1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545 4.2形变与弹力swf课件2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401 4.2形变与弹力swf课件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375 4.2形变与弹力课件1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410 4.2形变与弹力课件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411 4.3摩擦力课件1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790 4.3摩擦力课件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549 5.1惯性演示Flash课件2010-11-09 鲁教版ppt 必修1 564 第5章第3节力的平衡课件2010-11-09 鲁教版ppt 资源名称整理日期版本格式教材人气

案例质点和位移

案例1 质点和位移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和“理解位移、…”等。由于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因此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质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续学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这一物理模型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质点及其研究方法。要通过问题阐述引入位移的必要性、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与位置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位移的概念。 2、教学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 (3)通过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通过对位移和位移——时间图象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5)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对新知识的研究,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质点的概念、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位移的概念和表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案例设计 (一)位移的教学 1、位移概念的引入 教师在引导学生简要复习位置概念之后指出,要研究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就必须来研究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简单起见,要先研究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路程概念之后,通过对实例的讨论说明路程不能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叫做位移,位移即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通常用符号S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2、位移的表述 (1)文字表述 教师:(用PPT幻灯片打出)有一点P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标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点P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点P在3秒内、第3秒内、6秒内和第6秒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

高二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

高二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 高二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 《质点和位移》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本章从机械运动入手,讲述运动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质点,什么情况下可看成质点,位移,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时间图像,矢量与标量。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是运动学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续学习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 2.通过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的作用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4.初步认识位移-时间图像,并根据位移与时间关系作s-T图像 5.知道矢量和标量

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能否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如果能抓住质点的概念和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也就把握了本节的要领。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位移概念,而对相对抽象的质点、和能否把运动中的物体看成质点普遍感到困惑。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质点,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教学的难点是: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质点、位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体验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初中路程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简要复习

高中物理一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及图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1、从S—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 ........大小)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 ........大小) 2、从V—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 ....) ...表示减速 .....a<0 ...表示加速, V) 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 ..........0 ...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t=0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 ........,在t.轴下方 ....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 的位移为负 .....................。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 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 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x v t ?= ?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和所用总时间的比值

教案精选: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教学设 计 教案精选: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 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2. 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 质点的概念 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 1.对质点的理解。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主要内容: 一、质点: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一个物体是否可以视为质点,要具体的研究情况具体分析。 二、路程和位移

2.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 有方向,是标量。 3.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4.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5.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大小才等于路程。 【例一】下列几种运动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从广州飞往北京时间时的飞机 B.绕地轴做自转的地球 C.绕太阳公转的地球 D.研究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时的汽车 【例二】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 课堂训练: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的大小也一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知识点

第二节气候 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季风气候 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自北向南)热带季风气候 1、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高原山地气候 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2、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气候类型主要特点在我国的分布范围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秦岭—淮河以北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南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全年皆夏云南、台湾南部,海南全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差大西北地区、内蒙古等 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降水少、温差大青藏高原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之外。 受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6、我国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7、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2)自北向南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河源属于亚热带) 8、我国干湿区的划分:(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 (2)四个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河源属于湿润区)

二、季风气候显著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差异 发源地风向性质首先影响地区 冬季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西北、东北干冷北方地区 夏季风东部、南部的海洋东南、西南暖湿东南部沿海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我国夏季气温特征:我国夏季气温南北温带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除外 ——受夏季风影响 我国冬季气温特征:气温南北温带很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越往北气温越低 ——受冬季风影响 我国气温的显著特征——雨热同期 5、我国降水特征: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受夏季风的影响 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1、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洪涝、旱灾、沙尘暴、寒潮、台风等。 2、灾害性天气的特征 发生时间影响区域天气状况 梅雨夏初江淮地区阴雨连绵 沙尘暴冬季北方和西北黄沙漫天 寒潮冬半年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急剧降温、大风、霜冻、雨雪天气 台风6-10月东南沿海狂风暴雨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第二章,第二,气候,教学设计,课件,资料,,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气候》教学设计(1)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教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版内容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主题:气候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 目标设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的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特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两大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考虑了气温

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而后是气候特征的概括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对于气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七年级下册对于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学好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基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2)能结合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3)能够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评价任务: 学习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学习难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读图、归纳;思:思考、探究,举一反三;议;小组合作、议论、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

高中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范文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中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高中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说教材: 《质点和位移》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本章从机械运动入手,讲述运动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质点,什么情况下可看成质点,位移,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时间图像,矢量与标量。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是运动学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续学习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 2.通过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的作用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4.初步认识位移-时间图像,并根据位移与时间关系作S-T图像 5.知道矢量和标量 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能否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如果能抓住质点的概念和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也就把握了本节的要领。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位移概念,而对相对抽象的质点、和能否把运动中的物体看成质点普遍感到困惑。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质点,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教学的难点是: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质点、位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体验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二章 动的描述 第2节 质点和位移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第2节质点和位移 【教材分析】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和“理解位移、…”等。由于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因此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质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续学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这一物理模型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质点及其研究方法。要通过问题阐述引入位移的必要性、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与位置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位移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2)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会用标量表示路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用理想模型来解决物理问题,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示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质点的概念、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位移的概念和表述 【教学难点】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推理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1)实验实验法:实验是学生认知规律的最好的方法,最具有说服力。 (2)推理归纳法:在规律得出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点拨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跳跃。 (3)讲练结合式:结合本节内容,给出相应的练习,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其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教学媒体】线、直尺、乒乓球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位移的教学 1、位移概念的引入 简要复习位置概念之后指出,要研究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就必须来研究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简单起见,要先研究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位置”在几何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

第二节气候(共3课时) 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知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3.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了解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增强竞争及合作意识。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观察我国哈尔滨冰灯节与广州花市,对比两个城市景观差异。同是春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读图讨论:阅读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学生:哈尔滨与广州1月气温相差近32?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我们还要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 教师:结合已学过的等温线的知识,我们继续观察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找一找,说一说。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这说明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大还是小? (5)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交流,同桌互相合作学习,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1: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28摄氏度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摄氏度以上,我国南北相差44摄氏度左右。这说明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学生2:我国1月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学生3: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过渡:通过读图分析,我们知道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提问(可要求学生依据读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C 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教师: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各在哪里? 学生阅读后回答:冬季最冷的地方在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质点和位移》教案(1)

质点和位移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大量实例,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并能说出质点的概念,会确定怎样运动的物体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2.通过大量实例和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确定位移并会计算位移. 3.通过对位移的学习,明确“像位移一样的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对矢量的更重要的性质将随着后面的学习而深入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或学生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解释现象并从中提炼出知识,形成概念;会计算位移并能体会到位移的矢量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合作学习能让每个同学体会到责任和义务以及尊重,学会从别人那里学到长处并体会欣赏别人和帮助别人的乐趣,学会倾听,为学生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点滴积累. 二、教学重点 1.理想化的模型——质点. 2.位移. 三、教学难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演示弹簧振子 2.老师从某位置走到另一位置 提示同学们注意观察并分析弹簧振子及老师的运动性质,怎样描述和确定研究对象的位置. [学生活动] 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找两个小组的两三位同学描述研究对象的运动性质并确定出他的位置,让其他同学补充完整. 让学生的描述在多方努力的情况下尽量严谨,会用确定坐标系的方法表示出研究对象的位置. 推进新课 [教师活动]在研究老师的运动的时候,通常说的老师的位置在哪,同学们是以老师的哪个部位来衡量的呢?(脚还是头?)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以老师的整体或任何一个部分为研究对象都可以,因为老师的各个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一样. 对质点概念的形成,提出最初步的印象. [教师活动] 1.接着研究纸飞机的运动. 2.观察陀螺的运动. 提示学生分析纸飞机、陀螺的运动情况,会确定它们的位置,讨论纸飞机的各个部分运动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如果研究纸飞机飞行的路径很长的时候可以忽略各部分的差异,如果路线较短,则不可忽略各部分的差异;陀螺运动分析. 得出一般平动或可以忽略自转影响的情况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高中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doc

高中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 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教材: 《质点和位移》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本章从机械运动入手,讲述运动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质点,什么情况下可看成质点,位移,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时间图像,矢量与标量。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是运动学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续学习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 2.通过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的作用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4.初步认识位移-时间图像,并根据位移与时间关系作S-T图像 5.知道矢量和标量 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能否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如果能抓住质点的概念和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也就把握了本节的要领。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位移概念,而对相对抽象的质点、和能否把运动中的物体看成质点普遍感到困惑。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质点,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教学的难点是: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质点、位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否看成质点。体验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 答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气候1 课型:新授 设计: 审核: 时间: 一、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2、知道我国的主要温度带的分布 重点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导学问题: 1、读2.13图,计算一下海口和漠河的气温相差近44度。这说明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规律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秦岭-淮河。 2、读2.14图,请计算一下海口和漠河的气温相差8℃这说明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是全国普遍高温 。 3、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地除外。 4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 5我国气温之最: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最北部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 6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根据气温的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7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8不同温度带水果差异:温带适合种苹果、梨等;亚热带适合种柑橘等;热带适合种芒果、香蕉等。 9农作物成熟次数:中温带内可以一年一年一熟,热带可以一年一年三熟。 10气温的差异在民居建筑上的反映:北方的房屋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 ;南方房屋注重通风散热。 11图中填入我国温度带的名称。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青藏高原是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 .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C .漠河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 方 D .吐鲁番盆地是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2.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下面哪条线一致:(D ) A .北回归线 B .赤道 C .7月20"C 等温线 D .1月0℃等温线 3我国北方传统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墙体后,且以炕代床,是因为(B ) A .北方夏季热,避暑 B .冬季很冷,利于取暖保温 C .北方多风沙,躲避风沙 D .北方全年刮北风 4、当欢度春节之际,哈尔滨举行“冰灯”展览,而广州却举行“花市”展销,出现如此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 教学后记:

质点和位移-教案

质点和位移 【教材分析】 在实际问题中为了更准确的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引入质点这一概念。质点是学生在高中物理接触到的第一个理性化模型,是描述运动的基础。学生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位移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面学习运动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掌握质点这一概念并根据实际问题来判断物体能否看成质点。 科学思维:能根据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运用物理思维进行科学抽象,建立理想化质点模型。 科学探究:对“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历对问题的思考、交流和解释的过程。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留心自然、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质点的概念及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 2.矢量和标量的区别。 教学难点: 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地球绕太阳公转”、“奔驰的列车”“飞翔的雄鹰”这三幅图片,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新课讲授 观察投篮照片,并思考“为什么在投篮时,篮球的运动难以描述?”学生利用自身经验,回答“篮球在运动过程中边旋转边上升,所以难以描述篮球的实际运动。” 以列车为例,提出问题。 问题:描述一列从山东开往上海的动车的运动情况。 进一步提出问题:①需要考虑车轮的转动么?②是否要考虑动车的大小形状?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突出主要因素(列车质量、位置),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如形状、大小),将问题简化,得出质点这一理想物理模型。 一、质点 1.定义:物理学中,把这种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mass point)。 2.质点是一个忽略次要因素(形状、大小)、突出主要因素(质量、位置)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问题: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以飞翔的雄鹰和地球的公转、自传为例,提出以下四个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习题(含答案)

《气候》 一、基础达标 1.秦岭--淮河一线的一月平均气温大约是() A.10℃B.0℃C.-3℃D.15℃ 2.我国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减少B.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C.从西向东逐渐减少D.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3.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B.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C.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D..夏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 4.下列关于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 B.降水量西多东少,南多北少 C.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D.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早,雨季长 5.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性气候显著B.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海洋性气候为主D.气候类型单一 6.长江中下游平原所处的干湿地区是()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7.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夏季南北温差都很大 B.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D.夏季最热的地区在海南岛 8.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人口众多D.地形地势 9.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高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二、综合提升 1.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号所表示的温度带分别是: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地理事物所属的温度带 华北平原__________;云南省南部__________;东北平原__________ 2.下面是我国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写出代表四城市的字母:广州_____、武汉_____、北京_____、哈尔滨_____。 (2)1月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大约_____℃,说明冬季我国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3)7月份各地平均气温大多在_____℃以上,说明夏季我国大多数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及图像总结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章节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空间 和时间 ①参考系 ②建立一维、二维坐标系描述空 间位置 ③时间和时刻 2、质点和位移 ①质点 ②位移和路程 ③矢量和标量 3、速度和加速 度 ①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②加速度 ③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平均速度 s v t ? = ? ▲加速度t o v v a t - =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规律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 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t o v v at =+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2 t o v v v +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2 1 22 o t o v v s vt t v t at + ===+ ▲222 t o v v as -= 2、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实验研 究 ①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方法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利用纸带会计算某点的瞬时速 度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③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 究过程 ▲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差 2 s aT ?= ▲0 22 t o v v t v v a + ==+ ▲各个点的瞬时速度 1 2 n n n s s v T + + = 3、自由落体运 动 ①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②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③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规律 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 t v gt = ▲2 1 2 s gt = ▲22 t v gs = 四1、重力与重心①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②重力及其测量,弹簧测力计▲G mg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案

《第二节气候》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 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那咱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特殊线: 在递减的过程中,有一条等温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条等温线有着重要意义。──0℃等温线 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

质点和位移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质点和位移知识点归纳及 练习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质点和位移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可视为质点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②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1、.关于质点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体积小就可以视为质点 B.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其大小与形状可以不考虑时,可视为质点 C.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在研究其运动规律时,可视为质点 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万吨巨轮在大海中航行,研究巨轮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巨轮可看作质点B.无论什么物体,也不论什么运动,只要以地面为参考系,就能将其看成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将地球看成质点 D.正在进行高低杆表演的运动员,可将运动员看做质点 3、在下列各物体中,可以视为质点的物体有() A、参加百米赛跑的运动员 B、表演精彩动作的芭蕾舞演员 C、研究子弹穿过薄纸的时间时,子弹可以当做质点 D、研究正在自转的月球上各个位置的运动 4.研究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哪些可看作质点 ( )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铁桥所需时间 B.研究汽车车轮的点如何运动时的车轮C.被扔出去的铅球D.比较两辆汽车运动的快慢 位移和路程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路程是标量,与路径有关。 “某一段时间内路程为零”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位移: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 定,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某一段时间内路程为零”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 静止。 注意:①由于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所以位移永远不可能和路程相等,但是,位移的大小有可能和路程相等,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的时候,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 程, ▕位移▏≦路程 ②位移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只表示方向,因此,比较两个位移大小时,只比 较两个位移的绝对值 1.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B.物体沿某一直线运动,那么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以后,位移必定发生变化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无方 向 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运动的路径 D.位移和路程是一回事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总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达B,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一定相同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