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第3节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第3节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主备人:刁久霞审核人:张中金使用时间:

使用人:

学习目标:1、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尝试探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3、说出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场所

学习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情感、价值观:感受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B 案

课前自主预习

1、预习目标:①阅读“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探究实验,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②阅读课本P93-94页,了解有氧呼吸过程及场所。

2、依据预习目标,完成以下内容,疑难问题作出标记

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释放能量并生成的过程。

一、细胞呼吸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酵母菌是一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菌,因此可用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1)酵母菌培养液如何配制?

(2)、如何检测有无CO2的产生?

(3)、如何检测酒精的产生?

(一)有氧呼吸

1、条件:.

2、主要场所。线粒体的和中含许多

3、过程:第一阶段(场所:)

C6H12O6?→

?酶2C3H4O3 ( )+ 4[ ] + (少量)

第二阶段(场所:)

2 C3H4O

3 (丙酮酸)+6H2O?→

?酶 6 + 20[ ] +能量(少量)第三阶段(场所:)

24[H]+6O2?→

?酶12 + (大量)

4、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量释放: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共释放出能量,其中有左右储存在ATP中(计算:形成ATP),其余的能量都以形式散失了。概念:有氧呼吸:

C案

使用说明:1、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小组交流,总结看法和观点

2、及时思考、展示到位,认真点评

问题探讨一: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1、如何控制实验装置有氧和无氧条件?

有氧:;空气通入A瓶前先通过NaOH溶液,目的是:

无氧:;B瓶密封后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再连通盛有石灰水的锥形瓶:

2、如何检测CO2的多少?酒精的检测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3、实验结果:

4、结论:

问题探讨二: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并思考生物化学反应式写法注意事项?

问题探讨三:在上述反应式中标出反应物中C、O元素的去向

小结:

当堂检测

1、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A、黄色

B、蓝色

C、砖红色

D、灰绿色

2、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

A、淀粉

B、糖原

C、葡萄糖

D、ATP

3、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细胞质基质

C、叶绿体

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5.用酵母菌酿酒,正确的方法是()

A.先通气,后密封

B.先密封,后通气

C.通气

D.密封

6、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的()

A、细胞核中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中

D、高尔基体内

7、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18O2气体的容器中,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8、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是()

A、一次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

B、一次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

C、逐步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

D、逐步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

9、下图为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在长方框内依次填写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2)在椭圆框内依次填出4、5、6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

A 案

1、自我回顾总结:自己形成知识框架,熟练掌握本节课内容。

2、独立完成作业:《非常学案》基础练习1-5题

细胞呼吸教案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内容与作用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位于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3节,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第一节课为探究实验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课学习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实践的实例。学好本节内容,便于学生加深领会该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就是与能量的供应与利用分不开的。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就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实验使学生探究得出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遵循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与"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从探究走进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索、质疑、探究、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②理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能比较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与产物,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参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严谨的思维、实践操作能力。 ②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②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建立科学价值观。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这次实验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能力,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由此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与“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就是围绕实验来展开,学生本身的实验能力薄弱,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二、学情分析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呼吸产物的检测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 ????有氧条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2.细胞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总反应式 C 6H 12O 6+6H 2O +6O 2――→酶12H 2O +6CO 2+能量。 2.过程

3.概念 (1)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3)物质变化 ①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大量ATP。 4.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的不同特点 (1)有氧呼吸过程温和; (2)有氧呼吸进行时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3)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三、无氧呼吸 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 (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2)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少量ATP。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2)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3)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 (4)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变黑、腐烂。 2.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 (3)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皮肤破损较深时,需清理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1.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产生ATP,但是产生的量不同。( ) 2.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释放了少量的能量。( ) 3.细胞呼吸的产物都是CO2和水。( )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所需要的酶都是相同的。( ) 5.储存蔬菜、水果时应隔绝O2,以减弱细胞呼吸。( ) 提示:1.√ 2.×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3.×CO2和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酶也不同。 5.×若隔绝O2,细胞无氧呼吸会加强,不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而应低氧储存。 1.教材P91的装置图中A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装置中,为什么要将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提示:B瓶刚封口后,锥形瓶中有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两瓶产生CO2的速度和量基本相等,所以需将开始产生的CO2排掉;一段时间后,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1 / 3 一、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2.分类? 二、有氧呼吸 1.含义: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 2.反应式: 3.过程: 4.实质:(1)物质转化:有机物变化无机物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三、无氧呼吸 1、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 场所:细胞质基质 条件:缺氧条件、酶 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高等植物和酵母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 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对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或细胞、乳酸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乳酸。 4、实质: (1)物质转化: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部分生物)和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化学能、ATP 和热能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五依据物质的量的关系来判断: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无CO2释放→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细胞已死亡。 ③酒精产生量等于CO2量→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④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⑤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CO2来自酒精发酵。 ⑥酒精产生量小于CO2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CO2 来自有氧呼吸。 六、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阴生植物<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细胞呼吸速率较高,成熟期细胞呼吸速率较低。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二)外因 1.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机理:O 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 2 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2)根据曲线模型分析: ①O 2 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0

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学案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能力目标: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细胞呼吸的原理的本质 3、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学习方法】学案导学、互助探究 【课前预学】一、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 ...的生成___________或其它产物,释放出并生成_________的过程。 二.探究影响细胞无氧呼吸的因素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确定影响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因素。 【课堂导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2.如果该实验培养酵母菌的培养液中含葡萄糖,请猜测可能出现的产物,如何鉴定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产物? 3.请画出该实验中的两套实验装置,并解释每个装置各个部分的作用。【课上悟学】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 某研究小组用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 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桶(500 mL)、温 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为0.1 g/mL 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 出的热量更多。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课后反思】 你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A 80%以上 B 60% C 不到一半 D 基本不会 本节课你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这是控制实验的 __________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 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②__________ 加入240 mL煮沸后冷 却的葡萄糖溶液 B ①__________ 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 加入240 mL的葡萄糖 溶液 A 方法步骤三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一 装置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④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C 方法步骤三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一 装置 现象 鉴定对象 试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动态的课件展示,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解决方法: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特征,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认识有氧呼 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 2.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掌握两 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难点) 3.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重点) 1.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形成物质与 能量的生命观念。 2.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 的学习,养成分类与比较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提高 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呼吸产物的检测 检测产物试剂现象CO2 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橙色变灰绿色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 ????有氧条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2.细胞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总反应式 C 6H 12O 6+6H 2O +6O 2――→酶12H 2O +6CO 2+能量。 2.过程 3.概念 (1)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3)物质变化 ①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大量ATP 。 4.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的不同特点 (1)有氧呼吸过程温和; (2)有氧呼吸进行时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3)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 中。 三、无氧呼吸 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

区级公开课《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南航附中张娴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本课内容包括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三个概念的学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子概念,是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深化。 二、学情分析: 对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具体过程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而且牵涉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如酵母菌酿酒,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等。因此,如果围绕这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辨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和过程。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②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五、教学策略和和方法:

细胞呼吸教案

第四节细胞呼吸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细胞呼吸和糖的氧化,需氧呼吸的具体过程两个内容。在学生对呼吸、木柴燃烧的认识基础上,与细胞呼吸相比较,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再者,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ATP以及初中科学能量的获得,这些内容都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需氧呼吸发生的场所、物质、能量的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的认识更加全面,向学生渗透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变化相统一的观点;同时又为后续的知识如厌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原有认知认为呼吸是指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我将以此为切入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学和总结归纳能力,根据(结合)学生以上的特征,对于需氧呼吸具体过程的学习,我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来完成课堂布置的任务。而且由于细胞呼吸涉及到生物微观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情境相差较大,学生对其的兴趣不大,需要设计一定的活动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我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所熟悉的“呼吸”和“木头燃烧”入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区别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的异同点,并解释细胞呼吸的实质就是糖的氧化; 2、概述需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阅读书本,提取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尝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奇妙,认同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体; 2、确立活细胞中物质、能量、信息变化具有统一性的观念; 3、参与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需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质。

细胞呼吸教案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备课人:陈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3)、理解有氧呼吸中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思考、归纳总结反应式来突出,并用课堂练习巩固、反馈。 2、难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可通过引导、思考,写相关反应式来突破,使学生清楚的知道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并可通过列表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点和区别点。 2)、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是本节书的另一个难点。

三、教学资源 1、文字资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2、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细胞呼吸有关的各种信息如图片等,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多媒体演示上一节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 的方式这一实验的结果,并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呼吸的 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教师讲授细胞呼吸的概念 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 多媒体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多媒体演示无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多媒体演示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 中学生分析细,老师总结应用的例子 小结学生:练习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答疑 五、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3)学生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童义。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活动,学会与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2)学生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有氧呼吸 一、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过能量,那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硝化细菌的化学合成作用),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

样进行的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胞呼吸。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是什么,指的是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的,这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细胞呼吸指的是什么,它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介绍细胞呼吸其实就是糖的氧化。Ppt展示光能—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将能量释放供机体利用,根据有无氧气的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说明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这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主要形式。 教师:结合木头的燃烧的过程,它是一个较剧烈的化学变化,在高温下发生产生光和热,细胞呼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产生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则变成热能释放出去。比较细胞呼吸的过程,总结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糖的的氧化过程, 教师:提问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学生:线粒体 教师:PPT展示线粒体结构模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线粒体各部分结构,细胞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所以称其是动力车间。 教师: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让学生阅读书本P73-74,然后请同学回答哪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场所。 学生:阅读并回答三个阶段及场所。 教师:解释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过程,并书写每个过程的方程式,和同学一起来配平方程式,对[H]进行解释,它是一种脱氢酶的辅酶,其实就是脱氢酶脱下的氢然后给它拿着,待会给第三个环节利用,NADH是还原型的,NAD+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糖酵解)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第3节 细胞呼吸导学案

第5章 第3节 细胞呼吸 【学习目标】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原理: ①酵母菌在 和 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属于兼性厌氧菌。 因变量 无关变量 2CO 2可使 变 ,也可使 溶液由 变 再变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 2情况。 ③酒精的检测方法 橙色的 溶液,在 条件下与 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 (二)材料用具:20g 新鲜的食用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试剂、体积分数为95%-97%的含一定浓度的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锥形瓶5个、洁净的试管、小气泵。 (三)实验装置: 思考:(1)如何创设有氧和无氧条件? (2)B 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为什么? (四)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CO 2 的检测 A 瓶现象: 结论: B 瓶现象: 结论: ②酒精的检测 A 瓶现象: 结论: B 瓶现象: 结论: 结论:(1)在 条件下 ,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了 ; (2)在 条件下 ,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了 ;还产生了 。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概念 1.概念: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生成 或其他产物,释放 出 并生成 的过程。 2.方式: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 自变量 其他变量

酶 酶 无O2 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①有氧呼吸的总反应 式: 思考:CO2和H2O的氧 原子 分别来自哪里? ②能量去向: ③能量的利用率: ④结合有氧呼吸流程图进行理解 (1)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可用图中[ ]表示,作用于第____阶段。 (2)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形成于第________阶段。 (3)有氧呼吸过程中,H2O作用于第____阶段,产生于第____阶段。 (4)有氧呼吸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___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第______阶段。[H]产生于 ____________,作用于___________。 2、无氧呼吸的过程 A.乳酸发酵的化学反应式:场所: B.酒精发酵的化学反应式:场所: 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不 同 反应物 反应条件 反应程度 有氧呼吸场所条件反应产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mol的葡萄糖 的能量 ____KJ以热能散失

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优质课教案:《细胞呼吸》教案 普宜中学:毛万波 一.教材分析:除了光合作用不利用细胞呼吸所产生的A TP外,其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几乎是由细胞呼吸供给的。所以学习细胞呼吸对于理解物质过膜的主动运输、线粒体的作用、细胞分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等各种生命活动都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意义 四.教学难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以及细胞呼吸的意义。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和进化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师的教法: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八.教学课时:1学时

细胞呼吸教学案

班级姓名等第 第四章第3节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涟水县第一中学许志龙 〖学习目标〗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与物质燃烧的异同2、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反应式〖学习重、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反应式的理解运用 【探究讨论1】 人需要氧气,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终如何被利用的呢? 1、细胞呼吸的概念? 2、细胞呼吸的类型? 3、细胞呼吸的本质? 4、细胞呼吸与物质的燃烧有什么异同? 【探究讨论2】 人体吸入氧气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吸入的氧气进入细胞中的某个部位被利用? 1、画出线粒体的模式图? 2、简单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探究讨论3】 默写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及反应场所;并用最精炼的语言总结各个阶段? 有氧呼吸过程: 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a.场所:b.物质变化:c.能量变化: d.反应式: f.概括总结: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a.场所:b.物质变化:c.能量变化: d.反应式: f.概括总结: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a.场所:b.物质变化:c.能量变化: d.反应式: f.概括总结: 【探究讨论4】1、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2、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3、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4、C6H12O6能否直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5、C6H1218O6中18O在有氧呼吸中的去向?参与呼吸的18O2的去向? 6、氧气在哪一步参与的?

【提高巩固】 1.在整个有氧呼吸过程中,O2是第___阶段参与反应的;CO2是第______阶段生成;O2中的O最后进入____ 2.有氧呼吸中需O2和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__阶段,场所是______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_______三个阶段均有的产物是:______ 3、人体内代谢终产物CO2形成的主要场所()。 A、血浆内 B、线粒体基质 C、肺泡 D、细胞质基质 4、有氧呼吸的过程中,合成大量ATP的阶段,并伴随生成的物质是()。 A、H2O B、丙酮酸 C、CO2 D、其他有机物 5、右下图表示需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每个阶段程都需要酶 6、【变式题1】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 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物质依次是水和氧气 B.图中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通过图示过程后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条件下完成 7、【探究讨论5】 总结讲解有氧呼吸流程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三、教学时数 本节内容需要约2课时完成。第一节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本节讲述第二课时。 四、教学用具 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五、教学方法 结合PPT课件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六、学法指导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那么,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怎样才能释放出来呢? (回答:有机物必需分解才能释放其中的能量。) 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细胞要生活在常温常压下,这就意味着在细胞内葡萄糖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出能量。在细胞中应该有一个类似葡萄糖燃烧的过程,可以将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又不伤及细胞。又由于生命活动是持续不断的,需要葡萄糖将储存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被细胞利用。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叫做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1)主要场所:线粒体 (2)过程 请观察,第一阶段的变化 提问: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回答: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还原型[H]和少量ATP。)提问:这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回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提问:这个阶段在哪儿进行?(回答:细胞质基质。)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吴卫红21400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3节内容。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质疑、探究、思悟为主体,以教师点拨、辨析、归纳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科学素质教育功能。现代生物学关于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特点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第一节课为探究实验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课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学好本节内容,便于学生加深领会该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是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分不开的。 生物学的每一个概念、理论、思想的提出都要依靠大量的观察和实验。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为下一节课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铺设道路。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理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能比较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2.2技能目标: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会检测酒精、二氧化碳等细胞呼吸产物,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高中生物--10第四章第三节细胞呼吸

第三节细胞呼吸 主备人龙泽强 一、教师寄语: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二、学习目标: 1、说明细胞呼吸的本质,能对细胞呼吸与有机燃料的燃烧进行比较。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3、说出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三、学习重、难点: 1、有氧呼吸的过程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四、:课前预习 (一).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1、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主要由提供。 2、细胞呼吸主要是指、和等有机物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或分解为一些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且伴随释放的过程。 3、细胞呼吸的特点是在的条件下有机物被催化而氧化分解,能量逐步释放出来,没有现象。 (二).细胞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是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和,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细胞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内。 2、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3、通过细胞呼吸,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共释放约kJ的能量,其中1161kJ储存在中,其余主要以的形式散失掉。 4、无氧呼吸是指活细胞无需氧参与,通过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2H5OH和CO2或C3H6O3等物质,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中。 5、写出细胞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细胞呼吸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农业生产上,要设法适当增 强,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例如,水稻生产中的适时露田和晒田等措施的实质就是为了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以增加根系的。 2、细胞呼吸要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积累减少。因此,对粮食储存和果蔬保鲜 来说,又要设法降低细胞的,尽可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粮食安全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抑制,延长保存期限。例如,稻谷等种子含水量超过14.5%时,呼吸速率会骤然增加,释放出的热量和水分,会导致。果蔬促藏时,采用降低、或等方法,目的也是为了抑制。 五.合作探究 知识点1.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思考探究1物质燃烧和细胞呼吸有什么不同? 学点归纳:细胞呼吸的实质是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所产生 的能量中有相当一部份储存在ATP中,所以呼吸作用是形成ATP的主要来源。 由于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因此又叫细胞呼吸。 【例1】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 丙浸水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知识点2. 有氧呼吸的过程 思考探究2若给植物通入标记了18O的O2,一段时间后会从什么地方发现放射性的氧?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中,产物CO2来自什么物质?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什么物质?氧来自什么物质? 学点归纳:(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氧呼吸必须有氧气参与。(2)有氧呼吸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以葡萄糖为底物): 第一阶段,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ATP和[H] .这一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细胞呼吸教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位于人教版《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3节,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第一节课为探究实验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课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学好本节内容,便于学生加深领会该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是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分不开的。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实验使学生探究得出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遵循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从探究走进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索、质疑、探究、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②理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能比较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参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严谨的思维、实践操作能力。 ②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②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建立科学价值观。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这次实验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能力,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由此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和“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实验来展开,学生本身的实验能力薄弱,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这一过程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开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 从学习能力来看,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自主探究、推理判断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1、演示实验法:使学生明白各个实验的环节,层层深入,思考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2、发现教学法:带着问题意识的观察体验到提出问题,再树立假设到上升为概念,最后转化为获得能力。 3、探究教学法:采用探究式的合作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