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欣赏

1芭蕾芭蕾:由法语Ballet音译而来。法语Ballet又源于意大利语Balletto,指跳舞的意思。

定义:诞生于意大利和法国宫廷的古典剧场舞蹈体系;可根据具体的语境,分别译作芭蕾、芭蕾舞、舞蹈舞剧、舞剧、舞蹈、芭蕾舞团、芭蕾音乐共七种形式;素有“西方文明的结晶”和“贵族艺术”的称谓。

芭蕾的脉络:起源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型并兴盛于16-19世纪的法兰西,鼎盛于19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和丹麦,20世纪初从俄罗斯走向世界各地,陆续形成了:意大利、法兰西、俄罗斯、丹麦、美国、英国共六大流派。

五大时期五百年的芭蕾史为五大时期: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

舞蹈形式

芭蕾作品可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整体结构和美学追求,分为以下形式:席间芭蕾,幕间芭蕾,戏剧芭蕾,歌剧芭蕾,交响芭蕾,爵士芭蕾,摇滚芭蕾

舞蹈特征高贵典雅、轻捷灵动、刚柔相济、挺拔修长三长一小一个高、二十工分挺重要、开绷直立爹妈给、轻

--------宴会芭蕾15世纪的意大利贵族阶层甚为流行。内容包括:宫廷社交舞、音乐节目、诗歌朗诵、话剧和哑剧的表演。世上芭蕾第一部1581年,由法国王后卡瑟林筹办,编舞大师博若耶执导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耗资350万法郎,演出时间共5个半小时。

芭蕾的基本常识一、完整规范的训练体系:头的位置(5个)手的位置(7个)脚的位置(5个)二、芭蕾的表

演形式:双人舞:舞剧中的核心结构形式。分为:出场(慢快舞)-----变奏------结尾。群舞:集体舞,用来渲染气氛、增加色彩。伴舞队:不能脱离主角的表演,只为主角做陪衬。

18世纪,法国著名舞蹈家玛利.卡玛戈因为擅长弹跳,所以采用纱质短裙和软底鞋作为芭蕾服装。后

来她被称为18世纪芭蕾的三大改革家之一。

剧目欣赏情节芭蕾《关不住的女儿》又名《无益的谨慎》芭蕾史上最古老的保留剧目二幕三场首演:1786年7月1日编导:让.多贝瓦尔演出团体:英国皇家芭蕾舞团

2古典芭蕾芭蕾的成熟西欧的浪漫芭蕾从19世纪中期开始衰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比德堡就取代了巴黎成为芭蕾艺术的中心。在这个时期,芭蕾开始走向成熟,(无论题材、技巧、编创及服装等都取得了新的发展)所以被称为古典芭蕾时期。

俄国流派的风格:气势恢弘,动作凝重,精力过人,戏剧性强

古典芭蕾之父------马留斯.比季帕(1822----1910),是比德堡帝国剧院最著名的编导。代表作:《睡美人》、《唐.吉坷德》《舞姬》《天鹅湖》(合编)等。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使芭蕾古典风格和结构固定化。他发展了多幕芭蕾形式,树立了一套双人舞程式,把古典舞和代表性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天才的管理者----------谢尔盖.佳吉列夫一位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天才管理者。1909年他组办了俄国芭蕾舞蹈团,并带领舞团巡演世界各地,这对复兴西欧芭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典芭蕾的化身安娜.芭莆诺娃(1881----1931)最成功的代表作:《天鹅之死》主演过《吉赛尔》、《睡美人》、《仙女们》等剧。

经受了百年沧桑的考验,不仅成为世界各地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而且经常单独在音乐会上演奏。

现代芭蕾之父米哈依尔.福金(1880-----1942)成名之作:《天鹅之死》芭蕾的革新家编创舞剧《仙女们》,被誉

为现代芭蕾的处女作1914年发表《给泰晤士报主笔的公开信》,提出了有名的芭蕾五项原则。内容包括剧情能体现时代精神、表演者如何传情达意、强调舞剧的整体性、舞蹈的创作自由等。

芭蕾飞人瓦斯拉夫.尼金斯基1889----1950)主演过《狂欢节》、《牧神的午后》、《春之祭》等经典舞剧。

《天鹅湖》(男子版) 首演:1995年于伦敦西区塞德勒斯.威尔斯剧院演出。编导Matthew Bourne (英) 1996年获“劳伦斯-奥利佛奖”的最佳新编舞剧制作奖;1999年获“托尼奖”的最佳编舞、最佳导演和最佳服装设计奖。

舞剧欣赏《睡美人》编导:马留斯.比季帕首演:1890年1月3日,比德堡帝国剧院。共三幕(序幕)演出团体:英国皇家歌剧院芭蕾舞团

3国际标准舞----自由心灵的对话

舞蹈特色:挺拔优美的体态、高度的默契配合,传递出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心情和绝对的信任。

拉丁舞:桑巴(Samba)恰恰(Cha-cha-Cha) 伦巴(Rumba)斗牛(Pasodoble)牛仔(Jive)

风格特征:自由、热情、性感、浪漫。

舞之起源国际标准舞,也叫舞厅舞.国标舞经历了:宫廷舞、社交舞、舞厅舞、

标准舞四大历史时期。起源于古代土风舞。经历了“对舞、圈舞、集体舞”等演变过程,并与交谊舞会结合,成为流传广泛的社交舞。法国大革命后民间开始流行。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国际标准舞。

舞蹈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在上流社会倍受推崇。

20世纪20年代各类比赛蔚然成风。

国标舞最初是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整理而规范的。收集制定国标的舞姿、舞步、方向、舞蹈、理论、技巧、音乐、服装等标准。1924年在黑池首次公布新国标舞标准。1950年,在黑池主办了首届世界性大赛

华尔兹( Waltz)本意为旋转、滑行。源于奥地利的一种农民舞蹈,16世纪进入路易王朝成为宫廷舞。3/4拍节奏,每分庄重典雅、舒展大方、华丽多姿、飘逸欲仙。

20世纪传入欧洲上层社会,后流行于世界各国。2/4拍节奏,每分钟30~34小节。舞步顿挫

有力,潇洒豪放;身体无起伏、无升降、无旋转;表情严肃,有左顾右盼的头部闪动动作。

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 Waltz)19世纪的维也纳,由男女成对扶腰搭肩共同围成一个圆圈而舞,故被称为“圆舞”或“兰德勒尔舞。” 3/4拍节奏,每分钟56~60小节.舞曲旋律流畅华丽,节奏轻松明快,舞步平稳轻快,翩跹回旋,热烈奔放。

狐步舞(Foxtrot)20世纪起源于美国,杂耍演员阿瑟.卡林福发明了这种别致灵动的舞步。节奏为4/4拍,每分钟28~30小节。舞步流畅平滑,步幅宽大,舞态优雅从容飘逸,似行云流水。没有“合并步”。

快步舞(Quickstep)起源于美国,20世纪流行于欧美和全球。它最大的特点是“合并步”居多。节奏为4/4拍,每分钟50~52小节。舞步组合有跳步、荡腿、滑步、小跑步、踢步等动作。舞曲明亮欢快,舞步轻快灵活,跳跃感强,是一种轻快欢乐

也称卡里奥卡桑巴。源于巴西,是巴西一年一度狂欢节的舞蹈。节奏为2/4或4/4拍,每分钟52~54小节。

“拉丁舞”的灵魂。表演舒缓优美、婀娜多姿.臀胯部的扭动是伦巴最漂亮的动作。节奏为4/4拍,每分钟27~29小节。风格是较为浪漫,性感与热情并存.是表达男女爱慕情感的一种舞蹈。

源于非洲,后传入拉丁美洲,在古巴得到发展。节奏为4/4拍,每分钟30~32小节。舞曲热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频较快,诙谐风趣。

斗篷,英姿飒爽,柔美多变。节奏为2/4拍,每分钟60~62小节。舞步流动大,游走型舞蹈。舞姿挺拔,动静鲜明,力度感强,发力迅速。

“吉特巴舞”。源于美国,原是美国西部牛仔跳的踢踏舞。节奏为4/4拍,每分钟42~44小节。舞步敏

捷、跳跃,舞姿轻松、热情、欢快。50年代爵士乐的流行,加速和完善了这种舞蹈,但风格上还保持美国西部牛仔刚健、

娱的社会功能,更能成为自由心灵的抒发。

4秦汉舞蹈----- 秦代舞风----角抵之戏

秦代:废礼乐而兴“角抵之戏。” 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一种比武和游戏并存的娱乐活动。

角:两人互相比试,搏斗、较量。抵:抵触到秦时,它发展为一种比试力量、技艺、射箭或御车技巧的比赛形式。

角抵之戏百戏:融合杂技、武术、音乐、歌唱、舞蹈、幻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特点:1、偏重技艺;2、

有人物和情节。

盘鼓舞张衡《舞赋》-----蹑节鼓陈,舒意志广。游心无垠,远思长想。若俯若仰,若来若往罗衣从风,长袖交横。

《相和歌》汉代乐舞:歌舞并重,内容丰富。“一人唱,三人和,丝竹相合,一人执节舞”,分为四部分:艳、歌、解、趋(奔

走急促、倾斜探出)。

巾舞、袖舞舞姿特征:“裙如飞鸾,袖如徊雪”持巾、袖表演时姿态要谦恭,同时巾、袖的线条流动在卑怯的神态里造成

了某种忧郁的美。她们被称为“倡”或“舞姬”。

汉代女乐

戚夫人----擅“翘袖折腰” 之舞,歌出塞入塞之曲

赵飞燕-----身轻如燕、能做掌上舞. “踽步”:“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

李夫人-----“倾城又倾国”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以舞相属----社交舞蹈魏晋南北朝舞蹈-----各民族乐舞的大交流时代由于战乱,民族牵移杂居、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各民

族乐舞的大交流时代。《魏志.武帝纪》记载:太祖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并且“登高必赋,乃造新诗,被之管

弦,皆成乐章”。铜雀台--------- “铜雀伎”

魏晋南北朝舞蹈----------清商和胡舞曹丕建立了专门的女乐机构,称“清商署”,后宫女乐高达上万人。这就是清商乐的起

源。清商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传统民俗乐舞的总称。

魏晋南北朝舞蹈----------清商和胡舞《白伫舞》:“轻躯徐起”、“体如清风”《明君舞》:歌舞相间、乐器伴奏。《胡舞》:风格

自然朴实、潇洒豪迈。在当时形成了一种时尚之风。舞风:“俯仰舞蹈,旁若无人”。

佛教圣舞敦煌飞天

敦煌乐舞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舞中主要有四大形象:

“天宫伎乐” ,“力士” “伎天乐” ,“飞天”

西魏初唐中唐

隋唐舞蹈-------千歌万舞

盛唐乐舞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颠峰时期,舞蹈,尤其是宫廷乐舞也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唐代接受了隋朝留下的七部

乐,并最终修订为十部乐。内容包括了中原和各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乐舞,规模宏大,体现了大国的自信与包容。

十部乐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龟兹乐、疏勒乐、高丽乐、安国乐,康国乐、高昌乐。

乐舞风格的形成健舞”和“软舞”。都属于表演性舞蹈

健舞风格:健朗豪爽、刚劲矫捷“剑器”(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胡

旋”:中亚传入(背鼓,旋转、疾如风)。

“柘枝舞”:中亚传入,舞姿优美,表情动人。

胡腾舞胡旋舞

软舞风格:优美柔软、轻盈飘逸“绿腰”:唐代创作。(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翩如兰笤翠,婉若游龙举)

“春莺啭”:唐代创作。含龟兹乐成分。

“凉州”:魏晋乐舞。“软舞”代表作之一

乐舞形式《坐部伎》和《立部伎》:属燕乐类型

《坐部伎》:堂上坐奏,厅内演出,表演人数较少(12人左右)

《立部伎》:堂下立奏,广场演出,规模宏大,(多至180人,少则64人)主要包括唐代的新作乐舞。最为著名、最有成就的就是歌颂唐太宗的《破阵乐》。

“大曲”融音乐、舞蹈、歌唱为一体。一般分为“散序、中序和破”三个部分。代表作《霓裳羽衣舞》《雨霖铃》《千秋乐》《玉树后庭花》等。。

《霓裳羽衣舞》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舞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松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踏歌》

编导:孙颖 作词:王健作曲:孙颖

刘禹锡《踏歌行》----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古籍所载:“若来若往,若仰若俯”、"罗衣从风、长袖交横“.

君若天上云,侬是云中鸟;相随相依,浴日御风。君若湖中水,侬是水心花;相亲相恋,浴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愿与君长相守,莫做那昙花一现。

歌舞戏:

南唐舞伎——窅娘擅跳采莲舞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以帛裹足,使之纤小屈突,足尖成新月之状,被誉为“莲中花更好,云里月常新”。

宋代舞蹈宫廷乐舞------“队舞”

集歌唱、舞蹈、朗诵、对话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各种形式互相穿插表演,形成一种内容丰富但很有秩序的新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有固定的演出模式,文词典雅,服饰道具精美,注重技巧,突出舞蹈意境。

“队舞”的分类

主要分为“小儿队”和“女弟子队”。属于教坊建制。

“小儿队”一般为72人,有时也多达200多人。包括10个舞种:柘枝队、剑器队、婆罗门队、醉胡腾队等。

“女弟子队”一般为135人,有时多达400余人。包括10个舞种:菩萨蛮队、感化乐队、抛球乐队、佳人剪牡丹队、采莲队、彩云仙队等。

“队舞”的角色表演程式比较固定,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如:主演叫“花心”,主持人叫“竹竿子”,主体部分叫“歌舞队”,乐队叫“后行”。

重要的变化:从单纯的抒情舞蹈形式中,改变添加了叙事的成分。表演舞蹈发展到向情节化转变的关键时刻,转向戏曲方向,并最终被戏曲所吸纳、淹没。

《桃夭》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木名。夭夭,少好之貌。灼灼,华之盛也。

宋代民间舞:“舞队” 在勾栏瓦舍、茶坊酒肆、街巷码头、田边,林地发展起来的民间舞蹈。

《武林旧事》记载中有70余种舞队作品。如《村田乐》、《划旱船》、《耍和尚》、《扑蝴蝶》、《踏跷》(即高跷)等。

元代舞蹈

元朝的宫廷乐舞中,蒙舞盛行,如“《倒喇》.

神秘的佛教舞蹈:“十六天魔舞”

元杂剧这时已形成,舞蹈逐渐被吸收,作为表现剧情和人物所用。

明朝舞蹈

宫廷乐舞形成为一种僵化的仪式,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戏曲成了主流的表演艺术。但在民间舞蹈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舞蹈形式:“社火”舞队

清代的宫廷乐舞

设有宫廷雅乐,分文武两类.用于祭祀社稷、宗庙、日月星辰等。

在民间歌舞上,依然流行明朝就有的“秧歌”,或称“走会” . 舞蹈作为京剧表现手段之一,逐步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

引进西方舞蹈第一人

裕容龄(1882--1973)-------中国舞蹈史上第一位学习芭蕾和现代舞的人。

曾师从现代舞大师邓肯、法国芭蕾大师萨纳夫尼门下学舞。

慈禧御前女官,在宫廷中创作了《菩萨舞》、《荷花仙子舞》、《扇子舞》、《剑舞》等。

美学追求

讲究外在的手、眼、身、法、步与内在的意、劲、精、气、神的合一;注重身韵、气韵、意韵、神韵的整体韵律性和俯仰、屈伸、开合、顿挫的鲜明,节奏感,以及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物我一体、身心合一的美学追求。

5浪漫芭蕾

芭蕾的独立17世纪下半叶,芭蕾的表演形式开始脱离诗歌、歌曲,逐步形成有情节的表演节目,同时,巴黎成为芭蕾艺术的中心

舞蹈中的莎士比亚18世纪后半叶,伟大的编导及理论家让.乔治.诺唯尔对芭蕾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使芭蕾完全从歌剧中分离出来,成为没有歌唱、台词,完全依靠舞蹈和哑剧来表现剧情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舞蹈中的莎士比亚1760年,在芭蕾发展史上,诞生了让.乔治.诺唯尔空前绝后的芭蕾改革宣言-----《舞蹈与舞剧书信

集》。

这本舞蹈的百科全书奠定了现实主义情节芭蕾的理论基础,成为芭蕾改革派的行动纲领。

浪漫芭蕾芭蕾的改革:19世纪初(30—70年代)

题材:强调情节性和戏剧效果. 服装:短舞裙尽显轻盈飘逸.

技巧方面:女子学习男子的各种舞蹈技巧,逐渐树立起女子在芭蕾中的地位。

舞蹈结构出现了程式化. 舞台布景多样化.

.塔里奥尼(1804----1884)

1832年,她在巴黎歌剧院剧场,首演《仙女》------浪漫主义芭蕾的开篇作。

塔里奥尼开创了足尖舞及“白裙芭蕾”的新时代。仙女浪漫主义芭蕾的开篇之作---------《仙女》

在《仙女》的启示下,这一轰动时代的主题几乎贯穿了整个19世纪。“现实与幻想、可能与绝对不可能“之间的题材芭蕾--------浪漫主义芭蕾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全称“加尼叶”歌剧院,1875年建成。以建筑大师Charles.Garnier的姓氏命名。举世公认的建筑杰作。剧目欣赏《吉塞尔》------浪漫芭蕾的代表作,被誉为芭蕾中的“哈姆雷特“。编导:简.坷拉里和朱尔.帔尼首演:1841年、6、28日共二幕演出团体:美国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团

6蒙古族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舞蹈风格与马背文化的兼容蒙族舞蹈的动作非常有特色,鹰和马是常见的形象。

舞蹈风格蒙族舞蹈腿部和脚步的动作比较少,上身的动作比较多。尤其以肩部、背部臂部、腕部动作为最多。如肩部的动作:有揉肩、碎抖肩、硬肩、笑肩、圆肩等。

舞蹈种类安代舞:最初为宗教舞蹈,在古代用于治病、驱鬼和求雨,现在主要用于节庆娱乐。

筷子舞发源于鄂尔多斯草原,来自生活,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后来成为了观赏很强的表演性舞蹈。

“盅碗舞”是蒙族中最具代表性的,表演性很强的群众娱乐性舞蹈。风格:外柔内刚、沉稳端庄、典雅飘逸。

宗教舞蹈“12属相舞”,舞蹈由12位演员头戴不同属相的面具而跳。其目的是为了辞旧迎新“祭敖包”:这是蒙族最古老的习俗之一。最初是把沙石土木垒成包作为祭神,后来又发展为祭神树。

“萨满舞”:起始于元代。舞蹈风格既载歌载舞,又参杂口技和幻术作法,舞者或击鼓或拟兽,还有快速的旋转动作,舞风较为神秘。

维吾尔族舞蹈

舞蹈类型:自娱性舞蹈、礼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

“木卡姆”歌舞套曲是伊斯兰诸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乐舞文化。“木卡姆”,是维族古老音乐曲牌的音译名称。它形成与发展在古老的叶尔羌汉国时期。

“木卡姆.多朗”在维族舞中,多朗舞因为常使用木卡姆作为伴奏音乐,所以被合称为“木卡姆.多朗”

“塞乃姆”“塞乃姆”,原意为美女神像,是阿拉伯语。它是维族人最常跳的一种民间舞蹈,属表演性较强的自娱性舞蹈,据说最早起源于喀什地区。后来演变为多种不同风格的塞乃姆:多郎塞乃姆、库车塞乃姆、哈密塞乃姆等。

道具舞蹈《盘子舞》:头顶瓷碗,两手各拿一个瓷盘,音乐采用“塞乃姆”,舞风稳重、柔软、细腻。

《手鼓舞》:手鼓伴奏,有旋转和腰部技巧、一般为男女对跳。

宗教舞蹈《萨玛舞》:起始于萨满教的影响,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舞。它又与丝之路传来的西域乐舞相融合,发展成为群众喜爱的歌舞形式。

风格特点:体态挺拔、热情潇洒、音乐节奏复杂鲜明、舞姿绚丽多彩,极具感染力。

7踢踏舞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苏杉.朗格舞蹈不仅是一切艺术之母,还是一切语言之母.---------罗宾.科林伍德

舞蹈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实质、最尖锐、最单纯、最强烈的表现。这就是舞蹈!------闻一多

毛诗大序舞蹈------“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爱尔兰民族舞------踢踏舞

舞蹈定义:踢踏舞指舞者脚穿鞋底钉有铁片的半高统皮鞋,用脚尖、脚跟或是脚掌的某一部分击打地面,发出踢踢踏踏节奏多变的响声。

舞台地板是由两层铁皮、一层木板和一层橡胶组成,所以,它能支撑舞者飞速跳动的双脚让地面产生的高热,也同时能保证舞者在上面不会产生危险。

起源:爱尔兰舞蹈发展的历史与移民潮和战争侵略关系紧密。爱尔兰舞蹈的先驱者是一位崇尚太阳和橡树的宗教者,叫德鲁伊特。在他的带动和传播下,在18世纪,爱尔兰诞生了许多舞蹈大师。

舞蹈风格:体态:典雅端庄,挺拔修长,音乐:节奏鲜明,速度感极强,技巧:下肢灵动轻盈,技巧高超。

人物介绍:Jean.Butler Colin.Dunne Maria. Pages

第一幕主题:建立家园.展现了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的种种苦难,到重建家园的喜悦心情。

第二幕主题:适者生存。讲述了爱尔兰人经历了漫漫旅途回到故乡,继续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和爱。

三大舞团:沙洛河舞蹈团拉干河舞蹈团利非河舞蹈团它门都是以爱尔兰的著名河流来命名的

8现代舞美国现代舞蹈家邓肯发明的“自由舞蹈”、德国舞蹈家拉班的表现主义舞蹈、美国现代舞叛逆者韩芙利和玛莎发明的抽搐痉挛式的现代舞------。

发展历程基本可以分为20世纪前期创立奠基时期、发展时期、新先锋时期以及后现代舞蹈剧场时期. 在不同时期,由于其艺术主张、价值取向、创作风格和表演训练技巧上的区别,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

现代舞的起源诞生于20世纪初的西方。价值观:受到现代哲学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影响,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强调舞蹈是个人情感的自由表现,又从舞蹈的本性出发,形成抽象化和符号化的特征。

舞蹈给与观众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和陶醉,更应是心灵的振颤和精神的高扬。

审美标准核心:“自然即美”和“真实即美”。舞蹈原则:反传统和反传统审美。

特征:强调个性、追求创新、反叛传统、始终与时代精神同步。

新先锋派舞蹈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在艺术观念上主张进一步的解放身体, 在艺术创作中,动作体现了抽象化和符合化,拒绝向观众解释自己的作品.

莫斯.坎宁汉Merce Cuninghan “纯舞蹈”大师(美),“非文字舞蹈”。潜心研究中国的《易经》,开创了“机遇编舞法”。

现代舞之母依莎多拉.邓肯(1877—1927)美国人自由舞蹈的开创者。代表作:《马赛曲》《奴隶进行曲》《复仇女神》邓肯的美学思想美即自然-----舞蹈艺术来源于自然,人体动作的原动力来自于大自然的波浪运动。在自然中寻找最美的形体,并能表现这些形体内在精神的动作,就是舞蹈的任务。

作品欣赏1、《烟雾》2、《竹梦》3、《一桌两椅》第二片聚义4、《三岔口》5、《也许是要飞翔》6、《飞舞》

舞蹈是沉重肉身的诗歌

9印度舞蹈舞蹈王国

舞蹈在印度的文化艺术中一直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印度的舞蹈根源可上溯到吠陀时代(知识)古老文献-----《吠陀》

舞蹈特色:与宗教、神话、诗歌、戏剧紧密结合,其表演形式及美学风格早在公元2世纪的《乐舞论》中就有详细的描述。

舞蹈之神“湿婆”,是印度教三大神中的毁灭之神. 在宗教中湿婆的舞蹈是至高无上的,他被视为一个永恒的神灵载体,

具有唤醒万物的力量。

服饰沙丽

鼻环装饰脚铃卡塔克舞

吉祥痣

风格类型印度的舞蹈文化基本上由三个部分构成:古典舞、民间舞、流行舞。古典舞是雅文化的结晶,民间舞是土风文化的瑰宝,流行舞是印度电影中的俗文化的产

印度古典舞印度古典舞地位最高。包括8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婆罗多舞。其次是卡塔卡利舞、卡塔克舞、曼尼普利舞、奥迪西舞、库吉普迪舞、乔舞、莫西尼阿特姆舞。

婆罗多舞:指当地的舞剧之意。是印度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集表情、曲调、节奏三者融为一体。他的内容取自于

吠陀时代的神话。舞蹈以双脚动作为主。

民间舞蹈:民间舞蹈的内容丰富多彩,可分为婚丧嫁娶、节日祭祀、庆贺丰收等种类。舞蹈多是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流行舞:也可称为影视舞蹈(宝莱坞舞蹈),

孟买宝莱坞:是世界上制造电影最多的集中地。他们把传统舞蹈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了另一种舞蹈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