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邵庄镇镇控制性规划说明书

青州市邵庄镇镇控制性规划说明书
青州市邵庄镇镇控制性规划说明书

目录

一、现状概况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原则

四、控制规划的目的

五、功能定位与布局结构

六、用地布局

七、道路系统

八、绿化景观规划

九、市政设施规划

十、地块划分与指标控制

十一、规划实施建议与开发策略

一、现状概况

邵庄镇位于青州市西部,距市区22公里。地处青州市与

临淄区交界处。东、北两面分别与青州市区、益都办事处相邻,

南靠庙子镇,东南与王府办事处接壤。胶济铁路与102省道自

东向西从邵庄镇北部穿过。

现状镇驻地及峱山经济区位于全镇西部,地势南高北低,

西高东低,新开通的连接青州市与峱山经济区的齐王路横贯经

济区东西。

镇驻地及峱山经济区:北到东台头,南到韩李村,西到黄鹿村,东到杏木山。面积15.8平方公里,为本次镇驻地及峱山经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

齐王路是镇驻地及峱山经济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驻地

内道路东西向主要有齐王路、青州路、嬴州路、徐州路、通州

路、锦州路。南北向主要有扬州路、冀州路、豫州路等。

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

1、居住区与行政办公区混杂、过境交通与生活交通交织

在一起,用地不规则,功能布局凌乱。

2、居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活动场所缺乏。

3、对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缺乏必要的重视。

4、土地使用率不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5、已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设规模等各方面差异较大,不利于长远发展。

二、规划依据

本规划以国家、潍坊市、青州市有关城市规划、土地利

用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实施办法为

依据,规划主要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住房和建设部

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和建设部4.《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95

6、《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7、《青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8.《青州市邵庄镇总体规划》

9、邵庄镇现状基础调查及现状分析

10、邵庄镇领导有关全镇的建设发展设想

三、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目标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促进城镇和经济发展区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城镇规划的普遍原则,结合邵庄镇的实际,

确定规划原则为:

1、生态化原则:

以驻地及峱山经济区周边的沟、河及山地为基础,构筑绿色生态廊道,成为驻地生态骨架,并形成绿色开敞空间网络。

产业发展应当广泛,采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高科技为支撑,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共存。

2、人文化原则:

城镇及经济区的发展吸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的多元需求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文化的营养会增加凝聚力和吸引力。

3、景观化原则:

优美宜人的城镇和经济区景观是本次规划追求的目标,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在空间上有机组织与维护山地河沟绿色、生态环线相结合,生机勃勃的中心、优美的建筑、洁净的厂区、茂密的绿化,充分展示现代化的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形象。

4、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要使驻地的建设在环境、土地利用、布局及其它要素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有利于长远的发展和后人的需求。

5、建设管理的严格性与规划实施的弹性相结合的原则:

规划采用控制性和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办法,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相对严格的依据。同时为适应实际操作中的必然变化,又注意留有适当的弹性。

四、控制规划的目的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根据城镇及经济区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对具体的开发活动进行控制和引导,具体体现和协调开发建设的综合效益,并实现以下三个目的:

1、保障土地体现集约利用

2、保证环境要素和公共建筑用地不被侵占

3、保障构筑良好的城镇景观

五、功能定位与布局结构

1、功能定位

通过对邵庄镇及峱山经济区发展条件的分析,按照城

镇总体规划的有关部署,规划认为邵庄镇的主要职能,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的、特色鲜明的为工、矿业服务的

生态型乡镇。

3、构建体现现代城镇景观的城镇公共中心。

4、配套完善、有机连接、开放性的现代化城镇居住空间。

2、布局结构:

规划区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三轴、五片、多点”。其中,一心:位于原邵庄镇驻地的、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商业等综合服务中心,共占地392.7公顷。

三轴:分别为沿扬州路发展的生活次要轴线、沿齐王路发展的主要经济发展轴线和沿着徐州路发展的主要生活轴线。沿着扬州路次要生活轴线,在原镇区的基础上,发展沿街底商和居住业,并丰富镇区周边的公共配套设施,以完善居民的生活需求;沿齐王路重点发展公共服务和机械生产加工,机械装配等产业,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沿主要生活轴线重点改造道路两侧的生态绿化环境,打造沟、河两侧的景观环境,提高整个沿线片区的周围环境,努力打造沿线的高品质居住社区。

五区:分别为新能源产业园组团、新型农村社区组团、新材料与新兴产业园组团、公共活动及综合服务组团和工业产业园组团。

六、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一部分依托原邵庄镇区,主要依托现状旧村形成一片,规划对旧村逐步改造,分期开发,使之成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型居住小区,可在满足村民安置的前提下做为开发用地。一部分在新拓展的用地范围内,尤其是自然环境优美,山体、水景丰富的生态自然区,在保证生态安全的格局下,规划新的高档居住用地,以促进开放商前来投资,从而带动整个经济镇区的经济发展,以此促进区内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1)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原则是使住宅由农村型单层住宅向城镇型多层住宅发展,规划中居住用地分为两类。A、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平均层数为二层的独立住宅为主,此类住宅的用地标准和建筑面积标准均比较高,规划中以安置现有城镇居民为主,也可以用为高标准居住区。

B、二类居主用地(R2),以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住宅平均层数为四层的居住用地,这类居住用地是居住区的主体,以安排城镇居民住房为主,从长远来看,农村型住宅在镇区的

范围内应加强控制和管理,鼓励农民集体盖房,逐渐向此类住宅转化,以利于节约土地。

(2)居住用地统一考虑中学、小学用地服务半径,中学、小学用地另行标出,居住用地包括了幼儿、托幼设施内容,按人口规模,在建设中分别级配。

(3)居住用地的开发应有统一规划设计,建筑造型要具有现代气息,同时又有地方特色,色彩淡雅、明快,居住单元多类型,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4)居住用地的日常商业网点配套齐全,绿化用地种植要统一考虑,力求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的花园居住区。

2、公共设施用地

邵庄镇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是落实城镇经营理念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对象,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是镇区内重要的功能性物质资产,公共设施的建设水平成为镇区现代化的衡量标准,也是衡量镇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完善的镇区公共设施是镇区功能系统高效运作的有力保障。

与同类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相比,公共设施的种类及布局急需完善升级。现状各类公共设施急需产业化、体系化,提高质量。

在镇区公共设施规划中,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1)增强镇区的适居性原则

重视满足市民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基层网点建设,依照国家、省、市有关建设标准进行项目配置与布点,网点配置切合镇区布局结构,根据市场半径形成合理的服务网络。

(2)镇区增长方向引导的原则

大型公共设施发展项目的区位选择及其规模的确定,既要符合市场的需求,也要有利于补充镇区功能,提高镇区品位。

(3)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弹性相结合原则

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建立符合城市总体公共利益的合理设施网络,实现均衡分布、功能互补,同时也保证各片区公建设施用地安排的弹性选择,有利于局部效益、效能的发挥。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45.646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比例为3.157%。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沿扬州路、齐王路等城镇景观廊道布置,新建公共设施主要布置在沿河景观绿廊及其周边。

2.1行政管理用地(C1)

本次规划将管委会布置在上位规划确定的镇政府位置,其他行政用地集中布置在扬州路以东河流北侧,齐王路南侧。总用地15.15公顷,占总用地的0.442%。

(2)教育机构用地(C2)

小学、中学保留原有现状,在驻地南侧新建一所小学,满足

远期发展需要;在规划范围内的东侧规划一处科研用地。共计83.38公顷。

(3)文化科技用地(C3)

在镇政府南侧设集中的文化科技用地,配建图书室、电影院、健身场、娱乐室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总用地19.17公顷。

(4)医疗保健用地(C4)

邵庄镇现有医院一处,规划中保留现状医院,并扩大其规模;另外在规划地块内中心河流北侧、峱山路南侧布置一处医院,以满足远期城镇居民的生活要求。总用地6.36公顷。

(5)商业金融用地(C5)

根据城镇布局和商业金融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城镇级别的商业金融用地主要布置在扬州路两侧及齐王路南侧,城镇组团的商业用地分别布置在各组团中心位置。总用地169.42公顷。

(6)集贸设施用地(C6)

相对于超市,当地人更适应集市的形式。镇区内结合现状集贸市场规划一处较大型市场,位于驻地东侧、扬州路以东,形成一处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总用地11.85公顷。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镇驻地及峱山经济区部分在内总建设用地面积1460.75公顷。镇驻地及峱山经济区用地计算表

六、道路交通规划

1、镇区规划用地范围内地形比较平坦,规划路网结合现状地形条件,形成比较均衡的路网格局。规划主要道路间距在300-500米,道路红线宽度为20-30米,道路断面均按城市型道路断面设计,道路规划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有利于分期实施。

2、规划长途汽车站一处,年客流量为1万人次以上。结合汽车站设大型停车场一处,其它用地按其性质功能配备停车场。汽车站作为人流车辆集散点,规划中设在镇区驻地东中部,便于人流、车流集散。

3、加强镇区驻地交通管理,特别是加强大型货车的管理,在主要道路交叉口(20米以上)逐步建立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

4. 规划充分结合镇区内的道路现状,综合考虑未来发展需求、交通方式的变化,对接城市发展,一方面增加新的道路,提高路网密度;另一方面对现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打通“丁”字路口,最终形成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形成快速、便捷的城镇道路网络。

规划城镇道路广场用地120.60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为

8.256%。

七、绿地系统规划

1、绿化体系

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景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它不仅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低噪声、防尘抗灾及及减弱热辐射等功能作用,还有美化市容、改善环境,健全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功能。

本次规划确定以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历史、弘扬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郊一体、远近结合为原则。

2、大环境绿化

规划充分利用外围自然条件,尤其是山地沟地,营造保护林带及绿化水景风光带。并以淄河为基础,将城市外缘的林地、河渠等统一纳入城市大环境绿化中,与市区绿地系统共同组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大环境绿化系统。

3、镇区区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是城镇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绿化,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城镇生活、生产的需要,是城镇居民精神文明和城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规划在镇区区形成以镇区级公共绿地为主体,包括生产防护绿

地、道路绿地的绿地系统。

镇区区绿化规划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规划以“线、面”为主,把城区构成一个有机的绿化体系,把居民溶入环境,将城镇溶入自然。

(1)点:主要绿地节点指位于规划区内公共活动中心的中央大绿地区;次要绿地节点指镇区区内街头绿地和道路交通岛的绿化及各组团内部的绿地节点。规划主要道路交叉口设街头绿地和交通岛。

(2)线:指沿邵庄路、齐王路和一号路两侧各控制15米宽绿化带,其它道路两侧控制10米宽绿化带。

(3)面:指各组团形成面状绿地,集中打造绿地区,并沿河布置景观面,形成开敞的绿地景观空间。西部居住区内规划两处集中绿地,中部居住区内的一处中心公园,南部居住区内的两处集中绿地和一处绿化广场,绿地内可布置桌椅板凳、游览性小路、铺地等设施,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在此驻足和小憩。政府南侧及地块东侧的行政用地处各形成一处绿化行政广场。

(4)绿化配置:应尽量符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特点,采用自然化设计,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相互搭配,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常青树木和花卉树木相互搭配,创造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绿化环境。

规划至2030年规划区内绿化用地达到359.13公顷,绿地率达到24.84%。

第六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一、给水规划

1.规划原则

结合邵庄镇的具体情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和可操作性前提下,本着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充分利用羊里现有给水设施,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近远期结合,逐步建立完善的给水管网。

1.按较高标准规划镇驻地给水管网系统,以适应镇区内各个用地功能的需要。

2.给水管网在尽可能充分考虑目前已成形路网和未修道路的平面的基础上进行规划。

3.维持或逐渐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使地下水优质优用或作为非常时期的备用水源,加强地下水源保护。

4.加大分质供水工程建设,使优质水资源得以优用,一般水资源得以综合利用。

2、用水量预测

(1)生活用水量

生活标准:近期120升/人·日,远期规划为150升/人·日。规划镇驻地人口近期2.1万人,峱山经济区0.62万人。远期镇驻地 4.2万人,峱山经济区为 6.2万人。则近期规划生活需水量为

3264m3/日,远期规划生活需水量为15600m3/日。

2)公建需水量

公建需水量近期按生活用水量的25%计,远期公建需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30%计。则近期规划公建需水量为816m3/日,远期规划公建需水量为4680m3/日。

(3)管网漏损、浇洒道路绿地及未预见水量

规划按其以上用水量的10%计,则近期未预见用水量为408m3/日,远期规划未预见用水量为2028m3/日。

综上所述,邵庄镇近期规划总需水量为4488m3/日,远期规划需水量为22308m3/日

2、自来水水源

邵庄镇镇区区内水源来自于地下水供水管网。

3、水质、水压

配水厂出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GB5749—B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管网供水水压按居住区5层楼考虑,管网最不利点满足0.24Npa水压要求。

4、配水管网

规划配水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与枝状管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供水主干道采用DN400—DN200,支管采用DN150,在管线上每隔120米设地下室外消火栓一个。

二、排水规划

2.1规划原则

结合邵庄镇的具体情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和可操作性前提下,本着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近远期结合,逐步建立完善的雨污分流体制的镇驻地排水管网。

1.按较高标准规划雨水和污水排除系统,以适应城镇发展的需要。

2.排水管网在尽可能充分考虑目前已成形路网和未修道路的平面及竖向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规划。

3.保护内部自然沟渠体系。根据地形地貌特点、自然水体的位置和流向确定主干管渠、次干管的位置和走向。

2.2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收集处理分别采用两套系统,分别设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必须集中收集后,统一排入镇驻地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到排入下游河流。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河道。

2.3雨水规划

(1)采用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如下:

4091.17(1+0.824LgP)

q=--------------------------

(t+16.7)0.87

〈2〉雨水设计流量公式为:

Q= ΨFa

式中:Q—管段的设计流量(L/S);

F—管段的设计排水面积(ha);

q—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L/(S. ha));

Ψ—经流系数,采用0.3—0.4

其中:

设计重现期P采用2年;

集水时间t由两部分组成:①地面集水t1;②雨水在管段中流行时间t2,集水时间t=t1+2t2。地面集水时间采用5~15min。

e

雨水在管段中流行时间t2=∑--------,式中e为上

v×60

游各管段长度;v为上游各管段的设计流速。

(3)雨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

(4)根据镇区区地形南高北低的特点,雨水自南向北沿道路汇集至主管道。主干管采用DN1000,雨水主干管沿南北向道路敷设。

2.4污水规划

(1)污水量的确定:

生活污水量(含公建污水量)按其给水量的85%考虑,则近期规划污水量为3800m3/日,远期规划污水量为19000 m3/日。

(2)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生活污水必须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工业废水排放须达到国标GB—8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国标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方能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内。

(3)污水管网布置

污水主干管沿南北向道路敷设,将污水汇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排水主干管采用DN400-DN1000。

(4)污水处理厂拟建于东北侧,在齐王路以北,309路以东。污水经处理后排入附近河沟或用作灌溉农田。规模为近期3800m3/日,远期19000m3/日。

三、电力规划

(1)用电指标:参考邵庄镇驻地及峱山经济区近期、远期人均用电量预测和潍坊市有关标准,确定人均综合用电量(包括生活用电、生产用电及其他用电等)为:近期1000千瓦时/人·年,远期2000千瓦时/人·年,

则用电量为:

2015年27200人×1000千瓦时/人·年=2720万千瓦时/年

2030年104000人×2000千瓦时/人·年=20800万千瓦时/年

(2)电力来源:现状用电来自邵庄镇驻地35KV的变电站,规划近期仍通过35KV变电站向全镇区供电,远期升至110KV,向全镇区供电,并规划5处变电所。

(3)电力线布置:原邵庄镇驻地区域电力线沿路敷设,东侧工业区采用地下电缆。

四、电讯规划

(1)在镇区驻地现建有邮电局,规划中在基地的中央和东侧个建立一处新邮电局,并开通国内外程控业务,扩大装机容量。

(2)电话预测

采用人口普及率法进行。本规划区内普及率为近期40部/百人,远期为75部/百人,镇区驻地及峱山经济区规划人口近期为 2.72万人,远期为10.4万人。则

近期:27200×40%=10880部

远期: 104000×75%=78000部

(3)根据镇区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国际长途自动及用户电报、传真和快递等邮政业务建设。

五、燃气规划

目前,现状居民及工业燃料主要是瓶装液化石油气和煤炭。所用燃煤产生大量烟尘、灰渣、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很大的破坏。结合上位规划的要求,以及邵庄镇的用地性质、能源结构和环境要求,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加速燃气事业发展。

规划本着多种气源互补的原则,逐步发展管道燃气,减少瓶装液化石油气,合理划分供气区域。努力提高燃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积极发展燃气事业,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节约能源,促进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基本实现燃气化。

燃气近期采用灌装液化气,远期建设液化石油气化站,用管道向居民供气。液化气站规划位于峱山路以北,309连接路以西的位置。

六、供热规划

根据经济发展速度,热负荷发展情况,热源供热能力,管网建设和用户发展的具体要求,综合考虑能源、环境保护、投资效益等诸多要素,确定以下几项规划原则:

1.在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条件下,集中供热是首选的供热手段之一,应坚持实施集中供热为主,燃气、电采暖等方式为辅的方针。

2.根据具体条件,发展联片供热方式。

3.在能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供热,多种供热形式并举。

4.充分发挥现有能源的供热能力,加速集中供热用户的发展。

5.采取近远期结合,工业与民用结合,热电厂与区域锅炉房结

合,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区域集中锅炉房为辅,充分发挥现有热源厂的作用。热源位置的选择,考虑上位规划的要求及城镇用地远景发展的需要,同时应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以减少管网的投资。

现状用地中无集中供热,规划实行联片供热,由企业单位联合投资建设。规划范围内设置五处供热站,以满足整个规划范围内的供热需求。

第七章防灾工程规划

一、抗震规划

1、指导思想

通过对城镇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抗御地震灾害和各个环节提出战略性建议,逐步提高城镇的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减轻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规划目标

在城镇遭受相当于基本裂度地震的影响时,要害单位和部门不至于严重破坏,重要工矿企业能基本正常或迅速恢复正常生产,城镇居民有临震疏散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并具有良好的自救能力,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保持基本稳定,人民生活得以基本保障。在发生高于基本裂度的意外地震影响时,灾情能够得到及时控制,各项救灾工作能够有循序地展开。 3、避震疏散规划

为了迅速组织避震疏散,避免发生重大的震时混乱,应确保疏散道路的畅通和足够的避难场所,有相应的安置设备,并考虑这些场所的安全和生活方便。

规划确定主要道路为主要救援及疏散道路,次要道路为次要疏散道路。中强地震发生后,镇区外救援人员、各种物资首先通过主要救援及疏散道路进入镇区,再通过其它道路送到各疏散避难场所,同时伤员也主要通过这些道路向外输送,各救援及疏散道路两侧建筑物应按城市规划要求后退红线并达到有关技术规定标准。

规划人均占有避难场地不小于4平方米。避难场按以下原则选择:

①尽量利用公园、绿地、游园、广场等空旷场地;②周围无火灾源,有耐火建筑隔离;③避开易产生局部塌陷、地震地质复杂地段;④最好具备清洁水源或易于铺设临时供水线的地方;⑤就近疏散,疏散距离在0.5公里以内,最远不大于1.0公里。

规划确定镇区管委会府为全区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避震疏散的组织以居委会、居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其主要任务是:指导避震群众按规划的合适疏散路线进入邻近分配的避难场所,并做好居民生活安排及治安管理工作。震灾发生期间,各居委会及各避难场所的主管部门均应服从镇区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的领导,按照事先确定的

避震分散路线有秩序地组织群众进行避震疏散。

4、城镇生命线工程

城镇生命工程抗震防灾规划的重点是交通干线中不易修复的桥梁,主要输供电设备、重点医院、广播、电话、通讯工程、供水构筑物及供水主干管道、粮食供应及消防设备等。

①新建工程均应严格按照有关抗震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提高基本裂度的一度进行抗震设防。已建成的应按照抗震鉴定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抗震鉴定和加固,以确保地震时能正常使用。

②有生命线工程的单位及工矿企业,都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抗险救灾应急预案,有关部门要经常督促检查予以落实,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实施。

③供电、供水、通讯、消防、重点医院、粮食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设施物品、器械和备用电源,并做好平时的维修保养,备用物资要平震结合,定期周转,防止变质和损坏。

5、对土地利用的建议

建设中应严格抗震设防要求,重要建筑物均要作场地稳定性评价及地震危险性分析,并应满足下列指标:

建筑高度:街道两侧相对建筑物不大于建筑物基础到中心线的距离。独立的高烟囱周围1/4高度范围内不得建造永久性建筑(不包括锅炉房),1/2高度范围内不得建造重要建筑物。

人口密度:居住人口密度适当降低,一般控制在350人/公顷左右。用地容积率控制在0.8--1.2,中心区容积率控制在3.0以下。

进入城区的高压走廊应留有足够宽度,建议考虑以上标准:35KV--20米,110KV--25米,220KV--35米。

镇区内防震烈度规划六度,重点项目七度设防,防震重点加强生命线工程和避震疏散规划。同时考虑了震前应急准备及震后抢险救灾。

二、消防规划

镇区规划消防站一处,位于邵庄镇驻地中部,沿镇区主要街道布置消火栓,间距为120米。其它地段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规划确定的主次道路作为驻地主要消防通道,应严格按规定实施,严禁占压道路红线进行建设。在详细规划和建设时,应确保消防车道中心线间距不超过160米,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3.5米,尽端式消防车道应不小于15×15米的消防回车道。

三、防洪规划

疏通该镇区内的各水系,综合考虑地形地势特点,建设好道路及排水系统,使雨水尽可能快速排入水系。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

保护地下水,建立完善的供水体系,确保生活、生产用水。

第八章环保环卫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1.1规划原则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确定规划的基本原则为: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2.坚持防治污染与调整产业结构、技术改造、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贯彻环境综合整治方针。

3.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主要环境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目标和措施。

1.2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是国家基本国策,是提高城市质量的途径。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同步进行,以保证良好的环境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①大气环境目标:镇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大气标准。

②水域环境目标:镇区内河流水面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级标准。

③噪声环境标准:噪声环境标准执行国标GB3096--82。 1.3环境保护措施

①加强对驻地现有污染源的治理,经治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新建项目以一、二类工业为主,不得建设重污染项目,有一定污染的项目必须按规定配备环保设施。

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排污体系,建设污水处理厂,改善燃料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实行集中供热,加强环保监控。

③增加公共绿地,加强大环境绿化,增强城镇环境自净能力,提高环境质量水平。

1.4环保分区

·一类环境保护区:包括生活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文教科研区。要求大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噪声昼间小于50分贝,夜间小40分贝。

·二类环境保护区:包括商住混合区和工业混合区及商业繁华地带。要求大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噪声昼间小于60分贝,夜间小于50分贝。禁止污染项目上马。

·三类环境保护区:成片工业区和高科技产业区。要求大气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噪声昼夜小于65分贝,夜间小于55分贝。

·交通干道噪声昼间小于65分贝,夜间小于50分贝。

·水体保护根据国家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确定,饮水水源地设置卫生防护林带,水源地保护范围和取水点上游100

米及下游100米,不得设置任何有可能污染水质的仓库、工厂和放牧活动,水厂周围20米不得设置生活区、厕所,不得堆放垃圾和铺设污水管道。

二、环境卫生规划

在各个环卫区内设置垃圾中转站,各居住区、商业区及行政办公区均设临时垃圾处理点,采取专人收集清运。

在集贸市场、公共绿地、主要街道等人流集中的地方设置公厕。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的原则,按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和框架,分期实施。

一、规模

根据邵庄镇总体规划,确定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11年-2015年。根据城镇人口规模的预测分析,邵庄镇区到2015年总人口规模为2.72万人,其中镇区驻地人口规模为2.1万人,峱山经济发展区人口规模为0.62万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达到353.6公顷,人均用地130平方米/人。

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北至东台头村以南,西到黄鹿村村界,南至北马庄村,东到朱王孔村。

二、用地发展方向

根据现状用地状况,镇区内用地近期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展。

居住建筑用地:以实施旧村改造工程为重点,提高居住环境水平,同时对邵庄镇驻地东南部用地进行居住小区开发,作为工业和行政、商贸区的配套居住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以现状政府为依托,进行行政办公中心的建设,初步形成统一集中的行政办公区。

其它:着手改建沿路两侧的商业服务建筑群,实施政府前行政广场及绿化工程,改善镇区驻地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

①道路建设:重点实施镇区区中心道路的修建。

②供水工程:实施一期供水工程,实施镇区驻地统一供水。

③排水工程:结合道路改建,敷设排水管道,雨水通过管沟就近排入河道,污水通过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④燃气工程:增建液化气站,向镇区驻地供应燃气。

第十章地块划分与指标控制

1、地块划分

规划区内以主、次干道为界线将用地划分为六个分区,十九个街坊,地块划分根据区位情况、使用性质、周边道路情况,确定地块大小,尽量保证每个地块有两面临路,相邻地块避免

相互干扰。

2、分地块控制

控制性指标说明

(1)、用地使用控制

用地性质—用地性质分类按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划分,并以小类为主

地块面积—指地块分界线内的土地面积,其中边界为小区以上级道路的,计算至该道路红线,其它道路计算至道路中心线

(2)、环境容量控制

容积率—指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反映地块内建筑空间容量的大小,单位为无纲量的相对比值

建筑密度—指地块内建筑垂直投影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表示地块内建筑基底面积容量,单位为%

绿地率—指地块内绿地面积与用地面积比值,单位为%

(3)、交通设施控制

停车泊位—指地块内配建的机动车停车位,单位为辆

出入口方位—按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限定地块机动车出入口的方位

(4)、建筑建造高度

建筑限高—指建筑室外地面至建筑物顶的高度,单位为米建筑后退红线—指地块内建筑物垂直投影线与相邻红线的距离,单位为米

3、地块适建性要求

划分地块要考虑用地现状和使用调整意向,考虑建设的控制引导原则,以规划布局结构为依据,参考以下因素综合考虑:(1)用地功能性质的区别:用以杜绝不相容使用,尽可能保证地块性质单一。

(2)地块使用性质相对单一,但不排除混合使用。

(3)根据开发管理的变化,地块可以重组。

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主要由用地适建表来反映,给规划

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并应作为技术法规立法,通过执行。

十一、规划实施建议与开发策略

1、规划实施的建议

规划建议在镇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协调驻地内地块、基础配套等。

制定完善的地块开发规范,任何个人、单位和团体都应遵守该规范,保证顺利、有序开发建设

妥善处理好近、中、远期发展,以远期控制引导为目标,以近期实施为重点,近、中、远期结合,协调发展,

2、开发机制和策略

正确规划和政策导向机制引导:必须制定各方面关系清晰,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布局合理,景观形态美观,道路系统完善,城市设计富有创意的地块规划,并且通过法律程序确定规划的法律权威性,真正以规划指导地块的开发建设

有效地开发机制:在开发阶段,应重视以规划概念和未来市场机会引导土地开发,推出好的规划,揭示未来市场前景,来吸引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土地开发中予以解决,减少政府的直接投资。

第三部分实施篇

城镇总体规划为长期性、综合性、控制性的规划,而城镇建设则为经常性、具体的工作,为了加强规划对建设的宏观指导作用,特在总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增加建设管理控制规划的内容,对驻地内各项建设用地指出一些“规定性”或“引导性”的建议,把所有建设用地划分为三大类。

1、必须严格按规划性质使用的用地,规划中的广场、道路、公共绿地、教育用地、医院、邮电局、水产、专业批发市场等必须严格控制,禁止其它性质的单位占用。

2、可以相互兼容的用地:商业服务、金融、文化娱乐、行政办公等公共建筑用地及居住用地、小型工业、小型仓储用地等,在不影响总体布局和空间景观,不妨碍其它用地的情况下,可以相互兼容。

3、必须在规划指定的范围内建设的用地:包括占地较多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农业生产设施用地、集贸市场用地、加油站、液化气站等,这类用地不允许在其它位置布局。

一、认真贯彻《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规划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二、根据乡镇建设发展,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搞活经济,重点进行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物的建设。

三、强化规划的实施管理,镇区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镇区规划,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村庄建设严格实行《村镇规划选址书》制度,加强规划监督检查。

四、以规划指导土地的出让转让,积极为城市建设积累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五、进一步编制完善地方性规划管理法规和技术法规,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增强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法制性、规范性。

六、规划的实施涉及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要广泛宣传,加大公民参与力度,使大家同心同德,扎扎实实为实施《邵庄镇总体规划》,把邵庄镇建成现代化的小城镇而奋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

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南川东胜北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南川区北固、东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东胜、北固工业园区位于南川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2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对剩余的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北固、东胜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用地南以渝湘高速公路为界,北至工业园区起步区,西临花山,东以自然山体为界,总面积约为9.36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及开发态势 (一)自然环境: 1、气象水文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南川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3°C,极端最低气温-1.5°C(2000年2

月10日),最高气温4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8毫米,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94.4毫米。 区内河流较发育。位于规划区中部的龙岩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规划区,属常年性河流,由南向北流注入大溪河,为大溪河一级支流。河面最宽处25.0米,最窄处8.0米。在规划区南东侧土桥附近,常年水位533.28米,最高洪水位537.17米(1999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平均纵坡降0.5%。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凤咀江为龙岩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在规划区北西部的薜家嘴角塘注入龙岩河,属常年性河流。河面最宽处9.0~30.0米,最窄处5.0米。在规划区北西侧薛家嘴附近,常年水位497.87米,最高洪水位500.7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平均纵坡率0.7%。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于南川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片中的东胜片区和北固片区,处于两山之间的盆地之内。 规划区南高、北低,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南部观山顶,最高点高程为607.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内龙岩河的末端,最低点高程为490.3米。区内除有观山坡等三处集中的山体之外,其余用地均较为平坦,用地建设条件优越。 规划区内观山坡等山体植被情况良好,其余大部分为农地。 (二)社会经济环境:

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

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 政府令[2007] 第208号 (2007年4月3日) 《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2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7月1日施行。 省长:蒋巨峰 二○○七年四月三日 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城市规划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设市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经过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使用强度和道路、工程管线、 公共配套设施及空间环境等作出控制要求的规划。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组织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市(州)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 本行政区域内县(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行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制度。市、县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委员会由城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 市、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规程,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六条城市规划督察员应当对派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调整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督察。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八条设市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 部门组织编制。 第九条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 第十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通过公开征集、邀请征集等方式,择优选定具备相应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承担 编制工作。 承担我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的省外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向任务 所在地的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覆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区、近期建设区和储备土地、拟出让的土地以及其他城 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十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公众意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提高城市 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景观艺术水平的总体要求。

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85823

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 在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基础上,本分类根据济南市实际情况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局部调整:(对国标细化调整的用地分类,其代码以小写的英文字母结尾) 1、居住用地分类调整 (1)增加中类Re普教设施用地,指属于居住区、小区、组团应配套建设的幼托、小学、初中、高中及九年一贯制学校等普通教育设施用地,细分为Rea幼托用地、Reb小学用地、Rec初中用地、Red高中用地、Ree 九年一贯制学校用地等五个小类。 (2)增加中类Rx其它居住用地,指相对独立占地的学生公寓、单身职工公寓等用地,细分为Rxa学生公寓用地、Rxb单身职工公寓用地等二个小类。 2、公共设施用地分类调整 (1)增加中类Ca科研办公混合用地,指科研设计与行政办公为主的混合用地。 (2)增加中类Cb商务办公混合用地,指商业、金融、贸易咨询与行政办公为主的混合用地。 (3)增加中类Cc商业娱乐混合用地,指商业、金融、贸易咨询、服务业、旅馆业与各类经营性娱乐设施为主的混合用地。 3、工业用地分类调整 增加中类Ma研发产业混合用地,指工业用地与各类科技研发、孵化、中试用地为主的混合用地。 4、仓储用地分类调整 增加中类Wa物流配载用地,指各类包含货物运输、加工、商贸类的物流中心、货物配载市场等用地。 5、道路广场用地分类调整 增加小类S1a快速路用地,指城市快速路的用地。 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分类调整

(1)增加小类U2a轨道交通用地,指各种形式的轨道交通在地面以上独立的站场、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包括轻轨交通站场、线路以及地下铁道在地面部分的出入口、排气口、地面停车场、保养场和车辆段等设施的用地,高架轨道交通用地应按其地面实际用途归类 (2)增加小类U2b公共加油加气站用地,指提供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加油服务以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加气服务的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 (3)将中类U9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细分为U9a消防设施用地、U9b防洪设施用地等两个小类 7、水域和其他用地分类调整 增加中类Eg郊野绿地,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城市绿化隔离带等,并细分为Ega风景名胜区、Egb 郊野公园、Egc其它绿地等三个小类。 8、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表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54中类,88小类。

恩施市土桥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恩施市土桥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湖北民族学院城市规划设计室

目录 第一章前言 0 第二章规划总则 0 第一节规划依据 0 第二节规划原则 0 第三节规划目标、定位和规模 (1) 第三章现状概况及分析 (1) 第一节规划层次 (2) 第二节现状用地分析 (2) 第三节现状土地使用情况 (2) 第四节现状基础设施 (2) 第五节现状道路交通情况 (2) 第六节现状分析结论 (3) 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3) 第一节功能结构 (3) 第二节用地布局 (4)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4) 第一节规划策略 (5) 第二节道路骨架 (5) 第三节道路红线规划 (5) 第四节道路交叉口规划 (5) 第五节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6) 第六章竖向规划 (6) 第一节规划原则 (6) 第二节道路、场地竖向规划 (6) 第七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7)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7) 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 (7) 第八章城市空间设计引导 (7) 第一节建筑风格 (7) 第二节街廊设计 (7) 第三节植栽 (7) 第四节地面铺砌 (8) 第五节功能性设施 (8) 第六节观赏性设施 (8) 第七节视觉信息性设施 (8) 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9) 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10)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10) 第六节管线综合规划 (10) 第七节环境卫生规划 (11) 第八节环境保护规划 (11) 第九节防灾规划 (11) 第十章开发强度控制 (11) 第一节土地使用控制 (12) 第二节建设强度控制 (13)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 区位条件 (2) 1.2 自然与文化资源 (2) 1.3 核心区现状分析 (3) 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5) 2.1 规划编制依据 (5) 2.2 规划思想 (5) 2.3 规划目标与原则 (5) 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7) 3.1 环境容量分析 (7) 3.2 主体功能区规划 (8) 3.3 人口规模预测 (9)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11) 4.1 布局原则 (11) 4.2 规划结构 (11) 4.3 用地规模 (11)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 5.1 交通规划策略 (12) 5.2 道路网格局 (12) 5.3 对外交通规划 (12) 5.4 核心区交通规划 (12) 5.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3) 5.6 停车场规划 (13)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5) 6.1 居住用地总体布局 (15) 6.2 居住组团规划 (15) 6.3 居住建筑风貌控制 (15) 6.4 居住区配套设施 (15)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7) 7.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7) 7.2 商业用地布局 (17) 7.3 旅馆业用地布局 (17) 7.4 休疗养用地布局 (17) 7.5 文化娱乐用地布局 (17) 7.6 非市属办公用地布局 (18) 第八章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19) 8.1 景观格局 (19) 8.2 绿地系统规划 (19) 8.3 水系蓝线与防洪规划 (19) 第九章土地开发管理与控制指标 (21) 9.1 土地利用要求 (21) 9.2 开发时序 (21) 9.3 开发控制指标 (21)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23) 10.1 整体空间设计要求 (23) 10.2 建筑设计 (23) 10.3 环境景观控制 (24) 10.4 附属设施配置引导 (24) 第十一章度假旅游策划 (26) 11.1 整体旅游特色定位 (26) 11.2 度假旅游开发策略 (26) 11.3 旅游项目策划 (26)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8) 12.1 给水规划 (28) 12.2 排水规划 (28) 12.3 雨水规划 (28) 12.4 供电规划 (29) 12.5 通信规划 (30) 12.6 燃气规划 (30) 12.7 环卫设施规划 (30) 12.8 管线综合规划 (30) 12.9 消防规划 (31) I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试题A及标准答案

(A)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姓名:学号:

…………………………装……………………………订…………………………线………….………………………………

……………………………装……………………………订…………………………线………….…………………………… 六、案例分析(11分) 某市(历史文化名城)决定编制滨湖核心区面积约40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如下图示)。由于湖面及外围地段是重要的风景旅游区,有十分丰富的传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因此,要求核心区开发项目的安排充分考虑旅游风景区的特点,开发强度不宜过高,沿湖设立保护绿地以保证湖面景观,并且交通组织上要求将旅游线路和主要车流分开。 试评析该方案的主要优缺点。 1 2 3 4 5 6 河 流 第五题图

……………………………装……………………………订…………………………线………….…………………………… 湖 面 第六题图

城市规划设计Ⅱ—控制性详细规划A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B 3、C 4、B 5、C 6、B 7、B 8 ABD 9 AD 10 B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宅旁绿地 2、、至、 3、土地性质兼容、建筑性质兼容 4、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城市设计引导 5、 6、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屋脊项 7、7、17 8、建筑竖向尺度、建筑横向尺度、建筑的体形处理 9、项目准备阶段、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成果编制阶段、上报审批阶段 10、修编、整合、局部调整 三、解释下列专业术语(每题4分,共16分) 1 指令性指标:规定性指标是指为保障城市规划的法律性和管理的科学性、严肃性而由规划人员制定的,在进行规划管理时,必须遵守执行的不能被突破的指标,体现一定的“刚性”原则。(2分) 引导性指标:引导性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调整变化,作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参照执行的指标,它可以根据规划用地的要求及其周围环境的具体条件灵活选用,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2分)2土地使用控制: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性的要求。(2分) 环境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即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2分) 3绿地率: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2分) 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为所有绿化植物覆盖的投影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其他绿地、宅旁绿地和树冠覆盖用地的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2分) 4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让众多的城市成员能够参与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2分) 法定图则:法定图则是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对分区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和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的规定,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文件。(2分) 四、简答题(24分) 1、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及特征,分析其成果深度的基本要求。(14分) 答题要点: 作用:(5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衔接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的重要环节,更是规划管理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有机衔接的关键层次;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编 制 导 则 规划所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指导,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46号令发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 3.基本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2)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关系; (3)合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 (4)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体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5)体现公众意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4.内容要求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划定规划编制单元,在用地策划的基础上,对编制单元进行地块划分。明确各地块的土地使用、配套设施、建筑建

造、道路交通、基础没施与地下空间利用等控制要求,提出空间环境景观控制引导原则,明确各地块的强制性和引导性内容。 5.其他规定 (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须符合同家有关规定。 (2)地块变更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变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变更。 二、编制单元划分 1.编制单元划分目的 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意图,形成系统有序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应将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编制单元,作为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位。 2.编制单元划分原则 (1)地域完整 编制单元应覆盖规划期内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全部地域范围。相邻编制单元范围不重叠,实现无缝衔接,同时应综合考虑相邻编制单元之间各相关要素的协调。 (2)界线稳定 编制单元应综合考虑城市行政区划、自然地貌、城市特征、功能区划分、主要道路、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景观组织、社会组织等要素确

控规文本+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功能定位 第三章总体布局 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 第五章居住区规划 第六章绿化景观规划 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九章市政用地设施规划 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一章五线控制 第十二章地块控制 第十三章非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第十四章建设开发时序 第十五章附则第二部分说明书1 前言 规划背景 规划范围 规划依据与原则1.3.1规划依据 1.3.2规划原则 项目概况 2 现状概况与分析区域位置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地貌 水文水系 土地利用现状 道路交通现状 对外交通 内部交通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3规划定位与发展策略区位分析 上位规划 基地优劣势分析 优劣分析 劣势分析 发展策略 交通策略 土地利用策略 景观策略 4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总体结构 土地利用规划 5 地块划分及开发控制地块划分及编码 控制指标 5.2.1 控制指标的内容 5.2.2指导性控制指标 6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原则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7 竖向规划 现状地形 规划目标与原则 规划目标 设计原则 道路竖向规划 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总体思路 布局规划 9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原则 绿地系统规划 9.2.1绿地结构 9.2.2绿地分类 10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城市设计目标 城市设计原则 整体城市设计

第三部分附图 1区位分析 2与老城区衔接分析 3土地利用现状及环境分析4土地使用规划 5地块编码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道路交通规划 8道路线位(坐标) 9道路竖向(坡度/坡长)10四线规划图 11城市设计概念图 12规划结构 13功能分区 14绿地系统 15绿地景观结构 16开发强度 17高度分区18分图则1 19分图则2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规划编制体系需要应对新形势下城市发展出现的各种问题。配合《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实施,广东省建设厅出台了《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下文是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欢迎阅读!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设市城市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镇,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工程管线和配套设施以及空间环境等控制要求作出的规划。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制度。 城市规划委员会是人民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决策的议事机构。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由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其中专家和公众代表人数应当超过全体成员的半数以上。主任

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由人民政府从委员中指定。 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产生、任期、议事规则等有关事项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作出规定,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条设市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镇为县城镇的,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镇为其他建制镇的,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五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条例执行情况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规划工作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保障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支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法实施,对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八条省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

控规规划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规划概述 (2) 一、规划研究背景 (2) 二、规划范围 (2) 三、主要相关规划及关联 (2) 四、规划任务 (6) 第二章现状概况 (7) 第三章规划原则、目标定位与规模 (10) 四、规划发展目标及要求 (10) 五、发展定位 (10) 第四章规划结构与土地使用规划 (11) 一、功能结构与分区 (11) 二、用地布局 (11)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 一、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12) 二、道路系统规划 (12) 四、公共交通规划 (13) 第六章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 (13) 一、绿地系统规划 (13) 二、景观系统规划 (14) 第七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15) 一、给水工程规划 (15) 二、排水工程规划 (15) 第八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6) 一、电力工程规划 (16) 二、电信工程规划 (16) 第九章燃气工程及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6) 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7) 第十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8) 一、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目标 (18) 三、环卫设施规划 (19) 四、道路清扫等级规划 (19)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一、消防规划...................................................................................................... 19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20) 一、规划目标 (20) 二、环境功能区划 (20) 三、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0) 第十三章开发控制 (21) 一、土地使用控制 (21) 二、容量控制 (22) 附表:控制性指标规划一览表 (25)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区位 (1) 三、规划范围 (1)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 一、自然条件 (1) 二、土地使用现状 (2) 三、现状基本特点 (2) 四、现状建筑高度 (2) 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 六、现状道路交通 (3) 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3) 八、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重点 (4)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规模 (4) 三、功能定位 (4) 第五章规划理念 (4) 一、基本单元理念 (4) 二、缓冲带理念 (5) 三、城市设计理念 (5) 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一节规划结构 (5)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6) 一、规划原则 (6) 二、居住单元划分 (6) 三、居住人口预测 (6) 四、社区中心规划 (6) 五、中小学规划 (6) 六、表6-2-5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7) 七、幼儿园规划 (7)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 一、规划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便利中心的建设模式 (7)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7) 一、工业布局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录 文本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3)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3) 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4) 第五章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5)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5)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7) 第八章城市设计 (10) 图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适用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惠城外环路以南,莞惠高速公路以北,惠大高速公路以西,惠大铁路以东的城市 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24.17平方公里。 第二条制订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批稿)。 第三条本规划法定文件由文本和图则构成。文本是指规定规划强制性容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条文,图则是指反映文本容的规 划图纸及相关表格。文本与图则具备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 应同时使用。 第四条本片区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国家、省及市的有关法律、政策、规相关 条款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划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的用地围,可能在详细设计时略有修改,但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六条本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如需调整,必须符合《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自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即日起,该地区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自动废止。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第八条本片区发展目标为:依托高起点、高标准的市体育文化中心、教育园区以及数码园,将本片区发展成为集商业/商务中心、 体育/文化中心、高等教育园区、城市住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 区为一体的,服务于市的综合新城。 第九条本片区主要有五大发展功能,分别是:体育/文化、商务/商业、城市住区、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第十条主要根据道路界线进行本片区的街坊及地块划分,编号的顺序依次为从西至东、由北至南。地块编码采用两级编码 方法,由编制区代码(街坊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第十一条本片区总共分为26个编制区(街坊),由448个地块组成。 第十二条本规划所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一定代表确实的用地红线围,在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 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

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2012年修订)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指导,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对2006年颁布的《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进行修订,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城市(含县城,下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其中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需符合本导则四、六、七的规定,并根据镇的规模和具体情况,参照执行九、十、十二、十三等有关内容的要求。 3、基本原则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依据城市、镇总体规划,落实并协调相关专项规划要求; (2)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 (3)合理、综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统筹规划; (4)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落实交通引导、低碳生态等要求; (5)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并体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6)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公共利益,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4、其他规定 (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不得违反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规定,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要求。 (2)各市可结合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在本导则的指导下制定相关技术细则或规定,其内容应当与本导则相衔接。 1、划分目的 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城市、镇总体规划的意图,形成系统有序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应将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编制单元,以此组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 2、划分原则 (1)地域完整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 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 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 2.1土地利用现状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一、规划背景 (4) 二、规划内容 (4) 三、技术路线 (4) 第二章现状解析 (5) 一、现状基本情况 (5) 二、规划区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5) 三、现状建筑评价 (6) 四、规划区发展特征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6) 第三章上位规划、相关案例解读及规划对策 (7) 一、上位规划要求及解析 (7) 二、相关案例解读 (8) 三、纯化镇镇区发展趋势判研 (10) 四、现状土地资源供给分析 (10) 五、规划对策 (11) 第四章规划总则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纯化镇中心区范围 (12) 三、规划原则 (12) 四、规划目标 (12) 五、规划区功能定位 (13)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13) 一、规划构思 (13) 二、规划结构 (14) 三、用地布局规划 ......................................................................................................................................... 14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17) 一、规划原则 (17) 二、对外交通规划 (17) 三、道路系统规划 (17) 四、交通设施规划 (18)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一、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9) 二、绿地系统布局 (19) 三、绿化种植 (20) 第八章道路竖向规划 (20)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20) 二、竖向规划设计 (20) 第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21) 一、编制依据 (21) 二、用水量预测 (21) 三、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方案 (22) 四、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22) 五、供水系统规划 (22) 第十章污水工程规划 (23) 一、编制依据 (23) 二、编制原则 (23) 三、排水体制 (24) 四、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一章热力工程规划 (25) 一、规划依据及原则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