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野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2434696.html,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初探

作者:陈凌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4期

【摘要】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地区最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而且是土家族族群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将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摆手舞发展历史与现状、文化内涵等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和阐释。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文化内涵

摆手舞是土家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摆手舞不仅动作优美、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同时也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土家族深厚的民间文化,是土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起源

摆手舞在土家语中被称为“舍巴巴”或“舍日巴”,兼具观赏性及健身性。摆手舞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是土家族一种传统的历史文化现象。关于摆手舞的历史起源,学术界仍是众说纷纭,存在着多种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源于祭祀祖先

家族摆手舞起源于原始祭祀的巫舞之说,主要是根据摆手舞自身的动作特点,并将其赋予一定的意像而产生的,比如“观音打坐”“十指合十”等动作都体现了土家族先民的祖先崇拜。由于土家族人不相信神仙神灵只相信自己的祖先。因此,在来凤县舍米湖村的摆手堂内也供奉着土家人自己的祖先,即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每逢过节,土家族人民都会聚集在摆手堂外的一颗杉树旁跳摆手舞,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祈求祖先保佑的愿望。

(二)源于古代巴渝舞

据史籍记载,摆手舞由巴渝舞演变而来的。在汉代时,由土家先民组成的军队担任汉军先锋,他们一边战斗一边跳舞,锐不可挡,当时就称这种舞蹈为巴渝舞。魏晋初期,巴渝舞改称“昭武舞”,晋时又更名为“宣武舞”,在唐宋之时广泛盛行于土家族的民间。“土民赛故土司

神,旧有堂曰摆子堂,供土司某神位.陈牲酸,至期既夕,群男女并入,酬毕,被五花被,锦

帕首,击鼓呜征,跳舞歌唱,竞数夕乃止。其朗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歌时男女相携,蹁跹进退,故谓之“摆手”,以后逐渐发展衍化成为今天的摆手舞。

(三)源于巴人原始舞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