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凤凰城地勘报告

南江县凤凰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阶段)

核工业德阳金阳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2月

南江县凤凰城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阶段)

工程编号:Y2011-01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审定:

核工业德阳金阳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二月十九日

资质等级:勘察专业类甲级

证书编号:224143-kj

单位地址:德阳市天山南路二段95号

电话号码:(0838)2502336 130********

目录

1.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 (1)

1.3勘察工作依据 (2)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2)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2)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

2.1场地地形、地貌 (4)

2.2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场地稳定性 (4)

2.3气象与水文 (4)

2.4场地地层结构 (5)

2.5水文地质条件 (6)

2.6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

3.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6)

3.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6)

3.2建筑场地类别 (6)

3.3场地土的液化评价 (7)

4.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 (7)

5.地基评价 (7)

5.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值 (7)

5.2地基土层性质评价 (8)

5.3地基均匀性评价 (8)

6.基础方案评价与建议 (9)

7.基础施工及检验 (9)

8.结论与建议 (11)

8.1结论 (11)

8.2建议 (11)

8.3说明 (12)

附件:

1、勘探点一览表1份

2、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1张

3、工程地质剖面图8张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受巴中市青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其拟建的凤凰城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场地位于南江县城,交通方便。拟建建筑物特征见表1。

表1拟建建筑物特征一览表

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工作系针对勘察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进行的,根据勘察技术要求,结合有关规程规范,本次勘察的目的和要求是:

a、查明场地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论证地基的稳定性,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并对地基土进行液化判别。

b、查明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基础下软弱夹层和坚硬地层的分布,以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并提供地基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变形模量等。

c、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渗透性,评价地下水及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地下水在工程项目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d、对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与计算;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安全的方案;对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中应注意

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

e、论证开挖基坑的稳定性,为基坑支护、基坑降水及基础施工提供建议方案和相应的技术参数。

1.3勘察工作依据

本次勘察在充分收集本地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下述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进行工作:

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GB50021—2001);

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c、《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d、《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e、《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f、《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3)144号文;

g、业主提供的《南江县凤凰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南江县规划设计室,2011.01)。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本次勘察,拟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建筑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三级(简单地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8年版)》(GB50021—2001)第3.1节,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5勘察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1.5.1勘察工作技术方法

a、勘察点布置

本次勘探点的布设是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8年版)》

(GB50021-2001)和双方合同,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勘探点,共布置勘探线3条、勘探孔15个,孔间距为15.50m,剖线间距为12.00米。钻孔位置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

b、勘察点深度确定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8年版)》(GB50021-2001)4.1.18条的规定,并在搜集已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场地地层条件,考虑建筑物结构特征、第四系土层的空间分布厚度和基岩的埋深情况,确定本工程控制性勘探孔勘探深度应进入中风化层大于6.0m,一般钻孔应进入中风化层大于4.0m。各钻孔地质情况及孔深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c、工程测量

本次勘察测量采用G6型经纬仪进行放孔和孔口高程测量,坐标采用自定义直角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黄海高程系统。

d、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

(1)冲击钻进

采用XY-1型液压钻机,取土观察分层,鉴别土层名称、颜色、湿度、状态及组份。

(2)回转钻进

采用XY-100型液压钻机回转取芯钻进,查明地基土层的类别和分布特征,为地基土地层划分和分层提供直观鉴别依据。

1.5.2勘察累计完成工程量

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及作业时间见下表2:

表2 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南江县城,场地原始地貌为缓坡坡地地貌,北高南低,现经人工开挖,地势平坦,地面标高接近拟建±0.00标高。在场地东、西两侧和北侧为开挖形成的岩质边坡,高3~7米;南侧为高10米的砌石挡土墙。

2.2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场地稳定性

南江县城属秦巴构造末端,长赤~大河向斜北东翼,属准扬子江稳定地台区,无深大断裂分布,无新构造活动发育,以宽缓褶皱为主,断层不发育。区内岩层产状较平缓,地层连续,分层明显。由地区已有的地震地质研究成果和本次勘察查明的场地地层结构综合分析可知,地基岩土层位连续,从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及工程地质总体特征而言,场地稳定性较好,属可建设的一般建筑场地。

2.3气象与水文

2.3.1气象

南江县属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达州西部,米仓山南麓。东连通江,南接巴州区,西邻旺苍,北与陕西接壤。勘察区属四川盆地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据南江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

16.3℃,最冷月平均气温5.1℃;最热月平均气温30.0℃;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零下 4.3℃;年日照数1624.1小时,日照百分比36.6%,年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42.0毫米,年最大降雨量5~10月995.5毫米,近50年来最大降雨强度为79.8毫米/小时;主导风向西北风,静风频率43%,平均风速1.6米/秒,风向频率13%,污染系数3.7。

2.3.2水文

拟建场地位于南江县城石人山,位置较高,地表水主要为雨季降水,拟建场地与最近的南江河水平距离约200米,高出河水面约50米,南江河最高洪水位从未到达过拟建场地地坪标高,因此场地不属于洪水淹没区。

2.4场地地层结构

经勘探,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结构较简单,连续性较好,上覆第四系土层已大部挖除,仅局部地段有少量新近回填的素填土(Q4m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蓬莱镇组砂质泥岩,现将场地岩土分布及结构特征分述如下:(见工程地质剖面图1-1′~8-8′)。

2.4.1 新近回填土层(Q4ml)

①素填土(Q4ml):褐黄色,稍湿,松散,仅在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为平场开挖的弃土与少量生活垃圾堆填而成,由粉质粘土和大量的泥岩块石、混凝土块及生活垃圾等组成,层厚0.00~1.20m。

2.4.2侏罗系蓬莱镇组(J3p)

②砂质泥岩(J3p):紫红色、紫褐色,泥质胶结,厚层层状构造,岩层产状30°∠11°,由上至下呈强风化~中风化状态。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呈碎裂状,厚0.7~1.0米;以下为中风化层,其坚硬程度分类为软岩,

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较完整,岩芯采取率约为8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Ⅳ类。

2.5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潜水。水量极小,勘察期间无稳定水位,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小。

2.6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场地及周边无大型厂矿企业、无污染源,据邻近场地水质简分析报告和地基土腐蚀性试验资料,地下水、地基土对混凝土、钢筋均为微腐蚀性。

3.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3.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值为0.40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3.2建筑场地类别

3.2.1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土的类型

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以土层的物理性质,结合地区经验,确定其承载力特征值,依据承载力特征值来大致确定土层的剪切波速,然后计算第四系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表4.1.6确定场地类别为Ⅰ类。

3.2.2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

拟建建筑物为7F砌体结构普通住宅楼,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查得该拟建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3.3场地土的液化评价

场地不存在湿~饱和粉土、粉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之4.3.1条规定,不需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

4.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

场地整平开挖后在其东西两侧和北侧有高3~7m 左右的边坡,边坡岩性为砂质泥岩、砂岩,顶部有薄层第四系覆盖层,边坡的岩层产状为30°∠11°,与边坡的空间组合形态为临空外倾结构面。在卸荷裂隙、构造裂隙、层间裂隙共同作用下,可能产生顺层滑坡。因此,必须对边坡进行可靠的支护,防止形成滑坡,确保边坡稳定和拟建物安全。支护方式建议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桩端以中风化砂质泥岩为持力层,并嵌入完整岩石足够深度。中风化砂质泥岩与锚固体粘结强度f rb =200kPa 。

5.地基评价

5.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值

a 、 地基承载力确定原则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有关规定采用理论公式、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综合确定。

①理论公式: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公式

5.2.5,当偏心距不超过0.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可按k c m d b a C M d M b M f ++=γγ(式ii )进行计算;对于岩石地基可按公式rk r a f f ?=ψ进行计算;

②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物理力学指标借助承载力经验值确定;

③根据当地建筑经验综合确定。

b、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参照同地质条件相邻场地同类岩石单轴抗压试验报告,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综合分析,提出主要地基岩土力学指标设计建议值见表3:

地基主要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建议值表3

5.2地基土层性质评价

①素填土:松散,属力学性质差、高压缩性的欠固结土,不能选作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②-1强风化砂质泥岩: 层位稳定,工程力学性质较好,依据拟建建筑物结构、荷载特征,不宜选作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②-2中风化砂质泥岩:层位稳定,工程力学性质较好,可以选作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5.3地基均匀性评价

由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可知,场地内第四系土层厚度较小,下伏基岩稳定,均匀性好,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小,且各岩土层层面坡度经数理统计局部小于10%,故为均匀地基。

6.基础方案评价与建议

6.1基础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选择

根据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特征、建筑物变形要求和场地周边关系及施工条件综合分析,建议:

方案一:拟建建筑物以砂质泥岩中风化层为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方案二:拟建建筑物以砂质泥岩中风化层为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桩基础。

6.2成桩工艺选择

若采用桩基础,由于场地第四系土层为松散的素填土,冲击难度较大,故不宜采用预制桩和沉管灌注桩;采用机械冲孔灌注成桩施工工艺,具有造价较高、工期相对较长、噪音大、施工难度大、污染环境、质量不易控制等缺点,且对南侧砌石挡土墙有不良影响;采用人工挖孔成桩工艺,费用较低、工期短、桩基质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对上述三种成桩工艺综合分析,建议首选人工挖孔桩成桩工艺。

7.基础施工及检验

a:桩孔开挖过程中,若发现本报告未述及的重大不良地质现象,施工单位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并汇同勘察、设计及质监部门共同研究,施工队伍不得自行处理。

b:桩孔开挖应采用相应的保障措施,场地相邻建筑物较近的部分、基坑开挖严禁大开大挖,应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方法。

c:桩孔开挖后的弃土应分散处理,严禁堆土场产生次级地质灾害发生。

d:基础施工时应重视验槽工作,桩基开挖完成后及时通知地勘、设计、监理及质监部门,以便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e:若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应遵循以下条款

f:开孔前,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并由专人负责。

g:采用钢护筒或有效的降水措施。

h:桩基础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基础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碴、积水,然后通知设计、质监、地勘等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签字认可后,应立即封闭和浇注桩身混凝土。

i:浇注桩身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当高度大于3m时,应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j:当渗水量过大(影响到混凝土浇注质量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k:若采用机械冲孔成桩工艺,应做好泥浆和渣土排放以及防噪音污染工作,达到环保要求,泥浆制备和处理、冲击成孔、水下混凝土的浇注必须满足相关要求。

l:成桩质量的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成桩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成孔及清孔、钢筋笼制作及安放、混凝土搅制及灌注等三个工序过程的质量检查。

(2)对已成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重直度、孔底沉渣厚度、钢筋笼安放的实际位置等进行检查,并填写相应质量检查记录。

(3)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4)混凝土搅制应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进行检查。

m:桩基深度大于8米,应采取通风、供氧、安全带、专人地面守护等安全措施,确保桩孔内作业人员的安全。

8.结论和建议

8.1结论

a、场地较开阔、平坦,交通方便,工程场地地貌单一,地层结构较简单,场地及地基稳定性好,为可建筑的一般场地。

b、拟建建筑物以砂质泥岩中风化为基础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或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型式。

c、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Ⅰ类,场地土类别为中软土,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0s,属抗震有利地段,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d、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为微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为微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为微腐蚀;土对混凝土结构为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为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为微腐蚀性。

8.2建议

a、基础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基础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基础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应经设计、质监、地勘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共同验收签字后

方可安砌、浇筑。

b、基坑开挖过程中应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基坑支护应有资质单位专项设计。

c、由于场地位于城区,拟建场区周边分布有大量的地下管线(主要有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电缆、有线电视等管线),请予以充分注意,在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须进行详细的管线调查,并提供给相关设计部门作为设计依据。

d、本报告提交后,若发生设计变更,造成原拟建建筑物结构及平面位置发生变化,以致本勘察不能满足要求时,业主应及时通知我公司进行补充勘察,否则本报告不能做为变更后的设计依据。

e、场地整平开挖、回填及基坑开挖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防灾预案,严禁大开挖,应采用先支护后开挖的施工方法,基坑支护工程应先于房屋基础工程施工,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房屋基础工程施工。

8.3说明

本勘察报告仅为该场地的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可以作为该工程施工图设计,但不能解决工程中的所有岩土工程问题,对于特殊的专项岩土工程问题,业主应委托相关资质单位从事专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