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梧州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梧州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梧州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市科技大会精神,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推进“创新跨越”,促进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和《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梧州市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实施创新计划为载体,全面推进科教兴市战略,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十五”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我市积极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工业产品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信息产业化、科技素质提高五大科技计划工程。组织实施了种子产业化工程、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科技特

派员制度试点、林产林化深加工产业技术开发、制造业信息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企业专利及成果转化战略、医疗卫生科技等20多个专项。全市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2011万元,安排各类科技项目570项,其中农业项目198项,工业项目177项,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科技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建设等项目195项。投入总经费164112.1万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9.2%,其中,自治区以上的各类科技补助经费1919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26%。在这些项目中,列入国家科技部项目12项,自治区科技厅项目73项。

1.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五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创新计划,培育、引进、推广应用面在千头万亩以上的农业新品种120个,其中,成为当家品种的有37个,占36.3%,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0%。引进、推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77项,支撑吨粮田30项,吨糖田5项,万元田28项。重点扶持77个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4187户。建立大坡、潭东、糯垌、归义、新世纪、屯巴山6个集品种繁育、筛选和新技术应用实验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技术创新支撑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十五”期间,我市组织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技术、成果42项,开发工业新产品183个。已成为企业新的主导产品75项,占41.7%。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奥卡光学仪器有限公司、三鹤药业有限公司、锻压机床厂、天鹅蓄电池公司、桂西玉兰制药公司、五一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技术中心获得自治区认证。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

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乐哈哈食品公司、花山酱料厂等15家企业发展成为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工业产品的开发和升级换代,增强了我市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中:汽车故障检测系列产品占全国汽车检测市场同类产品的20%以上,强化木地板产品占全国建材市场同类产品的10%,超薄冷轧钢带产品占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70%,胶原蛋白肠衣占国内市场的95%,氢化松香产品占日本市场份额的70%以上,精制氢化松香占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

3.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较快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由“九五”的4家4项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到2005年的10家23项高新技术产品。技工贸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3家。2005年,全市10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1.3亿元,比“九五”末期增长39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9%;实现利税1.35亿元,比“九五”末期增长41.6%。

4.科技信息网络初步构建。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鹤药业有限公司、国营华南船舶机械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个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获得自治区认定,示范企业总数位居自治区第4位。全市有科技信息示范企业67家,已建成市、县、乡镇、企业、农户五级科技信息网络,科技信息网的节点已延伸到所有的县(市、区)及全市43个乡镇,发布各类信息23200多条,促成商贸交易额150436万元。藤县、蒙山县“三农科技信息网”列入自治区试点示范。

5.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民科技素质教育全面展开。通过实施科技素质提高工程,不断壮大科技队伍。“十五”期末,全市拥有各类科技人员5.49万人,比“九五”末期增长10%。“十五”期间,全市共培训领导干部1415人次、科技人员37463人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879人次。组织了职工岗位技能培训19618人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4.5万人次,农户47.6万户。举办各类科普讲座、科技报告会1087场次,听课达16.6万人次;组织专题科技活动153场,青少年科普活动6045次,有267.5万人次参加了科普活动,其中92%的学生。

6.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增强。1家区直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工作基本完成,5家市级科研院所“三项制度”改革正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初见成效。各县(市、区)已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并建立了宝石等5个重点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100多家企业提供了服务。苍梧县建成技物配送中心,并发挥积极作用,成为自治区技物配送的典范。

“十五”期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119项,有108项科技成果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获得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61项。全市申请专利485件,比“九五”增长10%,在全区14个市中排中上水平。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

“十五”科技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总结了五条基本经验,一是指导思想明确,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即大力开展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五大计划”的实施和重大项目的推进,即以创新计划为载体,推进我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计划、工业产品升级换代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信息产业化计划、科技素质提高计划和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确保了我市科技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四是科技体系的创新发展,推进了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的实施,创新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解决“三农”问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中心建设,推进了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五是有一支思想解放、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科技人才队伍。

(三)科技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1.引进和推广的品种较多,但能够成为当地主导产品的还相对较少,在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品牌上,组织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2、对科技型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龙头带动作用还显不足,特别是在加工、流通服务领域,还没有培育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产品。农产品销路不畅,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3.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展不快,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小,规模不大,产值超亿元的高新企业仅有4家,与其他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技术市场建设尚未成型,技术交易活动不够活跃,制约科技成果转化。

5.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的资金有限,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规定,市级地方财政每年安排的科学技术三项补助费比例不低于年度财政预算支出的1%,我市年度科技三项比例与《条例》规定相差甚远,据我们了解,南宁、柳州等先进市的科技三项经费已经突破了2000万,加上我市企业自主投入研制开发新产品方面经费严重不足,造成新产品开发后劲不足。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发展环境分析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面对当今科技发展的态势,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朱三角经济建设加快推进、中越“两廊一圈”筹划构建,我市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在全区发展属于中等水平,同先进城市相比,科技事业总体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少城市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而我市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企业核心竞争

力不强,经济和科技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资源不足,科技发展基础薄弱,优秀拔尖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市、县科技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学研究水平不高,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不大,缺乏核心技术和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及拳头产品的有力支撑;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对先进适用技术的巨大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科技对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贡献亟需提高。总之,科技发展任务极其艰巨,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和建设和谐梧州的重要阶段,新形势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提出了巨大需求,旺盛的社会需求构成科技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也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市委、市政府继实施“三百项目大会战”之后,又组织实施“工业项目大会战”,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三是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科技支撑和引领。当前我市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原有的优势产业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又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新的农业优势产业,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四是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有利于我市充分利用国内外、区内外的创新资源,促进自主创新。五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调节这两者的结合工作已取得许多成效,为科技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三、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总

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机遇与挑战共存。我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走创新跨越之路;加强集成创新,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高我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构建我市科技创新体系,深化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工作内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再提速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强化自主创新。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突出抓好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

2.突出产业支撑发展。以支撑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和侧重点,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3.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充分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科技发展重点和科技重大专项的选择上,充分体现我市的区域特色,把我市的特色产业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4.加强制度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人的潜能发挥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特别要重视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5.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积极引导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和重要公益类研究,同时,突出市场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竞争性、营利性技术的开发。

6.全面开放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区内外的科技人才、技术资源和市场,建立我市与东盟、泛珠三角地区及港、澳、台的科技合作机制,逐步形成关联互动,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互利共赢的区域科技合作创新体系。

(三)预期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链接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高;若干技术研究工作有突破性进展;取得一批在区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县(市、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工作达到较高的水平;全市总体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区先进行列。

经过五年的努力,在我市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下目标:1.资源优势的产业领域形成一批核心技术,不断提高松香、肉桂、八角、钛铁矿、宝石等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

2.引导推进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在林产林化、食品、医药、日用化工、宝石五大支柱产业领域,加强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市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

3.现代农业科技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末,全市种养业主要产品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35%以上。

4.全面推广、应用节能、清洁能源技术,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十一五”期末,工业、建筑、交通等主要耗能领域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0%以上,环境污染治理指标达到80%以上,沼气入户率达到36%。

5.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构建贯通全市所有乡镇和大部分重点村的“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6.重点扶持一批企业研发中心,提高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建成企业技术中心2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

7.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建设人才小高地8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

8.实施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创造发明的积极性。全市发明专利比“十五”期间翻一番。

到2010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四)总体部署。

未来5年,我市科技工作必须从支撑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及建设创新体系三个方面进行部署。

支撑产业发展部署。农业方面,继续做好粮食、果蔬、生猪、家禽等原有农业优势产业的科技服务,重点支持优质粮食、木薯、蚕桑、中药材、江河水产等新的优势农产品,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禽畜水产现代养殖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及其产业。优势特色资源产业,重点支持松香、林浆纸、八角、肉桂香料、钛铁矿深加工技术及林产工业生产原料基地一体化开发技术。工业方面,围绕林产林化、食品、医药、日用化工、宝石加工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支持日用轻化工集成技术、现代中药新产品开发技术、新材料关键技术、新型食品开发技术、传统机电工业改造技术、生物产业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社会发展及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部署。重点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源与环境、安全生产、社会服务等领域的科技进步。重点支持区域卫生安全与健康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要突出以下战略重点:一要突出围绕林产林化、食品、医药、日用化工、宝石加工五大工业支柱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二要着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的培育;三要致

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和以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的公共平台的构建。

四、“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方面和重点

围绕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优势领域及特色产业,筛选若干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确定重大专项的基本原则:一是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育能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重点产业;二是突出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三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根据上述原则,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解决我市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提高人民健康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水平、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工程和科技行动,构建以实现科技服务功能为目标的科技支撑服务网。通过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大的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引进并培育形成当家农业品种8-10个,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26项,研究开发工业新产品120项,研发新材料15项,取得科技新成果50项,专利60项。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本专项围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加强主要农产品品种选育与种养加工关键技术的

研究开发,推广先进的现代种养加工技术、经营技术,提高我市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中心,开展常规技术升级及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等栽培技术研究,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综合应用。重点开展优质高产水稻、木薯、荔枝等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选育和配套种植新技术研究开发;研究开发和推广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引进应用粮食果蔬作物的有机健康栽培技术。

“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选育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主要农业作物新品种(组合)5-7个,适合工业加工型新品种(组合)2-3个,并形成当家品种。在水稻与木薯产业方面,优质高产水稻良种覆盖率保持在80%左右,先进种植技术应用面达到90%以上,争取平均亩产450公斤以上;选育开发适合本地种植条件的,可持续种植发展的木薯产业新技术、新产品10项以上;在水稻、木薯、果蔬技术方面获得8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

2.现代养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本专项着重解决制约我市养殖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开展猪、牛、三黄鸡、名贵淡水鱼类养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一批适应现代产业化的养殖技术。

本专项开展畜禽优良品种快速繁育技术、畜禽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开展瘦肉型猪优良品种的快速繁育技术和疫病诊治新技术、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牛品改技术和高效养牛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三黄鸡的良种选育和繁育技术,西江名贵水产鱼类的养殖

和增殖技术以及斑点叉尾鮰规模养殖技术;开展畜禽水产疫病快速监测与诊治新技术研究开发,重点开展禽畜病害防治技术和规模饲养技术,鱼类养殖病害防治技术,为大面积网箱养鱼提供技术保证;引进和选育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建立良种牧草种植基地,开展粗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养殖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与服务能力建设。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在瘦肉型猪、肉牛、三黄鸡、名贵淡水鱼等主要畜禽水产养殖领域,各建立一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基地,建立西江名贵鱼类驯养繁殖基地、牛品改示范基地,在高效养殖、禽畜病害防治技术等领域获得8项自治区级以上科技成果。

3.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本专项针对我市主要农副产品普遍存在的不加工或少加工直接消费的低值产品的落后状况,采用现代加工技术和工业化生产经营方式,对本市大宗农副产品实施深加工技术开发,建立我市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产业,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开展本地主要水果品种荔枝、柑橘及大宗蔬菜、肉类、水产品的储藏保鲜技术和先进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开展荔枝、蔬菜、水产品真空预冷保鲜技术研究;开展肉牛的肉、皮、血、杂的综合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新型食品、生物制品、生物药品和日用化妆品;延长种桑、养蚕和加工产业链,开展蚕丝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瞄准国际丝绸市场的需求,开发高档丝绸产品。

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开发牛肉、皮、血、杂的综合加工产品5项,开发附加值高、功能强的变性淀粉产品8个,蚕丝深加工产品3

个,初步形成完整的种桑、养蚕、缫丝、纺织产业链。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的储藏保鲜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应用。

(二)优势特色资源产业

1.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与深加工技术。以我市特有较为丰富的植物和矿物资源为原料,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着力研制开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十一五”期间,要在松香、钛铁矿、肉桂、八角等优势特色资源开发和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开展松香氢化、歧化、加成等改性技术及其下游深加工技术研究,研究合成高软化点的浅色或无色萜烯树脂技术,开发乳液型或颗粒型造纸施胶剂技术,松节油合成药物及中间体技术、液体松香树脂技术、涂料、油墨专用松香树脂技术、松节油合成环氧树脂技术、水基松香树脂增粘乳液;开展金红石型钛白粉技术、钛白粉表面处理技术、超细度钛白粉技术以及钛白粉生产过程的循环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展从肉桂油中分离单组分苯甲醛、肉桂醛的开发研究;开展八角、茴油生产高纯度茴脑研究,采用新的催化剂,进行无污染、高提取率、短流程试产茴香醛技术攻关,研究采用溶剂或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八角油树脂,开发系列食品载体的八角油树脂或加香食品添加剂,以及提取药物中间体原料药的工业性研究开发等。

到“十一五”期末,围绕松脂深加工、新型钛白粉开发、香料精深加工等技术开发项目,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获得10项以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开发新产品15个以上。推动上述资源性产业的生产和效益上一个新台阶。

2.林产工业生产与原料基地一体化技术。根据我市林业生长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以及林产林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林浆纸一体化和林板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开发。

围绕60万吨林浆纸生产项目建设,重点开展本地速生丰产林技术研究与开发;围绕100万立方米人造板生产,重点开展大叶栎速生丰产技术开发研究;围绕林化工业发展,开展高产采脂林技术开发、稳产高产天然香料林技术开发等。重点开展速生丰(高)产优良树种的引进和选育,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加强森林定向培育技术和人工速生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开发林业优化栽培模式和集约经营技术;开展工厂化种养技术、园艺作物温室栽培技术、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要建成200万亩速生丰产桉树林、100万亩速生松树林、100万亩速生丰产大叶栎林。

(三)工业

1.日用轻化工技术集成创新。本专项的目标是充分发挥现有日用轻化工品牌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扩张,努力提高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份额。

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一批名牌产品的升级换代,重点开发E0级人造板系列产品,无汞纸板电池系列、无汞锌锰电池系列、无汞碱性电池系列产品,新一代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电动车用蓄电池系列产品,大口径PPR冷热水塑料管道产品、挤压承插式不锈钢塑复合管件系列产品,除渍增白牙膏和功能性化妆品;开展精细化工技术攻关,重点研制日用、

农用精细化学品,超细深加工金属粉体和高效环保型的建筑涂料,水性防锈涂料,绿色外墙特种涂料,制浆造纸有关的蒸煮、漂白、增强等助剂;针对我市日用轻化工业行业耗能大、污染大的状况,在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共性技术方面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选择建立一批信息化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循环生产技术示范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

到“十一五”期末,实现一批名牌产品的升级换代;研制、开发新产品30项以上;实现循环生产项目5项;获得授权专利20件以上。

2.现代中药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通过政府引导和协调,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研究、开发一批符合现代中药要求的新药,根据我市特色中药生产需要,建设以药物提纯技术为主、兼有多种现代技术的工程技术中心,实现中药原料生产的现代化与规范化、制药工艺流程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品牌系列化、集群化、产业规模化,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培育和壮大一批中药生产企业,使我市中药产业在总量上跃上一个新台阶。

主要技术内容:一是培育优质药源,开展珍稀名贵、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评价及繁育技术研究, 道地药材规范化种养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选择大宗、常用、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公认的道地(或珍稀名贵)药材品种,按照国家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研究制定绿色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及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创建中药材规范化种养示范基地。二是优势中成药二次开发,重点开展应用先进的制剂工艺或对关键工艺环节进行改进,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去杂存精,提高有效成分提取率,减毒增效或节能降耗;

研究成药的指纹图谱等质量控制技术,应用于成药生产,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提高中药产品产量;应用先进的超微(含纳米、微米)粉碎、超声波提取、CO2临界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超滤技术、膜分离等关键制剂工艺技术开发新剂型或对原有处方进行优化,研制质量稳定、使用安全、疗效更好的中药新制剂。三是特色方药筛选及现代中药新药开发,针对急慢性传染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及心理障碍等难治疾病,筛选经过长期中医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有特色、组方简单的经方、验方、古方,按申报国家新药研究要求,进行组方、主要有效成分的确定,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特别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应用)研究,已获临床研究批文的开展临床研究,研究开发质量标准完善、疗效确切、药效机理清楚、使用安全、方便、高效、质量稳定的现代中药制剂新品种。

到“十一五”期末,完成10个中成药二次开发和5个特色方药新产品研制,力争7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文);开展6种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研究,建成3种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各100亩以上,力争1种通过国家GAP认证;辐射面积1万亩,为中成药生产提供优质原料;建设广西药物提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之成为我市中药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获中药发明专利5件以上。

3.新材料产业化及关键技术开发。

开展新能源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形成,重点研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泡镍用纳米级石墨导电胶技术,扩大和完善新能源材料发泡镍生产技术工艺导电胶法和真空磁控溅射法,开发高

功比连续式发泡铜、连续式发泡铁等高新技术产品。开展高性能新材料研究与应用,在实现抗EMI软磁铁氧体材料研究开发和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替代材料应用技术的新型抗EMIH8材料,以保持该技术的国内领先优势。开展硬质特种材料的技术攻关及应用,研制用途广泛,具有耐磨、抗冲击的硬质合金及其模具。开展高档建筑装饰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研制新型环保型的耐候性强的内外墙涂料。加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度冷轧优质钢带、高精度热处理高碳钢带下游产品的开发,加强中低压电子铝箔、高压电子铝箔等电子材料的开发应用,合作开发人工合成晶体。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开发新材料15项以上,新材料产品25项以上,取得专利5件以上。

4.新型食品技术攻关与开发。通过应用新技术开发新型食品,带动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大豆加工业、软饮料加工业、动植物酿酒和薯类淀粉加工业发展,促进我市食品产品实现由低档次、低附加值向高档次、高附加值转变,由低价竞销向品牌营销转变。

重点开展以大豆为原料的深精加工技术研究;以胶原蛋白为基体的生物、医疗产品的深加工技术研究;胶原蛋白高端产品技术开发;在广式肠衣基础上开发针对国内外市场的西式低温系列肠衣技术;应用微波萃取技术、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提高特有植物资源的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纯度和质量,开发功能食品添加剂和功能饮料等功能性食品;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开发保鲜专用

变性淀粉、新型鲜味剂原料、高纯度酒精,新型助留剂、复合木薯变性淀粉等)。

“十一五”期间,研究开发食品新产品30项,取得专利10项以上。到规划期末,食品加工技术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个别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传统机电产业高新技术改造。以产品创新为核心,重点在装备制造业、造船业、电子加工业等行业组织开展具有共性、关键性的高新技术攻关与应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业技术水平及产业规模的提升。

以机电一体化为方向,重点围绕提高压力机、起重机械、工业锅炉、船舶及船舶机械、电机等机械主导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推广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与管理技术。重点研究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先进的液压技术、智能传感和控制技术等;进一步提高我市压力机、起重机械、工业锅炉、船舶及船用机械等机械主导产品整机水平,开发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

“十一五”期间在造船、海洋吊机、船舶机械、工业锅炉、起重机械、压力机、电机、光学仪器等生产领域开发一批与国内或国际产品水平同步的产品,获得授权专利10项以上。到规划期末,我市主要装备和整机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和生产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6.生物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开发。抓住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这一难得机遇,加大引进创新与开发,不失时机地壮大我市生物产业。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共包括27项主要任务。以下为央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主要内容。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重要意义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该定义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提出,目前已成为全球共识),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与安全应用,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选择。 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合约等技术,金融科技能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开辟触达客户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信贷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金融科技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发展金融科技能够快速捕捉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变化,有效增加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企业经营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时监测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过剩产业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科技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通过金融科技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难以兼顾等问题,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应用场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滴灌式精准扶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农力度需要加大

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

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防科工委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增强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面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二)启动并实施重大科技工程,带动科技跨越发展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 (四)加快空间技术发展,提高业务服务能力 (五)积极拓展空间应用,提高航天产业发展能力 (六)持续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扩展人类认知领域 (七)加强行业管理,营造有利于航天发展的良好环境(八)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加强航天先进文化建设 (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序言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高技术产业。发展航天是增强我国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十五”时期,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航天科技工业基础和研发能力大幅提升;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取得快速发展,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突破,月球探测工程进展顺利;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航天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确定了在本世纪前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对航天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制定,明确了“十一五”时期航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航天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 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四个坚持”为指导,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统筹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应用卫星和

药学部五年发展规划怀医

药学部五年发展规划 药学部系我院最大的医技科室,担负着全院药品供应管理、医院制剂生产质控、临床药学、药学服务和药学科研工作。在医院和上级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在我院“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指引下,药学部注重以药学服务为特色,跟踪药学发展前沿,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在学科建设、药品供应、制剂生产、临床用药和科研等领域均需取得长足的发展。特制订药学部五年发展规划如下。 奋斗目标 (一)力争通过5年的时间将医院药学部打造成暨科研、教学、药事服务为一体的高素质专业团队,必将成为湖南省优秀药学部之一。 (二)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人才问题是核心问题,药学部要有高水平的发展,就要构建一支懂技术,懂管理,专业水平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1、人才配备按照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实行)》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卫生技术人员8%以上。现在:60人 以全院1500名卫生技术人员计算,药学人员:60人/1500=4.0% 1500*8%=120人1500*7%=105人 1500*6%=90人 未来五年,药学人员希望达到100人左右。 2、人才引进未来五年,引进人才,具体为: 博士生 1名(现无,基因工程)

硕士生 10名(现有7名) 3、职称结构未来5年内,在职称晋升方面,使全科副高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占15%以上,具体为: 主任药师 5名(现有3名) 副主任药师15名 4、人才培养 1)鼓励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并取得执业认证;积极参加每年执业药师培训,促进继续再教育和知识更新。 2)选派1—2名药师参加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取得专业临床药师资格;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促进合理用药。 3)实施在岗培训,坚持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自己的调配型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药物咨询,实现单纯发药型药学服务向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型服务转型。 三、主要任务 (一)2014年1月——12月转变观念,使医院药学工作从单纯的药品保障向更高层次的药学服务转变,开展以医院药学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研究,实现医院药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1、按照《药品管理法》和《医院三甲复评》要求,完善药学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PDCA循环、保障医院三甲复评过关。 2、完成智能化药房建设。(包括了组织机构建设和工作场地建设,门诊大楼已经建成,门急诊药房智能化以及与之匹配的房屋面积,按照三甲评审要求:门诊西药房 200—300 m2,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开设9个窗口,1个特殊管理药品窗口,2个小儿窗口,5个成人窗口,1个药物咨询窗口;急诊药房 80 m2;门诊中药房 120 m2)这样就使得药房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 3、完成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建设。目的是为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规范临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提高静脉用药质量,促进静脉用药合理使用,保障静脉用药安全。按照《静脉用药集中配制管理规范》的要求

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纲要版 第一章本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作用与目的 一、规划背景 浦东新区功能定位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机遇。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要求和“一个作用、三个区”的新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在更高能级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同时作为浦东“1+4+4”现代服务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而另一方面,浦东旅游业经过“九五”、“十五”期间市场驱动下的超常规发展后也开始进入平稳期,并同时暴露出超常规发展所伴随的一些问题,旅游业自身也有借助新的机遇实现能级提升和开拓性增长的内在要求。基于对上述背景的认识开展本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项目 《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包括住宿业发展规划(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 三、作用与目的 根据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浦东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旅游资源配置、决策重大旅游项目安排;确定浦东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产业布局、规模、速度以及具体对策、措施,为未来五年内浦东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

第二章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与成绩 1、成绩和经验 初步确立了旅游业产业地位。2005年,浦东新区旅游业景点、旅行社和宾馆三大行业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5%。2005年,三大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7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200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经验数据,浦东旅游增加值约占GDP比重为3.6%(低于当年上海市相应比重6.4%),占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基本实现了“十五”旅游规划确定的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定位。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截至2005年底,在浦东注册的旅行社8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70家,分别约占上海市总数的11.9%和20.72%。共有各类宾旅馆470家,客房23524间,床位40,076张。其中高星级宾馆28家,客房8626间,占上海市总量27.5%。拥有万豪、凯悦、洲际、喜达屋、雅高、香格里拉等6家全球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共13个国际著名酒店品牌。拥有14个主要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景点4家,占上海市总量23.5%。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建成了相对成熟的陆家嘴—花木都市综合旅游会展板块。经过“十五”期间的继续开发,陆家嘴-花木地区基本形成了景点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全、能在空间上产生集聚效应的旅游板块。同时区域集中专业会展场馆和高星级宾馆为主的会展场馆面积已超过15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会展基础和接待设施体系。2005年,该区域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举办各类会议1500多次,出租展览面积237.87万平方米,占上海市总量63%,奠定了作为重要会展城区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 成情况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快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五年,也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在科学、理智、现实地制定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后,全校上下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在规划实施的旅程上成功地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步伐,现将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智并重、科研兴校、教学相长、双向成才,”的治校方略。以发展求生存,以质量求规模、以特色塑形。 二、有序达到各项目标的拓展、完成 1、新一轮课改全面实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十一五重点工作之一,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分批次逐步推进和方式,达到了在职老师的全员角色转变。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个由新课程标准武装起来的教育教学队伍已经形成。学校领导和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初步具备了创新力、战斗力和研究力;在工作中出新,在工作中积累,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十一五期间我校获县级优秀课5节;市级优秀课12节;省级优秀课3节;国家级优秀课1节。完成教育局安排的城乡互动任务4次,累计送教 28节课,既锻炼了自己又发挥了辐射作用。全校教师在十一五期间获奖论文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省级1篇、国家级2篇)。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把握新教材的能力、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为老师提供开放的、可持续的教学发展空间。我校在2006年制定了教师“星级达标课方案”,将小学阶段9个学科均分成了低、中、高三个

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XX科技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XX科技公司发展规划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创新和开拓为中心,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为目的,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课题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科技企业产业化发展和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良好平台,并全力打造一流的科技公司。 发展思路为面向市场的科技企业。按现代企业模式,逐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经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与环境,加快科技企业发展。 XX科技公司面对新的形势,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客观审视自身战略取势和定位,正确评价自身条件和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于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优势,规避风险,抓住机遇,采取积极果断行动抢占先机,实现市场效应、规模效应、科技效应和价值效应,开创XX科技公司稳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一、XX科技公司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2012年建成管理科学、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科技企业; 2015年建成行业内同等规模的一流企业; XX科技公司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战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5年内各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并在实践 中不断修正充实,确保科技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二、XX科技公司发展战略 1)立足市场,为科技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拓展XX科技公司的市场,基于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丰富实践和经验,充分利用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成熟的科技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内的科技服务提供者; 3)完善优化XX科技公司的科技人力资源组合,构建一支一流的科技管理和建设队伍,有效提升企业在业务应用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4)充分联合XX科技公司的合作伙伴资源,拓展企业的有效资源。 三、XX科技公司企业文化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快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五年,也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在科学、理智、现实地制定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后,全校上下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在规划实施的旅程上成功地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步伐,现将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智并重、科研兴校、教学相长、双向成才,”的治校方略。以发展求生存,以质量求规模、以特色塑形。 二、有序达到各项目标的拓展、完成 1、新一轮课改全面实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十一五重点工作之一,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分批次逐步推进和方式,达到了在职老师的全员角色转变。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个由新课程标准武装起来的教育教学队伍已经形成。学校领导和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初步具备了创新力、战斗力和研究力;在工作中出新,在工作中积累,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十一五期间我校获县级优秀课5节;市级优秀课12节;省级优

秀课3节;国家级优秀课1节。完成教育局安排的城乡互动任务4次,累计送教 28节课,既锻炼了自己又发挥了辐射作用。全校教师在十一五期间获奖论文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省级1篇、国家级2篇)。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把握新教材的能力、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为老师提供开放的、可持续的教学发展空间。我校在2006年制定了教师“星级达标课方案”,将小学阶段9个学科均分成了低、中、高三个达标段,教师每学期至少申报一个学科,达标后可变化年段,变化学科,迄今为止,已经开展到第十届。目前,有一名教师已经获得了“七星”,有1人获得“五星”,5人获得“四星”,8人获得“三星”,获得“二星”,2人获得“一星”。这一教学竞赛活动有效地、长久地激励教师教学探究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实施。目前全体老师已经有效地融入新课改,正逐着课改的浪潮前行。 2、坚持德育为首,创设和谐的充人氛围 强有力地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的实施意见》八荣八耻内容的落实,以及有序的推进《弟子规》的消化,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 (1)建立师德高尚的队伍:教师敬业爱生,无体罚侮辱学生现象,以奉献为荣;无一例收费补课,私订教材用书,搭车收费现象;精心研究教材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有效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2)全面落实“八荣八耻”:将八荣八耻细化,具体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周一个小方面(如“以自觉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在逐条的落实中,有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

集团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2)

宁夏领鲜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个五年(2011-2015)发展规划纲要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国家产业政策向西部倾斜给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公司的成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公司抢抓机遇、超前规划,成立了宁夏领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并完成了对领鲜果蔬公司、领鲜销售公司、领鲜物流公司的绝对控股,从而形成了以领鲜农投公司为母公司,以领鲜果蔬公司、领鲜销售公司、领鲜物流公司为子公司的企业集团。随着集团公司的建立,企业的产业格局更具完善。为了理清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公司经营管理层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和品牌经营目标,并通过分析企业现状,寻找发展突破口,提出五年内的改革发展规划,特此制定了本规划纲要。 一、四年以来的历程回顾 2007年至今以来的4年时间,是公司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一个公司的成立,第一个基地的建设,我们摸索前进,一路走来,才有了今天的企业规模和产业格局。 回顾这四年,不难发现,过程是曲折的,由于我们缺乏对农业行业的客观了解和农业企业的管理经验,的确走了不少错路,走了不少弯路。果蔬基地的发展建设,基地生产的经营决策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失误和反复,并直接影响了产

业的发展进程;销售公司规模扩张的减缓和市场竞争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销售网络的建设;公司整体管理运营体系的运行不畅,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的现状。这些教训是深刻的,但正是这深刻而又发人深省的教训,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规划,这才有了今天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客观的说,这四年,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壮大和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已经形成了强势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已经形成的产、供、销、储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必将有效地助推发展“领鲜大农业”的战略构想。 国家“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我们带来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企业几年积累所形成的各种资质荣誉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都将成为企业驶上快车道的强劲动力。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鼓足干劲,上下齐心,全力投入公司新的发展征程。 二、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因为整个的国民经济序列中农业行业依然处于落后地位,所以较之其它行业才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业行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在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不可或缺,所以就奠定了农业既是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又是朝阳产业。领鲜的产业规划也将始终以农为主,这个大的方向不会改变。集团公司成立伊始,为切实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未来五年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突出主营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如果主营业务不突出,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集团的二次创业要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全力推进集团产业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行资源,促进旅行业的快速增长和连续进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行整体形象鲜亮、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行强市,依照《旅行进展规划治理方法》和《旅行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行进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行进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行区在编制旅行进展或旅行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畴 本规划范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进展时期。近期:2006~2018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8~2019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连续(成熟)进展期。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行局《旅行进展规划治理方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行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行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判》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行进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行业进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2005; 6.《江苏省沿江旅行进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都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行业进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连续进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和谐进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学校发展规划(2011-2013三年行动计划)

“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 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白水县白水中学 2011年3月

白水中学 “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 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白水中学是一所县属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40年,是渭南市唯一一所山区省级标准化高中。近年来,高校扩招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本地的扎实推行等因素,日益加大了社会各界对优等普高教育资源的需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科学发展。在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校今后三年应当由单纯的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优质发展期。据此,我们通过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认识,理清了学校基本现状、找准了存在问题。并将通过制定白水中学“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推动学校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一)成绩与优势 1、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师资结构得以改善 近年来,我校着力加快发展,扩大规模,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勤俭办学等措施克服种种困难,突破了县域经济对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约束。目前,学校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居全市前茅。高标准的现代化操场和设施一流的学生餐厅礼堂已投入使用。校园总体布局科学合理,教学设施居全市前茅。学校现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陕西省文明校园,渭南市示范高中,全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实验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奥赛优胜学校,陕西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和先进单位,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实验项目学校。基本解决了本校教育教学的薄弱状态,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范文最新推荐------------------------------------------------------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政策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强化了“科技兴国”的观念。也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XX-~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 1 / 16

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ct,800max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pcr等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6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治疗肿瘤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肛门压力仪、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

十一五发展规划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七年一月

前 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研究单位和大型煤炭企业编制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总结分析煤炭工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矿区。 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煤炭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炭企业重组,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煤炭科技教育,加强煤矿安全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矿区环境,提高矿工劳动保障和生活水平,解决煤矿历史遗留问题。 《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煤炭工业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

儿童早期发展基地五年发展规划资料讲解

儿童早期发展基地五年发展规划 (2018—2023年)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事业的飞速发展,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能力的重要抓手。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有效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规范,《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河北省卫计委于2017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积板参与下,共创建2所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4所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 二、儿童早期发展基地现状 (一)筹建与投入情况 在县政府、县卫生局及院委会的关心、支持下,围场县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基地于2018年初正式成立,业务用房面积1220平方米,总投资金额3000万元;设备价值900 万元,其中儿童康复科设备价值700万元,从事儿童早期发展工作人员26人,其中,副高级职称2人,年工作量25000 余人次。服务涵盖孕产期营养,心理,儿童保健,儿童康复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内容。

(二)业务科室设置 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开设有:孕产期营养门诊、孕产期心理门诊、孕妇学校(父母课堂)、生长发育门诊、营养与喂养门诊、心理行为发育门诊、高危儿门诊、计划免疫门诊、接种前体检科、群体保健科、口腔保健科、眼保健科、新生儿疾病筛查科、心理测量与评估室、引导式教育室、运动治疗室、语言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理疗室、多感官训练室、感统训练室、体感音乐治疗室、步态分析室、小儿推拿室、亲子活动室、水育馆、骨密度测量室等二十多个科室。 (三)技术设备 儿童早期发展基地长期参加保健新技术交流,不断把最前沿的医疗保健技术应用于我院,配备了悬吊系统、儿童水中步态训练池、吞咽障碍治疗仪、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干扰波治疗仪、儿童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儿童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系统、体感音乐治疗系统、孕产婴智慧医疗平台等国内外先进诊疗设备,组建了一批由本地知名儿科专家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医疗保健技术团队,紧跟医学前沿,除开展常规保健体检外,大力开展身高促进、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胎儿心脏病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儿童康复技术等,着力将围场县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基地打造成为本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领域的领跑者。 (四)人员状况

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通辽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通辽市旅游局 《通辽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组 二〇一〇年六月

第一章通辽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旅游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了通辽市、部分旗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及部分景区景点规划;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及景区景点建设,推出9条旅游精品线路,全市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打造通辽旅游品牌,树立通辽旅游整体形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依法治旅,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06年的142.4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27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6年的16.2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0亿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十分注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在历次产业结构调整中,都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成立了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划分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旅游业工作的领导,强化了领导小组的地位和作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努力打造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草原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精品项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通辽市旅游管理条例》。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对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同年,通辽市旅游协会正式成立,同时成立旅游饭店分会、旅游景区分会。2007年,市委、市政府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和谐通辽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的龙头产业”的指 导思想,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远景规划中都把旅游业定位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确立了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标志着全市旅游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总结性评估自评报告 (2007年5月) 自评报告目录: 一、规划实施基本情况及基本评价 二、规划主要任务实施和完成情况 三、规划实施主要体会和存在问题 四、今后三年主动发展的有关说明 一、规划实施基本情况及基本评价 2004年初,《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并由市教育局及有关专家论证和同意后正式实施。2005年学校进行了年度和中期评估。同年底,学校开始制定《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根据当时学校升格高职校的具体情况,对2006年的工作作了适当调整,也为从2007年开始的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作了较充分的准备。2007年2月,学校开始进行三年主动发展实施情况的总结性自我评估,校四届九次教代会审议并通过了《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自评报告》。学校总结性评估,重点是学校的发展目标推进过程、规划达成度和今后的发展潜能,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对策,不断提升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的主动和谐发展。 根据总结自评,学校的基本评价是: (一)学校对三年发展背景分析和形势把握是正确的。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决定了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层次性,也影响着学校多元化发展的构想和学校办学体制模式的改革。从我市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推进现代服务业的角度看,职业教育资源又面临着新一轮整合,这对我校进一步做大、做

强、做优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我国就业矛盾突出和应用技能型人才严重供应不足等现状,学校强调技能和就业为学校的主要价值取向,提出要培养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面对发展优势,学校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开拓创新图发展,求真务实不浮躁,埋头苦干不张扬。 (二)学校的发展理念和办学思路明确而坚定。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办学过程中,学校确立了永远“领先一步”的发展思路,树立了“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要求严、学风好、基础实、技能强”的办学特点,构建了让学生充分选择分流的“立交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了人性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创立了“责任、奉献、理性、进取和影响力”的教师精神,倡导了“因为我的存在而让学生感到幸运”的师德风尚,培育了“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学生“新三自”能力,建立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民主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营造了学府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交融的学校环境等。 (三)学校规划实施工作的措施扎实有力。学校实行在“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引领下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行政部门、专业系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群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民主管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根据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情况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并逐步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学校于每年初,根据规划制定了年度工作目标及实施计划,并将目标任务具体分解到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制定年度计划之前,各责任部门的年度自评同时进行,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部门和学校的自我评估报告。每年的暑期,在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研讨会上,还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阶段小结和研讨,并提出相关要求。根据学校升格后发生的具体情况,学校对原规划的办学目标和办学要求作了及时的调整。 (四)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三年中,学校进一步构建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立交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本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让每一位学生享受良好教育,给学生充分选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速林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面提升林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林业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和《林业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任务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措施,瞄准“十一五”期间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统筹规划部署,集聚优势力量,强化自主创新,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支撑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尚需时日,生态建设的任务将更加重大而艰巨。特别是在支撑当今社会发展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等三大类产品中,生态产

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针对林业生态工程区自然条件严酷,困难立地相对比例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必须在荒漠化防治、脆弱生态区植被保护、困难立地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伐,尽快攻克生态建设的技术“瓶颈”,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引领 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推动新时期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人造板、家具、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林业产业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木材综合利用率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国内外市场对林产品的旺盛需求和发展机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依靠自主创新,大力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我国未来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必须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长期以来,林业科技投入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我国林业发

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即将来临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个重大命题摆在面前,亟待破解。这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议》中的亮点之一,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解释说:“新农村的‘新’,就‘新’在农村的发展,既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指出,提出新农村建设是基于两个判断:第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还非常明显,要达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第二,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事实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都会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温铁军说,与时俱进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当前中国非常紧迫的“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出来,既符合我们国家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规律。《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一共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看得出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

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提醒说,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单纯改变村容村貌,要防止在实践中将其狭隘化甚至低层化。自主创新,一个战略课题在《建议》中,自主创新是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出来的。在总书记的论述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很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贯穿发展诸多方面的事情,是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总的说来,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技术含量不高。前不久,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的名次再一次下滑,其中技术革新指标低水平徘徊是重要原因。国家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指出,中国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要增强国家实力,需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落实自主创新的战略,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支撑。常修泽认为,需要完善和创新的制度包括:一是产权保护制度,二是风险投资制度,三是技术入股和技术期权制度,通过对创新技术的评估、作价、折股,推进“技术资本化”,给技术人员安上激励机制的“马达”。产业结构,期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不容乐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在“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偏差:一是产业结构偏离了原来的目标,第二产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背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背景及做法: 制定新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 大明确提出要制定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从2003 年6 月开始,组织各方面2000 多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力量,在深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这次规划是我国进入21 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十项原则和方法:1 充分认识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认真研究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 要重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并始终保持战略研究工作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 3 在研究工作中必须扎实做好研究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紧密结合; 4 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认真论证,凝练出能够大幅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 5 要充分体现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 6 要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 大事,同时注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7 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之间要大力协同,同时学科之间和专家之间也要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8 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的研究,要有国际视野,密切关注国际科技新变化、新趋势和特点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对科技的影响; 9 要坚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10 要努力形成发扬民主、鼓励争鸣、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大胆使用人才,同时培养锻炼出一支从事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队伍。 内容及特点: 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科技发展的投入与政策环境、重大科技专项四个部分,分为20 个专题。其中第八专题是人口与健康科技问题研究。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规划纲要,研究重点分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领域、优先主题。 医药卫生领域重点: 目标: 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 发展思路: 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 3.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4 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重大专项: 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 优先主题: 1.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2.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