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必修一艺术班一轮复习学案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高三地理必修一艺术班一轮复习学案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高三地理必修一艺术班一轮复习学案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5.2.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2.识记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布;

3.会举例说明陆地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考点一:世界自然带模式图

1.阅读教材91页第一、二自然段,思考陆地自然带是如何形成的?

2.结合图5.6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填写下面的表格:

世界气候模式图 世界自然带模式图

考点二:三大地域分异规律

2.由图5.6可以看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阅读教材92页及93页分析归

考点三:非地带性现象

1.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地理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试举例说明。

2.判断下列现象主要受哪些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①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

② 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明显,而南半球的相同纬度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

③ 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沿海、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中美地峽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沿海沙漠;( )

④ 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纬度东岸低,西岸高。( ) ⑤ 热带沙漠和温带沙漠地区的绿洲。(地下水或水分) ⑥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局部地区的岩石差异)

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低 纬 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酸性红壤①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热带草

原上)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单峰驼

沙漠狐

荒漠土

中 纬 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式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黇(ti án )鹿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黄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

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

驼鹿,紫貂 灰化土 亚寒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极地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考点四:垂直地带性规律

1.读右图,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谱,回答: (1)①代表的陆地自然带是什么?

自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与哪一种分异规律相似? (2)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谱复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华北平原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的高度和该山一样吗?

(4)读下图

思考: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纬度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同一山体,同种自然带在南坡与北坡分布的高度有何差异,为什么?

2.归纳总结: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山麓自然带基本上与 自然带相一致。

(2)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 到 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 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 自然带谱越复杂(有极限,如雪线以 上就都是冰原带了)。

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越 ,自然带谱越复杂。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分布高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的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 ;

在高纬的山地,海拔 。

(2)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阳坡 ,阴坡 。

4.雪线:为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

正好相等的地带。(见课本75页图4.15) 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1)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

全球雪线高度分布的总趋势是两极最低,向低纬度逐渐升高。同一山体,一般阳坡,日照强,气温高,雪线高于阴坡。

(2)降水量: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相关。 同一山体,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于背风坡。

典型题例:

1

、在下图中画出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曲线

高度

纬度

归纳:山体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

同一山体雪线高度的季节分布规律: 。

2、思考: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天山的南坡与北坡哪一坡的雪线较低?分析原因。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市高三地理中心组活动研讨课教案 考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 教案设计及授课人:陆芹一、教学目标: (一)考点说明 1.本考点在近5年高考中重现率为100%。 2.运输紧张,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成为国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所以交通运输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反映了我国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图表分析西南区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考纲要求及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南昆铁路的建设,大西南地区在建国后的交通发展和今后措施。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西南地区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1.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2.能利用南昆铁路示意图分析南昆铁路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从而能联系当地实际分析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断转化的观念。 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道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大西南区位条件的变化、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制约,丰富的资源、落后的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的迫切需求。 2.南昆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大西南地区交通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3.交通运输建设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大西南区位条件的不利、有利条件的转化。 4.南昆铁路建设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三、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启发诱导式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基础回顾: 引入:回顾必修地理,提问: 1.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哪些?我国主要以哪一种最突出? (5种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我国主要以铁路为主。) 2.建国后,我国交通建设成绩巨大,为什么还要大力加强交通建设? (可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交通现状等考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但不均,需要发展交通进行地区资源间的调剂;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需要发展交通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因此,虽然取得了成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等; 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的整体。 二、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表现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_____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__________ 。 3.表现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根据所学知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分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高考试题】 (2009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新疆 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 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 (1) 指出自A 地至B 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 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课时精练】 1 ?埃及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导致尼罗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减少,土壤盐碱化 越来越严重,肥力日趋下降,三角洲海岸后退,沙丁鱼产量锐减。这说明了地理 环境特征具有( )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 于河道 □老三舟删 鱷较老三角洲 目较新三角洲 nunn 新三曲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南亚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悉南亚地区地理概况。 2.掌握南亚的重要地理事物。 3.掌握印度的农作物和城市的分布 课 前 预 习 案 读图识记: (1)关注10°N 、北回归线、30°N 、70°E 、80°E 、90°E 穿过的区域。 (2)识记海湾 海峡、岛屿及南亚、南亚次大陆、印度半岛、德干高原的区别 (3)填出南亚七国及河流、地形、城市的名称: 一、填空识记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范围:位于 山以南, 洋以北的地 区,大部分位于 (纬度)之间 内陆国: 2、国家 临海国: 岛国: 北部 山地 3、地形 中部 平原 南部 高原 印度河:源出我国西藏,注入 ,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 境内,下游流经 国,注入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 月为雨季, 月~次年 月为旱季。 季 风容易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 印度东北部的 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少,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二)人文地理特征 1、悠久的历史:印度著名古代建筑泰姬陵。 2、宗教和居民: 教和 教的发源地。 (三)印度 1、农业 (1)耕地面积占 以上, 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粮食作物: (2)主要的农作物 经济作物: 2、工业 (1)矿产:主要有 等,分布在 东北部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 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 和西部 为中心 的传统工业,南部以 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 中心 5、气候 (3)城市 23. 5° 90°E 10°

山东省高密市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中国地形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国地形基本特征及对发展的影响 2、识记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 3、认识中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预习案 一、中国的地形、地质特征 1、地形,面积广大是中国的主要地形特征。 2、我国地势高低,大致呈级阶梯。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 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二、中国的地形分布 1、中国地形东西差异显著,西部地势较高,以和为主,东部地势较低,以和为主。导致我国的农耕区主要集中于东部、、在大平原。 2、填注中国主要地形及80°E、100°E120°E、40°N、30°N经纬线 预习检测: 1. A.天山——阴山 B.昆仑山——秦岭 C.大兴安岭——太行山 D.喜马拉雅山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2-3题 2.图示地形分布在(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3.图中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4. 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 )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秦岭—黄土高原 C.横断山—塔里木盆地 D.巫山—东北平原 5. 下列地区与所在省份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 A.安徽——庐山 B.江西——桂林山水 C.山东——黄山 D. 四川——成都平原 6、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D.天山 探究案 考点一 地形分布 (一)读中国山脉分布图, 并认读下图中山脉 (二)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注意:塔克拉马干沙漠是我国最大沙漠, 世界最大流动沙漠。吐鲁番盆地我国大陆最低-155米。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湾内部分仍属于内蒙古高原;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属于东北平原。 例 1.读“106.8°E 地形剖面图及沿剖面线各地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图”,回答1-3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突破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突破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A.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B.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 【答案】1. B 2. A 【解析】 1.冬雪覆盖地面时是隆冬季节,此时害虫尚未活,A错;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出现时间可能在春、夏甚至秋,但冬季因越冬作物基本不生长状态,旱情并不严重;覆盖的冬雪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也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据此选B。 2.大雪出现在冬至之前,此次大范围降雪是在1-2月,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我国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可能出现极夜;我国纬度小于48.5°N及其以南地区都可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此时段,赤道上日出东南,故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据此选D。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A.冬季风势力强盛 B.雨带停滞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4.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答案】3. B 4. A 【解析】 3.读图可知,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说明雨带没有移动,一直停滞在该地,此时为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节,雨带停滞。 4.雨带位于①时,为我国春季,华北平原气温迅速回升,蒸发旺盛,且雨季还没有来临,所以干旱缺水;雨带位于②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黄河流域雨季还没有来;渤海位于温带海域,水温较低,不易形成台风,台风活跃的是我国东南的太平洋海域;东南沿海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不易出现沙尘天气,多沙尘天气的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读某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该地区的所有山脉总称为() A.阿尔泰山 B.祁连山 C.秦岭 D.昆仑山 6.与西南侧相比,该山脉东北侧发育的河流多、流程长,下列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2021年高考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年高考地理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了解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非地带性规律。 自主学习: 一、陆地自然带 1.成因 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热量太阳辐射 低纬和高纬地 区及中纬度一 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分异(经度地带性) 水分变化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海拔 海拔较高的低 纬山地 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但切记不可绝对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非洲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的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但是该变化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变化导致的。 合作探究: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经度地带性) 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 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 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 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 成条带状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 础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 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向)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 证 二.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 1.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3.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4.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5.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三、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2020年(新课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中国的气候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气候的主要特征。 5.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热点提示:我国各地气候对农业业生产及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是高考的热点。 预习学案 一、气温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气温的最低值出现于;原因是;气温的最高值出现于,原因是 二、降水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降水多的原因是,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原因是。 三、气候的基本特征 1. 和是我国气候的两大基本特征。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3.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不稳定,如果夏季风势力强则容易导致;夏季风势力弱则容易导致,华北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后果,因此旱涝灾害是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危害极大,但是也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地区的伏旱,这种灾害一般发生在季节。 探究案 知识点一、中国的气温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 ⑴我国1月等温线大致呈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0℃等温线大致穿过 一线。图中C处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弯曲处气温比两侧,主要受因素影响。 ⑵我国7月等温线大致呈走向,主要受和因素影响。 ⑶我国夏季(7月)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各在哪里?分析原因。 (4)冬季四川盆地较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1)积温 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地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能活跃生长。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选择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 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1.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人均GDP 和人均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 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 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3—4 题。 3.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4.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 耗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 年前)。据此完成5—7 题。 5.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B.良好的生态环境C.充足的原料供应D.良好的工业基础6.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A.能耗降低B.产品价格提高C.污染排放减少D.运输成本增加7.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A.交通线B.输电线C.绿洲D.荒漠 李克强总理在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 题。 8.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产业转移加快B.产品滞销扩大C.就业压力减轻D.环境污染加重9.我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合理“药方”是 A.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B.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C.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D.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10.上海是我国目前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对其起决定作用的是A.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B.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C.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政策刺激D.较低的土地租金和高素质劳动力 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 ,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读图完11—12 题。 11.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大力推进工业化B.改革开放的政策C.大量的外来民工D.香港的产业转移12.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 ,适宜重点发展A.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B.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学案: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 3.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 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 2.不同地域由于所处 不同, 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 和 ,并在地球上呈

,构成 。由于自然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 ,所以自然带往往以 命名。 3.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 。它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 和 。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 和 ,前者的分异基础是 ,后者的分异基础是 。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 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 平行,沿 方向延伸, 方向更替的热量带:

。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在山区, 和 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 、 和 类型组合。地表景观( 、 )随高度发生 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是 。 4.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 及 ,通常是 , ,自然带越丰富。 (三)陆地环境某些地区,因受 、

、 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此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与此相对的为。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说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表现及原因和亚洲东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正确读图,试着找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分布之间的关系。 3.说出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学习重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二、学习过程[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探究一: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读图3-1-1,思考: 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吗?

2015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案----曼哈顿悬日专题

2015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案----曼哈顿悬日专题 “曼哈顿悬日”是指在美国纽约曼哈顿(40°N,70°W)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曼哈顿街道为严格的棋盘式布局,在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8日前后,日出时阳光会洒满曼哈顿所有特定朝向的街道,呈现出壮观的景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出现“曼哈顿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大致是 C A. 正东—正西 B. 东北—西南 C. 西北—东南 D. 正南—正北 2、每年的某些日期,这些街道在日落时也会出现“悬日”景观。当日落“悬日”景观出现时,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分析: 1、12月5日和1月8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半球,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日出在东南方,如日出时,阳光会洒满曼哈顿所有特定朝向的街道,那么该街道应是西北—东南走向。故选C。 2、当日落“悬日”景观出现时,太阳的日落方位应是西北方,此时太阳应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其洋流为顺时针;北半球30°-40°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因昼长夜短,所以日出时间早于6时;因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盛行东南风。故选A。 每年的5月30日前后,日落时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西五区)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现象(左图)。右图表示此时阳光与街道的位置关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5月31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A.全球6月1日的范围约占一半B.伦敦街头挤满了上班的人群 C.在北京的人们可以欣赏日出D.圣地亚哥(西五区)夕阳西下 4、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是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 C.东南—西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5、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可能是 A.7月12日前后B.9月10日前后 C.12月5日前后D.1月8日前后 试题分析: 3、5月3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曼哈顿(西五区)昼长夜短,日落在当地下午6点之前,伦敦为半夜1点以前,街头没有多少上班的人群,全球6月1日的范围自零时区往东到东十二区约占一半;5月31日若纽约位于昏线附近(日落),北京应位于晨线以东(已经日出过了),太阳早已升起,因为纽约和北京的纬度相当,该日其纬线上昼弧大于1800,而北京往东到纽约(此范围是昼半球)小于1800;该日圣地亚哥(西五区)昼短夜长,与曼哈顿(西五区)经度相当,日落要早,已是日落黄昏后。故选A。 4、5月3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落方位应在西北方向,阳光与街道平行,所以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是东南—西北走向。故选C。 5、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应是一年中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的那一天。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5.31-6.22-7.14,5月31日和7月14日太阳基本直射同一条经线,与之最接近的是7月12日前后。故选A。 每年的5月30日前后,日落时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西五区)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现象。下图表示此时阳光与街道的位置关系。据此回答题。 6、5月30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A.全球5月31日的范围约占一半B.伦敦街头挤满了上班的人群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三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三篇】 气温年较差的纬度规律是_____________ 3、降水 (1)大气中的水汽来源:______和蒸腾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 (3)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降水量线: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地点在地图上连起来,这叫等降水量线 4、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位置、海陆分步、地形、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 5.气候的地区差异 6、陆地自然带 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 自然带名称分布气候特征植被类型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猩猩、河马、大象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带雨林两侧全年分雨季、干季热带草原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 热带沙漠带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沙漠带温带内陆气温较差很大,降水稀少温带沙漠野驴、双峰驼 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黄羊 温带阔叶林带温带草原东西两侧温度适中,降水较丰富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半球温带阔叶林带以北冬长夏短,降水较少亚寒带针叶林熊、狐、松鼠 苔原带针叶林带以北气温很低,降水少 冰原带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酷寒冰雪裸地北极熊、企鹅 (三)世界的自然资源 资源类型世界分布 土地资源 世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1、现存的森林主要有热带雨林和__________林 2、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 草场资源1、主要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等。 2、分布: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温带草原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等高线练习试题(含答案)

202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等高线练习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等高距为200 m,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00 250 B.1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根据下图的等高线图判断第3-4题 3、关于图中河流与地势的正确说法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 B、地势北高南低 C、若图示为北半球,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D、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4、若图中等高距为300m,且B点的气温为15℃时,则A点的气温是 A、11.6℃ B、18.6℃ C、20.4℃ D、9.6℃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 b,读图回答第5-6题 5、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

10.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20 m B.29 m C.39 m D.40 m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11-13题。 11、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12、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 B、丙、丁 C、丙、甲 D、乙、丁 13.图中陡崖相对高度为 A.40米B.60米 C.0米 D.80米 参考答案: 1-5:ACABC 6-10:CDDBC 11-13:CDA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形成原因: 纬度位置 ( ) (占有一定宽 ( )-------气候------- 度,无明确 海陆位置 ( ) ) 2、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带性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规律 分布 图示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太阳辐射 延伸, 更替 纬度 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海陆位置 延伸, 更替 明显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 沿 延伸, 随 更替 高山明显 100 25 35 500 70 90 10 203040 60 700 90

垂直带谱: (1)基带:与当地一致 (2)更替: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从的变化相似。 (3)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山地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3)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越低; 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阴坡海拔; 雪线: (1)积雪冰川下界 (2)影响因素:、、 分析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例题.如果下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N S 基带 S N 基带 迎风坡 迎风坡

例题: 下列四座高山,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二)非地带性规律 1、非地带性因素:、、等 2、表现: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全球皆有。 3、实例: 知识巩固 一. 单项选择题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 A.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 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 南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地区 2. 在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均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3.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地形 C. 南极冰川 D. 洋流 4. 在理想大陆自然带图上,下列哪条纬线所穿过的自然带类型最多()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北纬45° 5. 这里森林茂密,四季常青,同一种树,一些树木在开花,另一些树木已果实累累;同一棵树,一部分树叶凋落,另一部分树叶却在生长,这种景色出现在() 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带和带海陆分布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带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带 地形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 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地形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 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 水)、岩性差异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 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 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 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洋流

2016届高三地理复习学案自然地理

2016届高三地理复习学案:第二部分自然地理 板块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2课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高二()班姓名学习小组 . 考纲解读: 考纲考题预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2.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3.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回扣教材夯实基础】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性的表现 1、差异性的特点: 差异无处不在——特点;不同空间尺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特点。 2、地域分异的表现: 地域分异的直接反映是自然带分布,反映地域分异的标志是和。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地带性分异规律(包括、 、)和。 【深入学习合作探究】 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别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 异 垂直地带性分异 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 而变化 重要因素水分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 减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 水呈“少-多-少”的变化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经线方向 (南北方向) 大致沿等高线方向 (水平方向) 更替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 (东西方向) 垂直方向 典型地区低纬度、高纬度地区低纬度高山 简单图示 典型案例 非洲沿20°E经线自赤道 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 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 然带 【反思归纳】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定:

例 1(2015?广东卷)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探究二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 1、山地垂直带谱的分布特点: 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四季和五带

四季和五带 1.在2019年12月24日(市调考)到2019年6月7日(高考)期间,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汕尾昼渐长夜渐短 B.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汕尾大 C.汕尾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 D.汕尾由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 2.2019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判断放假期间()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 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 15° B. 105° C. 195° D. 285°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出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4.若此刻丙地是6: 30,此时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 3小时30 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 B.飞机先向西南后向东北飞 C.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3:20 D.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3:40 5.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黄河正处于主汛期

B.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 C.地中海气候正值多雨季节 D.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台风袭击 图中L表示洋流,a为最冷月等温线,M为此时的晨昏线。完成下列两题。 6.有关图中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17时45分 B.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寒流 C.此时甲地盛行东北风 D.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7.图示月份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此时俄罗斯的索契正在举办冬奥会 B.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 C.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海口 D.北京日出时刻早于6点 读我国甲乙两个不同纬度城市的某日日出、日落时间表,完成下列两题。 8.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 B.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小 C.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 D.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甲的大 9.在此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受西北季风影响 B.亚欧大陆气压值最大 C.我国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D.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0.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A.端午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摘要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记忆各个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类型。 2.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3.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身边的事例加深理解。 知识结构 地地域差异 理概念 环水平地域分异分类 境原因基础表现 的地域分异规律 差 异垂直地域分异 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200N穿过的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荒漠带 D. 热带季雨林带2.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植被 3.烟台威海地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荒漠带 4.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5.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 ) A. 亚欧大陆 B. 非洲大陆 C. 南美大陆 D. 澳大利亚大陆6.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7.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 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B. 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 C. 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 D. 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 8.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纬度高低不同 B. 海陆分布不同 C. 地势高低不同 D. 大气环流不同9.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B.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C. 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 沿经线方向的分异 10.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亚热带硬叶林带 B. 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C. 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广 D. 热带季雨林带在中国有分布 二、综合题 11.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 B C D E 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_ ;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 。 12.读“某大洲沿5°S地形剖面图”,其中横坐标为经度(单位为度),纵坐标为海拔(单位为米)。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纬度相当,自然带却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