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以及例题解析

中考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以及例题解析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中考化学考点总动员系列考点13原子结构及元素(元素周期表)(含解析)(new)

考点13 原子结构及元素 考试说明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4.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5.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8。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对于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A r ): (1) (2)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带正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核外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2)、原子结构图各部分的含义: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二、元素 1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的分布: 2 8 7 +17 电子层 质子数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2 原子的结构(讲学) 课标定位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4.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初步了解氯化钠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梳理 核心知识归纳 1.原子的构成 (2) 在原子中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核外电子的排布 : 按能量大小分层排布。 3.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原子核 ;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 ; 圆弧表示电子层 ;圆弧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4.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到电子 , 形成阴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 , 形成阳离子。 5.相对原子质量 :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基准 , 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1) 原子 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表达式为 :A =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知识在线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很小 , 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核内的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 因此原子核带正电 , 且带的正电荷数 ( 即核电荷数 ) 与核内质子数相等。核外的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等, 电性相反 ,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 核外电子 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不同种类的原子 , 核内质子数不同 , 核外电子数也不同。 拓展延伸 (1) 每个原子中只有一个原子核 ,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决定原子的种类 , 所以同一类原子 ,其核内质子数相同 , 不同种类的原子 , 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2) 在原子内部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但不一定与中子数相等 ,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 11, 中子数为 12。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 , 错误的是 ( ) A.构成原子核不可缺少的粒子是质子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 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答案】 B、 D 【解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只有质子 ,故 A 正确,B 错误;在同一原子中 ,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故 C正确,D错 误。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1.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原子且容易失去电子的 是 【答案】C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容易得到电子;小于4的容易 失去电子。选C。 【考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性质。 点评:若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则该层有2个电子就是稳定结构,虽然电子数小于4个,但也不 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 2.元素钬(Ho)能有效地治疗肝癌,已知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6,核电荷数为67,则这原子核 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为 A.166和67B.99和65C.166和99D.99和67 【答案】D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元 素钬(Ho)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6,核电荷数为67,则这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为99和67。 选D。 【考点】原子的构成。 点评: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4分)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 已知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X = ,Y = 。 【答案】X=16 Y=6 【解析】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即得2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则原子的最外层应有6个电子;核外电子总数=2+8+6=16,原子中质子数X等于核外电子数16. 4.元素Z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Z m+与元素Y的阴离子Y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 核电荷数是_________。 【答案】a-m-n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解题时根据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来解答。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且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形成离子时失去或得到的电子的数目,又Z m+的核外电子数为a—m, 若设Y的核电荷数为b,则Y n-核外电子数为b+n,又Z m+与Y n-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m=b+n, 因此b=a-m-n。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 5.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初三化学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以及例题解析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离子》例题解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离子 例1: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相同. 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填“相同”或“不相同”)【解析】钠原子和钠离子原子核内都是11个质子,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而钠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答案】(l)质子数(2)不相同 例2:根据结构示意图回答 (1)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则X值为_____ 。 (2)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X值为_____ 。 (3)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X值为______ 。 【解析】(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8=10 (2)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带2个单位正电荷说明失去了2个电子,则原子中的质子数=阳离子中的电子数+失去的电子数=2+8+2=12; (3)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2个单位负电荷说明得到了2个电子,则原子中的质子数=阴离子中的电子数-得到的电子数=2+8-2=8; 【答案】(l)10 (2)12 (3)8 例3:2019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离子和H3分子。请回答:

(1)1个H3+离子中含有个质子、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填序号)(3)H3属于。(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解析】本题是对科技新发现“H3+”“H3”的有关化学知识的考查。该题中,由于1个“H3+”离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核,但又失去了1个电子,故有3个质子和2个电子。在“H3”分子中,氢原子的核内有一个质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C正确。由于“H3”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单质。 【答案】(l)3、2,(2)C (3)单质 例4: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 B. 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 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D. 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 【解析】N5+是带电的微粒,不是物质,所以A是错的。 N5+是离子符号,一个N5+离子中含有5个氮原子,5个氮原子共应有35个质子、35个电子,而此微粒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应已失去1个电子,为35个质子、34个电子。 【答案】C 例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这些微粒中:(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 (3)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 (4)带正电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带负电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中考题解析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中考题解析 吉发荣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中考试题中的重点考查内容,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之一。下面就2022年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种考查题型作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克服畏难情绪,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 一、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 例1. (05,北京海淀区)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A. +8 2 6 B. +10 2 8 C. +11 2 8 1 D. +17 2 8 7 解析:这道题考查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且小于8时,易得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时,处于稳定结构,不易得也不易失电子。当然解题时我们还要注意特例:稀有气体中的氦,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但处于稳定结构。 答案:B 二、考查原子结构知识 例2. (05,福州课改)根据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11 2 8 1 ,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B.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D. 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 解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都有相应的表示含义,一定要掌握:小圆圈内表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中间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答案:B 三、考查原子结构与离子结构 例3. (05,佛山)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A. +8 2 8 B. +12 2 8 C. +12 2 8 2 D. +13 2 8 3 (1)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该小题和3小题填字母序号); (2)B 粒子的半径_________C 粒子的半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某元素R 形成的氧化物为32O R ,则R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质子数>电子数时为阳离子结构,带正电荷;质子数=电子数时为原子结构,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时为阴离子结构,带负电荷。因此第1小题中阳离子是B ,A 是阴离子,C 、D 是原子。当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时,半径减小,得到电子时半径增大。第3小题有难度,首先要判断出R 元素的化合价,因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R 元素的化合价为+3,即最外层电子数为3(若是非金属元素需另外讨论) 答案:(1)B (2)小于 (3)D

中考化学 原子的结构易错辨析(易错点+经典例题+错因会

初中化学易错辨析——原子的结构 易错点一原子结构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原子是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存在如下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例1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易错透视:对知识把握不准,不能确定原子的构成而错选A;没有想到有的氢原子没有中子而漏选B;原子、离子知识相混淆,认为核外电子数得失了,没有看清该题是关于原子的结构而错选C;认为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等于而漏选D。 解析: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只有质子,即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故A正确,B错误;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C正确,D不正确。 答案:BD 易错点二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离子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整体上带电的粒子,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二者即有区别又有联系。大多学生对离子的形成不能很好地把握而使离子的学习成为难点。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因此原子和离子即有区别又有联系。原子和离子的比较见下表: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结构特征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电性不显电性带正电荷带负电荷 相互关系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注意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例2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①元素种类②化学性质③相对原子质量④粒子的电性⑤原子核⑥电子层数⑦最外层电子 数⑧核外电子总数 ( ) A.①⑤ B.②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⑧ 易错透视:[解析] 原子在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只是最外层电子数,因此,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没有改变,所以①③⑤正确。由于原子发生了得失电子,因此,原子的电子总数发生了变化,粒子的电性由原来的电中性变为带负电或正电的离子,化学性质通过得失电子也变得稳定了。至于电子层数,如果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的话,不发生改变;如果原子失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话,则发生了改变(少了一个电子层),因此②④⑥⑦⑧是错误的。[答案] C 例3 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和Na+都属于钠元素 B. Na得到一个电子 C. Na和Na+化学性质相同 D. Na比Na+稳定 易错透视:对钠离子的形成不明白而乱猜错选B;选C是认为都含有钠元素,其化学性质必然相同;认为原子比离子稳定而选D。 解析Na和Na+都其核内都含有11个质子,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故A正确;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变成变成Na+,很显然原子比离子的化学性质要稳定,故B、C、D错。 答案 A 巩固练习: 1.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2(2012广州)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20原子的构成练习题(含解析)

考点20 原子的构成 1.(2017·温州)5月9日,2机构发布等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18 B.176 C.294 D.412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具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电子数为118,选A。2.(2017·来宾)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答案】A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A符合题意,故选A。 3.(2017·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B.KMnO 4和K 2 MnO 4 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D.和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解析】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A 错误;

KMnO 4和K 2 MnO 4 中分别含有原子团MnO 4 -和MnO 4 2-,这两个原子团所带电荷不 同,属于不同的原子团,B错误; Fe2+和Fe3+核内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但由于这两种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不同个数的电子形成,故核外电子数不同,C正确; 氦原子和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氦原子是稳定结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故二者化学性质不同,D错误。 4.(2017·自贡)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4 B.58 C.82 D.140 【答案】B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金属铈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8,B选项符合题意;24是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不等于核外电子数,A选项错误;中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C选项错误;140是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等于相对原子质量,D选项错误。 5.(2017·威海)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原子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 灭 ③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④电子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之间的转化: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却可以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正确;②原予核不能被创造也不

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初三练习题 含答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A.1 B.2 C.3 D.4 3.下列原子各1×1021个,总质量最大的是( ) A.氧原子 B.氯原子 C.氢原子 D.铁原子 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5.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6.2010年2月19日德国重粒子研究中心宣布第112号元素的符号位Cn,它的中文名称为鎶。已知C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其质子数是112,则这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12 B.165 C.277 D.389 7.从下列图片中不能 ..获取的信息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8.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9.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0.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 ℃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 ℃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 ℃,压强不变),若该密

初三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 一、本节学习指导 原子结构的知识比较复杂,因此在学习时我们要把握重点,并且多思考。本节我们重点了解原子的组成结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及电子得失情况。回想起来关于原子的知识其实层次感很强. 二、知识要点 1、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 我们可以把一个原子想成一个鸡蛋,原子核就是蛋黄,核外电子是蛋白,质子、中子是组成蛋黄的东西。如果把原子比喻成操场的话,原子核就是操场中央的一只蚂蚁。 注:①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质子带的电荷正好和电子带的电荷中和,故整个原子不带电。 ② 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 ③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可以说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中子。 ④ 在原子中存在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下图中:圈内的+12就是核电荷数=质子数=12,电子层上的数字就是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总和=12=质子数。 2、原子结构示意图【重点】 (1)从上图可以看到有一层、二层、三层(不同原子电子层不一样),这些是电子层,可以形象比喻成电子的“跑道”,只是这些“跑道”是一个范围罢了。 注:电子层并不真正存在,为了方便描述是人们假设出来的而已。类似的还有:光线,磁感线等。 (2)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一层离原子核最近,越往下的层离得越远。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运动相对较慢,离核越远运动得愉快。 注:离核越近的电子受原子核的引力越大,所以运动得相对较慢,分子势能也较低。离核越远的电子运动速度快,所以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可以理解为速度太大,不安全,所以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破解原子结构含解析

破解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结构 注意: 1.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 2.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核内质子数的不同,这也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和离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以用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如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一般情况下,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4)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4),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时,得失电子都比较难,如C,性质反而相对稳定。 2.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只有一层时为2个)时,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如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 注意: 1.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某种粒子是原子还是离子(质子数-电子数=n);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以一种碳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也叫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其比较所得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表达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碳一个该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碳一个该原子的质量121212 112⨯=⨯ 注意:电子质量很小,因此原子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例题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图A 、B 、C 、D 四种粒子共表示种元素。 (2)D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由B 元素和C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C 的电子总数是。 (4)E 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 =。 解析:(1)决定元素、原子种类的是原子核内质子数,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A 、B 、C 、D 中质子数一共是三种,故表示的是三种元素; (2)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 (3)B 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2,容易失去2个电子,C 元素是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容易得到2个电子,所以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原子个数是1:1,然后双方均可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它们形成化合物BC 里电子总数是两个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也就是它们核内质子总数之和,总数为12+16=28; (4)E 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说明E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应该是2+8+1=11; 答案:(1)三(2)得到(3)28(4)11 【方法提炼】 抓住等量关系,巧解原子结构题 原子是由居中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在原子结构中存在这样

原子的结构-元素知识点与练习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知识点1:一、原子构成 1、原子结构:(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 ⎩⎨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以碳原子为例描述原子的组成 构成碳原子的粒子有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其中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作为原子的中心,而6个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内绕核做高速运动.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三决定: ①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③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知识点2:离子 1.定义: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Mg2+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3.离子的形成: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1)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_失去__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R m+。 Al。 如铝原子Al→铝离子 3 (13=2+8+3)原子结构示意图阳离子结构示意图(13>2+8)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_得到__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得到n个电子,就带n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Rn-。 如氧原子O→氧离子O2-。 (8=2+6)原子结构示意图 (8<2+8)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4.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原子离子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点及例题

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考点梳理 1.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组成表示式:X,其中X为原子符号,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A-Z为中子数。 2.基本关系 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的比较 元素核素同位素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 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 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 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范围宏观概念,对同一类原子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因同位

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 合态 一种原子而言素的存在而使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特性 主要通过形成的单质或化 合物来体现不同的核素可能质子数相 同,或中子数相同,或质 量数相同,或各类数均不 相同 同位素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天然同 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同位素构成 的化合物如H2O、D2O、T2O,物理性质 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实例H、O 11H、21H、147N、146C、2412Mg 11H、21H、31H为氢元素的同位素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 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标示出核电荷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要注意无论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圆圈内的核电荷数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离核由近及远→电子能量由低到高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主要规律有: (1)能量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即排满了K层才排L层,排满了L层才排M层。 (2)分层排布规律 ①原子核外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 ③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 【热点难点】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及概念比较

陕西省咸阳市2020年中考化学同步训练 原子的结构(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2016年中考化学同步训练:原子的结构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现代客机外壳主要材料是铝锂合金,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C.锂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是+3价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3.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N ②Na+③④P2O5⑤KClO3.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 B.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C.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D.⑤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3 4.下列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微粒①易得到电子

B.微粒②和④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C.微粒③易形成+1价金属阳离子 D.微粒④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5.下列关于原子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上 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①②③④共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 7.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A.188 B.78 C.55 D.23 8.粒子M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N,如图所示: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核电荷数 B.带电情况 C.化合价D.化学性质 9.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原子的结构(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原子的结构(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两种物质分别由甲、乙分子构成,其分子结构如下图。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两种物质是由不同种类元素组成的化合 物 B.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得到不相同的生成物 C.两种物质中C,H,O的质量比均为2:6:1 D.两种分子的结构不同,故其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 ,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N5+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 质 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 子 D.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3.以下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4.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 是 ()

A.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 成 B.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 质 D.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那么该粒子是:〔〕 A.阳离 子 B.阴离 子 C.原 子 D.原子核 6.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 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 成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分 裂 D.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7.以下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 8.黑白小圈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以下图所表示的物质是() A.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 物 B.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由7种物质分子构成的混合 物 D.由5种物质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9.以下属于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0.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11.以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 应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12.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B.外围电子排布式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s区元素 C.24C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D.所有原子任一电子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但球的半径大小不同 答案:D 【详解】 A.3p轨道电子能量比3s轨道电子能量高,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吸收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故A错误; B.外围电子排布式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属于p区元素,故B错误; C. 由于3d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时能量较低,则24C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63d54s1,故C错误; D. 所有原子任一电子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能层越大,球的半径越大,故D正确; 答案选D。 2.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已知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 n-1np n+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 B.Y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ⅥA族 C.X元素所在周期中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 D.Z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答案:A 解析: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 n-1np n+1,其中n-1=2,所以n=3,则Y是S,根据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判断X是F,Z是As,据此解答。 【详解】 A. Y元素是S,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4,A错误; B. Y元素是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ⅥA族,B正确; C. X元素是F,所在周期中元素均是非金属元素,即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C正确; D. Z元素是As,原子序数是3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D 正确;答案选A。 3.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Nature》杂志评选出的201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是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用于“点击化学”的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W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X、Z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Z)>r(X)>r(Y) B.四种元素中,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的为Y 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X D.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X>Y 答案:A 解析: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W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由图可知Y可形成1个共价键,W可形成3个共价键,可知Y 为F元素,W为N元素;X、Z同主族,且X可形成X=Z键,可知X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X为O元素,Z为S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W为N元素,X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S元素。 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同一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则原子半径:r(Z)>r(X)>r(Y),故A正确; B.F的非金属性最强,不存在最高价含氧酸,故B错误; C.氨气和水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但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更多,水的沸点更高,即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X,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O>N,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W,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2.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将红热的木炭与热的浓硫酸反应产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木炭被氧化成CO2 B将稀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溶液中出现凝胶非金属性:Cl>Si 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 不变色,再滴加新制氯水 溶液显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已知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 n- 1np n+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 B.Y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ⅥA族 C.X元素所在周期中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 D.Z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答案:A 解析: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 n-1np n+1,其中n-1=2,所以n=3,则Y是S,根据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判断X是F,Z是As,据此解答。 【详解】 A. Y元素是S,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4,A错误; B. Y元素是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ⅥA族,B正确; C. X元素是F,所在周期中元素均是非金属元素,即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C正确; D. Z元素是As,原子序数是3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D 正确;答案选A。 2.《Nature》杂志评选出的201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是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用于“点击化学”的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W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X、Z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Z)>r(X)>r(Y) B.四种元素中,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的为Y 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X D.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X>Y 答案:A 解析: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W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由图可知Y可形成1个共价键,W可形成3个共价键,可知Y 为F元素,W为N元素;X、Z同主族,且X可形成X=Z键,可知X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X为O元素,Z为S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