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课时3)化学键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课时3)化学键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课时3)化学键

课时3 化学键

[2018备考·最新考纲] 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3.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

考点一离子键和共价键

(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

1.概念

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分类

说明:

金属键属于化学键,但不作为必修部分的学习内容。

3.离子键与共价键

(1)概念

离子键: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

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

共用电子对

所形成的化学键。

(2)对比

提醒:①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离子键,如AlCl3中Al—Cl 键为共价键。

②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但多个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如NH4Cl 等。

4.电子式

(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书写

提醒:

1∶1

时,要注意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

,不能错写成的电子式为2MgCl 荷的离子直接相邻的事实。例如,。或

的电子式应为

Cl 4NH 注意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如②。

或,而不能写为

教材VS 高考 )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改编3242·P 必修(RJ .1 A. NaOH

O 2H . B

S 2Na . C 2D. CaCl 答案 A

)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改编4242·P 必修(RJ .2 A .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B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答案 B

3.(溯源题)(高考题选编)

,它是有机合成中

)4(NaBH 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27(5)],Ⅰ课标全国卷(1)[2015·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2016·上海化学,28节选)HClO 的电子式为________。

答案

,对电子式的书写进行了考查。

”资料卡片“212 P 必修RJ 探源:本高考题组源于教材

[拓展性题组]

题组一 化学键概念理解及类型判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2)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3)某些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能形成共价键(√)

(4)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

(5)强电解质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6)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能量降低过程(√)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中,一个阴离子可同时与几个阳离子形成静电作用(√) 2.(2017·洛阳调研)下列变化中既有离子键断裂,又有共价键断裂的是( )

A. NaCl 溶于水

B . HCl 溶于水 .干冰汽化

C 受热分解3KClO .

D 解析 A 、氯化钠中只含离子键,故A 错误; B 、氯化氢中只含共价键,故B 错误;C 、干冰气化只是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故C 错误; D 、氯酸钾中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氯酸根离子中氯原子和氧原子之

间存在共价键,氯酸钾受热分解时,既有离子键断裂,又有共价键断裂,故D 正确。

答案 D

,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的最外电

5NH 的化学式为A .固体3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A N (键H —N 个A N 5中含有51 mol NH .A 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

5NH .B

的电子式为

5NH .C ↑

2H +O 2·H 3=NH ==O 2H +-H ++4NH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H .D ,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都符合相应稀5NH 的化学式为A 根据题意,固体 解析的电子式可知,5NH 正确;由C ,的电子式为5NH 有气体的最外电子层结构。故与水

5NH 正确;B 中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离子键,5NH 错误;A 键,H —N 个A N 4中含有51 mol NH 正确。

D ,↑2H +O 2·H 3=NH ==O 2H +-H ++4NH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 A

题组二 电子式的书写与判断

4.请写出下列常见微粒的电子式:

。:Cl ,·Na :Na :原子(1) 。

:-F ,+Na :+Na 简单离子:(2) 。

:-OH ,:+4NH 复杂离子:(3) (4)离子化合物:

,:

2MgCl ,:

O 2Na 。

:2O 2Na (5)非金属单质及共价化合物:

:2CO ,:O 2H ,:2N ,

:4CCl ,:HClO 。

:3NH ,:2O 2H 5.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通常叫做化学用语。 下列有

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H

+2]×·O ·····O ····×·[+H 子式:的电2O 2H .A

的电子式:I 4NH .B C

481个中子的碳原子:8.原子核内有C O

==C ==O 分子的结构式:2CO .D C

项,没有表示出碘离子的最外层电子,错误;B 是共价化合物,错误;2O 2H 项,A 解析项,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的是质子数,碳原子的质子数是6,错误。

答案 D

【易错警示】

电子式书写的常见错误

1.漏写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如:

·N ??N ·,正确应为N ??N :2N ·[+

H :HF ;:NaCl 及错写电荷数,如:] [.化合物类型不清楚,漏写或多写2。·F ····

·H :HF ,-]·Cl ·····[+Na :NaCl ,正确应为-]·F ···· 3.书写不规范,错写共用电子对,写双原子分子的非金属单质的电子式时,要注意共用,更不能写成

,不能写成·N ??N ·的电子式为2N 电子对的数目和表示方法。如:或。

4.错误理解原子间的结合顺序,如HClO 的结构式为H —O —Cl 而非H —Cl —O 。确定原子间连接顺序的方法是先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然后根据异性微粒相邻,同性微粒相间的原则确

·

O ·····Cl ·····,电子式为Cl —O —H ,其结构式为O -2Cl +1H +1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HClO 定,如H 。

而非

的电子式为+3CH 电子结构,如8.忽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写成5。

是分开写还是一起写。要注意每一个离B 个2、A 个2型离子化合物中2AB 、B 2A .不考虑6,不能写

+Na -2]·O ·····[+Na 的电子式应为O 2Na 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的事实。如。

的电子式为2CaBr ;再如成 拓展

判断羟基和氢氧根中分别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并写出羟基的电子式。

提示:羟基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为9,氢氧根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10,羟基的电子式

。H O ····

·为 考点二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及物质类别的关系

(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

?

? 若E1>E2,为吸热反应,ΔH =E1-E2,ΔH>0若E1

NaCl 有化学键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②等,只有旧化学键的断裂没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Cl 和+H 溶于水电离成HCl 有化学键的断裂,二者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3.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比较

化合物类型 定义 与物质分类的关系 举例 离子化合物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包括强碱、绝大多数盐及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 、

2O 2Na 、NaCl 、

O 2Na 、NaOH 等

Cl 4NH 共价化合物 只含有共价键 的化合物 包括酸、弱碱、极少数盐、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等

2SO 、S 2H 、

COOH 3CH 、

4SO 2H 等

O 2·H 3NH ①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等。

4SO 24NH 、2O 2Na 、NaOH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存在共价键,如② ③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

④熔化时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溶解时导电,不能判别。

等铵盐,铵根离3NO 4NH 、Cl 4NH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⑤子和酸根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

3AlCl 物,如 ⑥非金属单质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除外。

4.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很强,破共价键金刚石、晶体硅、石英、金刚砂等物质硬度大、熔点高,就是因为其中的,故其熔点也较高。

离子键等部分离子化合物中也有很强的NaCl 坏时需消耗很多的能量。 (2)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较弱,共价键等分子中的HI 、S 2H 很稳定,2N ,故在通常状况下,共价键分子中有很强的2N 故它们受热时易分解。

教材VS 高考

Cl

4②NH ①Ne 种物质:9有以下)改编9252·P 必修(RJ .1 2

O 2⑧Na S 2⑦H 2⑥SO 2⑤Cl ④NaOH 3③KNO 。

2⑨MgCl 。

②③④⑧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1) 。

①不存在化学键的是(2) 。

⑥⑦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3) 。

②③④⑧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4) 2.(溯源题)(2015·新课标全国Ⅱ,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 ,它们的最外d 和-

c 个电子,8的次外层有c 和b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a 。1、7、6、1层电子数分别为钾元素

为d ;氯元素为c ,硫元素为b ,氢元素为a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经推断可知:+ 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2)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3)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4)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在元素推断的基础上对化学键

”思考与交流“232 P 必修RJ 探源:本高考题组源于教材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进行了考查。

[诊断性题组]

1.基础知识判断,对的打“√”错误的打“×”

(×)

阳离子A N 2出加热熔化可电离4(1)1 mol KHSO

(2)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单质溶于水,分子内共价键不被破坏(×)

(3)共价化合物熔点都低于离子化合物(×)

(4)分子内共价键越强,分子越稳定,其熔、沸点也越高(×)

(5)含有阳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阴离子(√)

(6)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不可能是单质(√)

(7)KOH 中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

中含有共价键,又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共价化合物Cl 4(8)N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 .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方法是看其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

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D .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不能

解析 A 项,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B 项,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是看其熔融状态能否导电,而不能根据其溶于水是否导电来判断;C 项,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

等。

3NO 4NH 、NaOH 可能含共价键,如 答案 D

3.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氢键比范德华力强

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就是由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所O 2H .B C .氢原子和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的原子(F 、O 、N)形成的共价键,称为氢键

D .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相应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氢键也可存在于分子内

解析 氢键存在于H 和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的原子(F 、O 、N)之间,不属于化学键,大多存在于相应分子间,少数分子内也存在分子内氢键,氢键的存在影响物质的熔沸点,与分子的

稳定性无关。

答案 D

【方法总结】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拓展 化合物。离子,属于)写化学键名称(非极性键、离子键中含有2O 2a ①N 化合物。

共价,属于)写化学键名称(非极性键、极性键中含有2O 2②H 为氢气单质。

HD 不是,是共价化合物吗?③HD

电子式的书写与判断

1.判断正误,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C)江苏,(2016· Na ·S ····

·Na 硫化钠的电子式:(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江苏,(2015··Cl ····

·Cl ·····氯分子的电子式(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2014·江苏,2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江苏,(2013· -H]·O ····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江苏,(2011· N ??N 的电子式:2(5)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Na -2]·S ····

·[+Na (1)× 答案 +Na -2]·O ·····O ····

·[+Na (3)× ·

N ??N · (5)× (4)√ 2.[2015·天津理综,7(1)(2)(3)]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 等表示)

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比较d 、e 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比较g 、

h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中图示及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可推出八种

短周期元素如下

x

y z d e f g h

H C N O Na Al S Cl 、-2O (1)f

;由于)+(Na r >)-2(O r ,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的离子半径越小,故+Na (3)。4SO 2H >4HClO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h 、g ,所以S >Cl 非金属性:、或等,其电子式分别为:2H 2C 、2O 2H 、3NH 成四原子的共价化合物,有可组H∶C ??C∶H。

答案 (1)第三周期第ⅢA 族

4

SO 2H 4HClO )+(Na r )-2(O r (2) (3)(或、H ∶C ??C ∶H 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

3.(2012·大纲全国卷,6)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解析 特别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含有离Cl 4NH 、NaOH 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但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为共价化合物,如等,故A 项正确,D 项错误;化学键既可以存在于化合物中,也可以存在于双原子或多原子的项中,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若分子

C 项错误;B ,故3O 、2O 单质分子中,如等为非极性分子。

4CH 、2CO 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 答案 A

4.(2015·海南化学,12)a 、b 、c 、d 为短周期元素,a 的M 电子层有1个电子,b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c 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c 与d 同周期,

d 的原子半径小于c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 .d 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B .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C .只有a 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 .b 、c 、d 分别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解析 根据题意,短周期元素中,a 的M 层电子数为1个,则a 为钠元素,b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b 为碳元素,c 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则c 为硫元素,结合c 与d 同周期,d 的原子半径小于c ,故d 为氯元素。A 项,上述元素中非金属、CO 两种氧化物,碳元素可以形成2O 2Na 、O 2Na 项,钠可以形成B 性最强的元素是氯元素,正确;等多7O 2Cl 、2ClO 、O 2Cl 两种氧化物,氯元素可以形成3SO 、2SO 元素可以形成S 两种氧化物,2CO 种价态的氧化物,B 项正确;C 项,钠为活泼金属元素,可以与非金属元素C 、S 、Cl 等形成离,也可形成含4CH 项,碳元素可以与氢元素形成只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如D 子化合物,正确;只含极性键,氯元素与氢元素

S 2H ,硫元素形成的等3CH 3CH 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化合物,如形成的HCl 也只含极性键,错误。

答案 D

揭秘: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有判断化学键类型,物质类别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难度不大,一般很少单独命题,特别是Ⅱ卷电子式的书写是近几年考查热点,复习时不可放松警惕!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CSO 的电子式:

·Cl ····

·O ·····Na 的电子式:NaClO .B 的分子示意图:

2CO .C

D .次氯酸的结构式:H —Cl —O

项,碳原子半径应大于氧原子

C ;-]·Cl ·····O ·····[+Na 的电子式为NaClO 项,B 解析半径;

D 项,HClO 的结构式应为H —O —Cl 。

答案 A

2.(2017·南昌模拟)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IBr 的电子式:

B .HClO 的结构式为H —O —Cl

C .HIO 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

D .MgO 的形成过程可以表示为:·Mg·+―→

解析 I 、Br 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通过共用一对电子对即可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A 正确;H 、Cl 、O 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次氯酸,其电子式为,结构式为H —O —Cl ,B 正确;HIO 的结构与HClO 类似,其中I 、O 两原子的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氢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C 错误;MgO 是离子化合物,D 正确。

答案 C

3.(2016·甘肃兰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中只含共价键

3NO 4NH .A B .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含化学键

C .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项,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B 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3NO 4NH 项,A 解析l

A 项,活泼金属元素D 分子未被破坏,即其分子内的共价键未被破坏;2CO 项,干冰升华时C 。

3AlCl 形成共价化合物Cl 与活泼非金属元素 答案 B

4.下列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2Cl 如(.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B C .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 .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项错误;B 等分子中也存在非极性键,3CH 3CH 、2O 2H 项错误;如A 中存在共价键,Cl 4NH 解析项错误。

D 等分子中都存在非极性键,6H 2C 、2O 2H 项正确;C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答案 C

5.(2016·江苏南通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最外层都一定满足8电子结构

2

∶1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数目之比为2BaO .B 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O 2H .C 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

↑2O +=4NaOH ==O 22H +2O 22Na .在反应D 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

2BaO 错;A 电子结构,选项8两原子最外层均不是Be 和H 中2BeCl 、O 2H 共价化合物 解析错;水非常稳定B ,选项1∶1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两-2O ,阴离子是+

2Ba 晶体中阳离子是的原因是氢氧键键能比较大,选项C 错。

答案 D

6.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

A .碘和干冰的升华

的熔化

60C 和2O 2Na .B C .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

加热分解

Cl 4NH .溴的汽化和D 的熔化分别克服的是离子键和60C 和2O 2Na 项变化克服的都是分子间作用力,正确;A 解析分子间作用力,B 项错误;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分别克服的是共价键和离子键,C 项错误;

分解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Cl 4NH 溴的汽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 A

7.下列物质按只含离子键、只含共价键、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氯气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过氧化氢 氯化铵

C .氯化钠 过氧化钠 氯化铵

D .氯化钠 氦气 氢氧化钠

中既含有Cl 4NH 只含有共价键,2O 2H 只含有离子键,NaCl 错;A 只含有共价键,2Cl 解析错;氦气中没有共价

C 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2O 2Na 正确;B 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键,

D 错。

答案 B

8.(2017·湖北武汉高三检测)将等物质的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蒸

)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4SO NaH 。下列关于4NaHSO 干,可得到 是离子化合物,因此其固体能够导电

4NaHSO .因为A 1

∶2固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是4NaHSO .B 固体熔化时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4NaHSO .C 固体溶于水时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

4NaHSO .D 是离子化合物,但其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因而不能导4NaHSO 虽然 解析

固体熔化时破坏的只4NaHSO ;1∶1的个数比是)-4(HSO 和阴离子)+

(Na 固体中阳离子4NaHSO 电;,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2-4SO 和+H 、+Na 是离子键,溶于水时电离成 答案 D

9.(2017·杭州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②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

合物;③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中一定存在极性共价键;④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⑤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⑥在一种化合物中只能存在一种类型的化学键;⑦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⑧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

物;⑨氯化钠和HCl 溶于水都发生电离,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A .③④⑦⑧

B .①③④⑦⑧

C .①②⑤⑥⑨

D .①④⑦⑨ 解析 ①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错误;②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错误;③非金属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正确;④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正确;⑤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错误;⑥化合物中可以存在多种化学键,错误;⑦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正确;⑧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正确;⑨氯化钠和HCl 溶于水都发生电离,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不

相同,前者是离子键,后者是共价键,错误,答案选C 。

答案 C

10.下表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只含有共价键,

4H 2D.N 硝酸铵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是离子化合物,故错误;C.合物,故正确;是共价化合物,故错误。故选B 。

答案 B

2M 与+X 同主族;M 、Z 同周期,W 、Z 、Y 、X 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M 、W 、Z 、Y 、X .有11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

Y ;->W -2Z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型化合物

M 2X 两种元素只能形成M 、X .A B .X 、W 、M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常见消毒剂,其结构中只有离子键

C .元素Y 与W 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D .元素W 和M 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解析 Y 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半导体材料,可知Y 是Si ,根据X 、Y 、Z 、W 同

。Na 为X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2M 与+X 。)同主族M 、O(Z 是M ,S 是Z 知-2M 、-2Z 周期以及Cl 中NaClO 错误;A 两种化合物,2O 2Na 和O 2Na 能形成O 、Na 。Cl 为W ,则->W -2Z 离子半径:C 均是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是共价键,Cl 与Si 错误;B ,-ClO 以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形成O 与正确。

D 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3O 、2Cl 形成的单质O 和Cl 错误; 答案 D

12.X 、Y 、Z 、M 、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元素,且准状况下的密度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M 与Y 分子;2XZ 可形成Z 与X ,15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M 、Z 、Y 、X 的质子数是W ;1-0.76 g·L 为 A .原子半径:W>Z>Y>X>M

均为共价化合物

2Z 2W 、2M 2X 、2XZ .B 有强氧化性,分子中只有共价键

2Z 2M .C D .由X 、Y 、Z 、M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解析 由已知条件可推知X 为C ,Y 为N ,Z 为O ,再由Y 与M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密度可,W>X>Y>Z>M 项,原子半径:A 。Na 为W ,11的核电荷数为W ;则H 为M ,3NH 推知该化合物为项,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分子中只有共价键,正确;

C 为离子化合物,错误;2O 2Na 项,B 错误;不是离子化合物,没有离子键,错误。

2)2CO(NH 项,如D 答案 C

二、填空题

13.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 、Y 、Z 、W ,其中X 、Z 、W 与氢元素可组成

离子化合物。

2O 2Y 和O 2Y 与氧元素可组成Y 共价化合物;HW 和Z 2H 、3XH ,

_______________的电子式:2O 2Y 写出(1) 其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过程O 2Y 用电子式表示(2) (3)X 、Z 、W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稀溶液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

化学式)。

填化学

______________(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与另外两种都能反应的是HW 和Z 2H 、3(4)XH 式)。

(5)由X 、W 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X 、W 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该化合物遇水可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H ,由分子式Na 为Y 两种离子化合物可判断2O 2Y 和O 2Y 可形成Y 根据短周期元素 解析、

X 三个主族,再由原子序数的关系不难判断:A Ⅶ、A Ⅵ、A Ⅴ分别属于W 、Z 、X 可知HW 和Z 2H Z 、W 分别为N 、S 、Cl 。

离子键、共价键 +Na -2]·O ····

·O ·····[+(1)Na 答案 3

(3)HNO (2) 3

NH +=3HClO ==O 23H +3(5)NCl 3(4)NH 、3O 2Fe 、3NaN 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8(1)(2)(3)(4)]重庆理综,[2015·.14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

3NaHCO 、4KClO 保护作用。

________的电子式为2N ,Na 和2N 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3(1)NaN 。

)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________(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Na 是主氧化剂,与3O 2(2)Fe 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

4KClO 。O 2Na 和KCl 作用生成Na 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4(3)KClO ________,K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3(4)NaHC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共用3对电子形成氮气,氮气的电子式为∶N ??N ∶。

-4ClO 之间存在离子键,-4ClO 与+

K 中4(3)KClO 作氧化剂,还原产物是铁。3O 2Fe 置换反应中,(2)。

O 2H 、2CO 、3CO 2Na 受热分解生成3(4)NaHCO 之间存在共价键。O 与Cl 内部 答案 (1)∶N ??N ∶ (2)Fe

(3)离子键和共价键

O

2H +↑2CO +3CO 2Na =====△

3(4)2NaHCO 15.(2016·山东青岛期末,19)已知X 、Y 、Z 、W 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三个连续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W 同主族,Y 、Z 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 与X 形成的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 、Z 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为:X________、Z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它的共价键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

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X 、Y 、Z 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写化学式),该化合物与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与W 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时,水作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解析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所以Z 是O ,则Y 是N ,N 、O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1,所以W 是Na ,X 、W 同主族,又氮元素能够与X 形成含有三个共价键的,可知水作氧化剂。

↑2H +=NaOH ==O 2H +NaH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 。H 是X 分子,所以 答案 (1)H O

(2) 极性

H —O —O —H

氧化剂 O 2H +↑3NH =====△

-OH ++4NH 3NO 4(3)NH

《化学键》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离子键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言]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百多元素,元素原子可以相互碰撞形成分子,那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可以相互碰撞形成新的物质呢? [学生]举例说明。 [教教师]以上例子可知,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够反应有的不能反应。 在能够组合的原子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力的作用,比如说,苹果能掉在地上因为有万有引力的存在。对于微观世界里的物质来说也是一样,也存在力的作用。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物质的呢?这就是化学键,也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 [教教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种类。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教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先从离子化合物说起。 [提问]举例说明什么是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K2S、Na2SO4、MgCl2、KOH)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 [实验]学生动手完成课本实验1—2。 [请一个学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从宏观上讲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若从微观角度考虑,又该如何解释呢?(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在和钠原子组合学生成新的物质。) [教师]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以怎样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 [学生]讨论完成课本思考与交流。 [副板书] e-

[教师]钠与氯气反应时,由于钠的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 子的最外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 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我们把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 ,叫作离子键。 [板书]1.定义: 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作离子键。 [提问]:从定义上分析离子键形成的条件。 [板书]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 M M n+ 化合 离子键 活泼非金属 X X m- [教师]原子形成离子键以后离子间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成键后体系能 量降低。 [板书]3.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教师]从离子键形成的条件我们还可以看出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 [板书]4.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活泼金属形成的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形 阴离子。 [教师]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所以一般离子化合物都很稳 定。 [教师]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学生变化,为了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个式子----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 [教师]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ne - +me - 吸引、排斥 达到平衡

高考化学 专题04(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C H H H H 专题四:化学键和晶体结构 专题目标:1、掌握三种化学键概念、实质,了解键的极性 2、掌握各类晶体的物理性质,构成晶体的基本粒子及相互作用,能判断常见物 质的晶体类型。 [经典题型] [题型一]化学键类型、分子极性和晶体类型的判断 [ 例1 ]4.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SO 2和SiO 2 (B)CO 2和H 2 (C)NaCl 和HCl (D)CCl 4和KCl [点拨]首先根据化学键、晶体结构等判断出各自晶体类型。A 都是极性共价键,但晶体类型不同,选项B 均是含极性键的分子晶体,符合题意。C NaCl 为离子晶体,HCl 为分子晶体 D 中CCl 4极性共价键,KCl 离子键,晶体类型也不同。 规律总结 1、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可形成离子晶体 2、含共价键的单质、化合物多数形成分子晶体,少数形成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 3、金属一般可形成金属晶体 [例2]、.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点拨]化合物只要含离子键就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而离子化合物中还可能含共价键。答案 A 、D [巩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 4和NO 2都是共价化合物 B. CCl 4和NH 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 在CaO 和SiO 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 甲烷的结构式: ,是对称的平面结构,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C 题型二:各类晶体物理性质(如溶沸点、硬度)比较 [例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 O2 、I2 Hg B 、CO 2 KCl SiO 2 C 、Na K Rb D 、SiC NaCl SO2 [点拨]物质的熔点一般与其晶体类型有关,原子晶体最高,离子晶体(金属晶体)次之,分子晶体最低,应注意汞常温液态选B [例4]碳化硅(SiC)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解析]由于题给的三种物质都属于原子晶体,而且结构相似都是正四面体形的空间网状结构,所以晶体的熔点有微粒间的共价键强弱决定,这里共价键强弱主要由键长决定,可近

高中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二) 教学目的: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掌握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 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1、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2、金属性强弱判定依据? 3、非金属性强弱判定依据? 练习:画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引入: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结合其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推测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趋势。 板书:元素周期律 一、Na、Mg、Al的金属性比较 学生活动一: 探究实验: 取一小块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 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结论:钠与水的反应比镁与水的反应容易。 2、比较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难易程度: 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在各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结论:镁与盐酸的反应比铝与盐酸的反应容易。 3、比较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强弱: NaOH > Mg(OH)2> Al(OH)3 总结:Na Mg Al 金属性逐渐增强 判定依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板书:二、Si、P、S、Cl的非金属性比较 学生活动二: 阅读学案资料:

总结:Si P S Cl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判定依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或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课堂小结: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板书: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规律随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知识整合:(多媒体展示) 布置作业:《学案》素能培养部分。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课时3)化学键

课时3 化学键 [2018备考·最新考纲] 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3.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 考点一离子键和共价键 (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 1.概念 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 2.分类 说明: 金属键属于化学键,但不作为必修部分的学习内容。

3.离子键与共价键 (1)概念 离子键: ①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 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 ② 共用电子对 所形成的化学键。 (2)对比 提醒:①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离子键,如AlCl3中Al—Cl 键为共价键。 ②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但多个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如NH4Cl 等。 4.电子式 (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书写 提醒: ① 1∶1 时,要注意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

,不能错写成的电子式为2MgCl 荷的离子直接相邻的事实。例如,。或 的电子式应为 Cl 4NH 注意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如②。 或,而不能写为 教材VS 高考 )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改编3242·P 必修(RJ .1 A. NaOH O 2H . B S 2Na . C 2D. CaCl 答案 A )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改编4242·P 必修(RJ .2 A .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B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答案 B 3.(溯源题)(高考题选编) ,它是有机合成中 )4(NaBH 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27(5)],Ⅰ课标全国卷(1)[2015·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2016·上海化学,28节选)HClO 的电子式为________。 答案 ,对电子式的书写进行了考查。 ”资料卡片“212 P 必修RJ 探源:本高考题组源于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导学案(答案)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二预习内容:理解共价键的含义,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分类,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 三提出疑惑: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怎样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化学键该如何分类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学习重难点: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根据H Cl的形成过程,结合课本填写下列空白。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叫做共价键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 注意:(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 中(如NaOH、Na2O2)。 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H2 Cl2 N2 O2 CO2 CH4 HCl H2O NH3 ②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H2 N2 HCl H2O NH3 CO2 CH4 Cl2 二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H2: HCl:

例1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O2: H2O: 三共价键的分类: ①非极性键:在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两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可见非极性键是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H键,Cl-Cl键,Na2O2中的O-O键等。 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不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可见极性键是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Cl键,NaOH中的O-H键等。 例2.下列共价化合物中,以极性键结合的(),以非极性键结合的( ) (1)F2(2)O2(3)NH3(4)CH4(5)SO2 四、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通称为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键的形成与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或来实现。 2.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例3.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 B.状态 C.化学键 D.原子核 五、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在分子内我们称为化学键。在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 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它广泛地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但只有在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都有影响。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和的物质,, ,物质的、也越高。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 4.HF、H2O、NH3的沸点有反常现象,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

高中化学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6、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1.用绸布摩擦后的玻璃棒接近下列液体的细流,如果细流发生偏移,则这液体是( ) A.H2O B.CC4C.CS2D.苯 2.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t A.氯化氢极易溶于水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不易分解D.氯化氢溶液可以导电 3.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于水可以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B.含有离子键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C.Na2O和SiO2的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D.冰醋酸和冰熔化均需要克服范德华力5.下列化学式,在通常状况下能代表某种物质分子式的是( ) A.KClO3 B. NH4NO3C.CO2D.SiO2 6.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高沸点②能溶于水③水溶液能导电④低熔点⑤熔融状态不导电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 D. ②③⑤ 7.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比最小的是( ) A.CsI B.LiI C.NaF D.KCl 8.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D.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比为1:1 C.只有非金属元素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D.在晶体中只有阴离子就一定阳离子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肯定不含非极性共价键 B.原子晶体的熔点肯定高于其他晶体 C.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其熔点一定低 D.原子晶体中除非极性共价键之外不存在其他类型的化学键 11.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含金属阳离子的晶体才是离子晶体 B.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都形成8电子结构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的熔点低 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键的形成必须具有空轨道或半空轨道可被利用 B.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离子键 C.凡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铵根离子中四个N—H键的形成过程不都相同,但其键长、键角、键能都相同 13.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2、H2S B.C2H4、CH4C.Cl2、C2H2D.HCl、NH3 14.下列关于共价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有较低的熔沸点,②是非电解质,③每一种物质都存在着一个一个的分子, ④它们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⑤它们在液态时都不导电。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讲义及答案)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讲义) 一、知识点睛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化学键:间的相互作用。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断裂和形成。 (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分析 破坏旧化学键,需要能量(E1); 形成新化学键,需要能量(E2)。 若E1< E2,反应能量; 若E1> E2,反应能量。 ②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分析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能量。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能量。 注: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热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 如:大多数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 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铝热 反应等。 b.热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 如:大多数分解反应、消石灰与氯化铵的反应、 C 与水蒸气反应、C 与CO2的反应等。 2.化学键类型 (1)离子键 ①概念:之间通过形成的化学键。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③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2)共价键 ①概念:之间通过形成的化学键。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非金属元素。 ③成键微粒:原子。

3.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 含有的化合物,如NaCl、KOH、NH4Cl 等。 (2)共价化合物 只含有的化合物,如HCl、CO2、H2O 等。 (3)判断 ①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③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肯定是离子化合物。 4.化学键的表示方法(电子式法) 电子式:由元素符号和用于表示该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组成的式子。 (1)用电子式表示原子 例: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 ①阳离子 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为离子符号本身。例:Na+ 复杂的阳离子除应标出电子对外,还应加中括号, 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 例: ②阴离子 无论是简单阴离子,还是复杂的阴离子,除应标出 电子对外,都应加中括号,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出 离子所带的电荷。 例: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中的化学键 ①离子键 例:、、 、 ②共价键 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教案

前言 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 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连汇贯通,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密切关系,周期表为发展过度元素结构、镧系和锕系结构理论,甚至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都是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2)自主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周期表特别是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整体上难度不大,学生能够掌握。所以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旧知识的复习,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进而学生会了解并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决定、影响元素的性质(简称“性”)。 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三种量(“位、构、性”)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量。

新化学键共3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条件 2、掌握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课前预习】 离子键是指带离子之间的作用;由构成的叫做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指;例如:等。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如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学习探究】 一、离子键 演示实验1-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下面我们一起讨论NaCl的形成过程,并完成下表: 【思考】1、Na+、Cl-之间存在那些作用力?只存在阴阳离子间的吸引力吗? 2、阴、阳离子是否会无限接近,最后中和电荷? 【小结】离子键: 【思考】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什么?成键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元素间在形成化学键时易

形成离子键? 【小结】离子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成键的原因:电子的得失; 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形成的条件:通常为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思考】所有物质中都存在离子键吗?举例说明。 二、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指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思考】离子化合物包括哪些物质?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ⅠA族和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 三、电子式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关键词:元素符号周围、最外层电子数 阅读课本21页资料卡片,理解Na、Cl、Mg、S原子电子式的写法。 【练习2】写出H、O、C、N、F、Li原子的电子式 【练习3】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小结】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注意事项: (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不是一回事儿,不能混淆。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1课时)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化学键是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通过电解水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的介绍,了解共价键的形成原因和存在情况。 (3)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了解离子键的形成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学习,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分组讨论”“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形式,关注概念的形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实质。 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理解。 (二)方法上突破点 针对共价键和离子键,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要以某一实例出发,通过结合微粒反应分析及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展开分析剖析,从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联想质疑,形成概念。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第一部分“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预习中完成导学案: (1)回忆以前学过的几个化学反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氢气在氯气中 点燃、合成氨、金属钠在氯气中点燃。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将学生每7----8人编为一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课件; 2、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和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录象 3、编制“导学案”“当堂检测”。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猜想法、探究法、分析推理法、问题推进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长武中学陈宝凤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材以1-18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 (二)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三化学和化学必修1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钠、镁、铝、硅、硫、氯,但对这些元素性质的了解是零散的。已经掌握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知识,会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备了学习这节内容的知识基础,为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普通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泼,但不够严谨,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虽然学生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但是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从大量科学事实中抽象出科学本质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学习和加强。而“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3《化学键》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课时离子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从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的结构。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或多个原子相遇就都能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物质呢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 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推进新课] 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还须从我们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什么是离子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演示实验1—2:钠在氯气中燃烧。 板书2Na+Cl2====2NaCl 师: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 [思考与交流]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多媒体展示] 图1-3-3 师: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用电脑形象地表示如下: [展示多媒体课件] ①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 ②钠原子与氯原子互相接近(发生反应);

(完整版)化学键与晶体类型

第八讲化学键与晶体类型 考试大纲要求 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键的极性。 2.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及其性质。 知识规律总结 一、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二、化学键的分类 表4-2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 三、共价键的类型 表4-3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 四、分子的极性

1.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表4-4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2.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 表4-5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 3.分子极性的判断 (1)只含有非极性键的单质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2)含有极性键的双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3)含有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空间结构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空间结构不对称的为极性分子。 注意:判断AB n型分子可参考使用以下经验规律:①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②若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则为极性分子,若无孤对电子则为非极性分子。 五、晶体类型 1.分类 表4-6各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2

极性溶剂,熔化时能够导电,溶沸点高多数溶剂,导电性 差,熔沸点很高 液能够导电, 溶沸点低 电和热的良 导体,熔沸点 高或低 实例食盐晶体金刚石氨、氯化氢镁、铝 2.物质溶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3.“相似相溶”规律 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由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由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思维技巧点拨 一、化学键及分子极性的判断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4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3423066.html,l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在CaO和SiO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甲烷的结构式:是对称的平面结构,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解析】P4和NO2分子中都含有共价键,但P4是单质,故选项A错误。CCl4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故选项B错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中不存在小分子,只有分子晶体中才存在小分子,故选项C正确。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形的非极性分子,故选项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例2】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解析】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管是否含有共价键,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所以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本题正确答案为ACD。 二、熔沸点判断 【例3】碳化硅(SiC)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 第3页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2、认识共价化合物及离子化合物,化合物类型与化学键类型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及判断。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化学键的定义:。 注意:①“原子”是广义的原子,它不仅指H、O、Cl、S等一般原子,还包括Na+、Cl-、0H-、NH4+ 等离子②是直接相邻的原子③是强烈的相互作用④相互作用既包括吸引也包括排斥 练习:完成下列表格 从化学键的角度,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 思考 1、稀有气体分子中有化学键吗? 2、在水的三态变化中,H2O 中H—O是否有变化? 3、将HCl、NaCl分别溶于水,化学键有什么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 二、共价键和离子键 回顾:(1)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共价键 通过对H2 + Cl2 2 HCl反应实质的分析,并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氢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有形成分子的趋势?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 定义:。 2、离子键 分析2 Na + Cl2点燃 2 NaCl 反应实质,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

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释,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定义:。 【归纳比较】共价键、离子键的比较 1、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 【练一练】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是指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B. 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也存在于相邻分子之间 C. 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 D. 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加热氯化铵 B、干冰汽化 C、水通电分解 D、氯化氢溶于水 3.下列几组化合物,化学键型不相同的是:() A. NH3和H2O B. HCl和HNO3 C. H2S和Na2S D. CaCl2和NaCl 4.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物质的分子中一定含有化学键B.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健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5.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共价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8与11 B、9与9 C、2与19 D、6与8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探究教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连汇贯通,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密切关系,周期表为发展过度元素结构、镧系和锕系结构理论,甚至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都是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2)自主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周期表特别是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整体上难度不大,学生能够掌握。所以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旧知识的复习,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进而学生会了解并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决定、影响元素的性质(简称“性”)。因此,我们只要知道

三种量(“位、构、性”)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量。 五、教学方法:启发——归纳——应用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新课导入]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决定、影响着元素的性质(称简“性”)。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三种量(位、构、性)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量。 师:请同学们打开周期表观察:用绿色、淡绿表示的元素分别是哪种元素?如果沿着硼(B)、铝(A1);硅(Si)、锗(Ge);砷(As)、锑(Sb);碲(Te)钋(Po)画一折线,则位于折线左侧的是什么元素?折线右侧的又是什么元素? [板书]1、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例题剖析】 【例1】X.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性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太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教师精讲】本题考查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要熟记并理解判断标准,不能随意变换标准。 [知识拓展]元素金属性,金属活动性区别(优化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第一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应用时间:25分钟实用时间:分钟 一、选择题 ( )1.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H2 O B、CaBr2 C、KOH D、NaNO3 ( )2.X与Y两元素的单质能反应生成X2Y型离子化合物,若Y为ⅥA族,则X的族序数为 A、ⅠA B、ⅡA C、ⅢA D、ⅣA ( )3.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Na2S B、CCl4 C、KCl D、MgF2 ( )4.下列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距离最大的是 A、LiCl B、NaCl C、KCl D、KBr ( )5.AB型的离子化合物中,A、B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可知A、B两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分别为 A、同在第二周期 B、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 C、同在第三周期 D、第三周期和第二周期 ( )6.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1价,NaH和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H中氢离子电子层结构与氦原子的相同 B、NaH在水中显酸性 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小 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 二、填空简答题 7.由第二周期元素形成的AB型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为和。 8.某化合物XY2中,两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化合物电子总数为54。则XY2的化学式为,电子式为。

9.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Na2S: (2)CaF2: (3)LiBr: 10.A、B、C、D是同一周期的四种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相差为1,A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A元素的原子在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B元素的氧化物2.0g恰好跟100ml0.50mol/L硫酸完全反应,B元素单质跟D元素单质反应生成化合物BD2。根据以上事实填写下列空白: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D2的电子式。 11.A、B、C三种短周期元素,A元素和水直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氧气,A离子的电子式为,1molB单质溶于足量盐酸中,得到氢气3克,此时B单质被氧化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B元素是。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有3层,C元素与同族元素化合生成的化合物中,两元素质量比为1∶1。C元素与Na形成的化合物电子式为。 12.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其质子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作出自己的判断。 (1)该粒子是中性粒子,这种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 (2)该粒子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这种粒子 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 (3)该粒子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这种粒子的符号是 ________________。 (4)该粒子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这种粒子的符号是 ________________。 13.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与水作用生成NH3和氢氧化钠。请完成下列问题: (1)Na3N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由____________键形成。

化学键第二课时教案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教案编写者:白桦使用者:使用时间:第7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共价健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 [板书] 第四节化学键(第二课时) 四、共价键 [师]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电脑演示]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雾出现。 [师]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 我们前面学过,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这是它们在又一条件(即点燃)下反应的反应现象。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 H2 + Cl2 = 2HCl [师]在该条件下,氢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呢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 [师]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板书]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电脑演示] [师]以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了一个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共用,使它们各自都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并把它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即共价键的存在,使氯原子和氢原子最终结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共价键与离子键不同的地方在于:共价键的成键粒子是原子,它们相互之间属不打不相识的关系,而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阴、阳离子,它们之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