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

人教版高一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
人教版高一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

人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离子的物质中都含有离子键 B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C .离子键只存在化合物中

D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 A .3NaHCO

B .2SiO

C .NaCl

D .HCl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KCl

B .2CO

C .4FeSO

D .NaOH

4.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 A .HCl

B .22H O

C .3AlCl

D .2Na O

5.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l :Cl

B .

C .

D .

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 B .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C .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只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含离子

7.W 、X 、Y 、Z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为Z

B .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酸

C .4XZ 、2WY 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熔点都很高

D .Y 的简单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8.A 、B 两主族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它们的原子能以共价键结合成化学式为AB 2的分子

,A 、B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可能为( ) A .ⅠA 、ⅤA

B .ⅠA 、ⅦA

C .ⅣA 、ⅥA

D .ⅡA 、ⅦA

9.下列分子中都存在极性键的一组物质是( ) A .2H S 、3NH 、3SO B .2CO 、4NH Cl 、22Na O C .2N 、2CS 、NO

D .CaO 、22H O 、4CH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B .主族元素X 、Y 能形成XY 2型化合物,则X 与Y 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

C .L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

D .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 .BeCl 2

B .NCl 3

C .H 2S

D .SF 6

12.X 、Y 、Z 、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X 、W 同主族且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WX ;Y 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反应生成一种盐;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 >Z >Y >X

B .氢化物稳定性:Y >Z

C .WY 3中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D .X 与Z 可形成10电子和18电子分子

13.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

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涉及表中元素一律用对应化学符号表示):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填具体元素符号,下同),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元素⑩名称为________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4)表示①与⑦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填”极性”、“非极性”)键形成的。

(5)③、⑥、⑦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6)元素③的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该氢化物常温下和元素⑦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5.A、B、X、Y和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其中A与Y同主族,X与Z 同主族,A与B和X均可形成10个电子化合物;B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2:3,常见化合物Y2X2与水反应生成X的单质,其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请回答下列问题。(1)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化合物BA4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Y2X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B.极性共价键C.非极性共价键D.氢键

(3)化合物A2X和A2Z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

(4)A与X和A与Z均能形成18个电子的化合物,此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四、多选题

16.X、Y都是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

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X和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R,则下列关于R的叙述正确

的是()

A.R 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R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R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D.R可能是气态物质,也可能是固态物质

五、原理综合题

17.在遭遇冰雪灾害时,常使用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 mol XY2含有54 mol电子。

(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该物质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__。

(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D与E能形成一种结构类似于CO2的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了8e-稳定结构,该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化学键类型为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3)W是与D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Z是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的单质在W的常见单质中反应时有两种产物:不加热时生成________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加热时生成______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 .电解质溶液(如NaCl 溶液)中含有离子,但不含离子键,选项A 错误;

B .离子键的本质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选项B 正确;

C .离子键的形成至少需要两种粒子,单质中不可能有离子键,选项C 正确;

D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选项D 正确。 答案选A 。 2.A 【详解】

A .3NaHCO 中Na 和-3HCO 之间存在离子键,-

3HCO 中存在共价键,A 符合题意; B .2SiO 中只存在共价键,B 不符合题意; C .NaCl 中只存在离子键,C 不符合题意; D .HCl 中只存在共价键,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B 【分析】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详解】

A .KCl 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A 不合题意;

B .2CO 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B 符合题意;

C .4FeSO 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C 不合题意;

D .NaOH 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D 不合题意; 故选B 。 4.B 【详解】

A .HCl 中只含有极性键,A 不合题意;

B .22H O 中氧原子和氢原子间是极性键,两个氧原子间是非极性键,B 符合题意;

C .3AlCl 中只含有极性键,C 不合题意;

D .2Na O 中仅含有离子键,D 不合题意; 故选B 。 5.B 【详解】

A. 氯气的电子式为:

,A 错误;

B. 水的电子式为:,B 正确;

C.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C 错误;

D. 氨气的电子式为:,D 错误;故答案为:B 。

6.A 【详解】

A. 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 正确;

B. 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存在共价键,比如氢氧化钠,故B 错误;

C. 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氢气,氧气等是单质,故C 错误;

D. 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离子,比如铵根离子,可以形成离子键,故D 错误; 故选:A 。 7.D 【分析】

从表可以看出,X 、Y 为第二周期元素,W 、Z 为第三周期元素,表中最右端的一列元素为0族元素,则Z 为氯元素,由此可推断出X 是C(碳元素),Y 是O ,Z 是Cl ,W 是Si 。 【详解】

A .由元素周期律可知,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Cl <Si ,A 错误;

B .O 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B 错误;

C .4CCl 、2SiO 中均只含有共价键,但4CCl 常温下是液体,熔点很低,C 错误;

D .O 的非金属性强、原子半径小,所以2H O 分子间可形成氢键,D 正确; 故选D 。 8.C 【解析】

A 、IA 和V A 族元素,形成A 3

B 或BA 3,故A 错误;B 、IA 和VIIA 族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B ,故B 错误;

C 、IV A 和VIA 族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B 2,故C 正确;

D 、IIA 和VIIA 族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B 2,但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故D 错误。 9.A 【详解】

A .2H S 、3NH 、3SO 中都存在极性键,A 符合题意;

B .22Na O 中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无极性键,B 不合题意;

C .2N 中只有非极性键,C 不合题意;

D .CaO 中只存在离子键无共价键,D 不合题意; 故选A 。 10.D 【分析】

A .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与特征分析;

B .主族元素X 、Y 能形成XY 2型化合物,可能有CO 2、SO 2、NO 2、MgCl 2、CaCl 2等;

C .L 层电子为奇数的元素是主族元素;

D .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详解】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A 正确;

B .主族元素X 、Y 能形成XY 2型化合物,可能有CO 2、SO 2、NO 2、MgCl 2、CaCl 2等,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8、3或5等,B 正确;

C .L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因此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C 正确;

D .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氯化氢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共价键被破坏,属于物理变化,D 错误。

答案选D。

11.B

【解析】

A中,Be有两层电子层,电子数分别为2、2,Cl有三层电子层,电子数分别为2、8、7,形成BeCl2后,Be的两个最外层电子被Cl夺走,Cl-的电子数为2、8、8,Be2+的电子数为2,Be2+的最外层不符合8电子结构。A错误。B中,N有两层电子层,电子数分别为2、5,Cl有三层电子层,电子数分别为2、8、7,形成共价化合物NCl3后,N获得三个Cl的公用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每个Cl获得一个N的公用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也变为8,因此所有原子都符合8电子结构。B正确。C中,H有一层电子层,电子数为1,S有三层电子层,电子数分别为2、8、6,形成共价化合物H2S后,每个H的最外层电子数变为2,而S的电子数变为2、8、8,H原子的最外层不符合8电子结构,C错误。D中,氟原子最外面是8电子结构,硫原子是12电子结构,该物质的空间结构是双四棱锥,就是四个氟原子和一个硫原子共面,然后该平面上一上一下还有两个氟原子,D错误。

12.D

【分析】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反应生成一种盐,则Y为N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4,而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为3时,核外电子总数为5或13,不满足比例关系,故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电子总数为8,可推知Z为O元素;四种元素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X、W 同主族且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WX,该主族含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故为IA族,W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可推知W为Na、X为H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为NaH。

【详解】

A.原子半径:Na>N>O>H,即W>Y>Z>X,A说法错误;

B.氢化物稳定性:O>N,B说法错误;

C.WY3为NaN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C说法错误;

D.X与Z可形成10电子的H2O,18电子分子H2O2,D说法正确;

答案为D。

13.D

【详解】

A.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而不能根

据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来判断,A错误;

AlCl不导电,是共价化合物,B错误;

B.熔融状态的

3

C.NaCl固体中虽然含有阴阳离子,但在固态时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C 错误;

D.反应后溶液上层呈棕黄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反应中I-是还原剂,Cl-是还原产物,则I-的还原性强于Cl-,D正确;

故答案为:D。

14.Ar 溴第四周期第ⅦA族HClO4

离子极性共价键S2- >Cl- > O2-H—O—H Cl2+H2O=HClO+HCl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判断①~⑩种元素分别是C、N、O、Na、Al、S、Cl、Ar、K、Br。

【详解】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稀有气体元素Ar,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⑩名称为溴,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ⅦA族。

(2)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是高氯酸,其分子式是HClO4;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最强的化合物是KOH,其电子式是。

(3)④与⑥形成的化合物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硫化钠,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4)①与⑦的化合物是四氯化碳,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5)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③、⑥、⑦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Cl->O2-。(6)元素③的氢化物是水,其结构式为H-O-H;该氢化物常温下和元素⑦的单质氯气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

15.A、C H2O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4H2O2+H2S

=H2SO4+4H2O或H2O2+H2S=S↓+2H2O

【分析】

A、B、X、Y和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其中A与Y同主族,X与Z同主族,B和X均可与A形成10电子的化合物,因此A是H,则Y是Na;B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分别位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则B是C,Z是S。化合物Y2X2与水反应生成X的单质,所得溶液可使酚酞变红,因此X是O,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H,B是C,X是O,Y是Na,Z是S。则

(1)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化合物CH4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2)化合物Y2X2是过氧化钠,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3)由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沸点较高的是H2O。

(4)A与X和A与Z均能形成18个电子的化合物,分别是双氧水和硫化氢,二者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O2+H2S=H2SO4+4H2O或H2O2 +H2S=S↓+2H2O。16.CD

【详解】

依题意,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所以X是第一主族的元素;因为Y 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且X、Y 都是短周期元素,所以Y 是氯元素。

A.若X是Na,则NaCl是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若X是H,则HCl是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若X是Na,则NaCl是离子化合物,若X是H,则HCl是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D.若X是H,则HCl是气态物质,若X是Na,则NaCl是固态物质,故D正确。

答案选CD。

17.CaCl2离子键

共价键Na2O离子键Na2O2离子键和共价键

【解析】

(1)融雪剂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含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则阴、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为54

3

=18,则为Ca2+、Cl-,故XY2是CaCl2,物质中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电

子式为;(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氯元素相邻,则D为硫元素,S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E有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E为碳元素,D与E和氧原子各一个能形成结构类似于CO2的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由二氧化碳结构类似可知,结构式为S=C=O,则分子式为COS;电子式为,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3)W是与S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应为O元素,Z是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Na,其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产物,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不加热生成Na2O,Na2O为离子化合物,其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加热生成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电子式为。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时间:90分) 一、选择题 1.硼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则硼在自然界中的两种同位素 [ ] (A)1:1(B)10:11(C)81:19(D)19:81 2.原子序数为47的银元素有2种同位素,它们的摩尔分数几乎相等,已知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则银的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是[ ] (A)110和106 (B)57和63 (C)53和66 (D)60和62 3.在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 [ ] (A)原子数 (B)质子数 (C)体积 (D)质量 4.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2O和CO2的叙述: [ ] ①质量相同②碳原子数和氮原子数相等 ③所含分子数相等④所含质子总数相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阴离子X n-含中子N个,X的质量数为A,则W g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是 [ ] (A)CO2、NO2、SiO2(B)HCl、NH3、CH4 (C)NO、CO、CaO (D)O2、N2、Cl2 7.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组成化学式为AB2型化合物且为原子晶体的是[ ] (A)14和6 (B)14和8 (C)12和17 (D)6和8 8.下列微粒中,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的是 [ ] 9.元素A、B、C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这三种元素是[ ] (A)N、P、Cl (B)P、O、S (C)N、O、S (D)O、F、Cl 10.某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W g,则此元素原子质量为(m+n)W g (D)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高考化学冲刺的核心知识和解题策略 第二讲高考冲刺:物质结构 和元素周期律 1、原子序数为8 2、88、112的属于何族何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哪纵元素最多,哪纵化合物种类最多? 3、在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空着的有多少个元素? 4、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主族是哪一纵?三副族呢? 5、在元素周期表中,镧系有多少个元素? 6、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差是多少, 同周期的第二主族和第三主族相差是多少?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 2 。 2.核外电子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能量越低的电子离核越近。 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 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上述几条规律相互制约,应综合考虑。 原子序数为82、88、112的如何排布? ⅡA 族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 ,则与之同周期的ⅢA 族的元素的原 若上一周期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 ,则与之同主族的下一周期的元素的 原子序数可能为n+2、n+8、n+18、n+32。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关系、阳离子在水 溶液中电解时放电的一般顺序); (3)根据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5)根据构成原电池时的正负极。 2.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 (2)根据置换关系判断(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电解时放电的一般顺序); (3)根据与金属反应的产物比较; (4)根据与H 2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 (5)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 同周期,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越来越小,到惰 性气体原子半径突然增大。 2.同主族,从上向下,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离子半径越来越大。 3.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即:阳离子 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4.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微粒,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越多, 对电子的吸引力越强,微粒半径越小。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①常见的2电子微粒:分子有:H 2、He ;阴离子有: H -;阳离子有:Li +。 ②常见的10电子微粒:分子有:Ne 、CH 4、NH 3、 H 2O 、HF ;阳离子有:Na +、Mg 2+、Al 3+、NH 4+、 H 3O +;阴离子有:F -、O 2-、N 3-、OH - 、NH 2-。 ③常见的18电子微粒:分子有:Ar 、SiH 4、PH 3、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课时3)化学键

课时3 化学键 [2018备考·最新考纲] 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3.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 考点一离子键和共价键 (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 1.概念 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 2.分类 说明: 金属键属于化学键,但不作为必修部分的学习内容。

3.离子键与共价键 (1)概念 离子键: ①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 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 ② 共用电子对 所形成的化学键。 (2)对比 提醒:①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离子键,如AlCl3中Al—Cl 键为共价键。 ②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但多个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如NH4Cl 等。 4.电子式 (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书写 提醒: ① 1∶1 时,要注意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

,不能错写成的电子式为2MgCl 荷的离子直接相邻的事实。例如,。或 的电子式应为 Cl 4NH 注意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如②。 或,而不能写为 教材VS 高考 )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改编3242·P 必修(RJ .1 A. NaOH O 2H . B S 2Na . C 2D. CaCl 答案 A )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改编4242·P 必修(RJ .2 A .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B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答案 B 3.(溯源题)(高考题选编) ,它是有机合成中 )4(NaBH 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27(5)],Ⅰ课标全国卷(1)[2015·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2016·上海化学,28节选)HClO 的电子式为________。 答案 ,对电子式的书写进行了考查。 ”资料卡片“212 P 必修RJ 探源:本高考题组源于教材

物质结构化学键

物质结构化学键 一、复习策略 (一)复习要点阐述 2、晶体的分类及其性质 (二)要点复习的策略及技巧 1、化学键 (1)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2)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阴、阳离子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晶体的硬度就越大。 ①成键的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②键的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③键的形成条件: ④成键的主要原因:a .原子容易相互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b .离子间的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C .成键后体系的能量降低。 ⑤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 (3)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的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①成键的微粒: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 ②键的本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③键的形成条件: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之间,且成键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则在两原子之间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 ④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物质,有的是单质,如H 2、Cl 2、O 2等,有的是化合物,如HCl 、H 2S 、H 2O 、CO 2等。 ⑤共价键的2种类型 a .非极性(共价)键:成键原子完全相同时,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的正中间不偏向任何一方,或电子云在成键原子核之间中央区域最密集。如Cl —Cl 等。 b .极性(共价)键:两个不同的原子成键时,其共用电子对偏向成键的某原子。如H —Cl 中电子对偏向Cl 原子。 ⑥键参数 a .键能:是指1.01×105Pa 和25℃下将lmol 理想气体分子AB 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 和B 时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为kJ·mol -1),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b .键长:在分子中两个成键原子的核间平均距离叫键长,原子间所形成的键,键长越短,键就越强,越牢固。 c .键角:在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叫键角。键角可反映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进一步帮助我们判断分子的极性。 d .共价键与离子键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易错知识点总结 2011-12-02 10:48:08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55次评论:0条 【内容讲解】 第一部分物质结构 一.原子组成 1、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11H原子核内就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 2、只有呈电中性的原子核电荷数才等于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同类微粒(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二.概念辨析 1、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同系物研究的对象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 2、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3、原子量是相对原子质量的简称,而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量是元素的原子量,是一个加权平均值。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的区别: 原子结构示意图:描述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示意图;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X来表示微粒(原子、分子、离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特别要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区别。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原子和单原子离子(例如2e-、10e-、18e-微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顺序。 五.化学键 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 2、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化合物通常是共价化合物,但溶解在水中能电离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离子键都只有存在于化合物中,非极性键可以存在于单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中。 六.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度远远小于化学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主要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 2、含有氢键的物质沸点升高;氢键的强弱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 【错例解析】 1.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B.21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注] 答案是A,特别要注意C和D选项中离子化合物是由什么离子构成的。补充:NaHSO4是由Na+和HSO4—构成的,但是溶于水电离成Na+、H+和SO42—。 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D.N2的结构式::N≡N: [注] 答案是A,特别要注意B选项:CO2分子是直线型的,还有D选项:把结构式和电子式混淆了。 3.某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有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8、160、162。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讲义及答案)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讲义) 一、知识点睛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化学键:间的相互作用。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断裂和形成。 (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分析 破坏旧化学键,需要能量(E1); 形成新化学键,需要能量(E2)。 若E1< E2,反应能量; 若E1> E2,反应能量。 ②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分析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能量。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能量。 注: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热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 如:大多数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 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铝热 反应等。 b.热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 如:大多数分解反应、消石灰与氯化铵的反应、 C 与水蒸气反应、C 与CO2的反应等。 2.化学键类型 (1)离子键 ①概念:之间通过形成的化学键。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③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2)共价键 ①概念:之间通过形成的化学键。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非金属元素。 ③成键微粒:原子。

3.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 含有的化合物,如NaCl、KOH、NH4Cl 等。 (2)共价化合物 只含有的化合物,如HCl、CO2、H2O 等。 (3)判断 ①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③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肯定是离子化合物。 4.化学键的表示方法(电子式法) 电子式:由元素符号和用于表示该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组成的式子。 (1)用电子式表示原子 例: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 ①阳离子 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为离子符号本身。例:Na+ 复杂的阳离子除应标出电子对外,还应加中括号, 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 例: ②阴离子 无论是简单阴离子,还是复杂的阴离子,除应标出 电子对外,都应加中括号,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出 离子所带的电荷。 例: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中的化学键 ①离子键 例:、、 、 ②共价键 例:、、、、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六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一、 教学重点: 1. 现代价键理论与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并应用上述理论解释部分典型共价分子 的形成过程、结构特性; 2. 共价键的键参数及其与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 分子极性与分子间作用力; 二、 内容提要 1. 离子键:原子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 化学键。 (1)、形成条件;典型金属与典型非金属,电负性差值大于 1.7,此时化学键离子性大于50%。 (2)、离子键的本质:静电作用力。 (3)、离子键的特征:无方向性与饱和性。 (4)、晶格能:298.15K、105Pa时,气态阴、阳离子结合形成1摩尔固态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晶格能数值愈大,则表示形成的离子晶体愈稳定,离子键愈强。 2、现代价键理论 (1)、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第一、参与成键的原子其价电子层必须有未成对的单电子,且要求参与配对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两两偶合成对时才能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同时某个成单电子一经与另一单电子配对就再也不能与第三个成单电子去配对成键了,此点体现了共价键的饱和性;第二、电子的配对过程实为单电子所在原子轨道的相互部分重叠,而原子轨道的重叠须满足对称匹配和最大重叠原则,原子轨道尽可能发生最大程度的重叠,成键原子核间电子云密度愈大,形成的共价键愈稳定,此点体现了共价键形成的方向性。 (2)、共价键的特性:方向性和饱和性。 (3)、共价键的类型 σ键:原子轨道沿原子核连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而形成的键,共价单键均为该类键型。 π键: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平行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共价双键和共价叁键中除一个σ键外其余均为π键。 π键的重叠程度比σ键的重叠程度小,π键上的电子对比σ键上的电子活泼,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含双键和叁键的化合物易发生加成等反应,化学性质较活泼。 (4)、键参数 键的极性 相同原子成键,X A-X B= 0 键无极性(X为电负性)

第4讲.物质结构与化学键(目)

高考要求 内容 要求层次 具体要求 ⅠⅡⅢ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 依据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彼此关 系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 元素周期表 与元素周期律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通过同一短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理 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 通过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元素 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高考解读 年次2010 2011 2012 题号27(1)(6)25 9、26(1) 分值 4 10 8 解析 本部分在高考中多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进行元素推断,此外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电子式书写,微粒结构等也是考点之一。 元素周期律的特点是规律性强,内容丰富。一方面可以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进行分析与推断;另一方面考查对于元素中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满分晋级 新课标剖析 第4讲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3级 元素周期表(律) 推断专题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6级 元素周期表(律) 化学键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7级 物质结构 38

39 化学键 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 同位素 等电子粒子 化学键 原子核 核外电子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Z :质子数N :中子数A :质量数 原子中微粒的量的关系 常见“10”电子微粒 常见“18”电子微粒 符号: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X A Z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有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称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区别 概念 分类 表示方法 离子键 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结构式 电子式 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横行:周期纵列:族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原子结构 元素性质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排布原则 递变规律 结构 决定 归纳 编排依据 表现 形式 4.1 原子结构 知识点拨 知识网络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专题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 2、两个关系式: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例 1】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g H m 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二、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运动特点:①较小空间;②高速;③无确定轨道。 2、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大小,而非表示核外电子的多少。 3、电子层:根据电子能量高低及其运动区域不同,将核外空间分成个电子层。 表示:层数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n值越大,电子运动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实际上并不存在。 4、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排布在能量稍 高的电子层,即电子由内而外逐层排布。 5、排布规律: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个。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③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6、表示方法: ①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原子、离子的电子式。

三、电子式的书写 【例 2】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错误的是( )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这样得到的表就叫做元素周期表。 1、编排依据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得到。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纵行,得到。 2、结构 短周期:1、2、3 周期(7个横行)长周期:4、5、6 不完全周期:7 7个主族:ⅠA~ⅦA 族(18个纵行)7个副族:ⅠB~ⅦB 16个族第Ⅷ族 零族(稀有气体) 【例 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B.x+4 C.x+8 D.x+18 【例 4】若甲、乙分别是同一周期的ⅡA和ⅢA元素,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则下列关于m 和n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n=m+1 B.n=m+18 C.n=m+25 D.n=m+11 【例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第三讲(3学时)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基础 教学要求 了解共价键理论要点。 掌握σ键、π键的形成方式和特点。 区别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了解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了解分子间力,氢键及其对物质重要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σ键、π键的形成方式和特点,杂化轨道理论。 3.1 共价键 物质结构结构的内容是:分子组成、分子空间结构和分子形成时的化学键键参数:用各种不同的化学量对化学键的各种属性的描述。 1. 键能: 在101.3 kPa,298 K下,断开1 mol AB理想气体成A、B时过程的热效应,称AB 的键能,即离解能。记为△H?298(AB)。 AB(g) = A(g) + B(g)△H?298(AB) 键能越大键越稳定,对双原子分子来说分子就越稳定或化学惰性。 一般单键键能小于双键键能,双键键能小于叁键键能。但双键和叁键的键能与单键键能并无简单的倍数关系。 对双原子分子间形成的键:同核双原子分子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键能下降,因为原子半径增大而成键能力下降;异核双原子分子在核间距一样(或几乎一样)时,电负性相差越大,键越稳定。 2. 键长 键长:成键两原子的核间的平衡距离。 平衡距离是因为分子处于振动之中,核间距离在不断变化之中。原子核间距离越短,化学键越稳定。 3. 键角 键角:同一分子中键与键的夹角。 键角与成键原子的成键轨道有关,在成键轨道确定时还决定于成键原子的价层电子键角用于说明分子的空间结构,对分子的性质尤其是物理性质有推导作用。过小的键角意味着分子张力大,稳定性下降。 4 . 键的极性

由于成键两原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而导致化学键的极性。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化学键称极性键。 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化学键叫非极性键。 一般来说,对同原子形成的化学键,若其所处环境相同,则形成非极性键,异原子形成化学键则肯定是极性键。离子键是最强的极性键。对共价键来说,极性越大,键能越大。 5 .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极性是由化学键的极性引起,组成分子的化学键若都无极性,则分子肯定无极性;而若组成分子的化学键有极性,则要看分子的结构情况以判断有无极性,若整个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无极性,否则有极性。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偶极矩来衡量:μ=q·d,其中q为点电荷,单位为库仑;d为点电荷间距离,单位是m,μ为偶极矩,单位是C ·m。 电负性差值越大,极性越大,双原子分子的偶极矩越大。 3.2 离子键 依靠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阴阳离子不可能无限靠近,离子的核外电子以及原子核间都有强烈相互作用,最后在一适当距离达到平衡,即斥力和引力相等。 离子键的特征: 因离子的电荷是球形对称的,故只要空间条件允许,可尽可能多地吸引异号电荷的离子,离子键没有饱和性。在离子晶体中,每个正离子吸引晶体内所有负离子,每个负离子也吸引所有正离子。 异号离子可沿任何方向靠近,在任何位置相吸引,故离子键没有方向性。 不可能有100%的离子键;成键原子电负性差值越大,离子键成分越高。离子键成分超过50%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此时电负性相差约为1.7。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百分数和离子键强弱是两码事,与化学键的强弱也无直接关系。 3.3 价键理论 1、现代价键理论要点 成键两原子必须有成单电子; 成键时成单电子必须自旋方向相反,在核间电子云密度最大形成稳定化学键; 因此,共价键有饱和性,成单电子的数目就是成键数目;共价键也有方向性,沿轨道方向重叠可产生最大重叠,形成的键最稳定;在所有轨道中只有s轨道无方向性,只有s轨道之间形成的键无方向性。 2、化学键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二轮专题复习

2014届高三化学高考复习教学案 1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专题 1.(2012福建?8)短周期元素R 、T 、Q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Q>R D .含T 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2.(2012山东?9)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 .IA 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 .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 . ⅦA 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3.(2011山东?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 .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 .P 、S 、Cl 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4.(2012四川?8)已知W 、X 、Y 、Z 为短周期元素,W 、Z 同主族,X 、Y 、Z 同周期,W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 定性大于Z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为金属元素,X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Y 、Z 、W 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W 与X 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 .W 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 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 .若W 与Y 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 2W 3 5.(2011福建?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H 3BO 3的酸性比H 2CO 3的强 B .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 .若M +和R 2- 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 >M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1课时)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化学键是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通过电解水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的介绍,了解共价键的形成原因和存在情况。 (3)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了解离子键的形成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学习,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分组讨论”“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形式,关注概念的形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实质。 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理解。 (二)方法上突破点 针对共价键和离子键,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要以某一实例出发,通过结合微粒反应分析及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展开分析剖析,从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联想质疑,形成概念。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第一部分“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预习中完成导学案: (1)回忆以前学过的几个化学反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氢气在氯气中 点燃、合成氨、金属钠在氯气中点燃。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将学生每7----8人编为一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课件; 2、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和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录象 3、编制“导学案”“当堂检测”。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猜想法、探究法、分析推理法、问题推进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2、认识共价化合物及离子化合物,化合物类型与化学键类型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及判断。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化学键的定义:。 注意:①“原子”是广义的原子,它不仅指H、O、Cl、S等一般原子,还包括Na+、Cl-、0H-、NH4+ 等离子②是直接相邻的原子③是强烈的相互作用④相互作用既包括吸引也包括排斥 练习:完成下列表格 从化学键的角度,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 思考 1、稀有气体分子中有化学键吗? 2、在水的三态变化中,H2O 中H—O是否有变化? 3、将HCl、NaCl分别溶于水,化学键有什么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 二、共价键和离子键 回顾:(1)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共价键 通过对H2 + Cl2 2 HCl反应实质的分析,并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氢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有形成分子的趋势?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 定义:。 2、离子键 分析2 Na + Cl2点燃 2 NaCl 反应实质,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

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释,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定义:。 【归纳比较】共价键、离子键的比较 1、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 【练一练】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是指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B. 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也存在于相邻分子之间 C. 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 D. 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加热氯化铵 B、干冰汽化 C、水通电分解 D、氯化氢溶于水 3.下列几组化合物,化学键型不相同的是:() A. NH3和H2O B. HCl和HNO3 C. H2S和Na2S D. CaCl2和NaCl 4.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物质的分子中一定含有化学键B.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健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5.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共价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8与11 B、9与9 C、2与19 D、6与8

湖北省宜昌市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第一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应用时间:25分钟实用时间:分钟 一、选择题 ( )1.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H2 O B、CaBr2 C、KOH D、NaNO3 ( )2.X与Y两元素的单质能反应生成X2Y型离子化合物,若Y为ⅥA族,则X的族序数为 A、ⅠA B、ⅡA C、ⅢA D、ⅣA ( )3.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Na2S B、CCl4 C、KCl D、MgF2 ( )4.下列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距离最大的是 A、LiCl B、NaCl C、KCl D、KBr ( )5.AB型的离子化合物中,A、B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可知A、B两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分别为 A、同在第二周期 B、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 C、同在第三周期 D、第三周期和第二周期 ( )6.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1价,NaH和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H中氢离子电子层结构与氦原子的相同 B、NaH在水中显酸性 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小 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 二、填空简答题 7.由第二周期元素形成的AB型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为和。 8.某化合物XY2中,两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化合物电子总数为54。则XY2的化学式为,电子式为。

9.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Na2S: (2)CaF2: (3)LiBr: 10.A、B、C、D是同一周期的四种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相差为1,A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A元素的原子在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B元素的氧化物2.0g恰好跟100ml0.50mol/L硫酸完全反应,B元素单质跟D元素单质反应生成化合物BD2。根据以上事实填写下列空白: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D2的电子式。 11.A、B、C三种短周期元素,A元素和水直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氧气,A离子的电子式为,1molB单质溶于足量盐酸中,得到氢气3克,此时B单质被氧化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B元素是。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有3层,C元素与同族元素化合生成的化合物中,两元素质量比为1∶1。C元素与Na形成的化合物电子式为。 12.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其质子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作出自己的判断。 (1)该粒子是中性粒子,这种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 (2)该粒子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这种粒子 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 (3)该粒子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这种粒子的符号是 ________________。 (4)该粒子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这种粒子的符号是 ________________。 13.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与水作用生成NH3和氢氧化钠。请完成下列问题: (1)Na3N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由____________键形成。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Word版)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专题九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考点一原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 1.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都可作为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火箭引燃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H、D+、T2互为同位素 B.LiH、LiD、LiT含有的电子总数分别为3、4、5 C.7LiH、7LiD、7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1∶1 D.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常作还原剂 2.甲、乙、丙、丁是4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甲和丙、乙和丁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乙、丁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甲、丙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甲元素的一种核素核内无中子。 (1)丙、丁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写出两种均含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间发生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的单质能跟丙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两种正盐的水溶液均呈碱 性,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丁可形成A、B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A有18个电子,B有10个电子, 则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0 g丁单质在足量的乙单质中完全燃烧放出37.0 kJ热量,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3.(2010·四川理综,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ⅡA族 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 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 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 4.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硝酸盐水溶液显________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B卷新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B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8高二下·山西期中) 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 A . Na,F B . Al,O C . Li,Cl D . Mg,S 2. (2分) (2019高一下·深圳期中) 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 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 . 三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1所形成的化合物含有共价键 B . 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C . 、 Z 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只含离子键 D . 离子半径:Y> Z> X 3. (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的是() A . 2Al + 2NaOH + 2H2O=2NaAlO2 + 3H2↑ B . NH4Cl + NaOH =NaCl + NH3↑+ H2O C . SiO2 + 2C = Si + 2CO↑ D . 2KMnO4 + 5H2O2 + 3H2SO4 =2MnSO4 + K2SO4 + 5O2 ↑+ 8H2O 4. (2分) (2019高一下·蛟河期中) 我国有广阔的海洋国土,海水可以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H2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 B . 海水养殖得到的贝壳可以生产CaO,CaO中含有离子键 C . NaCl中含有的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D . 从海水中得到由Na35Cl和Na37Cl组成的氯化钠是混合物 5. (2分)(2020·青浦模拟) 下列物质中不含化学键的是() A . Si B . S C . Ar D . F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