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知识点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外表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到达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到达消毒要求的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到达灭菌要求的制剂。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3.15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 items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3.16灭菌水平sterilization level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到达无菌保证水平。到达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

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3.17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ction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到达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到达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8中水平消毒 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到达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9低水平消毒 low level disinfection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20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

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或%(g/100ml)浓度表示。

3.21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

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

3.23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3.28消毒产品 disinfection product

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

3.29卫生用品 sanitary products

为到达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4.3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b)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外表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4.7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4.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4.9医疗机构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应遵照附录A 的规定,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见附录B。

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标准第11章的规定。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外表,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标准,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5.2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到达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到达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d)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 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b)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c) 物体外表消毒,宜考虑外表性质,光滑外表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外表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5.3 职业防护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

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

a) 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b)紫外线消毒:应防止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c)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并到达国家规定的要求。

d)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6 清洗与清洁

6.1 适用范围

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外表。

清洗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给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WS310.2的要求。

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外表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6.3 注意事项

有管腔和外表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清洗用水、清洁剂等的要求遵循WS310.1的规定。

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用于清洁物体外表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7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应遵照附录C的规定,对使用产品应查验相关证件。

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8.1 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灭菌前准备

清洗、包装、装载遵循WS310.2的要求。

灭菌方法

.1 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 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3 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4 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5 外来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方

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8.2 手术敷料的灭菌

灭菌前准备

.1手术敷料灭菌前应存放于温度18℃~22℃,相对湿度35﹪~70﹪的环境。

.2 棉布类敷料可采用符合YY∕T 0698.2要求的棉布包装;棉纱类敷料可选用符合YY∕T 0698.2、YY∕T 0698.4、YY∕T 0698.5要求的医用纸袋、非织造布、皱纹纸或复合包装袋,采用小包装或单包装。

灭菌方法

.1 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 符合YY∕T 0506.1要求的手术敷料,应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8.4 其他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应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

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9.1 消毒方法

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

a)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

b)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c)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

d)无条件的医院,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9.2 注意事项

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

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清洗后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

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

10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0.1 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

医疗机构应保持床单元的清洁

医疗机构应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的外表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采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如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或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毒器进行清洗和〔或〕消毒,消毒剂或消毒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

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按医疗废物处置。

11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11.1 朊病毒

消毒方法

.1 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燃烧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大脑、硬脑膜、垂体、眼、脊髓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品,可选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消毒灭菌,且灭菌的严格程度逐步递增:

a) 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然后按WS310.2中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采用134℃~138 ℃,18min,或132 ℃,30min,或121℃,60min ;

b) 将使用后的物品采用清洗消毒机〔宜选用具有杀朊病毒活性的清洗剂〕

或其他安全的方法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浸泡于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 ,并置于压力蒸汽灭菌121℃,3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c) 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去除可见污染物,清水漂洗,置于开口盘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60min 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134℃灭菌6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3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和一般物体外表应用清洁剂清洗,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材质采用10 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至少作用1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外表均接触到消毒剂。

.4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外表应用清洁剂清洗,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15min。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外表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操作台,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燃烧处理。

.5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脑脊液、肾、肝、脾、肺、淋巴结、胎盘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传播朊病毒的风险还不清楚,可参照上述措施处理。

.6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一般物体外表和环境外表可只采取相应常规消毒方法处理。

.7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其他无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a)清洗并按常规高水平消毒和灭菌程序处理;

b)除接触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外科内镜外,其他内镜按照国家有关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标准处理;

c)采用标准消毒方法处理低度危险性物品和环境外表,可采用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处理。

注意事项

.1当确诊患者感染朊病毒时,应告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诊疗涉及的相关临床科室。培训相关人员朊病毒相关医院感染、消毒处理等知识。

.2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使用后应立即处理,防止干燥;不应使用快速灭菌程序;没有按正确方法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应召回重新按规定处理。

.3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不能清洗和只能低温灭菌的,宜按特殊医疗废物处理。

.4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5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性坏疽病原体

消毒方法

.1伤口的消毒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2诊疗器械的消毒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消毒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 000 mg/L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3 物体外表的消毒手术部〔室〕或换药室,每例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外表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4 环境外表的消毒手术部〔室〕、换药室、病房环境外表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 终末消毒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可采用3%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3%过氧化氢按照20ml/m3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照1g/m3加热熏蒸,湿度70%~3气溶胶喷雾,湿度为20%~40%。

.6 织物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单独收集,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洗。

注意事项

.1患者宜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2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防护和隔离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接触患者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手卫生应遵循WS/T 313的要求。

.3接触患者创口分泌物的纱布、纱垫等敷料、一次性医疗用品、切除的组织如坏死肢体等双层封装,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置。

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没有要求时,其消毒的原则为:在传播途径不明时,应按照多种传播途径,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物品;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确定消毒的剂量〔可按杀芽孢的剂量确定〕;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

12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消毒方法

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外表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1.3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1.4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

.1.5使用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min~5min。

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2消毒范围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

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

.1清洁皮肤

手术部位的皮肤应先清洁;对于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可用抗菌或抑菌皂液或20 000mg/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

.2消毒方法

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2min。

外表,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2.3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4其他合法、有效的手术切口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

.3消毒范围

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的消毒

.1彻底冲洗。

.2消毒采用碘伏原液擦拭作用3min~5min,或用乙醇、异丙醇与氯己定配制成的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3min~5min。

12.2黏膜、伤口创面消毒

擦拭法

.1使用含有效碘1 000mg/L~2 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到规定时间。

.2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3采用1 000mg/L~2 000mg/L季铵盐,作用到规定时间。

冲洗法

.1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水溶液冲洗或漱洗,至冲洗液或漱洗液变清为止。

.2采用3%〔30g/L〕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口腔含漱,作用到规定时间。

.3使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冲洗,作用到规定时间。

注意事项

12.1其他合法、有效的黏膜、伤口创面消毒产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2.2如消毒液注明不能用于孕妇,则不可用于怀孕妇女的会阴部及阴道手术部位的消毒。

13 地面和物体外表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物体外表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外表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外表的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外表,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物体外表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 000mg/L~2 000mg/L 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地面和物体外表应保持清洁,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所用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14 清洁用品的消毒

14.1 手工清洗与消毒

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14.2 自动清洗与消毒

使用后的布巾、地巾等物品放入清洗机内,按照清洗器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一般程序包括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取出备用。

14.3 注意事项

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

消毒灭菌基本知识培训

消毒灭菌基本知识培训 消毒和灭菌是防止病菌、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热力或其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病菌和细菌的过程,而灭菌则是指完全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体,包括病菌、细菌、真菌和病毒。 下面是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 1. 消毒和灭菌的目的:消毒和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或去除病菌、细菌和病毒,以防止感染和传播疾病。 2. 消毒和灭菌方法:常见的消毒和灭菌方法包括热力消毒、化学消毒和辐射消毒。 - 热力消毒:使用高温蒸汽或热水将物品加热至一定温度,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达到杀菌的效果。常见的热力消毒方法包括煮沸、烘烤和高压蒸汽灭菌。 -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杀灭或去除病菌和细菌。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酒精、漂白粉、过氧化物和氯化物等。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遵循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操作。 - 辐射消毒:使用紫外线或离子辐射杀灭病菌和细菌。紫外线消毒主要适用于空气和表面消毒,离子辐射主要适用于消毒物品。 3. 消毒灭菌对象:消毒和灭菌对象包括工作场所、医疗设备、

消毒剂、食品、饮水、空气等。 - 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室、实验室、工厂等。对办公桌、座椅、门把手、键盘等常接触的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 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刀、注射器、医疗器械等。医疗设备在 使用前应进行消毒灭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 食品和饮水:食品和饮水的消毒主要是为了杀死潜在的致病菌,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漂白粉浸泡和紫外线处理等。 - 空气消毒: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或空气传 播途径传播疾病。对于需要高度消毒的场所,如手术室和养殖场等,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4. 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消毒灭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 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和正确的操作方 法进行消毒,避免人员感染和误伤。 -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消毒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 其正常工作。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

消毒知识指南 第一部分:消毒剂 含氯消毒粉 原药浓度:每小袋10克。 预防性消毒:使用浓度1‰,每40斤水中含20克含氯消毒粉。 配制方法:根据消毒面积1平方米使用100ml配制后的消毒液,根据自己所需消毒的面积,先将消毒粉备好,在将1份消毒药加入1次消毒使用的水后放入带盖桶中溶解,然后进行使用。 使用方法:日常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喷消毒液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含氯消毒粉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然后通风至无气味才能进入,防止呼吸道损伤或过敏。使用过氧乙酸消毒需作用10-15分钟,达到作用时间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通风至无气味才能进入。公共场所每两周两种消毒剂交替使用。 注意事项:消毒剂的保管 配制消毒剂时应戴手套、口罩,避免腐蚀皮肤;不得口服;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现用现配;使用带盖塑料或玻璃容器配制、盛放;禁止与碱或有机物接触,防止发生反应爆炸。 84消毒液 一、性质 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是一种有效氯含量5.5~6.5%的高效消毒剂。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学校等的卫生消毒。 消毒方法:浸泡、擦拭、喷洒、拖洗消毒。 二、使用注意事项 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浓度为1:500和1:200,浸泡物品的时间为10到30分钟。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和铁制物品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3、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 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5、84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为1年,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

消毒灭菌知识点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3.15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 items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3.16灭菌水平sterilization level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

消毒灭菌知识

微生物培训教材

第一部分微生物基本知识 一、概念: 微生物: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并且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以及发生遗转变异的一大类微小生物。由于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见。 微生物包括藻类、细菌类(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蓝藻细菌、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原虫、病毒。 二、分类 根据有无细胞及细胞核结构分为: (一)、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个体极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由单一的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无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增值。 (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具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结构,不进行有丝分裂,缺乏细胞器,具有DNA和RNA两类核酸。(三)、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藻类、真菌、原虫等,具有高度分化的核,有核膜核核仁结构,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器、DNA和RNA两类核酸。 三、细菌 (一)概念 1、细菌:是原核生物中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以二分裂法繁殖,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一个单独的细菌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生活体。细菌的个体很小,通常以um作为测量单位。 2、芽孢:某些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阳性杆菌,在生活的某一阶段(营养细胞繁殖到一定阶段,当营养消耗,碳、氮缺乏时),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折光性强的特殊结构,称为芽孢。芽孢成熟后,菌体崩解,芽孢游离于环境中,如遇适宜条件,芽孢萌发,发育成营养细胞,芽孢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含水量少,酶活性低,但含类脂质多,细胞壁的结构致密且厚,具有耐热性和难渗性。所以灭菌必须以消灭芽孢为准。 (二)、分类 根据对细菌细胞壁进行革兰氏染色法不同分为两类: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其次是壁磷酸。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外面有内向外依次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组成。(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水分、炭源、氮原、无机元素和一定类别的生长因子。 2、PH:大多数细菌最适宜的PH为6.8-7.4(中性),碱性次之,酸性最不适宜微生物的生长。 3、温度:一般在25-32℃比较适宜生长。(真菌适宜温度25-28℃,细菌适宜温度30-35℃,控制菌适宜温度35-37℃)。 4、氧气:环境中的氧气的有无对细菌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按照对氧气的需要,细菌分为:——需氧菌:结核杆菌、枯草杆菌等。 ——厌氧菌:破伤风杆菌等。 ——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等。 (四)、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繁殖速度 无性的二分裂法,一般细菌约20分钟繁殖一代,大约培养10小时,肉眼就能看到细菌的生

消毒隔离知识

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一、消毒隔离概念 1 、医院消毒: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2 、媒介物: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3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例如医院内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4、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消毒。 5、清洁:用清洁剂洗净物品上的一切污垢。 6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和繁殖体。 7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 8 、一般污染:一般病人接触后污染的物品。 9 、特殊污染:接触肝炎、结核、爱滋病等特殊病人后污染的物品。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的物品。 消毒液的配制 ①1000ml水加2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 ②1000ml水加4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 三、各类物品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 .地面、墙面: ①当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拖擦每日二次 ②当受到一般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③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④每周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总消毒一次。 2 .病室内物品(桌子、椅子、床架等): ①当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每日清洁二次 ②当受到一般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③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④每周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总消毒一次。 3 .各种车辆(平车、轮椅等) ①每日清洁一次。 ②当受到一般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③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基本消毒知识消毒相关知识

基本消毒知识消毒相关知识 (1)清洁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目的: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不能杀灭微生物。 常用方法:水洗、机械去污和去污剂去污。 适用于:地面、墙壁、家具、医疗护理用具等物体表面和一些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 特殊污染,如碘酊可用乙醇处理;甲紫可用乙醇、草酸处理;陈旧血迹可用过氧乙酸处理;高锰酸钾可用维生素C、0.2%~0.5%过氧乙酸处理。 (2)消毒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致病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杀灭微生物。也就是说只对繁殖体有效,不能杀死细菌的芽孢,有的只起到抑菌的作用。所用的消毒药物称消毒液。 (3)灭菌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1)自然净化(2)机械除菌(3)热力消毒灭菌 ①干热灭菌法 ②湿热消毒灭菌法

③紫外线消毒 ④微波消毒法 ⑤电离辐射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清洁、消毒、灭菌的效果评价 自然净化 是指经日晒、风吹、干燥以及pH值的变化,达到消毒目的的方法。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力,日光下暴晒6小时, 可达到消毒目的,一般用于枕头、被褥、毛毯的消毒,2小时翻动 一次。 病室定时开窗通风,可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早晨起床后或治疗护理后,要开窗通风20~30分钟,改善空气质量,利于健康。 机械除菌 机械除菌 优点:简单、方便、实用、花费少。 缺点: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只能减少其数量和引起感染的机会。 生物净化法(空气层流法) 生物净化法多用于手术室、产房、婴儿室、保护性隔离室以及制剂室。 原理:采用生物洁净技术,使空气通过孔隙<0.2m的高效过滤器,采用合理的气流方法,把微生物隔离在外,使空气净化。微粒 尘埃直径在0.5m~5m之间。 初级过滤 中级过滤

医院消毒灭菌基础知识

医院消毒灭菌基础知识 (一)消毒隔离概念 1、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2、媒介物: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3、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例如医院内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消毒。 4、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消毒。 5、清洁:用清洁剂洗净物品上的一切污垢。 6、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和繁殖体。 7、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 8、一般污染:一般病人接触后污染的物品。 9、特殊污染:接触肝炎、结核、爱滋病等特殊病人后污染的物品。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的物品。 (二)消毒液的配制 含氯制剂: 10ml水加2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10mg/L的消毒液。 10ml水加4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20mg/L的消毒液。 常用的爱尔施牌消毒片,有效氯含量5mg/片 适用范围:适用于餐具、环境、水、衣物、疫源地等消毒。

使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等方法。 配制:用量具安要求配置,所需溶液现用现配。 消毒剂的使用与配制注意事项 片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用于消毒餐具,应即时用清水冲洗。 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三)各类物品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 ①地面消毒 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 -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5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 对致病性病原菌污染的表面(如:结核杆菌、肝炎病毒、HIV、 禽流感病毒等),用2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作用30分钟。 ②墙面消毒 医院墙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2.0m~2.5m高即可。 ③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室内用品(桌、椅、床头桌等)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用

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

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 高压蒸气法:应用最普遍,效果亦很可靠。高压蒸气灭菌法用于能耐高温的物品,如金 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制品等。 煮沸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胶类等物品。 火烧法:适用于金属器械。 药液浸泡法:适用于锐利器械、内镜和腹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 甲醛蒸气熏蒸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搪瓷及各种导管。 消毒灭菌实是采用多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细菌的生长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甚 至死亡。消毒灭菌在医学实践上有着重要意义: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感染扩散造成的危害;也可杀灭物品或器皿上的细菌,防止医院感染;是保证感染的病原学检验不受外来微生 物污染的前提。 1.常用术语: 1灭菌是破坏和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和细菌芽胞的方法。如外科器械、注射器、基础培养基灭菌等。 2消毒是破坏物体上活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包括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如用酒精溶液浸泡体温计、洁而灭液擦拭检查台等。用于消毒的化学物品称消毒剂。一般而言,消毒对象是指物体而不是机体。 3防腐直接使用防腐剂破坏或抑制活病原微生物方法。如外科手术前碘液擦洗皮肤、双氧水清创伤口或杀菌肥皂清洗双手等应当使用该术语。 4无菌防止感染病原体进入灭菌组织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无菌操作,无菌即为不存在活微生物。 2.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高热使蛋白质分子运动加快,肽链连接键断裂,蛋白变性凝固,细胞膜功能受损致胞内物质漏出,细菌内外环境平衡失调,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不同种 类微生物对热的耐受力不同,有芽胞细菌对高温有强的抵抗力。热力灭菌分干热灭菌法和 湿热灭菌法两大类,相同温度下,湿热环境中菌体蛋白易凝固,穿透力比干热大,其蒸气 变为液态时可释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1干热灭菌法包括:①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进行,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②烧灼:直接以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接种环、针和试管口等灭菌。③

基本消毒知识 消毒相关知识

基本消毒知识消毒相关知识 一、消毒的基本学问 1、什么叫消毒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但它并不要求清除和杀灭全部的微生物,它的意义是相对的,只要求使致病微生物削减到不能再引起发病的程度。而将全部微生物统统杀灭的概念则称“灭菌”,可见灭菌比消毒的要求更高。餐饮单位主要是解决消毒问题,只有中央厨房和集体配送餐单位的个别场所涉及灭菌。 2、消毒的意义 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排出后,可在自然界存活肯定时间。其存活时间的长短随种类与环境而定,短暂的可有数小时,长的可达数天以至数年,因此,消毒是餐饮单位食品平安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施消毒措施,可杀灭或

消退餐饮具和工作环境的致病微生物,故其在防止病从口入上是非常乐观而重要的手段。 3、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消毒效果的好坏,不仅与消毒方法的选择有关,而且与消毒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主要有以下6点。①强度(或浓度) 在热力消毒中强度是指温度,紫外线消毒中指的是照耀强度(功率),化学消毒中指的是浓度。强度(或浓度)越高,效率一般也越好。但酒精消毒是个例外(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 浓度过低或过高都达不到消毒效果)。 ②时间 即消毒时间。时间越长,微生物的存活力量相对来说越小。③微生物的污染程度 微生物的污染程度严峻,消毒的时间就延长,用药量也

要增加。这是由于微生物彼此重叠,加强了机械爱护作用。 ④温度 除热力消毒完全依靠温度用来消毒外,其他方法,在剂量、时间等相同的条件下,杀灭效果一般都是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⑤湿度 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熏蒸消毒的影响显著。使用福尔马林或环氧乙烷和过氧乙酸熏蒸时,温度过高过低都不行。用石灰漂白粉直接撒布地面时,就盼望湿度高,以利于粉潮解而发挥作用。而紫外线消毒,如遇到高湿度反而降低其穿透力,进而影响消毒效果。 ⑥酸碱度 新洁而灭碱性环境中作用较好,石炭在酸性环境中作用较好。 二、常用的消毒方法及使用范围

消毒隔离知识及原则(最新整理)

消毒隔离知识及原则(最新整理) 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一、消毒隔离概念 1、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2、媒介物: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3、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例如医院内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4、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消毒。 5、清洁:用清洁剂洗净物品上的一切污垢。 6、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和繁殖体。 7、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 8、一般污染:一般病人接触后污染的物品。 9、特殊污染:接触肝炎、结核、爱滋病等特殊病人后污染的物品。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的物品。 二、消毒液的配制 含氯制剂: ① 1000ml水加2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 ② 1000ml水加4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 三、各类物品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地面、墙面: ①当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拖擦每日二次。 ②当受到一般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③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④每周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总消毒一次。 2.病室内物品(桌子、椅子、床架等): ①当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每日清洁二次。 ②当受到一般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③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④每周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总消毒一次。 3.各种车辆(平车、轮椅等): ①每日清洁一次。 ②当受到一般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③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④每周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总消毒一次。 4.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化验室的各种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污物筒每日清洗一次。 5.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桌布消毒方法同扫床巾,用含有效氯 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 的消毒液浸泡1小时。 6.清洁用具(拖把、抹布等): ①用清水拖擦的清洁用具,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②用消毒液拖擦的清洁用具,每周总消毒一次,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③拖擦一般污染物时,立即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④拖擦特殊污染的物品后,立即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1小时。 7.便器的消毒 ①消毒液浓度为含有效氯2000mg/L 每周一、四更换。 ②每周四集体消毒每次用毕终未消毒。 8. 污物污水(吐泻物、分泌物、体液等):

高三生物灭菌知识点

高三生物灭菌知识点 灭菌是指消除或杀灭生物体,使其无法繁殖或引起疾病的一种方法。在生物学中,灭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高三生物课程中。本文将介绍高三生物灭菌的知识点,包括灭菌方法和灭菌器械的使用。 一、灭菌方法 1. 物理灭菌方法 物理灭菌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杀灭或去除生物体。常见的物理灭菌方法有高温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1)高温灭菌 高温灭菌是通过提高温度来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常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 干热灭菌:将物品暴露在高温下,使细菌的细胞蛋白变性而 死亡。常用的干热灭菌方法是使用热箱,在160°C以上加热物品 一段时间。 - 湿热灭菌:将物品暴露在高温和湿润的环境中,细菌的死亡 率更高。最常用的湿热灭菌方法是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将物品 在121°C下高压蒸汽中灭菌。 (2)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灭菌是通过紫外线照射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紫外线 具有较短波长,能够破坏细菌的DNA结构,使其无法复制和繁殖。紫外线灭菌常用于空气和表面的消毒,如医院手术室和实验室。 2. 化学灭菌方法 化学灭菌方法是通过化学药剂来杀灭或抑制生物体的生长。常 见的化学灭菌方法有消毒剂和抗菌药物。 (1)消毒剂

消毒剂是一种用于杀灭或去除表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化学药剂。消毒剂分为高效消毒剂和常规消毒剂。高效消毒剂能够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常规消毒剂主要用于清洁和灭菌不易感染的表面。 (2)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一种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抗菌药物分为抗生素和抗菌剂。抗生素是一种特异性杀灭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抗菌剂则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可用于杀灭多种细菌。 二、灭菌器械的使用 在实验室和医疗环境中,使用灭菌器械可以有效杀灭微生物,预防疾病的传播。 1. 高压蒸汽灭菌器

消毒供应室专业知识应知应会汇总

消毒供应室专业知识应知应会 一、概念: 1、去污: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过程。 2、集中式的管理: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 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3、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4、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5、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洁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6、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7、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8、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震荡产生‘ ‘空化效应' 进行清洗的设备。 9、清洗消毒器:具有清洗和消毒功能的机器。 10、包装完好性: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害的状态。 11、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 天 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12、湿热消毒: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代谢发生障碍,致使细 胞死亡。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和低温蒸汽消毒法。 13、可追溯: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14、灭菌过程验证装置: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称生物PCD 15、 A 值: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 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 时,温度0相当于80 摄氏度的时间(秒)。 16、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体积小于60L 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17、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的指示物。 18、硬水:含有可溶性的钙盐、镁盐较多的水。(日常饮用水) 19、软水:去除钙、镁离子,但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钠。(我科灭菌器、锅炉的用水) + -。H、0H、去离子水:去除了绝大部分的离子,仅剩余2021、纯化水:去除 了所有的离子、热源及绝大部分的微生物。(我科清洗最后的漂洗程序用水及超声机、清洗消毒机的用水) 1 二、相关知识: 1、消毒供应室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温度要求在(16-21 r), 相对湿度要求在(30-60% );检查、包装及无菌区温度要求在(20-23r ), 相对湿度要求在(30-60% );无菌物品存放区温度要求低于(24r ),相对湿度要求低于(70% )。 2、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消毒供应室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 3、清洗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4、污染器械的分类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

消毒及灭菌知识讲解

清洁、消毒及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食品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食品厂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加工设备、操作人员等消毒、灭菌。 一、清洁、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1.清洁——是清除物品上的污垢。 2.消毒——是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物品)上的致病微生物,使之 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消毒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始 末消毒 3.灭菌——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 二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灭菌方法包括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等。 (一)物理灭菌法 1、原理:物理消毒灭菌法利用物理因子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2、类型:包括热力消毒灭菌、辐射消毒、空气净化、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 3、物理消毒法——热力消毒灭菌(干热和湿热)

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3.1热力消毒--干热消毒灭菌(燃烧、干烤和灼烧) 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3.1.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燃烧法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物品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也可用之。 3.1.2干烤法 利用烤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烤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3.1.3灼烧灭菌(用于无菌操作的器械)•在无菌操作时,把镊子、剪子、样品勺,接种环等用酒精棉球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下灼烧灭菌,冷却后,立即使用 3.2热力消毒--湿热灭菌(煮沸和高压) 湿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湿热灭

消毒基础知识

消毒基础知识 人类在生存竞争中为了保护生存环境、战胜疾病,自古以来发明了种种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经过历代科学家的经验积累,奠定了现代消毒学的基础。随着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甚至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尤其是人类在控制传染病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推动了消毒技术的发展。至今,消毒已具备有独立的基础理论、系统的研究方法和一支具有生命力的技术队伍。 消毒已成为传染病预防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尤其对于病原尚不十分清楚的新传染病来说,优先采用消毒措施尤其重要。 消毒的任务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外环境中,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阻断传染病的散抪,从而达到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现代消毒灭菌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如医疗、卫生、制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生产、航天技术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消毒术语 (一)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二)灭菌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过程)。 (三)消毒剂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高效消毒剂 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氢消毒剂、环氧乙烷等。 2、中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乙醇、乙丙醇、酚、碘伏等。 3、低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苯扎氯铵、苯扎溴铵、氯已定、氯羟基苯醚等。 (四)灭菌剂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一般以细菌芽孢为指标)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五)抗菌 过去抗菌在医院消毒领域是指对活组织表面即活体皮肤和粘膜的消毒,进入人体组织和血液内的抗菌药物不属于此范围。现在抗菌的定义有了扩大,把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都可称为“抗菌”,尤其在未能分清消毒或抑菌情况时把对微生物的作用称为抗菌,如抗菌涂料、抗菌纱布等。 (六)防腐 防腐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或抑制无生命有机物内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如用甲醛处理动物标本组织。 (七)抑菌 抑菌是指细菌停止生长繁殖的处理。使用某些化学物质处理细菌使之停止生长繁殖,而这种物质一旦与细菌脱离接触并赋予生长所需条件,被抑制的细菌即可恢复生长和繁殖,这在消毒效果检测中特别重要。 上述这些术语之含义有的具有绝对性,有的却是相对而言,要辩证看待,如:戊二醛、533、新洁尔灭。 (八)杀灭对数值 当微生物的数量以对数值表示时,指消毒前后微生物减少的对数值。 杀灭对数值=消毒前菌数(N 0)对数值-消毒后菌数(N t )对数值 (九)杀灭率 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杀灭率(%)= 消毒前菌数(N 0)-消毒后菌数(N t ) 消毒前菌数(N )×100(十)预防性消毒

消毒知识

消毒知识 消毒及其相关概念 卫生处理或清洁 将物体上细菌污染的数量,降低到公共卫生规定的安全水平以下的过程。 常指清洁无生命的物体,主要指清洁操作,有时清洗和抗菌相结合。 消毒 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传播感染水平上的处理过程。 灭菌 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无活微生物存在的处理过程。灭菌是最彻底的消毒。 防腐 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清除或抑制无生命有机物内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 消毒的方法 物理方法: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清除病原及其它有害微生物。 化学方法: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化学消毒剂。 物理方法: 干热法(包括焚烧、灼烧、干烤):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消毒; 湿热法(包括蒸煮、巴氏消毒、流动蒸汽消毒、压力蒸汽灭菌):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 微波:波长1~1000mm的电磁波,频率为2450MHz和915MHz两种; 红外线:波长0.77~1000um的电磁波;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00~275nm,最佳波长为253.7nm; 电离辐射:辐射源包括60Co的γ射线、高能电子束射线、X射线; 超声波:频率为20~200kHz的声波; 纳米光催化:纳米半导体材料配合紫外线照射; 等离子体:由电子、离子、原子、分子和自由基等组成的聚合体; 过滤吸附:主要用于液体和气体物质的洁净消毒处理; 自然通风:利用风力稀释微生物浓度。 化学消毒的主要特点 使用方便,无需特殊设备; 适用范围广,各种物品、空气、水、人体和环境等均可使用; 节约,一次性投资少; 使用方法多样,可浸泡、擦拭、喷雾、熏蒸以及与物理因子协同等; 存在毒性、腐蚀性、有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按作用水平分) 高水平(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结核杆菌、亲水病毒、 亲脂病毒(戊二醛、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等); 中水平(中效)消毒剂:除不能杀灭细菌芽孢外,可杀灭其他各种微生物(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 含碘消毒剂等); 低水平(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亲脂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结核杆菌和亲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