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基本知识培训

消毒灭菌基本知识培训

消毒和灭菌是防止病菌、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热力或其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病菌和细菌的过程,而灭菌则是指完全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体,包括病菌、细菌、真菌和病毒。

下面是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

1. 消毒和灭菌的目的:消毒和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或去除病菌、细菌和病毒,以防止感染和传播疾病。

2. 消毒和灭菌方法:常见的消毒和灭菌方法包括热力消毒、化学消毒和辐射消毒。

- 热力消毒:使用高温蒸汽或热水将物品加热至一定温度,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达到杀菌的效果。常见的热力消毒方法包括煮沸、烘烤和高压蒸汽灭菌。

-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杀灭或去除病菌和细菌。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酒精、漂白粉、过氧化物和氯化物等。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遵循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操作。

- 辐射消毒:使用紫外线或离子辐射杀灭病菌和细菌。紫外线消毒主要适用于空气和表面消毒,离子辐射主要适用于消毒物品。

3. 消毒灭菌对象:消毒和灭菌对象包括工作场所、医疗设备、

消毒剂、食品、饮水、空气等。

- 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室、实验室、工厂等。对办公桌、座椅、门把手、键盘等常接触的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 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刀、注射器、医疗器械等。医疗设备在

使用前应进行消毒灭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 食品和饮水:食品和饮水的消毒主要是为了杀死潜在的致病菌,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漂白粉浸泡和紫外线处理等。

- 空气消毒: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或空气传

播途径传播疾病。对于需要高度消毒的场所,如手术室和养殖场等,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4. 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消毒灭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 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和正确的操作方

法进行消毒,避免人员感染和误伤。

-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消毒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

其正常工作。

- 做好个人防护:在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时,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

以上是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培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诊所消毒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诊所消毒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诊所消毒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诊所作为医疗服务 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诊断、治疗和康复等重要任务。然而,由于诊所环境 的特殊性,消毒管理成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环节。本篇文 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诊所消毒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消毒管理。消毒管理是指对医疗机构内部环境、 设备和器械等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和感染的一系列措施。消 毒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医疗环境的卫生安全,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诊所中,消毒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消毒:诊所环境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场所,因此必须保持干净整洁。 定期清洁地板、墙壁、桌面等表面,并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以杀 灭潜在的病原微生物。 2. 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器械是诊所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如注射器、手术器械等。在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消毒 方法可以选择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或者紫外线消毒等。 3. 医疗废物处理:诊所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例如,感染性废物必须进行特殊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此外,普通废物也 需要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个人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是诊所中最重要的环节,他们的卫生管理直接关系 到患者的健康安全。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接受相关的消毒管理知识培训,

提高其对消毒工作的认识和技能。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一些其他的消毒管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定 期对消毒剂进行检测,确保其浓度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档案,以便日后的追溯和监督;定期对诊所进行消毒管理的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 时进行整改等。 在诊所消毒管理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有些人认为只要 使用消毒剂就可以保证消毒效果,忽视了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的重要性; 还有些人认为使用高浓度的消毒剂可以提高消毒效果,却没有考虑到可能对人 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因此,在进行消毒管理时,我们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和 规范,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总之,诊所消毒管理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正确的消毒 管理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大家能够对诊所消毒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 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消毒灭菌基本知识培训

消毒灭菌基本知识培训 消毒和灭菌是防止病菌、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热力或其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病菌和细菌的过程,而灭菌则是指完全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体,包括病菌、细菌、真菌和病毒。 下面是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 1. 消毒和灭菌的目的:消毒和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或去除病菌、细菌和病毒,以防止感染和传播疾病。 2. 消毒和灭菌方法:常见的消毒和灭菌方法包括热力消毒、化学消毒和辐射消毒。 - 热力消毒:使用高温蒸汽或热水将物品加热至一定温度,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达到杀菌的效果。常见的热力消毒方法包括煮沸、烘烤和高压蒸汽灭菌。 -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杀灭或去除病菌和细菌。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酒精、漂白粉、过氧化物和氯化物等。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遵循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操作。 - 辐射消毒:使用紫外线或离子辐射杀灭病菌和细菌。紫外线消毒主要适用于空气和表面消毒,离子辐射主要适用于消毒物品。 3. 消毒灭菌对象:消毒和灭菌对象包括工作场所、医疗设备、

消毒剂、食品、饮水、空气等。 - 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室、实验室、工厂等。对办公桌、座椅、门把手、键盘等常接触的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 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刀、注射器、医疗器械等。医疗设备在 使用前应进行消毒灭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 食品和饮水:食品和饮水的消毒主要是为了杀死潜在的致病菌,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漂白粉浸泡和紫外线处理等。 - 空气消毒: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或空气传 播途径传播疾病。对于需要高度消毒的场所,如手术室和养殖场等,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4. 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消毒灭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 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和正确的操作方 法进行消毒,避免人员感染和误伤。 -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消毒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 其正常工作。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

消毒知识指南 第一部分:消毒剂 含氯消毒粉 原药浓度:每小袋10克。 预防性消毒:使用浓度1‰,每40斤水中含20克含氯消毒粉。 配制方法:根据消毒面积1平方米使用100ml配制后的消毒液,根据自己所需消毒的面积,先将消毒粉备好,在将1份消毒药加入1次消毒使用的水后放入带盖桶中溶解,然后进行使用。 使用方法:日常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喷消毒液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含氯消毒粉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然后通风至无气味才能进入,防止呼吸道损伤或过敏。使用过氧乙酸消毒需作用10-15分钟,达到作用时间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通风至无气味才能进入。公共场所每两周两种消毒剂交替使用。 注意事项:消毒剂的保管 配制消毒剂时应戴手套、口罩,避免腐蚀皮肤;不得口服;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现用现配;使用带盖塑料或玻璃容器配制、盛放;禁止与碱或有机物接触,防止发生反应爆炸。 84消毒液 一、性质 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是一种有效氯含量5.5~6.5%的高效消毒剂。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学校等的卫生消毒。 消毒方法:浸泡、擦拭、喷洒、拖洗消毒。 二、使用注意事项 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浓度为1:500和1:200,浸泡物品的时间为10到30分钟。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和铁制物品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3、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 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5、84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为1年,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

卫生消毒知识培训3(最终)

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品分厂 卫 生 消 毒 培 训 材 料 2009年4月5日

目录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定义 二微生物特点 三常见微生物 四食品微生物来源 五食品变质与微生物 六腐败变质与微生物 七对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消毒的基本知识 一消毒的基本概念 二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三消毒剂和灭菌剂杀菌效果的差别四常规消毒方法 第三部分分厂卫生消毒制度规范 一清洗消毒化学药品控制 二微生物控制标准 三消毒程序及标准 四消毒液配制管理规定 五卫生消毒员工作标准

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定义 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二、微生物的特点 一)结构特点: 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1、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 2、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殖一代) 3、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 :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 4、个体小:小于0.1mm 。看不见摸不着。 5、适应性强,易变异 6、代谢强,转化快 二)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生长可分为四个生长期:潜伏期,对数增殖期,休止期,死亡期; 时间(小时) 图1-1 纯粹培养之细菌生长曲线图 从上表可以看出:1、培养的细菌在0-4小时为潜伏期,在潜伏期间如环境有利于微生物

消毒灭菌知识点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 items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灭菌水平sterilization level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一、手卫生 1、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什么 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2、什么叫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可以减少常居菌还是暂居菌 减少暂居菌。 4、外科手消毒可以减少常居菌还是暂居菌 清除或者杀灭暂居菌,减少常居菌 5、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什么 作用迅速,但不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6、外科手消毒剂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作用缓慢,但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7、有效的洗手设施包括哪些必备要素 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洗手流程图。 8、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9、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 二前三后: ●接触患者前 ●清洁无菌操作前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接触血液体液后 10、哪些情况必须洗手不能卫生手消毒 ●入厕之后 ●手部有明显污染时 ●接触可形成孢子的微生物之后 1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 ●先洗手,后消毒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12、对医务人员手有哪些特殊要求 ●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 13、洗手不可忽视的环节有哪些 掌心、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关节、指尖。

14、七步洗手法是指哪七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15、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 ●速干手消毒剂要足量,确保湿润揉搓。 ●速干手消毒剂要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 ●揉搓步骤像洗手步骤一样,确保消毒效果。 ●揉搓直至彻底干燥,确保消毒时间。 16、手卫生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卫生手消毒后、接触患者和进行诊疗活动前,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外科手消毒后、接触患者和进行诊疗活动前,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二、消毒、隔离、防护 1、标准预防的理念是什么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 近年来,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得消毒灭菌知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提高大家对消毒灭菌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我们组织了一场题为《消毒灭菌知识培训》的活动。 培训活动首先从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进行介绍。消毒灭菌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去除或杀灭微生物,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活性,从而预防疾病的传播和传染。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正确掌握消毒灭菌技术和选择适当的消毒用品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详细讲解了消毒灭菌的常用方法。包括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等。物理消毒法主要通过热、辐射和过滤等方法来杀灭微生物;化学消毒法则常用消毒剂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蛋白质等结构;生物消毒法则利用活体微生物来杀灭病原菌。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有助于正确进行消毒操作。 我们还强调了消毒灭菌的重要性。餐饮、医疗、教育等场所是细菌繁殖的高发地,消毒灭菌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健康安全。只有通过规范的消毒灭菌工作,才能有效防止病原菌的传播,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针对不同场所的消毒要求进行了培训。餐饮行业应加强食品加工设备和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医疗卫生机构则需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消毒剂;学校和幼儿园则应重点关注儿童常接触的区域和物品等。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强调了针对不同环境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消毒灭菌措施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消毒常识。如正确使用消毒剂、注意消毒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等。这些细节问题的注意和谨慎,能够更好地保障消毒灭菌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次《消毒灭菌知识培训》的学习,大家对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和行动,用科学的消毒灭菌工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医院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一、消毒隔离概念 1(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2(媒介物: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3(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例如医院内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4(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消毒。 5(清洁:用清洁剂洗净物品上的一切污垢。 6(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和繁殖体。 7(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 8(一般污染:一般病人接触后污染的物品。 9(特殊污染:接触肝炎、结核、爱滋病等特殊病人后污染的物品。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的物品。 二、消毒液的配制 含氯制剂: 1000ml水加2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 1000ml水加4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 三、各类物品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地面、墙面: 当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拖擦每日二次。当受到一般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每周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总消毒一次。

2(病室内物品(桌子、椅子、床架等): 当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每日清洁二次。当受到一般 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每周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总消毒一次。 3(各种车辆(平车、轮椅等): 每日清洁一次。当受到一般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每周用含有效氯1000mg/L 的消毒液总消毒一次。 4(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化验室的各种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污物筒每日清洗一次。 5(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桌布消毒方法同扫床巾: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1小时。 6(清洁用具(拖把、抹布等): 用清水拖擦的清洁用具,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消毒液拖擦的清洁用具,每周总消毒一次,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拖擦一般污染物时,立即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拖擦特殊污染的物品后,立即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1小时。 7(便器的消毒: 消毒液浓度为含有效氯2000mg/L,每周一、四更换。每周四集体消毒,每次用毕终未消毒。 8(污物污水(吐泻物、分泌物、体液等): 有污水处理池的单位直接排放。无污水处理池的单位先消毒后排放。特殊感染的体液配成2000mg/L,浸泡2小时。 9(终末消毒方法:一拆、二擦、三照、四铺。 一拆:拆除床单位,清除病人用过的物品。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院感科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消毒、灭菌定义:上消毒是指清楚或杀灭传播媒介的病原微生 灭菌: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是指达到无菌程度。适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等。一、根据消毒作用可分高效消毒方法:可以完全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并对细菌芽孢有显著杀灭作用,是除灭菌之外对微生物杀灭作用最强的水平;中效消毒方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 低效消毒方法:是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歧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方法。二、消毒与灭菌的具体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煮沸法浸泡法消蒸汽法擦拭法毒辐射法(日晒法、紫外线法) 熏蒸法臭氧法喷雾法微波消毒法二、消毒与灭菌的具体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燃烧法过氧乙酸灭菌法干烤法戊二醛灭菌法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含氯消毒剂灭菌法过氧化氢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三、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根据医院用品的

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①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以杀灭一切微生物。三、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②中度危险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水平即可。③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只做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三、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2)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①对收到致病性芽孢、真菌孢子和抵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灭菌法或高水平消毒法。三、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②对收到致病性细菌、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③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法三、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既要保护消毒物品不被破坏,又要使用消毒剂易于发挥作用。①耐热、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可选用干热灭菌法。 三、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②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可选用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灭菌。③金属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腐蚀性小的灭菌剂。定义: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 目的:切断感染链中的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之间的关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人、工作

消毒员培训计划与大纲表

消毒员培训计划与大纲表 一、培训目的 消毒员是医疗卫生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因此,进行消毒员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消毒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本次培训,希望能够使消毒员能够了解消毒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质量,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二、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面向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消毒员、医师、护士、医院管理者等相关人员。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培训地点: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会议室或者专门的培训场所 四、培训内容 第一阶段:消毒原理与基本知识 1.1 消毒的定义和分类 1.2 消毒原理和作用机制 1.3 常用消毒方法和药剂 1.4 消毒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阶段:消毒操作技术 2.1 消毒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2.2 医疗器械消毒操作流程 2.3 医疗器械的灭菌操作流程 2.4 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 第三阶段:安全与卫生管理 3.1 消毒员的职责和权利 3.2 消毒安全操作规范 3.3 突发事件处理和危险品管理

3.4 消毒设备和药剂的使用管理 第四阶段:实操训练 4.1 医疗器械消毒操作实操训练 4.2 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实操训练 4.3 消毒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实操训练 五、培训要求 5.1 学员要具备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和相关操作经验 5.2 学员要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3 学员要具备基本的消毒操作技能 六、培训方式 6.1 理论教学:采用讲座、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 6.2 实操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 6.3 视听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培训效果 七、培训考核 7.1 理论考核:采用笔试、问答、口试等形式进行 7.2 实操考核:通过操作实操考核,检验学员实际操作能力 7.3 综合考核:综合考核理论和实操,评判学员的综合能力 八、培训评估 8.1 培训结束后,进行学员培训效果的评估 8.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计划 8.3 培训后继续跟进学员的工作情况,为学员提供指导和支持 九、培训证书 9.1 成功培训合格的学员将获得消毒员培训证书 9.2 培训证书是学员参加本次培训的重要成果和资格证明 十、培训师资

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

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 高压蒸气法:应用最普遍,效果亦很可靠。高压蒸气灭菌法用于能耐高温的物品,如金 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制品等。 煮沸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胶类等物品。 火烧法:适用于金属器械。 药液浸泡法:适用于锐利器械、内镜和腹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 甲醛蒸气熏蒸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搪瓷及各种导管。 消毒灭菌实是采用多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细菌的生长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甚 至死亡。消毒灭菌在医学实践上有着重要意义: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感染扩散造成的危害;也可杀灭物品或器皿上的细菌,防止医院感染;是保证感染的病原学检验不受外来微生 物污染的前提。 1.常用术语: 1灭菌是破坏和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和细菌芽胞的方法。如外科器械、注射器、基础培养基灭菌等。 2消毒是破坏物体上活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包括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如用酒精溶液浸泡体温计、洁而灭液擦拭检查台等。用于消毒的化学物品称消毒剂。一般而言,消毒对象是指物体而不是机体。 3防腐直接使用防腐剂破坏或抑制活病原微生物方法。如外科手术前碘液擦洗皮肤、双氧水清创伤口或杀菌肥皂清洗双手等应当使用该术语。 4无菌防止感染病原体进入灭菌组织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无菌操作,无菌即为不存在活微生物。 2.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高热使蛋白质分子运动加快,肽链连接键断裂,蛋白变性凝固,细胞膜功能受损致胞内物质漏出,细菌内外环境平衡失调,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不同种 类微生物对热的耐受力不同,有芽胞细菌对高温有强的抵抗力。热力灭菌分干热灭菌法和 湿热灭菌法两大类,相同温度下,湿热环境中菌体蛋白易凝固,穿透力比干热大,其蒸气 变为液态时可释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1干热灭菌法包括:①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进行,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②烧灼:直接以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接种环、针和试管口等灭菌。③

消毒知识培训

消毒知识培训 消毒知识培训消毒物品种类、消毒频次、消毒方法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 v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v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v预防性消毒:没有发现明显的传染源,但场所和物品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对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常用操作方法: l物体表面与地面:湿式清洁为主,每日1~2次; l清洁用具必须分区使用:教室、寝室与卫生间抹布、拖布分开使用与管理,杜绝“一把墩布四处拖,几块抹布到处抹”,“细菌大搬家”的清洁方式。 l清洁消毒应该有秩序、不遗漏、“Z”字形进行,一块区域用一面抹布一次擦完,不宜反复擦拭无序进行。 l卫生洁具各班专用专放并有标记。抹布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晾晒、干燥后存放;拖布清洗后应当晾晒或控干后存放。 l紫外线灯管:使用寿命约一般1000小时;安装数量>1.5W/立方米,灯管距地面<2米;消毒时要将门窗关闭严密; *保持清洁,每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以免影响辐射效果; *紫外线消毒时避免小儿进入教室,消毒后开窗通风待臭氧散尽方可入内。 各物品消毒要求: (1)对玩具、书籍、儿童个人卫生用具(卧具、被褥等)、每两周至少通风晾晒一次。(2)不能湿式擦拭、清洗的物品,可用曝晒消毒;曝晒时不得相互叠夹,曝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 (3)儿童活动室、卧室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10~15分钟。在外界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较好、保障安全性的条件下,应采取持续开窗通风的方式。 如空气污染严重,不宜采用自然通风方法。每日应当采取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2次。(4)餐桌每餐使用前消毒。可采用次氯酸钠类消毒剂消毒(使用浓度为:有效氯100~250毫克每升,消毒10~30分钟),但消毒后要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擦净。 (5)水杯每日清洗消毒,用水杯喝豆浆、牛奶等易附着于杯壁的饮品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6)反复使用的餐巾每次使用后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1次。毛巾放消毒柜内消毒时应松放,以达充分消毒目的。 (7)户外大型器具、栏杆、走廊、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楼梯扶手、椅子等儿童易触摸的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坐便器每次使用后及时冲洗,接触皮肤部位及时消毒方可入内。各物品消毒要求: (1)对玩具、书籍、儿童个人卫生用具(卧具、被褥等)、每两周至少通风晾晒一次。(2)不能湿式擦拭、清洗的物品,可用曝晒消毒;曝晒时不得相互叠夹,曝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 (3)儿童活动室、卧室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10~15分钟。在外界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较好、保障安全性的条件下,应采取持续开窗通风的方式。如空气污染严重,不宜采用自然通风方法。每日应当采取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2次。 (4)餐桌每餐使用前消毒。可采用次氯酸钠类消毒剂消毒(使用浓度为:有效氯100~250毫克每升,消毒10~30分钟),但消毒后要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擦净。 (5)水杯每日清洗消毒,用水杯喝豆浆、牛奶等易附着于杯壁的饮品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基本消毒知识消毒相关知识

基本消毒知识消毒相关知识 (1)清洁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目的: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不能杀灭微生物。 常用方法:水洗、机械去污和去污剂去污。 适用于:地面、墙壁、家具、医疗护理用具等物体表面和一些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 特殊污染,如碘酊可用乙醇处理;甲紫可用乙醇、草酸处理;陈旧血迹可用过氧乙酸处理;高锰酸钾可用维生素C、0.2%~0.5%过氧乙酸处理。 (2)消毒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致病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杀灭微生物。也就是说只对繁殖体有效,不能杀死细菌的芽孢,有的只起到抑菌的作用。所用的消毒药物称消毒液。 (3)灭菌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1)自然净化(2)机械除菌(3)热力消毒灭菌 ①干热灭菌法 ②湿热消毒灭菌法

③紫外线消毒 ④微波消毒法 ⑤电离辐射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清洁、消毒、灭菌的效果评价 自然净化 是指经日晒、风吹、干燥以及pH值的变化,达到消毒目的的方法。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力,日光下暴晒6小时, 可达到消毒目的,一般用于枕头、被褥、毛毯的消毒,2小时翻动 一次。 病室定时开窗通风,可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早晨起床后或治疗护理后,要开窗通风20~30分钟,改善空气质量,利于健康。 机械除菌 机械除菌 优点:简单、方便、实用、花费少。 缺点: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只能减少其数量和引起感染的机会。 生物净化法(空气层流法) 生物净化法多用于手术室、产房、婴儿室、保护性隔离室以及制剂室。 原理:采用生物洁净技术,使空气通过孔隙<0.2m的高效过滤器,采用合理的气流方法,把微生物隔离在外,使空气净化。微粒 尘埃直径在0.5m~5m之间。 初级过滤 中级过滤

最新幼儿园消毒培训(通用8篇)

幼儿园消毒培训(通用8篇) 为了保证入园幼儿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可以有效地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日常情况下保证该场所的卫生质量,卫生消毒以及规章制落实,适时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措施。包括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洁卫生工作。20XX年X月X日XX幼儿园对全体教职工开展了卫生消毒知识专项培训。 首先,从日常活动开始必须要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托幼机构传染病的流行。以保障师生健康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如晨午检、教室内物品的消毒等。 1、室内空气消毒 自然通风:开门窗,空气对流,每天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消毒剂的配制 日常物体表面消毒液浓度500mg/L,拖布浸泡消毒液浓度1000mg/L。消毒片:配制有效含氯量为500mg/L的配制比例为1片:1L水,即把1片消毒片加到1升水中,就配制成500mg/L的溶液, 1片:500ml水配制出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即是1000mg/L。 3、温馨提示 XX园长强调到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橡胶手套,消毒半小时后要用清水冲洗和擦净。含氯消毒剂不稳定,要现用现配,并盛放在有盖的容器内。注意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4、物体表面消毒 耐湿物体:如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把手、课桌椅、餐桌、床栏杆等用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之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不耐湿物体:如书本、被褥等,可采用阳光暴晒和紫外线消毒的方法。 5、玩具:可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半小时,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6、餐饮具:每次用后清洗,首选蒸汽或煮沸消毒,可用食具消毒柜。 7、毛巾:个人专用,每日清洗,首选煮沸消毒。 8、厕所:门把手、手接触的门和墙面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过的拖布拖地。

消毒常识培训材料

微生物控制常用方法 一、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1.1、外界环境条件适宜:M生长旺盛,代谢作用加强 1.2、外界环境条件不太适宜:代谢作用受限制 1.3、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达微生物难以忍受的程度时,生命活动受限制,可能引起死亡、变异 二、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为抑制、消除微生物的有害作用,常采取的措施) 2.1、防腐: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例: 2.2、消毒:杀灭物体上病源微生物的方法,使其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并非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胞。 2. 3、灭菌:杀灭物体上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病源性和非病源性微生物的方法 2.4、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的操作方法,称为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进行微生物实验、外科手术及医疗技术操作等过程,均需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灭菌剂和消毒剂在杀菌效果上是有严格区别的。消毒剂是指能杀死微生物的消毒剂药剂,并非一定要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而灭菌剂是指那些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能100%杀死细菌芽胞的高效消毒剂。 三、常规的消毒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机械法。 3.1物理消毒法 主要有热消毒法、紫外消毒法、电离消毒法、微波法、过滤法等。最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是热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法。 3.1.1热力灭菌法热力消毒法主要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蒸汽消毒和热水消毒两种。优点是效果好、无残留,缺点是只能用于耐热物品的消毒,使用成本高,会导致被使用物品或所在环境的温度升高,目前逐渐被冷消毒所取代。主要应用于食品、食品加工、医院、制药等行业的管道、器具、设备等的消毒。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在同一温度下,后者效者大,这是因为 ●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出的潜热,可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干热一般是指焚烧、烧灼、干烤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如瓷器等。 湿热灭菌法主要有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3.1.2紫外线杀菌法(UV) 原理: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具有杀菌作用,以265-266杀菌力强。当微生物穿过此波长的紫外线时,光线会穿透有机体的细胞核,破坏其DNA的分子键,这种破坏或断裂使其微生物无法繁殖。一旦缺乏繁殖能力,有机体片刻内就会死去而无法繁殖后代。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臭氧,臭氧是强氧化剂,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优点:使用方便 缺点:紫外线穿透性差、光照强度随距离加长而降低。对不同微生物的杀灭剂量不同以及对人体暴露部位具有伤害性等。距照射物<1.2m为宜。 应用:主要应用于无菌室,医院,更衣室空气、水和不耐热物品物品表面的预防性消毒等。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一定要注意光源的高度、强度、保证人体健康。 注意事项:上班时间不能打开紫外灯,因为长期打开紫外灯,直射的紫外线易伤害人的眼睛,灼伤皮肤。环境中臭氧浓度过高会引起人头痛、胸闷、晕眩等) 3.1.3电离辐射法 电离辐射消毒是指利用r射线电子辐射能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所进行的低温灭菌方法,因为该消毒方法不升高被照射物品的温度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而称之为“冷”灭菌。电子辐射能穿爱被辐射物品,不受物品包装、形态的限制,因此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医院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总结

医院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总结 第一篇:医院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总结 医院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总结 医院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维护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医院消毒与感染监测,是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暴发流行的重要内容。检验科于2013年8月27号组织了医院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培训总结如下: 一、主要内容:消毒与灭菌的概念,消毒水平等级,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原则,消毒液的配制。 二、培训效果:本次培训应到13人,实到13人,收回有效答卷13份。培训期间,检验科全体人员认真记录,积极提问,现场讨论热烈。通过这次培训不仅能增加消毒灭菌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能改变临床医务人员对消毒灭菌制度执行中的抵触情绪,加强医务人员自我职业防范措施,也熟知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流程、规范的行为,增强消毒灭菌意识。 三、培训、工作中的不足:这次培训存在不足的地方,时间紧,内容较多,所以在前期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各检验科消毒管理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加强对《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消毒专业知识的讲解。在日常的消毒灭菌工作中争取做到科学规范工作,持续质量改进,加强专科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岗位职责,规范岗位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加大质量控制,保证医疗安全。我们将把检验科的消毒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这次培训总体来看还是达到了我们预期培训的效果。通过本次培训,使我科人员加强了消毒方面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在今后我们更要尽可能多地加大培训次数和力度,以提高检验科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