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归纳猜想型问题MicrosoftWord文档分析

专题七归纳猜想型问题MicrosoftWord文档分析
专题七归纳猜想型问题MicrosoftWord文档分析

专题七归纳猜想型问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 (2013?巴中)观察下面的单项式:a,-2a2,4a3,-8a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8个式子是.

思路分析:根据单项式可知n为双数时a的前面要加上负号,而a的系数为2(n-1),a的指数为n.

解:第八项为-27a8=-128a8.

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对应训练

1.(2013?株洲)一组数据为:x,-2x2,4x3,-8x4,…观察其规律,推断第n个数据应为.1.(-2)n-1x n

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

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其中,以图形为载体的数字规律最为常见。猜想这种规律,需要把图形中的有关数量关系列式表达出来,再对所列式进行对照,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得到最终结论。

例2 (2013?牡丹江)用大小相同的小三角形摆成如图所示的图案,按照这样的规律摆放,则第n个图案中共有小三角形的个数是.

思路分析:观察图形可知,第1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2个;第2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2-1个;第3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3-1个;第4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4-1个;…;则第n 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n-1=3n+4个;

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第1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2个;

第2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2-1个;

第3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3-1个;

第4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4-1个;

…;

则第n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n-1=3n+4个;故答案为:3n+4

点评:此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从简单图形入手,抓住随着“编号”或“序号”增加时,后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相比,在数量上增加(或倍数)情况的变化,找出数量上的变化规律,从而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例3(2013?绥化)如图所示,以O为端点画六条射线后OA,OB,OC,OD,OE,O后F,再从射线OA上某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描点并连线,若将各条射线所描的点依次记为1,2,3,4,5,6,7,8…后,那么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上.

思路分析:根据规律得出每6个数为一周期.用2013除以3,根据余数来决定数2013在哪条射线上.

解:∵1在射线OA上,

2在射线OB上,

3在射线OC上,

4在射线OD上,

5在射线OE上,

6在射线OF上,

7在射线OA上,

每六个一循环,

2013÷6=335…3,

∴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和3所在射线一样,

∴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OC上.

故答案为:O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数的循环和余数来决定数的位置是解题关键.对应训练

2.(2013?娄底)如图,是用火柴棒拼成的图形,则第n个图形需根火柴棒.

2.2n+1

3.(2013?江西)观察下列图形中点的个数,若按其规律再画下去,可以得到第n个图形中所有点的个数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n+1)2

解:第1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1+3=4,

第2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1+3+5=9,

第3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1+3+5+7=16,

…,

第n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1+3+5+…+(2n+1)=(121)(1)

2

n n

+++

=(n+1)2.

故答案为:(n+1)2.

考点三:猜想坐标变化规律

例3 (2013?威海)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0),(0,1),(-1,0).一个电动玩具从坐标原点0出发,第一次跳跃到点P1.使得点P1与点O关于点A成中心对称;第二次跳跃到点P2,使得点P2与点P1关于点B成中心对称;第三次跳跃到点P3,使得点P3与点P2关于点C成中心对称;第四次跳跃到点P4,使得点P4与点P3关于点A成中心对称;第五次跳跃到点P5,使得点P5与点P4关于点B成中心对称;…照此规律重复下去,则点P2013的坐标为.

思路分析:计算出前几次跳跃后,点P1,P2,P3,P4,P5,P6,P7的坐标,可得出规律,继而可求出点P2013的坐标.

解:点P1(2,0),P2(-2,2),P3(0,-2),P4(2,2),P5(-2,0),P6(0,0),P7(2,0),

从而可得出6次一个循环,

∵2013

6

=335…3,

∴点P2013的坐标为(0,-2).

故答案为:(0,-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及点的坐标的规律变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前几次跳跃后点的坐标,总结出一般规律.

对应训练

3.(2013?兰州)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3、△4…,则△2013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

3.(8052,0)

考点四:猜想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些关系不一定就是我们目前所学习的函数关系式。在猜想这种问题时,通常也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关系式进行类比,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解答。例4 (2013?黑龙江)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直线MN上,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点O作OE⊥MN于点E,过点B作BF⊥MN于点F.

(1)如图1,当O、B两点均在直线MN上方时,易证:AF+BF=2OE(不需证明)

(2)当正方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图3的位置时,线段AF、BF、OE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思路分析:(1)过点B作BG⊥OE于G,可得四边形BG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BG,BF=G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G,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G=AE,OE=BG,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2)选择图2,过点B作BG⊥OE交OE的延长线于G,可得四边形BG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BG,BF=G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G,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G=AE,OE=BG,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选择图3同理可证.

解:(1)证明:如图,过点B作BG⊥OE于G,

则四边形BGEF是矩形,

∴EF=BG,BF=GE,

在正方形ABCD中,OA=OB,∠AOB=90°,

∵BG⊥OE,

∴∠OBG+∠BOE=90°,

又∵∠AOE+∠BOE=90°, ∴∠AOE=∠OBG ,

∵在△AOE 和△OBG 中,

90AOE OBG AEO OGB OA OB ∠=∠??

∠=∠=???=?

, ∴△AOE ≌△OBG (AAS ), ∴OG=AE ,OE=BG ,

∵AF-EF=AE ,EF=BG=OE ,AE=OG=OE-GE=OE-BF , ∴AF-OE=OE-BF , ∴AF+BF=2OE ;

(2)图2结论:AF-BF=2OE , 图3结论:AF-BF=2OE .

对图2证明:过点B 作BG ⊥OE 交OE 的延长线于G , 则四边形BGEF 是矩形, ∴EF=BG ,BF=GE ,

在正方形ABCD 中,OA=OB ,∠AOB=90°, ∵BG ⊥OE ,

∴∠OBG+∠BOE=90°, 又∵∠AOE+∠BOE=90°, ∴∠AOE=∠OBG ,

∵在△AOE 和△OBG 中,

90AOE OBG AEO OGB OA OB ∠=∠??

∠=∠=???=?

, ∴△AOE ≌△OBG (AAS ), ∴OG=AE ,OE=BG ,

∵AF-EF=AE ,EF=BG=OE ,AE=OG=OE+GE=OE+BF , ∴AF-OE=OE+BF , ∴AF-BF=2OE ;

若选图3,其证明方法同上.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与矩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对应训练

4.(2013?锦州)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锐角顶点与正方形ABCD的顶点A重合,将此三角板绕点A旋转,使三角板中该锐角的两条边分别交正方形的两边BC,DC于点E,F,连接EF.

(1)猜想BE、EF、DF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在图1中,过点A作AM⊥EF于点M,请直接写出AM和AB的数量关系;

(3)如图2,将Rt△ABC沿斜边AC翻折得到Rt△ADC,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EAF=

1

2

∠BAD,连接EF,过点A作AM⊥EF于点M,试猜想AM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4.(1)EF=BE+DF,

证明:如答图1,延长CB到Q,使BQ=DF,连接AQ,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D=∠DAB=∠ABE=∠ABQ=90°,

在△ADF和△ABQ中

AB AD

ABQ D

BQ DF

=

?

?

∠=∠

?

?=

?

∴△ADF≌△ABQ(SAS),

∴AQ=AF,∠QAB=∠DAF,

∵∠DAB=90°,∠FAE=45°,

∴∠DAF+∠BAE=45°,

∴∠BAE+∠BAQ=45°,

即∠EAQ=∠FAE,

在△EAQ和△EAF中

AE AE

EAQ EAF

AQ AF

=

?

?

∠=∠

?

?=

?

∴△EAQ≌△EAF,

∴EF=BQ=BE+EQ=BE+DF.

(2)解:AM=AB,

理由是:∵△EAQ≌△EAF,EF=BQ,

1

2

×BQ×AB=

1

2

×FE×AM,

∴AM=AB.

(3)AM=AB,

证明:如答图2,延长CB到Q,使BQ=DF,连接AQ,

∵折叠后B和D重合,

∴AD=AB,∠D=∠DAB=∠ABE=90°,∠BAC=∠DAC=

1

2

∠BAD,在△ADF和△ABQ中

AB AD

ABQ D

BQ DF

=

?

?

∠=∠

?

?=

?

∴△ADF≌△ABQ(SAS),

∴AQ=AF,∠QAB=∠DAF,

∵∠FAE=

1

2

∠BAD,

∴∠DAF+∠BAE=∠BAE+∠BAQ=∠EAQ=

1

2

∠BAD,

即∠EAQ=∠FAE,

在△EAQ和△EAF中

AE AE

EAQ EAF

AQ AF

=

?

?

∠=∠

?

?=

?

∴△EAQ≌△EAF,

∴EF=BQ,

∵△EAQ≌△EAF,EF=BQ,

1

2

×BQ×AB=

1

2

×FE×AM,

∴AM=AB.

考点五:猜想变化情况

随着数字或图形的变化,它原先的一些性质有的不会改变,有的则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在几何图形按特定要求变化后,只要本质不变,通常的规律是“位置关系不改变,乘除乘方不改变,减变加法加变减,正号负号要互换”。这种规律可以作为猜想的一个参考依据。

例5 (2013?张家界)如图,OP=1,过P作PP1⊥OP,得OP1=2;再过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3;又过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2= .

思路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P4,再由OP1,OP2,OP3的长度找到规律进而求出OP2012的长.

解:由勾股定理得:OP4=221

+=5,

∵OP1=211

=+;得OP2=321

=+;OP3=2=431

=+;

依此类推可得OP n=1

n+,

∴OP2012=201212013

+=,

故答案为:2013.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由已知数据找到规律.

对应训练

5.(2013?黑龙江)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以BC边上的高AB1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一个等边三角形AB1C1,再以等边三角形AB1C1的B1C1边上的高AB2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二个等边三角形AB2C2,再以等边三角形AB2C2的边B2C2边上的高AB3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三个等边AB3C3;…,如此下去,这样得到的第n个等边三角形AB n C n的面积为.

5

33

考点六:猜想数字求和

例6(2013?广安)已知直线y=

(1)1

22

n

x

n n

-+

+

++

(n为正整数)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

的面积为S n,则S1+S2+S3+…+S2012= .

思路分析:令x=0,y=0分别求出与y轴、x轴的交点,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式表示出S n,再利用拆项法整理求解即可.

解:令x=0,则y=

1

2 n+

令y=0,则-

1

2

n

n

+

+

x+

1

2

n+

=0,

解得x=

1

1 n+

所以,S n=111

212

n n

++

=

111

()

212

n n

-

++

所以,S1+S2+S3+…+S2012=111111111 () 223344520132014 -+-+-++-

=111

() 222014

-=

503

2014

故答案为:503 2014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表示出S n,再利用拆项法写成两个数的差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对应训练

6.(2013?黔东南州)观察规律:1=12;1+3=22;1+3+5=32;1+3+5+7=42;…,则1+3+5+…+2013的值是.

6.1014049

四、中考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3?南平)给定一列按规律排列的数:1234

,,,

251017

,…,则这列数的第6个数是()

A.6

37

B.

6

35

C.

5

31

D.

7

39

1.A

2.(2013?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矩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的面积为2cm2,第(2)个图形的面积为8cm2,第(3)个图形的面积为18cm2,…,则第(10)个图形的面积为()

A.196cm2B.200cm2C.216cm2D.256cm2

2.B

3.(2013?呼和浩特)如图,下列图案均是长度相同的火柴按一定的规律拼搭而成: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依此规律,第11个图案需()根火柴.

A.156 B.157 C.158 D.159

3.B

4.(2013?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棋子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有1棵棋子,第②个图形一共有6棵棋子,第③个图形一共有16棵棋子,…,则第⑥个图形中棋子的颗数为()

A.51 B.70 C.76 D.81

4.C

5.(2013?济南)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3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A.(1,4)B.(5,0)C.(6,4)D.(8,3)

5.D

6.(2013?济宁)如图,矩形ABCD的面积为20cm2,对角线交于点O;以AB、AO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C1B,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1C2B;…;依此类推,则平行四边形AO4C5B的面积为()

A.5

4

cm2B.

5

8

cm2C.

5

16

cm2D.

5

32

cm2

6.B

二.填空题

7.(2013?沈阳)有一组等式:12+22+22=32,22+32+62=72,32+42+122=132,42+52+202=212…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8个等式为.

7.82+92+722=732

8.(2013?曲靖)一组“穿心箭”按如下规律排列,照此规律,画出2013支“穿心箭”是.

8.

9.(2013?三明)观察下列各数,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则第n个数是.1371531

,,,,

2481632

,…

9.21 2

n

n

10.(2013?莱芜)已知123456789101112…997998999是由连续整数1至999排列组成的一个数,在该数中从左往右数第2013位上的数字为.

10.7

11.(2013?红河州)下列图形是由一些小正方形和实心圆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如图所示,按此规律排列下去,第20个图形中有个实心圆.

11.42

12.(2013?衡阳)观察下列按顺序排列的等式:a1=1?

1

2

,a2=

11

24

-,a3=

11

35

-,a4=11

46

-,…,试猜想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a n= .

12.

11

2

n n

-

+

13.(2013?遂宁)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幼儿园举行用火柴棒摆“金鱼”比赛.如图所示:按照上面的规律,摆第(n)图,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

13.6n+2

14.(2013?深圳)如图,每一幅图中均含有若干个正方形,第1幅图中有1个正方形;第2幅图中有5个正方形;…按这样的规律下去,第6幅图中有个正方形.

14.91

15.(2013?南宁)有这样一组数据a1,a2,a3,…a n,满足以下规律:a1=

1

2

,a2=

1

1

1a

-

a3=

2

1

1a

-

,…,a n=

1

1

1

n

a

-

-

(n≥2且n为正整数),则a2013的值为(结果用

数字表示).

15.-1

16.(2013?大庆)已知

111

(1)

1323

=-

?

1111

()

35235

=-

?

1111

()

57257

=-

?

,…

依据上述规律,计算

1

13

+

?

1

35

?

+

1

57

+

?

1

1113

+

?

的结果为(写成一个分数的形式)。

16.

6 13

17.(2013?崇左)如图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分子式.请按其规律,写出后面第2013种化合物的分子式.

17.C2013H4028

18.(2013?聊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

(0,1),A2(1,1),A3(1,0),A4(2,0),…那么点A4n+1(n为自然数)的坐标为(用n表示)

18.(2n,1)

19.(2013?天水)观察下列运算过程:S=1+3+32+33+…+32012+32013①,

①×3得3S=3+32+33+…+32013+32014②,

②-①得2S=32014-1,S=

2014

31

2

-

运用上面计算方法计算:1+5+52+53+…+52013= .

19.

2014 51

4

-

20.(2013?龙岩)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b,定义运算“⊕”,使下列式子成立:1⊕2=-3

2

2⊕1=3

2

,(-2)⊕5=

21

10

,5⊕(-2)=-

21

10

,…,则a⊕b= .

20.

22 a b ab

-

21.(2013?湖州)将连续正整数按以下规律排列,则位于第7行第7列的数x是.

归纳猜想型测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归纳猜想型问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 (2013?巴中)观察下面的单项式:a,-2a2,4a3,-8a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8个式子是. 思路分析:根据单项式可知n为双数时a的前面要加上负号,而a的系数为2(n-1),a的指数为n. 解:第八项为-27a8=-128a8. 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对应训练 1.(2013?株洲)一组数据为:x,-2x2,4x3,-8x4,…观察其规律,推断第n个数据应为.1.(-2)n-1x n 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 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其中,以图形为载体的数字规律最为常见。猜想这种规律,需要把图形中的有关数量关系列式表达出来,再对所列式进行对照,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得到最终结论。 例2 (2013?牡丹江)用大小相同的小三角形摆成如图所示的图案,按照这样的规律摆放,则第n个图案中共有小三角形的个数是. 思路分析:观察图形可知,第1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2个;第2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2-1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讲析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讲析 【看上去很难】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我们了解到实用类文本阅读看上去最难,但是却是学好方法后最容易做的一道题。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实用类文本阅读看上去很难。 首先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材料一般都是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考查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求能了解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因此试题的区分度大,考生失分率较高。 并且我们做题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材料一般选自不同的类型,因此2-3段材料中可能包含的2-3个选材类型,而我们出题却是将每个材料的内容放在不同的选项中,简答题的要求也是将不同材料结合作答。即使材料难度不大,但因信息点多,散。很难全部记住,所以很多同学在考试的时候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题目选项和材料中来回对应寻找的信息点,最终花了大量时间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明明要花如此多的时间,为什么我们又说它简单呢? 因为在实际高考考试中,自从2017年将“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取消选考列为必考后,17、18年这两年六套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的都是新闻类的非连续性文本,新闻这样一种体裁,它在创作的时候就有一个很实用的目的,让广大人民群众没有阅读障碍。 所以这样一种体裁的文本,对于命题来说,就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限制:考查难度降低,评价、探究类的试题逐渐减少,理解、分析、概括三种基础性的阅读能力成为了考查的重点。所以,即使是自认为阅读能力不够理想的同学,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解题速度提上来后,也能做到12分一分不丢。 读到这里就需要告诉同学们如何才能拿下这12分,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了。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般出题是2道分值为3分的选择题,1道分值为6分的简答题。(试题和分值不是固定的,每年都可能有变动) 选择题解题关键: 我们一般将解题要领概括为两点,五个步骤: (一)整体阅读 1.了解文体特征。 2.把握新闻内容,关注侧重点。 (二)三步解题 1.圈划敏感点。 2.找准对应点。 3.落实设误点。 简答题解题关键: 而简答题我们只需要做好审题三步走,就能简单,快速的写出答题要点,准确的分。 为了能让同学们能有更深的理解,这里我们为同学们讲解实用类文本阅读该如何解答。 从命题规律出发,结合高考真题的实际操作,将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说明和演示,同学们完全不用担心听不懂,理论知识和实际解题不知道如何结合的问题。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策略——运用思维导图解读论述类文本

整体与部分并举梳理与理解齐飞 ——论述类文本阅读策略 【学习目标】 1、学会阅读论述类文本。 2、能快速找出论点、论据、论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结构。 【课前预习】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木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常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困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证论。 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文本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专题七归纳猜想型问题MicrosoftWord文档分析

专题七归纳猜想型问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 (2013?巴中)观察下面的单项式:a,-2a2,4a3,-8a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8个式子是. 思路分析:根据单项式可知n为双数时a的前面要加上负号,而a的系数为2(n-1),a的指数为n. 解:第八项为-27a8=-128a8. 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对应训练 1.(2013?株洲)一组数据为:x,-2x2,4x3,-8x4,…观察其规律,推断第n个数据应为.1.(-2)n-1x n 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 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其中,以图形为载体的数字规律最为常见。猜想这种规律,需要把图形中的有关数量关系列式表达出来,再对所列式进行对照,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得到最终结论。 例2 (2013?牡丹江)用大小相同的小三角形摆成如图所示的图案,按照这样的规律摆放,则第n个图案中共有小三角形的个数是. 思路分析:观察图形可知,第1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2个;第2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2-1个;第3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3-1个;第4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4-1个;…;则第n 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n-1=3n+4个;

五大类实用类文本知识概要

五大类实用类文本知识概要 一、传记 (一)传记的含义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 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 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xx。 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 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 “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真实,评要中的”是评传写作的 传要基本要求。 (二)传记的特征 xx 对传记的写作原则和要求: 一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二是要有“写生传神的手笔”。 1.真实性 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 2.生动性 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的力量。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的选 择、剪辑、组接,就倾注了爱憎的情感,需要用艺术的色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传记的表现手法 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即详写读者陌生的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的,略写读者熟悉的不符合主题的内容。 2.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 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对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3.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

最新高考非连续性文本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2018高考实用类文本之“非连续性文本”答题技巧 【学习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理解文本内容,学会概括整合有效信息。 【相关知识】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 是文本的最小单位。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 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 合地表达意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所以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高考命题热点】 1、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分析、比较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 3、整合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解题技巧】 (一)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1、通读材料 a. 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b. 读懂图表。 2、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文本所展示的话题,探究材料之间 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 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二)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1、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归纳整合。 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备考练习】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017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 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归纳猜想型问题)附解析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归纳猜想型问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 (2013?巴中)观察下面的单项式:a,-2a2,4a3,-8a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8个式子是. 思路分析:根据单项式可知n为双数时a的前面要加上负号,而a的系数为2(n-1),a的指数为n. 解:第八项为-27a8=-128a8. 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对应训练 1.(2013?株洲)一组数据为:x,-2x2,4x3,-8x4,…观察其规律,推断第n个数据应为.1.(-2)n-1x n 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 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其中,以图形为载体的数字规律最为常见。猜想这种规律,需要把图形中的有关数量关系列式表达出来,再对所列式进行对照,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得到最终结论。 例2 (2013?牡丹江)用大小相同的小三角形摆成如图所示的图案,按照这样的规律摆放,则第n个图案中共有小三角形的个数是. 思路分析:观察图形可知,第1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2个;第2个图形共有三角形5+3×2-1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复习教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复习教案(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新闻(通讯、特写)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新闻(通讯、特写)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新闻(通讯、特写)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实用类新闻(通讯、特写)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通讯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1.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等。 (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性较强,它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画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2.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的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

的刻划,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能以小见大,在细微处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它的外部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组成,标题、导语又都有一些常用的模式。消息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性的地方。而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用得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这在关于孔繁森事迹报道的消息和通讯的比较中能够明显见出。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曲径通幽、断续反跌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比拟、起兴、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是在合适的地方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能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综合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 (5)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较强的文学性,生动活泼而富于文采。在一期报纸上,只有消息的凝重则不够活泼多样,只有通讯的文采则不够朴素踏实。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是各有所长的,二者之间的相互映衬和相互补充,使新闻媒体的面貌臻于完美。 3、通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新闻细节 (2)使新闻具有感染心灵的艺术品格 (3)在消息不能有所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平平常常的劳动者,在平平常常的一天之中度过,这其中有没有新闻呢?按过去的眼光来看,没有新闻,可是在现代记者的眼中,它很可能是有价值的新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中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些出现在其中的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如果用消息的形式去报道,很可能无话可说——除了琐琐碎碎的细节之外,并没有什么能够惊动世人的“新闻事件”。可是用通讯的形式写出来,就可以是十分动人的。有一些当代的记者,把眼光盯向普通人的生活,有的还整天整天地跟随卖豆腐的小贩、擦皮鞋的小姑娘、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传呼台的传呼小姐等,跟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艰辛和喜怒哀乐,然后写成通讯发表。这样的新闻有时更为感人。

(完整版)论述类文本阅读(带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传至当代,不断开创写意新境。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说,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赵孟頫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他说,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 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冶、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尊道而行。所以,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 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审美的根源是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的根本利益。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 《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化种子、尚朴的种子。我们不是不重视经济,但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不是没有竞争,我们的竞争是争之以理的君子之争。《淮南子》的“君子之国”比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还要高。老子的理念是独善其身,是出世的,《淮南子》讲的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却可以适用于整个世界。就像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国与国之间携手共商未来,这样还会有战争吗?这岂不是人民的福祉?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是在道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这就是东方人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

实用类文本知识归纳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归纳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 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多用形象化方法,记载人物事迹,描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传记既有历史特征,即尊重史实;也有文学特征,即强调艺术性。所有传记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 传记的类别多种多样,主要有: 从叙述人称看,有自传和他传之分:自传是指本人叙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字,多是回顾生活往事、人生阅历、兴趣爱好、思想轨迹,其形式如同一般的散文形式,信笔写来,典型的“形散神聚”,如回忆录;他传是指他人为传主撰写的典型的传记文章,其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非常明显,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 从表达方式看,有叙传和评传之分:叙传重在“叙”,重写人物事迹;评传重在“评”,即在叙述人物事迹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所作所为加以评述,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由于评传兼具两者特点,因此可以写得比较简短,更适合于考试命题选用.应予以重视。 其他分类还有正传与外传之分、大传与小传之分、内转与外传之分、家传与列传之分等。 人物传记,虽然形式多样,在写作方法上千差万别,但是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仍是具有共同性的。其相同之处是:真实性、生动性、概括性、通俗性。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解读传主,体验人生。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优秀的传记为我们展示了多样的人生和多彩的生活;阅读传记,审视传主的一生,其实就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去经历我们未曾经历的人生,也是在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一部优秀的传记可以激励读者一生。传主的人生困境、心灵折磨,以及他们突破环境的障碍,超越人性的懦弱,从而摘取生命桂冠的种种经历,都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阅读传记,就是把自己浸润到人物精神世界里去熏陶濡染,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 作者与传主存在着一种关联:传记要保持客观性,作者与传主就要保持距离,不应根据个人好恶臧否人物;另一方面,所有的传主都是传记作者心目中的传主,作者的思想、个性乃至于喜欢都可能投射到传主身上。 传记的细节和事件是传记最富有文学性的两大元素。细节真实关系到作品反映生活的精确程度。传记真实细节能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事件是叙事文学的主要特征。人物的行动、对话、心理,以至作者的抒情、议论,都是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进行的。 具体地说: 1、了解传记尤其是评传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散文、论述文等文体的异同。注意的要结合文本本身的内容及其思路结构来谈文本时如何体现传记的文体特色,切忌空泛。 2、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3、抓住文本中的叙事和描写,分析传主的个性、情感,把握传主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作者特意为一个人物树碑立传,其目的就是要突出其事迹、刻画其形象、张扬其个性、凸显其思想、弘扬其品格,而这些目的的达成总是通过对传主的事迹、言行、成就的叙述描写来体现的,因此,对文本中叙事描写的理解、分析,就可以了解传主的性情、思想和品质。 4、通过作者的用词语句的色彩和作者对传主的评述,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观点态度;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传主事迹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基本观点与作者对传主的叙述、评价有着必然的联系,作者的情感倾向直接影响文字的褒贬和选材的好恶,对传主的崇敬与蔑视、褒扬与批评、辩护与痛斥或者客观统一、一分为二的态度往往可以从字里行间分辨得出来。 5、通过分析文本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或运用效果。文本的选材一般都是为刻画其人物、体现其性格、表达其主题服务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一是为读者,或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二是为传主,或突出其性情,或揭示其品质;三是为文本,或揭示其涵义,或突出其主旨。修辞技巧的效果无非是或生动形象,或通俗易懂,或强化情感,或引发思考,或烘托气氛等,注意的是需要针对不同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句含意来谈。语言特色有的通俗易懂,有的形象生动,有的亦庄亦谐,有的平实朴素。

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力点,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论说性的文结字是明朗的、直说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论,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领悟到溶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得到的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极致”的义愤。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三条。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1:1999年第23题第1问: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相关原文是这样的。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的失败,亦是合作塑像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又由于集体创造的,而不是个人创造的,那么这成功失败是属于集体,而不仅仅属于个人。 这段文字中的每一句话都明说着或暗含着作者的一种观点。哪一句话表达作者对“教育的最大成功”的观点呢?首句说教师的“成功”,自然不是;次句说“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有点像,但不是。因为下句有“说得正确些”,可见它不够正确。而“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一句概括力强,内容完备,就是作者的主要观点,也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之处。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这个句子表述明确集中,找出来就找到了答案,不必再作概括。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例2: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一些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两点: ① ② 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第11课时 归纳猜想型问题

2012年中考复习二轮材料 归纳猜想型问题 一. 专题诠释 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 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 考点精讲 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2011云南曲靖)将一列整式按某种规律排成x ,﹣2x 2,4x 3,﹣8x 4,16x 5… 则排在第六个位置的整式为 . 【分析】符号的规律:n 为奇数时,单项式为正号,n 为偶数时,符号为负号;系数的绝对值的规律:第n 个对应的系数的绝对值是2n ﹣1.指数的规律:第n 个对应的指数是n . 【解答】根据分析的规律,得:第六个位置的整式为:﹣26x 6=﹣32x 6. 故答案为:﹣32x 6. 【评注】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单项式,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时,把一个单项式分解成数字因数和字母因式的积,是找准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关键.分别找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规律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2.(2011山东济宁)观察下面的变形规律: 211? =1-12; 321?=12-31;431 ?=3 1-41;…… 解答下面的问题: (1)若n 为正整数,请你猜想) 1(1 +n n = ; (2)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3)求和:211?+321?+431?+…+2010 20091 ? . 【分析】(1)根据ij a 的定义规则,可知234a =,223a =,526a =,537a =.则有 ()()232252530a a a a -+-=.

PPT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总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占12分,包含两道3分单选题、一道6分问答题。 涉及阅读形式多样,常考题型有: 1、新闻、访谈类文本。 2、传记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内容和结构及语料选取方面的处理技巧。值得一提的是,答案的总结概括要立足于文章,再加以陈述。 此道大题难度适中,学生得分容易提高,老师可以考前多些练习和答题模式的总结。 二、综合建议 实际答题过程中,建议40-80分程度的学生仔细读题,通常这篇阅读选择题中内容均能从文中找答,尽量找到选择题中每一个选项在文中的对应句子,对比判断,作为整张卷子的一个得分关键点; 建议80分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做好选择题的同时也要抓住文章作者对传记传主的态度、评价;或是材料阅读的中心思想,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或材料中反映出的典型意义入手组织语言做问答题。 三、实际教学要点 1.选择题判断技巧 1.1、找原句。选择题中各个选项基本是从文中原句提取、整合出来的,有些选项是将原文调换语序,有些选项是多句话的综合。因此,想要做好选择题,必须准确从文中找到原句。考生应当注意,选项如果综合了多点原文内容,需要在文中找到每一个相应的个句子。 1.2、联系上下文。部分难度大的选项往往会涉及到一些推论、评价或主题思想的判断,这就需要考生在找到原句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理

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再进一步判断选项正误。 1.3、排除法答题。做选择题时首先应看清题目让选择的是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实际进行判时,建议都将错误的选项挑出,通过排除法答题。 2.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1、审读。审读题干,明确答题的方向,也就是筛选的标准、特别是对题干中为某些关键词句做到了然于心。看清试题要求筛选并整合的是哪方面的信息。解题时要围绕要求,结合材料,筛选答案要点。 2.2、筛选。明确筛选的标准后,浏览全文,找准答题区间,筛选相关信息,考生着眼于全文来分析,尽量把问题涉及的信息找全。带着试题要求,回读原文,在原文中圈点勾画出相关的内容。筛选信息时,还要关注原文中的细节,如时间变化、地点变化、职位(工作)变化等提示性信息。另外,还要关注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 2.3、提取。在提取信息、组织答案时,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抄原文,而应紧扣题干要求,按题干要求将从文中筛选的信息重新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且符合题干要求约答案。 3.归纳、整理技巧 3.1、整合。整合信息时,要善于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考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对它们进行有效整合、重组(组织文字时,可采用直接摘用法、摘抄拼接法、要点相加法、揣摩提炼法)。如果不用原文中的重要词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绝对不是明智的做法。 3.2、改造。摘引关键词句,删除次要语句。筛选并整合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将提取的中心词、关键语句进行组合、改造、变换,然后分条作答。 4.总结、语言表达 归纳整理好知识要点后,需要有效组织答案。首先选用恰当句式,选择适宜的角度作答。同时,利用原文关键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重组。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行文思路

板浦高中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专题复习教学案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及阅读文本的选择。 2.理解论述类文本的体裁特点及命题角度。 3.把握文章基本思路,切分语段层次,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复习重点】读懂文章,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方法,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论述类作品。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阐释】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点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此考点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真题回放】 2010年江苏高考朱光潜的《谈静》 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2011年江苏高考鲁迅的《捧与挖》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2012年江苏高考伍尔芙的《笑的价值》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 分) 【例题分析】 国学的焦灼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文化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在当下的“国学热”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

最新2020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归纳猜想型问题

2020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归纳猜想型问题(一) 一、中考专题诠释 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 (2019?沈阳)有一组多项式:a+b2,a2﹣b4,a3+b6,a4﹣b8,…,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10个多项式为. 考点:多项式。810360 专题:规律型。 分析:首先观察归纳,可得规律:第n个多项式为:a n+(﹣1)n+1b2n,然后将n=10代入,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第1个多项式为:a1+b2×1, 第2个多项式为:a2﹣b2×2, 第3个多项式为:a3+b2×3, 第4个多项式为:a4﹣b2×4, … ∴第n个多项式为:a n+(﹣1)n+1b2n, ∴第10个多项式为:a10﹣b20. 故答案为:a10﹣b20.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多项式,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找到规律第n个多项式为:a n+(﹣1)n+1b2n是解此题的关键. 例2 (2019?珠海)观察下列等式: 12×231=132×21, 13×341=143×31, 23×352=253×32, 34×473=374×43, 62×286=682×2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